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經樂道
-
《浯事吾聞》 新北市金門同鄉會舉辦重陽敬老愛心活動
新北市金門同鄉會於10月7日(日)舉辦「107年度關懷鄉親暨重陽敬老愛心活動」,會中除宣導各項社會福利、頒發第13屆理監事當選證書及顧問證書、106學年獎助學金外,同時表揚金鑽婚、全家福並頒發奉獻獎、金門之光及樂活獎,隨後舉辦感恩餐會,席開60桌,賓主盡歡。 理事長陳復寶在致詞時表示,非常感謝各界與全體理監事長期以來對新北市同鄉會的付出,「同鄉會以服務鄉親為目的,全台約有40萬金門鄉親,落腳新北市的約有20萬人。新北市同鄉會每年都會舉辦鄉親聯誼活動,這次的活動本來有超過700人報名參加,礙於場地空間有限,僅容納約600人與會,感謝鄉親支持,也感謝各單位及議員們以補助款相挺同鄉會活動,期許未來新北市金門同鄉會能為鄉親爭取更多福祉。」 金門縣長陳福海偕同夫人與會,他特別感謝同鄉會長期以來對鄉親的服務,也期許同鄉會能夠擴大服務層面,「同鄉會是縣府力量的延伸,新北市金門同鄉會長期以來團結旅台金門鄉親、促進鄉誼、發揚故鄉文化,以造福鄉親為宗旨,舉辦急難救助、表揚傑出鄉親、輔導鄉親創業,未來縣府仍將與同鄉會密切合作,照顧島內外鄉親福祉與權益。」他也感謝金門鄉親及幕僚團隊過去30年來對他的支持與鼓勵,「戰爭無情,和平無價,三十年來,金門累積許多能量,金門已經準備好了,經過四年努力,基礎建設已完備,通水、通電、通橋,期許金門成為兩岸最友善的平台。」選舉將屆,他也語重心長地說:「今年選舉很競爭,選舉有輸有贏,但不論如何,金門鄉親一定要贏,不要抹黑,不要政治口水,我們要為金門打造新的世代!」 獎助學金受獎者為蔡欣樺、許智斌、周致廷、張乃琪、黃青、辛美瑩、叢谷蓁、黃紹恩、陳奕婕、黃品瑄、林翊茹、蔡欣彤、何宗縈、許芷寧、許喻晴、詹雨雯;「金婚獎」受獎者為呂英美及呂莊麗賢伉儷、顏維能及王夢琪賢伉儷;「鑽婚獎」受獎者為翁福順及徐能羨賢伉儷、許家勇及許歐全賢伉儷、李增獅及翁明麗賢伉儷;四代同堂「全家福獎」受獎者為陳李賢家族;「樂活獎」受獎者為陳敬興(80歲)、許全金(80歲)及葉朝木(80歲);「奉獻獎」受獎者為連斐璠及余巧慧;「金門之光」受獎者為李增德及莊振輝。 本活動由新北市金門同鄉會主辦,新北市政府、福建省政府、金門縣政府指導,新北市議員陳錦錠服務處協辦,當日與會嘉賓還包含金門縣副縣長吳成典、民政處長陳永明、社會處長陳世保、財政處長王漢文、體育場場長黃克標、前金門縣長張人俊、福建省政府參議陳永富、台灣金門同鄉會總會長李台山賢伉儷、旅台各縣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及代表、新北市立委林德福、新北市議員連斐璠及陳錦錠、中和區長柯慶呂及金門縣立委楊鎮浯代表等。
-
《星期人物》 驚艷了時光 溫暖了歲月─印尼詩人莎萍
習於以文字澆灌心靈的文字工作者好比煉藥師,以文字入藥,療癒世間男女的情感與生命,而詩人更是當中的佼佼者,總是能夠以精煉簡約的迷人詩句抒發濃烈的情感,撼動人心。印尼文壇中詩齡最長的莎萍從1953年始創作迄今,出版過9本詩文集,他的作品深具感染力,印尼文壇對他的評價之一是:大膽揭露社會黑暗、專制與暴戾面,是一位具有正義感、正直、有血性的詩人,他,來自金門。 週歲離鄉 印尼尋父 莎萍本名陳喜生,1935年12月出生於金門縣陽宅鄉。陳父名祝仲,五歲時父親亡故,家貧沒錢唸書,後得舅公資助,唸了二年私塾;陳母姓蔡名秀雲,小陳父五歲,金門沙尾鎮人。莎萍說,母親嫁給父親後數月恰逢世界經濟危機,「因為舅公急電催促,父親便啟程南下,我週歲才隨母跟水客南來與父親團聚。」當年隨母出海尋父的莎萍對金門是沒有印象的, 「對金門的熟悉,是從父親口述而來。」 落腳印尼後,陳父做雜役粗工,靠每月卅印尼盾工資維持家計,陳母則負責料理家務。莎萍是家中長子,兄弟姊妹共七人,家中食指浩繁,陳父擔心未來孩子們的教育費用不足,於是決定自己出來闖天下,「父親買了一部腳踏車,到處蒐集瓶罐麻袋,累積資本後一路從推銷員、跑單幫、收土產楜椒、樹膠、燻煙片、搞輸出做起,可說是白手起家。」 莎萍有兩位弟弟,四位妹妹,家裡只有他喜愛文學,1958年巨港中學高中畢業,1961年夏門大學華僑函授部中國語文系畢業,他的創作之路得從1953年說起。他回憶,那時適逢二戰結束,日本投降,華校重開,一天,從雅加達寄來了兩箱書籍,他讀了革命學者沙平的著作《少年航空兵》,「後來我才知道他是名報人胡愈之,『沙平』是筆名。我在巨港中學時,校長因為意識形態的問題被驅逐出境,義憤填膺的我寫下《懷念》一詩,發表於《小新報》。那是我在媒體上所發表的第一首詩,當年用的筆名就是『莎萍』,紀念我看的第一本書,將作者的筆名沙平加上草字頭,成為自己的筆名。」 小詩天地遼闊封存電光火石間的靈感 莎萍的詩作精緻短小,充滿人生哲理,總是透過新角度、新構思、新思考理解生活與世界,所以他的作品多半寫實,充滿濃烈情感,同時蘊含豐富的藝術張力。他說,自己的創作靈感多半來自於生活、經歷,以及讀書的感觸,「寫詩憑一時興趣或一時感觸慢慢醞釀而成,詩要有激情,有爆炸性,體裁短可以很快發洩出來,所以我喜愛小詩,尤其是四行、六行、八行小詩,小詩雖小,但天地廣闊;十行內則講求語近情遙,字少質精,不能浪費字句,必須一舉中的。」因此,他的詩作每能短短幾行表達感情,在電光石火的一剎那捕捉靈思。他認為,小詩的意境簡練含蓄,晶瑩雋永,飽含哲理,是心靈的閃現、生活的感觸、感情的浪花,也是思想的頓悟,讓人有濃縮、清新、優美的感受。1996年起他開始學寫小詩,以《小水滴》命題,後來成為《小水滴系列》,「希望人們能從一顆小小的水滴看出世界,晶瑩剔透一望見底。」 文壇浩劫印尼禁華文 他認為,作家應該具備真誠、愛憎分明、有同情心、有愛心的特質,而且要敢怒敢罵,要有立場,不為虛偽蒙蔽,歌頌真善美。由於1965年華社、華報、華校被關閉,1965-1998年對莎萍來說是「一篇空白」,直到1999年印尼才自「禁華文」中開放,「我於1995年重作馮婦,因此寫詩年齡應該是1965減1953年,12年,2018減1995年,23年,實際詩齡只有35年。」 印尼禁錮華文的32年期間,不只莎萍的創作之路一片空白,印尼文壇也失去許多華人創作者,「我們失去了兩代的華文創作人,如今報紙上寫文章的都是六、七十歲的老人,年青的幼苗接不上來,除了國外唸書回來的人,所以,現在的危機就是沒人接班。」詩人的痛心疾首,對印尼當局的控訴與反抗,從詩句「有一句話說出來就是禍,有一句話說出來就是火」、「五月的臉是驚悸抽搐的臉,五月的心是難於癒合的心」得窺一二。 東方智慧處處機鋒 有評論家認為,莎萍的個人特色濃烈,沒有詩人的傲,卻有謙謙君子之風,詩作《時間的長河》充滿東方智慧,將人生的起伏與複雜勾勒得淋漓盡致,以有情之筆寫無情歲月;《小水滴系列》則以精煉的語言寫出深邃的哲理,人生玄機盡在不言中,他善用隱喻,透過意象折射出記憶與反思。 莎萍寫過小說、散文與詩歌,他坦承,自己比較喜歡詩,比較滿意的作品包含小說《馬魂》、《寡婦》、《手機風雲》等,詩作則是《你是誰?》、《釀詩》等。出於對故鄉的思念,他寫過不少與金門有關的詩集散文,如《金門在哪裡?》(詩)、《憶雙親,說故鄉》(散文)、《金門,我回來了》(詩)及《福州、廈門、金門》(散文)。出版的個人文集包含《等待》(2002)、與夫人小心所著合集《感謝你,生活》(2004)、《茶的短章》(2006)、《感情的河》(2008)、《寫給未來》(2010年)、《釀詩·春天》(2012)《小水滴與詩評》(2014)、《小水滴與詩評二集》、(2016)《莎萍文集》(2018);出版合集有《驕陽下的歌聲》、《翡翠帶上》、《慕西河之戀》、《印華詩文選》、《印度尼西亞的轟鳴》、《千島詩集》、《當代亞細安詩選》、《亞洲華文微型小說選》、《風從海上來》及《亞細安現代華文文學作品選》(印尼卷)。 除了創作,他也主編過不少刊物,如2004年主編《亞細安文藝營文集》、2005年主編文友合集《生命的火花》、 2006年主編文友合集《春天的濤聲》、2011年主編《印華新詩二百首》、2012年主編《印華小詩森林》,同時也擔任《國際日報》文藝副刊《耕耘》編輯、《印華作協》會刊《印華文友》主編,獲第七屆亞細安華文文學獎、第十一屆亞細安華文文學獎肯定。 莎萍為現任《印華作協》副主席、東南亞華文詩人筆會創會理事,也是椰城金門互助基金會顧問之一。談起目前恬淡安逸的晚年生活,他這麼說:「生理機能、體力已力不從心,腿腳無力,現已退休,不過家裡平安,有興趣、有靈感就寫寫文,也不太參加旅遊活動。」莎萍與同為作家的另一半小心育有三男一女,長男陳度(篤)龍畢業於Tarumanegara大學土木工程系、次男陳度(篤)勳畢業於Tarumanegara大學繪圖設計系、三男陳度(篤)耀畢業於ITB Informatika系,獨生女陳蘋平畢業於Trisakti技工信息系,他笑說:「幾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工作,自立門戶,只補習過中文而已,沒人要接我的衣缽。」 詩人的精彩 驚艷了時光 週歲隨母南下印尼,對故鄉金門沒有印象的莎萍終於在2010年9月16日踏上金門土地,相隔75年才回金門一次,只住三天。他認為,金門是個幽美的城市,整潔、寧靜、安全,適合旅遊小住或養老。 83歲的詩人將自己的人生智慧化為文字,澆灌讀者的靈魂,年輕時的創作充滿對社會、人生、歷史與現實的省思,透過詩歌抒情,也說理,態度鮮明,富有激情,經過歲月洗禮,他後來的詩歌創作充滿對人生、現實、世界、歷史、哲學的深沉思索,作品透出機敏的智慧,從容流暢,自然洗鍊。人生一場,多數人來去之間無聲無息,莎萍卻寫下無數動人篇章,驚艷了時光,也溫暖了歲月,這一場人生大戲,他詮釋得精采。
-
《浯事吾聞》 第一屆「金青洋溢激勵營」成功招募30位新血
8月31日至9月2日,馬來西亞雪蘭莪金門會館青年團於波得申舉辦「金青洋溢激勵營」活動,這也是雪蘭莪金門會館於1972年成立青年團迄今,第一次招募年輕新血,三天二夜的活動吸引30人報名參加。 青年團副團長許錦源身兼激勵營籌備會主席任務,他表示,與成立二年的台灣金門同鄉會總會青年團相比,馬來西亞青年團團員平均年齡較為年長,「我們這裡比較少18-30歲的年輕人加入會館或青年團,主要是因為這個年齡層的馬國華裔通常花比較多的時間在打拚事業上,沒有太多時間參與會館活動,希望藉由這次活動吸引年輕人多關注會館。」 這次參加活動的30位年輕人包含婦女組、籌備會十人小組成員,以及會員子女,年齡介於16-45歲,除了二人年齡超過三十歲,其餘多半是20幾歲,男性18人,女性 12人。許錦源指出,三天二夜的活動採分組進行,每天早上五點起床、十點就寢,籌備會規劃了許多團體遊戲,如射箭、尋寶等,希望透過團隊力量完成任務,「我們也安排一些認識金門的講座或紀錄片,因為這些年輕人對金門多半很陌生,所以我們介紹金門地理、歷史,讓他們看古寧頭大戰紀錄片,也讓他們了解現在的金門有什麼特色。」此外,籌備會也準備了小測試,讓年輕人透過測試與互動,熟悉人際溝通技巧,了解自己,「畢竟人我不同,在職場上可能碰到很多不同的同事,這些課程可以讓他們了解如何做好自己,如何體諒別人。」 不過,因為是第一次舉辦,許錦源坦言,仍有不足之處,「比方三天二夜行程太滿,室內遊戲太多,年輕人說玩得有點累,明年可能縮短為二天一夜。」對於這批年輕新血,青年團有長遠的規劃及考量,「年輕人有新的概念與想法,像這次激勵營短片就是其中一位年輕人做的,我做影片要兩三天,他一個晚上就搞定。透過活動,年輕人了解金門會館不全都是老人,他們會比較願意接觸會館,未來我們也會持續觀察這批年輕人,如果有適合的,有能力而且對會館會務有興趣,不排除積極培訓他們,讓他們接班青年團,至於會館老一輩成員對這次的活動也非常支持,整體成效不錯,明年鐵定還會舉辦第二屆。」 許錦源說,因為辦了激勵營活動,吸引年輕新血的注意,也提升他們對會館的好感度,因此今年舉辦的中秋晚會活動比往年約150人的參加數要多出許多,近300人參加,熱鬧非凡。「今年12月1-9日我們有金門尋根團活動,成團數約20人,我也會回去,歡迎年輕一輩共襄盛舉,回鄉看看。」
-
《浯事吾聞》新竹金門同鄉會中秋鬥陣做紅龜粿
新竹市金門同鄉會9月16日於同鄉會會館舉辦「中秋節做紅龜粿」聯誼活動,出席鄉親相當踴躍,除現場體驗紅龜粿DIY樂趣,新竹金同會理事長許維義及該會幹部於活動結束時還發放秋節伴手禮,金門縣政府北區服務處主任陳再旺及新竹市議員候選人鄭正黔也現身會場,與鄉親同樂。 有別於傳統中秋吃月餅、呷甜柚習俗或現代秋節烤肉風潮,新竹金同會以紅龜粿做為慶中秋最佳女主角,對此,該會總幹事李素寬表示,早期金門土地貧脊,只能種出地瓜、花生、高粱等雜糧作物,金門居民物盡其用,將花生磨粉加糖,地瓜加糯米粉和成糰,做成各式圖案的成粿,蒸熟之後就是拜月娘媽的供品。 透過紅龜粿製作,一方面循古禮表達對月娘媽的敬意,再方面表達旅台金門鄉親對先祖的緬懷之意,三方面透過聯誼活動凝聚鄉情,將月圓人團圓的意境發揮得淋漓盡致。
-
《浯事吾聞》千里共嬋娟 雪蘭莪金門會館舉辦中秋聯誼晚會
馬來西亞雪蘭莪金門會館9月22日(六)於金門會館頂樓舉辦「中秋金門情」聯誼晚會,吸引近300位鄉親出席,特別是年輕一輩與孩童出席相當踴躍。青年團團長楊質煥表示,中秋晚會屬於金門會館長年活動,由該會青年團及婦女組共同籌辦,活動備有自助餐,在輕鬆愉快的用餐氛圍下交流情感,「主要目的是讓鄉親們共聚一堂,年輕人與孩子們有吃有玩,老一輩則可以話話家常。」活動中備有燈籠DIY素材,由駐馬台北辦事處提供,大人小孩玩得不亦樂乎。 與台灣或大陸地區不同,大馬華人中秋節不是吃月餅呷文旦,而是吃月餅提燈籠,楊質煥笑說,從小在中秋節就會自製燈籠,提燈籠過節,長大後才知道,原來大陸或其他華人地區沒有這習俗。事實上,大陸的廣東、廣西省及香港與馬來西亞習俗相同,過中秋是掛燈籠的,一個有趣的說法是,中秋提燈籠的習俗源自於越南。 越南人在中秋節有提燈籠的習俗。自古廣東和廣西就有「南蠻」、「百越」之稱,據說後來被同化和混血的廣東和廣西人可能因此保留了部份越南習俗,而來自廣東和廣西的華裔人口落腳馬來西亞後,也傳承了這樣的習俗。姑且不論各地中秋習俗如何,月圓人團圓的暖心不變。
-
《星期人物》 運籌帷幄中 決勝千里外 情報參謀蔡忠孝
元首級維安牽涉軍、憲、警、調各單位,除了人力配置,事前的沙盤推演及橫向縱向協調少不了一番精算與籌謀。民國98年以聯指部警衛組組長上校退役的蔡忠孝從軍33載,自民國66年起擔任前總統蔣經國七海館邸特勤人員到正式退休,投身警衛體系長達32年,曾統籌規劃四屆總統大選安全任務的他總是殫精竭慮,只求元首維安滴水不漏,曾獲頒2個忠勤勳章及2個雲麾勳章,也是目前警衛圈中唯一一位擔任過警衛組長的金門籍人士。 童年印象:貧窮、軍隊與砲聲 43年次的蔡忠孝是金門瓊林人,家中手足八人,行二。蔡家主要以務農維生,因為先祖輩自明清朝起有人在朝為官,積累田產頗豐,甚至有不少佃農依傍蔡家維生,不過,到了蔡忠孝父親一代,因為戰亂,田地多半被徵收,蔡父雖靠幾分薄田養家活口,無奈食指浩繁,日子過得仍清苦。所幸蔡家頗懂生財之道,蔡母在祖厝周遭兼營洗衣店、小館子,賺阿兵哥的錢貼補家用。從民國38年起至民國55年多數碉堡竣工,蔡家祖厝一直駐紮逾140人的步兵連,所以蔡忠孝打有記憶開始,就與阿兵哥們混在一起。 對於童年印象,蔡忠孝揮之不去的是貧窮、軍隊與隆隆砲聲,「直到民國58年國中畢業,我幾乎每天下課後都要幫忙農事,比方割高粱、拔玉米、牽牛吃草,再不然就是提著籃子賣蚵仔嗲。錢不夠用,小我幾歲的大妹、二妹也會幫媽媽去營區收阿兵哥的髒衣服、掛牌子,大家都要幫忙做事,生活很苦。」讀開瑄國小時,他每天走路上學,唸金沙國中時則是搭公車上學,「那時正好是九年國民義務教育第二屆,國中才有營養午餐,小學根本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吃,還好家裡有駐軍,我們跟阿兵哥一起吃軍隊伙食,才解決一大難題。」因為家裡幾乎所有的門都被拆光做防禦工事,蔡家人只好數人擠一間房,現在蔡家祖厝已改建成「樓仔下古厝民宿」,由蔡忠孝的叔叔經營。 兩度與死亡擦肩而過 因為家中有軍隊駐紮,民國47年823砲戰時,蔡家也成為明顯的攻擊目標,住家附近落下的砲彈數量比尋常人家多,小小年紀的他不僅經歷過823砲戰,619砲戰、92海戰、93砲戰等戰役他都印象深刻。蔡忠孝記得二次與砲彈擦身而過的恐怖經驗,「我們常看到的是一般的宣傳彈及砲彈。有一次我正好彎腰撿東西,就有砲彈飛過來,打斷身旁的兩棵大樹,另外有一次,我和玩伴在玩躲貓貓,下一秒玩伴的頭就不見了,被砲彈碎片砸到,生死一瞬間。823砲戰的四十幾天裡,我們每天都在躲砲彈,白天躲在村莊外面,晚上就回家,很難忘記『咻』的聲音,到後來,我們都可以靠經驗判斷哪一天可能有砲彈打來、打哪裡,823砲戰之後的單打雙不打簡直就是小兒科了。」 因為家貧,蔡家只能供一個孩子念書,所以蔡忠孝的哥哥是家中唯一一位大學畢業生,高雄師範大學畢業後他回到金城國中教書,其他弟妹多半是小學、國中或高職畢業。至於蔡忠孝,國中畢業後就到金門牧馬場工作,國二時一度想當兵的他也因為父親堅決反對而作罷,他說:「我跟哥哥差三歲,所以機會留給哥哥,如果當年我升高中,哥哥勢必得出外工作。」那時的大環境,連同蔡忠孝的父母都認為: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更認為讀書才有出息,「所以我父親斷了我當兵的念想,他說當兵很辛苦,他寧可養我,也不讓我去當兵。」 人生該往何處去? 民國59年開始在牧馬場工作的蔡忠孝從臨時工幹起,一個月薪資450塊錢,大概可以買四包白米,做同一份工作到65年。民國62年他曾到台灣屏東畜試所學習農機專長2周時間,順便帶了40頭小牛回金門,也曾被金防部借調二年,到紫薇餐廳當管理員,後來再回牧馬場。65年7月,牧牛組組長屆退,由蔡忠孝接下空缺,那天,他看到退休組長騎一部腳踏車從身邊經過,車後有簡單的行李,退休組長對蔡忠孝說:「有空到我家玩。」雲淡風輕的一句話竟然讓蔡忠孝打了個寒顫,他腹誹著:「就這樣退休了嗎?我如果繼續幹下去,多年後也就像他這樣了,我是不是要如此過一生?」那是他第一次想到自己的未來,那年他22歲,「當兵」二字淡淡地躍上心頭。 真正讓他下定決心走向當兵一途的是另一件事。那年,經國先生巡視金門,正巧讓蔡忠孝看到他身邊的眾多侍衛人員,「他們都穿西裝,看起來很體面,那時我心想:『大丈夫當如是也!』我覺得這工作不錯,還挺光宗耀祖,也許是一條出路,所以,當年10月我就入伍,到金門第二士校當兵,我們這一期是國防部衛士隊第一期。」因為深知家人的態度,蔡忠孝當兵一個月,家裡都沒有人知道,直到他穿著軍服回家,事情才曝了光。蔡父得知此事自然暴跳如雷,甚至揚言脫離父子關係,他還曾二度到學校找人,蔡忠孝拒不讓步,「後來是我們第三連的吳連長跟他說來不及了,退學要賠錢,加上我堅持不退,父親最後才沒辦法,這一當就是33年的兵。」蔡父民國77年過世時,蔡忠孝已經是上尉階,他曾對兒子說:「當初如果我沒有阻止你當兵,你可能現在不只是這樣。」 天生的情報與參謀人才 10個月士官基礎訓練,蔡忠孝接受體能訓練,學習「單兵伍班排」等戰鬥技能,特別在衛哨勤務方面下苦功,民國66年10月,他抵達士林館邸局訓區隊,在國防部警衛隊受訓2個月,他回憶那段辛苦的受訓過程,「早上起床攻山頭,從山下衝到士林後山,再衝下來到網球場,又打八極拳,沒有休息時間。之後上聯合警衛課程。」他不只讀完警衛書籍,還刻意讓自己花更多精神磨練技能,「站哨約二個小時,有人覺得時間很長,我卻覺得時間不夠用,因為我上哨後就會先把崗哨守則、任務、編組、監視區域、注意事項等等背一遍,腦中還隨時模擬狀況處置,我一向很認真準備作戰,受訓完後我就到經國先生寓所七海官邸任職,一待就是七年。」 認為自己適合當兵的他想往上升級,讓未來的路更寬廣,所以68年決定考軍官,因為學歷不夠,所以參加隨營補習教育2年,拿到證書後再考陸官專修班(52期),民國70年少尉軍階畢業。畢業後他回到國防部警衛隊,第三個月升副隊長,再升分隊長、區隊副,民國73年調到警安組當助理作戰官,他一路不停寫作戰計畫,跟著總統跑外勤,後來當上警衛參謀,「總統所經之路必須做道路加強,比方上班之路有警察管區,有憲兵隊、調查局、地區治安保防或部隊,大家一起負責總統安全。」 當年,經國先生從七海館邸到總統府上班路程就大為八段,每一段路都要派人做現場協調,「我們的工作就是協調各單位執勤,中間時間到指定位置待命,不能鬆懈,總統到其他地區也要先模擬治安保防計畫,比方從台北到慈湖謁陵就有16個路段,由警安組機動編制。」這樣的工作性質,即使休假也是輪休,值勤四天休二天,站班時間也是日夜交替,他笑說:「習慣了就不覺得累,有時睡在鐵路旁,火車來照睡不誤,有時在松山機場,飛機起降很吵也照睡。」 民國80年,蔡忠孝升少校後調聯指部警衛組當參謀,主要負責情報與參謀工作,如兵推、狀況處置等,負責現任或卸任總統安全工作,以及陽明山限航區、集會遊行限制區等維安工作,「因為負責區域型任務,主要在培養未來到警安組工作的人選,是訓練單位,隨時要模擬訓練、測試狀況。我們這個年代的人大概都是跨越堅苦卓絕的時期,經歷比較完整札實,跟現代年輕人有很大的差別。」 30年功 輕鬆打造元首級維安品質 民國98年退役後,蔡忠孝回金門住了一年,陪伴與照顧獨居的母親。民國99年他加入威創保全公司,擔任副總經理,工作偏顧問性質。當年,因為威創想邀請美國道奇隊到台灣打球,但苦於無法提出元首級安全維護計畫,因此找上蔡忠孝,沒想到他只寫了四張紙就讓對方安全官點頭,道奇隊順利到台灣打球,之後許多球星來台打球都指定威創執行安全維護。 現在的蔡忠孝多數時間陪伴與照顧高齡86歲的母親,妻兒留在台灣,他則金台兩邊跑,他說:「三十幾年沒好好孝敬她,過去回金門的次數不到我現在一個月回去的次數,照顧她一年,我發現她老很多,她確實需要照顧,而我想親力親為。養兒防老不是口號,做子女的應該懂得如何孝親,而不是光想找外勞解決問題。」除了陪伴母親,他也希望幫威創規劃其他發展機會,「比方在柬埔寨規劃保安工作,或者可以在金門成立分公司,我可以做規劃與管理,把我們軍中、部隊的同袍結合起來,用我們的專長提供金門更好的治安品質,甚至可以立足金門,前進廈門。」
-
《星期人物》 都更、社造、城鄉發展 田墩女孩的金門夢
蘇珊.坎恩(Susan Cain)所著《安靜,就是力量》(Quiet: The Power of Introverts in a World That Can't Stop Talking)一書提及,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屬於內向者,不容易被注意到,在高調與張揚的現代社會下,這群內向者怯於推銷自己,卻因為知道如何善用自己的長處,發揮無比力量,改變整個世界,如果沒有內向的人,這個世界就不會有萬有引力、相對論、夜曲、小飛俠、史努比、E.T.、Google、哈利波特……,只要善用自己的性格特質,就能找到正確的生命舞台。來自金門田墩的黃巧涵雖然只有28歲,在她身上也隱隱透著一股「安靜力量」。 淡淡的原鄉情懷 金三代在台灣 80年次的黃巧涵是金三代,爺爺、奶奶那一輩在823砲戰時舉家遷台,落腳台中沙鹿,之後幾代都在台中沙鹿發展,到了她這一輩,跟金門的連結就更少了,少數幾次回金主要是拜訪親友,除了淡淡的原鄉情懷,更多的是遊客的好奇心。黃家有三千金,黃巧涵排行老二,與妹妹是雙胞胎,父親黃銀和從事包裝材料生意,是現任台中市浯江金門同鄉會理事,雖然從小偶有接觸同鄉會活動,但沒有太多的感觸,她說,家裡長輩不太和孩子們聊金門的事,小時候也很少回金門,金門已經沒有祖厝了,就算回去也是探訪親友,父親回金門的次數比較多。 從沙鹿竹林國小、沙鹿國中到文華高中,黃巧涵一直生活在充滿鄉村感的台中沙鹿,一直到考上台北大學經濟系才北上生活,大學畢業後考上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碩士班,所學內容偏地政系範疇,還沒有完成論文寫作的她2015年加入台北市政府都市更新處,成為約僱人員,一做就是三年。大學時期她曾參加服務性社團,也曾擔任台北大學三角湧文化志工團團長、彰化縣政府編纂彰化縣誌研究助理、李樹梅紀念館導覽志工、三峽客雙週報執行編輯,「我知道偏鄉資源的設置與規劃很重要,也常接觸當地民眾意見,這些經驗都跟現在的工作有連結,與所學、興趣也相關,都是很好的經驗累積。」 公僕生涯打開一扇窗 三年公職生涯,工作範疇不脫都更與都市規劃,在受理與審查民間申請案件的過程中,她看見與之前想像不同的公部門運作流程,她坦言,沒有進入公部門前比較不清楚公部門的發展方向,加入團隊後才發現,公部門做了滿多事,也與民眾有許多接觸、溝通機會,「過去自己的思維可能比較單一,在公部門學到整理、規劃構想,以及全市性的檢視,過去是市民式思考,現在的眼界不同,不會只看到自身問題或質疑政府為什麼要花這麼多時間處理事務,因為政府部門不能只顧單一或少數人立場或利益,必須公平,很多層面要顧及,所做的決定必須符合多數人利益。」她認為,一個政策的推行牽扯很多角色,如議會、民代、里長、社區與地方團體、在地組織、民眾等等,而非只有政府與民眾兩方,「所以協商、溝通很重要,要花時間,我也發現,政府有溝通意願,不至於專政,而現在的公民意識也提升滿多的,多數民眾都是相信政府的,比方我們辦的公平會或說明會就有很多民眾願意參加,主動了解政府在做什麼。」 她認為,公務員不是輕鬆的工作,工作異常忙碌,就算加班時間很長也不見得可以順利完成手邊的任務,「特別因為今年是選舉年,大家會放大檢視柯市長的四年施政成果,很多政策也要積極的推出,所以相對忙碌。」雖然如此,她還是挺喜歡這份工作,主要因為未來她想投入不動產投資類工作,「這份工作與土地、都市更新有關,讓我得以了解都市規劃市場大面向,也跟未來的工作規劃、興趣正相關,我很珍惜這個學習機會。」預計今年可以拿到碩士學位的她希望未來先到業界接觸投資實務,比方顧問公司、投資或規劃公司,「不過,台灣比較沒有信託機制或相關投資發展機會,若是不如預期,我也可能投身公部門發展,畢竟國營企業也有許多土地活化的工作。」 自認屬於哲學性思維,比較內向、安靜的黃巧涵不屬於業務型人才,她認為自己是個比較細心的人,對於繁雜工作頗能適應,「我覺得自己是文靜、哲學思考型的人,擅長規劃、行政、制度修改與分析、溝通,自認滿擅長邏輯思考、建立制度的工作。」安靜內向卻擅長思考、規劃的她認為,這樣的個性與行事風格可能跟家庭教育有關。她笑說,從小到大沒碰過什麼大挫折,但是父母頗為嚴格,「我媽很早就讓我們自己解決問題,比方忘記帶東西到學校,我們絕不會打電話請爸媽送,而是選擇讓老師處罰,長大後我們也是採取這種態度:自己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就算有不開心也能自己面對與紓解,所以我的個性也獨立,爸媽會適時給些建議,但也尊重我們的決定。」 下一個目標:金門夢 2017年,黃巧涵成為第一屆青年團團員,擔任財務長一職,對於當初選擇加入青年團,理由很簡單,「一開始只是想先看看、了解青年團,因為我好像也沒很仔細了解金門事務,所以抱著參加看看的想法,先嘗試過後再選擇,而不是直接拒絕。」後來她發現,有許多同年紀的青年團成員跟她一樣想要了解金門,「我們這些人跟金門的連結不是這麼深,都在台灣長大,我小時候對同鄉會沒有太多想法,總覺得是爸媽參加的活動,到台北後才發現,同鄉會是台灣金門鄉親與金門縣政府間很重要的橋樑,有很大的功能,比方票務、配酒、政令宣導等等。」 對於青年團的發展,她有一些期許與想法,她認為現在青年團多半協助與總會有關的活動,二年下來,的確完成一些活動,也適度地連結金門青年的情感,團員彼此之間也慢慢產生共鳴與共識,因為情感與思維改變,彼此的情感濃度也越來越高,「不過,現階段青年團制度還不是太成熟,定位也不太明確,似乎沒有獨立的運作目的與功能,以致於我們有時無法馬上有自己的立場,不知道自己合不合適做某些事,也許未來有機會獨立成社團組織,更能成為金門縣政府與台金民眾的橋樑,既保有台灣特色又與金門血緣相近。」 對於回金門工作或發展,黃巧涵是樂觀其成的,就算不是青年團成員,她也有高度的回金就業意願,因為她認為,自己的所學與專長可以充分在金門這塊土地落實,「都更、社造、城市規劃發展,我回金門做這些事也等於間接參與金門的發展規劃,不管未來是以公僕身分、地方組織成員或青年團、個人身分,我都很有興趣回到金門發展,如果有餘力,我也希望在金門、廈門可以從事與所學所用有關的工作或參與公共事務,也不排除未來到大陸發展。」 似乎,年輕的黃巧涵已經鎖定正確的職涯目標與生命舞台,這股「安靜力量」會將她帶往何方,產生何種力量,值得期待。
-
《浯事吾聞》 嘉義市金同會會員大會及中秋聯歡晚會9月齊登場
9月嘉義很熱鬧,嘉義市金門同鄉會分別於9月9日舉辦「第2屆第2次會員大會暨金門縣政宣導」活動,9月15日舉辦「中秋聯歡晚會」,2場活動吸引近250位會員出席,展現超強向心力。 「第2屆第2次會員大會暨金門縣政宣導」活動由理事長張雲權主持,除200位會員出席力挺,旅台各地區金門鄉親也共襄盛舉,出席貴賓包括嘉義市長涂醒哲、嘉義市議長蕭淑麗、嘉義市政府社會處處長張元厚、嘉義市議員張秀華特助、嘉義市議員傅大偉與王美惠、金門縣立委楊鎮浯、金門縣議員陳滄江、福建省政府參議陳永富、金門縣政府科長張至文、金門縣政府北中南三區服務處主任、全台近20個金門同鄉會理事長及幹部等。除公佈今(107)明二年度預算、工作會報及縣政宣導外,會中也頒發獎助學金與重陽敬老紀念品,會後餐敘席開36桌。 2014年9月28日召開「嘉義市金門同鄉會成立大會」並選舉第1屆理監事迄今近四個年頭,該會目前會員數逾330人,首屆也是現任理事長張雲權表示,光是參加大會的會員數已達200人之多,充分展現會員力挺會務的熱情,他也感謝全台貴賓、長官蒞臨指導,以及同鄉會成員、各地金門鄉親長期以來對同鄉會的支持,「10月底,嘉義市金同會將舉辦返金參訪活動,30幾個名額2天內額滿,本會歷次召開理監事會議均未曾動用公款,而是由理監事自行負擔,同鄉會舉辦的各類活動也獲得鄉親熱烈回響,在在展現本會理監事們對會務的積極與熱忱,也展現嘉義市金同會鄉親團結合作的高度凝聚力。」他並期許同鄉會在第一個四年奠定的基礎下,會務蒸蒸日上。 過去一年,嘉義市金同會除了和旅台各同鄉會互動往來外,也舉辦許多活動,如「106年認識戰地閩南文化金門之旅」、「歲暮迎春現場揮毫送春聯」、「金門囝仔、環台築夢行」、「107年全國身障運動會」、「拒絕糖尿人生美妙健康GO健走活動」、「慶祝母親節」、「慶祝父親節」、捐血公益、機場三節服務、頒發子女獎助學金及重陽敬老紀念品等,今年9月15日也舉辦「中秋聯歡晚會」,充分凝聚鄉情、聯絡鄉誼,也將同鄉會功能擴及公益層面,化小愛為大愛。 獎助學金受獎名單:朝陽科技大學陳侑德、德明財經科技大學陳侑賢。 重陽敬老紀念品受獎名單:謝言螺(83歲)、戴陳玉花(82歲)、錢周素新(77歲)、陳其坤(77歲)、陳素珍(76歲)。(資料來源/嘉義市金門同鄉會)
-
《星期人物》 過盡千帆 料羅之子謝國峰
人生一甲子,不過二千多個日子,看來挺短,但期間有多少百轉千迴,冷暖自知。即將邁入花甲之年的謝國峰,歷經二千多個日子的打磨與淬鍊,國中畢業後從金門渡海來台打拚的他決定重回故里,以服務鄉親為出發,迎接人生的下一個轉捩點。近幾年頻繁進出醫院的他說:「大病之後體會到,不一定要賺多少錢才退休,而現在這個年紀談退休也太早,心情沉澱後反倒生出回到原鄉,歸零再出發的念頭。」 虎媽特訓 磨出鋼鐵心智與體能 民國49年出生於金湖鎮料羅村的謝國峰家中手足共有五人,行二,父親靠打魚維生,來自福建惠安的母親則帶著孩子栽種地瓜、花生、玉米、高粱、小麥等旱作,家裡也養豬、雞、鴨等牲畜,收成或漁獲除了自給自足,多餘的賣給當時的十萬大軍。他淡淡地說,那個年代,大家都苦,沒有白米飯吃,只能吃稀飯、地瓜配黃魚、龍蝦、螃蟹。因為母親來自母系社會的惠安,個性較為強勢,對孩子的要求也高,「我們家的菜一定要比隔壁好,收成也一定要比隔壁多,也因為母親對孩子的要求高,我們家的孩子從小都做比別人家孩子更多的事情,父親通常早早出海捕魚,小時候課本中寫的『天這麼黑,風這麼大,爸爸捕魚去,為什麼還不回家?』 就是我們小時候的寫照,我們很希望父親在家。」不過,也因為謝母的強勢磨練,謝家的孩子長大後體能、心智似乎也異於常人,「我小學三年級就能挑滿一擔水,全校沒有幾個人可以挑得動, 後來在當兵受訓的過程中,我反而不以為苦,覺得很輕鬆。」 風雲值星官 師長眼中的領導之才 在柏村國小、金湖國中就讀的幾年,雖然功課不出眾,但謝國峰卻是風雲人物,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到國中畢業都擔任值星官,在軍管時期,小值星官走路真有風,他笑說,可能因為自己嗓門大,壓根用不著麥克風,只要有司令官或督察到校視察,他就是當然的值星官。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值星官任務是老總統蔣介石過世那年,全國戴孝,金門則辦了一場另類的弔唁儀式,金門五所國中、二所高中的所有師生上太武山,在毋忘在莒前默哀三分鐘,現場師生人數逾五千,也是他擔任值星官,高喊「立正、敬禮」。因為有點音樂天分,他也擔任康樂股長,最讓他得意的是,在那個非品學兼優或成績好不能當班長的年代,他卻例外地從國中二年級開始當班長到畢業,想起小時候的豐功偉業,他笑說:「我從小到大都算風雲人物,雖然不會讀書,但師長給我的多半是『領導之才』之類的評價。」 出軌人生 與黑暗擦身而過 人生的轉捩點說來就來。國中畢業後,因為不想打漁、種田,書又讀不好,只好到台灣半工半讀,寄居在永和舅舅家。他白天在板橋塑膠射出工廠工作,晚上在永和智光商職上課,16、17歲的他這時就像一隻飛出籠的小鳥,天高皇帝遠,父母管不著。因為不希望寄人籬下太久,三個月後他就搬到工廠住,也認識了一些七逃人,他回憶那三年的荒唐歲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工廠有好幾個剛出獄的同事,我當時以為社會就是這樣,所以每天跟著他們帶扁鑽、刺刀等武器出門,混電動玩具店,也染上抽菸、吃檳榔等壞習慣,有時看誰不順眼也會打架,傷人也被傷,警察有時候還會來堵人。」他坦言,當時已經19、20歲的他如果繼續這麼過下去,可能殺人或被殺,要不就在牢裡過了,「所幸在還沒出事之前,念士校的大哥來找我,我的另一個人生轉捩點出現。」 謝國峰的大哥當時帶來一個壞消息,一個好消息。壞消息是,他被學校開除了,好消息是,金門當地正在招考衛士隊。「他說我這樣鬼混也不是辦法,20歲也要當兵了,加上自己從小到大的志願都是當軍人,所以我就決定去考試。」後來他考上金門第三士校,這一梯次錄取55人,相當於每三人錄取一人,「回金門念士校正好與之前的環境還有朋友圈做切割,回想起來,如果那時沒有回去,不知道我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就是想要當軍人 事實上,謝國峰想要成為軍人的意念是很強的,他也曾在民國65年主動報考中正國防幹部學校,後來因為通訊地址寫錯,沒有收到成績單,也不知道有沒有考上,「當時我填寫的第一志願是海軍航海、第二是海軍通訊、第三是海軍陸戰隊,我覺得一定會錄取,但無奈失之交臂。」他也透露為什麼前三志願非海軍不可,因為喜歡海軍的軍服才想報考海軍,「海軍是水藍色制服,還有黑色及白色大禮服,陸軍則是綠色草皮制服,空軍則是藍色制服。我嚮往穿著白色制服站在軍艦上的樣子,而且當海軍可以周遊列國。」 民國55年起至87年止,金門子弟被選入總統府警衛隊者共有33梯次,逾1600人,民國65年,總統府警衛隊改制為「國防部警衛隊」。民國69年,謝國峰調到士林官邸後山受訓三個月,他是第14梯次第一名畢業,他大哥則是第9梯次第一名畢業。14梯次的主力在保護蔣經國先生,負責慈湖、士林官邸、七海寓所的護衛工作,他一天站衛兵六小時,第三哨則負責管制道路。自民國65年至73年退伍,期間風平浪靜,只有一個小插曲,讓他念念不忘,某天在第三哨下午班時,他發現視線內出現一個人,周邊跟著二十幾人,仔細一看原來是經國先生,「我站了一、二年都沒看到總統走出來,突然看到他不知如何是好,我立正敬禮喊總統好,但是他沒有回禮,我只好禮畢,手放下來後他走到我正前方回禮了,如果再舉手,好像是我在向他回禮,所以我沒敢動,結果看起來就像總統在向我敬禮,這件事被傳為趣談。」 不想後悔 走出舒適圈 退伍後,楊國峰選擇到中興保全上班,工作了9年,他自傲地說,巡邏了整整三年,每天出勤15個小時,一個月只有四天假,抓過8個小偷,他沒有讓任何一位客戶家裡遭竊。一路從保全員到專員、副課長、課長再到中壢分公司代理經理、總公司參謀,已經是中階主管的他月收入已達六、七萬,有專屬停車位,在冷氣房工作,不流一滴汗,但當時三十出頭的他卻選擇離職,轉戰營造業,當時沒有任何人支持他的決定,「我是因為想要改變自己,給自己一個機會。我認為繼續做下去也就是這樣了,我不想到老時後悔沒有為自己打拚過。 那時是民國82年,但就連擔任老師的太太也反對我這麼做,那時女兒2歲、兒子剛出生,但我還是毅然決定投入營造業,從新開始。」 又是一個人生的轉捩點!並非土木工程本科系畢業的他到營建公司上班,從零開始,短短三年內,從平面圖、立體圖、結構圖等學起,搞懂後自己當老闆,標工程。他跟一群股東合資開設太允營造公司,「那幾年我下工地,衣服一早就濕了,晚上回家衣服還沒乾,一、二十年下來,新北市有十幾個建案是我負責的,從幾十萬的工程做到幾億的工程,後來也成立力丞建設公司。」 之後,因為當時的馬英九總統開始打房,房市越來越冷,加上身體出問題,謝國峰才將公司業務轉給妻舅負責。因為陸續出現嚴重的靜脈曲張、藥物過敏、肺栓塞等問題,過去幾年來他頻繁進出醫院,他說:「也趁這個機會修理身體,今年狀況恢復得差不多了,所以對人生有新的想法及規劃。」這幾年他也開始頻繁回金門,除了看望高齡92歲的父親與82歲的母親,也想回去多陪陪他們,「大病之後,感嘆人生無常,所以台灣事業慢慢收掉,打算回金門和父母同住,以後台金兩邊跑,現階段,孩子就業了,太太也退休了,我可以有另一番人生規畫。」 下一個人生轉捩點:轉換跑道 回饋鄉里 已經不再需要為五斗米折腰的謝國峰目前是金門縣精忠衛隊協會理事,也是新北市金門同鄉會會員,他預計明年正式回金門發展,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或同袍,從料羅村開始,「我們希望深耕金門,為鄉里事務付出勞力與時間,不排除未來在金門從事營建、營造業務,我比較偏向不要做得那麼辛苦,畢竟體力也不行了,回金門從零開始,可以做水電、木工、泥作、鐵工,鐵皮壞了也修理,換冷氣也處理,能不收費就不收費,未來也可能成立服務處,提供更多元的服務,也許未來可能選村里長,深耕金門,為金門的未來而努力。」
-
《浯事吾聞》中華金門旅台翁氏宗親會會員大會圓滿落幕
中華金門旅台翁氏宗親會9月2日(日)舉辦第四屆第二次會員大會,金門縣政府秘書長林德恭、社會處處長陳世保、福建省政府參議陳永富、立法委員楊鎮浯、縣議員陳滄江、金門縣政府駐台北服務中心主任孫允禮與戴河生、金門縣政府縣政顧問薛作伍,以及台灣金門同鄉會總會長李台山率20位同鄉會理事長暨同鄉會代表出席盛會,金門縣議員候選人翁文奧及翁銘駿、金寧鄉鄉長候選人許慧新及翁文雅、現任盤山村村長暨候選人翁明海及盤山村村長候選人翁品洋也現身會場,與鄉親搏感情,會後隨即進行餐敘聯誼。 理事長翁天想感謝各同鄉會成員、宗長與鄉親全力支持並參與盛會,使宗親會會務順利推展,「成立宗親會的主要目的是要聯絡鄉誼、宗誼,凝聚眾人力量共謀福利,服務更多鄉親。本會會員約500人,尚未入會者超過會員數一倍左右,希望透過宗親關係,鼓勵鄉親入會,以厚植宗親會實力,也希望大家可以踴躍參加本會所舉辦的各項活動,畢竟參與才會了解、認同,認同才會有向心力,才會團結,團結才會產生力量。」 金門縣政府秘書長林德恭在致詞時表示,旅居台灣的金門鄉親人數比母縣多很多,每個縣市幾乎都有金門同鄉會等組織服務旅台鄉親,同鄉會等宗鄉團體的重要性不言可喻。擔任公職40餘年的他今年即將屆齡退休,前後追隨12任縣長的他對於現任縣長陳福海主政三年多來的政績,如數家珍,「比方兩岸供水與道路建設等許多歷任縣長過去沒有完成的建設,在陳福海縣長任內完成了,此外,兩岸企業家峰會在金門舉行、外國元首及駐華使節等頻繁來訪金門,這些足以說明,陳福海縣長真的讓金門走向世界!」他也特別感謝甫宣佈退出民進黨也不再擔任民意代表的陳滄江議員多年來的協助。 台灣金門同鄉會總會會長李台山致詞時重申:「我是金門人,一切以金門為優先。同鄉會與宗親團體在服務鄉親與推動金門發展上扮演重要角色,也發揮一定程度的力量,期望大家一起努力,共同為金門發展貢獻心力。」他也特別肯定長期戰友-決定告別政壇的陳滄江議員20餘年來為金門所付出的貢獻,並以八字予以肯定:忍辱負重,犧牲奉獻。 8月31日宣佈「裸退」的縣議員陳滄江再度引用「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詩句明志,「我很感恩金門鄉親長期對我的愛護、疼惜、支持與鼓勵,成功不必在我,我是愛做事的人,從政不為求官。金門人是有志氣的,告別政壇後,雖然未來沒有一官半職,我仍會以個人力量培養新人,以無黨無派身分盡力輔選,協助理念相同的候選人,讓金門民主開花結果。」 本次大會除公佈106年財務相關報表、提報108年「年度工作計畫表」及「收支預算表」外,也舉辦「敬老活動」,17位年滿80足歲(含)會員接受表揚,由理事長翁天想頒發獎金與紀念酒一瓶。 17位獲頒敬老獎金及紀念酒長者名單(資料來源/中華金門旅台翁氏宗親會):翁文選、翁文致、翁漢昌、翁何翠田、翁啟贊、翁火培、翁蘇秀玉、翁添財、翁能治、翁金才、翁文傑、翁水清、翁越治、李寶英、鄭翁植敏、翁李菊、翁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