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浯潮再起遊子返鄉文化獻策

發布日期:
作者: 駐台特派員楊樹清/專題。
點閱率:1,327
字型大小:

浯潮再起,文化遊子返鄉藝文座談
「金門學館」、「金門文學館」、「金門美術館」、「金門書店」、「亞蘭歌劇院」……,這一串早由《鄉訊》披露,已在檯面下醞釀多時的文化創意提案,就要搬上檯面催生,美夢可以成真?等待織夢人。
金門縣長李沃士「工程師治縣」的文化工程第一章,指示金門文化局辦理,與局長李錫隆共同具名邀請主持的「歲末敘暖‧藝文薈萃:2010年金門地區藝文座談會」,今──二月六日星期六上午九時三十分在金門縣政府第一會議室召開。
李沃士入主縣政的第一場文化論壇,文化局廣下戰帖,邀請金、台六十餘位藝文人士與會,其中居台灣的近二十人,包括畫家李錫奇、黃世團、陳海贊、翁翁、李錫岳;書法家洪啟義;作家鄭愁予、楊樹清、吳鈞堯;音樂家李子恆;演藝家陳亞蘭;出版人李錫敏、方清河、張輝明、蔡卓,以及文史學者許丕華、張火木、李仕德等,這是繼「2004浯潮再起:金門文化局元年」後,旅台文化藝術家返鄉參與文化活動人數最多的一次;會外,以撰述《日據時代台灣美術運動史》一書成名的藝術評論家謝里法,首次金門行,在他任教的台師大美術所博士生呂坤和陪同下,恰巧在這個時機點抵金,見證「藝文薈萃」的金門。
戲曲重鎮,陳亞蘭再為歌劇院發聲
打著「工程師治縣,美夢會實現」,李沃士就任金門縣長所主持的第一場文化工程會議,未開演即吸引了許多熱情的目光投注、賦予高度期待在不同的場合,總有人拋出各種文化聲音,提供發展意見,這些人中有文史學者、文學作家、藝術家,乃至表演藝術工作者,有金門人,也有金門之友。
感於金門身為閩南文化重鎮,也是傳統戲曲之鄉,三年前入籍成為「新金門人」的演藝家陳亞蘭要推動「亞蘭歌劇院」的聲音,李沃士也聽見了!元月二十三日,金門鄉訊人物聯誼會在新莊市「大宅門」庭園餐廳的「2010鄉訊人物新春鄉酒宴」,李沃士與陳亞蘭有了第一次接觸,隨後又在電話中邀約陳亞蘭也能出席藝文座談會,提出「歌劇院」的想法供大家腦力激盪。
楊麗花歌仔戲家族成員,台灣第一位在大陸取得演藝節目主持證的陳亞蘭,要以金門作歌仔戲等戲曲文化演出、傳承、發揚的基地,她的「亞蘭歌劇院」,希望能在金門找到一塊三千坪的土地,兼具學校性質的演員種子培育,匯聚兩岸老中青三代歌仔戲班娛樂性質表演,同時,也可以是包容各種傳統、現代戲曲的研究中心、演藝中心,是文化性的,也是娛樂性的歌劇院。
陳亞蘭演出過數百部戲劇,得過亞洲電視傑出藝人獎,又於廈門衛視主持了五年綜藝節目,在兩岸擁高知名度,而她心所繫念、熱切企盼的,就是為散落各地的歌仔戲演員、工作者找一個可長可久的「家」,也能為戲迷搭一座可固定觀戲的舞台,而最重要的是,把歌仔戲文化傳下去。她看好位於兩岸之間的金門,日益熱絡的小三通,遲早實現的金嶝大橋,未來歌劇院搭成,不怕沒觀眾。
陳亞蘭的歌劇院已不止停留「夢」的層次,《鄉訊》率先披露後,各界回應熱烈,國策顧問李錫奇、台開董事長邱復生、前家樂福總經理馬文炳、金廈海運公司經營者楊肅元等各界人士都願加入推動,熱愛東方文化、出身美國柏克萊大學的建築師ALEX,也深受感動,二○○九年十二月廿五日在親訪金門三天,與陳亞蘭共乘觀光公車四處踏青、賞景,感受到金門獨特的文化氣息後,表示將義務投入「亞蘭歌劇院」建築設計,將融入閩南與西方建築語彙,採「環保、綠色、無污染」概念,設計出一棟國際級的金門表演地標。
「亞蘭歌劇院」的發展願景也與李沃士就職金門縣長演說的「接軌兩岸,跨足國際」施政願景相契合,因此,李沃士特別盛情邀請陳亞蘭出席「2010年金門地區藝文座談會」,再進一步為歌劇院發聲。
藝術之鄉,李錫奇催生金門美術館
「金門要致力闢建美術館!」李沃土就職金門縣長前八天,二○○九年十二月十二日,赴金門文化局參加「李奇茂個展」及「浯江水墨展」開幕致詞時,感於文化局藝廊空間不臻理想,表示就任縣長後,將致力闢建金門美術館,提供更好的展覽和交流空間,也可以把兩岸名家的作品留下來,或許將來美術館也可以成為金門觀光、文化的賣點。
李沃士的「金門美術館」構想,正是金門籍、享譽國際的藝術家李錫奇早已推動,歷陳水在、李炷烽計四屆十六年縣長任期,也歷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李養盛、許文龍、黃文卿、曾偉宏四任處長,有心而無力,迄未能實現的藝術工程。
號稱「文化金門」、「富裕縣」的金門,蓋一座美術館有那麼難嗎?金門國家公園接受李錫奇的概念,也請來知名建築師喻肇川設計、規劃,以「人文館」之名實則具美術館內涵,編列三千萬元工程預算,對外招標時,乏人問津,流標五、六次,建築地點也從有土地意義的李錫奇北山老家「金源遠」商號旁移轉至林厝地帶,遲未能拍扳定案。
從五十歲等到七十歲,為催生「金門美術館」已歷二十寒暑白了頭髮的李錫奇,已顯得有些焦躁與不安。二○○九年底看中伯玉路二段一片地,付了訂金,決定購下,欲先行建一美術工作室,哪知簽約前夕被告知土地有狀況,又生波折,不了了之。
李錫奇構設中的金門現代美術館,展覽、典藏外,更深層的立意是要作為藝術發展基地「取代金門原有軍事、小三通前線成為現代藝術前線;除了形塑金門的藝術觀光資源、提昇居民素養,更進者,可以促進兩岸現、當代以及國際藝術交流」。
等待多年,一再落空,李錫奇終於從金門新主政者身上聽到「美術館」的聲音。返鄉出席「藝文座談」,倡建美術館前夕,元月二十五日下午,國策顧問李錫奇在台北市羅斯福路金門縣政府服務處旁的「傳壹茶館」與一群旅外同鄉喝下午茶、話家鄉事,赴約者有文史學者許丕華及張火木、金門服務處專員李國權、美國麻州大學物理博士許子能、藝術家呂坤和、作家楊筑君(牧羊女)、資深記者楊肅民等,大家都支持一座現代「金門美術館」的誕生,也希望能同時成立「金門文學館」、「亞蘭歌劇院」,結合形成一藝術、文學、戲劇的動線。
接軌兩岸,龔鵬程籲建置金門學館
 「美術館」、「文學館」、「歌劇院」之外,文史學者龔鵬程認為還需要一座「金門學館」,小說家蔡素芬則支持深具土地特色的「金門詩酒文化節」要續辦。
一九九○年代初即播下「金門學」、「金門大學」種子概念的龔鵬程,曾任南華大學、佛光大學創校校長,現任北京大學客座教授;著有暢銷長篇小說《鹽田兒女》、《橄欖樹》、《燭光盛宴》的蔡素芬,現任《自由時報》副刊主編。
龔鵬程、蔡素芬,兩位長期關注浯島文化、文學發展的金門之友,二月二日中午在台灣師大的庭園會館與多位金門藝文人餐敘時,基於「金門學」研究已成一門學科,龔鵬程提出「金門學館」興設構想,效法哈佛大學燕京學社,可涵蓋三大內涵:一、金門相關圖書資料徵集、整理利用;二、向全球金門籍人士募書,建立聯繫網;三、與世界學者、學術機構合作,進行「金門學研究」。蔡素芬曾參與「金門詩酒文化節」,並於主編的副刊上製作詩酒節專輯,深深感受到這個活動是金門酒與文化向外界尋求聯繫、對話的重要平台,但必須持續舉辦才能形成特色、產生力量。
就在今天,浯潮再起!一群文化遊子要揚帆返鄉,赴約金門縣長李沃士親自主持的「歲末敘暖、藝文薈萃:2010年金門地區藝文座談會」,金門文化接軌兩岸、跨足國際的聲音,有了一次信心出航、強力放送的機會。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