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經樂道
-
鄉情快遞
◎金門籍書法名家洪啟義,於國父紀念館「德明藝廊」開設「古典書法之美-洪啟義篆隸書藝展」。本次展覽,公開展出包括篆書〈文信國公「正氣歌」〉三十二屏等百件作品。除了能夠一睹洪啟義最擅長的篆隸書體之美外,也能見識他同樣浸淫數十載的行、草書作品,歡迎在台鄉親撥空前往欣賞。 【古典書法之美-洪啟義篆隸書藝展展覽資訊】 時間:2015年3月4日(三)至2015年3月19日(四)地點:台北市信義區仁愛路4段505號3樓「德明藝廊」 費用:免費入場 電話:0975290959 ◎出身金門西園鄉的台語搖滾音樂創作歌手「流氓阿德」黃永德,將於2015年3月15日、也就是他的47歲生日這天,發行全新個人專輯《無路用的咖小》。同日,他也將於永豐Legacy Taipei音樂展演空間舉辦「流氓阿德,生日快樂!!」之「無路用的咖小」新專輯發片演唱會。近日,流氓阿德陸續接受亞洲電台、好事聯播網、中廣、NEWS98等各家電台訪問,暢談新作品與他的音樂重生之旅。 【「流氓阿德,生日快樂!!」之「無路用的咖小」新專輯發片演唱會】 時間:2015/03/15(日)18:30開放入場;19:30演出開始 地點:永豐Legacy Taipei音樂展演空間 (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中5A館) 購票請至http://www.indievox.com/legacy
-
異鄉鬢影
◎台北市金門同鄉會與台灣關公文化協會,於台北市議會B1金禧餐廳聯合舉行新春團拜及餐敘。鄉親新春團員,現場氣氛熱烈。 同時,並舉辦第13屆第8次理監事會議,理事長李台山先生順利連任。此外,會中亦就獎助學金申請、鄉訊編製與縣籍畫家作品聯展等議題報告、討論。值得一提的是,李台山理事長特別贈送一面獎牌給當選台北市大安區黎孝里里長的金門鄉親方丁輝先生,方丁輝是全台北市唯一金門籍里長,實屬難能可貴。 ◎中華金門薛氏旅台宗親會召開第2屆第1次會員大會,改選理監事,並選出新任理事長薛作伍先生。薛作伍表示,他將接下現任理事長(暨創會理事長)薛承泉的棒子,為凝聚宗親情感持續努力,也期待更多薛氏宗親踴躍參與會務活動。
-
洪志瑋─在夢的主播台上
人物介紹 洪志瑋 出生:金門縣金城鎮 現居:新北市林口區 學歷:中正國小,金城國中,金門高中,世新大學新聞系 經歷:飛碟電台黨政記者,台視體育記者,蓬勃運動行銷,愛爾達電視台體育主播 興趣:看運動(網球、足球、棒球、美式足球、賽車、看電影) ◎採訪、撰文:李辰寬 1986年於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的世界盃棒球賽賽場上,中華成棒代表隊憑靠黃平洋、康明杉、呂明賜一干國手齊心奮戰,連克古巴、美國、日本及波多黎各等世界棒球強權,以8勝3敗的佳績勇奪亞軍,舉國沸騰。 而遠在重洋之外一隅的金門,有一個7歲的男孩,也跟著所有大人們一同歡欣鼓舞。激動得非比尋常的男孩,在其他同齡孩子們甚至不很清楚「志向」這一辭彙的精確意思時,便已下定決心│未來,他要坐上運動轉播的主播台。 打造夢想的根基 出身金門縣金城鎮的洪志瑋,祖上世居烈嶼,直到父親遷至大金門工作,洪家才在金城定居下來。懷抱運動主播之夢的他,幾乎沒有猶豫,便在高中畢業後,選擇以新聞傳播領域聞名的世新大學新聞系就讀。大三那年,洪志瑋主動出擊,向《國際網球雜誌》編輯部毛遂自薦,尋求工讀、實習的機會。而這份熱情,也使他順利得到初探運動媒體的機會。實習期間,洪志瑋透過翻譯外電與撰稿,奠下相當不錯的基礎。 儘管大學畢業後,洪志瑋並未立刻找到運動媒體相關工作。不過,一次偶然機緣,他應徵飛碟電台的職缺,並在錄取後不久便轉為記者,主跑黨政新聞。談起在飛碟電台服務的時光,洪志瑋深感慶幸:「比起有畫面的電視、有照片的報紙,僅憑聲音播送新聞的電台記者,得更懂得『抓重點』。」因此,這段日子對他的媒體學能而言,可說是非常扎實的鍛鍊。 發光發熱的主播台 2004年,全球矚目的體壇盛事「奧運」,回到發源地希臘雅典舉辦。國內各家媒體也紛紛擴編體育組,以應對龐大的新聞量與閱聽群眾。藉著這個時機,洪志瑋於當年六月轉戰中視、並如願當上體育記者│兩個多月後,奧運開幕,洪志瑋坐上了夢寐以求的主播台。透過電視畫面,他得以運用專業學養,將最鍾愛的體育賽事和新聞廣為播送。 一待三年多,在台視逐步轉向民營化、即將精簡人力之際,喜歡求變化,又還年輕的洪志瑋決定向外闖一闖。短暫待過一陣子運動行銷公司後,有一天,他接獲先前在台視的老長官蔣任先生邀請│目的地,是成立不久、磨刀霍霍準備向「高畫質轉播」這塊新領域進發的愛爾達電視。這一年,2008,又是奧運年。 洪志瑋甫到任幾天,便成為台灣電視史上首位參與高畫質運動賽事直播的主播│他和知名棒球球評曾文誠先生,共同擔任2008年奧運棒球資格賽的轉播搭檔。這項在台中洲際棒球場舉辦的「八搶三」資格賽裡,中華棒球隊打出振奮人心的場場好球,昂揚挺進8月的北京奧運正式賽,全台灣陷入瘋狂│當然,其中也包含洪志瑋。昔日仰望中華英雄的小男孩,22年後再次享受那股熟悉的、激動的勝利滋味,而這一回,他坐鎮夢想的主播台上。 讓金門,被世界看見 如今,洪志瑋在愛爾達已經7年了,採訪過大小賽事,完成孩提時的夢想。他常說:「一場比賽的轉播準備,不是賽前的2個小時開始,而是過去20年的累積。」辛勤耕耘運動領域多年,洪志瑋如今已躋身國內頂尖的運動媒體人之列。 近兩年來,金門運動賽事漸多,洪志瑋也越來越常有機會回到金門工作、採訪,包括搶灘料羅灣、金門馬拉松等。他說,家鄉金門的風候、人、語言,都是他最深愛著的,每每回鄉,都能徜徉在一種平靜而踏實的感受中│儘管走訪過世界好多片土地,但他說,這股熟悉的、專屬於金門的溫度,絕無僅有。 未來,除了繼續追尋前赴海外賽事現場擔任直播工作的夢想外,洪志瑋也衷心期盼,能透過自己的媒體專業,讓更多金門的人、事、物被世界看見。「這樣,才會覺得自己做了一些事、有了一些成就。」他如是說。
-
異鄉鬢影
◎中華金門薛氏旅台宗親會將於2015年3月8日上午10時整,假新北市中和區「晶豪樓」舉辦「第二屆第一次會員大會暨104年春節聯誼團拜」活動,屆時將進行理監事改選。 同日上午11時整,台北市金門同鄉會亦於台北市議會B1舉行「104年春節團拜暨聯誼餐敘」活動,並有理監事改選。歡迎各位旅台宗親、鄉親踴躍參加。 晶豪樓: 新北市中和區錦和路388號3樓 台北市議會: 台北市信義區仁愛路4段507號B1 ◎桃園市金馬離島文教協會於2015年3月1日舉行第四屆第9次理監事聯席會議暨新春團拜,由理事長陳再旺先生親自主持。除了安排桃園市警察局宣導「酒後不開車」觀念以外,更商請社會局人員協助推廣「老人福利暨弱勢族群福利宣傳」,公益事務參與不落人後。 理事長陳再旺表示,金門、馬祖應秉持「離島一家」的精神互助合作,並推動離島觀光文化產業。桃園市金馬離島文教協會辦理過多項活動,包括金馬文化節、眷村文化節、金馬藝術作品展覽、金馬藝文書法比賽等。在「發揚金馬文化」上的貢獻相當值得敬佩。
-
鄉情快遞
◎SBL超級籃球聯賽季後賽將於2015年3月7日開打。金門酒廠籃球隊在例行賽最後關頭放手一搏,成功搶進季後賽!金酒隊中包含總教練吳俊雄在內,還有陳靖寰、李俊緯、陳鑫堯等球員,都是金門縣籍的籃球好手。他們將於第一輪季後賽遇上台灣啤酒籃球隊。「雙酒」之爭格外引人注目,歡迎在台鄉親踴躍進場,替家鄉子弟加油打氣。 【金門酒廠籃球隊首輪季後賽賽程】 3/07(六)19:00 3/08(日)19:00 3/10(二)20:00(預訂) 3/12(四)20:00(預訂) ※比賽場地皆為台北市立大學天母校區體育館(台北市士林區忠誠路二段101號) ※為五戰三勝制,由於例行賽排名台啤較高,因此已先保送一場勝場。 ◎金門籍的長跑好手何盡平,於3月1日在日本琵琶湖舉辦的「琵琶湖馬拉松」之中,頂著不到10度的低溫,跑出個人生涯最佳的2小時17分42秒成績!除了拿到今年北京田徑世錦賽門票之外,更順利跨過2016年巴西里約奧運B標(2小時18分整),成為我國田徑項目之中,第一位確定征戰明年奧運會的選手。 何盡平與他的指導教練許績勝同樣出身金門,並於長跑領域發光發熱(許績勝教練於選手時代所創下的全馬2小時14分35秒,至今仍是全國紀錄)。師徒二代長跑健將,齊心讓金門站上國際田徑舞台的聚光燈之下。 【琵琶湖馬拉松小檔案】 由每日新聞社於1946年創辦,每年一次,在3月前後的琵琶湖畔舉行,僅限男子參加。與東京馬拉松、福岡馬拉松合稱 「日本三大馬拉松」。
-
陳膺天自在江湖萬里瀟灑契古賢
老家新頭,目前定居台北,高二即赴台的陳膺天,欣逢正新旅遊創業二十四周年之際,特為文細數旅台四十載及進入花甲之年的滄桑心境,賢伉儷潛心向佛,悠遊瀟灑歲月。 1971年,在金門中學唸高一時,因軍管時學校頻繁的出操校閱,讓生性豪放不羈的他無法適應,二年級時即轉到中壢中學,資深學長許信良還曾回母校演講,成為他關心時政的啟蒙。高中畢業後,以半工半讀方式自力完成大學學業。 服役時,陳膺天分發到東引,剛好「東湧日報」缺一個記者,口才流利,從小雅好舞文弄墨的他,順利接下這份記者工作,這段期間最難忘的是完成了東引史上第一本《東引畫刊》,文稿都是他親手完成,而這一年半的採訪實務,讓他感覺記者這一行吃吃喝喝,「見官大三級」的屬性很符合他「針砭時政、評點江山」的興趣,退伍後,順理成章的成為新聞尖兵,曾採訪過謝東閔、蔣緯國等一串的達官貴人,而最懷念的竟是專訪凌波小姐。 早年主跑立法院及總統府新聞,偶而會應邀為綜合性雜誌如美華、翡翠、獨家等刊物撰寫政治評論,此外,他亦曾擔任多家雜誌總編輯。 1989年,時任立法委員的朱高正曾邀他一起策辦戰地政務公聽會,同時邀請黃武仁委員列席,而金馬代表分別為楊成家與曹原彰,會議受到李登輝的重視,間接催化了八十一年戰地政務的解除。 後來,施明德還曾要他回金門選縣長,他以「躺著選也五百票,認真選也五百票,我賺您一百萬過意不去」為由婉拒。 針對軍管時期金門諸多不近情理的政策,陳膺天與中時董智森等記者,常秉春秋之筆臧否時弊。一有機會就修理金防部等單位,1990年,郝伯村帶著40位記者赴金參加古寧頭大捷四十週年紀念時,時任秘書長的李瑞華,特別來看他:「老弟啊!不要常在報紙修理金門,有任何建議,可直接打電話給我」,有趣的是,當時的李禎林司令官現在竟成為他的忘年之交,時相過從。 七零年代,軍管時期的金門尚未開放,他特別跑去國防部戰地政務處找潘國樑處長,請求協辦金馬通行證,並跟處長說明幾次戰亂迫使鄉親先後來台落籍的歷史背景,如今卻返鄉無門,潘處長告以「勞軍名義」赴金即可,就這樣陰錯陽差的開啟了戰地的觀光之門。 1995年,他徹底離開新聞界,逍遙自在地過著「縱橫山野、臨涉百川」的旅遊生涯。 回顧投入旅遊界始末,陳膺天自豪表示「最早帶台灣團到金門玩的是我,而最早帶金門團到大陸玩的也是我。」金門正式開放後,他把旅遊重心慢慢轉向大陸,客戶包括金門地區及全台各地重要的機關團體,每年都帶十來團,兩岸開放後,正新旅遊同時接待大陸高檔團來台交流,不論帶團赴大陸旅遊,或接待大陸來的交流團,國內許多重要團體甚至都指定他親自帶隊,其中最令他自豪的是郝柏村指定他帶領三十餘位將軍到山東祭孔,白嘉莉還在煙台作陪。就這樣往來大陸二百多趟,走遍大江南北,實際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浸淫在騷人墨客筆下的名山大川,而大陸來的高檔團抵台灣首日的歡迎宴,他一定會親自接待,送上一打家鄉香醇的高粱。 十七年前,帶領金門教育界陳為學、陳宗留、楊國興等老師闖關東時,地陪為一純真小女生,如今已是獨當一面的女強人,並常在業務上有良好互動與協助,他就是這樣的以交朋友的心情對待所有客戶。 從小對文史與閱讀極有興趣的陳膺天,極其推崇李家同《大量閱讀的重要性》一書,他指出不斷持續長久的大量閱讀,才會不斷進步,而藉由帶團旅遊,走過千山萬水,進入古聖先賢的世界,領略杜甫筆下「重與古人論詩文」的深諦。 十七年前一次因緣際會,陳膺天全家歸依了法鼓山聖嚴法師,現在除了文史哲及攸關天下大勢的書籍外,他早晚念經,偶爾寫些心得,由讀書到讀經,由讀萬卷書到行萬里路,陳膺天的人生充滿了徐霞客「懷抱千里明月」的浪漫情懷。 惜福惜緣的他,常將「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的錦繡中華,透過文字與同好分享,正是「得句錦囊藏不住、四山風雨送人看」。 他也常與三五知心好友聚會,或大聲歌唱,大碗喝酒,或分享閱讀,參研哲理。好友書法名家姜京綸得知他喜歡楊慎《臨江仙》,特別揮毫贈送,滾滾紅塵,春風秋月,自古徒留有情痴。
-
鄉情快遞
◎旅台縣籍俊彥,中央研究院院士,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黃一農教授,是以研究科技史聞名的台灣歷史學家,繼出版《兩頭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一書後,最新著作《二重奏:紅學與清史的對話》於2014年12月底出版,著作所有版稅將全數給清大「旭日計畫」,幫助低收入戶學生向學。 本年度新年前夕,台北國際書展期間,里仁書局特別於2月14日下午假清大展位舉行《二重奏:紅學與清史的對話》新書發表會,並請黃一農作專題演講。 ◎旅台縣籍俊彥,現任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副教授的石曉楓,研究主題「專長」為臺灣現當代文學與文學理論,教授新文藝習作、現代小說選、青少年文學、現代文學史等課程。曾赴韓國首爾客座,著有《無窮花開│我的首爾歲月》、《臨界之旅》等書,金石堂「金石生活學堂」將於3月1日下午(14-16)假城中店推出「從臺北看首爾」座談,講者計有崔末順、鄭秉泓與金尚浩,並由石曉楓擔任主持人,值得一看。
-
策馬儒林鄉情交織浯島鄉訊虔誠發光
金門先民由漳泉而來,再往閩台地區發展,進而向海內外成輻射狀遷移,隨著各地鄉團相繼成立,漸漸醞釀成濃密的鄉情網路,故鄉訊息便成眾多旅外鄉親重要的精神糧食。 綜觀海內外發行的金門刊物眾多,代表性者有新加坡金門會館於1986年創刊的《金門會館》會訊,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於1987年發行的《金門鄉誼》報,新北市金門同鄉會於1982年發行的《金門同鄉》鄉訊,以及本縣1965年正式創刊發行的《金門日報》。這四份刊物都會定期寄送至海內外各同鄉會,也成為各地鄉親瞭解故鄉,分享鄉訊的重要平台。 個人承蒙厚愛,在2014年3月接下《金門日報》鄉訊版主編,正示開啟為期一年的編務課程。由於事先已有十餘年的採訪與編務經驗,面對這個難得的機會,在諸多關懷與指導下,也都能夠按部就班,穩健進行。 回顧個人編輯檯實務,先是2000年在《金門晚報》經歷採訪與編輯工作,並相繼策劃讀書會與文藝研究營,開始邀請台金藝文人士講座,2003年底開始擔任《文訊》雜誌金門特派員,定期發佈金門藝文訊息,許多旅外鄉親都透過它細數鄉情,而也相繼協助本縣寫作協會會員專刊、作家協會作品集,與宗族文化研究協會會刊,更讓我有機會親炙本鄉另類的藝文跫音。 2003年開始前往文化工廠打工,因籌備《金門文學》叢刊編務,開始與海內外鄉團與藝文界鄉親有密集接觸,同時亦協助籌劃幾本周年誌慶專輯與年鑑叢書;2004年籌備《金門文藝》雙月刊時,特別安排「鄉訊專欄」,為邀稿或採訪,更與海內外鄉團頻繁連繫,2006年策劃首屆南僑訪談隊,正式將步伐延伸到南洋僑社,在幾次隨團南洋田調外,個人曾向長官請公假,數度自費親赴海內外鄉團採訪鄉親。 十餘年來,個人相繼在《浯江副刊》發表作品與文友分享,又承蒙《金門日報》前總編輯傅仰土邀請,開始成為專欄主筆群一員。接下為期一年的《金門日報》鄉訊版編務,在既有書寫與採編基礎下,再多方請教與策備,先是接受長輩「旅外鄉親眾多,人物報導對象盡量不要一再重複」與「報導力求真實,歷史必有原貌」建議,自我要求報導真實性,維持全年度版面定型,在旅外鄉團與諸多鄉親的專業指導與熱心協助下,終於正式完作這一年的作業。 由《文訊》金門藝文跫音到《金門日報》鄉訊版,誠屬個人難忘的文化手記。這一年的採訪任務,對個人而言,更是一趟真實可貴的鄉情之旅,讓人看到旅外鄉團對鄉親的扶持與照顧,旅外鄉親對故鄉金門的濃密眷戀,縣府與在地民眾對異鄉子弟的關切,裡裡外外真情互動,將鄉親緊緊凝聚在一起,說明著小小島嶼有著大大的歷史,每段歷史都交織著鄉情與鄉愁,而許許多多的故事都印證著團結的重要,也是金門走向未來不可忽視的課題。 個人《金門日報》鄉訊版年度功課本月底即將完成,檢驗一年來鄉訊版,我的文字書寫雖非精彩,卻是抱著虔誠的心下筆,報導內容欠缺華麗,總是自許尊重歷史真實面,期待藉由真誠與熱情,讓那交織在人文時空裡的金門鄉情,發光發亮。 羊年如意,開工大吉,三月份起,個人與本縣作家協會、讀書會等夥伴有約,即將開啟嶄新學習之旅,再次感謝各位師長、鄉親與夥伴們,真誠謝謝您。
-
方耀蛟諸羅良緣好麻吉同心奮鬥
個性決定一切,用來形容出生烈嶼后頭,目前定居嘉義的方耀蛟可謂是極為貼切。由於體能好又好動,從小就喜歡工作,當他看到雄赳赳的阿兵哥,以及受到電影影響,對於軍人非常嚮往,國中畢業時就想要讀軍校,因個子太矮而作罷,高中畢業後,再度報名軍校,又因近視沒錄取。第二年再接再厲,重新報名體檢,終於如願錄取空軍機械學校52期,1984年畢業時即分發水上機場服務。 方耀蛟進入空軍機械學校後才開始認真看書,當時要求非常嚴格,幾乎是四個人就被當一個,為了拚成績,不得不把心放在書本上,對於好動的他來說,實在意想不到。而當時空軍機校,同期金門人有三十餘位,有的從士官班保送上來,有的來台灣幾年考進來,直接由金門高中應屆錄取者較少,方耀蛟金門高中畢業第一年雖未錄取,第二年重考時,眼科醫生建議把眼鏡拿下來後,看些綠色東西,適應一下再接受視力檢驗,照辦後,視力果然達到標準。 方耀蛟兄弟六人,大哥耀輝原本考上空軍機校專科班49期,在他前往虎尾受訓,家中同時收到大學夜間部錄取通知,方爸爸就要求他辦理退訓去讀大學,後來因緣際會到中油服務。三年後,方耀蛟步上大哥的步伐,前往岡山空軍機校報到,空軍機校主要以培育地勤人才為主,專科班受訓將近三年,方耀蛟於1981年8月入伍,成為工業管理系學生。回想金門高中住校,高三下學期同寢室室友八個人即有六個讀軍校,如今他也如願,感覺真好。 方耀蛟空軍機校三年時光,前後期的金門籍學長學弟不少,課餘都會互動往來,而平時休假,他就回高雄與大哥和妹妹聚會,升上二年級時,麻吉同學林光榮考上陸官專科班,回高雄時兩好友更常敘舊,到了三年級課業較輕鬆階段,方耀蛟還策辦幾次戶外烤肉與踏青活動,並特別為一二年級金門學弟策辦一二次阿公店之旅,慰勞遠鄉的學弟們,同時也連絡金門鄉誼。 1984年2月,方耀蛟畢業即分發到嘉義水上機場,這單位有皇家空軍稱謂,出操訓練格外嚴格,許多人都不敢來,而他就在此打下軍旅生涯基礎,由一位老少校接下高參業務,二年後調職前夕,工作量是初期的二倍,個性溫和,工作認真的方耀蛟,長官特別喜歡交付任務,當工作遇到瓶頸時,他總開玩笑的問方爸爸「當初為何不叫他退訓?」但幻想歸幻想,他還是盡力把工作做好,尚未結婚時住在部隊,假日常幫大家留守,晚上又幫大家加班,常是同袍好幫手。 軍旅生涯二十餘年,方耀蛟歷練諸多職務,或參謀,或主管,除了兩次外調其他地點服務機會,大部份時間都在嚴謹的嘉義機場服務,就這樣立足嘉義。某日,他參加軍校好友婚禮時擔任男儐相,因緣認識了女儐相謝美華,在好友促成下進一步交往,1987年,兩人並走上紅毯彼端,婚後在嘉義買房子定居下來,周邊鄰居除了老同事外,也有許多縣籍鄉親如林金鍾、莊金塔等作伴。 方耀蛟退伍後,盡量參加各項研習課程,並相繼考上專業水電、居家照顧服務與中餐兩級證照等證照。原為機場老同事,並擔任嘉義文藝作家協會理事長的楊洪飛請他去幫忙會務,他抱著學習心態入會,未幾,又接下總幹事一職,也從楊理事長身上學到許多社團管理經驗,楊洪飛任期屆滿,理事長一職交給任陸森後,又接下嘉義市青溪新文藝學會理事長,在盛情難卻下,方耀蛟同時擔任兩會總幹事,責任更重,也學得更多。101年2月12日,並從任陸森手中接下嘉義市文藝作家協會第十屆理事長,104年1月31日第十一協會改選又連任。 長年定居嘉義,方耀蛟也常偕伴定期返金探望雙親,兄弟姐妹時常聚會,而家人與同事之餘,方耀蛟對同鄉親友始終懷有一份情感。嘉義早期即曾有鄉親討論籌組同鄉會事宜,但都因故沒有立案。當鄭水來初次找他討論時,恰巧前社會處長方天吉為他叔公,也鼓勵他們籌組,方耀蛟心想為藝文社團盡心盡力,為家鄉完成這任務更應該,籌備過程雖然遇到相同瓶頸,眾多鄉親集思廣益,努力克服,旅嘉金門同鄉會終於圓滿成立,也讓旅嘉鄉親有個專屬的大家園。
-
旅外鄉親揮毫春聯幸福鄉團恭賀新禧
由海內到海外,由兩岸到金門,隨著濃濃春意到來,各個家庭大力購買年貨,各個角落更戮力籌劃新春節目,事前用賀卡向遠地親友拜年也成為新春禮數之一,旅台各個同鄉會或彼此互寄賀年卡拜年,或在臉書與賴群組貼上賀卡拜年,或策辦餐聚活動賀節,各處都顯得熱鬧滾滾。就在本縣各個鄉鎮競相邀約書法家揮毫,書寫春聯分發鄉親的活動處處可聞時,旅台金門鄉團也不例外,不論是幾個社團共同辦理春聯書寫,或是獨自邀請書法家暢寫春聯贈送鄉親,春的腳步早已踏進旅台鄉團家園,爭相道聲恭賀新禧。 旅台藝文人士成就非凡,擅長書法大有其人,如同家鄉書法名家一般,連日為迎年賀節提供書法墨寶,既帶來驚喜,更帶來春意。常年在宜蘭縣各社區大學耕耘書法,目前擔任宜蘭金門同鄉會理事長張太白,紮根書法數十年,文化貢獻功不可沒,每年定期春聯書寫義賣,幫助弱勢兒童,十數年如一日,深受肯定。本年度同樣帶領宜蘭,羅東社區大學「書法技藝研習班」學員,假礁溪橘之鄉蜜餞形象館現場揮毫,免費贈送鄉親春聯,熱鬧滾滾、喜氣洋洋。 為人熱忱豪邁,才氣洋溢的台北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李台山,對於藝文活動本就非常關懷,馬年尾端,特別舉行春聯義寫送鄉親活動,邀請旅台書法名家陳素民老師、鄭盈銘老師、洪啟義老師等人現場揮毫,闡揚新年春意即將到來,而旅北鄉親也都興高彩烈的參與活動,揮毫活動結束前,李台山理事長亦贈送禮金予諸位老師,以表示感謝他們熱心揮毫服務鄉親。 桃園市金馬離島文教協會理事長陳再旺寫得一手好書法,新年即將到來,陳再旺理事長不僅結合桃園市金門同鄉會、金馬離島文教協會與中壢華愛里長陳能娟策辦「羊羊得意迎新春」春聯揮毫活動,或協辦大溪戶政事務所承辦「溪心守戶『神采飛羊』揮毫」送創意春聯活動,而鄉親夥伴也都熱烈前往共襄盛舉,索取春聯帶回家張貼,在陳宗祿、戴德滿、侯日權與莊月霞等鄉親協助下,年度揮毫活動也圓滿劃下句點。另外,又與大昌里里辦公處和福興宮委員會假福興宮廣場共同舉辦寫春聯活動,經由諸多鄉親好友協助幫忙,讓揮毫活動圓滿成功。 熱心參與旅嘉金門同鄉會籌備事務,目前擔任嘉義市文藝作家協會第十一屆理事長的方耀蛟,耕耘嘉義地區藝文園地近十年,於2014年9月成立的旅嘉金門同鄉會,在擁有專屬的大家園後,全體鄉親今年正齊心迎接第一個春節到來,方耀蛟特別邀請旅嘉金門同鄉會和嘉義市文藝作家協會共同策辦揮毫春聯活動,帶著喜氣洋洋的氛圍,分享給全體會員和鄉親們。
-
鄉情快遞
◎2015年3月15日,是流氓阿德的生日,當天阿德將發行個人第四張專輯《無路用的咖小》,「流氓阿德,生日快樂!!」之「無路用的咖小」新專輯發片演唱會將假台北Legacy推出,誠摯歡迎各位鄉親與粉絲們一起分享鄉親阿德的喜悅。 十年前,黃永德為回金門西園照顧重病母親,他離開台北,離開最愛的搖滾舞台,兩年前,德媽過世,阿德回到台北,重新出發,並獲得再度發行唱片的機會。《無路用的咖小》新專輯集合眾多樂團朋友的熱血投入和專業才華,包括刺客、董事長……等,綜合精彩多元風景的搖滾態度,絕佳韻味與品質保障,是非常用心又好聽的專輯,祝福阿德生日快樂。 ◎家住下蘭的蔡志堅,因一輩子愛書,與書為伍,八年前創辦雅博客二手書店,成員是一群尊敬『愛書人、藏書人、玩書人』的聚集,組合念頭源於(1)『雅待博彥的讀客』,創造一個有效而快速的系統,『分享』與『服務』愛書成員。(2)延續一本好書『再閱』的生命,期許從雅博客二手書店送出的每本書必屬臻選。 蔡志堅創立雅博客二手書店時,原致力網路書店,後發展實體店,回雙和金門人的大本營,是他一直的夢想,而雅博客繼台大門市店後,鄰近捷運站的永安門市終於2月7日開幕,地址為新北市中和區中和路350巷8弄12號,營業時間由中午12時至晚上10時。
-
張雲權立志創業異鄉精繡原鄉圖
九三砲戰翌年出生,家住沙美,目前定居嘉義的張雲權,沙中畢業後,即到台灣就讀高中,由於台灣沒有親人,他就隨同學張清忠暫住在新竹親友家,準備參加聯考,並考上竹南高中,開學後,一個人在外租房子,費用由家裡供應,夜深人靜時,燈火下格外想家,就這樣度過三年中學時光。 1974年,張雲權畢業後就去當兵,分發關渡師淡水,並隨部隊調馬祖,當時部隊雖然守海防,因擔任參一文書,工作很輕鬆,軍管時期的馬祖與金門一樣嚴肅,讓他感受很深,心想能夠調金門服務多好。1975年8月退伍後,張雲權先回金門走一走,看看家人,由於留在金門似乎祇有種田,他再度回到台灣,同年10月,在新竹朋友介紹下,前往位居高雄的「中台興」化工上班,這是生產知名品牌「鱷魚蚊香」等環境衛生用藥的專業廠商,他由跑業務做起,翌年底,又調到嘉義營業所,從此就定居在嘉義。 張雲權的太太戴淑慧,為老家小西門的同鄉,兩人原本就認識,剛開始在嘉義從事手工刺繡,1978年倆人結婚,她繼續從事手工刺繡,1982年,台灣刺繡業界興起全面電腦化,張雲權即辭掉原來工作,夫妻倆全力投入電腦刺繡業,由購買一部電腦刺繡機做起,在接受原廠商派人指導訓練後,權一電腦刺繡有限公司正式在嘉義市開始營運,主要營業項目包含各類皮件、成衣、針織、鞋類之圖案花等等,客戶漸漸遍及全省,創業初期,張雲權夫婦兩人做起,張妹妹再加入陣容,外面許多人一看到電繡,也說要來學,漸漸又增加許多人,機器24小時分三班制運轉。 創業初期,一台電腦刺繡機300多萬元與一棟房子價格相等,成本可謂不低,經營穩定成長後,漸漸的,機器再一部一部增加,後來增加到七台刺繡機,由於每台機器為7.6米長,1.4米寬,所以整個廠房需要較大操作空間,又需要庫房等地方,所以,工廠的格局也佔很大空間;在經營管理採專業分工,內部由太太管理,張雲權負責接單子,除了作業員外,還有倉庫整理與品檢作業,各有專人負責,客戶層都以成衣廠、貿易商為主,現在客源都很固定,幾乎都是老客戶。 創業初期,台灣經濟正起飛,台灣錢淹腳目,利潤都很好,然而,八零年代,由於國內廠商相繼外移,接單銳減,像手工刺繡時期員工曾高達近三十人,工作量一變少,請的員工也相對減少,又因年輕人較少願意投入這行業,工人不易請,創立至今已有30年歷史的權一公司,可謂台灣老品牌,主要客戶為Adidas、Reebok等運動品牌廠商,採穩紮穩打模式經營,穩穩的做,業績也都穩定成長。 張雲權的兒子目前刻正經營有巢氏房屋事業,也發展得不錯,三年前,他把原本在奇美企業服務的女兒找回來,加入權一經營陣容,並漸漸放手讓她學習管理,除了張太太在公司原部門擔網,張雲權還是會適時提供女兒必要指導與協助,而他個人也因此有更多時間去處理其他事項,就這樣,繼參與嘉義地區張簡廖宗親會,累積雄厚社團管理經驗後,他再度投入旅嘉金門同鄉會籌設過程,與旅嘉鄉親們來個美麗邂逅。 張雲權弟弟張雲進為空軍機校畢業,在台南空軍基地服務,與定居嘉義的林金鐘為同學,他常帶著林金鐘到哥哥家拜訪,因而促進兩人的熟識。而張雲權住在家鄉的父母,也曾到嘉義來住了七、八年,後來,又搬回金門定居。如同眾多旅外鄉親一樣,工作之外,張雲權夫婦倆每年都會抽空返鄉,探望老人家,並與親友保持密切連繫。在張爸爸過逝後,兩位弟弟雲進與雲安也回到金門工作,一起陪伴張媽媽。 2014年6月份,林金鐘去找張雲權說要成立旅嘉金門同鄉會,他即熱誠參與籌備會務,瞭解到旅嘉鄉親大都是退伍軍人或來此工作者居多,期待著這個旅外鄉團一成立就步上正軌化,熟悉社團管理經驗的他,陪同林金鐘等帶著傻勁與熱忱一一拜訪同鄉,經由大家共同努力下,9月28日,嘉義金門同鄉會仍正式成立,如今會員也由120位增加到近200位。而他們更本著創會初衷,熱誠付出,聯絡鄉誼,協助鄉親,他們有何困難,即盡力去做。 旅居嘉義的金門同鄉終於有個大家園,同時也跨出交流第一步,正式與各縣市金門同鄉分享鄉情,張雲權眾望所歸,膺任創會理事長,站在同鄉會長角度回看家鄉,也有著更宏觀態度,並會多想一點,對故鄉關懷全然不一樣了,而在與同鄉會交流聯誼之間,也碰到不少同學,像王文稟、黃炳中、陳禮智等昔日沙中老同學也都相繼擔任鄉團會長,大家雖然分居各地,對於金門卻同心關懷,同心疼惜,金門,有您真好。
-
金門之音真情演出浯島禮讚鄉誼洋溢
由早期的《顯影月刊》、《金門青年》到《金門文藝》,由《金門鄉誼報》到《金門日報》,諸多篇幅與文字之間,總是溢滿著濃郁的鄉愁,在諸多文字中,李子恆作詞作曲的《番薯情》可謂家喻戶曉的鄉愁代表作,藉由歌唱勾起旅外鄉親的無限思緒,夜夜總讓故鄉入夢來。 戰地政務時期的金門曾發行著比美軍歌的「金門之音」,學校機關單位定期播放,慷慨激昂的內容激勵著嚴肅軍管下的金門百姓,許多學童也都朗朗上口,若由金門文化工作隊演唱,更讓金門處處洋溢著英雄島氣慨,這些曲目包括〈家鄉土地最芬芳〉、〈太武雄風〉、〈金門禮讚〉、〈戰地春曉〉、〈英雄島〉、〈金門高粱香〉…等,光看名稱就叫人肅然起敬,臉上不自覺泛起勝利的微笑。 有別於金門之音的戰地曲風,走抒情書線的《番薯情》,原本是金門縣政府委由李子恆為文藝季專作的主題曲,婉約詞句字字動人,直透金門鄉親的記憶深處,在第2006年假大馬吉隆坡舉行第二屆「世界金門日」盛會,透過主辦單位的精心安排,《番薯情》一曲再三播放,打動著海內外千餘與會者的心房,特別是旅居南洋的第二代、第三代,依然是離鄉不離腔,操著道地的金門腔高唱故鄉曲,也讓人感動在心。 繼《番薯情》後,金門縣政府企望為金門陳高打響名號,並為金門合唱團量身打造的〈來去金門〉、〈金門陳高〉兩首專曲,透過訓練有素的金門合唱團專業演唱,這個頗具島嶼曲風的金門之音,也讓人未飲先醉,唱罷聽罷,跟著吆喝「呼乾啦」。而在董振良為家鄉所拍的系列影音中,〈燈〉一曲,誠為民間版的金門之音,由流氓阿德唱出不一樣的戰地情懷,似乎透露著,用歌曲來表達的哀傷或許傳達得更遠。 熱愛藝文與音樂,更熱愛家鄉,目前旅居印尼泗水的金門鄉親莊榮宗,八年前,也為旅居印尼僑親譜下〈愛我金門〉專曲,呼籲在千島之國的浯島遊子,緊緊團結在一起,企盼將金門薪火千秋萬世永相傳,在華文發展屢受困擾的國度,這些遠鄉的僑親,依然保有如此濃郁的鄉誼,實在叫住在幸福島嶼的鄉親們慚愧與驚醒,對於故鄉金門,我們除了高唱〈愛我金門〉,更要以實際行動來表達對她的一份真情。 旅台縣籍知名音樂人流氓阿德與陳慶良同以專業詞曲打造金門美聲,相繼唱出故鄉的溫柔與盛情。即將推出第四張全台語創作專集的阿德,早期作品實際上也蘊涵著濃厚的鄉情,〈加油吧!加油吧!〉一首,即洋溢著母親島的呢喃,更飽含著媽媽的愛,而去年創作的〈平安符〉、〈我愛妳,金門〉也是溢滿鄉情的作品。陳慶良作詞/作曲的〈金門山〉同時唱遍金門山,台金之間各個場合都有〈金門山〉流暢的音符。兩位有心的金門才子,用專業譜出金門心聲,著實可愛。 金門之音,依然還有更多詞曲與迴響,且待後續追蹤與分享,美妙的樂曲,需要用真誠的情誼加溫,鄉親們,不論原鄉與異鄉,同心愛金門,真情過日子。
-
鄉情快遞
◎拜網路與智慧型手機之便,不論海角天涯的兩個人隨時隨地都可連繫到位,取得即時互動。而同鄉會近年來繼相繼設立臉書社團發佈訊息與及時分享外,也開設Line群組交流和分享,去年底,腦筋動得快的烈嶼公共事務協會理事長孫國欽,更為旅台金門同鄉理事長理誼會開設一個專用群組,成為各友會理事長溝通平台,邀請各會長與知心友人加入群組,及時分享訊息。 ◎近一週,旅台藝文界鄉親相繼返金參與盛會熱鬧,除李錫奇等赴烈嶼文化館參訪金門書法協會協辦的春聯書寫,楊樹清等參與金門昇恒昌假金湖大飯店舉行「看見金門新風采~~2015金門藝術文化資源及旅遊觀光發展論壇」外,古月、黃克全、翁翁、楊筑君、洪玉芬…等亦赴文化局參加藝文座談會,刻正籌組旅台藝文社團,各自擁有成就的藝文界夥伴,對於故鄉發展,始終保有一份真情與關懷,讓人動容。
-
旅外鄉團敬老尊賢幸福家庭心中有愛
旅台同鄉隨時總是洋溢著濃濃鄉情,由年頭到年尾,對於鄉親長老莫不深情關懷,或是揪團探望、或是圍爐聚會,或是頒發敬老金,成為各個同鄉大家庭最溫馨的一幕。 對於定居中壢華勛社區的耆老洪源財老先生來說,金門永遠是溫暖的家鄉,青岐始終蘊藏著童年無數的夢想。如今,夫婦倆加一起將近兩百歲,六位子女各有所成,四代同堂,滿室溫馨,令人動容。2014年洪老先生百歲壽誕時,也是縣籍鄉彥的桃園榮民服務處長董龍泉特別蒞臨祝賀,同時,金門縣政府、中壢市公所、中壢華勛社區各界及桃園金烈協會等,都特別派員蒞臨洪府向洪老先生祝賀百歲壽誕。 洪源財老先生的長子洪朝生老師指出,爸媽定居中壢住家,附近並有弟妹三家鄰近居住,平時他們都是獨立生活,彼此照顧,以自己覺得最適意的節奏生活,老人家年歲雖大,卻未顯老態,不需拐杖,更不需眼鏡與助聽器,全家定期聚會與探望,兄弟都感謝上天恩賜,因為雙親的健康,乃是兒孫的福份。 洪源財老先生原住金門烈嶼青岐,歷經日本統治期、古寧頭及八二三戰役,早期曾往來金廈之間作買賣業,後來專事捕魚兼耕作,勞苦而踏實,平凡而規律。父母親長命百歲享有天倫之樂,洪朝生表示洪老先生對任何食物都來者不拒,家人也常提醒老人家少吃甜點與辛辣,每次回到金門,貢糖甜餅等都照吃不誤,除了先天體質好,率性不計較,傻傻不操煩,且樂天知命,勤於下田勞動,這也許就是他活出健康的祕訣吧! 實際上,「安步當車,樂天慢活」也可算是洪老先生的養生箴言,勤於勞動的他,雙腳早已成為日常交通工具,平時走個一兩小時絕沒問題,多年前,洪朝生曾陪伴老父去大陸旅遊,登上百階峰頂,仍不落人後,走路成為洪老先生最佳養生運動,而出外旅遊則是老人家的最愛,老人家興致一起,還常獨自跑回金門烈嶼參加廟會等活動,與老朋友聚會聊天,好不愉快,親朋好友看到他獨自返鄉既是高興,也為他個人安全緊張。 洪媽媽林撾娘家上林,為洪家童養媳,是真正與洪老先生相處一輩子的人,也是上天派來照顧洪老先生的人,洪媽媽在家相夫教子,任勞任怨,她指出老伴天生就有口福,從不偏食,什麼都好吃,因為營養均衡,所以身體健康。而洪媽媽從年輕時得忍受丈夫的脾氣,到年老時依然不時鬥嘴鼓,夫婦兩佬卻始終相互扶持,相互照顧,一杯清茶,幾兩土豆,閒話家常,關心兒女,談論家鄉,天天活得平安喜樂。 洪老先生夫婦皆為金門八二三砲戰榮民,除了有金門桃園兩地榮服務處的關照,還有金門縣政府不時的關懷,更有眾多旅台金門同鄉的關心,子女各自成家立業,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從未讓老人家有所牽掛,相約定期返家聚會,四代同堂,親情交融著鄉情,滿室溫馨,誠為典型的幸福家庭。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在銀髮族社會急促來臨的當下,縣府對旅外鄉親的關切,旅台鄉團對於年長者的關懷,異鄉子女對於父母的孝順,顯現著敬老尊賢的人文涵養,讓我們再三遇見濃郁的家鄉味,同時體會到愛是最幸福的原味。
-
鄉情快遞
◎甫於一月中接掌本縣文化局的呂坤和局長,「兩後江山│呂坤和水墨畫展」,定於2015年1月27至2月15日假行天宮藝文空間展出,是項展覽於一年前即已敲定,展出40多件作品,歡迎各位鄉親文友蒞臨觀賞與分享。 ◎旅台藝術家顏國榮在獻身藝術教育之餘,個人猶創作不斷,新年度推出。「旅美的角落│顏國榮新春個展」,定於2015年2月1日至2月27日與大家見面,假台北捷運忠孝復興站藝文廊展出,歡迎各位鄉親文友前往參觀與分享。 ◎近年來,旅台鄉彥李炎宗再度燃起寫作興致,不僅常參加浯島文學獎,也常在各報刊拜讀他的作品,近日,他又以《父親遺留的高粱田》一文,榮獲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財團法人臺北市華夏婦女文教基金會、聯合報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主辦的「愛的行動文學獎」散文佳作,謹此恭賀並與各位鄉親分享。
-
洪朝生杏壇奇緣師友會燃煮鄉誼
三零年代出生金門,歷經古寧頭與八二三兩戰役,目前定居台北的洪朝生,對於昔日故鄉刻苦生活體會甚深,幼年即堅信多讀書才有出頭天,退休後享有天倫之樂,師友聚會話從前,苦盡甘來,也成為眾多金門鄉親的成長寫照。 貴島金門,因為戰火,讓鄉親度過一段漫長的苦日子,八二三砲戰恰滿十歲的洪朝生,形容當時的苦,看到地上有顆鈕扣都想把它撿起來,而許多人身上衣服都是一補再補,整排扣子常是不同顏色,地瓜收成時,先萃取地瓜粉,拿去街上賣,僅留地瓜渣吃,這些記憶對現代孩童來說都是不可思議的。 國軍部隊進駐金門初期,許多地方都得借住民房,洪朝生家廂房也讓部隊借用,他回憶著當時的民房若沒有被部隊借住,若有大樑與石材等都很容易被拿去蓋碉堡與工事,而軍民同住還有許多困擾,特別家中有小女孩的,都很怕受到騷擾。另外,洪朝生觀察所得,當時嫁給軍官的女孩,許多生活都過得滿好的,至少三餐都有飯吃,或嫁給士官長,生活也都過得很不錯。 八二三砲戰期間,落彈量集中在小金門,對當地傷害很大,每日逢安定時刻,民眾就抓住時間去種菜,或賣菜,晚上則睡在防空洞裡面,而防空洞則為民眾自己挖的,克難式的泥土洞,為幾家住戶聯合在附近往下挖,先挖一條主通道,兩邊再分隔挖個坑洞,供各住戶躲藏,這些粗活當然都由大人來做,但這份緊張幼小心靈即已體會。 洪爸爸本來是漁民,砲戰期間,所有出海捕魚作業暫停,漁民都轉為耕作,或種菜,種地瓜;五零年代以前,不論是漁船或大小金門的渡輪都是帆船,沒有風時,欠缺動力,全靠人力來搖槳;翌年,漁民可以再行出海捕魚,常是大清早三點多出海,當天下午二、三點就趕回來,為了安全等考慮,不敢在外海過夜。 1959年,因為八二三砲戰故,烈嶼的國小皆停課,政府在大金門開辦金門聯合國民小學,招收小金門學生就讀,吃住睡都在學校,第一年地點設在金門高中,後兩年遷到開瑄國小,當時,學校安排多位工友負責打水、買菜與煮飯,工友帶著學生輪流買菜,一起由瓊林騎著單車到金城市場買菜再載回來,頗為辛苦。開飯時,學生就地圍一桌吃飯,風沙一來,滿菜盤都是沙塵,大家照樣吃得津津有味,戰火讓學子們小小年級即輕嚐離鄉背井滋味,鄉愁的印痕也讓大家更早熟懂事。 聯合國小畢業後,洪朝生在金門中學相繼完成初中部與高中部學業,畢業後緊接著唸特師科,受訓一年,1969年即分發小金門西口國小教書。洪朝生回憶就學歷程,他自八二三砲戰後離開烈嶼獨自到大金門唸書,前後共計十年時光裡,碰到許多帶著外省籍腔調,操著濃濃鄉音的老師,初期都聽不大懂,如今,他們初入社會服務即把這個機會獻給故鄉,與他擁有相同經驗的同學都難以忘懷。 洪朝生回想當時一直想讀書原故,主要是窮怕了,堅信祇有讀書才能脫離貧困,所以,高中畢業時還是不滿足,希望能到台灣讀大學,可惜當年金門保送大學停辦,父母期待身為長子的他直接讀特師科,畢業後在金門教書也很好,在現實妥協下,就讀了特師科,回到烈嶼教了兩年書,1971年,想讀書的洪朝生,錄取保送師大物理系,得以赴台進修,他以兼家教方式賺取生活費,自力更生,1975年畢業時,再回烈中教書,一教八年。 洪朝生初到烈嶼教書,認識同時任教的王君瑞,姻緣天註定,翌年兩人步入結婚禮堂,出生軍人世家的王老師尊翁在八二三砲戰曾蒞金服務,對金門有深刻印象,她任教七年後即調回台灣,1983年,洪朝生也相繼調到台北。1984年,洪爸爸帶著全家人遷台定居中壢,就居住在早期曾與親友在中壢合買土地並已蓋起成樓房的家,目前兄弟姐妹雖已各自成家立業,卻也定期回家與老人家團聚。 洪朝生回想調到台北任教時,學校裡也有許多金門籍老師,而中永和居家附近更時常碰到金門同鄉,日子並不孤單,金門先民下南洋的連鎖移民,似乎也烙印在旅台鄉親的步伐上,定居中永和鄉親以大金門居多,而桃園中壢者則小金門鄉親比例甚高,洪朝生每次回中壢探望老人家時也常碰到許多烈嶼同鄉,當然也常寒暄話家常。 洪朝生在台灣任教廿二年,並於2004年退休,也就有較多時間與昔日金門籍同學聚會,由國中、高中到特師科,常聚會的同學不少,同時也常與昔日學生連絡,當下看到許多學生輩都成就非凡,碰到他「老師!老師!」叫不停,讓他頗為窩心與高興,家人、親友與學生再三編織著濃濃鄉情,洪朝生每每回憶,都帶著滿足又甜蜜滋味。
-
吳承文捍衛家國凌雲御風伸壯志
四年級生,老家何厝,目前定居北台灣的吳承文,由原鄉浯島到福爾摩沙,由浩瀚大地到萬里晴空,歷經八二三砲戰等悠悠戰地歲月,到成為翱翔天際捍衛國土之干城,不論時空如何,吳承文由高空俯瞰大地,最美的地方始終是浯島金門,祇因為他對家鄉懷抱一份濃濃的情誼。 何厝是太武山麓斗門溪附近自然聚落,附近廣曠的田野深烙著吳承文小小足印,當家人在農忙時,他或是協助耕稼,或牽牛到田野吃草,或拾取草木作為柴火,勤奮生活,讓他鍛鍊一身好體力,由小學到高中,往返學校與家中時,都會路過環島北路旁54反空降堡,並與碉堡內防砲部隊的阿兵哥成為好朋友。 金門高中畢業前夕,正思考著未來之路如何行時,正逢總統蔣公過世,舉國青年興起從軍潮,而戰地小孩對於英勇國軍本就多懷著一份崇敬的心,從小刻苦勤奮的吳承文也興起從軍報國的念頭,加上54堡內熟稔的防砲士官見他身強體壯,再三鼓勵他報考空軍官校當飛官,他心想就讀軍校既可完成學業,又可實踐自已抱負,實在一舉多得,更加堅定從軍報國意願。 1976年金門高中畢業,吳承文與二十餘位同學報考軍校,由於空軍官校入學甄試比一般軍校嚴格百倍,除了學識能力外,對於體格檢定與視力要求極其嚴格,幼年即常在田野耕作,鍛鍊一身好體力的吳承文順利通過各項考核,正式踏進空軍軍官學校大門,並成為金門高中歷屆畢業學生中,第一位飛戰鬥機的金門子弟。 當年,空軍官校正期學生班已開始採行大學科系教育,均為理工組,同學們升二年級後編入航空通信電子、航空機械,防空砲兵等三學系,三學年修完全部學分,主要係學習與飛行有關的各種課程,升上四年級,經體檢合格後,再專心進行飛行實務訓練,這個階段得歷經重重考驗,考核著學生個人體能、智能、毅力、耐力、飛行操作與應變能力等條件,是否能夠成為真正的飛行員。 吳承文先參與機種PL-1(介壽號)等三種機型的飛行訓練,再參與模擬天候不佳,視線不清時的「儀器飛行」訓練,及接受完全以目視為主的「性能飛行」訓練,通過基礎訓練,再執行飛行噴射教練機,按部就班完成飛行員養成教育。吳承文回顧訓練初始,百來位同學經過重重考驗後,許多同學半途中遭受淘汰進入地勤,僅有四十餘位通過飛行官考核,當中又有十餘位分配到空運機隊,同期真正成為戰鬥機飛行員者比例甚低。 1980年,吳承文空軍官校畢業後,由擔任飛行官開啟軍旅生涯序幕,並相繼進行完整的學經歷程,他英勇執行勤務,台東基地任內負責東部海空域戰機巡弋任務,並兼施母校畢業學生受完教練機訓練,準備飛二代戰機者,予以進行戰機前置轉換機種訓練,授業傳承兼併,同時又擔任飛機試飛官,實在仁者多勞。2007年,他更爭取返回金門服務,成為繼金門籍學長鄭永富之後,主掌金門空軍基地的第二位縣籍主官,而當時政戰處長翁文彥也是金門鄉彥,在家鄉一年半時間,吳承文與鄉親敦親睦鄰工作相處融洽,又協助金防部辦理許多軍民聯誼活動,成為他軍旅中最難忘的一段回憶。 空軍為科技軍種,戰鬥飛行員執勤任務繁重,做為另一半的牽手,常得擔當極重大的心理壓力。每年都會抽空返金的吳承文,在老同學介紹下,認識家住山外,曾經營遠東書店的縣籍姑娘李玉盞,兩人進一步交往後,1983年,吳承文與牽手步上紅毯彼端,如同千萬個軍人太太一樣,夫唱婦隨,丈夫調那兒服務,妻子就跟著到那兒生活,認真扮演相夫教子的角色,讓吳承文服務軍旅時無後顧之憂,在她細心照顧下,小孩如今皆畢業,並有穩定工作。 2008年,吳承文軍旅服務屆滿二十八年退伍,曾轉往學長經營的英文補習班工作一陣子。如今,小孩都不用夫婦兩人操心,正可好好享受生活,經常與軍旅老友定期出遊爬山,或與舊時老同學聚會。對故鄉金門始終懷有一份深情的吳承文,每年都會返金一、二趟,回顧軍旅期間,祇要是得知同單位有來自家鄉的夥伴,都會主動與他們聯繫與互動,金門高中畢業赴台至今,不僅是目前台北住家附近有陳復寶等諸多老友當鄰居,拜網路暢通之賜,昔日金沙國中、金門高中同學也一一聯繫上,並時有聚會,共話家常。 凌雲御風把志伸,迴旋空際千萬里,對吳承文而言,飛行生涯是一段珍貴又驕傲的歲月,如今,告別軍旅,回歸平淡生活,鄉情與好友,則讓他退休生活更加精彩,也更加美麗。
-
飛鷹展翅英雄不老愛護疆土金門之光
繼1949年前後陣陣從軍報國浪濤後,近一甲子以來,由金門到台灣,一股股遷移浪濤相繼湧進湧出,金門青年如浪潮般離鄉背井,前往各軍事院校就讀,成為股股浪潮中美麗浪花。 歷年來,金門青年從軍報國最典型的學校便是第三士官學校,而全國軍事院校中最為代表的則是陸海空軍等三軍官校,受到戰鬥飛行員等養成教育嚴苛條件,入學甄試則以空軍官校最為嚴格,因為飛行官養成花費相當可觀,完成成熟戰鬥機飛行員就要超過數億,不僅訓練不易,成本頗高,但在百煉成鋼之後,不僅成為國之干城,優秀戰鬥飛行員行止都備受矚目。 目前,空軍軍事院校除了空軍軍官學校外,還有由通信、機械等整併合成的空軍航空技術學院,兩校分工合作,共同培育出空軍部隊各項專業與精密科技人才,與鍛鍊出神入化的戰鬥機部隊,及無所不能的後勤部隊,得以在萬里空際捍衛國土,保護人民。 但飛行官等基礎訓練與養成教育還是全權由空軍軍官學校負責,位居岡山的空軍軍官學校,在四年制正期班外,還有飛行常備軍官班,招生對象則以大學(含)以上畢業者,經由105週訓練,完成軍官養成教育與專業專長教育,畢業後授予空軍少尉官階,也是有心一圓飛行夢者的多元途徑。 金門青年投考空軍軍官學校,期別最早的當為張家生,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管理博士與空軍少將身分,顯示著他的博學多才,退伍後先任臺北市政府資訊處處長,現任悠遊卡公司董事長,雖然未參與飛行行列卻成就非凡。再來是1978年班的盧光復將軍,奉獻個人青春歲月,服務空軍防砲部隊績效卓越深受肯定,為人處事也是後勤老弟景仰的楷模。 歷年來空軍軍官學校畢業,縣籍俊彥成為飛行官者,首推1979年班,曾任金門空軍基地主官,主飛運輸機的鄭永富上校,而金門第一位戰鬥機飛行官,則是1980年班,主飛F-5E/F型等戰鬥機,曾任金門空軍基地主官的吳承文上校,其後相繼有陳望道、陳福水、葉可俊、薛傑、汪建勳、蔡章鑫與楊肅祺等,他們或主飛戰鬥機,或是主飛運輸機,軍旅期間也為國家奉獻心力,退伍後,有的貢獻專長,轉換跑道,任職航空公司。 空軍飛行官執行任務勇猛頑強,奮戰到底,常給人英俊挺拔的英雄形象,而他們一言一行常都展現軍旅人生最帥氣、最美麗的一面,而背後堅強奮鬥,則充滿不足為人道的辛苦與風險,為了效忠國家,保衛疆域,他們始終抱著「有我無敵,冒險敢死」之精神,振翅雙翼,擔起維護民族興亡重責大任,實在令人感動與敬佩。 2014年10月21日駕駛AT-3型機執行雷虎小組特技訓練科目時殉職的空軍中校莊倍源,即是南投金門同鄉會常務監事莊榮華與東堡溝鄉親楊婉雪夫婦的愛子,莊倍源捨己為人情操與英勇義舉,台金鄉親都致上最高敬意,莊父說:「莊倍源沒有丟金門人的臉。」並以兒子為榮,卻也說明著飛官任重道遠,奉獻犧牲的精神,令人動容。
-
鄉情快遞
◎台灣每天都有許多流行,現在又增添一筆「喜歡聽李如青老師說金門的故事」,繪本作家李如青年年都有繪本新作,幾度返鄉推出繪本原創展也深受喜愛,除了用繪本說故事之外,親炙校園與社區現身說法,將金門故事推展到大小朋友眼前,更是貼近人心的不二法門。新的一年未到,李如青即已受邀參加多處的故事演說與心得分享,2015年1月13日,他風塵僕僕抵達天母國小與故事媽媽進行心得分享,從中橫的山嵐到七星潭的碧麗海洋,也從拐杖狗講到巧克力,在故事之前與故事之後,都激起故事媽媽的童稚之心,大家都有問不完的話題。 ◎台中市金門同鄉會第13屆第6次理監事聯席會於1月19日下午假新天地餐廳召開,由理事長李雅高主持,首先報告上次會議決議案執行概況,包括預定2月8日召開會員大會,核定年度獎學金候選名冊與審查敬老名冊,其中獎學金決議部份,大專組計有陳俊源、陳芷馨、呂玫臻、吳洹菁與周侑霖等五名,高中組計有尤桓傑、簡重宇、洪凱娟與彭姵宣等四名,第五名張明宇總成績共計78.3分,雖未獲理監事通過,因本次高中組僅五人申請,又慮及張明宇為單親家庭且家境不佳,由理事長自費支付獎金。提案討論進行後,同時通過新任總幹事郭建松,2月8日會員大會籌備工作,以及募集摸彩禮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