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經樂道
-
《星期人物》無人機改變戰場?衛星助增飛行距離!常四偉將軍與公視一起說給你聽
近年科技進步神速,航太與衛星技術對比過去進展神速AI人工智慧更是光速般的演化,令人讚嘆不已。 其中低軌衛星是近年來的科技發展重要趨勢,有許多國際大廠爭相布局,尤其俄烏戰爭當中,烏克蘭經由低軌衛星成功聯外,更凸顯衛星產業商機。 創宇航太科技執行長常四偉分享利用衛星影像分析,可以了解該地方的地形地貌變化,隨時掌握國土、國防安全。「合成孔徑雷達,可以克服黑夜,對於整個影像的即時性,是有非常大的幫助,代理了美國的BlackSky ,我們可以在2個鐘頭之內,可以取得全世界任何地方的影像,我們的解析度,都在一米解析度以下。」 但目前,創宇航太使用的衛星影像來源,還是以國外居多,這是因為台灣在現階段的衛星研發方向,對比其它國家來看,影像商用的加值應用層面,還有成長空間。 常四偉舉例,「福衛5號的解析度是2米,而且2天才能經過台灣一次,必須要結合整個政府的需求,來設計這個衛星。」 第3期太空計畫,預估到2028年要投入251億,由太空中心整合推動衛星供應鏈,開發一系列衛星。對於業者而言,期待的是台灣的產官學生態鏈能夠平衡。 常四偉說,建議讓國立大學專門去做理論研究,「更高深的這個發展,那民間產業多了,人才的需求更多,人才需求多,來就讀這個科系的就多,這才是一個良性的一個循環。」 而常四偉為了讓更多人認識航太技術與衛星技術的重要性,在去年參與了公視「有話好說」特輯。 以創宇航太科技公司董事長特助的身份,分享台灣所面臨的科技窘境,以及對於長期中重要開發資金的分散策略的批判:「台灣近期運載出國的獵風者號衛星,就是MIT衛星,但是發射技術得靠歐洲,學者說,台灣不是沒能力研發,而是資源分散。我們資金真的太分散了,你都分散給這些國立大學,你做幾顆,他做幾顆,資源都分散掉了,未來要發射光學衛星,也要發射合成孔徑雷達」。 而一起參與討論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所助理研究員許智翔指出:「當然你全力投資在衛星上面,可能是最合算的方式,但是以台灣或者我們說,中華民國長期以來的國際,或是像國安方面的疑慮來說,我們可以知道,很多時候有些技術,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上,像現在太空中心其中一個目標,就是發展火箭,但是我們其實持平而論,我們還是有相當的路要走。」 常四偉在接受訪問時說:「就衛星開發來說,我個人感受是政府的策略應該要盤整檢討,航太產業已經喊了數十年,我們本身的技術不輸給其他國家,但是政府沒有資金運用好,應該是學術界研究理論、產業界研發商品,這樣才有事半功倍,但是目前的狀況是資金分散,且事倍功半。台灣有科技島國美譽,如何集中有限資源,發展衛星與無人機,帶動周邊相關產業升級,已經是到紅色警戒的國家大事了。」 常四偉將軍小檔案 *出生金門 *父親:常法偉(安徽省) *母親:許雪卿(金城人) 更多常四偉將軍的故事可至金門日報鄉訊版查詢
-
《浯事吾聞》台灣總統大選前夕:兩岸議題升溫,福建發出首張「台灣居民定居證」
台灣總統大選即將在下週末舉行,而這段時期,中國大陸對台單位-國台辦以及海協會,紛紛發表對台談話,強調選擇「歷史正確的一方」的重要性。與此同時,福建省也發首張名為「台灣居民定居證」。 兩岸融合,大陸當局積極營造台灣民眾在福建省定居落戶的有利條件,日前福建推出十項新措施於今年元旦正式實施。 第一張「台灣居民定居證」 首張定居證由福建廈門市出入境管理局發放,持有者為台籍教師張立齊,任教於福建華僑大學。此前,中共發布了針對台灣的10項措施,其中包括線上預約,在廈門口岸申辦台胞證,可享有福建的交通、電子支付、醫療等公共服務。 張立齊持有這第一份定居證後表示:「非常開心非常激動。」 而大陸國家移民管理局也在當日發布,張立齊一月一日從廈門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隊移民管理警察手中接過「台灣居民定居證」,成為福建十項新措施實施後,首位在福建 定居的台灣人的相關新聞與報導,特地加強宣傳。 大陸近年不斷對台灣民眾推出台胞證之外的新身分文件,除了「定居證」,二○一八年也推出「居住證」,並取消「台港澳人員就業證」。 值得注意的是,所謂的「台灣居民定居證」,根據陸委會回應,由於這不需要設籍於中國大陸,並且不違反兩岸條例,因此不會導致台灣戶籍註銷。 然而,一旦申請中國大陸的「居民身分證」,則違反兩岸條例,將會喪失台灣人民身分,並註銷在台戶籍與權利。 大陸國台辦主任宋濤在相關訪談中表示:「我們將堅持和平統一,堅守「一國兩制」方針,並持續支持『九二共識』,同時反對台獨。 呼籲台灣同胞要顧全大局,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 」 宋濤不僅在新年之際發表了對台的新年寄語,時間點恰逢台灣大選前夕,同時大陸海協會會長張志軍在《兩岸關係》雜誌上也刊登文章,除了表達新年祝福外,直接提及即將 到來的台灣大選! 張志軍在採訪時更表示:「這場選舉是和平與戰爭、繁榮與衰退之間的重要抉擇,呼籲台灣民眾,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 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與廈門市金門同胞聯誼會會議 除此之外,福建省金門同胞第十五次代表大會也在2023年末12月23日至24日於福州召開。省會常委、統戰部長王永禮出席開幕式並發表演講。 大會審議通過了《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第九屆理事會工作報告》、《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章程(修訂草案)》,並選舉產生了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第十屆理事會、 常務理事會及領導人員。 廈門市金門同胞聯誼會陳呈顧問當選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第十屆理事會會長;謝國勇會長當選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第十屆理事會副會長。 陳呈會長代表省金門聯第十屆理事會致閉幕詞:他表示:「這次大會是一次凝聚人心、催人奮進的大會。新理事會將以本次大會勝利召開為契機,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發揮好福建特色優勢和金門聯組織橋樑紐帶作用,團結帶領廣大金馬同胞在深化兩岸各領域交流,增進台灣同胞福祉,加速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等方面做出新成績、展現新作為。」 隨即在12月24日,廈門市金門同胞聯誼會八屆三次理事(擴大)會議也在同場域召開。會議由謝國勇會長主持,副會長粘世賢、陳成都、鄭朝南、蔡龍偉與八屆理事出席會議;八屆理事會顧問陳呈、顏達成,及金胞骨幹代表等列席會議。 兩場大型會議的主題都為圍繞在廈金「同城生活圈」議題上,會議圓滿閉幕。 兩岸緩衝區-金門 關注兩岸發展的專家指出這些行動突顯金門在兩岸關係中扮演緩衝帶的角色。張立齊先生成為首位持有台灣居民定居證持有人,是他本身對於該環境的認同,而他本身畢業於國立金門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從中間可以分析出金門與大陸之間的邊際效益是極大的,且金門與廈門甚至福建地區之間的文化紐帶自古以來便已是緊密。 台灣與金門的歷史文化背景大相逕庭,兩岸關係需要一個緩衝區,而金門憑藉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背景,加上近年來對外來移民的高度包容性,成為了一個理想的緩衝點。 這也值得候選人深思未來兩岸外交政策的方向。
-
《異鄉鬢影》 屏東縣屏東市金門同鄉會 於1月20日舉辦會員大會
屏東縣屏東市金門同鄉會將於本月20日在屏東市瑞光路一段812號的紅館宴會廳(鳳凰廳)舉辦第六屆第一次會員大會暨第六屆理監事選舉。理事長楊耀祖及全體理監事誠摯邀請屏東市同鄉會的會員參與此次盛會。 另外目前屏東市金門同鄉會正在LINE群組上認捐會費,捐款3900元贈送六瓶金酒113年春節配酒,依此類推,歡迎金門同鄉會會員線上認捐。 高雄市金門同鄉會與高雄市浯江金門同鄉會攜手迎新年 登山健行暢享元旦 2024年元旦,高雄市金門同鄉會與高雄市浯江金門同鄉會攜手舉辦登山健行活動,共同踏上鳳凰山展開新春登山之旅。這次盛會除了兩會會員外,還有金門縣政府南區服務處楊美雪主任一同參與,展現了鄉親間的聯繫與活力。 當日中午的盛宴由該會黃總幹事親自操刀烹飪,呈獻了金門特有的美食,包括金門海蚵乾排骨飯、芋頭鹹粥、炒高麗菜、紅燒鳳爪、乾煎烏魚,以及金門高粱酒,為與會者帶來了一場味蕾的盛宴。 兩會的二十多位成員齊聚一堂,共同迎接新春元旦,歡笑聲不絕於耳。他們在活動中共同歡慶元旦的到來,彼此交流分享,攜手攀登鳳凰山,感受登山運動的樂趣與健康。 高雄市金門同鄉會與高雄市浯江金門同鄉會的合作,不僅展現了金門同鄉會之間的友誼與互助,更加強了鄉親間的凝聚力和互相扶持的精神。這樣的活動不僅是一次登山健行,更是兩同鄉會友情合作的生動體現。 未來,期待這樣的交流活動能夠繼續舉辦,為兩同鄉會會員帶來更多歡樂和健康的活動體驗,也加深了高雄金門鄉親的情感連結。
-
《星期人物》陳呈:對於文化傳承與兩岸交流的堅持
陳呈,現任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會長。 陳呈出生廈門市鼓浪嶼,祖籍金城鎮南門里,祖上的也都在金門。 談起小三通,陳呈有許多感慨,陳呈說:「許多人都知道當年的砲戰一開打,就是一個晚上面目全非,套一句話就是一睡起來,世界就變了,許多人的「回家」就回不了,當年2001年小三通正式上路,滯陸的金門鄉親無不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到原鄉尋根,原先我盼望在清明節返金掃墓,結果手續一辦就是半年,回鄉之路直到中秋節時才告成行。不過隨著政策逐步開放,從民間到政府之間的交流多了,近年更是側重在文化面向,尤其是下一代夏令營、營隊等之類的交流,讓鄉親們與後代逐步增進了感情,有了感情才會想到要多做一些事情。」 對於可以成為陳嘉庚紀念館的館長,陳呈說:「從我小時候,陳嘉庚他在我心目中就是一位非常剛毅的校主,我在集美讀書,別的學校有「校長」,他們的學校有「校主」,這跟別人非常不一樣。而且他是我的偶像」 「校主」這個稱呼,全中國只有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才有,這是獨一無二的。是因為陳嘉庚才有今天的集美學校跟廈門大學。在廈門、在東南亞僑界,「陳嘉庚」三個字彷彿無所不在。然而,在台灣,這三個字卻一度是禁忌。 細數陳嘉庚一手創立或聯合募捐成立的學校,海內海外加起來,竟不下廿九所:在故鄉集美,有幼稚園、小學、中學、師範、農業、水產、航海學校等等;在廈門,則有人才輩出的廈門大學。而在僑居地新加坡,著名的道南學校、南僑學校、華僑中學、南洋師範等等,也都是陳嘉庚的心血成果。 「一九八一年我們曾做過統計,若以黃金價格折算回去,陳嘉庚投注在文化教育上的錢,恐怕超過一億美金!」位於廈門市中心的華僑博物院,是陳嘉庚晚年定居故鄉後的傑作,陳呈分享。 陳呈說:「陳嘉庚對於廈門的貢獻就是最好的文化寶藏,他所遺留下的文化資產,足以令現代的青年運用科技去說故事,與產業結合,更不要提這中間的品牌價值與其中的校園人脈。而在集友銀行長期的支持下,集美校友遍及天下,高度影響國際社會,即連文革後期全世界的船長中,四個就有一個是集美學校出身,在社會各層面都有一定的發言權。」 其實陳呈會出掌紀念館館長工作,其實早在紀念館修建的過程中,廈門市政府早已屬意時任集美學校委員會副主任的他,性質上這一紀念館為相當於廈門市政府副處級的事業單位,需要有足夠的文化涵養及商業認識,才有辦法勝任。此外,陳呈除另擔任陳嘉庚研究會副會長,同時也是集美校友總會與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會骨幹,前者對廈門大學相關項目提供資金挹注,後者負責助學、助教、規劃和安排等工作。 最後我們詢問陳呈對於金門同胞聯誼會的看法及對金門與廈門發展的看法時。 陳呈強調:「金胞聯誼會是個人民團體,可以有定額的代表參加人民政協或人大開會,這對家鄉群體的發展具有好處。」「最近適逢台灣選舉,可能金門人看到廈門的發展都很著急,但是其實仔細思考,其實在發展過程中,有得必有失,廈門就是金門很好的觀察點,如今金門還是保有許多自然生態、國寶級的生物以及冷戰時期的遺址,大量的南洋僑領建造洋樓、閩南建築等。這些都是金門的寶藏資產。金門應該善用這些資產,去思考未來的路。」
-
《浯事吾聞》金門旅台同鄉會:引領教育支持的先鋒
校園,作為孩子邁向社會的重要一步,扮演著塑造人格和培養社會資源的關鍵角色。在臺灣,從國小至國中的九年一貫教育制度,依循每年200天的上課原則,學生每天約投入6至8小時於學校,年累計約1200至1600小時。這一數據凸顯了學校在個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學齡兒童(6-12歲)至青少年(12-18歲)正值人格塑造的黃金時期,認知、情感、學習與社會化技能在此階段迅速發展。 然而,近期台灣校園頻繁爆發暴力事件和社交平台霸凌事件,令許多家長憂心忡忡。網路上泛濫的資訊更加助長了人們的恐慌。 對此,金門旅外同鄉會樹立了一個優良的典範。由於其獨特的歷史和地理背景,金門擁有許多旅外鄉團。當地鄉親們經常將所獲得的資源回饋給家鄉,尤其是教育領域,這在金門教育文化體系的建構歷史中尤為明顯。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1月,台灣金門同鄉會在創會會長李台山和現任會長楊維居的帶領下,他們募集了132萬元台幣捐助金門大學。這筆款項將用於支持旅台金門同鄉會會員及其子女的獎學金計劃,鼓勵他們回鄉接受良好的教育。目前,總會已累計向金門大學捐贈達420萬元,不僅提供學生獎學金,也支持金大在台北開設碩士學分班,造福更多鄉親。 此外,台灣金門同鄉總會活躍於舉辦各種交流與夏令營活動,致力於擴展鄉團後代的國際視野,促進他們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金門僑生相互認識與交流。就在本月25日,他們剛圓滿落幕了一場精彩的馬來西亞與新加坡文化參訪團活動,這不僅加強了文化的交融,也為旅台金門同鄉會及青年團的成員提供了一次難忘的學習與交流機會。 這些舉措體現了旅台同鄉會的慷慨大愛。正如俗語所說:「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改變人生。」金門的先賢們早已認識到,支持孩童教育是給予他們最佳禮物的方式。同時,這也符合另一句諺語的精神:「一個國家若不在教育上投資,最終將不得不在監獄建設上付出更多。」 孩童是台灣的未來,校園應成為他們的第二個家,提供安全和正向的能量,從而促進台灣的永續發展。 金門的旅外鄉團鄉親們早在百年前就在這方面樹立了良好的榜樣。他們通過金門同鄉會、宗親會,為教育事業提供實質的支持,並展示了如何通過關愛和投資來培養健康和負責任的下一代。他們的行動深刻體現了一個重要的理念:教育不僅是家庭或學校的責任,而是整個社會共同的責任。
-
《異鄉鬢影》 新竹市金門同鄉會 讓愛溫暖寒冬
﹝新竹市訊﹞ 新竹市金門同鄉會的LINE近日溫情滿滿,因為他們透過線上舉辦金門特產義賣活動及認購獨居老人年菜,以支持地區獨居老人。這項傳統活動每年為社區的弱勢群體帶來溫暖,今年亦不例外。 此次義賣活動將展示一系列精選的金門特產,涵蓋了金門的美食與文化精粹。活動的主旨是通過公益銷售來為新竹市的獨居老人籌集年菜,以確保他們在春節期間也能享受溫馨的節日氛圍。 新竹市金門同鄉會總幹事李素寬分享:「我們期待通過這次義賣活動,不僅能幫助到需要關懷的長者,同時也能增進大家對金門文化的了解和欣賞。」 有興趣參與這一善舉可聯繫:李素寬女士,電話為0928543063,也是其Line ID。義賣活動在新竹市中正路401號之8的童心坊手作藝術中心舉行 新竹市金門同鄉會期待著社區居民的廣泛參與,共同為這一良善的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金門同鄉總會 馬星參訪祝賀之行平安圓滿 ◎採訪撰稿:邱翌瑄 由金門同鄉總會會長率隊的馬星之行在本月25日圓滿結束,整個參訪團的行程安排既緊湊又豐富。除了拜訪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金門會館外,他們還參加雪蘭莪金門會館的77週年慶典,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慶祝活動,展示了金門文化在海外的影響力和生命力,從20日開始,團隊參訪新加坡金門會館、21日拜訪麻六甲金門會館、22日夜間提前拜訪雪蘭莪金門會館、23日一早前往浮羅吉膽金門會館,並在當晚參加雪蘭莪金門會館77週年慶典的活動。 24日,參訪團的行程更是精彩。他們前往吉隆坡,參觀了城市規劃館,這不僅是一次了解馬來西亞城市發展的機會,更是一次探索當地多元文化的旅程。除此之外,團隊還參訪了鬼仔港,這個地方不僅是馬來西亞的重要歷史地標,也是展示當地文化融合的生動例子。 隨著這次成功的訪問團回國,他們所帶回的不僅是難忘的經驗和美好的回憶,更是對金門文化未來發展的無限期待與希望。這次南洋之行不僅為參訪團員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為金門文化在全球的傳播種下了希望的種子。 *資料及照片提供感謝金門同鄉總會秘書長暨新北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李德毓先生。
-
《星期人物》金門同鄉會領袖聯手促進跨國文化交流 守護金門未來
金門同鄉總會率隊的星馬參訪之行已圓滿結束,在這一次的活動中,除了團隊的領頭羊楊維居會長之外,還有三位區域分會長和一位秘書長共同參與這次的行程。這些領導人物包括楊紫玫分會長、黃根寶分會長(高雄市浯江金門同鄉會理事長)、林天福分會長(桃園市金門同鄉會會長),以及李德毓秘書長(新北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 這四位傑出的鄉團領袖們在這次訪問中扮演了關鍵角色。他們不僅協助規劃了整個參訪團的大小事務和行程流程,還細心安排了每次拜訪會館的具體細節。此外,為了促進各鄉團間的持續交流和相互了解,他們特別注重將青年團成員納入交流的過程中,積極促成了資深與年輕一代之間的對話與互動。 而這四位領袖他們除了在同鄉會裡貢獻自身外,他們對於金門母島的文化與教育更是奉獻良多。 以下讓我們來認識這四位鄉團領袖: ﹝分會長﹞ 楊紫玫女士 楊紫玫女士,安德力旅行社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兼金門縣國際蘭馨交流協會的創會長,以其父親的名義創立了「華民學業進步獎學金」。這個獎學金旨在鼓勵金湖國小的學生,在逆境中展現出色的努力,並學會感恩與回饋社會 楊紫玫深受父親影響,她的父親楊華民年幼喪母,從小扛起家庭重擔,放棄求學機會,通過各種工作支撐家庭,並成功讓弟妹完成大學學業。楊紫玫母親逝世後,父親更是堅持她完成學業。在父親的支持下,楊紫玫和她的兄弟姐妹都順利畢業並在事業上取得成功。楊紫玫與兩位弟弟共同經營旅行社,而她的兩個女兒也分別成為中學和幼稚園的老師。 楊紫玫憑藉誠懇的態度和不斷累積的人脈及經驗,建立了自己的事業和財富。她是一位樂觀積極的人,面對困難從不氣餒。她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如同鄉會、家長會和扶輪社,並享受著一個無需為家庭煩憂的生活。楊紫玫認為,她的人生是成功的,得益於周圍的支持,包括她的父親、丈夫、老師和朋友。 楊紫玫自評:「雖然我可能沒有賺到很多錢,但我賺到的是持久、充滿樂趣和快樂的收益。我是個保守的人,沒有過分的野心,總是無心插柳柳成蔭。我認為,做人的誠懇和正確態度是成功的關鍵。言而有信,慷慨大方是我的原則。我非常幸運,在人生旅途中得到了許多人的幫助和指導。」 如今,楊紫玫已成為許多年輕人的榜樣,她的故事激勵著學弟妹和同鄉會的晚輩們。 黃根寶先生 當提及黃根寶先生,許多金門鄉團的資深成員總會率先關切他父親黃康城的安危。黃康城先生曾在黃根寶擔任高雄市浯江金門同鄉會理事長前18年,擔任該會的第3至4屆理事長。如今,黃根寶繼承父志,接續擔任同一職位,這不僅是家族榮譽的延續,也見證了對金門社群深切的承諾。 受父親黃康成的啟發,黃根寶深信身為金門人的責任:「為金門人盡一份心力。」懷著這樣的信念,黃根寶放棄了國際獅子會等其他社會職務,全心投入高雄市浯江金門同鄉會的工作。在擔任兩屆理事,積極貢獻時間與資源後,他自然而然地成為了理事長。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民國108年黃根寶擔任理事期間,他個人投資近千萬元,購置一棟四層透天厝,建立了「大寮鄉親服務處」。這個服務處提供金門鄉親一個免費的休閒育樂場所。黃根寶先生表示,他盡自己所能,為在台灣的金門鄉親創造一個交流與聯誼的空間。成立這個服務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給鄉親們一個多功能的聚會場所,並鼓勵金門本地與在台鄉親常來聚集。 此外,由於高雄市浯江金門同鄉會的原會館位於鳳山區一棟住宅大樓內,鄉親的活動常引起鄰居不便。因此,黃根寶先生毅然決定,用個人資金近千萬元,在大寮區鳳林四路342號購置透天厝四樓,專門成立了大寮服務處,為旅高鄉親提供一個更佳的休閒與聚會場所。 該服務處的設計考慮周到,地下一樓設有廚房餐廳,一樓是交誼會客廳,二樓配有小型會議室,三樓則有兩間臥室供外來鄉親臨時住宿,而四樓設有專用的卡拉OK廳。這些設施全都是出於對鄉親的深切關懷。 深受台灣南區金門同鄉會成員的敬愛。他不僅是許多人心中的大哥,更是一位在金門社群中不可或缺的領導者。他的付出與奉獻,不僅是對自身家族傳統的延續,更是對於金門文化與傳統的一份深情守護。 林天福先生 在金門的許多貧困孩童心中,林天福先生是一位特別的存在--他們心目中的「長腿叔叔」。2022年,林天福帶領台灣同濟會的成員們,慷慨捐贈了24萬新台幣給予古城國小,作為貧困學童的獎學金,幫助他們在學業上得到支持。今年,他更進一步,邀請桃園同鄉會的會員們一起支持金門家扶中心,展現了他對於教育和兒童福利的持續關注。 林天福不僅在慈善方面有所貢獻,還是金門文化的推廣者。與王尚宏共同創作的桃園市金門同鄉會會歌《心手相連》正是這一努力的見證。這首歌謳歌著金門人的堅韌與毅力,傳達著溫暖與團結的信息。歌詞中的「溫暖的愛 傳遍全世界」不僅是一句歌詞,更是林天福先生行動的寫照。 林天福他用實際行動回饋家鄉參與鄉團活動,並在更廣泛的範圍內推廣金門的文化和精神。 李德毓先生 李德毓,作為一位多面向的領導者,不僅擔任總會秘書長的重要職位,同時也是新北市金門同鄉會的理事長。在這一次跨國參訪團,表現出了無比的專業與熱情。即便在忙碌的行程結束後,他依然堅持在飯店裡整理當天的資料,這份堅持不懈的態度,正是他長期服務於公共事務的一大特色。 李先生出身於金門古寧頭的李家,他的父親李增獅先生是一位聲望卓著的人物。雖然李德毓先生曾自嘲對學業無大興趣,但他大學畢業後投身房地產業,從一名普通銷售員成長為建設公司的主要負責人,證明了他的能力與決心。 在同鄉總會中,他以秘書長的身分,將公關任務管理得有條不紊。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儘管他曾說對學習沒有太大的興趣,他卻積極推動閱讀和教育相關的公益活動。去年,作為新北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他發起了一項向金門學子贈書的活動,希望激發學生們的閱讀興趣,並促進多元閱讀。 今年,他再次組織了一次大型的贈書活動,將約1.4萬冊書籍,價值約500萬元的圖書,分發給金門的五個鄉鎮。每個鄉鎮獲得了大約2800冊書,總價值約100萬元。 李德毓對金門的深厚情感與不懈努力,他的奉獻精神不僅展現了他作為一位領袖的卓越品質,也體現了他對於文化傳承和教育的深刻理解。
-
《浯事吾聞》112年馬星交流活動 台灣金門同鄉總會率隊 積極推動海外交流促進同鄉情誼
(台北訊) 台灣金門同鄉總會於本月19日率領由42名成員組成的代表團,前往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展開為期數天的海外交流之旅。這次代表團結合了旅台金門同鄉會與宗親會的成員,其中包括近12個同鄉會及宗親會的組織成員。 首站來到新加坡後,金門同鄉總會參訪團已完成了對當地金門同鄉會館的參觀。在這次交流活動中,兩地同鄉會的成員們進行了熱烈的交流與互動,分享了各自的經驗和見解。重要的是,此次會面不僅是文化上的交流,更是情誼的延續與加深,凸顯了金門鄉親之間濃厚的情感連結。 在金門同鄉總會代表團訪問新加坡期間,除了與當地同鄉會進行交流外,參訪團也抽空前往了新加坡保存良好的華族文化地標。牛車水、海牙寺以及歷史悠久的街道,成為了代表團的旅程目的地。這趟參訪之旅讓金門同鄉總會的成員們得以深刻感受先賢們當年在南洋大地上所歷經的艱辛與奮鬥歷史。 牛車水作為新加坡華族文化的一部分,展現了這座城市的豐富多樣性。代表團穿梭於熱鬧的街道,感受著這裡濃厚的文化氛圍,這些感受將成為他們回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樣地,代表團參觀了新加坡的海牙寺,這座古老的寺廟不僅承載著宗教文化,更是許多先賢移民南洋後信仰的中心。參訪團成員在寺廟內沉靜的氛圍中,感受著先賢們在陌生土地上堅韌的精神。 歷史街道也是代表團探訪的地點之一。走過這些歷史悠久的街道,彷彿能聽見往昔的腳步聲,追隨先賢們曾走過的軌跡。這些地方見證了南洋先賢們的奮鬥史,也成為今日代表團成員們心中的深刻印記。 金門同鄉總會這次參訪之旅不僅僅是一次文化交流,更是一次對先賢歷史的致敬和對先人奮鬥精神的繼承。他們將這份情感和收穫帶回家,延續著同鄉之情和文化的傳承。 根據最新消息,金門同鄉總會參訪團已完成了對新加坡金門同鄉會館的訪問。在訪問過程中,與新加坡金門會館進行友好的交流會晤,並共進了餐敘。接下來,參訪團將移師馬來西亞,持續拜訪當地的鄉團,進一步擴大交流範圍,促進更緊密的合作與交流。 金門同鄉總會這次海外交流活動的目的不僅是加強地域間的聯繫,更是為了促進同鄉間情誼的深化和文化交流的重視。成員們帶著對同鄉情誼的理解與珍惜,期待在接下來的行程中,透過更多的交流互動,開展更多合作,擴大兩地同鄉之間的情感連結。 這次跨國之旅不僅加深了對金門同鄉情誼的了解,更讓成員們體會到文化交流的重要性。金門同鄉總會希望通過這樣的交流活動,持續豐富、傳承、並促進金門鄉親間的情誼,讓這份珍貴的連結在不同地域中得以延續與綻放。 關於金門同鄉總會更多的交流活動以及海外訪問的消息,我們將持續關注並報導相關進展。 *圖源照片由新北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兼任金門同鄉總會秘書長-李德毓臉書擷取 *部分資料提供:台灣金門青年同鄉會理事長-李之浩提供。
-
《異鄉鬢影》台中市金門同鄉會熱鬧舉行第18屆第1次會員大會
1988年創會至今已走過36年的台中市金門同鄉會,於本月16日(週六)在北屯區大和屋國際美食館盛大召開第18屆第1次會員大會。盛會由該會現任理事長鄭根陣親自主持,並由林麗芬擔任司儀。 此次會議更是名副其實的盛會,金門縣政府社會處王智育科長代表陳福海縣長出席,而來自旅居台灣各地的金門鄉親紛至沓來。他們來自金門、宜蘭、基隆、臺北、新北、桃園、新竹、彰化、南投、嘉義、臺南、高雄、屏東、臺東等地,為現場增添了熱鬧的氛圍。這樣的聚會是他們平時繁忙生活中難得一見的盛事,也是一次難得的聚會機會。 會場充滿了歡笑聲和互相交流的溫馨氛圍。貴賓與理監事們積極參與並出席盛會,同時順利完成新任理監事的選舉。在眾人矚目之下,鄭根陣再次連任當選第18屆理事長,同時也選出了新的理監事團隊。 會議中,按照正式會議程序,依序進行理監事選舉、工作報告、財務報告和提案討論等議程。更有敬老禮品及獎(助)學金的頒發,以表彰在鄉團貢獻突出的成員。 會後,舉行了盛大的餐敘活動,讓出席的鄉親們品嚐美食,歡聚一堂,共同分享著溫馨的家鄉情懷,場面溫馨又熱絡。 這次會員大會不僅是結合了金門鄉親間的聚會,更是一次互相交流、凝聚情感的特別時刻。在這充滿歡笑的聚會中,鄉親們共同緬懷故鄉情懷,燃起了對家鄉的深深眷戀,也凝聚出更多共同的奮鬥與期許。 台中市金門同鄉會第18屆理監事當選名單: 理事長:鄭根陣 副理事長、虞金生、吳玉珮 常務理事:王連裕、李金揚 理事:許丕杰、翁文君、李德恩、徐金藍、虞金玉、呂俊石、許時撰、洪特、張蒼海、吳永煜、許兆慶、何國松、王麗君、李美葳、林光建、董璟霖 常務監事:鄭允全 監事:陳淮壽、許性質、林振松、陳宗西、王亞伶、陳為祥 候補理事:吳鏵雄 候補監事:賴文琪、謝文邁 *如有更新或調整,以該會最新公告為主
-
《星期人物》臺灣金門青年同鄉會:承先啟後,團結傳承──李之浩
臺灣金門青年同鄉會的李之浩充滿感激之情表示:「對於金門青年同鄉會來說,我們像個幼兒園年資薄淺,是有眾多前輩同鄉會和宗親會的支持,以及創辦會員的鼓勵,才有今日全國性的發展。」 李之浩深情描述父母親是來自金門的一對金門青年,感到自豪無比。「我父親畢業於金門高中後來台求學工作,在金門遇見了母親。就像大多數金門人一樣,他在離開金門前就已確定母親是他一生的摯愛。兩位金門青年在台灣求學工作,相互扶持,結為夫妻,育有我們這幾位旅台的第二代。」 儘管沒有在金門長大,但李之浩對金門有著深厚的情感。「金門是我們的故鄉,雖然我們在外生活,但每逢節日仍會返鄉祭祖。外婆家也在金門,所以對我們來說,金門扎根在我們血液中,就算回想少年時參與金門同鄉會的活動,仍深植在記憶裡。」 李之浩分享了一次難忘的回憶:「那是一次兩岸三地的夏令營體驗,我們旅台的金門青年和在金門長大的青少年齊聚水頭碼頭,前往廈門。令人驚訝的是,廈門的團員有高中到國小各年齡層,而我們旅台的會員大多是高三到大學生。雖然年齡有10歲之差,但幾天相處下來,我們彼此融洽,彷彿同屬一家人。這讓我深感震撼,類似的文化背景和血緣,讓我們如此親近。」 李之浩回想起這段經歷後深有感觸:「在台灣,我感受到同學之間的親疏差距,開始體會到鄉團間共同語言、共同文化的重要性。」他的言論表達了對金門同鄉會的深切情感,也呼應了對於文化共通性的珍視和重視。 台灣金門青年同鄉會的成立源起 李之浩先生在討論台灣金門青年同鄉會成立時表示:「青年團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總會的青年團。當時金門總會的總會長李台山先生參訪了中國福建省的各個金門聯誼社團和馬來西亞的金門僑社時,他看到了這些團體都設有『青年團』,團員充滿熱情,充滿活力,並積極追尋祖先的故鄉,甚至跟隨長輩回鄉尋根遊歷。經過多年的磨練,這些成員可以順利接棒,延續僑社或社團的事務,使組織不會出現斷層。因此,我們開始了建立『青年團』的構想,並進一步籌劃了實施方案。」 「於民國106年2月6日,台灣金門同鄉會總會召開了成立青年團暨幹部會議,由李台山總會長主持。在會議上,宣布了聘任李聰明擔任青年團團長、楊紫玫擔任副團長、教務長李柔靜、教學組長許梓恬、活動組長張菡穎、輔導長由團長尋覓選任、總務組長顏筑宣,另外有輔導志工張國森、戴河生、黃木財、黃素芬、蔡志堅、許坤、李中琳等人。」 「同年2月12日,於北區旅台鄉親聯合團拜中,公開宣布招募青年團員,歡迎金門青年報名參與,期待有熱忱的心志共同服務鄉親並支持家鄉的發展。同時,以國際視野拓展兩岸及國外金門鄉親之文化交流,增進情誼,凝聚團結力量,致力傳承傳統文化。」 「至106年4月30日,台灣金門同鄉會總會隆重舉行成立週年慶典,並與馬來西亞巴生雪蘭莪金門會館青年團進行初步交流,其後維持聯繫。在107年1月,雪蘭莪金門會館慶祝成立71周年暨青年團成立45周年,金門青年同鄉會受邀參與。當時由團長周瑋婷及總會代表楊紫玫率團赴馬來西亞,這也是金門青年團首次進行海外參訪交流之旅。」 「在前輩們的支持下,台灣金門同鄉會總會的青年團得以轉型擴充,成為了臺灣金門青年同鄉會。至109年2月2日的成立大會上,通過了立案章程、年度工作計畫、收支預算案,並且選舉產生了第一屆理事和監事。原青年團團長周瑋婷當選為青年同鄉會首任理事長,並向主管機關內政部提出核備。」 青年同鄉會:凝聚情感、啟航未來 李之浩對於鄉團的溫暖與能量有著深刻的感受。當談及擔任第二位青年同鄉會理事長時,他笑著表示:「這其中有許多人的支持,才讓我有了勇氣承擔理事長的角色。」 他強調了青年同鄉會與其他鄉團的不同之處:「我們的組織夥伴大多年輕,許多仍在學業階段。但是有了前創會理事長的經驗,以及總會前輩的協助,我對於未來的走向充滿信心。」 他進一步表示了他作為青年同鄉會理事長的願景與目標:「我希望能讓青年同鄉會成為旅台青年的第二個家,透過這個平台串聯更多可能性。我們積極地吸取經驗,逐步成長,這是我未來的目標。」 這樣的想法與願景不僅僅是個人的追求,更是對青年同鄉會所懷抱的期許。這是一個凝聚情感、凝聚力量,並且開拓未來的平台。在這個鄉團中,年輕成員的參與不僅是為了維護傳統,更是為了開啟新時代的蓬勃發展。 李之浩先生的話語中透露出對未來的樂觀與信心,也反映了他對鄉團使命與價值的深刻理解。透過青年同鄉會這個平臺,他期許能夠為旅台青年帶來更多機會與可能,並且持續凝聚更多的青年力量,共同追求社群的繁榮與進步。 因此,李之浩先生所代表的青年同鄉會,不僅僅是一個年輕的組織,更是一個正在孕育著新希望、新活力的社群。這股前進的力量,將會為旅台的青年帶來更多的機會,讓每個年輕人在這個家的溫暖中茁壯成長。
-
《異鄉鬢影》 新北市金門同鄉會成功舉辦第14屆第三次會員大會暨敬老活動
﹝新北市訊﹞ 新北市金門同鄉會於本月3日在新北市狀元晶豪樓晶豪會館(中和區錦和路388號3樓)隆重舉辦了第14屆第三次會員大會暨敬老活動。活動在熱烈的氛圍中圓滿結束,吸引了眾多貴賓和會員的參與。 此次會員大會暨敬老活動是新北市金門同鄉會的一次重要盛事,吸引了來自各行各業的會員們參加。會上不僅回顧了過去一年的工作成果,更進行了對未來發展方向的討論和展望。與會者們積極交流,分享了彼此的心得與建議,為金門同鄉會的未來發展獻上了寶貴的意見。 值得一提的是,活動現場更是貴賓雲集,各界名流和金門同鄉會的支持者紛紛蒞臨。他們的到來為整個活動增添了濃厚的人氣和熱情,也展現了對新北市金門同鄉會的支持與關心。 在會議中,新北市金門同鄉會特別舉行了一場敬老活動,表彰了長期以來對新北市金門同鄉會做出貢獻的老會員們。他們的奉獻精神和努力工作受到了現場所有人的高度讚揚與尊敬。 新北市金門同鄉會的這次會員大會暨敬老活動在溫馨、和諧的氛圍中圓滿結束,不僅凝聚了新北市金門同鄉會會員的向心力,也進一步促進了同鄉會的發展。展望未來,新北市金門同鄉會將繼續秉承團結互助的宗旨,為促進同鄉情誼、服務社會作出持續的貢獻。
-
《星期人物》堅持推動廈金大橋建設 莊苓宗持續推動兩岸之橋
在南安市水頭鎮,一座古樸別緻的農家山莊掩映於半山之中。庭院中綠意盎然,田野間蔬菜生氣蓬勃,角落處肥碩的雞鴨正在悠閒地覓食,這樣恬靜優雅的田園景致讓來自金門縣的莊苓宗找到了一份歸屬感。 「在南安已經生活了將近20年,這裡已成為我的第二故鄉,我和家人都喜愛、適應這裡的生活。」最近,剛從台灣回到南安水頭鎮的莊苓宗分享記者他多年來的「融陸」體驗。 眼前的莊苓宗正值壯世代年紀,卻放下了生意,專注於推動廈門金門大橋的建設;他的足跡遍布兩岸,致力於促進宗教和人文交流,作為首批「著陸」的台商,莊苓宗不僅見證了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紅利,也是兩岸交流融合的參與者和推動者。「我很幸運來到大陸,成為『融陸』的先驅。我期望未來能吸引更多台灣鄉親來大陸生活、工作,體驗這裡的平靜愉悅,凝聚更深的共識,共同為守護現在這份『穩穩的和平幸福』而努力。」莊苓宗如此表示。 談起福臨莊,這是一座歐式三層小別墅既古雅又別緻,庭院裡花木蓬勃,每一處都經過精心打理。 「這座莊園是我設計的,因為我嚮往樸素的農夫生活,所以特意選了這個比較偏僻的地方。」莊苓宗微笑著四處介紹。「最初這裡十分偏遠,周遭都是空地。」莊苓宗說,近年來,南安發展迅速,莊園周圍也變得熱鬧起來,連寬闊的國道324線都貫穿而過。日常裡,他和家人居住在這裡,自己飼養家禽,種植蔬菜,甚至還耕種水稻。偶爾鄰居養的蜜蜂採蜜,也會邀請他前去品嚐。這和諧平靜的鄉村生活使他更加喜愛鄉野。 「我就喜愛這樣平實、平靜的生活,尤其是品嚐自己種植的農作物,那種成就感無以言喻。」莊苓宗帶著微笑說道。為何選擇在南安定居?稍作思索後,他答道:「對我和許多人來說,南安是閩南語發展最早的地方,也是閩南人真正的生活中心。這裡的閩南語與金門鄉音極為相似,這裡的許多美食也與我家鄉的味道幾乎一模一樣,讓我感到非常親切、習以為常,就像在家一般。」 談及此,伴隨著茶香氤氳,莊苓宗不由得回憶起兒時。在金門五龍山西園村出生的他,1958年於金門地下防空洞中來到這個世界,直到21歲之前,砲火聲成為他入眠的樂章。「當年每天都有炮火,回想起來仍感到恐懼。」莊苓宗提到,年少時他親歷戰爭的殘酷,深知和平的可貴。 2001年1月2日,廈門金門「小三通」正式開通,敢於冒險的莊苓宗成為最早通過「小三通」抵達大陸發展的台商之一,隨後在大陸的事業取得一定成就。 然而,就在這時,他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抉擇--「歸隱」鄉村。 廈金大橋 壯志未泯 初冬陽光和煦,南安市水頭鎮一處靜謐山莊中,來自金門的莊苓宗找到了如畫般的家鄉感。 在一間書房中,面對記者的好奇,他靜靜地引領著,拿出一本關於廈金大橋可行性研究的書籍。環顧四周,書桌、書架上滿滿都是和廈金大橋有關的資料,文件,甚至是舊報紙。原來,在不斷融入大陸發展的過程中,莊苓宗見證了大陸蓬勃的成長,同時也見證了金門長期的發展障礙及金門作為兩岸之間的橋樑更多可能性。 「我們一直期盼著能夠建造一座連接金門和廈門的大橋,這對金門人民來說將解決很大的就醫問題。這些年,我一直在努力推動這個事業。」莊苓宗說道。為了金門的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也為了加深廈門和金門之間的聯繫,自2004年起,他將生意交由他人打理,並將福臨莊作為研究廈金大橋建設的「前沿指揮所」,積極為大橋的建設奔走,至今已持續了20多年。 「我們成立了『金門和平大橋營建基金會』,聯繫了100多家大陸台商,拜訪了許多老華僑,獲得了廣泛的支持。許多僑親紛紛表示願意支持廈金大橋的建設。到了2009年,金門縣政府和基金會已經累積了一定的資金,準備投入大橋的建設。歷任縣長也對此給予了全力支持。經過多方的積極推動,《關於廈金大橋建設的執行報告》在2009年2月底順利通過……」翻閱著文件,莊苓宗的眼中充滿激動。然而,在準備就緒之時,廈金大橋的建設卻遭遇了變故,專案停擺,難以進入實際操作階段。這是莊苓宗心中難以述說的痛楚。 「我曾說過,如果這座大橋無法建成,我就不會退休,現在我還在奮鬥。近年來,大陸對於建設廈金大橋持續給予支持,積極推動。最近,《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的發布更進一步標誌著閩台兩地的互聯互通、融合發展的新方向。這讓我更有信心。」莊苓宗表示,這些年來,他並未放棄推動大橋的建設,而是改變了策略,更多地致力於推動兩岸經濟文化交流等方面。 不遺餘力 推動兩岸交流 莊苓宗的責任與角色多姿多彩,身兼台灣中華海域漁業權益協會會長、台灣中華兩岸民俗文化交流協會會長等要職,同時也是泉州市台資企業協會南安聯誼會名譽會長、南安涉台特邀調解員、台灣武術代表團團長等多個職務的擔當者。 「我主要積極參與並推動兩岸青年交流和宗教文化交流等活動。」莊苓宗向記者解釋。身為武術愛好者,他樂於參與各地的武術文化交流活動,例如鄭成功故里的「同心話融合」中華傳統武術交流活動、2023年湛盧傳統武術邀請賽暨第二屆海峽兩岸中華武術發展方向民間論壇、2023世界武當太極大會等。 在宗教文化交流方面,他更是全力以赴。「每年鄭成功文化節以及各地的媽祖文化活動,我都會參與。」莊苓宗指出,2020年的鄭成功文化節,他克服了疫情的阻撓,從台灣桃園機場直飛廈門,在經過14天隔離、7天自我隔離以及5次核酸檢測後,成功趕到南安參加這一盛會。去年,在紀念鄭成功收復台灣360週年暨第七屆南安(國際)鄭成功文化節活動中,他也一同參與。「這些年的疫情雖然阻擋了兩岸同胞的頻繁交往,但無法遏止大家對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共同敬仰和傳承。」莊苓宗認為,宗教文化交流拉近了兩岸同胞的心靈距離。 平日裡,他常和自己的孩子以及周遭的台灣年輕人分享自己在大陸的經歷和體悟,鼓勵他們前來大陸生活和工作,期望讓更多的台灣青年了解大陸。「2018年,我特別推動成立了台灣人權民主法治協會。協會中有許多優秀的台灣年輕人,持有台灣和大陸雙重律師執照,我們一同從事公益活動,致力於解決各種涉及台灣的爭議案件,努力促進更加和諧的兩岸關係。」 語詞解釋: 「金廈跨海大橋」或稱「廈金大橋」是一座構想中的橋梁,目的是連接廈門與金門,使中華民國統治下的福建省金門縣,可以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廈門市之間以陸路連接,方便兩地人民來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