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 
        
                    
                    金槌中秋聯誼賽 金台12勁旅以球會友
由金門縣政府主辦、金門縣槌球協會承辦的「114年金門縣運動i台灣2.0-金槌中秋聯誼賽」秋季賽,昨(28)日在金城鎮延平郡王祠槌球場熱鬧展開。今年計有來自金門、台灣本島等地共12支勁旅、約100位選手齊聚競技,以球會友,為中秋佳節增添一分熱鬧與健康活力。 開幕典禮於上午九時舉行,由金門縣槌球協會理事長莊振源主持,縣府教育處副處長董雲馨、縣立體育場組長許麗芳、國立金門大學運動與休閒學系溫景財老師等人均出席,共同為賽事揭幕。莊振源理事長致詞時強調,槌球是一項「溫和且全身運動」的休閒運動,不但可以強健體魄,亦能促進人際交流。他特別向來自台灣的球友致謝,並期許所有隊伍盡力爭取榮耀,祝福大家中秋佳節快樂、身體健康。 本屆比賽雖逢928連假,參賽隊伍略減,但仍吸引烈嶼隊、金寧隊、金城隊、金湖隊、萬祥隊、武功隊、南港長青隊、彰化隊、金門新手隊、小金洪國隊、金大A、金大B等隊參與。比賽自上午八時二十分起,同時在延平郡王祠內三個場地進行,採分組循環制,競爭緊湊而激烈。 比賽結果,冠軍為台北市文山區萬祥隊、亞軍彰化隊、季軍金寧隊、殿軍烈嶼隊。選手們展現高超技術,更以公平競賽精神帶動全場氛圍,充分體現「以球會友」的宗旨。 國立金門大學溫景財老師表示,金門槌球推廣成效近年來相當顯著,深受金門、台灣槌球愛好者喜愛。雖然本屆因假期影響參賽隊伍縮減,但活動仍吸引廣大關注,且每場比賽平均可創造2至3百萬元的觀光經濟效益,顯見槌球與地方文化、觀光結合的成功模式。 他進一步指出,槌球運動結合了高爾夫與撞球的特點,兼具戰術性與趣味性。由於運動強度適中,對於銀髮族特別合宜,也能吸引青年與新手參與,形成跨世代共享的運動平台。金門目前擁有多座符合標準的槌球場地,為推廣與社區發展提供了良好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賽事專注於體育競技,更納入地方特色行銷。主辦單位今年將「金門麵線」作為參賽紀念品,讓外地球友在揮桿之餘,還能品味金門傳統美食,進一步體驗在地文化。此舉提升了參與感,也讓槌球活動成為推廣觀光與特產的最佳平台,達到「運動帶動經濟」的多重效益。 金門縣政府教育處副處長董雲馨表示,本次聯誼賽是「運動i台灣2.0」計畫的一環,目標在於推廣全民運動,讓運動成為民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她肯定槌球活動的普及與推廣成果,認為其不受年齡、性別限制,參與門檻低,正是全民運動的最佳典範。 金門縣槌球協會則指出,未來將持續辦理春秋兩季槌球賽,搭配迎城隍、中秋等在地重要節慶,吸引更多台灣各縣市隊伍來金參賽與旅遊。藉由運動與觀光結合,促進文化交流,也能有效提升居民運動風氣與生活品質。 此次「金槌中秋聯誼賽」再次驗證槌球活動的多重價值,它既是一項促進身心健康的休閒運動,也是跨區域交流的橋樑,更是推動金門觀光與地方經濟的重要助力。隨著槌球運動在地紮根,未來可望吸引更多民眾投入,讓金門成為全國推廣槌球與運動觀光的重要據點。
 - 
        
                    
                    金門行動旅服推AI實戰課 助業者製作高效行銷圖文
為強化金門觀光業者的數位行銷能力與品牌競爭力,金門縣政府觀光處將於114年10月21日舉辦「AI×Canva設計實戰課」,透過實作演練,協助業者掌握AI文案生成與Canva視覺設計工具,快速製作高品質圖文內容,提升品牌曝光度與顧客互動率。 「金門行動旅服」為全國首創以PWA技術打造的智慧旅遊平台,旅客無需下載APP,只要開啟網頁即可查詢金門在地即時旅遊資訊,並結合LBS定位、Azure AI等多項智慧技術,整合食、宿、遊、購、行等資源。平台同時設有專責窗口,提供一對一輔導,協助業者建立品牌專頁、撰寫文案與推廣曝光,目前已串連超過700家業者,持續協助業者跨越數位門檻,共同打造更具吸引力的金門觀光品牌。 課程特別邀請中華高效能研究學會理事長黃博駿擔任講師,內容涵蓋ChatGPT文案生成實作與Canva應用,帶領學員完成從「文字→圖像→行銷素材」的完整流程。課堂以電腦版為主,將指導如何輸入有效提示詞產出文案,應用於美食介紹、旅遊行程與活動宣傳等情境,再透過Canva製作海報、DM與社群素材。課程強調實務操作,學員將能於課後立即應用於行銷推廣。 觀光處長許績鑫表示,縣長陳福海積極推動觀光產業的數位化與創新升級。今年「金門行動旅服」進一步導入AI智慧客服、智慧路線推薦及多語系語音導覽等服務,不僅優化旅客體驗,也開辦一系列教育訓練課程,協助業者運用數位工具打造高效能行銷內容。本次課程聚焦於AI文案生成與Canva圖像設計,協助業者強化社群內容產製與品牌行銷成效,回應當前的迫切需求。 「AI×Canva 設計實戰課」將於114年10月21日(星期二)下午2時,在縣府電腦資訊教室舉行。誠摯邀請金門合法觀光相關業者(旅宿、美食、伴手禮、體驗、交通租賃、旅行社等)踴躍報名參加。即日起開放報名,每店限額1人,限額35名,額滿為止。報名表單連結:https://forms.gle/BnY25tLRAjd55pex5,或請掃描QRcode。
 - 
        
                    
                    滿足視覺聽覺味覺 風獅爺季主活動日告一段落
2025金沙鎮高粱老街風獅爺文化季主活動,延續前一晚的熱情,昨第二天活動持續吸引滿滿的親子與會。 上午10時由鎮長吳有家、金沙鎮民代表呂寶玉等頒獎表揚高粱老街風獅爺繪畫比賽獲獎學子;而一系列體驗同步展開,現場並穿插音樂表演、帶動唱跳、泡泡秀等,讓民眾在視覺、味覺與聽覺的交織中,共度美好假日時光。 今年金沙鎮高粱老街風獅爺文化季,系列活動已自8月1日由尋找風獅爺活動揭開熱鬧序幕,並於9月27及9月28日一連兩日假沙美市區辦理主活動日,昨為主活動日第二天,上午10時起首先進行高粱老街風獅爺繪畫比賽頒獎典禮,由鎮長吳有家、鎮民代表呂寶玉等頒獎表揚65位各組獲獎績優學子,接著熱情有力的TAKO姊姊帶動唱跳也接續登場,台上台下互動熱絡,也炒熱現場氣氛。 除了台上的演出外,現場有匯聚30個在地特色美食與文創攤位和6台特色餐車的園遊會,上、下午4場次風獅爺紅龜粿DIY,風獅爺主題手作(創意黏貼風獅爺相框),紫韻箏樂團,福式音樂,細菌哥哥-泡泡秀ft.親子泡泡等表演及互動體驗等也陸續登場,讓鄉親在美食、體驗及精彩的演出中共度美好的假日時光。 不少民眾一連兩天都到場排隊參與風獅爺紅龜粿DIY,想要品嚐在地傳統糕點以及感受手作的樂趣。另外,也有民眾預約兌換積木順道體驗一下現場的手作。還有金城的民眾連續多年都帶小朋友到場參加風獅爺主題手作體驗,他形容,每年不同的風獅爺主題手作,頗具巧思,製作簡易,不論是小孩自行體驗或親子創作皆宜。 金沙鎮鎮長吳有家表示,2025金沙鎮高粱、老街、風獅爺文化季,已邁入第十四屆,持續透過尋找風獅爺及一系列主題活動,讓許多鄉親以及遊客在體驗中,走進金沙、認識金沙,感受金沙人文之美和多元魅力。 今年主活動日告一段落,接續尋找風獅爺APP兌獎,仍有最後總摸彩和月挑戰等,歡迎各界踴躍共襄盛舉,詳情如尋找風獅爺APP推播、FB金沙鎮公所及金門金沙鎮高粱老街風獅爺文化季粉絲專頁公告。
 - 
        
                    
                    金沙鎮致敬252位教職員工 贈超商禮券
金沙鎮公所為慶祝一年一度教師節,向夫子們致敬及致謝,規劃教師節活動,並於教師節前由鎮長吳有家率領團隊,走訪轄區6所學校,表揚優秀教師,並致贈教師節賀禮予252位教職員工,感謝教師們循循善誘,為孩子們樹立端正品格,啟迪學習,成為孩子人生中的一盞盞明燈,也為地區培育一代又一代的人才。 金沙鎮公所於9月24日,由鎮長吳有家偕同金沙鎮民代表蔡連進以及鎮公所社會課團隊,走訪金沙國中、金沙國小、安瀾國小、何浦國小、述美國小、多年國小等6所學校,表揚12位優良教師,贈送252位教職員工教師節賀禮(每人全家超商禮券1份)。 鎮長吳有家表示,隨著社會型態之轉變,教師的工作與過往已慢慢改變,逢教師節仍要感謝老師們長期無私無悔的奉獻,讓孩子在未來的人生旅程上受用無窮。 金沙鎮114年優秀教師獲獎名單如下: 金沙國中:陳鴻緯、林永進。 金沙國小:李珺、賴湘淳。 何浦國小:李卓恩、黃惠榆。 述美國小:羅志偉、陳偉祥。 安瀾國小:胡淨妮、陳佳瑩。 多年國小:顏妤阡、呂芯卉。
 - 
        
                    
                    象德宮做醮酬神 官民共祈庇佑地方平安
金湖鎮成功象德宮於農曆八月初七至初八日舉行「王府千歲酬神醮慶」,兩日盛會香火鼎盛,吸引眾多善信前來參與。 昨(28)日上午,金湖鎮公所秘書陳書文率領課室主管及同仁到場上香參拜,並代表公所敬獻爐敬金,祈求地方風調雨順、保佑合境平安、民生樂利,也祝福鄉親闔家安康。此行受到成功象德宮仙鶴寺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陳榮文、正義里長陳偃武及境內長老們的熱情迎接。 活動期間,廟埕前香烟裊裊,四方信眾絡繹不絕,民眾準備牲禮、粿粽及各式祭品前來膜拜,虔心向王府千歲祈福酬謝,祈求境內消災解厄、合境安康。許多居民更是攜家帶眷,共同參與這場一年一度的重要祭典,透過傳統科儀和供奉禮俗,傳達對神明的敬仰與感恩,也祈望庇佑家戶平安、事業順遂。 象德宮長年以來香火鼎盛,王府千歲信仰在地方扎根甚深,為鎮民精神寄託與守護神祉的象徵。此次舉辦酬神醮慶,不僅是表達善信對神恩的感謝,更承載了社區居民共同的情感記憶與文化延續。廟方指出,藉由醮典活動,能夠匯聚地方人心,使年輕一代在參與過程中感受到傳統宗教的文化底蘊與庄頭凝聚力,達到傳承與教育的意義。 現場除了莊嚴的科儀,熱鬧的氛圍也讓人感受到社區共同參與的喜悅。民眾在廟前焚香祈福,彼此間互道平安,氣氛溫馨而祥和。尤其在中秋佳節即將到來之際,酬神醮慶也為地方增添濃厚的節慶氛圍,讓信眾與鄉親在宗教文化的薰陶下,凝聚對社區的認同與歸屬感。 金湖鎮公所秘書陳書文表示,象德宮王府千歲信仰是地方重要的精神支柱,公所代表前來參拜致敬,不僅是祈求地方平安,也是對廟方與居民凝聚社區力量的支持與肯定。他強調,地方信仰文化與鄉親日常生活緊密相連,透過參與祭典,不僅能延續傳統,更能促進地方和諧,展現鄉民團結一心、共同守護家園的精神。 正義里長陳偃武也提到,地方廟宇是里民生活重心,透過舉辦酬神醮慶,鄉親能齊聚一堂,共同祈福平安,並藉此增進彼此感情。他表示,藉由地方信仰文化的延續,不僅能讓長輩回味舊時風情,也讓年輕一輩認識傳統價值,成為社區穩定與融合的重要力量。 仙鶴寺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陳榮文則指出,醮慶活動凝聚信徒虔誠心意,象徵王府千歲庇佑一方平安。每逢重大慶典,不僅能吸引在地居民,也有許多外地善信專程前來參拜,為地方帶來熱鬧人潮,增添文化觀光的效益。他感謝鎮公所的到訪與支持,認為這不僅是宗教活動的延續,更是社區文化傳承的重要一環。
 - 
        
                    
                    陶瓷廠推出教師節專屬活動 持續到9/30
慶祝教師節,金門陶瓷廠特以「陶瓷之美、師恩長存」為主題,舉辦教師節感恩活動。 教育被譽為百年大計,老師則是社會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他們用知識澆灌心靈,用愛心啟迪智慧,為無數孩子點亮人生道路。金門陶瓷廠以自身專業為喻,形容老師就像陶瓷匠師般細心雕琢泥土,透過一雙雙勤奮的手與一顆顆堅定的心,最終孕育出一件件獨特而美麗的作品。 廠長林蔚尚表示,老師是社會的燈塔,為孩子點亮前行的方向。每一份知識的傳遞,都是為未來奠基,每一份耐心的教導,都是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因此,陶瓷廠全體同仁向所有老師致敬,祝福「身體健康、桃李滿天下,教師節快樂!」 為了表達對老師們的感恩之情,金門陶瓷廠於24日至30日舉辦教師節專屬活動。活動期間,凡教師憑相關證件於本廠消費不限金額,即可獲贈一份精美陶瓷小禮。廠方準備的禮品數量有限,送完為止,希望能讓老師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這份專屬心意。 金門陶瓷廠表示,這次活動不僅是一份小小的心意,更是一份長久的承諾。陶瓷製品以堅實、溫潤為特點,正如老師們的品格與精神,深耕教育、默默奉獻,卻能影響深遠。廠方期望藉由這份禮物,傳遞對教育工作者的高度敬意,並讓更多人重視老師在社會發展與文化傳承上的重要性。 陶瓷廠強調,企業的存在不只是經濟角色,更肩負文化推廣與社會回饋的責任。教師節活動即是這份精神的展現,期待讓老師們在辛勤的教育工作之外,感受到來自社會與地方產業的支持與溫暖。
 - 
        
                    
                    攀樹、護樹 報名體驗與樹和平共處
林務所訂10月11日及12日辦理「攀上樹.學護樹」體驗;10月1日上午9時起受理線上報名,每場次限額30名。 林務所表示,今年的「攀上樹.學護樹」活動,再度由「玖暘樹藝工程有限公司」與「變色龍攀樹工作室」攜手合作。前者將以專業修樹與維養為基礎提供指導;後者則帶入體驗教育與攀樹專業。期盼透過跨領域結合,帶領民眾不僅能在安全環境中完成挑戰,更能從修剪、護樹的角度出發,理解如何與大樹和平共處。 林務所也說明,這場攀上樹.學護樹動,不僅可以讓大家親身體驗感受樹冠層的美景,也能夠學習到許多專業知識,例如如何用三刀切法修剪、修剪時要避開主幹和粗枝,以及傷口平整的重要性等。希望讓大家意識到:護樹不只是不砍樹,更是一門結合知識、技術與尊重自然的專業學問。課程也特別規劃「親子場」,透過攀樹達到親子互動和教養覺察,讓孩子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攀樹,並從中展現勇氣與獨立。 林務所「攀上樹.學護樹」活動,地點為林務所森林公園,每日安排兩場次。其中,10月11日場次活動對象為國小至國中學生(須家長全程陪同)。而10月12日則開放高中以上學生及成人參與,每場次限額30人。活動免費,報名採線上登記,詳細資訊請至金門縣林務所臉書粉絲專頁搜尋。 林務所也指出,四場活動將於10月1日上午9時起受理線上報名,額滿為止,歡迎對樹木保護、樹木修剪或是攀樹體驗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報名參加。如有其他疑問,歡迎以電子郵件或電話洽詢,聯繫信箱chiuyangae@gmail.com,或於上班時間(周一至周五,08:00至12:00、13:30至17:30)電話洽詢,0928-880-681。
 - 
        
                    
                    藝術轉動在古崗 李瑜芳成果展攜手居民共寫洋樓故事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推動的「藝術轉動社區計畫」,今年攜手金門縣文化局與古崗社區發展協會,於古崗董允耀洋樓展開駐村與展覽合作。歷經一個月的藝術交流與共創,《荏苒之島-李瑜芳進駐成果展》昨(28)日上午10時舉行開幕式,現場匯聚中央與地方文化單位、藝術界人士與社區居民,氣氛熱絡,展現藝術與社區共構的嶄新能量。 出席開幕式的重要貴賓包括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館長黃瓊瑩、金門縣文化局副局長洪蘋萱、文化局科長顧孝偉、金門縣議員董森堡、藝術轉動社區計畫主持人吳瑪悧,以及藝術界人士許主冠、廖嘉展等人。地方代表則有古崗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董倫如、總幹事董毅程,並邀集潮間帶學會理事長洪清漳、戰地史蹟學會理事長陳自強到場支持,展現多方共襄盛舉的場景。 黃瓊瑩館長表示,今年青年藝術家李瑜芳進駐「百大文化基地」之一的古崗社區,透過繪畫與文字紀錄洋樓樣貌,並舉辦多場共創工作坊,邀請居民分享故事與參與創作,最後將成果於修復落成的董允耀洋樓展出,意義非凡。她認為,藝術不僅是個人表現,更是社區對話的契機,能夠讓文化資產在當代語境中展現新生命。 文化局副局長洪蘋萱指出,金門古洋樓承載僑鄉文化、家族記憶與建築美學,藝術家的再詮釋讓居民與遊客重新感受文化深度。文化局未來將持續推動創新計畫,協助金門的文化資產活化,進一步擴大藝術與社區的連結。 長期關注古崗文化的縣議員董森堡則強調,古崗居民心中最具象徵性的「古崗精神」,莫過於董允耀先生對土地的深情與責任。如今洋樓修復落成,再度迎接藝術進駐,是空間活化,亦是社區展現自信的重要契機。他並建議,未來應建立導覽或解說系統,協助居民理解作品脈絡,進而在日後能夠向訪客分享背後的故事,讓藝術效益延續不斷。 此次進駐的藝術家李瑜芳,將目光放在金門獨特的建築紋飾與花磚元素,包含水泥花磚與馬約利克磚等材質。她以繪畫重新詮釋這些洋樓細節,並在工作坊中邀請居民共創,將在地記憶與文化融入作品。李瑜芳分享,在金門短短一個月內,深切感受到濃厚人情味與歷史記憶的共鳴,「在台灣其他地方,很少能遇到這麼熱情的居民,願意分享自身故事,讓創作更有厚度。」 她也提到,參與在地普渡儀式時所受到的震撼,讓她意識到藝術與社區文化交織的價值。儘管駐村時間有限,仍讓她萌生未來持續回到金門進行田野調查與創作的念頭,「這趟金門之行對我而言不僅是一個開始,更像是開啟了一扇窗。」 藝術轉動社區計畫主持人吳瑪悧則認為,此次展覽不僅是藝術家的成果發表,更是一次社區文化能量的凝聚。從居民的熱情參與到藝術家的細膩觀察,皆呈現出「藝術如何在社區生根」的最佳示例。 《荏苒之島-李瑜芳進駐成果展》即日起至10月28日止,每週三至週日上午10時至下午4時,於金城鎮古崗董允耀洋樓展出。展覽名稱「荏苒」意指時光流逝與文化沉澱,象徵金門洋樓歷史在藝術轉化下展現出的新意涵。 「2025藝術轉動社區」自啟動以來,逐步成為金門推動文化再生的重要平台。透過藝術家進駐與居民共創,使歷史建築獲得再詮釋,更激發社區活力與文化驕傲。未來隨著更多藝術家到訪,金門的文化景觀將持續轉動,讓這座曾經的戰地島嶼注入層層荏苒而生的文化新頁。
 - 
        
                    
                    述美家長會改選 許世昌高票連任會長
述美國小日前召開家長會會議,由會長許世昌主持,校長楊恭墉率學校行政主管列席,針對學校現況及校務推動方向,對家長委員做概略說明。 會中,進行家長委員改選,由會長許世昌獲得所有與會家長的肯定,高票連任述美國小114學年度家長會會長。 會中,述美國小校長楊恭墉特別感謝過去一年來,家長會對學校的幫忙以及對學校孩子的付出,藉由家長會的召開也特別向家長們說明學校現況及校務推動方向。楊恭墉表示,恭喜許世昌會長高票連任,期盼新的學年,學校與家長會能一如既往的密切合作,也請家長會能繼續給予學校發展必要的支持,使學校能專心的指導學童學習及辦理各項活動,讓學童擁有更多元的學習機會。 家長會會長許世昌則指出,感謝家長們的支持與愛護,希望接下來的一年裡,大家能如同此次改選一樣給予家長會滿滿的支持,期盼所有家長委員與班級家長代表,齊心協助學校校務推展,創造更良好的學習環境,為述美孩子營造更好的學習機會。而家長若對學校有任何的建議也歡迎提出,會努力與學校進行溝通、聯繫。許世昌也說,藉此也要感謝學校對學生的關懷與照顧,讓孩子在各領域都有良好的表現。 述美國小114學年度家長會當選名單如後: 會長:許世昌。副會長:李應文、楊國俊。常務委員:李漢強、張雲翔。委員:黃聖文、張子帆、楊志超、楊欽命、陳年俞、張棋文、黃偉舜、翁國耀、何張煒、盧翰宇。教評委員:李漢強。總幹事:黃偉舜。家長代表:黃國進、張任傑、張登富、鄭君培、黃華誕、黃鐙儀、王汶豪、黃志安。
 - 
        
                    
                    語言工藝雙傳承 東施娘鞋DIY活動喚醒傳統記憶
金門縣文化局今年辦理「金門話欲去佗計畫」,首場活動以「東施娘鞋DIY」為主題,於金寧鄉盤山村辦公處舉行,透過傳統工藝與語言學習的結合,引導民眾走進在地文化脈絡,喚起對金門傳統記憶的傳承。 活動特邀傳統工藝師董秀真老師,講解「東施娘」習俗的歷史文化背景,並現場指導布鞋縫製。她指出,金門古早民間素有拜「冬施娘仔」的傳統,俗稱「冬絲娘」或「廁姑」,又名「紫姑」。早期閨女為祈求精進女紅手藝,會於元宵夜準備簡單供品及一隻袖珍手縫布鞋,在廁前祭拜東施娘,並以竹枝支撐小鞋,一邊唱誦歌謠祈願:「東施娘仔,東吱吱,教阮執筆畫花枝;東施娘仔,東吱吱,教阮繡花好針黹……。」這段口傳歌謠蘊含傳統女性生活智慧,展現出在地語言與工藝的交會。 解說完習俗意涵後,董秀真隨即帶領社區居民,一針一線縫製東施娘鞋。參與者在老師傅細膩的手把手教導下,體驗縫製尖頭繃楦「前三針」的關鍵工序,深刻感受傳統技藝的嚴謹與講究。她強調,前三針關係鞋面是否平整、鞋型是否端正,稍有差池便會「出包柳」,使鞋後跟傾斜,影響整體工藝品質。 金門拜「冬施娘仔」的風俗,在早期農耕社會極為盛行,少女們以縫製小鞋祈求能巧手持家,傳統習俗蘊含地方文化記憶。然而隨著時代變遷,這項民俗逐漸式微,連同象徵性的東施娘鞋鮮少再見。如今多數年輕世代已不熟悉相關習俗,甚至不曾見過布鞋的樣貌。 董秀真自幼隨長輩習藝,數十年來練就精湛手工製鞋技藝,多次受金門縣文化局、各鄉公所及婦女團體邀請,開班授藝,推廣瀕危的傳統工藝。 她表示:「每門手工技藝都需要用心守護。最擔心的是這份手藝一旦失傳,就難以重現。因此希望能讓更多年輕人喜歡並投入,讓傳統工藝長久流傳。」 文化局指出,本次「金門話欲去佗計畫」藉由傳統工藝體驗推廣金門話語,讓家庭成員能在共學共作中累積文化情感。 福建沿海民間流傳著與金門相似的東施娘歌謠:「東施娘,東施娘,教咱織帶,教咱繡花;教咱織帶好滾邊,教咱繡花好掙錢。」顯示這項民俗習慣曾廣泛存在於閩南文化圈,並於金門落地生根,成為女性生活技藝與文化信仰的重要連結。 透過「東施娘鞋DIY」課程,參與者學會工藝操作,更在金門話吟誦與歌謠中,重新感受屬於金門古早地方的文化溫度。文化局強調,唯有語言與技藝並行,傳統習俗才能在生活中被再次理解與珍惜,這正是「金門話欲去佗計畫」的核心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