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經樂道
-
讓「拯救地球」不再只是口號
1969年在美國西雅圖,一名哈佛大學法學院學生Denis Hayes提出一項全國性的環境保護運動,並獲得廣大支持││次年的4月22日,美國各地共有超過2000萬人響應,學生走上街頭抗議,試圖讓大眾正視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問題;國會議員進入校園參加座談,呼籲拯救地球。此後,每年4月22日就訂為「世界地球日」,Denis Hayes更被人們稱為「地球日之父」。 這是人類文明史上首次為了保護地球而舉行大規模的社會運動,它的影響範圍也擴及到政治層面││美國政府創設「環保署」,並通過《潔淨空氣法》、《潔淨水法》、《瀕危物種法案》、《毒物控制法案》,甚至還促使聯合國於1972年6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人類環境會議」。 到1990年4月22日當天、世界地球日20週年時,全球共有超過140個國家、數億的地球公民響應世界地球日,民間、政府與企業團體舉辦各種遊行、集會、連署、植樹、復育、文藝、博覽、教育、推廣活動。這股環保浪潮,成功促使102位政府領袖於1992年6月前往巴西里約熱內盧參加「聯合國地球高峰會」,共同商議大氣變遷、物種滅絕等重大全球性環境議題。 「拯救地球」可不是只能開開會、呼呼口號、做做資源回收就可以,如何停止滿足人類私慾的開發,並與自然和諧共生,更是需要實際且積極的作為。而在世界地球日將滿45週年之際,本週鄉訊要採訪一位幾十年來深耕環境保護運動的鄉親│李根政先生。
-
李根政─為下一代的福祉而戰
出生:金門縣古寧頭北山 現居:高雄市 學歷:古寧國小、金寧中小學、新竹師專美勞科、新竹師院美勞系、靜宜大學生態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金門縣、臺南市、高雄市國小教師;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主任;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生態教育委員會召集人;台灣生態學會祕書長;《新教師雙月刊》、《生態中心季刊》、《生態台灣季刊》總編輯;高雄市第三屆空污委員;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第六屆環境影響評估委員;立法院永續發展委員會論壇召集人;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綠黨第17、18屆中央執行委員兼共同召集人 19世紀時,英國生物學家Douglas Spalding藉由觀察動物行為,發現了日後被稱為「銘印效應(Imprinting)」的現象│生物出生以後,會將它第一眼見到的物體銘印於生物記憶中。日後,它會模仿、追隨並向這個物體依存與學習│而李根政說,金門,便是自己的銘印。 藝術家的起點 李根政生在古寧頭的海埔新生地一帶的農家,家裡以種高粱、石蚵維生。李根政從小就喜歡畫畫,國中時,在美術老師李麗羡(後改名為李苡甄)的指導下,平時午休後,會上美術教室畫圖;到了寒暑假,李老師更會帶著幾個學生出外寫生,當時,師生一起騎著腳踏車、背著畫板,每天到不同的村莊畫水彩。 當時金門相當缺乏美術教師,因此李根政國中畢業後,便獲保送到新竹念師專、並再進修新竹師院美勞系,此時的他,以成為美術教師與藝術家為未來志向。師院畢業後,李根政便進入教職體系服務,他曾任教於金門、台南、高雄等地,前後達17年。 擅長水彩、水墨畫的李根政說:「藝術是我生命中重要的養分。」更表示,畫畫是一種「觀看世界的方法」。不過,透過這雙藝術家的眼睛,寫生時的李根政卻目睹了生態的改變│而這些改變,多半出自人類之手。 於是,1993年,當時已在高雄任教的李根政,毅然投身環境保護運動。 社會運動家的轉折 從九○年代初期的「柴山會」推動柴山自然公園的成立開始,李根政挺身保衛這片深愛的家園土壤。他說:「所謂改變,首先要組織起人民,再來,便要有實際行動。」因此,李根政寫文章、著書,並擔任環境刊物總編輯,探討生態環境議題。1998年,他與一群關懷環境保護的教師在高雄市教師會之下,成立「生態教育中心」,2004年,他獲《天下雜誌》評選為陽光世代300之「共生世界守護者」代表人物之一。 2007年,李根政集結了高雄地區40多位環保人士,創辦「地球公民協會」,主要關注山林和水資源保護,以及改善工業污染。 李根政與地球公民協會的「戰果」豐碩:擋下台電大林燃煤電廠的機組開發,使台灣減少800多萬噸二氧化碳排放;揭露了台灣伐木養菇的真相,推動限制伐木補償制度;檢討伐木再造林的政策,促使政府修訂造林政策;並追蹤台塑仁武廠土水污染,要求政府增訂石化業排放水標準。 將屆40歲之際,李根政下了一個人生決定│辭去教職,專心從事環保運動。他自述道:「我確定這是結合『自我完成』與『社會參與』的志業。」隔年,他獲選為中央通訊社的社運環保類「十大潛力人物」。 2011年,地球公民協會與台灣環境行動網合併為「地球公民基金會」,並以「提升人民環境意識,善盡地球公民職責」為宗旨,繼續守護這片土地。 李根政說,許多破壞環境的行為,政府都選擇放任不理,甚至有時候,政府就是破壞的元兇│錯誤的決策、政商勾結謀利。例如,政府不但沒有約束高污染的化工產業對環境的傷害,反而實施水、電補貼,並給予獎勵稅率培植。這樣的企業獲利,全是向環境剝奪而得來的,傷害卻由人民與土地概括承受。 而此時,肩負監督重任的民意機關,卻流於密室協商、條件交換,對政府與財團這些「專業環境破壞者」視若無睹。民代無法真正反映人民的聲音,而光憑社會運動,也很難有效撼動這個現況。 政治家的實踐 面對這個瓶頸,李根政開始思考,必須從根本的體制面來解決問題。他繼續耕耘社會運動,試圖讓人民看見社會的問題,並激發意識上的覺醒,另一方面,也有意識地在政治領域開墾│2013年,李根政接任綠黨召集人。 李根政認為,台灣的民主已經被坐擁資源與資金的政客綁架,因此,他呼籲更多人參與政治,讓政治回歸公共政策的比較,而不是沒有意識的選舉。他說:「調查顯示,目前台灣有近46%的人民渴望改變。」而如何妥善集結這股力量,便是李根政眼下正努力的課題。他期盼,未來台灣能產生「第三勢力」,並成為「關鍵少數」,如此一來,在面對重大議題時,民意才能真正發聲。 對於家鄉金門,李根政也滿懷期許,他盼望金門繼續保有其自然與人文價值,而不是為了短期的利益,一直對抗國家公園設下的保護機制。言談裡,李根政總是在在提起:「要為下一代的福祉著想,而非賺眼前的利潤。」真誠而懇切,沒有造作。我想,這正是屬於環境保衛者的風範和胸襟、這正是屬於深深愛著這塊土地的聲音。
-
異鄉鬢影
◎前中華男籃國手、縣籍籃球名教頭許智超,上月底才率領新北市永和竹林中學籃球隊榮獲HBL(高中籃球聯賽)乙組全國第六名佳績,本月又率軍挑戰「青年盃」。本次盃賽中,竹林中學分別擊敗歐洲學校、安康高中晉級複賽。儘管複賽時遭到來自HBL甲組的基隆商工淘汰,但本次賽事許教練僅以高一、高二等明年才要成為主力的球員參賽,能獲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恭喜許智超教練! ◎二則活躍於演藝圈的鄉親動態: 音樂人流氓阿德(黃永德)於2015年4月18日下午14:00,接受台北電台「LOVE音樂943」節目主持人小魚訪問,線上收聽請至http://hichannel.hinet.net/radio/index.do?id=208 流氓阿德與新專輯同名的歌曲〈無路用的咖小〉已於上週攻進各大KTV點唱系統中。而且,這張專輯更被奮死唱片(Groupies Records)封為「年度最愛專輯」,並成為該店史上單一商品進貨最多的專輯。 新生代藝人孫羽希將於2015年4月21日晚間18:45,於崑山科技大學的「FUN肆飛翔」畢業晚會中亮相獻唱,門票限量500張,歡迎崑山科大的同學踴躍捧場。 「FUN肆飛翔」畢業晚會 地點:崑山科技大學「雲青館」 地址:台南市永康區崑大路195號 開場時間:2015年4月21日晚間18:45 ◎桃園市金門同鄉會在農曆年前購置的會館(桃園市中壢區晉元路289巷56號)日前擇定良辰吉時動工翻修。桃園鄉親一直殷殷期盼一處聯誼、凝聚鄉情的場所,而這回偶然經由從事房仲業的鄉親介紹,找到了適宜的地點,實屬良緣。該會館預計於農曆5月底竣工。 不過購置、翻修會館的費用甚鉅,因此仍賴鄉親踴躍捐輸。有意贊助購館基金的鄉親,請聯繫桃園市金門同鄉會:(03)456-7633洪成美理事長或孫允理總幹事。
-
張哲源─推廣「金牛」的饕客老闆
原籍:金門縣古寧頭李家 現居:新北市新店區 經歷:龍益莊股份有限公司、京宴屋金門酒糟牛料理全餐負責人 一鍋湯蒸蒸滾滾,清香四漫。琥珀色的湯頭上,翻湧著幾塊帶骨牛肉。看起來老實木訥的老闆盛妥一碗,「嚐嚐。」 「這是大骨、碎肉、蔬菜、老薑,還有幾味中藥材,細細熬個六小時的。」入口溫潤,嚥下之後,香氣從喉、腔再至口鼻反襲而來,清而不膩,甘而不過。「沒有什麼『獨門祕方』,就是新鮮,簡簡單單。」 肉片上桌 油花綿密若雪,織在片得有條不紊、厚薄恰若其分的肌理上。涮肉時,夾肉入沸湯,然後整片再夾離,這算是一下。涮過第七、八下,肉色正呈粉紅綽約之姿時,蘸一口醬,裡頭或夾著些許蔥、蒜和辣椒,捲起肉片一同入口。軟嫩的質地在舌間舒展開來,口感甘甜細緻,引人陶醉。 「雪花牛,本店招牌。」老闆終於露出一點笑容了。「這是金門的酒糟牛!」 生鮮批發起步 張哲源的外公是古寧頭李家人,1949年,外公攜著張哲源的母親遷戶來台,其後,張哲源便在台灣出生。 中學時期,張哲源便開始跟著做生鮮批發的父親學本事,退伍後,也很自然地在台北市萬華區的環南市場繼續幫家裡做生意。在這行闖蕩近30年,張哲源每天都得走訪牧場看牛、選牛,累積了一身好本事、練就了一副好眼光。什麼樣的牛好、怎麼個好法,他一觀便知。 有一次,返回原鄉金門的張哲源偶然嚐到家鄉的牛肉,頓時驚歎不已,「金門牛肉帶有一種難以形容的甘甜口感,這種好味道從來沒嚐過!」愛吃牛肉、說自己三天不吃牛就渾身不對勁的張哲源,對這種「吃高粱酒糟長大」的牛讚不絕口,甚至萌生引進金門牛回台灣本島的想法,不過礙於當時法規,金門生鮮肉類並不允許銷往本島,因此也只能作罷。 隔行如隔山 直到約莫2年前,金門牛肉在食品安全衛生控管方面終於獲得肯定、再度獲准銷向本島時,張哲源又重燃引進的想法。不過這一回,他不僅做熟悉的生鮮批發,更企圖開一間餐廳、用自己的力量將金門牛打進台灣餐飲市場。 經過仔細籌劃,以及不厭其煩的找尋開店地點後,終於落腳新北市永和,並於2014年6月中旬,創立了一份新的事業│京宴屋金門酒糟牛料理全餐。 張哲源的想法很單純,他認為開餐廳的關鍵,就是要有好的原物料供應│而這正是自己的老本行。他自己就喜歡吃牛,這些年也研發了不少料理方式,「反正就是把自己吃了都覺得好吃的東西推廣給客人就對了!」張哲源說。 不料,事情並不若想像中簡單。儘管東西好,但是從來沒經歷過經營管理以及「帶人」的張哲源,開餐廳之路遇到了不少困難。對料理程序十分堅持的他,一直找不到能夠完全配合良好的工作夥伴。「有時候,把所有步驟詳細的告訴人家,並要求他們只要照做就好,都不一定能如實完成。」張哲源苦笑著說。「省略一個步驟,或是小小偷工減料,整個味道就不對了,一嚐就知道。」在員工的教育與訓練方面,張哲源耗費不少心力,「光是內場師父,就換了七個!」其餘在店租的沉重負擔、行銷與宣傳方面,張哲源也碰到不少以往從未想過的問題。「有時候想想,真的還不如單純做批發就好。」張哲源歎道:「真是隔行如隔山!」 持續朝夢想邁進 目前京宴屋已經開業近10個月,一切漸漸邁入軌道。「只怕客人不進來,一旦光顧,我們的食物保證讓人滿意!」張哲源有信心的說。確實,每天中午在金門宰殺、由宅急便空運至松山機場、再冷藏送至店裡現切、最後端上桌的「溫體金門牛肉」,牢牢抓住不少老饕的嘴,京宴屋不但在網路評比中獲得高人氣,也吸引了數家媒體前往採訪。 儘管店裡生意慢慢起色,但形容自己總是「對事情充滿執著、要求一切都要做到好」的張哲源,每一、兩週還是會飛金門一趟親自看牛、選牛。對於餐廳的菜色以及新的烹飪手法,張哲源也一直努力嘗試,「持續開發,才能擁有自己的特色。」他說。未來,張哲源計畫持續開新分店,推廣這道家鄉好菜,不過他也非常謹慎,「不用開很多間,否則如果不是由自己來把關,那麼味道就走樣了。」期盼張哲源能夠一圓夢想,並將金門好料理發揚光大。
-
風味別具一格的金門牛肉
金門縣在西元1999年6月時,疑因走私而爆發了牛隻感染口蹄疫病毒的嚴重事件。自此,農委會公告禁止金門的偶蹄類活體及其相關產品銷往台灣本島,「疫區」金門的畜牧產業一落千丈。 在管制期間內,金門縣政府大幅調整牛隻管理政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立「牛履歷制度」│從牛籍管理、防疫疫苗注射、疾病檢測等,均有完整的系統。此外,在人員、車輛進出管制及畜牧場內、外消毒等生物安全管理的工作上,也絕不馬虎。一頭牛從牛場到屠宰場中間的各個環節,都經過層層把關。 而這般嚴格控管,也終於順利通過農委會審核,讓「金牛」再度開放銷台。金門縣政府更因此落實許多措施,如強化屠宰認證制度,並延伸辦理肉販、牛場、農會特產中心、畜產中心的認證。 「金門牛」最大的特色在於吃釀造高粱酒後剩餘的「酒糟」為飼料。經過微生物發酵、分解後的穀物,富含寶貴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而以這樣營養的酒糟當做飼料,牛的肉質特別富有彈性,更有一股獨特的甘甜風味,和台灣本島最知名的台南善化牛肉相比,絲毫不遜色。目前不但金門本地的牛肉乾、牛肉麵、全牛料理名聞遐邇,生鮮牛肉開放銷台後,更有鄉親將「金牛」作為主打,開立餐廳│今天,我們要專訪的人物,便是龍益莊股份有限公司(牛肉乾)、京宴屋金門酒糟牛料理全餐負責人張哲源先生。
-
異鄉鬢影
◎銘浯齋古典書藝書法班招生中!旅台金門籍書法名家洪啟義先生開班授課,歡迎對書法藝術有興趣的鄉親報名參加,並廣為介紹給熱衷此道的友人。課程資訊: 時間:以十節為一期,一節課兩小時,每週五或六上課。一日有三班(A班上午10:00;B班下午13:00;C班下午15:00) 地點:台北市民權西路91號8樓之7(捷運民權西路站1號出口對面) 費用:一期4000元,不含教材費 報名方式:電洽0921883789或電郵more-treasure@hotmail.com ◎中央研究院院士、清華大學特聘講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客座教授黃一農是金門傑出鄉彥。四月中旬起,他將受邀至中國華中地區進行學術演講,期程與內容為: 2015/04/16(四)於 武漢華中師範大學 講題:「e-考據對文史學界的衝擊」 2015/04/17(五)於 武漢華中師範大學 講題:「紅樓e夢與哆啦A夢」 2015/04/18(六)於 湖北省圖書館 講題:「紅樓e夢與哆啦A夢」 2015/04/19(日)於 武漢大學 講題:「印象與真相:英使馬戛爾尼曾否在乾隆面前跪叩?」 2015/04/20(一)於 漢口學院 講題:「天主‧火炮‧妾:明末中歐文明的衝撞」 2015/04/21(二)於 華中科技大學 講題:「大數據:從納蘭六姊妹與《紅樓夢》談起」 ◎2015台師大離島週「離聽,海島的故事」將於2015年4月13日起,至4月17日,地點位於台灣師範大學校本部勤樸中庭。歡迎師大師生、北部旅台鄉親踴躍前往支持、鼓勵。(台灣師範大學校本部: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旅台第二代優秀學生藝人孫羽希,將於4月16日(四)晚間19:30 -22:00,參與「2015媽祖之光」大型電視晚會,地點位於台中大甲體育場(台中市大甲區大安港路67號)。本活動免費入場,不過現場有交通管制。此外,東風衛視台亦將現場直播本活動,歡迎鄉親們親自到場,或者在家收視支持羽希!
-
《星期人物》
◎採訪、撰文:李辰寬 西元1925年,在瑞士日內瓦一場關於「兒童福利」的國際會議上,國際兒童幸福促進會首次提出「兒童節」的概念,他們並倡議各國設立「兒童紀念日」,藉此宣揚保障兒童權利、反對虐待兒童等重要意義。 中華民國於1931年,由當時的實業部長孔祥熙所建立的「中華慈幼協濟會」提議,將4月4日定為「兒童節」,並沿用至今。 而在這個特別的日子,我們要介紹兩位投身幼教的鄉親:顏明真與李素寬。
-
顏明真─「帶心」的園長媽咪
出生:金門縣金城鎮賢厝 現居:新北市中和區 學歷:賢庵國小,金城實校,竹林中學,耕莘幼保科,稻江幼教系 經歷:成真貝爾托嬰中心、成真幼兒園園長 投身幼教不遺餘力 聊起孩子,「成真幼兒園」園長顏明真的眼裡彷若有光。 1976年,當時只初中二年級的顏明真跨海來到台灣時,內心滿是嚮往。她進入竹林中學就讀,並在此,選定了畢生最愛的事業:幼兒保育。 儘管10歲時父親便過世,但在母親與兩個哥哥、一個姐姐無微不至的呵護下,排行最小的顏明真像是被捧在手心的公主般幸福地長大。家中沒有傳統重男輕女的觀念,總是鼓勵顏明真參與合唱、演講等活動。雖然環境不十分好,但疼愛卻絕不短少。而或許正是成長於這樣充滿愛的家庭,顏明真特別喜歡小孩子,也早就視幼教為畢生志業。1987年4月,她與同學合資開了一間幼稚園,8年後,更自己獨立,建起「成真幼兒園」。 以「快樂學習」為辦學宗旨的顏明真,一貫拒絕體罰,也絕不實施填鴨教育。她總是用讚美、鼓勵的方式,並且適度讓孩子互相比較,激發彼此榮譽心和成就感。不同於部分將幼兒園託付給主任、老師的園長,顏明真總是親力親為、全力以赴:每天早上七點多進校,從在門口和小朋友打招呼開始,一路忙到晚上八、九點才能休息都是常有的事。 「帶心」的園長媽咪 顏明真認為,幼兒時期的教育,其重要性遠超過任何階段。由於這段期間孩子尚在啟蒙,若能給予適當的指引,特別在道德教育方面,對於孩子日後人格的陶鑄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她要求幼兒園的老師,要「站在孩子的立場看事情」,並且把每個孩子都當作自己的孩子般對待。「心中想要別的老師怎麼對自己的孩子,就這般對待成真的孩子。」這樣的辦學理念,讓成真的口碑迅速成長,儘管極少發送DM文宣,也從未讓老師負擔招生的責任,但依舊班班滿編。 從0~3歲的托兒,到3~6歲的幼兒園,顏明真最有成就感的,是親眼看著成真的孩子長大、茁壯。「看到他們漸漸成長,就覺得好開心、好滿足!」被孩子們稱為「園長媽咪」的顏明真,眼裡彷若有光。 在幼教的領域中,顏明真從不吝嗇付出,無論是金錢或感情:她捨得花錢在設備、繪本和教材的購置上;也始終用「帶心」的方式來教孩子│小班午睡起床時,這位「園長媽咪」總是一一輕抱孩子們,提醒他們準備好迎接下午的活動。 位處金門人眾多的中和地區,每每在與家長的閒聊之際聽見熟悉的金門口音,顏明真都會慷慨地給予鄉親優惠。重視「飲水思源」的她說,自己在充滿愛的環境成長,現在也絕不能忘本。「長成於金門家鄉的那份愛,至今仍舊萬分珍惜。」她說。
-
李素寬─以感恩的針線編織童心
出生:金門縣古寧頭南山 現居:新竹市北區 學歷:開瑄國小,金湖國中,金門高職家事科 經歷:童心坊生活手工藝社負責人 結緣手工藝,畢生相守 春暖花開,正如「童心坊生活手工藝社」負責人李素寬給人的溫煦氣息。李素寬從小喜歡玩洋娃娃、扮家家酒,也對手工藝與手作物特別感興趣。起初跟著母親與姐姐縫縫補補,後來玩出心得,甚至偶爾會自己偷偷用母親的縫紉機做點小飾品。 小時候,李素寬一直對自己信心不足,成績平平,也覺得自己好像沒有什麼才能。不過,就讀金門高職時,她遇見了人生的貴人│許淑芬老師。許老師相當欣賞李素寬在手工藝方面的創意和天份,並一直鼓勵她、告訴她:「這是很棒、很了不起的才能」。受到鼓舞的李素寬,信心不知不覺中慢慢累積,也逐漸視手工藝為人生志業。 來到台灣、落居風城新竹後,李素寬透過姐姐介紹,到手工藝品與材料公司上班,除了批發、外銷等生意外,李素寬也負責手工藝教學。一做十年,累積了不少經驗,她對教學也逐漸有了新的想法。辭職後,李素寬結婚、生子,一面帶孩子,她一面沉潛自己,努力吸收更多手工藝技術和知識。 這段期間,李素寬透過「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進修生命教育,領悟了「生命實踐」的道理。於是,她進而研究兒童故事、繪本與戲劇,嘗試將手工藝實作融入故事與戲劇中。 創業的感恩 2009年,李素寬開設了「童心坊生活手工藝社」│不僅與「同心」諧音借義,更富含對一路支持著她的丈夫、同為金門鄉親的童才源先生的感謝。李素寬秉持著「愛、服務、感恩」的信念,開設兒童、銀髮族的手工藝教室。童心坊的課程,從不使用既有的「材料包」,李素寬總是讓孩子們到倉庫裡自己尋找需要的材料,「千萬不要限制孩子的創意。」她說。此外,李素寬也會仔細地介紹材料的來源,讓孩子們學會珍惜材料。「自己動手做,其實沒有比較便宜。可是當一堆材料在孩子自己的手中逐漸成為一個成品時,那份信心和鼓舞絕對是無價的!」每當作品完成,孩子的臉上都在發光,她描述道。 在創業的路上,李素寬始終帶著無限感恩:「實在有太多一直無私幫助著我的貴人。」包括姐姐、姐夫與丈夫,一直在精神上、經濟上提供李素寬支持、助她圓夢。此外,高中老師許淑芬對她的影響更是深厚,「許老師的教誨,至今仍舊銘念在心,她的影響,涵蓋了我的工作與人生的態度。」身兼新竹市金門同鄉會副總幹事的李素寬,對家鄉滿懷感激,她許願,有朝一日,要將這份手工藝教育推廣回鄉,「讓家鄉的孩子,臉上也閃閃發光。」李素寬堅定的告訴我。
-
異鄉鬢影
◎「全台大專院校金門週巡迴展」活動,本週將巡迴至國立中興大學(台中市南區國光路250號),展期自2015年4月7日起,至4月11日,每日08:00~17:00。展場位於該校圓廳101室。今年中興大學金友會非常用心,從3月初便舉辦金門特產預購活動,推廣貢糖、牛肉乾、一條根、鋼刀等浯鄉特產。歡迎在校金門同學,以及台中鄉親呼朋引伴,共襄盛舉。 國立中興大學金友會聯絡人暨聯絡電話:食生二陳鵬文0928438940、森林二楊佳蓉0978425696、歷史二施煒玲0975761826 ◎金門籍傑出音樂人「流氓阿德」黃永德的新專輯《無路用的咖小》熱銷中!知名網路通路博客來、Pchome皆銷售一空,已緊急補貨。本週阿德接受了音樂互動網的「寒舍聽音樂」節目、環宇廣播電台「UNI可樂」節目訪問,也特別提到對樂迷大力支持的謝意。新專輯的好成績,讓阿德屢獲電台邀約,下週,流氓阿德將「現聲」以下三個廣播平台,邀請鄉親撥空收聽: 4/5(日)18:00中廣流行網,左光平「週日音樂盒」節目線上收聽:http://hichannel.hinet.net/radio/index.do?id=205 4/6(一)00:00正聲廣播,宛志蘋「橘色唱盤」節目線上收聽:http://hichannel.hinet.net/radio/mobile/index.do?id=198 4/6(一)14:00飛碟電台FM92.1黃子佼「哥哥妹妹有意思」直播節目手機下載「飛碟聯播網」APP可線上收聽 ◎祖籍金門的新加坡天王歌手林俊傑,於「2015 QQ音樂年度盛典」中,斬獲「最佳音樂製作人」、「最受歡迎港台男歌手」與「最佳港台國語專輯」三項大獎,作為他上週剛滿34歲的生日禮物,真是再適合不過!林俊傑下週末(4/11、4/12)兩天將於中國上海「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舉辦「時線Timeline:新地球Genesis-世界巡迴演唱會安可場」,也祝林俊傑演唱會成功!
-
張希慈─改變青年翻轉社會
原籍:金門縣金沙鎮 現居:新北市永和區 學歷:永平國小,永平國中,北一女中,台灣大學社會系畢業 經歷:「城市浪人」創辦人,社團法人中華傑出青年交流促進會秘書長,著有《感謝我們始終對話》一書,《幼獅文藝雜誌》、《小人物雜誌》專欄作家 興趣:運動、跳舞、寫作、說話 「從來不覺得『放棄』了什麼啊!」 眼前的女孩自信而爽朗,她的眼神澄澈,你知道那是自然、真誠、不帶一絲驕矜的回答。 一年多前,才以不只全系、更是全學院第一名成績自台大畢業的這位女孩,口中雲淡風輕的那些「放棄」,包含了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研究所深造、企業高薪網羅。 她勇敢地選擇創業。 除此之外,她還創作、出書、演講│她年僅23歲,她是張希慈。 追尋自我的城市浪人 中學時期,張希慈觀察到社會資源│尤其是教育資源的差異,對一個人日後發展的影響之鉅。而對於無論家庭、經濟等因素,很早就得面臨生活壓力、不得不放棄教育的青年來說,這是非常可惜的。因此,張希慈大學選擇攻讀社會學,試圖吸收更多學識,設法對抗這個現象│而「城市浪人」,便是她的發明。 「城市浪人」(CityWanderer)是一個推廣「青年教育」的組織,並以「創意教育行動」為特色,透過遊戲、挑戰賽的方式,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達到探索自我、冒險挑戰、連結再造與社會參與的目標。參賽者於限制的時間內,3人為一組,共同挑戰精心設計過的30項任務│包括捐血、撿垃圾、培養運動習慣、打工換物、探索農村價值、採訪家族口述歷史、找尋失落的技藝、志工體驗等。 張希慈認為,青年時期的價值觀會影響往後的人生態度,而這個階段尚且來得及改變。此外,跟過去比較起來,現今的青年世代擁有更多透過網路成名、成功、甚至掌握資源的機會。因此,她選擇將全副心力放在「改變青年」、「鼓勵青年走出舒適圈」之上。張希慈說:「改變世界,不是一個人做了很多,而是很多人都做了一點點。」而「城市浪人」就是將傳統教育體系裡沒教的事,以很低(幾乎沒有)的門檻,讓青年學子們「邊玩邊學」,試圖「從改變自己開始,進而改變城市。」 這項發萌於2013年、最初僅有台大校內規模的活動,很快獲得巨大的共鳴,請求「城市浪人」到中部、南部、東部與外島的聲音紛至沓來│目前已有13個團隊獲得「城市浪人」的授權,推展於28所大專院校,約有近3000人參與其中,甚至連香港、中國大陸,也有團隊積極接洽、引進。各地的挑戰賽除了包含原有的經典任務外,也規劃能展現在地特色的任務。 紀錄動人的生命故事 創業的路途上,免不了遇到困難。在組織規模越來越大的現況下,張希慈需同時兼顧「非營利」的推廣初衷,以及「營利」的永續營運需求。另外,在經營管理這端,找尋更多適合的新夥伴,以及與夥伴們彼此的相處磨合上,張希慈也陸續遇到各種挑戰。說自己總是「非常、非常在乎別人感受」的這個女孩,堅強地正面溝通、化解誤會,逐一克服重重難關。儘管自己忙得很快樂,但張希慈為了不讓父母、夥伴擔心,每一步都謹慎而仔細地走。 除了「城市浪人」以外,喜愛寫作的張希慈,也開發了「Free Story Writer(免費故事紀錄者)」計畫:她傾聽他人的生命故事,並以優美的文筆寫成一則則動人的故事,使更多人能夠分享。她說,每個人都擁有被認真聆聽的權利,其中,更有太多值得廣為人知的美│可是,過去往往受限於經歷者的文筆,而無法傳遞。於是,張希慈決定將自己化作他們的筆,一點一滴紀錄下這些美好。 探索與吸收原鄉養分 儘管出生於永和,但戶籍落在家鄉金門的張希慈更喜歡和大家說:「我是金門人。」張希慈認為金門的「城市狀態」很符合自己的期待:重視人文價值與自然環境的這片土地,讓人非常舒服,也很適宜居住。在張希慈眼裡的故土金門,是一座「毋須閉戶」的島嶼,因為「每個人都很緊密,好像到處都是家人。」 一次返金過年時,張希慈做起家族歷史踏察,她在阿嬤的口述過程中,發掘了八二三砲戰時期的家族故事。生日正好是8月23日的張希慈說,自此,她與金門的連結更加深繫。如今,張家一門在各自的領域都擁有令人稱羨的成就,而最初的起點,都是由一介文盲的阿嬤所教育出來│「那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一股力量?」在阿嬤的生命故事裡,張希慈彷彿看見金門的縮影。她說,「城市浪人」的發想,也有相當程度的靈感來自於金門、來自於阿嬤。 無論是張希慈或是「城市浪人」,都還是很年輕的生命體,未來也都還有長遠的路要走。要改變青年、翻轉社會絕非易事,不過,眼前這位23歲的勇敢女孩,言談裡充滿溫柔與堅強的正面能量│一如她的家鄉。期盼她能在這遍佈挑戰的城市叢林裡,持續學習與發掘自我,讓青年成長、讓改變成真。
-
黃「金」世代青年新力量
馬英九總統曾說過:「每一個新時代的到來,青年都是時代改革的領航者,同時也是新觀念的見證人。青年的態度,決定了國家未來的走向。」確實,細觀過去一年多來的台灣,青年的影響力,已逐步擴大到社會運動、民生議題、甚至選舉。 而在金門旅台鄉親之中,也有一股黃「金」世代的青年力量,也正慢慢成型│許多傑出的年輕人,在各領域紛紛開枝散葉。他們有些是跨海追求夢想的金門青年,有些則是旅台第二代優秀子弟。 祖籍金寧鄉埔邊村的角力選手黃春福,近日參加台北市全國運動會選拔,並成功擊敗各路好手,獲選十月高雄全運會的台北市代表隊;金城國中的榮譽校友張容軒,在台灣籃球最高殿堂「SBL超級籃球聯賽」率領母隊富邦勇士隊殺入四強,自己更位列全聯盟得分排行榜第四名;新生代女歌手孫羽希橫跨主持、演唱與戲劇表演,她也是傑出的旅台第二代;出身金門沙美的補教名師張楚老師,有一雙優秀的兒女:姊姊張希慈投身青年教育,創辦「城市浪人」,弟弟張仲宇參加河北衛視《中華好詩詞》節目一炮而紅,受封「詩詞男神」,前陣子更高分錄取台大法律研究所。 這幾位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與他們所代表的世代,正是金門的未來。所謂「國家造就青年,青年造就國家」,在青年節前夕,我們就來介紹「城市浪人」創辦人、社團法人中華傑出青年交流促進會秘書長張希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