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
114年度銀髮長者歌唱比賽 歡迎踴躍報名
為慶祝114年重陽節,促進高齡長者身心健康、豐富生活樂趣並展現自我風采,金門縣政府特別舉辦「114年度銀髮長者歌唱比賽」,活動預定於11月15日(星期六)上午9時,在金門縣社會福利館演藝廳(金湖鎮瓊徑路35號)舉行,歡迎設籍本縣、年滿65歲以上的長輩們踴躍參加,用歌聲展現活力與自信。 縣府社會處表示,比賽歌曲不限曲風,由參賽者自行選擇喜愛的歌曲演唱。凡設籍本縣且年滿65歲以上之長者均可報名參加,惟上(113)年度獲得前三名者(不分組別)今年度雖可演出,但不列入計分與競賽名次。報名時間自即日起至9月30日止,請攜帶身分證及選定參賽歌曲,至戶籍所在地鄉鎮公所社會課報名。比賽當日請逕至本縣社會福利館報到處完成報到,逾時未辦理報到者視為棄權,不得要求補賽。為求比賽公平,完成歌曲登記後即不得更換;比賽評審將由縣府聘請專業人士擔任。另今年度使用的伴唱機為「金嗓卡拉OK伴唱機」請有意參賽長者務必選擇該公司所授權提供之曲目,以避免因版本不同影響個人比賽成績。 此外,縣府為鼓勵長輩們踴躍參與,除了為比賽成績優異者準備了豐富的獎勵,還同時為所有參賽者準備精美紀念禮品。歡迎符合資格長者踴躍報名參加,唱出生活的熱情與精彩,用歌聲綻放晚年光芒。
-
古崗新郎燈工藝交流 探索地方文化的多層次意涵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攜手金門縣古崗社區發展協會,31日共同舉辦「古崗新郎燈傳統工藝體驗暨交流分享會議」。活動以百大文化基地「古岡學校洋樓」為核心,融合文化基地交流、新郎燈彩繪、聚落走讀以及漁村美食體驗,內容多元豐富。現場學員在參與過程中,深刻感受古崗聚落蘊含的人文底蘊與歷史記憶,紛紛表示驚艷與感動,活動獲得熱烈迴響。 「古岡學校洋樓」是金門少數由鄉民自發籌設的近代學校之一,承載著地方教育與社區共同努力的歷史記憶。近年在古崗社區發展協會與返鄉青年的積極推動下,這棟百年洋樓重新活化,搖身成為兼具休閒、藝文與社區服務的多功能文化場域。本次活動安排由在地居民親自導覽,帶領大家穿梭於古厝、家廟與洋樓之間,娓娓道來聚落故事、家族回憶與風土傳說,讓學員透過走讀方式,更貼近古崗的文化脈絡。 其中,最具特色的「新郎燈彩繪」體驗,更是將古老傳統融入現代創意。在燈藝師董騰祥的專業指導下,學員親手彩繪象徵添丁與子孫綿延的「新郎燈」,不僅認識傳統工藝之美,也將光明與祝福帶回家中,延續祈福的意涵。許多學員表示,透過親身創作,更能理解這盞傳統花燈所承載的文化價值與情感寄託。 值得一提的是,活動特別邀請「王慶雲洋樓」及南投「紙教堂」兩大文化基地參與交流,分別分享僑鄉文化記憶與震災後的重建歷程。不同地域與背景的基地故事,在交流中展現出文化基地多元而堅韌的樣貌,彼此激盪出跨域共鳴,讓參與者看見文化保存與再生的多樣可能。 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表示,透過文化基地交流分享會議與工藝體驗,不僅能促進各地文化據點的對話與合作,更能帶領民眾深入認識地方文化的多層次意涵。該館也指出,相關活動將持續推展,9月至11月間陸續在澎湖、高雄、嘉義及臺南等地舉辦,誠摯邀請各地民眾共同參與,體驗在地文化魅力,並關注官方網站及臉書粉絲專頁以掌握最新資訊。 透過本次活動,古崗聚落不僅展現了歷史與文化的厚度,更藉由燈光點亮了世代傳承的故事,讓傳統與現代在這片土地上交織,延續著屬於金門的光與影,也讓文化扎根在每位參與者的心中。
-
家教中心要扮神隊友 陪新生及家長成長
神隊友來了!金門縣家庭教育中心推出「校園新生家長成長團體」陪伴爸媽一起迎接孩子嶄新的學習旅程 9月開學季即將到來,家有新鮮人要入小一或第一次上幼兒園的爸媽,心情是不是既期待又有點緊張?為了陪伴家長安心面對孩子的新學習階段,金門縣家庭教育中心特別在114年9月1日至11月8日,推出「協助新生適應家長成長團體」系列活動,邀請專業師資陪伴家長和孩子,一起走過人生重要的學習起點。 金門縣家庭教育中心表示,本次活動希望搭起「家庭×學校」的橋梁,讓家長不再單打獨鬥,而是和學校、其他家庭一起組成最強後援隊,成為孩子的「神隊友」。 針對首次入園幼兒的家庭,中心安排了「神隊友家長適應成長團體」,由信誼基金會附設幼兒園總園長陳澤佩老師線上授課,帶領家長掌握「理解孩子的入學適應期」與「有效陪伴與回應技巧」,協助爸媽面對孩子可能出現的哭鬧、分離焦慮或行為變化,懂得如何陪伴孩子調整心情,順利融入校園生活。 另外,實體課程由胡璉基金會董事長陳龍安親自帶領,在胡璉學堂辦理,以「神隊友親子創意教養家長成長團體」為主題,課程內容包括:創意父母,卓越孩子、家庭團隊,照亮世世代代、教養力升級ing、數位時代的智慧教養,透過活潑互動的方式,幫助家長在面對教養難題時,能用更有彈性的思維與方法,陪伴孩子自在成長,勇敢展開校園新生活。 金門縣家庭教育中心強調,希望藉由系列課程讓家長收穫實用的教養知識,也能彼此交流、互相支持,讓家庭成為孩子最強大的後盾。課程屬於成長團體,名額有限,想要加入的家長可要手腳快!報名方式:掃描活動QR Code即可線上報名。活動相關問題,歡迎電洽金門縣家庭教育中心(電話:082-312843)。
-
闖關穿越聰明勤學門 述美附幼迎新生
迎接新學年,述美國小附設幼兒園特別於開學前辦理114學年度幼兒園新生活動,喜迎新生加入述美大家庭。 新生在家長的陪同下,通過聰明勤學門進入幼幼班教室,親子攜手參與闖關活動提前熟悉未來的學習環境和老師,親師也透過班親會增進了解,過程充滿歡笑與溫馨。述美國小幼兒園希望透過活動,消除幼生離家到校的緊張,在親師引導下幼童能喜愛上學,讓喜歡學校開啟學習的美好開端! 為讓新進幼生,減輕初入學校對環境的陌生、壓力感;加快幼生和同學與老師融和相處,述美國小附設幼兒園,特別於開學前辦理114學年度幼兒園新生入學迎新活動。全園的教師團隊精心規劃迎新活動,歡迎2歲幼童們加入述美大家庭。現場由家長帶領新生到校,認識幼兒園環境及老師們,親師生進一步認識交流,增加熟悉感,拉近彼此距離,也讓新生入學更為順利。迎新活動安排內容活潑又富挑戰性,參與的新生親子融入其中,過程中幼生不時有驚奇的表現,現場充滿歡笑與溫馨。 述美國小校長楊恭墉表示,新學年幼兒園入學年紀最輕的新生是2足歲幼生,孩子年紀小,而且是第一次自己離家踏入學校進行長時間學習,開始體驗和家庭不一樣的生活,對這群幼小的孩子,走入嶄新的學校環境生活,無疑就是一項超大考驗。 因此,為消除幼生離家到校的緊張感,讓孩子能自家庭銜接學校更為平順,幫助孩子快速融入學校生活,有必要在開學前提供幼生熟悉學校的平台,以較多的學校人力及時間,幫助孩子快速熟悉學校環境與熟悉老師,縮短幼生在校適應時間,因此幼兒園精心規劃迎新活動,也期盼這群初入學校的幼生,能入校即喜歡學校,因為喜歡學校是學習的重要開始。 此次迎新活動是由幼兒園教師們共同策劃安排,內容豐富,用意在降低新生第一次入學的陌生感,避免形成壓力為目標,讓幼生開心到校參與活動的同時,也為後續課程順利推展先行做準備,共吸引新生、家長及學校教職員工約21人參加。 迎新活動有闖關-跨越自我大挑戰、認識幼兒園老師、召開幼幼班班親會等內容。新生在家長的陪同下,通過聰明勤學門進入幼幼班教室。透過簡單的介紹說明,啟動新生迎新挑戰活動。在家長的陪伴下,幼生進行跨過自我大挑戰活動,用力「敲響希望金鐘」,象徵敲響祝福與希望。跨越障礙,挑戰自我,分別獲取「自信」、「勇氣」、「快樂」、「健康」、「平安」;「幸福疊疊樂」,寓意孩子學習步步高升;「智慧拼拼樂」,則希望孩子獲取專注與成就;「祝福乖乖牆」,老師的鼓勵語,為新生加油。最後,獲取「平安-平安吉利果」寓意平安的蘋果,希望新生在校能平安健康成長。 過程中,小小孩超萌的表情留下許多珍貴畫面,吸引全場的目光,更是鎂光燈的焦點,也為孩子在學習的開端,留下一幀幀寶貴的快樂瞬間。活動最後,親生透過召開幼幼班班親會,進行交流。
-
不因距離而忽略服務 落實長照1966 衛生局組隊關懷烏坵長輩及身心障礙者
為落實「長照1966」計畫精神,將長照服務觸角延伸至最偏遠的地區,金門縣衛生局近日由同仁組隊赴烏坵鄉,透過實地探訪與宣導,主動關懷當地長輩及身心障礙者的生活狀況,並推廣長照資源使用,協助居民提升健康意識與生活品質。 烏坵位於金門東北外海,雖地處偏遠,但居民彼此緊密連結,日常生活多依靠海洋資源。此次拜訪過程中,衛生局人員不僅逐一到府慰問長輩與身障居民,更親身走入他們的日常,觀察島上長輩以釣魚、海邊撿大螺、紫菜種植及採收等活動作為生活重心。這些貼近自然、與海共生的勞作,不僅展現長輩們的堅毅,也呈現出烏坵居民獨特的海島文化風貌。 金門縣衛生局指出,長照服務並非僅是醫療或照顧的介入,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位長輩的生活模式,尊重其文化背景與生活習慣。透過這次親身觀察,衛生局更能掌握烏坵長輩的需求,未來在規劃長照服務時,也能依循其生活型態,設計更合宜的服務方式。 除深入居民家庭外,衛生局也前進烏坵鄉民代表會與烏坵守備大隊,舉辦長照資源宣導活動,介紹「長照1966專線」及相關服務內容。宣導中除了說明如何申請居家服務、喘息服務、日間照顧、交通接送等資源外,也特別強調透過及早使用長照服務,能有效延緩失能發生,並協助長者維持自立生活。現場與會民眾踴躍提問,顯見對於長照議題的高度關心。 金門縣衛生局表示,烏坵雖為離島中的離島,但長輩的需求與其他鄉鎮無異,甚至因交通不便,更顯得長照服務的重要性。此次的走訪不僅是一次宣導活動,更是衛生局對「不因距離而忽略服務」的具體實踐。衛生局將持續整合醫療、社福與社區資源,並透過與地方單位的合作,共同建立起烏坵居民所需的支持網絡。 此外,衛生局也強調,長照服務的推廣需要全民參與。家屬、社區、地方政府到中央資源,彼此相互合作,才能讓長照服務真正落實在每一位長輩的生活中。此次烏坵之行,正是展現「貼近需求、及時服務」的最佳案例。 金門縣衛生局進一步指出,隨著人口老化趨勢加劇,金門縣同樣面臨高齡化社會的挑戰。如何在有限的醫療與照顧資源下,仍能確保每位長輩獲得適切服務,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課題。未來,衛生局將持續透過深入社區、離島的宣導與訪視,不僅提供照顧,更致力於推動健康促進與預防失能,鼓勵長輩多參與社區活動,保持身心活力。 長照1966服務專線的設立,目的就是讓民眾能一通電話即時獲得協助。衛生局呼籲鄉親,如有需要,不論是長輩自身或家屬照顧壓力過重,都可以撥打1966專線,由專業人員協助評估,媒合適切的服務
-
海島生活節落幕不散場 港邊藝術續寫海洋新篇章
海島生活節來到尾聲,但故事還沒有結束。戶外的藝術作品仍在海風中陪伴大家。今年新增的三件新作品,與去年的兩件作品,一起在港邊延續著屬於金門的海洋篇章。歡迎在不同時刻、不同光線裡再來看看,或許你會發現,它們正隨著環境一同呼吸、變化。 金門海島學校指出,雖然節慶活動逐步落幕,但藝術與文化的力量並不會隨之消失,而是繼續在日常中與人相遇。這些作品不僅是藝術家的創作,更像是一種島嶼的脈動。每當人們在不同天候與光線下駐足觀賞,便能感受到作品與自然互動的細膩變化。這樣的呈現,讓藝術成為海島日常的一部分,也讓觀者重新思考人與環境的關係。 海島生活節新增的三件藝術作品,各自以「海洋永續」為核心,展現多元詮釋。有作品取材自漂流木,傳遞資源再利用與循環的精神;有作品結合繩索、竹材等漁村意象,呼應在地的文化符碼;也有作品以鏡面不鏽鋼打造,折射海天交融的景致,象徵人與自然彼此映照。這些作品與去年的兩件創作相互呼應,不僅使展區更為豐富,也讓金門的藝術地景持續累積能量。 金門海島學校表示,雖然節慶的檔期告一段落,但港邊展覽與展館仍在持續。每週五、六、日,展館照常開放,民眾可先走進展館,透過常設展認識金門的漁業文化與海洋故事,再把腳步延伸至戶外,體驗藝術家如何以作品詮釋「海洋永續」的精神。從室內到戶外,從歷史到當下,構築出一條連結人、藝術與海洋的完整脈絡。 展館的常設展以金門的討海文化為主軸,透過老漁具、漁村照片與耆老口述,呈現出金門人與大海的共生故事。從漁民的辛勤生活,到聚落的傳統習俗,再到當代環境挑戰,展覽不僅是展示,更是一種世代傳承。而戶外作品則以當代藝術的語言與歷史對話,提醒人們在欣賞之餘,也思考如何守護海洋。 今年的藝術家駐村計畫,讓創作更緊密地連結在地。藝術家們不僅觀察港灣、海岸線,也走進社區,與居民交流、訪談漁民,理解海島日常的細節。有藝術家將廢棄漁具轉化為裝置藝術,賦予舊物新生;也有藝術家透過編織工藝,象徵人與海彼此牽繫的關係。這些作品背後的故事,使展覽不只是視覺享受,更是一段文化記憶的延續。 金門海島學校誠摯邀請民眾與遊客,在節慶尾聲或日常時刻,都能再次走進展館與港邊。無論是在午後的陽光下,或是夜晚的燈光映照中,作品都將展現不同的樣貌。正如海島生活節所傳遞的理念,雖然活動會結束,但故事還沒有完結。金門與海的連結,將持續在每一次的呼吸與凝望中延伸。
-
學校是快樂的地方 湖埔附幼迎新陪伴孩子自信啟程
湖埔國小附設幼兒園在充滿朝氣與愛的氛圍中,舉辦「114學年度幼兒園入學迎新活動」,校長曾秀玲與幼兒園全體教師攜手,熱情迎接每一位新生與家長,用最溫暖的笑容陪伴孩子們踏入校園生活的第一步。 迎新活動,由校長曾秀玲及班級老師們帶領新生寶貝們通過勇敢門,為新學期揭開序幕。活動一開始,老師們帶領孩子與家長共同進行律動表演——〈天天向上〉與〈雞蛋搖滾樂〉。伴隨輕快音樂,孩子們揮動小手、扭動身體,家長們也跟著節拍搖擺,現場洋溢著歡笑與掌聲,展現出「活力寶貝」的精神。隨後登場的重頭戲,是三個特別設計的親子合作關卡,寓意家長陪伴寶貝一同迎接人生第一段校園旅程:平安套圈——在家長的鼓勵下,小朋友與爸爸媽媽合力將圈圈套進目標。成功後即可獲得象徵健康平安的蘋果,寓意孩子在成長道路上能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勇敢肌力賽——孩子坐上平板車,由家長奮力拉著前進至目的地。笑聲與加油聲此起彼落,象徵孩子們已準備好,在父母陪伴下勇敢面對未來的各種挑戰。步步貼心關——家長與孩子頭貼著頭,夾住喜歡的貼紙小心翼翼走向終點,在限定時間內一起完成收集。這一關不僅考驗默契,也象徵在學習路上,父母永遠與孩子並肩同行。活動現場充滿笑聲與掌聲,家長們拿起手機記錄孩子的專注神情與甜美笑容,每一個畫面都成為珍貴的回憶。 曾秀玲校長表示,幼兒園的第一天對孩子來說是重要的里程碑,學校希望透過活潑的律動與寓意深遠的親子關卡,讓孩子體會到「學校是快樂的地方」,並在遊戲中建立自信與安全感。曾秀玲也感謝家長的參與,她強調學校將與家長共同攜手,陪伴孩子快樂成長。 曾秀玲指出,迎新活動幫助孩子卸下對陌生校園的緊張,也讓親子關係更加緊密,感受到學校滿滿的用心。未來,湖埔附幼將持續為孩子們打造安全、友善且富有啟發性的學習環境,幫助孩子們在遊戲中學習,在互動中成長。陪伴每位幼兒的成長蛻變,讓湖埔附幼的孩子在這份愛的氛圍中,正式啟航。 整場活動在溫暖氛圍中圓滿落幕,孩子們獲得的不只是小禮物,更是踏入校園前的安心與勇氣。
-
小蓊之森故事時光開啟秋季閱讀之旅 即起報名
蓊蓊書店「小蓊之森故事時光-秋季系列」即將登場,主辦單位特別於今年9月起至11月規劃多場活動,邀請講師到場說讀繪本故事,藉以引領大小朋友跟隨故事的思緒及線索,共同在書店裡享受美好的閱讀時光和故事帶來的無限想像及力量,各場次名額有限,即日起受理報名,額滿為止,報名及活動詳情可掃描QR code(如圖)。 各場次活動時間為上午10時30分至12時,日期規劃如後;9月13日、9月20日,10月4日,10月18日,11月8日,11月15日。活動將選讀六部繪本《飛天獅子》、《活了100萬次的貓》、《市場街最後一站》、《胡利安是隻美人》、《我說話像河流》、《悲傷是一頭大象》。邀請「蛋糕阿姨」擔任故事時光講者。活動內容設計有活動,講者引領大小朋友進入繪本世界的故事時光,大人和小孩選讀喜歡的繪本,享受親子共讀的親密時刻,享用點心,交流與分享。 蓊蓊書店也介紹指出,本次故事時光講者「蛋糕阿姨」,熱愛製作蛋糕,也是從繪本書堆裡走出來的人。自大學時期開始對繪本著迷、蒐藏成癡,喜歡繪本簡單的文字配著各式風格與多元的插畫創作,還有故事裡頭傳達的價值。因為蒐藏太多繪本,踏上了經營「繪本古厝民宿」之旅,想與更多旅人分享精彩可愛的故事。同時也樂於與喜歡繪本或剛開始想接觸繪本的大小朋友分享故事與交流。 「小蓊之森故事時光-秋季系列」,活動地點在蓊蓊書店二樓(金門金城鎮光前路29巷2號),規劃對象為親子和成人,不論是5歲以上(5-12歲孩童需一位家長陪伴),或還在媽媽肚子裡的孩子等都適合參與。每一場活動限額15人,費用單場次每人或親子每組(內含一組點心飲品)新台幣250元。六場合報:優惠價新台幣1200元(換言之,每人或每組親子,每場新台幣200元)。
-
中秋博狀元餅烈嶼場今起報名 共有900個名額
「2025中秋博狀元餅」烈嶼鄉賽活動,9月1日開始報名,鄉公所提供報名人數900人(鄉親880位、遊客體驗20位),僅限電話報名(082-364519、082-364520),每通電話限報5人,額滿即止。鄉公所歡迎鄉親、遊客踴躍報名參加。 烈嶼鄉公所今年持續推廣中秋傳統民俗文化,訂於10月4日(星期六)下午1時30分,在烈嶼鄉東林複合式運動場舉辦「2025中秋博狀元餅」烈嶼鄉賽活動,報名日期自9月1日(星期一)至9月5日(星期五)止,受理時間為上午8時30分至12時、下午1時30分至5時30分,僅限電話報名,額滿即止。參賽民眾將有機會博得金門特產及豐富獎項。 鄉公所指出,本次活動將席開90桌,提供900人參與(鄉親880位、遊客體驗20位),現場備有金門特產及多項豐富獎品。參加資格方面,設籍烈嶼鄉滿7歲(民國107年次〈含〉以前出生者)以上之鄉親均可報名,另開放20名名額供外地遊客參與體驗桌(體驗桌不具晉級資格)。所有報名者須於活動當日13時30分至14時前,持入場證及身分證明文件完成報到,逾時未到將由現場候補民眾遞補。鄉公所提醒參賽民眾務必依入場時間持參賽證、身分證明文件報到,超過時間未至現場報到則逾時不候,空缺由活動現場排隊候補民眾遞補。也請候補民眾帶身分證明文件。 鄉公所表示,本次活動比賽方式分為初賽、晉級賽及總決賽,現場預計席開90桌,從初賽的各桌桌狀元,再晉級賽及總決賽,最終將產生「狀元、榜眼、探花」各一名,並頒發豐富彩品,包括狀元:0.6L高粱酒10打、榜眼:電視1台、探花:洗衣機1台。 鄉公所強調,「博狀元餅」又稱「博中秋」,源自閩南泉州,傳入金門至少已有三百年歷史,是中秋佳節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民俗。活動以擲骰子模擬科舉名次,不僅富含文化意涵,更能增添佳節氣氛。鄉公所誠摯邀請鄉親與遊客齊聚一堂,在佳節中共享傳統文化之樂,體驗熱鬧歡騰的「博狀元餅」,共度溫馨團圓的中秋佳節。 鄉公所指出,「博狀元餅」又稱「博狀元」或「博中秋」,俗稱「博餅」,流傳於閩南的泉州府,特別是原隸屬於泉州府的廈門和金門,中秋佳節應景的民俗娛樂活動。博狀元餅是中秋節當天的活動,在金門至少已經流傳了300多年,為了讓家鄉的人們都能熟識科舉制度,於是將六個骰子分別代表古代科舉制度中的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舉人、秀才等六階級。也有說法是金門民間以明末清初間,延平郡王鄭成功部將洪旭,取材科舉制度科名設計出的「中秋會餅博狀元」遊戲,藉以抒發士兵南征北討苦悶及離鄉背井愁緒。博餅的工具只要一只大碗公及6顆骰子即可,玩法很簡單,以狀元、榜眼、探花等順序做出大小不等的大餅,參加的人輪流將6顆骰子一次投入碗公內,以紅色4點出現的多寡決定勝負,出現1個紅4得秀才餅,2個紅4得舉人餅……等,如果一次丟出4個紅4以上則可得狀元餅,若擲出6個紅4稱「六卜紅」,所有餅全得。金門早期的中秋博狀元餅,是依循博餅古制辦理,參賽者必須經過「鄉試、會試、殿試」三個關卡,結果依科舉六科依序排名,以六種餅分別代表不同身分:狀元餅者即狀元;對堂餅者是榜眼;三紅餅者探花也;四進餅是進士、二舉餅是舉人、一秀餅就是秀才,不論大人小孩都能玩得盡興。
-
綠意匠心環保禮盒評比 最佳人氣獎開放全民票選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今(114)年舉辦的「綠意匠心環保禮盒評比大賞」活動,最受矚目的「最佳人氣獎」即日起正式展開全民票選。民眾可透過投票網站(https://reurl.cc/x3Kx3N)為心儀的環保禮盒投下一票,每人每日限投一次,投票至9月12日截止。主辦單位誠摯邀請全國民眾踴躍參與,用行動展現支持綠色設計與永續消費的力量。 資源循環署指出,本屆活動特別設置「禮盒設計獎」及「包裝綠色設計企業獎」兩大獎項,旨在鼓勵兼具美感、功能與環保理念的創新禮盒設計。其中,「最佳人氣獎」則以全民票選方式產生,不僅象徵消費者的選擇與眼光,更反映社會對「綠色消費」的實際響應。透過投票過程,民眾不只是被動的觀察者,而能成為推動市場轉型的參與者,傳遞「社會需要更多兼顧美感與永續精神產品」的重要訊息。 活動期間,所有參與投票的民眾還有機會抽中好禮。依據票選登錄的LINE帳號,將抽出56名幸運得主,其中6名可獲得禮盒1份,另有50名將獲得50元電子購物金。每組帳號限中獎一次,中獎名單將於9月30日前公布於「一次用產品源頭減量宣導網」(https://recycle2.moenv.gov.tw/SingleUse/)。資源循環署提醒,投票不僅能支持喜愛的設計團隊,還有機會為自己帶來驚喜禮物。 資源循環署強調,人氣獎除了是對設計團隊努力的肯定,更是全民共同推動綠色消費的具體展現。主辦單位期待透過此次全民參與,讓更多人認識並重視環保包裝的價值,進而形塑新的消費文化。所有得獎名單預計於中秋節前公布,屆時也將舉行頒獎典禮,公開表揚在設計與永續上皆有突出表現的團隊與企業。整體活動總獎金高達新臺幣30萬元,充分展現政府與社會共同推動綠色設計的決心。 隨著環保意識抬頭,節慶禮盒市場過去存在過度包裝、資源浪費等問題。資源循環署近年來積極推動「源頭減量」與「循環設計」,希望透過活動鼓勵企業導入創新思維,打造兼具美學與功能的環保產品。此次舉辦「綠意匠心環保禮盒評比大賞」,便是希望結合政策推動與市場創意,讓環保不再只是口號,而能在日常生活中被消費者真切感受與實踐。 資源循環署呼籲,消費選擇的力量足以帶動產業轉型。當更多民眾願意支持環保設計,企業便會更積極投入綠色研發,形成正向循環。此次票選活動正是一個最佳的契機,邀請全民一同投票支持心儀的環保禮盒,為永續發展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