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訊
-
《鄉訊焦點》金門中學初中第18屆/高中第15屆旅台同學會八二三風雲再聚
同學,好久不見 「………夢鄉穿砲彈,滿山的番薯切 斷/阮是吃番薯大漢的金門子,黃種白仁心赤赤」………,〈番薯情〉的歌聲迴盪、懷舊影像投射,八月二十五日星期六午後三時許,台北市延平南路三軍軍官俱樂部二樓明德廳,已發出了一聲又一聲:「同學,好久不見!」 「親愛的 老師,同學們:大家好!一年容易,期盼中的同學會又近了。今年,我們特地提前決定日期,並透過多位同學的努力,以電話連絡各位。相信大多數同學都已知道。這幾天,確定了聚會地點,特地再通知各位,別忘了這一年一度同學相聚的盛會!非常期待那天儘快到來,歡迎各位老師,同學們都能光臨參與!為了不像以往每次聚散匆匆,這次聚會,我們特地把時間略為提前,並安排了簡單的水果茶會,當天下午3:30開始,希望大家能早些到場,時間比較寬裕而從容,同學們也可以多點相聚的時間,多聊聊。同學們:別忘了我們年度之約,期待大家再相見!」
-
《鄉訊之窗》兩岸知名軍史作家鄭義:金門應成為一個和平島嶼
本報駐台特派員楊樹清/台北專訪 「金門應該成為一個和平的島嶼:刀槍入庫。馬牧南山。化劍為犁。」八二三砲戰四十九周年紀念日當天,來自香港的著名軍史作家鄭義,在台北國軍英雄館632室,寫下他的「八二三」心情語錄。 擁有《反攻大陸機密檔案》、《中共十大戰爭》、《中共十大敗仗》等八十餘種著作的鄭義,把金門的「古寧頭戰役」、「八二三砲戰」都列入中共的「敗仗」。古寧頭戰役,共軍遭國軍俘獲萬餘官兵;八二三砲戰四十四天內,中共自行統計砲擊數量是二十四萬發,國軍的統計則高達四十七萬發,鄭義的說法是共軍每射出五百發砲彈才打死一人,「當然是敗仗!」然而,鄭義也了然「戰爭沒有贏的一方,只有輸的雙方」。 一九四二年生於上海的鄭義,本名胡志偉,「鄭義」只是他使用過一百六十多個筆名中最知名的一個,取自英文「gustice」(正義),至今他已寫了六千萬字稿量,全盛時期,同一時段要寫十二個專欄,享譽兩岸及華人世界,耶魯大學教授康正果為了研究、訪問他,八二三前後,一路從香港跟到台北。 研究戰爭、書寫戰史,是生長在戰亂的鄭義一輩子苦修的功課;他在中國大陸待了三十七年,一九五九年十七歲時,被中共依《懲治反革命條例第十條第三款反革命宣傳罪》關了五年,直到一九七九年赴港定居那一年才被銷原判獲平反。原以為到了香港就「自由」了,卻又在台灣的「救總」駐港單位謀得秘書差事三年期間,每天接不完的「投奔自由」、「偷渡」等待救援、處理電話,「特別是在每個禮拜六下午,電話接到手軟」;他終於想當個專業作家,探索國、共本質與歷史的作家。 兩萬多冊藏書、積稿六千多萬字,是二十多年來鄭義積累的成果。他又深悟做一個作家不能老是關在書房中,必須出去走走、發現問題,單是台灣;他訪遊已不下百次。這一次到台灣,他驚訝為何扭開旅館的電視頻道,處處在談「八二三」,他又不解為何談話節目有人提到的「匪諜村」;下榻的國軍英雄館,走下樓,再一個「八二三」,是台北市八二三戰役戰友的紀念大會;走到北平東路的台北國際藝術村,又是八二三,民進黨趕在這一天慎重其事出版《毋忘在莒─台灣大頭兵與金門的故事》;錦州街的晚宴,設宴主人周玉山教授,八二三砲戰烈嶼指揮官郝柏村的現任秘書。即連來訪的人,也與「八二三」有關,其中一人是他早就想見而未見到的人─八二三砲戰時金門戰地指揮官胡璉將軍的長公子胡之光教授,竟也在這次台北行初識、相見歡,兩人從國軍英雄館經三軍軍官俱樂部走到小南門的輝煌小館,一路上聊不完的話題。明年才是八二三砲戰五十周年紀念日,何以今年就湧現「八二三現象」?鄭義把這個觀察放在題庫中。 曾兩度造訪金門,第一次是一九九○年,帶一個作家代表團前往,還與一門巨砲合影。戰爭之島見聞錄,鄭義看到的金門人卻一派悠閒自在,或因八二三砲戰後不再有戰爭了;他也參觀了此間唯一的官窯──金門陶瓷廠,瓷器貴在薄,「金門的陶瓷不比景德鎮差」,他又驚異於金門到處是畫家、畫工,這是一座人文的島。尋訪八二三烽火殘留後,「中共應對金門表達懺悔,幾十萬發砲彈,是很大的一筆血債」,鄭義舉中、越邊境戰爭為例,戰後,中共提供了巨額資金協助越方復原;中共對金門所發動過的戰爭,造成的傷亡、破壞,也因戰爭致使金門遍植地雷、不能耕種,「至少要給個道歉吧!」 長期共產社會中,稱自己十七歲到三十七歲的黃金時代卻當起「中共奴隸」,至今也還生活在中共遙控的香港特區的鄭義,對待中共與戰爭,他似乎比飽受其害但保持靜默的金門人還敢講真話。鄭義,或許他就是「正義」之士吧!明年八二三砲戰五十周年,如果順利接受邀請,鄭義將三訪金門,貢獻一篇論文,題目擬好了,〈中共八二三話語的遠近〉。 刀槍入庫。馬牧南山。化劍為犁。「金門應該成為一個和平的島嶼」,鄭義的呼喚,毋忘,毋忘在金!
-
烈嶼公共事務協會組團返鄉參訪
︻鄉訊小組台北報導︼中華民國烈嶼公共事務協會會長林永輝於六月底率領為數高達五十一人的龐大訪問團自台返鄉參訪,並將於今(三十)日晚間舉辦一場規模最大的「回顧與展望感恩餐會」,會中將有包括李炷烽縣長、吳成典立委等各級長官、民代及各村落發展協會成員::等超過三百人參與盛會。 烈嶼公共事務協會一行,在新任會長林永輝率領下,將於6月二十九日至七月一日返鄉參訪,將拜會福建省政府、金門縣政府、縣議會、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烈嶼鄉公所、烈嶼鄉民代表會、金門酒廠等單位,同時在烈嶼召開第八屆第二次理監事聯席會議。 參訪團成員除領隊林永輝會長外,成員包括榮譽會長洪肇輝、林鴻圖,監事主席洪水貫,副會長洪澺青、林長集,祕書長孫國欽,副祕書長洪育懷、林偉,行政組長洪天佑,財務組長呂國男,文宣組長洪永樂,中和處長馮國樑,新聞處長蔡嘉揚,事務處長楊大陞,及洪國興等十九位理監事,林國春等十七位鄉親代表。 烈嶼公共事務協會會長林永輝在協會及鄉親的支持下,舉辦這場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回顧與展望感恩餐會」,將席開三十五桌,主要是要展現對鄉親的關懷。林永輝表示,餐會中並將邀請李炷烽縣長及吳成典立委,就小三通未來的發展與展望議題,與鄉親進行交流,讓鄉親能有更完整的了解。
-
桃縣同鄉會欲籌建會館提三方案請縣府參酌協助
︻鄉訊小組台灣報導︼桃園縣金門同鄉會日前召開本屆第三次理監事會議,就本屆最重大的會務之一的建構會館之議案提出三方案,包括統籌建構、購地自建、租地構建,其中的統籌建構是希望能由金門縣政府編列預算統一構建。 桃園縣金門同鄉會第十屆第三次理監事會議於端節前夕的6月17日移師縣內名勝石門水庫阿姆坪(東湖餐廳)舉行,會議於上午10:30準時開會,由理事長楊榮煥主持,除逐項議程及議題之討論並提出意見交換外,就其中建構會館之議案提出三方案,內容如下: (一)統籌建構:由金門縣政府編列預算統一構建。(產權為金門縣政府所有) (二)購地自建:由金門縣政府編列建館購地預算各縣市同鄉會自籌構建經費辦理之。(產權分開) (三)租地構建:由金門縣政府編列預算向各地方縣市政府租地構建。 以上所提方案將行文函請金門縣政府參酌協助。 會議結束後隨即於該餐廳聚餐聯誼,餐畢轉赴阿姆坪碼頭登船遊湖,湖光山色徐徐清風迎面吹送,身心頓覺舒暢,視覺一片清朗,於下午16:30結束行程活動。
-
開辦九年國教老縣長王玉白功不可沒
沙場老將感慨:前方戰死、病死、餓死後方參大、陸大、官大 ︻鄉訊小組台北專訪︼民國五十一年至五十五年擔任政府遷台後首位金門縣專任縣長的王玉白將軍,現已高齡九十二歲,隱居於台北市民生社區;當年擔任金門縣長五年間,推動領先全國的九年國民教育、協辦陸軍第三士校,並朝建立金門為三民主義模範縣的目標邁進,舉辦全民職業訓練,創建水、電、交通、發展農林漁業,創設老人安養院及育幼院:::,對金門的建設良多,政績卓著,是位值得懷念的老縣長。 民國五年生於山東陽榖縣的王玉白將軍,二十八年畢業於中央陸軍官校十四期步兵科,在第七十一軍八十七師擔任排長、連長、營長及上校團長,參與抗日、剿匪、戡亂,驍勇善戰,多次身負重傷,並陷共軍之手,真正的「出生入死」,王老將軍說,三十九年韓戰爆發,他靠智慧逃離魔掌,花了一年多時間,一路由錦州逃到香港調景嶺當難民一年,靠老長官王多年及劉安祺將軍保他才得來台,但無法復職復階,在王多年台中模範街的家中住了一年,四十二年考入政工幹校研究班,畢業後以中尉任用,分發到台北工專當軍訓教官,開創大專院校學生軍訓工作,數年後,找救國團團長蔣經國請求恢復其階級,四十六年只復職中校(王曾任好幾年上校團長),幾年後才升上校總教官。王老縣長說,民國五十年時金門需要一位專任縣長,因過去的縣長皆由副司令官兼任,不懂政治,又無時間辦公,如今要實施戰地政務,要全民皆兵,又要建立三民主義模範縣,而他懂得帶兵作戰,有兼過內蒙古康平縣長的行政經驗,又是政戰戰地政務研究班畢業,具有當金門專任縣長的優越條件,因此於五十年初被派為金門政委會經濟組長,先了解金門現況,五十一年被任命為金門縣長。 在五年縣長任內,王老縣長指出,因戰地政務等各方面都做得很好,每天都有海外與台灣的記者前來金門訪問,要來看看三民主義模範縣,很多台灣地方行政也都模仿金門的作法;至於全民皆兵,他做得最徹底,每個人都有槍,每村編成一個戰鬥村,由村長或退伍的軍官副村長帶兵,女的為自衛隊,男的叫戰鬥隊,每一村有碉堡、有堡壘,並分有三級動員,如遇一級動員,由村長敲鐘,所有村民總動員全副武裝進入陣地作戰。 金門縣全面供電也是在王老縣長任內做的,他回憶說,當時金門沒有發電所,怎麼辦呢?好在蔣孝文時任桃園發電廠經理,他就去找蔣孝文,兩人先喝喝酒,隨後徵詢蔣孝文出任金門發電所所長的意願,最後聘蔣孝文擔任金門發電所榮譽廠長,借重蔣的良好關係,動員台電人員到金門建電廠全面供電。至於用水,創設自來水公司,裝設水管,讓全民有優質的自來水可用。再者修公路,原來金門只有中央公路,環島東路與環島北路也是在他任內修建的。至於辦公車,老縣長認為這可說是奇蹟,因為一輛公車要幾十萬元,但縣政府沒有錢,他就到台灣想辦法,找到公路局長,告訴他說,蔣公要在金門辦公車,你要幫忙。局長問要怎麼幫忙?老縣長要局長將公路局淘汰的公車修一修,縣府拿二十萬塊錢讓公路局修了二十輛公車,公路局花了好大力氣,將公車修得跟新的一樣,解決了金門的交通問題。老縣長很得意地說,每輛公車只花一萬元,算不算奇蹟! 如何有辦法請得動蔣孝文協助辦電廠?王老縣長說,他與經國先生很熟,經國先生創政工幹校,他是學生,常參加演講比賽等,甚受矚目,經國先生辦救國團,他在台北工專創辦救國團,其他大專院校都到台北工專去學,因此常跟經國先生見面。他當金門縣長時,經國先生常向人介紹說:這是金門縣太爺。每年經國先生總要到金門好幾趟,都是由他陪著到處看,每到吃飯時間,他要請經國先生吃飯,經國先生都說不用啦!而到老百姓家中吃,老百姓給他飯盒他就吃,有時他與經國先生吃路邊攤。他說,經國先生生活簡樸,一件夾克穿了幾十年。由於常有接觸,他與蔣公及經國先生都很熟,也因此,請得動孝文先生幫忙建電廠。 至於蔣公,王老縣長回憶說,民國五十二年,蔣公到金門巡視時對他說,在台灣叫台灣省主席黃杰辦九年國教一直辦不好,在金門辦好不好?他回答說好。但這一答應很麻煩。他說,辦九年國民教育首先要蓋學校教室,金門沒有鋼筋水泥,沒有建築商,五所國民中學需要很多用具、木材,金門也沒有,學校需要一百多位老師,五校的老師為數龐大,要何處找?第二年要開學,蔣公要看,這可不是開玩笑的。老縣長說他急中生智,首先,找王多年司令官要軍隊的備戰水泥,並動用工兵蓋房子,另請國防部協助,由司令官將五位駐地師長叫來,一個師負責蓋一所學校,老師則由到台灣升學的金門籍學子中找一百多位請其返鄉教書,課桌椅則在台訂做,由海軍負責運送,教材則請教育部編,教育部長黃季陸答應編教材。就這樣,不到一年時間全部完成。在台灣老師的月薪是九百元,他給金門國中的老師一千五百元。省主席黃杰到金門參觀考察這項工程時,大為驚嘆,並對王縣長說,「這可把我害慘了。」 王老縣長說,由於他戰地政務辦得很好,蔣公每次到金門時都說「金門好!金門好!」民國五十五年十月蔣公到金門視察,王縣長陪蔣公用餐,蔣公誇讚他戰地政務做得很好,並以詢問口氣說,要調他去訓練戰地政務幹部,以備反攻大陸時,在收復地區實行戰地政務,可以嗎?王縣長立即答應。十一月初,王縣長調離金門,前往政工幹校戰地政務班任班主任,晉升少將,之後並轉任情報學校政戰部主任,總政戰部政計會委員等職,民國六十年奉准自軍中退伍。 這位沙場老將最後很感慨地說,說起來很不公平,在大陸抗日、剿匪、戡亂,衝鋒陷陣帶兵打仗的都沒有好結果,死的死,亡的亡,大陸一撤退,人就在大陸;以後來到台灣,後升上將的,都沒有打過仗,像王多年,陸大畢業,沒帶兵打過仗,馬安瀾也是陸大畢業,當過參謀、參謀長,也沒打過仗,當過陸軍總司令的于豪章,以及張國英,也都沒打過仗。真正會打仗的都在地方打仗,與高層沒有機會攀關係。有一句話說,「騎著人頭作戰的,不如提著皮包跟班的。」來台灣幾十年大多是提著皮包跟班的。還有一句話說,「前方戰死、病死、餓死;後方參大、陸大、官大。」 王老縣長民國五十八年才成婚,目前育有一子一女,長男王傳華為台大心理學教授,長女王傳芬是留美法學博士,目前為自行開業的執業律師。
-
翁明灶在美應徵工作時一句「我的生命貢獻在工作上」從此人生大不同
︻鄉訊小組台北專訪︼金寧鄉盤山頂堡人翁明灶,從小想當工程師,如今如願以償,成為美國工程師,他就是前福建省政府祕書長翁明志的大哥,日前偕夫人自美返台省親,他的夫人許秀君女士正是前香港金門同鄉會理事長許東亮的女兒,目前在美國擔任奧城中文學校校長。翁明灶有個心願,即將來退休後想回饋故鄉,成立基金會,號召己退休的鄉親再貢獻力量來提升下一代的素質。 民國三十一年出生的翁明灶,到三十八年已是七、八歲,當時對一幕景象的印象很深刻,即自南洋返鄉的「番客」個個都很體面,穿著西裝、皮鞋,梳著西裝頭、紅光滿面,行李大包小包,分「番餅」給左鄰右舍的小孩,當時翁明灶小小的心靈中夢想有一天也能做「番客」。後來漸漸長大,母親鼓勵他要懂得想,才能很會賺錢,同時要翁明灶學她的表哥許乃昌,說像許東亮那麼會賺錢,大家都很羨慕他。因此,翁明灶從小就很羨慕這位表舅,後來就變成岳家。 翁明灶說,後來因時代的變化,做「番客」已是不可能,金門人不再到南洋去。之後上了學後,老師常鼓勵他們要做科學家,像愛迪生一樣,或是當工程師,翁明灶受老師影響,就有了那種念頭。 翁明灶十二歲時,有一件事情影響他相當大,即當時家中是做豆腐買賣的,翁明灶經常要幫忙挑水,水井很深,一天要挑十幾趟,很是辛苦。可是部隊開了個深水井,有馬達可將水抽到水塔內,他只要將水桶放到水龍頭下,如此就省了很多工夫與力氣。可是有一天馬達壞了,大家正都覺得很傷心之際,突然自城裡來了個戴著白色膠盔,穿著白色工作服的人,將馬達看了一看,手動一下,馬達的水又出來了,全村都很高興,翁明灶聽到旁邊有人在偷偷講說,這個人是工程師,賺很多錢。自此時起,翁明灶腦袋中就一直想將來要當工程師。 八二三砲戰時翁明灶已是初三的學生,也是跟其他的金中學生於十月九日坐船到台灣,他被寄讀到桃園中學,心想讀一年畢業後要考高中,大部份的同學都考原來的學校,班上有幾個成績好的說要到台北去考,翁明灶也就跟著去台北考,結果竟考上建國中學,大家都很高興。回到金門家中,父母並不知道建中是什麼,而告訴翁明灶說,你去讀書的話,家中可能無法負擔。後來家中只給他二百塊錢。到了建中之後,沒地方住,剛好在樓梯底下隔了一個房間,翁明灶聽說裡面住了兩個來自馬祖的學生,他心想,馬祖學生前年曾到金中來唸書,大家是同學。有一天翁明灶就去敲門,結果竟然真的碰到老同學,翁說他沒地方住,馬祖同學說,一起來住。同時請翁去大吃一頓。接著都一起吃飯。 在建中生活了三年,英文較差,翁明灶說他當時犯了個錯誤,即是認為將來要當工程師,只要考上個大學就夠了,所以也不很用功,其他同學都在拚台大,當時流行著一句話:「來來來,來上學;去去去,去台大」,翁明灶說當時他一點兒都沒有這種意念,認為將來留學是遙不可及的事,因當時考台大,下一步即是出國留學。翁心想只要能考上個大學,當個工程師就心滿意足了。加上整天跟馬祖同學一起吃喝,常常月頭就把錢花光,到月底就餓肚子,時常早餐都沒有吃,且經常睡眠不足瞌睡,因而即使是最好的學校,沒有好好去讀書,好學校也只是個虛名。高中畢業後無家可歸,學校己不能住,翁明灶曾睡到對面的植物園,當時台北師專招考,唸書免費,他考取,畢業後返金當了二年小學老師,當兵前又為了小時的志願而去考大學,考上海洋學院輪機系,當完一年兵後才去念,父親說已無能力負擔,好在海洋學院有很多獎學金,他與趙毓麟二人包辦所有獎學金,海洋學院大家都知道學校的獎學金被兩位來自金門的學生拿光了。 翁明灶大學畢業後返鄉教了一年書才去跑船,民國六十二年進入伊朗海運當三管副,一年後升二管副,之後到大來輪船公司及明台船運公司任大管副,最後到長榮海運任大管副。1980年翁明灶有一個機會到美國,現在加州的餐廳打工,很苦,覺得不適應,有一天正好從報上看到核電廠應徵技術人員,他就去應徵,翁明灶半開玩笑說,他英文會看不會講,負責徵試的經理問他好多問題他都聽不懂,只聽懂一個題目,即是問他能不能做夜班。正好翁明灶在台灣時曾去買了一本叫如何應徵的英文書,裡面有一句話翁明灶將它背起來,這句話是,「我把我的生命貢獻在我的工作上。」翁明灶將這句話完整背了出來,並說他不在乎做夜班。經理聽了他的話後大受感動,馬上就錄取了他,在核電廠任機械操作員。1989年因美國反對核電廠而使翁明灶任職的核電廠關閉。美國其他核電廠紛紛到該電廠挖角,翁明灶就被挖角到美國東南部南卡羅萊納州的西屋公司旗下的Westinghouse Savannah River Company 擔任工程師,並住在喬治亞州,至此終於完成了他長大要擔任工程師的志願。
-
西村領港人趙毓麟月薪百萬令人咋舌
︻鄉訊小組台灣專訪︼出生金湖鎮西村的趙毓麟,目前的職業是人人羨慕的「領港」,為可被眾人羨慕,趙毓麟的同學翁明灶說,「領港」可說是航海人員的一個夢想,因其月薪常可高達百萬元;監察院綜合規劃室主任洪國興也指出,監察院每次所做的薪資調查,排名第一的就是「領港」。 何謂「領港」?所司何事?趙毓麟解釋說,為了維護港口的安全,同時保護所有船隻,不希望生疏的船長到你的港口發生船隻堵塞或損害狀況,因此國際規定,每個港口都要有合格的領航員去引導船隻靠好碼頭,陸上有「代客泊車」,他們則是「代客泊船」,且是強制的,任何船隻的船長再厲害都要請「領港」,領港上船領航開船,被視為上賓,其酬勞是論件計酬。 三十五年次的趙毓麟,蓮庵國小(今柏村國小)畢業時適逢八二三砲戰,他在會考時考前五十名,被保送金中,因受砲戰影響金中未開學,直到十月一日至十月十日逢雙方的國慶而約定停火,趁此空檔,政府將金門中學初一到高三的師生八、九百人,於十月九日共乘LSD編號217的船「疏散」來台,十月十日抵達高雄,當晚住雄中大禮堂,大家都暈船暈得利害,第二天一大早大家都到福利社買香蕉,一塊錢六個。 幾天後,這些學生被分發到全省的省立中學寄讀(建中等明星中學除外,怕功課跟不上),每校一至兩班。趙毓麟說,當時號稱抽籤分發,他與三十五人被分發到屏東潮州中學,其中只一位初三,二位初二,大部份都是初一生。學校找一間較不會漏水的教室當作三十六位來自金中學生的寢室,擺三十六張榻榻米在地上當床舖,牽上蚊帳,學校特地找個單身教官來管他們,晚上七點晚自習,九點就寢。 趙毓麟說,他因為小學早入學,其他同學年齡都比他大二、三歲至七、八歲,初中他的功課一直維持中上,已算是很不錯。初中畢業後政府不再補助學雜費,要自己去奮鬥考高中,學校也不再提供住宿,不少同學初中一畢業就選擇回家種田;趙毓麟面臨一重大抉擇,繼續唸書或回家種田!當時他父親是在家鄉種田,要供應他的生活費及學雜費相當困難,父親則要趙毓麟千萬不要回家,因若回家就會一輩子種田,父親甚至說要把抽了一輩子的煙戒掉,來湊學雜費,令趙毓麟十分感動。 初中畢業後, 趙毓麟遇到人生的第一個轉機,他父親出生廣東朝陽,因戰亂來到金門,父親的一位阿兵哥朋友陳江是廣東老鄉,在軍高砲部隊當班長,正好部隊要由西村調防到台灣屏東市,陳江調屏東後,趙毓麟去拜訪他,陳問趙情況如何?趙說想唸書,但怕學雜費無著落,陳要趙先去考了再來想辦法,當時普通高中己考過,趙毓麟就去考屏東高工,結果考取了,就去唸,並就近住到陳江的砲兵陣地,與保護屏東機場的這一班砲兵住在一起,並一起搭伙,兩年後部隊又輪調回金門,幸好趙毓麟年年考第一,校長與老師另眼相待,老師袁牧平就要他到單身宿舍住,因宿舍位子不夠,袁老師與校長就擠在圖書館的角落棲身。 高工第一名畢業後,趙毓麟被保送去甄試首次開放兩個名額給全省各職校優秀畢業生的師大工教系與台北工專工教系,結果趙毓麟未考取,之後半工半補習補了二年後,考上電力公司第二次變電所班,薪水每月二千六百元,比一般教師的八百元好兩倍,但趙毓麟沒有去,一心想考大學,第三年才考上海洋學院(海洋大學)。趙毓麟說,考上海專是他搭到的另一個機緣與轉機,因當時民國50年代台灣的經濟與航運業正在起飛,海專訓練出的人才不夠用,當時中華民國還在聯合國,而聯合國對開發中國家有個航業補助計劃─開發中國家航業發展基金,台灣爭取到基金,是用來加強航業人才,當年就在大專聯考甲組科系中臨時緊急增加二班,也即是在剛改制的海洋學院中增加航海系及輪機系各兩班,當時的名稱叫中華民國航業發展中心專修科。這消息登在報紙上,正好被已繳報名表的趙毓麟看到,又拿回重填,結果竟被他考上,天意! 考上專修科時趙毓麟去請教他的小學老師─時任蓮庵國小校長陳武保,陳校長給他一句話:只要是第一期的學生都是好的。因有此需求才會成立新班,將來的出路一定很好,如黃埔一期。吃了老師的定心丸,跟朋友湊了三千多元繳學費後就去唸海洋學院,趙毓麟高職唸電機,有一般同學所沒有的這項專長,使他二年皆考上第一名,並在外兼家教,也拿過陳誠副總統獎學金,又到造船廠打工,使他在唸海洋時還可寄錢回家。畢業後到航業發展基金所買的兩艘學生訓練船「海歐」「海行」實習,這種訓練是世界的創舉,並請英國籍的韓福瑞任船長,展開英國式的嚴格訓練。實習一年再服兵役當海軍一年後,此後一路平步青雲,趙毓麟先到最大的復興航業公司(蔣宋美齡、董浩雲皆有股份)的「元寶船」當三副,二年後升二副,再一年後考上大副,任二年後即考上船長,當大副第二年就代理船長,時年二十八歲,船長的月薪為美金三千五百元。此其間趙毓麟由復興到大來,六十六年跳槽到長榮海運任貨櫃船長,薪水漲到美金五千元。 民國六十四年至七十二年趙毓麟當船長,再升海事課長,幾個月後考上領港,在台中港訓練後,七十三年起任「領港」,坐領高薪迄今,目前是台中港引水人辦事處領港。三十幾歲時與報務主任學習太極拳的趙毓麟,雖年過六旬,一頭烏黑光亮的頭髮與精神不輸年輕人。
-
《金門子弟─總統侍衛的記憶》范天佑退伍後轉戰燈飾、水電工程事業有成
︻鄉訊小組台北報導︼四十七年次的范天佑,金寧鄉榜林村下后垵人,父親自福建莆田遷居來金門。垵湖國小及金城國中畢業後,民國六十三年范天佑考上高職,因而不太想唸,九月份要開學前他去考陸軍第二士校,成為第三士校改制為第二士校後的第一期生(等於是第三士校第十期)。為何沒唸高職?范天佑回憶,當時父母親的觀念大多認為一定要唸大學才有前途。而當年他又是考上農科,他自認更加沒前途而不想去唸,因為他弟弟書唸得很好,唸高中、大學,在財政部金融司人員訓練所擔任總務組長。他說他當時也偷偷去考中正預校,後來父親知道了大加反對,認為預校唸完會再唸官校,之後服軍職可能要當一輩子。 范天佑說,六十三年六月他初中畢業後,七、八月間父母問他說,他不想唸書,作何打算?當時金門只有兩樣工作可找,一為陶瓷廠,另一為酒廠。正當他在猶豫時,有朋友介紹他去里公所當里丁,去不到三天就被里幹事慫恿叫他去報名士校,當時各里皆有推薦人選入士校的壓力。里幹事說:我們這一里沒有人去,不如就你去好了。范天佑想都沒有細想就爽快答應了,但提出個條件,即是不可讓他父親知道。里公所就將他的名字報上去,到了九月十六日要入伍的前一、二天,家人才知道此事。 范天佑想起當年入伍受訓時的辛苦,至今記憶猶新。他說,入伍時時值九月份,天氣仍相當炎熱,入伍兩個星期,外衣從未換過,穿到最後衣服整件是硬的,因不斷的流汗、曬乾,曬乾再流汗,使得草綠的軍服穿到後來變迷彩裝,流汗處變白色。當時的中隊長金克強是來自滇緬的反共救國軍考上軍官分發來士校,訓練相當嚴格,各方面皆要達到最高標準,以他以前在滇緬時吃苦耐勞的受訓方式來訓練士校新兵,如果訓練時不聽話,圓鍬十字鎬拿起來從第一個敲到最後一個。也因此,大家都相當聽話,訓練時卻也是苦不堪言。入伍一、二個月後才可面會,當父親第一次來面會時,十六、七歲的范天佑當場淚流滿面,以抒發心中之苦。當時有同學還會尿床,每當尿床時,床舖底下的洗臉盆即咚咚作響,擾人清夢,且臭不可聞,最後部隊決定每天凌晨二時及四時都會強迫壓著他起來尿尿。 在金門入伍受訓近一年時,民國六十四年三月,總統府警衛隊隊長朱恆清到金門挑選衛士,條件是身材要高,反應要快,結果自七十六人中挑選了三十二人。六十四年九月二十二日范天佑等人自士校畢業後,被挑上的三十二人全部先下部隊,進入四十九師,正好四十九師要移防台灣,就隨著來台,先到台中中興嶺營區待了三個多月後,於六十五年二月五日進入士林官邸,當時士林官邸的主人先總統蔣公已過世近一年,並由嚴家淦先生繼任總統。范天佑在官邸又先受了二個月的訓練,被分發到第三區隊第二分隊,區隊長是林松,分隊長楊福春,區隊副則是士校第一期的學長洪水標。 進入士林官邸當衛士後,范天佑先分派站官邸最辛苦的第四步哨,因表現不錯,調內衛區隊,當時要調到內衛區隊者皆要經過比較『龜毛』的區隊長張銀橋仔細盤問身家背景等,且要讓他看得順眼,才能加入內衛區隊。當時衛士的薪餉每月二千多元,內衛區隊多四百五十元點心費。 范天佑在內衛區隊站第一值衛,第一次看到『教育長』蔣經國(時任行政院長)前來,范天佑要負責打開官邸『公館』(蔣公住所)的大門,范天佑說,平時開大門相當簡單,當天他因太過緊張,差一點打不開。蔣公過世後,蔣夫人移居美國,官邸人去樓空,經國先生還是每週都會到士林官邸看一下房子,也顯現出對父親的思念。范天佑說,蔣夫人曾於六十八年返國一次,七十六年再返國一次。 六十七年時國安局長王永澍到士林官邸,看到有一步哨站衛兵的新進衛士弱不禁風,很瘦,王永澍認為訓練不夠,體能太差,身體不夠強壯,即要警衛隊長趙長安要加強隊員的體能訓練。就這樣一句話,范天佑說,接下來他們每天都被操,練拳,並舉辦伏地挺身比賽,有人在七海官邸比賽時做了五百二十五下,當時劉獻榮副隊長說,只要破此記錄就放榮譽假一個禮拜,大家就開始拚,范天佑做了六百零一下,劉副隊長就要他不用再做了,且果真放了一週大假。 六十八年五月三日范天佑被保送到憲兵學校受訓一年,唸專修班三十七期,當時原保送八人,其中兩人因近視而被轉保送政戰學校。在憲校每週六要跑步三公里,全隊跑前三名可放榮譽假,范天佑每次都跑第三名,始終跑不過前兩名,因前兩名是賽跑名將,第一名是台南五千公尺長跑紀錄保持人,第二名是嘉義市長跑好手。一年後憲校畢業掛少尉,返回七海寓所第二區隊,隊長是李天鐸。范天佑值『戰便哨』,為七海最辛苦的哨,因此哨正好位在要往七海裡面的馬路的路中央,沒有樹蔭遮蔽,其他哨都有崗亭或樹蔭可躲烈日,且地理位置上最不能摸魚,如站中午十二時至二時的哨,一哨站下來頭髮會燙到不能用手去碰。五個月後范天佑調第三區隊第一分隊,升分隊長,改調軍官哨,因人手不夠,即使是分隊長都要值班。范天佑所帶的第三區隊第一分隊在二十五個隊中,近一年時間共拿到多次手槍及機槍射擊比賽第一,步槍第二,一年內共被記嘉獎十八次。 七十二年九月十六日范天佑官階中尉時即升任第一區隊區隊副,因當時官邸警安組缺相當多人,調不少警衛隊人員過去,升遷管道至此大為暢通。 七十三年二月范天佑調慈湖任通訊參謀,當時參謀輪流在指揮中心值班,大家輪著輪著,指揮中人一支在有狀況時用來呼叫的無線電不見了,追查結果大家都打迷糊仗,都推說不曉得,這問題可大了,因無線電上有聯指部的密碼,屬極機密,一定要有人出來承擔,結果沒有人承擔,慈湖的處長徵詢范天佑可否出來承擔,范當時不知輕重,就一口答應,結果上面懲處下來,竟是記大過一次,嚴重影響一位軍官往後的升遷。不過因處長深知范為替罪羔羊,很照顧他,之後讓范升輔導長、副隊長。之後慈湖處長換成不知內情的楊成榮,一個升遷楊皆依評比,有一大過在身的范天佑完全沒有機會,即萌生退意。八十五年二月一日范天佑即以少校警衛官職位退伍。 八十二年慈湖處長楊成榮將范天佑調去當警衛官,當時的副處長正好是常修理范的劉前副隊長,劉建議將范員派到大溪陵寢站衛兵,以為可以修理到他。但范天佑說,早在七十九年他即有在外面『打工』,學做燈飾、水電等,八十二年時他已出師可承包燈飾、水電,在大溪除了值班之外,自己有很大的彈性時間,白天他常跟同事換班出外包工程。退伍後更積極從事燈飾、水電工程事業,並在桃園縣開了正光燈飾行,在地方相當知名。
-
端節包船取消鄉親遺憾
︻鄉訊小組台灣報導︼為紓解年節期間台金空運壓力,減輕旅台鄉親返金過節負擔,原定於6月15日由台中港啟航至金門,6月19日由料羅港返航的端節包船,因登記搭乘的乘客過少而取消,消息傳來,不少欲搭船返鄉的鄉親相當錯愕,一時間不知如何是好,有人準備轉搭飛機,有人則決定取消返鄉過節的行程。 有位林姓鄉親原定要在最後登記日的十四日前往登記船位,在得知縣府已在十二日取消包船船班作業後,感到相當失望與無奈,他說原本一家大小只要花二、三千元就可全家返鄉過節,經濟負擔輕,如今船班取消,如改搭飛機,可要花上萬元的花費,比較吃力,加上如天候不佳被困在金門三、兩天,無法返台工作,損失可就大了。為此他已猶豫是否要返鄉過節。 端節包船自6月8日起接受鄉親登記搭乘,唯截至12日止,僅70位旅客登記搭乘客船,未達本次航行200人次需求,因此取消本次包船。主辦單位認為,端午節假期,台金航線航班正常,各航空公司也會加開班機因應,鄉親可轉搭乘台金航線空運返鄉。 旅台各縣市同鄉會理事長聯誼會輪值主席台中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黃吉瑜則對於取消端節包船,造成鄉親的不便感到相當遺憾與抱歉。
-
張老之喪今日公祭
︻鄉訊小組台北報導︼前金沙鎮老鎮長兼金沙中心國小校長、文史家張榮強老先生之喪,訂於六月十六日上午十一時四十分在辛亥路台北市立第二殯儀館懷恩廳設奠舉行公祭。 張老先生的眾多門生謝炳南、呂水涵、卓播臣、董漢根…,及親友故舊都將會到場送張老最後一程。 張老涵養沖和,調攝有素,尤以內功八段錦太極拳修持功深,雖登耄耋,健若少年,向無疾病,身康體健。今年五月間因跌倒受傷而住進耕莘醫院永和分院治療,在進行手術時因年老體弱引發併發症,腎衰竭而過世。 張老民國二十七年以二十之齡即出任福建南安縣立國小校長,三十四年抗戰勝利後,張老返金接收,並三次獲選金沙鎮鎮長,任期長達八年,並兼任金沙中心國民小學校長二年,創辦私立金東初級中學,一年後,金東初中與私立金中合併為福建省立中學,即現之金門高中前身。 張老來台後擔任台北縣金門同鄉會鄉訊主編長達二十餘年,雖是年近九旬高齡,張老仍勤作不懈,著作等身,頭腦清晰,條理分明,思維縝密。張老育有三子一女,內外孫九人。
-
中縣同鄉會將返鄉參訪
︻鄉訊小組台灣報導︼台中縣金門同鄉會一行四十餘人,在理事長洪慈旭帶領下,將於6月14日至17日赴金門拜會福建省政府、金門縣政府、縣議會、金門日報社、烈嶼鄉公所、金門酒廠、水產試驗所、宏坡陶藝…等,同時在金門召開第十屆第七次理監事聯席會議。 參訪團由理事長洪慈旭擔任團長,成員包括名譽理事長謝金廈、謝和平、林水來、洪允心,顧問葉永利(彰化地方法院檢察署人事主任)、洪春棋(樹德科技大學總務長),及包括常務理事林美炮等全體理監事與部份眷屬。 參訪團一行將於14日上午由台中清泉崗機場搭乘立榮航空班機返金,隨後參訪金門酒廠、金門縣立大同之家、金門家扶中心,九宮坑道健行,拜訪烈嶼鄉公所,到小金門西路探視低收入戶並做捐贈,(各村二名共計十名),之後返大金門拜會水產試驗所,宏坡陶藝,拜訪福建省政府。 第二天除拜訪縣政府、社會局、縣議會外,並參訪慈堤溼地自然中心、古寧頭戰史館,山后民俗村、八二三戰史館、媽祖公園、金門日報社。 第三天參訪莒光樓、翟山坑道、一條根農場、金門鋼刀、水頭民俗村、上古厝麵線、金酒陳列館,並搭小三通船前往廈門。第四天上午返台。
-
《金門子弟─總統侍衛的紀憶》金牌衛士葉永利轉換跑道當人事
︻鄉訊小組台北專訪︼現任彰化地方法院檢察署人事主任葉永利,烈嶼青岐村人,曾唸過上岐國小、聯合國小,五十二年自卓環國小畢業。畢業後到哥哥當幹事的鄉公所任代理辦事員,鄉長說第三士校要招生,叫葉永利回鄉里去鼓吹同鄉青少年從軍唸士校,當時大家都不想去當兵,葉永利就去一一遊說,結果在葉的積極鼓吹下,不少人隨著葉永利進第三士校第一期,此事讓葉永利在從軍的第二年,還被家鄉推薦為模範青年,並於五十六年三月二十九日與另一人返鄉在烈嶼東林師部接受師長表揚。說來真巧,五十七年葉永利在士林官邸當衛士時,同樣與同學洪金寶二人當選為模範衛士,並接受待衛長郝柏村的頒發金牌表揚,這塊金牌葉永利至今還保存著,堪稱是「金牌衛士」。另一位「金牌衛士」洪金寶目前在烈嶼開雜貨店。 葉永利在民國五十四年九月一日入伍為金門第三士校第一期學生,隨即搭船來台,進入台南隆田第八中心代訓四個月,在隆田受訓十六週後,於十二月底返回第三士校,因剛創校,大家返校後即開始整理校區環境,至五十四年一月底、二月初開始正式上課,三月底四月初開始打野外,有一天下午,正在作野外訓練時,突然間接到緊急集合命令,要部隊立即整隊調回學校,結果是國防部長蔣經國來訓話,在近兩個小時的過程中,現場鴉雀無聲,表現良好,這一訓,讓蔣經國第三士校的學生留下很好的印象。 民國五十五年葉永利與其他一百零七位同學被選進入士林官邸當衛士,當時分成三個區隊,每一區隊三十六人,於五十五年六月來台,先到台北縣三重埔的憲兵學校受訓,為預備士官班三十六期,受二個半月的訓後,授下士階,隨即到土林官邸進入總統府警衛隊,開始值勤。在五十六年至五十八年期間,葉永利參加演習比賽得第二名,射擊比賽手槍得第二名、卡賓槍得第三名,也得到國防部頒發射擊一等及二等獎章。 當時在官邸每一區隊各有一個伙食團,由大家輪值當採買人員,通常每天清晨五、六點就要出門到對面的士林市場採買,採買人員通常是三人一組,包括師,採買與司機,買著買著,時日久了,其中一位衛士林必森因經常擔任採買而有幸娶了市場裡最漂亮的「賣菜西施」,賣菜老闆的女兒,並在士林落戶,一時傳為佳話。 葉永利回想當年,總統不在官邸時,他站官邸「公館」大門口的第一值衛,這是屬內衛區隊高職位的侍衛才能站的衛哨,當時總統要吃的菜都是由老副官坐著軍用吉普車到中央市場去採購,當採購好菜的車子回到官邸時,直接開到「公館」偏門的廚房後面,葉永利等新衛士一看到採買車回來,都很好心的想幫年長的老副官提菜,但總是被老副官拒絕,不讓這些新進的年輕衛士幫忙。葉永利事後回想,可能有安全上的顧慮,問題是,大家都是官邸最核心的總統衛士,應都是很安全才對。 葉永利回憶在官邸當衛士時最難忘及有趣的事是,每當衛士們放假返鄉時,真是風光無限,終身難忘。當時金門籍衛士都是分批集體放假返鄉,有專機、專車接送,先分別送到每個人的家裡,接著是司令官、縣長分別宴請,包括衛士的父母,之後專車送回家,並每人送兩瓶酒。由於葉永利是優秀的「金牌衛士」,射擊、演講樣樣行,有一回返鄉時,葉永利與同一批衛士返鄉,但沒有同返,而是隔了一個禮拜才與下一批返鄉者同返。唯當第一批衛士返台時,大家都找不到葉永利,氣得大罵為何沒有一起回來,急得葉永利在返台後趕緊向同事們解釋,是因為他多放一個禮拜的榮譽假,才沒有陪大家回來。 五十八年初,侍衛長郝柏村覺得警衛隊的老幹部皆年歲到了,要退休了,需要補二十人,而保送一批人去唸憲兵學校專修班當軍官,結果葉永利竟不願意去,葉永利說,當時他有親戚在汶萊,他父母希望他前往汶萊發展,也因此葉永利在五十九年即辦退伍,要去汶萊投靠親戚,結果人雖然退了下來,但因自官邸退伍後有保密管制規定,在數年內不能出國,讓葉永利到汶萊發展的夢碎。 葉永利家中有兄弟七人,五十九年九月辦退伍後無法到汶萊當華僑,當時家中做生意,他只好返回金門幫忙,不久法務部長王任遠到金門訪問,金防部司令官曾向王部長提到,有一些官邸衛士退伍返鄉後都沒有「頭路」,希望王部長能否介紹一些頭路。民國六十年法務部因而到金門招考法警,並錄取二十名,葉永利為其中之一,於六十年七月三日來台,十人分發到法務部台灣高檢署,十人到地檢署警衛班,皆在總統府旁邊,主要是保衛司法大廈的安全,才會招考二十人。由於葉永利與金門法院院長呂有文相識,六十四年十二月呂有文調升花蓮高分院院長,葉永利隨同呂調到花蓮高分院當通譯,葉永利因對人事有興趣,六十五年考取丙等人事行政,六十七年考取乙等人事行政,六十八年考取普通行政,六十八年七月調到高雄監獄當人事科員,六十九年七月調澎湖地檢署人事管理員,七十年升人事主任,之後歷任花蓮高分檢、宜蘭地檢署、彰化地檢署、台中地檢署、台南地檢署人事主任,九十三年九月再調回彰化地檢署人事主任現職。 葉永利七個兄弟中目前五人住在金門,只有他與現任職於台北市儒林補習班教務主任的葉肯堂住在台灣。葉永利育有二女一男,長女在佳音補習班教英語;長男葉子明任台南致遠管理學院副教授,女友是台大商學院博士班;次女任幼稚園老師;夫人則已自台中地檢署退休。 細數葉永利任職法務系統已三十六載,擔任檢調系統人事主任也已超過二十六年,如今回想,由小毛頭的衛士到掌管檢察官人事的人事主任,四十多年間轉眼而過,感嘆日月如梭。月前台中縣大甲媽祖繞境時因特地繞到彰化地檢署前而引起話題,掌管人事,不了解神事的葉永利但問:事情有那麼嚴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