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訊
-
《學海資訊》金門大學與外交部攜手打造多元豐富課程 開啟學術與職場的完美融合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為了深化對兩岸關係、區域安全及東南亞文化的理解,金門大學與外交部聯手打造了一個內容紮實且豐富的課程,將於2024年9月至2025年1月期間開課。歡迎金門海外各同鄉會館邀請金僑學子參加。 本課程涵蓋多元議題,邀請業界專家和學者授課,為學生提供交流實習機會,助其拓展人脈並累積實戰經驗。 多元豐富的課程內容 課程涵蓋的議題包括兩岸關係、區域安全、以及東南亞文化等,為學生提供全面的知識體系。這些課程內容旨在提升學生對亞太地區政治、經濟及文化的理解,特別是對新南向政策和區域安全的深度剖析。 透過與外交部的合作,課程還將邀請各領域的業界專家和學者進行授課,讓學生能夠直擊職場實務,了解最新的行業趨勢和挑戰。這不僅僅是一個理論學習的過程,更是一個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平台,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能夠直接應用到未來的職業發展中。 提供豐富的交流與實習機會 課程除了提供紮實的學術內容外,還特別注重實習和交流機會的安排。學生將有機會參與各種實習計劃,親身體驗職場生活,並透過實際工作來鞏固所學知識。此外,這些實習機會也能幫助學生拓展人脈,為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金門大學和外交部合作的這一計劃,將為學生提供一個獨特的平台,讓他們能夠在實踐中學習,提升自我競爭力。學生不僅能在學術領域取得進步,還能積累寶貴的實戰經驗,為未來的職業生涯做好準備。 全方位的支持與保障 為了確保學生能夠專心學習並充分參與各項活動,課程還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保障。學生將獲得一張從馬來西亞或台灣出發的來回經濟艙機票,實報實銷。此外,課程還提供每月新台幣7千元的生活費(首月及末月依照在台天數比例核發),以幫助學生解決在台期間的基本生活需求。 住宿費和學雜費也包含在內,學生無需擔心住宿和學習材料的費用。課程還設有各種體驗活動費,讓學生能夠在課餘時間參加豐富多彩的文化體驗活動,進一步了解台灣及周邊地區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報名資訊 對於對新南向政策、兩岸關係、區域安全等議題有興趣的國內外學生,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學習和成長機會。課程將於2024年9月開課,持續至2025年1月。報名截止日期為2024年7月3日,請有意申請的學生務必在截止日期前完成報名。 申請者可透過以下方式報名: 電郵:liewsen@email.nqu.edu.tw 電洽:+886 984 214 717 欲知更多詳情,請搜尋「國立金門大學官方網站」(https://oica.nqu.edu.tw/p/406-1003-15462,r27.php?Lang=zh-tw)。
-
《僑鄉僑訊》丹斯里楊忠禮潘斯里陳開蓉慷慨解囊 雪蘭莪金門會館慈善基金獎助學金開放申請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丹斯里楊忠禮及潘斯里陳開蓉慷慨解囊,協助雪蘭莪金門會館慈善基金提供獎助學金,現宣布以下獎助學金開放申請: 1.台灣金門大學獎勵金: 獎助品學兼優的中學畢業生升讀台灣金門大學,每年名額為4人,分別為2名金門籍和2名非金門籍學生。每名獎勵金為一次性頒發5千令吉。 2.碩士、博士學位獎助金: 協助金門籍子弟攻讀碩士及博士學位,每年各1名。每名獎助金為一次性頒發1萬令吉。 3.華文獨立中學獎助金: 獎勵品學兼優且家境清貧的金門籍子弟,每年資助3人就讀華文獨立中學。每名資助金為一次性頒發3千令吉,每人只限申請一次。 申請截止日期為10月30日。有意申請者請盡早提交申請,欲知詳情,請聯絡馬來西亞雪蘭莪金門會館秘書處:03-33598707。(該電話為馬來西亞雪蘭莪金門會館)
-
《僑鄉僑情》新加坡金門會館舉辦「雙親節暨端午節」雙慶聯歡會
﹝新加坡訊﹞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2024年6月16日,新加坡金門會館盛大舉行「雙親節暨端午節」雙慶聯歡會。這場活動由會館婦女組聯合文教部、青年團、飲食組和康樂組共同主辦,旨在弘揚傳統文化,增強社區凝聚力,慶祝雙親的辛勞和端午節的歷史文化。 活動亮點:美味自助午餐與特色粽子 活動當天,會館準備了豐富的自助午餐,吸引了眾多會員及其家屬前來品嚐。午餐菜單精心設計,不僅包括各類傳統中式佳餚,還特別推出了多款特色粽子。這些粽子種類繁多,從經典的肉粽、豆沙粽到創新的海鮮粽、素食粽,讓參與者在享用美食的同時,也能深入體驗端午節的傳統文化。 豐富多彩的節目 聯歡會的節目設置豐富多樣,適合不同年齡層次的參與者。活動的亮點之一是裹粽工作坊和包粽子比賽。在裹粽工作坊中,經驗豐富的老師手把手教授裹粽技巧,吸引了不少家庭參與。許多家長和孩子一同動手製作粽子,不僅增進了親子關係,也讓孩子們學到了傳統手工藝的樂趣。 包粽子過程則充滿了歡樂和競爭氣氛。參與者爭先恐後地展示自己的裹粽技能,體驗包粽子的樂趣。比賽過程中,觀眾們不斷為選手加油助威,現場氣氛熱烈,笑聲不斷。 親子互動遊戲和猜題 為了增加活動的互動性,主辦方還特別安排了多種親子互動遊戲和猜題環節。這些遊戲不僅考驗了參與者的智力和體力,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家長和孩子們共同參與的機會。在遊戲中,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笑臉和家長們滿懷喜悅的表情交相輝映,成為活動中最溫馨的畫面。 太極和歌唱表演 聯歡會還特別邀請了會員表演太極和歌唱表演團隊,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視聽盛宴。太極表演隊以其行雲流水的動作,展示了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贏得了觀眾們的陣陣掌聲。歌唱表演則由會館青年團成員和資深歌手共同演出,曲目涵蓋了經典民歌和流行歌曲,現場氣氛一度達到最高潮。 幸運抽獎環節 活動的最後,主辦方進行了幸運抽獎環節,為參與者們準備了豐厚的獎品。從生活用品到電子產品,獎品種類豐富多樣,吸引了眾多參與者踴躍參與。抽獎環節中,不時傳出中獎者的歡呼聲和觀眾們的掌聲,給整個聯歡會增添了更多的歡樂和驚喜。 會館凝聚力的體現 此次「雙親節暨端午節」雙慶聯歡會不僅是一場慶祝活動,更是新加坡金門會館加強社區凝聚力的一次重要體現。透過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會員們不僅感受到了節日的喜慶氣氛,更在互動中增進了彼此之間的感情。會館領導表示,未來將繼續舉辦更多類似的活動,推動社區建設,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在這場雙慶聯歡會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充滿活力、團結友愛的會館。新加坡金門會館透過這一系列精心策劃的活動,不僅成功地傳承了傳統文化,也為社區成員提供了一個交流互動的平台。
-
柔佛金同廈金門會館 2024年感恩雙親節表演環節
﹝馬來西亞訊﹞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柔佛金同廈金門會館於2024年隆重舉行感恩雙親節聯歡晚會,活動內容豐富多彩,表演環節精彩紛呈。其中,聯歡晚會的活動之一特別包括了贈恩物予年長鄉親及奉茶予長輩。這一溫馨的環節不僅讓在場的子孫們有機會表達對長輩的孝敬之情,也讓受禮的長輩們倍感欣慰,臉上洋溢著滿滿的幸福,喜笑顏開。 在此次聯歡晚會的活動中,特別安排了最令人感動的浴足環節。小鄉親們用心為長輩們洗腳,這一幕感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長輩們臉上的幸福笑容和小鄉親們細心的照顧,讓現場氣氛無比溫馨感人。孝順長輩永遠是中華美德的首位,柔佛金同廈金門會館透過這一活動,提醒大家要及時行孝,珍惜與長輩們相處的每一個瞬間。 正所謂「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此次晚會的每一場表演背後,都是演出者無數次的排練和付出。非常感謝這群小鄉親對每一場活動的精心準備和演出,她們的精彩表演為會館的活動增添了不少色彩。 柔佛金同廈金門會館一直致力於傳承和弘揚華夏傳統文化,透過舉辦各類活動增進鄉親之間的聯誼與交流。本次感恩雙親節活動不僅展示了年輕一代的才藝風采,也讓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孝道文化的重要性。 在此,柔佛金同廈金門會館特別在臉書上感謝所有參與和支持本次活動的成員,願大家身體健康,永遠開心。期待未來能繼續攜手共進。
-
新加坡金門會館董事陳澤凱榮獲MLC「數字化轉型領導」獎
﹝新加坡訊﹞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新加坡金門會館欣然宣布,會館董事陳澤凱先生榮獲美國製造業領導委員會(MLC)頒發的「數字化轉型領導」個人獎項。這一殊榮表彰了陳先生在推動先進製造技術創新應用方面的卓越成就與領導才能。 MLC製造業領導獎介紹 MLC頒發的製造業領導獎已經進入第20個年頭,旨在表彰那些在先進製造技術應用方面表現突出的公司及其領導者。該獎項涵蓋多個領域,包括數字化轉型、技術創新、可持續發展等,旨在鼓勵和推動製造業的不斷進步。 陳澤凱先生的卓越成就 陳澤凱先生作為新加坡金門會館的董事,同時也是製造業領域的領軍人物。他在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方面的領導能力和創新思維,為行業樹立了標竿。陳先生在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注重技術與業務的深度融合,透過引入先進的自動化技術和智能製造解決方案,大幅提升了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競爭力。 在他的領導下,所屬企業不僅實現了生產流程的全面數字化,還成功開發並運用了多項智能製造技術,包括物聯網(IoT)、人工智能(AI)和大數據分析等,這些技術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 對製造業的深遠影響 陳澤凱先生所推動的數字化轉型,不僅為企業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更為製造業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他所倡導的技術創新和數字化變革理念,對製造業的整體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透過引領企業走向數字化和智能化,他展示了未來製造業的無限可能,並激勵更多企業和領導者投身於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 金門會館的驕傲 新加坡金門會館對陳澤凱先生的成就感到無比驕傲。作為會館的重要成員,陳先生的成功不僅是個人的榮耀,也是會館整體實力的體現。他的成就展現了新加坡金門會館在會員與會員間相互扮演的橋樑,並陪伴更多的會館成員在各自的領域中追求卓越,不斷創新。 在全球製造業不斷變革和升級的背景下,陳澤凱先生的成功故事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新加坡金門會館也將繼續支持和推動會員在各自領域中的發展,為促進社會經濟的進步做出貢獻。 詳細資訊請參閱:「美國製造業領導委員會官方公告」(https://lnkd.in/gRwexjZt)
-
《僑鄉僑情》雪蘭莪金門會館第42屆理事會就職典禮 新生力軍加入 共創家園
﹝馬來西亞‧巴生訊﹞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巴生9日訊)雪蘭莪金門會館近日於常年大會上成功選出2024至2026年度(第42屆)理事會,並於昨晚舉行隆重的就職典禮。蟬聯主席一職的陳良吉在致詞中呼籲新一屆理事共同努力,為會員謀取更多福利並拓展會務,帶領會館邁向新的高峰。 推動會館再創輝煌 陳良吉感謝過去三年給予他支持的理事們,並對新一屆理事充滿信心。他指出,根據會館章程,理事會任期為三年,並於今年5月5日的常年大會中完成選舉及複選工作。此次能再次被推選為新屆主席,他深感榮幸並希望新一屆理事能繼續齊心協力,團結一致,共同推動會館發展,實現會員利益最大化。 他強調,新一屆理事會的首要任務是進一步鞏固會館的基礎,拓展更多有利於會員的活動和服務,使會館成為會員們的堅強後盾。陳良吉表示:「感謝過去3年給我無限支持的理事,如今再次被推選為新屆主席,希望與新理事可以繼續齊心協力和團結一致,共同為會員謀取更多福利,將會館推向更高峰。」 年輕新血注入,會館前景可期 此次會館的兩個臂膀--青年團和婦女組亦獲得了許多年輕人的加入,為會館注入了新的活力。陳良吉對此表示欣慰,認為這批生力軍的加入將使會館在未來的發展中更具動力,不辜負會員的期望。 他指出,年輕新血的加入不僅為會館帶來新的思維和創意,更能幫助會館在未來的活動和服務中更好地滿足會員的需求。希望青年團和婦女組在未來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共同推動會館事業的發展。 各界嘉賓出席,共同見證歷史時刻 就職典禮當晚,現場高朋滿座,出席者包括雪蘭莪金門會館常務顧問呂清便、名譽顧問拿督陳貴喜、拿督斯里蔡金城及李昭合、法律顧問歐陽漍、雪蘭莪廈門公會會長葉漳武、雪隆留臺同學會顧問劉志強和林朝聘及駐馬來西亞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僑務組秘書李佩儒等。這些嘉賓的到來不僅展示了對會館的支持,也為就職典禮增添了光彩。 各界嘉賓在致詞中對新一屆理事會的成立表示祝賀,並對會館未來的發展寄予厚望。他們紛紛表示,會館在陳良吉的領導下,必將在新一屆理事會的共同努力下,繼續發揚光大,創造更加輝煌的未來。 未來展望:繼續推動會員福利 陳良吉在致詞的最後表示,未來三年是會館發展的關鍵期,新一屆理事會將致力於提升會員的福利,推動更多有利於會員的活動和服務。他強調,會館將繼續秉持服務會員的宗旨,努力成為會員們心中的家園,讓每一位會員都能在會館中找到歸屬感和幸福感。 他說:「我們將繼續努力,讓會館成為一個凝聚力強、充滿活力和創意的組織。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會館的未來會更加美好。」 結語 雪蘭莪金門會館第42屆理事會的成立,標誌著會館邁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在陳良吉的帶領下,新一屆理事會將繼續秉持初心,為會員謀取更多福利,推動會館發展再上新台階。隨著年輕新血的加入,會館未來前景廣闊,值得會員們期待。
-
《僑鄉僑情》我國模型玩家 在「2024馬來西亞國際微縮模型展及競賽」(MIMHS-MALCOM)榮獲佳績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日前於2024年6月8日至9日,在馬來西亞檳城州喬治市St. Giles Wembley舉行的「馬來西亞國際微縮模型展及競賽」上,來自台灣的模型達人們取得了傲人的成績,獲得6面金牌、7面銀牌及7面銅牌的佳績,為台灣爭光。 此次展覽是東南亞最大型的年度國際微縮展,吸引了來自日本、韓國、德國等國家的頂尖微縮模型製造商參加。台灣的30名選手也受邀參賽,與來自20個國家共400位選手、1,000件作品同場競技,最終贏得了驚人的成就。 其中,取材自中華民國海軍的模型作品《歸宿》獲得了船艦標準組銅牌。該作品描繪了濟陽級巡防艦被拖行至靶區的場景,並展示了艦艇作為靶艦的最後身影。作品細緻呈現了海軍拖駁艇協助無動力艦艇離港的過程,以及濟陽級巡防艦的拆除武裝和漆上鮮紅方形命中區域的細節,突顯了我國的特色。 此次獲得金牌的台灣選手包括潘宏昆、李國緯、呂學林、鄭人得、曹傑凱和賴奕辛等人。其中,潘宏昆以其製作的MH-60R SEAHAWK獲得了航空大師組金牌,作品以其細膩的細節改造和亮眼的彩繪機塗裝獲得評審的青睞。賴奕辛則以其原型手作組金牌作品Deer VS Tiger(鹿vs虎)脫穎而出,作品中擁有火焰角的鹿與鐮刀尾的虎相互抗衡,展示了純手工刻畫的肌肉線條與毛流的動感。 此次比賽中,台灣選手們展現了卓越的技藝與創意,並與來自各國的高手同場競技,為台灣微縮模型藝術的發展寫下了精彩的一頁。
-
《國際僑訊》新加坡金門會館 講座「尋根認祖不是夢---一個第二代海外金門人的尋根故事」成功舉辦
﹝新加坡訊﹞ 本月6日,新加坡金門會館舉辦了一場題為「尋根認祖不是夢│一個第二代海外金門人的尋根故事」的講座。此次活動於下午兩點整在新加坡金門會館舉行,吸引了眾多聽眾前來聆聽。 此次講座的主講人是土生土長的新加坡人,原籍金門西山前的李寧強先生。李寧強先生生於1953年,是新加坡出生的第二代金門人。他以娓娓道來的方式分享了自己曲折的尋根經歷,故事感人至深,深深打動了在場的每一位聽眾。 李寧強先生於去年在西山前宗老李榮芳、李榮協、李榮章、李招福等人的陪同下,返回了金門西山前李氏家廟祭祖。這趟返鄉之路不僅是鄉愁的催化,也是文化的感召。 在老家祖廟,李寧強先生虔誠地行跪拜禮,並在宗老的安排下,依古禮準備了三牲祭品,致祭並宣讀祭文,向祖靈報告裔孫返鄉。 那一次的返鄉祭祖活動還吸引了文化局長呂坤和、金沙鎮長吳有家等人到場。他們對這位熱愛中華文化並致力於電視新聞與戲劇工作的金僑第二代表示了誠摯的敬意。 透過這次講座,李寧強先生不僅分享了他個人的尋根故事,也激發了更多海外華人對尋根認祖的興趣和熱情。這不僅是一段個人的感人故事,更是對鄉情與華夏文化傳承的重要。
-
僑委會資訊
自本(113)年8月1日起,延長試辦泰國、汶萊、菲律賓等「新南向政策」目標國國民來臺免簽證措施,至明(114)年7月31日止。 發布單位: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為配合「新南向政策」之推動,並精進新南向國家國民來臺的簽證政策,外交部於本年4月12日邀集相關機關召開跨部會會議,針對泰國、汶萊、菲律賓國民來臺免簽證試辦措施、「觀宏專案」團體旅遊電子簽證及「東南亞國家人民來臺先行上網查核」(Travel Authorization Certificate, TAC)有條件式免簽證入境等簽證與入境便捷措施的執行狀況進行全面性檢視。 經評估上述措施歷年推動成效,各機關決議自本年8月1日起,延長試辦泰國、汶萊及菲律賓國民來臺免簽證措施1年至明年7月31日,並續行「觀宏專案」1年至明年12月31日,及依現行作法持續辦理「東南亞國家人民來臺先行上網查核」(TAC)有條件式免簽證入境。 外交部未來將持續檢視及精進相關簽證政策,盼在深化雙邊交流及爭取國際旅客的同時,兼顧國境安全及社會治安。並將持續進洽相關國家政府實質提升對我簽證待遇,以增進國人旅外便利。
-
《端午特刊》東南亞粽子風情萬種:閩南發音的跨國文化連結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端午節吃粽子是華人社會流傳千年的傳統習俗。百餘年前,華南沿海的廣東、福建以及海南等地的人口移居到南洋地區,將華人的文化與習俗帶到了東南亞國家。這些習俗逐漸融入當地風土民情,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多元文化。 令人驚奇的是,東南亞國家在端午節吃的粽子,其發音竟然都和閩南語相似。閩南語與中的「肉粽」發音為「bah-tsang」,在菲律賓稱為「Matsang」,在馬來語則稱為「Bacang」。在印尼,端午節被稱為「粽子節」,發音為「Hari Raya Bakcang」。泰國的端午節稱為「芭掌節」,其肉粽發音為「芭掌」,甜粽則稱為「吉掌」,這些發音都和台語非常相近。 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多元文化的粽子盛宴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是東南亞地區華人最多的兩個國家,也保留了較多的華人文化。這兩國的華人大多來自福建、廣東及海南地區,因此端午節吃的粽子種類繁多,包括閩南粽、客家粿粽、廣式粽子、鹼水粽、潮州粽等。此外,還有一種獨特的「娘惹粽」,這種粽子使用蝶豆花將糯米染成漂亮的藍色,並加入豬肉、香菇、冬瓜糖等內餡,再以香蘭葉包裹,是星馬地區多元種族文化融合的最佳代表。 泰國:潮州風味的端午節 泰國的華人大多來自潮州,保留了端午節及吃粽子的習俗。泰國的端午節被稱為「芭掌節」,取自潮州話音譯。泰國的肉粽「芭掌」和台式肉粽相似,而泰國的甜粽「吉掌」發音與台語的鹼水粽相近。泰國的甜粽使用榴槤皮燒成灰取得鹼水,再把糯米泡入鹼水中,口味與台灣的鹼水粽相似。此外,泰國人也會用糯米與椰漿拌炒後包入芭蕉、芋泥等食材,以香蕉葉包裹蒸熟的椰奶粽子,這是泰國人常吃的特色美食。 印尼:多樣風味的粽子 在印尼,端午節稱為「粽子節」(Hari Raya Bakcang),粽子的發音為「Bakcang」,來自福建話的肉粽發音。印尼粽子以粳米製作,比糯米更容易消化。印尼粽子的內餡選擇多樣,除了豬肉外,還有牛肉、雞肉、魚肉等多種口味。印尼的甜粽(Kicang)與台式鹼水粽類似,還會淋上椰糖漿和椰子絲。為了符合不同族群與宗教的需求,還有經過清真認證的穆斯林粽子(Bakcang Halal),以及在開齋節後食用的印尼粽(Ketupat),這種粽子用椰子葉編織成方形網盒狀。 越南:新年才吃的粽子 在越南,吃粽子並非在端午節,而是在過新年時。越南的粽子有圓柱形和方形兩種,圓形象徵「天」,方形象徵「地」。這些粽子以香蕉葉包裹著糯米、綠豆及豬肉等內餡。傳統上,方形粽只有鹹味,而圓柱形粽則有鹹甜兩種口味。 菲律賓:甜鹹皆宜的長條形粽子 菲律賓的粽子是長條形,鹹粽的口味與金門的粽子相似,內餡包括糯米和豬肉。當地人常吃的菲律賓粽(Suman)是以棕櫚葉或香蕉葉包裹椰奶浸泡過的糯米,煮成軟糯的甜粽,食用時還會沾白糖,是菲律賓人過聖誕節的重要食物。 粽子啊粽子,你是華夏文化與其他文化的結合體 東南亞各國的粽子,不僅是華人傳統文化的延續,更是當地多元文化的體現。這些粽子的製作方法、食材選擇以及口味特點,展現了各國獨特的飲食文化。儘管各國的端午節習俗有所不同,但粽子作為一種跨文化的美食,依然在東南亞的各個角落閃耀著傳統與創新的光芒。正如那熟悉的台語發音,粽子在東南亞的多樣性和相似性,連接了不同文化之間的共同情感與記憶。
-
有華夏文化的地方就有端午節?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端午節,作為華人文化的重要節日之一,不僅在中國內地、台灣、香港和澳門等地慶祝,也隨著華人的遷徙與文化傳播,成為許多東亞和東南亞國家的重要節日。以下是一些主要在端午節慶祝的國家: 中國 中國是端午節的發源地,這一天全國各地都有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和佩香囊等習俗至今仍廣泛流行。 台灣 台灣的端午節慶祝活動同樣熱鬧非凡。台灣各地都有吃粽子、賽龍舟等傳統活動,並且在節日期間,許多人會進行辟邪祈福的儀式。 香港和澳門 作為中國特別行政區的香港和澳門,也有著濃厚的端午節慶祝傳統。賽龍舟比賽在這兩地尤其受歡迎,吸引了大量參賽者和觀眾。 韓國 韓國的端午節稱為「端午祭」(Dano),這一天韓國人會進行一些傳統活動,如擺放艾草、製作和食用特製的食物(如黏糕),以及進行一些民間遊戲和祭祀儀式。 日本 日本也受到中國文化影響,將這一天稱為「男孩節」或「兒童節」,主要是為了祈求男孩們的健康成長。這一天,日本人會掛上鯉魚旗,並食用一些特別的食品,如粽子和柏餅。 越南 越南的端午節稱為「Tet Doan Ngo」,也稱「殺蟲節」。這一天,越南人會吃粽子、甜粽、豬血粿等特製食物,並進行驅蟲的傳統習俗。 越南的端午節與其說是慶祝一個特別的傳統節日,不如說是因為越南炎熱氣候所致,和其他有過端午節的國家不同之處,在於越南端午節並沒有放一天假。傳統上,端午節對越南來說與台灣的意義相距甚近,都是一年之中氣候的轉變,天氣急遽變熱就會引發疾病,各種蚊蟲也會隨之大量繁衍,因此端午節又會被稱為滅蟲節,越南語稱之為Tet diet sau bo,也就是說在五月初這個時間點,必須準備好撲滅有害人類身體的蚊蟲,同時在越南,端午節當天會準備糯米酒和水果祭拜祖先與神明,據越南民間觀念,糯米與酒精相結合,有利於驅除人體的各種有害寄生蟲,連供品都是有驅蟲功用,顯見端午節這天與其說是一種節慶,不如說是節氣意義大於節慶 泰國 泰國的華人社群會在端午節慶祝這一傳統節日,並且當地也有賽龍舟比賽和製作粽子的習俗。 印尼 印尼的華人也會慶祝端午節,這一天他們會製作特別的印尼風味粽子,並參與一些傳統活動。 另外在印尼,端午節一般被稱之為扒船節(Perayaan Peh Cun)或是肉粽日(Hari Bakcang),當地客家人又稱其為五月節(Ng Nyiet Ciet)。而在近鄰著首都雅加達旁的坦格朗市,當地文德廟每年農曆五月初五都與市政府合作舉辦龍舟比賽,以及一系列豐富多樣的慶典活動,至今已有過百年的歷史。 除了人人皆知的龍舟賽事和端午立蛋,亦有一些其他地方很少見的傳統,例如有抓鴨子比賽,更會在家門口懸掛葉子辟穢祛邪,大家對這些習俗都覺得不可思議呢。而印尼這個國度就是有著接納多元文化的展現,不分膚色種族都可以參與其中,透過節慶能增進各族之間的友好交流。 菲律賓、緬甸 菲律賓的華人社群在端午節也有慶祝活動,他們會製作粽子,並進行一些傳統的祭祀儀式。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 這兩個國家因華人社群眾多,端午節的慶祝活動也非常盛行。賽龍舟比賽是這兩地端午節的主要活動之一,並且當地華人會製作和分享各種風味的粽子,除此之外當然也有一連串的活動與祭祀。另外在端午節的前夕,擁有眾多華社的新加坡與馬來西亞,許多華人社團就開始準備一連串的活動,如包粽子、組織划龍舟團隊、文化體驗等。其過節的氣氛可說是很濃烈。 小結 總的來說,端午節已經成為一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文化節日,不僅在華人聚居的地區廣泛慶祝,還隨著華人的移民和文化傳播,成為許多東亞和東南亞國家的重要節日。各國在端午節的慶祝活動雖然有些許差異,但都反映了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僑鄉僑情》金門縣陽翟會山寺主委陳應超率團拜訪雪蘭莪金門會館與巴生港口金浯嶼伍德宮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金門縣陽翟會山寺主委陳應超率領一行23人,前往馬來西亞進行文化交流活動。該團首先拜會了位於雪蘭莪的金門會館,隨後前往巴生港口的金浯嶼伍德宮進行進香與交流活動。 拜訪雪蘭莪金門會館 陳應超主委一行首先來到雪蘭莪金門會館。金門會館作為當地金門鄉親的重要聯絡中心,長期以來致力於促進當地華人社群的團結與發展。此次拜訪,不僅是對會館的禮節性問候,更是加強兩地文化聯繫與交流的一次重要活動。 在會館,陳應超主委一行受到了熱烈的歡迎。雙方代表就文化傳承、宗教活動和社區發展等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會談中,陳應超主委表示,金門與雪蘭莪在歷史文化上有著深厚的淵源,期望透過此次訪問,加強雙方的聯繫,促進文化互動,並共同推動兩地的發展。 前往巴生港口金浯嶼伍德宮進香交流 結束了對雪蘭莪金門會館的拜訪後,陳應超主委一行隨即前往巴生港口的金浯嶼伍德宮。金浯嶼伍德宮是當地著名的宗教場所,供奉著眾多信徒。此次進香活動,不僅是宗教上的一種儀式,更是一種文化交流的象徵。 在伍德宮,陳應超主委帶領一行人進行了莊重的進香儀式,祈求神明保佑兩地和平繁榮。儀式結束後,雙方進行了友好的交流活動,並探討了未來在宗教文化和社區活動方面的合作可能。 陳應超主委在交流中表示,伍德宮作為當地的重要宗教場所,不僅承載著信仰,也連結著當地社區的凝聚力。此次交流活動,不僅加深了雙方的理解與友誼,也為未來更多的合作奠定了基礎。 此次金門縣陽翟會山寺主委陳應超率團拜訪雪蘭莪金門會館及巴生港口金浯嶼伍德宮,進行了一系列富有意義的交流活動。這不僅加強了兩地之間的文化連繫,也促進了宗教信仰的交流與合作。隨著兩地交流的深入,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合作機會,共同推動兩地的繁榮發展。 這次活動再次證明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透過這樣的互訪活動,不僅能夠增進兩地的了解與友誼,也能夠在文化、宗教和社區發展等方面找到更多的合作契機。金門縣陽翟會山寺和雪蘭莪金門會館、金浯嶼伍德宮的這次成功交流,為兩地的長期合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