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婦女是國家社會家庭安定祥和最大後盾
報載:今年三八婦女節,縣府提前假縣立體育館舉行模範婦女與模範婆媳慶祝表揚大會,各鄉鎮也都分別辦理,縣長陳福海即席宣示「孝道治縣」之島嶼,由他做起,將與縣屬團隊,全力建構優質婦女環境與推動老人更好養護政策,持續關懷婦女應有權益之保障,希望能與國際趨勢接軌,促使各種性別均能獲得平等之待遇,實現「幸福金門、性別友善」之理想目標,語多肯定祝福,滿懷感激,場景有熱度也有溫度。 過去農業社會,民風保守,男女有別,權配不公。1857年三月八日,美國紐約女工走上街頭抗議遊行;1910年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首屆國際婦女會議,倡議訂定每年三月八日為國際婦女節。又1917年三月八日,俄國婦女罷工,要求得到「麵包與和平」,俟十月革命後,將三月八日訂為法定假日。所謂:不平則鳴,顯示婦女覺醒,女權不容輕視,時至今日,但見女權普遍提昇,民主法治與進步,乃時勢之所趨。 眾所周知,無婦不成家,一語道破女性之重要。由於婦女扮演著妻子、媽媽、女兒、媳婦、廚師、保母、雜役、暮鼓晨鐘教育角色,相夫教子,全年無休,若是職業婦女,或需分擔家計,更是需要內外兼顧,勞苦不辭,無怨無悔。有首歌名「母親」之歌詞就說:「母親您真偉大」,此外口語相傳,一個事業有成之男人,背後必有一位賢淑好內助,因而母親祇是女性之代表,有愛更有恩,性別平等,男女平權,相互尊重體諒,相輔相成,力量無窮。 巾幗不讓鬚眉,誠非言過其實。古今中外,不乏女中豪傑,表現不遜昂揚七尺男子,其中花木蘭、秋瑾之故事流傳於世,歷久不衰。隨著時代之進步,科技發展與快速工業化,各行各業,都有婦女之身影,不惟家庭、社會少不了婦女,各級政府機關學校、社團民營企業,亦復如斯,允文允武,不再是男性佔有之名詞,亦即任何粗細工作,服務事項,或具有挑戰性高難度之艱鉅任務,法無明文申禁者,也已不是男性獨佔鰲頭。可謂婦女無時不在,無處不到,無所不能,男主外、女主內,重男輕女觀念,早已不合時宜。 再就金門而論,緣因國共內戰,金門曾是戰地,金門男女同胞歷經烽火洗禮,為國為民犧牲奉獻,遠較任何地區為多,到了一定年齡,男女都要納入民防自衛隊,一度各鄉鎮都要籌組康樂隊,責成各村里遴選男女自衛隊員參與練唱歌舞,每月輪迴駐軍防衛島嶼營區,藉由演唱宣慰三軍將士,鼓勵軍心士氣,每年春秋兩季實施民防自衛訓練,則由軍方指派教官,針對保家保鄉任務需求,分別講授自衛作戰技能與一般醫療救護常識,金門男女皆兵,非榮民即榮眷。換言之,金門女性同胞參與謀求公眾福祉事務從不落於人後。尤在軍民多達十餘萬眾之年代,金門婦女組織健全,每年「三八婦女節」女性同胞放假一天,後因法令修正,一切從簡,不惟節假取消,慶祝盛況不再,婦女會運作功能每下愈況,欣見此期間金門縣議會議員許華玉兼任婦女會理事長,運籌惟幄,用心投入,在縣政團隊積極輔導、各鄉鎮村里及各界協助支持,多年以來,經常舉辦進香或公益活動,事在人為,帶出不一樣。 又如今年婦女節,邀約會員1千6百餘位,假金湖「紅龍餐廳」,歡渡屬於婦女同胞自己之節日,縣長陳福海伉儷到場全程參與,各界首長暨社團領袖連袂列席捧場,熱鬧滾滾,高潮迭起,誠如縣長所讚「感激有妳」,推崇因有婦女同胞,家庭更溫馨,社會安定祥和。 綜觀地區現任公職女同胞有增無減,邇來國家高普考試或地方特考及格擠入公務窄門人數,比例女多於男,女性脫穎而出膺任公私部門管理階層重要主管職務,表現勝人一等者,比比皆是,至盼男女同胞相互齊為婦女鼓勵加油打氣,共創金門安定祥和社會,美好家園與未來之幸福安樂。
-
傳統建築設定地上權與信託願景
金黃色的巨岩與沙灘、草綠色的植被和軍事陣地、蔚藍燦爛的海面,以及在這些明亮的色彩當中所妝點的紅磚建築與聚落,構成了簡潔俐落的配色。這是最近公佈的金門宣傳影片,清楚的描繪出金門文化地景的特色。除了環境色彩外,春天的馬拉松與石蚵小麥節、秋天的翟山坑道音樂節,與夏天的花蛤季等幾項有聲有色的大型文化活動,也正好代表了金門的金色、草綠,與湛藍,紅色的非物質性文化遺產則是迎城隍、博餅、祭祖這些重要傳統。蘊含了豐富的風水傳說、歷史事件、歲時祭儀與人文資產,金門縣的文化地景與聚落的確是金門人應珍視的祖產。 雖然大型活動每每吸引了眾多民眾與旅客參與,但是孕育了這些文化的傳統建築與聚落,卻在人們生活習慣改變的過程中慢慢的淨空,也逐步的傾圮,昔日人聲鼎沸的聚落也轉變為安靜沈寂。幸好,這些承載歷史記憶的傳統民居,在適度調整並改善使用機能後,不僅更適合現代人的居住習慣,也可建設地方文化、發展聚落經濟、改善生活機能,並凝聚社區意識,讓我們的老家像以前的熱鬧青春。 金門的閩式以及洋式建築豐富多樣,但大量的傳統建築該如何保存、如何活用,以作為下個時代的資產,乃是當今應思考的重要課題。截至目前為止,金門縣政府已撥付獎助金達5億9仟餘萬元進行修繕,為金門保存了五百餘座可自用居住的傳統建築。國家公園範圍內也有金管處以修繕交換經營權的方式奠下傳統民宿觀光的基礎,並透過民宿主人們的親切與細心,培養出定期回訪的觀光候鳥。在此基礎上,本著永續發展聚落的經濟活動及生活機能的野心,縣府也在102年著手規劃以提供修繕並代為管理的方式,由社區居民來再利用傳統建築。 經過長期協商討論,縣府在104年9月頒布了「金門縣傳統建築設定地上權與信託辦法」,並於105年1月公告徵選。該辦法授予縣府法權修復境內的傳統建築,並委託落地生根的金大建築團隊,以金門建築、地景、社會、環境的研究成果與設計專業,為每棟傳統建築量身打造最合適的再利用方案。這樣的規劃不僅關注聚落內的居民需求,也放眼金門未來的經濟潛力,透過設定地上權與信託辦法的執行,來活絡聚落產業與生活機能,如經營民宿、小吃店、飲料店、點心店或冰淇淋店等。 同樣的,因應當前人口年齡結構改變,並配合縣府近年積極推展的社會照護與日照體系,再利用後的傳統建築可以轉化為課輔中心、安親班、社區廚房、健康中心,甚或恢復傳統的街角雜貨五金行,讓聚落長者可在熟悉的聚落、安全的環境中,買到柴米油鹽或與親朋好友看報聊天,孩子們在課後有人看照課輔。這些願景的推動,不僅望能活絡聚落,也藉由傳統建築的信託、再生成為金門社會福利、照護的熱點基地。 除此之外,傳統建築更是輕小說、插圖、繪本、攝影、雕塑、編織、手作等文青經濟最適合的容器,變身為青創住宅的金門祖厝更可鼓勵金門後生回鄉創業,或是吸引有才華、有潛力的藝術家落腳金門,在好山好水中專注創作,投資金門的軟經濟,只要經過良好的設計,提供舒適的居住機能,這些都是傳統建築再利用後的可能性。 我們相信,只要金門的長輩對自己的年輕人有信心,願意將手中的傳統建築委與政府修繕改造,並交由具眼光且愛鄉愛土的金門年輕人經營,當前稍現停滯的觀光經濟也可因此而注入一股清新的活力,讓金門孩子的未來更為光明。 金門的文化傳承千年的證據就在金門的聚落裡,而金門的歷史不僅要往老房子裡找,金門的未來也是。期望可以看到更多鄉親透過合宜的信託機制,將手中的傳統建築委託予縣政府以及我們的年輕人。以30年的時間來重新思考、建設金門未來的文化以及老建築的新經濟,這樣的時程似乎也不算長,卻是金門文化永續發展的新道路。
-
全面啟動深植金門綠化
本年度植樹節活動,日前在金寧鄉安岐出海口盛大登場,共有44個軍民機關、社團、學校和社區報名參與,並在縣長陳福海、福建省政府秘書長李智雄、金防部郝以知指揮官等人的帶領下,種下3336株鄉土適生樹種,期盼原本滿布地雷的海防最前線,將成為一座樹林,且達成固碳綠化及景觀美質的效果,為金門創造出獨有景緻,吸引觀光客。 此次植樹活動,共計在2公頃的場地內種下3336株鄉土適生樹種,包括朴樹、潺槁樹、沙楠子、樹青、毛柿、茄苳、台灣櫸、台灣海桐、稜果榕及水黃皮等,為永續環境盡一份心力,待這些林木養成後,將隨著四季的更替,各種花色葉色景緻將遍滿整個林區,創造出金門獨有景緻。 眾所週知:林木不但兼具保持水土,及涵養水源與改善生態環境功能,更是防風耐鹽、耐旱耐瘠,保護海岸灘地、避免土石流失。樹木還能吸收日照緩和氣溫、吸濾噪音與污染物、淨化空氣與截阻火災延燒等功效,近年來,地球環境問題普遍受到國際的重視,國際相關組織更主張維護與培育林木資源,避免環境的沙漠化、溫暖化及氣候變遷影響。極冷極熱業已席捲各地,且以近年來世界各地夏天之高溫,不但打破歷年紀錄,更有反常之現象,我們自然也不例外。對此當然世界各地科學家均有不同解釋及解決方案,只是曲調各有不同,且伴隨著各種人為政治利害、經濟考量而有不同異聲;但有一點卻是眾無異議的,那就是以「植樹」來減緩大氣的極化,足供我們引而申之,且可作為金門環境綠美化之借鑑;尤其是喬木綠化。 喬木森林之綠化,可藉助其深根、葉茂及光合作用,有效地發揮環保作用,且就專業來言,以喬木之功能本就是灌木所不及,更非各種園藝、盆栽所能望項。也因此,各先進國家莫不全力以赴,廣植喬木森林以應,不但有效厚植土壤、降低溫度、淨化空氣,更可有效改善市容,諸如近來所謂的森林城市:整個城市均「深陷於森林中」,處處充滿綠意空間,而連接各種建物、森林間之走道、空間等,更是遍植厚實如氈的「草皮」。易言之,此種綠化是濃密的大喬木,而不是點綴的盆栽,是整個面積的綠化,而非點綴裝潢的園藝。 就金門而言,我們認為應盡一切方法,鼓勵居民在住宅附近廣植「喬木」,因為雖說有所謂林地獎勵等規定;但以金門現況,一者不可能有如此大面積之土地供植林;加上經濟方面之考量;民風之保守,因此,何不基於地方自治法精神,全面啟動:鼓勵居民不拘面積,提供土地供植林綠化;尤其是「植栽喬木」,也只有如此,才能蔚為風氣,深植金門綠化,再造海上公園之美譽!
-
落實國門規制建設小三通商貿才有未來
約莫自103年底,小三通物流便出現了卡關問題,經過了一段時間的陳情、整飭與調整,目前雖有回溫現象,但已難回往日榮景;就產業而言,小三通物流應已進入「常態性」的低迷,放眼未來,我們似乎也應就小三通產業鏈有一番重新的探討及省思。 事實上,陸方一再強調並未終止小三通,只是為了完備行政手續而改變作法;我方希望大陸協助解決小三通貨物卡關的問題有其歷史背景,而且小三通對兩岸互動有很大貢獻,希望能在制度化、合理化、透明化情況下延續,也盼陸方顧及中小企業權益與需求。對此,大陸國台辦表示,近年來台灣業者小三通違規的問題頻頻發生,不僅違規通關,甚至有走私、毒品、槍枝等問題,因此從去年底福建海關展開整治,目的也是為了打擊非法,保護合法;當然也不排除存在一些本來從事合法貿易的企業,看到當局在整頓後,放慢經由小三通往來。而這些所謂規範化的整頓已實質衝擊了小三通的未來,或許我們更應將小三通貨物「常規化」的問題視為福建自貿區上路的一環;與其計較管制嚴格,不如去思考如何導引業者走上正軌,不再去踫觸灰色地帶。金門自經區,以及和福建自貿區的合作及聯動,仍然是我們要持續努力的目標。 的確,有許多人非常看好金門之於兩岸商務的未來,特別是在電子商務這塊。君不見大陸「淘寶網」已大肆登陸台灣並呈現暴衝式的成長,如若金門能搶食這塊大餅,成為兩岸的物流交換站或轉運點,或許也能賦予小三通物流更瑰麗的明天。就技術面而言,此番論點自有其可行性,然而實務上,其障礙似乎在我方的條件不備,而非彼岸願不願意的問題。眾所周知,電子商務無疑是未來商務發展的走向及重點,但在金門恐怕存在一個最大的障礙,便是物流的簡便性及成本;金門擁有兩岸的優勢區位不假,對接陸方物流也確有其便利性,但金門的港埠建設、對台物流的簡便性跟不上,卻也是不爭的事實。諸如:目前台灣雅虎奇摩等主要購物網,尚將金門排除在直送物流網外,當然,主要原因還是市場規模問題;縱金門有小三通物流的優勢,但如果我們的基礎建設始終跟不上,恐怕再多的希望及願景也都是「畫大餅」。 行政院張善政院長於3月9日視察金門建設時,陳縣長特別向他建議,「金門將面對更多的兩岸交流事務,移民署等相關單位人力不足問題,應以正面的思維來面對;因為,政府只有一個,應該站在『國門』的角度,彰顯『國門』應有的規格和高度,縣府也願意在預算上支持。」這個建議獲得張院長正面、即時的回應,特別指示水頭港區已是非常正式的「國門」,未來將以此概念從制度面逐一思考,比照基隆及高雄港作法與機制建設金門。大哉斯言,我們非常慶幸行政院終於了解到了金門「有國門之實,卻無國門規制」的窒礙,此或也是金門機場、碼頭的服務總是跟不上實務需求的主因。 然而,政權更迭在即,此究屬「臨別秋波」,抑或有政策的延續性,雖然是只要路選對了,再遙遠都會達到目的,但契機稍縱即逝,中央實在應該儘早給金門一個明快的決斷及說明!
-
健全運動公園規制營造金門大未來
為了讓金門更友善的運動環境逐步建構,縣長陳福海昨先後聽取景觀顧問公司所提「島嶼慢鄉.金門運動公園」等先期規劃構想。對於綜合運動公園的規劃,他認為幾個構思都不錯,但希望提報單位能就相關延伸性規劃作帶狀彙整,尤其上位計畫一定要先出來,把大方向確定並讓主題定調,才能作出鄉鎮區隔,並讓島嶼慢鄉幸福金門的蘊力再綻。 陳縣長表示,金門是個有情島嶼,打造綜合優質的運動環境,可以從小地方做起,特別是無障礙設施的融入,小小的一個改善和貼心的設計,有時候更能讓民眾有感,另外,他也認為,一個友善環境的建構,其實可以不用帶入太多的硬體,只要作出品味,幫金門打造成運動島,未來還是有無限的機會。 金門要建運動公園可是個貼近實需的構想,或許也在訴求金門更大的未來。長期以來,我們都說金門是「海上公園」,因為金門處處是綠蔭,自然應該也不缺乏運動的空間,但事實上,金門的運動場域並不健全,稍有規模的縣立體育場館、金湖綜合體育館也只是粗具規制而已,要說能提供居民高優、完善的運動空間,恐怕有些言過其實。近來,因為單車、慢跑運動較為風行,更不時見到運動者與汽機車爭道的險象上演,或許我們並不能非議這樣的「常態」,因為縱是再先進的城市,也不免有此困擾,但倘若政府始終不把民眾的運動需求當成一件大事、要事來辦,要說城市有多進步、多幸福,都不免要讓人先打上問號。陳縣長上任未久便主動拋出肇建運動公園、運動中心的構想,更由見其「慮事精微,臨事敬慎」之施政風格。為了讓這個計畫更臻圓滿,謹就所思、所見提供以下面向供有識者卓參。 其一,思慮宜周,落步要穩。易經有云:「君子慎始,差若毫釐,謬以千里。」要在金門規劃一處具吸引力的運動公園,便不宜僅以縣立體育館為主體發想。縣立體育館周邊或已粗具各種運動機能及條件,但因其過度密集、腹地不足、動線凌亂,反而成了限制其發展的關鍵。事實上,要在「海上花園」建「運動公園」,本身就要有足夠的創意與吸引力,才能營造出可喜、受注目的運動場域,且其機能也不應只是現有運動項目的統整,或稍加綠化、加建親水設施便足以自滿,而是要有更全面向的思維,訴求更多元的現代運動、休閒機能,方可望讓此案旗開得勝。 其二,開大路,才能跨大步。或正如陳縣長所言,本案要有跨越浯江溪,與金門美術館或科教館同步進行規劃的創新思維,也希望能從學校尋求突破,做好社區統整並放大相關規劃應有的元素;而催生運動公園,更要講究與土地的共生及融合,生態環境的掌控也要謹慎,未來若帶入浯江溪掀蓋、莒光湖整合規劃,動靜之間也一定要妥善拿捏。依此構想,或許才是一個運動公園的格局,也正是開大路、跨大步的初始。 總之,金門向來不乏空間營造的規劃,卻少見大開大闔的思維與格局。運動公園自然可以訴諸許多樣態,但要呈現的始終是足夠的運動氛圍與優雅氣質。要實現這樣的目標誠然不易,尤其是在現有建物機能、空間營造均已食古不化的此刻。但,誠實的面對缺憾,才能成就下一個圓滿;永不放棄,方能創造更大的未來!
-
善用旅遊雲平台加值地方產業效益
針對金門推動觀光之問題對策,縣府建設處最近提出發展策略,預估可在今年七月左右完成金門旅遊雲系統建置,希望透過建設處、文化局及觀光處統一建置系統的整合,有效提升金門整體觀光品質。 據了解,這個旅遊雲平台的服務內容,包括了旅遊資訊、優良商家QRCODE、特約商店訊息,以及即時行銷資訊等等,希望藉由即時的線上服務,活絡產業商機。特別是在導入消費券及消費機制上,可望提供更方便、有效的作法,讓「觀光財」能真正的造福地方產業、福利鄉親。 事實上,地方產業的榮枯固然與整體經濟環境攸關,但產業有否競爭力卻是能否在「度小月」時,猶能保有勝績,甚至是異軍突起的關鍵之一。金門地區開放觀光數十年,一直以來都在走以往台灣走過的老路;過度便宜從事、依賴團客消費的結果,便是削足適履、競相殺價、品質低落。就此,縣府也想方設法的做了許多的規範及輔導,但就結果而言,成效卻未能盡如人意;就此,除了未能對症下藥外,民間活力、參與性始終未見積極恐怕也是主因之一。職是之故,如何打造一個更平易近人的平台,讓旅遊周邊產業可以輕易的享受勝果、樂於參與或便是當下突破僵局的有效之策,旅遊雲或便是肇基於此一立論的作為;其成效如何自然有賴時間檢驗,在此,我們旨在剖析其可能之利基及作法,供有識者卓參。 其一,旅遊雲與實益的連動性。有道是:「無利不起早,有利盼雞啼。」,利益始終是商業永恆的目的。正如表象顯示,近年來到金門的旅遊人口是增加的,但通常只有旅行社、免稅店、大賣場賺得到錢;多數地方商家眼見門前車水馬龍,但利益就是到不了自己的口袋裡,這便猶如坐擁寶山,卻餐餐吃風,自然令人不勝唏噓。此固與產業自身的競爭力攸關,但如不能引領其跨過競爭的門檻,政府似也難脫責任;於是乎最簡易的辦法便是創造產業活動與實益的連動性。優良商家評鑑、特約商店、發行優惠券或消費券等,自然都有助於實益性的提升,但更基本的是:如何讓這種參與性變成一種自然的習慣,並令其體認到「自立自強」的務實性與重要性。歷來,縣府都不缺輔導措施,缺的只是參與的動力與自救的真正覺醒。 其二,旅遊雲的維運及永續性。對公部門而言,投資向來不是問題,如何持續才是真正的傷腦筋。旅遊雲的內容、介面就算做得再優、再全,還是需要人的參與及維運;對此,規劃單位自然有一套管控的機制,甚至在合約期內我們也毋庸過度擔心,我們該擔心的是,網路訊息雜沓紛陳,除了要確保其傳播的有效性外,令其永續維運、確保訊息互動常新方是根本。涉及商業化的操作往往是政府的軟肋,通常是「畫虎不成反類犬」,此或也正是歷來訴諸企業化政府、公共建設民營化的肇因。如何迎長避短、善用政府與民間的優勢與競爭力,實現旅遊雲的預期效益,或才是此計畫真正面臨的考驗。 的確,旅遊雲的出現或能為部分呈現「競爭斷層」的地方產業謀求再出發的機會,但這樣的機會卻也非是理所當然的;旅遊雲或能做到坊間所有行銷工具的總成,但如何在布建的過程中促成參與、形成口碑、正向引動、永續輪轉或才是其能否成功的真正關鍵!
-
整合宗教盛典 行銷金門觀光
城隍信仰是地區重要的宗教信仰,農曆4月12日迎城隍更是金門最大型的廟會活動,前此,這項活動也獲文化部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為搭接金門觀光的整合行銷,從而帶出這項活動的延伸性效應,縣長陳福海在政策小組會議中,特別要求各部門要創新思維,把地區各項宗教民俗活動,作整體性串聯規劃,並全力催生「金門祈福活動季」,藉由各宗祠廟宇特色及資源的結合,創造1+1大於2的實質效益與價值。 金門各地大大小小的廟宇不少,因之而衍生的宗教活動更是所在多有,特別是金門的宗教信仰除了依歸於傳統神祇外,更多了宗族的色彩。金門有句話說:「無宮、無祖厝,無像鄉里。」宮廟、宗祠代表著神人的生死,更意謂著精神的不滅。據統計,在金門160多個村社裡,傳統寺廟約有246座、宗祠則有157座,堪稱閩南之最。相較於民居,宮廟、宗祠來得更華麗富美,卻內蘊著鄉人樸實的人生。早期,曾有傳言外地女子視嫁居金門為畏途,因為單是食指繁浩的「公媽祭」就夠讓人打退堂鼓的了,於今雖情況有所改變,但宮廟之於民間信仰中心的位置卻沒有太大的差異,其中又屬農曆四月十二日的迎城隍為箇中之最。 據傳金門迎城隍至今已有300多年,近些年來縣府、鎮公所更依之而開展成各類型的觀光活動,不但將兩岸三地宗教活動相結合,更讓迎城隍活動更加發揚光大與傳承,也讓觀光客認識金門傳統的迎神賽會與廟會文化。活動成效自然是見仁見智、各有觀點,甚至坊間也有是否應由政府主導的質疑,不論如何,既然目的是為了藉由最貼近庶民的宗教活動來達到行銷城市、促進觀光、加值產業的目的,那麼就該深刻的省視:目的達到了嗎?或另有方法來讓參與度更高、效益更好。 事實上,陳縣長所提的「祈福季」便是一個檢視與統合資源的概念;迎城隍自然是金門最盛大的宗教節慶活動,但其他態樣的宗教儀典也有其特色,如能以資源整合的概念讓其特色益發彰顯,應也是公私兩便、借力使力的有效方法,特別是庶民們或許不懂什麼是觀光行銷,但「拿香跟拜」卻是自小就熟悉的事,若能因之引動兩岸三地人士的共襄盛舉,並與促銷地方產業合理掛勾,或許亦可造就另項金門特色,不讓迎城隍專美於前。 然而,諸多公家主辦的活動,最終總會落入「為辦活動而辦活動」的死胡同;鑼鼓震天價響,卻草草了事。過程、目的都不計較,好像就只為了滿足自我虛榮。為了避免類似的結果,在評估活動的可行性之前,或仍宜就以下面向謹慎檢視。 其一、確認目標群體。如何開發目標群體應為首要,「專程」與「順帶」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果無法確保活動的吸引力,「專程」而來的參與人次便是難以突破的魔咒。 其二、連動產業促銷。當然,公部門可採補助的方式來擴充「專程」而來的客群,但補助必需雨露均霑的回饋到地方產業上,並依之創造倍增的效益,方有大用。陳縣長此前提及的發行「消費券」的做法,便可在此間發揮一定的效果。 總之,宗教講的是儀典,而儀典既是歷史、生活,更是記憶與敬重。祈福文化是金門富美的庶民資產,若能藉由特色化的形塑、行銷於外,應也是美事一件!
-
路不走不到 事不做不成
報載:衛福部金門醫院,在「三位一體」共同經營之下,喜訊連連,頃繼「心導管室」之成立,使得罹患「心肌梗塞」疾病得以就地進行及時搶救,化險為夷康復回家,邇又投下鉅資優先購置「磁振造影掃瞄儀」尖端診療器材,引進醫技專業人力與培訓,院方表示:該項掃瞄儀是無放射性、低風險之高階影像檢查技術,亦已依法招標運抵金門,刻正趕工組裝,預定近期完成驗收作業正式啟用服務,嘉惠應診大眾,爾後凡需運用該掃瞄儀診斷或複檢者,則可減少搶時間趕路程往返台金之間,飽受舟車勞頓與精神財力負擔之苦,事在人為,大家用心,地區醫療升級,立竿見影,值得擊掌按讚。 有云:路不走不到,事不做不成。意喻天底下沒有白吃之午餐,別想不勞而獲,唯有實事求是,朝著既定理想抱負目標,一步一腳印,不斷向前邁進,否則非僅沒有坦途,終將一事難成。 再看廣大龐雜社會,形形色色,千奇百怪,各行各業,應有盡有,不惟主張見解互異,思維作法亦復不同,由於每一個人出身背景、才能智愚、後天培育、際遇機運,乃至責任心榮譽感與企圖心,更是有好有壞、有高有低,因而有人一帆風順,平步青雲,不愁衣食,心想事成。反之有人命中多舛,受盡折磨,勞苦終生,不得溫飽,兩者現實生活情景落差可想而知,然而天無絕人之路,愛拼才會贏,能否翻轉,祇要痛下功夫,就有機會。 有云: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最忌躊躇不前,因而決心、勇氣、毅力,不灰心,不氣餒,始終如一,秉持「正心正念」,說實話,做實事,行正走穩,步步是好步,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路途再遠,可望也可及。金門醫療進步再進步,源自領導得法,群策群力,將士用命,各方配合支持,腳步勤快,積極從事有成。 再以金門為例,雖然環境特殊,孤懸海島,先天不足,後天失調,早期情景,民貧地瘠,惟因島民不離不棄,克勤克儉,守護家園,奮發圖強,歷代先聖先賢「立功立德與立言」者,萬古流芳,隨著時序輪迴,金門鄉親不怕苦、不畏難、敢衝拚之精神不變,從國共內戰身入其境,拋頭顱,灑熱血,為保國保鄉保家,義無反顧,視死如歸,扭轉國家乾坤,奠定台澎安定繁榮進步根基,以迄打開兩岸僵局,兩門對開,三通政策正式上路,深知戰爭無情,和平無價,金門從無到有,日新又新,無一不是來自政府與金門軍民袍澤,夙夜匪懈,胼手胝足,無怨無悔,慘淡經營,粒粒皆辛苦,得來不易,一點也沒有僥倖,更應倍加珍惜。 欣見縣政團隊,秉持縣長陳福海「改革創新、宏大績效,予人有感」之要求,全員天天上緊發條,毋怠毋忽,念茲在茲「回饋鄉親,為民做事」,諸如中央與地方一條心,經由楊應雄立委奮鬥多年,促成民國49年「617、619砲戰」參與民防自衛隊員近二千眾依法納入榮民體系,享受榮民應有之權益,縣長陳福海奔走兩岸協商爭取觀光政策獲得重大突破,十萬人遊金門首發團從廈門啟動,凡此種種,對於伸張社會公平正義,繁榮地區經濟,影響深遠,意義重大。此時此刻,金門處在關鍵地位,亟須大家無私無我,再接再厲,不內耗,不自貶,實踐力行,腳力健、用心做,每進一步,金門壯大十分,路平事圓,美夢將會成真。
-
重視能源問題守護金門永續發展
「312非核家園遊行」昨天分別在台灣北中南東展開,並提出「核三盡速除役,降低核安風險」、「正視核廢料處置,啟動社會對話溝通機制」、「落實用電零成長,推動能源轉型,制定符合社會公平的能源稅」等共同訴求。 自2011年3月11日發生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後,有關核能發電是否「廉價、安全、乾淨」,開始令人質疑,加上美(1979年,三哩島核洩漏事故)、俄(1986年,車諾比核事故)、日等科技先進國家接連出現狀況,核能發電的不確定風險,值得政府擬訂能源政策時深思。 除了核能安全問題外,伴隨核能發電所產生的核廢料處理,以及貯存場場址問題,在台灣更衍生許多爭議,多年來核廢料存放地點爭論不斷。 311福島核災後,台灣民間的反核氛圍升高,總統當選人蔡英文更稱未來執政後,將啟動新能源政策,向2025年非核家園的目標邁進。 只是,經濟要求發展,地小資源少的台灣,對於能源問題便不能不重視,到底要不要繼續發展核能?核能利弊得失如何?如果決定不發展核能,便應該思索可行的替代方案,才是負責任的態度,2016大選後,民進黨已然取得完全執政,究竟要如何在環保與發展、非核與減碳之間取得平衡,又要以何具體措施達成2025年非核家園的目標,考驗小英政府的施政能力。 眼前的問題是,除了爭議多年的核四存廢問題,迫在眉睫的還有同樣棘手的核廢料貯存問題,須知,在不到十年內,目前運轉中的三座核電廠都將陸續停機除役,其中,核一廠最快將在明年就面臨低階核廢料處理問題。 對此,台電核能發言人林德福日前表示,將於今年9月提出核廢料的處置方式,會找尋國土所屬範圍內的無人島或是準無人島,興建一個大型的集中貯存場置放,在此之前會在核一廠原址興建貯存場,預估將把核燃料棒和低階核廢料放在此約十幾年,林德福指出,無人島或準無人島就是核廢料的最終處置站,並且強調,放在地底下就不會造成核廢料外洩問題。 儘管按台電規劃,未來核廢料只是暫時就地貯存在核電廠內,最終將永久存放在「無人島」或「準無人島」的貯存場。依照這樣的脈絡,我們不得不關切,大小金門,以及金門代管的烏坵是否將成為所稱國土所屬範圍內那個貯存核廢料的「無人島」或「準無人島」?應該追問的是,如果核廢料深埋地底就安全無虞,何不就近在台灣本島設置永久貯存場?如果使用核能用電的台灣本島都不願意成為核廢料的最終處置站,把核廢料永久埋放於離島的正當性何在? 能源問題關係國家經濟發展,核能的未來命運如何,值得政府深思,但為了守護金門,以及金門的永續發展,金門人不能同意成為核廢料的最終處置站。
-
金門小三通是兩岸共同資產與正面能量
大選後,台灣民主憲政史上出現第三次政黨輪替,然而在政權交接之際,兩岸關係能否持續和平發展備受考驗,特別是北京高度重視總統當選人蔡英文新政府是否接受「九二共識」,或是承認「兩岸同屬一中」的核心意涵作為兩岸政治基礎,若「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意味兩岸現狀將受到相當程度的衝擊,兩岸所建立起官方制度性協商將因而中斷,而陸客將減少來台訊息始終絡繹不絕,不免令人憂心忡忡。 特別是金門向來以觀光立縣,產業單一,除金酒製造外,高度倚賴旅遊服務業,若陸客大幅減少,對金門等離島縣市衝擊將遠遠超過台灣,後果不堪設想,也證明金門觀光對中國大陸高度依賴,具有高度敏感性與脆弱性,吾人除期許兩岸關係在520以後能有驚無險之外,我們也要具有「最壞劇本」的風險管理積極準備,努力降低金門可能遭逢池魚之殃的風險。 金門縣長陳福海與縣府團隊自上任以來積極服務奔走兩岸,不但促成「夏張會」在金門圓滿召開,也讓金酒能在「馬習會」上大放異彩,並努力向大陸爭取觀光旅遊合作方面,簡化辦證流程,提升金門觀光魅力,促使去年小三通突飛猛進,創歷史新高176萬人次。今年,陳縣長力促下,首波陸客十萬人遊金門於3月5日首發團正式啟動,大大消弭近來陸客縮減疑慮,同時提振金門產業信心,在全台一片陸客縮減疑慮,觀光業陷入愁雲慘霧之際,縣府團隊逆境中尋求突破,促進金廈旅遊合作新模式,有效結合旅遊業與金融業深度跨界合作,為來金遊客提供更精彩的出遊體驗,推出2016年十萬人遊金門活動,在逆勢環境中開創新客源,難能可貴。 可是,兩岸詭譎氣氛也可能影響小三通正常營運,3月9日金門籍新金龍輪載210名旅客於上午10時50分接獲廈門海事局通知我方可以開航,11時30分許抵達廈門五通港內準備駁靠,等候約15分後管制台以港內無駁位空間為由,硬生生的要求新金龍輪原船返回金門,隨後以風浪過大海象不佳為由,封港遲至14時45分才開港,旅客枯等長達四小時,並創下原船返回金門的罕例。而陸方有關單位以泊位不夠的含糊理由帶過。惟據知悉內情往來金廈台商們透露,陸方知道當天行政院院長張善政來金門視察,似有意假藉天氣因素操作,間接給我方「下馬威」,傳達陸方才是小三通的「主動方」,可見未來兩岸形勢動向風險猶存,殊值關注。 小三通正常營運、陸客來金旅遊,都是金門發展觀光的重要命脈,更是兩岸和平發展的重要指標,曾經在過去兩岸僵化對立時期發揮過關係解凍柔化效果,也扮演過兩岸全面直航前的先行先試,對於不尋常的對岸舉動,我方固然應循既有管道向對岸要求給個合理交代,共同珍惜得來不易的交流合作成果,特別是小三通已屬兩岸和平發展的共同資產,金門更是兩岸間無可取代的和平廣場,兩岸都有責任加以小心呵護,讓它持續在兩岸關係中發揮正面能量,至少不要讓它在兩岸關係政治磨合中遭到不必要的池魚之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