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為加強全方位施政實施人事遷調有其必要──兼與膺任新職主官主管共勉
經過一年思考及三個月的籌劃,縣政府全縣性的人事遷調,已於月中縣長李炷烽親自主持聯合佈達交接典禮後走馬上任,各就崗位,展開新的工作,為鄉親繼續服務。 這次的人事異動,盡是高階主官主管,幅度之大,前所少見。核定遷調的主官及主管,計逾十九人之多,誠如李縣長於主持佈達交接典禮時表示:此次人事異動,只為配合部分職缺待補作業,以免久懸影響政策政令推行,使各機關的組織架構趨於完整,讓各單位有個全新的開始,其中部分人員祇是與原職務互調,相互磨練則佔較大比例。在決定作業過程,唯有如何做到適才適所,期能符合全方位施政工作需要,絕無任何黨派、宗親或選舉考量,更沒有所謂選舉恩怨因素在內。他殷盼新任主官主管,克盡職責,充分發揮團隊精神,用心為鄉親竭誠服務,讓縣政全面有效落實開展。 機關組織健全與否,乃施政體制有效運作之關鍵,身為單位主官或局室主管,則是引領一個機關或一個部門的成員發揮團隊功能的主要角色,負有成敗之責。在「民生第一、民意至上」要求下,如何靈活機關人事管道,延攬優秀人才,貫徹職期輪調,促使施政運作暢通無阻,都是政府組織再造重點項目,俾能注入新血,帶動生機,新陳代謝,提昇行政效率。 李縣長又曾剴切指出:他對主官主管並沒有任何特別要求,惟盼公僕同仁體認從事公職乃是一項榮譽,更是個人生涯成長、發展與突破的重要契機。能有機會在法定職權內發揮本職學能,有效溝通與彙集各方意見,廣泛結合社會各界力量,在工作崗位上為鄉親奉獻心力,應是樂事,也是美事! 事在人為,成事也在人;人是一切事物的主宰,是得是失,端視做事的人是否用心,大公而無私,求得盡善盡美。政府建立人事制度,進用優秀人才,是因事用人,不是因人設事。此次縣政府大幅人事遷調,實乃制度下的常態,非僅無損當事人權益,何況原地踏步,不如加大工作磨練領域與揮灑空間,面對新的面孔、新的工作,也是個人學習汲取新經驗,創造新成果的好機會。 勤能補拙,儉以養廉。人生健康幸福之外,任何職位名器及財富,也都祇是過眼雲煙而已,並不代表什麼特別意義。如今擁有的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此時應該欣然受命。職務更迭不是幹得不好,祇要服務心志不變,同樣受人敬重如恆。忝為一個機關或一個部門領航者,得來已經不易,應有成敗一肩挑、捨我其誰的決心和勇氣,一本初衷,苦幹實幹,再接再厲,力爭上游,在自己工作崗位上,以身作則,實事求是,與團隊成員同心協力,求新求變,不斷向前邁進。負全責、盡全力,精神集中,眾志成城,以工作績效爭取信任與肯定,作出貢獻。人生真正價值,是無私無我的永恆服務精神與服務內涵,絕對不是曇花一現的職位與名器。
-
參與志願服務年輕不留白
金門縣紅十字會在地區輔導成立的第一支少年服務隊│金城國中紅十字少年服務隊,將在今日成軍。我們相信,這支少年服務隊在授旗之後,會秉持青少年特有的朝氣、活力,把紅十字會「人道、博愛、服務」的精神具體實踐在生活中,更在社會、人群中散播「關懷生命、服務人群」的種子。 目前我國紅十字少年服務隊在台省及北高兩市共有三十九隊,成員包括了國中、小及高中學生。而在金門地區,或許城中紅十字少年服務隊也不是第一支青少年志願服務的隊伍,但令人欣喜的是又有一批青少年選擇加入志願服務的行列。經由各種不同的教育訓練及實際的服務,讓青少年由「學中做」、「做中學」,體驗服務的真諦,也拓展了視野。這樣的選擇,對於青少年個人的成長,以及社會發展都絕對是有正面卻積極的意義及作用。 隨著社會的變遷及工商經濟高度發展,人們有著更好的物質生活享受,但社會上所表現的疏離感與冷漠,使得人與人之間距離卻似乎愈來愈遙遠,層出不窮的犯罪事件,反映出現代人的焦慮與不安全感。在社會風氣的影響下,許多青少年迷失在功利、享樂的世界中,PUB、KTV、網咖是他們流連忘返的場所,飆車、賭博、鬥毆滋事,形成青少年最負面的印象,青少年的問題也讓人感到憂心。 不過,讓人欣慰的是,在社會中有愈來愈多的人,願意奉獻自己的智慧、時間、金錢,參與各項服務工作,以志願的心情去關懷人群、去援助最需要照護的人們;他們帶去的除了有形的物質之外,更重要的是帶去了人類最珍貴的資產──「愛」! 青少年有旺盛的活力、也有無窮的潛力與希望,他們勇於嘗試,也有豐富的開創性,這些都是青少年最寶貴的「特質」。而青少年在家庭、學校、社會,以及同儕的「角色」中,要做的事很多、也被要求很多,但在行有餘力的情況下,可以做的事情也依然不少。在看到青少年負面行為的同時,更要讓青少年所擁有的這些特質及優點充分的發揮,相信他們一定都可以有讓人激賞的表現,也讓青少年的未來更積極,也更有意義。青少年參加志願服務是值得鼓勵的,而志願服務的領域也是多元的,青少年可以做最適當的規劃及參與。肯定的是,不論在那一項領域中,這一份愛的種子,都可以經由我們的青少年來散播、灌溉,我們也可以說,在「年輕不要留白」的歲月中,他們將是最不一樣的!
-
以農業帶動商機營造金門新契機!││欣見本報讀者投書建言廣植桑椹釀造美酒
上星期二,有一位李姓鄉親,在本報「言論廣場」版投書,希望地區以農業帶動商機,暢談金門有得天獨厚的釀酒氣候及水質,政府應輔導農民廣植桑椹,由酒廠收購釀造美酒,不但可以提高農民耕種意願,增加農作附加價值,更可以綠化環境,達到三贏的境界! 不可否認,這是一個知識經濟的年代,勤用腦生智慧,常用腦成大業,所謂「知識有限,想像力無窮」,人類不斷腦力激盪,經驗累積和智慧傳承,進而發揚光大,讓進化史步步走向新頁。換言之,金門自撤軍之後,百業蕭條,企盼集思廣益,謀求突破困境展生機,而李先生的建言,確實有值得參考的價值! 首先,金門孤懸海島隅,天然資源貧乏,水電設施不足,對外交通不便,毫無發展工商業的有利條件,因此,善用島上土地,活化傳統老產業,出奇制勝才有競爭力。君不見,當年胡璉將軍率大軍駐守金門,發覺百姓三餐吃蕃薯,因而鼓勵大家種高粱,以官兵向台灣買酒的錢買米,用米和農民兌換高粱,再籌建酒廠釀酒,目的只為解決居民主食和燃料問題,豈料「無心插柳」,竟釀出「香醇天下有,無如寶月泉」的金門高粱酒,不但名揚中外,也充裕縣庫,締造金門傲人的社會福利措施。 事實上,人類種桑養蠶,歷史淵源久遠,相傳黃帝軒轅的元妃教民養蠶取絲織布,開啟炎黃子孫睥睨寰宇的絲綢產業文化,然而,古人種桑是為了養蠶織布,當前紡織業發達,絲綢日益式微,但是,桑樹根、莖在中醫學上被認定是絕佳的藥材,且桑果營養豐富,品種經不斷改良,多汁味甜美,可加工製做成桑椹酒、桑椹汁、桑椹膏、桑椹果凍,尤其,休閒旅遊業方興未艾,台省諸多桑椹觀光果園,已成為假日親子採果、踏青的好去處! 值得一提的是,桑椹適合在山坡丘陵地栽種,葉茂常綠,耐旱性極強,雨量少反而結實纍纍,是一項容易栽培,且本輕利多的作物。 總之,金門處處是拋荒的農地,若能有計劃鼓勵農民廣植桑椹,不僅可綠美化環境景觀,兼可開放觀光採果;更重要的,善用酒廠豐富的經驗和優異的團隊,研發釀造桑椹酒,將可增加營收與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再者,滿山遍野的桑樹,可讓農村老少採桑養蠶賣繭,作為家庭副業收入。我們認為,自稱「小人物」的縣民,關心金門前景提筆投書,其熱忱值得感佩,其建言更值得有關單位評估參考!
-
響應世界地球日全民做環保
明天是世界地球日,配合這個全球性的節日,本縣也和全國各地在十九日舉辦了「清淨家園、美麗金門」的活動。透過活動呼籲全民以實踐環保的行動,共同愛護我們生存的家園、主動維護我們週遭的環境,創造清淨的生活環境,也為保護地球環境盡一份力量。 由「地球日」的發展歷程來看,這個和每一位「地球人」都有關係的運動,是來自人類對於生存環境遭受嚴重破壞的自覺而產生。當初一九七○年在美國發起的全美大遊行示威,主要在抗議環境的惡化,如大量使用含鉛石油、製造污染、廢水、有毒廢棄物,以及對生態環境的破環。也由於這項運動,促成了美國環保署的成立,美國國會也制定了和空氣、水及瀕臨絕種動物保護等相關法案。經由這個活動的持續「發酵」,終於在世界各國獲得一致的行動,而「地球日」的誕生,則讓「環境保護」站上了國際性的舞台,成為「地球人」必須共同奉行的生活準則。 地球是人類及自然萬物互為依存的空間,人類在地球上生存,也使用地球上的一切資源,在使用這些有限的資源過程中,一方面消耗了能源,另外一方面也因為使用不當,反而造成對大自然環境的嚴重破壞,直接危害到大自然環境的生存空間及品質;「我們只有一個地球」這句話,正是希望地球上的每一分子要真正懂得珍惜資源、善待我們生存的地球最深切的呼喚! 人類使用著地球上的資源,保護地球也是人類必須善盡且永續的工作與責任。雖然說環境保護的工作千頭萬緒,也幾乎是無所不包,推動執行這一份工作的對象可能是國際性的工作,也有國家整體的政策,也包含了社區、家庭,以及每個個人。 做環保工作最直接的個體就是「人」,每個人最直接能夠幫助環境的工作其實是可以不假外求的,那就是由我們生活周遭的環保做起。如居家環境的整理、不亂丟垃圾、不製造髒亂、節約能源、落實資源回收、自然生態保育:::等,由個人到家庭,再延伸到社區、社會的公共區域。再以本縣為切身的例子來說,環保單位有鑑於地區的各垃圾掩埋場已逐漸達到飽和,為有效解決地區未來的垃圾處理問題,正積極規劃興建金門縣區域性一般廢棄物衛生掩埋場,可是再大的掩埋場也會有使用的年限,全民除了要配合、支持政府的政策外,更要由平日的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做起,以達到垃圾減量、增加垃圾掩埋場使用年限。 響應「世界地球日」的運動,不只是了解、參與各項相關的活動,更重要的應該是實踐環保工作真正的行動,也惟有人人參與、人人做環保,我們才能擁有清淨、健康的家園及生機盎然的空間!
-
創辦金門社區大學刻不容緩
昨日下午三時,關心地區終身學習、終身教育的臺灣與金門鄉親三、四十人,共同聚集在金城鎮救國團金門青年育樂中心二樓會議室,召開「金門社區大學促進座談會」,大家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希望趕快研究把「金門社區大學」籌辦起來。因為臺灣地區各縣市(除臺南、嘉義與各離島外),早已比我們推動幾年了,金門昔為「海濱鄒魯」文風鼎盛,今卻因資訊、人力不足,諸多文教建設始終是慢人半拍,但是「金門社區大學」現在迎頭趕上,猶未為晚。昨日「全國六十六所社區大學促進學術研討會」也在臺北市隆重召開,扁馬亦同臺祝賀,可見社區大學之受當局重視。社區大學是教育部推廣終身教育的一種機構,主要在提供民眾學習的需求,充富民眾的生活,進而培養社區現代化的公民。 座談會由金門縣文史工作協會理事長張火木教授主持,他致詞表示:金門需要疼惜,需要灌溉,也需要大家來耕耘,只要是金門子弟、中華民國子民,都會疼惜這一塊美麗的土地,金門社區大學是田、是犁、是農夫、也是種子,需要大家一起來投入春耕夏耘,將這一片「海濱鄒魯」的悠久歷史古地,注入一股新世紀的生命活力與新思潮,一起引領金門邁入廿一世紀的學習型社會。他並針對金門地區特性,提出籌辦金門社區大學「五大學院二十學系」,為地區各種族群學習需要而設計其課程,其配置如下:一、為公務族設計網路學院,開設資訊管理系、觀光事業系、公共政策系、新聞傳播系。二、為教師族設計人文學院,開設中外語文系、人文藝術系、閩南文化系、社區營造系。三、為軍人族設計生涯學院,開設公職生涯系、貿易行銷系、金融保險系、社會福利系。四、為婦女族設計生活學院,開設家庭經營系、少年教養系、生活藝技系、婦女創業系。五、為銀髮族設計健康學院,開設老人保健系、健康休閒系、運動體能系、中西醫學系。 根據縣籍高雄七賢國中校長吳友欽,對金門民眾所作籌辦金門社區大學的抽樣調查報告稱:金門地區民眾,認為需要設置社區大學的比例高達94.3%,可見地區需求之殷切;而如果成立社區大學,願意來選讀的民眾比例佔85.15%,求知意願強烈。 在座談會中吳校長對政府部門也提出幾點建議:一、地方政府應適度介入,教育部也應協助輔導,以引導社區大學正向發展。二、政府每年應提供固定經費補助。三、金門縣政府應扮演整合社會資源的角色,避免有限資源的重疊或浪費。金門老人協會理事長傅子貞建議成立老人大學,把浯江書院供作專屬的上課場所。福建省政府秘書長致詞,欣表贊同,期勉儘速成立籌備會,並速將籌辦計劃提報縣府或省府。總之,我們希望政府主管單位迅速介入,民間團體儘速成立金門社區大學促進會,早日促其實現。未來金門社區大學應以發揚閩南文化、僑鄉文化以及島嶼資源特色為主要訴求,其功能不僅是個人的終身教育,而應具有營造新故鄉的活力與動力,攸關地區教育百年大計的公共事務。
-
牛肉恢復銷台莫忘口蹄疫的教訓!
金門極負盛名的正宗黃牛肉,因「口蹄疫事件」遭農委會禁止出口,經縣府及吳立委極力奔走協調,終於獲准恢復銷台,即將再進入台灣餐廳為饕客解饞! 是的!金門多山坡丘陵地,幾百年來,島上居民靠旱地種植雜糧維生,農家養牛餵豬,每每成為家庭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尤以土產的正宗黃牛,經調理做成的「全牛大餐」,特別是軍管時期蒞金參訪賓客的最愛,因而名揚中外! 然而,兩岸因軍事對峙隔絕五十年,自解嚴撤軍之後,海上民間交易頻繁,無分蔬果、什貨,甚至牛隻都能輕易走私上岸,終於在民國八十八年六月間爆發「O型病毒」牛隻口蹄疫情,且經牛隻銷台蔓延台灣牧場,形成全台疫情風暴,總計超過一千多萬頭的偶蹄豬隻、牛隻慘遭撲殺,更糟的是台灣被國際列為疫區,不僅損失一千億元以上的年畜牧出口產值,亦對台灣經濟造成難以估計的損害! 當然,金門也被列為疫區,多處牧場牛隻遭全面撲殺,農委會更下令嚴禁金門地區偶蹄類肉品銷台,不僅養殖戶長期打拚的事業毀於一旦,而且,「口蹄疫事件」經新聞媒體大肆炒作,連帶使觀光客裹足不前,整整三個月台灣觀光客不敢登「門」,旅遊相關業者同遭池魚之殃! 更進一步說,這場疫情風暴劫難,正是「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的最佳寫照!一小撮人為了私利釀成大災難,除了造成一千多萬頭牲口生靈塗炭,亦且重創整體經濟,損害國家形象,因小而失大,莫此為甚! 其實,追根究底,大陸幅員遼闊,諸多疫情無法根絕控制,也常常隱匿疫情,金廈一水之隔,只有一箭之遙,金門驟然撤軍海岸門戶洞開,不獨海巡、岸巡人力不足,無法有效遏阻走私。何況,斯時金門動植物防疫所尚未成立,防檢疫措施付之闕如,讓私梟有機可乘,也讓疫情乘虛而入,不啻對整體畜牧業造成大劫難,亦影響許許多多小農戶的生計,金門自是不能倖免於難! 如今,幸蒙縣府及吳立委積極奔走協調,終於獲得突破僵局,生鮮去骨牛肉,只要符合衛生屠宰及儲存等相關規定,即可申請銷台,金門正宗黃牛肉能重登台灣餐廳為饕客解饞,地區畜牧業重燃生機,這項大好消息著實令人振奮! 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金廈地理環境相臨,這是改變不了的事實;兩岸人民往來與貨物交流,也是無法抵擋的大時代趨勢。四年前「口蹄疫情」造成的災害,或許只是一塊小小的試金石,將來大家還要面對各種考驗和衝擊,有待我們一一去承受。因此,我們認為,在慶幸牛肉恢復銷台的當兒,尤應記取慘痛的教訓,謀求杜絕走私之道,強化防、檢疫措施,讓各種疫情進不來,也傳播不出去,才能確保全民安居樂業,促進社會繁榮進步!
-
請還給64、65年次役男應有權益
基於保護原則,國防部對於金門六十四、六十五年次服役問題,應從速依司法院大法官釋憲辦理解決,絕不能再行延宕了,如果國防部遲遲不予執行,難道真的置六十四、六十五年次役男的權益而不顧! 民國九十年七月十三日司法院大法官釋憲明顯的旨意是「概以六十四年次男子為金馬地區開始徵兵之對象部分,基於信賴保護原則,應不予適用。」這個釋憲文至今已公告一年九個多月,但是國防部卻仍堅持己見,無視憲法解釋機關之效力,拖延不予處理,這種做法,實在讓金門民眾痛心,為何不辦?為何拖拉?金門民眾真的想不通是啥道理。 照理來說,依法而言,國防部應依照釋憲文,即就「違憲」部分,該賠償就賠償,而尚未入伍服役者,更可依釋憲機關之解釋文免服兵役,以還給金門民眾應有的權益,以免造成歷史懸案。日前縣籍立法委員吳成典曾在立院總質詢中提出質詢,我們希望國防部已經聽了進去,請儘速辦理為要,不要再拖了。 金門戰地政務於民國八十一年十一月七日終止,以此為界限,在此之前金門人民未能享受憲法所賦予的所有權利,而接受軍事管理,戰地政務終止後,回復常態納稅、服兵役等依法施行,由於戰地政務解除前六十三、六十四、六十五年次同為金馬自衛隊員,服同等的責任與勤務,但六十三年次就不必服兵役,六十四年次、六十五年次卻仍需應徵服役,此實為不公平的待遇。 在戰地政務期間,金馬人民自十六歲起,依規定編入自衛隊員,接受軍事訓練、軍事管理,參加戰鬥,並以任務編組型態納入戰鬥體制,當戰事發生時,其任務、責任,等同服役無異。我們以八十一年十一月七日為界定日,凡是年滿十八歲的自衛隊員,依兵役法檢定為乙種國民兵,依法不應再行徵集入伍服兵役,依當時狀況,六十四、六十五年次,已接受自衛隊訓練,然而,不知是兵役機關疏漏或是不查,該兩梯次子弟不僅沒有辦理檢定,卻要徵召入伍當兵,此一不合理現象既已造成;而大法官也給予釋憲解釋,但是國防部至今卻不予處理還給金門六十四、六十五年次役男公道,如此這般,難道國防部真的也要再違憲? 六十四、六十五年次金門役男,好不容易獲得釋憲合理的補救措施,因此,我們期待國防部應急速作出回應,早日還給他們應享的權利與義務。
-
地區治安聯防發揮功效卓著
政府「拚經濟」呼聲猶在耳際,另一項「拚治安」政策,也已全面啟動展開,內政部余部長提出以三月為期,要使社會治安事件,在阿拉伯數字中降低,實現「負成長」之目標。 經濟的盛衰,全民關切。興盛有助改善國民日常生活品質,推動國計民生建設,促進社會安定進步,厚植國力,提昇國際地位,立於不敗之地。倘若經濟環境不好,即將民生凋敝,社會秩序紊亂,貧窮起盜心,公權力面臨挑戰,因而「拚經濟」與「拚治安」兩大施政主軸,實為一體之兩面,孰重孰輕,等量齊觀,必須兼籌並顧,舉國上下,不分黨派,全民努力,俾竟其功。 地區民風淳樸,社會整體治安狀況,正常如恆,堪稱良好。尤自成立「金門地區治安聯防中心」以來,由福建金門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長朱朝亮主動負起協調派出機關駐金檢、調、警、憲、海巡、海關、安全、查緝機關人員,秉持分工而不分家,合作無間,充分發揮統合戰力,聯手打擊不法,為地區長治久安,作出莫大的貢獻,頗受好評。 「預防」是地區治安聯防中心重點目標,偵辦祗是根絕不法必要手段。而在貫徹政府掃除黑金政策,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要求下,更是全力以赴,大案不漏,小案不錯,已然成為治安統合機制工作指標。絕不冤枉一個好人,但也不放縱一個壞人;社會安定靠治安,大眾生活幸福靠治安。保障好人如同積德,打擊壞人即是行善。當前「拚治安」的工作任務,既是少數檢調情治機關人員的責任,也是全民的責任。 治安事故之發生,即是治安工作努力方向,必須有效防堵,以免貽留後患。唯有嚴予查緝,加強檢肅,才能防範機先,確保社會安寧、安定與安全。溯自政府試辦「小三通」第二階段任務以來,地區治安統合機制,充分發揮了點、線、面的「懲前毖後」功效,其中犖犖大者則有: 一、破黃金發毒品走私,查獲海洛英磚十八塊,價值新台幣三千萬元。 二、查獲郭坤龍運送毒品美沙冬五千一百四十五公克,走私海洛英二千三百四十公克,陳興發運送K他命四百六十五公克。 三、查獲林玄堂自大陸走私仿冒金門高粱酒等四案,計三千三百三十八瓶。 四、查獲走私金門保價收購原料高粱及小麥一萬二千公斤。偵辦走私十二案,越界捕魚違反漁業法七案,妨害公務十七案。 五、檢、調機關全力針對黑金犯罪情資蒐集規劃掃蕩,並針對涉嫌貪瀆、工程弊案進行調查偵辦,對於匡正政風,澄清吏治甚具功效。 六、金門地檢署遴聘反黑金志工,建立完整反黑金網路,對於協助發掘犯罪線索及犯罪結構,助益甚大。 七、針對地區少數不肖民眾利用「安輔條例十四條之一」條文規定,得以補辦土地所有權登記之便,藉機補登大宗土地,積極佈線偵辦。 八、全力投入反賄選宣導,受理檢舉告發、告訴,深入蒐證偵辦。 九、偵辦馬祖地區立委及縣長選舉以幽靈人口賄選案,起訴被告五百零二人,維護選舉公平公正。 十、偵辦破壞國土盜採砂石等三案,起訴被告三人。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治安無假期,不容有缺口。縣警局為應當前「拚治安」任務需要,籌組「水頭碼頭勤務組」,並已正式掛牌運作,依法賦予服務與治安任務,自此「金烈水道」納入治安正軌,對於防制宵小蠢蠢欲動,推動便民服務,維護碼頭交通安全更有深刻之意義。聯防機制再努力,金門的治安會更好。
-
加強全面防疫阻隔疫病侵害
最近由於SARS在全球肆虐,各項防疫工作引起人們普遍的高度重視,那是因為SARS已讓人強烈感受到對健康、生命的「威脅」。其實防疫的工作豈只是針對SARS,又豈止是對人而已?養成良好的防疫衛生習慣、建構完善的防疫及醫療體系,強化對抗疾病的戰力,也才可能減少疫病的入侵,減少生命財產的損失。 談到疫情,不論是對人或是對動物,金門地區不乏受害的先例。如民國八十八年六月間,金門地區首度爆發口蹄疫情,不僅地區五養牛場一百八十九頭牛隻遭到撲殺,農委會也開始實施管制措施。地區偶蹄類動物及其屠體、內臟、生鮮產品,均無法銷台,對地區的畜牧業及觀光產業造成極大的衝擊。管制令一直到最近才做了局部的解除,對於地區生鮮去骨牛肉只要符合衛生屠宰等規定,就可申請銷台,影響的層面不可謂不大。 相較於對動物的疫病,人們自然會比較重視發生在人身上的疾病,如還在進行中的SARS,正是最熱門的疫情。稍早幾乎「席捲」全台的登革熱、以及曾經流行又有「捲土重來」趨勢的腸病毒,目前在台省已傳出二十五人感染,三人死亡的病例,而且衛生署官員也表示,腸病毒已經不侷限在天熱的季節,而是全年都有病例出現。一般人都可以理解,目前大家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SARS疾病上,使得其他應該也要注意的疫病成為「配角」,其實這樣反而成為防疫上的另一項隱憂。 任何疫情的流行,不論是口蹄疫或是SARA、登革熱、腸病毒,影響的層面絕對不是單一的。如口蹄疫發生時,除了重創畜牧業及其相關的飼料、加工、醫藥品等業者生計,和SARS「共通的」也連帶波及到觀光產業,如旅行、旅館、餐飲、特產、交通運輸業等,人們的經濟、生活常軌當然也大受影響。而SARS影響的層面及程度更是至深且鉅,甚至已經影響到全球性的經濟。 防疫是極其重要的工作,不論是發生在人或動物身上的疫病,執行防疫工作是「人」,最終會受影響的還是「人」。注意發生在人身上的疫病固然極為重要,但我們也必須思考的是,許多動物的疫病是人畜共通傳染,如狂犬病、禽流感等,因此,防疫的工作不能有所偏廢。 我們在防治人的疫情上,雖然在人力、設備上不足,可是,我們在動植物的防檢疫的人力、設施條件上,也一樣還是嚴重缺乏,也一樣亟待加強。 此外,隨著「地球村」的形成,疫病的傳染,早已經沒有國界之分,更沒有地域之別,防疫的工作也不是靠單一區域的「單打獨鬥」。當然這些屬於國際上的防疫作為,需要靠國際的合作,至於區域性的如金門離島,如何強化整體的防疫條件及能力,有賴政府的全力投入,而一般民眾能做而且是極為重要的是注重公共衛生,配合政府的作為,防疫工作才能有成效,也才能阻隔疫病的侵害。
-
一夫作難而七廟墜仁義不施也
媒體報導海珊政權已垮台,伊拉克形同無政府狀態,民眾到處搶東西,把海珊的塑像推倒,把海珊的畫像刺破撕除,放在地下猛踩,從這些畫面看見,人民對海珊的痛恨,因為他們為海珊付出了國破家毀人亡的慘痛代價。回想先前海珊的神氣活現,不可一世,說大話、放狠話,播放群眾支持歡呼的作為,曾幾何時,就由一位受人擁護愛戴的英雄人物,變成人人痛恨的暴君,由不可侵犯的神,變成人人踐踏的賊民,何等天壤之別,海珊的際遇,不禁令我們不勝唏噓。 海珊政權的建立與垮台,不出歷史上演進教訓的模式,國度時代雖不相同,但命運結局無不同。賈誼︿過秦論﹀一文中所說的「一夫作難而七廟墜,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這都是不施仁義,以暴易暴所致,最後都要兩敗俱傷,就像海珊毀了伊拉克國家,他自己被窮追猛打,現在聯軍不見他人或屍還不甘休,可想何等令人厭惡啊!但布希雖主導打敗海珊,犧牲了無數英、美寶貴生命與財產,也受反戰世人所譴責,得可否償失?孟子說:「惟仁者能以大事小……;惟智者能以小事大……。以大事小者;樂天者也,以小事大,畏天者也。樂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國。」大國、小國如能推行仁政,事事以民眾為念,和平相處,不以戰爭相向,則人類甚幸! 這次中東美伊戰爭,從頭到末,世界各地都有或多或少、或大規模或小團體的反戰遊行,說明人類都不希望戰爭,因為戰爭會為人類帶來淒慘的浩劫,摧毀好不容易建立的溫馨家園,經過戰爭洗禮生命財產可能通通化為烏有,多恐怖!想起海峽兩岸敵對並未消除解決,中共有六百顆飛彈對準臺灣,經常放話,只要臺灣宣佈獨立,中共不放棄以武力解放臺灣,而臺灣偏有一些人不信邪,也經常在那裡喊更改國號、臺灣正名、倡導臺灣獨立。我們真耽心擦搶走火,帶給中國人無可挽救的過錯,造成我們的災難。 我們認為:今天要解決兩岸問題的癥結,必須兩岸各自自制,相互忍讓,儘速恢復商談,終究「解鈴仍需繫鈴人」,在「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各自表述」論點取得共識,國人不輕意談臺灣獨立,能以「智者事大」。中共也必需加強對我們臺澎金馬民眾的了解,認清當前形勢,能以「仁者事小」、「以仁服人」,展現對臺澎金馬友善寬容和解的姿態,尤其重要的是,必須從承認兩岸分裂分治的現實基礎開始,承認兩岸對等地位,互相尊重,不是中央對地方的霸道,互相配合,互利互惠,加強金馬「小三通」實務措施改善,讓金馬「小三通」更落實、更方便兩岸民眾的交通、交流,促進兩岸互信、互助、互利的關係,以為將來開放「大三通」的典範,兩岸應發展反省創造一種「生命共同體」的意識,然後逐步走向和平統一,統一在一個民主、自由、繁榮、進步的新中國,那麼廿一世紀真正就是中國人的世紀。
-
推動一鄉一特產活化地方老產業!──欣聞「金寧鄉石蚵文化節」系列活動將登場
金寧鄉公所為配合縣府推動「一鄉一特產、村村有產業」的施政目標,定本月十九、廿日兩天,在古寧村舉辦「石蚵文化節」活動,將推出系列蚵村文化饗宴,冀望活化地方產業特色,結合觀光資源,帶動蚵民新契機! 的確,李縣長就任以來,以「觀光立縣、文化金門」為施政主軸,希望整合金門特有的閩南傳統建築及戰役史蹟,融入地方文化,豐富觀光資源,活絡旅遊相關產業,促進金門整體觀光發展! 無庸諱言,政府全面實施周休二日、及開辦公務員國民旅遊卡之後,各縣市無不卯足全勁爭食大餅,紛紛成立專責機構,積極辦理觀光資源調查,推出地方特產,擴建遊憩景點及整體相關配套措施,藉以吸引觀光客,確保資源永續利用,增加縣民收益! 金門孤懸海島,天然資源貧乏,發展「無煙囪」的觀光旅遊產業,已是別無選擇的途徑,自結束軍管以來,體驗金門戰地風光,一直是吸引觀光客的最大賣點。此外,近年來,縣府亦積極推展休閒農業,大力開發本土農特產品,輔導產銷班有計劃培植,塑造「一鄉一特產」的特色,希望建立自有品牌,強化消費者信心,帶動地方發展新契機,提高農、漁、蚵民實質收益。 更具體而言,此次縣府爭取農委會經費補助,選在石頭蚵盛產的季節,在古寧村舉辦「石蚵文化節」系列活動,在在深具歷史意義。畢竟,早在四百年前的明萬曆年間,進士李獻可教導居民插石養蚵,開啟金門養蚵之先風,因而從北山到南山烏沙頭,放眼十餘萬株石條林立海灘,不但維繫古寧頭人的生計,更蔚為獨特的海岸景觀;尤其,古寧頭的石蚵,算是蚵中極品,雖經四百寒暑的潮起潮落,依舊是饕客的最愛! 值得一提的是,古寧村在民國三十八年,歷經國共大軍交戰,雙方兵戎相見、肉摶廝殺,槍林彈雨之中,屋宇房舍飽嚐無情砲火蹂躪,毀損不堪,村民大量向外逃命。特別是廣袤無邊的蚵田灘頭,更是攻防激戰的地帶,蚵石遭受前所未有的浩劫,幸村民戰後不畏風寒,發揮先民刻苦耐勞的精神,胼手胝足再造昔日風華。如今,村內處處可見一家老少和樂剝蚵的情景;金城市街,仍可看到古寧村夫村婦販售一桶桶肥碩的鮮蚵,依舊滋味鮮美,名聞遐邇! 總而言之,縣府積極推動「一鄉一特產、村村有產業」,我們樂於見到金寧鄉公所籌辦「石蚵文化節」系列活動緊鑼密鼓,即將隆重登場與鄉親見面,冀望能活化地方產業特色,結合觀光資源,再造石蚵新契機!在此,我們願呼籲鄉親及觀光客,屆時能逗陣一起去品嚐鮮蚵的滋味,參訪蚵田風光,更企盼藉著系列活動,也能飲水思源,讓蚵村刻苦耐勞的精神,帶給年輕朋友們一些啟示!
-
尊重兒童生命權利建構安全的成長環境
本縣兒童及少年福利促進委員會在日昨召開年度的第一次委員會,討論通過三項有關兒童及少年福利工作提案,而大同之家及金門家扶中心也陸續接獲愛心人士的捐助、兒保小天使兒童保護宣導活動也在古寧國小舉辦:::。雖然說這些會議、捐助及活動,看起來似乎都是極為平常的事,但這些也都是具體推動兒童及少年福利工作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我們也希望經由大家更多的關懷與投入,讓我們的兒童都能在安全的環境中,健康、快樂的成長。 日昨台省有一名男子為了子女監護權的問題,帶著幼女企圖由天橋上自殺,最後在機警的警、消人員處理下,搶救了這對父女的生命,更化解了一場可能發生的悲劇。令人怵目驚心的搶救過程,則經由電子媒體的畫面,讓許多人如臨現場的感受到無比的震撼;由於這一事件,也再度引起各方對於兒童安全、甚至兒童權利保障等問題的關注。 台省地區發生兒童遭受暴力、虐待、性侵害的事件及意外事故時有所聞,甚至以兒童為要挾、帶著子女輕生的悲劇也一再重演;受害的兒童中,輕者造成皮肉之傷,重則奪走寶貴的生命,發生事件的場所除了家庭外,也包括了托育家庭、公共場所、校園,而對兒童造成安全威脅的,則不乏父母、親友、保姆等平日和兒童最為親近的人。姑不論造成兒童受害事件的原因是父母不和、是經濟壓力、或是精神疾病、疏忽等因素,每一件個案發生後,都強烈的引起社會極大的震撼和重視。因為對全然沒有防衛能力的幼小生命造成威脅或戕害,都是無法給予任何合理化的理由。 我們常認為,兒童能否健全的成長,將影響社會、甚至國家能否安定發展,對於兒童的教育、身心健康、安全保護,以及特殊需求等各方面,都逐漸受到重視,相對的對於兒童獨立自主的生命權利也應當受到尊重及保護,但在這一方面顯然還是有待在觀念上建立通識,同時實踐在對兒童的保護工作上。尤其在我國極為重視倫理道德的傳統裏,「兒童由成人主宰」或「兒童是父母的財產」也是根深柢固的觀念,因此,對於加諸在兒童身上的任何行為,都是「想當然」的合理化,甚至也認為可以決定兒童的生命權利,殊不知,也由於這樣的觀念,往往形成戕害兒童的「理由」。 兒童應受到家庭、社會、國家妥善的照顧及尊重,同時讓他們能在安全的環境中快樂、健康的成長,也是家庭、社會、國家共同承擔的責任,當然,在建構這樣的環境及條件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大工程,但先決的條件就必須由尊重兒童生命權利的觀念先建立起,讓幼小的生命能夠無虞的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