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
全民休閒慢跑競賽開跑
金門體育會配合行政院體育委員會舉辦的「全民休閒慢跑競賽」,昨日假莒光樓鳴槍開跑,近二百名民眾、學生熱情參與,一起來為健康而跑,迎向美好人生。 這項由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主辦,金門體育會承辦,福建省政府、金門縣政府、金門縣議會、吳成典國會辦公室、金門酒廠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公司、台灣電力公司、金門縣校外會、金門縣立醫院、金門警察局、各級機關學校協辦這項全民健康慢跑活動,於昨日上午八時起在金門體育會理事長莊水池、副理事長李再杭共同主持鳴槍下,近二百位選手在凜冽的寒風中群起奮勇向前跑,由莒光樓起跑經金門石雕公園↓夏墅↓延平郡王祠↓賢厝↓向陽吉第↓空大↓水試所↓抵達終點莒光樓,全程5公里。 經激烈競跑,各組成績當場揭曉,並由金門體育會理事長莊水池頒發獎金予優勝選手,他們是男乙組:第一名:謝文昌、第二名許績川、第三名陳書茶;男丙組:第一名林清輝、第二名陳克陽、第三名張序伯、第四名董燕輝;。男丁組:第一名金沙警察所戴克鑽、第二名縣消防局洪國慶、第三名卓環國小洪錦地、第四名縣立醫院許耀人。男戊組:第一名何盡文、第二名李易勳、第三名黃嘉維、第四名黃世昌、第五名許志仁、第六名李國瑋。男己組:第一名楊易霖、第二名楊耀光、第三名鄭仁堯、第四名翁瑀涔、第五名黃仁嘉、第六名洪子堯。男庚組:第一名楊績輝、第二名陳文政、第三名許仲維、第四名蔡祐麟、第五名蔡詒昕、第六名薛辰褘。男辛組:第一名陳威佐、第二名陳育騎、第三名張育倫、第四名李世貴、第五名陳上禛、第六名梁育騰。 女乙組:第一名劉卓維、第二名李素美、第三名董淑娟。女丙組:第一名李玉鳳、第二名林梨娟、第三名張雙紅。女丁組:第一名何雪珍、第二名覃惠瑄、第三名莊惠玲。女己組:第一名莊毓虹、第二名覃惠瑄、第三名莊惠玲。李嘉慧、楊詩婷。女庚組:第一名陳家涵、第二名李雅琇、第三名陳淑芬。女辛組:第一名陳潔琳、第二名陳翊惟、第三名梁筱惟、第四名梁聖翊。
-
《海內外傑出鄉親系列報導之二》黃佛德陳成龍楊忠禮名揚海內外
對早年的金門人而言,人生如戰場,生命中除了飽受戰火的蹂躪摧殘,更得為有一餐沒一餐的日子而苦惱,也因此許多金門鄉親被迫得離鄉背井遠赴他鄉奮鬥,為家人的溫飽而打拚,歷經了滄桑與艱辛的歲月,其中,在馬來西亞的華僑黃佛德、陳成龍、楊忠禮等三人,成功以雙手苦心經營打造自己事業王國,光宗耀祖,名揚海內外。 配合「建縣九十週年暨世界金門日」活動的舉辦,縣府特別接受各界推薦,選出並將表揚海內外傑出鄉親、熱心公益人士共計三十五人。其中,馬來西亞僑鄉經推薦有黃佛德、陳成龍、楊忠禮等三位德高望重的華僑,他們早年離開故鄉下南洋打拚,在走過漫長的艱辛歲月後,迄今個個事業有成,然而他們對故鄉思念與日俱增,不忘自己是「金門人」,飲水思源。 黃佛德|祖籍金沙鎮英坑村,西元一九三一年出生,新加坡英校肄業,他急公好義、樂善好施,在「取之社會,用之社會」原則下大量捐助古晉市註冊社團,用以造福人群。他夫人拿汀彭玉蓮,溫婉賢淑,待人有方,夫唱婦隨,琴瑟和鳴。至於,他們的子女深受庭訓,學養俱佳,良杰、良毅昆仲躋身商界,聲譽日隆,已晉升年傾一輩商場翹楚,出類拔萃之俊傑。 今年七十三歲的黃佛德對教育事業的支持也是竭盡所能,不遺餘力,而且有口皆碑,蜚聲遐邇。渠曾以一元對一元方式熱烈響應古晉中校董會辦理獨立中學。捐輸巨額經費,促成民族教育的延續統辦。此種奮不顧身,氣壯山河之舉,贏得了全體華裔人士的頌讚。黃氏亦慷慨輸將,獨斥巨資興建古晉中華第一中學和第三中學禮堂,建竣後皆以其先父母之名命之。 黃佛德在砂勞越金門會館於1990年成立,並於1993年發起籌募購置會所基金,慨然捐獻巨款,以致會所迅速購成。對於渠之熱心公益,甚獲鄉親們之景仰。該會聘為唯一之名譽主席。拿督阿瑪黃長年累月貢獻國家,造福社會、功績卓著,名眾望,遂於1965年榮獲砂勞越州長封賜拿督勛銜,1978年再度授勛拿督阿瑪榮銜,實至名歸。 黃佛德廣受以下團體推舉出任要職及贊助人:中華國術體育社名譽社長、古晉中華總商會主席、砂勞越中華商聯會會長、砂勞越各民族聯合商會會長、砂廠商聯合會會長、砂勞越籃球總會會長、古晉籃球總會會長、砂江夏堂黃氏公會主席、古晉象棋公會名譽主席、砂乒乓總會名譽會長、雲南善堂名譽主席、砂勞越德教會紫霞閣名譽閣長、美聲文娛社名譽社長、馬來西亞童年總會(砂分會)副會長、馬來西亞業餘籃球總會副會長、馬來西亞奧林克委員、歷任砂勞越佛教會名譽主席、砂勞越賽馬公會主席、黃氏公會名譽主席、林厚省太極氣功十八式國際聯合會名譽會長等頭銜。 陳成龍|擁有博士學位,現任柔佛州金同廈會館理事長,籌建柔佛州金同廈會館,全部工程款約須美金八十萬元榮獲柔佛州最傑出青年經濟建設獎,獲得鄉親愛戴榮選為會長,即強化會務功能,促進鄉親,同心同德,共謀事業發展,促進福利增進推動年輕鄉親熱誠參加會務,促進第三代鄉親了解,認識金門風土人情。籌組返鄉尋根活動,推動未來經濟發展返鄉參考投資事項。 楊忠禮|現任楊忠禮機構執行董事長,主要學歷華僑中學、中正中學、聖安德烈學校,一手經營自己事業王國包括有楊忠禮機構、楊忠禮洋灰、楊忠禮能源國際、楊忠禮建築公司等事業,而他事業之所以能成功,主要也與他本身所奉行「誠」、「信」兩字有關,即以「誠」待人、以「信」來與商業對象交往,可以無往不利。 楊忠禮認為,中國人在五四運動時高喊「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實際上中國的儒家思想也可以「為用」的。他的孩子雖然都受西方教育,但在成長的過程中,他無時無刻不向子女灌輸儒家思想,包括孝親敬老、兄友弟恭,還有以誠待人,以信處世,身教言教合一,教育子女有成。
-
福建觀光客續有兩團抵金參訪
大陸福建省方運輸業高階主管,以及省級電子、平面媒體記者,昨日以觀光名義組團來金參訪。團員當中還有一位高齡八十的金門鄉親蔡國良,睽違故鄉六十多年後,昨日攜孫蔡英杰重遊舊地,將安排與住在沙美的親戚張校資見面。 自大陸宣布開放其福建人民來金觀光後,昨日續有團體組團來金,且此次主要成員均為福建省交通運輸公司主管,以及福建省級媒體記者為主。一行人分為兩梯次,分別在上、下午搭船直航抵金。由於記者的身份「敏感」,我方有關部門在兩團體成行前,已「警告」不得進行採訪,也因此負責地接的金廈旅行社顯得相當低調。 由福建省級媒體包括福建電視台、海峽都市報、東南電視台、福建日報等媒體記者組成的團體,傍晚在導覽人員帶領下前往慈堤賞鳥,一群記者見到包圍在夕陽下、靜靜躺在海岸上的軌條砦,紛紛拿起攝影機或照相機,希望留下美麗的畫面。 在團員當中,最特別的是現年八十歲的蔡國良,以及他廿二歲的孫子蔡英杰。根據海峽都市報記者翁芝光表示,蔡國良的孫子蔡英杰,在福建省副省長王美香九月廿四日宣布開放福建人民來金觀光之後,寫了一封信給海峽都市報,表示爺爺出生金門,因躲避日軍下逃南洋,事隔六十多年,很希望有機會能在第一時間到金門「走親戚」。這個要求經媒體披露後,獲得了各方重視,也讓爺孫倆能在昨日搭上金門觀光的「頭班船」,與福建運輸公司高層及媒體記者同行。 蔡國良表示,他出生不久就讓「沙尾」(金沙鎮)一個蔡姓人家抱養,而養母蔡淑妹早逝,主要都是祖父母將他帶大。祖父蔡鴻禧是位醫德醫術兼備的鄉村醫生,在地方上頗享盛名。十二歲那年,為了躲避戰禍隨親戚遠躲南洋,才剛到新加坡不到一個月,金門、廈門就相繼淪陷在日軍手裡。一九五二年則因祖父年邁,蔡國良輾轉回到漳州定居迄今。蔡國良說,到現在他還依稀記得童年,就連小時候就讀的金沙國小,也還記得位置在哪,只是每到清明,總是會念著奶奶和母親的墓還在金門,不知道有沒有人掃。 對於能夠順利成行返鄉「走親戚」,蔡國良顯得有些興奮,也難免有些近鄉情怯,他說,他有個親戚住在沙美叫張校資,將在短短三天二夜的行程裡安排碰面,並到祖墳上香。他說,如果政策能更開放,往來能更便捷,他希望能帶全家人都到金門來看看。
-
美藝術家艾婕音傳授紙藝「功夫」
美國藝術家艾婕音「Made in Taiwan-形塑台灣」的第四站,從本月二十日起至明年元月二日在金門縣文化局展開二週的展覽,展出她的作品。艾婕音昨日並親自傳授地區民眾紙藝「功夫」,採擷金門的高粱做為紙的材料,與學員共同創作一幅金門地圖形狀的紙藝術品。 工作坊在文化局二樓文藝之家,艾婕音親自指導近二十位由金門民眾組成的紙藝工作坊,透由現場的翻譯,教導學員學習紙藝的過程及技巧。今日續在原地教導學員,有興趣學習紙藝的民眾,可把握機會,前往參與活動。
-
社區土風舞成果表演有看頭
不管是快樂的小白兔、或是溫婉的農家女,一場場熱鬧的舞蹈,讓昨日晚間登場的「九十三年社區土風舞成果表演」很有看頭,不但吸引爆滿觀眾前來觀賞,且每個團體的完美演出,更是贏得觀眾如雷掌聲,場面相當熱絡。 這項由金門縣土風舞協會、金門體育會土風舞委員會主辦的「九十三年社區土風舞成果表演」昨日晚間七時三十分在金門縣文化局演藝廳舉行,縣長李炷烽還特別偕同母親與夫人到場觀賞,另外,議員張光海、陳玉珍與王再生等人也出席與民同樂。 由於此次成果表演匯集地區眾多舞蹈社團,上台表演的舞者年齡層更涵蓋老、中、青,所以吸引近千位民眾到場參觀,在觀賞完一場場精彩演出後,觀眾都給予最大的掌聲。 昨日表演節目包括有:祈禱(長青組)、快樂的小白免(律動、基礎B)、開門紅(協會舞群)、情深兩千年(金湖社區)、站在高崗上(烈嶼分會)、雪山讚歌(進階班)、西北雨請慢落(盤山社區)、花裙子飄起來(基礎A)、一心等待妳(金城A區)、山之情(古城社區)、小小舞蹈家(基礎A、B)、美麗的山地花(古寧頭社區)、酒是生命、你是舞伴(瓊林社區)、好采歌(陽宅社區)、東方之珠(進階班)、維州連鎖舞(水頭社區)、鳳凰歸來(協會舞群)、浪跡天涯(金沙社區)、小姑娘(金城B區)、雀之靈(彭英老師)。
-
兩岸三地婦女研討會劃下圓滿句點
「兩岸三地婦女研討會」昨日進行最後一天的議程,來自不同三地的姊姊妹妹們,相互溝通意見,進行工作經驗交流,為此次活動劃下圓滿句點。 這項研討會是由金門縣政府婦女福利服務中心主辦,金門縣婦女會承辦,昨日首位擔綱講座的是廈門市婦女聯合會副主席陳寶貴,她在講座「廈門市外來婦女勞動權益保障現狀與對策」時提到,外來婦女權益保障存在諸多問題與困難,尤以勞動權益受損為最,有必要通過嚴格執法、完善立法,完善表達和維護外來婦女利益的機制,加強引導、輔助、培訓等途徑落實對這一特殊群體的應有保護。 金門農工職校校長陳水芳在「大陸新娘與外籍新娘之比較─以金門為例」講座也提到,外籍配偶的盛行,必然對金門的文化、人口結構、教育、經濟等產生很大的衝擊,因此政府必須積極的在政策上建立各種輔導機制,諸如成立專責的輔導單位、語文學習、生活休閒的輔導,使其很快融入社會,營造美好的家庭,成為社會發展的正向動力。 縣婦女會總幹事陳麗珠表示,為了歡迎這群「嬌客」,縣府日昨也舉辦盛大聯誼晚會,與他們歡度耶誕夜,縣長李炷烽伉儷與省府委員高丹華、縣議員許華玉、社會局長張金成、專員黃雅芬等人都特別與會與嘉賓同樂,現場大家同歡唱,氣氛相當融洽。 這三天全程到場參與的張金成也表示,明年將會擴大規模來舉辦,且研討的議題將會更加生活化,並廣邀外籍新娘、大陸新娘共同來參與,交流彼此意見,希望可以有助改善她們生活上的差異。 對於參與這項盛會,廈門市婦聯會主席翁金珠表示,這項活動相當具有意義,堪稱是開兩岸婦女會議先例,所以未來也將會積極來爭取,看下次是否可以在廈門舉行,而她也提及,兩岸同根同種,因為歷史原因,文化背景有所差異,未來應加強交流,讓三地的姊妹可以相互瞭解,而她在會中也提到希望台灣姊妹可以將大陸新娘視為自家姊妹,善待她們。
-
《世界金門日僑社系列報導之三》浯島先民下南洋新加坡是第一站
新加坡是金門先民下南洋的第一站,因此當地金僑的人數最多。星島的僑社數量眾多,又以金門會館及浯江公會一百三十多年歷史最為久遠,且與「恩主公」牧馬侯陳淵的民間信仰息息相關。而成立將滿十年的新加坡董氏公會,雖然「年紀輕」,但活力同樣不輸其他歷史悠久、組織龐大的僑社。 新加坡金門會館創立之初,是以宗教廟宇的形式出現,由於大英帝國治下的殖民地法律,祀神可以自由集會,兼辦僑鄉福利事項,因此在一八七六年由旅星金僑李仕撻等鄉親創設了「孚濟廟」,奉祀「恩主公」牧馬侯陳淵,治理章程中並規定,將聯絡鄉親,「永久奉行金門人對節令祭祀之信仰」,在可能範圍內還將興學、扶助老弱殘疾者,設立類似獎學金機制的「學生津貼費」等。從「外觀」上看來,雖然只是個宗教團體,實質上卻扮演了聯絡金門鄉親的僑社功能。 李仕撻過世後,「金福和公司」黃良檀繼任孚濟廟總理,將辦事處設在廟後,名為「金門公司」,成為鄉橋往來的落腳處。到了一九一三年,黃良檀之子黃安基與陳芳歲兩人,以金門會館正、副總理名義,與一百二十三家商號聯名請願,在金門設立縣治。直到一九一七年,「金門公司」才正名為「金門會館」。目前位於慶利路巍峨壯觀的金門會館大廈,則是主席黃祖耀聚鄉親齊心合力,於一九八六年耗資坡幣三百餘萬元所興建。 浯江公會的成立約與孚濟廟同時,但以旅外勞工為主要對象,初名「金浯江」,奉祀聖侯恩主公陳淵部將李俊神像。由於公會設有「互助部」,並於章程中規定,遇有會員及其家屬發喪,公會將贊助閩南音樂隊送殯,這段歷史卻意外保存了福建中樂與南音錦曲的精華。 走過百年歷史,新加坡金門會館從一開始就以服務社會,造福故里,熱心公益為己任,且一路走來始終如一,除設有會員子女獎助學金,舉辦各項華族傳統節日慶祝會,接待世界各地同鄉社團之外,尚積極參與各項文化藝術與慈善活動;隨著會館文教部、青年團和婦女組在一九九七年先後成立,平均每年都要舉辦超過二十項的活動。 目前會館現有會員一千二百餘人,並與「浯江公會」合二為一,同舟共濟,不分彼此,對發揚華族傳統文化和美德,不遺餘力。根據會館提供的資料,甫改選的第一百三十四、一百三十五屆董事會成員,仍由黃祖耀擔任主席,副主席方金水、楊清芳等。 「新加坡董氏公會」是金門董氏族人在海外的一個聯誼組織。一九六○年代,旅居新加坡的董氏族人為了聯絡宗親情誼,在董永成、董清河的倡議下,成立「金門古崗聯絡站」,並在廈門街一間火碳店內設臨時聯絡處,凡遇族人紅白事,宗親均相邀集體參加。至一九九○年代,一位年輕宗親董重慶隨父赴金門尋根祭祖時,萌發了成立董氏宗親團體的願望,遂於一九九五年發起成立「金門董氏公會」,一九九六年初獲政府批准。成立之初,會員僅十幾人,多數來自同一家族成員。會所暫設於凱連大廈。 由於董氏宗親在新加坡人數較少,來自金門的董氏族人更寥寥無幾,會員數始終無法突破,會務活動亦處於冬眠狀態。有鑑於此,身為火碳店後人的董麗貞四處奔走,集思廣益,為會館發展尋求生機,勸說董國榮為公會發展獻策,又適逢現任主席董加權為子女舉辦婚宴,廣邀董氏宗親出席,董國榮遂趁此良機與董加權就公會發展事宜交換意見。不久,並借用慶利路金門會館會議廳舉行會議,會員以及熱心宗親共二十多人出席。經討論,決定將名稱改為「新加坡董氏公會」,取消籍貫限制,凡董、童氏宗親均可參加。 一九九九年公會正式更名,改為「新加坡董氏公會」。二○○○年又將會所遷至大坡橋南路二九一號A,暫借宗親董理松辦公樓作為會所。二○○○年七月十五日董加權當選首任會長,積極廣招會員。同年十月首次組團赴菲律賓參加「第六屆世界董楊童懇親大會」,增進與海外董楊童宗親的互動。直到二○○一年四月份,會址才遷至茂德路現址。 該公會為了廣招會員,不僅從電話簿中尋找宗親資料,更想出絕招:每天關注「聯合早報」上的訃文,只要發現董氏宗親過世就直接前往弔唁,藉此聯絡宗親。該公會雖然年輕,但凝聚力卻也不容小覷,目前公會正籌募會所基金,準備購置會所,進一步積極發展會務。
-
民俗才藝展演各校拿手絕活盡出
金門地區九十三年各級學校民俗才藝展演觀摩活動,昨日在文化局演藝廳熱鬧展現學生們的民俗才藝,博得滿堂喝采。縣長李炷烽賢伉儷也與家長一同觀賞學生精彩的演出,讚譽有加。 李縣長相當肯定學校投入活動的用心,他說,難能可貴的是參與表演的學生人數幾乎佔學校學生總人數的過半數,達到全面教育、全面學習的教育效果,是可喜的現象,他期望每位學生們各方面的潛能都能有效的開發與發展。 由金門縣政府主辦,金門縣文化局、國立金門高中、國立金門農工職校及地區各國民中、小學協辦的「金門地區各級學校民俗才藝展演觀摩」活動,昨日上午八時三十分許在金城國中學生的國樂合奏聲中拉開序幕,二十六支隊伍分國小、國中組及高中職組進行民俗才藝觀摩,參演各隊均盛裝登場,亮麗的服裝,令人目不暇給,也增添活動的看頭。 昨日適逢假日,許多家長專程到場來觀看子女的演出,甚至爺爺、奶奶也來捧孫子的場,縣長李炷烽賢伉儷、教育局長盧志輝、主任督學陳金文等人也都到場為學生們「打氣」。各校校長及教師們更是專注的觀看其他學校不同特色的節目表演,相互觀摩,來截長補短,展現學校藝文特色。 這項活動的觀摩內容,由各學校就民俗才藝、民俗舞蹈、民俗體育等項任選一項演出,或綜藝性的表演。上午,安排高中職、國中組觀摩,計有七隊參與表演,表演節目順序分別為:金城國中(國樂合奏)、金門農工職校(天降甘霖)、金門高中(傣族風情)、金湖國中(扇子舞)、金寧中小學(小姑娘)、烈嶼國中(祥獅獻瑞)、金沙國中(千載清音)。下午則進行國小組觀摩,有十九隊參與演出,在開瑄國小(二十四節令鼓)的震撼鼓聲中登場、依序表演為,安瀾國小(歡樂慶豐年)、述美國小(浯島情網)、金湖國小(雨中仙)、中正國小(祥獅獻瑞、旗舞飄飄、慶豐年)、上岐國小(四季花開)、西口國小(擺夷之舞)、金寧中小學(西北雨)、柏村國小(英雄出少年)、古城國小(歡天鼓舞豐收年)、古寧國小(旗海翻騰)、卓環國小(桔梗謠)、多年國小(鵲橋會)、賢庵國小(絲竹樂演奏)、湖埔國小(水淹金山寺)、何浦國小(武之舞)、正義國小(六合鼓舞開新運)、金沙國小(悠游)、金鼎國小(巧手空竹舞乾坤)。 李縣長相當歡喜欣賞學生們各具特色及韻味的精彩表演,他說,熱情的觀眾是表演者最大的鼓勵與肯定,現場座無虛席的觀眾,顯現出家長與教師對於這一項活動的重視與肯定。李縣長並頒發獎金獎勵參演的每一隊,鼓勵學生更上層樓的展現才藝。 李縣長表示,地區各學校推動民俗才藝展演觀摩活動,已有近二十年的歷史,從表演者可看出地區無論在民俗舞蹈、民俗體育及民俗才藝等,都大幅提昇表演水準,每一節目的整體表演陣容、及節目設計編排,都是經過指導教師投入許多心力來精心策劃,學生們不斷的練習,才能以最好的成果呈現在觀眾的眼前,這也是學校團隊精神的展現。他表示,學生們在舞台上的精彩表演,可透由現代科技錄影設備,灌製CD,來加以推廣,也可讓不能到現場觀摩的家長及鄉親分享到學生的特殊才藝表現。 李縣長也很高興看到許多學校甚至出動全校學生總人數的一半多來參與表演,這就是達到全面教育、全面學習的教育效果,是可喜的現象。他特別要感謝教師長期的教育辛勞,讓小朋友在教育環境與體制下,各方面的潛能都能有效的開發與發展,這也是金門教育整體的成就。李縣長也表示,各校推動民俗才藝,還有很多項目可以發展的空間,如,踢毽及跳繩等,也可藉由小三通的往來,邀請大陸武僧學校來指導學生練習如詠春拳、少林拳等功夫強身,他覺得讓每位小孩子在學習的階段,能夠接觸各種不同學習的領域,這是教育整體發展及全面發展必須要努力的方向,當然這些構想,也是要徵求學校的意見,來實施推廣。 雖然僅是觀摩表演,但是各校還是花費製裝費為學生盛裝打扮,並結合特製的道具,來豐富節目,亮麗的道具服裝也是這一次活動的特色之一,許多學校的「招牌」表演,如,開瑄二十四節令鼓、中正祥獅獻瑞、湖埔的歌仔戲、正義的六合鼓以及金鼎的扯鈴表演,展現該校一貫推廣民俗技藝的成果,其他學校的民俗舞蹈也融合現代的舞蹈,以曼妙的舞姿、幽雅的舞曲、學生在展演中表現活潑、展現歡樂,各校演出節目包羅萬象,透過彼此觀摩,來傳承發揚文化技藝。
-
文學與碉堡藝術對話今登場
為延續「金門碉堡藝術館」繼續在藝文界發燒,縣府昨邀請包括知名現代詩人洛夫在內的十幾位文學或藝評人來金參訪,今(廿六)日中午將在社會福利館進行「文學與碉堡藝術的對話」,希望從文學的角度來觀察這場現代藝術盛宴。 昨日到訪的貴賓包括詩人洛夫、白靈、焦桐、曾念、陳瓊芳、陳思嫻、顏艾琳,知名漫畫家紅膠囊、畫家詩人吳德亮、天下30雜誌記者馬恆瑞、文化評論人羅秀芝,以及來自澳大利亞目前擔任二○○六年「雪梨雙年展」策展人的查爾斯等。一行人接近中午時分抵達金門,隨即前往縣府拜會,受到縣長李炷烽歡迎。 李炷烽特別感謝他們對金門碉堡藝術館的關注,盼望透過詩人、畫家、文學家、評論家的筆,讓碉堡藝術繼續在全球藝文界持續發燒。 昨日到訪的查爾斯,在英國出生,卻長居美國,為了策劃二○○六年在澳洲雪梨舉行的雙年展,還特別移居雪梨。此次來到金門,希望能從金門吸收一點碉堡藝術館的特殊經驗,作為策展的參考。 洛夫等一行人傍晚來到慈堤三角碉堡時,正好碰上鸕鶿成群飛往慈湖休憩,夕陽配上候鳥,壯觀而美麗的畫面,讓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日中午在社會福利館,將有一場「文學與碉堡藝術的對話」,屆時詩人們將從文學的角度觀察碉堡藝術,並提供相關意見。
-
海防洞開難擋大陸觀光船靠岸
金門與大陸之間的距離,不過短短數千公尺,彼此又在文化、血緣上有著密切關連,日前發生在官澳的大陸觀光船違法登「門」事件,正是這兩項因素所致。時值小三通試辦滿四年前夕,此一現象所凸顯現行兩岸政策不合理等問題,值得有關單位重視。 根據實地訪查得知,十二月中旬在官澳發生的觀光船違法登「門」事件,事實上只是少數一兩位與金門有親戚關係的船長,趁便將船開到岸邊與鄉親打個招呼,據了解,在該案發生前,甚至還曾有大陸女性「直航」前來相親,當天往返,當地鄉親們認為,事情並沒有相關單位想像中那麼嚴重。 只不過,事件當中一方面凸顯出海巡單位無法事先防阻於海上,岸巡總隊事後又無法有效防堵於陸域,用海防洞開來形容恐怕亦不為過。此外,小三通試辦迄今即將屆滿四年,而「設籍滿六個月」等限制依舊存在,不考慮兩岸之間緊密的文化、血緣關連,也難怪會有這次的登「門」事件,以及先前的「假台商」等問題產生。 試想,金門若比照廈門實施「落地簽證」,並開放台灣鄉親也能經此道前往大陸,一定程度上是否就能將問題化解於無形?相關單位在執法上是否也將更有正當性?種種問題,值得有關單位慎思。
-
大陸觀光船登門海巡署驅離
大陸廈門的「海上看金門」旅遊,近來竟有觀光船搭載旅客直接靠泊在金門北海岸,還與岸上民眾接觸、互動,海巡署在得知情形後,昨日組成小組前往部署,共驅離了三艘越界的觀光船。 十二月中旬前後,金沙鎮官澳海邊突然出現了一艘掛著大陸五星旗的觀光遊船,船上寫著「海上看金門」等字樣,不一會兒,船隻竟然直接靠泊在官澳海堤上,還有地區鄉親趨前一探究竟,大陸觀光船直接「登門入室」,如入無人之境,大膽行徑令人咋舌,也嚴重威脅了地區海域及陸域安全。海巡署得知情形後,立即展開調查,發現當天有大嶝陽塘出發的「金嶝一號」、「吉祥二號」兩艘觀光船登「門」,遂邀集相關單位進行檢討。為了防堵類似行為再次發生,昨日上午特別由中巡局統合金門岸巡、海巡、機動查緝隊以及福建省調查處等單位前往北海岸巡護,並發佈新聞稿表示,驅離並警告了「吉祥一號」、「翔安一號」等三艘觀光船。 海巡署並表示,雖然兩岸人民互動日漸頻繁,交流範圍逐漸擴大,但該署對於此類非法闖入禁限制水域的不法行為,仍將全力遏阻,以維護海域安全與秩序。
-
陶瓷廠生日創作展開鑼
金門縣陶瓷廠昨天歡度建廠四十一周年。孫炳妙等十八名員工在廠慶之日,舉辦了陶瓷藝術創作展。 孫炳妙以雞、鷹等禽類為體裁的交趾陶作品如「母愛」、「闔家歡」等,妙肖自然,將雄雞的啼唱、母雞的咯咯與吱吱吱的小雞拿捏得恰如其分,既逼真又傳神。 「母愛」是一隻羽色豐滿的母雞,伏雌於雞窩當中,周遭有破殼欲出的小雞,還有尚未孵化的雞蛋;母雞正以慈愛又滿足的目光看著自己的小寶貝。母雞的羽毛是由數百鱗片狀陶土交疊而成,釉彩是用無光釉,因此更加貼近自然。 「闔家歡」由雄雞、雌雞、小雞組成;以有光澤的釉色製作,表現出雄雞羽的鮮麗。公雞啼,母雞咯咯,小雞啄食,給人一窩子無憂無慮的印象。 這次參展的人員有孫炳妙、盛惠芳、吳永堅等十八人,作品有國畫十三幅、書法二十幅、陶瓷藝品一百零八件。陶瓷品的造型有盤、瓶、水桶、杯、砲彈、香爐、四合院、人物、十二生肖、瓜果、花樹、魚禽、龍鳳、麒麟、風獅爺、山水等。 除了展出的作品之外,展場外還有一些「遺珠」,那就是陳珠英的作品。陳珠英彩繪的新作有得月樓、蝶、梅花等。這些作品出自久病又多病的陳珠英之手,顯得不俗。陳珠英表示,蝴蝶的生命短暫卻繽紛,梅花則傲立於霜雪,人生或人品自有與之相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