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經樂道
-
《星期人物》 楊建華─愛校如愛家 成功打造偏鄉茶品牌特色小學
年籍:51歲、烈嶼鄉上林人 現居:桃園市大溪區 學歷:烈嶼上岐國小、烈嶼國中、金門高中、輔仁大學圖書館學系、國立台南大學師資班、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 經歷:桃園市美華國小、南興國小、龍源國小校長 「學校就像是我的家,我會善加經營;孩子就像是我的寶,我會善加愛護;老師就像是我的伴,我會善加尊重;家長就像是我的樑,我會善加珍惜。」 這是桃園市龍潭區龍源國小校長楊建華的教育信念。 愛校如愛家、愛學生如愛子。26年前,來自金門烈嶼鄉的楊建華考上國小教師的治學初衷,至今沒有改變。 她這輩子首次當代課老師,就遇到大考驗。當她第一天踏進新北市樹林區一所代課的國小時,校長請她「千萬要頂住!」,因為六年乙班難以管教出了名,開學不過幾星期,就已換過好幾位導師,讓校方頭痛不已。楊建華帶著滿滿的疑惑才走到班級走廊,就被眼前的狀況給震住了,她看到有學生以敵視眼光瞪視她,有學生漠然的站著,幾名學生則是大呼小叫搗蛋喧鬧,教室後面有一坨惡臭排泄物似乎要下她馬威,當時20歲、還是大三學生的楊建華二話不說,冷靜的帶頭把排泄物打掃乾淨,讓學生看見不一樣作風的老師,正是「危機也是轉機、也是契機」。 日後楊建華更利用假日,跟學生打棒球、爬山搏感情,慢慢的化解學生的戒心,她感受到原本桀驁不馴、動輒打架鬧事的學生開始改變;除了身教、言教,她還以愛心、耐心、誠心,鼓勵學生學習,亦師亦友的陪在這群「小大人」的左右,到畢業時,這個原被打上頑劣沒救標籤的班級,竟然還獲頒整潔秩序獎。楊建華成功感化、教化該班學生,讓校長刮目相看,她自己也有成就感,確認了當老師的志向。 楊建華說,念烈嶼國中時,父親楊玉洲(軍職轉警職、再轉公職,歷任烈嶼鄉黃埔、西口、上林、青岐等村副村長)即鼓勵她報考師專,將來當老師。可惜當時金門國中資優生保送師專的制度已取消,她也沒能如願的考上師專,看來是與教師生涯無緣了。沒想到赴台就學幾年後幾經周折,還能當上老師,圓了教師夢。 楊建華金門高中畢業,赴台考取私立輔仁大學夜間部圖書館學系,白天做過汽車空氣濾清器等零件品管員等工作,賺取學雜費與生活費。大三時找到新北市國小的代理導師機會,重燃當老師的人生規劃。輔大畢業,她報考國立台南大學師資班修教育學分,而後參加甄試順利考上新北市國小教師資格,先分發新北市土城清水國小、後來請調桃園市員樹林國小。2006年考上校長,受訓一年分發大溪美華國小、再調任南興國小校長。2014年8月1日接任龍潭區龍源國小第10任校長。 龍源國小位處桃園市龍潭區高平里、台三乙線旁的偏遠鄉村茶園間,鄰近石門水庫及中山科學院龍源園區,校園周遭環境優美,民風純樸,含幼兒園及資源班共有8個班級,學生150多人。楊建華秉持愛心治學初衷,設法替這處偏鄉小校爭取校外資源補助,包括爭取昇恆昌免稅店公司的江許文教基金會贊助經費,聘請專業優秀英文師資,以活潑互動教學,輔導與補救弱勢學童的英語力,讓孩子由恐懼到接受到喜歡,因而學習得更快樂、更有信心。 去年暑期她並申請海外華裔青年英語服務營,僑委會派6名華裔青年到龍源國小,以互動、溝通的教學方式教導40名學生英語,讓學生不只學英語,還能體會外國文化,受益良多。 鑑於龍源國小被茶鄉包圍,附近有許多百年茶園,楊建華看準龍源國小有茶鄉文化的利基,爭取經費於今年3月在校內打造有如茶藝館的「茶藝小棧」,內設仿古木窗、櫥櫃,擺設整套茶桌、茶具,並安排學生上「茶道茶藝」等有趣的情境教學課程。另於校門口商請家長提供農地,闢設「樂學茶園」,栽植數畦茶樹,請茶園家長指導,讓師生體驗栽植茶苗、除草、灌溉、施肥、收成等茶農事,體會採茶的辛苦與樂趣。 楊建華將龍源國小營造成為「茶品牌特色小學」的努力有成,該校《紅韻ㄔㄚ香映Long Yuan》教育環境營造,榮獲教育部106年度營造空間美學與發展特色學校計畫「新興優質獎」。今年度,她帶領龍源國小進一步整合地方紅茶產業、結合客庄聚落風土情,規劃以紅茶為主軸的茶文化相關課程,朝打造台三線茶品牌特色小學邁進,並期透過探索、思考、認同、創藝,以學生為中心、融合在地人文、茶藝產業,讓學生從認同家鄉的茶葉知識與茶鄉文化,進而投入茶產業、傳承不息。 在楊建華全心投入經營下,小班小校的龍源國小,於各項校際競賽都有突出表現,這兩年先後贏得桃園市第57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比賽國小組生物科第1名、桃園市105年度中小學烏克麗麗社團大賽佳作、桃園市龍潭區105年度國小躲避球代表權選拔競賽男女混合組季軍、桃園市105年度中小學推動閱讀教育績優等,這都是楊建華與師生共同努力澆灌出的成果。 楊建華說,她來自金門縣偏鄉的烈嶼,從小家裡經濟環境不好,培養她吃苦耐勞、堅強自立的韌性,自小也感受偏鄉小校資源不足的辦學辛苦。龍源國小周遭是百年茶鄉,惜近年逐漸沒落,校內有不少單親或隔代教養及新移民子女的弱勢學生。該校推展茶香特色,除能營造學校空間美學與特色,也旨在鼓勵學生認同家鄉獨特產業,讓他們從小培養種茶、製茶興趣與能力,將來或許能為地方茶產業復興或傳承創造驚奇也不無可能。 愛校如愛家、愛學生如愛子!她成功將龍源國小營造成茶品牌特色小學,也在學生心中種下發揚地區紅茶文化的種子,期待龍源的孩子具備面對世界的養分,在紅韻茶飄香中,感受天、地、人共育出的美好。
-
《浯事吾聞》 旅外鄉親可善用政府之力修繕洋樓或古厝
金門有不少洋樓或閩南古厝年久失修,不僅淪為聚落景觀之瘤,甚至有崩坍傷人的危險。金門縣政府與金門國家公園都訂有維護傳統建築風貌整建獎勵補助以及頹、危屋修整辦法,人在南洋或台灣卻心念故鄉祖屋修葺問題的旅外鄉親,其實可以借助國家公園或縣府之力,將祖先留存的產業妥善修建,再傳下一代。 為鼓勵民眾維修古厝,本屆金門縣議會通過縣府所提「金門縣維護傳統建築風貌獎助自治條例」修正案,將傳統建築修復獎助總金額從250萬元提高至新台幣300萬元。 而經金門縣維護傳統建築風貌審議委員會審議具保存價值之廟宇、祠堂或其他性質特殊建築物,補助總額最高可達1000萬元,以一次為限。 金門縣政府自民國90年起,接受民眾申請傳統閩南式或洋樓式建築物依原樣修復之獎助,獎助金額不得超過實際費用50%,獎助總額最高不得超過150萬元。而後逐年提高為新台幣160萬元、200萬元及250萬元整。 金門估計有四千餘棟傳統建築,縣府自民國90年2月12日至103年底,計補助完工470棟傳統閩南式或洋樓式建築物依原樣修復,獎助金額約5億元。104年至106年,補助完工71棟傳統閩南式或洋樓式建築物依原樣修復,獎助金額1億741萬元。金門縣境各鄉村聚落,幾乎都有接受獎助的案例。 但也有一些精美閩南古厝年久失修,因後人分處南洋、台金等地整合不易,或持分產權無法釐清、或繼承人沒有修建共識,而任令古宅破敗、瓦破牆傾、蔓草叢生,庭院破屋內甚至長出大樹,一片敗壞景象,令人唏噓。 依據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登錄資料,及金門縣文化局截至2013 年統計,金門縣有2600多棟紅磚古厝,已指定古蹟45處、歷史建築145處,文化景觀1處、聚落1處、無形文化資產6處,而大部分古蹟、歷史建築仍屬民間私有財產。所以金門國家公園也於1999年開始執行「維護傳統建築風貌獎勵補助」,獎勵金額與縣府相當(只能擇一申請)。 民眾如無力管理古厝,亦可仿效金門大地12號的「吳心泉古厝」及沙美200號「張文帝洋樓」,於2015年由屋主旅居馬來西亞裔孫捐贈給縣府修建並維護保存。至少有90年歷史,現為山外塔后社區資源回收站的陳氏古厝,旅居鼓浪嶼的後人也同意無償讓金門縣政府整修並使用30年,亦為保存先人珍貴遺產的好方式。 金門觀光特色不外戰地文化、與閩南建築風情,落番到南洋拚命賺錢匯錢回鄉興建的洋樓,也是金門別具風情的景觀。就如金門的軍事遺跡遭鏟除,或是早年軍民辛苦種植的大樹砍除即不可回復一樣,傳統閩南古厝或洋樓拆毀了,也代表金門一部分歷史記憶被抹滅,殊為可惜。 為保存先祖心血,為後人傳承歷史,有古厝或洋樓待整修的民眾實可考慮金門縣政府與國家公園金管處的獎勵傳統建築修復獎勵方案。
-
《星期人物》 王瑞盈─原民會戰將 催生原住民族電視台
年籍:54歲、金城鎮西門里人 現居:台北市內湖區 學歷:金城國小、金城國中、金門高中、台北工專、銘傳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 經歷:國民大會科長、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綜合規劃處處長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今年底將慶祝成立21周年,該會戰將之一是金門人-王瑞盈。 王瑞盈在原住民族委員會任職16年,現任該會綜合規劃處處長。原住民族委員會重要施政-成立亞洲第一個原住民電視台、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都是王瑞盈一手策劃籌備成立的。 去年8月1日「原住民族日」,蔡英文總統代表中華民國政府首次向原住民族道歉。蔡英文總統以過去政權400年來對原住民族造成的傷害、苦痛和不公平待遇,代表政府向原住民族說了10次道歉。公開道歉儀式邀請朝野立委等100多名原住民族族人參與。 蔡英文強調,「今天只是一個開始,邁向和解的開始!」。 她也宣示正式啟動「總統府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這是國家和原住民族的對等關係。 蔡英文總統公開向原住民族道歉,踏出實現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國家轉型正義的第一步。幕後籌備、實現蔡總統對原住民族轉型正義政見的,就是王瑞盈領導的原住民族委員會綜合規劃處。 王瑞盈念金門高中時沈迷看武俠小說,以及閱讀雜書,無暇課業,成績普通。畢業赴台考取台北工專(三專)夜間部,白天打工賺學費。期間中斷學業,入伍當兵1年10個月行政士官,駐地在宜蘭金六結,當時除出操訓練,不時也要出勤幫忙農民割稻子,睦鄰增進軍民關係。 1987年,王瑞盈回台北工專續念3年級時奮發念書,通過兵役行政類科普考及格,分發台北市雙園區公所兵役課辦事員、民政課里幹事;他白天上班當公務員,夜間返校當學生,學業與工作都能兼顧,表現良好。 1990年他更上一層樓,考上一般行政事務管理組高考,分發至位於台北市中華路中山堂的國民大會,先後任職總務組管理科及事務科科員、副秘書長辦公室專員、文書組機要科科長派秘書長辦公室辦事。而後國民大會因修憲虛級化,會務人事重整,王瑞盈於2001年轉任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教育文化處社會教育科科長、秘書處文書科長、教育文化處專門委員。2011年升任企劃處副處長、2015年3月升任改制後的綜合規劃處處長。 王瑞盈說,台灣原住民族地區包含30個山地鄉(區)及25個平地鄉(鎮、市)。1996年12月10日正式成立的「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現更名原住民族委員會),乃依據憲法增修條文、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及原住民族基本法規定,旨在追求「依原住民族意願,實行原住民族自決」及「民族平等、共存共榮」目標。 原住民族事務經緯萬端錯綜複雜,涵蓋政治、經濟、社會、教育、語言、文化、媒體、土地、基礎建設、都市原住民、國際交流等廣泛面向。王瑞盈參與諸多原住民政策與事務擬定及推動,其中讓他最感自豪的是,在他一手籌劃下,亞洲第一個原住民電視台於2005年順利成立。 他表示,原住民族教育法第26條賦予政府應設置原住民族專屬頻道責任。因應全球傳播科技發展,原住民族權利獲重視及多元化主義興起,行政院編列預算,2004年起籌備,2005年7月1日正式開播,期間經他不斷參考相關法令、與相關單位溝通協調、乃至台視文化公司首次標得「原住民電視台」標案,而後東森電視台、公共電視陸續接手承接「原住民電視台」頻道標案,及至2013年10月14日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取得原住民族電視台之衛星廣播電視事業執照,並自2014年1月1日起正式自主營運電視台。如今原住民電視台新聞、藝文、影劇等節目做得有聲有色,看著電視台一路從無到有、卓然有成,身為它的主要催生者,王瑞盈甚感欣慰。 王瑞盈做人誠懇踏實、做事按部就班井然有序,深得長官信任,同僚樂於與他共事配合。2011年9月,時任企劃處副處長的王瑞盈獲遴選赴德國以教授政治經濟學聞名的哥斯坦斯大學,接受為2周的「高階領導班」文官訓練。去年9月,已升綜合規劃處處長的王瑞盈2度獲遴選赴哥斯坦斯大學接受2周的「國家政務研究班第10期」訓練,參加者為各部會12職等司處長共24人,均是國家重點培養的未來接班高階文官菁英。 台灣原住民族於2001年原本僅登錄9族,至2004年6月經行政院核定增至16族,原住民族地區與都市原住民總人口共55萬餘人。全台山巔海角各主要原住民族部落,王瑞盈幾乎都跑遍了。 王瑞盈說,原住民族天性豪爽樂觀、個性率真善良,很容易交朋友。外界對原住民普遍有愛酗酒的刻板錯誤印象;但其實,並非所有原住民族都愛喝酒,也有人滴酒不沾,而原住民在音樂歌唱、雕刻、手工藝、體育等領域有特殊傑出天分,則是一般公認的。 金門現有一千多位原住民設籍;如加上至金門當建築工人或其他打工者,約有3千多位原住民在金門謀生。前年9月初,王瑞盈陪同時任原民會主委林江義訪問金門,並拜會陳福海縣長。林江義說,過往金門戰地、兩岸緊張對峙年代,身強體壯、耐操聽話的原住民10個有9個會被送到金馬前線當兵,老一輩的原住民阿兵哥在金門、馬祖流血流汗,參與構建很多艱苦危險的挖掘坑道、碉堡等工事,貢獻甚多。現定居金門的台灣原住民是很幸福的一群,與過去來當兵者不可同日而語。 王瑞盈說,原民會每年撥款一百多萬元,支應在金門的原住民社會救濟、教育文化等補助。原住民也積極融入金門社會,甚至成立2個協會以及原住民族舞蹈團,在金門節慶活動表演助興。在金門落地生根的原住民身上,是否也有早年金門人遠赴南洋、台灣等異地他鄉辛勤謀生創業的影子?
-
異鄉鬢影
許丕揚接任旅台許氏宗親會理事長 ◎中華民國金門珠浦許氏宗親會8月5日假臺北市南港區悅揚樓舉辦第3、4屆理事長交接典禮,由許丕揚接任第4屆理事長。會中並頒發感謝狀給第3屆理事長許火獅、常務理事許文進、許懷平、出納黃敏華等,感謝他們為宗親會無私奉獻心力。 新任理事長許丕揚表示,未來將承繼前任理事長舖陳基礎,縱向與許氏家族保持良好互動溝通、做好服務工作、凝聚宗族向心力。橫向與全台同鄉宗親會社維持友善交流合作,共同善盡服務鄉親責任,並盡力配合縣府政令宣導,服務鄉梓。 旅台李氏宗親會父親節關懷弱勢 ◎金門雙鯉公共事務會暨金門旅台李氏宗親會8月5日舉辦慶祝父親節「關懷弱勢族群及老人長照研習活動」,除前往台中市「華穗護理之家」關懷慰問,及與台中市及台中浯江兩個金門同鄉會進行鄉親聯誼。還頒獎表揚「模範父親」李炎蛟、「孝親楷模」李容、「志工楷模」李錫營、「三好楷模」李山,藉以激發宗親感恩情懷與孝悌美德。 模範父親得獎人李炎蛟反饋旅台李氏宗親會,捐贈會務基金新台幣10萬元,理事長李錫敏特表感謝。本次活動共有200多位李氏宗親會員及眷屬搭5輛遊覽車參與,活動圓滿熱鬧結束。
-
《浯事吾聞》 熄燈逾60年 烏坵燈塔再放光芒
建於西元1874年,有143年歷史的金門縣定古蹟烏坵嶼燈塔,因戰地任務需要被迫熄燈超過一甲子,終於在7月23日復燈,重綻光芒。 可惜的是,礙於烏坵燈塔的燈光室已被軍方改建為密閉式防禦碉堡,現狀又為金門縣定古蹟,依文資法無法擅行施工恢復原貌,交通部航港局只能權宜性在圓頂層加裝夾具燈具。入夜一盞孤燈懸於燈塔外,略顯突兀。 航港局解釋說,去年8月辦理烏坵嶼燈塔現勘,依會議結論擬訂2個目標:一是短期先復燈。二為長期朝升格國定古蹟方向努力。 所以烏坵嶼燈塔第1階段先以「副燈」的方式完成復燈,採用現代化LED節能燈器,光程可達11.7浬,較熄燈前11.3浬更遠。如此可恢復導航功能,並期能成功喚起國人對烏坵嶼瑰寶長期的忽略,予以重新關注,讓燈塔保存議題引發廣泛討論,有利日後修復方向凝聚共識。 第2階段朝升格國定古蹟目標努力。該局今年6月已委辦進行烏坵嶼燈塔文資調查研究,增加燈塔文化故事與資產價值。未來將朝「原貌修復」方向努力。由於目前塔頂並無燈室功能,且經軍方修建與原建燈室構造不符,亟待文資審核後修建如舊,本項計畫如經文資單位審查通過,燈具即可移入燈室,恢復往日原有風貌。烏坵燈塔也可望繼馬祖東莒及東引燈塔之後,邁向國定古蹟之路。 航港局並指出,烏坵嶼燈塔復燈僅是第一步,該局規劃辦理台灣地區燈塔整建及發展計畫(2017至2020年)已奉行政院核定,並獲文化部補助,目前正依文資程序辦理烏坵嶼燈塔調查研究及修復再利用計畫,持續朝升格國定古蹟方向努力。烏坵嶼燈塔也將規劃裝設電子導航自動識別系統(AIS),除了目視導航外,並提供現代化電子導航功能,避免航經附近船隻再擱淺。 烏坵燈塔能復燈,除了烏坵三代守燈塔人後代、烏坵文史工作室高丹華不斷奔走疾呼陳情,引發輿論關注效應,2013年1月才接管各燈塔的交通部航港局意識到燈塔的文化、觀光等邊際效益,積極與國防協調了長達2年時間,軍方才同意烏坵嶼燈塔復燈,也屬關鍵。所以高丹華感謝航港局鍥而不舍的努力;以及蔡適應立委在受理她陳情後積極明快的大力協助。 「烏坵燈塔」在台灣現存燈塔中,歷史僅次於漁翁島、東椗島、安平燈塔等3座燈塔。但遲至2006年李炷烽縣長任內才公告為金門縣定古蹟。該燈塔長期由海軍陸戰隊進駐,基於防衛需求,軍方將燈塔基部與增建營舍及圍牆漆刷成迷彩塗色。 金門縣現轄屬有烏坵(1874建)、東椗(1871建)、北椗(1882建)等3個燈塔。另有建於1865年的大膽島燈塔歷史最悠久,可惜毀於1958年823砲戰的共軍砲火。 大膽島即將開放觀光。昔稱「點燈火山」的大膽島消失的燈塔,是否也有重建復燈,成為大膽島觀光地標的可能?
-
《星期人物》 陳金標-承繼金門人忠貞勤實精神 海關查毒緝私屢建奇功
年籍:63歲、金寧鄉下后垵人 現居:基隆市 學歷:賢庵國小垵湖分校、金城國中、金門高中、東吳大學、臺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碩士 經歷:財政部臺北關高級關務員、稽核、關稅總局查緝處科長、關務署秘書室科長、簡任稽核、關務署基隆關五堵分關主任、關務署通關業務組組長、關務署基隆關第一副關務長 民國50年代的金門生活艱苦,大多數的小孩放學後,都需要上山下海協助農作或打魚抬網,生活中的磨練,培養出金門人吃苦耐勞的精神,別人視為畏途的艱難工作,在金門人眼中看來好像都沒什麼!陳金標典型的任勞任怨、不怕苦、不怕難,而且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讓他在將近39年的海關生涯中,大部分的時間都擔任吃重的抓走私、查緝逃漏關稅的有關職務。辛苦付出交出一張張績效卓著成績單,也讓他一步一腳印的升任財政部關務署基隆關第一副關務長。 陳金標於1978年考上關務特考,當年8月分發至臺北關松山機場海關服務。隔年2月26日桃園國際完工啟用,他轉往桃園機場海關服務。一晃眼,他已在海關服務將近39年,也成為截至目前,在中華民國海關擔任職務最高的金門人。 基隆關是財政部關務署所轄4個關區之一,扼守台灣北部及東北部國境大門,職司基隆港、花蓮港、和平港、蘇澳港、台北港、馬祖福澳、白沙港及花蓮機場、南、北竿機場之旅客入出境、貨物進出口通關事宜,肩負關稅稽徵、查緝走私、代徵貨物稅、營業稅及推廣貿易服務費,以及執行政府的貿易管制政策等任務,以維護國家門戶安全,並充裕國庫稅收。 基隆關本部在基隆市海港大樓(日據時代日本人鈴置良一設計,1934年完工。2003年1月20日 基隆市政府公告為歷史建築)。陳金標指出,基隆關目前法定員額有1139人(預算員額1052人),編制人員在4關中雖不是最多、但稅收是最多,2016年基隆關稅收即占4關總稅收的51.7%。 陳金標1973年金門高中第19屆畢業,赴台參加大專聯考,第一年沒有考上北部理想的大學,次年才考上東吳大學經濟學系夜間部,為了生活並貼補家用,他白天先後至當時聞名的台北市培元、仁愛補習班打工,當重考高中的「國四班」導師,每天一早騎著老舊機車,從石牌租住處趕到寧夏路、信義路的補習班,輔導及督促重考班學生埋首苦讀。 他每天清晨5點多就趕第一個到補習班開門、打掃整理、清洗冷濾網……,樣樣雜事自動自發埋頭苦幹,到職第二個月起開始兼任數學課輔老師賺鐘點費。應徵時補習班老闆原本講好要給他月薪3000元,但由於他的認真與苦幹實幹,老闆看在眼裡,自動加薪每月都實領到6千至9千元不等(當時銀行經理薪水約為6千多元),這些都是因為「工讀兼工友兼撞鐘還授課」,加上勤快認真,深獲老闆信任,也認為雇用到他這個金門年輕人很超值。 因為在補習班上班,有機會接觸到各種公職考試訊息。陳金標大四時就考上關務特考,他1978年8月分發至台北關服務、次年轉至桃園機場海關工作時,仍是大學夜間部在學生。 金門人單純、正直、奉公守法、做事認真負責全力以赴、不結黨營私、不會逢迎拍馬、但也不會胡亂躁進,給長官添麻煩。陳金標承繼了金門人優良忠貞勤實精神,在海關任內,他都從事查緝走私的外勤工作,屢建奇功,歷任關稅總局(現改制為關務署)查緝處科長、關務署通關業務組組長等海關重要職務。 陳金標說,查緝走私逃漏關稅、販運毒品等,除了廉潔自守,不授人把柄,還要有敏銳觀察力、識別高風險走私對象的經驗。早期基隆港以船員私運舶來品的衣飾、化粧品、高級手表、珠寶等賺取佣金為大宗,手法不外為暗艙夾藏、常見船員多層穿戴矇混入關,只要多用點心即可識破,查緝工作雖然辛苦,但也很有趣、很有成就感。 近幾年海洛因、大麻、愷他命、安非他命等毒品走私日益嚴重,海關緝毒責任日益加重。由於船運走私屬集團性運作,走私手法千奇百怪,查緝手法除了傳統的布線蒐集情資、受理檢舉外,也得借重各種科技器材輔助。最重要的仍得有強烈企圖心與使命感,才能與走私販毒集團周旋、成功緝毒。 在陳金標督導下,基隆關今年初發現一批從中國深圳運至基隆港,以水果酒名義申報入關的酒品有異,經開櫃檢查發現藏有萬罐俗稱「失身酒」、「斷片酒」的「FOUR LOKO酒」,而且摻有神仙水成分,估計市值2千多萬元,立即予以查扣。嗣後,並由海巡署苗栗機動查緝隊緝獲走私的吳姓貨主,依違反毒品防制條例及菸酒管理辦法移送基隆地檢署偵辦。今年4月,基隆海關緝毒犬「Idol」在進口貨櫃內,查獲加拿大旅客後送行李中夾藏52公斤大麻。6月再緝獲25公斤大麻。日前又與保三總隊聯手緝獲成衣貨櫃夾藏130公斤的愷他命。由於緝毒績效卓著,7月24日接受行政院長林全頒獎表揚。 目前全國境內共有35座燈塔,其中台灣本島有19座,金門、馬祖及蘭嶼、綠島等離島共有16座。燈塔業務原來隸屬財政部海關管理,2013年1月移撥給交通部航港局管轄。在燈塔移撥前,2012年9月財政部特別舉辦一次各燈塔移交交通部前的歷史性「最後巡禮」,一併慰勞各燈塔看守管理人員的辛勞。陳金標時任秘書室簡任稽核兼公關科長及國會聯絡人,特別陪同財政部長、次長及關務總局長等,搭乘950噸的海關運星號燈塔補給艦,整整花了9天航程,35座燈塔他登上20幾座,包括馬祖的東引、東莒燈塔,金門的東椗、北椗島燈塔,只差7月23日復燈的烏坵燈塔沒機會去。這也是陳金標任職海關近39年間,殊值紀念的回憶之一。 這幾年海關人員退離率高,基隆、台北、臺中及高雄等四關編制員額4千多人,每年有2、3百人退休,為補充新血,海關近幾年每年招考人數都在250至400多人間。海關工作雖然辛苦,風險也較一般行政機關高,人員亦需經專業訓練,但薪資待遇優於一般公職單位,陳金標鼓勵金門青年踴躍報考,加入海關行列。
-
異鄉鬢影
台灣金門人同鄉會將獎勵高職績優學生 ◎台灣金門人同鄉會7月23日於台北市羅斯福路天然臺餐廳召開理監事會議,理事長蔡水棟報告他個人認捐1萬2千元,於9月5日返金頒發金門高級農工職校12位每科成績最優秀的學弟妹每人1000元獎勵金。另決議明年清明節前一晚在金門舉辦感恩餐會,感恩金門高職李再航主任、盧兆睦、黃志軒、李根炎等老師教育栽培之恩。會中並決議,該會會員行銷金酒,純利2000元以上者,參加會員大會之餐費由該會支付,並提撥百分之十為行銷獎金。 金馬澎離島聯盟爭取立榮航空返鄉機票優惠 ◎金馬澎離島聯盟日前由召集人、中華金門同鄉會理事長黃獻平與副召集人中華民國馬祖旅台鄉親聯誼協會理事長劉明康、台北市澎湖縣同鄉會理事長呂瑞進共同拜會立榮航空張純暉副總經理、高德燕經理及呂桂琴課長,研商嘉惠金、馬、澎旅台鄉親往返家鄉機票優惠方案。獲以下共識:一、金、馬、澎旅台鄉親往返家鄉機票優惠,立榮航空官網訂票系統不定期(不同日期或時段)推出優惠票價,最低票價可達票面價51折(包含原離島居民優惠折扣),歡迎旅台鄉親多加利用。二、若同鄉會鄉親自行組團訂購機票(一次訂購10張機票以上),可提前洽詢立榮公司營業部,將協助預留機票及辦理相關票務。三、因應金馬澎離島節慶、假日、或大型活動,立榮航空將盡可能調度大型飛機疏運。
-
《浯事吾聞》 子孫傳承 鳳毛麟趾古厝再現生命風華
「有水頭富、無水頭厝」。金門縣前水頭得月樓聞名中外,同村蔡開盛、蔡開國昆仲古厝(現名鳳毛麟趾古厝民宿)也不遑多讓,鳳毛麟趾大廳懸掛的8幅鎏金畫作工細膩、保存完整,斗拱、泥塑、彩繪、門窗楹聯等古色古香,併建的洋樓也中西兼融,有著濃濃南洋殖民風味,是一座金門建築的寶庫,可惜它低調的潛藏在酉堂後側,鋒芒稍掩。 蔡開盛、蔡開國昆仲古厝是水頭聚落最早出現的中西合璧式建築。2005年也率先委由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完成整修,開放民宿經營。蔡開盛、蔡開國的孫輩蔡其潛、其祥、其財3兄弟,去年10月向金門國家公園標得民宿經營權,讓這座歷盡滄桑的洋樓古厝再度回到蔡家人手中。 文學底子深厚,散文創作先後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以及浯島文學獎的蔡其祥深以祖父、伯公合力興建的鳳毛麟趾古厝為傲。他大哥蔡其潛遠東科技大學教官退休、弟弟蔡其財在台中清水成功經營浯江御麵館。3兄弟與大姐等家人同心合力回金門花了半年時間仔細整理古厝,希望這座祖輩苦心興建的大厝再現當年風華。經過家人合議,決定以高懸廳堂之上的「鳳毛麟趾」為古厝民宿名稱。 鳳毛麟趾古厝正面石堵採用日本大正彩釉面磚,翠綠色的彩磁搭配磚紅的牆身使古厝更顯雅緻。前廳四格扁門「四時格心圖」窗櫺,採雙層透雕雕工精細,是金門最精彩的細木作之一,古厝民宿今年5月初迎來的首位客人、城邦文化集團及PChome網路家庭創辦人詹宏志即驚嘆「接近國寶級」。 在古厝出生長大,小時犯錯被罰跪大廳的蔡其祥,幼年即對大廳精雕細琢的案桌、公媽龕、金碧輝煌的細緻鎏金畫飾、前清秀才書寫的對聯充滿興趣,就讀文化大學地理系時又蒐集不少古厝資料,在他如數家珍導覽下,古厝木作透雕、壁堵彩繪及名家詩詞、治家格言書法、洋樓泥塑、特殊的五腳基外廊道、防衛槍孔、中空牆藏金洞等,都充滿先人設計智慧及工匠精湛手藝。更引人傾聽的是蔡其祥口手源源不斷的父祖輩與這棟古厝連繫的故事,「落番、衣錦還鄉起大厝光宗耀祖、洋樓大厝相繼被日軍、國軍占用」,等等相仿的情節,在不少金門人家庭都曾上演,更能引發共鳴。 鳳毛麟趾古厝絕對是金門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它有中國古建築的精緻考究,楹聯彩繪處處寓意吉祥如意、庇蔭子孫平安福祿用意。洋樓則反映了金門人冒險犯難、投身蠻荒異地,努力拚摶事業有成的時代印記。 蔡其祥母親吳月華(82歲)對古厝更有感情,對古厝一磚一瓦都細心愛護。蔡其祥兄弟姐妹自小就被母親要求要保持古厝一塵不染,周遭不能冒出雜草。古厝整修完成,還是她發現懸於廊拱上的「篙尺」不見了,之後向識寶的大木匠師要了回來。 「古厝將我們一家人又凝結起來!」蔡其祥兄弟投入心力參與古厝整建,他是《金門閩南古厝、番仔樓整修工程前水頭63號傳統建築修護報告書》協同主持人,現在於古厝內成立「蔡就是蔡文史地工作室」。經營民宿之外,他盼望「鳳毛麟趾」重現生命、再展光華,讓更多人認識它的美、了解它的歷史。
-
《星期人物》 蔡其祥─踵續祖父落番印尼足跡 灌注古厝與文學生命力
年籍:53歲、金城鎮前水頭人 現居:桃園市 學歷:金水國小、金城國中、金門高中、中國文化大學地理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經歷:桃園市復旦高中教師、訓育組長、學務主任、人事主任、秘書、教師會理事長。 得獎:散文《這井既有如此寒涼又有如此暖意》獲105年浯島文學獎散文優等獎、《聽爸爸說話》獲105年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教師組散文項優選 離開家鄉才了解家鄉,才更愛家鄉! 18歲離開金門的桃園市復旦高中教師蔡其祥,這幾年將對故鄉牽腸掛肚的思念,以及對16歲就落番南洋的祖父和在金門勤懇務農的父親孺慕追思之情,化作篇篇溢滿情感的散文,先後榮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及浯島文學獎。而串起蔡家三代情的金門前水頭「鳳毛麟趾」中西合壁洋樓古厝,也再次綻放難以掩抑的光芒。 座落前水頭63號(酉堂後側)的「鳳毛麟趾」古厝,是蔡其祥祖父蔡開國1900年遠渡重洋,到印尼蘇門答臘中西部巴雅光務城謀生,最初充當栽種橡膠、菸草等熱帶作物工人糊口,而後累積資本開設「元盛」商號,經營甘蜜等生意,經商20年致富,匯款回金門給胞兄蔡開盛委請籌建大厝。蔡開盛雇請著名匠師、並從唐山進口石材、且委請前清秀才參與,兩兄弟攜手同心打造出「雙落大厝加護龍搭番仔樓」的中西合併建築,於1930年落成,比同村聞名的地標建築「得月樓」還早一年建成。 鳳毛麟趾格局特殊,在金門絕無僅有。它的起落歷史,有如金門民初以後的縮影,歷盡滄桑。 日軍占領金門期間,占用「鳳毛麟趾」大厝為營房。國軍撤退到金門,又續占用為軍團部、陸續進駐海軍陸戰隊、工兵、軍官幹部團等。 1960年「617砲戰」,一顆對岸打來的砲彈擊中大厝左櫸頭牆面,深井的花椅(花崗石板)斷裂數塊,彈片四射,所幸居住者僅受輕傷。1961年駐軍撤離,大厝始返還蔡家人。 蔡其祥在大厝出生,離開金門前,他都住在洋樓2樓原被國軍營長占用的房間。他從沒見過祖父蔡開國,從小只能從照片緬懷遙想祖父如何隻身落番開疆闢土成就一番事業。其實他父親蔡承岳(1995年去世)對祖父的印象也不深,因為蔡開國在他出生二、三年後又下南洋,太平洋戰爭時客死異鄉。 蔡其祥就讀金門高中時,就著手蒐集古厝資料,除向水頭村耆老請教、訪談,也勤於爬梳文獻,並以鏡頭紀錄。熱愛地理學及傳統建築的蔡其祥,對土生土長的水頭聚落也作深入的田野調查紀錄,先後在《金門日報》副刊發表:老家偷藏的門板、祖父的賬簿、我的祖父是出洋客、老家修護記、祭祖吃頭、砌在防空洞牆角的墓碑、瓊林蔡氏家廟楹聯等紀錄性文學作品。 2003年6月,蔡家同意金門國家公園以設定地上權使用補助修繕,委由許育鳴建築師設計監工修繕。當時鳳毛麟趾大厝洋樓已坍塌,護龍及古厝也失修破敗,蔡其祥堅持儘可能修舊如舊,他提供許多珍貴歷史資料與照片供建築師參考。 為追祖溯源,他還於2004年1月利用年假,遠赴印尼、蘇門答臘15天,循著祖父蔡開國走過的路,以訪談、記錄、拍照,整理出祖父落番開懇奮鬥故事,為古厝再現風華增添峰迴路轉的人文內涵。 相隔104年後,蔡其祥踵續祖父落番之路,內心起伏轉折與悸動,在他得獎的散文《聽爸爸的話》中,有令人印象深刻,感動不已的描述。 他寫道:「對於祖父,父親一向不願意清晰敘說。當他試著撫平傷痕、掩蓋傷痛時,我卻向過往挖掘,找出一片一片的歷史殘骸,拼湊出一段盈滿淚水的記憶。」 「衣錦還鄉時,祖父已46歲。鄉諺:『十出六亡三在一回頭。』出洋客多數人或夢斷他鄉、或苟延殘喘,像祖父這樣能創富且歸鄉的番客,屈指可數…。父親呱呱落地,此時祖父47歲。」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往南洋的交通斷絕了,返金門的僑匯斷絕了…。祖母帶著8歲父親從廈門回到祖父起造的大厝居住。僑匯中斷,生計困頓,祖母典當首飾、布料、傢俱,連廂房上的樓板都拆下來與人交換麥糊、甘藷簽。絕望無極…。我理解了父親低調不張揚的性格。」 「我終於決定去南洋…。那一年,我靠著紙本地圖、手繪路線和第一本護照,以初生之犢的憨膽行走在雅加達、巴東(PADANG)、巴雅光務。住在陌生的屋頂下,吃著陌生的食物,用陌生的語言溝通,短暫地化身,彷彿看著、參與祖父的曾經。在巴雅光務城鎮,尋訪祖父經營的「元盛商號」故有店屋。七間店面併連, 上下2層,雙斜屋頂,一樓是販賣銷售,二樓作加工包裝,平面呈狹長形,縱深30米,每間店面寬六米,幾乎涵蓋整個街廓。物換星移,本店屋已轉賣,作他用途,當地所得很低,小鎮發展遲緩,數十年來幾乎無變化。」 「進入祖父的故宅,荒蕪的院落,寂寥的廳堂,清幽的擺設,黯淡的牆上掛著祖父晚年的照片。我忍不住向前探視,藉此確知祖父的來歷與去向,從而追尋他前生之所在。」 「終於找到祖父的墳地。墓碑、墓桌、望柱都是來自唐山的青石,石雕取材的圖案故事與金門家鄉相同。墓的碑翼和曲手共刻有三幅聯對,我看見旁人看不見的,每聯首字,「瓊」「林」、「濟」「陽」、「金」「水」,是祖父特意留給我的暗語,解讀他漂浪的孤寂和失落的心事。」 「我跪在祖父的墳頭,哭泣,像一隻受傷無依的幼獸,嗚嗚哀鳴,自父親去世以來,第一次哭得這麼激動。香煙裊起,風隨著意思吹,我聞風的聲響,聽見了父親的聲音。」 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評選委員給這篇散文的得獎評語為:有大歷史背景,有移民悲歌,有血緣的溫度,相當感人。 蔡其祥獲得金門文化局浯島文學獎優等獎的散文《這井既有如此寒涼又有如此暖意》,則藉由古厝前300多年古井及農地旁其父開鑿的一口井,將他和高粱田裡阿爸的身影聯繫在一起,牽腸掛肚的情分,讓他感覺真實的活著。也感動了讀者。 蔡其祥說,「金門就是我的泉源,無論是四季變化、植物生長、人的生命狀態,都是我最熟悉的,從中尋得認知的方向,尋找創作源泉,打造一口屬於自己的井。」 「彷彿已經走了很遠很遠,誰知又回到最初出發的地方-金門。」
-
《浯事吾聞》 南明印記:金門無可取代的歷史文化資產
2017年,是金門開基1700年(317-2017),也是南明魯王400年誕辰。金門人盼待了半世紀,國寶《皇明監國魯王壙誌》終於回家了。 埋藏了將近300年,1959年出土的《皇明監國魯王壙誌》,2011年經國立歷史博物館提報並經中央公告指定為國寶;是該館6萬多件文物中獲評定的5件國寶之一。 金門縣政府與地方文士多次表達迎回魯王壙誌意願,包含1994年金門立委陳清寶領銜46位立委連署提案,均未能如願。 還記得2014年12月27日,國立歷史博物館張譽騰館長在本人及燕南書院楊樹清院長、地方文史人士陪同下前往金門縣政府拜會甫就任三天的陳福海縣長,陳縣長向張館長表達鄉親盼待國寶《皇明監國魯王壙誌》及相關文物能回到金門展出,以帶動金門南明史研究文物保存,衍生景點觀光效益。 經兩年多時間努力、協調,如今,國立歷史博物館與金門史博館攜手完成了艱鉅的歷史任務,以「金門文物合作策展交流計畫」獲文化部全力支持,在魯王400周年冥誕日,促成了國寶返鄉盛事,於6月9日至8月30日展出三個月,藉由這個重大特展,也期盼能喚起兩岸史界攜手重新正視金門南明史與所處的中華文化歷史地位,進而強化金門自身及其史料館藏展示內涵,展現金門特有的歷史文化魅力。 南明政權雖僅短短40餘載,但在金門留下的特殊歷史印記,堪稱是金門無可取代的歷史文化資產。 關於金門與南明、魯王這一段歷史,又衍生出了許多傳奇故事及豐富的文化地景人物,譬如天地會與洪門、洪旭、中秋博餅都產生關聯,南明兵部尚書盧若騰(1600-1664)與當時燕南山太文巖的達宗和尚交好,時有詩詞應對,而達宗與道宗兄弟據傳就是金同天地會之會首,魯王朱以海則係天地會精神領袖。詭譎多變的南明風雲,彈丸之島的金門人,竟在不知不覺中,捲入了南明歷史驚濤駭浪的一頁。又因20世紀,伴隨著魯王真塚、壙誌的出土,破解了魯王為鄭成功所害之歷史疑雲,還鄭氏清白,但兩人在金門的君臣關係卻啟人疑竇。魯王在金門走投無路,貧病交迫,只好落地生根;鄭成功擁兵自重,自號「延平郡王」,據台反清復明,經營台灣為核心,開啟對台灣發展至鉅的「明鄭時期」。 魯王朱以海在冥冥中率明室遺臣、遺民來金,雖然已是王朝日落,無意中卻突顯了金門的文化地景價值。 金門開基1700年,魯王冥誕400年,藉由這次國寶魯王壙誌金門特展帶來的推力作用,我們深深期盼,能匯聚出文化大能量,重現古官道、南明歷史迴廊,打造一道古往今來的金門詩路,漢影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