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
監委要求金防部落實未爆彈清查工作
監察院新完成金門民眾掃墓發現國軍棄置彈藥調查報告指出,若不法或有心人士利用棄置彈藥,或發生爆炸導致火燒山事件等,將造成民眾、社會、國家嚴重損失,國防部應繼續追查彈藥是哪個部隊棄置,金防部更應落實執行搜索及清查未爆彈的工作。 民國九十三年四月金門民眾在山后寨仔山樹叢發現國軍棄置彈藥一批,包括國造八一迫砲彈三枚、七點六二公釐步槍彈一百三十四發、五○機槍彈一百七十九發。監察委員李伸一、趙榮耀組成專案小組新完成調查報告指出,棄置彈藥的批號清楚,經清查金防部所屬部隊械彈清冊卻沒有短少,顯見部隊未落實彈藥管理。 調查報告指出,金門國軍棄置彈藥案,凸顯部隊換防交接作業不確實,導致軍方僅能研判是早年部隊移防交接時,沒有確實清點棄置。國防部應繼續追查是哪個部隊棄置,並進一步追究失職責任,避免類似案件再發生。 兩位監委調查意見認為,國防部要求金防部徹底清查各個責任區內的未爆彈,金防部將防區劃為五個責任區,下令在九十二年三月至九十三年一月實施全面性搜索及清查,卻仍然沒有發現這批棄置彈藥,顯然沒有落實執行任務。 監察院認為,若不法或有心人士利用棄置彈藥,或發生爆炸導致火燒山事件,將造成民眾、社會、國家的嚴重損失,國防部雖已行政懲處相關失職人員,但應將全案列為案例,加強向國軍宣導,積極督促部隊務必落實搜索及清查防區地表未爆彈的工作。
-
中元普渡「普渡公」神氣活現
一年一度的中元普渡又來到,傳統習俗在這天家家戶戶都祭拜「普渡公」,請來大士爺用以超渡亡魂,消災解厄,也讓金城鎮民生路巷內製作紙糊「普渡公」的翁文林夫婦忙得不可開交,所製作紙糊的「普渡公」也顯得「神氣十足」,他也慶幸這項傳統技藝已有傳人。 位於金城鎮民生路巷內的「文文糊紙店」,是由翁文林、蔡秀琴夫婦負責,從事紙糊人像及祭拜壇內法事用品的製作,翁家這套手藝是翁文林的父親所傳下,已有百年的歷史,過去每一部分都要靠純手工來製作,現有現成的印刷品可以裁用,但是趕工時都要做到三更半夜,工作還是很辛苦。 本身從事糊紙業製作已近半百的翁文林說,祖傳三代所製作的普渡公,抱持的理念都是堅持手工製作,就算現在已有許多物品都能透過機器大量複製,但這些以紙張仔細糊貼的人偶,仍堅守以「手工製造」為主,從最早的剖竹開始即毫不馬虎,再以十指及雙手把玻璃紙牢牢緊繫每一根的孟宗竹枝,製作出來的普渡公大士爺紙像及各項紙糊作品,如山神土地、觀音亭、翰林院:::等等,每項作品都注重剪貼與意象造型,糊製得栩栩如生,都能獲得眾人的歡喜滿意。 相傳大士爺是觀音菩薩的化身,幻化成猙獰面目的大士爺是為了震懾孤魂,因此翁文林、蔡秀琴夫婦紙糊的大士爺(普渡公),身材魁梧面貌猙獰,頭長雙角口吐火焰舌,身穿武士裝的大士爺紙像頭上有一尊觀音神像,大士爺像左側有山神騎獅、右側則有土地公騎虎,另有趙公明、康妙威、馬于貞、溫皇等四大元帥分別騎虎、豹、獅、象護法。 每年普渡壇上看到有一尊職掌普度法會期間管理眾孤魂之職的「大士爺」,大部分由翁文林、蔡秀琴夫婦親手製作。翁文林表示這項家族事業除了由他延續父親「活到老、做到老」的精神,長子翁明淇目前也由復興高工美工系完成學業返鄉,他有意讓兒子成為接班人,延續發揚這項糊紙手工傳統技藝。
-
一公尺長雨傘節深夜入侵民宅
又見雨傘節!每年六到九月是毒蛇出沒最頻繁的季節,一條長約一公尺的雨傘節,前天深夜闖入下湖一戶民宅後花園內成了「不速之客」,金湖消防弟兄馳往捕蛇時,詎料,這條飽受到驚嚇的雨傘節,竟然一口氣「吐」出兩隻蜥蜴,企圖「減重」遁逃,仍被消防弟兄洪國慶及義消李建新手到擒來,屋主當場則看得目瞪口呆。 金湖消防分隊前天深夜接獲民眾報案指稱,他一家老小正在住宅的後花園散步時,無意中發現一條黑白分明毒蛇,這條毒蛇可能係「走後門」闖入,並躲在後花園花圃之間出沒,因其黑白蛇身在夜間一閃一閃,十分明顯,一眼即可分辨出是雨傘節,消防弟兄洪國慶及義消李建新兩人立攜帶捕蛇器前至現場摸黑捉蛇。 消防弟兄洪國慶及義消李建新抵達時並未發現這條毒蛇,經一番翻找後,果然發現牠躲藏在花圃空隙間若隱若現,在確定蛇位置後,洪國慶即以迅雷不及掩耳動作,三兩下即以捕蛇器將牠擒獲,當時這條毒蛇一度試圖逃走,而更令現場人員驚訝不已,牠在被捕之前,一連口吐出兩隻蜥蜴,研判被逮前美味才剛下肚,還來不及消化。 洪國慶說,他捉蛇不下百次,還是頭一回看到從毒蛇口中一次吐兩隻蜥蜴,起初誤以為是小蛇,經仔細端詳才赫見是兩隻蜥蜴頭身及手腳,十分齊全;屋主目睹這一幕也感到不可思議,對消防弟兄捉一條蛇竟然「附帶」兩隻蜥蜴,一舉三得,嘖嘖稱奇;這條雨傘節當晚即被帶回隊上安置,經量身結果長約有一公尺。 由於雨傘節是保育類動物,消防弟兄昨上午將牠帶至偏僻樹林內放生,協助牠回歸大自然,在放生前,牠在蛇籠內還不時昂首吐信,令人視之心驚膽跳;金湖消防弟兄提醒民眾,若發現毒蛇出沒時,可撥打一一九求助,千萬別打草驚蛇,以免遭到蛇的攻擊,一旦不慎遭蛇咬傷也應就地緊急處理並立即送醫。
-
迷你消防車配備先進金湖消防分隊添利器
內政部消防署為因應巷道狹窄,以致大型消防車無法進入的問題,特別添購小型消防車,金門地區也獲配發乙輛火戰士WST-D1000型小型消防車,這輛針對狹窄巷道火災消防勤務設計的多功能小型消防車,昨船運抵金門後,縣消防局立即轉交由金湖消防分隊使用,也是目前全縣最「迷你」消防車。 金湖消防分隊長林 俊指出,金湖各里內住家密集,除了巿區街道,鄉村古老建築也相當緊密相連,且巷道狹小,除了車輛通行不易,也影響消防救災。縣消防局考量各里地形之特性,除增設消防栓等,以改善救災設施,這次消防署撥配乙輛小型消防車,也特別先撥交由金湖地區使用,將有效強化救災功能。 林俊表示,火戰士WST-D1000型小型消防車,二○○四年三月出廠,乃消防署針對狹窄巷道火災消防勤務設計,總重五公噸,載水一公噸,並搭配兩組不同功能之消防泵浦。另車上配備有破壞器材組:如三叉撬棒、手動油壓破壞剪。微水霧超高壓泵浦滅火系統:能有效應用於住宅火警中最危險的「閃燃」及「復燃」現象。此外,還具備有高密度泡沫系統:適用於各類特殊性(如:禁水性物質類)火警使用;同時在大型消防車無法進入狹窄巷道內時,可擔任接駁任務,並供應充足水壓,一般大型消防車皆以拉長水線進入巷道內灌救,但往往造成水壓不足而影響救災勤務;小型消防車高壓噴射分有水霧、直射兩種,可有效強化狹窄巷道火災消防勤務。 這輛全島最迷你的小型消防車其車長、車寬、車高等均較大型消防車小巧,其車長四九二點七公分、車寬一九○點八公分、車高二四六點五公分;大型消防車車長七三三公分、車寬二三○公分、車高二六○公分,昨正式加入金湖地區消防救災行列,將成為消防救災的一大利器。
-
唱完「最後一夜」燕子!舉族遷移了
「來趕不上清明,去等不及七月半!」這是流傳在金門民間的諺語,句中說明候鳥(燕子)遷移的季節。實際情況又是如何呢?在金門過完「夏令營」的燕子們,果真在農曆初七或初八夜裡唱完「最後一夜」,並於一、兩天前舉族遷去。 沙美街道昨天變得過份安靜,電線下、車頂上,好像少了什麼。仔細想想,原來是在黃昏大玩搶位子的那些燕子不見了;半夜和清晨在電線上喧鬧,擾人清夢的燕子也不見了。幸好,電線下、街道上和車頂上的鳥糞也跟著不見了! 「呢喃雙燕語紅檐!」這是清代金門才女洪許娘的詩句。成雙成對的燕子總是讓孤獨的人惹出許多情絲或愁思。不過金門的燕子卻有成千上萬群集的現象。夏天傍晚,或樹上、或電線上,到處是有燕子大軍迴旋起落的混亂狀態,熱鬧有餘,反而讓人興不起幽思。燕子總歸是一種好鳥。金門最早的書院叫「燕南書院」,建於宋代;「浯江書院」也曾被清代同安縣丞(分駐金門)署名為「客燕齋」。可見,讀書人是喜歡與他們為伍的。 燕子的糞便難免讓人困擾;不過,牠們基本上還是受到禮遇的。很多人仍相信家燕在自家簷下築巢會帶來好運。明年清明節之後,牠們還是會飛回舊巢繁殖後代,人們還會歡迎牠們的。
-
李錫奇推出戰爭賭和平力作
長期推動台灣現代藝術以及最早提倡兩岸藝術交流的李錫奇,在此次十八個個展當中是唯一一位土生土長的金門人。他將與裝置藝術家蔡志榮共同創作「戰爭賭和平」,希望讓參觀者從遊戲參與過程中,體會生存、記憶與和平的意義。 這項「戰爭賭和平」將安排在南山砲陣地入口處的第一座碉堡,李錫奇、蔡志榮將在碉堡內布置一座賭台,以及一部樂透彩抽獎機,周遭貼上古寧頭戰後景況與相關史實。李錫奇並以砲彈為造型設計了「八二三砲彈酒瓶」,將以偽裝網方式倒置懸吊在碉堡外圍。 李錫奇表示,其實任何戰爭都是一種「賭」,倒置戰爭就成為「賭」的呈現。作品中呈現的戰爭事件、高粱酒、砲彈以及砲擊後的斷垣殘壁,對陌生旅客來說很容易分辨,對金門人來說卻很難分辨。他說,當碉堡不再是碉堡,而高粱酒不再是高粱酒時,戰爭將如何被消解?和平又如何被建構?這些都是充滿想像的。他希望鄉親透過這些裝置,能嚴肅思考戰爭、生存、記憶、未來等混雜關係。
-
賢庵國小創作呈現陶藝教學特色
在此次金門兒童碉堡藝術展金城鎮賢庵國小以「碉堡上的鈴聲和堡壁的懸魚」為主題,利用學校致力陶藝教學的特色,在碉堡外架起偽裝網,在網上懸掛學生們製做的陶鈴和陶魚,以陶鈴聲祈求和平,用陶魚象徵自由,表現出對於金門人反戰的心聲及曾處在軍管體制下的無奈。 賢庵國小曾在縣立文化中心(文化局)舉辦學生陶藝創作展,此次碉堡藝術展的布置上,在校長姚清華、教導主任謝華東、北師美教系畢業的替代役盧敬恆等人指導及陶藝班學生參與製作,更呈現出該校一貫的陶藝教學特色。 金門在軍管時期,到處充塞著肅殺之氣,偽裝網下的碉堡,衛兵持槍警戒,任何人均無法越雷池一步。在設計展示上,該校在碉堡外架起偽裝網,掛上各式由學生創作的陶鈴,加上祈福的卡片隨風震動,希望讓陶鈴悅耳的聲音化解五、六十年代的心酸,以陶鈴聲替代槍砲聲,祈求不要戰爭、要永久和平。 金門孤懸海上,島民曾是政治局勢下的棋子,身不由己,金門人渴望像悠游在海裡的魚兒,無拘無束、自由自在、海闊天空,但過往的爭戰,讓金門人如同被捕的魚兒一般,賢小此次設計,即在偽裝網上懸掛一隻隻倒吊懸掛的陶魚,以陶製猴子拿著釣竿釣陶魚,反映金門人的那一段歷史的歲月中,身不由己,任其風乾、任其飄蕩的辛酸過往,也訴說著當年軍管體制下的無奈與悲愴。
-
古城國小「偽裝」戰爭想像空間
古城國小在此次金門兒童碉堡藝術展中,以「偽裝」為主題,用寶特瓶、砲管殼等廢棄物製作一件件大砲和戰車模型,搭配周邊地形與偽裝工事及燈光音響布置成砲陣地,使軍事基地成為一個具有環保創作理念兒童的遊戲樂園。 古城國小由校長吳水澤、教導主任董國正、教學組長陳耀明指導中高年級學生投入各項充滿環保味道的碉堡藝術展的設計與創作。 該校師生利用暑假四處蒐集保特瓶、砲管殼等廢棄物,一起構思讓廢物再利用,重新活化、塑造特色,在布置上以結合碉堡周邊的地形,做成砲陣地,以廢棄的軍用電話線、繩子、瓊麻草和砲管殼做成各種偽裝的工事,加裝燈光,以模擬戰爭的震撼效果。 同時以鋼筋為骨架,利用保特瓶當做戰車的鋁帶及面版,以塑膠管作為砲管,運用保特瓶、廢棄車輪及鋼筋等仿製成古寧頭大戰的戰車(金門之熊)。 在大砲的設計上,小朋友也發揮創意,以廢棄電纜線輪為輪子,以水管連接成二十四英吋的砲管及托架,並用當地的泥土混合水泥及保麗龍、鐵絲線或稻草塑成砲操的戰士,維妙維肖,頗能展現出兒童對於戰爭的想像空間。
-
沙中校友會會長張輝明接棒
「金門縣立金沙國民中學」校友會昨天召開會員代表大會。會中選出第五屆會長(理事長)張輝明。第四屆會長陳天順雖然退居幕後,仍將繼續照拂母校的事務。 金沙國中已畢業或結業的校友共有三十七屆、七千三百多人。在校友的支持下,已有「學生勵學活動基金」及「校慶活動經費」的設置,以贊助學校的活動。「學生勵學活動基金」已累積有二百二十一萬二元。 昨天的會員大會共選出楊應雄等十五名理事、蔡群生等五名監事。由理事中選出了王志願、李金輝、楊應雄、黃明忠、張輝明(理事長)等五位常任理事。由五位監事中選出了王石堆擔任常務監事。 新任的校友會會長張輝明為「三采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的董事長。該公司每年有二億五千萬元的營業額。他表示,隨著年歲的增長,越來越希望幫母校、幫社會做一點事。他說,他是從事文化事業的人,從不把獲利當成惟一目標;他並不是人際關係很好的人,又不能喝酒,不過只要有需要他的地方,一定會盡心盡力。 沙中校長鄭啟超在致詞時表示:沙中建校已有三十九年,除了硬體建設日益進步之外,校友的力量,更是學校有形、無形的資產。
-
金寧暑期英語夏令營圓滿結業
金寧鄉公所為轄區國小學童開辦的「暑期英語夏令營」研習活動,初級班及進階班七十多位學童,經教師薛明璟及黃秀如以兩個多月十二場次的授課,昨日結業,鄉長李文俊親自驗收小朋友的學習成果,看到小朋友大方的說英語,多所鼓勵,是學習好的開始,希望學童要持續以恆多多練習,不管在家裡或是學校,要經常的說一說,以奠立外語紮根的基礎。 金寧鄉公所在暑期辦理的這項英語夏令營研習活動,共分兩梯次開辦初級班及進階班,利用暑假假期的每週二、四下午進行上課,分由薛明璟及黃秀如兩位教師來教導小朋友學習英文。 薛明璟及黃秀如兩位教師,為小朋友精心設計的課程內容生動活潑,包括遊戲教學、教案設計、強調口語及動作的結合運用及歌謠,教導學童簡單的英語對話、自我介紹、簡單的招呼語及溝通語,以唱歌、會話等生活化的方式,自然的融入教學的情境中,讓每位小朋友在輕鬆、活潑的氣氛中學習英語。 整個活動至昨日下午告一段落,並安排在鄉公所四樓視聽室舉行學習成果表演活動,由鄉長李文俊親自驗收小朋友的學習成果,小朋友還刻意打扮各式造型,有如化妝舞會般的熱鬧,吸引許多家長前來分享子女的學習成果。 在薛明璟及黃秀如兩位老師的帶動下,初級班及進階班的學童輪流上台秀英語,大方的以英語介紹自己、也會說簡單的招呼語及溝通語、問候語等等,團體說說唱唱,讓台下的家長開心不已,感謝鄉公所舉辦這項活動,豐富子女假期的生活。 李文俊也頒發獎品獎勵學習表現優秀的學童,鼓勵小朋友要大聲勇敢的說英文,才能讓自己精進英語能力。兩位老師也準備小禮物送給學童,鼓勵他們好好努力學習英語,將來也能站在台上來授業,也深深影響未來的人生發展。李文俊、家長歡喜和老師、學童一起合影,為活動劃下圓滿的句點。
-
台南市省初書畫會前進金城舉辦書畫聯展
台南市省初書畫會昨前進金門在金城鎮公所舉辦書畫聯展,並和金門藝文界同好進行書畫現場揮毫交流。雙方藝文界也共同期許加強藝文交流,來增進彼此情誼、提昇藝文水準。 台南市省初書畫會書畫聯展,是於昨日上午九時起在金城鎮公所七樓展覽廳舉行揭幕茶會後揭展,展期到九月三日止。而包括金城鎮公所秘書黃耿銘、金城鎮民代表會主席陳天成、金門日報社社長陳金文、金門縣文藝協會理事長張君玉、台南市省初書畫會會長馮憲民、前會長王錫圭、福建金門地方法院政風室主任張水團,以及台南市省初書畫會會員、金門藝文界同好等近六十人與會參加。 台南市省初書畫會為促進台南、金門兩地書畫藝術同好交誼、切磋技藝,經組成二十二人的交流參訪團抵金參訪,並在金城鎮公所舉辦書畫聯展。這項書畫聯展,計展出台南市省初書畫會成員提供的書法與水墨畫作七十件。參展者有:馮憲民、王錫圭、任漢平、鄭志剛、黃同襄、胡正雄、鄭福安、陳阿雲、許先助、朱建谷、史雲風、楊碧珠、楊玉秀、廖貴美、黃政祥、李明芳、郭勤、林麗卿、郭麗珍、韓吉偉、徐進華、王德祥、賴家礽、王美慧、梁月雪、魏超群、林隆旗、郭南飛、郭藤安、郭萬明、李慶志、曾景農、黃仁翔、郭秀杏、邱宗甫、李怡寧、潘肇康、陳俊郎、梁月鳳、黃培華。 簡單的揭幕茶會後,台南市省初書畫會會長馮憲民、前會長王錫圭,以及賴家礽、楊玉秀等多位成員,並和金門藝文界同好張君玉、張水團、黃國泰、孫國粹等人,進行現場揮毫的書畫交流、觀摩切磋。到場民眾也盡相求字、求畫,場面相當溫馨。 而台南市省初書畫會前會長王錫圭,也以所書寫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翰墨,贈送金城鎮公所典藏。
-
吳鼎仁撰寫《西呂世宜》面世了
金門美術家吳鼎仁所撰寫的︽西呂世宜︾已經問世了。清代的金門先賢呂世宜曾以金石畫學名聞於臺閩,吳鼎仁稱他為:「金門一千六百年來唯一的書法家。」 呂世宜出生於金門;曾寓居臺灣十二、三年,對晚清臺灣金石碑帖的風習有重大影響;晚年則是在廈門度過。吳鼎仁鑽研書畫多年,曾立下終生私淑呂世宜的誓願,甚至自比為「『西村』門下走狗」。西村是呂世宜的號。 呂世宜是清代道光年間的舉人,精通金石之學,尤工於篆、隸,著有︽愛吾廬文集︾等。為了追逐呂世宜的墨跡,吳鼎仁由金門渡廈門、同安、惠安、崇武,到處巡訪百多年前西村的身影;並以十個月的時間,寫成了︽西呂世宜︾。 ︽西呂世宜︾全書共計三百一十九頁,內容包括︿呂世宜行誼與渡台因緣﹀、︿呂世宜書學風格論析﹀、︿呂世宜書風與清代書家比較研究﹀、︿呂世宜書學定位與影響﹀。 書中自二百一十五頁起,附有與呂氏相關的文獻圖版,是珍貴的藝術史料。第二百五十頁上有︿蔡廷蘭畫像贊﹀;蔡廷蘭為澎湖第一個進士,是「瓊林」後裔。呂世宜不但為蔡廷蘭寫了畫贊,還為「瓊林十一世宗祠」寫了楹聯,用以紀念蔡貴易、蔡獻臣這一對明代的父子進士。 呂世宜在臺灣被尊為「臺灣石學導師」。吳鼎仁在書中收錄了為數眾多的墨跡手澤。透過對呂世宜其人其事的研究,吳鼎仁希望發揚先賢的志業,使呂世宜的書學成就,重新受到世人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