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
和孔子學幸福 經典新翻唱儒學講座登場
由財團法人胡璉文化藝術基金會與福智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金門縣文化園區管理所及大伙房書院協辦的《經典新翻唱-儒學四場心靈對話》專題講座,日前於金門酒廠行政大樓一樓多媒體簡報室舉辦第二場次「唱一首快樂不悔的歌│和孔子學幸福」。胡璉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陳龍安與大家分享到,他每天都會照鏡子對自己說「我很幸福」,久而久之就能真的感到幸福,鼓勵大家以感恩與微笑面對生活。 胡璉文化藝術基金會表示,該場講座由潤霈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福智文教基金會儒學發展中心講師蔡坤榮主講,並由胡璉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陳龍安作為引言人。陳龍安董事長在引言時提到,知識能帶來力量,方法成就智慧,但唯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與穩定的情緒,才能讓人真正感受幸福。他指出,「成功不等於幸福,感到幸福才會成功。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知足常樂就是幸福的起點。一笑世間無煩惱,再笑人生更美好。」 在講座中,潤霈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蔡坤榮,以《論語》為核心,強調「《論語》不只在書裡,它在你的選擇與生活節奏中」,帶領與會者從日常中體悟幸福的真義。他指出,幸福,不是外在條件的堆疊,而是源於內心的安定與仁心的發揮。並以生動的例子說明如何在現代生活中落實儒家精神,從「仁、義、禮、智」的實踐出發,重新認識幸福的本質。同時剖析現代社會現象,指出資訊氾濫、詐騙橫行與心理壓力使人心浮動。他呼籲大眾透過經典學習重新找回「內在穩定」的力量,並以「風生水起,靠自己」作結,勉勵大家持續學習、溫故知新,在變化的世界中活出不悔的幸福人生。 在講座的最後,由縣府文化局長陳榮昌與金門縣文化園區管理所所長盧根陣共同為講座作結。陳榮昌局長表示,這場講座讓大家重新認識儒學智慧,並指出儒家理念能為現代人提供追求幸福的人生指引。盧根陣所長則強調,《論語》蘊含深厚的人文思想與道德修養,是精神的重要根基。 胡璉文化藝術基金會指出,該系列講座後續將於11月22日及12月20日陸續舉行,主題涵蓋人生不同層面,期盼透過經典智慧的現代詮釋,陪伴民眾在生活中實踐仁德與幸福。
-
榮服處辦視光配鏡服務 提升長輩生活品質
為提升榮民長輩視力健康與日常生活品質,金門縣榮民服務處於近日舉辦「榮民視光學配鏡服務」,邀集專業驗光團隊到場提供免費眼睛檢查與配鏡協助。活動吸引多位榮民到場參與,長者們在輕鬆、舒適的環境中完成視力檢查與鏡框挑選,紛紛表示相當便利貼心,感受到榮服處對長輩生活細節的溫暖關懷。 本次活動安排專業視光人員進行全面驗光作業,從視力狀況檢查、鏡片度數量測,到鏡框試戴、風格挑選一應俱全。榮民們由志工協助填寫基本資料後,逐一進行視力測試,專業人員根據個別視力狀況進行詳細檢測與建議,讓長輩能選擇最適合的鏡片度數與款式,確保長期使用的舒適度與安全性。鏡片與鏡框確認後,眼鏡將統一製作並寄送至指定地點,免去長者往返店家奔波之苦,服務體貼周全,流程順暢溫馨。 活動現場由榮欣志工團隊協助報到、引導動線與協辦流程,讓長輩一到場即可安心接受服務。志工耐心協助填寫資料、陪同驗光並協助挑選鏡框,展現親切與耐心,帶給長輩如同家人般的陪伴與支持。長者們對志工團隊的細心服務與溫暖互動深感感動,多位榮民笑稱不用跑到眼鏡行,這裡就像家一樣方便又安心。 金門縣榮民服務處劉信義處長表示,良好的視力是維持長輩生活自主與活動安全的關鍵,尤其高齡長者若因視力減弱可能容易跌倒或發生意外,因此榮服處積極推動視覺照護服務,盼讓榮民長輩看得更清楚、生活更安全。他強調,榮服處秉持「服務持續進行,溫情永不間斷」理念,透過定期健康服務、關懷訪視及生活協助,提供榮民穩定、安心的照護支持。 劉處長進一步提醒,榮民每兩年享有一次免費配鏡服務,榮服處也將持續每半年辦理視光學配鏡活動,協助有需求的榮民維持良好視力。如未能參與本次活動,平日亦可前往輔導會合約廠商「金門鐘錶眼鏡行」免費進行視力檢查與配鏡服務,服務地點位於金門縣金城鎮中興路91號,歡迎善加利用。 榮服處表示,針對本次服務或相關配鏡資訊,如有疑問歡迎洽詢金門縣榮民服務處吳先生,電話(082)332062分機708,將有專人提供協助。
-
吳氏宗親會重陽祭祖 頒發獎學金勉勵優秀子弟
金門縣吳氏宗親會日前在吳氏大宗祠舉辦「重陽節祭祖暨頒發宗親會泰伯公暨吳長壽先生(林秀琴女士)獎學金」活動,在簡單莊嚴的儀式中,向吳氏先祖表達崇敬的追思之意。 吳氏宗親會在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二(土地公生)以及九月初九(重陽節)皆會舉行祭祖活動。當日儀式是在上午十一點左右展開,由宗親會理事長吳啟騰主祭,依循古禮向吳氏歷代祖靈上香行禮,表達緬懷祖德的崇高敬意,並於同日晚上六點,在大宗祠內舉行吃頭聯誼,藉以促進宗親族人之間的情感。 會後,由吳啟騰代表頒發「泰伯公暨吳長壽先生(林秀琴女士)獎學金」給予今年獲獎的宗族子弟們,獲獎的優秀學子有:研究所組:吳宇瑗、吳易哲、吳浩廷、吳宛蓁。大學組:吳宇琛、吳依芸、吳妤庭、吳羽絜、吳雨桐、吳懿珊、吳界蓉、吳亮筠、吳彥佑、吳奐霆、吳仕麒、吳俞靜、吳虹儀。高中職組:吳友蓁、吳宇晨、吳友翔。國中組:吳昱浩、吳樂睇。 理事長吳啟騰說明,金門吳氏宗族溯源於周太王長子泰伯公(開姓始祖)、次子仲雍公(傳代始祖)及十九世季札公(延陵世系始祖),經歷代子孫繁衍,散居各地。約於晉元帝建武元年(西元三一七年)即有吳氏宗親遷居金門。而今吳氏宗親來金者,有於南宋自泉州卜居內洋者;有於宋末避居烈嶼上庫者;有於明洪武年間分居於大地、吳厝、料羅;後又於清朝、民國年間相繼有散居於吳厝、安岐、昔果山、小西門及各鄉鎮。金門縣吳氏宗親會則是在民國五十七年四月十六日,由時任立法委員的吳金贊宗長倡導成立的,藉以凝聚宗親力量,促進全體宗親團結和諧,敦親睦族的情誼,深受全體宗親的響應與支持。
-
縣府啟動湖下海堤環境營造工程 打造宜人濱海生活圈
金門縣政府以「湖下觀夕樂園」為願景,啟動湖下海堤環境營造工程,使海堤在兼顧防潮安全的基礎上,全面提升景觀、休憩及生活使用品質。縣長陳福海近日前往金寧鄉湖下海堤實地會勘,了解工程規劃與周邊整合推動情形,並請相關單位掌握期程、精準執行,以打造具觀光亮點、居民共享的濱海公共空間。此次由城鄉發展處、觀光處、工務處等單位到場勘查,就坡面綠化、視域開展與遊憩動線等面向進行討論。 縣長陳福海表示,湖下臨近金門大橋,是最能展現金門海岸風景與夕陽魅力的生活場域,同時也是遊客親海體驗的重要節點。海堤調適工程不僅代表防災機能的提升,更象徵金門施政方向由面陸走向面海,讓居民能更自在地走向海岸、親近自然,讓海洋重新融入生活與旅遊,帶來更友善、宜人的濱海環境。 湖下海堤位於金寧鄉臨海地帶,具備開闊視野與自然濱海條件,本次工程以「隱形海堤」為核心概念,在保留堤頂防潮高度的前提下,以堤前培厚拋石、坡面綠化等方式降低水流衝擊與混凝土量體的壓迫感,使視覺重新回到海岸線與天際線,營造更友善宜人的濱海景觀。為提升休憩體驗,本案規劃兩大特色分區,包含結合金寧鄉公所親子公園的「湖下新樂園」,設置入口廣場、濱海休憩廊道、露天階梯及座椅等,打造散步、停留及觀景的豐富動線;以及以絕佳夕陽視角打造的「觀夕金走廊」,設置觀景平台與特色步道,同時融入「蚵管哨」意象之地景裝置,形塑具文化連結與拍照亮點的海岸景緻。 工務處表示,本案是綜合災害風險、遊憩需求、生態環境與區位條件等多項評估指標後所列之優先推動工程。前期已完成專家學者現地勘查與兩場地方說明會,獲得多數民眾與機關支持;細部設計及生態檢核工作亦已完備,後續將依法辦理公開招標,正式進入工程發包階段,期盼盡速落實讓地方有感的環境改善成果。 會勘過程中,縣府團隊針對堤頂步行動線、夜間照明安全、排水銜接及綠化景觀等細節持續檢視,陳福海縣長提醒,海岸工程須兼顧不同年齡層與族群的使用需求,各單位應就動線友善、空間安全等面向再精細規劃,使民眾在未來使用時能更加自在安心。 工務處進一步說明,湖下海堤完工後將與金門大橋視覺景觀、重劃區景觀及自行車道路網等周邊公共空間整合串聯,形成可散步、可觀景、可停留的濱海休憩廊帶,展現金門親海生活新樣貌,進一步提升金寧鄉整體環境品質與地區發展量能。 縣長陳福海最後強調,公共建設的核心是改善居民的生活與感受,湖下海堤調適工程不只是讓海堤更堅固,更希望讓每一次散步、每一次看海、每一個夕陽時刻,都能成為金門人與旅客共同記憶的風景。他期待工程能依時序穩健推動,讓湖下成為面向海洋、追逐光影的幸福地標,也讓金門最美的海岸線持續被看見與珍惜。
-
金城後浦商圈勇奪全國觀光亮點獎
金城後浦商圈榮獲2025全國卓越商圈「觀光亮點獎」,在全國約330處商圈之中脫穎而出,成為唯一獲獎的離島代表。這項由經濟部商業發展署主辦的評選,由產業、觀光等領域專家學者共同審查,全台各縣市所推薦的商圈經過多輪評比,最終共選出17處代表性商圈,此次金城後浦與台北西門町、台中一中街等知名商圈齊列獲獎,更突顯金門能量正在國家級舞台上被清晰看見,亦再次證明離島商圈同樣具備鮮明競爭力與可觀的觀光吸引力。 後浦商圈具備扎實的歷史文化底蘊,是金城舊街文化、人文巷道風景的核心所在;近年透過創新行銷與場域再造,打造出兼具人情味與旅遊活力的街區體驗。評審肯定,後浦不只是老街,它已成功形成特有的「吃、購、遊、玩」旅遊鏈條,將傳統巷弄、特色商家、節慶活動與夜間經濟完整串接,並持續加入新興觀光服務元素,讓遊客的停留停不住、體驗感更完整。尤其在行動支付、數位導覽、多語資訊、在地導覽故事等面向的導入,讓國內外旅客抵達之後,不僅好逛好買,更能在過程中理解金門文化,使後浦真正實現「地方文化與觀光經濟並行推動」的價值。 此外,後浦商圈在節慶活動策辦上的創意,也成為本次獲獎的加分亮點。從暗巷燈會、特色夜遊、主題市集到商圈藝術策展,後浦已逐步培養出屬於自己、且具有辨識度的節慶IP,讓遊客不只走進老街,更能在活動中體驗金門生活步調,形成「來過會想再來」的回訪動力。金門的海島風景與老城街廓交錯出的特殊調性,在後浦被巧妙整合為商業動能的一部分,這是許多大型城市商圈難以複製的魅力。 縣府產發處表示,此次獲獎,是地方政策導向、跨單位商圈輔導,以及商家自主提升服務的共同成果。商圈不是單一補助或活動就會自然成形,而是透過一段時間累積而成的「經營體質」。未來將持續扶植縣內各商圈深化數位、導入跨平台行銷合作、與旅宿、景點、交通形成更多跨領域連結,讓商圈不只是「買東西的地方」,而是旅遊體驗本身的一環。縣府期盼藉由本次國家級肯定,吸引更多旅客在金城停留,將遊客在金門的每一次行走、每一次消費,都轉換為當地商家實質收益,帶動金門觀光經濟塑造新一波量能。
-
金門高中楊甯鈞旺宏科學獎奪金 寫下外島首例
有高中諾貝爾獎美譽的「旺宏科學獎」,日前舉行「第二十四屆頒獎典禮」,來自離島金門高中的楊甯鈞同學,其「以校園望遠鏡觀測M39外圍目標」的作品一舉摘星,奪得這一屆金牌獎的桂冠殊榮,這更是外島首次有學校拿下此一大獎,楊甯鈞同時還獲頒新台幣四十萬元獎學金。 「旺宏科學獎」是在二○○二年由旺宏教育基金會舉辦第一屆,主要希望啟發全國高中職學生對自然科學與應用科學的興趣,並鼓勵高中生探索科學的精神與創造發明的潛力,鼓勵同學踴躍參賽。旺宏科學獎目前由中央研究院周美吟副院長擔任召集人,帶領召集委員及評審團齊力推動。二十多年來已有逾兩萬名師生曾投入這項競賽,被喻為「高中的諾貝爾獎」。 主辦單位旺宏基金會表示,金門高中楊甯鈞自國中起便熱衷參與學校的天文活動,累積多次校園望遠鏡觀測經驗,逐步對星團研究產生濃厚興趣,進入高中後在指導老師李育賢的悉心引導,針對夏季星座「天鵝座」的疏散星團Messier 39(M39)外圍區域進行觀測,並分析篩選出與M39成員星相符的星點,推論觀測的外圍天區仍含有相當數量的成員星,驚喜發現在觀測的天域有一顆食雙星變星,經分析後確認就是M39的成員星,更發現M39的潮汐結構範圍遠超過文獻所定義,對星團的動態與結構提供新見解。 而金門高中老師李育賢,長年帶領學生參與旺宏科學獎,參賽隊數達七十四隊,指導的學生曾榮獲銀牌獎的佳績;值得一提的是,李育賢也是第十九屆「旺宏科學推動獎」以及第二十屆「指導老師特殊貢獻獎」得主,這一屆指導學生奪下金牌獎,不但是外島學校首次奪得當屆最大獎,也是旺宏科學獎首件「地球科學」類別的金牌獎作品。 第二十四屆旺宏科學獎的參賽件數達到七百六十四件,多達一百四十九所學校及四百二十五位指導老師參與競賽,持續彰顯旺宏科學獎獲得全國高中職校的高度認同與深遠影響力。應邀出席的頒獎嘉賓包括教育部次長劉國偉、國科會工程處處長洪樂文,以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黃文山、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館長王明源、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副館長吳佩修等人。 在頒獎典禮中,教育部次長劉國偉強調,旺宏科學獎不僅是高中諾貝爾獎,更像科學界的聖盃,教育部會持續支持旺宏科學獎。而科學的教育不但要向下扎根也要向國際拓展,因為科學是無邊界的,鼓勵同學做中學、學中做,更要關注國際的動向,拓展自己的視野。 旺宏電子暨旺宏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吳敏求表示,此屆參賽隊數再度創新高,顯見越來越多師生與家長,相信參與科展實作對培養孩子科學素養的重要性,參賽的經歷可以學習到難能可貴的經驗,不管獲得甚麼獎項都是贏家!相信學生在參賽過程所學習的邏輯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未來將可應用到各領域,成為人生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旺宏科學獎召集人中央研究院周美吟副院長指出,科學獎注重創意,以高中所學可完成的作品。評審團隊很開心看到同學持續關心生活環境,並提出創意解方。得獎只是第一步,在完成作品的過程相信大家都得到很多經驗,這些經驗能幫助各位未來在科學領域發揮所長。此外,今年看到很多位女同學獲獎,可以看出女性在科學領域的潛力,相信未來能對國家科學領域貢獻更多心力。
-
義助金門家扶愛心園遊會 書法大師揮毫傳愛
為協助弱勢兒少安心就學、築夢未來,金門家扶中心將於11月30日(週日)上午9時30分至12時30分,在金馬聯合服務中心前廣場舉辦「家的希望·有您相扶」扶幼助學愛心園遊會,號召社會大眾以行動支持「無窮世代」計畫,為弱勢家庭的孩子募集扶幼助學經費,讓寒冬充滿溫暖與希望。 今年活動特別邀請金門縣文藝協會張君玉協助,集結地方知名書法家孫國粹、張水團、洪壽森、翁清土、洪三袁等大師,在家扶中心一樓大廳現場揮毫,共創作100幅愛心墨寶,提供贊助者典藏。凡捐款1萬元扶幼助學經費的民眾,即可獲得一幅大師墨寶,讓藝術與公益結合,化筆墨為祝福,凝聚善的力量。金門家扶扶幼主委楊肅謙表示,感謝各界長期關懷與支持,特別感謝在地書法家們以書傳愛。楊主委指出,目前扶幼助學經費仍有不足,期盼透過這場愛心園遊會,號召更多鄉親共同響應,讓金門地區的弱勢兒童獲得更穩定的學習支持與成長資源,幫助他們培養能力、自信與勇氣,進而翻轉人生。 金門縣文藝協會張君玉則表示,書法家們願意無償奉獻筆墨,是出於對孩子的關懷與社會的責任感。她說,希望透過現場揮毫,展現書藝之美,將愛心傳遞給每一位參與民眾,讓社會大眾在欣賞藝術的同時,感受助人的喜悅,讓善意在金門持續蔓延。金門家扶中心主任洪依帆指出,此次活動除了有六位書法家親臨揮毫外,也由楊肅謙主委代表致贈感謝狀,表達對藝文界善舉的誠摯謝意。洪主任表示,希望透過捐款贈墨寶的方式,能引起更多人關注弱勢兒童的生活與教育需求,一起為孩子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 園遊會當日將設有約90個攤位,包含美食飲品、趣味遊戲、政府政令宣導及兒童保護關卡等豐富內容。現場亦安排精彩表演、表揚與摸彩活動,邀請家庭親子一同參與,讓愛心園遊會成為社區共享溫情的嘉年華。 金門家扶中心鼓勵民眾踴躍購買園遊券支持公益。凡購買200元園遊券,即贈送一張摸彩券,數量有限、送完為止。洪主任呼籲,「每一張園遊券都是對孩子夢想的支持」,希望鄉親以愛心消費,共同為孩子築起希望的橋樑。 此外,家扶中心目前仍開放招募各機關團體參與「業務宣導攤位」,每攤需繳納4,000元攤位架設成本費。意者可洽金門家扶中心翁社工(電話082-326139),名額有限,額滿為止。 「11月30日,我們邀請您一起大手牽小手逛園遊會,用愛心消費,讓幸福更加倍!」金門家扶誠摯邀請鄉親共襄盛舉,讓藝術與公益交融成冬日的暖流,也歡迎民眾關注金門家扶中心官方網站與Facebook粉絲專頁,掌握活動最新消息。
-
走進繪本世界 文化共融 新住民家庭親子閱讀同行
為鼓勵新住民家庭培養親子共讀習慣,促進家庭關係與文化融合,金門縣政府社會處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日前舉辦「文化共融~閱讀同行」共讀活動,在文化局故事屋講師的帶領下,20餘位新住民及在地家庭3至6歲親子一起進入繪本世界,活動也結合金門花磚手作課程,讓親子在閱讀與創作中共同學習與成長。 為提升新住民家庭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建立閱讀習慣與親子互動品質,讓新住民家長自然學習中文語彙與表達方式,同時讓新住民家庭與在地家庭互相了解、共同學習,在閱讀與創作中交流情感、分享文化,促進彼此認識與尊重,共築多元友善的環境。社會處、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特別規劃辦理「文化共融~閱讀同行」共讀活動,並邀請文化局故事屋志工到場擔任講師,陪伴親子共享閱讀的樂趣及收穫。 活動共吸引20餘位親子參加,社會處副處長王智育也到場參與繪本導讀及開場,他也大方分享自己的親子經歷,同時也邀請與會親子分享自己最近聽到的故事或與爸爸、媽媽一同參與的故事時光內容,互動熱絡,也讓台上台下融成一片。 文化局故事屋講師,以生動的語調與豐富的表情引導孩子聆聽故事,同時示範如何運用提問與回應,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與想像力;家長們透過觀摩與實際參與,學習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陪伴孩子共讀,增進親子互動與情感交流。新住民家長分享,這樣的活動讓他們更了解如何用故事與孩子溝通,也提升了陪伴閱讀的信心。 而除閱讀活動外,也規劃「金門花磚」手作體驗,讓家庭共同創作專屬作品,親子在動手製作花磚的過程,透過陪伴帶孩子感受金門文化的獨特魅力,也讓新住民家庭進一步融入在地文化,現場氣氛溫馨熱絡。 社會處副處長王智育指出,感謝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為新住民及本地家庭親子們規劃這場有意義的活動,更樂見有許多親子共同參與。金門是多元融和的社會,依據統計平均14戶有一戶新住民家庭,因此,新住民的各項議題也是縣長陳福海及縣府重視與積極推動的重要政策。 鑑於親子閱讀是重要的啟蒙教育,希望透過親子共讀活動,融入扎根教育理念,讓新住民家庭在陪伴孩子閱讀的過程中,增進親子互動與語言能力,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除了營造良好的家庭關係與文化理解,也讓新住民家庭在金門的生活與貢獻,成為金門多元文化的重要力量。 未來,將持續結合教育與文化資源,推動多元親職及共融活動,以協助新住民家庭在金門安心生活、快樂成長。
-
迎城隍陣頭傳習計畫 為傳承民俗文化注入活力
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與金門縣文化局指導,浯島城隍廟管理委員會主辦的「浯島藝陣·護境薪傳—『金門迎城隍』陣頭傳習深耕推廣計畫」正持續熱烈展開,透過系統化的藝陣傳習、深入的工作坊與多元的文化體驗,積極推動金門迎城隍信仰文化的保存與世代傳承,為浯島深厚的民俗文化注入源源不絕的活力與能量。 該計畫以金門迎城隍這項重要的地方信仰文化為核心,不單是將傳統技藝保存下來,更重要的是將其精神傳遞給年輕一代,讓在地文化能夠持續發光發熱。日前於城隍廟文物館舉辦的「董李排爺工作坊」,就是這項傳承工作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深植信仰根基 實踐藝陣精神 此次「董李排爺工作坊」活動,特別邀請到金門文史工作者楊世榮擔任講師。楊世榮以其深厚的學識,為參與者深入講解了董李排爺信仰的起源、歷史背景及在地傳說故事,讓學員們不僅停留在技藝層面,更能全面理解董李排爺在浯島信仰體系中護境安民、驅邪鎮煞的重要地位與文化意涵,藉此深化青年學員對民俗信仰的理解。 隨後,則由浯島城隍廟董牌爺文化推廣協會會長許亞仁親自帶領學員進行實際操練。許亞仁詳細指導傳統儀式的步伐、手勢與陣勢排演,學員們專注投入、認真學習,現場洋溢著對傳統藝陣文化的熱烈與敬意,充分展現了藝陣文化薪火相傳的精神與成果。 浯島城隍廟管理委員會表示,透過此次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工作坊,不僅成功深化了年輕學員對在地民俗信仰的理解,更為後續整體藝陣的推廣與傳承工作注入了強勁的新動能。 傳統盛事邀全民共襄盛舉 除了深耕傳習工作外,金門迎城隍的信仰盛事將依循傳統隆重展開。今(4)日(農曆九月十五日)適逢董李排爺的聖誕千秋,廟方將舉行莊嚴盛大的「作醮祈安」法會,向城隍爺與董李排爺祈求地方平安順遂、風調雨順、百姓安康。 廟方表示,今日晚間8時將於廟埕舉行熱鬧的「搏爐主」儀式,這不僅是地方信仰的重要環節,也象徵著信眾對神明的虔誠與地方事務的參與。同時,將安排一場精彩的「藝陣傳習展演」活動,讓學員們能將傳習的成果展現給鄉親。廟方誠摯邀請廣大鄉親信眾共襄盛舉,一同感受金門迎城隍文化的莊嚴氛圍與熱鬧氣象,親身參與這場結合宗教、藝術與在地情感的年度盛事。 邀請全民投入文化傳承行列 「浯島藝陣·護境薪傳」系列計畫的傳習工作將持續擴大,未來幾個月內將循序展開更完整的藝陣體系培育。後續傳習課程將包含文武判官、范謝將軍等神將陣頭訓練,以及傳統人力肩扛的「蜈蚣座」彩妝人員及扛抬人員的招募。透過全方位的訓練,期盼能永續傳承金門迎城隍這項國家重要民俗的傳統風華。 計畫預定於12月13日舉辦盛大的成果展演,屆時將匯聚各項傳習的成果,向鄉親展示神將、陣頭及蜈蚣座等藝陣的學習風采與精神面貌。活動除了展演,還將開放民眾親身體驗平日難得接觸的傳統陣頭文化。廟方誠摯邀請所有對金門在地文化有熱忱的民眾,踴躍加入神明會與藝陣傳習的行列,成為守護金門文化傳承的重要力量。 廟方強調,「浯島藝陣·護境薪傳」不僅是文化資產保存的具體實踐,更是地方信仰與文化認同凝聚的展現。期盼透過持續性的藝陣傳習與文化推廣,讓更多年輕世代與民眾投入參與,讓金門的傳統信仰與藝陣精神持續在浯島發光發熱,綿延不絕。
-
金城鎮代會定期會下鄉考察 會勘轄區建設工程
金城鎮民代表會「第十三屆第六次定期會」於10月27日起召開,日前已排定下鄉考察,並於昨日進行為期二天的鎮務總質詢議程。 第十三屆第六次定期會於昨日上午10時30分起在金城鎮代表會議事廳進行,由主席郭永隆主持,副主席蘇碧浯、代表陳天成、許燕輝、林金英、蔡宗儒、李錫瑜、陳子芸、蔡云豪、倪于媃、翁裕凱等人出席;鎮長李誠智率領民政、觀光、建設、社會、行政、環保、人事、主計、政風等各課室主管列席接受質詢。 昨日的總質詢議程中,代表蔡宗儒表示,東門、南門易淹水,而防水格柵板補助各縣市都訂有補助辦法,這是趨勢,建議可向縣府反映參考其他縣市訂定補助辦法。關於民生路標線問題,蔡宗儒認為應該要一次到位。另外,他表示聽聞工務處明年將有相關工程,屆時可能又須開挖,希望公所向工務、觀光等單位反映,預做整合。 蔡宗儒表示,原定金西醫療中心要設立在金城鎮公所六樓,後續地點改變了,希望公所要善加利用活化,畢竟金城鎮公所有地利之便,建議思考補強設施,規劃更多使用目的。另外,他指出石雕公園景觀優美,希望活化改善,現有的滑板設施設計或有不符當下法規,盼能規劃成為滑板、溜冰、蛇板等運動項目的遊憩場所。 日前下鄉考察部分,由主席郭永隆、副主席蘇碧浯及代表陳天成、許燕輝、林金英、蔡宗儒、陳子芸、倪于媃等人,在鎮長李誠智、建設課長汪揚、民政課長蕭天沛等人陪同,前往金城鎮轄區內多處正在進行的工程進行實際走訪會勘。 下鄉考察先前往金門城了解當地聚落道路及排水改善相關工程後,轉往後豐港視察活動中心前廣場道路鋪面工程,最後會勘南門五嶽廟前的金城鎮易淹水地區排水改善應急工程進度。與會代表除詳細詢問工程進度,並要求盡快完成,以便還給鄉親優質的居住環境,同時還不忘提醒建設課,注意施工過程中的公共安全,避免發生任何意外。
-
金湖社區環境清潔日 各社區志工隊積極參與
為推動優質生活環境、強化社區環境維護能量,金湖鎮公所2日上午特別舉辦「社區環境清潔日」活動,動員轄內17個社區志工隊共同參與,透過分區清掃與整體環境維護行動,展現社區力量與公私協力的環保精神。活動現場氣氛熱烈,志工們不畏初冬艷陽與汗水,持續為社區環境付出,實踐「手護金湖,人人有責」的理念。 此次清潔日行動,鎮公所安排各社區針對環境重點區域進行清掃,包括道路人行道、公園綠地、社區巷道、騎樓空間與公共運動活動場域等,志工們手持掃具、夾子及垃圾袋,認真清理地面垃圾、落葉、菸蒂與雜草,並協助移除不必要的堆置物。從主幹道路到小巷弄間,都能看見志工們忙碌的身影,展現高度社區動能與凝聚力。透過此次行動,讓社區環境煥然一新,不僅改善生活品質,也增添社區清新與宜居氛圍。 活動期間,金湖鎮民代表會主席蔡乃靖親臨參與,與志工一同打掃、共同維護社區環境。環保課長李博豪、林兜社區理事長呂玉林、太湖社區理事長趙維陶,以及居住於太湖社區的副縣長李文良等人亦加入清掃行列,實際以行動支持社區環保工作。大家穿著反光背心、手持清潔工具投入街道清潔,與志工們並肩作業,使現場充滿令人感動的團結力量。 鎮長陳文顧表示,感謝鎮內各社區志工長期默默耕耘,不論平時或活動日皆能積極響應,展現社區自發性與永續力量。他指出,「社區環境清潔日」是鎮公所持續推動的重點工作,希望透過每月一次的固定清潔活動,帶動更多居民親自參與環境保護,讓整潔不是口號,而是行動。陳文顧強調,唯有每一位居民共同維護,社區環境才能真正長治久安,並期待金湖鎮持續打造「乾淨、舒適、宜居」的優質生活空間。 主席蔡乃靖表示,環境清潔是提升城鄉質感的重要基礎,打造美麗家園須靠大家共同努力。他感謝每位願意走出家門、付出時間與心力的志工,讓金湖鎮的街道風貌與生活環境日益改善。蔡乃靖呼籲更多鄉親加入志工行列,一起維護居住環境,成為美麗家園的守護者。 金湖鎮公所指出,良好的生活環境需要長期維護,此次活動不僅提升環境整潔,更凝聚社區認同感與向心力。鎮公所表示,未來將持續結合社區力量,並搭配環境教育、資源回收與綠美化等計畫,完善環境管理機制,推動永續幸福城鎮理念。鎮公所同時呼籲民眾日常落實不亂丟垃圾、垃圾分類、清除住家周邊積水容器等行動,共同減少病媒蚊孳生、維護公共衛生與整體環境品質。 金湖鎮公所強調,「環境清潔需要大家一起來!」未來將持續以社區為核心,導入更多公益團體與民間力量,讓「社區環境清潔日」不只是一項活動,更成為一項全民運動與生活習慣。鎮公所誠摯邀請鄉親持續參與,用行動守護家園,共同打造更美、更綠、更潔淨的金湖。
-
金沙鎮代會臨時會閉幕 審議通過2項提案
金門縣金沙鎮民代表會第十三屆第十四次臨時會落幕,共審議通過一項鎮公所社會課墊付款案以及一項農觀類鎮代表提案。金沙鎮民代表會並自昨(3)日起至14日召開第十三屆第六次定期會。 金門縣金沙鎮民代表會第十三屆第十四次臨時會自10月29日起一連三天召開,由主席周水土主持,副主席張成爵,代表黃奕焮、呂寶玉、蔡寶愛、蔡連進、黃聰成、何開忠等出席。鎮長吳有家率課室主管列席,經預備會議敲定議程;第二天議程排定,勘察地方建設;第三日議程排定進行審議鎮代表及公所提案、審議人民請願案、臨時動議及閉會。 此次會議共計有一項鎮代表提案,案由為「建議鎮公所邀集縣府配合觀光淡季促銷計畫,針對金沙地區規劃『金沙地區加值行銷方案』,帶動觀光人潮活絡地區經濟。」代表呂寶玉說明指出,金沙地區缺乏就業機會,經濟活動冷淡,僅能靠觀光客帶來人潮,緩解地區商家及民宿旅店營運困難。尤其接下來將進入漫長的觀光淡季,如何利用可行的促銷方案,讓遊客留在金沙地區消費,正是地區經濟活動所需。她表示,公所可借鏡其他鄉鎮,建立「觀光促進平台」,整合地區交通、活動資源及行銷優惠方案,或配合活動導引,實質提升地區觀光效益。呂寶玉建請鎮公所主導研擬具體計畫,邀集縣府觀光處、沙美商圈、金沙地區旅宿業者及商家等相關單位研議辦理。審議結果,照案通過。 而鎮公所提案方面,此次會議有一項社會課墊付款案。鎮公所表示,樂齡學習中心目前使用公所五樓鎮史館部分區域,做為辦公室及樂齡活動場地。現礙於鎮史館係於民國103年修建,場館內設備均已老舊,且提供展覽及參觀功能性不彰,適逢教育部營造友善學習場域計畫補助案,公所擬提出申請計畫,俾利樂齡學習業務推動及閒置空間利用。 而依該計畫案規劃,將拆除原有鎮史館空間,重新隔間擴增為樂齡辦公室、多功能活動場域、活動準備室及器材室等空間,該案工程概算金額為新臺幣264萬6,647元整,其中新臺幣100萬元向教育部提報計畫爭取補助,不足款由公所自籌,擬於公所114年度社會課/一般建築及設備/設備及投資/房屋建築及設備費項下辦理預算追加。 該案補助款係為教育部114年經費賸餘,年度結束前需辦理工程發包之執行,故特於此次臨時會中提案,請求審議並同意先行以墊付款支應相關費用。審議結果;照案通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