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
珠山社區長照機構今揭牌 為縣內第一處由社區發展協會承辦的日照中心
金門縣金城鎮珠山社區發展協會附設私立珠山社區長照機構(以下稱珠山日照中心)30日正式揭牌,為縣內第一處由社區發展協會來經營承辦的日照中心。 縣長楊鎮浯、社會處處長董燊、衛生局局長李錫鑫、縣議員李應文、董森堡、金城鎮鎮長李誠智、金城鎮代會主席陳天成、代表陳子芸、珠沙里里長戴德強、珠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薛明遠、圓頭農牧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薛承琛、賢庵國小校長楊肅健等貴賓及社區民眾參與珠山日照中心的揭牌。 縣府自104年就與珠山社區發展協會開始籌備日間照顧中心的相關工作;105年邀請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至現場協助勘查,並開始辦理室內裝修的規劃設計,直到108年陸續完成室內裝修工程及廚房修繕等修繕工程,日照中心也自同(108)年取得籌設許可文件,至109年3月11日才完成設立許可,並取得立案證書,並在5月收托第一位長輩進入日照,目前已經有10位長輩在這裡接受日間照顧的服務。 楊鎮浯表示,珠山日照中心經過長時間的硬體建置,復以長照業務從社會處轉到衛生局辦理,過程中有諸多須協調的事,賴珠山社區齊心配合,今日揭牌營運可謂相當不容易,是金門縣第一個由社區發展協會來承辦的日照中心。經中央挹注二百餘萬,縣府及衛福部補助近七百萬,用在日照中心的廚房、裝修、設備、車輛等,社區運用經費於短時間內成立日照中心,現已有十位長者於中心受照顧。楊縣長指出,觀念隨著時代在改變,以前是到安老院,現在是「在地安養、在地終老」,讓長者在熟悉的環境中繼續生活,生活周遭是熟悉的人、厝、鄉里,這樣生活品質才會好,加上中心有樂齡、共餐活動,讓長者能延緩老化狀況。 正式揭牌的珠山日照中心設有智慧人臉辨識系統,用以管控人員的進出,一改過去以密碼鎖出入的弊端,讓中心的長者安全更有保障。從中心大門口開始到內部空間,有很多的植栽綠化設計,不僅因為植物可以美化環境,它還能淨化周遭的空氣,讓長者在有限的空間裡,也能享受大自然的環抱的感覺。珠山日照中心希望盡快地做到損益兩平,使社區老有所終、幼有所長。
-
男子偷渡回台探親 岸巡3小時逮人
一名本國籍劉姓男子(50歲)29日企圖從大陸偷渡回台,其從石井搭乘陸方小船接近我方海域後,換搭我方漁船由3人接應,至馬山附近海域跳船上岸,金門岸巡隊發現後,出動2艇12車35人,大規模搜索馬山附近長達3小時才順利逮到這名劉姓男子。 海巡署金馬澎分署第九(金門)岸巡隊表示,第一機動巡邏站天摩山守望哨於29日下午實施海面巡查時,發現一艘本國籍漁船至海上平台接應一名不明人士,疑似企圖非法入境,旋即調派岸、海機動人力前往現場進行查察,成功緝獲一名本國籍非法入境男子。 金門岸巡隊表示,29日下午15時15分許,第九岸巡隊第一機動巡邏站天摩山守望執勤人員,發現一艘本國籍漁船航出禁限制水域線往馬山海域東北方2.8浬處平台方向航行顯有可疑,利用紅外線熱顯像系統發現疑似有接駁人員上船情事,旋即調派岸、海機動人力前往馬山岸際現場進行圍堵及搜索。 當日16時20分第一機動巡邏站查緝人員抵達岸際針對該船實施安檢未果,後經訊問接應犯嫌供出非法入境男子藏匿地點,經過一段時間搜索後,終於緝獲一名本國籍非法入境男子,並通知金門縣衛生局及疾病管制署等單位依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規定程序處置,後續依違反入出國及移民法、國安法移請金門地檢署偵辦。 據了解,這名50歲劉姓男子是台中人,因為父親在台灣身體狀況不好,他急著回台探親,但受限疫情因素,目前小三通關閉,無法循正常管道回台,劉男一時心急,只好鋌而走險,循偷渡一途,無奈還是被逮,回家探親之路更加遙遠。 海巡署表示,金門地區毗鄰大陸地區僅一水之隔,以漁船或其它水上運輸工具非法接應入境金門地區,對邊境防疫管制形成極大挑戰,然海巡單位仍將秉持維護國境安全、保障國人健康之決心,強化各項查緝作為,絕不容許不肖人士,伺機從事不法行動,因而造成防疫破口。呼籲民眾若於海岸、海上地區發現任何違法情事,可撥打「118」服務專線,海巡署全年無休為您服務。
-
金門購置「多功能破碎機」 正式啟用
環保署補助金門縣購置「多功能破碎機」,於今(30)日上午舉辦致贈儀式及多功能破碎機暨環境清理機具啟用典禮,由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長李健育及金門縣縣長楊鎮浯主持,並邀請地區議員、鄉鎮長、村里長、代表主席、縣府各局處長共同見證,開啓本縣廢棄物處理的新紀元。 縣長楊鎮浯表示,垃圾處理目前在許多縣市是一個非常難解的議題,自上任以來非常重視也尋求多元化的解決方法,幸不辱命,原本堆置新塘掩埋場1000餘噸垃圾已全數處理完成,每日生活垃圾也順利轉運處理,焚化爐歲修期間本縣垃圾以壓縮打包封膜方式專區暫置,避免發生火災、飛散及環境髒亂。 楊鎮浯表示,縣府也致力推動海廢保麗龍與企業合作,溶劑溶解減容後運台提取改質再製成鍵盤與滑鼠產品,建立循環經濟模式;興建廚餘堆肥處理廠,引進高速醱酵處理設備,減少臭味逸散,改善工作環境,縮短處理時間,提升堆肥品質,將廚餘轉化為有機栽培介質,今年已製成廚餘堆肥400餘噸,提供地區民眾做為環境綠美化使用,達到資源循環再利用目標,以上是本縣這2年在廢棄物處理工作努力的成果。 環保局表示,本次採購的大型破碎機約新臺幣2300萬元,是離島縣市中率先引進的首例,其處理效率廢彈簧床每小時約40床、廢木材每小時約30公噸,破碎後尺寸約30公分以下,該機可以搖控方式操作進行破碎及移動,實現機器代替人力的目標,不僅可破碎達到減容效果,並可將鐵金屬分選出來,剩餘廢料則焚化或轉製為燃料,廢木材可做堆肥、燃料或其他再利用,達到垃圾減量資源再利用。目前本縣堆置有廢彈簧床約3000床、廢木材約1萬5000公噸,預計5至6個月可全數破碎處理完成,本縣每年平均產出廢彈簧床約800床、廢木材約2,000公噸,在處理巨大廢棄物之餘,亦有餘力處理風倒木、整地產出之樹木等。
-
建廠58週年 陶瓷廠推「結晶釉」紀念酒
民國52年設廠的「全國唯一官窯」金門縣陶瓷廠,明(110)年將設廠屆滿58週年,適逢與58度金門高粱一樣的「58」,陶瓷廠推出兩款建廠58週年紀念酒,一為材質彩金結晶釉的「巧奪天工」,一為外觀彩金中國紅的「土火純青」。 陶瓷廠廠長楊肅泰介紹,本次將推出兩款紀念酒,第一款「巧奪天工」,材質由結晶釉加上鎏金,彩金部分有亮金與霧金二種立體浮雕效果,華麗而高貴,不可多得,故取名「巧奪天工」。 楊肅泰解釋,結晶釉在宋代就已出現,是「窯變」的一種,所謂「窯變」,是指瓷器在燒製過程中,由於窯內溫度發生變化,導致其表面釉色產生不規範的自然變化,是飽和鋅所綻放出來的結晶花,是一種裝飾很強的晶花。 楊肅泰表示,從藝術性來說,結晶花不是人工彩繪能逹到,是純自然的物理之美,添加不同氧化物會有不同色彩,顏色炫爛繽紛。結晶釉這種所謂「人工晶花釉」,如果與色釉結合得當,會成為一種變化萬千、具有獨特藝術韻味的瓷品。 楊肅泰說,在燒製過程中,釉中飽和的化合物如氧化鋅,在緩冷過程中釋出美麗花紋的結晶,自然綻放出各種璀璨絢爛的窯變抽象紋樣,賦予泥土一種永恆的生命力。按晶形形態,可分為天目、雨點、茶葉末、鐵銹花、菊花紋、放射紋、條紋、水花、星形、松針、螺旋紋、羽毛等結晶釉。 另外第二款紀念酒是「土火純青」,外觀為彩金中國紅。楊肅泰說,紅色是中華民族最喜歡的顏色,中國紅陶瓷興盛於中晚唐時期,紅色象徵喜氣、吉祥富貴、生命豐收,也是全世界青睞的顏色。而陶瓷的紅色料燒成範圍窄,古代有寶石紅、祭紅、牛血紅、胭脂紅等,早期以銅為發色劑,因還原燒不穩定,後來以色料做成色劑才產生中國人最喜歡的色澤。此款「土火純青」由中國紅加上霧亮二色彩金相得益彰,金色與紅色搭配是非常吉祥與賞心悅目的顏色,值得收藏。
-
110年起 農業用地移轉 免再附使用證明
金門縣稅務局簡政便民再提升,110年起農業用地移轉免再檢附使用分區證明。 金門縣稅務局表示,自110年起臨櫃受理農業用地移轉申請不課徵土地增值稅案件,除依農業發展條例第38條之1申請案件外,免附都市計畫土地使用分區證明,如農業用地位於國家公園範圍內,亦免檢附國家公園管理機關出具之土地分區使用證明書及農業用地證明書。 稅務局進一步說明,自110年起臨櫃受理農業用地移轉申請不課徵土地增值稅案件,由雙方當事人或由代理人填具「土地增值稅(土地現值)申報書」一式二聯,並檢附契約書影本(正本查對後退回)、土地登記謄本、雙方身份證明文件及印章、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證明書或農業發展條例第38條之1土地作農業使用證明書,除農業用地經依法律變更為非農業用地,則須附經都市計畫主管機關核發符合農業發展條例第38條之1第1項各款規定之證明文件外,免再附都市計畫土地使用分區證明,如農業用地位於國家公園範圍內,亦免檢附國家公園管理機關出具之土地分區使用證明書及農業用地證明書。 金門縣稅務局局長翁自保表示,為落實縣長楊鎮浯簡政便民、提升服務效能之施政願景,將全面再檢視各申請案件應附文件,能免則免,減少民眾於各機關間奔波,明年將陸續推動各項措施並主動輔導民眾節稅,希望縣府團隊用心,讓人民有感。
-
夾不到用偷的 2嫌竊機台商品遭逮
夾不到用偷的!2位民眾近日光顧金湖地區某夾娃娃機店家,投幣夾不到機台內商品,竟用鐵線伸入機台內「用勾的」,順利將商品偷出,而且食髓知味,一連上門3天、偷了3次,共得手價值約1萬3500元的商品後,該店老闆才驚覺遭小偷,憤而報警逮人。 金湖分局表示,其轄下金湖派出所於12月22日下午3點左右,接獲一位陳姓民眾報案表示,其所經營的夾娃娃機店,在12月11、20、21日已經連續被偷了3天。這位陳姓老闆表示,有2名男子在深夜光顧他的夾娃娃機店,在多次投幣卻夾不到商品的情況下,2男竟心生貪念、以鐵線為工具,伸入機台的玻璃縫內,勾取機台內的3C商品,竊盜得逞。陳姓老闆一直到22日才發現店內遭偷,統計損失1萬3500元,氣得報警。 金湖派出所受理後,指派警員楊鎮銘與江承碩偵辦,經積極調査並調閱過濾監錄畫面後,由監視影像辨識出竊嫌為董姓及許姓等2嫌,並循線通知犯嫌到案,經偵詢後,董、許2人坦承犯行不諱,並主動交出贓物,全案調查完竣後依竊盜罪嫌移送金門地方檢察署偵處。
-
戴勝益來金演講 縣長力邀辦書展
王品集團創辦人戴勝益,應金門縣文化局邀請,今日抵金於下午在浯江書院演講。上午前往金門縣政府拜會縣長楊鎮浯,楊縣長對於戴勝益在創業和社會公益的成就和努力,以及人生智慧分享鄉親,在備加推崇同時,也以金門文風鼎盛、文化底蘊深厚、閱讀風氣盛,力邀他來金門辦書展。 戴勝益偕夫人今日上午十一時二十五分前往金門縣政府拜會時,金門縣文化局局長許正芳、副局長許慧婷、科長何佳泉,以及唸台大EMBA同學傅仰賢醫師也在場作陪。 金門縣文化局長許正芳表示,2013年曾聽過戴董演講,為推廣閱讀,書香滿溢各鄉鎮,並將閱讀與古蹟相結合,創造出不同的閱讀空間,因此在國定古蹟浯江書院朱子祠辦理「古學今用」系列講座,第一場就首推王品集團創辦人,現為益品書屋、益品美術館創辦人戴勝益蒞金分享。 戴勝益畢業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台灣企業家、王品集團創辦人之一,卸任王品董事長前,旗下有14個餐廳品牌。他歷經九次創業失敗,39歲創立王品集團,62歲退休,人生後半段,戴勝益坦蕩圓了兩個夢:一是鼓勵閱讀,成立益品書屋;二是提倡美學,創立益品美術館。
-
金門振興券核銷 110年起調整為每周一受理
金門縣政府今天表示,今年7月中旬開始流通的「金門1+1振興券」,截至109年12月14日已核銷新臺幣5億569萬8,500元整,發放回收率約九成六,僅餘新臺幣2,310萬4,500元仍在地區流通未申請核銷,再次提醒鄉親務必於109年12月31日前使用完畢。 縣府並表示, 1+1振興券大部分已回收撥款,考量實際核銷數量及撙節相關作業人力、經費,自110年1月1日起核銷作業調整為每周一受理,業者可依需求於每周一備妥相關文件並攜帶已核發票章(收據章)之1+1振興券及發票章(收據章)至各鄉鎮公所核銷櫃臺申請,相關資訊如下: 一、核銷時間:「每周一」上午8:00-12:00及下午13:30-17:30。 二、核銷地點:金城鎮公所、金湖鎮公所、金沙鎮公所、金寧鄉公所、烈嶼鄉公所、金門縣政府(大量戶預約櫃臺)。 縣府建設處補充說明,金門1+1振興券使用期限至109年12月31日,業者核銷期限則至110年2月28日止, 110年農曆年節後,該處也將依核銷實際情況滾動式調整受理時間、地點,配合業者實需增加或減少服務時間地點;另針對核銷作業相關問題,業者也可電洽金門縣政府建設處工商科082-326204洽詢。
-
就職兩週年 縣長臉書直播報告施政成果
「阿牛忙什麼」金門縣政府今辦理縣長就職兩週年直播活動,縣長楊鎮浯率領縣府一級主管輪番上陣,透過抽獎問答方式,一一向鄉親報告施政兩週年的成果。鎮長吳有家也出席說明重要鎮務工作以及在縣府編列及爭取中央補助下,金沙進行的各項重大建設。兩人並一起DIY風獅爺紅龜粿,行銷金沙美食。 金門縣長楊鎮浯,今日上午12時,透過「躍動金門-楊鎮浯」臉書粉絲專頁直播方式,辦理就職2週年施政成果,在主持人侑侑串場下,以Q&A抽獎方式和觀眾互動,並由觀光處處長丁健剛、工務處處長許鴻志、教育處長羅德水、建設處長文水成、社會處長董燊及衛生局局長李錫鑫等說明施政成果,讓鄉親更了解2年來縣政整理施政作為。 金沙鎮鎮長吳有家此次獲邀參與直播,除了介紹各項重要鎮政工作,也向鄉親說明縣府在金沙推動的各項重大建設,例如馬山港埠工程、停車場、綜合社福大樓、親子公園(前區)等,經費總計約有10億元。另外,也在金沙志工黃明鸞帶領下,和縣長楊鎮浯一起DIY風獅爺紅龜粿,行銷觀光動和金沙美食。 縣長楊鎮浯表示,這次直播局處首長隨機抽出題目向鄉親說明兩年來在業務範圍內所做的努力,特別藉由互動的設計,讓鄉親進一步了解縣府施政工作,也藉此機會為金沙鎮行銷,將施政及觀光和地方特色串聯。對於媒體詢問為自己的施政打幾分,縣長楊鎮浯表示,整體縣府團隊施政約75-80分,還有努力的地方,例如效率可更高;和鄉親的民意互動能再加強,未來會持續努力公民對話及開放政府部分。 對於疾情之防範和準備,楊鎮浯也指出,針對台灣發生這起本土案例,縣府已經召開緊急會議,就即將到來的跨年晚會、馬拉松、春節相關活動已有預案。會依據中央疾管局所公布的活動及聚會的標準來防範,並會密切關注疫情發展,如有向上升溫的趨勢,就會停辦這些活動。
-
疑海邊拾貝落海 婦人獲救無大礙
一名約65歲的徐姓婦人,今天中午疑似因為到新湖漁港岸邊撿拾貝類,不慎落海溺水,經民眾報案後,湖消、沙消緊急到場救援,2分鐘內便將該名婦人救起,所幸並無大礙,虛驚一場。 金門縣消防局第二大隊表示,23日下午約13:47左右,接獲報案指出,在金湖鎮新湖漁港外海域,有一位民眾漂浮在海面上、載浮載沉,金湖消防分隊立刻出動,派出3車1艇共11人,另金沙消防分隊也出動1車1艇共3人支援,另有義消4人前來協助救援。 金湖消防分隊表示,救援人員於14:12下艇開始搜救,2分鐘後隨即將溺水的民眾救起,是一名約65歲的徐姓婦人,所幸其意識清楚、生命徵象正常,因身上穿著雨衣遇海水充氣浮起才不致於沉入海底,僅有輕微失溫情形,送金門醫院急救。 至於溺水原因,消防局轉述,徐姓婦人家屬表示,其上午說「要去海邊撿拾貝類」,詳細狀況,有待釐清。
-
用數據為民服務 金門大數據平台第二期成果上線
金門縣政府今(21)日舉行「金門縣大數據平台第二期專案」成果發佈會,包括縣長楊鎮浯、副縣長黃怡凱及秘書長陳朝金等府內外機關首長幾乎全員到齊,縣議員李養生、金寧鄉長楊忠俊、烈嶼鄉長洪若珊、金城鎮長李誠智、金城鎮代會主席陳天成等也出席發佈會聽取簡報並給予指導,發佈會除了展示本次專案擴充成果外,更展現縣府推動智慧治理與落實數位政府的決心。 楊鎮浯表示,他在第一期發佈會曾表示金門縣政府導入大數據平台的期待,時代演變至今,政府行政體系導入大數據平台,讓施政更貼近民意,讓施政更有效率,同時讓決策更精準,這些效能已無庸贅言。就他個人而言,善用大數據平台除了代表縣府團隊施政的進步,也揭櫫了他一再強調的開放政府理念,第二期不僅呈現各單位的階段性成果,也有一項特色,就是相關發表成果都會放在政府官網供鄉親閱覽,這對開放政府會形成助力,也讓政府更加公開透明。 楊鎮浯也說,導人大數據平台一定是我們要走的方向,感謝廠商的協助,也謝謝大家的參與,金門縣政府導入大數據平台雖然走得不是最早、也不是最快,但結合公開透明、結合數據資訊,他相信金門縣政府打造「小而美、小而精準、小而快」的大數據平台,這個特色會逐步展現。 延續第一期大數據平台基礎,金門縣政府再度攜手台灣微軟(Microsoft Taiwan)及精誠軟體,透過三方共同合作擴充大數據平台內容,楊鎮浯進一步說明,「『大數據』就是以資料為根本,有了第一期的架構基礎,第二期的主軸就是持續豐富數據平台內容,讓數據庫資料更多也更多元,藉由數據不斷的累積與科學化的分析,將數據應用在縣府深根,為局處帶來更多發展的可能性,進而落實數位政府府。」 縣府行政處指出,第二期專案共分為三個部分,首先是針延續第一期已參與的民政處「金門縣人口結構分析」,及警察局「刑事及交通案件分析」進行分析內容的擴充;第二部分則是新增4個單位8項業務分析主題,包括社會處「新住民人口現況分析」、教育處「教師及學生概況分析」、衛生局「十大死因分析」、「自費健康檢查分析」與「醫療轉診後送分析」及港務處「小三通人次分析」、「金門港貨物噸位分析」、「料羅港航次分析」;第三部分則是整合主計處與地政局過去幾年自行辦理的分析成果,綜合以上三個面向將大數據平台分析範疇再次擴張,增加縣政分析的多元性,並從中發現趨勢與需求,進而研擬更加完善的政策。 此外,有別於第一期大數據平台成果僅提供縣府內部閱覽,第二期專案也特別規劃將專案成果公開於縣府全球資訊網大數據專區(https://www.kinmen.gov.tw / bigdata)提供鄉親閱覽,負責本次專案執行的行政處長陳祥麟即表示,公開給鄉親閱覽是希望藉此促進政府資訊公開,也讓鄉親了解縣府都在做些什麼,符合縣長開放政府政策,期望未來能導入更多科技元素,讓金門縣政府能成為智慧城市的領先標竿。
-
帶動地方文資修復和活化 施國隆獲榮譽縣民證
縣長楊鎮浯今天頒發「榮譽縣民證」給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長施國隆,感謝他長期支持金門文化資產的保存活化發展工作,不僅落實在地參與,對於帶動地方文資修復和活化,更是居功厥偉。 楊鎮浯說,他認識施局長很久了,這也意味金門得自局長的幫忙很久了,不單單是經費,更重要的是他看到整個文資局多年來對金門文化保存支持的態度。趕在施局長榮退前,金門縣政府透過「授證」這樣小小的心意,主要目的就是希望把局長「綁住」,讓局長在退休後有更多時間來幫金門。 公職生涯長達41年的文資局長施國隆,後20年幾乎都在從事文化保存的工作,他說,金門是台灣推動世遺的18處潛力點之一,更是阿里山之外優先要處理的前2名,儘管推動申遺的過程不是很順利,但金門豐厚的歷史脈絡一直為文化部所關注,文化部近年來很重視離島的「再造歷史現場」,8年來在全國推動文化保存的工作上,更投注了將近2百億的經費,金門有歷史感十分厚重的戰地文化、閩南文化和僑鄉文化,軍事文化的整合又是推動世遺的重要工作,他雖然快退休了,但既然有幸成為榮譽縣民,從今而後,自己就是金門的一份子,金門未來有需要他幫忙,他也義不容辭。 縣府民政處指出,為表揚對縣政興革、國民外交、推動社會公益活動、地方建設,具有貢獻的人士,金門縣政府多年來一直有致贈榮譽縣民證的慣例,「榮譽縣民證」乃授予對金門縣具有重大貢獻之人士,藉以表達崇敬及感念之意,有其最高榮譽及指標性意義。 民政處表示,施國隆局長長期以來支持金門文化資產的保存活化發展工作,給予金門縣諸多人力、財力支持,包括:109年偏鄉離島主管會議首次在金門召開,另古蹟工地負責人培訓班來金門開班、及傳統匠師資格審查考試等創新規劃納入金門舉辦,並全額挹注金門縣歷史建築張文帝洋樓修繕活化工程經費,作為未來金門匠師培育基地等。 此外,民政處指出,施局長長期主持各項文資保存督導會議,給予金門縣各項有形、無形文化資產的活化保存充足補助經費,讓金縣各項有形文資修復活化、無形文資傳承發展工作,都能順利推展,獲贈金門縣榮譽縣民誠屬實至名歸,這也是金門縣民的榮譽,期待大家一起努力,讓金門這塊土地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