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經樂道
-
﹝認識鯉城區﹞
鯉城區,雅稱刺桐、瑞桐、溫陵,古稱晉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泉州市下轄的一個市轄區、鯉城區是泉州市中心城區之一,是古代泉州府城所在地,因古城形似鯉魚得名。
-
《異鄉鬢影》金門西園旅台公共事務協會 第四屆第七次理監事會議圓滿結束
◎整理撰稿:邱翌瑄 中華民國金門西園旅台公共事務協會第四屆第七次理監事聯席會議於本年度1月28日隆重召開。在會議中,協會秘書處向與會人員匯報了112年度的工作情況及財務狀況,並經理事會審核,通過了112年度財務決算表,決定將其送交主管機關內政部進行核准。 在會中的重要決議中,協會確定將於113年3月3日上午在天悅婚宴會館舉辦新春團拜活動,同時也將慶祝婦女節,舉辦摸彩等多項活動,歡迎各界人士參與。此外,為了弘揚傳統文化,敬重祖鄉,本會理監事幹部將返鄉向西園本鄉90歲以上的長者拜年,並致贈祝壽金,表達對長輩的敬意和祝福。 協會理監事聯席會議也在會中提出了對立法院的呼籲,希望能夠盡速通過不在籍投票相關辦法,以促進公民參與和投票權益。同時,協會呼籲金門縣政府盡快處理西園三獅山的荒廢農地,進行土地重劃,以有效利用土地資源。 最終理監事聯席會議圓滿成功,會後由黃註財理事長宴請所有理監事會務幹部、顧問等,感謝金門縣政府北區服務處主任孫允理蒞臨指導。同時,特別感謝陳再旺書法大師現場揮毫贈送龍年春聯,為本次會議留下了難忘的紀念。金門西園旅台協會將持續致力於促進兩岸交流,服務台灣同胞,並為社區發展作出更多積極的貢獻。
-
《星期人物》張亞輪 推動閩南文化的積極力量
在中華文化的璀璨星空中,閩南文化猶如一顆閃亮的星辰,散發著獨特的光芒。然而,這閃耀的星辰背後,是一群默默奮鬥的推動者,他們用心守護、推動著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在這群推動者中,張亞輪是一位備受矚目的文化志工,他的身影在泉州金門聯誼會中如一道耀眼的風景線,不斷燃燒著對閩南文化的熱情。 張亞輪的家族背景如同一部小說,充滿著時空交錯的故事。他出生於泉州,而他的父親姜國根則是金門南門里人。國共內戰的時局使姜國根來到廈門,卻因戰亂無法回到金門。最終,他在晉江扎根,經歷了數十年的波濤洶湧。直到台灣開放人民探親,姜國根才有機會回到金門。 張亞輪分享著他的家族故事,其中閩南文化的影子貫穿始終。他的父親常參加泉金聯的活動,無論是每年春節的例行會還是每年5月4日的青少年座談會,都成為家族的一部分。這讓他早早就對泉金聯這一組織有所了解,為閩南文化的繁榮埋下了心底的種子。 1999年,泉金聯需要一位專職駐會工作人員,董炳達先生詢問張亞輪是否願意擔任。然而,由於種種原因,直到2001年9月才獲批准發布調令。自此以來,張亞輪一直投身於泉金聯的事務,見證了這個組織的成長與發展。 隨著小三通的再次開放,泉金聯成為了兩岸鄉親交流的樞紐。金門同胞的尋根、謁祖、投資和宗教交流等活動在泉金聯的努力下得以順利展開。儘管國際疫情曾一度暫停小三通,但重新開放後,泉金聯多次接待金門同胞,推動兩地宗教文化活動和台青創業團體的合作。 近日,金門閩南文化協會與泉州鯉城區閩南語研究會正式簽署了友好社團合作協議,這讓張亞輪對文化保護的未來充滿樂觀。閩南語作為一門瀕危語言,泉金聯的努力與合作成為了保護這一文化寶藏的一環。 雖然在台灣部分地區,閩南語已經漸只被50歲以上的老人所使用,但在國際上,特別是在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緬甸、菲律賓等地,廣義的閩南語仍然保有生命力。這得益於先人在南洋的開拓,使得閩南語在異鄉仍能通行。 期待通過更多的連結,閩南語這一文化寶藏能夠持續發揚光大,並為兩岸文化交流注入更多可能性。張亞輪的努力是閩南文化發展中的一抹亮色,也是我們值得關注的文化推動者。 在推動閩南文化的過程中,張亞輪不僅是一位卓越的文化志工,更是一位堅定的文化守護者。他的故事彷彿一幅閩南文化的畫卷,透過他的參與和努力,為閩南文化的繁榮發展添上了一抹亮麗的筆觸。
-
屏東金門同鄉會 建館基金已破百萬
屏東金門同鄉會自設建館目標,現悉建館基金已突破百萬大關。理事長、總幹事以及所有理監事皆奮力克勤克儉,多次自費出差,為公務付出甚多,體現了對同鄉會的深厚熱忱。他們不惜犧牲個人奉獻,以協助同鄉會節省經費,期望能盡早籌足建館基金,完成購置會館的願景。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建館基金的籌措,同鄉會的相關活動仍然蓬勃推進,並沒有因此而減少。相反地,會務的推動還更趨完善。這顯示了同鄉會鄉親的熱心參與和大力支持。期待未來的計畫推展能夠繼續吸引鄉親們的關注和捐贈,為同鄉會的長遠發展打下更穩固的基礎。
-
《浯事吾聞》屏東金門同鄉會 迎來第六屆會員大會
◎整理撰稿:邱翌瑄 屏東金門同鄉會於上周20日舉辦了第六屆第一次會員大會,在會員大會上選出第六屆理事長與理監事等,而這也是屏東金門同鄉會邁入新的里程碑。 屏東金門同鄉會的開始 屏東金門同鄉會創辦於民國99年,當時全台灣已有17個縣、市均已先後成立旅台金門同鄉會,唯屏東縣尚未成立,當年三十多位設籍於屏東縣市的金門人,緣於屏東縣市金門人口日愈增多,為服務鄉親,凝聚鄉親力量。共同發起籌設屏東縣屏東市金門同鄉會,期望凝聚鄉親感情,造福鄉親, 立基於屏東。第一次籌備會議民國99年十月八日星期五下午十五點在屏東市召開,會中籌備委員(陳禮智、呂柳平、林松柏、林文泰、劉文德、陳應新、楊忠永、楊恭淼、王成興)等九員,以無記名方式投票經半數通過推舉陳禮智任籌備會主任委員兼召集人,楊忠永任執行秘書,林文泰任祕書兼會計。 籌備會並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十二月十八日星期六上午十點,在屏東市舉行屏東縣屏東市金門同鄉會成立大會。會中並選舉第一屆理、監事代表,再由理事選出第一任理事長,本屆理、監選舉,依法係在籌備會所提供參考候選名單裡,經由會員熱情參與投票中順利選出了九位理事:陳禮智、王成興、林松柏、蔡志德、黃淑貞、盧月金、吳安慰、劉文德、陳建南、及三名監事:楊恭淼、陳應新、許鄭寶華,並由楊恭淼任常務監事。 理事長由同鄉會籌備會主任委員陳禮智順利當選第一屆理事長,眾望所歸,榮譽理事長則由德望崇高的鄭永富擔任,並經理事會通過聘呂柳平任副理事長,榮譽創會會長楊忠永兼任總幹事、林文泰為副總幹事兼會計,榮譽理事王先覺等以匡助會務之進行。 自民國99年至今,屏東金門同鄉會今年將邁入第十五年,會員人數逾200多人,其中還有部分會員屬於年輕時曾到金門服務,對於金門有深厚情感的退伍軍人或是當年的服務兵。 屏東金門同鄉會的奉獻 而屏東金門同鄉會每年除了例行的會員大會、參與旅台友會活動、關懷會內鄉親、會員子女獎學金活動等外,對於鄉團事務更是盡心盡力: *機場服務:每年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都會在高雄小港機場與高雄友會設立聯合服務櫃臺,服務返鄉過節鄉親,由理監事輪值,各會理事長、總幹事都會到場。 *探訪關懷縣內75歲年長鄉親:為感恩前輩努力,每年春節、端午節、重陽節,屏東金門同鄉會都會由理事長率隊慰問關懷75歲以上的鄉親,並與鄉親話家常,這是屏東金門同鄉會的一大重要活動。 *關懷旅台子弟就讀生活:屏東金門同鄉會在每一學年都會至屏東縣內大學關心旅台學子就讀狀況,並給予相關資訊,讓學子如有緊急問題,可以優先聯絡同鄉會協助。讓旅台學子安心就讀。 *關懷受訓縣籍新兵:屏東金門同鄉會每年都會陪同縣府南區服務處主任,至龍泉營區探視金門子弟,並逐一為金門家鄉受訓子弟加油打氣,該會理事長與總幹事除勉勵役男安心的受訓與服役外,並逐一的發送名片給役男,同時對其說明「只要有任何問題,都歡迎打電話來同鄉會,同鄉會會盡力的為大家解決問題」,讓新兵子弟倍感溫暖。 楊耀祖理事長牽線拜訪空軍聯隊 今年年初在楊耀祖理事長的積極協助和聯繫下,再次連線拜訪致謝空軍第六聯隊。 這是屏東金門同鄉會從第三屆起就有的感恩拜訪,往年三大節日都會至屏東第六聯隊感恩拜訪,但因去年因故暫停,直到今年年初才在楊耀祖理事長的聯繫協助下重啟感恩拜訪。 此次是由臺灣南區辦事處主任楊美雪代表金門縣政府與金門鄉親,與屏東同鄉會人員一同前往屏東空軍第六聯隊進行拜會並表達金門的深切感謝。這次的拜會不僅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更是對屏東第六聯隊長期以來對金門後送病患及霧季期間協助金門民眾返台輸運任務的感激之情的表達。他們的無私奉獻,為金門地區帶來了莫大的幫助與支持。 此外,楊美雪主任還特別感謝楊耀祖理事長慷慨捐贈的感謝品--高粱酒。這份來自富有金門風味的禮物,不僅代表了金門的敬意,也象徵著金門於第六聯隊的深厚感激之情。感謝他們在不同時期為金門所做出的貢獻。 第五屆理事長交接 第六屆理監事出爐 屏東市金門同鄉會在屏東紅館宴會廳隆重舉行了第六屆第1次會員大會暨選舉理監事。這次大會於星期六上午11時開始,並成功改選了新一屆的理監事成員。 在這次選舉中,曾任第三四屆理事長楊恭淼再次高票當選為第六屆理事長,展現了他在同鄉會中的深厚影響力。常務理事由陳晋生先生和吳金水先生共同擔任。理事團隊包括吳瑞煌、楊志堅、王宬宏、黃淑貞、唐有光及董明珍等高票當選人士。此外,林進能先生被選為常務監事,而鄭有明和楊漢榮則成為新一屆的監事。 第五屆理事長楊耀祖,在會場上率第五屆理監事及會務人員隊排成一排感謝會員及友會的支持,一語畢,會場掌聲如雷,此次會議不僅展現了同鄉會的凝聚力,還營造出一種熱烈的氣氛。 會議吸引了多位貴賓參加,包括立法委員陳玉珍、金門縣政府南區服務處主任楊美雪、金門縣政府社會處王科長、金門同鄉總會楊維居理事長等率隊參與,以及來自新北市、高雄市、台東等地的金門同鄉會理事長或代表。 會後的餐敘不僅是一次美好的聚會,也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進行交流和增進關係,場面溫馨而熱絡。這次大會的成功不僅標誌著新一屆理監事的開始,也展現了屏東金門同鄉會在旅台鄉團中的重要凝聚力與影響力。
-
卸下理事長後-楊耀祖 人生再次出發
◎採訪撰稿:邱翌瑄 在一次深入的電話採訪中,楊耀祖先生向記者娓娓道來他對屏東金門同鄉會的濃厚情誼。楊耀祖先生,一位擁有26年軍旅生涯的退伍軍人,如今轉戰農業科技領域,正在他人生中迎來一個新的創業階段。他坦言,若非因為這個重要階段的到來,他會持續地投入同鄉會的工作。 楊耀祖先生的話語中透露出對同鄉會的深情,以及對其未來的承諾。他表示,儘管目前主要精力放在創業上,但仍會持續深耕於同鄉會,只要同鄉會需要,他會不遺餘力地參與。 從軍旅生涯退休後,楊耀祖先生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踏入農業科技產業。對於曾經生活在金門這塊土地的他來說,土地永續與友善糧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著力於透過科技加值農業,旨在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同時保護與永續土地。這不僅是他的事業,更是他第二人生的志業。 楊耀祖的成長經歷本身就是一個鼓舞人心的故事。曾經是弱勢兒童的他,在2023年擔任建興農業科技副理的同時,與嘉義民雄二手書店創辦人黃金山先生及國立中山大學合作,共同創辦了一個特殊的教育計畫。他們延續黃金山館長的經驗,通過一對一的家教和免費課輔班,為打破貧窮和低學業成就的世代循環而努力。 同時也透過中山大學相關課程的學生資源,吸引該校學生加入這個教育計畫。這不僅僅是為弱勢學童提供學習機會,同時也是利用管理學院USR計畫的在地連結能量,來幫助更多高屏地區家境清寒和學業弱勢的國中小學生。 楊耀祖先生的故事是一段持續奉獻的旅程。從軍人到農業科技創業者,再到為社會弱勢群體發聲的倡導者,他的生活經歷和工作表明了一個人即使在面對生涯轉換的挑戰時,也能通過不懈努力和對社會的深刻理解,實現自我價值和對社會的貢獻。 楊耀祖先生的故事不僅是一段個人成長和成功的故事,更是對於如何通過教育和科技創新來促進社會進步的一個鮮活案例。他的人生證明了,即使在面對種種挑戰時,一個人仍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不只是自己的命運,也能對周圍的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這就是金門人的精神吧!
-
《異鄉鬢影》
﹝新竹訊﹞ 歲末金門特產嘉年華 1月20日西門國小禮堂圓滿溫馨 在本月20日的新竹西門國小的歲末園遊會上出現金門特產-牛肉乾跟貢糖的愛心義賣攤位,這是來自新竹金門同鄉會的理事長及秘書們的溫情愛心,他們的協力使得這場園遊會順利舉辦,同時也推廣了金門特產,讓現場的大小朋友認識金門,該活動溫馨圓滿,為歲末寒冬更添溫情。
-
《浯事吾聞》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離世,留下未實現的金馬和平願景
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先生於本週1月15日辭世。 施明德先生在生涯的尾聲中致力於將金門與馬祖地區轉變為永久非軍事區,但此願景一直未能實現。他曾在總統大選前夕批評蔡英文總統未能處理此問題,並呼籲2024年總統候選人應正視此問題,避免將金馬問題與台灣問題混為一談,從而將其變得更加複雜。 施明德先生曾如此比喻,台灣問題如微積分之難,而金馬問題則猶如小學數學的基本加減法。他強調,僅僅在金門喊出和平口號,無法為金馬地區帶來真正的永久非軍事區,也不能為台海和平提供任何保障。他批評這種做法為虛假的愛國主義。 縣籍議員提倡金門成為永久非軍事區 2023年2月8日,有8位縣籍議員提倡將金門變成「永久非軍事區」。施明德先生知道這件事情後對此表示支持,並提出自己為此努力數十年,希望能消除戰爭的可能性。儘管當時他未接種疫苗且疫情尚存,他仍表示願意訪問金門,與當地議員討論此倡議。 施明德先生透露,在得知此提議後,他立刻聯繫了倡議者洪鴻斌議員。他表示自己有完整的方法和「金門、馬祖和平特區條例草案」,呼籲大家共同努力,以和平取代戰爭。 提出金馬「和平特區」概念,促進兩岸和平 施明德先生於111年,隨著國際疫情趨緩,提出建立「金門、馬祖和平特區」的想法。他呼籲台灣領導層從金門、馬祖全面撤軍,使其成為非軍事區和和平區。他認為,這將有效預防兩岸間最易引發衝突的問題,實現避戰目標。 他批評蔣介石時代將金門、馬祖塑造為台灣防衛前線和反攻大陸的基地,認為這是對台灣人民的欺騙和獨裁統治。他提到,金馬居民在戰爭中遭受重創,被視為次等公民長達數十年。施明德先生表示,他年輕時曾駐守小金門,深感同情當地人民的苦況,因此提出「金馬非軍事區」的主張。 批評當前兩岸政策,呼籲重視金馬人民權利 施明德先生指出,近30年來,金馬地區的軍事力量已大幅減少。他認為,現有的軍力無法有效防禦外敵,反而可能激起敵方的侵略欲望。他批評台灣的領導者不應再自欺欺人,而應正視問題。 他強調,金馬人民的權利和願望經常被兩岸的政治大局所束縛,無法自主決定自己的命運。他提到,無論是小三通、金廈海底隧道、水電供應或國際觀光等問題,金馬人民均無法自主決策。施明德先生認為,實現金馬非軍事區不僅能保障當地居民的基本權利,還能消除兩岸衝突的隱患,並有助於構建和平。 對大陸的態度:促進兩岸和平而非挑起戰爭 施明德先生對中國大陸表示,應避免「一邊談論民族情感,一邊準備戰爭」的矛盾行為。他認為,中國大陸應該抓住機會,展現和平的決心,從而改變台灣人民及國際社會對其的觀感,展現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對人類和平的貢獻。
-
《異鄉鬢影》南區辦事處楊美雪主任與屏東金門同鄉會拜訪致謝屏東空軍第六聯隊
金門南區辦事處主任楊美雪攜同屏東同鄉會常務理事楊志堅與總幹事陳晉生組成代表團,於本週前往屏東機場,展開的拜訪與致謝行程,以感謝屏東空軍第六聯隊及C130軍官團隊長期以來對金門的協助。 在拜會中,楊美雪主任表達了金門南區對屏東空軍的深切謝意,特別感謝屏東空軍第六聯隊及C130團隊在後送專項任務以及霧季時期的運輸工作中所提供的無私支持。 為了表達感謝之情,金門南區辦事處代表團特別攜帶了金門地區的高粱春節配酒,向屏東空軍第六聯隊隊長及C130飛軍軍官致贈,希望這份榮譽能象徵兩地在合作中攜手共進的友誼。 此次拜訪活動不僅凝聚了金門南區與屏東空軍的合作關係,更促進了兩地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友誼。金門南區辦事處代表團對屏東空軍的熱誠感謝,讓合作關係更加緊密,共同追求未來更大的發展。
-
金門解嚴:堅定奮鬥的歷史軌跡下的前輩們
在討論金門解嚴的歷史過程中,不得不提到一個重要事件--「八二三金馬愛鄉大遊行」。這不僅是一場遊行,更是金門民主運動的重要里程碑。當時台灣地區已於1987年7月15日解嚴,但金門、馬祖兩地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背景,仍維持軍事管制與戒嚴狀態。這一制度的延續,對當地居民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初探民主之路:金馬團結自救會的成立 就在台灣解嚴的翌月,由一群金門和馬祖的年輕人組成的「金馬團結自救會」應運而生。他們於1987年8月21日在台北縣新店市的福建省政府前發起了一場請願活動,由金門旅台鄉親翁明志、陳振堅與馬祖旅台鄉親王長明等人是這一運動的核心人物。他們的訴求包括解除戒嚴、廢除軍管、開放觀光、實施民主憲政和地方自治等。這些訴求不僅表達了對長期軍政統治的不滿,也揭開了金馬民主運動的序幕。 面對政府的無視與挑戰 這群年輕人的勇氣和堅持,雖然在當時未能獲得即時的回應,但他們的靜坐和請願行動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值得一提的是,當福建省政府未能給予他們滿意的回應時,他們將請願書燒毀,以此表達他們的決心和抗議。 訴求廢除戰地政務的「金馬愛鄉大遊行」 金馬愛鄉聯盟於1989年8月23日,舉行有史以來金馬人首度走上臺北街頭的大遊行,提出廢除戰地政務,軍民分治、縣長民選、設置議會,落實地方自治,以及取消金馬地區入出境管制、開放觀光等十大訴求。 遊行由金門縣諮詢代表黃積軍當總領隊,有二百多位金馬鄉親參與。隊伍在臺北市中正紀念堂集合,出發繞行經杭州南路、濟南路至立法院,派出10位代表入立法院請願。再分派代表赴監察院及行政院 遞送陳情書,隊伍再折回中正紀念堂,一路呼喊口號,驚動臺北市。 當天下午並有遊行代表轉赴位於新店的福建省政府,向省主席吳金贊陳情。此次遊行後,金馬的解嚴議題浮上台灣檯面。 翁明志更是在這段時期內多次嘗試回歸政治舞台,甚至參選立法委員,但面臨諸多障礙。他的抗爭不僅限於政治運動,更包括法律訴訟,他曾控告國防部長和入出境管理局侵犯人身自由。終於選舉前夕,他終於獲得了返鄉的機會,但其背後的政治遊戲和限制依然嚴峻。 二度戒嚴與絕食抗議 1991年5月,雖然《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被廢除,但金門隨即進入了所謂的「二度戒嚴」。對此,金馬愛鄉聯盟等青年組織表示強烈不滿,並於同年5月7日在立法院前發起了一場絕食抗議行動,這場抗議持續了11天。 戒嚴終結與民主的曙光 透過這些不懈的努力和廣泛的社會支持,金門的民主運動終於迎來了轉機。1992年11月,國防部宣布金門縣解除戒嚴,標誌著長達43年戒嚴和36年戰地政務實驗的結束。 金門解嚴的歷史不僅是一系列事件的簡單記錄,更是對民主、自由與人權不懈追求的見證。這段歷史提醒我們,和平與自由從來不是理所當然的,它們是前輩們用無數艱辛和犧牲換來的寶貴資產。當我們回望這段歷史,不僅要紀念那些為金門解嚴奮鬥的前輩們,更要思考如何珍惜並延續他們的遺志,為建設更加公正和自由的社會而努力。
-
《浯事吾聞》中國發射衛星還是飛彈?台灣發布國家級警報的背後
週二下午三點,台灣民眾的手機接連響起國家級警報,混亂中產生了一個疑問:中國究竟發射了什麼?原本警報顯示為衛星經過台灣南部上空,但英文警報版本卻驚人地顯示「Missile」(飛彈),在總統大選前夕,這一差錯加劇了外界的不安。 國防部在警報25分鐘後的第一版新聞稿聲明,中共在四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執行火箭搭載衛星發射任務,該火箭飛行路徑經過台灣西南空域上空,高度位於大氣層外。 緊接著,又發出第二版新聞稿,除了糾正英文版措辭:「惟簡訊英文用語,未能精準表達發射物係衛星而非飛彈,國防部向社會大眾致歉。」還把「西南空域」上空改為「本島南部空域」上空。 為什麼會出現兩版路徑?從國防部最新的當天晚間8點說明,可窺其一。 比對美國聯邦航空署的原判路徑以及實際路徑,可以發現,這枚衛星火箭的軌跡約略往北移,直接進入台灣的防空識別區,並先後飛越台南及台東上空。 「這次經過本島上空的高度是500公里,」國防部參謀本部情報參謀次長室次長顏有賢說。 也就是說,並不像外界原先猜測,火箭飛行高度可能介於海拔100公里的領空跟外太空「卡門線」、導致難以研判,而是遠遠超過。 「我們了解,國際對領空定義仍有爭議、沒有一致說法。也因此,對於任何通過我們領空的飛行物,都會綿密監偵,會視飛行高度、可能造成的危害,做適切反應。」孫立方如此解釋。 而中國大陸官媒中央電視台的微博,則搶在第一時間透露更多訊息。央視報導及相關廣播,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在下午3點3分,使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愛因斯坦探針」衛星。採訪團隊也從金門可以收聽到的廈門廣播接收到相關訊息。 過去70年,全球一年平均發不到100顆低軌衛星,但近3年,這個數字暴漲20倍,一年發射超過2000多顆,背後的主力,除了馬斯克旗下的星鏈,另一個要角就是由中國官方主導,新的太空大戰儼然成形。 事實上,愛因斯坦探針發射計劃也不是秘密。根據《新華社》去年報導,中國打算在2023年底發射愛因斯坦探針,希望捕捉超新星爆發出的第一縷光,以及發現宇宙更遙遠、更暗弱的天體,有望成為中國「黑洞」研究的先驅者、衛星研發的重要里程碑,太空探索的先鋒者,各大國從不會缺席。 發射這樣的衛星會需要發到國家級警報嗎?國防部晚上聲明,此次國家級警報由空軍作戰指揮部指揮跟發布。「因為(這次)有異常狀況,進入我本島南部上空,」顏有賢補充。 同時間著名的Discovery頻道官方臉書粉絲團發文表示「太空碎片可能在正常衛星發射時、沿軌道飛行時、在太空運作或故障時、完成任務未脫離軌道時產生」,引發不少網友熱議。 Discovery在其官方臉書上發布貼文,貼文寫道「太空碎片可能在正常衛星發射時、沿軌道飛行時、在太空運作或故障時、完成任務未脫離軌道時產生。」意即,衛星看來無害,但恐怕產生「所謂的太空碎片」,不能輕忽。Didcovery小編也附上此次中國發射的「愛因斯坦探針衛星」解說,讓網友認識到底是發射什麼。 也有相關專家分享去年4月16日的新聞報導,報導內容為中國發射衛星,碎片掉落台灣北部外海,造成33航班改道迴避,討論起有關太空垃圾的問題,並分享去年在尼泊爾,當時一架中國在2022年7月29日發射的「長征-2D」運載火箭,搭載部署3顆用做軍事偵察的遙控感測間諜衛星,這個重達4噸重的太空垃圾在太空停留了200多天後重返大氣層,並於尼泊爾上空燒毀解體,雖無地面人員、財物損傷或自然生態破壞消息傳出,但國際媒體對於中國大陸無法有效控制善後的能力,給予嚴重批評。 當中就有美國哈佛大學天體物理學家喬納森‧麥克道爾(Jonathan McDowell)指出,沒有任何國家會把這些物體留在軌道上,並以不受控制的形式,重新進入大氣層,「但中國發射時的安排,是讓它(火箭殘骸)在某個不可預測的時間,重新進入世界上隨機的某個地方。這可能不是一個好的計劃。」 而中國紀錄片導演張贊波亦曾於2009年拍攝紀錄長片「天降」,以中國湖南省綏寧縣為背景,記錄當地居民因生活在火箭殘骸落區而遭遇的許多困難和不幸。 對於我國國防部發送國家級警報簡訊一事,行政院長陳建仁在接受採訪時也表示,一個火箭投射器經過台灣本島上空,政府有義務讓民眾知道,推動的火箭會一節一節掉下來,要提高警覺。 圖二:「國家級警報」屬於政府「防救災雲端計畫」,為行政院相關部會和4G業者合作而成,在相關發布機關送出警報後,民眾大約4到10秒就可以收到訊息。 根據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的資料,國家級警報來自災防告警系統,共有以下23種: ﹝大雷雨即時訊息﹞﹝地震速報﹞ ﹝海嘯警報﹞﹝颱風強風﹞﹝火山噴發訊息﹞﹝公路封閉警戒﹞﹝水庫放水警戒﹞ ﹝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警戒﹞ ﹝傳染病﹞﹝國際旅遊疫情﹞ ﹝防空警報(飛彈空襲)﹞ ﹝核子事故﹞﹝疏散避難﹞﹝電力中斷﹞ ﹝爆炸﹞﹝工業火災﹞﹝緊急停水﹞ ﹝空品警報﹞﹝重大災害﹞﹝低溫警報﹞ ﹝毒災警報﹞﹝森林火災﹞ 以上資料來源:災防告警細胞廣播訊息網站
-
《異鄉鬢影》蔡水棟高票當選南投縣金門同鄉會第4屆理事長
南投縣金門同鄉會於舉行「第4屆第一次會員大會」,旨在共商鄉親服務事宜和年度計畫,第四屆理事長由蔡水棟高票當選,會後參與,聯絡鄉情,為這次活動畫上完美的句點。 南投縣金門同鄉會第4屆理監事當選名單如下: 理事長蔡水棟。 常務理事:蔡念浯、吳蕉治、李振隆;常務監事:呂金丁。 理事:楊忠熅、林義智、許梨梧、林文詩、楊麗璇、楊能鳳、林梅玉、鄭光華、許績恭、李寶珍、黃水祿。 監事:劉麗珠、何寶惠、賴健中、王純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