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
《金門瞭望》「孔雀東南飛」不該只是美麗的錯誤
特約主筆:李金生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古人筆下的詩文,訴說著依依難捨的纏綿,允為千古傷情絕唱。在海島金門也能見到藍孔雀翩然起舞,五彩繽紛的美麗情景。只因它是可能破壞環境生態,且繁衍快速的外來物種,而被列入移除的目標之一,看在專程來金門拍攝野外生態的「追鳥人」眼裡,頗有兩難求全的看法,引來一些討論。 陳福海縣長最近針對孔雀、互花米草、銀膠菊、紅火蟻、鴿子等外來物種,指示成立專責小組,整合各單位與中央資源積極投入移除工作,並規畫前2年有效處理,3年達標的計畫。長期關注地方環境生態的董森堡議員也大聲疾呼,希望大家攜手守護環境,莫讓外來物種改變金門,看來一場「大戰」已是硝煙乍起。 生物多樣性是國際社會共同努力的目標,因此攸關永續生存與發展的減碳、減塑和降溫議題受到廣泛關注,聯合國氣候峰會訂定的淨零排放目標,就是遏阻生物多樣性流失的行動之一,而其主軸理念就是生態系中的物種愈多,就更能維持生態的穩定與平衡,不會因為少數物種的變動而帶來環境大變遷,危及人類的生存需求。 農業部的一篇宣導指出,強勢外來種可能會捕食原生物種和與原生種競爭食物、棲地,進而排擠原生種,帶來原生種滅絕的問題。另外來種也能帶來疾病或寄生蟲,且外來種與原生種親緣相近,兩者可能雜交,改變原生種的基因組成,降低遺傳的多樣性,對生態帶來很大的影響。 原生地在印度、巴基斯和斯里蘭卡一帶的藍孔雀,金門縣畜試所曾圈養數隻供遊客觀賞,1999年丹恩颱風襲境,圍籬倒塌逸出,快速繁衍遍及全島估計超過2,000隻。這些被鳥友指為「美麗的錯誤」的大鳥帶來偷吃高粱、地瓜、馬鈴薯等農損問題,且會捕食蛙、蛇、蜥蝪等原生物種,每年4月求偶期叫聲嚇人,更是擾人清夢。同時,還有可能誤闖跑道,帶來飛安問題的疑慮。 縣府因此向農業部爭取經費,委外架設陷阱捕捉,並以每隻600元的收購金鼓勵民眾協助移除,希望控制野外孔雀族群的數量,還有餐廳推出孔雀料理,套餐叫價6,000元,讓愛鳥人士有「焚琴煮鶴」之嘆,認為有損金門已發現和記錄鳥類逾300種,有「鳥類天堂」之譽的美名。 同屬外來種,一身亮麗金屬羽毛的環頸雉,早期也是有人圈養逸出,1995年以後遍及全島,到處挖掘球莖類農作,也捕食小型爬蟲類動物,氣壞等待收獲的農友,卻讓跨海來金的鳥友驚艷不已。在未能列為保育類動物情況下,引來少數民眾獵食,連水頭矛山塔下的公廁洗手檯也曾發生環頸雉遭人宰殺,雞毛和血漬亂噴,讓人怵目驚心的情事,近年野外發現數量已有明顯減少現象。 2019年7月以後,金門島上的菜園、庭院,以及戶外草地、農塘和道路旁,陸續發現1種趾頭有吸盤的淺褐色青蛙,跳躍能力甚強,行動十分敏捷。縣府農林科確認是過去調查未曾記錄的斑腿樹蛙,曾捕捉數隻個體進行親緣分析,同時廣發「網路通報單」請民眾協助填寫,做為了解分布範圍與因應作業的參考。目前研判做為強勢外來種的斑腿樹蛙,在金門對人畜並無立即性的危害,但縣府考量金門是一座小島,生態系統規模小,仍列為生態監測的主要目標之一。 外來物種或許是一項讓人驚奇發現,也或許是一項美麗的錯誤,但站在確保本地原生物種永續生存,以及維持生物多樣性的考量,移除外來物種確屬必要手段。但如何在增進生態旅遊資源的同時,取得質量平衡的有效控管,需要更多的規畫和與時俱進的檢討,除公部門的持續監測因應外,也有賴更多公民力量的參與和協助。
-
金門12月份每週觀光活動行事曆
-
縣府超前部署 全力推進明年度觀光重點活動
金門縣政府觀光處繼向中央爭取成立第18個觀光圈及喜迎福建居民赴金旅遊後,為迎接旅遊觀光潮,讓2025年金門觀光活動能發揮更好的行銷效果,特別盤點年度活動,並提早於12月25日邀集中央駐金及地方等20多個單位召開「2025年金門縣觀光活動第一次協商會議」,以整合明年度觀光推廣重點及活動期程安排,並提供觀光產業業者盡早納入規劃、進行遊程包裝,招攬更多旅客來金觀光。 觀光處副處長董雲馨說明,此次邀集縣府民政處、建設處、社會處、教育處、文化局、文管所、各鄉鎮公所、金酒公司及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等單位,針對2025年度各項活動進行整合,讓全年度活動時程有一個完整有序的呈現。經統計除了金門親子嘉年華、中秋博狀元餅、老兵召集令、金門馬拉松、海上長泳暨金廈泳渡、金湖海灘花蛤季、石蚵文化季、浯島城隍文化觀光季、高粱老街風獅爺文化季、烈嶼芋頭季及坑道音樂節等例行活動外,包含2025國際海洋藝術季及中央年度補助的新興活動預定超過37場次,除鼓勵鄉親參與觀光活動,更希望能發揮吸引各地觀光客蒞金,增加觀光產業整體收益。 觀光處表示,明年度除有眾多活動可供地區業者進行遊程包裝,未來將配合交通部觀光署「台灣觀光100亮點捲動國旅方案」,搭配本縣入選的4大亮點「建功嶼」、「莒光樓」、「山后民俗文化村」、「經武酒窖」衍生相關配套活動,吸納全台各地與國際旅客持續蒞金旅遊。另,觀光處年度影視協拍補助項目,由何潤東執導,陳柏霖、郭雪芙等人領銜主演並於金門全境取景拍攝的偶像劇「不如海邊吹吹風」已於近期上映,首播更在AXN頻道、Hami Video台劇榜及Rakuten Viki都登上收視冠軍,未來將以該劇拍攝金門場景作為年度行銷熱點,也期待透過影視產業的合作將金門推向世界各地,讓金門觀光國際化及品牌年輕化,並攜手金門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規劃專屬遊程,相信能為金門觀光帶來新形態的旅遊效益。 縣府觀光處秉持著縣長陳福海「觀光立縣」的施政理念,透過此次會議,除將相關旅遊活動資訊呈現於本府建置的「金門觀光旅遊網」及「金門行動旅服」之年度活動行事曆中,也提供金門地區業者進行適當遊程規劃,藉以吸引來自兩岸三地及國際旅客選擇來金遊玩,帶動金門整體經濟發展,共創多贏契機。
-
2024閩台書院文化交流 燕南書院組團共襄盛舉
12月25日是南宋大儒朱熹任泉州府同安縣主簿兼學事釆風、視學所肇建或倡建的浯洲燕南書院復現、啟動12周年日,院慶之際,書院一行再次登陸,赴約為期5天的2024閩台書院文化交流。 活動於昨(12月26日)下午3點半在福州正誼書院揭幕,兩岸書院山長齊聚,金門燕南書院院長楊樹清、榮譽院長陳慶元組交流團襄盛,楊樹清並代表台灣書院開幕致詞,介紹燕南書院的歷史因緣,位於金門西半島的燕南書院,文獻載,建於南宋紹興,為泉州府同安縣主簿兼學事朱熹所肇建或創建,書院消逝後,明朝末年,改建為奉祀清水真人的太文巖寺。因缺乏文獻、圖錄可佐證,形式與規模不可考,當今重現的燕南書院、太文巖寺,是依據歷史學、堪輿學、書院建築規制及當地耆老訪談等相關研究,想像、推敲出的產物:書院坐南朝北向,採三進兩院之空間格局,形式則採傳統閩南寺廟的建築風格。燕南書院第一進為出口山門,第二進為供奉清水祖師的太文巖寺(正殿),第三進則為朱子祠(書院空間)。 楊樹清述及,朱熹采風浯洲,曾在唐代馬侯祠留下一首逸詩〈次牧馬王祠〉(又作次牧馬侯廟):「此日觀風海上馳,殷懃父老遠追隨。野饒稻黍輸王賦,地接扶桑擁帝基。雲樹蔥蘢神女室,岡巒連抱聖侯祠。黃昏更上豐山望,四際天光蘸碧漪」。8百年後,「金門縣燕南書院暨太文巖寺」獲台灣文化部登錄為文化景觀後,復建工程於2012年12月25日,歡喜入厝、開光安座,寫下島民集體創作、復現一座宋代書院與明代五大名寺的人文傳奇。 開幕致詞後,28號登武夷山前,上午在建陽考亭書院閩台書院文化雅集,楊樹清將再作專題報告談「朱熹文化活水的流布」。 「文脈賡續.薪火相傳」,2024年閩台書院文化在福州正誼書院開幕,福建省炎黃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馬照南、福建省閩台文化交流中心主任鄭金龍、金門燕南書院院長楊樹清、台灣元亨書院山長林安梧、台灣陽明書院院長溫明正、台灣奉元書院監事蔡耀慶等兩岸書院院長、專家學者近百人參加活動。 馬照南為此次活動致詞,他指出,書院文化,歷經千年沉澱,在加深閩台文化交流與心靈契合方面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新時代下,我們應致力於讓書院文化成為中華傳統文化創新發展的不竭源泉,深入挖掘其蘊含的哲學智慧、道德觀念及教育價值,並將傳統教育理念與現代教育體系巧妙融合。同時,推動書院文化振興與兩岸文旅產業的深度融合,以此提升文化傳承與創新能力,激活書院文化的內在活力,強化融合發展效應。 燕南書院院長楊樹清表示,燕南書院將堅定不移地發揮朱子文化作為橋梁的作用,聯結兩岸書院,積極推動兩岸書院的融合發展。 正誼書院院長葉建勤簡要概述了福州豐富的歷史文化背景,並分享了近年來福州在傳承與保護書院文化方面所採取的具體措施。同時,他對兩岸嘉賓蒞臨福州表示了熱烈的歡迎。葉院長認為,此次活動能夠在正誼書院舉辦,是福州市在書院文化傳承與發展工作方面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也是推動兩岸融合發展、開展務實合作的典範之作。 此次活動由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福建省文化和旅遊促進會主辦,福建省閩台文化交流中心、福建省圖書館、南平市文化和旅遊局、南平市朱子文化研究會承辦,為期5天,走訪福州正誼書院、熹茗書院、嚴復書院、南平考亭書院、武夷山丹韻堂茶書院、五夫朱子理學小鎮等儒學氛圍濃厚之地。活動內容多元,形式多樣,處處彰顯精彩亮點,包括開幕式、兩岸名家主題演講、主題對話、主題分享會、閩台書院文化雅集等系列活動,邀請兩岸書院的山長、專家學者在書院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研討兩岸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活化並進,讓兩岸更多青年學子進行傳統文化活化的多元嘗試,真正做到書院薪火相傳,以文化交流為紐帶,增強兩岸青年學子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責任感。 主題演講聚焦當代書院發展,篔簹書院創院山長王維生認為,當代書院的未來發展要立新命、開新局,書院要參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構建,為建設中華民族的現代文明做出當代書院應有的貢獻,這是書院未來發展的新機遇新使命。在國民現代化或者說在公民現代人格培育方面,發揮書院應有的作用,既是對傳統書院教育教化功能的傳承,又是與當代教育5.0中關於「培育全面發展個體」的目標相一致,更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應有之義。 台灣元亨書院山長林安梧從「延平郡王祠」及「林家花園」的對聯起論,強調公民儒學與社會實踐,文化土壤的厚植和君子教養的培育是中華文明復興的關鍵,透過厚植文化土壤,培育君子教養,推動中華文明的復興,我們才能夠共同邁向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主題對話聚焦創新策略,現場,閩南書院山長葉明義、台灣陽明書院院長溫明正、文儒書院院長孔海欽圍繞「書院的原貌,書院儒家傳承」展開對話,分享了閩台書院的特點與文化精髓,認為當代書院儒學傳承與創新,要透過開展各類文化實踐活動,挖掘與詮釋中華經典文化的內涵及現實意義,秉承書院精神,創造機會魅力吸引,引導與突破書院經典改革,方能標新立異,在儒學傳承基礎上發揮創新舉措。台灣奉元書院蔡耀慶、仙岳書院山長方宇圍繞「談書院的復興與未來發展」展開對話,認為閩台書院文化交流是新時代的文化使命,我們要邁向新徵程、展示新作為,推動兩岸書院文化交流與合作計劃,要適應現代社會結構與現代人的生活模式,傳統文化必須設法讓它跟我們的現代生活脈絡連接起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信念共同前行。 主題分享共築願景,主題分享會環節邀請到陽春書院朱朝陽院長主持,金門燕南書院,台灣奉元書院、咸臨書院代表與福建書院代表學者齊聚一堂,共襄盛舉,圍繞閩台書院文化的深厚底蘊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展開了精彩紛呈的分享與交流,不僅回顧了歷史長河中閩台書院文化的璀璨篇章,更著眼於新時代、新徵程的廣闊背景,深入探討了如何發揮閩台書院在當代的文化價值,共同繪制出了一幅幅傳承與創新並重的宏偉藍圖。 活動形式多樣,擴大宣傳多元性,此次活動還融入了台灣傳統歌仔戲《書卷藏志遠》、《尋鄉問疾苦》、AI數智人「小福多多」攜小小文旅推薦官進行精彩的表演,建陽宋代點茶技藝展演《茶韻留香》等傳統文化展演,讓兩岸的嘉賓能夠沉浸其中,品味聲音的韻律、旋律的優雅與技藝的韻味,親身體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迷人魅力,更是開展閩台書院文化雅集活動,為兩岸的專家學者搭建了一個優質的交流平台,使他們能夠深入探討並共同領略書院的獨特魅力與趣味所在。 2024閩台書院文化交流活動,燕南書院交流團名單,包括林安梧(元亨書院創院山長,山東大學講座教授),溫明正(陽明書院院長),陳慶元(前福建師大文學院院長,閩師大博導),胡悅(外國語博士,福州外語外貿學院教授),王玉國(廈大台灣研究院歷史所教授,廈大台灣研究院交流中心主任),潘春鳴(布拉格音樂學院院長),黃星(閩台文流中心前主任),李宛芯(福州閩台家園台灣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執行長),鐘永和(攝影達摩),楊樹清(燕南書院院長)。
-
海外文物返鄉添亮點 新加坡金門會館簽署捐贈協議
金門作為重要僑鄉,海外移民們留下的重要文物,在縣長陳福海等支持下,委由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特聘教授江柏煒(兼海外華人研究中心主任)啟動海外文物返鄉計畫,經與海外鄉親、僑團聯繫及捐贈簽署等,獲得廣大迴響,已完成三批文物返鄉。近期更受到新加坡金門會館方耀明主席的高度肯定與全力支持,於12月15日正式簽署文物捐贈協議。此舉將為未來的文化合作與傳承拓展了更廣闊的空間。 金門作為重要僑鄉,近一百多年來移民們留下許多文物,這些珍貴文物不僅生動詮釋了早期全球化的人口遷徙軌跡,也見證金門人在海外落地生根、開枝散葉的精采人生。這些重要文物,在陳福海縣長、文化局局長呂坤和、文化園區管理所所長盧根陣等人的支持下,委由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特聘教授江柏煒(兼海外華人研究中心主任)啟動文物返鄉計畫。經江柏煒教授率隊與海外鄉親、僑團聯繫及捐贈簽署等相關事宜;以及帶領臺灣師範大學研究團隊多次前往新加坡,協助返鄉文物的初步盤點、拍照、分類、造冊,目前捐贈文物也已陸續點交給金門文化園區管理所典藏。 首批返鄉文物是新加坡書法家許允之藏書,已於2024年5月24日移交;第二批返鄉的文物為新加坡薛永麥畫作,亦於2024年12月5日正式移交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典藏;第三批即將返鄉的文物為新加坡浯江公會所捐贈。 關於新加坡金門會館,江柏煒教授指出,新加坡金門會館的歷史可追溯至1870年代,由金門籍鄉親倡議設立「浯江孚濟廟」,成為凝聚當地金門鄉親的重要機構。首任大總理李仕撻(1839-1911年)來自金門西山前,以卓越的領導能力奠定了會館的基石。1911年,金門後浦頭的黃良檀接任總理,設立辦事處於廟宇後進,供鄉僑住宿,並稱為「金門公司」。1913年,其子黃安基繼任總理,聯合百餘位金門籍僑領向福建巡按使許世英呈請設立金門縣,終於1915年成事。1927年,會館正式向英殖民地政府註冊為「金門會館」。 金門會館最初設址於牛車水史密斯街,1970年代地段被徵收,1985年由時任主席黃祖耀主持遷入慶利路新大樓,並逐漸轉型為符合現代化管理需求的宗鄉會館。近幾年來,會館積極推動文化教育,並出版《金門先賢錄‧新加坡篇》、《極目.遠航》圖文集等書籍,以記錄與保存先民的貢獻。金門會館成立之初以促進僑民互助互利為宗旨,積極支持金門現代化建設,隨著時代變遷,其使命逐漸轉向文化保存與傳承,深植金門歷史與僑鄉情感於全球華人社群,成為金門鄉親文化延續與歷史傳承的重要象徵。 近年來會館與金門原鄉保持緊密聯繫,頻繁舉辦人文歷史講座,並多次組織返鄉尋根活動,連結世代情感、文化記憶、保存與傳承注入新活力,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橋樑。新加坡金門會館日昨由方耀明主席等共同見證簽署文物捐贈協議。方耀明主席特別感謝江柏煒教授及其團隊赴新加坡協助整理捐贈文物,為保存金門歷史文化與傳承僑鄉記憶貢獻心力,讓百年移民文物重現光芒,延續僑鄉歷史敘事。此次金門會館將捐贈的文物包括紀念牌、照片、字畫、匾額、棺屏立牌與棺屏構件等物件。 江柏煒教授也補充說明,未來,這批返鄉文物將經由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進行評鑑分級後正式入藏。透過博物館專業的修復與策展研究,這些承載百年歷史的新加坡移民文物將煥發新生,再次融入公共視野。文物背後的移民故事與歷史敘事,將透過展覽呈現於世人眼前,進一步深化金門歷史與僑鄉文化的傳承,促進更多人對華人移民文化的了解與關注。
-
王裕琦、莊文清入圍元泰杯兩岸茶通擂臺賽總決賽
二○二四年度「元泰杯」兩岸茶通擂臺賽金門分賽場於廿三日登場,經過三天三場初賽賽程後,於昨天舉行金門分賽場決賽,並邀請胡聲雅韻樂坊南管演出,參賽入圍決賽選手和貴賓一同見證這場茶文化的盛宴。在為期四天預決賽中,參賽者展現出非凡品茶技巧和對紅茶文化的熱愛,金門分賽場將由識茶最多前兩位選手王裕琦、莊文清代表前往福州參加明(廿八)日總決賽,爭取「茶通狀元」殊榮。 兩岸茶通擂臺賽金門分賽場決賽賽程於昨天上午九時起舉行,活動總顧問張克良代表金門縣觀光業從業人員協會誠邀嘉賓和參賽者,並感謝支持單位鼎力協助;同時,他說比賽不僅是對參賽選手專業技能考驗,也是一次茶文化愛好者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希望能夠為金門茶文化的推廣與發展打開新的篇章。 張克良指出,金門素有優美的自然景觀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卻相對缺乏與茶文化相關的銷售點和資源,希望透過此次活動,讓紅茶成為金門文化的一部分,不僅豐富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吸引更多遊客在金門的美景中品味紅茶的甘醇與文化魅力。 紅茶是一個跨越地域的文化橋樑,它既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傳統文化的載體。此次,兩岸茶通擂臺賽比賽不僅是為推廣紅茶知識,更希望以此為契機,促進金門與兩岸在茶文化領域的合作與交流,為未來的茶葉銷售與市場發展打下基礎。而且,比賽不僅是對參賽選手專業技能載體,且透過比賽推廣紅茶知識。 由金門縣觀光業從業人員協會和福州市勵勤職業技能培訓學校聯合主辦的兩岸茶通擂臺賽活動,以傳播紅茶知識、識茶辨茶,共擂海絲茶道為宗旨,透過初賽和決賽,選拔出優秀的茶藝愛好者,代表金門參加福州十二月廿八日總決賽,希望透過兩岸茶通擂臺賽平台,促進兩岸茶文化的交流,共同推廣紅茶的魅力。 金門縣觀光業從業人員協會表示,元泰杯茶通擂臺賽規則非常有趣且富有挑戰性,選手需透過品茶方式辨別出九種以上的紅茶,才能進入決賽,最終進入總決賽的選手還將挑戰十二種紅茶的品識,是一場味覺與專業知識的雙重考驗。在其比賽中,主辦單位按排福州元泰製茶師經理林盛武介紹十六種紅茶特性、香氣、滋味、產地;其中,評委是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秉持公平、公正原則,選拔出最優秀的選手,與大家享受屬於紅茶的文化盛宴。 比賽紅茶選自中國紅茶產區地圖中的經典品種,每一種茶都代表著紅茶的精髓,品茶並辨別出茶葉的名稱,對於初次接觸紅茶文化者來說並不容易、尤其對於金門更是,比賽的意義不僅在於競技,更在於學習與交流,讓更多人瞭解紅茶的多樣性和獨特魅力。 金門縣觀光業從業人員協會表示,金門分賽場比賽結果未能達到晉級標準,決賽暫時從缺,但並不意味著失敗,而是紅茶文化學習旅程的起點,每位參賽者在比賽在於競技,更在於學習與交流,讓更多人瞭解紅茶的多樣性和獨特魅力。另,每位參賽者在比賽中用心品茶、專注學習,這份態度本身就值得我們喝采,更重要的是此次比活動為兩岸的茶文化交流拉開序幕。 此外,為鼓勵該項比賽活動繼續推廣,金門縣觀光業從業人員協會將派員赴福州總決賽中取經學習,讓金門的鄉親對紅茶有更深的認識與接觸、啟發對紅茶興趣的使命;今年是第一次舉辦兩岸茶通擂臺賽,相信明年一定會更好,相約明年再見。
-
金鼎國小學藝百老匯 涵蓋英語學習與表演
金鼎國小舉辦「金鼎耶誕節‧學藝百老匯」,藉由創意與教育並重的多元活動,為全校師生帶來充滿學習價值與歡樂氣息的節日體驗。活動涵蓋英語學習、小小街頭藝人表演、英語學習抽獎與禮品兌換,不僅營造了溫馨的校園氛圍,也讓孩子們在互動中增長知識,體會分享與感恩的美好。 活動設計以學習為核心,特別安排的「耶誕英語學習趣」讓學生在節日氛圍中學習英語,一至六年級的學生依照年段進行不同主題的英語活動,例如英語字卡描畫、耶誕歌曲學習、薑餅屋DIY和英文字謎等,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生可獲得抽獎券參與活動。這樣的設計讓學生在遊戲中學習,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 此外,「甜蜜信件兌換禮」活動中,學生以中、英文書寫信件給聖誕老公公,透過書寫練習語言能力,並在禮物兌換時感受到努力的回饋。活動的每一個細節都致力於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寓教於樂。 活動的高潮莫過於家長會長陳孝瑜特別裝扮成聖誕老公公,乘坐由學生設計與製作的創意雪橇登場,為全校學生派發禮物。他幽默而親切的互動讓孩子們驚喜連連,現場笑聲不斷。陳會長表示,能以聖誕老公公的身分與孩子們互動,是一次非常難忘的經驗,看到孩子們臉上的笑容非常開心。同時,金鼎國小暖心志工隊的家長志工也熱心參與,協助場地佈置、活動執行及禮品分發,展現了家校合作的力量。 活動包含小小街頭藝人表演、二年級帶來的經典耶誕歌曲《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以及緊張刺激的抽獎環節,讓全校師生沉浸在歡樂中。特別是在才藝表演中,學生們大方展現自己的創意與技能,彼此欣賞與學習,營造出互相支持的正向校園文化。 校長蔡玉羨表示,學校希望學生在參與節慶活動的同時,能從中學到更多。教師們設計的每一個環節,無論是英語學習還是文化理解,都融入了教育理念。透過這次活動,希望孩子們不僅感受到節日的快樂,也能增進語言能力、跨文化理解與感恩心態。感謝每一位老師、家長與學生的參與,這次活動不僅帶給孩子們快樂,更重要的是透過學習與實踐,讓他們體會到分享與感恩的意義。學校將持續舉辦這類富有教育意義的活動,為孩子們創造更多學習與成長的機會。 金鼎國小的耶誕節暨歲末感恩活動,再次以學習為基礎、以歡樂為輔助,讓全校師生在溫馨與感恩的氛圍中,共同迎接新年的到來。
-
感恩迎歲末 西口國小附幼玩親子闖關
西口國小附幼舉辦親子闖關活動,充滿活力與感恩迎接歲末。為了慶祝一年一度的聖誕節,西口國小附設幼兒園精心策劃「聖誕PARTY GO」親子闖關活動,吸引全園師生與家長親子熱情參與。活動設計了四個趣味橫生的關卡:「雪球障礙賽」、「扭扭聖誕」、「雪橇溜溜溜」以及「聖誕禮物疊高高」,並邀請志工家長擔任關主,讓大人小孩攜手挑戰,活動現場笑聲不斷,洋溢著溫馨的節日氣氛。 西口國小表示,幼兒身穿聖誕服裝,裝扮成各種可愛造型來到校園,家長與孩子滿心期待著活動的開始。活動由洪欣怡及林佳蓉老師盛裝打扮主持,以聖誕歌曲帶動唱揭開序幕,老師們帶領全場親子一起熱身,現場氣氛高漲。隨後,由劉界宏校長及林仁儀副會長擔任的聖誕老公公驚喜現身,兩個聖誕老公公揹著滿滿的禮物袋,伴隨著輕快的音樂發送禮物,讓孩子們驚喜不已。活動最高潮是親子闖關,參與者須攜手合作完成四大挑戰,集滿關主的獎勵章。校園內還設有精美聖誕裝飾,鼓勵家長拍照打卡,成功上傳照片的家庭更可獲得小禮物。 西口國小指出,活動將聖誕節慶的歡樂融入在地文化,整場活動充滿歡笑聲,增進了親子間的互動機會,親子間的情感也更加緊密,讓每個家庭感受到節日的溫馨與喜悅。
-
農工安妞訪家扶 用禮物交換笑容
國立金門農工職業舉校-安妞韓流文化研究社學生傳遞愛心,在每年聖誕節前夕,每位社員都會準備小禮物給家扶中心的小朋友,希望用小小的心意,給他們滿滿的聖誕節祝福。 聖誕節是個溫馨且美好的節日,小朋友通常都會期待聖誕老人降臨,帶來禮物,安妞社員化身為小朋友的聖誕老人,為他們帶來祝福與希望,為寒冬添暖意。此次,金門縣社區安全守望相助促進協會準備十二件實用的小禮物,響應社團做公益活動。 農工-安妞韓流文化研究社團六位社員於日前,代表社團將社員及募得禮物,共三十三份聖誕禮物,在聖誕節前夕送到家扶中心,希望一份小小的禮物,可以跟小朋友「交換」到笑容,用愛陪小朋友溫馨過節。 農工社團老師陳慧娟表示,藉由節慶引導學生付出學習手心向下的快樂,讓學生以正向能量為社會注入溫暖與希望,讓社會啟動善的循環。
-
肯利熊幼兒逛公所 散播歡樂
歡慶一年一度耶誕佳節,肯利熊優質幼兒園日前在愛與分享的節日裡,園長帶領著小朋友來到金湖鎮公所報佳音,受到金湖鎮長陳文顧、代表會主席蔡乃靖熱忱的歡迎;在報佳音中,肯利熊精心安排小朋友表演聖誕舞曲,隨著天真活潑舞步,散播歡樂、喜悅、感恩、平安及獻上聖誕祝福。 金湖鎮長陳文顧、代表會主席蔡乃靖準備小禮物分送給每位小朋友,與小朋友一同共度愉快的聖誕節,希望小朋友快快樂樂的在幼兒園成長、學習,並祝福大家幸福滿滿,擁有快樂溫馨的聖誕節。 陳文顧感謝肯利熊所有師生前來公所報佳音及共度歡樂耶誕,小朋友精心可愛的裝扮及充滿活力與熱情表演,帶給大家歡樂與祝福。同時,陳文顧也提醒鄉親近日氣溫驟降需添加衣物注意保暖,並且祝福大家平安喜樂,聖誕節快樂。 金湖鎮代會主席蔡乃靖表示,肯利熊小朋友透過精采的表演,傳遞聖誕佳節帶來的愛與希望的美好信息,開心與每一位小朋友同樂,感受到濃濃的耶誕節氣氛,將祝福傳遞予大家,共享聖誕節的溫馨氣氛,期望大家在即將來到的新一年,祝福鄉親皆能夠心想事成、平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