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
探索翻轉海廢 資源循環再生工作坊報名
社團法人金門縣社區產業創生協會近來成功通過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地方創生會報審議,成為金門首度由民間團體爭取通過的地方創生計畫。該會於113至114年間推動的「環境部資源循環署114年度推動資源循環地方創生計畫」,以「應用海廢蚵殼製作之環保燒製及推廣」為核心,將於九月初舉辦一系列「資源循環再生工作坊」,廣邀地方產官學界與相關從業人員齊聚一堂,共同探索海廢資源再利用的永續可能。 金門素以盛產蚵類聞名,每年隨之產生的大量蚵殼,若缺乏妥善處理,常淪為環境負擔。協會指出,這些看似無用的廢棄物,其實蘊藏轉化為建材與文創產品的潛力,透過技術研發與工藝轉化,不僅能製作成塗料、水泥、磚材,甚至結合創意設計,成為具有市場價值的循環產品。這項計畫特別邀請國立成功大學林弘萍教授,以及金門傳統泥作匠師傳人李冠鋐先生共同參與,藉由學術研究與在地工藝的結合,為蚵殼找到全新用途。 協會表示,本次計畫的推動目的在於建立一個兼顧環境教育、產業應用與政策落實的合作平台,透過跨部門協力,推動金門地區的循環經濟,並打造具地方特色的再利用示範場域。未來,這裡將成為資源教育的重要基地,讓金門在地方創生與永續發展道路上奠定更穩固的基礎。 系列工作坊將於9月2日至5日舉行,共規劃八場課程,從環境教育導入到農漁業資源再利用,從蚵殼塗料與灰泥灌模的原理,到3D列印與戶外實作,再到最後成果規劃分享,內容涵蓋理論、實務與技術操作,安排完整且深入。主辦單位希望藉由這些課程,讓參與者能夠更全面理解「如何讓再生資源成為經濟循環的一環」,進一步實際應用於各行各業。 這次報名對象不限於公部門及學界,金門在地從事營建工程、建設、傳統建築修繕、泥作水泥、磚材、模板、室內裝潢、防水油漆等相關領域的業者,皆為重要邀請對象。此外,對資源再利用或永續議題有興趣的民眾,如有意投入相關產業,也能藉由參與課程獲得第一手知識與實作經驗。 協會強調,舉辦這次工作坊的核心精神,在於展現「廢棄物也能成為黃金」的理念,並希望透過產官學民的跨界交流,將循環經濟與地方創生緊密結合。透過技術示範與教育推廣,未來金門將不僅僅是一個文化與旅遊島嶼,更將成為資源循環與永續實踐的典範。 報名方式採線上登錄,表單連結為:https://forms.gle/SbU5MVP8z9AToTFR8,(詳如QR code),相關課程問題可洽詢李小姐(0982-804-758)。至於實際上課地點,將由工作人員統一通知。協會也誠摯邀請各大媒體蒞臨採訪,共同見證這場結合環保、教育與產業的創新嘗試。
-
建立一致性氣候風險評估 環境部公布準則
為提升各級政府面對極端天氣事件的氣候調適能力,並強化氣候風險管理,環境部依據《氣候變遷因應法》第18條規定,發布「氣候變遷風險評估作業準則」,作為各級政府推動調適政策與行動計畫的依據,建立一致性的氣候風險評估操作流程。 本縣環保局指出,未來,各級政府在研擬氣候變遷調適方案及策略時,將依該準則使用最新氣候變遷科學報告,進行系統性風險評估,並據此制定各領域與地方調適行動方案,以降低氣候衝擊。 依據環境部說明,準則內容參考國內外實務經驗,針對評估原則、分析方法、調適執行與檢討修正機制等面向進行系統化設計,重點包括四大方向: 一、明訂評估原則:須涵蓋範疇界定、現況與未來風險分析,並納入危害度、暴露度及脆弱度等要素。 二、強化調適決策機制:各級政府應依據風險評估結果擬定調適選項,並評估其可行性與成效。 三、促進跨部門協作與公眾參與:鼓勵公私部門及民間共同參與風險評估與調適決策,推動政策主流化與社會包容性。 四、建立滾動式檢討與修正制度:依最新科學報告與國內外趨勢,適時修正調適方案,提升有效性與可複製性。 環保局指出,為配合推動新一期「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116至119年)」,國發會已於今年5月14日召開專案小組會議,調整國家調適行動方案的易受氣候變遷衝擊領域,維持「維生基礎設施」、「水資源」、「土地利用」、「能源供給與產業」、「健康」等五大領域;將「海岸與海洋領域」調整為「海洋及海岸領域」,由海洋委員會統籌;並將「農業生產及生物多樣性領域」拆分為「農業生產領域」與「生態系統領域」,共計八大領域。 依據環境部的說明,根據《氣候變遷因應法》,各部會將依該準則與最新科學報告,界定所屬易受衝擊領域之評估範疇,並啟動風險評估作業。環境部將協助導入評估流程並強化專業能力,並自本(8)月起與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共同辦理氣候風險評估操作與推廣應用工作坊,邀請各領域分享經驗與交流成果,促進跨部會合作與知識共享。 環保局表示,藉由制度化與標準化的氣候風險評估作業,將逐步建構具前瞻性與韌性的調適治理體系,整合提升我國面對氣候風險的長期應對能力。有關相關詳細內容,可至行政院公報資訊網(網址:https://gazette.nat.gov.tw)下載。
-
縣務會議 縣長強調善念施政擘劃金門永續藍圖
縣府昨(28)日舉行「114年第八次縣務會議暨主管會報」,由縣長陳福海親自主持。這場會議不僅是行政團隊施政成果的檢視與肯定,更是縣府全面擘劃未來藍圖的重要時刻。從歷史文化到都市發展、從基礎建設到民生福利,甚至涉及產業合作與廉政提醒,會議內容可謂涵蓋金門未來發展的方方面面。陳縣長在會中多次強調,金門是一座同時背負歷史創傷與輝煌榮光的島嶼,唯有在撫慰傷痕的同時厚植善念,才能引領鄉親走向安定、繁榮與永續。 會議開始,陳縣長以誠懇的語氣回顧了八二三前夕圓滿舉辦的「水陸大法會」。他指出,這場法會並非單純的宗教活動,而是一場承載金門歷史重量的重要儀式,目的在於超渡自明朝以來直至近代兩岸戰役所犧牲的數萬亡靈,透過慈悲心與宗教儀式,不僅能撫平戰地留下的歷史創傷,更能凝聚鄉親善念,為島嶼營造祥和氛圍。 在施政理念方面,陳縣長再度闡述他一貫的信念:「心存善念,敬天敬地敬神明。」他表示,縣府施政必須抱持謙卑與嚴謹的態度,並以嚴正立場應對各種挑戰。他以近期多次颱風的應變經驗為例,提醒團隊面對災害時,須展現決斷力與效率,這不僅是對縣政的要求,更是對鄉親安全的責任。 同時,他也直言,目前縣府部分機關,尤其是工務單位,仍存在「疊床架屋」的結構性問題,導致工程案件耗時過久。他承諾將全力支持主管推動組織改革,解決人事問題,避免效率低下成為發展的阻力。他強調,金門財政基礎穩健,關鍵在於如何有效運用,提出真正符合未來發展需要的優先政策。他以金城鎮「後浦16藝文特區」為例,指出縣府必須承擔起營造產業與居住環境的責任,讓金門的發展更加前瞻。 陳縣長也展現了對團隊的支持與承擔。他鼓勵各局處主管勇於提出問題與構想,並承諾自己將親自面對壓力,特別是來自民意代表的挑戰。「如果同仁承受壓力,不必獨自消化,直接找縣長即可。」這番話,顯示他對團隊的信任與保護。他並提醒,任期僅剩約483天,縣府必須把握時間,為金門奠定永恆發展的基礎,提升整體競爭力,並在全球氛圍中找到最適合的位置。 在政策推動上,會議中討論多項重大議題。都市發展方面,陳縣長要求嚴格審視都市設計,特別點出路口「破口」與五層建築對景觀的破壞問題,強調要透過停車位分級管理與自治條例的制定,改善城鄉樣貌。他明確指示城鄉處必須在三個月內提出具體條例草案,並提醒公共工程應融入在地美學,以「蓋自家房子」的態度設計,展現對地方的用心。 勞力短缺是另一大挑戰,縣府將全面盤點缺工情況,陳縣長將率隊拜會勞動部,研議在金門設立外勞公司或專責單位的可行性。他強調,金門不能被動等待,而要主動爭取中央支持。 在觀光與體育發展方面,2026金門馬拉松已開始籌備。由於機位不足,縣府已協調立榮航空擴大機型,增加超過三千六百個座位,並規劃將加班機定調為「馬拉松專機」。陳縣長同時建議結合金酒公司進行行銷,讓體育賽事與觀光產業互相加乘,提升整體效益。 基礎建設部分,7月豪雨造成部分地區淹水,縣長陳福海要求各單位徹底檢討排水系統,強化清淤作業,並授權秘書長大膽編列預算,跨局處協作解決問題。他並關注太湖水位及排水斷面等專業問題,要求主管全面掌握。對於金門大橋維護,他強調應由中央負責,因其非屬國道,若由縣府獨自承擔,每年五至七百萬元的維護費用將造成沉重負擔。 水頭港大型旅客服務中心工程預計9月底完成,11月底完成各單位搬遷,12月試營運,力拚農曆年前全面啟用。至於社區活動中心的品質問題,陳縣長要求在規劃階段就應編列預算,聘請外部專家審查,避免設計與施工不良。 在產業政策上,陳縣長重申金酒與金陶是「兄弟公司」,應互相扶持。他強調金酒灌裝應回歸在地,由金門陶瓷廠承接,既能保障品質,又能創造就業。他要求金酒協助金陶取得裝填執照,並將技術回流,讓產業鏈完整留在金門。 社會福利與青年發展同樣是重點。陳縣長提出「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的願景,特別關注低生育率問題,指示相關單位研擬補助尿布與奶粉等具體政策,營造更友善的育兒環境。他強調,唯有透過產業發展與居住品質提升,才能真正留住年輕人才,讓世代延續。 道路與交通規劃方面,瓊安路拓寬因車流量龐大被列為優先工程,縣府將積極爭取中央補助,並與鄉鎮合作推動。同時,交通標誌與標線的養護責任將移交養工所,以強化維護效率,改善市容與安全。 在關懷公務團隊方面,人事處已安排八十位主管於9月進行健康檢查。陳縣長提醒,只有身心靈健康,才能支撐縣府良好施政。他並要求警察與消防單位持續加強八大行業與娛樂場所的稽查,保障治安與消防安全。教育面向則針對學生出國活動,若因天災等不可抗力導致額外費用,縣府允諾在合理範圍內支應,以維護學生權益。 財政管理上,秘書長張瑞心提醒各局處須即刻完成115年度概算,並加速執行今年剩餘四個月的預算。他強調要密切關注中央財劃法通過後的預算變化,確保金門在資源分配上不落人後。 會中,政風處提出廉政提醒,強調依法行政的重要性,特別點出政府採購法的遵循,避免因分批採購或習慣性操作而觸法。陳縣長呼應表示,無論壓力多大,公務人員都不能違法,他將全力支持同仁,以廉能與合法為縣政推動的基礎。 陳縣長期許縣府與鄉鎮公所攜手合作,大膽思考、勇於創新,以積極務實的行動,為金門奠定永續發展的基石。他強調,唯有在歷史創傷與時代機遇之間找到平衡,金門才能迎向一個更美麗、更具競爭力的未來。
-
本縣獲永續旅遊準備度全國第一、社會類行動獎雙肯定
天下雜誌微笑台灣首次針對全台22縣市進行「永續旅遊準備度調查」,結果於27日在台北松山文創園區公布,金門縣脫穎而出,榮獲「永續旅遊準備度年度指標縣市第一名」及「永續旅遊社會類行動獎」雙料殊榮,展現金門縣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動永續治理的決心與成效,成為全台矚目的永續旅遊領航者。 頒獎典禮暨「2025永續城鄉論壇」由微笑台灣總監李佩書主持,現場匯聚各縣市政府代表、學界專家及產業界人士共同參與。金門縣政府觀光處長許績鑫代表赴台受獎,並於論壇中發表專題分享,闡述金門在永續旅遊推動上的策略與成果,向全國展示地方政府在觀光與永續發展領域的前瞻示範效應。 評審團表示,金門縣在治理機制、跨部門協調以及居民參與等面向展現高度整合力,尤其是透過「公私協力」推動模式,讓永續理念不僅停留在政策口號,而是成功落實到地方發展藍圖中。透過部門間的橫向合作與社區居民共同參與,金門已建構出系統性與延續性的推動模式,因此不僅在「永續旅遊準備度」評比拔得頭籌,更在「社會類行動獎」中獲得高度肯定。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觀光休閒與餐旅管理學系副教授曾喜鵬指出,金門近年推動「郵輪式台灣好行」交通模式,對國際FIT(自由行散客)而言,不僅有效解決租車不便的問題,更兼顧低碳環保與便利移動,成為值得其他縣市借鏡的典範案例。這項創新舉措不僅突顯永續旅遊的實用性,也充分展現金門善用在地特色與政策配套的靈活能力。 縣長陳福海表示,此次榮獲全國第一名,不僅是縣府團隊、在地業者與鄉親共同努力的成果,更代表著一種態度與承諾。他指出:「我們要以永續為基礎,讓旅遊成為地方發展最堅實的力量。」縣府未來將持續深化「治理、文化、經濟、環境」等多面向的發展,並以提升「社會共融」為核心精神,推動居民參與與社區互助,提升整體生活品質。 陳縣長進一步表示,金門的永續旅遊不僅止於環境保護,更著重於社會凝聚力與地方幸福感的展現。透過社區導覽計畫、地方創生行動及弱勢照顧政策,金門縣政府已成功將「旅遊」與「在地生活」緊密連結,創造共榮共好的價值。這不僅提升了金門在國際旅遊舞台上的競爭力,更讓金門在邁向永續發展的道路上不斷提升,逐步打造出一座兼具文化底蘊與永續價值的國際級旅遊島嶼。
-
乳山遊客中心全新登場 打造親子共讀生態新體驗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轄下的乳山遊客中心,即日起以全新面貌開放參觀。除優化展示內容,更導入「親子共讀」理念,規劃閱讀空間、潮間帶生物專題影片,以及鳥類標本的全新展示,以多元手法引領遊客深入金門的生態脈動,體驗大自然的奧妙。 乳山遊客中心自民國92年啟用以來,便承擔著推廣金門自然生態的角色。早期展覽以動植物與環境互動為主,結合活潑有趣的方式,帶領大小朋友理解島嶼生態的多樣面貌。106年,館方曾進行首次大型更新,重點在於呈現金門的植物特色。如今,再度調整展示方向,更著重在兼顧教育與休閒,特別是親子共學氛圍的營造。 此次新增的「親子共讀空間」,匯集臺灣各國家公園出版的繪本與專書,透過精緻的圖像、淺顯生動的文字,將遊客帶入山林與海洋的故事。小朋友能在繪本中認識動植物的習性與棲地,大人則能透過閱讀獲得更廣闊的生態視野。閱讀不再只是靜態的活動,而成為親子共享的互動體驗。 除閱讀空間外,本次更新的另一亮點是潮間帶生物專區。金門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豐富的潮間帶生態,如彈塗魚、沙蟹、招潮蟹、三棘鱟等。遊客在此能透過影片及深入淺出的解說,了解牠們的外形、行為習性與棲地環境。生動的影像加上清楚的介紹,讓人猶如置身潮池間,體會生命在潮起潮落間展現的適應與堅韌。 二樓的鳥類標本展區,也在此次更新中煥然一新。這些標本大多來自救傷過程中不幸死亡的個體,透過展示延續其生命意義,提醒人們關注生態保育。其中,最吸睛的展件莫過於「翠鳥羽毛解構標本」。一隻小小的翠鳥,竟擁有多達2,451支羽毛。標本將頭部、背部、腹部、翅膀與尾部的羽毛逐一分類、排列,呈現羽毛在飛行、防水、保暖與偽裝上的功能差異。這是一場視覺饗宴,更是物種演化智慧的縮影,讓人對自然界的精巧設計心生敬畏。 金管處指出,乳山遊客中心的更新理念在於「溫馨、舒適、寓教於樂」。透過閱讀、影音、標本等多元媒介,提供親子共學與民眾探索自然的最佳場域。尤其尚處炎熱時節,這裡能避熱納涼,更能在輕鬆氛圍中學習新知,增進對金門環境與生態的理解。 乳山遊客中心此次轉型,是展示設施的更新,更是教育價值的深化。它提醒人們,生態不只是專家學者的研究對象,而是生活的一部分;親子共讀也不只是家庭活動,而能成為認識國家公園、感受土地與自然的窗口。金管處誠摯邀請大小朋友一同走進乳山遊客中心,探索潮間帶的奧秘,欣賞羽毛的奇蹟,體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
金沙風獅爺文化季招商開跑 預計招募25特色攤位
金沙鎮2025「高粱、老街、風獅爺文化季」,今年將邁入第十四屆,主活動日訂於9月27日及9月28日於沙美市區(金沙鎮公所旁)辦理。為了提供給遊客及鄉親兼具特色與多元的消費體驗,活動期間推出園遊會市集,並自即日起至114年9月5日止進行攤位招商,預計招募25個特色攤位。 金沙鎮公所也說明,攤位規劃為3公尺乘3公尺的帳篷空間,並提供桌椅及基本電源與照明,讓攤商能專注於展現自家產品。各攤商須於9月27日上午9時前完成進場與擺設,車輛卸貨後須立即駛離現場,活動期間嚴禁車輛停放,以確保會場秩序與安全。 此外,特別提醒,在114年9月5日攤位招募截止後,預訂於114年9月8日透過線上抽籤公布錄取名單。隨後也規劃將於114年9月15日舉辦攤商說明會(實際日期以通知為準)。說明會中將進一步講解進退場規劃及相關規定。錄取的攤商需繳交新台幣一千元保證金,並檢附存摺影本,以利後續退還。活動結束後,攤商須確實整理攤位環境並清除地面污漬,經主辦單位確認無誤後,始得退還保證金。主辦單位保有最終修改、變更、活動解釋及取消活動之權利。 金沙鎮2025「高粱、老街、風獅爺文化季」預計招募25個特色攤位,餐車視報名情況及現場空間另計,報名僅受理線上表單,恕不受理現場或電話報名,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1rkVFiRbN1Rdo2jdA或請掃描QRCode(如圖),若有相關疑問可洽0919-295-115洪先生。
-
公費HPV疫苗對象擴大 9月起國中男生也可接種
人類乳突病毒(HPV)是全球最常見的性傳染疾病之一,與多種癌症有密切關聯。過去一般大眾對HPV的認識,多集中於它與子宮頸癌的高度相關性,事實上,HPV感染除了會導致女性子宮頸癌外,還與頭頸癌、口咽癌、肛門癌、外生殖器癌,以及俗稱「菜花」的生殖器疣有關,對男性健康的威脅同樣不容忽視。為了強化國人防癌防護力,國民健康署宣布自114年9月起,HPV疫苗的公費接種對象,將由原本僅限於具本國籍的國中八年級女生,正式擴大至男生,並採校園集中接種方式施打,讓青少年在校園內即可獲得疫苗保護。 我國自107年起推動HPV疫苗公費接種計畫,初期鎖定國中八年級女生,以降低未來子宮頸癌的發生率。此政策推動以來,累計已有數十萬名青少女完成接種,成效逐步顯現。考量到HPV對男性同樣具有嚴重健康風險,國健署參考國際疫苗接種趨勢,決定自114年9月開始,將接種對象擴大到國中八年級男生,與女生同步在校園完成接種,進一步打造全面的保護網。 金門縣衛生局表示,本縣各國中將依規劃安排專業護理人員進入校園,協助執行疫苗施打作業。符合公費接種資格的學生,需由家長簽署同意書後,才能在校完成接種程序。局方呼籲家長務必重視這項「第一份防癌健康禮」,並提醒孩子按時接種,完整完成全程疫苗施打,才能發揮最好的保護力。 專家指出,HPV疫苗屬於預防性疫苗,越早接種效果越佳。由於國中生大多尚未有性行為經驗,這個年齡施打疫苗能夠在暴露於病毒前就建立免疫力,效果最佳。除了公費對象外,其他年齡層的民眾若有需求,也可自費完成接種,保護自身與伴侶的健康。醫界強調,HPV感染沒有性別之分,若能透過疫苗大幅降低感染率,不僅能減少子宮頸癌,對於降低口咽癌、肛門癌等疾病的發生率也有長遠助益。 除了接種疫苗,金門縣衛生局也提醒,定期健康檢查同樣重要。女性應遵循指引,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或HPV DNA檢測,以便及早發現病變;男性則應注意口腔、喉嚨及生殖器的異常症狀,若有持續潰瘍、腫塊或出血等情形,應及早就醫。透過「疫苗+檢查」雙重把關,能更全面守護健康。 金門縣衛生局提醒,若家長或學生對HPV疫苗有任何疑問,可撥打免費諮詢電話0800-88-3513,或上網查詢「HPV疫苗衛教手冊(民眾版)」,完整資訊有助於正確理解疫苗效益,並消除疑慮。
-
情融四季意蘊豐年 婦女會將辦親善舞蹈巡演
在秋意漸起的九月,金門縣文化局與金門縣婦女會再度攜手,推出廣受好評的「親善舞蹈公益行」。這是一場屬於舞者的藝術饗宴,更是專屬於金門長者與社區居民的溫暖聚會。舞蹈在這裡不只是表演,而是一份心意、一份祝福,將愛與關懷送進人心。 金門縣文化局局長陳榮昌表示,縣長陳福海十分重視藝文公益的推廣,特別肯定這項活動將舞蹈藝術與照顧服務緊密結合。當舞蹈走入日照中心與社區時,可以帶來文化能量,更像是一陣溫柔的風,撫慰長者的心靈。陳局長也讚許婦女會長期投入公益演出,並期盼今年的巡演能再次帶給鄉親感動與力量。 金門縣婦女會多年來堅持在舞蹈中耕耘公益,讓舞姿成為傳遞溫暖的語言。她們常常在慈善巡演中深受鄉親喜愛,也在多場舞蹈比賽中表現亮眼。特別是在今年金門首屆「海峽兩岸舞蹈大賽」中勇奪團體金獎,展現出金門女性的柔美與堅韌。今年初,理事長王秀玉更親率團隊走出島嶼,前往新加坡及馬來西亞進行文化交流。她們以自編舞碼迎接旅外鄉親的掌聲,讓「以舞會友」的真情跨越海洋,將金門的文化精神帶到更遠的地方。 今年巡演以「高粱美酒慶豐年」為主題,將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農村意象融入舞蹈,透過肢體語彙展現金門農村的歲時美感。舞碼中也蘊含高粱酒釀造的文化意涵,象徵地方產業滋養了生活,也支持了社會公益。這份意義,正好呼應縣長陳福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施政理念。婦女會希望藉由舞蹈,向長者傳遞「感恩惜福」的心意,也為金門勾勒出「幸福縣、健康島」的美好願景。 在巡演現場,舞者輕盈的舞步與鮮明的表情,常常讓長者們眼眸閃爍,嘴角漾起久違的笑容。當音樂響起,觀眾席的阿公阿嬤們會隨著旋律輕輕拍手,有時甚至忍不住起身跟著舞動。舞者與觀眾的互動,是表演的延伸,更像是一場心靈的交流。有人形容:「那一刻,我看到的不只是舞蹈,而是青春的能量正溫柔地擁抱著歲月。」 巡演時間安排如下: 9月1日(週一)14:30-15:00 松柏園。 9月2日(週二)10:00-11:00 金湖日照中心。 9月4日(週四)10:00-11:00 晨光失智症服務據點。 9月5日(週五)14:30-15:30 烈嶼日照中心。 每一場演出,都是一份真誠的禮物。舞者以汗水和笑容,陪伴長者與居民度過一段段難忘的時光。正如婦女會所堅持的信念「舞蹈不是只有表演而已,更是傳遞愛與希望的方式。」今年的「親善舞蹈公益行」,再次為金門描繪了一幅動人的畫面:在文化與公益的交織中,舞蹈化為溫柔的語言,讓彼此的心靠得更近。
-
洪足水樂施600萬元 今天辦捐贈儀式
心懷故里、樂善不倦。旅台鄉親洪足水先生多年關注家鄉發展,為實際回饋金門,特以公益信託方式捐贈新台幣600萬元,作為老人福利、急難救助、學校獎學金與藝文推廣等公益專款,期能在長遠時間裡持續造福桑梓。 這場「洪足水先生公益捐贈儀式」,訂於8月29日(星期五)下午3時30分,在烈嶼鄉青岐社區活動中心舉行。屆時,縣議會議長洪允典、立法委員陳玉珍、地方議員、鄉長、鄉耆及受贈單位代表皆將出席,共同見證這項重要公益盛舉。 洪足水先生自金門烈嶼青岐起家,年輕時因823砲戰舉家遷台,憑藉誠信與努力白手起家,在台中成衣批發業及福建水泥產業打下亮眼成就。他不僅事業有成,更長年支持教育、醫療及地方建設,並創立獅子會服務社會,樹立鄉親楷模。雖因健康因素目前休養中,無法親自返鄉參與典禮,但將由家人代表表達心意,延續其樂善好施的精神。 洪先生此次選擇以公益信託形式進行捐贈,象徵著不僅是一次性的善舉,更是可長可久的資金規劃,確保善款能透明且持續發揮效益。他的長子洪瑞昌表示,父親期盼藉由此舉拋磚引玉,鼓勵更多旅外鄉親投入公益,讓烈嶼鄉的教育、文化與弱勢關懷獲得更大的助力,同時也希望將「飲水思源」的精神代代相傳,成為洪家與六桂堂家族共同的傳承。 公益捐贈儀式活動流程包括貴賓致詞、捐贈儀式、受贈單位回應與感謝,以及媒體聯訪,展現社會凝聚力與地方向心力。縣府及地方仕紳皆表示,洪先生的義舉不僅是一份資金的挹注,更是一份深厚的情感連結,必將為金門鄉土公益注入源源不絕的活力。
-
熬煮、過濾、裝瓶 見習黑蔭豆油釀造 農遊金門 單點體驗烏金爪西肉胡椒包
由金門縣農業試驗所主辦的2025「農遊金門」系列活動,分「單點DIY」與「休閒農業半日遊」,首場單點體驗假四埔社區展開,吸引來自台灣的遊客與金門在地鄉親熱情參與「烏金爪西肉胡椒包」活動。 金門縣農業試驗所今年「農遊金門」系列活動,結合永續環境、食農教育與創意生活,設計一系列多元且豐富的單點DIY」與「休閒農業半日遊」行程,結合在地特色,透過美食、手作體驗等帶領民眾走進聚落,探索社區、農村特色,體驗金門的慢活魅力。 第一場單點DIY體驗,假四埔社區辦理,內容結合金門特色飲食與文化體驗,參與者親手揉麵、桿皮到蒸煮,完成印有四埔社區祝福圖騰的胡椒包,品嚐爪西肉胡椒包。現場也安排黑豆蔭油煮製體驗,透過熬煮、過濾、裝瓶等步驟,在專業老師講解與指導,讓所有人深刻感受社區的特色。 金門縣農業試驗所2025「農遊金門」系列活動,陸續推動中,想要深度感受金門農村生活之美的遊客或鄉親,可把握機會參與。9月6日(星期六)上午登場之「探索蚵殼循環美學」受理報名中。每場活動名額有限,有興趣的民眾可關注金門縣農業試驗所FB粉絲專頁,以免向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