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
全運會何盡平奪金
百分百「金」牌!九十八年全國運動會田徑賽事初登場,地區長跑健將何盡平在男子一萬公尺拿下個人第一金,弟弟何盡文則拿下第五名。謝佳鈞(男子四百公尺)、曾怡靜(女子一萬公尺)、許仲維、楊子軒(男子一千五百公尺)也都跑出不錯成績,只是無緣晉級。 九十八年全國運動會昨日進行一百多項競賽,金門地區共參加田徑男子四百公尺(謝佳鈞)、男子一萬公尺決賽(何盡平、何盡文)、男子一千五百公尺預賽(許仲維、楊子軒)、女子一萬公尺決賽(曾怡靜)以及保齡球賽、自由車競輪賽,順利拿下一金。 賽前被看好奪金的何盡平,果然不負眾望,昨天下午四時上場比賽,金門代表隊隊職員和選手齊聚看台上加油,何氏兄弟檔奮力跑完二十五圈繳出第一、第五的漂亮成績。
-
熊震球憶舊感慨戰爭太殘忍
金門古寧頭戰役被譽為「台海第一戰」,使得當年風雨飄搖中的台灣轉危為安。參戰老兵熊震球重返戰場憶舊,為當年在金門奉獻青春、捍衛和平感到自豪,談及這段參戰英勇事蹟,豪氣不減當年,彷彿似昨,但也感慨戰爭無情,希望台海砲聲不再響起。 在60年前10月25日的金門古寧頭戰役中,國軍一輛編號66的M5A1戰車,在戰場上發射第一發戰車砲,給予準備登陸灘頭的進犯共軍迎頭痛擊,也開啟國軍「台海第一戰」勝利序幕,其後該輛戰車被稱為「金門之熊」;當年擔任戰車砲手職務的熊震球,對當年險惡戰況,記憶猶新。 當年戰事爆發,熊震球是擔任戰車第3連第一排66號戰車(排長車)射手,對來襲共軍發射第一擊,為該戰役成功之決定關鍵。 今年80高齡的熊震球回想參戰往事,他說,正如古詩所云「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裡人」,東北四平街戰役、徐蚌會戰等國共戰爭,數10萬顆人頭落地,雖分國共,但都是自己的同胞,「內戰無英雄」。 「世間何物催人老,半是雞鳴半馬蹄」,熊震球等從當年18歲少年家,如今已成為祖父輩的老人。他表示,老兵以生命捍衛、建設台灣為不可磨滅的史實,然而更盼望戰爭的悲劇不要在兩岸下一代發生,因為戰爭實在太殘忍了,戰亂讓親人骨肉分離,沒有經歷過的人,無法體會出悲痛的心情。
-
悼念好兄弟李隆昌期望兩岸永久和平
紀念古寧頭戰役60周年,當年參戰老兵重返金門,李隆昌(見圖,許加泰攝)回憶60年前以生命捍衛金門往事,不禁感慨萬千,心情十分激動,並以曾保衛金門為榮。 李隆昌說,當年他服役118師,該營奉命急馳救援被困於安岐團部,碰上突破第一防線的共軍,同袍們奮勇殺敵,予以迎頭痛擊,打亂共軍建制,阻擋其攻勢。 李隆昌說,共軍對我軍軍力判斷錯誤及輕敵,以及國軍上下一心,團結一致,乃古寧頭戰役勝負之最大關鍵。作戰期間,步戰協同摧枯拉朽,及海空軍日夜出動支援,對中共後續增兵,封殺甚力。 李隆昌說,「沒有江西方天,即沒有江西一甲一兵;沒有江西一甲一兵,即沒有胡璉第12兵團,即沒有金門古寧頭勝利,也沒有台灣民主自由的生活。」。這是他對古寧頭戰役最深感觸。 李隆昌說,民國38年初,中樞任命十多個編練司令官,至各省去補兵,都未成軍,惟有胡璉第12兵團,在江西一個月時間,召集數萬良兵。原因乃是當年毛澤東把16年「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拿到江西試植,建立蘇維埃政權。江西父老深受其害,餘悸猶存。欣見胡璉入境補兵,乃父勉其子,妻勸其夫,踴躍投軍,保家衛國,使胡璉第12兵團招兵成果豐碩,江西子弟也藉此報答當年蔣中正委員長親臨江西剿共,拯救江西民眾的恩德。 李隆昌說,古寧頭戰役粉碎共軍佔領金門的迷夢,穩定了金門防務,對於後來數場攸關中華民國存亡的戰役,有著崇高的意義性。他說,古寧頭槍聲砲響的三天,每位參戰的袍澤都以為國而戰感到光榮,就算戰死,也是死得其所。他和所有餘生的袍澤,都是以不捨的心情,來參加六十週年的紀念活動,悼念昔日一同出生入死的好兄弟,更期望兩岸永離戰爭,永久的和平。
-
回顧歷史戰爭無情
翁碧蓮/圖文 古寧頭戰役已遠離一甲子,當年在北山洋樓留下千瘡百孔的彈痕猶在,總統馬英九撫今追昔,感受戰爭無情、和平無價的真諦,期盼兩岸殺戮走入歷史,使和平化為永恆。
-
馬總統為古寧頭和平廣場剪綵
古寧頭和平廣場,昨日由總統馬英九、福建省主席薛承泰、金門縣長李炷烽等來賓共同剪綵揭幕。馬總統強調,「和平廣場」的最大意義,就是從以往的殺戮戰場蛻變成為和平廣場,兩岸用和解取代對立,以和平取代戰爭。他也表達希望金門的建設,能在兩岸和解之後有大幅進步,金門民眾一直希望興建的「金門大橋」,中央政府會全力支持,和地方政府合作,儘快把大、小金門連接起來,讓金門有更好、更大發展的機會。 總統馬英九於昨日蒞金參與紀念古寧頭戰役六十週年活動,同時也於上午親臨古寧頭,為古寧頭和平廣場揭幕、剪綵。包括隨行的中央官員、福建省主席薛承泰、金門縣長李炷烽、縣府局室主管、地方各界首長、和古寧頭地方父老代表在場觀禮。 馬總統致詞時指出,古寧頭和平廣場讓人百感交集。六十年前的古寧頭戰役,讓台灣爭取到長時間的和平、繁榮、和發展。 馬總統表示,這個廣場是用「鯉躍古寧」,是代表一種生命力。他說,古寧頭戰役發生的背景是危急的狀態,當年十月十七日廈門才失守,福建只剩金門,當時的中央政府從南京遷到廣州,又遷到重慶、成都,已經是到最後的階段,中共於十月一日宣佈建政,可以想像當時的民心士氣,是多麼低落,可以說是風雨飄搖,人心惶惶,當時,從台灣銀行發出的信用狀,還被拒絕,二十五日的古寧頭戰役,大勝共軍,擄獲共軍七千餘人,共軍死亡三千餘人,國軍陣亡一千二百餘人,受傷兩千人,以不到二十平方公里的地方,五十六小時之內,就死傷萬人,死亡五千多人,每一分鐘就有一百多人傷亡,是很慘烈的一場戰役。 馬總統表示,這一場戰役也帶來台灣的安定和發展,兩岸有機會在隔海分治的情況下,也進行政治、經濟制度的跨時代實驗,六十年後,殺戮戰場要成為和平廣場,用和解取代對立;和平取代戰爭,這也是今日為和平廣場揭幕的最大意義。 馬總統也希望金門的建設,能夠在兩岸逐漸邁向和平的過程當中,能夠突飛猛進。他說,為了保衛金門,當時拆除的民宅就四千多戶,人民在戰役中都受到程度不一的損失,也希望兩岸都能為人民來著想,為人民找出一條可以和平相處的道路。他也希望金門的建設,能在兩岸和解之後,大幅的進步。 馬總統說,長久以來,金門民眾一直希望趕快興建大金門至小金門的「金門大橋」,中央政府會全力的支持,和地方政府合作,儘快把大、小金門連接起來,讓金門有更好更大的發展機會。 馬總統再次的感謝當年參戰前輩的犧牲奉獻,他說,當年的將士,如今已是八十歲以上的長者,他們的付出和努力,完全沒有白費,沒有前輩的奮鬥和堅持,發揮軍人捍衛國家的精神,台澎金馬不可能有今日的安定和發展;沒有古寧頭就沒有中華民國。馬總統也對當年犧牲的英烈,表達最大的敬意。 金門縣長李炷烽指出,雙鯉古地又稱古龍頭,六十年前的今天,在此掀開一場驚天動地的古寧頭戰役,當年戰事慘烈,屍橫遍野,骨肉離散,參與這一場戰役的三軍將士官兵,包括後勤支援的金門鄉親,都無法忘記這一段慘烈的歷史。他說,今日,金門各界在馬總統蒞臨主持古寧頭六十週年戰役的紀念活動,它是國家的盛典,卻沒有慶祝的字眼,但是有著無限的醒悟和感想。 李炷烽說,當年,胡璉將軍為了工事的需要,戰備的需求,單是拆毀民房的數據,等待反共復國後賠償的編號就達四千多號。包括和平廣場前的一座李氏宗祠也是毀於一旦。在歷史的盛會,金門的鄉親,特別是長輩們沒有缺席。相信過往戰爭的殘酷,經歷烽火的歲月,金門人有很深的感受。今日在馬總統兩岸和平發展的政策支持下,看到明日的金門就如同陽光般的燦爛。 李炷烽說,他個人從政以來,也一直希望透個金門這個小島嶼,來構築兩岸和平的橋樑。他記得民國八十五年,前總統李登輝召開國發會議時,他曾對當時的法務部長,也是現今的馬總統,表達金門人追求小三通的願望和決心,其後,也先後三次在上海向大陸主管兩岸事務的汪道涵表達金門人的請求,也先後兩次在北京會見錢其琛,希望金門能作為兩岸的窗口,表達兩岸人民血濃於水的同胞情,很慶幸小三通一路走來,雖然簸波險阻,但因小三通八年所奠下的基礎,讓大三通更昂首闊步,這是金門在歷史的盛會中,沒有缺席,也盡一分參與的心力。 李炷烽感謝中央對於離島的關照,特別是很多重大的建設,馬總統都有很好的構想和決定,也希望在馬總統的未來任期中,看到不同面貌的金門,真正名副其實的「金門」。他說,金門的成就,不僅是金門鄉親的期待,也是馬總統的驕傲,古寧頭和平廣場雖然是由地方政府來籌建,但應屬於國家層級的和平紀念廣場。他希望金門從二十世紀殺戮的戰場,蛻變成為和平的廣場。戰地成為福地,戰場成為和平廣場,兩岸人民共同的合作,是金門起步的時候。 李炷烽也代表金門所有鄉親為曾經在戰役中死難的烈士英魂,獻上最高的敬意,也對殘存的老兵,表達最大的謝意。 福建省主席薛承泰、金門縣長李炷烽、金防部指揮官陸小榮也代表呈獻古寧頭的地標物「雙鯉迎珠」的模型紀念品,願兩岸攜手追求和平,共創美好的未來。李炷烽也致贈古寧頭六十週年紀念酒,感恩釀、惜福酒,以中華的佳釀,祝金門好運長長久久。
-
何國傑﹕金技應速升格綜合大學打造金門大學島優勢
2009年第二屆金門高峰論壇上,國立台灣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何國傑提出打造金門大學島的優勢,政府應儘快將現有的「技術學院」升格為「綜合大學」,使她成為對岸廈門大學對比的櫥窗,互相合作又競爭。另外善用縣府充裕的財務,協助「金門大學」聘請海內外知名大師到校任教與提供高額獎學金吸引頂尖學生來就讀。 何國傑提到,2008年第一屆金門高峰論壇,「金門宣言」重點之一:金門應積極強化教育環境,提升各級學校教育品質,並在大學島的總目標下,建立具特色與具競爭力的高等教育系所,重現歷史光榮。 一年即將過去,正逢政府積極推動「開放大陸學歷採認與陸生來臺就學」政策時刻,第二屆金門高峰論壇,金門技術學院以「打造金門大學島」為主題,邀請學者、專家就各項議題進行討論、規劃,以實際行動表達要達到此一目標的決心。 何國傑表示,金門獨特的地理位置及歷史背景,加上富含的「閩南文化」的條件均可做為打造金門「大學島」無形資產與後盾。 再就「打造金門成為大學島」時機而論,何國傑說,在全球化發展趨勢下,各國爭先吸收優秀人才,並積極招收外國學生,臺灣也不例外。就全球高等教育的產值,預估約為6,000億美金,學生的需求約2,000萬名。大陸因近來經濟迅速發展,加上學生對高等教育的強烈需求,已成為日、韓、歐、美積極爭取的對象。
-
招收陸生洪春棋﹕從進修部著手
2009年第二屆金門高峰論壇昨日展開為期二天的議程,首日進行分組論壇,分別以「金門大學島的空間規劃」、「金門大學島將帶動哪些經濟產值」、「金門大學島如何具體執行」三組子題進行討論,其中在招收陸生部分,樹德科技大學兩岸合作交流處長洪春棋提出,初期應該從進修部學分班開始著手,往後在逐步來實施。 分組論壇於昨日下午四時三十分許分別假金門技術學院的綜合大樓國際事務系階梯教室、圖資大樓國際會議廳與圖資大樓楊肅斌演講廳等場地,同時進行三組的子題探討,討論國內大學到金門設立分部或分校招收陸生的可行性,三項子題各有支持者,各吸引數百人到場參加,反映熱烈。 有關備受矚目的招收陸生議題,洪春棋指出,打造「金門大學島」來招收陸生,將會是最能避開藍、綠惡鬥,可供永續經營且又能擴大招收陸生數量,解決台灣各大學生源不足,教師、員工失業。同時,也能提供大陸學生,更多就讀大學的機會,再則,也能有效的來提昇金門經濟力,達到1+1>3的最佳合作效益。 他認為,兩岸若能藉由金門地理上的優勢,結合金門沒有藍、綠惡鬥的良善環境,兩岸同心協力共同來打造「金門大學島」,以招收兩岸或國際學生。如此,除了可以落實馬總統的教育政策,招收陸生 (一)大陸一流學生,可以對台灣學生,產生激勵作用。(二)兩岸青年,在人生較早階段,就可做朋友。(三)解決台灣部分大學,招生之不足等,以創造兩岸雙贏的三大好處外,再則,金門可運用「大學島」的開發,使金門土地資源,做更為有效的利用,期使金門「走了部隊來了學校,走了軍人來了學生,一個學生抵過三個軍人的消費」下,金門的經濟得以繁榮,兩岸的和平得以永固。
-
打造大學島薛主席談願景
第二屆金門高峰論壇昨起一連兩天在國立金門技術學院舉行。行政院政務委員兼福建省政府主席薛承泰,昨日也以「打造大學島的願景」作專題演講。 薛承泰指出,新世紀的來臨,相信金門將在兩岸之間扮演重要的角色,並延續其歷史意義,金門的永續經營應為新世紀發展的重點。而在進入二十一世紀,金門一定會變,而這個改變不論在「地貌」還是「人心」,將超過三十餘年砲彈的摧殘,不可不慎! 至於在建立「金門大學島」觀點上,他認為,發展重點為研究所打造知名度,以及聘請知名學者組織研究團隊,及招收兩岸學子提供交流平台,和結合僑界、縣府建設優質校園。 至於推動「金門大學島」,將產生兩岸和平與交流的具體實現、華人智慧知識的匯集與創造,以及萬名學子成就金門穩定經濟,和華僑後裔尋根傳承華人文化多重效益。
-
金門高峰論壇打造大學島學者專家獻策
第二屆金門高峰論壇-「打造金門大學島」開幕式,昨日下午在國立金門技術學院圖資大樓楊肅斌演講廳隆重舉行。來自海內外的金門學人、兩岸三地學者專家等,計三百餘人,共聚一堂,要在兩天的聚會中,為打造金門成為大學島獻策與提供各方卓見。而國立金門技術學院也希望透過中央與地方政府通力合作,早日完成大學島的規劃與目標。 開幕典禮昨日下午一時三十分起舉行,由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前校長黃廣志、國立金門技術學院校長李金振、國立成功大學校長賴明詔主持,教育部政務次長林聰明、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任弘、立法委員陳福海,以及受邀的政府中央各部會包括教育部、陸委會、僑委會等決策與重要官員,和金門縣各界首長及來自海內外的金門學人、金門同鄉會、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廈門台商協會、大陸教育當局代表,以及計畫在金門設立校區的台灣近二十所大學校院的校長與學校代表,和金門技術學院師生代表,計三百餘人位參加。 黃廣志期許金門朝復興海濱鄒魯、重振閩南文風,達成打造金門成為大學島願景努力。僑委會副委員長任弘也以金門是重要僑鄉,金門在東南亞僑親多、組織堅強,並期僑委會和僑社共同配合和發揮角色,讓金門早日成立一所大學和朝大學島目標邁進。成功大學校長賴明詔則希望金門以地理區位距離大陸近的條件,從不同的方向來思考金門如何走向大學島目標。 教育部政務次長林聰明則表示,站在教育部立場,對於金門打造成為大學島是樂觀其成。而金門技術學院改制為大學案,正在審查中。十一月中旬教育部將再召開審查會通過後,即可推動改制。而教育部將全力協助,讓金門早日打造大學島計畫能推動。 國立金門技術學院校長李金振也以升格為大學和打造金門大學島要走的這條路不寂寞,因為有大人牽和輔導,不成功也難。 縣籍立委陳福海在受邀致詞及以「金門大學島的策略規劃│政策與法令的配套與可行性」作專題演講時強調,打造金門大學島最重要的學生來源在哪裡?在台灣害怕受衝擊影響,陸生來台就讀其實就可從金門先試辦起。 昨開幕式中,也邀請陸委會文教處處長陳會英,就「如何強化兩岸教育互補機制」作專題演講。行政院政務委員兼福建省政府主席薛承泰也以「打造大學島的願景」發表看法。金門技術學院講座教授鄭愁予,則以「這酒宴的魚尾定定指著主政金門創意的候選人---謹獻出對金門深深的疼愛以及期望一座零碳的大學島」進行吟誦。 而開幕式後,隨即展開分組論壇,分組論壇主要針對金門大學島的「空間規劃」、「經濟產值」、「具體執行」三大議題。 今(二十六)日議程,上午九時起展開專題演講,主題「金門發展高等教育之可行性」,並辦理綜合論壇後,主辦單位將於上午十一時三十分舉辦記者會,會後與會人員將於下午訪視大學島預定地、金門文化園區等,即結束兩天議程。
-
馬總統向古寧頭戰役捐軀將士獻花致敬
今年是金門古寧頭戰役60周年,是國軍保衛台灣、打勝的第一場重要戰役。總統馬英九昨主持「古寧頭戰役國軍陣(公)亡將士公祭暨獻花儀式」,親自向古寧頭戰役中捐軀的國軍英靈獻花致意,表達哀悼與緬懷犧牲奉獻的情操。當年參戰老兵老將也到場追思陣亡袍澤戰友,虔誠獻上一炷清香、菊花,祈祝老戰友安息。 紀念古寧頭戰役60周年公祭參戰國軍陣(公)亡將領士大典暨獻花儀式,昨上午十時三十分在太武山公墓忠烈祠隆重登場,由馬總統擔任主祭者,陪祭者包括總統府副秘書長賴峰偉、立委陳福海、福建省主席薛承泰、退輔會主委曾金陵、陸委會主委賴幸媛、海巡署長王進旺、國安會諮詢委員鍾堅。 包括金門縣長李炷烽、參戰官兵吳清音、程川康、涂學欽、鄧金珊、郭治安,軍方陪祭者伍世文、趙萬富、林文禮、程邦治、陳廷寵、王若愚等退役將領;國防部長高華柱、參謀總長林鎮夷、國防大學校長金乃傑、陸海空三軍司令、金防部指揮官陸小榮等;與祭者各級官兵代表、中央及金門地方各界代表、參戰官兵及遺族代表,以香花清之儀致祭。 在演奏國歌後,馬總統依古禮向古寧頭戰役國軍陣(公)亡將士靈位上香、獻花、獻爵、獻饌、獻果、恭讀祭文,行三鞠躬禮後;隨後馬總統也率同全體與陪祭者隨後前往墓園獻花、追思,場面莊嚴隆重。馬總統並逐一與參戰老兵老將握手致上最高敬意,感謝他們當年捨身報國,確保國家安全。 「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這次重返戰地的當年參戰老兵將領586位,其中最年長係民國七年出生,年歲逾九旬,再度重回英雄島,他們說:「在生命近頭,他們不是來慶祝當年勝利,而是帶著沈著心情來悼念追思當年老戰友」,在撫摸老戰友墓碑,個個神情激動難掩傷感,數度紅了眼眶,期盼世人記取歷史教訓,遠離戰爭,擁抱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