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訊
-
《國際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壓倒性勝選 黃循財獲明確授權續掌新加坡政局
﹝新加坡訊﹞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新加坡國會大選結果5日凌晨揭曉,執政的人民行動黨(PAP)以壓倒性優勢贏得87席,成功蟬聯執政。這是該黨自1965年建國以來連續第16次取得執政權,持續主導國會。首次率領人民行動黨參與大選的新任總理黃循財,獲得選民強力授權,為他上任以來的施政方針注入更多正當性。 人民行動黨在全國97個議席中奪得87席,主要反對黨工人黨則保住10席。此次選舉人民行動黨得票率回升至65.57%,較2020年選舉的61.24%有所提升,顯示選民在面對國際政經不確定性之際,選擇支持穩定路線。 黃循財於5日凌晨3時召開記者會表示,這次勝選代表新加坡人民對政府的信任與支持,也是一項「明確、強而有力的授權」,將使新加坡更有能力應對全球動盪與挑戰。他強調:「這不只是選票的勝利,更是一種責任的託付。」 現年52歲的黃循財,於2011年進入政壇,曾在COVID-19疫情期間擔任防疫小組協調人,因其冷靜務實的領導風格而聲望上升,並於2024年接替李顯龍成為新加坡第四任總理。他在競選期間多次強調新加坡經濟對外貿的高度依賴,並警告美中貿易戰及關稅壁壘可能對國家構成衝擊。他呼籲選民給予強而有力的政治支持,以應對未來挑戰。 《紐約時報》指出,新加坡的貿易總額是其GDP的三倍以上,面對全球供應鏈重組與關稅政策風險,黃循財的穩健承諾獲得選民認同。BBC則分析,新加坡選民一向傾向穩定,對冒險持保守態度,這次選舉結果即為明證。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助理教授莊嘉穎分析指出,「新加坡選民對風險極度敏感,黃循財提出的穩定與務實路線正好契合國民心理。」 黃循財表示,大選塵埃落定後,首要任務將是籌組新內閣,組建「最強的團隊」,並承諾將在適當時機公布人事名單,開啟新一屆政府的施政進程。 這場選舉不僅關係到人民行動黨的執政地位,更是黃循財領導正當性的重要檢驗,隨著選民明確表態,新加坡政局未來將繼續由人民行動黨主導,走穩健發展的路線。
-
《國際馬來西亞》台灣文創走進馬來西亞 「台北風格在吉隆坡」插畫交流茶會打造台馬文化新焦點
﹝吉隆坡訊﹞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指導、臺北市文創產業扶植計畫主辦的「台北風格在吉隆坡」交流茶會,於5月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GMBB文化商場熱鬧展開。本次活動作為2025年「吉隆坡插畫藝術博覽會」(Kuala Lumpur Illustration Fair, 簡稱KLIF)系列活動之一,成功串聯台灣與馬來西亞文創圈,為雙邊文化交流寫下嶄新篇章。 活動以插畫藝術為主軸,集結10家來自台灣的優質插畫與文創品牌,涵蓋角色設計、日常插畫、療癒風格等多樣面貌,呈現出台灣插畫產業的創作實力與風格多元。同時,也透過實體展售與互動展演,實踐創意經濟的市場潛力,讓馬來西亞民眾親身感受來自台北的創意魅力。 插畫無語言隔閡 成為文化交流橋梁 松山文創園區副總監戴星磊在現場指出,這次參與KLIF,不僅是文化產品的海外展售,更是一次深度的文化對話。「創意的價值,不僅體現在作品的美感,更體現在它能否與世界對話。插畫是無需翻譯的語言,我們希望讓馬來西亞觀眾感受到台灣創作者的溫度與生命力。」他強調,這樣的文化輸出,對於促進亞洲創意交流、深化國際合作意義重大。 科技與藝術融合 打造沉浸式體驗 此次參展最大亮點之一,是結合台灣原創IP與VR技術所打造的「沉浸式策展體驗」。透過科技的輔助,觀眾能走進插畫場景,與角色互動,提升參觀者的感官參與度與情感連結。戴星磊指出,此舉不僅提升展覽的娛樂性,也讓品牌能更精準觀察消費者反應,進一步優化產品設計與市場策略,展現出台灣在創意應用與科技整合方面的前瞻性。 此外,展覽期間亦設有實體商品銷售專區,參展品牌首次在馬來西亞市場進行面對面銷售,現場反應熱烈。不少當地觀眾表示對台灣插畫風格感到耳目一新,也期待未來能在市集、文具店或商場看到這些來自台北的設計品。 台馬創作者對談 擘劃未來合作可能 除靜態展覽外,「台北風格在吉隆坡」也精心規劃一場文化交流茶會,邀請台馬兩地創作者、設計產業代表與當地媒體,共同探討插畫與文創的發展潛力與合作機會。茶會中進行跨域座談,主題涵蓋品牌進軍零售通路、設計與展覽場域合作、以及與親子產業的接軌,盼望透過多元討論為未來台馬文化創意合作鋪路。 活動主辦單位指出,馬來西亞GMBB長期為當地文創產業推動平台,此次與「臺北市文化創意產業扶植計畫」攜手合作,為雙方建立穩固的夥伴關係,也進一步推動文化資源共享與市場拓展。 TAIPEI corners戰略成果 延伸至吉隆坡 松山文創園區多年來積極推動「TAIPEI corners」國際拓銷品牌計畫,協助台灣創作者布局亞洲市場。自2023年起,已拓展至東京、香港、曼谷、北京等主要城市,帶領超過百家台灣文創品牌走出海外,實地參展、接觸市場與建立通路合作。 這次首次參與KLIF,不僅象徵台灣插畫正式進軍馬來西亞,也讓在地觀眾與設計圈對台灣品牌有更深認識。透過展覽與工作坊互動,參展品牌累積實戰經驗,同時探索更多潛在商機,為未來台灣文創產業進軍東南亞奠定基礎。 展望未來 台北文創將持續向國際挺進 臺北市文化創意產業扶植計畫表示,將持續以國際拓銷與品牌合作為主軸,協助更多台灣文創品牌走向海外。未來不僅會拓展更多城市據點,也將強化與各國文化平台的合作關係,打造更緊密的亞洲創意網絡。 透過文化輸出與跨境合作,台灣創意正逐步走向世界舞台。在這場「台北風格在吉隆坡」的交流盛會中,台灣不僅展現創意實力,也以溫暖且真摯的文化對話,開啟另一種亞洲文化融合的新可能。
-
柔佛州金同廈會館 第十二屆婦女組理事會就職
﹝馬來西亞柔佛訊﹞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柔佛州金同廈會館日前舉行婦女組第十二屆理事會合照儀式,正式宣布新一屆理事成員上任。全體理事身著紅色會服,展現團結與活力,象徵婦女組將在延續傳統與創新服務之間,擔任更積極的角色。 新屆婦女組由張素素擔任正主席,攜手副主席林彩紅及其他幹部成員,共同承擔傳承宗親文化、關懷社區婦女、推動教育康樂等多項工作。 本屆理事名單如下: ●正主席:張素素 ●副主席:林彩紅 ●正秘書:張素霞 ●副秘書:郭涵妮 ●財政:詹春鳳 ●稽查:戴亞娥 ●正福利:鄭燕豫 ●副福利:歐陽玉英 ●正教育:陳麗霞 ●副教育:葉麗玲 ●正康樂:張秀月 ●副康樂:陳映蘭 ●理事:鄭晶菁、陳湘慧、陳貝玲 張素素主席致詞時表示,感謝大家的信任與支持,新一屆理事會將秉持服務宗親、促進鄉情的宗旨,特別關注女性成長、銀髮關懷、家庭教育及文化傳承等面向,希望透過每一場活動,讓會館成為更有溫度與凝聚力的空間。 理事會亦強調,未來將持續與會館青年組、會員家庭保持良好互動,並推展更多具創意與參與感的活動,讓婦女組成為連結社區、傳遞正能量的重要平台。
-
新加坡CK集團總裁洪振群金大演講 以自身經歷分享公益行善之路
記者許加泰/綜合報導 國立金門大學邀請新加坡CK集團總裁洪振群到校演講,洪振群以自身經歷來分享公益行善之路,鼓勵學子們往行善的道路上相偕而行,「善行最美!」。 金大副校長洪集輝代表學校歡迎洪振群到校演講,金大通識教育中心主任陳奇中、金門大學管理學院院長葉子明、體育室主任吳一德、海洋與邊境管理學系主任馬祥祐、劉燈鐘副教授以及中道總會理事長陳樹、秘書長吳淑華、英華貿易公司董事長黃錫源、財務總監鍾澄賢也出席一起聆聽此次精彩的演講。 洪振群以「笑看風雲行善路」為題,進行演講,傳揚「行善行孝不能等」的中道倫理理念,堅持「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樂」,希望提供青年學生一些啟示。 洪振群分享白手起家的人生起迭,歷經火災、瀕臨破產,還能展現驚人毅力浴火重生;二十多年來更堅持行善,他認為行善能改變命運,透過利他精神,盡己所能幫助別人,每天維持正能量,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衝不破的逆境。 洪振群是新加坡華裔第三代,家裡從擺地攤起家,後來創業開公司,人生路上曾遭遇過多種困境,曾面臨家族企業破產,曾有三年沒有工作,意志消沉;後來在朋友的協助下,開了第一家CK百貨,事業蒸蒸日上,卻又遭逢三次火災,再加上前幾年疫情肆虐,瀕臨破產,卻能「笑看風雲」積極作公益行善,靠他自己的驚人毅力,更多的是好朋友不離不棄的鼎力相助,彼此在人生道路上相互扶持,砥礪前行,「只問付出,不求回報」。在事業有點成就之時,洪振群即發願要做善事,持續行善二十多年,捐款給慈濟、佛光山和佛牙寺等慈善單位。洪振群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在事業發展的過程當中,儘管人生有起伏,但還是不忘初心不斷地做善事,所謂「行善必有善報」,在艱苦中不忘行善、無形當中累積了更多福報,多年來默默積極行善,行善不在比多少,主要在有誠心與善心。 洪振群認為,行善能改變命運,透過利他精神,盡己所能幫助別人,每天維持正能量,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也沒有衝不破的逆境。洪振群說,做善事會讓家人和自己都能夠健康快樂;做了這些好事,也讓他的精神更加富足,發現許多人生中的美好,並鼓勵更多人往行善的道路上相偕而行。他走入校園分享人生經歷,希望對學生有幫助;他認為做人比做事重要,出社會除了具備專業,重要的是要多與人互動,學會做人。 金大指出,為培養學生道德品行與關懷社會的知能,學校邀請新加坡CK集團總裁洪振群來金演講,主題是笑看風雲行善路,許多學生在聆聽精彩內容後,都表示獲益良多。 金大副校長洪集輝表示,該校非常重視學生的學習態度、道德品行、人文素養、創新精神、關懷社會及國際視野等情操的培養,各學院、系所和通識教育中心除開設相關課程外,並辦理各項活動,使其成為軟實力與硬實力兼具的全方位人才。洪集輝說,洪振群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和慈善家,他的演講對同學有很大的啟發作用。 高瑞新副校長指出,新加坡CK集團洪振群總裁曾多次經歷人生的起伏,從擺地攤起家,後來創業開公司,但他始終秉持善念,在事業經營之餘,不忘努力行善,從幫助社區開始,並捐助許多慈善和弱勢團體。他不畏失敗和積極行善的精神,殊值年輕人學習,洪振群以自身經歷來分享,可增進學生的關懷社會情操。
-
2025臺灣高等教育展吉隆坡場次圓滿落幕
﹝吉隆坡訊﹞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2025年臺灣高等教育展第3部曲||吉隆坡場次,於4月24日在吉隆坡坤成中學盛大舉行,活動圓滿落幕。本次展覽邀集近60所臺灣大專院校參展,展現臺灣高等教育的優勢與多元特色,吸引馬來西亞各地青年學子與家長熱烈參與。 駐馬來西亞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葉非比出席開幕典禮,向現場青年學子致詞表示,臺灣作為一個繁榮富庶、教育資源豐沛的寶島,誠摯歡迎更多馬來西亞學生前往進修,開啟精彩人生。葉代表亦特別感謝留臺聯總及各地屬會多年來致力推動馬來西亞華裔子弟赴臺升學,並對臺灣持續給予熱情支持。 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司長李毓娟亦親臨現場,作為貴賓致詞。李司長強調,臺灣擁有高品質的學術資源、多元且富有彈性的跨域學習環境,致力於培育具備國際視野與專業素養的青年學子。她鼓勵馬來西亞學生善用臺灣提供的機會,勇敢追尋夢想,創造屬於自己的燦爛未來。 2025年臺灣高等教育展已分別於永平及巴生成功舉辦,吉隆坡場次亦吸引大量學生與家長參與,現場氣氛熱烈。接下來,展覽將陸續移師雙溪大年(Sungai Petani)、亞庇(Kota Kinabalu)及美里(Miri),活動從4月27日持續至5月9日,歡迎有志赴臺留學的學生及家長踴躍前往參觀與諮詢。 未來,臺灣將持續推動高等教育國際化,與馬來西亞保持緊密的教育交流合作,攜手開創雙邊青年學子更寬廣的發展舞台。
-
柔佛金同廈會館首度設置開齋節主題牌樓
﹝馬來西亞訊﹞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隨著開齋節(Hari Raya Aidilfitri)的腳步臨近,馬來西亞柔佛金同廈會館首次嘗試為會館樓下的牌樓「換裝」,特別設計了富有開齋節氣氛的新裝飾,為會館帶來嶄新風貌,也象徵著對多元文化交流與社群友誼的重視。此舉不僅增添了節日歡樂氣氛,更吸引了許多鄉親及市民前來打卡拍照,共同感受開齋節的喜悅。 首次嘗試,融合傳統與現代設計 柔佛金同廈會館此次特別策劃,以開齋節為主題設置全新牌樓裝飾,融合了馬來傳統藝術元素與現代美學,牌樓上懸掛著象徵和平與祝福的月亮與星星圖騰,搭配色彩鮮明的綠金配色,象徵繁榮、和平與新生。燈飾隨夜晚亮起,整個會館外觀宛如被溫暖祥和的光影包圍,成為附近街區的一大亮點。 負責此次布置的工作小組表示,為了展現開齋節的精神與歡慶氛圍,他們特別研究了開齋節傳統文化,從色彩運用到圖騰選擇,都希望讓每一位到訪者都能感受到濃厚的佳節情懷。「這是我們會館第一次製作開齋節主題的牌樓,我們希望透過這個小小舉動,傳遞對穆斯林社群的祝福,也展現出會館包容多元文化的精神。」 多元文化交融的溫馨象徵 柔佛州是馬來西亞族群多元共處的縮影,而柔佛金同廈會館長期以來積極推動族群間的交流與友好互動。此次設置開齋節牌樓,不僅是向穆斯林朋友表達節日的祝福,也是對本地多元文化融合的具體展現。 會館主席在致詞中指出:「金同廈會館自成立以來,一直秉持著團結、互助、友好的精神。我們相信,文化的交流與理解,是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力量。無論是華人新年、中秋節,還是開齋節,我們都應一同慶祝,共享這片土地上的幸福。」 現場來訪的市民中,不少穆斯林朋友也對會館的用心表示感動。他們表示,看到非穆斯林團體也特別為開齋節布置,讓他們感受到深厚的社區情誼與尊重,這種溫馨氛圍,是馬來西亞多元文化社會最美的一面。 現場氣氛熱絡,成為打卡新地標 自從牌樓換上開齋節新裝後,每天都有不少市民、遊客專程前來拍照留念,尤其在夜晚燈光點亮之後,更成為社交媒體上炙手可熱的打卡景點。許多家庭穿著節日服飾,帶著孩子們在牌樓下拍攝溫馨合影,留下珍貴回憶。 為了讓更多民眾感受節日氣氛,會館亦在開齋節期間,特別設置了節日小市集,售賣馬來傳統糕點、手工藝品及紀念品,讓來訪者在拍照之餘,也能品味節慶文化。 慶祝活動溫馨結束,展望未來更多交流 隨著開齋節假期的圓滿結束,柔佛金同廈會館的開齋節主題牌樓也象徵著一段溫馨美好的節慶時光落下帷幕。在這段時間裡,不同族群的朋友們齊聚一堂,分享彼此的喜悅與祝福,讓會館成為一道連結社群心靈的橋樑。 會館方面表示,此次嘗試獲得良好反響,未來也將持續探索更多融合不同族群文化的活動與布置,讓會館不僅僅是金同廈鄉親的聚點,更成為推動地方多元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文化是流動的,情感是相通的。」會館主席強調,「我們期待未來有更多機會,與不同族群一起慶祝彼此的重要節日,讓柔佛的天空因文化交流而更加燦爛多彩。」 歡迎持續到訪,感受節慶光影之美 儘管開齋節慶祝活動已告一段落,會館仍將延長開齋節牌樓的展示至月底,歡迎尚未造訪的鄉親朋友們前來參觀、拍照,留下屬於自己與家人的美好記憶。 此次柔佛金同廈會館以行動展現對多元文化的尊重與包容,也在這個特別的節日裡,為社區帶來了更多溫暖與感動。未來,會館將繼續秉持共融精神,與各界攜手,為打造更和諧、美好的社會共同努力。
-
活著.就是希望 ──金門多障藝術家母子天使林麗枝與邱聖凱 跨海傳愛印尼難民
【本報訊】由台灣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北京青愛教育基金會及多位生命鬥士組成的愛心團隊,於2025年4月1日上午10時,前往位於印尼西爪哇省希薩魯(Cisarua)的「希薩魯難民松濤空手道道館」,展開一場名為「活著.就是希望」的義演與關懷活動。這場活動不僅跨越國界、宗教與語言,更因金門多障藝術家「母子天使」林麗枝與邱聖凱的精彩演出,感動現場每一位難童與志工。 此次活動,由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創辦人周進華、北京青愛教育基金會創辦人張銀俊共同率領兩岸代表9人組成的愛心團隊赴印尼,目的在於支持長期滯留印尼的阿富汗難民,並向當地以空手道協助難民重拾希望的米娜‧阿薩迪(MeenaAsadi)致敬。 多障藝術家奏響希望樂章 在活動現場,來自金門的林麗枝女士與其子邱聖凱,以音樂和藝術形式傳達愛與希望,表演內容深具療癒性與生命力,兩人合作無間的演出,讓在場所有人都感受到「母子天使」所傳遞的堅強與溫暖。 林麗枝女士長年投入藝術創作與公益活動,並帶領兒子共同參與生命教育宣導,曾榮獲2020年第23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此次赴印尼義演,是她與聖凱首次以「國際生命藝術使者」的身分跨海分享生命故事,鼓舞遠在異鄉的難民兒童。 米娜的鬥志 為難民點亮未來 此次受訪對象米娜‧阿薩迪,曾為阿富汗國手級空手道選手,因塔利班掌權導致女性無法自由工作與求學,她與家人被迫逃離家鄉。抵達印尼後,她於希薩魯成立難民空手道道館,不但教授難童武術,並透過紀律與運動精神幫助他們建立自信與未來。 米娜憑藉個人毅力推動道館運作,讓不少孩子順利取得空手道級數認證,成為改變命運的關鍵起點。她也出版自傳《最黑暗的光明》,盼透過義賣所得嘉惠超過14,000名滯留印尼的弱勢難民。 台灣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創辦人周進華表示:本會2023年第26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得主印尼阿富汗難民國手米娜.阿薩迪-以空手道揚名世界.帶動難民活出希望,她原為阿富汗空手道一姊,曾代表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尼出賽,榮獲多種獎項,令人動容。因塔利班掌權後|婦女無法工作、女孩不能上學等等,深陷性別藩籬,還深受阿富汗極端份子威脅,她被迫逃離家園,仍堅持勇敢逐夢,為滯留印尼的阿富汗難民創辦空手道道館,號召所有難民除了運動健身,還要學習一技之長,派駐3年印尼服務的台灣中央通訊社愛心記者石秀娟女士,採訪多位阿富汗難民,其中米娜.阿薩迪最令她印象深刻,她憑一己之力讓許多學員取得空手道級數考試認證機會,為他人點亮希望之光,鼓勵大家揮別難民陰霾,迎向陽光、創造希望,感動印尼、轟動南亞。 文化交流無國界 本次活動中,周大觀文教基金會特別致贈印尼文版的《我還有一隻腳》,這是已故癌末少年詩人周大觀的遺作,書中訴說他勇敢對抗病魔的生命歷程,至今已被翻譯為44種語言、銷售超過1,732萬冊,義賣所得嘉惠全球超過35萬名癌童。 基金會創辦人周進華在致詞中表示:「這本書傳達的是一種信念:每一個生命都有其獨特的價值與光芒。我們願將這份愛傳至世界每一個角落,特別是最需要希望的地方。」 他亦感謝來自金門的林麗枝與邱聖凱,以自身生命故事為平台,將台灣的堅韌與溫情展現給印尼難民,讓活動成為一場深刻的生命教育實踐。 全球熱愛生命的力量 周大觀文教基金會自1997年創立以來,長期推動「全球熱愛生命運動」,至今已表揚來自全球81個國家共481位「全球熱愛生命獎章」得主。該會長期倡導「和自己好、和別人好、和地球好」三大生命信念,推動文學獎、希望獎、生命教育巡迴演講等,成果豐碩。 本次活動不僅深化兩岸公益合作,也見證文化與生命力跨界交融的可能。北京青愛教育基金會創辦人張銀俊也表示:「孩子不分國界,愛也不該設限。希望今日的交流,成為他們未來重新出發的動力。」
-
避免川普關稅重擊 印尼將擴大美國進口以平衡雙邊貿易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為避免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重啟對印尼商品課徵高達32%關稅,印尼政府正積極與美方協商,並提出增加對美國商品進口的具體計畫,以化解雙邊貿易順差所帶來的壓力。 根據《路透社》18日報導,正在華盛頓訪問的印尼經濟部長艾朗嘉(Airlangga Hartarto)表示,印尼計劃增加美國食品、農產品、能源及資本財等商品的進口,總額擬提升至190億美元,其中包括100億美元的能源項目。 「我們將購買小麥、大豆與豆粕等農產品,同時也將擴大對美國資本財的採購,」艾朗嘉在與美國貿易代表與商務部長會晤後向媒體表示。此舉被視為緩解美國對印尼貿易順差不滿、爭取延後或避免關稅實施的重要策略。 印尼此次代表團與美方官員就美國暫緩對印尼商品徵收關稅的90天窗口期展開會談,雙方同意在60天內完成相關協議。 此外,印尼也將簡化與美國園藝產品進口相關的程序,並積極推動雙邊在關鍵礦產領域的合作。對於已在印尼設立據點的美國企業,政府也承諾提供更多許可協助與投資激勵措施。 印尼此舉顯示其正試圖在全球供應鏈變局與美中貿易角力中取得穩定出口與投資環境的平衡,避免成為下一波美國貿易制裁的目標。
-
2025臺灣文學獎開放報名 總獎金高達370萬元 鼓勵多元創作
【報導:僑訊小組】 備受文壇矚目的「2025臺灣文學獎」正式開跑,總獎金高達新臺幣370萬元,自即日起開放報名,廣邀各路創作者踴躍參與,為臺灣文學注入嶄新能量。 本屆臺灣文學獎分為「創作獎」與「金典獎」兩大類別。創作獎設有「臺語文學創作獎」、「客語文學創作獎」及「原住民華語文學創作獎」,各類別下皆徵選小說、散文與新詩三項作品,各類取一名得主;另特設「劇本創作獎」一名,期望激勵優質劇本創作。 金典獎則不限制作品語言類型,凡於2024年7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期間,在臺灣首次出版的小說、散文、新詩、非虛構寫作及劇本等文學圖書皆可參加。為鼓勵新秀作家,首次出版文學作品者還有機會角逐「蓓蕾獎」。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起,臺灣文學獎更開放擁有永久居留證或工作證的外國籍人士參加,展現臺灣文學包容多元、接軌國際的精神。 主辦單位呼籲,文學創作不分國界與語言,誠摯邀請各界才華洋溢的創作者踴躍報名投稿,詳情及報名方式請參閱官方網站:http://reurl.cc/pr7LWb。
-
【國際越南】從風暴邊緣到談判桌中央 越南如何用「竹子外交」撐起地緣平衡術?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程平靈】 當川普再度揚言祭出高關稅制裁,將東南亞推向新一輪經貿震盪的前線時,越南這個「兩強夾縫中的小國」卻以靈活、彈性的外交策略,成為關鍵的談判者與平衡者。這不僅是一場貿易戰的應對,更是一場高度技巧性的地緣政治演出。 所謂「竹子外交」:韌性、彈性與不折不屈 越南領導層常以「竹子」形容本國的外交哲學||既有根深的本土立場,也能隨風而動、左右騰挪。面對美國施壓、可能課徵高達46%的懲罰性關稅,越南並未急於對抗,而是迅速釋出善意:率先與川普通話、主動提議簽署零關稅協議、派出高階代表團前往華盛頓斡旋,並計畫向美國採購飛機與農產品以平衡貿易。 但幾乎同一時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8個月內第二度訪越,雙方簽署了多達45項經貿合作協議,從鐵路建設、人工智慧、農產品檢疫到民航租賃無所不包。中越領導人還共同宣布啟動「中越鐵路合作機制」,加深兩國基礎建設鏈結。 越南以「一邊讓川普冷靜,一邊讓習近平安心」的外交操作,完美展現其「竹子」式平衡策略。 不選邊,卻選利:多邊主義成為越南底牌 在單邊壓力日增的情勢下,越南也不將希望全壓在美中任何一方。越南正積極與「全球南方」展開對話,包括評估成為金磚五國(BRICS)合作夥伴、與印度與巴西深化經貿往來,並考慮擴大在中東與非洲的出口市場。這是一種「不賭未來」的分散風險策略,也代表越南在塑造自身地緣角色時的主動性。 越南清楚意識到,若將經濟命脈單一綁定美國,將無法有效抵抗如川普般的貿易民族主義浪潮;但若過度依賴中國,則難以維持主權與外交自主。其解方不是選邊,而是擴大選擇。 掌握主導語彙:從應對者成為框架設計者 值得注意的是,越南並未只作為受害者應對關稅衝擊,它正努力重塑自身在全球貿易結構中的語彙與角色。從積極參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到主張與美國簽署「雙邊零關稅」安排,越南正由原本的被動接受者,逐漸轉型為談判框架的設計者與提案國。 這意味著越南不再只是被牽著鼻子走的「低階組裝地」,而是意圖在全球供應鏈與規則設定中,找出更高階的話語權。 在動盪中尋求平衡,越南的戰略智慧值得關注 越南的外交策略提供了當前地緣動盪下,小國如何操作多邊槓桿、維護主權、爭取發展空間的現代範例。它不是選邊站,而是選擇在兩強之間搭建多邊穩固的橋樑;它不是倚靠一方的庇護,而是持續靈活調整槓桿比重,在中美競合之下爭取自身最大利益。 「竹子」或許無法阻擋海嘯,但它能在風浪中彎而不斷、柔中帶剛,這正是越南如今在國際舞台上,展現出的外交韌性與精準判斷。
-
還有一隻腳.送愛全世界─跨國送愛印尼 出版義賣周大觀遺作印尼文,所得嘉惠弱勢兒童
﹝本報訊﹞台灣周大觀文教基金會為永續推動「全球熱愛生命運動」,提倡「天生我材必有用」,並攜手姊妹NGO北京青愛教育基金會一起尋找全球母親、生命鬥士的故事、印尼母愛書院掛牌,由台灣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創辦人周進華、北京青愛教育基金會創辦人張銀俊帶領兩岸生命鬥士一行9人,首次攜手跨國送愛印尼-兩岸一家共好.同胞同夥行善,同時出版發表周大觀遺作《我還有一隻腳》印尼文,義賣所得嘉惠印尼卡蒂尼緊急救援學校(Kartini Emergency School)、希薩魯難民松濤館空手道館(Cisarua Refugee Shotokan Karate Club)等弱勢癌童、貧童、難童,鼓勵印尼弱勢癌童、貧童、難童航向書海,讀出希望。 台灣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創辦人周進華表示:本會2024年第27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得主印尼雙胞胎媽媽天使羅莎蒂(Sri Rossyati)&伊利雅寧希(Sri Irianingsih)-終身無私辦學,栽培弱勢兒童,效法印尼英雌卡蒂尼(Raden Ajeng Kartini),爭取婦女、貧童接受教育活出無限可能的精神,於1983年創辦卡蒂尼緊急救援學校。40多年如一日,奉獻貧童教育,還以身作則,號召更多人教育行善,迄今已有2千多所慈善學校相繼成立響應,讓島島都有慈善學校不是夢,使印尼從「萬島之國」,一躍為「萬善之國」。 北京青愛教育基金會創辦人張銀俊表示:聯合國母愛大學的宗旨:在於成為人類母親教育的搖籃,其使命是通過教育引領全球家庭教育與社區建設,進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彰顯母愛的全球影響力。該大學向全世界開放,包括但不限於未來母親與父親、家庭與社區成員,旨在培養能夠將母愛精神,傳遞給下一代的教育者和領導者。 台灣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兩岸及國際交流中心執行長周上觀表示,台灣周大觀文教基金會28年來,承蒙國內外各界人士支持與鼓勵,永續推動「全球熱愛生命活動」,以提倡:和自己好|熱愛自己的生命、和別人好|尊重別人的生命、和地球好|維護地球的生命,迄今共表揚橫跨七大洲|來自81個國家、481位全球熱愛生命獎章得主,16位全球熱愛生命文學創作獎得主、41位希望獎章得主,並出版發行周大觀遺作《我還有一隻腳》英文、日文、西文、韓文、泰文、德文、法文、俄文、印尼文等44種語文暢銷1,732多萬冊,義賣所得嘉惠35萬多全球最弱勢癌童,深獲全球各新舊傳媒的認同與迴響,哥倫比亞國會以2019年第61項決議:頒發哥國國會最高褒揚勳章,2021年聯合國NGO組織更以頒發世界和諧傑出貢獻獎章、2022年中國大陸頒發中華慈孝文化獎章等肯定。 活動時間:2025年4月6日(日)上午9時~12時 活動地點:印尼國家歷史博物館(NationalAwakening Museum)(地址:Jl. Abdul Rachman Saleh No.26, Senen, Kec. Senen, Kota Jakarta Pusat, Daerah Khusus Ibukota Jakarta)
-
菲律賓,落後?還是即將躍升?一場關於人口紅利、關稅優勢與文化共融的南方實驗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曾被視為亞洲最不穩定的經濟體之一,菲律賓,如今正悄悄轉身。這個過去基礎建設滯後、電網不穩、網速全球墊底的群島國家,卻吸引了來自全球的資金、產線與人流。這並非偶然,而是人口紅利、低關稅與中西合璧文化在全球供應鏈洗牌下的集體發酵。 曾背負88億巨債、幾近倒閉的東隆五金公司,正是這場轉變的活教材。它成功引進外資,最終併入美國工具巨擘史丹利百得旗下,背後其實有一條關鍵脈絡:2005年開始的菲律賓量產計畫。這個決定,不只是成本轉移,更是把握住菲律賓日益成形的製造基地優勢。 關稅「零」的力量:生產跳板的新座標 東隆五金選擇在菲律賓建廠,最核心的利多之一,就是關稅優勢。 菲律賓不但允許原物料進口免稅,自從東協成形後,企業更享有與中國大陸、韓國、紐澳與印度之間的FTA協定紅利。這意味著,產品從菲律賓出口至這些市場時,幾乎可繞過層層關稅障礙,大幅降低出口成本。 這讓菲律賓成為許多台商拓展東南亞、甚至重組全球供應鏈的「中繼站」。當中國製造正面臨地緣政治壓力與生產成本攀升,菲律賓正在靜靜撐起台商轉向東協的「第二生產線」。 然而,甜頭的背後,仍藏有地雷。菲律賓海關改革動作頻繁,報關、稅則申請程序繁複,若未釐清法規,就可能因作業不全導致貨櫃無法放行,形成供應鏈的「斷點」。這提醒每一位想落地菲律賓的企業:進場容易,玩得聰明才重要。 人口紅利,仍是東南亞最強引擎之一 除了貿易與關稅政策,菲律賓最被低估的資產,是它的人口結構。 截至去年,菲律賓總人口已達1.07億人,而且每年仍以約1.7%的速度穩定增長,遠高於亞洲其他國家。這背後原因不僅是宗教反對避孕與墮胎,也是深植文化的多子多孫觀念,使菲律賓躍居全球人口年齡中位數最低的國家之一,平均年齡僅23.5歲。 這樣的年齡結構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強勁的內需市場、旺盛的消費動能,以及豐沛且可塑性高的勞動力。 而值得關注的還有都市遷移趨勢:大量年輕人正湧向大馬尼拉、宿霧與達沃等城市,使都會區成為台商布局零售、服務、品牌與教育事業的首選戰場。對品牌來說,如何掌握這群兼具西式品味與亞洲胃口的年輕消費者,將是打開市場的鑰匙。 中西合璧的文化土壤:英語普及、米食文化兼容並蓄 文化上,菲律賓是一場東西文明共構的試驗場。 美國殖民留下英語普及與西式教育體系,讓菲律賓成為全球第三大英語使用國,也是客服與BPO產業外包的首選。另一方面,三百年西班牙統治則種下了merienda(上午茶與下午茶)的生活習慣,使社會節奏多了份悠閒與生活感。 但亞洲根基並未消失。菲律賓人對米飯的熱愛根深蒂固,一餐若無白飯便無法被視為完整的中餐或晚餐。台商若能將商品設計、行銷策略融入這種中西兼容的文化語境,無論是食品、生活用品或服務業,將更能貼近當地消費脈絡。 基礎建設尚待補強,是限制也是機會 當然,所有機會都有代價。菲律賓的基礎建設,仍是其長期發展的最大瓶頸。 道路鋪設率僅25%,行動語音網路不穩、網速全球倒數,電力供應不穩導致電價高居亞洲前列--這些問題既是外資入場時的成本壓力,也是亟待解決的投資機會。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2013年報告,菲律賓在148個經濟體中基礎建設排名第96位,品質更僅列第116名。為了突破這個限制,菲國政府啟動PPP政策(公共與私營合作機制),邀請民間參與城市基建、交通建設與電網升級。 在2014年,菲律賓即已投資超過95億美元於公共建設。換言之,若你是工程、建築、能源、數位基礎設施等領域的企業,菲律賓不只是挑戰,更是下一個爆發點。 落後中的領先者? 菲律賓或許仍在起步階段,但它擁有亞洲罕見的「增長三寶」:人口紅利、政策利多與文化共融。從東隆五金的轉型故事,我們看見的不只是個案的成功,而是對新南向布局、全球供應鏈重組下,台商策略靈活性的深刻啟示。 落後與否,不僅取決於現在的數據,更取決於未來能否持續吸引人才、資金與技術的匯聚。 菲律賓,或許正處在「尚未發展完成的優勢」上,只待正確的節奏與參與者,點燃它的下一個黃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