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訊
-
日久他鄉是故鄉關懷旅台鄉親座談會全省分區陸續登場
南部場次計劃在高雄市十三號碼頭召開相關人員正積極洽談安排 ︻鄉訊小組台灣報導︼金門縣文史工作協會今年在台灣策劃舉辦一系列「日久他鄉是故鄉」關懷旅台鄉親鄉情文化座談會,其中北部場次配合台北縣金門同鄉會第十屆年度改選大會於2月18日在北縣永和舉辦;中部場次於3月4日與『發現台中風華::呂榮和六十還曆陶藝展揭幕茶會』同時間在台中市文化局文蕙樓舉行;目前南部場次正由胡偉生理事長與吳友欽校長積極安排中,預定於4月下旬擬在高雄市十三號碼頭召開。 談到舉辦系列「日久他鄉是故鄉」關懷旅台鄉親鄉情文化座談會活動緣起,金門縣文史工作協會理事長張火木表示,主要因目前金門旅台鄉親,遍佈台灣各縣市,依據福建省政府統計,目前共有十四個旅台金門同鄉會。根據估計約有三十餘萬人之多,大部分分布在台北縣市、桃園縣市、台中縣市、台南縣市以及高雄縣市。半個世紀以來,無論是世居島上或是長期旅居台灣的金門人,彼此從過去歷史、地理的生疏、隔閡,到長期軍管的封閉,到近期生命共同體的融合,再行動一致地追求自由民主開放,可說走了一段漫長而且坎坷生涯的心路歷程。尤其是五十年間,金馬二島居民或為遠離前線戰火,或因經濟因素而人口外移,已共同舖寫出一段可歌可泣的海島居民遷台史。張火木理事長表示,今天旅台金門人在各行各業的表現,均令人刮目相看,其珍貴的旅外奮鬥生涯與可貴事蹟,應加以詳細報導及記錄,以利後生晚輩能夠見賢思齊。 有關「日久他鄉是故鄉」關懷旅台鄉親鄉情文化座談會活動場次,張火木理事長指出,其中台北部場次係配合台北縣金門同鄉會第十屆年度改選大會,於2月18日在永和市力行街44-1號溪州市場行政大樓3樓隆重舉行,當日出席鄉親達380餘人,除由張火木理事長擔任司儀外,同時安排柳松柏導演與趙雪芹老師主唱唐詩新唱。中部場次於3月4日在台中市英才路600號文化局文蕙樓,當天活動適逢『發現台中風華::呂榮和六十還曆陶藝展揭幕茶會』台中蕭副市長與文化局黃局長均蒞臨,張火木理事長亦受邀在揭幕茶會中致詞,台中市金門同鄉會30餘位鄉親在黃黃吉瑜理事長與李淑睿副理事長帶領出席,座談會中黃得利主任代表縣府出席,多位事業有成鄉親如翁步進會計師、呂俊石董事長、張蒼海老師均分享離鄉生涯心得,當天晚上則假新天地餐廳聯誼鄉情。 3月4日張火木理事長特別訪談創造「新茶店仔傳奇」的鄉親陳永圍奮鬥他鄉的事蹟。創造新茶店仔傳奇主角,是一位土生土長的金門青年陳永圍,用其堅韌的生命力,在異鄉台灣打拚,陳永圍鄉親是道道地地的「金門囝仔」,既沒有傲人的學歷,也沒有顯赫的家世背景,卻能赤手空拳在台灣的大都會發跡,揚名異鄉,著實令金門鄉親同感與有榮焉!其創業,曾經涵蓋藝品、服飾、泡沫紅茶及造型裝潢,每一家店的開張,皆「勇於改變、勇於嚐試」,善於檢視市場,特別是大膽地改變茶店的空間和地點,從社區轉戰至熱鬧的商圈。由於造型奇特,不僅吸引顧客目光,更成為媒體與電視爭相報導的焦點。值得重大的是,陳永圍的創作靈感,均來自對金門的鄉愁,因而成功之後仍不忘本,處處顯露對故土的眷戀,難怪在新書的自序表白深植心中的想法,最近他看中金湖鎮漁村港外的據點,希望做一件回饋家鄉的事,希望讓自己真正創意的理念忠實呈現出來。 目前南部場次正由胡偉生理事長與吳友欽校長積極安排中:目前預定於4月下旬擬假高雄市十三號碼頭舉行。張火木表示已委請洪啟義鄉親書寫一幅中堂「港都歲月寄鄉思,返鄉艦艇路漫漫,三十餘載服務心,自此他鄉是故鄉。」致贈。為何想將座談會安排在十三號碼頭?張火木說,一則是因當年前往金門、馬祖服役官兵登艦之處,也是金門前線的重要後勤基地,只要是上年紀鄉親,無不對十三號碼頭有深刻感情。誠如寫作「鮭與歸─一個金門人的島嶼書寫心路」鄉親楊樹清作家所言「一九七八年,我在料羅灣搭上了「登陸艇」(LST)航向南台,高雄十三號碼頭下船,再乘平快車北上,從此謀食於台北的紅塵煙囂間。」 總之,張火木強調,金門縣文史工作協會隆重策辦前後三場次鄉親鄉情文化座談會,其目的即希望能即時呼籲各界重視旅台鄉親的心聲、關懷旅台鄉親的境遇以及發揮旅台鄉親的力量。主承辦單位再次希望鄉親藉難得座談會一起找尋昔日難忘的鄉情記憶。是項活動先後榮獲行政院文建會、福建省政府、金門縣政府指導,由金門縣文史工作協會主辦,台北縣金門同鄉會、台中市金門同鄉會、高雄市金門同鄉會等承辦,金門酒廠贊助。
-
北市金門同鄉會沈睡多年改朝換代各界深期許
永久名譽理事長楊水應盼速籌設義山、整修會所、設獎學金 ︻鄉訊小組台北市報導︼台北市金門同鄉會即將正式「改朝換代」,企圖心旺盛的新任理事長王水衷在本週日正式接任後,勢將有一番令外界一新耳目的新作為,以期讓沈睡多年的台北市金門同鄉會成為一個積極服務鄉親,團結全台各地同鄉會,並令各界印象深刻的民間社團組織。北市金門同鄉會的「精神領袖」、永久名譽理事長楊水應先生也期勉並建議新任理事長及理監事任內至少能做到三件事:一、「義山」的籌建,二、會所的整修,三、獎助學金的設立。 台北市金門同鄉會新舊任理事長交接典禮確定將於三月二十六日十二時在台北喜來登飯店舉行,卸任理事長林朝文會將相關印信交給新任理事長王水衷,由同鄉會常務監事洪當吟監交,並邀請台北市政府相關首長、金門政經界領袖及全台各縣市旅台同鄉會領導人參與盛會,到場觀禮。會中並將頒發理監事及顧問聘書,隨後午餐聚餐,餐後全台各縣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將進行聯誼。 一手將台北市金門同鄉會拉拔長大,並始終出錢出力不懈的老理事長楊水應在年初各家激烈爭取出任理事長一職時,即曾警告性的期勉這些有意角逐的各路英雄說,「理事長並不好當,要有犧牲奉獻的精神。」大有暗示大家「非誠勿試」的意味。不少人看老理事長的面子,臨門打了退堂鼓,最後讓第十一屆理事長的選舉能順利進行,現場一團和氣,和氣能生「才」,使得新的一屆理監事引進不少新面孔,且個個是各行各業的精英,除了三位副理事長吳文智、楊振銘、李綿鎮,個個年輕多金,又有服務熱忱,理監事們更是來自金融業、保險業、建築業、高科技業的領導者,同時也有高階公務員及教育家。這些人來到同鄉會的理監事部門所為何事?據了解,都是要來做事、要來服務鄉親,而不是要來做官的。果真,當是鄉親之福。 在理監事順利選出後,楊水應先生期勉新一屆理監事至少能做到三件事:一、「義山」的籌建,二、會所的整修,三、獎助學金的設立。所謂「義山」,俗話就是公墓之意。老理事長希望北市同鄉會能募集一筆資金購買一塊大墓園,作為北市同鄉會會員鄉親的「義山」,將有旅台鄉親過世的長輩親人都能同葬在這座「義山」中,每年清明掃墓時,都能在同一地點「慎終追遠」,平日也能互相照應。在籌募資金的過程中,楊老理事長本人願一本往昔作風,帶頭捐獻。 至於會所的整修與獎助學金的設立,目前已獲得新任理事長王水衷的完全認同。王水衷說,他上任後有三大要務將會積極去完成,首先是同鄉會會所的修繕,一棟屋頂已嚴重漏水的老舊房子,必須整修,而同鄉會也需要有一處永久的辦公與聚會場所。其次是獎學金、急難救助金的設立。至於「義山」的籌建,王水衷也在研議中。
-
另一種聲音
長久以來,或者正確的說是金門解除戰地政務、開放觀光以來,金門,最初真的是來了一批批的觀光客,有的是因為金門長期以來的神秘面紗掀開的好奇心,有的則是因為曾在金門待過的情感作祟,或許是當初抽中「金馬獎」,或者是曾與金門有過的緣,他們懷著新奇的心而來,他們懷著尋舊的心而來,他們三五好友同來,他們攜家帶眷跟著旅遊團前來。 突然,有人說:「金門,不少人是來過一次,之後就不會再來了。」金門那麼小,需要多少天?只要有車,幾天就看完了,看完,「走馬看花」大概就是這樣子吧!或許吧!世界如此之大,要看的如此之多,有些人也許「到此一遊」就夠了吧!這種論點好似言之也成理。 而其實我也聽到另一種聲音,對金門有另一層感情的人,他們是肯花時間對金門來趟「深度之旅」的,正因為金門有金門的特色,金門對外開放不久,金門有不同於其他地方的獨特之處,他們表現出的是「找到寶」的驚訝,那豈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我們所能體會的。 基於「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當我發現某些可以與人共享的好地方時,我總是想推銷出去,於是,我在不知不覺中做起這樣的事來,我試著多方吸收金門的種種,我試著在一些場合把我所知、他人有興趣的風土民情、傳奇故事說出,那代表了各個點都有著他的故事。 過年期間,拉著朋友去爬茅山塔,他一邊爬,一邊露出欣喜的表情,感謝我帶他來到這個「好地方」,我提議到另一個地方,我們迎著金門有名的大風來到「太武登山古道」,他簡直是一路驚奇到底,雖然身為金門人,但總是在台灣的時間比在金門多,他為這個第一次來到的地方定了幾個「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點,卻也直稱這是他過年時最為難忘、最有意義的一天,他以後會帶他台灣的同學來爬,他的朋友一定會很愛的,他提到曾在民俗文化村看到他朋友那副「挖到寶」捨不得走的臉,那時才警醒到「原來我們金門有這麼多的寶」! 曾經有幸和幾位作家;藝文界人士、提倡環境教育的人邊吃邊聊,我竟發覺,對金門有興趣、喜歡金門的人還真不少,他們不是一次看完,他們是一次做幾個定點的體驗,有人在來金之前早做了功課,所以他們玩得盡興,他們相中那幾個他們想去的點,就連吃也會吃那些有口碑的老字號餐館,他們不需要我們這群當地人做嚮導,他們自己掌控時間、來去自如。 曾經,走在路上,或許是金城東門貞節牌坊前,或許是民俗文化村裡,或許是模範街中,偶然遇到導遊和一群觀光客,我總想自然而然靠近,我想聽一聽他們介紹,我想聽一聽觀光客的觀感,因為導遊真的挺重要的,因為他們影響的是一群人。 我曾看到過身著軍裝的軍人在金城「觀音亭」的解說牌前認真的抄寫,與我有同樣興趣的人,我當然要特別看一眼,不知他是真有興趣,或者是身負重任,回軍中要說給其他弟兄聽,不管如何,這個舉動的確是可取的,不是嗎? 曾經,有人因為羨慕金門的好山好水而來此居住,曾經,有人看不慣金門的大肆開發而有了另一種聲音,我,是個不願看到破壞後建設成比原貌更不被接受的人,有人持的是:金門需要開發,金門需要吸引大財團進來投資,這樣金門才有未來;有人持的是:金門需要有自己的特色,如果不斷的開發、建設而使金門失去原有風格,那人們何必來到金門看其他地方也可以看到的東西? 參加過不少大型座談,有識之士在走訪國、內外,以及對岸的大陸山河後,慶幸金門因為開發得晚,所以破壞尚未深,但是,我們想知道,當我們在做一項決策時,考慮的層面是什麼?總該是利大於弊才行吧!總該是大多數人都同意的吧!總該是做了之後不後悔的吧! 此刻的金門油菜花正盛開,到處都可以看到這樣的美景,許多人正拉開長鏡頭捕捉「油菜花之美」,其實,油菜花田裡是不是有反空降樁?它的背後是不是有貼著春聯的破舊老房?碉堡就在它的身旁,老牛就在它的附近,另一方面怪手也在不遠處等待動工,息息相關的種種,就是眼下的金門!
-
前本報記者張水沛病逝曾是籃球好手一生酷愛籃運
︻鄉訊小組台北報導︼前金門日報記者、籃球好手張水沛先生於今年二月二十六日因病過世,享年六十七歲,三月十七日下午一時四十分於台北第二殯儀館舉行家祭,二時四十分公祭,隨即發引火化。 在台旅居北縣新店的張水沛先生,早年任職金門日報記者,民國六十年左右離開報社,轉任金沙中學幹事,也是金沙田單籃球隊的好手,之後前往台灣,先在永和市擔任里幹事,再轉往四海工專任總務,並兼任體育籃球教練。去年清明節返鄉掃墓時,忽感到肚子疼痛,實為病情發作,經醫院檢查後始知已得重症,雖經醫師盡力醫治經年,仍回天乏術。 張水沛先生身後遺有一子三女,獨子張祉祥攻讀博士學位,三女中長女及次女皆已出嫁,只有幼女仍待字閨中,與母親為伴。 張水沛先生一生喜愛籃球,更是位籃球好手,除了早年為金沙田單籃球隊主將外,中年後也是老馬隊、長青隊的要角,他的逝世,令籃球界無限感嘆與懷念。
-
古董文物贈家鄉崇文齋吳伯達吳俊德父子拋磚引玉不求回報
計有青銅器、景泰藍瓷器等四百餘件係畢生蒐集之精華將交由文化局存於文化園區 ︻鄉訊小組台灣報導︼出生於金城鎮小西門的崇文齋中國文物研究工作室負責人吳伯達先生與其長子吳俊德,決定將一生所蒐集的精華│四百餘件古董文物捐贈給家鄉金門,期以拋磚引玉,讓更多同好也能將心愛的古文物收藏提供出,讓更多人能觀賞、分享。他強調,「不求任何回報,但求有機會再服務家鄉。」吳先生的這批古董文物即將存放在於金門縣政府文化局的文化園區,其中如青銅器獅子、周朝金銅器王子鼎、法朗彩瓷器、流金彩瓷器、景泰藍瓷器,及不少大型佛像等都相當珍貴,值得一看,等將來安置好後,大家都有眼福啦! 為何捨得把心愛的收藏品捐獻出來?吳伯達說,他收藏這些古董文物並沒有想要做生意,同時這麼多件文物要保養維護也相當費力,他也少有這個時間,更重要的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這些古董文物他願意提供出來讓更多的人來觀賞、了解,何況這些有歷史意義的古文化本來就是全民的資產,他本著還資產於全民的念頭,讓更多人有機會快樂的來觀賞會更有意義,同時如果觀賞的人群中專業人士,能協助鑑定與照顧,不是更好嗎?他強調,這些古文物本來就是大家的東西,如今別人提供資源與場所來幫你的忙,幫你妥善照顧,並供大家免費觀賞,比自己收藏在家中,無法妥當保管要好得多。把多年收藏捐出,吳伯達只有一個願望,就是對這批古董文物能妥善保管,其他別無所求。他強調,不求任何回報,但求有機會再服務家鄉。 篤信佛教,已學佛五年的吳伯達,修的是「一貫先天大道」,他說,有施才有得,要布施,要利他,人不只要關心小孩才是關心,眾生更需要關心,很多眾生不了解的道理,我們要想辦法幫他解說,「天不能言,地不能語」,要讓人代天來宣化。 民國三十四年生的吳伯達,是金中復校後的第一屆學生,他的同班同學包括前金門縣長陳水在、前縣議會議長王水彰、前文化園區館長楊肅池:::。吳伯達回憶,小時候家裡相當貧苦,他上學唸書非但鄉里反對,連母親都反對,後來他就跟母親說,如果再反對,他若考上就不告訴家人,並要偷偷跑掉。後來母親也就不再反對,讓他在極貧困中還能就學。後來他當兵當了八年才去考教官,而教官也是相當難考,很多人考了三、四次都考不上,之後考研究班更是難考,吳伯達有個同學就考了十一次仍舊考不上。 吳伯達先生小時家貧,十八歲時高中尚未畢業即前往台灣唸軍校,軍校畢業後曾返回金門家鄉當兵,並於民國六十二年考取軍訓教官,共當了二十一年的教官,過程中酸甜苦辣備嚐,但也受到上天的眷顧,讓他有機會再去唸書,在唸研究班畢業後,轉到台灣省教育廳服務三年,先後擔任軍事督學及參謀。之後有幸到台北縣政府擔任督導,他說,擔任過督學再來當督導,他是史上第一人。吳伯達認為台北縣的督導最是難做,因全台第一大縣的台北縣地廣人多又複雜,時間是民國八十年,民進黨籍的尤清擔任台北縣長,當時的校園又興起「把教官趕出校園」的活動。一年多後,吳伯達前往中原大學擔任主任教官,至八十三年以上校官階退伍。 退伍後,吳伯達有緣做社會服務擔任義工。他說,當時在學校時,社會同時也瀰漫著「把黨部趕出校園」的壓力,為此,他曾自告奮勇向校長請命,願意免費提供家中的一部份做為黨部辦公室,因當時校園中不能設立黨部,後來此一建議雖然未被採用,但總教官在知道他有此心意後,就叫他到黃復興黨部當義工,他就去當義工。他回憶當時當義工也是相當艱苦,有老榮民死了一個禮拜無人知,知道後,老榮民流腸流汁都要去幫他清理。吳伯達說,也因為當此義工,老天爺慈悲,讓他有機緣去接觸佛,並學佛、修佛,如此一學佛就是六年,一直到如今。 為何會想到要收藏古董?吳伯達表示,他退伍後一方面做社會服務當義工,另一方面較有餘暇,並有因緣去接觸、研究古董文物,自己因為很喜歡,感覺古董文物很可愛,便開始蒐集。最初在收集時,吳伯達說,因為不懂,不敢花大錢去買古董。吳伯達最早由佛教文物著手收藏,他認為佛教文化是新是舊較易分辨出來,因此到目前為止,他的收藏中,仍以佛教文物為大宗。之後有同好建議說,收藏瓷器也不錯,因為瓷器在收藏上,沒有國界的限制,中國人喜歡,美國人喜歡,歐洲人也喜歡,日本人更喜歡,因而開始收藏瓷器。吳伯達說,收藏瓷器要從造型,如花或人物、釉彩,演化過程來辨別其年代、出處。青銅文物吳伯達也收藏不少,他說青銅也是要由其造型、工具來分辨其年代出處,早期的工具不完整,手工打造出來的青銅外面較粗糙。 因有人建議可以做古董交易的生意,吳伯達說,最初是想要做古董生意,但到民國八十九年有緣接觸佛法並修行後,體悟到做生意賺錢沒什意思,同時這些古董文物都這麼珍貴,賣一件就少一件,且這些古代文物屬全民資產,如不幸賣到國外,就變成外國所有,一想到此,也就捨不得賣。在不想以此做生意後,就想到要將這些所收藏的古董文物放置在一個有意義的地方,因此就想到放到故鄉金門。因為他認為,這些文物放在台灣沒什麼重大意義,這有如在白天點蠟燭,看不出它的光亮,如是在黑暗中點燃,就可照亮十萬、千里,因而想到要將這批文物捐給家鄉金門。 為了此事,吳伯達自二年前開始與金門縣政府接觸,並釋放出有意捐獻的意願,一直到去年底李炷烽縣長當選連任,時機成熟,李縣長親自來台觀賞這批文物。李縣長返金後上週在一項會議中指示縣府相關單位一級主管「盡速辦理」,文化局立即指派郭朝暉、許勇為兩位官員來台進行文物清單造冊。至於放置的場所,縣方也曾提供幾個處所供做參考,經過吳伯達與長子交換過意見後,認為有些場所並不適合,例如陶瓷廠二樓、營區::。吳伯達認為,陶瓷廠二樓少有人去看,難以顯示出這些古董的意義,而營區在恆溫、恆濕部份就有問題,且缺乏專人照顧,在維護經費上也有問題,他與長子都認為這些處所並非很好的選項。他說,剛好有文化局官員前來,而文化局正是古董文物的主管機關、專責單位,有專業人員,且有固定的儲存及展覽場所,他的這批文物交由文化局來保管是最理想的,正所謂適得其所,也正如佛家所說的「隨緣」│要落腳何處,有它的緣份。
-
限塑政策限不住了
自從限用塑膠袋的法令施行之後,各鄰里社區或其他團體單位、甚且百貨業,都有各類好看又實用的環保提包或背包相贈或出售。因為整個社會團體的供過於求且隨手可取得的便利下,未曾開封的各類環保袋也陸續被丟置在回收站。 再者,最近限用塑膠袋的法令,似乎有點鬆綁了,商家們為提供更好的服務,於是開始主動提供塑膠袋。雖然如此,我還是習慣自己帶著環保袋。 記得小時候,家中養了豬,幫務農的我們定時坳出堆肥,父母一再叮嚀塑膠(袋)等是不能腐爛分解,一定要分開放,所以對垃圾分類要求極為嚴格。那個年代裏,幾乎每戶人家,向來就那兩三只農藥行送的環保袋,用了幾十年,雖不美觀卻經濟實用又好清洗。 隨著經濟成長,消費人口大增,在衛生、迅速、方便的前提下,一趟市場採買,幾樣魚菜肉,就是大小十來個塑膠袋,留著用不完,丟了製造垃圾。於是我把稍有腥味或污漬的塑膠袋小洗後晾乾,下次到市場時再利用或裝廚餘垃圾;乾淨的空袋折成小三角形置於鞋櫃、背包及口袋裏,以利出門時隨時帶著重覆使用;或送給附近賣菜的流動攤販們重覆利用。 如果外出購買熱食,也學習了麵攤老闆在袋子下面撐一方塊硬紙板才穩當,幾杯豆漿還得有特製的塑膠底座才不易翻覆;所以紙板及塑膠底座也都收集來重覆利用,才不至湯湯水水油漬滿處! 其實在限塑法令未施行前,我一直都有拿著環保袋(碗筷)的習慣,同事或朋友總笑我好土又很俗!但有很多攤販卻認得我這號人物,而便宜些錢或多些斤兩! 限塑的政策一如當年垃圾不落地、現今之垃圾分類及廚餘回收的實施,大家感覺的不便,其實只是「習慣上」的不適應;若能持續實行,「不便、不適應」也只是一個過程。 尤其這幾年來,在歡喜收受各類環保提包或背包之餘,我也不忘提醒自己善盡一人綿薄之力,好讓我們的地球多乾淨幾年,否則,我們的子孫將會很快地生長在「無可救藥」的更多污染環境!
-
金門野生鳥類的管理
任何一個地區的野生鳥類,其種群數量過多或稀少,對該地區的環境都會造成不良的影響:種群數量過多如環頸雉和八哥,會對農作物造成嚴重的傷害;種群數量過少如鷹鷲和貓頭鷹,野生鼠類失去控制,繁殖過多,生態失去平衡,也將危害我們的生活環境。 台灣政府最近十幾年都致力於野生動物,當然也包括野生鳥類的保護和保育。這主要是經濟高度開發,導致山坡地的森林轉為檳榔田和茶園,野生動物棲地改變;同時河川污染嚴重,水質惡化,魚蝦滅絕;以及城鄉擴張都市化和公路高速化所帶來的棲地面積縮小等因素,使多種野生動物的種群數量銳減,甚至瀕臨滅絕的程度。然而目前金門的環境狀況與台灣迥然不同,既沒有高度開發,也沒有嚴重污染,所以野生鳥類的生息,便比台灣好很多,我們對野生鳥類的思維與態度,自然也不能和台灣一樣。 依據金門縣野鳥學會的統計,金門鳥類目前的記錄有二九八種,但其中約百分之九十屬候鳥或迷鳥,僅約百分之十,即三十幾種為全年定居的留鳥。如就金門面積一五○平方公里而言,三十幾種留鳥也不算少,但各種的數量便有很大的差別:例如八哥(加令)、珠頸斑鳥(加錐)和環頸雉(山雞)等食植性鳥類的種群數量甚多,而鷦鶯、伯勞和鷹鷲類等食蟲性和食肉性鳥類的種群數量偏低。這種情形便造成食植性鳥類嚴重的危害農作物,食蟲性鳥類未能控制好農作物蟲害的現象,使生態失去平衡。 野生鳥類的管理,主要是根據其種群數量的多寡,多者可口以合理的利用,少者則必須給予保育,以恢復其種群數量。種群數量多寡的認定,通常經由主管機關的調查,有了數字的依據,再宣告何種可獵取利用,何種須予保育。例如美國的野生動物暨漁業署,它是野生動物主管機關,每年都會為狩獵多少隻,而每狩獵一隻要繳多少錢;那種動物數量不多,不能狩獵,應予保護。獵取野生動物要繳錢,因牠是國家資源,依據使用者付費原則而規定,這也是管理方式之一。 台灣野生動物的主管機關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保育課,這個單位的層級很低,人員有限,沒有專業的野生動物調查員,只能管管法令,取締一些非法進口的野生動物產製品,或選取一些題目委外調查。台灣各縣市的野生動物管理業務,也都由農業局裡指定一位人員兼辦。但是台灣各縣市的野生動物種數,都因經濟開發導致棲地縮小與污染,使數量日益減少,危害農漁業作物的鳥種相對地甚少,所以有關野生動物的工作重點在保育,以恢復其種群數量。 金門的生態環與與台灣不同,既沒有大面積地開發工業,減少鳥類棲地面積的問題,也沒有嚴重環境污染現象。鳥類的生存不但沒有面臨壓力,反而因沒有狩獵和食物豐厚,使一些食穀性鳥類如八哥、珠頸斑鳩和環頸雉等的種群數量增多,並嚴重危害農民辛勤耕作的作物。農民為了減少作物的損耗,在農田裡架設鳥網捕鳥,結果是將所有上網的鳥類通殺,包括對農作物有利的食蟲性和食肉性鳥類也不能倖免。農民的做法我們可以理解,但這種一律通殺的作為是不對的。 依據野生動物的經營管理原則,種群數量過多者是可以利用的。換言之,為了減少金門農作物如高粱、小麥、花生和番薯等的損失,種群數量甚多,來到田裡食穀類的珠頸斑鳩、八哥和環頸雉等,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第二章第二十一條「野生動物有下列情形之一,得予以獵捕或宰殺,不受第十七條第一項、第十八條第一項及第十九條第一項各款規定之限制。」,其中第二十一條第二款危害農林作物,家禽、家畜或水產養殖者是可以捕殺的,但每年可以什麼季節,捕殺多少數量?主管機關應予調查後公告,讓農民捕殺時有所依據,而農民捕殺後如何報備,也應有所規範。 為了金門環境的生態平衡和減少農民的作物損失,金門種群數量過多的鳥類,應有規劃地加以管理。
-
追憶金門的洋菩薩
─羅寶田神父逝世十二週年紀念 民國九十五年二月二十五日在晚間新聞裡看到了陳總統前往澎湖探視在澎湖地區投入護理工作五十二年美籍的護理師白寶珠女士,讓我想起了金門的羅寶田神父,對金門人民有著一樣的大愛,卻得不到國家官方相同的重視。 民國八十三年一月二十七日我參加了在國軍第八二○醫院服役以來第一次的急救勤務,那一天下午急促的救護車警笛聲劃破了寧靜的午後,急診室送進一名車禍重傷的外籍人士,聽消防隊隊員說那位傷患是位神父,當我們合力將他推入急診室時,神父對著我說:謝謝你:;天主會幫助我趕快好起來的;你們在外島服役再辛苦也要支持下去,這是神父對我說的最後一句話,神父後來轉送加護病房,最後去探視他時神父已陷入昏迷狀態,醫官說情況不樂觀。 一月三十日凌晨;我正在執行衛兵勤務,突然接獲值星班長指示衛兵提早下哨,著制式服裝向靈堂管理員學長報到,到加護病房後才知道羅寶田神父已經逝世,這次的移靈作業我的心情格外難過,一月三十一日配合檢察官驗屍,從冰櫃中拉出神父冰冷的身軀,我內心的悲傷無法用言語來形容,這是我最後一次見到神父::,這是服役期間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民國八十九年曾經聽說羅神父在金門山外的天主堂,即將改建為紀念公園,但是六年過去了,天主堂還是淹沒在荒草之中,民國九十四年七月山外天主堂遭金門官方無理由的拆除,一座重要醫療人文的文化財產,就這樣消失,金門人是否只學會遺忘過去。 我希望官方有更宏觀的作法: 花崗石醫院院區在署立金門醫院醫療大樓完工之後即將關閉院區停止使用,花崗石醫院院區或許可以轉型為金門地區醫療史蹟館,如果山外天主堂土地即將改建為觀光飯店,那山外天主堂的十字架遺跡或許也可以遷移至院區內,成立一個羅寶田神父紀念館,期待著有更多人能重視外島地區的醫療資源和文化史蹟保存(金馬地區軍事營區及古蹟)的問題。 今年(民國九十五年)的一月二十九日,是神父逝世十二週年的紀念日,我在軍醫院服役所參與的第一次急救任務::那天的景象::我永遠都不會忘記::。 也許金門的人們已經忘記,過去的那段時光─忘了如何去感恩,但::我會記得。
-
談「金湖一橋畔」三樁小事
金湖一橋位於金沙與金湖交界處,是金沙往返金城必經之橋道,而金城與山外亦有從此橋通往,故該橋實為金門島的心臟交通要脈,該橋之耐壓負荷,今暫不提論,僅先談其與民生有關三件小事,供當局參考: 其一、該橋附近有一棟屠宰場每日所屠殺豬、牛、羊等肉品,係供全島軍民暨外來遊客約十幾萬人食用,數量多少?可想而知,故附近居民常在深夜裡被豬慘叫聲驚醒,無法安眠,長此以往,居民難以忍受,遭致精神分裂,發狂搗拋公物,而今而後,若不改善,恐會再發生何種狀況,無法預料! 其二、該橋之溪流,源自頂蘭山川流入海,昔日溪水清澈,如今因泥沙淤塞,雜草叢生,俗語云:「流水不毒,毒水不流。」每遇天氣變化,臭氣難聞,此溪流若不從速整修,日後如發生瘟疫,害人害己,情何以堪! 其三、該橋附近原有一座儲水池,係由瓊林地下水接引而來,供應中蘭、高坑、何厝、斗門等村居民飲用,如今廢棄不用,以致該等村民要到處自行購水飲用,既花錢又不方便,居民徒嘆奈何! 總之:今天金門島真是海上公園、處處花團錦簇、整潔美觀,惟獨金湖一橋的周遭是塊三不管心臟地帶,不僅一片髒亂,臭氣衝天,險象環生。恭請主政者蒞臨實地勘察,體恤民瘼,惠予改進,萬民感恩。
-
廈門金胞聯來電申賀盼增進彼此鄉誼造福桑梓
︻鄉訊小組台北縣報導︼黃獻平當選台北縣金門同鄉會第十屆理事長,廈門市金門同胞聯誼會自本報鄉訊版獲知此一訊息,立即於三月六日致電台北縣金門同鄉會表達賀忱,電文內容如下: 「台北縣金門同鄉會: 欣悉黃獻平先生榮任台北縣金門同鄉會理事長,我會特致電表示熱烈祝賀!並祝此屆能增進鄉誼,造福桑梓。 廈門市金門同胞聯誼會 二○○六年三月六日」
-
北縣同鄉會理事長黃獻平籲成立世界金門同鄉會總會
由李縣長主導團結全球同鄉力量幫助金門未來發展 ︻鄉訊小組台北縣專訪︼台北縣金門同鄉會第九、第十屆新舊任理事長暨理監事將於四月一日舉行交接。新任理事長黃獻平博士目前正緊鑼密鼓在進行對現行會務的了解及未來的會務規劃。黃獻平認為,台北縣金門同鄉會是金門縣政府的一個前哨站,金門同鄉會在金門受縣政府的照顧,來台灣則受各地同鄉會的照顧。金門縣長非只做七萬二千人的縣長,而應做全世界金門同鄉的縣長,因此他建議有必要由金門縣長來主導成立「世界金門同鄉會總會」,團結全球金門同鄉的力量,以有助於金門的未來發展。 對於台北縣金門同鄉會,黃獻平希望能有更多的同鄉來參與同鄉會,他認為,只要是認同同鄉會金門鄉親都可來參與同鄉會,不論他是住在那裡都可以來參加,同鄉會是大家的同鄉會,是需要大家來加入,同時,同鄉會也會自問,「同鄉會能為同鄉做什麼?」他說,同鄉的會所是現成的,在經過修繕後,將做充分的利用,未來將定期舉辦各種活動,諸如文教、法律、醫療保健、養生養老、書畫、登山、親子::等活動,將積極邀請鄉親參與,將旅台己久的鄉親先來認同同鄉會,晉而認同金門家鄉,因為自從八二三砲戰金門人大遷徙來台潮至今己近五十年,己進入第三代、第四代、很多小孩對故鄉金門己逐漸淡忘,這才是問題,因此希望能透過全家參與的親子活動,進行交流,將對家鄉的認同感找回來。 他說,同鄉會在組織上將分為企劃、行政、財務、公關、活動組等任務分組,會員則依區域(北縣二十九鄉鎮市)或行業別來區分,在他的規劃中,將在北縣二十九鄉鎮市設立分會,最初先在各鄉鎮市設立小組,晉而成立聯絡處,最終目標則是成立台北縣金門同鄉會分會,如此經由點、線、面才能健全組織,同時分會將與鄉鎮市公所及民意代表密切配合,如此終能發現,原每一個鄉鎮都有金門人,而不只是中永和或三重。同鄉會將借助地方政府的力量,協助有急難救助或救業需要的同鄉。同鄉的就學、就醫及養老,是同鄉會未來要做的服務目標。 在黃獻平的構想中,同鄉會也將成立網際網站,提供給鄉親包括醫療、就學、法律、同鄉會各種活動::等各方面的資訊與協助。 同時如有可能,也將成立類似消基會的志工團,如果退休的專業人士願意做犧牲奉獻,加入各種諸如協助照顧老人家及小孩的任務,再如每年同鄉為返鄉在機場等飛機、排後補,這些志工也可以協助幫忙。 他也呼籲大家共同來推薦各行各業有成就的鄉親來擔任同鄉會的顧問,諸如醫生、律師:::等,這些已事業有成的人,所需要的是社會的肯定,同鄉會可禮聘他來當顧問,來幫助鄉親,並做經驗傳承。 目前金門在台的學生三千人,同鄉會能對他們有什麼幫助?黃獻平說,雖然這些學生是從金門來的,但將來還是要在台灣生存,同鄉會將來或許能在諸如:那裡有租金較優惠又安全的宿舍等資訊方面提供協助。學生有問題時也可與當地的同鄉會分會作連繫並尋求協助,沒事時也可到同鄉會走走。同鄉會也考慮向有能力的企業家募捐,提供真正無能力就學的清寒學子長年獎學金,如四年大學學費,以培養人才。 旅居台灣的金門鄉親保守估計近四十萬人,如何找到他們來參加同鄉會?除了透過戶政務所之外,黃獻平計劃印製「我們能為同鄉做什麼」的摺頁,內包括同鄉會的活動、網站、資訊::等,內含入會申請表,並將此摺頁透過來往台金的航空公司或航空站發送,他估計只需一年,大多同鄉應該都能拿到此一摺頁,了解同鄉會能為同鄉做什麼。
-
獲選為北市同鄉會龍頭王水衷心懷感恩願為鄉親付出
籲新團隊以服務為念整合北縣市鄉親力量為金門發聲 ︻鄉訊小組台北市報導︼台北市金門同鄉會新舊任理事長交接典禮訂於三月二十六日在台北喜來登飯店舉行,同鄉會目前屬意邀請重量級人物擔任監交人,諸如金門的大家長─金門縣長李炷烽是適當人選,並邀請金門政經界領袖及全台各縣市旅台同鄉會領導人參與盛會,到場觀禮。 台北市金門同鄉會第十一屆理事長及理監事交接典禮將於二十六日上午十時起舉行,先進行一般交接,隨即召開理監事會議,台北市金門同鄉會總幹事黃德全表示,會中主要將討論同鄉會會所嚴重漏水的修繕問題、獎助學金的設立問題、鄉訊出刊問題、理監事的責任分工問題、同鄉會的組織架構及人事問題。 理監事會後,將在所有來賓見證下,進行正式交接,並頒發理監事及顧問聘書,之後是午餐聚餐。餐後還有一場全台各縣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聯誼。 交接典禮上將邀請的觀禮貴賓將包括福建省政府主席顏忠誠、金門縣長李炷烽、立委吳成典、金門縣議會議長、金酒公司董事長、全台各縣市金門同鄉會領導人、全台各縣市旅北同鄉會負責人、地方主管機關首長及民代等。 台北市金門同鄉會新任理事長王水衷,目前除了是海華堂負責人,也是金門縣政顧問、立委顧問,平時熱心公益,在國際上、在海峽兩岸的收藏界也頗有名氣。三位副理事長吳文智、楊振銘、李綿鎮,個個年輕又多金,更難得的是,三人都有很強烈的服務熱忱。 對於同鄉會的未來,王水衷表示,未來的理監事將會是一支服務團隊,對於同鄉會未來的發展,他特別強調將會尊重每個理監事的意見,之後結合大家的力量,如此才有力量。他有一個口號,即「金門大團結,吾愛浯鄉」,他希望能讓所有鄉親都有機會來為鄉親服務,他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同鄉會是屬於大家的同鄉會,因此希望每一個同鄉都能熱情地來參與、奉獻,大家並能互相勉勵,共同攜手來為鄉親的服務來打拚。 王水衷說,擔任台北市金門同鄉會的理事長與理監事,都是一個重擔,大家有必要做好為鄉親打拚服務的熱忱與作為,而如果將來能做得好,所有掌聲應是屬於理監事大家的;如果有做不好的地方,那是理事長的責任。 身為新當選的理事長,心情如何?他認為,當選理事長完全是個服務性質的職位,希望大家能多支持與鼓勵,他與理監事們會懷著回饋與感恩的心來為鄉親服務,認真為同鄉會做事,且無怨無悔。 對於台北縣金門同鄉會,王水衷滿懷感謝。他說,北縣、北市金門同鄉會一家親,此次北市同鄉會開會員大會時,非但北縣同鄉會名譽理事長張邦育捐獻經費,包括大會的司儀及攝影都是由北縣同鄉會大力支援。過去北縣市同為一個同鄉會,本是同根生,很多住在台北縣的鄉親也都是在台北市工作,住在台北市的鄉親也有人是在北縣做事。基於地緣的關係,王水衷期望未來台北縣市同鄉會應有更密切的合作關係,晉而全台各縣市金門同鄉會也要有整體的合作關係,團結才是力量,如此也才能為金門發聲,並提升金門的位階,讓中央聽得到金門的心聲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