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
停水預告
配合老舊自來水管線汰換工程施工需要,金門自來水廠將於明(四)日、六日針對金沙鎮、金湖鎮供水區域實施停水,水廠提醒民眾預先儲水備用。 水廠指出,為辦理老舊管線汰換工程,預定於本月四、六日上午八時至下午四時停水進行新舊管線銜接,期間將會影響用戶用水及水質,且清理過後,其自來水可能出現管垢等雜物,或有不穩定之現象,請民眾多加包涵,若有任何問題,可撥打水廠免付費專線:0800-002-117,將立即派員處理。 四日配合新舊管線銜接,水源調配水壓影響之金沙鎮區域為:沙美、洋山、斗門、榮湖、后水頭、陽宅、蔡厝等聚落。 六日新舊管線銜接,停水影響之金湖鎮區域為:新湖里:塔后新社區。山外里:山外村。太武營區:太武營區全部(含劍潭、武揚、中央坑道一帶營區)。擎天一帶營區、經理組一帶營區、甲廠、次口徑、無愧亭、金剛堡、四級廠、夏興戰車等營區。
-
烈嶼東坑社區發展協會辦座談會
「警民合作、維護地方治安」,烈嶼鄉東坑社區發展協會配合警方全民拚治安建構社區治安維護宣導暨推動社區守望相助巡守隊勤務運作,舉辦一場座談會,鄉長林金量肯定該社區自組的守望相助巡守隊與警方綿密的配合,共同來打擊犯罪,提供社區居民安全又安定的生活家園。 這項座談會,由社區理事長呂國輝與烈嶼警察所所長陳必勇共同主持,鄉長林金量也專程到場聽取居民意見反映,了解需要鄉公所協助幫忙的問題。 警方也利用活動向居民宣導反詐騙等犯罪行為,提醒鄉親提高警覺,勿受騙上當。烈嶼消防分隊分隊長董必文也帶領警消來宣導防火、防溺、各項防災等,並現場示範救生技術,為社區居民上了一堂治安與防災的課。 活動中,該巡守隊也說明推動守望相助工作的情形、並進行意見交換,與會的居民感受到該項活動讓他們受益良多。
-
親師生法輪大法研習昨在社福館登場
「親師生法輪大法」研習昨天在金門社會福利館展開。大陸鎮壓「法輪功」,福建省政府祕書長翁明志認為是一種人權的落後;金門縣衛生局長陳天順則認為法輪功是一種「健康促進」的「好功夫」;他說:「值得推廣!」 「金門縣九十四年暑假生命教育體驗營」昨天在社福館登場,課程的主要的內容為「親師生法輪大法研習」。參加的教師可核發研習時數九小時。課程為七月二日(周六)至七月六日(下周三)。主辦單位為:台灣法輪大法學會。指導單位為:金門縣政府。協辦單位之一為:大紀元時報。 據主辦單位指出,法輪大法是佛家的修煉大法,簡單易學,由李洪志(學員稱之為大師)傳出。 衛生局長陳天順表示,他雖沒有修習學法輪功,但學了入門的靜坐、冥想之法,也看完了︽轉法輪︾一書。他認為,法輪功就是一種「健康促進」的方法,有助於增加身體的抵抗力,治療慢性病,值得推廣。他認為,在自由中國(臺澎金馬),不必擔心大陸鎮壓的問題;即使去大陸旅遊,臉上又沒寫「法輪功」,也不必有壓力。 翁明志表示,從他所接觸到的訊息,法輪功旨在求善、求真、求仁,與中國佛道有共通之處。中共打壓法輪功,只凸顯出大陸的人權比臺灣落後了幾十年。他主張「關懷法輪功」,「聲援法輪功」! 法輪大法的功法包括:佛展千手法、法輪樁法、貫通兩極法、法輪周天法、神通加持法等,總共五套。主辦單位指出,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讓親師生體認生命的意義,啟發生命的智慧,認識人生真諦。透過自我改變與成長,紓解壓力。推廣生命道德教育,提昇人類文化涵養。 在研習課中授課的講師的名單如下:敖曼冠(振興醫院骨科部主任)、鍾谷蘭(東海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張清溪(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周怡秀老師(建國中學美術教師)、許秀英(彰化縣成功國小校長)、胡乃文醫師(上海同德堂國藥號中醫師)、楊碩英(中山大學企管系教授)、張福章(大紀元時報專欄作家)。 已經修習九年法輪功九年的潘菊枝表示,法輪功幫助她把壞的思想和毛病袪除。對她而言,法輪功是真法、真事,讓人返樸歸真,成為「真人」。朱牡丹認為練法輪功讓她脫離迷惘,找到心的歸宿。陳淮王對法輪功的體認是性命雙修,可以淨化心靈,改善體質。
-
北縣泰山鄉社區交流訪團抵金觀摩取經
台北縣泰山鄉道路觀摩暨社區交流訪問團一行人,昨日在泰山鄉長李國書率領下拜會金城鎮公所,受到金城鎮長蔡輝詩、鎮代表會主席陳天成等人熱忱接待歡迎,並就地方建設交換意見,觀摩吸取各項實務經驗,作為建設參考,以促進地方更繁榮、進步,使鄉鎮業務推展更順暢。 由泰山鄉長李國書所率領的道路觀摩暨社區交流訪問團一行,成員有枋寮鄉公所秘書徐名慶、各課室主管與十二個社區理事長及其幹部等四十餘人抵金進行聯誼參訪及社區業務觀摩活動,並於昨日下午四時許抵達金城鎮公所拜會,受到金城鎮長蔡輝詩、鎮代會主席陳天成及各課室主管熱烈歡迎。雙方互贈紀念品,並假鎮公所三樓多媒體簡報室舉辦座談會,場面極為溫馨熱鬧。 金城鎮長蔡輝詩致詞歡迎首次組團抵金訪問的泰山鄉,介紹鎮公所的組織概況、沿革、風土人文,也播放金城鎮多媒體簡介片,讓來訪的貴賓對金城鎮景觀特色有個初步的認識,並就鎮政業務交換工作經驗,期望能縮短城鄉差距,使鎮務建設更順利推展、更為繁榮進步。蔡輝詩並祝福泰山鄉參訪團,在金參訪期間有個愉快且難忘的參訪回憶,也歡迎他們常來金門作客,參觀金門的戰地遺跡與閩南文化及生態之美,促進金門的觀光發展。 泰山鄉長李國書指出金城鎮為金門縣之行政、經濟、教育與商業等功能之中心,且鎮內各社區之規劃、經營成績斐然,此行到金參訪,希望藉此取經、學習,觀摩彼此的鎮政業務,透過雙方互動,增進彼此了解,拉近彼此距離,提升鎮務之推展,以做為今後推展鎮務的參考依據。 座談後並在鎮公所行政大樓前與訪客合影留念,晚間並舉行聯誼餐會歡迎泰山鄉到訪,讓來訪的泰山鄉感受到金門人情味濃與親切的感覺。
-
疏解震撼劇場人潮金管處將實施團體預約
七月進入旅遊旺季,為解決熱門景點八二三戰史館震撼劇場,容易發生遊客排隊紛爭,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決定從明(四)日開始實施團體預約,區隔旅遊團和散客參觀時間,並且增加場次,以提升服務品質。 八二三戰史館設有模擬一座模擬砲戰時期碉堡式的「震撼劇場」,巧妙運用聲光影像及震動地板的效果,雖然每一場播放時間只有短短三分鐘,卻能緊緊抓住遊客的興致,成為戰史館自民國九十二年重新開放以來,最受歡迎的解說設施。 基於去年一到暑假旅遊旺季,震撼劇場發生遊客排隊紛爭,影響遊興,金管處經研究後,發現紛爭起因是旅行團和散客混雜排隊引起,因此決定從四日開始,實施團體預約,區隔團客和散客。 金管處說,震撼劇場每日除中午以外,原則逢正點及半點時段播放,每一時段最多得連續放映二場次,其中正點時段以提供現場遊客使用,半點時段保留給團體預約,預約服務電話(○八二)三三○五九九。 為了滿足遊客需求,金管處並表示,震撼劇場全天播映場次,也將由二十六場次,增加為三十場次上限,希望透過預約制度實施,疏解尖峰時段遊客壓力,提高離峰時段的設施使用率,提升服務品質。
-
烈嶼夏季磯釣賽分出高下洪文肯技高一籌勇奪大尾獎
烈嶼地區94年夏季磯釣友誼比賽,昨日於青岐南山頭沙溪破船頭至鳳嘴一帶海域進行,參賽的五十多位熱愛磯釣的釣友個個使出本領功夫,一較釣技,洪文肯技高一籌奪得「大尾獎」冠軍,高興的獲得鄉長林金量頒發的第一名獎狀及三千元獎金。 這項活動於昨日上午十一時至下午四時進行比賽,鄉長林金量也到場為參賽的釣友加油、打氣。釣友磯釣社理事長陳篤輝代表釣友感謝鄉公所舉辦磯釣這項有意義的活動。 林金量希望透由活動,讓鄉親更深切認識海洋資源,又可欣賞享受烈嶼地質景緻之美,也是一項娛樂休閒性活動。他也強調鄉公所積極推動烈嶼地區各項休閒、教育、藝文等活動,鼓勵鄉親多多參加正當休閒娛樂,如,磯釣,可訓練靜耐心力。 參賽選手莫不使出看家本領,經一番較技,由裁判將選手成果稱重計數登錄資料,優勝人員各獲鄉長林金量頒發的獎狀及獎金,他們是,(一)大尾獎:第一名洪文肯,獲獎狀及獎金3000元。第二名葉福林,獲獎狀及獎金2000元。第三名洪景生,獲獎狀及獎金1000元。(二)總重量獎:第一名許乃火,獲獎狀及獎金3000元。第二名林永東,獲獎狀及獎金2000元。第三名蔡錦裕,獲獎狀及獎金1000元。(三)多尾獎:第一名李丕華,獲獎狀及獎金3000元。第二名林雅各,獲獎狀及獎金2000元。第三名林建福,獲獎狀及獎金1000元。
-
鼓勵民眾安裝一氧化碳警報器金城消防分隊受理申請安裝補貼
一氧化碳中毒是向被稱為「無形殺手」稱譽,熱水器安裝於浴室內或通風不良的室內,燃燒不完全加上排氣不良極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金城消防分隊除了經常結合婦女防火宣導隊赴各社區宣導外,為了鼓勵民眾安裝一氧化碳警報器及遷移熱水器,防止意外,自即日起受理金城鎮民眾申請補貼安裝一氧化碳警報器及遷移熱水器各12戶,各補助新台幣伍佰元,受理申請電話311610,額滿為止。希望藉此喚起民眾更加注意一氧化碳中毒的嚴重問題。 金城消防分隊分隊長石兆珀指出,為降低一氧化碳中毒案件,協助民眾排除一氧化碳中毒危險因子,保護生命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發生,維護公共安全,金城消防分隊受理轄內民眾申請補貼安裝一氧化碳警報器及遷移熱水器各新台幣伍佰元,名額有限,欲申請民眾從速。 金城消防分隊表示,民眾於裝設或遷移合格時,通知消防分隊派員前往查驗裝設情形,並偕同廠商、特定瓦斯器具裝修技術士及用戶共同簽具竣工紀錄表,以確認裝設情形,依序辦理補助作業。 民眾於裝設或遷移審驗完成後,應檢具相關文件向金城消防分隊申請經費補貼,由消防分隊派員前往查驗裝設情形,並偕同廠商、特定瓦斯器具裝修技術士及用戶共同簽具竣工紀錄表,以確認裝設情形,依序辦理補助作業。 其中,裝設一氧化碳警報器部分,應檢附國外具公信力之檢測機關(如美國UL、英國LPCB、日本JIA、KHK等)開之檢測報告文件(應經我國駐外單位認證核章)影本。竣工記錄表(由消防人員、廠商及申請民眾署名)。產品功能保證書。一氧化碳警報安裝竣工照片等。 至於遷移熱水器部分,則應檢附竣工紀錄表(由消防人員、技術士及申請民眾署名)。遷移熱水器竣工照片等,以辦理憑證審核作業。 金城消防分隊指出,一般家中一氧化碳最常見的來源為加溫或取暖系統燃燒不完全,如熱水器、瓦斯或煤碳爐等;而一氧化碳中毒原因以不當使用熱水器或瓦斯者最多,發生時間以每年寒冷冬天為最多。除冬天外,雨天或颱風天也是好發的時間,如當年賀伯颱風來襲時,台省很多地區停電,有些家庭以柴油發電機來發電,再加上門窗緊閉,造成許多一氧化碳中毒。 由於一氧化碳對血色素的親合力為氧氣的200倍以上,因此會搶先與氧氣結合而形成一氧化碳血色素,體內組織由於無氧可用便造成缺氧反應。中毒的症狀可能包括頭痛、頭昏、噁心、嘔吐、心悸、眼花、四肢無力、嗜睡、心肌梗塞、心律不整、昏迷、抽搐及死亡等不同表現。 一氧化碳中毒為無形殺手,如何預防居家中毒,可以從多方面著手,如熱水器安裝的地點,不得安裝於浴室內或通風不良的室內(包括加裝了玻璃窗的陽臺,也應視為室內),熱水器的安裝必須由合格人員負責,並定期檢驗;室內應保持良好的通風,尤其在冬天、雨天或颱風天,應注意熱水器或瓦斯爐的正確使用方法及保養,避免不完全燃燒。而一旦意外發生時,應立即將病人移至空氣新鮮處,並迅速送醫急救。
-
文藝營編劇課程講師劉中薇也是金門女兒
投入演藝工作的金門女兒越來越多,知名主持人胡晴雯之外,在此次文藝研習營講授編劇課程、逐漸在編劇圈闖出名號的劉中薇,母親也是金門人。 劉中薇表示,母親李秀英是金沙蔡厝人,年輕時相當漂亮,曾在僑聲戲院擔任售票員,後來嫁給來金當兵的父親,定居台中。小時候曾多次返金,對金門有種難以言喻的感情。 她還記得,蔡厝外婆家門口有口井,外婆曲身打水的身影,仍依稀在目。而全家人夜間因暑熱,到庭院長凳睡覺的情景,也成了他鄉最甜美的夢。 劉中薇畢業於淡江大傳系、政大廣電研究所,擔任自由時報副刊主編,三年前出版「戀的芬多精」一書,因為書中有許多優美的文字,常被戲劇導演引用做為台詞,在部分導演的鼓勵下,開始嘗試編劇工作,成名的作品計有「星願」、「激速傳說Ⅱ」。 劉中薇此次授課的題目為:「電視劇本編寫-編什麼?寫什麼?」她表示,劇本是戲劇的根本、戲劇的藍圖。與小說不同之處,在於劇本人物多、關係糾結;時空的變化,主要以剪接表現;對白則較小說生活化。 關於編劇作業,劉中薇認為主要分為五大部分:一、故事大綱(類似短篇小說,包括主題、人物、時空、劇種、情節);二、人物介紹(包括人物愛好、出生環境背景等);三、分集大綱;四、分場大綱(需與導演、劇組討論後才能確定);五、進對白。 劉中薇說,一到四的部分,屬於「編」的過程。第五部分屬於「寫」的部分。她認為好的編劇應該要有四力:表達力、包容力、求知力、感受力,另外,還要有對社會的責任感。 劉中薇表示,稱職的編劇應該要為導演、劇組想好因應之道,以克服任何突發狀況。她也舉當初編寫「星願」一劇的有趣過程。劉中薇說,曾在劇本中描述:「女主角拿起仙人掌,往大片拼圖一丟,拼圖如雪花般往下掉落」。結果在片場拍攝時,才發現寫來容易、事實上拍攝時卻困難重重。 第一次拍攝,仙人掌丟後,拼圖不落,一看,發現是買來的拼圖未掰開。於是,工作人員分成十六組,花了二至三個小時,才將拼圖一片一片的拆開,重組後,方能進行拍攝。但丟後,拼圖依然只掉下一、二片。 她只好將劇情改為推男主角去撞拼圖,結果也只稀落掉下若干片,「如雪片紛飛」的畫面,仍不可得。最後,大夥只好改由人力,將拼圖往上丟,再用剪接方式做成需要的鏡頭畫面。 劉中薇最喜歡的編劇作家,是編寫過「追妻三人行」、「京城四少」、「人間四月天」等膾炙人口劇集的知名編劇王蕙玲。而一齣好的作品,劉中薇覺得,就是一齣「神」的作品,因為要靠各方面百分之百配合才有可能達到,因此可以說相當不容易。
-
烈中辦生態教學與國土保護知能研習
由烈嶼國民中學承辦的「九十四年度中小學生態教學與國土保護知能研習」活動,在烈中校長吳啟騰的率領下,學員深入大小金門探索地區擁有的珍貴自然生態景觀,吳啟騰也以專業的知識為五十多位中小學教師及學生來「充電」,期許他們能做為撒播的種子,激發更多人來保護家鄉自然生態的意識,並有效落實於日常生活中,讓地區子子孫孫能永享青山綠水的家園。 吳啟騰指出,該項活動以地區各級中小學教師及學生為主,透由活動來強化教師及學生認識本土環境與人文特徵的概念,以培養其愛鄉土、愛國家之情懷;也透過課程統整及主題設計,提供師生雙向討論及溝通,以獲得認識鄉土及防治生態污染之知能,並鼓勵教師參與本方案相關主題之研習、個人進修、教育行動研究以強化生態教學及國土保護知能之理念與行動力,也提供學生、教師實際參與或體驗生態圈及水土對人類生活重要性之研習或活動之機會,以激發其保護生態之意志,並有效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在縣政府教育局長盧志輝主持始業式後,吳啟騰與該校主任林英生以專業的知識及長年投入維護地區自然生態景觀的豐富經驗,來擔任「解說員」,帶領學員探訪大、小金門多處獨特的自然生態景觀,包括,烈嶼離島海域及烈嶼地質地形與海岸玄武岩、貓公石探索解說等等,兩位專家融合國土保護教材,一邊講授生態保育的觀念,也引領學員體驗金門的美,金門國家公園東區主任徐韶良及解說課陳秀竹也配合講解與說明金門國家公園維護國土保護及古寧自然濕地、戰史館等,透由實地的探訪,讓學員獲益良多,整個活動.內容非常充實,預定於今天下午劃下句點。
-
高職代訓林務所永續就業人員修習期滿頒發證書
金門縣林務所為推動「育林造林撫林計畫」,與國立金門高級農工職業學校進行「建教合作」,由高職代訓十名環境綠美化「永續就業人員」。林務所決定開放這項課程,接受旁聽,並頒給修習期滿的旁聽生結業證書。 這項訓練課程設計的對象雖是林務所的十名特定人員,已於昨日(周六)開課;但林務所決定將課程開放,讓在鄉鎮公所從事綠美化工作的人員可以進教室旁聽;只要出席的時數達到標準,將可取得結業證書。有意參加者可向林務所報名。電話為:(○八二)三五二八四六或三五二八四七。聯絡人為蔡小姐或許小姐。 金門高職為林務所設計、辦理的課程全稱叫做:「金門縣林務所環境綠美化永續就業人員專業訓練班」。進修期程為九十四年(今年)七月一日至十二月十七日。上課時間為每周的星期六上午八點到十二點;下午一點半到五點半。為期六個月,全程共計一百九十二個小時。
-
李榮團接任教師會理事長
金門縣教師會昨天舉行第四屆、第五屆理事長交接典禮,由常務監事楊景輝主持監交,新任理事長李榮團正式接任,原任理事長許經鴻則卸下重任功成身退。新任理事長李榮團表示會秉持教師會的工作精神與理念,在既有基礎上,結合新任理監事,來致力推動會務,服務會員。 縣教師會第五屆理監事經重新改選,同時也順利產生理事長,由李榮團以最高票榮膺理事長一職,昨天上午十時許假金城國中視聽教室舉行原、新任理事長交接,省府秘書長翁明志、縣府教育局長盧志輝、主任督學陳金文、金門高中校長李世峰、農工職校校長陳水芳、金城國中校長李再杭、省府專員李振銳、第五屆理監事全國教師會高中職委員會代表林學金,幼稚園委員會代表黃莉莉與教師會各理監事到場觀禮祝賀。交接典禮由常務監事楊景輝主持監交,原任理事長許經鴻將印信交予新任理事長李榮團,正式完成交接,獲得在場觀禮的理監事熱烈掌聲。 金門縣教師會第五屆新當選理監事名單, 理事長:李榮團。常務理事:林學金、李榮團、王振職、許績榮、唐國礎。理事:王振職、李榮團、林學金、許績榮、許績贊、李成福、謝銳、黃莉莉、許金玉、蔡海塔、蔡錦清、葉維敬、戴克銘、蔡錦杉、唐國礎。候補理事:楊德尚、許國華。 常務監事:許乃忠。監事:楊景輝、許乃忠、蔡淑真、黃靜軻、翁永溫。候補監事:許績川。第五屆理監事全國教師會高中職委員會代表:林學金,全國教師會幼稚園委員代表:黃莉莉。 昨天理事長交接典禮後,隨即召開第五屆第一次理監事聯席會議,由新任理事長李榮團主持,會中研討通過提案包括有:審查該會工作計畫及經費收支預算草案、審議該會會務人員工作職掌簡則暨擬聘任會務人員名錄、審議該會組織章程修訂草案。
-
石曉楓:文學是我生命中重要精神滋養
「文學是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精神滋養」。應邀來金為第一屆金門文藝營小說組授課的縣籍知名作家石曉楓,一語道出執著於文學多年的心情。 留著一頭長髮、目前擔任台師大國文系副教授的石曉楓,昨日以「啟蒙之旅-當代成長小說賞析」為題,與文藝營小說組學員分享文學的喜樂。 石曉楓畢業於金門高中,考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班、博士班,並任教於該校國文系。石曉楓表示,透過小說創作與閱讀,讓她回溯自己的成長經驗,透過這種回溯,對自己的生命意義深入思考,也對社會現象進行反省。因此,文學雖然是虛構的,但對她而言,卻是個真實的世界。 對金門文學的發展,石曉楓不諱言,有人認為談地方性文學太狹隘,但她覺得地方性文學仍有它的發展空間與特色。 甚麼是「金門文學」?石曉楓表示,以金門為題材的一種書寫,寫出金門戰地的特色,就是一般初淺的定義。 「我們不是沒有金門文學,而是沒有被看到」。石曉楓相信,金門仍大有可為。 如何被看到?石曉楓認為,要讓金門文學被看到,需要加強史料整理,或進行論述。因為單有「文本」還不足,還要有人對其進行深入的評論、論述。 她擔心,現在的金門小孩,對金門文學的概念已經很模糊,因此,如何啟發現在的六、七年級生,讓他們擁有關愛鄉土的理念,是未來應該努力的重點。 在昨日的演講中,石曉楓從幾個面向來討論當代成長小說,包括:從大陸作家余華的「十八歲出門遠行」談起;六、七○年代台灣成長小說的回顧-瓊瑤「窗外」所透顯的嚴肅意義、王文興「家變」小說的激憤發聲;八○年代台灣成長小說中的家庭樣貌-「孽子」中另類家庭的成形、成長陰影的展示;九○年代兩岸成長小說中的親子關係-母女關係書寫與變貌、父女之間的愛恨糾葛、「以父之名」:悖德之父、諧謔之父、猥瑣之父。 「十八歲出門遠行」,公路背景,是人生旅途的隱喻,透過離家出門,余華對自己宣告解脫。石曉楓指出,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找歸屬,但是,人生有永恆的歸屬嗎?沒有人有答案。 石曉楓說,成長小說有其特別的模式,那就是「離家-試煉-成長」。她認為,圓滿,也許不是真正的人生。那些殘缺、破損的淬練過程,才是真人生。 石曉楓以為「小說家只是在呈現問題,但解決問題不是他應該負擔的道德責任。」 家,對每個人有庇護功能,但也會對人形成隱痛、陰影。「窗外」的女主角,一直在尋找家的庇護,原生家庭找不到,因此,寄望從婚姻中獲得。瓊瑤透過女主角的追尋,暗喻遠離家庭、重獲新生的可能性。 王文興的「家變」,書寫緩慢、善創怪字的作風,被人稱為「緩慢的美學」,藉由「肖父」的恐懼,書寫為人子女的自省過程。 白先勇的「孽子」,寫的是同志族群,在原生家庭與社會的離棄下,對建立「擬親屬關係」、「家庭」的渴望。而無法獲得原生家庭的諒解,則是他們一輩子的痛。 蕭颯「單身薏惠」、廖輝英「油麻菜子籽」,則書寫出女性在傳統觀念束縛下的自我成長經驗。 九○年代,兩岸都面臨社會結構大幅轉變的困境,因此,兩岸的成長小說,也有一些共通性存在。母女、父女、男男、女女,糾結的關係更加複雜,一種潛藏的生命力正伺機爆發。 「每個人終其一生都是追尋的過程,小說家創作的原點,都是在回溯、爬梳自己的成長。」石曉楓訴說的,也正是她自己的文學生命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