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經樂道
-
《浯事吾聞》金廈纜車催油啟動
金廈空中纜車不會是空中樓閣? 金門縣議員陳滄江8月22日在縣議會第6屆第8次臨時會,與洪鴻斌、張雲德議員連署提案:「建請縣府立即著手規劃金〈烈〉廈觀光纜車興建計畫。」並促成議會26日決議:「請縣府一個月內作出說帖」,屆時再由陳滄江議員偕同縣府、議會齊赴中央爭取政策支持興建金廈纜車。 這是陳滄江議員繼前年在縣議會率先提案爭取自廈門引水到金門後,再次當金廈兩岸交流建設先鋒。9月5日他並赴民進黨中央黨部拜會秘書長洪耀福,說明爭取黨中央支持的緣由。 陳滄江表示,23年前他就在金門日報發表「興建金廈高空觀光纜車芻議」。去年縣議會第六屆第一次定期大會,他也就金門發展觀光興建金廈觀光纜車以及MRT就教陳福海縣長。今年初立委選舉,評估興建金廈捷運MRT與觀光纜車,也列為他與蔡英文總統的共同競選政見。 他認為,2001年民進黨政府開放兩岸小三通,15年來兩岸已開放飛機直航,兩岸人民交流頻繁。金廈觀光纜車可引進大量大陸觀光客,帶動小金門觀光、進而促進大金門經濟發展,創造就業人口,也可促成國際會展或國際會議在金門召開、營建兩岸緩和關係、並提升金門國際能見度等邊際效益。而烈嶼上林將軍廟、雙口海岸,距廈門僅5.8公里,建置連結兩岸觀光纜車技術具體可行,且工期短、建設經費省,國安考量也最低。將來可採BOT或OT方式營建,不會增加中央或地方政府負擔。 他身為執政民進黨在金門縣唯一一席縣議員,挺身爭取對金門有利的兩岸纜車責無旁貸。所以建請陳福海縣長先擬具說帖,詳細說明金廈纜車對於提升金門經濟與兩岸和諧發展的實質效益。屆時再比照前年的兩岸引水案所例,府會一起到立法院、中央部門遊說支持。 為促成金廈纜車,金門縣政府動作頻頻。今年5月25日陳雪生、陳歐珀、鄭寶清等立法院交通委員會立委至金門考察交通及觀光建設,在陳福海縣長遊說下,就作成「全力來推動金廈觀光纜車」結論。縣府並於8月15日,以400萬元預算公開招標「金廈跨海纜車系統可行性評估暨先期規劃」委託技術服務案。 陳滄江與洪鴻斌、張雲德議員的「建請縣府立即著手規劃金(烈)廈觀光纜車計畫」提案有如催化劑,將金廈觀光纜車從各界風聞議論的空中樓閣,正式推進到由縣府研擬說帖,結合議會爭取中央政策支持的可行性規劃階段。 2年前,陳滄江議員在議會提案金門從大陸引水計畫,當時遭少數人冷嘲熱諷,譏為畫大餅。而今兩岸引水工程順利施工,可望107年正式通水。 金廈纜車經由金門府會合力爭取,若能獲中央政策支持,並啟動兩岸協商促成,似比金廈大橋更具可行性。
-
異鄉鬢影
黃平璋任亞太創技學院董事長 ◎金門籍怡盛集團董事長黃平璋上月初接任位於苗栗縣頭份市的亞太創意技術學院董事長。他表示,感恩社會給他機會,他會全力以赴,好好規劃學校的未來,為教育付出一點心力。 來自金門西園村的黃平璋34歲就獲選為青年創業楷模,1984年創立怡盛集團,是台灣規模最大的物業管理集團,台北101大樓、宏盛帝寶都是他的客戶。他也是2003年第一位成功跨足大陸物業領域的台灣企業家。 古月《巡花築夢》詩集講座 ◎詩人古月出版《巡花築夢》詩集,並於9月25日下午3時在台北市青田街4-1號青田藝集主講〈巡花築夢:花開花落都是夢〉講座。古月本名胡玉衡,生於1942年,籍貫湖南衡山縣。她是葡萄園/創世紀詩社詩人,丈夫是金門籍版畫大師李鍚奇。報名25日講座者可獲贈古月詩集《巡花築夢》一冊、精緻深黑木鉛筆組,現場糕點、咖啡或茶。請洽:02-22281626 印刻文學林先生。 李錫奇返鄉80回顧展 ◎《本位‧色焰-李錫奇返鄉80回顧展》定9月11日至10月14日於金門縣文化局展出。9月11日上午9時30分在文化局一樓展廳舉行開幕剪綵儀式。 今年4月,《本位‧色焰-李錫奇八十回顧展》在國立歷史博物館盛大展出。9月11日移回金門文化局續展,圓了李大師榮耀歸鄉的80大願。李錫奇勤於創作,在畫壇大放異彩,於藝術創作、學術教育等均成就斐然,曾任總統府國策顧問。近年他屢屢奔走倡建金門當代美術館。
-
《浯事吾聞》金門人台灣政壇點將
2006年以前,金門人在台灣政壇,從沒有人能脫穎而出,當選各縣市議員,直到警界出身的烈嶼鄉親林國春打破此僵局,他以高票當選台北縣議員。 旅台金門鄉親號稱數十萬人,但散居各縣市,即使聚居較集中的新北市中永和、板橋、三重等地區,於選舉時還得考量與當地政治人物互動、融入當地選舉生態等,因此旅台鄉親的選票要集中投給金門籍選將有實務困難,加上不少鄉親將戶籍遷回金門沒了選票,所以金門人要在台灣選舉爭得一席之地,須靠長期基層耕耘與人脈紮根,實不簡單。 早年翁明志、張福美、張繼遠曾參選過台北市、台北縣議員均告失利;葉華鏞在永和參選國大代表也鎩羽而歸。僅林登濱、張繼遠、戴德成分別在中壢市、永和市、中和市當選過市民代表,許寶鳳連任新店市建國里里長、楊志民當選桃園縣龍潭鄉代會副主席,蔡金福當選台中縣大甲鎮鎮長。南部有許建國當選台南縣永康市復興里里長,王泉尚連任台南市北區東興里里長。 直到2006年,以專業能力及服務精神受肯定的林國春才突破障礙,當選當時的台北縣議員。2010年底,林國春更在板橋選區創下33419票第1高票勝選的紀錄;祖籍金門的許昭興也同時當選升格直轄市的首屆新北市議員。 議員選舉外,金門人方丁輝、歐陽清壽連任台北市內湖區紫雲里及大安區黎孝里里長;林永輝、蔡駿霖當選新北市新店區吉祥里與板橋區聚安里里長。桃園市前有林福財選上中壢區復華里里長,後有楊建雲、陳能娟於2年前分別當選中壢區德義里、華愛里里長。 2010年8月,福建省政府統計旅台金門人計33萬440人。純以數字乍看,33萬多張選票足可選出幾位立法委員或縣市議員。因此去年有人提出組織「金門黨」,串連旅台各縣市金門人選票角逐縣市議員,並藉由金門人參選地區域立委,技術性累積選票,以求拿下一、二席政黨不分區立委之議。 嘉義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張雲權亦於今年6月26日在高雄市漢王飯店舉行之台灣金門同鄉總會理監事聯席會議上,建議由總會推派人選,回金門參選縣議員,為旅台鄉親發聲。 金門旅台鄉親人才輩出,然而選舉牽涉地緣、人緣關係,還須有財務支持,光有鄉親鼎力助選或精神支持,勝算不高。以林國春、許昭興為例,他們除自身條件優異,也得長期累積讓選民信任的專業、服務形象,並能勤耕基層、一步一腳印踏實服務,才能在激烈區域選戰中獲各族群、黨派認同支持,闖出一片天地。
-
《星期人物》許昭興─祖籍金門山灶傑出的新北市議員
年籍:45歲、祖籍金寧鄉山灶村 現居:新北市永和區 學歷:竹林國小、福和國中、北士商、淡水工商管理學院、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 經歷:第6、7、8屆永和市民代表、第1、2屆新北市議員、世芳同濟會會長、新北市健康關懷協會理事長 2010年底台北縣升格新北市,當年11月27日選舉首屆新北市議員,永和區選出唯一一名民進黨籍市議員許昭興。她祖籍金門,祖居地與前考試院長許水德一樣在金寧鄉山灶村,早於她曾祖父時代遷居台灣。 許昭興父親許世泯生前曾數次帶她回金門尋根探訪祖居地;許家在新店屈尺祖墳墓碑,都標示祖籍來自金門。許昭興也以身為金門人為榮。 2010年底首屆新北市議員選舉,旅居新北市的金門鄉親將焦點集中在3個黨、3位金門籍候選人身上,分別是:國民黨提名、在板橋選區拚連任的林國春。新黨提名、在中和選區角逐的戴德成(原中和市民代表)。民進黨提名、在永和選區參選的許昭興。結果林國春高票當選;許昭興不負眾望,在永和8人參選、應選4席下,獲得19887票,以第4高票當選,成為金門籍在台灣的第一位女市議員。 許昭興1971年在永和出生,父親許世泯(原名許世民)1999年去世。許世泯曾以國民黨籍連任永和市第1、2、3、4屆市民代表,惜拚選連任第5屆鎩羽而歸,郁鬱而終。身為長女的許昭興從小跟著父親選舉掃街發文宣,也跟著父親不分日夜拜訪選民、服務選民,耳濡目染熟悉各項選務。她28歲繼承父志,代表民進黨參選第6屆永和市民代表就高票當選,並連任第7、8屆,前後歷練13年市民代表,其間並受民進黨徵召角逐永和市長,獲得2萬多票,雖未能當選,但也打響名號。 2014年底,許昭興競選連任新北市議員,這回她衝至第1高票的2萬1千多票。投票給她的,除了民進黨支持者,還有不少是藍軍選民。 許昭興說,她與父親一樣,都是「專職、專業議員」,以民意代表為職業。 她家沒有雄厚財力,所以堅持「選舉不買票、服務不收禮」,以熱忱、誠懇、實在的服務來爭取選民認同;而且她服務對象不分藍綠,對選民請託事務總是全力以赴,盡心盡力協助,所以支持者中,很多是藍軍選民。 永和區跟金門縣一樣,選民結構藍大於綠(永和藍綠比,約6.5-3.5)。許昭興形象清新、年輕有活力,為她爭取不少年青人選票;但勤走基層、傾聽地方民意、骨力到位的服務,才是她贏得選民信任最有力的靠山。 幾年來,她爭取民進黨立委支持,積極協調、順利將數處軍公教眷舍活化利用。鑑於小小永和區人口有20幾萬人,地小人稠、停車一位難求,她協調大新街台鐵廢棄眷舍改建成30幾個停車位的停車場。爭取將光復街舊警局眷舍,改闢建為里內小公園。並請羅致政立委協調國防部配合,將竹林路39巷內舊眷舍的圍牆拆除,拓寬巷道方便車輛來往通行。 許昭興曾任同濟會會長與新北市健康關懷協會理事長。她也熱衷與永和區籃球委員會合辦青少年暑期籃球訓練營,推廣國內籃球運動,並培養青少年暑期正當休閒活動。 許父許世泯從政前,經營五金行維生,家境普通。他參選並連任永和市民代表後,全心全意將擔任民代當專職,4任代表下來,服務選民與參選所費不貲,財務入不敷出。代父出征的許昭興披掛綠營戰袍參選,連續3屆市民代表選舉連戰皆捷;2010年首屆新北市議員選舉,她無財力奧援,仍為民進黨在永和區搶下首席市議員,為綠營在藍天的永和區建立灘頭堡。 許昭興歸功於平日不分藍綠踏實服務,為她爭取到不同領域的選民認同與支持。她的競選經費大都來自選民自發性贊助她的小額募款,也間接印證她成功樹立小市民代言人的角色。 永和區有為數不少的金門鄉親定居,不過另有與金門同鄉會淵源較深的張繼遠在永和區連任4至8屆市民代表,過去在選票爭取上,張繼遠倚重金門鄉親支持較多。經由新北市許氏宗親會前後任理事長許欽琳、許績輝引薦,許昭興近年逐漸拉近與旅台鄉親的關係,今年7月17日並與同樣祖籍金門的許水德前考試院長,一同受邀出席在台北市悅揚樓餐廳舉行的金門旅台珠浦許氏宗親會第3屆第3次會員大會。 能在新北市政壇搶占一席之地,許昭興感恩父母的栽培。也感謝她丈夫葉克修在她身後鼎力支持。葉克修中興大學地政系畢業,2人於任職建設公司時相識,而後合夥從事土地代書、房地產仲介買賣。並於1998年、許昭興28歲當選第6屆永和市民代表不久即共結連理。兩人育有一男一女,分別就讀高2、國2,許昭興平日忙於選務與選民服務時,葉克修幫她分憂解勞、照顧子女,讓她免於後顧之憂。 從政17年來,除參選永和市長落選,許昭興歷經3屆市民代表、2屆市議員選舉連戰皆捷。她分享勝選秘訣是:服務到位、把民眾的事當自己的事認真協助、不分黨派、有服務就有選票。 許昭興果真是位專職、專業的市議員。也是傑出的旅台金門人後代。
-
異鄉鬢影
陳能梨彩墨畫展 ◎金門縣藝術家陳能梨9月1日至10月31日,於新竹縣芎林鄉大華路1號的大華科技大學圖書館2樓藝文中心,舉行《潑灑一方天地--陳能梨彩墨畫展》。開幕茶會訂9月13日上午10時30分舉行。畫展開放時間平日上午8時至下午7時,歡迎金門鄉親前往觀賞。 陳能梨(62歲)出生於金門陳坑,早年以筆名亞馨寫散文。定居板橋二十餘年。她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畢業、現任中華梨韻創作學會理事長、新北市青溪新文藝學會榮譽理事長、板橋樹林社區大學講師、台北市民生社區活動中心水墨創作講師。畫作獲獎無數。 金馬澎離島鄉親《楷模獎》與《奉獻獎》 ◎金馬澎離島聯盟訂10月1日於台北市國軍英雄館召開第二次大會,屆時要頒發3個離島鄉親《楷模獎》與《奉獻獎》。8月3日中華金門同鄉會理事長黃獻平、馬祖旅台鄉親聯誼協會理事長劉明康、台北市澎湖同鄉會理事長呂瑞進等人召開大會籌備會議,決議10月1日大會時,除頒發「離島和平特區研究論文徵文」優勝得獎者,另將頒發金馬澎離島鄉親《楷模獎》與《奉獻獎》,表揚傑出或熱心服務奉獻的鄉親。8月28日,中華金門同鄉會召開理監事聯席會議,進一步討論《楷模獎》與《奉獻獎》遴選條件,近日受理人選推薦或自薦。
-
《浯事吾聞》金門62﹑65﹑68聯合同學會台北盛大舉行
「四十年驀回首、半生世一大聚!」 民國62年國小、65年國中、68年高中職畢業的金門同學,2016年7月30日在台北市三軍軍官俱樂部勝利廳召開年度聯合同學會。他們之中有不少是超過40年不曾謀面的老鄉、老同學,難得他鄉異地匯聚一堂,把酒言歡話當年,「只為一個小小的、所謂的緣分」,藝文創作家「翁翁」翁國鈞如是形容。 2016聯合同學會,今年輪由金寧國中第9屆校友會主辦,寧中主要籌辦人翁麗玉、吳亞仁、李淑賢、翁國鈞。他們從5月起,即號召10位熱心的老同學著手協調開會,確定了聯合同學會舉辦時間、場地、人數、菜色、餐費等細節。 今年的同學會主題定為:《The Time, The Kinmen 我們的時代.我們的島》。並且首創由寧中同學自主募款近20萬元,開發一系列包括紀念POLO衫、束口袋、馬克杯、筆記本、明信片、拼圖卡等紀念品,作為參加盛會的老同學們,一份充滿盛情及回憶的伴手禮。 7月30日當天,有多達375位寧中、城中、沙中、湖中、烈中、金門高中職與各國小的(258)年畢業同學湧入台北市三軍軍官俱樂部,並有詹國珍夫妻,李沃植夫妻,戴敏勤,喻祥英,許水富等老師來共襄盛舉,同學中則有電視名嘴董智森、桃園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洪成美、高雄市金門同鄉會前理事長翁明祺、退役中將許燕晴等人,及不少同學從金門搭機趕來出席,可說盛況空前,也創下金門同學會在台灣舉辦參加人數最多的紀錄。 成功的活動背後總有默默付出者。本次活動盛大圓滿,也歸功於金寧國中第9屆校友許成木、蔡添宏、莊梨卿、吳亞仁、李青青、王增燦、蔡世鶴、王麗貞、楊彩燕、李孟情、翁國鈞、翁長安、王翠月、楊蕙娟、李金姿、李梨慧、李淑賢、李錫裕、李欽值、蔡遠福、翁明祺、吳麗鴻、李應勝、李惠珠、李月貞、Only、翁惠華、許秀瓊、許麗鴻等人熱情參與並且捐款助陣,一起成就這次美好的聚會。 在台灣類似的金門同學會社團,較具組織性,定期聚會聯誼的還有《木麻黃聯誼會》、《沙中第4屆同學會》、《烈中第七屆同學會》、《寧中八屆同學會》、《金門軍校同學會》等。各旅台金門同學會聚會場合氣氛熱絡,尤其較早數屆的同學歷經金門823砲戰的戰火洗鍊,更是珍惜在艱苦環境共同學習成長的同學情誼。但論及跨校規模最大的同學會,非金門(258)聯合同學會莫屬。
-
《星期人物》楊誠對─書中自有黃金屋讀書翻身典範
年籍:79歲、金寧鄉湖下村人 現居:新北市永和區 學歷:湖下國小、金門初中、宜蘭高中、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系、美國紐約保險學院企管碩士 經歷:現任中央再保險公司董事長、中華民國保險學會副理事長、國立政治大學兼任副教授。 楊誠對大學2年級就考上高考、曾任財政部保險司副司長,並歷任中央再保險公司總經理、董事長迄今達23年。 楊誠對說,他從小失學,民國38年古寧頭戰役後才插班念國小2年級,當時已12歲。在這之前,他每天要忙著上山下海:上山割草、養牛等,農忙時幫父親播種、施肥及收成;下海捕捉沙蝦。入學後,在春、夏季每月初一、十五前後大潮期間,每天一早他上學前及下午放學後與哥哥下海捕蝦,再利用中午課餘時間從湖下跑步到後浦去賣;下午捕到的蝦若超過2市斤,又於傍晚跑到後浦去賣給「菜館」(餐廳),或到「巴剎」(印尼語「市場」)賣,每斤鮮蝦僅賣四、五元。到石蚵產季,他又幫忙剖蚵、賣蚵。 他哥哥在日軍占據金門末期念私塾,他也跟著學認字;抗戰勝利後湖下雙忠廟牆上畫師所畫忠孝節義圖畫與文字,他大都看得懂。古寧頭戰後,兩岸情勢緊張,除在校學生外,16歲以上男丁要納編民防隊、滿12歲的也要編入兒童隊,他才決定入學國小2年級就讀。他說當時超齡入學是普遍現象,小學同班有2人、初中有3人年紀比他大。 沒想到入學後,楊誠對展現優異天分,他讀書不但專心,記性又好,國小、初中、高中畢業會考都名列前茅,一路保送升學到國立台灣大學。戰地窮人家小孩,翻身為人中龍鳳。 楊誠對說,民國46年夏天,他念完金門初中3年上學期,因屬春季班停課一學期,適逢金中招考幹事一名,應考者有20多人,他應考錄取而在學校當幹事,每月薪資640元(含眷補),下學期他一面繼續讀書,一面當幹事,每天只上數學、英文、理化三門課,到47年4月30日辭職準備畢業會考。跟小學會考第1名一樣,他初中會考也拿第1名,獲直升金門中學高中部。 民國47年823砲戰,即將升高一的楊誠對與其他九百多名學生疏散到台灣,他與28位金中男生分發到省立宜蘭中學借讀(另約20位女生分發到蘭陽女中)。校方在舊禮堂搭通舖收容戰地來的學生,並有校工幫忙開伙張羅飲食。楊誠對記得有幾次校工休假,他還權充廚師幫同學煮飯燒菜。當時政府每月給金門學生150元清寒獎學金,讓他沒後顧之憂,把全部心力集中念書、爭取好成績。 高中畢業時他報考小學教師檢定考試,有意返回金門當小學老師,所有考科中,只有「注音」不及格。接著他至台中一中參加金中畢業升學會考,結果以前3名的優異成績,獲保送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大一時他參加高等檢定考試普通行政人員第一名及格,惜高考沒過關。大二他轉到經濟學系,再度參加財政金融人員高檢及高考,這回均順利上榜。並經考試院先後分發到幾家公營銀行及財政部所屬機關任職,但因他還沒當兵,不能就任,只好繼續在台大念書到畢業。 民國55年,他在國軍第58師當步兵預官排長1年退役後,由考試院分發至當時國營的中國產物保險公司,歷任辦事員、領組、科長、襄理、副經理、經理等職,並於民國63年科長任內奉派赴紐約美國國際集團(AIG),接受6個月保險實務訓練。民國78年經理任內,參加財政部保險業務發展基金補助保險從業人員出國進修考試,在80多名應考人中,以最高分獲錄取,次年赴美國紐約保險學院進修1年密集課程,取得碩士學位。 返台不久適財政部於80年7月成立保險司,他奉調任副司長歷2年3個多月,至82年10月再奉調升當時國營之中央再保險公司擔任總經理9年多。自91年10月底接任董事長迄今,前3年代表財政部,之後代表長榮集團。中央再保險公司於91年民營化,94年起長榮集團成為最大股東。楊誠對說長榮集團是信譽卓著、國際知名的海空運輸業,他雖已超齡仍獲重用,續任董事長,深為感念。 楊誠對是保險業務專家,公餘在大專院校保險科系兼任教職30餘年,著有《財產保險(I):總論、火災及海上保險》及《財產保險(II):汽車、工程、責任及其他保險》等教科書,廣受大專保險科系及業界採用。 他也受聘為新北市、台北市金門同鄉會與中華金門同鄉會顧問,不時參與同鄉會活動及捐助獎學金或會務經費。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楊誠對從小到大,靠著勤勉讀書,多次考試過關,為自己在台灣保險業界爭得一席之地、並身居要職,讓他深刻感受讀書的重要,尤其沒有奧援、窮鄉僻壤的小孩,更要好好讀書,才可能翻轉人生機運。 念書起步晚的楊誠對為鼓勵家鄉清寒子弟珍惜讀書機會、努力向學,他自民國96年先後共捐款50萬元,以父母楊篤思、張氏占名義,在湖下母校湖埔國小設立獎助學金。99年初,另捐款50萬元在妻子楊何旋治母校金沙鎮何浦國小設立「楊何旋治女士紀念獎助學金」,以紀念愛妻更盼望有助金門基層教育發展。楊妻不幸於98年初病逝。 靠著勤習勉學,楊誠對努力讀書,從一個比別人晚5年念書的窮苦人家小孩,一路順利通過各項考試,除連連保送升學、通過高考、還以考試爭取到公費出國進修機會,功成名就。 他成功的經驗,值得莘莘學子引為學習效法的典範。
-
異鄉鬢影
中華金門同鄉會頒發論文徵選獎 ◎中華金門同鄉會10月1日舉行第2屆第3次會員大會暨「金馬澎離島聯盟」表揚論文徵選得獎者,並將發行創刊號會刊。 中華金門同鄉會結合馬祖旅台鄉親聯誼會及台北市澎湖縣同鄉會,於104年10月3日成立金馬澎離島聯盟,當時並舉辦「離島自由貿易區研究論文徵選」,將得獎論文函送國家發展委員會、金門縣政府等相關機關研參。今年續舉辦「2016離島和平特區研究論文徵選」,冀期學術理論能以實務相印證、結合,為離島的全方位發展擬具芻議。論文第一名獎金10萬元、第二名6萬元、第三名3萬元、佳作1萬元。 該會另於6月4日召開理事、監事聯席會議通過提案,決議該會今後除推動離島建設條例修正案,並將建請中央政府增訂「離島人民基本法」,參考「原住民族基本法」立法例,讓離島的各項發展事宜,有法律依據或法律授權。並將建請金門縣政府及旅台金馬澎同鄉會擬具條文草案及說明,結合各方面力量,共同推動立法。 台東縣浯江金門同鄉會中秋節活動 ◎台東縣浯江金門同鄉會9月3日上午11時起,假台東市丸八餐廳舉辦「105年中秋節親子教育--鄉親聯誼暨敬老慰問活動」,歡迎旅居台東縣金門鄉親相聚同歡。逢端午、中秋與春節,台東縣浯江金門同鄉會都會舉行鄉親聯誼活動。
-
《星期人物》李增宗-開荒育種有成金門農牧史留美名
年籍:82歲、金寧鄉古寧頭北山人 現居:台中市 學歷:金中初中、金門高中、台大農藝系 經歷:曾任金門縣政府農試所所長、縣府建設科長、經濟部農業局科長、輔導會技師、農委會簡任技正兼農政科長。1973年全國十大傑出青年 凡走過,必留痕跡。金門農業發展史上,李增宗居功厥偉。 李增宗服務金門農試所15年、建設科長2年,任內輔導畜牧生產、豬隻人工授精品種改良,並主持高粱、地瓜、玉米等作物品種改良,先後育成高粱金選3號純系、金門5號雜交種,使高粱單位產位提高21%至49%;甘藷金門3、4、5號,單位產量較原有最佳在來種高出2.4倍;玉米金門雜交5號等,單位產量倍數成長。任內並研訂金門第一、二期4年經建計畫,對土地改良與全島性土壤肥力測定,施行複合肥料試驗與全面利用,促進全面增產。並倡辦企業性養雞事業,開創金門大規模養雞先河,以及開發后壟等農場,對金門農業發展貢獻極大,民國62年獲選為全國十大傑出青年。 民國101年5月,由時任宜蘭縣金門同鄉會理事長的么弟李增河推薦,獲選金門高中傑出校友表揚。 出生古寧頭北山的李增宗幼時家境清苦,他3歲時日軍占領金門,更度過8年悽慘歲月,非但沒辦法念書,身為長子,他還得上山種地撿柴、下海撿拾海苔養豬與佐餐,不時還得徒步走到5公里遠的日軍新建機場叫賣花生米,幫忙維持家計。 直到民國38年,李增宗斷斷續續完成小學課程,並獲金中初中聯考榜首,但入學不到2個月,就爆發慘烈的「古寧頭大戰」,國共兩軍屍橫遍野,李家房屋毀於砲火,他被迫休學,全家遷離面目全非的古寧頭,至金城投靠姑媽,擠住一間小廂房。當時他一面協助父親在金城街角擺攤賣香菸糖果賺點收入、一面抽空返回古寧頭種點花生地瓜,但收穫不佳,被列入救濟貧戶。 次年經金中校長許績銓勸導,並特別優免學雜費,李增宗始再度入金中春季班就讀。初中二年半時間,他捨不得花錢買課本,靠上課專心聽講並勤作筆記,再利用點滴時勤學複習記誦,每學期保持第一名成績,於初二下學期全校學術競賽榮獲國文、英語、數學3科考試第一名及總分優勝,校方也才發現品學兼優的李增宗竟然買不起課本。而後他以該春季班20名學生中,唯一正取第2名考上金門高中,其他同學多降級或改讀簡易師範或投筆從戎。 民國44年,李增宗以全校第2名從金門高中第2屆畢業,獲保送台灣大學,原可選讀醫學系或其他熱門科系,但農家出身的李增宗選擇念農藝學系。48年他25歲時台大畢業,才利用一筆800元獎學金,買了平生第一支手表瑟唐娜(Certina),且一戴20多年,且今仍完整保留當紀念。 他預官役畢,即返回金門貢獻所學,歷任農試所技正、所長、縣府建設科長等職;其中任職金門農試所長達15年,當時金門仍籠罩在中共砲火威脅下,工作艱鉅,他帶頭開荒拓墾,打造農試所全盛時期。67年10月,他被借調遠赴沙烏地阿拉伯農技團為期2年,兼長沙國西部卡森地區農技分團業務,主持他拿手的雜糧作物試驗改良及繁殖指導,讓台灣農技團聞名世界。返國先任輔導會技正、再調經濟部農業局科長,農委會農政科長。 李增宗在金門農試所任內,最大的成就是日以繼夜帶著助理、工人,不分寒暑苦幹實幹,將黃沙漫漫荒涼貧瘠的土地試驗改良,種出欣欣向榮的五穀雜糧。民國51年,他將后壟一片雜草叢生的廣大荒地,開闢成具規模的種苗繁殖場,如今是農試所所在。54年他將金城鎮東門外一塊長年積水的黑土區沼澤地,改良成栽培水稻的良田,所產「香仔米」年年供應先總統蔣公食用。56年將太湖一片沙州改良成農試所第二個種苗繁殖中心。並透過空運雛雞、農試所代為保溫育雛及免費防疫注射等措施,開創並推展金門養雞事業。也在一片奚落指責聲中,擇善固執完成金門3號高粱選種,以及適宜釀酒抗風耐旱金門5號雜交高粱的育成推廣,使金門高粱從原年產2000公噸,一躍突破5000公噸。今日之富康、惠民、裕民、慈湖等農莊,也是他當年建議政府辦理土地重劃,將公有荒地開放農民放領拓墾而成。 李增宗說,民國85年他任農委會農政科長,因長期工作壓力過重罹患12指腸潰瘍,一度送台中榮總急診;86年他二弟心肌梗塞猝逝,他乃毅然請辭,獲准退休,當時他63歲。 李增宗退休後移居加拿大溫哥華8年,民國93年遷回台灣居住台中,與妻郭雅玲遊山玩水、享受人生。71歲開始潛心書畫,80歲出版《緣:李增宗彩畫人生》,過去沒人知道他會繪畫,如今彩墨功力展現成果令人驚豔。 李增宗不忮不求,提早2年退休,放棄即將可領到的公教人員18%優惠利息存款;離開加拿大客居地前,加國政府通知他每月可領1,500元加幣老人年金,他也放棄,選擇落葉歸根回台灣。「我生於貧困之家,又逢連年戰亂,能有今日悠遊自在生活,夫復何求?」 33年前,李增宗接受十大傑出青年表揚,當時他以:「人貴自助而後能得多助;貧不足怕,賤最可恥;勤儉固好,樸實難求。」與有志青年共勉。如今看來,實是他一生勤儉、苦學、自助人助的寫照。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金門農林漁牧發展縮影,處處留有李增宗當年胼手胝足開荒有成的痕跡。
-
《浯事吾聞》「金門智慧島」何時美夢成真﹖
旅台中央大學教授陳慶瀚今年5月16日提出「金門智慧島」倡議書,主張結合在台灣各領域的金門傑出科技人才,發揮產官學界資源連結,提出金門智慧島的藍圖規劃和設計,引領金門政策走向,並運用多方人脈,吸引商界資金和業界技術投注金門智慧島建設。 陳慶瀚博士認為,智慧家庭、智慧城鄉、智慧島是金門智慧島的3個循序漸進發展階段。而智慧島的規劃須將主客易位。先在政策的支持下,引進產業資源從事智慧家庭平台(包含硬體基礎建設和軟體服務框架)的開發、建置。一旦平台建置完備,商業模式成形,方能吸引眾多廠商導入各種智慧家庭的產品和服務。再由政府進行資源整合、橋接和加值利用,輔導民眾藉此服務平台創新應用,擴大利基,並藉金門地理和政治位置的優勢,將商業模式授權或行銷至台灣和大陸,進而形成永續經營模式。 陳慶瀚「金門智慧島」倡議專業且具前瞻性,但要實現並非易事,此點觀諸縣府推動「金門無線島」喊了多年、也建置多年,但現有金門無線寬頻網路效益不如預期,金門民眾使用無線網路,多有品質不佳、速度不穩,易受干擾、頻寬不足、上網速度慢、瀏覽網頁不順暢等諸多問題可為印證。 早於民國93年,李炷烽縣長即確立了提供免費無線網路的施政方針。並自95年起引進台中的中華金廈聯網公司,以BOT方式承攬全島無線上網工程,打著「金門無線島,世界跟著跑」的口號,希望上網覆蓋率達到99%以上,讓全縣各機關、學校、村莊等都有無線訊號,供民眾以會員付費方式向廠商申請使用,同時在車站、圖書館等公家機關、公共場所建置「愛台灣免費無線網路iTaiwan」。但該無線島BOT案成效不彰,去年合約到期後宣告失敗,黯然退場。 為落實陳福海縣長「科技生活智慧島」政見,縣府續推「金門縣智慧城市推動計畫委託規畫案」。今年5月26日,李鎮宇博士在該結案簡報亦建議,解決行動上網普及與資訊互通,基本智慧建設是金門智慧島當務之急。 不過據指出,縣府與中華電信合作,希望藉由在各縣府機關用地廣設無線電信基地台,提高上網覆蓋率的電信基礎建設,就遭遇附近民眾的抗拒、甚至機關內部員工的反對。以致金門部分地區電信信號不良,經常被對岸中國移動訊號覆蓋。 「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是無法兼得的。金門無線島要美夢成真,除須政府決策與投注資金積極推動,亦得善加宣導,化解民眾對無線基地台的持疑甚至誤解,政府與民間攜手合作,否則又會是虎頭蛇尾一場空。
-
異鄉鬢影
桃園市10月辦理金門體驗學習營 ◎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委由桃園市浯江金門同鄉會承辦「金門體驗學習營」,訂今年10月下旬帶領40位就讀、就業或設籍於桃園市的15至35歲青年與學生,至金門實地體驗戰地歷史、閩南文化,並藉以培訓青年學習引導及團隊合作技能。 桃園與金門為姐妹縣市。桃園市政府鑑於去年辦理「馬祖體驗學習營」成效良好,今年決定委由積極推廣金門民俗活動的桃園市浯江金門同鄉會承辦10月22至25日的4天3夜金門體驗學習營。 桃園市浯江金門同鄉會理事長李寧源表示,桃園與金門地區的關係匪淺,是不少金門居民遷居台灣的首要選擇。為增進桃園、金門兩地來往交通,同時讓青年學子親身體會金門閩南文化的特殊性,因而籌辦「金門體驗學習營」。 初步規劃金門體驗學習營包括:文化歷史探索、戰地民情探秘、閩南風情體驗等行程。工作人員將帶領學員實際踏查學習、深入金門各角落,以最親近金門土地的方式,認識金門自然生態、人文風情、與特殊的戰地、閩南文化。再透過活潑的分組討論及老師指導,讓學員深度了解金門。 桃園市長鄭文燦非常重視「金門體驗學習營」此活動,並盼望經由青年學生至金門體驗戰地歷史、閩南文化,拉近桃園與金門的距離,兩姐妹縣市今後並將再多辦理類似交流活動。
-
《浯事吾聞》何不催生鄭愁予文學館﹖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祖籍福建永春的台灣詩人余光中,出生於南京,成名於台灣。福建省永春縣善用他桂冠詩人光環,於去年11月8日落成啟用「余光中文學館」,館中展示余光中所捐部分著作、手稿、照片及海報,並常態性安排演出以余光中同名詩作編排而成的交響詩劇《鄉愁》,兼而展示永春悠久民俗及紙織畫、漆籃、南音、老醋、白鶴拳等民間文化藝術,已經成為該縣招徠觀光的新亮點。 永春縣以聞名世界的詩人余光中為觸媒,打造海峽兩岸文化交流重要平台,兼具觀光效益,值得金門參考。 相較於「祖籍永春」的余光中(89歲);金門也有響叮噹的大詩人--鄭成功後裔鄭愁予(83歲)。余光中僅幼時在永春住半年,之後輾轉旅居各地乃至落籍台灣,直至1992兩岸開放探親始回永春故籍探訪數次,仍被永春奉為至寶。1933年山東濟南出生,客居美國37載的鄭愁予偕聲樂家夫人余梅芳,於2005年6月24日將戶籍遷入金門縣金城鎮同為鄭成功後裔的族人鄭峰生的「鄭家厝」,則為詩人與金門再造一頁傳奇。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半世紀前,21歲鄭愁予成名詩〈錯誤〉,膾炙人口。如今他在金門,不是「過客」;而是「歸人」! 本名鄭文韜的鄭愁予,40多年前赴美留學前夕,其父始向他吐露他們是鄭芝龍、鄭成功後代,祖籍福建泉州南安石井。明鄭王朝結束後,台灣鄭氏族人全被清廷移徙至北京就近看管,編入清旗,世代為軍,迄鄭愁予的祖父都還不能恢復漢姓「鄭」。以鄭芝龍為第1世,鄭成功為第2世推算,鄭愁予屬第12世直系裔孫。 1967年鄭愁予首次造訪金門,寫了《金門集》組詩四首:〈樹〉、〈岩〉、〈白騾〉、〈土〉。2000年金門紀念朱子逝世八百年的「詩酒迎千禧」,他賦詩〈飲酒金門行〉;2003中秋再至金門為兩岸同步施放高空焰火按鈕、吟詩〈煙火是戰火的女兒〉;2004年帶德國漢學者顧彬出席金門碉堡藝術展、為李錫奇的《戰爭賭和平》砲彈裝置藝術作詩〈八二三響禮炮〉。謎樣詩人鄭愁予至金門尋根,他與金門土地連結一次比一次深切,終於決定「情歸浯江,落籍金門」。 除了鄭愁予,金門還有戰地詩人洛夫,以及知名詩人管管、畫家徐瑞等短暫落籍;版畫大師廖修平、彩墨畫家李奇茂、李轂摩等名家曾在金門當過兵,他們與金門有說不盡的故事,也都留下可傳之久遠的名作,這些都是金門珍貴的文化財產。 報導文學家楊樹清日前在加拿大溫哥華透露,90高齡的一代詩魔洛夫(妻陳瓊芳金門人)可望定居金門,並有企業家資助在金湖鎮找好用地,準備動工興建「洛夫文學館」,將大量保存洛夫的著作、手稿、書法作品、影像等創作史料,並作為洛夫住宿、講學、文學活動空間。 除了「洛夫文學館」,能不能再有個「鄭愁予文學館」?讓金門除了戰地、閩南文化,也有一趟詩學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