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強化守望相助,維護社區安全
報載:為推行守望相助工作,增進村里社區自衛能力,以防止宵小蠢蠢而動,從事違法犯罪,金門縣警察局金城分局日前特舉辦113年度上半年村里社區守望相助工作講習訓練,期以增進村里社區協助維護社區治安能力,此時此刻,尤其必要。 顧名思義,所謂「守望相助」工作其來有自,曾經掀起一陣熱潮。伊始係自近海村里鄉親發起,洵屬自動自發,每到入暮時分,一群熱心桑梓青年即在村里辦公處集結,並由自選隊長領隊,依照規劃環村道路暨查察重點,包括宮廟及空屋逐一查察及記錄,週而復始,力求普及細詳,發現任何可疑徵候,除詳加記錄外,即行報警追查處理,防患未然,弭患機先。 由於制度設計良好,兼以警察機關勤加輔導,並在重點處所裝釘巡邏箱,按圖索驥。所憾日久玩生,於迄於今,或許由於人口結構變遷或異動,以致原有人力老化,潰不成隊。時至今朝還有守望相助隊執行巡邏之村里社區,已經寥落晨星。此次金城警分局舉辦講習訓練還能有六十員應召參訓,所有擔任教官,盡是一時之選,學有專精,專業傳授,頗具成效。 無可否認,警察擁有「人民保母」之名譽,名不虛傳,名副其實,實至名歸。茲此歲序更迭之際,仲夏豔陽高照,且看重裝在身,輪班站立交通要道,履行交通安全任務,理應說聲謝謝你們,辛苦了。豈可私心自用,再對自己違反交通規章遭到取締有所怨言。何況違反交通安全規定是你自己,當然要你受罰,怎可埋怨別人,不是嗎? 在地區治安機關各依職責,分工不分家,合作無間慘淡耕耘之下,金門整體治安狀況堪稱穩定。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過去幾樁重大治安往事,一件件、一樁樁,在上年紀工作夥伴與社會大眾,依然刻骨銘心,記憶如新,殷望有關主管能予作為宣教教材、傳播種籽,讓它發芽茁壯。 諸如早年大陸歹徒孫鋼偷渡入境,公然於光天化日之下,潛入公部門挾持女性人質,聲言恐嚇要找縣長陳情,喝令不許輕舉妄動,否則引爆隨身布包內爆裂物,還故意在布包裝了一條導引線壓在其中,深知已被憲警重重包圍,脫身難如登天。惟其不聽警政首長勸降繳械,趁著治安人員臨場小心翼翼,弗敢輕意採取激烈行動,造成傷亡,歹徒予取予求,除要現鈔300萬,還要一艘小木船,讓他安全出海離港,說時遲,那時快,順勢利導,概允予以照辦。有鑒時近入暮,宜快不宜遲,隨即備車出發,前導後衛,歹徒居中,坐位亦採此一方式,盡在有效控管之內,出發及至碼頭下車,趁著歹徒恍神之際,奪下身上布包,信手使力甩棄碼頭岸際雜草叢堆,全程警匪鬥智,驚險無比,由於事出突然,前所未有,創下歷史新頁,層峰至表重視,全程關注,能得順利落幕,警政團隊居功厥偉,金門地檢署檢察長親自到場指揮若定,眾志成城建功。 此外,又有一案。凡二十年前,有位年近耳順之年男子,在其住宅前席地設攤為人〈相命〉牟利,形跡可疑,遂向警方密報處理,事經深入調查,發現來自境外,詎稱來自臺灣,但無法將其戶籍地交代清楚,一一為警方識破,再經順藤摸瓜,由不得他不吐實。原來是大陸偷渡客,為了日常生活,而做「假命仙」,來金已經半載,借助民間空置豬舍,這也是早年發生之陳年往事,事關金門整體安全關係重大。尤以時下國際局勢多變,國內紛紛擾擾,兩岸關係混沌之際,整體安全與社會治安、人民安心,重中之重,要中之要。畢竟現在並非太平盛世,亦且金門位居要衝,孤懸海上,海岸線漫長,不豫安全狀況隨時可能發生,因而大家務必保持時時警覺,事事謹慎,時時小心,見微知著,發現可疑立即通報警察機關,警力有限,民力無窮,萬全第一,治安即安全,安全即治安,重中之重,要中之要。 凡人都有惰性,時久易忘,如同橡皮筋,拉久則易疲憊。有鑒於此,警政團隊加強守望相助,維護社會治安之時,爰特建議縣政府政風主管機構全面檢討加強門禁管制與辨證措施,俟後兩岸小三通恢復常態,三地人流絡繹不絕,人多混什,不預安全狀況可能發生,有備無患,應為而為,也是社會治安之一環,人人有責。
-
政府應以積極作為應對少子女化國安危機
我國生育率長期偏低,少子女化情勢日趨嚴峻,根據內政部公布的人口統計數據,近五年新生兒人數不斷下滑,分別為2018年18萬1601人、2019年17萬7767人、2020年16萬5249人、2021年15萬3820人,2022年13萬8986人,2023年全年累計出生新生兒13萬5571人,較2022年減少3415人,再創內政部統計以來,新生兒人數史上新低,研判台灣少子化趨勢已難以逆轉。 此外,根據行政院國發會最新一次人口推估報告,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占比大於20%)的時點為2025年,人口紅利結束的時點則是2028年,但依賴人口(幼年加老年)超過青壯年的時點則提前4年,從2064年提前至2060年。國發會強調,未來台灣人口有5大課題:努力提升生育率,以減緩人口老化速度;開發高齡及女性人力資源,充裕勞動供給數量;鼓勵產業轉型及育才,減輕勞動需求壓力;檢討移民政策,擴大勞動供給來源;建構共榮自主的高齡社會,完善老年保障。 相關統計數據清楚顯示,少子化同時導致人口結構趨於高齡化,朝野咸認這是影響國家整體國力發展與國安問題,如何有效提升生育率已成當前國家重要課題。進一步分析,出生率低迷不振的主要原因是國人的不婚、晚婚與遲育,而低薪、高房價、工時長等也是影響國人結婚及生育意願的關鍵因素,長此以往,生育率還會持續下探。 毫無疑問,現代人不婚與晚婚有其結構面困境,要從根本解決問題必須提出更為全盤的對策,包括改善工作職場普遍的低薪與過勞、增建社會住宅等,至於有關建構友善生養政策方面,更有賴政府提出更加完整與有感的具體作為,才能真正減輕年輕家長經濟負擔,當家長生養育的後盾。 事實上,不僅台灣,不少國家也同樣面臨嚴峻的少子女化情勢,各國也紛紛祭出許多利多措施,以南韓為例,2023年南韓女性生育率僅0.72,隨著出生率持續下降,南韓人口已連續4年減少,南韓總統尹錫悅日前主持「2024年低生育老齡社會委員會會議」,宣布國家進入「人口緊急狀態」,將在全國啟動應對體系,目標是在任內將目前為6.8%的男性育嬰假使用率提高到50%,育嬰假薪資也將提高到每月250萬韓元(約新台幣5.86萬),男性產假從10天擴大到20天等,直至低生育率問題得到解決。 相較之下,我國朝野儘管都極為重視少子女化問題,甚至宣稱是國安危機,但相較於各國的積極作為,政府恐怕還需要加把勁,就以「產假」這個明確的指標為例,當前全球少子化問題日趨惡化,鼓勵女性勞動者生育下一代成為各國重要政策,為保障女性在生育後身體恢復及就業安全等權益,依據國際勞工組織(ILO)母性保護公約規範,已於1952年將產假延長至少十二週,2000年更提高至十四週,對照我國勞基法產假保障制度仍為產假8週,公教人員為娩假42日,顯示我國產假保障制度未能與時俱進,且遠遠落後世界各國14週產假之水平,朝野既認少子女化已是國安危機,就應從延長全體受僱者產假做起。 今年適逢《勞動基準法》立法40周年,但有關8周產假的規範卻已是四十年不動如山,目前已屬國際末段班,與政府宣稱的要提振生育率更是背道而馳,面對日趨惡化的少子化問題,實不容朝野繼續消極應對,企盼盡快提出修法,友善生養、完整照護,追上國際腳步,挽救少子化國安危機。
-
強化ESG行銷策略 提昇金酒永續價值
ESG是代表全球永續發展評估和認證的標準,提供大型企業評估供應鏈的永續性,針對企業對落實社會責任、關注碳排、氣候變遷等重大議題的實踐,以及ESG因素對投資策略影響。以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及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大面向納入投資流程的資產規模,也是企業參與地球未來永續發展的開端和持續成長!因此企業談到ESG多以環境、綠能、碳權為重心,但若能提高文化影響力,強化永續社會責任,進而將社會力轉移到商業力,使企業內容更能融入國際社會,以提升企業的永續產業價值。 金酒公司多年來一直努力行銷國際,參加國際競賽,並且連續八年獲得國際賽大獎的佳績,今年的「美國舊金山世界烈酒競賽」又再度榮獲大獎,共計一面雙金牌、五面金牌,顯示金酒的實力醇厚深受國際肯定。但若能將金酒文化納入ESG範疇中,持續做白酒之領導品牌,與時俱進地推向國際市場,相信更能讓世界看見金酒之獨特行銷品牌。而且因應當前氣候變遷趨勢,在ESG體系下,如能大力推動減碳作為,規劃廢水發電,結合綠能設施,使碳排放量減至最低,將對金酒之產業加值有極大化與永續化的功能。 金酒是地方最大企業,以往在行銷或競賽過程中,除了標榜金酒之香醇味外,其中最重要的是金酒已有戰爭文化的名片,持續將文化自主性,發揮社會影響力,如同金門高粱酒一路隨著社會與時代脈絡前進,突破一切艱難,生產多元商品,深受國人的愛護與支持。因此,若能具體落實ESG認證,將成為社會多元價值的縮影,並成為企業界的典範,永續發展於國際社會。 金酒公司一向都以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為己任,諸如設置獎學金,敦親睦鄰機關、學校、社區文化活動補助。為緬懷胡璉將軍創設金門酒廠及對金門地區之貢獻,又成立「財團法人金門酒廠胡璉文化藝術基金會」,以弘揚金酒文化藝術,致力推廣各類文化藝術展演與學術研討活動,架構文化藝術交流平台。胡璉將軍為金門發展奠定良好財政基礎,當年設立的金門酒廠,為鄉親福利提供穩定的經費來源,也為金門建設投入所需經費。胡璉將軍擔任金門司令官期間,植樹造林、教育辦學、開闢道路及推動高粱種植,可說是強化金酒ESG行銷策略的先行者,不僅為金門的經濟注入了新活力,奠定金門經濟基礎,更提昇金酒產業永續價值。 在金門縣政府及縣議會之督導下,金酒正配合中央政策全力推動淨零排放工作,以此提高金酒價值,促進金酒永續發展。縣政府也要求提升能源應用率,廠區亦應增設太陽能、風力、沼氣發電及中雨水回收設施,廣推廠區植樹造林,減少碳排放及爭取更多的碳權。日前亦由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指導,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執行、金門酒廠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和金門縣工業會共同協辦「中小企業綠色轉型-淨零碳排放實踐之路」活動,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日益嚴峻,淨零碳排放已成為各國政府和企業追求的重要目標。 近年來,國際社會對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成了多項共識,如《巴黎協定》的目標設定全球平均升溫控制在2℃內,並致力達到以升溫幅度1.5℃為上限。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持續努力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監控全球企業減碳,以提升企業綠色競爭力。金酒公司為金門產業領頭羊,更應為地區減碳工作之示範,並制定減碳實施方針,輔導其他企業廠商和家庭用戶,因應國際減碳淨零趨勢進行減碳轉型,培養符合自己企業的減碳人員,全力規劃淨零排放,並強化ESG認證以及碳盤查、碳足跡、碳權的計算。尤其在金門酒廠董事長、總經理等專業團隊領導及全體員工之努力下,必能朝著增強ESG行銷策略,提昇金酒產業永續價值為目標前進。並在陳福海縣長藏富於民的理念下,增加金酒收入及永續發展,以邁向禮運大同篇所說的「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理想社會,提昇金酒產業永續價值。
-
珍惜並重視老兵們對金門的價值
金門縣政府舉辦的「老兵召集令」已經持續舉辦了七年,也日益受到曾在金門服役老兵們的重視與歡迎。據悉,今年活動更擴及金門以外的其他外島(含離島)服役的老兵。因此,金門觀光處今年所策劃的「軍歌快閃表演」,也迅速在各網路平台的老兵社團吸引頗多退伍老兵關注。「軍歌快閃表演」共分三場,分別是6月29日在臺北車站、7月13日在台中成功火車站及9月1日在高雄壽山前送營至光榮碼頭等三處。 首場活動,透過網路號召、集結,眾多昔日曾服役於金門金東師、金西師、金中師、南雄師及烈嶼師的老兵弟兄,都熱情參與演出,他們身穿著草綠軍服,精神抖擻的唱歌答數,彷彿回到二十歲的當年。現場也吸引不少民眾駐足欣賞,掌聲及歡樂笑聲不絕於耳。 此次的軍歌快閃活動,雖然是為了配合宣傳、行銷金門特產嘉年華會的先期搭配活動,而正式的「2024金門老兵召集令」活動,則訂於今年10月1日至12月15日,活動期間到金門旅遊的外島老兵們,只要備妥身分證及來金機票,並完成相關活動任務,即可領取專屬紀念品。在當前兩岸關係還未能正常協調的情況下,金門民間旅遊業者由於缺乏客源而苦苦支撐。而「金門老兵召集令」活動的持續深化耕耘,無疑使金門老兵們,成了雪中送暖的客群。 事實上,老兵們(尤其曾服役於金門的)對於金門的意義及價值是多方面的,遠不止每年號召老兵回來金門度假旅遊而已。金門辦老兵召集令活動,除了讓老兵(及其同行親友)重溫往日留金歲月,也順便助力金門觀光旅遊消費。 然而,老兵們畢竟不同於一般觀光客,因為金門是他們曾經揮灑青春、流血流汗的第二家鄉。那些曾經駐守過的營區、碉堡、炮陣地、對空或海防哨所,那些帶刺的仙人掌或攀爬怒放的九重葛,以及無數日夜患難與共的袍澤弟兄,都是十數年或數十年夢中縈懷的思念與牽掛,那種感情與連結,非親歷者是無法想像及體會的。 在國軍逐漸精簡及不斷從金門撤走後,許多營區、坑道、碉堡及各式各樣的陣地都逐漸荒廢、頹壞,那些曾經與各聚落緊密互動的軍事單位,那些軍民互動的感人故事或生活日常,也只存在於這些老兵們的記憶裏。所以,當他們看到往日棲身的營區因為建設或破壞而消失時,會有深深的失落及感傷。 金門標榜的戰地文化,需要這些老兵方能彰顯。老兵們對金門未來經濟和觀光發展或許很重要,但是,他們和金門這塊土地的互動,以及他們烙印在腦海中、記憶中,所有曾經發生在金門各個角落的「故事」,才是金門「戰地文化」真正的內涵,也是金門「無形的文化資產」。是故,金門老兵們不只是金門發展觀光的客源,也是金門戰地文化及遺跡的「見證者」,更是金門戰地文化最佳的「守護者」與「傳承者」。 所以,如果金門可以比照「金門村史」叢書系列,號召所有金門老兵講述、書寫金門老兵的故事,搜集並分類保存戰地影像。讓老兵在協助推動金門經濟發展之外,在傳承和保護金門戰地文化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總之,老兵與金門的深厚情感、老兵在金門生活的回憶與體驗、老兵對金門的情感紐帶,對於金門經濟、觀光及文化發展,都有相當的重要性,因此,金門社會各界對老兵們,都應該體現應有的尊重和感激,增強老兵對金門的歸屬感和榮譽感;鼓勵老兵分享經驗和故事,並善用老兵們的影響力推廣金門文化。
-
防熱抗暑 營造舒適生活環境
報載,盛夏期間,各地高溫時不時來到38、39度,體感溫度更是飆破40度。氣象專家表示,從7月1日起,前後受到西南風及太平洋高壓再度增強影響,要有「再熱一整週」的心理準備。氣象署則發表有關氣候變遷的通識影片,內容提及未來台灣的夏天,恐怕長達210天、大約7個月之久。 沒有最熱只有更熱!根據歐洲氣候機構哥白尼發布最新數據,2023年地球溫度上升攝氏1.48度,大幅超過史上最熱年份紀錄,也逼近2015年巴黎協議訂下的1.5度的目標。專家警告,現在的氣候比人類文明發展時的涼爽氣候要熱得多,地球只會愈來愈熱,2023年可能是這代人「這輩子」最寒冷的一年。反觀台灣,過去幾年的年均溫不斷創新高,根據氣象署的統計,1991年至2020年間,台灣每10年氣溫上升達攝氏0.29度,較全球平均0.21度,暖化情況更明顯;主要與東亞地區受到氣候變遷影響,東北季風強度較過去減弱有關,以致冬天沒有以前冷。 事實上,二十四節氣中有「小暑」、「大暑」,象徵氣候之炎熱應有程序之分,若突然進入酷熱的氣候,作物則無法成長收穫,因為作物的成熟需要氣候因子相配合,供給必須之溫度、雨水等,如俗話說:「小暑吃芒果」,此時正是芒果成熟期。「暑」就是炎熱的意思,大暑便是指炎熱之極,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氣候酷熱達到最高峰,此時陽光猛烈、高溫潮濕多雨,有利於農作物成長,農作物在此期間成長最快,但大部分地區的旱、澇、風災也最為頻繁,搶收搶種、抗旱排澇防颱亦是重點。近幾年,颱風的生成數量明顯變少,防颱意識固不得鬆懈,但擺在眼前的是「天天都很熱」,民眾的生活防暑措施,宜早做因應才是。 有網友分享中暑暈倒的經驗,那是一種你還可以感覺到手腳,但手腳不受控制癱軟,很熱卻不會流汗;心跳快、嘴巴乾,眼睛很清楚是睜開的,卻慢慢地從上到下變暗,直到全黑什麼都看不到。應對中暑或熱衰竭的方式,就是立即把患者移到陰涼的地方,除去身上過多的、有束縛的衣物,用溫水擦拭或風扇冷卻,如果處理不當,不能及時降溫,人體的中樞神經的功能將出現障礙,嚴重者將危及生命。2020年,台灣有2,763人次因熱傷害就診,10年間成長85.8%,這個數字還在持續增長,尤其長者、慢性病、戶外或密閉空間工作者,更是高危險群。應對高溫酷暑,要落實「遮陽」、「補水」、「休息」及「留心」四招,對於獨居且仍有勞動力的長者,尤要提高關懷與訪視頻率,以免發生憾事。 要防暑,便免不了冷氣長時間、高頻率的使用;就此,台電也宣傳了許多節電消暑的小妙招,鄉親可自行參酌使用。然而,冷氣機放出的熱氣,亦是「熱島效應」的成因之一,人們愈依賴冷氣降溫消暑,所處環境只會愈來愈熱;專家們歸納出抑制熱島效應的有效策略,就是廣植可遮蔭的灌喬木,以及大量使用透水鋪面,營造接近未開發前的舒適微氣候環境,進而降低周邊建築物的空調需求。 總之,防暑妙招百百款,最終還得落實在營造舒適的氣候環境;地區開發密度不高,興許還有許多營造綠環境的機會,以此或能減輕都市熱島效應所造成的高溫炎熱,找回氣溫舒適的生活環境,或才是對防熱抗暑的正本清源之道。
-
從近期兩岸議題看金廈旅遊生活圈發展
上(6)月27日陸委會甫宣布對陸港澳旅遊警示燈號從「黃色」跳升至「橙色」,建議國人應避免非必要旅行,該消息一經傳出,造成台灣旅遊界輿論譁然,一度引起相關業者擔憂,值得關注的是兩天後29日由福州市旅遊協會會長韓鳴率領的福州文旅首發踩線團仍依原定計畫赴馬祖進行破冰之旅,為兩岸恢復陸客來台旅遊帶來契機,另據悉7月中旬在台舉辦的「台北國際夏季旅展」活動,陸委會已核准部分大陸官員和業者來台參加,接下來馬祖陸客全面開放及台北國際夏季旅展大陸參訪團是否能順利成行,將是近期兩岸旅遊恢復正常化進程的重要指標。 眾所周知,上(6)月21日大陸中央大動作官宣「懲治台獨意見」,顯示出大陸官方對台獨活動的強硬立場,這政策一出爐,陸委會隨即做出回應,不日便調升陸港澳的旅遊警示燈號,此舉被許多社會觀察家普遍認為是對大陸懲治台獨政策的反制措施,畢竟大陸所發布的「懲治台獨意見」正是劍指民進黨的核心政治人物,並將波及賴清德及綠營的忠實粉絲,絕對是綠營圈的大事,故陸委會必須「負責任的」向綠營支持者發出嚴正警示,顯示出民進黨中央對大陸新政策的警覺與擔憂,自是不難理解,然兩岸陷入對抗性政策的敵意螺旋正逐漸加深加劇,未來兩岸關係恐再也回不到從前。 陸委會強調,近年來陸港澳的國安法令增修,已有國人遭非法扣押、留置、盤查等情形,這些都對國人赴陸港澳旅遊構成安全威脅,大陸高層更認定賴清德政府的台獨立場堅定,未來兩岸關係的緊張程度將進一步升高,相關對抗性措施恐將向更多領域擴延,進一步從兩岸中央政治對立衝擊到民間交流和旅遊發展。儘管兩岸關係緊張,大陸方面仍表示將保持對台灣民眾的開放態度,歡迎台灣民眾到大陸、香港旅遊,並提供良好資源,顯見大陸對台政策「軟的更軟、硬的更硬」的軟硬兼施態度相當明確,台澎金馬居民在兩岸交流方面的政經社會矛盾將被徹底激化,導致過往很多灰色地帶屢遭放大檢視,兩岸交流的彈性靈活空間勢將進一步收窄。 儘管政府政策收緊,兩岸民間交流的需求和韌性仍存在,兩岸民間的宗教、文化、體育、商業、學術交流仍將應繼續進行,尤其後疫情小三通復航後,金門在體育競技等品牌賽事方面的專案交流仍持續推展,結合文化性、娛樂性、益智性及創新性,舉辦更加多元的個人賽、接力賽與團體賽等活動,加深各城市、校際間賽事聯誼、競技研習的跨域交流,促進台金廈兩岸三地人民情誼,透過多元豐富的交流聯誼情境之傳遞,從而化解兩岸政治對立僵局,此將有賴地方政府在制定政策時考慮區域內長期穩定發展的目標,保持一定的靈活性和開放性,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各種變數,並應秉持著兩岸一家親的友愛精神,積極推動兩岸融合發展,用加強專案交流做為全面開放陸客來金旅遊的過渡替代性政策,夯實兩岸人民關係情誼,持續推動金廈旅遊生活圈的雙向往來朝向正常化發展。
-
金門企業淨零碳排放之路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日益嚴峻,淨零碳排放已成為各國政府和企業追求的重要目標,金門也在此領域展現了積極的態度與行動。日前金門縣工業會在金酒公司舉辦「中小企業綠色轉型-淨零碳排放實踐之路」的活動,邀請了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的專業講師,針對不同行業提出個別的淨零解方,並分享減碳實務案例,致力於推動中小企業的綠色轉型。 國內也積極推動各項減碳政策與措施,特別是針對中小企業提供技術支持與資金補助,在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為強化政策推動的力度與效果,本次活動為地區製造業、減碳技術與節能趨勢有興趣的企業及公部門人員,課程內容涵蓋淨零排放趨勢科技與法規標準更新、碳足跡計算與管理實作以及具體的減碳案例分析,使金門中小企業能夠更有效的進行綠色轉型,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 工研院綠能所的「產業減碳技術應用分享」,介紹了當前各行業可採用的減碳技術,包括能源效率提升、廢熱回收、再生能源利用等,這些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減少碳排放,還能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工研院產服中心「輔導資源分享及推廣」,介紹了政府和研究機構為企業提供的各種輔導資源,幫助企業在減碳過程中克服技術和資金上的困難,這些資源包括技術培訓、專業諮詢以及資金補助等,針對企業在減碳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提供了針對性的建議和解決方案,不僅增強了企業對減碳技術的理解,還促進了企業間的經驗交流與合作。 尤其金門酒廠向學員介紹了淨零碳排經驗分享,展示了金酒公司在減碳方面的努力和成果,透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引入再生能源和優化生產流程等措施,成功減少碳排放,為地區企業樹立標竿榜樣,並實務分享「再生能源技術-金寧廠沼氣發電低碳技術」,展示了利用再生能源進行減碳的具體案例,此技術不僅有效減少了碳排放,還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隨著國際和國內減碳法規的不斷更新,企業需要不斷調整其減碳策略以符合最新的法規要求。政府和相關機構應加強法規的宣傳和解讀,幫助企業及時了解和應對法規變化,確保其減碳行動符合標準。社會對於減碳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也影響企業的減碳行動,一些企業和民眾可能對減碳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於減碳行動的支持力度不夠,政府應加強媒體減碳知識的宣傳,提高社會各界對減碳的認識,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 未來金門企業應加強技術創新,提升減碳技術水平。政府和研究機構應繼續加大對技術研發的支持力度,鼓勵企業進行技術創新,推動新技術的應用和普及,企業間的合作交流是提升減碳水平的重要途徑,企業應積極參與各類減碳技術交流活動,分享成功經驗和學習先進技術,形成良好的合作交流機制,共同推動地區的減碳行動。金門透過自身在減碳方面的努力和成果,必將在實現淨零碳排放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突破,提升企業的社會形象和市場競爭力,吸引更多的客戶和合作夥伴,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局面。
-
剷除毒草銀膠菊,事屬公利公害,人人應為,不可不為
在金門離島,提起銀膠菊家喻戶曉,老少咸知,蓋因有毒,有礙人體健康。 根據了解,銀膠菊係自境外引入,源自何時,無從稽考。地區制定制度,鼓勵公私部門予以剷除,行之有年,伊始由於剷莖未除根,以致春風吹又生,效果不彰,年復一年,儼然成為縣政常務要項,難棄難卸,不勝負擔。 金門離島孤懸海上,係屬海洋氣候,每年陽曆三至五月常常出現低雲薄霧情況,氣候非常不穩定,尤以今年為最,不是低雲薄霧擾人,則是陰雨綿綿終日,不惟日常生活深受影響,台金交通亦受阻礙。有人說:此乃天年不假作祟也,最高民主殿堂,竟變成風起雲湧,政黨惡鬥場所,藍、綠、白三黨逞強鬥狠,政治混淆,私而無公,渾然忘了受民所託,讓人大失所望,芸芸眾生大失所望,莫不感嘆選前信誓旦旦,要為國為民謀求福祉,現在呢? 媒體報導,金門縣政府誠懇呼籲公私合力剷除毒草銀膠菊、預防登革熱,且於日前特別邀請各鄉鎮公所召開「銀膠菊全面剷除暨環境整理清潔研商衛生會議」,集思廣益,獻替踴躍,一致響應環境保護局運籌帷幄推動落實執行會中決議事項,顯示這次會議事前是經過週詳籌劃,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以往之缺失,這次要補強回來,人人負起責任,一次比一次好,做到毒草少一株,傷害少一分,銀膠菊毒草在金門絕跡,大家健康多一份保障,利己利人。 盤點這次會議,達成多項具體結論,其中包括:預估執行剷除銀膠菊毒草總重量若干,將交由廠商集中銷焚。建設處提到將依照上述成果執行第二階段銀膠菊剷除計畫,各機關部門持續清理轄管區域之銀膠菊,公所鼓勵轄區剷除移除毒草銀膠菊,並配合清潔日清除銀膠菊一併處理。 環保局指出:有關本縣113年登革熱疫情防治作為,113年四月境外移入案件一例,經通報外,緊急動員進行三次環境清潔,以及二次噴藥作業,並以案例個案周圍五十公尺內進行戶外緊急噴藥工作。衛生局四月四日完成個案居住村里登革熱病媒蚊密度調查,會同衛生局、鄉鎮公所辦理複式動員執行成果,每月五村里,一年六十村里,動員人數一八○八人次,孳生源調查數二五四處,清除亂點七五一處,清潔積水容器二二○一個,清除廢棄輪胎一九二五個,宣導場次二十九場,噴藥次數二二七處。此外登革熱外稽小組執行成果(會同鄉鎮公所辦理),113年一至四月每月五個村里,五至十二月每月十村里。動員人數三十人,病媒蚊防治孳生源調查六十六處、清潔髒亂點三一八處、清除積水容器一二五個、清潔廢棄輪胎四十四個、宣導人數四十六人、病媒蚊防治環境消毒作業,在化學藥物防治上,公共區域環境消毒每年二梯次,由各鄉鎮負責執行,第一次於五月份執行完成,第二次預計於七月份執行。另其他月份,如有需要將適時配合辦理。另外,強降雨或積水情形致本縣蚊蟲密度升高,有傳染病發生之虞,殷望大家多加警覺,將會啟動天然災害後環境消毒作業。 幾年下來,金門縣政府環境保護局與主管衛生保健之衛生局克盡職責,在環保維護與衛生保健投下莫大心力,然因業務範圍龐大繁雜,包羅甚廣,任重道遠,動輒得咎,也許時空推移,環境改變,管控方式,多以勸導代替,以致「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少數人置宣教於罔聞。諸如「自掃門前雪之計畫」於度外,如果來次深入基層家戶了解,即知言之鑿鑿,爰特藉此給予主管環保與衛生公部門加油鼓勵,您們辛苦了,不要氣餒,行善積德有善報。
-
慎終追遠、情繫桑梓的楊肅斌博士
2011年10月21日,一架私人飛機降落在金門機場。艙門打開,有一人步下飛機,仆地親吻金門土地,這是他第一次踏上祖先故土。他是楊肅斌,楊忠禮集團(Y TL)總經理,馬來西亞第一大華商,亞洲最有權力的二十五位企業家之一。 1954年出生於馬來西亞巴生的楊肅斌,是「楊忠禮機構股份有限公司(YTL Corporation Berhad)」創辦人楊忠禮的長公子,以優異成績獲英國京士頓大學土木工程榮譽學位,並於2004年頒授榮譽博士學位,現任該公司董事總經理。 楊肅斌先生一向重視社會福利及文化教育服務,歷年榮獲馬國政府頒贈多項勳銜,曾獲美國財富雜誌和商業週刊選為亞洲23名最強大和最有影響力企業界領導人之一。並於2010年榮獲挪威奧斯陸世界商業促進和平獎。 2007年,楊肅斌先生捐贈國立金門大學新台幣伍佰萬元,充實演講廳設備,特命名為楊肅斌演講廳,作為紀念。2015年開始,為延續其父楊忠禮先生扶植華教之精神,以已故楊忠禮名譽校長名義,連續三年捐贈金大新台幣各伍佰萬元,作為校務發展及獎助學金用途。 本月26日他又蒞金代表馬來西亞楊忠禮父子控股有限公司捐贈金門湖美東堡楊清廉紀念館公益協會新台幣300萬元,同時也捐款新台幣300萬元給金門大學以及捐款新台幣200萬元給湖美楊氏宗親會,並且委託金門大學另外管理1,000萬元定存,以孳息協助公益協會做為楊清廉紀念館館舍的水電、清掃及修繕維護費用。 楊肅斌說,全世界那麼多地方,唯獨金門他前後來了四次,就是因為父親告訴他,他的祖父來自金門縣金寧鄉湖美東堡村,那裡是他的根,要他不能忘本,所以他才一次又一次的回到祖父的故鄉來尋根。 事件的源由2009年金門國家公園資助下,知名導演唐振瑜開拍《落番》紀錄片,拍攝的後期2010年,馬來西亞的金僑僑領們罕見組成一支龐大的「金門尋根團」,包括丹斯里拿督楊忠禮、陳成龍等人在內,他們排除萬難,帶著妻兒返金尋根。 2011年3月18日《落番》於馬來西亞首映,一上映就引起轟動,勾動許多僑民的心。這部史詩級大作不久後隨即獲得電影圈內的大獎。第三十四屆金穗獎、第四十五屆美國休士頓國際影展白金牌獎、第四十七屆金鐘獎等數十座大獎,享譽國際,也是新加坡「台灣電影一百年」的開幕片。 因為這部《落番》紀錄片,搭起番客長長的故鄉情,「金門是我們的根,我每年都會帶幾個兒孫回老家來祭祖,認識親友,讓兒孫他們都知道,金門是什麼樣的地方。」當年楊忠禮博士心繫故鄉,之後幾乎每年都要帶著子孫返金認識浯島金門。 之後楊忠禮為紀念父親楊清廉,在東堡老家蓋了楊清廉紀念館,讓子孫們慎終追遠,也捐款贊助族人重建楊氏家廟,還大手筆捐款予金大,襄助家鄉大學教育事業、心繫家鄉、回饋鄉梓的義行,受到地方人士的敬重與好評,留給鄉親無限的追思與懷念。 2016年楊忠禮在88歲那年不幸仙逝,但是他生前關心故鄉教育發展,家族捐款金門大學超過億元,讓金門大學校務蒸蒸日上,除協助金大興建學人宿舍「楊忠禮園」,認養理工學院,金大設有「楊忠禮理工學院」、「陳開蓉演講廳」、「楊肅斌演講廳」等,對金大貢獻卓著。 秉持著父親的言教、身教,這次楊肅斌兼程搭專機回來,和金大校長陳建民及楊清廉紀念館公益協會理事長楊水池簽約,並宣布楊忠禮父子控股有限公司除了捐贈金門湖美東堡楊清廉紀念館公益協會,讓公益協會以此捐款的定存孳息做為年節祭拜之費用。楊忠禮父子控股有限公司也同時捐款給金門大學,做為金大急難救助及聘請海內外專家學者到校講學之經費,協助延攬國內外傑出學者專家,讓金大邁向教學研究頂尖學府。 慎終追遠是中國人的美德,楊肅斌博士秉持著父親生前熱心家鄉教育公益,回饋家鄉的義行,延續父親支持教育、關懷鄉里的精神,繼續慨捐鉅款給金門家鄉,不僅是金門旅外僑親回饋金門的典範,其義舉更對金門的教育界有深遠的影響。
-
金門古墓及牛馬舍土地問題不容忽視
近期《縣政總質詢》,蔡水游議員對於將金門古墓列入歷史建築,以及牛馬舍土地禁止拍賣的議題提出質詢及建議。 蔡議員表示,國產署去年於媒體有披露「鄉親祖先墳墓辦理承租」訊息,祖墓有明清宋時代的,都屬歷史建築資產,文化局應列入歷史建築,並豎立告示牌說明古墓年代及文資。另外,蔡議員還表示地區有許多牛馬舍是早期為鄉村美化,政府補助將牛馬舍遷出村外,針對牛馬舍土地請財政處應注意,不要被國產署拍賣掉,尤以跟鄉村有關係的,財政處能出面制止拍賣,以維地方及鄉親的權益。 眾所皆知,金門的土地問題,是一個難解(甚至接近無解)的沉痾。且先不說那些非法侵占、非法登記、非法盜賣等問題,就以蔡議員提及的「祖墓」問題來說,所謂「鄉親祖先墳墓辦理承租」之說,聽著、看著就讓人覺得不可思議。自己的祖先墳墓,還要鄉親「承租」,實在悖離常情太甚。這期間或有內因與轉折,及其他權衡考量,然鄉親所要的,絕非僅以承租通融。而是將土地所有權歸還到其後世子孫或所屬的宗親會手上。 祖墓問題,從二個層面來看:其一,墳墓若是屬宋明清「古墓」,且有一定價值者,則如蔡議員所建議,地方文化部門確實可以秉於文化專業評估,考量是否納入歷史建築並予以維護利用。其二,若為一般祖墓,且被登記為「國有」,則國產署還是應該儘快歸還給墓主子孫。目前的情況是,許多鄉親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發現葬在自己田間地頭的祖先墳墓,莫名其妙的被切割而變成了「國有地」。或許相關公部門會說,當初都已經有公告(或登報公告)了,是地主自己不在「期限內」要回或買回的。但試問,有多少鄉親會看到或注意到相關公告?況且,還有許多墓主鄉親是旅居在台灣或海外的。公告或登報的方式,並未顧及現實,也未善盡告知義務,採取「限期」方式,更是於情於理都欠周延。 目前,國產署應該重新考量(中央及地方民代也應該爭取),開放所有被收歸國有的墓地「認領」;且在通知環節,除了公告之外,最好主動通知「墓主」後人,如若找不到墓主,則應根據墳墓所在自然村,主動通知該自然村的相關姓氏宗親會。目前金門絕大多數姓氏已有相應的宗親會,這些墳墓都可以先由各該姓氏宗親會登記認領。無論如何,民間祖墳墓都不應該變成「國有地」,甚至被後續進行法拍而造成更多民怨。 同理,民間牛馬舍土地被輕率拍賣,也是一樣的問題。儘管墓地或牛馬舍土地可能涉及找不到地主,但是,該土地所在地所屬宗親會,甚至社區發展協會,都應該可以成為「暫領」或「持有」的對象。且在實務上,以姓氏宗親會或社區發展協會作為「過渡」持有或「最終」持有,都可以大幅減少土地被不當國有化,以及後續衍生的連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