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
台灣好行金門線10連霸榮獲觀光署2024年評比雙冠軍
交通部觀光署辦理2024年台灣好行服務管理及服務品質優化作業滿意度評比結果出爐,金門縣政府及金門縣公共車船管理處分別蟬聯郵輪式推動單位組第1名及客運業者組第1名,頒獎典禮昨(23)日在交通部觀光署台北旅服中心舉辦,由交通部觀光署周永暉署長親自頒獎,本縣已連續10年獲獎,由觀光處處長許績鑫及公共車船管理處處長李文堆代表領獎。此外,為鼓勵第一線服務人員認真負責的態度,也遴選優秀台灣好行駕駛員張國治接受表揚。 交通部觀光署每年都會針對各好行路線進行評比,評比委員由各大學運輸及觀光旅遊背景等專家學者組成,評比面向有軟硬體設施共6項,在嚴謹的評比制度下,金門縣公共車船管理處連續10年(2015年至2024年)勇奪客運單位第一名,推動單位金門縣政府則是連續8年(2017年至2024年)獲得推動單位第一名。 金門觀光公車是在2013年12月加入台灣好行行列,名稱已更改為台灣好行金門線,目前共有7條路線,包含A線—水頭翟山線、B線—古寧頭戰場線、C線—獅山民俗村線、D線—榕園太湖線、E線—風獅爺主題路線、F線—尋城趣文化小旅行主題路線及G線—金門大橋烈嶼線,本縣台灣好行駛路線概括金門主要觀光景點,讓遊客能夠欣賞古戰場風情、閩南歷史建築等特色。 金門縣政府說明,縣長陳福海上任以來,致力於打造獨具特色的觀光資源,並積極改善基礎設施及友善全縣旅遊環境,提升金門旅遊環境的整體競爭力,本縣台灣好行近年來有許多創新及便民的作為,例如車內中英日韓四語影音導覽系統、使用低地板油電之低碳及無障礙車隊、車上免費WiFi、線上訂位劃位系統(www.kinmendiway.com)及專屬Ci識別標誌之車體塗裝、站牌設計等,有效提昇路線附加價值及旅客搭乘意願,建立起更加友善的交通旅遊服務。 觀光處表示,目前台灣好行實施電子票證搭乘優惠,旅客只要持有悠遊卡或是一卡通直接刷卡搭乘,可享有半日券半價優惠措施,優惠期間一直到114年10月31日為止。相關資訊請洽服務專線:金城車站:082-325548、山外車站:082-332814、沙美車站:082-352360。同時縣府亦將持續秉持服務精神,不斷精進優化,打造金門專屬旅遊品牌。
-
縣長就職二周年施政成果—觀光文化篇 完備觀光量能 結合文化與創意再現金門風華
金門縣長陳福海上任即將滿二周年,金門縣政府公布縣長就職二周年施政成果報告,包括教育、觀光文化、宜居、社福醫療、簡政便民等不同政策面向,向金門鄉親們報告,讓民眾了解縣府的施政成果。 展現永續「金」魅力,再現閩南文化風華 「將金門打造成為海內外旅客心目中首選旅遊目的地」,是縣長陳福海主要施政軸心,隨著陸客逐步增加,也是金門開展文化觀光新視野與新契機的時候,整合金門在地各方資源,用文化打造品牌,增加其廣度與深度,提出具特色、品質的創新遊程,以逐步厚實提升金門觀光競爭力,開創金門觀光新格局。 恢復陸客來金、促進兩岸交流 觀光是金門經濟發展的重要命脈,在金門各界多方努力之下,福建省公安廳出入境管理局於113年9月27日宣布恢復辦理福建省居民赴金門旅遊簽注,包括6個月一次有效的「個人旅遊簽注」及「團隊旅遊簽注」,可經小三通航線來金旅遊。11月9日更有高達1,475名的大陸旅客蒞金旅遊,創下自9月27日開放福建居民赴金門旅遊簽注後,大陸旅客單日入金的人數高峰。 縣府完備在地觀光量能,辦理縣內產業輔導,全面提升服務品質與競爭力,同時也持續向大陸委員會爭取逐步放寬大陸居民赴金旅遊申請程序,讓入金證申辦程序更簡化、手續更便捷,加快推展恢復陸客來金旅遊進程。 辦理宗教交流 帶動觀光發展 「2024『金門迎城隍』浯島祈福巡安繞境活動」、台灣開山媽祖聯誼會「2024甲辰年全國媽祖金門巡安祈福慶典」、桃園龍德宮四媽祖金門徒步巡安,吸引臺灣及本地數千信徒共同參與,創造多元文化旅遊體驗,帶動在地經濟發展。透過媒體的廣泛報導宣傳,金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大幅提升,有助於吸引更多的遊客前來探索和體驗金門獨特的宗教和文化底蘊,也為金門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希望。 打造智慧交通管理 提升友善交通 113年5月28日金門交通管理中心啟用,讓民眾即時掌握道路車輛動態,讓用路人行經城區可以選擇行駛不擁塞路段,使駕駛人行駛道路時更為順暢,縮短旅運時間、提升用路安全。 幸福巴士服務再升級,113年3月1日啟動金沙、金湖地區25路、27路、31路及32路等4條公車路線,以大車換小車概念撙節營運成本並減少碳排,串接偏遠地區最後一哩路。更新金門公車APP,提供幸福巴士彈性預約班次功能,以「固定班次」搭配「彈性預約班次」服務並行,提供可及性更高的運輸服務。 推行「永續金綠宿」標章,強化旅宿品牌形象 縣府為推廣環保永續發展(SDGs)概念,提升金門觀光旅遊與世界接軌,首度推出「永續金綠宿」標章,透過研習課程、工作坊、實地訪查指導及評鑑認證,推廣地區旅宿業者對永續發展觀念。計21家旅宿業者取得「永續金綠宿標章」,成為環保守護者,共同攜手打造金門觀光永續島嶼。 提升業者服務品質,積極輔導地區合法民宿取得「好客民宿」認證標章,金門縣好客民宿數量計有147家,佔地區民宿比例約30%,比例在全國排名第一。113年計有8家好客民宿獲選為百大金質好客民宿,為金門觀光旅宿業增添光彩。 金門設計問鼎計畫,讓世界看見金門 金門設計問鼎計畫是年輕設計師展現創意的平台,以金門的歷史文化、自然景觀和地方特色為核心,展現了青年設計師的無限創意與對家鄉的深厚情感。今年共有28所大專院校的設計新秀齊聚金門,吸引超過208件作品參賽,創下歷屆新高。 將金門的地方文化與設計創意相結合,不僅在設計領域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也為金門的文創產業注入了新活力。得獎作品代表金門參加國內外設計賽事,並有望在113年底到114年期間於各大國際設計競賽中斬獲佳績,將金門的獨特魅力呈現給世界,提升了金門在全球的知名度與文化價值。 古蹟活化創新意,文化資產新活力 古蹟的活化利用是文化政策中的關鍵一環,應結合現代需求進行規劃,讓古蹟成為文化交流和社區生活的一部分,使新舊並存及永續營運發展。后宅王金城洋樓、官澳藏興古厝修復完成後,所有權人將分年進行民宿活化,重現文資古厝洋樓建築特色,帶動地區觀光發展;西園鹽場獲中央補助進行展館展示更新、建立視覺識別系統及成果導覽推廣,吸引更多遊客前往參觀遊覽,拓展傳產觀光創生產值效益。大古崗董允耀洋樓將於修復後,分年活化發展為「燈」陳列館,與文化部台南生活美學館合作國際藝術家駐村計畫,以妥善保存、展現珍貴文資建築新生命,及帶動在地村落傳統工藝與觀光產業振興發展。 修復特色建物,再現歷史風華 中央C類無形文化資產補助案,113年度獲得文資局補助金門縣傳匠工坊建置計畫、傳統技術工匠職能課程案、文化資產修復推廣工作坊等三案,計畫總經費合計1,925萬元,中央補助比例達80%,以提升本縣無形文資傳統匠藝保存技術傳習發展工作力道、效益。 杜蘇芮颱風過境造成多處古蹟、歷史建築受損部分,獲中央補助緊急修繕6案,總經費約3,600多萬元,執行本縣重要文化資產緊急修復工程,提升古蹟洋樓文資建築防護力道,回復文化資產原貌,減少公共安全問題。 辦理傳統建築物活化再利用工程目前共計11棟,建築型式有店厝及一落四櫸頭等樣式,除1棟由縣府直接管理、1棟由縣府委外經營,其餘9棟依縣府傳統建築活化利用原則辦理公開標租,其中6案(6棟)已完成簽約,另1案(3棟)目前辦理第5次標租作業。後續將辦理相關說明會,媒合廠商出資針對古蹟、歷史建築及有意參與之傳統建築標的物進行修復及活化,為曾經荒廢的傳統建築物找回風貌並重新賦予新生命。 金門話復振傳承,保存在地文史 語言是文化的核心,金門話作為金門獨特的方言,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與文化內涵。縣府積極聯合家庭、學校、社區以及民間團體,共同推動金門話的應用與推廣。在學校方面,開設金門話課程,鼓勵學生從小學習與使用金門話;在社區方面,設立語言環境創建計畫,將金門話納入日常生活中,成為家庭和社區文化的一部分。開展金門話宣傳行銷活動,提升金門話的社會接受度與使用率,讓金門話成為一種時尚與生活態度的象徵。 金門社區營造工作以「在地文化」為核心,輔導34個社區進行文化再造,將當地的歷史、地理、產業、景觀等元素進行整合,並設計動態及靜態的展示形式,推動在地文化的保存與傳承,讓金門每一個角落都成為展示當地文化魅力的舞台。 推廣金門地區鄉土生活文化,出版金門村史、獎助個人出版及金門口述歷史等,保存和推廣在地文史,作為金門重要史料及未來縣志纂修之參考,其中112年度出版的金門村史6冊,獲得113年度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獎勵出版文獻書刊得獎(地方志書)優等獎,屢獲中央肯定。 持續辦理「浯島文學獎」,鼓勵文學創作,以文學視野提高金門藝文風情,記錄屬於這個時代的金門記憶,連帶推展地區文化與觀光號召力。 提升閱讀風氣,優化借閱服務 金門縣立圖書館帶動各鄉鎮圖書館共同推廣閱讀,充實圖書館藏,升級閱讀設備,榮獲113年3月27日由教育部、國家圖書館共同辦理的「112年臺灣閱讀風貌及全民閱讀力年度報告」10個獎項,其中本縣再次獲得「整體閱讀力表現績優城市(縣市人口40萬以下組)」獎項,金寧及烈嶼鄉立圖書館皆獲得「整體閱讀力表現績優城市」獎項,表現優異亮眼。 紙本圖書外,持續優化圖書館智慧化服務,113年1月啟用本縣圖書館館藏查詢網頁,使手機及平板等行動裝置利用本縣圖書資源更為便捷。 觀光是金門經濟重要支柱,打破慣性思維,結合民間資源與創意,導入實際體驗遊程,推動綠色旅遊,維護自然景觀生態,打造嶄新的金門觀光品牌與形象。推廣陸客來金旅遊,發揮區位優勢,拓展兩岸與國內、外多元旅遊客源,擦亮「金」字招牌,期待創造地區旅遊榮景。
-
烈嶼定向越野錦標賽落幕 兩岸選手共襄盛舉交流競技
烈嶼鄉公所委託金門體育會定向越野委員會承辦「第五屆烈嶼定向越野錦標賽」活動,圓滿落幕。由烈嶼鄉長洪若珊頒獎獎勵各組績優選手,鼓勵選手對運動保持熱忱,繼續精進成績。洪若珊也希望透由每一年不同的聚落場地,讓選手在定向越野的路程中,巡禮每一處聚落的人文、自然風情,體驗結合自然與文化的運動之旅。 烈嶼定向越野錦標賽邁入第五年,今年定向越野賽事計287組共439人參賽,除了金門本地選手,還有台灣選手15人,廈門選手5人。烈嶼鄉長洪若珊、金門體育會定向越野委員會理事長李應文和團隊歡迎兩岸三地選手共聚烈嶼鄉競技交流,共襄盛舉。 賽事場區移地到雙口海灘前廣場,並特別結合雙口村、東坑聚落在地文化,讓參賽者們可以深入探索雙口、東坑兩地聚落獨特的人文風情與美景。 「定向越野」是一項透過閱讀地圖判定路徑,穿越陌生場域以找尋指定目標物的運動,同時考驗著腦力及體力的協調,此次賽事吸引地區民眾及外地選手踴躍參與,選手依照不同年齡參賽,鳴笛聲響,各組參賽選手從檢查點出發,打卡瞬間計時開始,此刻工作人員才遞出地圖,跑者先快速瀏覽地圖,並擬定大致路線,在指定區域依序尋找打卡點用「SI指卡」紀錄比賽成績,完賽時間最短的人取得勝利。選手在定向越野的路程中,穿梭在雙口、東坑聚落,依照人手一張的地圖指示,尋找打卡點,爭取好成績。 經一番競技,獎勵各組前3名頒發獎金及獎狀,第4至6名頒發獎狀。公開男子組:1.蔡詒昕、2.馬金言、3.陸明海、4.王汶壕、5.洪國華、6.許安仁。公開女子組:1.陳怡芳、2.鄭雅之、3.呂玥玫、4.蔡淑媛、5.呂儷馨、6.陳映先。高中職男子組:1.李怡農、2.翁凱賢、3.洪翊軒、4.許恩瑞、5.王奕程、6.董哲誠。高中職女子組:1.李佳蘋、2.李弈靜、3.張佳晴、4.楊家語、5.陳玟安、6.廖千媛。國中男子組:1.莊羅霆、2.林于辛、3.周旭、4.陸羽騰、5.林定浤、6.許智。國中女子組:1.盧羿霏、2.洪苡恩、3.黃子瑄、4.盧宥璇、5.張書涵、6.李采凌。國小男子組:1.許揚、2.吳彥爵、3.林羿辰、4.林昀杰、5.盧彥羲、6.吳鎏熠。國小女子組:1.洪苡芯、2.陳沐熙、3.蔡雨妍、4.陳妍安、5.李筱彤、6.黃予柔。家庭親子組:1.吳學淵+董揚泓(揚帆啟航定向越野隊)、2.林佳欣+林穎+林謙(沒有這一隊)、3.胡韋如+陳明裕+陳逸駿+陳奕嬡(最強迷路組)、4.林暐穎+林楀宸(寶辰隊)、5.洪賢鼎+洪子甯(甯家代表)、6.陳芷淇+陳宗駿(水獺喵喵)。 烈嶼鄉長洪若珊感謝金門體育會定向越野委員會團隊的協辦,圓滿完成賽事。洪若珊說,連續五屆的烈嶼定向越野錦標賽,以結合聚落的觀光方式進行,透過賽程設計讓跑者實地前往聚落探索人文景致。每一年不同的聚落場地,許多跑者已經連續5年用腳跑入烈嶼各聚落,歡迎明年再接再厲,用腳拼出烈嶼全鄉圖案,感受烈嶼獨特的人文風情和自然風貌。
-
114年度地籍圖重測 地政局辦理宣導說明會
為推動本縣地籍圖全面數值化,金湖鎮小徑段、尚義段、夏興段、塔后段、新頭段及南雄段等六段圖解區範圍列入114年度地籍圖重測計畫。本次重測計畫共計辦理1,586筆土地,金門縣地政局日前分別在小徑村社區活動中心、山外里辦公處、正義里辦公處、尚義村社區活動中心、新頭村陳氏宗祠及塔后村社區發展協會舉辦重測宣導說明會,旨在協助土地所有權人了解重測作業程序並維護其權益。 本次宣導會由地政局測量科許宏銳科長代理主持,轄區里長及土地所有權人均踴躍參加,現場除進行簡報說明重測法規、實務及所有權人權益外,亦與參加人員進行雙向溝通,積極回應民眾建言,進一步提升所有權人對重測作業的了解,確保每一位參與者的權益。 地政局指出,早期地籍圖採用圖解法施測,因使用多年,常出現圖紙伸縮、折損破舊等問題,導致土地複丈困難,測量精度受到影響,甚至引發權屬紛爭。如今隨著科技進步,測量技術已大幅提升,地政局使用全測站經緯儀與GPS衛星定位技術,結合電腦作業,採取數值法重新測製地籍圖,不僅有效提升測量精度,還能確保地籍資料「圖、地、簿相符」。 地政局表示,截至112年度,已完成金湖鎮庵邊段、后壟段、陳坑段及漁村段地籍圖重測,累計1,526筆土地,目前全縣土地數值化率達95%,位居全國第一。114年度重測計畫辦理金湖鎮六大地段,目標是進一步解決傳統地籍圖的問題,邁向全縣地籍圖全面數值化。 地政局提醒土地所有權人在接到地籍調查通知書後,請依通知日期親自或委託他人到場配合指界並設立界標。 依《地籍測量實施規則》第83條第2項規定:若土地所有權人到場未能完成指界者,可由重測人員協助指界,並經同意後視為自行指界。 依《土地法》第46條之2第2項規定:若辦理地籍調查未到場或拒絕指界,將逕行施測。 依同法第46條之3第2項規定:土地所有權人認為重測測量結果有錯誤,除未於辦理地籍調查時設立界標或到場指界者外,得於公告期間內,向地政局繳納複丈費,聲請複丈。經複丈者,不得再聲請複丈。為保障自身權益,請務必配合指界;若無法親自到場,亦可洽重測人員另行安排時間辦理。 地政局呼籲,本次地籍圖重測不收取任何費用。如有任何問題,請洽地政局測量科,聯絡電話:(082)321177 轉分機 63235,工作人員將竭誠為您服務。
-
轉診赴臺就醫申請交通費補助規定
新年度(114年)開始,依據衛生福利部「離島地區嚴重或緊急傷病患就醫交通費補助要點」修正規定,持有全民健康保險重大傷病證明(效期內)者,一一四年度首次申請交通費補助時,應檢附正本申請表。 為保障金門縣轉診赴臺就醫鄉親權益,金門縣衛生局特別提醒持有重大傷病證明者,於一一四年度申請「第一次」轉診交通費補助時,應檢附一一四年度新開立的「金門地區居民嚴重傷病就醫交通費補助申請表」正本(可至金門縣各鄉鎮衛生所或金門醫院開立申請表)。 另,非重大傷病之患者每次轉診赴臺就醫、回診、複診、手術及檢查等均需至衛生福利部金門醫院開立「金門地區居民嚴重傷病就醫交通費補助申請表」,若有相關疑問可至衛生局網站查詢或於上班時間致電醫事科翁小姐(082-338863分機233)。
-
文化藝術向下扎根—藝術陶冶計畫成果展順利圓滿
由財團法人金門酒廠胡璉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金門多所學校共同參與的「113文化藝術向下扎根—藝術陶冶計畫」動態暨靜態成果展開幕式,日前於金門縣藝文中心順利舉行。期末展演充分展現了學生們的努力與天賦,也將金門的文化特色融入藝術教育中,為傳承與創新搭建了重要的平台。 「113文化藝術向下扎根—藝術陶冶計畫」旨在透過藝術教育推廣,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與創造力,並讓地方文化能夠扎根校園。胡璉基金會董事長陳龍安表示,縣長陳福海特別把扎根零歲教育列為施政重要政策,扎根零歲廣義來說,是及早從根基開始,狹義的零歲則是指從結婚懷孕,孩子出生零歲到六歲,藉由跨局處合作共同培育優質的下一代。胡璉基金會把文化藝術向下扎根,結合地區優秀的文化藝術專業者走進學校,傳承藝文教育。陳董事長也特別強調,扎根藝文的兩個原則,一是健康讓孩子喜歡學習,樂在其中才會成功,並有助於身心健康。另外的原則是堅持,唯有堅持才會水到渠成,由生手到專家十年功長期的培養才能顯現效果。陳董事長也表示,創造力創新是文化藝術的核心,他把創造力帶回家鄉金門,就是希望金門的未來更美好。 活動開場由金湖國小學生帶來的《童話—逆思為更正》揭開序幕,透過重新演繹《三隻小豬》、《龜兔賽跑》和《灰姑娘》,展現童話故事的新視角與深刻啟發。中正國小的《浯島視界—浯江印象》,演繹《焰山靈童舞飛揚》與《錦瑟》,以舞蹈展現傳統文化精神與青春活力,贏得現場掌聲。金鼎國小以爵士樂組曲《藝起爵士》,融合薩克斯風、小號與爵士鼓,為現場注入音樂的多樣魅力。賢庵國小的《二胡》演奏,透過經典曲目《農夫》、《小啄木鳥》和《Do Re Mi》,展示傳統音樂的深厚底蘊與新意。 由太極拳委員會與金寧中小學合作呈現的太極拳表演成為亮點之一,「八式太極拳」展現了動作簡潔流暢之美,而「九九太極拳」則融合了多門派的精髓,讓觀眾見證太極拳剛柔並濟的獨特風采。正義國小以跳鼓陣《鑼鼓喧天慶太平》讓觀眾感受到傳統民俗的熱鬧氛圍,最後由賢庵國小帶來的《春天在哪?》壓軸演出,完美呈現閩南鄉土藝術的多樣魅力,最後由胡璉基金會陳龍安董事長打扮成聖誕老公公領著所有與會的校長們發放聖誕節糖果給所有的大小朋友,為活動劃下精彩句點。 胡璉基金會表示,12月24日至1月3日,學生們的靜態藝術作品將於塔后22號胡璉學堂展出。展覽包含書法、水彩畫及手作藝術等多元創作,參展學校包括中正國小、金寧中小學、古城國小、開瑄國小。透過這些作品,展現出孩子們對藝術的熱愛與創造力,歡迎鄉親帶著孩子到塔后22號胡璉學堂欣賞靜態的藝文展。
-
提升水體品質 環境部修正發布「放流水標準」
為維護水體品質與推動污染物減量及管制,環境部修正發布「放流水標準」,增訂或加嚴氨氮、磷、銅及自由有效餘氯等項目之管制,並減少高濃度磷排入水體之負荷,及持續降低特定流域銅濃度,提升水體品質並促進廢(污)水資源化推動。本縣環保局指出,有關本次修正發布相關資料請參閱附加檔案,可至行政院公報資訊網(http://gazette.nat.gov.tw/egFront/),或可掃描QR Code(如圖)下載。 環保局表示,依照環境部說明,自100年起放流水標準增訂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等13類對象氨氮管制以來,已具相當污染削減成效,惟未管制氨氮事業中,製革業(濕藍皮製成成品皮者)、印刷電路板製造業、屠宰業、肉品市場以及醫院、醫事機構等廢水氨氮排放總量仍相對較高,有納入管制需要,故增訂放流水標準氨氮管制。 另目前磷屬營養鹽且為減輕水體生態影響,國內磷物質管制僅適用於排放於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對象,參考國外管制情形,並考量部分業別高濃度磷廢水排放將影響水體或造成水體優養化,爰先針對磷排放濃度較高且具循環使用潛勢之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光電材料及元件製造業、科學工業園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等對象,增訂其放流水標準總磷管制。 此外,環境部表示自106年起推動一定規模以上金屬相關產業、科學工業園區、工業區、石油化學專業區等加嚴放流水標準銅管制限值,已具一定污染削減成效;考量部分流域銅的水體分類水質標準達成率較低,為提升水體品質及促使業者能推動銅的資源化,爰針對前述對象與原未達一定規模金屬相關產業,分別進一步增訂及加嚴放流水標準銅管制限值。 另為避免醫院、醫事機構與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過量加氯,導致餘氯過高或產生消毒副產物,危害水生生物,本次修訂亦增訂放流水標準之自由有效餘氯管制,排放限值不得超過2mg/L,但為因應傳染病防治或特殊衛生清潔消毒需求,得不適用本標準。
-
上海中福兒童藝術劇院來金演出哼將軍和哈將軍
金門縣政府與台灣教育文化交流策進會邀請上海中福兒童藝術劇院來金門進行繪本劇《哼將軍和哈將軍》演出,除了提升兒童藝術涵養,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吸引師生熱情參與,精彩的演出也為學童們帶來一段難忘的戲劇體驗。 此次巡演由金門縣政府主辦,台灣教育文化交流策進會協辦,此次巡演共計三場,首場於12月17日在金湖國小隆重舉行,劇團生動的演出讓在場師生驚艷不已。12月18日的第二場表演,不僅邀請了中正國小的學生參加,還特別邀請了私立雅韻藝術學苑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到場欣賞,場面熱鬧非凡。而12月19日的終場演出在小金門的卓環國小進行,上岐幼兒園的小朋友們也一同參與,為此次巡演劃下完美句點。 三場巡演活動共吸引了超過一千名師生參與,現場氣氛熱烈,故事以哼將軍和哈將軍這對相似外表卻各具特色的角色展開,帶領觀眾一起踏上尋找自我的旅程。內容幽默有趣,令人驚呼的突發奇想,帶給觀眾樂趣外,更有沉思的韻味。 三位演員用豐富的表情、誇張的肢體、精煉的語言,讓孩子們在劇中感受到藝術的魅力,並從中傳達了每個人都有獨特之處,只要敢於發現,便能用自己的特長點亮世界。故事最後也歌頌了母親對孩子的偉大之愛。劇團演出過程也與現場孩子們進行了互動,讓大家不僅僅是觀眾,更成為劇中故事的一部分,這種身臨其境的體驗也加深孩子們對此次演出的回憶。 縣府教育處表示,此次巡演的成功離不開上海中福兒童藝術劇院及台灣教育文化交流策進會的大力支持與配合。感謝所有參與的師生,特別感謝劇團成員的付出,讓金門的孩子們欣賞到如此高水準的兒童劇演出。未來將持續推動更多優質的文化藝術活動,讓金門的孩子們擁有更多的學習機會,提升他們的藝術涵養,為金門的未來增添更多光彩。
-
金中、城中、中正三校結合推行人權活動
中正國小承辦的CRC兒童權利公約活動,結合了金門高中、金城國中、中正國小三校來推行人權活動。 由金城國中楊芷昂老師與金門高中楊佳佳老師一起先規劃「誰最有勇氣?」繪本分享,來讓中正國小的學生思考勇氣議題,並且融入霸凌狀況劇來讓學生們懂得使用不同方式,保護自己與理解這樣的行為會影響到其他人,並對一個人造成傷害。進一步結合了國際特赦組織每一年會舉辦的寫信馬拉松人權活動,一人一信來展現行動力,捍衛人權、捍衛一群人權鬥士。 今年金門高中楊佳佳老師帶領對教育、對法律、對傳播、對美術相關有興趣的高中生,來籌備人權活動。錄製今年人權鬥士背景脈絡、撰寫可以聲援個案的明信片範本,並且將個案錄製並轉成QR Code(如圖)方便給金門各學校單位使用,參與寫信馬拉松籌備活動的金門高中學生蔡潔提到:「對法律與人權的議題充滿興趣,因此積極爭取參與這次寫信馬拉松的活動」,在「2024寫信馬拉松」中負責說明寫信馬拉松的活動,其中也提及安哥拉、越南與加拿大人權被侵害的個案。在過程中我發現了:人權是生而為人都應擁有的權利,目前社會也很先進、發達,我們身處的國家也非常幸福,然而,在現在許多國家中,仍藏著令人心痛的人權侵害問題,需要大家一起去聲援以及關注,歡迎大家一起參與人權馬拉松,為世界各地正在遭受迫害的人權鬥士們發聲,讓我們一起為人權而戰! 此外對教育很有興趣的李昀霖則說:「這一次的馬拉松我擔任的是幕後幫忙剪輯的角色。除了會剪輯影片之外,我還對教育非常有興趣,每次當學校上到公民課程時都會特別的感興趣。像這次的寫信馬拉松就完全契合了跟公民有關的人權。我也透過這一次剪輯的過程中才發現、了解人權的重要性。」 中正國小校長陳為信表示:「歡迎各校帶領學生們一起參與寫信馬拉松的活動,無論是支持個案或是撰寫明信片要求政府重新研擬法條來捍衛人權鬥士,都是一種勇氣的展現,希望在這樣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思考人權的重要性、展現實踐人權的行動力都是值得推廣的。」
-
雙口社區襲產文化傳承計畫3.0 推動烈嶼在地文化再生
雙口社區位於金門烈嶼鄉,自然村之一的「雙口」擁有豐富的在地知識和文化資產,為了將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重新展現在世人面前,金門縣雙口社區發展協會於111年和112年分別推動了「雙口襲產文化傳承計畫」1.0及2.0,並獲得當地居民和年輕人的熱烈回應。 今年在金門縣文化局推動的113年社區營造輔導計畫之下,協會將繼續延續這股文化活力,推出3.0版本,以「虎爺咬菜碗」為核心議題,帶領居民從生活記憶中再現傳統,創新文化展現方式。 這項計畫的緣起,源自於雙口社區對於自身文化資產的重視。從111年開始,協會藉由訪視耆老,記錄了「太平輦」和「虎爺咬菜碗」的口述歷史,並在112年進一步推動居民共同分享「太平輦」的生活記憶,並創作出獨特的工藝作品「太太平輦」。 這些計畫不僅喚起了居民對於在地文化的認同感,更加深了青年對於家鄉的連結。今年的3.0計畫將進一步挖掘「虎爺咬菜碗」的文化內涵,透過創新方式呈現這項深植於居民記憶中的文化符號,並與北飄青年和當地教育單位合作,共同傳承和創造新的在地文化價值。 在計畫的推動過程中,協會運用聯想記憶法,打開居民對於生活記憶的探索。透過社會學習課程的引導,居民將共同回憶並分享與「虎爺咬菜碗」相關的故事,這不僅是對個人記憶的挖掘,更是集體記憶的重新建構,將雙口社區的文化以新的形式展現給下一代。同時,協會也將推動工藝創作,居民將以「虎爺咬菜碗」為靈感,創作特色產業工藝,讓這項文化符號轉化為具體的生活用品和藝術作品,進一步推動當地產業的發展。 此外,計畫中還結合在地教育單位,讓烈嶼的孩子從小認識家鄉的文化與歷史,並透過創新教育方式,將這些文化知識與現代生活緊密結合,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對家鄉的自豪感與歸屬感。 「雙口襲產文化傳承計畫3.0」的推動,旨在透過全齡共好的方式,串聯雙口的居民與青年,讓在地文化不僅能夠傳承下去,更能創造新的價值。透過這一系列的文化再生活動,雙口社區將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其獨有的魅力,也讓烈嶼的多元化、在地文化得以友善且持續地傳承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