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
吳娟瑜鼓勵女性健康快樂勇敢活下去
華人頂尖國際演說家吳娟瑜,昨日上午在金門縣文化局的一場專題演講中,強調靠成長可以改變命運;而兩性相處,就是要多鼓勵對方,讓妳好我好、妳成長我成長,並朝人格、情感、經濟各三分之一的獨立成長,來找到生命的平衡點。 被喻為「成長之母」的吳娟瑜老師,是一位國際演說家,足跡遍及全球各地的華人社會。每年超過三百場的演講場次,二十幾年下來,已演說超過五千場以上。 而由金門縣政府教育局主辦的「愛家學苑」家庭教育系列講座活動,昨日上午九時起邀請吳娟瑜老師演講,講題為「家庭翹翹板──男人/女人的平衡點?」,並吸引五十位對講座主題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到場聆聽、互動。 吳娟瑜在兩個小時多的演講中,採取互動式演講,讓參加者是領悟、啟發良多。 也到過大陸四十多個城市演講的吳娟瑜,並鼓勵女性要調整、改變、栽培、造就自己。也要健康、快樂、勇敢、有錢活下去。她並指出,人生這條路,當遇到山不轉就要路轉,路不轉就要自己轉,調整一定有方向。 在談到理財方面,吳娟瑜也認為,想要變有錢人是很多人的渴望,但先決條件就是要對錢有感覺;不景氣時代,就要趁年輕存更多錢。因此,賺錢減存錢等於花錢。而錢財要懂得管理,人也要增值,即累增自己價值感。 吳娟瑜也強調,讓自己成為重要、有用的人才,就要朝特殊領域、專業、深耕及協調力很高的人才努力,才能變成不可或缺的人。 她也引用名人說過的話,即當全世界的人都在挖金礦時,你最應該做的事就是賣鏟子(現在則應賣挖土機),或是將鏟子磨利。因此,唯有磨練成長自己,做對的選擇比努力重要。 吳娟瑜也指出,開發累積自己的能力,調整、尋找自己、改變自己,有了生涯主線和輔線在走,絕不放棄,想遠一點、想久一點,就離成功愈近。 金門縣政府教育局希望透過一系列的親職、子職、兩性、婚姻、倫理、家庭資源與管理教育講座,來協助增進父母職能、子女本分、性別知能、夫妻關係、家族成員相互尊重及關懷、家庭各類資源運用及管理之教育活動,以提升教養子女的有效方法,培養子女養成良好的品德及生活習慣,增進家人、手足關係,營造健康家庭。
-
颱風送來大貝﹖
陳麗妤/圖文 颱風送來大貝?金沙鎮一從事牡犡養殖的張姓漁民說,潮間帶泥沙淤積嚴重,在潮間帶挖貝不僅要好眼力也得練腳力,每走一步都得跟黏稠的泥沼搏鬥,花了一下午時間才挖到十台斤的赤嘴(台語)貝,還好,比平常肥大,希望能賣得好價錢。 張姓民眾在秋節間花四小時,深陷泥沼中,練腳力換來的十台斤貝,雖然辛苦但是大貝長得比平常好,(如圖)中間為平常採獲的大小,左邊為近日挖得的大貝,尺寸就快占據幼生的手掌心。至於是否像傳說颱風前後特別多特別好,該漁民說,應該是淤積太嚴重寸步難行,採拾人少所以長得也特別大,和颱風無關。
-
文化局美的饗宴﹗
圖文/莊煥寧 來自西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的四十多位演出者,美女帥哥盡情載歌載舞,帶給鄉親美的饗宴,昨日下午休息時間在文化局大廳前合照,頓時成為照相機獵捕的焦點。
-
契作高粱今秋實施用藥檢測
為確保高粱用藥安全無虞,自今年秋季起,金門縣農業試驗所開始對高粱契作實施農藥殘留檢驗;至目前為止,多戶契作高粱農戶接受農藥殘留抽測檢驗,均通過檢測合格。不過,金門農試所仍呼籲契作農戶千萬注意用藥安全,否則檢測不合格將不予保價收購。 高粱和小麥兩項農作物,是本縣重要的經濟作物,也是農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安全農業」則是縣府重要農業政策。為確保金門縣契作高粱及小麥用藥安全無虞,金門農試所訂定一項「農藥殘留檢驗作業程序」,並自98年秋季高粱契作開始實施。 金門農試所表示,地區種植高粱及小麥契作農戶,在採收十天前,應以電話向農試所申報農藥殘留抽樣檢測。 金門農試所指出,農藥殘留抽測檢驗以農戶契作核定區段進行抽測,同區段二公頃以下採一個抽測點,二公頃至五公頃採二個抽測點,五公頃以上採五個抽測點(一個抽測點採八個樣品混合檢測)。 在農試所派員對契作農戶進行採樣後,會登記採樣日期、區段面積、地號、農友姓名、聯絡電話後封袋,並將採樣送動植物防疫所檢測;動植物防疫所於採樣日起五日內,將檢測報告送交農試所,若報告顯示該受抽測區段農戶農藥殘留合格者,農試所依契作保價政策辦理收購。 契作農戶高粱一旦檢測不合格者,農試所即於採收前三日通知農戶到場採樣複驗,動植物防疫所於複驗日起二日內完成檢驗,如果仍然不合格,將不予保價收購。所以,契作農戶務必千萬注意用藥安全,才能保障契作高粱安全無虞,也保障自己的權益。 金門縣農業試驗所自上個月底開始對高粱契作實施農藥殘留檢驗;至目前為止,多戶契作農戶接受農藥殘留抽測檢驗,均通過檢測合格。不過,金門農試所仍呼籲契作農戶千萬注意用藥安全,否則檢測不合格將不予保價收購;且「金門縣契作高粱及小麥農藥殘留檢驗作業程序」,若有不臻完善之處,得隨時修訂之。
-
三太子飆舞戰地藝術節炒熱廟埕氛圍
2009金門戰地國際藝術節表演節目愈來愈精采,台灣朴子電音三太子人偶逗陣演出vs.金門多年國小獨輪車特技隊,以及來自廈門弘晏庄木偶藝術館布袋木偶,昨天下午聯手演出,將原本只是在廟會活動中才有的陣頭搬到外島金門,逗趣十足表演,讓金門鄉親孩童們觀賞笑開懷,共同歡度一個快樂週日假期。 以「藝漾浯島、躍動金門」為主題的戰地國際藝術節,昨天下午四時三十分繼在金城鎮天后宮廣場前熱鬧登場,在文化局局長李錫隆號召及展開雙臂熱情邀請大家相招看表演,現場湧進眾多大人小孩一起共賞,連觀光客也駐足觀賞,他們十分驚訝表示,金門藝術表演活動內容豐富多元,不遜色於台灣其他縣巿,為戰地之旅增色不少。 「舞台小世界‧掌上大乾坤」來自廈門弘晏庄木偶藝術館跨海抵金獻藝,演出有大陸一級演員莊陳華、莊晏紅父女,以及蔡秀琴師父等3人;他們以十指能做天上人,掌上可出千古事,透過布袋木偶表演,千古事盡在其中,成功詮釋出閩南藝術的精華。他們曾巡迴世界38個國家享譽海內外。 備受喜愛的壓軸好戲朴子電音三太子,結合最流行的舞曲及可愛的舞蹈動作,挾高雄世運會造成的轟動,以「你是我的花朵」等熱門搖滾歌曲為配樂,聞聲起舞,結合傳統與現代,成功炒熱廟埕的氣氛,造成轟動,老少還爭相與摩登的三太子合影留念。 藝術節表演除了廈門傳統布袋木偶、朴子現代人偶拚場秀絕活;還有多年國小獨輪車隊表演,兩組不同領域的表演,撞擊出藝術火花,展現風火輪上技藝精采萬分,令現場民眾為之驚豔不已,讚不絕口,並報以熱烈掌聲鼓勵。 主辦單位刻意安排將創新大型人偶與傳統木偶相互結合演出,藉由這樣的規劃表現出金門維護傳統、創新藝術的理念,希望透過不同的藝術表現方式讓金門鄉親感受一場豐富多元的藝術演出。戰地國際藝術節活動,持續到10月18日,每逢週五、週六和週日安排在各鄉鎮市區老街、古蹟和公園演出,歡迎民眾欣賞演出,歡度有藝術氣息的假日。
-
大陸少數民族藝術團精彩演出觀眾叫好
大陸民族風少數民族藝術團昨日在金門縣文化局演出二場精彩的少數民族歌舞,縣長李炷烽伉儷到場與鄉親共同欣賞各少數民族的無限風情及文化藝術,他也感謝大陸民族風少數民族藝術團帶給金門鄉親高水準的藝術饗宴。 「民族風 兩岸情│大陸舞蹈獲獎精品展演」昨日在文化局演藝廳演出二場,第一場從下午二時許至四時,主要是邀請榮民及眷屬前往觀賞,縣府民政局並協調專車接送,第二場從晚間七時三十分許登場,民眾自由觀賞。 昨日下午的演出,由廈門衛視主持人黃莉、台灣歌手李明德及西南民族大學鄢小凡三人共同主持,縣長李炷烽伉儷率同縣府主管到場與滿場的榮民鄉親一起欣賞,共同歡度美好快樂時光。 昨為農曆八月十六日,縣長李炷烽指出,月過中秋分外明,十六日月亮最圓最大,中秋節當晚大陸朋友為金門鄉親帶來少數民族歌舞,嘉賓雲集,高朋滿座,此次特別為老榮民安排專屬的演出,表達對這些長輩無限的感謝。 人過中年萬事興,李炷烽表示,過去我們常說「人生七十古來稀」,現在是「人生七十才開始」,過去我們常說「人過中年萬事休」,現在的實際狀況是「人到中年萬事興」,因為過了中年很多人有兒有女,甚至孫子女已經來到大家庭,也非常感謝這些長輩過去為這塊土地犧牲奉獻,流血流汗,讓我們晚輩能夠在大樹底下乘涼休息、成長茁壯,此次大陸的朋友也是帶著這樣的心情來表達對大家的問候,他們來金演出全都是免費的,也借花獻佛把他們的善行義舉轉達給鄉親,也算是八年來給大家的一份感謝。 李炷烽表示,大陸民族風少數民族藝術團高水準的演出,所有節目都是精心安排,離島能夠享受到這樣的高水準文化藝術饗宴,這是拜小三通、兩岸文化往前推進之賜,也確信未來兩岸關係往前推進,金門會更好。 他也說,有人抱怨小三通沒有預期的好,但凡事需要醞蓄,最後才能夠開花結果,沒有耕耘不會有收穫;天底下沒有不耕耘的收穫,也沒有不收穫的耕耘,這是天下的至理,相信長輩也是以這樣的名哲古訓來教育晚輩。除了要率同金門的晚輩向金門的長輩致敬外,也希望大家向長輩來學習、效法,讓金門的發展能生生不息,相信金門一定會更和諧、更美好。 此次來金演出的大陸民族風少數民族藝術團團長同時也是西南民族大學校長趙心愚指出,該團主要是由中央民族大學與西南民族大學學生所組成,一共一百二十多人,中央民族大學在北京,西南民族大學在四川成都,演出都是由在校大學生帶來在大陸得獎的文藝節目,奉獻給大家,該團於九月二十一日到台灣訪問,前些日子在台北及台中進行訪問交流,主要是舉行二場大型的賑災義演和一場公演,為八八水災受災的台灣同胞貢獻出大陸同胞的愛心,在中秋佳節之前,代表團又來到金門,主要是金門的中秋聯歡晚會和二場公演。 趙心愚也指出,舉行這樣的公演是向父老鄉親們展示大陸的少數民族文化,透過這樣的公演與文化交流,加深兩岸同胞的相互瞭解,增進兩岸同胞的友誼,也祝金門縣父老鄉親們身體健康。
-
秋節感恩回饋券昨發放縣民樂透
金門縣政府中秋節金酒感恩回饋券發放作業,昨天在全縣6鄉鎮同步發放,其中,小金門雖於9月26日提早發放,但由於設籍小金門的旅台鄉親返鄉過秋節,鄉公所應鄉民要求,再度辦理發放;據縣府財政局統計,第一階段領券人數合計7萬1258人,未領取人數1萬2811人,領券率達84.76%。 繼清明、端午之後,中秋回饋券為最後一次發放,秋節金酒感恩回饋券,昨日從上午8時開始,在大、小金門及烏坵鄉47個發放所發放,雖然中秋夜賞月歡樂,民眾仍是起個大早領取金酒回饋券,各發放所大排長龍,縣民不分老少人手一券樂開懷。 據縣府財政局指出,全縣六鄉鎮符合領取秋節金酒回饋券人數為8萬4069人,昨實領人數7萬1258人;未領券人數1萬2811人,領取率達84.76%;昨發放作業到下午4時告一段落,若未領取者,第二階段可在10月16日至18日,到戶籍所在地各鄉鎮公所、小金門則在烈嶼鄉物資供銷站補領。 據統計,金城鎮實領券人數2萬3731人(未領4938人);金寧鄉實領人數1萬3279人(未領2259人);金湖鎮實領1萬5568人(未領3009人);金沙鎮實領1萬1889人(未領1538人);烈嶼鄉連同9月26日實領6881人(未領531人);烏坵鄉實領214人(未領232人)。 今年適逢古寧頭戰役60週年,金門縣政府為感念胡璉將軍創設金門酒廠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對於金門之貢獻,今年特別實施三節感恩回饋券發放作業,其中,清明節、端午節已順利發放完畢,每次得領取價值新台幣3600元之感恩回饋券。縣府三節感恩回饋券所需經費由縣府98年度財政業務項下預算額度列支。 配合秋節金酒回饋券發放,縣營金酒公司特別推出3種超值套餐供民眾選購,其中,第一套餐包含金門定名620週年紀念酒1瓶、俗稱黑金剛的陳年特級高粱酒2瓶,及金風玉露不織布面膜、凝膠面膜,市價達6580元,以面額3600元回饋券即可兌換,最為搶手。 縣府財政局指出,感恩回饋券之發放,由縣府參照振興經濟消費券發放作業,協調本縣各鄉鎮公所設置發放所辦理,感恩回饋券不記載領取人基本資料,經領取後,不再補發。逾期未領取者,不再發給。感恩回饋券基準日及使用截止日,中秋節感恩回饋券基準日為98年10月4日,使用截止日為98年12月4日。 財政局表示,凡持有人得按感恩回饋券所載面額,限於金門地區或金酒公司各門市使用。金酒公司不受理找零或兌換現金,且不受理兌換家戶配酒。感恩回饋券持有人於金酒公司寧山配銷處或烈嶼供銷處兌換商品,應符合金酒公司規定資格。感恩回饋券持有人應於各使用截止日前,向金酒公司完成兌換商品;逾期失效,金酒公司不受理兌換商品。 記者李金鎗/金城報導 金門縣政府金酒感恩回饋券第三次發放,中秋節過後在大金門四鄉鎮發放所同步展開發放作業,金門縣長李炷烽在縣府財政局長黃景舜陪同下,前往金寧湖埔村公所等發放所視察感恩回饋券發放情形,並慰勉作業工作人員辛勞。而,民眾領取價值新台幣三千六百元感恩回饋券,歡喜過個快樂的中秋佳節。 中秋節感恩回饋券發放作業,從昨(四)日上午八時至下午四時止在各鄉鎮發放所發放,縣長李炷烽上午在縣府機要秘書許加發、財政局局長黃景舜等人陪同,前往金寧湖埔村公所等處發放所,視察感恩回饋券發放情形,親切的與前來領取的鄉親握手致意、寒暄,並慰勉作業工作人員辛勞,並詢及領取狀況,關心兌換金酒套餐酒品增值行情。 (相關新聞見第三版)
-
民族風兩岸情中秋晚會觀眾擠爆盛況空前
民族風·兩岸情-中秋晚會」昨晚在文化局演藝廳盛大登場,大陸少數民族文化藝術團、台灣原舞者及金門演出團體,共攜手舞出濃郁的少數民族風情及傳統民歌的演唱,呈現少數民族藝術的繽紛多姿,與上千金門鄉親進行一場時空與心靈交流,共同歡度月圓人團圓的中秋佳節。 「民族風·兩岸情-中秋晚會」首場演出,昨晚7時30分於文化局演藝廳登場,晚會由廈門衛視主持人黃莉、台灣歌手李明德及西南民族大學鄢小凡三人共同主持。金門配合演出,中正及開瑄國小,以及金沙腰鼓隊以「鼓陣撼天地」廿四節令鼓節目開啟活動序幕,熱鬧敲響兩岸少數民族歌舞藝術饗宴,金門少年合唱團也配合演出。 金門縣長李炷烽偕同夫人吳麗鳳參與這場秋節晚會,同時向兩岸三地參演團體表達最熱情敬意與歡迎之意,特別感謝他們在中秋佳節為金門鄉親獻出美麗的文化藝術饗宴;他欣慰小三通上路以來兩岸文化藝術交流愈來愈熱絡,他期待藉由彼此溝通交流與合作,為兩岸文化藝術發展奠定良好利基。 李縣長強調,兩岸同胞同文、同種及同根生,在輾轉歷經30年歲月,已經由優美的樂聲及歌聲取代過去轟轟的砲聲,其得失間相輔相成,但不希望有太大抱怨,只有攜手向前邁進,他期許兩岸在中秋團圓之夜,兩岸關係發展更和平、和諧及合作。 「因為同宗,我們情深似海!因為同根,我們血脈相連!」西南民族大學校長趙心愚在兩岸共度中秋佳節之際,特別向金門鄉親賀節外,也傳達「民族風·兩岸情」為主題文化交流活動,主要在台灣進行賑災演出,希望盡他們全部的力量,用他們的心,傳達他們的愛,給台灣同胞信心及幫助。 國策顧問趙守博也以「悠悠民族風濃濃兩岸情、共普同心曲海峽一家親」詮釋兩岸同胞之愛,大陸少數民族得以來金大型演出活動,趙守博說,這得歸功李縣長的大力促成;國家民委國際司副司長巴莫阿依等大陸貴賓也前率大陸少數民族來金演出;另監察委員周陽山等等貴賓均到場觀賞。 大陸少數民族有56族,來金演出就有14族,包括藏、回、彝、白、畬、蒙古、侗、漢、朝、錦伯族、滿族、阿昌族、土家族及壯族等;台灣原住民計有14族,台灣原舞者執行長吳雪月也率台灣阿美族、排灣族、太魯閣族、布農族及卑南族等5族參與演出,共襄盛舉,增加色彩。 由北京中央民族大學、西南民族大學聯合組成的少數民族文化藝術團,昨演出17個在中國舞蹈競賽獲獎的精選舞作,節目精采,引領金門鄉親觀眾神遊到世外桃源,身臨其境陶醉於大自然的優美與和諧,以氣勢磅礡的歌舞,將中國少數民族繽紛的文化情韻與豐富的民族情感,展現在金門鄉親及觀眾眼前,博得滿堂喝采與掌聲。台灣原舞者及金門演出團體參演也呈現不同風味。 大陸舞蹈獲獎精品展演團,由北京奧運開閉幕式導演、鳥巢夏季音樂會「魅力中國」總導演林海執導,他率領大陸舞蹈最高殿堂:中央民族大學與西南民族大學共一百廿五名學生聯手演出,演出的曲目都是少數民族作品,具活力、生命力、豐富多采,雖只有17個民族傳統舞曲,但大陸56個民族服飾都會上場。 大陸少數民族金門的演出創下最大規模的演出紀錄,主舞台色調以綠色、海洋藍為主,搭配中秋月圓的布景,呈現金門海島的特色。許多精彩表演如傣族女子獨舞「綠」,表達的意境為雨後筍苗萌動,在細雨的滋潤下逐漸變成綠竹,象徵蓬勃的生命力,以及生生不息的力量。 另外女聲獨唱<望月>、彝族女子群舞<席勒紅裙>,展演彝族女兒的溫柔俏皮及美麗熱情,其一顰一笑,舉手投足洋溢著青春和諧的韻律;苗族男子群舞<扯住太陽的腳>;男聲獨唱<紮西德勒>及<青春踢踏>等等,節目在進入尾聲時並合唱<共圓東方月>,整個溫馨晚會最後在<中華家園>圓滿告一段落,同時進行聯歡,現場氣氛high到最高點。 「民族風.兩岸情│大陸舞蹈獲獎精品展演」(第二場):今(4)日有兩場演出,下午2:00-4:00(文化局演藝廳);榮民專場,邀請榮民偕同眷屬前往觀賞,另也開放民眾觀賞;(第三場)安排在晚上7:30-9:30(文化局演藝廳);大陸少數民族文化藝術團高水準的演出,機會難得,歡迎共賞。
-
參謀總長林鎮夷轉達馬總統關切金門防颱工作
芭瑪、米勒雙颱逼近台灣,國防部參謀總長林鎮夷上將昨抵金門拜訪金門縣長李炷烽,希望確保地區指揮官與地方政府完成相關協調事項,做好救援充分準備,並確認救災支援機制與通聯事宜;同時轉達總統馬英九對金門防颱關切及祝賀金門軍民秋節快樂。 參謀總長林鎮夷上將昨上午在陸軍副司令廖鐵鳴、總政戰局副局長王明我少將、金防部指揮官陸小榮等陪同之下,前往金門縣政府拜訪李縣長,同時與縣府一級主管包括建設局、工務局、交旅局、消防局、社會局及教育局,軍民雙方針對防颱事宜進行協調。 金門縣長李炷烽指出,有鑑於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這次芭瑪、米勒雙颱逼近台灣,威力難料,稍有不慎,後果不堪設想;中央防颱整備已經展開,金門縣災害應變中心防颱也要跟進,縣府要求上緊發條,並籲全民做好防颱準備,以期將災情減至最低。 李縣長感謝馬總統對金門外島等地防颱措施的關切,也感謝軍方協助地方防颱救災,同時說明金門防颱準備,包括預警通報、應變啟動、疏散撤離、收容安置、災況處置、施工工程防汛、防颱宣導、災情查報、通訊確保、支援及資源整合等分工,確保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做充份準備。 參謀總長林鎮夷強調,國軍防颱已經有萬全的準備,金防部的人力、機具和物資都在待命中,只要地方有需要,立即投入救災工作。國防部針對「芭瑪颱風」防颱及救災整備情形,特別要求各作戰區應完善各項救災規劃,維護軍民安全。林鎮夷也轉達總統對於國軍官兵犧牲秋節假期,堅守崗位,能夠體認國人對國軍救災的殷切期盼,表示高度肯定。
-
再造昔果山台金藝文人士與居民分享經驗
秋節慶團圓,昔果山居民透過聚會思考未來出路,由在地人吳鈞堯號召台金兩地藝文界人士,分享社區營造成功例子,期許能藉此增加年輕一代對家鄉的認同感和向心力,由下而上老少一同動起來,挖掘昔果山的特色。 緊鄰尚義機場旁,以農業、漁業為主要發展的昔果山,近年來也面臨人口外移、發展斷層等問題,因此,幾位愛鄉人士,今年五月起規劃從社區營造出發,由民眾做起,挖掘村莊的歷史故事、人文史蹟,傳承也思考如何打造昔果山獨有的特色,讓面臨產業轉型之際吸引旅客到訪,年輕一代能夠根留故鄉,建設家園。 昔果山社區營造集思會議,昨日下午三時起假廟前廣場舉行,由在地人吳鈞堯主持,和羅秀芝、李偉文、顏艾琳就教育、醫療、藝術、文史等觀點分享成功的社區營造案例,昔果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允成、總幹事巨貴枝以及鄉親與會,雙方面對面討論如何改變昔果山,走出屬於自己的特色,社會局課長李廣榮也全程參與,傾聽社區需求。 大師一出手便知有沒有,一行人拋出以遊戲、說故事等方式,讓老人家為家鄉寫紀事並且傳承給後代子孫,引發熱烈討論。昔果山社區第一次為社區營造召開會議,集思廣益,盼能夠讓家鄉保留傳統特色之下走出不一樣的道路。 昨日會中討論的議題離不開金門社區營造,昔果山如何擺脫當前發展困境等問題,以及怎樣建立海外遊子、年輕學子對家鄉的認同感,並實際參與社區營造,而目標是打造出昔果山特色;首次會議大師與民眾面對面拋出社區營造的話題,年老長者或許不知是何物,但是他們長年的生活智慧,正是社區特色發展所需要,因此,昔果山社區發展協會希望能薪火傳承、各世代攜手合作,由下而上動起來,培植社區特色。 昔果山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巨貴枝也指出,這是一條漫長的道路,但也是昔果山社區發展必行之路,未來將不定期透過聚會集思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