僑訊
-
《僑鄉僑政》馬來西亞勞工新政策 陳念昇呼籲政府重新考慮
﹝馬來西亞訊﹞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2024年12月15日,巴生訊- 馬來西亞同安金門廈門聯合總會會長陳念昇近日對政府即將實施的兩項新政策-提高最低薪資至1,700令吉和分階段強制外勞繳納公積金-表示擔憂,認為這些措施在當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的背景下不可行,並敦促政府尋求一個能夠平衡經濟成長和社會安全的雙贏方案,以確保國家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陳念昇在出席雪蘭莪金門會館成立78週年等紀念聯歡晚宴時發表講話,他指出,政府在最新財政預算案中宣布的這兩項政策,將從2025年2月1日起實施,可能會給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帶來額外的營運負擔。在全球經濟復甦緩慢和通膨壓力下,這些政策可能會對商界造成巨大衝擊。 「我們對這一系列新政策深表關注,並呼籲政府重新考慮實施時機和方式,避免加重企業的營運負擔,尤其是中小型企業。」陳念昇表示。 他進一步解釋說,儘管最低薪資調漲政策獲得了商界的一定程度理解,但強制外勞繳納公積金卻成為了一個極具爭議的議題。外勞主要是為家庭創造收入,公積金制度對他們的吸引力有限,反而可能導致外勞成本上升,進而削弱本地雇主在國際勞動市場的競爭力。 陳念昇強調,政府應該與商界保持緊密溝通,共同尋找一個既能促進經濟成長,又能保障社會保障的解決方案。他呼籲首相拿督斯里安華和團結政府重視這個議題,並與商界合作,共同探討雙贏的方案。 出席晚宴的還有台灣金門同鄉會總會長楊維居、駐馬來西亞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葉菲比等多位重要嘉賓。他們共同見證了這一重要時刻,並就相關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此外,雪蘭莪金門會館主席陳良吉在晚宴上也發表了講話,他指出,會館一直高度關注金門子弟的教育問題,認為教育是改變命運的關鍵。他提到,會館自2019年成立了「丹斯里楊忠禮潘斯里陳開蓉協助雪蘭莪金門會館慈善基金」獎助學金,幫助許多金門子弟在國內獨中、金門大學及各國內外大學考研和讀博,讓他們在學術領域有所成就。 「不過,相較往年,今年申請獎學金的人數有所減少,會館希望更多符合條件的學生積極向會館申請,獎勵金旨在激勵學子追求學術卓越。」陳良吉強調。陳良吉也表示,會館一直與時俱進,尊重年輕人的聲音,鼓勵年輕人積極發聲,並透過互動、溝通及交流,讓會務更上一層樓。 在當前全球經濟情勢下,馬來西亞政府的新政策無疑將對國家經濟和社會保障產生深遠影響。陳念昇的呼籲反映了商界對政府新政策可能帶來的經濟和社會影響的深切關注,以及對於尋找更合理、更有效政策實施路徑的迫切需求。政府如何在保障勞工權益和維護企業競爭力間找到平衡點,將是未來政策制定中的關鍵考量。
-
《僑鄉僑情》雪蘭莪金門會館頒發2024年度獎學金 26名學生獲殊榮
﹝馬來西亞訊﹞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隨著2024年度獎學金及獎勵金申請程序的圓滿結束,雪蘭莪金門會館近日宣布了一則令人振奮的消息。在10月31日截止申請後,經過教育小組審查小組的嚴格審核,共有26名學生榮獲獎學金,會館為此特別撥款2,590令吉作為獎金,以表彰這些學生的卓越表現和學術成就。 獲獎學生名單涵蓋了不同教育階段的學生,他們分別來自小學1至3年級組、小學4至6年級組、初中組、高中組、SPM組、IGCSE組以及高中統考組。這些學生在各自的學術領域中展現了非凡的才華和潛力,他們的成就得到了會館的認可和獎勵。 會館主席陳良吉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相較於往年,今年申請獎學金的人數有所減少,他對此表示關切,並希望在未來能有更多符合條件的學生積極申請會館提供的獎學金,以激勵更多學子追求學術卓越。 文教主任吳振發也宣布了一個重要消息,會館理事會定於12月8日上午10點在會館禮堂舉行頒獎典禮。所有獲獎學生屆時穿著校服,並準時出席,領取這份榮譽和獎金。 此次獎學金的頒發不僅是對獲獎學生學術成就的認可,也是對他們未來潛力的投資。雪蘭莪金門會館期待這些學生能繼續在學術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並成為社會的棟樑之才。會館長期以來致力於支持教育事業,透過提供獎學金來鼓勵學生追求卓越,培養未來的領導者。 獎學金的評選標準不僅包括學術成績,還涉及學生的領導能力、社區服務和個人特質。獲獎學生在這些方面都展現了卓越的才能和潛力。會館希望透過這種方式,能激發更多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在追求學術成就的同時,也能專注於個人全面發展。 教育是社會進步的基石,雪蘭莪金門會館深知這一點,並且始終不遺餘力地支持教育事業。透過獎學金計劃,會館希望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幫助他們實現夢想,同時也為社會培養出更多有才華、有責任感的公民。 頒獎典禮上,會館將邀請教育界的知名人士和社區領袖共同見證這一榮耀時刻。這不僅是對得獎學生的肯定,也是對會館長期致力於教育事業的肯定。會館期待與所有獲獎學生及其家庭共同慶祝這一成就,並鼓勵他們繼續在學術和個人成長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會館期待與所有獲獎學生共同分享這一喜悅,並祝福他們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
《僑鄉杏壇》生命感動人生 教育部頒發海外典範教師獎
﹝吉隆坡訊﹞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12月5日||在這個陽光明媚的冬日早晨,馬來西亞吉隆坡台灣學校成為了慶祝和榮譽的中心,因為這裡舉行了一場特別的頒獎典禮||「113年海外台灣學校及大陸地區台商校典範教師獎」。教育部在此向7位傑出的教師頒發了這項榮譽,以表彰他們在教育領域的卓越貢獻和專業成就。 得獎教師名單如下: ‧吉隆坡台灣學校蕭聿新主任 ‧泗水台灣學校劉冠佑老師 ‧雅加達台灣學校Emmely Judaya老師 ‧胡志明市台灣學校李逸群老師 ‧上海台商子女學校林玄之老師 ‧華東台商子女學校應惠惠老師 ‧東莞台商子弟學校林珍琪老師 教育部設立典範教師獎,旨在鼓勵海外台灣學校及大陸地區台商學校教師在專業成長、團隊合作、創新教學、適性輔導等方面的卓越表現,樹立優質教學典範,以此激勵教師的服務熱忱及提升教學品質。這項獎項不僅是對教師個人成就的認可,也是對他們在教育領域所做貢獻的肯定。 頒獎典禮上,教育部李氍娟司長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她強調了教師在學生生命中的重要性,以及他們在塑造未來社會中的關鍵角色。她表示:「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價值觀的塑造者。他們透過教學觸動學生的心靈,激發他們的潛能,這是一份無比崇高的職業。」李司長的話語中充滿了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對教師專業的尊重。 出席頒獎典禮的嘉賓還包括駐馬來西亞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卜正珉公使、馬來西亞台灣商會聯合總會副總會長蔡欣恬,以及4所海外台灣學校董事長、校長及家長會長等。他們共同見證了這一榮耀時刻,並向獲獎教師表示了熱烈的祝賀和崇高的敬意。這些嘉賓的到來,不僅為頒獎典禮增添了莊重和喜悅,也體現了社會各界對教育事業的重視與支持。 教育部透過典範教師獎的設立和頒發,不僅表彰了獲獎教師的辛勤工作和傑出成就,也為其他教育工作者樹立了榜樣,鼓勵他們追求卓越,為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這些教師的事蹟將激勵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以生命感動生命,用教育點亮未來。 隨著頒獎典禮的圓滿結束,獲獎教師們將繼續在他們的崗位上發光發熱,用他們的智慧和愛心,繼續在教育的道路上引領學生前行,為培養下一代做出更大的貢獻。教育部和社會各界也將持續支持並關注海外台灣學校及大陸地區台商學校的發展,共同推動教育事業的進步。 教育是國之根本,教師是教育的基石。在全球化的今天,海外台灣學校及大陸地區台商學校扮演傳播文化、教育下一代的重要角色。這些學校的教師們,不僅要教授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和文化認同,他們的工作不僅影響學生個人的發展,也關係到國家和地區的未來。 典範教師獎的頒發,是對這些教師辛勤付出的肯定,也是對他們未來工作的鼓勵。教育部希望透過這樣的獎項,能激發更多教師的潛力,讓他們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和創新,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育。同時,也希望透過這些典範教師的故事,能激勵更多的年輕人投身教育事業,為培養未來的社會棟樑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這個充滿挑戰和機會的時代,教育工作者的角色愈發重要。他們不只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價值觀的塑造者,是學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教育部和社會各界將繼續攜手,為教師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資源,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共同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為建立一個更美好的未來而努力。 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我們有理由相信,透過教師的辛勤工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們的下一代將能夠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在未來的天空中翱翔。讓我們期待,透過教育的力量,能夠培養出更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為國家和地區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
《教育資訊》2025年度「國際高等人力訓練外籍生獎學金計畫」正式啟動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2025年度「國際高等人力訓練外籍生獎學金計畫」(以下簡稱ICDF獎學金)今日宣布正式開跑。由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ICDF)提供的此獎學金計劃,旨在資助優秀的外籍學生赴台深造,以促進國際教育交流和人才培育。申請窗口自即日起至2025年3月15日開放,歡迎全球學子踴躍申請。 ICDF獎學金計畫為受獎學生提供全額獎學金,涵蓋學生註冊費、書籍費、住宿費、生活費以及一張來回經濟艙機票等最直接行程費用。這意味著,獲獎學生將能夠無經濟負擔地在台灣接受高等教育,並專注於學術研究和個人發展。 該獎學金計畫特別歡迎金僑子弟報名,旨在支持那些有志於在國際舞台上發展的學生,為他們提供寶貴的學習機會。透過這項計劃,ICDF希望能夠培養出一群具有國際視野和專業能力的人才,為全球的永續發展做出貢獻。 申請者需在規定的時間內提交完整的申請資料,包括個人履歷、學術成績單、推薦信等。評審委員會將根據申請者的學術成績、領導能力、社區服務經驗以及未來發展潛力等綜合因素進行評選。 ICDF獎學金計畫的實施,不僅為外籍學生提供了一個實現夢想的平台,也為台灣高等教育的國際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透過吸引全球優秀學生,台灣的大學能夠與世界各地的學術機構建立更緊密的聯繫,共同推動學術研究和教育創新。 此外,ICDF獎學金計畫也是台灣對外援助和國際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透過教育援助,台灣展現了對全球教育平等和人才培育的承諾,同時也加強了與各國之間的友好關係。 隨著申請季的開啟,ICDF獎學金計畫的相關資訊和申請指南已在官方網站上公佈。有興趣的學生可以訪問網站以獲取詳細信息,並按照指南準備和提交申請材料。 總結: ICDF獎學金計畫的啟動,標誌著台灣在國際教育領域的另一個重要措施。透過全額資助外籍學生赴台學習,該計畫不僅為學生個人的成長和發展提供了機會,也為台灣與世界各國之間的教育合作和文化交流搭建了橋樑。隨著申請季的進行,預計將有更多優秀的外籍學生有機會獲得這項獎學金,開啟他們在台灣的學習之旅。 線上申請網址/Online Application:https://reurl.cc/DK3M0N 申請資格、申請流程及獎學金相關規定:https://reurl.cc/KdQzGm 歡迎追蹤教育組IG:@educationdivisionmalaysia 獲得最新各校招生資訊。
-
《從金門看世界》中馬攜手合作帶來新機遇 金門視角聚焦全球化中的地方角色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隨著第5屆世界會長大會首次在馬來西亞舉行,金門從地方視角看到中馬關係深化對區域合作及全球化的啟示。馬華總會長拿督斯里魏家祥在大會上強調,中國對馬來西亞不是威脅,而是機遇。這一論點對金門亦有重要啟發,因為金門作為兩岸合作的橋頭堡,擁有與馬來西亞相似的地緣價值及合作潛力。 全球競爭下的合作思維 魏家祥在致詞中指出,馬來西亞與中國加強合作,能充分放大雙方的優勢。他提到:「馬來西亞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資源與友善的政策,而中國則擁有領先的技術與強大的投資能力。」這種合作模式,與金門透過地理優勢促進兩岸交流的策略不謀而合。 金門在地理位置上扮演著連接中國大陸與臺灣的重要樞紐角色,與馬來西亞利用其東南亞戰略地位吸引投資的情況類似。從金門的角度看,當前的國際合作趨勢表明,地緣優勢若能結合創新政策與技術合作,將為地方經濟帶來更多發展機遇。 中美貿易戰中的角色定位 魏家祥也提到,中美貿易戰為馬來西亞提供了特殊契機,使其能成為中立且值得信賴的貿易夥伴。對金門而言,這一現象同樣啟示,如何在區域爭端中找到平衡點,進一步凸顯自己的獨特價值。金門不僅可以在兩岸經貿中扮演橋梁角色,還能利用其文化與歷史優勢,吸引國際資本與遊客,提升地方影響力。 中馬合作啟示金門經濟轉型 由馬華公會、馬中友好協會及馬來西亞中資企業總商會聯合主辦的世界會長大會,吸引了來自14個國家的700位與會者。魏家祥指出,本屆大會聚焦於馬中最具互補性與互利性的關鍵經濟領域,包括教育、醫療、數位經濟、食品農牧、清真產業及文化旅遊等,這些領域也與金門的經濟發展方向高度契合。 以文化旅遊為例,金門與馬來西亞同樣擁有多元文化背景。金門可以借鑑馬中合作模式,將自身的戰地歷史、人文景觀與現代旅遊結合,吸引更多來自中國與國際市場的遊客。同時,金門也可以探索與馬來西亞類似的清真食品產業鏈合作,開拓面向穆斯林市場的經濟機會。 地方角色的全球化思維 魏家祥強調,吉隆坡首次舉辦世界會長大會正值馬中建交50周年,充分體現地方對國際合作的影響力。同樣地,金門應思考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利用自身的區域地位及文化特質,參與更廣泛的國際經濟合作。 金門可以從中馬合作模式中學到,跨國合作不僅是國家層面的議題,地方同樣可以成為促進合作的積極推動者。無論是教育交流、經濟合作,還是文化推廣,金門都能以地方角色融入更大的全球化網絡。 以合作迎接未來 馬來西亞拿督魏家祥在大會中的致詞,對金門這樣的地方角色提供了深刻啟發。他強調,中國與馬來西亞的合作並非簡單的利益交換,而是一種互利共生的長遠戰略。金門也應以開放的心態迎接國際合作機遇,學習中馬攜手放大優勢的成功經驗,進一步凸顯自身在區域及全球格局中的價值。 在全球經濟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金門需要找到自己的定位,發揮地緣優勢,透過與中國及其他國家的合作,實現經濟轉型與地方繁榮,真正做到「以合作迎接未來」。
-
《僑鄉文事》駐馬大使-葉大使出席馬來西亞華校教師頒獎典禮 肯定華教工作者長年奉獻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2024年「華文獨中教師長期服務獎」頒獎典禮於11月24日隆重舉行,駐馬來西亞大使葉大使親臨現場,與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共同見證這一重要時刻。今年頒獎典禮共表彰438名在華文教育領域默默耕耘的教師,創下僑務委員會自1991年開辦「海外僑民學校教師獎勵」計畫以來的最高紀錄。獲獎教師分別來自全國多所獨立中學,服務年資涵蓋50年屆2名、40年屆15名、30年屆52名、20年屆57名、10年屆150名及5年屆162名,體現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的強大生命力與教師群體的長期付出。 頒獎典禮當天,會場氣氛莊嚴又溫馨,現場嘉賓、獲獎教師及各界代表雲集,共同向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發展的基石--教師,表達崇高的敬意。葉大使致詞時高度讚揚所有獲獎教師的辛勤付出與無私奉獻。他表示,教育是一項「以生命影響生命」的偉大志業,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文化與價值的傳承者,長年以來為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的發展做出卓越貢獻。 葉大使特別提到,今年榮獲50年屆獎勵的兩位教師--安順三民獨立中學的孫鳳娟老師與波德申中華中學的林筱妹老師。兩位資深教師數十年如一日,懷抱對教育的熱忱與堅持,為學校和學生貢獻了整整半個世紀。葉大使稱讚她們是推動華教工作者的典範,不僅啟發學生,也成為後輩教師的榜樣。 其中,林筱妹老師親自出席頒獎典禮並上台接受表彰。當她步上舞臺,手捧50年屆獎座時,全場響起熱烈掌聲,氣氛感人至深。許多在場者深受觸動,不僅為林老師的堅毅與奉獻精神感到敬佩,更對全體教育工作者致以由衷的謝意。頒獎台上的林老師笑容中帶著一絲謙遜,她表示,自己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事,能夠在教育崗位上持續奉獻50年,是她一生的榮幸與責任。 葉大使在致詞中進一步強調,教師的貢獻不僅限於課堂內的教學,更在於他們長期對文化傳承與社會進步的推動作用。他提到,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的繁榮得益於無數像孫鳳娟老師、林筱妹老師這樣的默默耕耘者。他們為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培養他們的文化認同感,對於馬來西亞多元文化社會的和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此次頒獎典禮也彰顯了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的蓬勃發展及華校教師群體的專業與投入。438名獲獎教師的服務年資累積超過8000年,代表了華教事業長期穩健發展的軌跡。在場多位教育界人士表示,這些教師的奉獻不僅成就了一代又一代學生,更奠定了馬來西亞華文教育在全球華語教育中的領先地位。 此外,僑務委員會「海外僑民學校教師獎勵」計畫自1991年開辦以來,持續激勵海外教師在華文教育領域深耕。這一計畫的成功實施不僅對教師是一種肯定,對華文教育整體發展亦有重要推動作用。葉大使表示,未來僑務委員會將繼續與當地華教組織緊密合作,為馬來西亞乃至全球華文教育的發展提供更多資源與支持,讓更多教師受到表彰與鼓勵。 典禮在溫馨感人的氣氛中圓滿落幕。此次活動不僅是對華文教育工作者的表彰,更是對教育精神與文化傳承的禮讚。許多與會者紛紛表示,這場典禮令人深受鼓舞,展現了華教工作者對教育事業的堅守與熱忱,也讓人看見華文教育在馬來西亞這片土地上的希望與未來。
-
《國際共好》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與長庚團隊攜手 義診菲律賓納卯市成功治療20名顱顏患者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與長庚紀念醫院顱顏中心於2024年11月18日至21日攜手前往菲律賓南部納卯市(Davao),展開一場以「Love Makes Whole-用愛彌補」為主題的國際義診行動。此行旨在為岷答那峨(Mindanao)地區先天顱顏缺陷病患提供免費醫療服務,並在納卯聯合專科醫院成功為20名患者進行重建手術,幫助他們重拾健康與自信,實現人生的嶄新起點。 跨國團隊攜手合作 持續推動愛與醫療的結合 此次義診由長庚紀念醫院整形外科醫師羅綸洲擔任團長,與菲律賓籍整形外科醫師Bernard Tansipek及曾於2018年赴臺進修的Dax Carlo Pascasio醫師合作,攜手深入菲律賓最南端的納卯市。整個醫療團隊在短短四天內完成了20例精密手術,患者主要為唇顎裂等先天顱顏缺陷兒童。這些手術不僅改善了病童的外貌,更大幅提升了他們的生活品質,為家庭帶來希望與喜悅。 羅綸洲醫師表示,此次行動不僅是醫療技術的實踐,更是人道關懷的具體體現。他強調:「每一台手術背後都是一個家庭的重生,我們用專業技術和愛心彌補他們生命的缺憾,這也是我們堅持推動國際醫療服務的動力。」 義診成果發表會 彰顯國際醫療合作的成效 手術任務圓滿完成後,團隊於11月21日下午在納卯聯合專科醫院舉行成果發表記者會。多位重要人士蒞臨,包括中華民國駐菲律賓代表處楊公使登仕、菲華文教服務中心梁副主任崇偉、以及多位僑務諮詢委員與顧問等。 楊公使在記者會上致詞,對醫療團隊的辛勞表示高度讚揚,並強調此次義診對當地兒童及家庭的深遠意義。他指出:「唇顎裂等顱顏缺陷不僅影響兒童的飲食與生活,還可能對他們的自信心和心理健康造成長期影響。透過這次手術,病童們不僅獲得了生理上的重建,更能更好地融入社會,展開更光明的未來。」 記者會的高潮來自一對接受手術的病童母親的分享。這位母親感動地表示:「我的孩子如今可以自信地面對世界,這一切都要感謝醫療團隊的愛心與專業。」她的話語深深打動了在場的每一位來賓,也讓人更深刻體會到醫療援助行動所帶來的溫暖與奇蹟。 以愛彌補生命的不完美 基金會持續前行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自1989年成立以來,一直秉持「生命的不完美,可以用愛來彌補」的理念,致力於為唇顎裂、小耳症及其他顱顏疾病患者提供專業的醫療援助。自1998年起,基金會開始拓展志工服務至海外,並與長庚紀念醫院密切合作,透過醫療援助和人員培訓,為全球數百名醫療專業人員提供技術支持,進而讓更多病童受益。 截至目前,基金會已成功為超過300名病患進行手術治療,並在國際間持續推動醫療公益服務。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表示,未來將繼續加強國際合作,讓更多患者獲得醫療援助,讓更多家庭因愛與醫療的結合而感受到生命的奇蹟。 這次義診活動的圓滿完成,再次展現了臺灣醫療技術與人道關懷的結合,亦為菲律賓納卯地區的病童及家庭帶來了無價的改變。在義診活動結束後,團隊成員紛紛表示,這次行動的每一份努力都值得,未來也將持續為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共同創造更多「用愛彌補」的感人故事。
-
《星台資訊》「新台灣館」隆重開幕 扮演台灣在新加坡三大平台功能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2024年11月16日,新加坡迎來了一場盛大的典禮||「新台灣館」正式開幕,這座充滿台灣文化氣息與產品特色的展館吸引了眾多重量級嘉賓與貴賓出席,共同見證這一重要時刻。包括台南市副市長、嘉義縣副縣長、雲林縣副縣長等台灣地方政府代表及多位台灣優秀業者,皆專程抵達新加坡為開幕儀式增添光彩。因受颱風影響無法親臨現場的台灣農業部長、台南市長、嘉義縣長與雲林縣長,則特別錄製祝福影片,為「新台灣館」送上真摯的祝福,期盼其業績長紅、鴻圖大展。 從構想到實現||「新台灣館」誕生的過程 「新台灣館」的設立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段凝聚各方心血與努力的旅程。2023年7月27日,新興冷藏食品私人有限公司董事長方震群在官邸餐敘中首次提出了設立台灣城的構想。她的願景是將台灣的文化、產品和價值帶到國際舞台,特別是在新加坡這樣的國際樞紐城市,建立一個能充分展現台灣優勢的平台。此構想於同年8月9日正式啟動規劃,歷經一年多的密切交流與協調,最終於今日實現。 方董事長在開幕致詞中表達了對各界支持的感謝之情。她強調,這一成果離不開台灣各縣市政府與眾多業者的積極參與與合作。他們的共同努力,為台灣產品與文化開拓了更廣闊的國際市場,展現了台灣的經營實力與文化軟實力。 「新台灣館」的三大功能定位 作為一座充滿遠見與使命感的展館,「新台灣館」承擔了三大重要功能:產品行銷、文化體驗與友誼連結。 1.產品行銷 「新台灣館」旨在成為台灣優質產品的國際展示平台,為業者提供全方位的銷售通路與行銷資源。館內展出了來自台灣各地的特色產品,包括新鮮蔬果、精緻食品與手工藝品,讓新加坡乃至全球的消費者近距離感受台灣產品的高品質與創新價值。方董事長表示,只要業者能夠堅守產品品質、用心經營品牌,「新台灣館」將成為業者開拓國際市場的堅實後盾。 2.文化體驗 展館內精心打造的文化展示區,讓參觀者得以一窺台灣的自然之美與人文魅力。嘉義阿里山日出的壯麗景觀、火車超大型海報,成為吸引目光的亮點。此外,各地風景與人文特色的呈現,不僅讓新加坡民眾了解台灣的多樣性,也在國際舞台上展現台灣的文化深度與底蘊。 3.友誼連結 「新台灣館」致力於促進台灣與新加坡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友誼深化。館內設有台灣美食區,提供經典小吃與特色料理的品嚐機會,並融入食農教育,向當地民眾傳遞健康飲食理念。透過這些互動體驗,新加坡民眾不僅能品嚐到台灣的味道,也能進一步感受到台灣的熱情與溫度。 展望未來||「新台灣館」的國際使命 方董事長對「新台灣館」的未來充滿信心。她指出,台灣具備豐富的文化資源與創新能力,而新加坡作為國際貿易與文化交流的樞紐,正是台灣進一步連結世界的重要窗口。透過「新台灣館」,不僅可以讓更多新加坡民眾品嚐到台灣的蔬果、食品與特色美食,還能讓台灣的故事與價值傳遞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
《馬台資訊》臺灣智慧製造亮相馬來西亞國家智慧展 展現國際創新實力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2024年11月,由經濟部國際貿易署委託PMC精機中心主辦的智慧製造解決方案產品發表會,在馬來西亞「SMART NATION 2024」國家智慧展中隆重登場。本次活動以「Taiwan Smart Manufacturing Leads the Future」為主題,攜手TEEIA台灣電子製造設備工業同業公會,並結合六家代表性廠商新漢智能、上銀、新代、智慧聯網、高明鐵及皮托,以及新北市電腦公會,集中展現臺灣在智慧製造、AI人工智慧應用及數位轉型領域的卓越成果。 智慧科技與現代感結合 展館亮點吸睛 本次參展的臺灣團隊採用統一形象設計,將智慧科技與現代感融為一體,為參觀者帶來耳目一新的展館體驗。展館以物聯網、機械手臂與智能工廠為核心展示重點,全面呈現臺灣智慧製造的創新實力與產業整合優勢。現場不僅展示最新技術成果,還透過產品發表會與展館體驗雙管齊下,全方位提升臺灣智慧製造的國際能見度,進一步吸引海外買主關注。 此舉不僅展現了臺灣智慧製造的創新與實力,還為臺灣廠商提供了深入拓展馬來西亞市場的合作平台,助力打造全球合作生態圈。臺灣智慧製造業者期待藉由此次展會,加速與馬來西亞產業鏈的接軌,創造更多雙邊商機。 經濟部江文若署長致詞 展現AI技術與本地化創意 活動首日,經濟部國際貿易署署長江文若在開場致詞中以創新的AI影片生成技術,用馬來語向現場觀眾致意。這一舉措成功拉近與當地業界的距離,彰顯臺灣在虛實整合技術上的前沿應用。江署長特別提到,臺灣智慧製造具備整合創新科技的強大能力,能夠協助各國產業實現數位轉型與提升競爭力。此次參展也希望促進臺灣與馬來西亞產業鏈的深度合作,共創雙贏。 業界與政府攜手 打造國際合作新機遇 現場貴賓雲集,包括馬來西亞經濟組組長章遠智、雪隆機器廠商會會長林明水,以及馬來西亞理工學院高級副總裁Mr. Jaswant Singh等重要嘉賓均到場支持。此外,馬來西亞外貿發展局(Matrade)電子電器與資通訊部門副主任Ms. Siti Azlina Mohd Ali Hanafiah和台貿中心主任彭湘尹,也參與了當天的活動。 活動吸引了超過70位業界人士與媒體到場參觀,展現臺灣智慧製造技術在國際市場上的廣泛影響力。活動後,主辦方還特別安排商機媒合洽談會,協助臺灣智慧製造廠商直接與馬來西亞買主對接,促成實質合作機會。 全面展現臺灣智慧製造創新實力 臺灣在智慧製造領域的卓越表現,已成為國際市場的重要參考標竿。本次參展的六家臺灣廠商,各自在智慧製造與數位轉型解決方案上有深厚的技術基礎。無論是新漢智能的物聯網應用、上銀的精密機械技術,還是新代與智慧聯網的智能解決方案,都展現了臺灣製造業的多元實力與創新潛力。 透過此次「SMART NATION 2024」展會,臺灣智慧製造不僅在技術層面獲得更多國際認可,也藉此機會進一步開拓馬來西亞及周邊市場的商機。未來,臺灣智慧製造業者將持續深化國際合作,拓展創新應用的可能性,為全球產業數位化轉型提供更多高效解決方案。
-
金門隊亮相2024馬來西亞國際品牌消費品展 展現金門旅遊文化實力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2024年11月28日至30日,馬來西亞國際品牌消費品展(Malaysia International Branding Showcase, MIBS)將於吉隆坡盛大舉行,匯聚全球知名品牌與創新產品。本次展會中,由社團法人台灣創意暨文創發展協會帶領的台灣隊再度亮相,展示台灣在品牌創新與文化上的實力。其中,金門隊作為邀約參展單位,攜手大哉實業有限公司、平尚國際及二毛旅行社,展現金門品牌的創意與魅力。 金門隊的特色與亮點 金門隊此次參展的三家企業各具特色,帶來金門旅遊多元化的: ‧二毛旅行社:結合金門文化與旅遊資源,該品牌以深耕金門和廈門為核心,專注於提供深度旅遊服務,展現在地文化魅力。其主打精緻親友小團旅行,2人以上即可成團,為旅客帶來更私密且專屬的旅遊體驗。此外,品牌擅長設計客製化與主題化行程,根據旅客需求量身打造,滿足不同興趣與喜好的旅行規劃。不僅注重高端服務,更重視旅程中的人情與溫度,致力於為旅客創造溫暖而難忘的旅遊回憶。 ‧平尚國際:作為金門首家遊艇品牌,平尚國際專注於提供多元化的海上觀光與休閒活動,包括金廈海上觀光、「藍色公路」航線、海上樂園SUP體驗、遊艇求婚、夜間觀光、親子海釣及客製化包船服務。 ‧大哉實業有限公司:專注於打造金門旅宿的多元化聯盟與結合,旗下擁有多個特色品牌民宿,包括「浯島文旅」、「輕旅」、「小六路厝」以及「共生居」。公司以金門為核心,充分展現當地文化與特色,並積極引入各種數位化與生活化服務,致力於提升旅宿體驗,為旅客帶來嶄新的住宿選擇與便利服務。 金門品牌的國際新契機 MIBS為金門品牌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國際化平台。金門隊期待透過此次展會,與全球買家對接,提升品牌國際知名度,並將金門的地方故事與產品價值傳遞至國際市場。 金門隊誠邀您於11月28日至30日,前往吉隆坡台灣館金門展區,一同見證金門品牌的精彩表現!
-
馬六甲金門會館盛大慶祝成立78周年紀念 宣布恢復舉辦「世界金門日」並組返鄉團
﹝馬六甲訊﹞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馬六甲金門會館本月舉行盛大的聯歡晚宴,隆重慶祝會館成立78周年。此次晚宴不僅是對會館多年來成就的肯定,更是對未來的展望。晚宴當晚氣氛熱烈,會場賓朋滿座,近百名嘉賓和會員齊聚一堂,共同慶祝這個具歷史意義的夜晚。晚宴現場還宣布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明年恢復舉辦「世界金門日」,並組織返鄉團,讓海外金門鄉親們有機會重溫家鄉風貌、增進鄉親之情。 馬六甲金門會館主席在致辭中,對與會的各位嘉賓和會員表示由衷的感謝。他首先特別歡迎了多位尊貴的來賓,包括馬六甲國會議員YB邱培棟、駐馬來西亞台北經濟文化處卜正珉公使、巴生雪蘭莪金門會館主席陳良吉、柔佛金同廈會館會長郭明發、新加坡金門會館董事許國振及蔡旭東等,以及馬六甲華社各團體理事長或代表。主席表示,這些來自不同地區的嘉賓的到來,展現了金門鄉親之間的深厚情誼,以及彼此間強烈的支持與認同。晚宴的熱烈氛圍,也讓人感受到大家共同為金門發展貢獻心力的那份團結精神。 主席在致辭中表示:「78年,是金門會館奠基的歲月積澱,見證了我們鄉親一路風雨同舟的歷程。金門會館的成立,是鄉親情感的延續,是支持鄉親、服務社區的重要橋樑。」他指出,馬六甲金門會館自成立以來,一直以服務鄉親、促進鄉親交流、弘揚金門傳統文化為己任。多年來,會館透過各類文娛活動、教育獎助學金計劃、慈善捐助等多元方式支持鄉親,特別是年輕一代的成長發展,致力讓下一代在海外也能感受到金門的溫暖與支持,並培養他們對金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重啟「世界金門日」 回鄉尋根共襄盛舉 在當晚的致辭中,主席還特別宣布了一個激動人心的消息--明年「世界金門日」將恢復舉辦。這一活動曾是全球金門鄉親的重要節日,但因多種原因中斷多時。如今,隨著全球經濟穩定,會館決定再度啟動這一活動,並計劃組織返鄉團,邀請各地鄉親共同返回金門故土。主席指出,這將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機會,不僅可以親身感受金門的自然風光和人文魅力,更能與來自各地的金門鄉親交流聯誼,共同回顧鄉情,讓後輩也能了解家鄉歷史,為故鄉的傳承注入新動力。 主席特別提到,金門是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地方,無論是獨特的閩南風格建築、古老的戰地遺跡,還是淳樸的風土民情,都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和歷史價值。他指出,金門鄉親雖然身處海外,卻始終對家鄉懷抱深厚的情感,「金門日」將是他們重溫家鄉的機會,也希望吸引年輕一代積極參與,讓他們更深入認識金門並愛上這片土地。 此外,主席還表示,返鄉團將參訪金門的歷史古蹟、文化景點,並安排參與當地的各種特色活動,例如傳統的民俗祭典、文化表演等。他說:「希望讓每一位金門鄉親能通過這次返鄉之旅,更深刻地體會金門的純樸與美好,並將這份鄉情代代相傳。」 凝聚鄉親力量 會館展望未來 在總結發言中,主席對所有會員多年的支持表示感謝。他強調,會館的成就來自每一位鄉親的奉獻與參與,這是金門鄉親彼此關愛、互助共濟的象徵。未來,會館將繼續秉持服務鄉親的宗旨,進一步加強與各地金門會館的交流,攜手推動金門文化的弘揚,並在年輕一代中灌輸傳承家鄉文化的觀念。他希望會員們能在這個溫暖的大家庭中,繼續攜手共進,成為鄉親們的堅實後盾。 主席還表示,未來會館將計劃更多文化活動和教育項目,特別是為年輕一代提供更多資源,鼓勵他們參與會館活動,了解並愛護金門文化,從而在海外也能維繫對家鄉的深厚情感。他期望在明年「世界金門日」的返鄉之旅中,能夠看到更多熟悉的面孔,帶領新一代回到家鄉,一同探索金門的風土人情,共同見證家鄉的發展與變遷。 晚宴盛況 賓主盡歡 此次78周年紀念晚宴現場佈置莊重典雅,活動中穿插了多項精彩表演,包括傳統閩南音樂、舞蹈等,展現了濃厚的金門文化特色。現場氣氛溫馨而融洽,賓主之間互相問候、交流,大家共享美食,暢談往事,回憶往昔點滴。 整場晚宴充滿了鄉親情誼,每個人都沉浸在這個屬於金門人的特殊夜晚中。主席最後感性致詞,對所有鄉親的參與與支持表示最深的感謝,並祝願在座的每一位身體健康、家庭幸福、事業順利。晚宴在熱烈的掌聲和合影留念中圓滿落幕。這場盛會,不僅增進了金門鄉親之間的情感,也讓在地金門人對家鄉的未來充滿了信心和期盼。
-
汶萊福建會館青年團禮貌拜訪巴生雪蘭莪金門會館 促進兩地鄉誼交流
﹝巴生訊﹞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汶萊福建會館青年團團長蔡信於本月7日下午4時率領代表團前往馬來西亞拜訪巴生雪蘭莪金門會館,獲得該會館理事和顧問的熱烈歡迎。此行不僅加深了兩地福建鄉親的聯繫,更為未來的合作與文化傳承奠定了基礎。 隨行代表團成員包括汶萊福建會館商務與工業主任兼副團長林偉安,以及團員林偉發、林源泰、廖添順、莊旻勝、林豐忠、林玲琴、林麗娜、林美玉和王秀清。巴生雪蘭莪金門會館的主席陳良吉率領常務顧問呂清便、署理主席許朝榮、副主席李勁強、秘書長劉志山、副秘書長楊質煥、資訊部主任許錦源、青年團團長李耀鴻及婦女組主任許玉敏等多位理事熱情接待,雙方展開了溫馨且富有成效的交流。 在交流儀式上,巴生雪蘭莪金門會館主席陳良吉首先致詞,回顧了會館的發展歷程。他指出,巴生雪蘭莪金門會館自1946年成立以來,始終致力於推廣華文教育、傳承華人傳統文化,並在凝聚金門鄉親情誼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陳主席提到,該會館將於2026年迎來80周年紀念,希望屆時能邀請汶萊福建會館的理事蒞臨參加,共襄盛舉。 陳主席還指出,金門人在馬來西亞華裔社群中人數相對較少,但憑藉團結互助的精神,金門鄉親在各項活動中表現突出。他特別提到過去的第二屆世界金門日、紀錄片《落番》在馬來西亞的取景與首映禮,以及世界閩南文化節等活動中,金門人都積極參與。此外,該會館還積極籌募金門大學獎助學金,為家鄉子弟提供教育支持,展現了金門人互助互愛的情懷。 汶萊福建會館青年團團長蔡信在致詞中感謝巴生雪蘭莪金門會館的熱情接待,並簡要介紹了汶萊福建會館的歷史。他提到,汶萊福建會館於1998年成立,青年團則於2001年成立,雖然歷史較短,但年輕的會館和青年團充滿活力和學習熱忱,希望藉由這次拜訪向巴生雪蘭莪金門會館學習取經。 蔡團長表示,平日大家忙於工作,難得有這樣的機會相聚交流,此次拜訪為兩地鄉親提供了加深了解的良機,也增進了彼此的情誼。他強調,此行不僅是兩地福建鄉親的交流,更是一次促進團結、增進鄉誼的機會。 在談到當前的挑戰時,蔡團長指出,過去四年中全球疫情帶來了巨大的影響,馬來西亞與汶萊的社團活動一度停滯。他表示,健康是鄉親們最寶貴的資產,只有保持健康,才能迎接更大的挑戰。隨著疫情逐漸受控,他希望兩地的社團能夠攜手面對當前通脹帶來的經濟壓力,互相扶持,共克時艱。 此外,蔡團長還提到,隨著科技與資訊的發展,各地福建鄉親之間的聯繫越來越緊密。他期望未來能有更多跨國互訪,促進汶萊福建會館青年團與世界各地福建社團的聯繫,從而增廣見聞、互通信息,共同推動福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此次拜訪活動中,雙方代表深入交流了各自會館的運作經驗與發展方向,並互贈紀念品,象徵友誼長存。汶萊福建會館青年團在巴生雪蘭莪金門會館理事的帶領下參觀了會館設施,進一步了解該會館的歷史背景與文化底蘊。此外,巴生雪蘭莪金門會館特別為汶萊代表團安排了晚宴,席間賓主盡歡,氣氛熱烈融洽。 通過此次禮貌拜訪,汶萊福建會館青年團與巴生雪蘭莪金門會館的情誼更加深厚,雙方均表示,未來將繼續保持密切聯繫,共同推動福建文化的傳承與弘揚,為兩地鄉親搭建更緊密的交流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