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訊
-
《鄉訊短波》美麗人生─洪天回釉塊創作展
●本報鄉訊採訪小組 集合廿六件作品的《美麗人生——洪天回釉塊創作展》,二○○八年元月五日至二月十七日在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陽光特展室展出。一九六五年生於烈嶼青岐村,烈嶼國中、金門高中畢業的洪天回,來台就讀台北市立師院,畢業後任教於台北市南湖國小並取得台藝大造形所碩士學位。洪天回自剖釉塊創作心路「從釉塊的『脫胎』,描寫我的濃濃鄉愁;從釉塊主體性展現的本質之美,描寫我的異鄉奮鬥;從釉塊與異質間的對話,探求我的社會人生。」
-
《鄉訊焦點》2007鄉訊10大新聞10大人物
●專題報導/本報駐台特派員楊樹清 2007,十大鄉訊新聞 二○○七年結束了。過去這一年,金門旅台族群發生了哪些事?有哪些人在各領域獨領風騷? 《鄉訊版》回顧,二○○七年,依時間排序,選出了「鄉訊十大新聞」、「鄉訊十大人物」,又從十大人物中挑出在「二○○七台北國際牛肉麵節」大賽勇奪兩個第一的「洪師父」—洪金龍為「年度風雲人物」。 藉由新聞、人物,照見金門旅外族群脈動,二○○七年「十大鄉訊新聞」為: 旅台遊子首度包船返鄉:為紓解年節連續假期台金航線空運壓力,減輕旅台鄉親返鄉過節經濟負擔,金門縣政府首創包租客船航駛台中—金門,在台中市金門同鄉會協力照應下,三百八十七位來自北、中、南各地的鄉親於二○○七年二月十六日晚十時自台中港登上「金門快輪」,第二天除夕上午七時抵金門料羅港。 同鄉會改選新人新氣象:金門旅台十二個同鄉會中有五個同鄉會改選理、監事並產生新的理事長,新理事當選名單:桃園縣金門同鄉會楊榮煥、烈嶼公共事務協會林永輝、高雄市金門同鄉會李錫喻、台中市金門同鄉會李淑睿、台中縣金門同鄉會洪資源,其中林永輝、洪資源都是「五年級生」,為世代交替的同鄉會注入了年輕化的活力。 金門化身為星星的故鄉:六月至十二月,吳有明、劉溪烈、孫覺(玦)新獲晉升中將,連同之前的顏忠誠、黃奕炳、王世塗、金門已產生了六位中將;黃開森、許績陵、林天量等人獲晉升少將,也使歷來金門的少將數達三十九人。當年從軍報國的盛況,已使金門成了「星星的故鄉」。 書畫家北京高峰論壇:金門書畫家及藝文人士李沃源、陳素民、吳鼎仁、王士朝、王水衷等人,受邀組團於七月三日至十日赴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中華首屆海峽兩岸民族文化名人高峰論壇」,水墨畫家李沃源並擔任台灣書畫代表團團長。 福建金胞聯二十周年慶:七月八日至十一日,位於福州市的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成立二十周年慶活動並舉辦「第十二次代表大會」暨「促進海峽兩岸經貿合作發展研討會」,金門在地及旅外同鄉紛組團參與盛會。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亦順利選出第七屆五十三位理事,福建師大協和學院院長陳慶元連任會長,黃建業當選副會長兼任秘書長。 金門幫南洋稱霸新亞洲:六月六日出刊的三七三期《天下雜誌》推出《全球下南洋—前進新亞洲》專題,並聚焦報導金門在南洋的企業家—新加坡大華銀行集團主席黃祖耀、新加坡太平船務董事主席張允中、馬來西亞楊忠禮機構創辦人楊忠禮、汶萊第一百貨創辦人林國明、汶萊最大汽車經銷商及經營地產的吳景進、吳景添(藝人吳尊的父親)兄弟,《天下》以「金門幫稱霸金融、船務、百貨……」形容新加坡創匯王、馬來西亞投資王、汶萊百貨王都來自金門。 金門日報鄉訊版再出發:每周六出刊,為服務廣大旅外族群,創版於一九九三年六月的《金門日報‧鄉訊版》,歷三年出滿一百五十六期後,於一九九六年六月停刊,一停九年餘,在鄉親期待下,二○○五年始復刊;二○○七年五月,黃雅芬接任《金門日報》發行人兼社長,為擴大「連繫鄉親、凝聚鄉心」報導、參與面,老店新開,擴充《鄉訊版》版位,以新的面貌於九月一日重新出發,並在《鄉訊版》以外也廣納旅外即時新聞。《金門日報‧鄉訊版》出刊期間,共歷經了三階段兩位主編及三位社長:楊成業、顏恩威、黃雅芬。 謎樣金門紀錄片大放送:國際頻道 Discovery (探索)拍攝製作的六十分鐘紀錄片《謎樣金門》,十二月二十三日晚九時台灣首播,吸引在地、在外金門族群的目光,創下同時段百分之二高收視率現象,台灣首播後,未來《謎樣金門》還要向亞洲二十四國、一億一千六百萬個家庭強力放送,屆時,南洋地區的鄉僑也將看得到。 馬蕭後援會台北開步走:面對二○○八年總統大選,藍、綠對決關鍵之役,旅台鄉親亦紛紛站出來,十二月二十七日下午三時在台北市成立「金門旅台各縣市同鄉會馬蕭聯合後援會」,國民黨提名總統候選人馬英九親臨會場授證、授旗,金門縣長李炷烽接下後援會總會長一職。 張揆接見金門旅北同鄉:第一支由金門旅北同鄉會組成的八十人隊伍,十二月二十八日上午十一時三十分,前往行政院與院長張俊雄、秘書長兼福建省主席陳景峻展開餐敘、座談。就發展觀光、推動金馬建設,張揆表示要進行跨部會協調、全力協助金馬政經發展;就小三通議題,陳景峻強調要化「小三通」為「中三通」,並將召開一場「金門未來發展會議」。 2007,十大鄉訊人物 二○○七年,旅外金門人無論在台灣、海外,在文、武場都表現耀眼,有人當上國外院士,有人當上大學副校長,有人升中將,也有人在藝術、美食競賽中奪冠,不過,也有在鄉事領域作出貢獻的人物凋零。 《鄉訊版》選出的「二○○七‧十大鄉訊人物」,依發生時間排序為: 張榮強走完漫漫人生路:出生於金沙青嶼的張榮強(1918-2007)五月十九日辭世,享壽九十。張氏曾任南安縣立國民小學校長八年、三任金沙鎮長、創設私立金東中學,功在金門地方、教育,也曾因白色恐怖事件坐牢十年餘,出獄後潛心文獻寫作、書法創作。 楊永斌當選奧地利院士:一九五四年生於金寧鄉湖下村的台灣大學土木系特聘教授楊永斌,在與台大校長遴選擦身而過之後,五月間獲頒奧地利國家科學院院士頭銜,為台灣第一人。 吳連賞掌高師大副校長:一九四六年生於烈嶼鄉上庫村的吳連賞,歷任地理系主任及所長、文學院院長、教務長後,八月一日出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副校長,為旅外金門人第一位膺任大學副校長者。 楊水應登甲子鑽石婚慶:一九二二年生於金寧鄉湖下村的企業家、旅外同鄉大老楊水應,十月十日偕夫人陳淑女在台北市王朝飯店舉行「創業記新書發表暨鑽石婚紀念」,楊氏伉儷當場並捐出二百一十萬元作公益用途。 洪師父牛肉麵節雙冠軍:一九六七年生於烈嶼鄉楊厝村的洪金龍與其胞兄洪財展共同經營的「洪師父麵食棧」,十一月四日在「二○○七台北國際牛肉麵嘉年華」大賽中,一舉拿下紅燒組與清燉組冠軍。 歐陽彥興裕隆木雕奪金:一九七二年生於金門歐厝村的歐陽彥興,十一月八日以作品《行2》在第十一屆裕隆木雕創新獎中勇奪金質獎,獲獎金八十萬元,得獎作品,並於十二月赴羅馬展出。 楊忠禮返鄉揭楊忠禮園:祖籍金寧鄉東堡村、一九二九年生於馬來西亞雪蘭莪州的馬來西亞楊忠禮機構創辦人、丹斯里拿督斯里楊忠禮,十一月十六日返鄉為其捐獻兩千萬元興建的金門技術學院學人宿舍「楊忠禮園」,主持啟用典禮,當場又捐出五百萬元作為教育基金。 陳景峻接任福建省主席:一九五六年生於台北的行政院秘書長陳景峻,十一月二十一日兼任福建省主席,並於十一月二十八日在行政院辦理交接,陳景峻以「強化建設,繁榮經濟;促進交流,共創和平」作為未來施政願景,並將致力打造金、馬兩島為兩岸交流樞紐。 翁明川史博館竹雕個展:一九四三年生於金門金寧鄉頂堡村的翁明川,十二月十四日起在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行《與古為新—翁明川竹雕作品展》;翁明川是繼二○○○年李錫奇《浮生十帖—錯位‧變置‧李錫奇》後,第二位在歷史博物館辦個展的金門藝術家。 王水衷牽成百年名家展:一九五九年生於金寧鄉后盤山的海華堂負責人、台北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王水衷,以中華海峽兩岸文化資產交流促進會理事長身分經一年多時間極積奔走、協調,促成史博館、鴻禧美術館等單位提供齊白石、張大千、
-
《鄉訊留言板》謎樣鄭成功──中國《華夏地理》聚焦金門
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晚,國際頻道Discovery(探索)台灣首播六十分鐘紀錄片《謎樣金門》,據透露,可能因金門在地、旅外鄉親的熱情凝聚、收視、捧場,創下百分之二的高收視率,直逼同時段的《星光大道》。 《謎樣金門》播出後,Discovery頻道又接續播出《謎樣台南》,多位金門收視鄉親恍然有所失,原來「謎樣」非金門獨有,台南也「謎樣」?而兩地「謎樣」的共同牽繫者竟都有「鄭成功」,落籍金門的詩人鄭愁予同時在《謎樣金門》與《謎樣台南》現身,訴說先祖延平郡王鄭成功及其後裔從金門到台南、從明鄭到清世的往事,言談間頗有為鄭成功的歷史評價重新定位之意,也有媒體指為是為鄭氏「平反」。 《謎樣金門》、《謎樣台南》裡出現了不少鄭成功的報導、論述後,與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合作的中國北京《華夏地理雜誌》一個由主編李永適帶領的採訪、攝影小組,下周就要啟程前往金門,捕捉、探索鄭成功與金門的故事,並試圖挖出金門人的「鄭氏情結」,金門之後,採訪團隊還要到廈門、澎湖、台南,最後落點鄭成功的日本出生地—平戶,預定二○○八年四月推出四十頁篇幅的鄭成功專題;鄭成功之外,擁千萬讀者的《華夏地理》也要另為金門作一專題讓大陸讀者深入認識金門。 一九六四年生於德國的李永適,曾是《大地地理》及《國家地理》中文版總編輯,是獲獎無數、享口碑的採訪家,多年前轉往北京發展。期待李永適與資深攝影家何經泰聯手出擊的鄭成功及金門深度採訪之旅有精采的發現,再一次讓兩岸、讓世界照見謎樣金門。
-
《星期人物》許維民故事金門說書人
本報駐台特派員楊樹清/台北報導 「其實金門是一個有歷史的地方,有許多口傳或文字記錄的鄉土故事,那是先民生活經驗和智慧奮鬥的累積,本書希望透過兒童文學的筆觸,選擇八篇代表性的故事,讓青少年認識金門這座美麗島嶼,讓青少年插上一雙穿越時空的翅膀,暫時脫離現代,飛到過去,體驗一下金門先人的生活故事,勾起他們對金門的嚮往與興趣,甚至有所感動,我們不希望有說教的文意夾雜其中,我們要讓小讀者在不經意間,認識金門、擁抱金門。」 從金城國中教務主任到金寧中小學校長,被壓縮、忙碌的教學行政,出版了《金門之旅》等十五本文史著作之後,許維民有很長一段時間不再有書問世;時序推入二○○八年元月,《故事說金門—記憶裡的搖籃曲》圖文有聲書在台北健康國小新書發表會,許維民重新出發的一本書。轉成文史結合赤子之情的「說書人」,令人驚豔,他也寫下亟欲讓青少年、小朋友在不經意間認識金門、擁抱金門的期待。 許維民,一九五八年生於金門後浦,輔仁大學中文系畢業後任教於金城國中,任教之餘喜愛攝影及散文寫作,是金門人文地理田調研究工作的先驅者之一,多次受聘擔任金門文史解說講座,出版的著作有《金門之旅》、《後浦歷史之旅》、《金門古厝鑑賞》、《海山行客》、《金門傳統美食》、《盧若騰故宅及墓園調查研究》、《風獅爺千秋》、《四月十二迎城隍》等十五種,耕耘金門文史,隱然成家。 《故事說金門》中,許維民結合其文史基礎,分出〈風土卷〉、〈人情卷〉、〈物產卷〉,生出八個故事:〈形似彩蝶─金門島〉、〈古早人的厝〉、〈村莊的守護神─風獅爺〉、〈洞裡乾坤─地下坑道〉、〈牧馬傳奇恩主公─陳淵〉、〈吃米香的傳臚進士〉、〈液體黃金─金門高粱酒〉、〈棒槌出來的糖─貢糖〉,生動有趣勾勒出金門故事,並出版訴求「一個熱情的在地說書人,邀您來看看、來聽聽金門,從風土、人情到物產,無一不是充滿濃濃的金門味。」 從教書、寫書到「說書人」,《故事說金門》裡的許維民,正如金門文化局長李錫隆的讚嘆:「許校長作為一個『故事金門』說書人,他所勾勒出來的金門故事,像是一個人,有腦袋、有四肢,還有靈魂,是有生命而引人入勝的」。
-
《鄉訊焦點》故事說金門健康國小溫馨說書會
●專題報導/本報駐台特派員楊樹清 ●老故事,記憶裡的搖籃曲 「自行車隨著小路蜿蜒,穿過綠色的田野和樹林,看到高高低低的山丘和小池塘,就像走進美麗的公園。經過瓊林村,村郊外就是一大片的石頭山,連綿不斷的山勢,遠遠看過去,就好像一個人躺在地上,有頭、有腳、有腹部、有頸項。爸爸說這是太武山,是金門第一高山………」,許維民動人的文字,劉伯樂細膩的繪圖,加上優美的聲音,打出金門第一本,也是全國各縣市文化局出版品僅見的圖文有聲書《故事說金門——記憶裡的搖籃曲》,元月三日星期四下午在台北市健康國小新書發表會暨贈書典禮,書作者、出版者、教育界、文學界、媒體及健康國小數百師生齊聚一堂,盡陶醉在《故事說金門》、聆聽記憶裡的搖籃曲。 由金門縣文化局、幼獅文化公司共同合作出版的圖文有聲書《故事說金門——記憶裡的搖籃曲》新書發表會暨贈書典禮,周四下午二時至三時在台北市健康國小視聽教室舉行,出版者金門文化局局長李錫隆偕李毓秀、幼獅文化公司總編輯孫小英及台北市健康國小校長林其賢、家長會長蕭玉芬以辦喜事的心情熱烈迎賓,包括台北市教育局長吳清基、台北縣教育局教育視導陳木城、台北故事協會理事長謝艾士、金華國小故事媽媽姜素煖、內湖地區故事媽媽范瑞燕、台北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王水衷、總幹事黃德全及健康國小師生溫馨相聚,發表會由金門籍作家、《幼獅文藝》主編吳鈞堯主持,他以三十多張集合金門風土、村莊的守護神—風獅爺、金門物產—高粱酒、金門特產——貢糖等圖片投影出金門之美,接續由健康國小三年級四位小朋友王良軒、陳冠復、蔣盷芳、魏齊萱共同朗誦金門詩人張國治的詩作〈帶你回花崗岩島〉,藉由影像與詩情,帶領與會來賓進入金門風味的世界,健康國小小朋友也在陳純純老師帶領下取材自《故事說金門》演出《棒槌出來的糖—貢糖》話劇,金門貢糖製作過程首次透過表演生動呈現,創意與用情贏得滿堂彩。 許維民,故事金門說書人 新書發表後的贈書儀式,金門文化局長李錫隆將新出爐的一百六十套《故事說金門》贈送給台北市一百六十所國小,由台北市教育局長吳清基代表接受。吳清基受贈圖書後致詞,他告訴在場的小朋友,如果沒有過去的金門在前線幫大家擋子彈,可能就沒有今天的台灣;他並感於金門歷史文化面的豐富、金門的美,以及能夠出版這麼高水準的書《故事說金門》,吳清基要大家珍惜、閱讀,他也提出從台北市挑出幾所學校與金門結為姊妹校的構想,由他帶領前往金門交流、交誼,藉予促進兩地歷史的認知、情感的溝通。代表金門贈書予台北各小學的金門文化局長李錫隆在致詞時,感於過去金門的戰地生活、物資匱乏,所需的閱讀精神食糧多仰賴台灣各界的提供,現在金門經濟、文化條件轉好了,有能力出書、訴說自己的故事,也願意分享這塊土地的生命經驗,李錫隆也強調要了解一個人,要先從他的靈魂開始,要了解一個地方,就需要深入它的文化,他推崇許維民校長所寫的《故事說金門》,文字完全沒有一點教意味,而是以一個「故事金門」的說書人,他所勾勒出來的金門故事,從風土卷、人情卷到物產卷,每一卷故事,都涵蓋了特有的金門文化。 專程自金門搭飛機趕抵會場的書作者、金寧中小學校長許維民,上台致詞時不斷以輕鬆的方式出「考題」詢問在座的小朋友,金門有那些特色、特產,「風獅爺」、「菜刀」、「高粱」、「麵線」、「廣東粥」………,小朋友個個對答如流,許維民也以自己剛搭飛機瞬間自金門來台灣的經驗,說金門遠嗎?金門其實不遠!金門最寶貴的資產就是「寧靜」,他要大家讀完、聽完《故事說金門》後,歡迎到金門作客,他在《故事說金門》裡選擇八篇代表性的故事,讓大家認識金門這座美麗的島嶼,插上一雙穿越時空的翅膀,暫時脫離現代,飛到過去,體驗一下金門先人的生活故事,勾起大家對金門的嚮往與興趣,甚至有所感動。 感動力,盡在八篇故事 《故事說金門》由金門文化局、幼獅文化公司合作出版。金門風土民情具有特色,戰地政務解除之後,正迎頭趕上遲來的文化建設,首任局長李錫隆戮力史料與文化保存,讓金門文化局成為全國出版量最高的文化局。幼獅文化公司形象清新,獲新聞局頒發「老字號金招牌」榮譽,《故事說金門》正是兩造第一次合作的心血結晶。 幼獅文化公司總編輯孫小英指出,金門的書籍很多,怎麼樣找到合適的定位,出版好書是一個難題,「還好,跟作者許維民校長溝通後,找到合適的定位。」《金門說故事》以小朋友口吻敘述金門八則風土跟人物故事,作者許維民任職金寧中小學校長,也是金門的史地研究學者,孫小英說,「當故事找到合適的口吻,就具備感動人的力量。」八篇故事點出金門的特色,並專聘自然生態插畫家劉伯樂精心繪製插圖。 《故事說金門》選擇在健康國小舉辦新書發表會,正因為這一本書的對象就是全國小朋友,落實文化從小扎根的理念,讓文化、閱讀與教學密切融合。《
-
《鄉訊留言板》回首鄉訊——1995年的10大旅外新聞與人物
二○○七年接近尾聲了,年度最後一周《鄉訊》的推出;這一期《鄉訊》,本欲製作2007金門旅外10大鄉訊新聞,因時間作業來不及,致無法順利刊出,引為憾事,不過,我們也選了個比較有藝術氣息的專題〈十二月 浯島藝術能量驚爆台北城〉,與鄉親讀者溫馨告別這一年。 年度旅外10大鄉訊未及披露,何妨回到過去,重溫一段鄉訊往事。十二年前,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三十日星期六的《鄉訊》第133期曾推出「年度金門10大旅外新聞」及「年度金門10大旅外人物」,10大旅外新聞為:一、兩岸動盪旅台金門人也掀起移民潮,二、陳縣長率團下南洋走訪金門僑社,三、世界金門同鄉總會在福州市發起,四、金馬與福建先行小三通逼近一步,五、四地金門同鄉會出現新的掌門人,六、金馬之聲移師回金門三二九發聲,七、本土電影單打雙不打遠征三大洲,八、旅台人士捲入假酒及農會超貸案,九、吳成典許水增返金參選立委失利,十、悲情五漁民國特曾牽牛客死廈門;10大旅外人物為:一、林幼芳,二、吳金贊,三、許績勝,四、陳瑞蓮,五、翁子婷,六、翁豐堉,七、吳梅嶺,八、蔡海清,九、陳世耀,十、董振良。 十多年後再回首「閏八月」的一九九五年鄉訊「10大」,那些事、那些人,竟也多出了時間的傷逝,不變的仍是持續運轉的鄉事鄉訊。
-
《鄉訊短波》
●本報鄉訊採訪小組 ●謎樣金門六十分鐘紀錄片明 重播 Discovery(探索)頻道製作的六十分鐘紀錄片《謎樣金門》12月23日台灣首播後,引發高收視現象,已歷三次重播,最新一次重播時間是12月30日(星期天)上午十時,金門收視第23頻道、台灣收視第19頻道,請勿錯過今年最後一次重播時間。 ●北縣金門同鄉會新店服務處 揭牌 「台北縣金門同鄉會新店市服務處成立揭牌儀式」,今(星期六)上午十時在新店市寶橋路57號舉行,將由台北縣金門同鄉會理事長黃獻平暨全體理監事主持。台北縣金門同鄉會近來不斷擴充境內鄉情連絡、服務基地,新店之前,已有新莊、樹林等服務處的設立。 ●李縣長與高雄縣市金門同 鄉座談 十二月二十七日下午金門縣長李炷烽在北市參加「金門旅台各縣市同鄉會馬蕭後援總會」成立大會並接下總會長一職後,即動身飛往南部,與分別由鄭永群、李錫喻所領導的高雄縣、市金門同鄉會鄉親座談聯誼。 ●故事說金門有聲音元月三 日發表 一套打出「會說話的鄉土圖文書」─《故事說金門》有聲音,定明年元月三日(星期四)下午二時在台北市健康國小視聽教室舉行新書發表會暨贈書典禮,將邀請金門縣長李炷烽、金門文化局長李錫隆出席;現場並朗誦金門詩開場,帶領與會來賓進入金門風味的世界。《故事說金門》由金門文化局與幼獅文化公司共同合作出版。
-
《星期人物》翁明川史博館與古為新竹雕展
本報駐台特派員楊樹清/台北報導 翁明川,一個被金門美術史「遺忘」的人;或者說,他曾選擇「遺忘」金門。戒嚴、軍管時期,一次搭乘形同「難民船」的軍艦返鄉過程,見到軍人罵金門人是「狗」是「豬」,他,喪失了返鄉的熱望。 二○○七年十二月十四日下午六時三十分,《與古為新——翁明川竹雕作品展》開幕典禮在入夜的國立歷史博物館戶外廣場舉行,二、三百位藝術、文化傳播界的人士到場觀禮、祝賀,翁明川豐沛的人脈充分展現,但人群中,卻看不到太多的金門同鄉,難免令人聯想,翁明川與家鄉情感距離的親疏;開幕進行式中,有個畫面卻又很動人,翁明川從場邊以輪椅推出八十三歲的老母親顏明蔭(前福建省主席顏忠誠的姊姊)到舞台中央 ,大聲說出「媽媽,我愛妳—」,這一幕看得讓人動容;八二三砲戰爆發,由金門隻身來台灣求學的翁明川,年僅十五歲;母親,是烽火遊子與母島的最大牽繫。 翁明川,一九四三年生於金門金寧鄉頂堡村,一九五八年的八二三砲戰,被迫當流亡學生,一九六四年自台灣省立苗栗高中畢業,考取文化大學美術系設計組,一九六八年大學畢業,以預備軍官入伍服役於政治作戰總隊,退伍後,一九六九年至一九七二年任職國華廣告公司美術設計、中國電視公司美術指導;一九七三年轉往台灣電視公司任美術指導,迄二○○二年退休,台視美術指導任期長達三十年。 台視任職期間,一九八二、一九八六、一九九一、二○○二,翁明川四度榮獲新聞局優良電視美術指導獎。一九八五年,工藝創作作品在台北故宮博物院「現代藝術嘗試獎」初試啼聲,同年在台北手工藝台北展示中心「翁明川竹雕小品展」,一九八七、一九八八年再參加台北市立美術館「陶瓷及手工藝展」、美國紐約「中華民國故宮博物院特展」,此後竹雕創作不曾在各重要展覽場合缺席,包括史博館「竹報平安竹雕展」、福華沙龍「竹雕陶藝茶具展」、台灣省立美術館「台灣工藝大展」、台北世貿中心及高雄市中正文化中心「工藝作家示範展」、紐約中華新聞文化中心台北藝廊「竹雕五人展」、松山外貿館「台北國際傳統工藝大展」、宜蘭傳統藝術中心「竹雕工藝大展」、立法院國會藝廊「翁明川竹雕創作展」;二○○○年,特別為《中國時報》五十周年社慶竹雕設計出〈勁節文鎮〉作為紀念品。 自號「竹翁」的翁明川,二○○二年自台視美術指導崗位退休後,遠離塵囂,到新竹縣關西鎮金山里馬武督成立「樂竹齋竹雕工作室」,與竹為伍,竟日刻竹、耕竹;「我因喝茶而刻竹,更因愛竹而種竹;我,非竹也,但深信今生今世是離不開竹子了」,翁明川自剖竹雕心路,也強調自己刻竹的五大堅持:一、堅持有感而作,沒有好的構思,不動刀,刻出來的作品必須令人心動;二、堅持選用上等竹材,完美呈現竹子如君子般的謙沖美德;三、堅持作品的實用性,好看之外還要好用;四、堅持極簡的美學主張,符合時代風潮;五、堅持「與古為新」的態度,作品保有傳統內涵,並富含現代美學。 翁明川是金門第二位進入史博館個展,卻是第一位以竹雕創作進入國家畫廊的藝術家,此次《與古為新》個展作品約百件,包括茶則、茶匙、茶筅、茶屏以及文房四寶中的文鎮(紙鎮)、臂擱、餘墨夾、硯屏、竹刀、竹印等;史博館館長黃永川推崇翁明川的竹雕「以獨特的眼觀與細密的心思,觸類旁通,觀照古今,所製的作品,皆能技進乎道,涵有現代人少見的高雅意境,清新雋永」。 與古為新,挺進國家畫廊;今後,請記得這位金門旅外藝家的名字:翁明川!
-
《鄉訊焦點》十二月浯島藝術能量驚爆台北城
●專題報導/本報駐台特派員楊樹清 李錫奇,浮生本位東方情 「恰恰在這一年,他在藝壇的評價如日中天;對畫家來說,整個繪畫市場已隱有富貴逼人的氣勢,他的七十真是剛剛開始!」 二○○七年就要接近尾聲。十二月二十日,金門詩酒聯誼會在台北銀翼餐廳為藝術家李錫奇於台北舉行七十壽宴,詩人、畫家雲集,詩酒對話齊頌畫壇「變調鳥」;唐經瀾的一篇祝壽文<七十.新發.李錫奇>,「整個繪畫市場已隱有富貴逼人的氣勢」,某種程度反映了沈寂已久的藝術市場的復甦氣息。 的確,已屆七十之齡的李錫奇,「藝術的評價如日中天」,並非誇張的描述;自原鄉金門出發,走過台灣現代藝術五十年,歷經了「抽象繪畫期:拓印系列」、「複合媒材期:本位系列」、「抽象書法創作期:月之祭系列」、「旋舞系列」、「時光系列」、「大書法系列」、「臨界點系列」、「遠古的記憶系列」、「鬱黑之旅系列」、「後本位系列」,二○○二年以《浮生十帖──錯位.變置.李錫奇》為題,成了首位進入國立歷史博物館個展的金門籍畫家,二○○五年至二○○六年,又以《本位.新發.李錫奇》先後在上海美術館、北京中國美術館、台北國父紀念館巡迴個展;李錫奇的藝術成就,兩岸同時聚焦。台北首都藝術中心看準了李錫奇的地位及發展後勢,最近大手筆購藏一批包括版畫、漆畫、水墨在內的作品,十二月推出《浮生.本位.東方情》典藏展。 「如果每天不斷有外賓拜會的金門縣長辦公室掛的是幅李錫奇的大畫,該有多好!」刻在台師大藝術所博士班就讀的呂坤和,以金門人的藝術心情,道出了李錫奇之於金門的重要性,一如與李錫奇同期的陳庭詩,一件大大的繪畫作品被高掛在總統府外賓接待室,每在鎂光燈掃過,產生很不一樣的視覺效果。 十二月,藝術家能量匯聚 儘管長期離鄉在外,李錫奇仍然是最常被提起的金門藝術家,具指標與象徵意義。就在李錫奇進入七十之年,首都術藝中心推出《浮生.本位.東方情》的十二月,金門旅外畫家畫展一波接一波,《黃世團意象創作展》在台電核二廠北部展示館、《張國治2007攝影+油畫個展:紅影像與藍綠圖像》在台藝大、《雅歌──楊樹森漂木畫展》在台北時空藝術會場、《與古為新──翁明川竹雕作品展》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另外,獲新加坡文化獎的莊心珍的《藝術情牽三十五》視覺藝術展十月至十二月也巡迴新竹縣文化局美術館、鶯歌長春藤藝術空間及金門縣文化局展出,集合陳昆乾、洪啟義、陳素民、黃世團、李水潭、張太白、鄭盈銘、顏允志、蔡國烈、董國生、張瓊敏、陳聖騏、李錫敏、陳海贊等十四家的《浯島藝術文化作品聯展》於十二月初在中和市公所中庭展出,呂坤和參與其中的《遇見土城──台師大水墨創作博士班師生展》在土城市聯展,甫以《行2》獲第十一屆裕隆木雕創新獎的歐陽彥興雕塑作品十二月十日在義大利羅馬展出。 從七十歲的李錫奇到三十五歲的歐陽彥興,浯島旅外藝術家的能量,似乎在十二月一次爆開來,鄉親疲於趕場觀畫;畢業於國立藝專、二○○一年回金門定居的印象派畫家許玉音,也於年底重返台北、以「夏丹」之名重新游於藝,繼鄭君殿後,也建立起經紀人制度,全心在台北藝術市場發展 種種跡象都足以顯示,活絡的台灣藝術市場,也間接刺激到金門藝術家的創作、挑戰藝術市場的熱度。 漂流木,掌握了漂泊奧義 金門籍藝術家,衝向藝術主流是一項艱鉅的任務,能夠跨入台灣、大陸、海外藝術市場者,並不多見;李錫奇之外,曾獲第一屆雄獅美術新人獎、太極畫廊油畫創作太極獎的翁清土,旅法多年、又在紐約舉行過個展的鄭君殿,雕塑作品獲瑞士洛桑博物館典藏的歐陽彥興,水墨畫家李沃源、陳海贊、陳能梨(陳亞馨)以及從事西畫創作的黃世團、翁明哲等人,是少數在市場有「畫價」、成交紀錄者;在書法領域,陳昆乾、陳素民、洪啟義、呂家恂、唐敏銳、張太白等人,自成書風,表現亮眼。 而今年十二月,對金門旅外藝術族群來說,李錫奇的七十壽宴及《浮生.本位.東方情》拉開了一個精采、照見金門藝術家新氣象的序幕;也是繼李錫奇之後,第二位進入國家畫廊的藝術家產生──翁明川《與古為新》竹雕創作展十二月十四日晚在歷史博物館開幕,翁明川開場的方式很特別,以輪椅推著八十三歲的老媽媽顏明蔭登場,再對眾人大聲喊出「媽媽,我愛妳──」;相對於一九五八年八二三砲戰流亡來台、木雕出一片天地的翁明川,出生於八二三那年的楊樹森則以漂木為畫布揮灑出一片亮麗,由賢志文教基金會贊助的《雅歌──楊樹森漂木畫展》十二月八日下午在台北時空藝術會場開展,伴隨這場展覽的,還有詩人菩提的《城外明媚》新詩集發表會,詩畫結合演出寫出三千兩百行長詩《漂木》的詩人洛夫、福建師大協和學院院長陳慶元、電影導演唐振瑜等到場觀展都產生視覺震撼,洛夫說楊樹森的漂木「掌握了漂泊的奧義,掌握了美的奧義」,唐振瑜看了楊樹森的漂木繪畫後,激起他要拍攝金門藝術家故事的紀錄片。 李錫奇的後本位系列、黃世團的意象版畫、莊心珍的視覺藝術、張國治的攝影+油畫、楊樹森的漂木空間、翁明川的竹雕創作,不約而同在十二月演出,
-
《鄉訊留言板》無邊的探索———觀看《謎樣金門》紀錄片
《謎樣金門》六十分鐘紀錄片,明晚九時就要在國際頻道Discovery(探索)台灣首播了。 身為紀錄片中的「演出者」之一、又兩度受邀在新聞局、遠東飯店參與試片及首映會;我的觀展心情是有些複雜的。記得十月二十三日在新聞局的試片會,包括外交部、僑委會、新聞局、營建署、觀光局、福建省政府、金門縣政府等在內的贊助單位代表,多少發出了不同的聲音、提出了不同的意見,觀光局代表疑惑是從哪個方位,大陸或台灣進入金門?來自金門的與會者特別就片中過於凸顯海盜及明鄭的材料比重,略過了十七到十九世紀這一段閩南文化面;再者,片中可感要彰顯金門人堅忍不拔的生存韌性,但為甚麼「堅忍不拔」,似乎又未將金門最具特色的閩南文化所形成的凝聚力表達出來,而金門島基本上屬一農業型態島,將之定位為「海洋民族」是否妥切? 面對各種觀感,Discovery與新聞局的代表回應,《謎樣金門》是一部三百六十度,從上到下,從左到右旋轉看金門的紀錄片,但也得考量到如何吸引收視目光,海盜及明鄭這些章節是個引點,且國際頻道的觀眾群隨時會進來,因此每個段落都要產生可獨立觀賞的視覺效果。 新聞局視聽資料處簡任技正李東明看了《謎樣金門》試片,他說,看到了時間流逝感的攝影美學。 《謎樣金門》打動我的,也正是歷史時空的流動感,所謂「謎樣」,無邊的探索,在時光快速流動、撞擊中,依然穩穩存活下來,這座島嶼和它的子民……。
-
《鄉訊焦點》謎樣金門未知島嶼西方觀點
●專題報導/本報駐台特派員楊樹清 謎樣金門,明天台灣首播 「她曾是戰亂交錯之地,卻也是許多南洋富商的故鄉,閩南文化與僑鄉文化交疊孕育出金門的風姿綽約,國際媒體Discovery頻道《謎樣金門》首度深入金門,金門之美全球看得見」……。 如果你這幾天打開電視Discovery(探索頻道),將會注意到每隔幾分鐘,就會在廣告時間看見一支紀錄片《謎樣金門》的密集宣傳預告,畫面中混凝著戰火、岸邊軌條砦、城隍祭、洋樓、閩南古厝……。 十二月二十三日星期天晚間九時至十時,Discovery首度聚焦金門的《謎樣金門》六十分鐘紀錄片台灣首播(台灣地區收視第19頻道、金門地區收視第23頻道),接著會再向二十四國、超過一億一千六百萬家庭收視戶放送。 耗資千萬製作、播映的《謎樣金門》,是由Discovery結合行政院新聞局、金門縣政府等力量,聯合製播的一小時紀錄片,「帶領觀眾深入金門,發掘金門獨特的歷史文化、建築及人文風采」,《謎樣金門》除詳細介紹金門特有的文化及宗教慶典,更回溯早期金門人至南洋經商致富後,榮歸故里的僑鄉文化,從另一個角度觀看,這也是一部以西方紀錄觀點看金門的紀錄片。 《謎樣金門》是一支由澳洲籍的紀錄片導演馬修(Mattew Tomaszewski)率拍攝團隊進駐金門一個月所完成的紀錄片作品,從《金門,不斷抉擇的小島》、《海上玉門關——通往東方神秘通道》、《未知的亞洲直布羅陀——神秘的金色之門》、《未知島嶼——金門》最初的幾個名稱構想中,最後再敲定為《謎樣金門》(unknown kinmen)。 《謎樣金門》,Discovery的廣告宣傳裡,仍然未放棄使用「亞洲的直布羅陀」這個用語形之於金門,在西方印象中,這是一處神秘的黃金閘、也是一道充滿誘惑的金色之門。 未知島嶼,探索矛盾謎團 《謎樣金門》計分五幕:全觀、歷史、僑鄉、戰地、今日,每一單元10-15分鐘。 紀錄片開始的片頭旁白,「就在歐亞大陸東岸的海域上,埋藏著亞洲最大的秘密,一個謎樣的島嶼,命運與未來在此交織,這個島嶼叫台灣,一個謎樣的寶島,又被稱為福爾摩沙」、「有一個島嶼,他的命運與海洋緊緊相連,距離台灣不到150英哩外,這個島嶼握著解開謎團之鑰,一個固若金湯的小島,鎮守在海路的一隅,影響了整個區域的命運與未來」。 大片頭旁白之後,從大海洋帶出一六三三年十月二十二日的金門,一場可能改變世界史的戰役,「由鄭氏率領的一群民兵水師,擊潰了荷蘭的精銳海軍,而史實卻從此被隱藏著,荷蘭在它的殖民地上,曾經徹底而羞愧的被擊敗,而史上第一個海上強權就此誕生了,一個沒有陸上領土,卻掌握著海權的海洋帝國」、「距離中國大陸的海岸不到兩英哩,政治上卻隸屬台灣的一個島嶼,扼守著強權的門戶,這就是金門,據著通往亞洲地區各國海洋的必經之地,古往今來,這樣的地理位置為金門帶來的,卻不能稱上好運」。 帶著探索性、議論性的開場,《謎樣金門》所出現的第一個人物是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的主任Michael Szonyi(宋怡明教授),他說「金門總是在歷史的謬誤中,面對一次又一次的重生、重建」,緊接哈佛教授的旁白,「而今天,這個島嶼經過了時空的淬煉,地理上緊靠著中國海岸,政治上卻隸屬於台灣,它的歷史和人文,卻反而和亞洲,甚至於亞洲以外的世界,緊緊相連;國共內戰和艱困的日子,在島上留下坑瘡痕跡,但金門又再一次,證明了它的堅韌」。 戰火劃過的傷痕,也是洋樓空間的呈現,「看起來像似新加坡的街道,未曾被西方殖民,卻有殖民風格的洋房,這些都留下充滿矛盾的謎團」、「一段充滿傳奇色彩的歷史,同時也留下待解的謎題;然而,這些傳說從哪裡來?歷史又將往何處去?時間給了答案」……。 時間給了答案。《謎樣金門》推進了城隍祭典、唐牧馬侯祠,再拉到可溯及八百年前的后江灣海域的貿易陶片,從這個早期海上絲路串出十七世紀初一股新興的海權勢力在金門海域附近崛起,他是鄭芝龍、金門技術學院閩南建築與文化研究所副教授江柏煒口中的「他建立的是一個沒有帝國的帝國」。 鄭芝龍而鄭成功,一六四四年,中國新皇帝順治登基,這個滿清皇帝把鄭氏家族遷離海岸,然後開始與據守台灣的鄭成功政權展開戰爭,「如同宿命一般,金門再成了海峽衝突的無辜犧牲品」。 海洋文化、意象的全觀、歷史對焦後,《謎樣金門》走進了僑鄉金門、戰地金門、今日金門,「今天的金門正站在十字路口,而他的未來卻還不在他們的手上」。 時空變換,演繹生命故事 演繹不完的歷史風雲章節,《謎樣金門》也留了很大的空間有節奏地讓金門人演出、訴說自身島嶼的故事、命運。 文史工作者林金榮在金沙后江灣挖掘著貿易陶片殘留牽出一段海上絲路的秘密、洪氏兄弟面向大海說出「我們的田地是在海洋而不是陸地」、追隨先祖的土地落籍而來的詩人鄭愁予在延平郡王祠再踩踏出鄭成功的腳步聲、王世捷在山后海珠堂講述著王氏家族在神戶經商致富以大規模聚落建築回饋鄉里的榮光、黃國泰在水頭村槍樓描述祖父與海盜周旋的往事、金門城明朝老街白色洋樓下的陳清老太太淚眼對望相框裡再也回不來的夫君、楊清國重建父親走日本在星洲生下他的南洋記憶、吳增棟在吳厝村防空洞追想躲共軍砲擊的昨日及利用砲彈打製菜刀的傳奇、黃志慶在翟山坑道外講評戒嚴軍管的戰地年代、父親是後浦模範街建築師的王叔全傳承衣缽正進行一項為期八個月的古蹟重建計畫、楊媽輝走到建功嶼的盡頭遙望海天直指「金廈水域,距離很短,對歷史的影響卻非常深遠」……。 「時空變換,一而再的,金門的前途在命運之神的手裡;而再一次,她將不只是生存下來」
-
《鄉訊短波》
本報鄉訊採訪小組 ●鄭愁予赴銘傳大學演講座無虛席 十二月十九日星期三,下午三時,已落籍金門、並於金門技術學院擔任講座教授的詩人鄭愁予,應銘傳大學應用語文學院院長陳德昭的邀請,赴該校桃園校區國際會議廳作了一場題目為〈你具有詩人的氣質嗎?〉專題演講,銘傳師生爭睹大師風采,座無虛席,鄭愁予並朗誦了遊西藏所寫的最新詩作。 ●洛夫夫人陳瓊芳加國歸返鄉探親 曾軍旅金門,在太武山武揚坑道寫出成名作長詩《石室之死亡》的詩人洛夫,十一月間偕其金門東州籍夫人陳瓊芳自客居的加拿大溫哥華返台渡假,陳瓊芳並於十二月中回返金門故里祭祖、探親。台灣停留一個多月後,洛夫夫婦初定耶誕節回加。 ●歐陽柏燕計劃回到金門開作文班 出生於歐厝的《金門日報‧浯江夜話》專欄作家歐陽柏燕,在《國語日報》作文班傳授寫作技巧多年,全台掀起「搶救作文大作戰」氣候下;近透露她正計畫與人合作回金門開設學生作文班、播撒寫作種籽。 ●張火木小三通調查寫作將出版 實踐大學副教授張火木應監察院邀請的調查寫作《小三通啟航:營造兩岸人民雙贏的心聲》已易名為《先行啼聲:小三通新絲路》,書稿已殺青,近將由商周文化出版。 ●許維民劉伯樂故事說金門近推出 許維民撰述、劉伯樂繪圖的《故事說金門》已完成製作,近日將由金門文化局與幼獅文化公司共同合作出版,幼獅文化總編輯孫小英高度推崇《故事說金門》文圖並茂,是一本引領學子認識金門的最佳入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