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正視文化資產專業事務人才不足現象
全國文化資產專業事務,逐年累增,但各地文資行政與專業人力長年不足。為了留住關心文化資產且願意投入實務工作的人力,中央與地方文化主管機關實宜慎重思考,如何盡速著手培訓相關專業人才以輔助推動實務工作。 《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於1982年,依法指定或登錄之法定文化資產數量逐年增加,致使地方文化單位業務量累加攀升。近年修法時,因應地方開發工程易忽略文化資源,公民社會也愈加邁向進步開放,新修法內容促使了文資行政程序更為合宜且縝密,更重視公私利害關係人權益,關注使用人與管理人在第一線日常管理維護實務的輔導與協助等眾多面向。當文資事務與程序臻於細膩,自然需投入更多人力運作,故第一線文資事務人力嚴重不足的現象,愈加明顯,需要文資行政、文資調查研究、文資管理維護專業以及文資溝通協調之多重人力。 就文化部作為文化資產中央主管機關之角色,除了致力文資補助法令的制訂與修改,近年亦編列並爭取更高文化預算,106年度文資預算已比105年度成長一倍,明年前瞻計畫亦納入文資保存相關預算,擴大支持中央各機關、地方政府及私有文資保存工作。然而,預算到位,未來得以成為文資專業人力即戰力的人力,又在哪裡呢? 金門縣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指定或登錄之法定文化資產,正式公告標的已達230處,數量約佔全國十分之一。然而,第一線文資人力卻長期鬧人才荒。除了淵源於全國缺乏長期培養機制、未制定文資及其工程專長職缺,一直以來皆未有足夠人力可以穩定推動文資法規定的工作,包括基礎文資資料更新、基礎價值評估、定期普查、訪視、日常管理維護協助、與所有權人積極溝通等事務;亦涉及離島地理限制,難以吸引文化領域青年們願跨海定居、蹲點。致使願意在金門長期駐紮從事文化資產工作的民間團隊少之又少,人力招募困難,亟需相關單位重視,絕非盡採委外招標之舉即可解決。 如果將文化資產人力培訓,視為一種傳承金門重要歷史記憶的永續地方建設,金門縣相關單位實應商討,如何為地方培養並留住眼前、未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調查研究及進階行政專業人力?如何盡速著手培訓相關專業人才以輔助推動實務程序;如何串連各領域調查研究及管理維護團隊,投入文資調研及再利用相關工作;又如何增進既有機關組織人力調配之可能性,如政府組織再造或設置法人等,以改善機關委外事務往往受限於標案之形式與時程,使部份需長期累積之事務執行與銜接皆易出現空窗期之困擾。 當中央單位近年推動了「文化資產學院」並持續開設研習課程,著手培訓相關人力,金門縣應可考慮建置系統性的在地文化資產研習機制,著重於培訓文化資產保存及其審議過程中各程序所需之專業人力、可從事金門文資個案調研之人力、可投入協助文資管理維護與再利用等實務層面所需專才,甚至舉辦金門建築文化資產營隊,讓旅台求學的金門學子有機會從文化資產專業角度認識家鄉,增加未來返鄉投身文資實務工作之意願,以逐步解決文資人力空缺之急。
-
推動長照 首要培植與補足長照人力
金門縣107年第2次長期照顧推動小組會議於日前召開,縣府秘書長林德恭強調,長期照顧是國家重要政策,長照推動更是未來重中之重,是期透過委員集思廣益,和各單位並能提出具體方向指標,以能讓長期照顧做得盡善盡美,成為全國指標楷模。其中,對於金門社工師人力欠缺,是請金門大學朝鼓勵學生畢業後考取社工師執照努力;另外,對於衛生局提案,指出為加速社、衛政之整合,以利本縣長照業務之推動,有關第二階段之衛生局成立長期照顧科,建請縣府人事處協助完成組織修編提案,林秘書長表示,組織擴編其實不容易,但還是請人事處繼續努力向中央爭取合理編制員額。 老年化社會來臨,政府積極為高齡化社會鋪路,值得關注的是照服員相關人力呈現缺乏的狀態,不只金門狀況如此,全台亦應如是。據媒體報導,「長照十年計畫1.0」推動以來,長照人力資源短缺始終為計畫面臨的諸多困境之一。在長照人力至為吃緊情勢下,行政院仍擬自107年全面推動「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長照人力勢將更形捉襟見肘。據推估,照顧服務員自106年9月起短缺5687人,109年人力短缺將逾8000人。 在這樣的情形下,民眾照顧需求殷切,實際上卻可能成為「看得到、吃不到」的情況,空有政策、卻難以落實,恐嚴重影響受照顧者權益,凸顯行政院長照人力的規劃明顯未盡周延。衛福部全面推動長期照顧計畫立意良善,後續財源穩定與否、是否排擠其他社會福利服務等,攸關長照制度的穩步推動,行政院責無旁貸,應督飭衛福部、勞動部等主管機關定期檢討修正相關計畫,並考量整體社會福利資源分配,確保長照制度的永續。 隨著老年人口快速成長,慢性病與功能障礙的盛行率將急遽上升,相對的失能人口也將大幅增加,其所導致的長照需求與負擔也隨之遽增。但因偏鄉地區地理位置偏遠、人力開發不易、交通成本較高等因素,故醫療及長期照顧等相關資源相較不足,偏遠地區長照服務量能有待提升。除了鼓勵相關科系的大學畢業生等年輕人力投入外,亦可鼓勵中高齡及二度就業人口從事照顧服務工作,並改善照顧服務員薪資及勞動條件、精進服務模式、強化人才培育、以滿足偏遠地區長照需求,進而充實照顧服務人力。 推動長期照顧服務及積極充實照顧服務人力是政府當前的施政重點,也是因應高齡化社會,減輕家庭照顧負荷的重要對策,透過各部會與各相關單位的合作、聯繫,並強化資源佈建與整備,建構完整長期照顧服務體系,確實回應民眾照顧服務需求,增進服務可近性與普及性,好讓有需求的失能長輩及其家庭得到最適切的照顧。
-
從環保標章以臻金門低碳島
行政院環保署為表揚民間企業,對綠色消費政策的支持與努力,於「2018台北國際旅展」,辦理「106年度績優綠色商店暨107年度服務業環保標章表揚典禮」,本縣「珠山19號-陶然居」及「想耀民宿」二家業者,透過環保局的輔導,獲得環保署銅級服務業環保標章並接受表揚。消息傳來,鄉親莫不與有榮焉,引為推介金門觀光,乃至金門低碳島之願景。 回顧環保標章,其來有自:民國60年代歐美國家興起環保運動,推行「綠色消費」概念│減少過度生產與消費之生活型態,進而造成對環境的衝擊!環保標章運動因應而生,且蓬勃發展。66年由德國政府首創藍天使環保標章計畫,77年加拿大政府的環境選擇標章計畫,與78年日本及北歐國家的環保標章制度也都陸續推出。 我國環保署為順應世界環保趨勢,特參考國際先進國家實施環保標章之經驗,及國內標章制度,於民國81年推動環保標章制度,經公開徵選環保標章圖樣,於81年9月16日取得服務標章專用權。廠商產品經認可符合環保標章規格標準者,核發環保標章使用證書,廠商可於產品或包裝上,標示環保標章圖樣,供民眾採購辨識,透過環保標章制度,鼓勵廠商設計製造產品時,考量降低環境之污染及節省資源之消耗,促進廢棄物之減量及回收再利用,同時喚醒消費者慎選可回收、低污染、省資源之產品,以提昇環境品質。 易言之,環保標章已是今日之普世價值,任何產業有此標章,不但是行銷之重要依據,更是先進之一項指標,僅以106年度綠色商店,所販售之綠色產品金額即高達444億元,其邊際效用可想而知。今日,咱金門縣「珠山19號-陶然居」及「想耀民宿」二家業者,透過環保局的輔導,獲得環保署銅級服務業環保標章,其價值在此;其意義在此,理應推廣行銷之以振金門。 誠如本縣環保局指出的,服務業最主要的環境衝擊來源,除包含交通運輸使用、廢棄物的產生及食材安排、辦公室能資源耗用、用水量及清潔化學品之使用、廢棄物的產生等。而透過環保標章制度的建立,服務業作業時之環保或低碳規範,以期服務業之低碳環保行為,帶動金門低碳觀光,打造金門低碳島之願景。 好一個金門低碳島的願景!前者本報即有專述提到,所謂的「低碳島」近似於在國際上統稱的「再生能源島」,是指島內供應能源的方式,至少50%以上是源自於再生能源,進而達到能源自給自足與碳中和的目標。就島嶼條件言,再生能源島,在國際上已發展出多個優質案例,並依其在地的天然環境、地理條件及產業情況,分別有不同的發展重點,較多是以漁業與觀光業為導向。 然而再生能源島,其最基本之理念,就是環保,此不但是最基本之理念,更是起步之要道。此次本縣想耀民宿、珠山19號民宿(陶然居)二家業者獲得「銅級環保旅館」,我們除了肯定彼等積極推動綠色生活外,更應以此為基點,廣而宣之,希冀透過政府機關與民間企業之不斷努力,提升咱金門在國際間的綠色競爭力,進而完構金門低碳島之願景!
-
實事求是確保水資源永續發展
報載,金門自大陸引水3個多月來,除解決金門水源不足與提供優質原水外,同時改善金門地下水超抽問題。本縣自來水廠表示,目前地下水「減抽」比率已達15%,未來水廠將會持續視淨水及輸水容量逐漸提升民生地下水減抽比率,目標是地下水減抽量達50%以上。 的確,金門是一座海島,水資源環境條件先天不足。從金門這十幾年的雨量分佈來看,不難發現,受到極端氣候影響,年降雨量的起伏增大。105年金門降下有雨量站的最高紀錄1,845公釐,106年則是創下最低紀錄649公釐,顯見氣候變遷造成旱澇不均的狀況,在未來將成為常態,也更顯見金門缺水的危機。正因如此,金門長期以來便存在著供水不穩定、湖庫水質不佳,以及地下水超抽導致鹽化等問題,加上用水需求持續成長,導致水資源缺乏的問題,成為歷任首長均想要攻克的難題。所幸經由兩岸各界眾人的努力,終於在今年8月5日實現金門自晉江引水的期盼,也圓了兩岸23年來的一個通水夢;立基於這樣的夢想,當然金門想要的更多,諸如通電、通橋,但我們也知道要完成這樣的夢想,還需要更堅實的兩岸互動及互信、互利基礎,以現在民進黨蔡政府對兩岸事務的消極及封閉心態,短期內這應該是難以實現的夢。但,有夢最美,希望相隨!至少我們應該把「通水」這件事做到最好,並在實質嘉惠民生福祉上,取得亮眼的績效,才有望在未來的兩岸民生合作中取得更好的「話語權」。 依本縣自來水廠的規畫,自大陸引水後第一要務就是減抽地下水,落實「全力守護優質地下水,確保地下水資源與金門高粱酒的永續經營」目標。依統計,自8月5日啟動大陸通水後,大陸原水經淨水場產製的清水,就開始配送使用地下水的金西地區,也因為這般的努力,金門西半島地區(含小金門)上月份的平均地下水抽取量約368,578立方公尺,與去年同期抽取量435,443立方公尺比較,地下水減抽比率約達15%。這樣的成績可說是「立竿見影」,但更重要的還是要創造價值、永續發展。如:金門超抽地下水的部分原因在於農業灌溉,而農業用水的抽取及灌溉又源於地方政府對農作的「保價收購」政策,因此,要讓金門民生用水回復常態,或許更應該從利益平衡與「保價收購」政策的變革做起,並落實所有的水井、水塘等地下水的使用及目的性管制,讓金門的產業及民生保持在合理的發展狀態,讓資源為眾人所共用共享,方才算得上是正確的水資源發展策略。 當然,金門自晉江引水樹立了金門水資源良好的發展機遇;畢竟以金門現有的湖庫質量,要滿足金門未來的永續發展,肯定是力有未逮,但有水、有好水,我們更應該要節約用水。「開源」與「節流」絕對是一體兩面。過去我們要仰賴老天爺賞臉降雨才能舒緩水情,未來狀況或許較好,但也不代表我們便有「揮霍」的餘力與空間。理論上,現在大陸原水的水質雖然要比本地原水好很多,但包括水量調控、淨水藥劑的選用及最適加藥量等等參數,均要重新經過測試調整。因此,民生用水的處理成本,只是較以往為低,要符合穩定產出水量且符合標準的好水質,還是需要許多投資及努力,半點懈怠不得。 有道是:「有水當思無水之苦」,有水時我們更要有憂患及危機意識,方能確保日後用水及發展無憂!
-
防範非洲豬瘟疫情 你我有責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於本(107)年8月6日指出,中國大陸遼寧省瀋陽地區8月3日首次傳出非洲豬瘟疫情,迄今疫情仍持續蔓延,截至11月23日止,已有20個省市自治區淪陷。目前我國雖非為疫區,為防範非洲豬瘟疫情入侵,高雄關與防檢局仍持續對旅客行李、郵包及進口貨物等加強邊境查緝。 非洲豬瘟1921年首見於肯亞,在人流、物流極度不發達的彼時,1950年末期才渡過地中海登陸歐洲;席捲歐洲後,再花30多年進入烏克蘭、中亞、西伯利亞,在今年8月登陸中國東北;看似進度不快,但8月登陸中國後,不到3個月攻下20個省分,甚至延伸到朝鮮半島,進逼日本;中南半島早已淪陷。 國際組織對非洲豬瘟擴散的警報迅速發佈。8月3日登陸中國,世衛組織8月下旬對亞洲國家發出警告,嚴防非洲豬瘟入侵;9月上旬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曼谷會議再次警告。才1個月,中南半島、印尼也出現疫情,世界動物健康組織〈OIE〉的疫區宣告將緊接著發佈。 而為防範非洲豬瘟疫情入侵,農委會防檢局8月起在各機場、港口與關務署合作,並調整檢疫犬執勤時段。特別針對大陸入境航班旅客隨身行李及托運行李加強檢查,並定期把從旅客身上沒收,還有機場(港口)入境農產品棄置箱收集的大陸豬肉製品,加上入境旅客消毒地毯,一律進行採樣,並送到畜衛所檢測。 財政部關務署表示,針對入侵風險較高管道如來自大陸、香港、澳門等郵包及入境旅客行李提高抽查比率,並持續加強以X光影像篩檢托運行李及協同防檢局於機場入境大廳利用檢疫犬機動嗅聞巡查,以守護國內畜產業生產安全,若通關流程稍有遲延,亦請民眾耐心等候並見諒。另金門地區因與中國大陸間船班往來密集,藉由跨機關之橫向聯繫及加強情資分享,並與海巡署共同執行查緝,期能阻絕疫情於境外。 非洲豬瘟疫情的防範,也應由你我自身做起。呼籲各位切勿夾帶中國豬肉製品入境,由於非洲豬瘟病毒強悍,致死率可高達100%,並可透過附著在鞋子、衣服、車輛等等物件上散播出去,重點是,目前無藥可醫、無疫苗可打。雖然人類不會感染這病毒,一旦進入境內造成感染,不僅我們每天吃的豬肉受影響,連帶原本期待2019年台灣可以正式從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的「疫區」名單中除名這件事,也會受到影響。 為了避免非洲豬瘟重創在地養豬產業,我們自身要做好相關防疫措施。再加上金門與大陸的地理距離之近,而且交流往來頻繁,所以許多疾病容易因此傳播,過去的口蹄疫與SARS便是例子。所以在防疫檢疫措施上,需要大家的幫忙配合與合作,以有效防堵非洲豬瘟疫情,才可避免憾事發生。
-
金門陶瓷廠官窯朝藝術文創轉型
金門地區瓷土蘊藏量豐富,品質優良,政府為開發地下資源,促進工業發展,繁榮地方經濟,增加青年就業機會,為傳承發展中國陶瓷藝術,於民國五十二年創立金門陶瓷廠,繼以發揚中華文化,為地區公營事業單位之一,也是目前中華民國唯一僅存的官窯。近年來順應文創風潮的時尚流行,全力朝藝術陶瓷商業市場思考並著力。 金門島地質屬火山岩,蘊藏豐富的瓷土礦源,陶瓷廠取雙乳山以南的高級瓷土為原料,初期以製作碗盤為主,現今主要業務為製作金酒公司公升類酒罈為業務大宗,在既有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素養基礎上,曾與國立故宮博物院合作生產仿古瓷,數十年的研究,人才的培育,開創本土藝術的特色;廠內又引進多項技法,加上藝師彩繪的功夫,也有各式仿古瓷器、陶瓷版畫、青花瓷、結晶釉等陶瓷藝品,其中以繪有花鳥山水的青瓷及雕鏤繁複的素色釉為創作精華,造就出金門陶瓷的典範。雖不如皇室以前對於「宮廷御瓷」的重視與投入的財力,卻是堅持陶瓷的藝術理念,在產品的造型、釉色、彩繪、圖案,兼蓄古典與現代,並融合哲學、科學、美學的新觀念,藏品獨具承傳與創新,綜合藝術的新光輝,深得中外的喜愛。 陶瓷廠最膾炙人口的是推出金門高粱酒及官窯名瓷結合的系列主題酒,今年度計有大陸引水通水典禮紀念酒、金門縣及金湖鎮重陽敬老主題酒、縣府教師節紀念主題酒、八二三戰役六十周年紀念酒、一公升特級高粱酒瓷瓶,而馬拉松、海泳等大型活動用酒也是陶瓷廠的主力產品,藉著各項喜慶紀念元素的呈現,不僅讓營收業務持續成長,在國內市場佔有一席之地,也深獲消費者高度的肯定與喜愛。 陶瓷廠在落實行銷方面,除了積極參與國內外大型旅展,也在觀光處的扶持下,共參加台中、高雄、台北四場國際旅展、金湖海灘花蛤季,透過旅展、活動擴大參觀人潮,展現能見度;而在積極拓展大陸市場方面,配合建設處福州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也與文化管理所共同參與「漳化驛站金門文創」展出及「典藏金門兩岸攜手文創2018閩風藝響」展出活動,更於近期配合文化局參與廈門文博會,開發高端陶藝產品、客製文創主題酒禮品推銷展務事宜,加大海內外宣傳行銷力度及知名度,拓展客源營收;今年度大陸十一長假就有許多自由行陸客造訪陶瓷博物館門市的身影,12月初並參加台中新社花海設櫃行銷,共推金門品牌。除此之外,陶瓷廠目前也是地區學校團體環境教育、戶外教學及參訪必到指定地點。 配合觀光處親子遊四所一園一廠遊程系列活動,陶瓷廠二樓是陶瓷製作的工廠,提供陶瓷製作的材料與老師傅,現場教學製作,完成的產品可以帶回,產品可以請快遞代為託運。今年也在DIY增加項目,目前計有捏陶、貼花、彩繪、手拉坯等親子互動項目,其中貼花部分由該廠同仁以金門主要景點、節慶活動為元素,秉持藝術專業與品質堅持,用熱情、活力及創造力,打造屬於自己獨一無二客製化陶瓷藝術紀念品,讓來金旅客留下金門印象。在建設處支持下,該廠也順勢推出水獺限量馬克杯組,目前也成為具地區代表性及饋贈親友或國外旅客最佳首選。 陶瓷廠在精益求精底蘊深厚的技術工法下成就藝術風華,將承載酒器皿的名瓷,在現有產能及人力等因素的基礎上,導入更活潑的行銷與創意,在灌裝金門高粱酒之基礎下,也透過其自有通路行銷至台灣展售及義賣,維持固定生產、物美價廉的陶瓷藝品,一直以來都是來金旅客或地區饋贈收藏之用的最佳選擇,持續研發推陳出新,全力打造更優質的產品,以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同時嘉惠鄉親。
-
把握施政真義 實實在在服務
日昨金門縣政府召開107年第三十一次主管會報,副縣長吳成典即席期勉與會團隊主官主管,以民為主,善盡服務責任,言之諄諄,殷切希望團隊成員,同心同德,促使團隊這艘大船駛得更遠更久更好,言簡意賅,發人深省,正是全體公僕同仁袍澤共同努力之目標方向。 何謂施政真義?一言以蔽之,即是既定之施政主軸,建設金門、繁榮地方經濟、造福社會、藏富於民、兌現民生樂利,安居樂業,民意所繫願景,不惜言、不卸責,拿出績效,讓人有感。 回顧既往,政府曾經一度推行「新生活」運動,提出加強為民服務方案,週知政府各級機關實踐力行「新、速、實、簡」四大要求,頓時舉國上下,各行各業,全面響應,時至今朝,依然適用,值得推行,何況民眾所需所求,莫不期待政府改革創新,注重時效,實事求是,化繁為簡,祛除一切陋規積習,根絕一切不法亂源,維護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康,凡此既是施政之真義,更是施政之重點要務,以下淺見,但願公僕同仁互許共勉之: 一、改革創新│新,日新又新,時勢所趨,不標新立異、朝令夕改,重本位,顧大局,是非分明,無私無我,民意殷切期盼政府傾聽民意,求新、求變,也求好,應為而為,付諸行動。 二、注重時效,時代進步,民智大開,民意最大,面對競爭社會,時效即是績效,應將寶貴時光,用心為民疏難解困,興利除弊,少政治,多經濟,奮發圖強,宏大能量,古有明訓,得民者昌,失民者亡,倘再製造對立、內耗、撕裂、逞強鬥狠,不敗則傷。 三、實事求是│即是做實事、說實話、做對事、講對話,一步一腳印,做一件是一件,不好高,不騖遠,不好大喜功,說到做到,然而知易行難,尤因政治凌駕一切,政客操捷徑,走偏鋒,極盡嚇、騙、術之能事,導致社會動盪,人心惶惶。緣此,求真務實是根本,不誠無物,不實一切歸零。 四、化繁為簡│入公門好修行,精兵簡政至為重要,公僕爾俸爾祿,得有機會為民服務,貴在盡心竭力,不容尸位素餐,墨守成規,辦公而不辦事,諸如法令規章之制定在人不在事,人為萬物之靈,乃一切事物之主宰,對於不合時宜之法令規章,應廢則廢,該修則修,不荒公廢事,不侈奢浪費,不作無謂酬酢,公帑即是民脂民膏,當用才用,應省則省,進德修業,生活簡僕,正心正念,民無怨言,政通人和,政策政令推行順利。 總之,施政龐什,民意需求直線上昇,公僕仔肩艱鉅,唯有勤政、清廉、心誠、意真,行正走穩,將心比心,愛民便民利民,服務再服務,齊力為金門作出貢獻,民心歸向,口碑佳,身影好,即是好公僕,大家支持配合,金門翻轉幸福。
-
當傳統工藝碰上文創風潮 陶瓷廠文創風正夯
近來隨著文創風潮的風起雲湧,金門縣陶瓷廠也因勢利導,全力朝藝術陶瓷方向思考並著力其中。而最膾炙人口的,乃是該廠推出金門高粱酒及唯一官窯名瓷結合的主題酒,藉著各項喜慶紀念元素的呈現,不僅讓今年度主題酒業務持續成長,在國內市場也獲得消費者高度的肯定與喜愛。 此外,該廠自去年度即與台灣藝術研究院合作,該研究院院長同時也是行政院政務顧問林富男即多次到廠創作,由該研究院洽購主題酒瓶並加以創作,在灌裝金門高粱酒之基礎下,也透過其自有通路行銷至台灣展售及義賣。而配合觀光處親子遊四所一園一廠遊程系列活動,陶瓷廠今年也在DIY項目上增加項目,目前計有捏陶、貼花、彩繪、手拉坯等親子互動項目,其中貼花部分由該廠同仁以金門主要景點,節慶活動為元素,讓來金旅客留下金門印象,甚受喜愛。在建設處支持下,該廠也順勢推出水獺限量馬克杯組,目前也成為具地區代表性及饋贈親友或國外旅客最佳首選。 地區書法協會理事長吳宗陵更多次與該廠洽談合作,該協會亦同意協助推動兩岸及結合地區書畫大家到廠創作,以官窯陶瓷酒瓶為媒介,以「兩岸文化遊」為名創作,同時台灣藝術研究院也協同福建龍岩上杭等地專業書畫家,以「華人藝術名家創作」為題,在其訂購的八角酒瓶上揮灑創作等,可說是將藝術陶瓷引領至另一層次。 以法藍瓷為例,即是知名的文創品牌。法藍瓷的前身是做禮品OEM、ODM的海暢集團,海暢負責人陳立恆征戰歐美禮品市場多年,即使每年坐擁高毛利營收,仍覺得「替人代工、代設計,很不張揚自己;做再多、再好都沒用,得隱形自己、貼人家品牌,上不了廳堂,報不了名號,沒有文化可言,也沒有影響力」。於是決定自己做品牌,在2001年用德文名字「FRANZ」,成立法藍瓷,進軍國際。 法藍瓷用製瓷的藝匠技術,呈現中華文化的生活哲學觀,用科學的方法突破以往陶瓷產業無法突破的瓶頸,讓傳產又活了過來,現今的法藍瓷盡展藝術風采,成為全球名人富豪收藏的藝術精品,與國外百年陶瓷領導品牌分庭抗禮。而且,法藍瓷亦使用瓷器結合其他媒材,表達當代生活的lifestyle,讓更多瓷器走進生活裡。 過去的文化產業,侷限於地方特產、傳統工藝方面,而和現今的文化創意產業相比,除了擴大產業範圍以外,更把文化和設計、創意發展帶入產品之中,進而提升傳統產業的附加價值;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目標為開拓創意領域,不再只靠工業製造,而是將創意設計作為核心的生產領域,讓在地的文化特色凸顯與傳遞。藉由文化創意的運行,也能夠產生許多的商機,除了能夠增加就業人口之外,還能夠把在地的特色融入商品中,而後把商品銷售到顧客手中,進而促使文化交流,並有助於地方傳統文化產業的永續發展,正如金門陶瓷廠的積極走向文創,勇於嘗試及創新,主動拓展行銷通路,這便是陶瓷廠邁向文創風的堅實利基。
-
開拓多元視野 創造歷史新局
選舉是所有民主國家都有的現象,投票權代表了公民的權利,而當選後的政見實踐是主政者的義務。綜觀此次選舉,各候選人都使出渾身解數,全力將競選政見有效的展現出來,並為金門各項建設把脈,為金門提供治理良方。美國杜威認為:「民主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公民素養」,因此在民主社會的結構中,必須要有一個健全的對話機制,而且必須有理性溝通與誠意的共識,因此當選人在推動政見與政策的同時,應具備有互動、討論、說服或改錯的機制,監督、發掘真相及過濾資訊真偽之社會責任,如此才能真正展現民主的真諦。因此期望此次的當選者們能夠擺脫政黨、宗族等的牽絆,落實公民參與,使金門成為民主體制的典範。 為了達成讓居民食衣住行無憂,育樂同行的基本目標,不能只光靠縣府一個機關的努力,由上至下的政策擬定與推廣,也需要由下至上的全民配合,環環相扣,上下一心,才能打造更完整且富庶的金門。金門因地理位置而經常被冠上「離島」與「邊境」等邊陲性稱呼,但是島嶼的開放性與邊境的複合性反而是可以讓金門翻轉的條件,只要金門人了解自身的優越性,凸顯自身的重要性,自然而然便可以在世界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 半世紀以來金門因為地緣政治的關係不斷地在轉換身分,而不管什麼身分,「兩岸好金門才會好」,讓金門成為兩岸發展的重要據點一直是主政者們的重要施政目標。金門的新三通、金廈生活圈,以及兩岸醫療養生等議題,都是政府所要努力突破的政策,經由兩岸磨合後,充分取得共識,互利互惠,讓金廈特區成為兩岸之橋樑,這也是民眾之最高期盼!因此不管是縣長、議員、鄉鎮長、代表及村里長之當選人都必須要遵守這樣的施政原則,尊重民意,透過公民參與,找回金門真實的核心價值,全力衝刺,實現新政,使金門人的未來更為幸福美好。 金門目前之各項資源甚為豐富且深具特色,其中包括文化史蹟、戰地遺跡、僑鄉文化、自然生態等,且位處兩岸間之絕佳地理優勢,如能用心經營,配合兩岸之開放,帶來更多的觀光人潮,提升旅遊服務品質,加強行銷策略,建立政府與民眾共識,因應未來政府有利之政策配套,相信會有突破性的發展。因此文化保存與環境永續之問題實需主政者們嚴謹看待,因為這是金門發展的根基,只有維護好自身獨特的文化與環境,金門才能永續發展,創造更亮眼的經濟奇蹟。 遵循世界潮流,在整體地方永續發展的前提下,大家團結一致,發揮團隊精神,以多元視野提出各項建設的規劃與藍圖,使金門成為國際永續島嶼,為金門的未來開創出嶄新的局面,為這個偉大島嶼的進步而努力!
-
從修復模範街橫街案談起
原名自強街的金城模範街,係於中華民國十四年,由金門商會會長傅錫琪集資興建而成,由32間連廊式洋樓店屋所組成,建築採中國式風格,裝飾雕花精美的窗飾及鳥踏,整體街道卻具日本大正時期的建築風格,成功融合中日式風格於一體,同時亦融合西式磚造,風格獨特,整齊美觀。民國五十年代為其最為繁盛的巔峰時期,是金門現存最具特色的老街,更是訪客必遊之地。 但歷經歲月滄桑,原來奼紫嫣紅,也都有斷井頹垣。主街雖尚完善;但橫街多有倒傾毀損,風華不再。所幸在相關單位及志士努力下,這座金門建築地標:金城模範街橫街修復計畫,在歷經波折,折騰六、七年後,終於柳暗花明,於日前順利發包出去,金門縣文化局更特別有感,期待一年後能夠順利完工,風華再現。 由於模範街是私有歷史建築,從民國一百年開始,建屋所有人跟建設處申請補助,因經費太低而棄權,之後轉向文化局私有歷史建築修復獎助,歷經四個建築師,都因條件談不攏,或不符文資法而無法啟動修復工程,最後由金門縣文化局取得業主同意,向文化部文資局申請修復規畫及工程施工補助經費。但其間波折不斷,或有業主希望加蓋三樓,或有業主希冀增高樓層,但因不符文資法保存原風貌之規定,幸文資局從局長到相關承辦人都關心此案,數度至現地勘察了解,並與所有權人溝通協調,最後雙方達成共識,取得所有業主的認可。 回首來時路,模範街目前為咱金門觀光景點,更是遊客必走訪之地,近年來各式商家進駐,充分利用模範街的歷史空間,重新帶動觀光產業。尤者,模範街不僅在金門建築史上有其獨特的一面,同時也具體的反映整個金門社會經濟的興與衰。更由於模範街是金門地區,唯一保存完整且繼續使用的街屋,因此,如何在保護私產及公益上取得平衡,允為本案之重心所在。易言之,推動本方案除了基於保存維護模範街原始風貌,防止建築物繼續擴大損害,和維護來往民眾安全等理由外,毋寧更是一項老舊建物風華再現之世紀工程,且其來有自。 就社會學言,城市的發展,除了有不斷新建之建築物外,原有老舊建築的處理、整修,乃至重建等,均是現代社會面臨的最大課題。諸如如何善用工法以改建,依照當時的工法與建材來進行修復等細節,像位於台北市西門町的八拾捌茶輪番所,其前身為西本願寺廣場輪番所,其工法即是依當時技法之案,凡此均是各方應關注之處。 易言之,改變城市風貌的方法,並非一味地拆舊蓋新,將現有的建築以整建的方式賦予新生命,而是一種活化建築,使老舊建物風華再現之心態才是。因為,人的居住環境必須硬體與軟體一起更新,透過「改建」,或改造程度相對較少的「整建」,方可提高生活品質。因而此次修復模範街橫街案,從另面向言,何嘗不是咱金門再現風華之契機,且為讚並共襄之,以竟其功!
-
妥善史蹟維護 再現璀璨風華!
位於金城鎮街上的模範街,因空屋多,有的房屋已坍塌受損,在安全上有疑慮,因此,將進行為期一年的修復作業,期待能再恢復模範街往日風華。 據了解,模範街是1924年經由時任金門縣商會會長傅錫琪及地方仕紳翁同文等人倡建下,於1925年興建完成,全長約75公尺、直街及橫街呈現丁字形,共有40間,目前主要作為店家及住屋使用;1960年代是模範街的全盛時期,成為後浦民生的消費中心,不過1980至1990年代,經濟衰退,街道不如往日繁榮,現今則成為金門重要觀光景點。此次的修護工程先是因與所有權人條件談不攏或不符文資法而無法啟動,最後由文化局向文化部申請修復規畫及工程施工補助經費,才出現轉機;工程重點放在保存維護模範街原始風貌,防止建築物繼續擴大損害,並能最大程度的展現金門璀璨的歷史風華。 事實上,史蹟修護的確是一件「知易行難」的事。首先,人人都知道歷史資產需要保護,卻鮮少有人能真正知道如何保護,以及發揮其存世的最大價值與意義。就如本次縣長選舉期間,一些民間團體邀請縣長候選人一同簽署「保留金沙戲院-重新活化利用金門文化遺產」承諾書,希望賦予金沙戲院新的生命。但當地商家卻多數主張,金沙鎮已有列入文化資產的金東電影院,是否還有必要保留金沙戲院,限制沙美發展?更有人主張,金沙戲院建築並不特別,保留下來,能給地方帶來什麼好處?希望主張保留戲院者可以用願景說服居民。當然,我們可以理解,主張保存金沙戲院自然寄望於未來的活化機能,例如:可以在戲院裡舉辦各項展演活動,帶動人潮等等。但這樣的講法也導致了更多的疑問;已經獲得保留且列入文化資產的金東電影院又實質舉辦了多少展演活動,帶動了多少人潮?或許這又是公部門史蹟活化不利的案例之一。但既然金東戲院現階段做不到,為什麼金沙戲院保留後就能賦予新的生命,為地方帶來人潮、錢潮?誠如縣長當選人楊鎮浯主張的,他認同保留金沙戲院美好記憶,但認為也要兼顧當地人的商機,不要急就章請候選人「畫押」。顯然這中間還存在著「從長計議」以及「溝通理解」的時間與空間,但,實質上金沙、金東戲院已破敗閒置了幾十年,時間顯然不是癥結,「溝通理解」才是最大的窒礙所在。 平情而論,公部門的史蹟保護經常被抨擊為「不食人間煙火」的一頭熱。保護史蹟自然是最高原則,必要時也的確必須犧牲一部分的利益與權益,但這樣的歷程必須建立在充分的「溝通理解」上,就算是「依法行政」也是如此;遙遙無期、框在鐵架棚中的古蹟還能算是古蹟嗎?先保存下來固然不錯,但欠缺理性的說服、合理的進程,所作所為便只能離人民愈來愈遠,愈來愈贏不到人民的信任,聽不到人民的掌聲;最後剩下的便只是一廂情願的蠻幹而已。勞民傷財,卻怨聲載道,何苦來哉? 我們以為,史蹟維護絕不等同於保留與活化;有些東西只適合留存在記憶裡,沒有必要強去賦予殘破形體的生命力。就如我們要回復不是冰冷的建築,而是歷史的溫情,更是人的溫情。金城模範街的修護,是庶民生活的歷史傳承,自然與「早已頹圮」的金沙戲院難以類比。因此,史蹟是否需要更好的保留與維護,有時還得先問人的理解與情感,而非法條與道理!
-
正視海洋廢棄物議題 從你我自身做起
近年來海洋垃圾的議題日益受到各界關注,縣府也相當重視海洋廢棄物議題,並正視海洋垃圾對環境的影響,環保局也持續推動相關政策與活動,從海面、海灘到陸地,從源頭減量到外來的垃圾處理,均擬定執行策略,來面對海洋垃圾的挑戰。 海洋本身不會產生垃圾,海洋垃圾大多是由陸域棄置的廢棄物進入海洋,亦有從其他國家來的海漂垃圾。金門四面環海,長年受到海漂垃圾之影響,常見海洋廢棄物遍布在高潮線上,形成一長條的垃圾帶,海洋垃圾汙染的事實擺在眼前,讓人深深的感受到人類為大自然帶來的傷害。 對海洋生物而言,纏繞與誤食一直是海洋垃圾造成的主要威脅。漁業行為產生大量的廢棄漁網、線與繩,其中又多以十分耐久且不易裂解的尼龍材質做成。當廢棄漁網四處漂流或卡在礁石上,對於魚類、海龜、海洋哺乳類、鳥類來說,都是無所不在的死亡陷阱。另一項更全面的影響是誤食,誤食塑膠垃圾除了對生物本身造成威脅外,塑膠垃圾中的化學物質更令人擔心。雖然大部分塑膠的主成分穩定無毒,但在製造過程中,為了增加產品性能,會加入如塑化劑、發泡劑、阻燃劑等化學物質。其中多數添加物是屬於環境荷爾蒙類的物質,而這些添加物也會在塑膠垃圾裂解的過程中釋放出來,大至鯨魚小至浮游生物,都可能把各種尺寸的塑膠垃圾和其中的化學物質吞進肚。當海洋生物誤食塑膠碎片時,也把一些化學物質吃進肚,透過食物鏈的放大作用,對食物鏈中高階的消費者,甚至是對人類產生不可預期的影響。 海洋垃圾的管理、防治、清除涉及許多單位與部門,除了公部門外,亦有不少社區、個人與群體不定期自行前往淨灘,雖然把垃圾從沙灘上撿起,可以立刻阻止垃圾碎裂擴散到海洋,但最根本的解決方法,是從源頭減量,在生活中減少使用、製造這些垃圾。 尤其現代生活節奏快速,一切求快、求方便的結果,就是把許多不好的東西吃下肚,同時也產生數量龐大的一次性使用垃圾,不但賠了我們的健康,也讓環境遭受不可逆的汙染。在陸地上的管理策略首重源頭減量,包括強化限塑政策(擴大購物用塑膠袋限制使用對象,以及限制含塑膠微粒之化粧品及個人清潔用品〈含牙膏〉製造、輸入及販賣)、力行資源回收、建立漁業廢棄物收集處理管道等。 改變的契機掌握在大家手中,垃圾減量、資源回收再利用是立即可行的解決辦法。此外,避免購買過度包裝或不需要的商品,自行準備水壺、餐具與購物袋等,都是努力負起身為一個公民的責任之積極作為,當每個人不再貪圖方便,改變自身生活習慣時,累積的力量才是解決海洋垃圾問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