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
酒糟養牛教育訓練開課
金門縣畜試所昨天開始辦理九十年度「金門地區酒糟養牛計畫」教育訓練課程。 這項教育訓練實施目的是為了輔導地區有志從事養牛產業的青年|透過面授,指導肉牛飼養管理的專業知識。經考評及格者,將發給結業證書,以提昇創業信心及增加就業機會。計畫是由金門縣政府主辦,由金門縣畜產試驗所執行。 酒糟養牛教育訓練的授課時數為七十小時,分十周進行;每周於星期五、星期六上課。主題包括:農作物副產品的利用、肉牛營養與平衡日糧、我國養牛產業概況、肉牛畜舍規劃、牧草之青貯技術、自動化與畜牧機械介紹、肉牛品種介紹、肉牛育種及商業生產、肉牛場經營方式、肉牛飼養管理、牧草栽培管理、廢水處理與堆肥製造、肉牛常見疾病、肉牛常見疾病、肉牛繁殖生理與繁殖管理技術、冷凍精液與胚胎移植技術、肉牛屠宰分切技術、肉牛屠宰分切技術。
-
翁姓民眾車禍重傷金門紅會贈金濟燃眉之困
盤山村民翁明火車禍重傷後,一家人失去經濟支柱。金門紅十字會向總會申請到二萬元急難救助金,以濟燃眉之困。 翁明火昨天已後送臺灣治療;在登機前,紅十字會已將急難救助金送到他太太手上。 翁明火是一名臨時清潔工,一天收入約七百元,一家六口只靠這筆收入,但未具備低收入戶資格。他在九月八日下午下班時出車禍,全家生活陷入困境。 金門紅十字會由本報︽金門日報︾得知翁家的困難,向總會申請最高額度的急難救助金,並於昨天送達。昨天上午,金門紅十字副會長周德、總幹事許金象、常務理事翁國德、監事黃水英、理事陳忠輝、志工莊天生、翁文獻、盤山村長翁炳炎等,結伴前往金門醫院,表達關心。
-
廈門日報巧扮推手四阿嬤一圓返金心願
四位阿嬤回金門圓夢的推手之一,是︽廈門日報︾。︽廈門日報︾的兩位女記者林燕貞和薄潔很高興報社能藉著輿論的力量,引出社會的愛心和實質的力量,讓老人家們實現尋根的心願。 林燕貞在︽廈門日報︾日報服務一年多,是湖南大學新聞系畢業;薄潔今年才大學畢業,唸的是音樂文學(學校在成都);她用「師父」稱呼林燕貞。她們對這次到金門的採訪之旅,感到很有收穫。林燕貞說托阿嬤的福,讓她能夠採訪兩岸新聞。 隨團陪著阿嬤們到金門的人不少,不過林燕貞和薄潔因為有任務在身,玩也沒得玩,吃也沒時間吃;前夜十一點了,明眸開始佈血絲了,還在忙著發稿,讓金門這邊親屬看在眼裡,覺得她們又專業,又敬業。林燕貞表示,她入行才一年多,過去是為了新鮮和自我挑戰而當記者,如今則發現記者這一行有許多的責任,尤其應該要為一些新聞事件,找出對大家有用或可以認同的意義。 這一趟金門之行,她們覺得挺開心,挺滿足的;所接觸到的金門人,都是「很熱心」、「人很好」!
-
蔡連贅與表侄張校資相逢很惜緣
親戚、親戚,親密無間,休戚相關!好朋友也會交往好幾代,變成世交;親戚有斷不了的關係,應該在血緣基礎上,常往常來! 廈門的蔡連贅阿嬤完成了歸鄉省親的心願,昨天返回廈門。她與表侄張校資認了親戚後,雙方都很惜緣。張校資表示,兩家人會繼續保持聯繫,並讓下一代珍惜這一層血緣關係,多多走動。 張校資的祖父叫張炎,上有七個姐姐(七個姑婆),蔡連贅是第七個姑婆的女兒。聽起來似乎很複雜,其實也可以很簡單字來說明,那就是親戚! 廈門阿嬤蔡連贅今年已經九十五歲了,原本住在沙美萬安堂附近。她九歲離開金門,至今鄉音未改。雖然話不多,但一口道地的金門母語,一臉慈祥的笑容,讓人一聽就覺得親切而熟悉。 據老人家表示,她九歲隨父母離開沙美,那是因為當時生活困頓,必須出外謀生。小時種種,阿嬤的印象其實已經很模糊了,但想念家鄉的心,卻是無比熾烈的。 她還記得曾和囡仔伴到海邊或溪裡採集貝類,結果海溝或溪溝的水勢高漲,幾乎淹過肚臍,幾個人靠著手牽手,歷過驚險。童年的生活,就像一個「困」字;同樣的困字,幾乎填滿了她的一生。一直到六十幾歲做不動為止,蔡連贅只做過粗工,沒有做過細活,這是時代的囿限。 因為生在亂世,她與丈夫(被送去勞改)就像籠鳥檻猿,乖隔分離,頭白了還不能相聚,四名子女,都是由她一手拉拔長大的。她雖有三個哥哥,卻是早夭或英年早逝,母親是由她奉養到老的。 她的女兒蔡素慈表示,媽媽個性堅強,靠一雙手,做小生意,起早摸黑,卻沒有要求子女幫忙,只希望子女人人可以上學。對子女的教育就是以身教代言傳|勤勞吃苦,不怨嘆,這就是媽媽的形象。 據張校資的兒子張建興表示,表姑婆(蔡連贅)一世清貧,卻不呻吟叫苦,是一個很有氣質,很有修養的阿嬤。她的夫家應該是古浪嶼的望族,但因為時代的關係,幾乎沒有過好日子過。 張建興表示,表姑婆在廈門現在是住在公寓的頂樓|六樓。九月七、八日,他曾陪父親張校資到廈門參加認親大會,在表姑婆家中待了一個多小時。在那裡,房間的壓迫感很大,只有二米高,悶熱如烤箱,連風扇都沒有,但姑婆卻習以為常。 老人家雖然九十五歲了,滿面皺紋,卻不顯出老態;她耳聰目明,沒有齒牙動搖的情形|除了缺一顆門牙(可能限於經濟狀況,沒有補牙)。老人家住在六樓,每天仍能自己上樓下樓二、三次|包括出門買菜,讓張建興覺得不可思議。 老人家安貧樂道,知足快樂;給張建興的印象就是真誠、甘甜。甘甜是因為時時讚美,沒有惡言惡語。 張建興表示,他祖母過世時,曾經細數對家裡的親友;一知道在廈門還有這一位親戚,家人只覺得驚喜,並不覺得有疏遠的感覺。 這次懷鄉省親的過程中,有一個與佛教有關的社團,致贈了蔡連贅一筆禮金;由於蔡連贅篤信基督,事後又把紅包轉贈給在金門的親友。張建興表示,由這個小插曲可以看出,老人家雖然在經濟上並不富裕,對信仰卻很堅定,不願意為了饋贈,就有絲毫動搖。他說,在這位老人家身上,實在有很多值得人們效法的精神。 蔡連贅九歲離開金門,十六歲曾回沙美做客,一晃眼已經七十多年。這次的返鄉之旅,是意外又珍貴的禮物,讓她覺得很滿足,並感謝各界的協助。 這次陪同蔡連贅到金門的,有女兒及外孫。蔡連贅內外孫有十來個,有的已經在大學當助理教授,有的還在唸大學,有一個苦盡甘來的晚景。
-
—圓返金尋親夢廈門四阿嬤踏上歸途
滯居於廈門等地的何素綢與何掽皮姊妹、蔡連贅、許信等四位高齡阿嬤,在一償多年宿願返回金門尋親後,昨日滿懷著鄉情,帶著依依不捨心情,搭船返回對岸福建,老阿嬤希望未來有機會能再回金門走走。 在金門縣愛心慈善基金會與金門縣紅十字會協助下,因戰亂滯留廈門的金門籍何素綢、何掽皮、蔡連贅和許信四位高齡老阿嬤,昨日完成三天的參訪行程於上午十一時三十分搭乘班船返回廈門。 金門縣愛心基金會董事長許金龍表示,四位阿嬤對此行都相當滿意,因為他們得以配合旅遊路線返家祭祖與探親,而見到分別一甲子的親人,老阿嬤們都感動不已。 老家在小金門楊厝的何素綢、何掽皮姊妹,在議員洪成發、洪允典的熱忱接待下,不但認到了姑婆,還前往烈嶼保生大帝廟乞求香灰,保佑家裡平安;而在上岐關帝廟拜拜時,兩人還特別求了一包沙土,老人家說,這是故鄉的土,他要帶回去作紀念,聊慰思鄉之情。 許金龍說,此次各界的熱情與關懷,讓老人家印象深刻,首先是大批鄉親到碼頭相迎,而三天的行程中,也有很多失散的親人與他們相認,另外縣長則致贈給每位老人家五千元紅包、海印寺也贈送阿嬤們紅包;立委吳成典則是準備貢糖,讓老人家帶回去作「伴手」,各方的溫馨,讓阿嬤頻頻說感謝! 金門縣愛心基金會和紅十字會策辦的「廈門四位高齡阿嬤相招回娘家會親」活動,此次回到金門娘家會親的阿嬤是:九十一歲何素綢與八十六歲何掽皮姊妹、九十五歲蔡連贅、八十六歲許信,四位老阿嬤歲數加起來有三百五十八歲。 許金龍表示,在福建一帶還有十多位金門老鄉親,因兩岸戰亂隔絕,沒有戶籍回不了家,愛心基金會將募集基金,啟動人性關愛行動機制,協助他們也能循老阿嬤模式一償回家心願。但許金龍也強調,這項關懷行動單靠民間單位是不夠的,希望政府與社會各界能一起動員起來,大家共同來熱心參與,幫助更多老人家可以返鄉尋親。
-
縣府廿八日舉行表揚優良教師大會
金門縣九十五年表揚特殊優良教師暨資深優良教師大會,訂於九月二十八日上午十時在金門縣文化局演藝廳舉行,計有五十一位特殊、資深優良教師將獲表揚,並有六位教師獲推薦接受福建省政府的表揚。 金門縣九十五年表揚特殊優良教師及資深優良教師大會,九月二十八日上午十時起在金門縣文化局演藝廳舉行,獲獎教師並請提早三十分鐘到場辦理報到。其中,獲縣級特殊優良教師表揚有二十六位,服務長達四十年資深優良教師有一位、服務長達三十年資深優良教師有十二位、服務達二十年資深優良教師有六位、服務十年資深優良教師有六位。縣府並在當天中午於盈春閣餐廳設宴招待獲表揚的優良教師及三百五十一位退休教師。 金門縣政府教育局表示,獲推薦縣級表揚特殊優良教師有:湖埔國小校長楊成業、西口國小校長許及勉、國立金門高中教師連淑媛、國立金門農工教師盧敢、金城國中教師陳德泉、周惠鳳、楊聰智、烈嶼國中教師兼組長歐陽嫻、金湖國中教師謝志偉、金寧國中教師曾婉琳、上岐國小教師吳建意、賢庵國小教師兼組長薛奕龍、湖埔國小教師洪榮良、卓環國小教師張瑞麟、金鼎國小教師蔡玉羨、何浦國小教師李佳穎、西口國小教師林麗姿、中正國小教師楊天祥、教師兼組長陳佩玉、金城幼稚園教師許釗琦、金沙國小教師李惠娉、金湖國小教師兼組長翁秀真、教師林忠麗、柏村國小教師陳金亮、多年國小教師兼主任余宛錡、正義國小教師陳翠賢。 獎勵服務滿四十年資深優良教師,計有:賢庵國小教師歐陽文厚(頒發慰問金新台幣一萬元)。歐陽文厚並在九月二十八日在陽明山中山樓接受全國表揚。 獎勵服務滿三十年資深優良教師,計有:金城國中陳振秀、陳德泉、李成福、金湖國中莊明順、李鳳瑞、金沙國中謝錦華、金寧中小學林佳音、烈嶼國中薛育德、洪永善、林英生(現任卓環國小校長)、古寧國小陳素慧、金城幼稚園林碧霞(頒發慰問金各新台幣八千元)。 獎勵服務滿二十年資深優良教師,計有:金城國中李智能、金湖國中王炳志、楊恭文、洪珍珠、金寧中小學黃明森、許瑞芬(頒發慰問金各新台幣六千元)。 獎勵服務滿十年資深優良教師,計有:中正國小黃佩妮、陳佩玉、何浦國小楊翰麒、金寧中小學陳榮權、卓環國小林長遠、正義國小翁麗娜(頒發慰問金各新台幣四千元)。 金門縣九十五年特殊優良教師推薦福建省政府表揚,則有金城國中教師楊福山、現任卓環國小校長林英生、金鼎國小教師蔡雨明(九十五年八月一日退休)、西口國小教師兼組長吳明治、中正國小教師兼主任李經金、現任賢庵國小校長董國正。 記者李增汪/縣府報導 金門縣九十五年紀念孔子誕辰暨慶祝教師節活動,金門縣政府將於九月二十八日舉辦,除頒獎表揚資深及特殊優良,也將辦理慰問退休教師活動,期以弘揚師道精神,闡發師生倫理,維護固有道德,復興中華文化,實踐文化理想。
-
地區天然災害演練順暢逼真
金門縣政府辦理「金門縣九十五年重大火災暨天然災害處理示範演練」,昨(二十二)日上午九時在金酒公司金寧廠舉行,由副縣長楊忠全主持,金指部及縣屬各級單位相關人員均到場觀禮,因參加演練人員平日訓練有素,演練進行順暢逼真,獲得觀禮來賓及學生熱烈喝采,金城、金鼎幼稚園學童也實施戶外教育,親身目睹災害搶救過程及防範措施,灌輸小朋友天然災害防治工作從小紮根。 「多一分防災、少一分損失」,鑒於天然災害及突發事故所造成人命傷亡、財物損失,為達迅速應變、有效掌握第一救災時間執行災害搶救及善後處理,縣府特在金酒公司金寧廠辦理這項重大火災暨天然災害處理示範演練,並加強天然災害教育宣導,藉以檢測縣級災害應變中心之災害防救應變能力,強化災害預防及相關措施,協調各單位統合救災資源、裝備、人力發揮整體救災能力,有效執行災害應變及善後復原重建,以保障縣民生命財產安全。 這項防災演練昨日假金酒公司金寧廠結合金門防衛指揮部、署立金門醫院、台灣電力公司金門區營業處、中華電信公司金門營運處、縣府工務局、建設局、社會局、警察局、衛生局、環保局、自來水廠、養護工程所、消防局及金寧鄉公所與社區志工等單位辦理這項演練,由副縣長楊忠全主持,金指部副主任、金酒公司董事長李榮文、金門縣警察局長陳瑞通、消防局副局長王世祿及縣屬各級單位相關人員均到場觀禮,金技學院、金鼎國小、金城幼稚園學童也實施戶外教學。 演練假想昨日上午九時本縣發生強烈天然災害,造成金酒公司金寧廠嚴重損害並引發重大火災,經本縣災害應變中心指揮官指示,立即通報各地災害應變中心編組單位進駐災害應變中心,由縣長李炷烽擔任災害應變中心指揮官,接受各地災害應變中心編組單位報告,並由應變中心秘書單位消防局作演習狀況、程序、內容書面資料簡報及統籌現場救災指揮、調度、管制等任務,另由各項災害應變主政單位擔任是項災害說明官,同時進行實兵搶救演練,演練進行順暢逼真,獲得觀禮來賓及學生熱烈喝采。 昨日演練項目共有八種模擬情況出現,包括:一、重大火災搶救(含大樓救生)。二、電信系統搶修及災區通話。三、房屋倒塌處理。四、自來水系統搶修及災區供水。五、電力系統搶修及災區供電。六、臨時急救站設立及傷患救護演練。七、災民收容、救濟、慰問及安置。八、環境清理及防疫消毒。並藉由本次演練,使災害應變中心主政單位了解應負責橫、縱向連繫通報作業,各相關單位相互支援,結合縣府以外搶救單位,於災害發生時,能迅速動員,全力施處,將損害減至最低,以達本次演練之功效。 副縣長楊忠全表示,為確保民眾生命及財產安全,特別在金酒公司金寧廠辦理這項重大火災暨天然災害處理示範演練,並加強天然災害教育宣導,希望藉由本次示範演練,提昇災害防救處理能力,以減低天然災害發生所產生之損害。 楊忠全進一步表示,「不怕一萬,只怕萬一」,強調災害演練平時就要多加排練,各組間要能密切協調配合,各種救助器材也要注意保養,以備時需,並以自力救助方式為救災首要,希望人人都具備自我滅火救災的常識,以提昇全民之災害應變能力。
-
秋風飄颯黃花醉眼
由金門高中到下埔下之間的黃槐行道樹,正綻放金黃璀璨花朵,全株繽紛錦簇,以美妙之姿迎人,悠閒地走在樹下的休閒步道,伴隨著亮麗的金黃花,簇滿枝頭,猶如喜上眉梢般! 一年開花期約有三季的黃槐樹正盛開中,樹上的朵朵艷麗黃花,再配上枝葉繁盛的樹冠,耀眼鮮黃的花海及飄逸黃碎花景象,實在美不勝收!黃花綠葉相映颯爽明媚,漫步期間更感心曠神怡,不覺倦意全消!
-
父女書畫聯展唐敏達唐瑀呈現墨彩風雲
「唐敏達.唐瑀」父女書畫聯展訂明(二十三)日假文化局第二展覽廳隆重開幕,茶會則於上午十時三十分展開,歡迎鄉親前往欣賞。 唐敏達表示,此次展出大小作品計五十件,均是他與女兒唐瑀的近期作品,包括水墨、書法、水彩、膠彩、素描共五項。 唐敏達,國立台灣藝專美術科畢業,為地區知名畫家,舉辦過無數次個展、美展,包括:1976個展於社教館(朱子祠);1978師友美展於社教館(與蔡繼堯老師、唐敏捷堂兄聯展);1981 與陳羅克聯展於金門社教館(朱子祠);1986與洪明燦、吳鼎仁聯展於金門社教館(現福建省政府);1991~2003金門美術家聯展;1997水墨個展於金門社教館;1997與許玉音雙個展於台北國父紀念館;1998~2003「驅山走海」寫生聯展於金門縣立文化中心;2001「斯土.斯情」個展於金門縣文化中心;2003 「海峽兩岸三地書畫家聯展」於福州。 唐瑀,屏東師院美教系畢業,在學期間除水彩畫外,兼攻膠彩畫,此次展出多幅大尺寸膠彩畫,作品水準深獲肯定。
-
兄弟檔陶藝展吳鼎仁吳鼎信各領風騷
吳鼎仁與吳鼎信這對地區知名藝術家兄弟檔,刻正聯手假金門縣文化局舉行「吳鼎仁、吳鼎信陶藝展」,展覽許多特色陶藝創作,歡迎鄉親踴躍前往欣賞。 吳鼎仁、吳鼎信兩兄弟對陶藝都相當熱愛,雖然近年來吳鼎仁大多從事書畫彩墨創作,但對陶藝仍然不能忘情;吳鼎信近來在鋼雕創作上,也頻頻受到各界矚目,但陶藝創作上卻絲毫未荒廢,此次兄弟聯展,展出作品精彩可期。 吳鼎仁一手建立金沙國中教學窯,其陶藝作品曾典藏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教系窯、金門陶瓷廠官窯、金沙國中工藝教室電窯、賢庵國小陶藝教室瓦斯窯等,二千年還出版「吳鼎仁陶作與工藝」一書。 藝術家吳鼎信,一九八三年在金門縣立社教館舉行「吳鼎仁、吳鼎信兄弟聯展」;一九九二年獲邀赴美國紐約大學展出;一九九五年至二○○五年在金門縣文化局舉行「金門美術家聯展」;一九九七年在新加坡金門會館展出;一九九八年獲邀赴台北現場創意陶作表演;一九九九年在金門縣立文化中心舉辦「創意陶塑面具個展」;二○○○年至二○○三年在金門縣立文化中心舉辦「金門陶藝聯展」;二○○五年於金門縣文化局舉辦「王明宗、吳鼎信陶作聯展」;二○○五年擔任金門縣陶藝學會理事長;二○○五年應福建省政府主席顏忠誠之邀,於省府前廣場舉辦「鋼雕展」。
-
2006年金門縣鋼琴比賽十月一日受理報名
由金門縣音樂協會主辦的「2006年金門縣鋼琴比賽」,訂於十一月十一日舉行初賽,十二月十六日進行決賽,將分成高中職、國中、國小、幼兒等六組比賽,以及不限年齡及身份的觀摩組。初賽報名日期自十月一日起至十月二十日止,決賽報名日期則於十一月十三日至十二月四日受理。 金門縣音樂協會為提倡推廣縣內音樂教育,藉彼此相互觀摩切磋琴藝,提高音樂演奏水準,暨發掘更多音樂演奏人才,俾有計畫培訓,邁向國際演奏世界領域。所主辦的鋼琴比賽,今年邁入第五年,並有金城鎮公所、全音樂器行、雅韻樂坊、8分音符樂坊協辦。2006年金門縣鋼琴比賽,比賽組別有:高中職組(高中職學生)、國中組(國中學生)、國小高年組(國小五、六年級學生)、國小中年組(國小三、四年級學生)、國小低年組(國小一、二年級學生)、幼兒組(幼稚園學生);另外,觀摩組則不限年齡及身份,只舉行初賽。 比賽方式,將採初賽、決賽二階段進行,初賽報名日期自十月一日起至十月二十日止,決賽報名日期則於十一月十三日至十二月四日受理。決賽參賽資格為初賽經錄取者。 簡章索取及報名地點:雅韻樂坊(金城店320467、金湖店335431)、全音樂器行(電話:326540、320532)、8分音符樂坊(電話:331199)與各校學務(訓導)處。報名費用,初賽每人新台幣五百元,決賽每人新台幣六百元。報名方式,繳交報名表、報名費。 初賽比賽日期,訂於九十五年十一月十一日在金門縣文化局演藝廳舉行;決賽日期訂於九十五年十二月十六日在金門縣文化局演藝廳辦理。各組比賽時段將在比賽前一週另函通知。 比賽曲目,初賽彈奏指定曲,決賽彈奏指定曲及自選曲各一首。參賽時指定曲可自行二選一,自選曲不得超過五分鐘,超過時間制止彈奏,且須於報名時繳交樂譜,並於樂譜背面註明組別、姓名。比賽曲目一律背譜彈奏,不必反覆(D.C除外)。至於觀摩組方面,自選曲一首不得超過五分鐘。 評審方面,初賽評審敦請金門地區專業鋼琴教師擔任,決賽評審則聘請台灣地區或其他地區大學院校音樂系鋼琴教師擔任。 獎勵方面,初賽凡參賽者都頒發參賽狀乙幀,入圍者再頒入圍狀乙幀。各組依實際參賽人數,十人(含)以上,取二分之一參加決賽,十人以下取三分之二參加決賽,人數計算為四捨五入。 決賽方面,各組錄取前三名及優勝若干名(決賽六人以內取前三名,六人以上取二分之一「含前三名」,前三名各頒獎狀乙幀、獎盃乙座,優勝者頒發獎狀乙幀。另外,各組前三名,將由金門縣音樂協會爭取在音樂會演出機會。
-
參加廈門市老年文化藝術節金門元極舞團隊贏得滿堂彩
第二屆廈門市老年文化藝術節於日前假廈門市舉行,「金門元極舞及功法研究會」、「中華元極舞及功法研究會金門分會」等元極舞團隊代表地區於開幕式中表演,精采演出,贏得滿堂彩。 縣府表示,本屆廈門市老年文化藝術節活動於九月十八日晚上假廈門市人民大會堂隆重登場。廈門市老年文化藝術節每三年舉辦一次,主辦單位特別來函邀請金門縣政府派員參與開幕式演出。「金門元極舞及功法研究會」與「中華元極舞及功法研究會金門分會」等地區元極舞團隊獲委派擔此重任。 據瞭解,此次共有兩岸三地計十三個團體與會表演,隊隊實力雄厚。金門元極舞團隊以頗具金門特色的舞蹈|「高粱美酒香」出場,同時也藉跑馬燈秀出文字,說明聞名遐邇的金門高粱酒,是以水質清純甘美的「寶月古泉」,加上金門得天獨厚出產的精純高粱,以及獨家的古法秘方,調製出清澈透明、質地純淨、香醇濃郁、甘美帶勁的金門高粱酒。數十年來獨領風騷,於中國白酒中,一支獨秀,聞名於世,最讓金門人引以為傲。 「高粱美酒香」舞曲係以斗笠、高粱穗、竹篩、酒甕為道具,敘述金門早期農家栽種高粱及收成經過,呈現出往日農家辛勤工作情形及豐收時之喜悅。精彩表演,不但獲得滿堂采,也打響金門的名號。 金門元極舞團隊成員包括:團長許加強、管理翁文仁、教練張慧玲、團員許振華、張峰吉、楊肅位、李 粉、陳碧麗、葉麗珠、蔡雪梨、林佳麗、葉淑蓮、楊川妹、許羨香、謝玉雪、李淑華、張秀雲、翁麗珍、陳秀金、林梨娟、陳美璇、呂羨治、蔡含麗、陳玉、張瑞真、陳能羨、周能珠、吳思彤、呂宛芸、陳麗貞、向玉珠、許御惠、楊美女、翁羨治、陳媽從等共三十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