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 
        
                    
                    音樂走進長者心房 揚琴培訓營公益演出觸動人心
由金門縣文化局主辦、浯洲揚琴樂團承辦的「114年金門縣揚琴演奏人才培訓營」,自8月23日起在金湖鎮小徑社區活動中心舉行,為期五天的專業課程,培育在地年輕學子,更將金港兩地的情誼,在琴弦振動間緊密相連。 此次培訓營特別邀請來自台灣與香港的知名師資-臺灣藝術大學客座教授陳思伃、台灣揚琴樂團執行長廖盈蕎、香港新聲揚琴樂團團長吳翠堃,以及新銳演奏家黃丹櫻、李垣瑩共同授課。他們的到來,就像在金門的舞台上點燃了音樂火焰,為學員們開啟一段跨文化、跨地域的音樂旅程。課堂上,師生之間沒有隔閡,只有琴聲相伴。孩子們專注地看著老師的手指在弦上輕快跳躍,眼神中透著專注與嚮往。五天雖短,卻足以讓一顆顆年輕心靈萌發新的夢想。 值得一提的是,來自香港的新聲揚琴樂團團員特地跨海而來,與學員們肩並肩練習、合奏。當金港的旋律交織在一起,琴聲裡流淌的不只是技巧,更有理解、交流與友誼。這份文化的互動,就像一條看不見的橋,連結起金門與香港,讓傳統音樂不再只是屬於某個地方,而是跨越地域、觸動人心的共同語言。 培訓營的尾聲,特別安排了兩場公益音樂會。昨(27)日,學員們帶著練習成果,分別走進福田家園與大同之家,以音樂獻給社區的長者與民眾。當第一聲琴音在會場迴盪,現場的氛圍瞬間靜謐下來,長者們的眼神裡泛著光,彷彿記憶被琴聲輕輕喚起。有些人隨著節奏輕輕擺動身體,有些則靜靜閉眼聆聽,微笑中帶著感動。對這些長者來說,音樂不是遙不可及的藝術,而是最真摯的陪伴與溫暖。 文化局長陳榮昌對此次活動表達高度肯定。他說,能夠在金門看到年輕學子透過揚琴培訓與國際交流拓展視野,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他強調,文化局將持續推動類似計畫,讓傳統音樂在金門深耕,並與世界接軌。他的話語中不只是行政支持,更有一份對文化的情感守護。 浯洲揚琴樂團團長許曉緣也在活動結束後分享,她相信每一次培訓營,都是播下希望的種子。她感謝來自各地師資的傾力相助,感謝台灣揚琴樂團團長鐘泉波多年來對金門的支持,更感謝這群願意投入音樂的孩子。她說:「只要有人願意聽揚琴、願意學揚琴,這門藝術就在這片土地上有了新的生命。」這句話簡單卻有力,彰顯她多年來守護金門揚琴發展的初心。 五天的培訓,雖然在時間上短暫,卻留下了深遠的意義。對學員而言,這是一段充滿挑戰與成長的旅程;對社區而言,這是一次藝術走入生活的溫暖體驗;對金門而言,這更是文化根基的一次深耕與拓展。
 - 
        
                    
                    環保局推動許可新制 一案整合一體核發簡化流程
金門縣環境保護局辦理環保許可整合制度說明會,積極推動整合空氣污染、水污染、廢棄物處理及毒性化學物質等環保法規許可的「一案整合、一體核發」作業模式,建立單一窗口申請系統,簡化行政程序、強化執法一致性,朝向高效治理與永續發展邁進。 說明會特別邀請嘉南藥理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米孝萱教授主講,深入介紹環保許可整合制度的背景與效益,並就企業在實際申辦空污、水污、廢棄物處理及毒化物等環保許可時,常見的困難與申請流程,提出簡化作業、加快審查的實務建議。與會業者也藉此機會交流經驗,提出許多寶貴意見與建議。 環保局表示,傳統環保許可制度因涉及多項法規與分屬不同單位的審查系統,不僅增加申辦人重複填報資料的作業負擔,也導致審核過程繁瑣,標準不一、效率低落,無形中形成企業合規上的障礙。透過此次制度整合,將各類環保許可納入統一窗口受理、統一文件格式、統一審查作業流程,讓申請流程更透明,減少反覆補件與審查時間,提升行政效率。 環保局指出,此制度整合不僅是行政流程的簡化,更是環境治理思維的轉變,尤其對於縣內多數規模較小、人力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而言,有助於降低申辦難度與成本,讓業者更能專注於落實污染防治與節能減碳作為,進而提升整體產業的綠色競爭力。 環保局強調,金門作為國境離島,在推動綠色轉型與永續治理方面更具挑戰性,必須透過制度創新與跨部門合作,協助在地企業減少行政負擔,提升合規能力。縣府未來也將持續優化環保許可整合制度,強化諮詢服務與跨局處聯審機制,協助業者順利轉型升級,打造「高效率、低碳排」的永續島嶼。 環保局呼籲,企業應善用許可整合制度所帶來的便利,提前準備相關申請文件與資料,主動與環保局聯繫諮詢,提升申辦成功率。未來也將透過更多場次的說明會與輔導資源,持續強化公私部門溝通與合作,攜手邁向永續發展目標,為金門打造更潔淨、更友善的生活與投資環境。
 - 
        
            
金大教研表現亮眼 國科會教育部補助金額創歷年新高
國立金門大學爭取執行「114年度大專學生研究計畫」,獲國科會與教育部補助總計近新台幣4,000萬元,教學實踐計劃通過率64%,創歷年新高,教研表現亮眼。 金門大學表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日前公布114年度計畫審查結果,金門大學今年度共21件計畫獲核定通過,其中9件為多年期計畫,更是創下歷年新高,總補助金額高達新臺幣近3,000萬元;而在「114年度大專學生研究計畫」共計14件計畫獲核定通過,較去年大幅成長五成,展現師生教學與研究並進的堅強實力。教育部也公布「114年度大專校院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審查結果,國立金門大學共計18件計畫獲核定通過,通過率64%,創下歷年新高,總補助金額高達新臺幣542萬4,664元,展現教師在教學創新與課程改革的深厚實力。 金門大學陳建民校長表示,國科會為補助大專院校及學術研究機構執行科學技術研究相關工作,支持多元化研究發展,並鼓勵跨國、跨領域及產學合作案的發展,參與機會日益增加。金大亦積極營造良好研究環境,推動相關獎勵辦法,期許師生深耕學術研究、拓展研究能量;同時,輔導學生執行專題計畫,國科會大專生研究計畫即為鼓勵大學生投入學術探索的重要管道,讓學生能在獨立研究中培養能力,亦是為未來升學與職涯奠定基礎。 金門大學表示,教育部自107年起推動教學實踐計畫,鼓勵教師結合課程設計與研究方法,實踐教學創新並提升學生學習成效。金門大學已連續8年獲得補助,創新教學之投入與成果備受肯定。本年期通過的計畫主題涵蓋USR、大學社會責任、AI協作、STEM教學、翻轉教室、產學合作、實務導向與跨領域學習等,涵蓋人文藝術、技術實作、工程、商管、社會與醫護等多元領域,展現金門大學前瞻多元的教學量能。 金大表示,未來會鼓勵教師持續優化課程結構與深化教學反思,推動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改革,並透過多元策略與制度設計,激勵教師拓展研究視野、深化專業實踐,另一方面透過設計激勵機制與舉辦工作坊,協助有提案想法的老師能透過前導型計畫蓄積提案能量。 同時,亦將持續推展相關學術發展策略,提升校內研究風氣,持續培養優秀的未來專業研究人才,為學術界注入長遠動能,實踐大學公共使命與社會責任,逐步邁向高教深耕的教學卓越目標。
 - 
        
                    
                    男子誤信假醫師陷阱 湖警攔阻92萬元貨到付款詐騙案
金湖分局日前接獲物流業者通報,有民眾訂購5件貨到付款包裹,總金額高達新臺幣92萬元,疑似遭到詐騙,警方獲報後立即派員前往查訪發現民眾疑因上網誤信廣告而購買高價物品,經協助電話聯繫確定對方無線上販售健康產品及耐心勸說下,順利攔阻該起詐騙事件。金湖分局呼籲,民眾勿輕信來源不明的網路廣告及購買來路不明的藥物,以勉上當受騙。 金湖分局表示,日前接獲物流業者通報,有民眾訂購5件貨到付款包裹,總金額高達新臺幣92萬元,由於情況明顯屬異常,疑似遭詐騙。警方獲報後立即派員前往查訪發現,經查該名男子因在網路上看見瘦身藥廣告,誤信自稱「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的醫師,透過LINE線上看診並購買高價藥物,該名假冒醫師聲稱將來臺灣開設分院,並舉辦說明會,要求民眾繳交40萬元入場費,並謊稱屆時可全額退還藥款及費用。 警方經獲悉後,立即查詢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官方網站,發現該院早於113年7月9日即澄清,院方僅提供現場診療,絕無電話或網路診斷、寄送藥物等情事,警方並致電該院求證,院方再次強調從未以電話方式看診或銷售健康產品。員警將電話查核之結果告訴該名民眾,並耐心勸說,讓民眾打消赴臺參加說明會念頭,也同意由物流業者將相關包裹全數退回,成功防阻詐騙,避免鄉親遭受鉅額損失。 金湖分局也藉此呼籲鄉親,詐騙技倆層出不窮,切勿輕信來源不明的網路廣告或陌生話術,亦不要購買來路不明的藥物,避免服用後危害健康,甚至落入詐騙陷阱。倘若獲任何可疑訊息,除了務必提高警覺,也可隨時撥打110向警方報案或撥打「165反詐騙專線」查證,多一分警覺,少一分財產損傷,並且確保身體健康與安全。
 - 
        
                    
                    水保署區域亮點計畫說明會明登場 邀各界踴躍參與
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臺南分署訂於明(29)日下午1時40分於斗門社區活動中心辦理「115年區域亮點計畫說明會」,歡迎對該議題有興趣、有志推動農村再生、社區發展的社區組織、NGO、NPO、大專院校、青年及團體等踴躍報名參加,報名連結:https://ppt.cc/fDxYsx,亦可掃描QRcode(如圖)連結報名。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臺南分署為利有意加入「115年區域亮點計畫」的青年或組織,了解相關作業方法規範及提案時間,特別自8月22日於高雄美濃區、8月25日於高雄梓官區,以及明(29)日於金門縣金沙鎮斗門社區辦理說明會。會中將針對115年區域亮點推動政策、補助內容與作業規範,提案方式與進度時程,以及114年補助計畫核銷作業規範等進行詳細說明,希望有意參與計畫的各界能夠踴躍到場參與。 「115年區域亮點計畫說明會」由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臺南分署主辦,澄田整合規劃有限公司承辦,明(29)日下午1時40分起於金沙鎮斗門社區活動中心(金門縣金沙鎮斗門55-3號)辦理。 主辦單位敬請各界踴躍報名參與,活動響應環保,請自備環保杯具,若有相關疑問可至Facebook搜尋「臺南分署高雄區域亮點推動平台」查閱詳情。
 - 
        
                    
                    何氏宗親孝思勵學獎學金即起受理申請
社團法人金門縣何氏宗親會今年設立「孝思勵學」獎助學金,自即日起至9月15日受理申請。凡符合資格者,可備妥申請表、戶籍謄本、成績單及相關證明文件,於上述時間內線上提出申請,將於截止後由執行委員會進行審查。 為弘揚孝親尊祖精神,勉勵宗親子弟勤奮向學,社團法人金門縣何氏宗親會自今(114)年起設立「孝思勵學」獎助學金,並自即日起公開受理申請,受理截止日期為9月15日。金門縣何氏宗親會期盼透過實際行動,支持後輩學子立志向學,造福社會。 金門縣何氏宗親會指出,金門何氏宗族自始祖添清公開基浯洲(金門)至今七百餘年,清道光年五年創建何氏家廟以來,歷代皆重視教育傳承,族譜中更不乏進士、博士等族人典範。理事長何建成表示,本次設立「孝思勵學」獎助學金,正是為了延續「好德流芳」的家訓宗旨,藉由實際行動,支持宗親子弟勤奮向學、立志成才,讓宗親會在弘揚家風的同時,薪火相傳,承續祖德。 依據「孝思勵學獎助學金實施辦法」規定,申請人須具備以下條件:1.設籍於金門縣之何氏宗親及其子女或直系血親。2.品行端正,無記大過以上處分紀錄。3.高中職以上學生:前一學年智育(學業)、體育成績均達75分以上。4.國中、小學生:前一學年智育(學業)成績80分以上,體育成績75分以上。5.今年未領取其他社團或宗親會之同類獎助金。 金門縣何氏宗親會指出,何氏宗親會「孝思勵學」獎助學金設立之精神在鼓勵族裔子弟勤奮向學,名額與金額將依年度經費支用情況,由獎助學金執行委員會調整公告。獎助學金即日起受理申請,敬請符合資格之申請人,須備妥申請表、戶籍謄本、成績單及相關證明文件,於公告期限內以上網填寫申請資料提出申請。 金門縣何氏宗親會也說明,該獎助學金將於受申請截止後,由執行委員會審查。若申請人數超過名額,將依學業成績高低排序錄取,並以公立學校學生優先。宗親會亦將會視情況增設「特殊貢獻獎」或「清寒獎」等以資肯定或援助。 金門縣何氏宗親會提醒,有意申請且符合資格者,請務必於即日起至9月15日止提出申請,申請表格及詳細資訊可洽宗親會蔡副總幹事,電絡電話0939-386-136,地址為金門縣金沙鎮浦邊100號(浦邊何氏宗祠),線上報名網址:https://reurl.cc/qYKXE0,亦可掃描QRcode(如圖)報名。
 - 
        
            
吳氏宗親獎學金申請截止至9/10
金門縣吳氏宗親會為鼓勵子弟勤奮向學,特別設立了「金門縣吳氏宗親會泰伯公暨吳長壽先生獎學金」,藉以激勵宗族優秀學生成為國家、地區、社會有用之良才,而這項獎學金申請對象為設籍在金門的吳氏宗族子弟,且目前正就讀於國中以上之各級學校的在學學生為主要對象。 吳氏宗親會說明,這項獎學金的申請時間,自即日起至九月十日(星期三)止,逾期則概不受理。而該獎學金的申請表,可以洽詢宗親會總幹事吳聯福(洽詢電話0953650700)索取,或是逕自於「金門縣吳氏宗親會」Facebook臉書粉絲專頁下載列印,並在填妥申請書後,連同成績單等文件,逕送或以郵寄方式,送達至「金城鎮民族路六十五巷九號」。 金門縣吳氏宗親會泰伯公暨吳長壽先生獎學金之基金,由宗親會宗親十二年來捐助兩百萬及一一四年吳長壽先生捐助提供兩百萬合計新台幣肆佰萬元,以每年定期存款茲息作為年度獎學金。 吳氏宗親會表示,申請「金門縣吳氏宗親會泰伯公暨吳長壽先生獎學金」之子弟,其「操行成績」限甲等以上,各學級申請者的成績,分別為: 一、國中一年級至三年級之學生:學年總平均達八十分以上者,每名發放獎學金壹仟元整。其中,一年級至二年級將各錄取三名;三年級錄取四名,合計十名,缺額將依高年級遞補。 二、高中(職)學生:學年總平均達八十分以上者,每名發放獎學金壹仟伍佰元整。高中以及高職各四名,合計共八名,缺額依高年級遞補。 三、大專學生:學年總平均達八十分以上者,每名發放獎學金貳仟元整。每個年級各錄取兩名。缺額依高年級遞補。 四、碩士以上之研究生:學年總平均達八十分以上者,每名發放獎學金伍仟元整,提供二名之名額。
 - 
        
                    
                    大學院校主秘拜會縣長 推動人才培育與青年自建住宅 期待教育與安居形成良性循環
中國文化大學秘書室主任秘書謝世傑,曾擔任過金門縣政府秘書長與金門酒廠(廈門)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近日專程來金,與各校主秘一同拜會縣長陳福海。座談中除了感謝縣長長期對教育的支持外,也就教育專長科系的發展與青年自建住宅政策交換意見,展現教育界與縣府齊心努力,推動人才厚植與安居環境的長遠目標。 陳福海縣長在交流時指出,教育的力量不只是校園事務,而是社會前進的動能。他認為,金門雖地處離島,但各校長年努力深耕,逐漸形成具備特色的專長科系與學習資源,無論是技職培育、語言文化課程,或跨國交流合作,都是地方最寶貴的資產。縣府將持續把教育視為核心施政要務,讓教育的品質落實到每一所學校、每一位學生身上。 在拜會過程中,包括優久大學統籌中心執行長崔文慧、文化大學主秘謝世傑、輔仁大學主秘文上賢、東海大學主秘林國平、靜宜大學主秘程敬閏、世新大學主秘呂慧芳、東吳大學主秘賈凱傑、臺北醫學大學主秘蔡宛真等各校主秘也分享了校務重點與辦學特色,縣長對此表示高度關注。他強調,能夠掌握各校專長科系的發展方向,對縣府後續在教育政策推動、資源分配與校園建設上,都是重要的參考依據。縣府不僅了解校方需求,也能規劃出更符合學生發展的方向。 除了教育議題,與會人員也特別關注縣府推動的「青年自建住宅計畫」。多位主秘指出,青年能否安心在金門成家立業,與教育的穩定發展息息相關。若返鄉青年或青年教師在居住上面臨壓力,不僅影響家庭,也會間接牽動校園發展。 陳縣長回應,青年是金門未來的動能,青年住宅不僅是一項建設,更是社會安定的重要基礎。他強調,縣府推動青年住宅的目的,不僅要解決居住問題,更希望營造一個有溫度的社區,讓青年願意安居,也願意將子女留在金門接受教育,形成生活與教育相互支撐的良性循環。 謝世傑主任秘書表示,自己過去在縣府與金酒廈門公司任職期間,深刻體會到行政支援與產業發展對地方建設的重要性。如今在教育領域服務,更清楚看到教育行政在培育人才上的關鍵角色。他肯定金門教育工作者多年來的努力,並期許縣府與學校持續合作,讓教育與住宅雙向推進,實現地方永續發展。 會議最後,陳福海縣長再次強調,施政的核心,在於能否帶來長遠的改變。他指出,教育的厚實與青年住宅的推動,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教育代表的是希望與人才養成,而住宅則是生活安定與未來的保障。唯有兩者兼顧,金門才能真正留住青年、孕育未來。縣長進一步表示,縣府將持續攜手校方,讓校園專長走出特色,讓青年的夢想得以安穩扎根。他深信,只要教育與居住環境同時被妥善照顧,金門的下一代就能在更有希望的基礎上茁壯成長,這不僅是縣府的責任,更是大家攜手的願景。
 - 
        
                    
                    打造友善服務環境 縣府辦社工員專業訓練
為強化第一線身心障礙者社工人員的專業知能,提升其在實務工作中面對多元議題的應對效能,縣政府特於本(8)月22日及23日舉辦「114年度強化身心障礙者社工專業知能教育訓練」,課程設計涵蓋「建築物公共安全及消防安全檢查」與「身心障礙者性教育及婚姻生育輔導」兩大主題,獲得參訓學員一致好評。 此次課程特別邀請福建金門馬祖地區建築師公會副理事長簡紘紳進行專題講授,針對建築安全與消防法規作系統性解析。簡紘紳副理事長指出,身心障礙服務據點與機構場所因服務對象特性,更需重視建築與消防安全。課程內容涵蓋建築安全規範、消防設備配置、緊急疏散動線設計、建築物使用執照審視及設施設備檢查要點,協助第一線人員全面理解相關法規,並能在日常營運中有效落實,強化風險管理與防災準備能力,確保服務對象的安全無虞。 社會處處長王茲繐表示,本次教育訓練不僅增進第一線工作人員的法規知識與專業技能,更深化其在服務多元議題下的敏感度與人文關懷。透過專業師資的引導,學員能更全面掌握安全管理及輔導策略,進一步提升服務品質。她強調,縣府持續重視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藉由辦理相關課程,不僅厚植社工人員的專業能量,更能共同營造安全、平權與友善的照顧環境。 王茲繐處長並指出,未來縣府將持續規劃多元化訓練課程,邀請不同領域專家參與,與第一線工作者攜手成長,讓社會服務更加專業化與多元化。期望藉由不斷精進與跨域合作,協助身心障礙者獲得更完善的支持與服務,共同打造一個更具人性關懷與社會友善的金門。
 - 
        
                    
                    陳龍安領航 32位幼師齊心扎根金門零歲教育
金門縣政府推動「扎根零歲計畫」,縣長陳福海大力倡議「建築失敗可以重拆重蓋,但孩子教養失敗無法重生重教」,強調孩子是金門的未來,必須從生活習慣與學習態度扎根,培養想像力與創造力,才能孕育健全品格與創新能力的新世代。這項縣政重點政策,需要跨局處與親師合作,方能全面落實。 近日,國際知名的創造力大師、現任財團法人金門酒廠胡璉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陳龍安教授,親自帶領32位幼兒園教師展開創造思考教學培訓,為金門的零歲教育注入嶄新能量,成為「扎根零歲計畫」的重要里程碑。 此次「金門扎根零歲計畫」,由陳教授擔任總顧問,並邀請國內幼教及教育領域的重量級專家組成堅強陣容,包括王馨敏、王珮玲、楊金寶、黃揚亭、費聿明等教授,以及中華創造力訓練發展協會專家群,共同推展跨界合作。推動方式自親子館起步,逐步延伸至幼兒園,透過師資培育、親職教育及社區宣導,建構全縣系統性的創造力教育模式。 首波參與的四所幼兒園為金湖、古城、柏村及正義國小附設幼兒園,共同成立「創造思考教育聯盟社群」,由32位教師齊心投入。陳教授特別設計114學年度的「創意思考教學共學社群」計畫,安排完整的專業進修,並結合家庭教育中心推廣家長共學與社區宣導,打造「學校—家庭—社區」三方合力的教育生態圈。 昨日於金湖國小視聽室舉行的研習中,參與教師獲得量身設計的研習手冊,內容涵蓋課程資料與親子活動單。課程中,陳教授強調「只要觀念通了,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創造思考的教學,連身邊的破銅爛鐵都能化為教材。」參與教師普遍表示,這場培訓創新又充滿趣味,重新點燃了教學熱情。 陳教授的教育歷程從金門出發。十九歲便在上岐國小任教,畢業於師大教育系後返鄉服務,在金湖中小學推動九年一貫實驗教育,奠定基礎。其後赴台攻讀博士學位,並於台北市立大學擔任特殊教育中心及創造思考教育中心主任,創設全國唯一的「創造思考與資優教育研究所」,培養了無數教育人才。他曾推動台北市創造思考教學,隨後拓展至全國各級學校,甚至延伸至台大、師大、政大等高等學府,均邀請他主持師資培訓。多年來,他更將創造思考理念引入企業界,讓創新思維遍地開花。 陳教授的成就屢獲肯定,榮獲教育部師鐸獎、歐洲大學卓越教師獎及教育部學術著作特優獎,被譽為「全球創造力大師」,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巡迴演講。退休後,他應縣長陳福海之邀返鄉,帶領胡璉基金會推動文化藝術扎根與教育創新,廣受鄉親肯定。 面對AI時代的挑戰,陳教授指出,人工智慧能取代知識卻無法取代創造力,而0至6歲正是啟發創造力的黃金時期。他強調,教育的核心不在於灌輸知識,而是引導孩子提出問題、發揮想像力並培養情感力,讓學習回歸遊戲化與親子互動。他語重心長地說:「AI能計算萬物,但唯有人類能創造未來。」 教育處長黃雅芬補充,陳教授早前已帶領全縣親子館教保員進行五週培訓,將創造思考教育落實於親子館活動,深獲家長肯定。此次師資培訓先在四所學校試行,若成果良好,未來將全面推廣至全縣。 古城國小校長薛奕龍讚許這次的聯合備課模式,大幅提升了教師專業,並感佩陳教授「擇一事、做一生、益眾生」的教育精神;金湖國小附幼主任楊偉■則認為,社群合作讓教師更能成為孩子探索世界的引導者,並期待創造思考從學校延伸到家庭,形成親師生共創的教育氛圍。柏村國小教師何曉媛更指出,課程內容多元且媒體資源豐富,令教師深感受益。 縣長陳福海表示,孩子是縣政最重要的投資,而這場由陳龍安教授領航的創造思考教育,不僅是教學的革新,更是對金門未來的承諾。他引用陳教授的話:「一顆種子可以成就一片森林,一個計畫可以改變金門的未來」,期勉教育從零歲扎根,讓新世代的金門子弟勇敢迎向世界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