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 
        
                    
                    賢庵頒發吳秀容、李再立紀念獎學金 72學子獲獎
鼓勵學子勤學向上,賢庵國小在日前舉行了一場溫馨而隆重的頒獎典禮,頒發「吳秀容女士紀念獎助學金」及「李再立先生紀念獎學金」。兩份獎學金所代表的意義遠超過金錢本身,它承載著一份對教育的熱忱與對下一代的期許。 「吳秀容女士紀念獎助學金」為金寧鄉昔果山洪國鐘先生以及其家人,為了感念母親幼年失學,一生刻苦持家,時時心繫故鄉,在其子女們紛紛事業有成之後,特別以母親之名成立了「吳秀容女士紀念獎助學金」,捐贈母校賢庵國小新台幣一百五十萬元整,作為賢庵國小學子勵學助學基金,希望可以藉由發揚母親熱愛教育的精神,來激勵學生們奮發向上,追求進步。 賢庵國小表示,這項獎助學金的獎助對象為賢庵國小(含垵湖分校)一年級至六年級的學生,藉以鼓勵學子勤勉求學、力爭上游。每個班級的每學期總成績最優前三名學生,頒發「優秀獎學金」;每個班級的每學期總成績進步最多之前兩名,則是頒給「進步獎學金」;賢庵國小學生赴台參加全國競賽或國際賽事,則以「卓越獎學金」之名,致贈學生程儀鼓勵;針對品德優良、勤勉向上,家境清寒需扶助學生,頒發「清寒助學金」。 另一項「李再立先生紀念獎學金」則是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李炳寅教授以及關明梅女士為了紀念其父親李再立先生,感念他生前對教育的重視與貢獻而捐資設立的,兩年共計捐贈新臺幣二十萬元,其主要宗旨在獎勵賢庵國小本部學業表現優秀及進步顯著之高年級學生。此外,為了紀念與追思其母親許秀雀女士,同時另外還捐贈了新臺幣十萬元設立「許秀雀女士紀念獎學金」,獎勵品學兼優及進步卓著之校本部畢業學生,體現對教育的熱忱與重視,希望藉此鼓勵學弟妹努力向學,勇敢追逐自己的夢想。 賢庵國小校長黃芸芸在頒獎典禮致詞時表示,這兩份獎學金的設立都是在表達對長者崇高品德的緬懷,這不僅是一份鼓勵與一份期許,更是一份希望的種子,蘊含著許多對學子們的一種鞭策與鼓勵。她特別感謝校友們的慷慨捐贈,讓賢庵國小能夠擁有豐富的資源來獎勵優秀的學子,同時也讓全校師生有機會學習無私的大愛並永續傳承下去。 一一三學年度第二學期「吳秀容女士紀念獎學金」,總計共有七十二名學生榮獲獎學金,得獎名單分別有: 「優秀獎學金」獲獎學生:一○一班蔡學佳、洪甄曖、吳昀芊;一○二班許仟妗;二○一班連栩樂、何采潼、許竹霖;二○二班蔡頤成;二○三班黃安喬、邵禹宸、曾一桐;三○一班許媃媗、陳樂郇、羅元襄;三○二班許如希;三○三班吳亮諒、吳宥忻、林秉勳;四○一班何翊綸、林歆婕、李亮儀;四○二班許品揚、許言暟;四○三班鄭彥威、李宥妍、林歆甯;五○一班蔡松航、陳思翰、林蔚嘉;五○二班許僑恩;五○三班陳胤良、謝易安、林祉安;六○一班吳彥爵、歐陽可恩、盧羿睿;六○二班許榮恩;六○三班陳妍安、陳彩瑄、陳衍翊。 「進步獎學金」獲獎學生:一○一班陳樂安、洪琬瑀;二○一班陳庭穎、林哲宇;二○二班林鈞安、許晟睿;二○三班洪瑀晞、林洺如;三○一班李毓晨、陳思彤;三O二班許芮恩、林妍築;三○三班蔡欣窈、洪浚翔;四○一班洪菘駿、楊紹廷;四○二班許之川、詹凡逸;四○三班戴詩蓉、吳凱倫;五○一班張正昱、吳郡耀;五○二班許凱林、辛昀恩;五○三班許婷斐、陳胤良;六○一班劉以柔、楊晨;六○二班許詠晴、薛永鑫;六○三班楊絲柔、林郁媗。 一一三學年度第二學期「李再立先生紀念獎學金」,「學期成績優異獎」獲獎學生有:五○一班蔡擎、羅元駿、吳郡耀;五○三班許婷斐、許欣云、許芷倢。「進步獎」獲獎學生則有:五○一班李恩秀、蔡擎;五○三班林祉安、許欣云。
 - 
        
                    
                    縣府召開性騷擾防治審議會 過程保密以維護隱私權
為積極落實性別平等政策,推動性騷擾防治工作,金門縣政府召開「金門縣性騷擾防治審議會114年度第3次會議」。會議經委員互推,由縣府教育處處長黃雅芬擔任主席。她在致詞時,特別感謝各位委員長期投入,強調面對日益增加的性騷擾申訴案件,縣府必須借重委員們的專業,確保防治工作能夠順利推動。 黃雅芬處長非常感謝各位委員百忙之中抽空與會,齊心為金門地區的性騷擾防治提供建議與支持。她指出,近年金門的社會環境雖在各方面均已顯著改善,但性騷擾相關的申訴案件數量卻較以往增加,這反映出防治工作的迫切性,也凸顯審議會存在的重要性。 會中也針對性騷擾申訴案件進行調查報告的審議與討論。委員們在審慎研讀調查小組報告及建議後,逐案展開討論,交換意見,最終達成具體決議,充分展現縣府對性騷擾事件「零容忍」的堅定立場。 金門縣性騷擾防治審議會是依據《性騷擾防治法》第六條設立的專責組織,其核心任務不僅在於調查與審議申訴案件,更包括擬定防治政策與法規、督導與協調各單位執行狀況、推廣教育宣導,以及為被害人提供諮詢、心理輔導、法律協助及社會福利資源轉介等多層面服務,建構完整的社會安全網。 為確保審議過程的專業、公正與多元,本屆委員會由13位成員組成,縣長陳福海擔任主任委員,副縣長李文良為副主任委員,其餘成員涵蓋警政、衛生、教育、社福等局處首長,並納入律師、社會公正人士、婦女及社福團體代表,以及在性別平等領域具備專業背景的學者專家。這樣的跨領域組成,讓每一件案件都能從法律、心理、教育、社會等角度進行全面評估,確保審議結果兼顧專業性與人性關懷。 同時,委員會的組成嚴格遵守性別比例規範,女性委員不得少於二分之一。本屆委員會共有9名女性代表,比例超過法定要求,展現縣府對性別觀點的高度重視。會議中,委員們依據調查小組的報告,逐案展開深入討論,過程嚴謹且全程保密,確保當事人的隱私與權益受到完整保障。 縣府表示,性騷擾對當事人身心造成的傷害不容忽視,會以最快速、公正的方式處理每一起申訴案件,同時加強源頭預防。未來縣府將持續結合局處及民間團體的力量,在校園、職場、社區全面推廣防治教育與宣導,提升民眾性別平等意識,教育社會大眾尊重他人身體自主權,並鼓勵受害者勇敢尋求協助。 性騷擾防治不是單一單位的責任,而是整個社會共同的課題。唯有仰賴不同領域的專業意見與跨部門合作,才能讓防治機制更周延、更具效率。縣府期盼透過審議會的平台,凝聚各界共識,打造一個所有鄉親都能感到安全、尊嚴與被尊重的性別友善環境。
 - 
        
                    
                    金門紅十字會完成基本救命術訓練課程
金門縣紅十字會持續推廣急救教育,提升社區民眾面對突發事故時的應變能力,辦理「基本救命術」訓練課程,共有27名學員順利完成訓練。透過專業教練的引導與實際操作練習,參與學員不僅學習到完整的急救知識與技能,更體會到「及時施救、挽回生命」的重要意義。 此次課程特別邀請新高雄紅十字會許乃泮高級急救教練親臨授課。許教練擁有多年豐富的教學與實務經驗,課程安排循序漸進,涵蓋急救的基礎概念與實際應用,內容包括紅十字人道理念介紹、急救概述、心肺復甦術(CPR)、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操作、異物哽塞處理、創傷急救、包紮技巧以及傷患搬運等。從理論到實務,課程設計完整而周延,讓學員在短時間內掌握到最關鍵的救命要領。 在訓練過程中,學員們除了專注聆聽講解外,也積極把握每一次操作機會。無論是進行心肺復甦術的胸外按壓練習,還是模擬使用AED與異物哽塞排除的演練,大家都反覆實作,力求掌握正確技巧。現場不時可見學員向教練發問,藉由互動討論與實際操作,更加深了對急救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許教練也耐心指導、逐一糾正細節,確保學員能正確掌握步驟,提升臨場反應的能力。 金門縣紅十字會表示,急救技能不僅是專業醫護人員需要具備的能力,更是一般民眾日常生活中可能隨時派得上用場的知識。意外與突發疾病往往在毫無預警下發生,若能在第一時間正確施予心肺復甦術或操作AED,往往能為患者爭取到寶貴的黃金救援時間,降低傷害程度甚至挽回生命。此次完成訓練的27名學員,將成為推動社區急救知識的重要種子,未來在生活與工作中,都能發揮守護安全的作用。 金門縣紅十字會長期投入救護教育推廣,每年均辦理多場次的「基本救命術」與「急救員」課程,期望透過持續性的教育訓練,讓更多民眾具備即時應變能力,建構更完善的社區安全網絡。隨著社會人口結構與生活型態改變,心臟疾病、窒息與意外事故的發生風險逐年升高,急救教育的重要性更顯迫切,因此該會也將持續開班授課,鼓勵更多鄉親踴躍參與,一起強化金門的急救量能。 課程結束後,學員們普遍反映收穫良多,許多人表示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專業指導的重要,也更加認識到急救並非遙不可及的技術,而是人人都應該掌握的基本能力。一名完成訓練的學員分享:「過去只在電視上看過心肺復甦術或AED操作,但親自練習之後,才知道實際上有很多細節需要注意。很慶幸能參加這次課程,讓我有信心在遇到突發狀況時能挺身而出。」 金門縣紅十字會呼籲,學習急救就是學習一種責任與使命,除了能在關鍵時刻挽救生命,更能帶動社會的互助精神。未來該會將持續推動各類急救教育課程,期望讓「人人都是急救員」的理念在社區落實,營造更安全、更有保障的生活環境。
 - 
        
                    
                    以民為本 打造亮點 沙美市場改建啟動活化契機
金門縣沙美市場改建工程持續推進,縣長陳福海日前率領縣府團隊前往會勘,並聽取設計監造單位與承攬廠商簡報。會勘中,文化局、觀光處、城鄉發展處、財政處等縣府相關局處均派員與會,金沙鎮長吳有家與鎮民代表會代表黃奕焮也一同參與,共同關心市場改建的進度與後續規劃。 縣長陳福海表示,市場的翻新不能僅止於硬體更新,而應視為一次地方「活化」的契機。他指出,沙美市場不只是採買場所,更是居民日常生活的核心與情感的寄託,改建必須以居民的需求為中心,讓市場在功能性、安全性提升的同時,也能成為一個展現地方特色、凝聚社區力量的重要空間。 他特別強調,工程推動應同步檢視市場周邊的道路、排水、景觀與出入動線,避免市場內部更新了,但周邊依舊雜亂的情況。唯有將市場本體與周邊環境一起納入規劃,才能真正達到全面改善。陳縣長指出,市場是居民每天會進出的生活空間,品質的提升必須是整體性的,而非零碎修補。 在會勘過程中,陳縣長也要求相關局處積極與管線單位協調,將自來水、電力、電信等基礎設施一併納入整體設計,避免未來重複開挖,造成資源浪費與影響居民生活不便。他認為,市場改建是一項公共服務,跨單位的整合與協作是關鍵所在,從規劃到執行都要站在居民的角度思考,才能帶來長遠的效益。 陳縣長同時感謝攤商與周邊居民在過程中的體諒與配合,強調縣府將持續督導,確保施工如期如質完成。他也提到,市場更新的本質,是改善居民日常所需的環境與體驗,縣府會以最高標準要求每個細節,務求交出一份讓鄉親滿意的成果。 陳縣長指出,傳統市場承載的不只是日常採買,更是鄉親彼此互動、交流感情的地方。此次沙美市場改建,縣府特別將「居民優先」放在規劃核心,不僅重視結構與環境的安全性,更期待能在改建後創造一個舒適、整潔、明亮的空間,讓鄉親買得安心、用得便利,並持續感受到市場帶來的溫度。 陳縣長強調,除了改善民生功能,沙美市場的更新也被視為帶動地方再發展的重要契機。未來市場不只是滿足日常採買,更能結合文化活動與觀光路線,成為遊客認識金沙生活風貌的窗口。他認為,市場有潛力成為生活美學的展場,在地的飲食文化與人情互動,正是吸引遊客駐足的特色,透過市場的活化,不僅能提升居民生活品質,也能為金沙注入新的發展動能。 陳縣長總結指出,沙美市場改建工程是金沙鄉親多年來引頸期盼的建設,縣府推動的不僅是一座市場的翻修,而是以「居民為本」的施政理念,將這裡打造為結合生活、文化與產業的公共場域。他強調,市場是地方的心臟,也是經濟與生活情感的交流點,透過這次改建,不只是改善設施,更是一次地方的再生與活化。縣府將持續跨局處合作,確保工程如期如質完成,讓沙美市場成為金沙的新亮點,為居民提供一個安全、舒適、凝聚共識的象徵,也為金門發展開啟地方再生的契機。
 - 
        
                    
                    警局辦陽光法案說明會 展現清廉施政決心
為深化廉政法紀教育,落實陽光法治精神,金門縣警察局於近日舉辦「114年度陽光法案暨公益揭弊者保護法說明會」,邀請縣政府政風處專員吳冠瑩及縣警局政風室主任吳俊揚,分別以「財產申報及利益衝突迴避實務簡介」及「公益揭弊者保護法及執行程序」為題,向全體財產申報義務人及基層同仁進行專業講解,期盼藉由公開透明的制度推動,展現縣警局清廉治理的決心。 說明會首先由「財產申報及利益衝突迴避實務」揭開序幕,內容涵蓋最新修正之公職人員財產申報規定,特別針對新增「虛擬資產」的申報方式,以及財產申報線上系統的操作程序進行詳盡說明。會中並舉近期全國常見違反《利益衝突迴避法》第14條規範的案例,說明「補助及交易行為事前揭露、事後公開」的重要性,提醒同仁務必依法行事,以維護施政公信。 此外,鑑於公益揭弊者保護法業於今年7月22日實施,為確實保障公部門、國營事業及受政府控制之事業、團體或機構揭弊者之權益,特別針對警察機關在犯罪偵查過程中,應如何確實落實揭弊者權益保障,進行深入說明。縣警局並依警政署頒布之相關執行程序,要求全體人員嚴格遵循,確保揭弊者免於報復或不當對待,營造敢於揭弊的環境。 縣警局指出,廉潔是公務員最基本的職業要求,警察更是人民信賴的「保姆」,一言一行皆須經得起社會檢驗。透過陽光法案的落實,鄉親得以公開檢視公職人員財產狀況與利益迴避措施,避免落人口實;同時,揭弊者保護法的實施,則能使勇於揭弊者無後顧之憂,強化社會對警政工作的信任。 警察工作攸關治安與民眾安居,必須以公開、透明及效率為最高原則。無論是在制度面強化財產申報與利益迴避,或是在執法過程中保障揭弊者權益,皆是縣警局持續追求廉能與正直的重要展現。 縣警局呼籲全體同仁應將廉政作為內化於日常執勤之中,秉持公開透明、依法行政的態度,全力守護金門鄉親的安全與信任,並以實際行動落實「清廉是最好的防護網」之核心價值。
 - 
        
                    
                    金廈同樂 金門博餅快閃廈門五通碼頭迎中秋
2025年金門中秋博狀元餅系列活動昨(8)日熱鬧登場,首日更驚喜「登陸」廈門五通碼頭快閃舉辦體驗活動,掀起現場熱潮。金門縣政府特別準備高粱酒、一條根、貢糖、桶餅及麵線等特色伴手禮作為彩品,吸引大批即將啟程前往金門的旅客排隊參加,現場氣氛熱鬧非凡。 在五通碼頭的博餅快閃現場,旅客只要出示前往金門的船票即可免費體驗博餅樂趣,博中狀元者更可參加抽獎,最大獎為「金門特產大禮包」,讓不少遊客提前感受金門中秋博餅的獨特氛圍。 今年的博狀元餅系列活動從9月8日起持續至10月6日,縣府規劃了多達七大主題單元,內容非常有趣、充滿互動性,歡迎遊客安排一趟金門博餅之旅。各項系列活動內容如下: 首先,「金門博餅文化學堂」設於清金門鎮總兵署,每日自上午9時至晚間10時展出。現場布置了「博餅故事館」,以生動的展示與圖文解說帶領民眾認識博餅的起源與發展。此外,「博餅轉轉樂」邀請遊客透過趣味問答挑戰自己對文化的理解;「博餅手作趣」則提供DIY體驗,只要憑活動期間來金的船票或機票,並完成拍照打卡,就能動手製作屬於自己的「博餅吊飾」。而「博餅拍拍樂」更鼓勵民眾以「紅四」為主題拍照打卡,創作個人專屬骰子作品,完成任務者還有機會獲得紀念禮物。 其次,「特約店家博餅樂」動員全縣130家合作商家參與,涵蓋餐飲、伴手禮、文創、住宿、交通等領域。民眾只要在特約店家消費,即有機會參加博餅,爭取店家精心準備的彩品,形成遍地皆「博」的熱鬧景象。 「線上博餅樂」則突破實體限制,民眾上活動官網即可體驗遊戲,若博到狀元,即獲得抽獎資格。本次最大獎項為台灣至金門來回機票,總計將送出150張,總獎金高達37萬元,每週抽出,週週送驚喜,成為吸引旅客造訪金門的重要誘因。 此外,後浦商圈也熱情響應,舉辦三場預賽與一場決賽,場地設於「總兵宴」二樓,並由在地商圈發展協會統籌規劃,打造社區共同參與的嘉年華氛圍。 「旅人博餅樂」則設於總兵署,每日下午2時至7時開博,凡持有效期間的交通票根或消費發票即可參與,遊戲過程中所蒐集的發票,還將捐贈給慈善團體,兼具娛樂與公益價值。 更大規模的「鄉鎮賽博餅樂」將於10月4日同日登場,五鄉鎮同步舉行,預估將吸引超過五千人參加,並設置專為外地遊客設計的體驗桌,讓民眾感受數千人同擲骰子的壯觀場面。五鄉鎮賽事的狀元,還將代表參與「跨海博餅樂」,由縣觀光協會帶領赴廈門交流,促進兩岸文化互動。 觀光處強調,博狀元餅的魅力不僅在於「博彩頭」,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與情感的聯繫。今年活動特別融入創新設計,像是DIY吊飾與拍照任務,都是希望吸引年輕世代參與,並在社群平台上形成話題效應,讓更多人了解這項民俗的獨特價值。 縣府觀光處表示,博狀元餅俗稱「博餅」,以擲骰子的方式進行,相傳由出生於金門洪門港(後豐港)的洪旭所創,當年鄭成功領軍進攻金陵時,為穩定留守廈門的官兵軍心,並撫慰思鄉情緒,發明博狀元餅遊戲,讓官兵在中秋節玩上一把,博狀元餅後來流傳至金門、廈門與泉州等閩南地區,至今仍是中秋傳統民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動。 今年的中秋節不妨安排一趟金門博餅之旅,體驗博餅好禮滿滿,處處驚喜不間斷!更多詳情請參閱活動官網(https://kinmen.net/)及樂遊金門官方粉專公告。
 - 
        
                    
                    中秋雙十遇黃金週 縣府啟動小三通疏運應變
114年10月上旬適逢中秋、雙十連假,加上大陸「十一」黃金週長假(10月1日至8日),小三通航線旅運需求將大幅增加,縣政府昨(8)日召開「小三通疏運座談會」,由參議陳祥麟主持,邀集中央駐金聯檢單位及縣府觀光處、港務處等,共同研商船舶運力、通關效率及防疫安全,以確保返鄉台商與旅客能順利通行,展現縣府對交通管理的重視與前瞻規劃。 縣府表示,依據8月暑假旅客人潮的經驗,10月連假勢必再掀高峰,旅客人數甚至可能超越暑期紀錄。研判9月27日至10月12日為疏運重點時段,縣府已預先規劃強化船舶備勤能量,並與航運業者協調增開加班班次,縮短候船時間,讓返鄉與來金旅客都能安心順利。 陳祥麟參議指出,縣長陳福海高度重視小三通假期疏運,已責成縣府團隊與航運公司及水頭港CIQS(海關、移民、檢疫、安檢)單位密切協調,隨時掌握航班運行情形並即時調整。他並透露,9月10日縣府將拜會交通部航港局葉局長,爭取將金廈航線每日24航次提升至28航次,以有效分散尖峰壓力,推動小三通健康、穩定發展。 在通關方面,縣府強調將全面優化流程,確保旅客體驗。海關與移民署已預先規劃,將於高峰時段加派人力,並調整動線設計,以縮短候檢時間、避免壅塞。縣府表示,提升通關效率不僅能減輕現場壓力,更能讓旅客感受金門貼心服務,展現「快速、安全、便利」的通行目標。 交通部航港局於會議中承諾,將全力協調各航商配合縣府疏運計畫,要求業者在假期期間妥善規劃船舶、人力與設備支援,確保運能充足、服務品質不打折扣。縣府同時提醒,雖疫情趨緩,但小三通是兩岸交流的重要窗口,仍須落實必要檢疫措施,維護公共安全與旅客健康。 金門縣政府指出,這次疏運不僅是交通調度,更與兩岸往來及觀光發展息息相關。金門以戰地風光、僑鄉文化、美食美酒吸引眾多旅客,若能在連假期間展現完善規劃,不僅能便利台商返鄉、讓旅客安心來訪,也能提升金門在國際間的形象,並鞏固觀光市場。 陳祥麟參議強調,縣府將秉持「以民為本」精神,持續與中央單位、航運公司及聯檢單位保持緊密合作,滾動檢討各項措施,確保每位旅客能安心抵達、順利返程。他感謝各單位全力配合,並指出唯有政府與業界齊心協力,才能讓小三通疏運更加順暢無虞。 縣府也提醒計畫於假期透過小三通往返的旅客,應提前留意航班與通關資訊,並配合現場人員引導,以節省時間。縣府承諾將持續爭取更多航次與更佳的服務品質,讓小三通真正發揮連結兩岸、便利台商、促進觀光的功能,並持續為金門的繁榮發展注入新動能。
 - 
        
                    
                    經典新翻唱 從《孝經》談愛與責任 儒學首場心靈對話觸動人心
由財團法人胡璉文化藝術基金會與福智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金門縣文化園區管理所及大伙房書院協辦的《經典新翻唱-儒學四場心靈對話》專題講座,近日在金門酒廠行政大樓一樓多媒體簡報室熱烈登場。首場以《孝經》的智慧為引,帶領參與者探索愛與責任的平衡,吸引了眾多熱情民眾到場聆聽,現場氛圍溫馨隆重,亦為系列活動揭開序幕。 活動一開始,由金門縣政府秘書長張瑞心致詞。他引用《孝經》名句:「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強調孝道不只是單純的順從與奉養,更應透過積極行動與人生成就來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讓長輩感到驕傲與安慰。他指出,即便時代快速變遷,孝的展現方式或許有所不同,但那份真心與尊重,跨越世代,始終是不變的核心價值。 首場講座以「爸爸媽媽的心心寶貝-快樂心24孝」為題,邀請福智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郭基瑞主講。他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從古今孝道觀念談到聖賢智慧,並結合當代AI時代的生活案例,分享如何透過《孝經》的智慧,重新連結親子間的愛與信任。郭基瑞強調,孝不是壓力下的責任,而是一種能夠創造彼此幸福的互動過程。他提醒,唯有快樂地盡孝,才能讓家庭真正感受到和諧氛圍,讓彼此的心更加貼近。 為了讓抽象的理念更貼近人心,現場特別邀請兩位孝行典範與會對談。「尊親獎孝行楷模」戴德愿先生,以及「全國孝行楷模獎」得主黃惠美老師,分別以生命故事現身說法。他們從日常生活點滴出發,述說對父母長輩的照顧與陪伴,展現出孝道並非華麗口號,而是落實在細微的關懷之中。樸實而真摯的經歷,讓全場聽眾動容不已,會場多次響起熱烈掌聲,象徵孝道精神依舊能觸動人心。 胡璉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陳龍安致詞時則感性表示,這場講座讓人更深刻體會到「孝」不只是形式上的行為,而是一種能通天地、感人心的深刻連結。他形容:「一顆種子,可以成就一片森林;同樣地,一場以孝為主題的演講,也能啟發許多家庭與人生。」他期待透過系列講座,讓更多人重新思考家庭倫理與親情互動,並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孝道,進而延伸出對社會更深厚的責任感與凝聚力。 據主辦單位介紹,《經典新翻唱—儒學四場心靈對話》系列活動將持續登場。接下來的三場,分別安排於11月1日、11月22日及12月20日舉行,主題涵蓋《論語》、《大學》與《孟子》。每一場都將結合當代生活視角,透過名師引導,帶領大眾重新體會經典智慧在現代社會的意義與價值。 不論是家庭親子關係的重建,或是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修養,儒家經典都提供了深刻的思考與實踐方向。這場講座的成功舉辦,讓參與者在心靈上獲得啟發,也讓「孝」的精神在金門社會再度被溫柔喚醒。 主辦單位誠摯邀請各界人士踴躍參與後續講座,一同走入儒學世界,展開跨越古今的心靈對話。透過系列活動的持續推廣,期盼能在社會中注入更多理解與尊重,讓經典智慧成為現代人生的一盞明燈。
 - 
        
                    
                    龍眼飄香化作溫暖 家扶匯聚社區愛心助弱勢家庭
老龍眼樹結愛心果,金門家扶中心志工齊心採收,日前下午在家扶中心門口舉辦龍眼義賣活動,許多熱心民眾前來採買果實纍纍的龍眼,用實際行動支持弱勢家庭。 金寧鄉中堡鄉親楊誠玉、楊忠樂父子,無償提供來自其家中已有超過50年歷史的龍眼樹所結的甜美果實,為家扶籌募服務經費,協助弱勢家庭。昔果山海鱻城余西旺賢昆仲也共襄盛舉,多提供一棵龍眼樹。 金門家扶家友會會長陳向鑫攜手扶幼委員翁文奧、展愛隊隊長莊嘉銘、展愛隊員們,前往中堡合力採收龍眼,由於龍眼樹高大,採摘需仰賴梯子與人工協助,加上高溫炎熱,過程相當辛苦。採收後,大夥將新鮮又飽滿的龍眼載回家扶中心,再由家扶溫媽媽志工隊許華玉、隊員們進行分裝整理,並於日前下午在家扶中心門口舉辦龍眼義賣活動,希望大家一起關心弱勢,將一棵高高龍眼樹、滿滿慈善愛心的故事繼續傳遞下去。 本次義賣以1斤30元、4斤100元的愛心價格販售,許多熱心民眾前來支持這項充滿愛心的義賣活動,用一袋龍眼、傳遞一份愛心。民眾說,龍眼吃起來特別甜,因為裡頭有愛心的味道,也讓人感受到活動背後最珍貴的價值。透過一袋袋龍眼,了解幫助弱勢,原來可以這麼簡單。 家扶中心主任洪依帆感謝楊誠玉、楊忠樂父子,以及昔果山海鱻城余西旺賢昆仲熱心無償提供家中自種的龍眼樹,他們平時即為家扶中心捐款人,對於地區弱勢兒童之照顧和關懷不遺餘力。洪依帆也感謝家扶家友會會長陳向鑫、扶幼委員翁文奧、展愛隊隊長莊嘉銘、展愛隊員、家扶溫媽媽志工隊許華玉、隊員的協助幫忙,共同促成這項義賣愛心活動。 洪依帆指出,本次無窮世代義賣所得將用於支持家扶中心的扶幼工作,讓資源落實於有需要的孩子與家庭中。也期待未來有更多人加入愛心行列,將愛擴散到社會各個角落。
 - 
        
                    
                    榜林手作小時光登場 鑽石貼畫創作展親子共讀成果
「故事裡的親子手作小時光」在榜林社區熱鬧登場!家長與孩子們一同圍坐,透過共讀故事與鑽石貼畫創作,享受親子時光,更讓社區空間充滿笑聲與溫度。這場活動是金門縣政府推動「聯合社區小旗艦計畫」的一環,由金寧鄉四埔社區擔任領航,攜手古寧頭、榜林、盤山村、湖南及西堡等五個協力社區,透過三項子計畫共構「兒少有未來,文化有底蘊,金寧更幸福」的願景。 榜林社區在計畫中以家庭與社區共融為核心,推出「故事裡的親子手作小時光」,設計多場活動,透過共讀、手作與文化導入,建立跨世代共學氛圍。第三場「鑽石貼畫」課程中特別強調情感連結,家長陪伴孩子一同完成作品,讓創作過程成為彼此交流與理解的契機。 榜林社區理事長楊龍傳表示,活動的設計以「家庭」為核心,透過書籍故事導引與文化意象轉化,增進親子互動,讓家庭更願意走進社區、融入社區。許多家長在課後分享,孩子回家後主動與家人討論故事、展示作品,親子互動的頻率和品質明顯提升。 這項親子計畫不是只限於榜林社區,還同步串聯盤山村、湖南與西堡等社區,共同推展親職教育與親子共學,逐步形塑一個兼具教育功能與社區溫度的生活圈。 「聯合社區小旗艦計畫」採「母雞帶小雞」模式,由四埔社區扮演領航角色,帶領各社區依據自身特色發展子計畫。今年三項子計畫共規劃十二場活動,內容涵蓋文化技藝傳承、親子共學以及社區教育關懷。 其中,文化傳承課程特別受到社區長輩與年輕一代歡迎。活動邀請在地師資與職人,帶領居民學習傳統工藝與生活智慧,讓參與者在動手實作中了解社區歷史與產業內涵,並引發對在地價值的認同感。金寧鄉長楊忠俊與鄉代表會主席黃文欣皆給予肯定與支持,並強調社區文化需要代代傳遞,這些課程正是扎根的最佳示範。 「聯合社區小旗艦計畫」承載著希望,引領著方向。未來,透過家庭教育與文化傳承的深化,期盼社區的幸福不再是憧憬,而能在日常裡一點一滴實現。正如那句動人的期許:「幸福金門齊步走,社區夥伴攜手行。」在彼此攜手的步伐裡,一個更具有溫度的金門,是在每一個社區、每一位居民心裡被感同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