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
麻糬名店插旗金門 看好小三通商機
松山機場國內航站顯眼的一隅,知名伴手禮品牌「花蓮董師傅手工麻糬」總是會吸引大家買個幾顆解饞,受到鄉親們的鼓勵以及看好陸客的潛在商機,日前正式在金城鎮熱鬧的中興路上開幕。喜愛吃麻糬的民眾說,金門終於可以買到好吃的麻糬了! 「花蓮董師傅手工麻糬」正式插旗金門,開幕典禮嘉賓雲集,包括金城鎮長李誠智、縣議員李養生、金門縣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總幹事呂瑞泰、金門縣觀光處副處長何桂泉、金湖鎮鎮務顧問陳宗保等人皆到場祝賀。 董事長蕭錦雲親自出席開幕儀式,她表示,許多金門鄉親對董師傅麻糬都很支持,不少人往返松山機場都會買上幾顆品嘗,更有不少老主顧希望她可以到金門展店。而她到金門考察時,「人情味濃、很熱情」是她對金門的第一印象。 金門店試賣期間正好趕上大陸十一長假,不錯的銷售成績讓蕭錦雲對金門市場充滿信心。她說,台灣的許多土特產品對陸客而言都深具吸引力,她也計畫未來考慮到廈門擴點。蕭錦雲強調,小三通開放以來金門的觀光發展蓬勃,選址於中興路商圈正是看準旅客動線與曝光效益。她希望未來能把金門店打造成「陸客來金門必買伴手禮」的新地標,讓世界各地旅人都能在金門嚐到花蓮麻糬軟Q的好滋味。 李誠智到場祝賀時表示,樂見有更多台灣品牌進駐金門,尤其金城鎮是許多陸客造訪的首站,董師傅麻糬的進駐,不僅讓陸客可以品嘗到台灣甜點的美味,同時能嘉惠在地鄉親。 呂瑞泰指出,金門積極推動商圈再生與招商引資,而「花蓮董師傅手工麻糬」的進駐,不僅為老街注入新氣息,也展現出地方經濟的多元潛力。他期望更多優質品牌能加入,讓金門成為兼具文化底蘊與商業活力的觀光城市。 李養生開心恭賀新店開張並表示,期望更多餐飲或是伴手禮集團能插旗金門,對金門整體的觀光發展是有正面意義的。 創立於花蓮的「董師傅手工麻糬」以「手作傳心、軟Q傳情」為品牌精神,堅持每日新鮮現作、嚴選天然食材,除經典紅豆、花生、芝麻等口味外,也研發多款創新風味,深受國內外旅客喜愛。品牌目前已在花蓮、台北松山機場等地設點,金門店則是其拓展離島與兩岸市場的重要里程碑。
-
不紙如此 創造力學習營讓親子共學共玩
由財團法人金門酒廠胡璉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的「假日親子創造力學習營」,近日在金湖托育資源中心(醫遊館)及卓環國小熱鬧舉行。為期二日的營隊活動在歡笑與創意的氛圍中圓滿落幕,共吸引30組親子家庭踴躍參與。透過精心設計的創意課程與動手實作,活動啟發孩子的想像力與創造力,讓親子在共學與共玩的過程中培養更深的情感連結。 胡璉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陳龍安於開幕致詞時表示,基金會長期關注金門在地教育發展,期盼透過文化與藝術的力量,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在創作中成長。此次特別邀請三位具備豐富經驗的教育嘉賓—李慧菁園長、康淑麗老師與鐘菁菁老師,帶來全新的教學理念與創造力課程。三位講師所屬學校皆是全國推動「創造力教育」的重點實驗基地,課程設計兼具啟發性與實踐性,未來基金會將研擬將其模式導入金門教育體系,讓更多孩子受惠。 陳龍安強調,「理念若只停留在討論,終究只是空談;唯有實際行動,才能帶來改變。孩子的習慣一旦養成,將影響一生。建築蓋壞了可以重建,但孩子若學壞了,卻無法重來。因此,我們要從『創造力』出發,讓父母與孩子共學、共玩、共創,共同打造更美好的未來。」他的談話贏得現場熱烈掌聲,充分展現基金會對教育深耕的決心。 此次營隊以「不紙如此」為主題,靈感取自繪本《你不只是白紙》,課程結合「問、想、做、評」四步驟,引導孩子從一張平凡白紙出發,思考材料的多重可能性。透過分組活動,親子們共同動手將紙張轉化為驚喜盒、毛毛蟲、小花傘、相框等創意作品。孩子們在老師引導下專注創作,從摺疊、剪貼到組合,每個步驟都充滿驚喜與成就感,展現出源源不絕的想像力。 家長們在活動中全程參與,與孩子一同設計作品、討論想法、分享成果。許多家長表示,這次營隊讓孩子發揮創意,也讓自己重新體驗動手做的樂趣。「看到孩子專注創作、臉上露出滿足的笑容,是最感動的時刻。」一位家長受訪時說道。 活動結束時,現場進行成果展示,孩子們紛紛拿著自己的作品上台分享創作理念,氣氛熱烈而溫馨。老師們則肯定每位孩子勇於嘗試、敢於想像的精神,並鼓勵大家把創造力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
官澳遊四季月灣市集登場 社區共融交流展現農村活力
金門縣官澳社區發展協會「114年度官澳遊四季」-月灣市集於11日下午3時起熱鬧登場,地主官澳社區端出各項DIY體驗以及薑米釀等社區產物;何厝、斗門、信義、下莊、湖峰也到場行銷社區特產及遊程;西浦頭社區則組隊交流參與手作及導覽。與會社區相互交流,共融共好,展現官澳月灣獨特的風情和魅力。 活動當天,官澳社區、民眾以及來自各社區參與的夥伴等齊聚一堂,副縣長李文良、金沙鎮鎮長吳有家、金沙鎮民代表黃奕焮、林務所所長鄭向廷、金門就業中心主任黃雨舜、消防局第二大隊大隊長董紀瑋、各社區理事長等金沙防宣隊、金門林務所等也到場進行宣導,並在官澳鑼鼓隊表演中敲響活動序曲。 副縣長李文良指出,透過官澳社區月灣市集活動,非常樂見與會各社區跨區交流,展現活力與風華。以此次活動為例,官澳社區展現金沙地區領頭羊的角色,邀請各社區共同參與,展現持續推動的決心,各社區彼此交流學習,共享共好,相信只要公部門能夠使得上力,也一定會大力支持,預祝活動圓滿成功。 金門縣議會秘書楊育菡也轉達議長洪允典對活動之關心並指出,官澳位金門東北角,此次月灣市集活動,在各社區共同參與下增添許多光彩,活動更加豐富多元。現場有許多社區志工和長輩們齊聚一堂,透過社區物產、文創以及舞蹈、律動、話劇等演出,顯現據點推動之成果。當社區蓬勃發展,長輩們受到良好照顧,年輕人便可以無後顧之憂在外打拚。議長及議會夥伴們皆非常關心地方社區的發展,相信只要能夠幫助社區,大家一定會攜手努力推動,讓金門各社區越來越美好。 官澳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楊能輝首先為與會嘉賓及鄉親介紹「月灣」的由來。他表示,因為馬山連外道路,使得官澳海域形成內陸海灣,從空拍鳥瞰狀似「內食」,故此次也取名月灣市集。此次活動感謝社區上下一心全力投入,更重要的是來自金門各社區的參與。楊能輝也強調,社區之間都是夥伴關係,彼此應該互相協助、互相幫忙,及共同成長。楊能輝也說,期盼官澳遊四季活動愈來愈精彩,讓更多人走進官澳、親近土地,看見社區守護環境、珍惜文化與發展產業的用心。 金沙鎮鎮長吳有家進一步說,這是官澳社區第二度辦理市集活動,從中也見到金沙各社區的蓬勃發展,目前轄內八個里幾乎都有社區擔任領航的角色。例如先後辦理過蕃薯節的何厝社區以及農村再生成果展的斗門社區等,展現社區自主性承辦活動的能量,幾乎不用公部門的介入,相當的不容易。 吳有家表示,社區的成長及成果仰賴社區幹部們長期無私的投入和志工與民眾的參與,箇中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然而,社區展現出的成果相當亮眼,也得到鄉親的認同。以官澳社區為例,不論是小旅行到大發現,再到最近推出的薑米釀等產物,相信都會成為社區重要的資產。 「114年度官澳遊四季」月灣市集活動結合親子體驗、創意手作與社區成果展示,吸引眾多民眾闔家走進官澳,愈晚愈熱鬧。活動中,除了何厝、斗門、下莊、信義、湖峰等社區設攤展售特色農產與手作商品外,西浦頭社區亦組隊到場交流,並參與手作及導覽。而述美國小薩克斯風樂團、榮光腰鼓隊、陽翟社交舞隊與碧山樂團也接力演出,並由金門高中以火舞秀壓軸登場,在音樂與火光交織中為活動掀起另一波高潮,也讓活動畫下令人感動的句點。 值得一提的是,官澳社區也首次亮相新產品「薑米釀」。官澳社區表示,「薑米釀」將惜食理念與古法釀製智慧結合,將生活中看似平凡甚至多餘的食材,透過發酵、轉化與再創造,釀出全新的風味與價值。期許藉由這項產品,延續地方傳統的釀造文化,更實踐資源循環與永續利用的精神。 社區執行長黃玉梨也補充說明,第二屆官澳月灣市集不僅延續了往年的精神,也促成社區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展現出農村社區共同成長、攜手共好的精神。她指出,期盼藉此作為農村社區展現自我與互助共榮的重要平台,未來有更多民眾能走進官澳、認識官澳,讓地方故事與產業持續發光發熱。
-
烈嶼后井張天振夫婦捐二百萬 設紀念獎學金回饋母校
烈嶼后井鄉親張天振夫婦在事業有成之餘,捐贈新台幣二百萬元,設置「烈嶼后井張孔文、張陳蔭紀念獎學金」,以紀念雙親的養育之恩,並回饋母校的教育栽培,嘉惠後輩學子。 烈嶼國中指出,出生成長於烈嶼后井的第三屆校友張天振與夫人張曹玉華,在事業有成之餘,不忘桑梓之情與母校恩澤,特別返校捐贈新台幣二百萬元,並以雙親名義設置獎學金,獎勵後輩子弟努力向學,將來學有所成,服務社會。 烈嶼國中表示,捐贈儀式上,烈嶼鄉長洪若珊、烈嶼公共事務協會會長洪朱生、秘書張莉珠、理事洪紫涵、后井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張金造、烈嶼鄉調解會委員林世忠、烈嶼國中校友會長蔡金爵、家長會長洪志銨,以及鄉親李松柏、張坤義、林冬鴻、胡玉霞、呂國男與烈中師長們,一起共同見證這位遊子深厚的故鄉情懷和充滿深情的教育善舉。 烈嶼國中指出,張天振自幼生長於烈嶼后井,憑藉著刻苦耐勞的精神,青年時期遠赴台灣打拚,從基層做起,一步一腳印,最終在事業上闖出一片天地。回憶成長歷程,張天振語氣中滿是感恩從烈嶼出發,能走到今天,最要感謝的就是父母的辛勞與老師的教導。他談到,設立獎學金的初心,是希望延續父母的精神與母校的啟蒙教育。 張天振表示,他父親張孔文勤儉踏實、母親張陳蔭溫厚敦良,教他做人要誠懇、要感恩。父親一生勤勞刻苦、樂善好施,常協助鄉里事務;母親則以慈愛支撐家庭。以他們之名成立獎學金,希望他們的精神能在學弟妹間延續下去,成為激勵的力量。 張天振並以過來人的經驗,勉勵學弟妹要勇敢學習、積極表達,尤其在語言能力上更要主動開口。他笑著說:「要勇敢講英語,不要怕說錯。只要敢講、多練習,英語就會越來越好!」他強調,語言是通往世界的鑰匙,而烈嶼正是一座面向世界的島嶼,學子若能自信運用英語,就能讓世界看見烈嶼。 洪若珊鄉長表示,烈嶼是一座充滿人情的島嶼,張天振夫婦的義舉更讓這份情誼加倍溫厚。洪若珊說,從烈嶼走出去的孩子,總是心繫故鄉。今天看到學長帶著愛回來,不僅令人感動,更讓人看見教育與人心的力量。 烈嶼國中校長黃文華代表全體師生致上最誠摯的謝意。他表示,張天振夫婦的善舉不僅象徵飲水思源,更展現烈嶼子弟的堅毅與良善。教育的力量在於傳承,這筆獎學金將幫助更多孩子無憂學習,也激勵他們懷抱夢想、回饋家鄉,讓愛與感恩在烈嶼永續流動。 黃文華感謝張天振校友熱心回饋母校義舉,捐款助學、以行動傳承奮鬥精神,是後輩學子學習的典範。黃文華表示,從純樸的農村少年到事業有成的企業家,張天振以實際行動詮釋「飲水思源」的精神,讓感恩化為推動教育的力量。這份溫暖與善念,將隨著「張孔文、張陳蔭紀念獎學金」長久延續,照亮一代又一代烈嶼學子的成長之路。 儀式結束後,張天振夫婦漫步校園,回望昔日學習時光,親切交流家鄉點滴,也關心母校近年的發展與變化。
-
天王貢糖董事長李清林致贈物資慰勞金寧清潔隊辛勞
金門在地知名品牌「天王貢糖」董事長李清林親赴金寧鄉清潔隊,慰問全體清潔人員,並致贈口罩、礦泉水及貢糖等物資,感謝隊員們長年來為維護環境整潔默默奉獻、不辭辛勞,以實際行動向第一線環保英雄致上誠摯敬意。 李清林董事長表示,清潔隊員每日清晨即投入工作,無論酷暑或寒冬,始終堅守崗位、維護社區環境整潔,堪稱「最辛苦、最值得尊敬的工作者」。他指出,天王貢糖雖為地方企業,但始終秉持「取之於鄉、用之於鄉」的精神,長期投入公益與社會關懷,特別前來慰問,希望藉此表達對基層工作者的感謝與祝福,也呼籲更多企業共同響應,以實際行動支持公共服務與環境永續。 慰問活動中,金寧鄉長楊忠俊與清潔隊長周金平代表接受捐贈物資,楊鄉長並代表鄉公所回贈感謝狀,感謝天王貢糖長期支持地方建設與公益事務。楊忠俊表示,清潔隊是維護鄉容的第一線戰士,每位隊員日復一日、不畏風雨,讓金寧鄉能保持整潔宜居的環境,是推動鄉政與社區發展的重要後盾。 他進一步指出,李清林董事長多年來在產業經營上表現傑出,更持續投身公益活動,從關懷長者、支持教育到協助弱勢,每一次的付出都展現企業家的社會責任與人文關懷。此次慰問行動讓清潔隊員倍感溫暖,象徵企業與地方攜手合作,共同守護金門環境的美好願景。 李清林董事長除與隊員親切寒暄、感謝其辛勞外,並關心清潔設備使用與作業安全情形,叮囑大家注意健康與防護。他同時呼籲鄉親落實垃圾分類、減少浪費、加強資源回收,共同維護金門的乾淨家園。 楊忠俊鄉長也表示,鄉公所未來將持續改善清潔隊工作環境與安全設備,確保隊員作業無虞,並期盼社會各界共同珍惜環保成果、支持公共服務,讓金寧鄉成為更乾淨、更宜居的美麗家園。 此次慰問展現企業回饋鄉里的情懷,彰顯基層清潔人員對金門環境品質的無私奉獻。李清林董事長強調,天王貢糖將持續關懷地方、深耕鄉里,期盼透過持續的公益行動,凝聚社會正能量,讓「取之於鄉、用之於鄉」的精神成為金門最溫暖的力量。
-
漂泊少年化身小小戰士 體驗戰技培養團隊合作與勇氣
社團法人臺灣漂泊少年靠岸協會為拓展青少年視野、培養合作與挑戰精神,近日受邀前往金門「賈村戰技體驗場」,展開一場兼具冒險與學習意義的「戰技體驗挑戰日」。在緊張刺激的場景設計與專業指導下,少年們化身小小戰士,體驗真實戰場的臨場感,從中學習冷靜、專注與團隊合作的力量。 本次活動分為三大主題關卡│「定點打靶體驗」、「實境解謎挑戰」及「全黑毒氣室逃脫」。每一個項目都結合體能、智力與心理素質的考驗,讓少年們在安全指導下挑戰自我、突破極限。 在「定點打靶體驗」中,少年們手持一比一真實比例的模擬手槍,感受專業射擊的臨場震撼。透過教練講解射擊姿勢與安全守則後,大家依序上陣試射。伴隨著靶心被擊中的清脆聲響,現場氣氛瞬間沸騰。少年們互相比拚準度、互相打氣,在專注與興奮的情緒中,體會到「穩定與冷靜」的重要價值。 接著進行的「實境解謎挑戰」則考驗團隊的智慧與溝通。少年們分組蒐集線索、合作答題,為了完成任務四處奔跑。現場笑聲、加油聲此起彼落,展現了青春活力與團隊榮譽感,也讓少年們在遊戲中學習到「合作比速度更重要」。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全黑毒氣室逃脫(無毒氣)」關卡。隨著模擬警報聲與炮火音效響起,少年們兩三人一組,摸黑前進、尋找掩護,過程中必須彼此信任、相互指引。昏暗環境與擬真音效營造出緊張氛圍,讓少年們真切體會「臨危不亂」與「互助」的重要性。 協會理事長楊皓傑表示,這次的體驗活動不只是單純的娛樂,更是一次寓教於樂的生命教育課程。透過模擬戰技與情境任務,讓少年們在安全環境中學會自我覺察與冷靜判斷,並在實際合作中理解「信任與團隊」的價值。 「賈村戰技體驗場」的工作團隊也特別為少年們安排專業導覽,介紹金門在地軍事文化的發展歷程,從戰地遺跡到現代化訓練設施,讓孩子們不僅親身體驗,更能了解這片土地的歷史意義。 漂泊少年靠岸協會感謝「賈村戰技體驗場」的熱情邀請與全力協助,讓少年們在寓教於樂的活動中體驗成長與感動。協會也期盼未來能與更多在地單位合作,讓更多孩子透過親身參與,找到屬於自己的勇氣與方向。
-
跟著小獺寶聽音樂學生活 浯洲揚琴劇場打造親子共學新體驗
由文化部、金門縣政府及金門縣文化局指導,金門縣傑出演藝團隊-浯洲揚琴樂團主辦的幼兒感官揚琴劇場《愛講話的小獺寶》,將於2025年10月25日(星期六)在金門海島學校B區「我的海島時光」登場,當日共安排三場演出,分別為上午10時30分、下午2時與4時。每張票價300元(一人一票),觀眾可透過ACCUPASS活動通搜尋「愛講話的小獺寶」購票入場。 這是金門首度以揚琴現場演奏結合幼兒感官互動的原創劇場演出,為在地表演藝術推廣開創全新形式。整齣作品由浯洲揚琴樂團全新編創,以揚琴溫潤細膩的音色作為主要聲音語言,融合燈光設計、動態表演與色彩互動,打造出多層次的感官體驗,劇團特別邀請兒童心理師與職能治療師共同設計互動環節,從孩子的發展需求出發,確保節目兼具藝術性與教育性,讓孩子在遊戲、探索與音樂的引導中,自然養成良好的社交與專注力。 浯洲揚琴樂團指出,《愛講話的小獺寶》不只是音樂劇,更是一場「玩中學」的親子體驗之旅。樂團希望藉由揚琴的獨特音色與即興表現,引領孩子進入音樂的節奏世界,培養聽覺專注與表達能力,同時讓家長重新認識音樂教育對幼兒階段的深遠價值。劇中有可愛生動的角色設計與互動橋段,更強調「從音樂中學會生活」的理念,展現浯洲揚琴樂團結合教育創意的藝術實踐力。 文化局表示,浯洲揚琴樂團多年來深耕在地,積極推廣國樂教育,從校園講座、社區推廣到大型演出,持續讓金門孩子從音樂中發現自信與快樂。今年該團榮獲「114年金門縣傑出演藝團隊」肯定,《愛講話的小獺寶》正是團隊長期耕耘成果的具體展現,展現藝術創新的能量,也反映金門藝文創作正朝向多元、專業與教育融合的方向邁進。 文化局進一步指出,近年金門在地藝文團隊不斷展現創作活力,從傳統音樂到新型態劇場,皆以文化為核心,延伸出更多與教育、社區、觀光結合的可能。此次《愛講話的小獺寶》以兒童為主體、以音樂為媒介,充分體現「藝術從小扎根、幸福從心出發」的理念。文化局將持續支持優秀在地團隊,鼓勵藝文創作融入生活,讓文化成為陪伴金門下一代成長的重要力量。 《愛講話的小獺寶》演出資訊:演出日期—2025年10月25日(星期六)。地點—金門海島學校B區「我的海島時光」。時間—10:30/14:00/16:00(共三場)。票價—每張300元(一人一票)。購票方式—ACCUPASS活動通搜尋「愛講話的小獺寶」。全劇將以音樂為橋樑,邀請大小朋友一同走進聲音與感官交織的奇幻旅程,從笑聲與節奏中,發現音樂帶來的成長力量。
-
縣聯社頒發子女教育獎學金嘉勉學子
有限責任金門縣機關學校聯合員工消費合作社114年度教育委員會子女教育獎(助)學金,經審查小組完成複審作業,正式公布錄取名單。本次共有55位學生獲得肯定,涵蓋高中、高職、國中及國小各年級組,展現本社對教育支持與鼓勵學子向學的用心。 高中組錄取名單為周子彤、陳奕睿、許益滄、董哲誠、廖千媛、洪嘉陽及戴子程;高職組則為蔡秉融、許睿軒及楊宇恩。國中部方面,九年級錄取林雨榕、陳鈺晴、王靖鈞、陳珊妮與蘆繪予;八年級錄取林玥潼、陳毓欣、楊凱晴、王冠程、張羽芯、翁子翔、許甄禕及王譽霏;七年級則包括李勁毅、李禹澄、陳紹睿、陳宥豪、鄭文歆、盧詣、林琦洋與楊沂潔。 國小組方面,六年級錄取林羿辰、許原榕、蕭梓涵、陳亮羽、王奕晴、洪煜勛、張羽涵與楊沛環;五年級則有李姿妍、吳顓劭、呂宓、許容瑜、邱璿安、許甄希、羅丹與林玥辰。四年級錄取學生為洪維岑、楊宛諭、呂叔峮、李昀錚、李采蓁、盧樂榮、楊鉑文及陳義道。此次共有55位學生獲獎,總發放獎助金額為新台幣32,600元,經費由教育委員會專款支應,來源為熱心人士樂捐,專款專用,以嘉勉學子勤學向上。 金門縣機關學校聯合員工消費合作社訂於114年11月1日(星期六)上午9時,假金門縣金城鎮中正國民小學舉行頒獎典禮,除頒發每位得獎學生獎狀與獎學金外,亦結合本社成立30週年慶,現場推出小家電全面八八折、大型電視特價再贈電子鍋等優惠,並展示多項新產品,誠摯歡迎社員與鄉親踴躍參與。 金門縣聯社理事主席楊肅藝表示,今年申請踴躍,但因部分申請者未具社員資格或成績未達標準,經審查小組審慎評定後方核定錄取名額。本獎助學金以鼓勵性質為主,期望透過社會善心力量扶助更多學子,未來更盼廣邀各界捐輸,使錄取名額得以增加,持續為莘莘學子注入學習動力。
-
深研隸楷今文字10/18登場 呈現漢字藝術古今風華
由金門縣文化局主辦、金門縣書法學會承辦的年度會員書法展,將於10月18日至11月1日在文化局第一展場隆重登場。今年以「深研隸楷今文字」為主題,延續去年「古文字」專題展覽的精神,透過展覽作品與學術交流,呈現漢字書法自篆、隸至楷體的發展脈絡與藝術風華;開幕式將訂於10月18日(星期六)上午10時舉行,主辦單位誠摯邀請各界書法愛好者及民眾踴躍蒞臨觀賞指導。 書法,是以中國文字為核心的藝術表現形式。 金門縣書法學會理事長徐心富表示,學習書法要臨摹筆法,更需理解其歷史源流與文化精神。他指出,現今學校課程中書法已非必修項目,一般人對文字演變的認識較為有限,因此學會藉由此次展覽,希望讓更多民眾了解漢字從古至今的形體變化與書體美感,重新體會書法藝術的深層內涵。 徐理事長並分享,他曾赴北京師範大學攻讀書法專業碩士班,深入研究書體演變與筆法理論,返鄉後致力推廣書法教育,透過講座、展覽及臨摹課程,帶領學員與社區居民共同學習。他強調:「書法是一種文化修養與精神養成,是藝術創作,更是心性陶冶的過程。希望透過這次展覽,讓大家從筆墨之間感受中華文化的生命力與靜謐之美。」 文化局表示,金門縣書法學會自成立以來持續推動書法教育與藝術推廣,去年以「古文字」為題的篆書系列展廣受好評,今年則順勢推出「今文字」專題,藉由古今對照,讓觀眾更清楚感受書體演變的歷史脈絡與美學差異。此次展覽是會員一年來研習成果的展現,更是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對話。 本次展覽以臨摹歷代名家法帖為主軸,鼓勵會員深入觀察名家筆意,體會筆法節奏與結構變化,並在臨摹基礎上融入個人風格,展現書法藝術在當代的多元面貌與創作活力。展場作品涵蓋隸、楷、行等多種書體,筆墨之間蘊含深厚文化底蘊與時代精神,充分展現金門地區書法愛好者的藝術修養與創作能量。 金門縣書法學會年度會員書法展「深研隸楷今文字」將自10月18日起至11月1日止,在金門文化局第一展場展出,現場免費開放參觀。主辦單位誠摯邀請各界藝文愛好者、師生與民眾共襄盛舉,細細品味筆墨之間的古今對話,感受中華文字的藝術之美與文化深韻。
-
以筆觸書寫人生 蘇益家水彩個展10/15登場
由金門縣文化局主辦、金門縣美術學會策辦的「蘇益家水彩個展-歲月靜好」,將於10月15日至11月1日在金門縣文化局第二展場盛大登場,並於10月18日(星期六)上午10時舉行開幕式,誠摯邀請各界藝術同好與鄉親朋友蒞臨觀賞指教。此次展覽是蘇益家老師睽違七年後,再度回到故鄉金門舉辦個展,展現其多年來藝術創作的心路歷程與風格轉化。 回顧創作歷程,自2018年《歸人、征塵》、2019年《水韻風華》到2020年《雲淡風輕》,蘇益家的畫風從早期的絢麗奔放、充滿生命張力,逐漸走向樸實淡遠、靜謐沉穩。此次《歲月靜好》個展,則是他對藝術與人生體悟的一次深刻回望與詮釋。他表示,年輕時曾追求「有」的成功與成就,如今更珍惜「無憂、無慮、無病、無痛」的簡樸幸福,這份由外而內的心境轉折,正是本次創作的精神核心。 蘇益家指出,水彩藝術貼近生活,卻又蘊含無限變化與挑戰。相較於油畫的厚重與素描的嚴謹,水彩的特質在於水與顏色的交融與流動,往往帶來難以預期的美感與詩意。他強調,畫家創作應兼具詩人的浪漫、哲學家的思辨與匠人的工藝,讓想像與真實交織,成就既新奇又真切的畫面。其創作深受東方美學思想影響,秉持「形似為基、神似為魂」、「似與不似之間」的理念,以虛實留白營造空靈意境,追求畫面技法之外能否觸動人心的深層共鳴。 本次展覽共展出多幅取材自金門自然景致與生活意象的作品,充分展現畫家以水彩詮釋鄉土風情的細膩筆觸與深厚情感。其中,《眺望金沙平原》描繪太武山遠望金沙田野的開闊視野,炊煙裊裊、詩意盎然;《自在》則以濕染技法表現靜謐的海景,釣客、白鷺與飛鳥構築出安寧悠然的畫面,令人心生平靜與療癒。 金門縣文化局表示,非常榮幸邀請蘇益家老師回鄉舉辦個展,期盼藉由此次展覽讓更多民眾親近水彩藝術,感受畫家以色彩與光影表達生活溫度的創作能量。文化局強調,近年積極推動在地藝術發展與文化交流,透過展覽與講座的舉辦,提供創作者發表的平台,促進社區文化參與與藝術教育的推展。 此外,文化局特別於10月18日(星期六)下午2時,在文化局二樓視聽室舉辦「蘇益家的創作經驗分享」藝術講座,由蘇益家老師親自與民眾面對面交流,分享創作心得與心靈旅程。主辦單位誠摯邀請繪畫愛好者及社會各界人士踴躍參加,一同感受水彩之美與藝術生活的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