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犯罪率零成長預防勝於治療
金門治安聯防中心第五次工作會報,日前在福建金門地方法院檢察署召開,會中報告統合轄區檢、警、調、憲、海巡、海關、安全、查緝單位,依職務專長,編成情資、偵查二組,按各單位工作特性按月提報情資,再依情資佈線蒐證,實施偵查,分工合作,發揮統合戰力,聯手出擊,績效卓著,而且幾乎已達行政院或內政部要求犯罪率零成長的訴求,值得我們慶幸、興奮。諸如九十一年查獲偵辦走私十二件(較上年減百分之三十六點八)、越界捕魚違反漁業法七件(較上年減百分之五十六點二),當然也有較上年增加的,諸如偽造文書四十五件(較上年增加百分之二百八十一點二五)、妨害公務十七件(較上年增加百分之三十點七八),增加的事件正是我們更應加強防範的工作。 金門地區原本是一個最守法、最純樸、最安分、最乾淨的所在。但自民國八十一年十一月七日,戰地政務終止,解除戒嚴,地區治安就感愈來愈複雜,加上九十年元月開始試辦金廈小三通,觀光旅客過境更多,與大陸接觸更頻繁,大家擔心金門治安會更亂,但「金廈小三通」二年多來,金門治安在地區治安聯防中心,有效防範、打擊下,金門治安維護良好。 我們固然為打擊犯罪喝采,我們更重視犯罪的預防,好像大陸漁船越界捕魚猖獗,可能是由於地區民眾自己不法,貪小便宜喜歡為大陸漁船買魚或購物,讓他們有機可趁,這種預防措施,也應該注意到,因為一個高度的民主自由的文明社會,一定是公民機制發達的社會,在其中,法律、契約、經濟理性、社會責任皆受尊重,社會有一定的行事準繩,社會秩序從民眾自動遵守準繩中產生,違反秩序者會被社會大眾起而糾正,秩序則保證了社會的多元化、競爭的公平化及創造力的活潑化,所以治安需要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一齊維護。 金門民眾咸認地區治安尚稱良好,今年的犯罪案件大多都是走私大陸貨物、大陸漁船越界捕魚等案件,還沒有發生過類似臺灣地區那種持槍搶劫,或恐嚇勒索案件,所以一般民眾生活地平安自在,這是一種很難得的安全幸福感,希望大家能夠持續防患未然,讓這種安定的社會,永遠維持下去。 總之,今後金門治安聯防中心檢、警、調、憲、海巡、海關、安全、查緝單位,除了統合打擊犯罪不手軟外,還要結合民間力量,多作防患於未然的預防工作,所謂「預防勝於治療」,把犯罪消滅於無形,特別是青少年犯罪,更應加強防範,青少年犯罪減少,將來自然成人犯罪也可能會減少,這就要重視構築「社區」、「管區」、「校區」的防護網,如此,長久之經營,從根本做起,才能真正達到犯罪零成長的境地。
-
防範婚姻暴力事件發生
前不久高雄市甫公佈一項婚姻暴力案件扶搖直上,多次跳升到第二,幾乎在同時,本縣金湖地區也有一位婦女遭受丈夫毆打向警方求助至法院聲請保護令的案件。金門地區的家暴事件雖然沒有台省多,但是金門家暴事件已有越來越多趨勢,值得地區相關單位重視。 婚姻暴力在台灣地區的統計,每五對夫妻中就有一個婦女遭受婚姻暴力。事實上,婚姻暴力也是全球性的問題,根據聯合國的調查顯示,世界上有四分之一以上的婦女曾遭丈夫毆打過,許多婦女則是長期受到精神及感情上的虐待,由此觀察,婚姻暴力在世界各國都是嚴重的問題。 金門近年來家暴事件不斷昇高,足以顯示地區樸實形象已遭破壞,不容忽視。基本上,婚姻暴力是一種人格病態的表徵,一般說來,婚姻暴力大部分是丈夫毆打太太,而且會成為習慣,就如三月三十一日金湖遭到丈夫毆打的婦女八年前嫁到夫家後,即經常遭到丈夫毆打,最近卻變本加厲。 地區婚姻暴力事件漸多,但報警協助的案例卻較少,主要在於礙於面子問題,據統計,金湖地區今年有三起報案的受暴婦女大都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才會聲請保護的,而未聲請保護者仍相當高,這只是金湖地區的數字而已,而全縣就不止如此了。 婚姻暴力成因很多,輔導專家建議為了免受家暴之害,最重要的是婦女本身要知道保護自己的方法為: ─試圖了解丈夫使用暴力的情況,技巧性協助他接受治療,期讓自己脫離婚姻暴力陰影。 ─要求自己接受專業機構的輔導,儘快使自己不再懼怕丈夫的暴力威脅。 ─切勿相信丈夫不再毆打的承諾,要主動積極尋求妥善的因應之道。 如果以上專家建議仍不能有效改善家暴時,我們認為保護單位應: ─對婦女施暴者要加重其刑,或強制施暴者接受心理治療,防止預謀犯罪及臨時起意。 ─對婦女本身教育及輔導其懂得保護自己,並勇於檢舉、指證,以及及時聲請保護令的方法。 ─應建立迅速聲請通路,儘快協助受暴者進行保護及緊急就醫,同時避免二次傷害。 ─應經常定期或不定期舉行會議,研究遏止家暴事件方案,降低家暴案件發生。 對於地區婚姻暴力事件增多,我們認為保護單位、婚姻暴力防治中心及每一家庭的夫妻,都應重視這個問題並減少婚姻暴力的發生,尤其夫妻間更要和諧、理性、恩愛,才是最為重要的。
-
防疫無國界應由全民落實做起
陳水扁總統在日昨出刊的「阿扁總統電子報」上呼籲國際社會,要嚴肅思考中共阻撓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合理性,陳水扁總統強調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剝奪其他人接受更好醫療服務的權利,健康與幸福超越政治、國界和種族,是一個人的基本人權,儘管台灣不是(WHO)的成員,但是這次政府採取的措施,完全依據(WHO)的建議,從實證醫學的角度做出評估與建議,甚至採取更高的標準,因為我們了解生命與健康是不能冒險的,我們寧願「過」,也不能「不及」。 此次,非典型肺炎疫情,來勢洶洶,一發快速蔓延擴散,短短期間就有十七個國家,近二千八百例疑似病例,已成為全球的挑戰,隱瞞疫情不報,不啻草菅人命,也是違反人性的,讓台灣加入世衛組織,自是名正言順,合乎情理。 國內SARS疫情病例,迄至目前為止,依據報導顯示,可以確定都是由境外感染帶回擴散,連日以來,政府衛生主管機關戰戰兢兢、如臨大敵,各項防疫措施積極加強,離島地區機場及碼頭的檢疫及消毒作業,亦已同時展開,然而,最為引人耽心的是一般社會大眾,是否真正提高防疫警覺,防疫措施有無落實基層?如果上緊下鬆,甚而還有僥倖的心態,那才是防疫工作的缺口死角,衛生主管機關應該用心觀察,深入瞭解,促使全民投入防疫行列。 當然,凡是涉及大眾公共事項,絕非少數專業人員所能竟其全功;防疫工作更是如此。若將全部責任諉諸少數衛生與醫療機關承擔,那是緣木求魚,效果是「點」不是「面」,根本不符當前防疫工作實際需要。此時此刻,美伊交戰,全球衝擊;疫情燎原,舉世驚惶。要保健須由自己做起,為保命更要大家一齊努力。發現防疫漏洞,都應主動提出建議或反映政府主管機關改進加強防堵,不能得過且過,自己的健康與生命才有保障。 目前SARS疫情仍在持續發燒,有關防疫宣導與行動仍應兼籌並顧,全面加強,藉以喚起社會大眾密切配合,做到「滴水不漏」、「萬無一失」之要求: 一、根據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日昨公布,市售口罩檢測結果,發現百分之七十九的受檢口罩,標榜「活性碳布」,實為加工染色,即使買到真品,也無法濾除病菌,地區市面有無是項進貨?萬一必要使用,口罩供應有無問題?為能未雨而綢繆,衛生醫療主管機關實有深入了解,預作因應之必要。 二、利用地區電子平面媒體加強宣導,呼籲鄉親提高防疫警覺之外,有關洗手方法(濕、抹、擦、揉、淨、捧、乾)等步驟,馬虎不得,也應予以印成宣導資料,並循行政系統,將「母本」發至各機關、學校、社團,要求各依需要複印分送所屬員工、學生及家戶,以廣週知。 三、為能發揮防疫預期功效,監控與防視工作,應深入地區社會各階層角落,所需人力應循行政系統動員外,鼓勵主動發掘通報或運用現有義工進行,防疫工作,須由全民落實做起,以臻綿密,而免遺漏。
-
香港疫情災害金門當引以為鑑!──籲請中央正視「小三通」防檢疫的重要性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疫情繼續在香港肆虐,截至八日晚間為止,已有九百二十八人感染,因而死亡者廿五人,其中還包括醫生和護理人員,除對港民生命健康構成嚴重威脅,也藉飛機運輸旅客傳播至世界各地,引起全球大恐慌! 的確,由於疫情在香港社區迅速擴散蔓延,無法有效控制,感染人數直線上升,港府因而緊急採取斷然措施,對牛頭角淘大花園社區E棟大樓下達「隔離令」,全棟大樓二百餘戶居民遭隔離十天,昨起展開消毒,明天才能全面解禁;同時,全港大學以下學校全面停課三週,最快下旬才能復課,冀望防杜病毒傳播擴散! 再者,連日以來,因過境大陸旅遊團逾九成取消行程,香港國際機場每天四分之一航班停飛,一週來已取消千餘航次,能正常起飛的航班,載客率也大幅滑落,旅客人數銳減,惡性連鎖反應的結果,不僅航空及旅店業者生意一落千丈,市街各行各業亦門可羅雀,特別是投資意願縮手,股市狂跌,對經濟造成的衝擊損害,實在難以估計。 不容否認,「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疫情,世衛組織證實病源起自廣州佛山,毗鄰的香港首當其衝,才遭受無妄之災!換言之,香港和金門同樣臨近大陸疫區,亦是台商中轉的門戶,香港災情慘重,金門同處危險地帶,浯島子民自當以如臨大敵的態度,戒慎防範! 當然,此番疫情擴散,全球已有近二千八百人感染,一○一人不幸死亡,尤其,舉世群醫束手無策,還找不出真正病因,因而民眾要求關閉「小三通」,斷阻疫情入侵的呼聲甚囂塵上。然而,陸委會主委和衛生署署長分別來金視察評估,決定加強防疫措施,暫不關閉金廈航班,因為,事涉兩岸事務,滋事體大,不能單方片面喊停,何況,就算停開金廈航班,兩岸近在咫尺,海上小額貿易頻繁,不但人民往來接觸,貨物更是公然上岸充斥市場、進入家庭,如何禁絕?甚至,天上自由飛翔的候鳥,亦可能是疫情傳播媒介,誰能禁止? 事實上,香港醫療衛生水準不差,此次會被疫情輕易入侵,進而蔓延釀成大災害,除了歸究於最初廣州「佛山」方面隱匿疫情,星星之火未及時撲滅而燎原,更重要的是香港當局疏於防範,出現防疫大漏洞,才讓疫情有機可乘! 總之,香港災情慘重,損害難以估計。因此,我們認為:「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企盼中央醫療衛生主管單位,能以香港為殷鑑,正視「小三通」防檢疫的重要性,以及離島醫療設施嚴重不足的窘況,拿出具體的措施和決心,充實金門醫療軟、硬體設施,調派專業防檢疫人員長期進駐把關,建立「防疫如作戰,平時如戰時」的機制,有備而無患,或許,才能阻絕疫情入侵,確保台澎金馬人民生命健康與安全!
-
全民反毒堅決向毒品說「不!」
最近地區警方破獲數起毒品走私、販售案,對於相關查緝單位的績效應該給予肯定,也希望能夠持續加強各項查緝作為,防杜毒品的入侵,同時也冀望社會各界共同關注毒品的危害,全民堅決的向毒品說「不!」 檢警調最近所破獲的毒品案,毒品的種類都是第一級的海洛因及第二級的安非他命,「進貨」的管道有從大陸走私並企圖由機場「闖關」不成,有在台灣交易或採郵購方式;其中以夾帶海洛因企圖闖關的個案毒品重量達八百六十六點一公克,價值在新台幣三百萬元左右。而根據在去年三月成立的金門地區治安聯防中心統計,在去年地區經由聯防中心機制偵破的毒品案件包括走私海洛因總計有五千五百多公克、k他命六千四百六十五公克、美沙冬五千一百四十五公克。 毒品的供給與需求往往是一體的兩面,由這些案例的破獲,正顯示了金門吸毒、販毒人口的無所不在,同時也表示經由金門做為毒品「中轉」的事實。有關單位所查獲的毒品數量、種類雖然不同,但毒品的危害性卻是一樣的,而且如果持續存在,所產生的傷害也會愈來愈嚴重,因此,除了查緝單位的加強作為外,全民的反毒行動也要不斷的持續推動。 國內常見濫用的違禁藥物種類有海洛因、嗎啡、大麻、古柯鹼、快克、安非他命、紅中、白板、LSD等等,甚至還有青少年以含有毒性的花種為替代品,形成另類的「嗑花族」,而搖頭丸則已經成為目前E世代青少年濫用的主流。而且為了滿足吸毒人口的新奇、刺激,還不斷的開發出新的「產品」,只要有新產品出現,必定會廣為流行。 毒品的危害至深且鉅,尤其吸毒人口以青少年為最多,根據研究指出,青少年使用毒品的原因或是一時好奇、或是同儕團體影響、或是尋求一時的快樂,也可能是來自家庭、課業的壓力,也有受到不良份子的誘惑、利用。但不論是什麼原因,只要一沾上毒品,如果沒有得到適時而妥善的導正,就會愈陷愈深。 毒品的危害除了使個人身心的健康、生命受到嚴重戕害,也會對於家庭造成極大的傷害,因為毒品而引發的其他犯罪行為也屢見不鮮,更是危及他人、社會,衍生更多的治安事件。 也由於對毒品危害的重視,相關的警政、司法、教育、衛生等單位,也將毒品防治列為重要工作。我們也認為,相關單位應該不斷的加強宣導、教育,讓反毒的觀念深植人心,同時加強各項查緝、防杜措施,以阻絕毒品供需;然而更重要的是全民的反毒意識的形成,如父母對於子女教育、日常行為的關心,都是要配合的工作。結合全民的力量,落實反毒、拒毒、緝毒、戒毒工作,期能有效的遏止毒品的危害。
-
不是路已到盡頭而是該轉個彎了
媒體披露一駭人聽聞的消息:香港每九小時有六人跳樓,五人喪命,港星張國榮正值人生高峰,事業有成,竟然也選擇跳樓結束他的生命,真是令人扼腕、嘆息。另外台灣北部地區某國中一個班級,近期陸續發生多名學生割腕自殘的行為,甚至有集體躲在廁所割腕,多人血跡斑斑,真令人匪夷所思,搞不清楚這些國家未來的棟樑到底怎麼了,他們心裡究竟有何難言之隱,需要採取自殘的行動。因為課業繁重嗎?感情問題嗎?抑或家庭因素呢?為什麼連功課不錯,人緣不差的學生也藉割腕來發洩情緒呢?這是個家庭、社會、國家、學校急需重視,謹慎處理看待的問題。 無可諱言,社會高度工商業化、科技化之後,競爭激烈,為免於輸人,免於被淘汰,人人充滿危機感,人人汲汲營營,每天兢兢業業,唯恐稍有閃失,被別人拚過去,被別人贏了,每天處心積慮的,其生活目標就是要贏過別人。學業成績要贏別人,升學考試要贏別人,工作績效要贏別人,官位要爬得比別人高,事業要做得比別人大,錢要賺得比別人多,車子要比別人好,房子要比別人大,先生太太要比別人好,最重要的子女要比別人出色,試想,長期處於這種競爭狀態下,有幾人是健康快樂的?心理會不生病?心理不會變態?也難怪精神官能疾病、心理疾病的患者日益增加。心理疾病患者增加,社會就要付出更大的成本,但成本增加還不見得能提升社會的生活品質,甚至造成惡性循環每下愈況。這是老師、父母、家長、宗教家、社會工作者、政治人物該覺醒的時候,該拿出方法的時候,該是改變社會現況的時候了。具體做法謹提出三點作為參考: 一、改變觀念:人固然應追求進步,追求理想,甚至追求卓越,然而應該循序漸進,量力而為,知人知己,了解別人成功的特質,欣賞別人的成就,檢視自己是否有這種能耐,不必一味要和別人比高下,要學習了解自己,欣賞自己,樂於做自己,自己永遠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如此一來不但喜悅自己,也會欣賞別人,人生的苦惱、煩惱、不如意的心情自然降低許多,心理也會舒坦。 二、重視生命:生命是可貴的、是無價的,人人皆應學習善待自己的生命,更要學習珍惜尊重別人的生命,不能因為自己的挫折或不如意就想結束自己的生命,更不能因為不滿意別人的行為,而去侵犯傷害別人的生命,教師、宗教家、社工師,是生命教育中被寄以厚望的一群,希望他們多付出心血來教育學生社會大眾。 三、自我修行: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人活著一定會碰到挫折與困難,所以要學習處世的智慧,諸如學會隨緣發展,隨機應變,隨時學習,隨遇而安。學習苦中作樂,吃苦當作吃補,不畏橫逆,培養越戰越勇、堅忍不拔的個性。最後更要學習凡事往好處想,天無絕人之路,「不是路已走到盡頭,而是該轉個彎了」,誠所謂「柳暗花明又一村」,前程永遠是最好的。
-
善用離島建設條例拯救金門生機!──「離島建設條例」施行三週年回顧與展望
縣籍立委吳成典日昨在立院發表「金門宣言」,以「台灣是亞細亞的孤兒,金門是台灣海峽的棄嬰」為題,向行政院長游錫提出質詢,要求重視金門離島醫療需求、歸還軍佔民地及落實住民生存權等,獲承諾將依照「離島建設條例」逐步改善。 是的!「離島建設條例」於民國八十九年三月二十一日經立院制訂通過,同年四月五日由總統公布施行,開宗明義第一條即明文記載:為推動離島開發建設,健全產業發展,維護自然生態環境,保存文化特色,增進居民福利而制定。 不容否認,當初中央政府鑑於長年以來,離島建設泰半以軍事戰備需求為主,各項民生基本建設不足,無論醫療、水、電、衛生、交通、教育等生活品質,遠不如台灣本島,導致人口不斷大量外流,嚴重影響地方建設與發展,居民常有二等國民之嘆,因而特別制定「離島建設條例」,冀望平衡生活差距,實質照顧離島居民生活。 然而,綜觀「離島建設條例」,施行到今天正好屆滿三週年;回顧既往,政府有真正落實推動,大力開發離島建設、健全產業發展、與實質照顧到離島居民嗎?倘若答案是肯定的,為何縣籍立委吳成典還會在國會殿堂,為鄉親大聲疾呼爭取權益呢? 事實上,長期在砲火下的離島金門,四十年來工商建設付諸闕如,靠駐軍消費的市街,撤軍之後大都門可羅雀;農、漁、畜牧業受大陸產品低價傾銷,毫無招架能力;公營事業單位受政府採購法限制,幾無生存空間,唯一勉強維持榮景的觀光事業,卻因惡性競爭,業者莫不叫苦連天。換言之,放眼今日金門百業蕭條,市場消費能力不足,惡性循環的結果,除了軍、公、教人員按月領薪不受影響之外,其餘的各行各業,普遍都在吃老本苦撐,看不到希望的明天在那裡,特別是農、漁、勞工界朋友,想多付出勞力養家活口,機會非常難尋! 除此之外,金門仍有諸多軍事禁、限建管制,嚴重影響投資發展;民眾繳交同樣的健保費,卻享不到高水準的醫療品質;島上短缺大學院校,學子被迫負笈他鄉,生活費高昂,增加住民負擔;政府採購法限制,台商財大氣粗,動輒低價搶標,搶走離島住民的工作機會,美其名是公平交易,實是扼殺離島產業存活的生機,與當初「離島建設條例」立法之美意,完全背道而馳! 平情而論,「離島建設條例」施行三年以來,離島醫療設施依然不足、軍佔民地問題懸宕未決,住民生活未見改善,反而謀生不易,難怪吳立委發表「金門宣言」,以「金門是台灣海峽的棄嬰」為題,要求政府重視。我們認為,吳立委善盡為民喉舌之責,道出鄉親的心聲,企盼再接再厲,集思廣益善用離島建設條例,繼續督促政院落實推動離島開發建設,健全產業發展,拯救金門生機!
-
常懷孝思與感恩
清明節是屬於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在傳統的祭祖、掃墓習俗中,在在表現出國人「慎終追遠、永懷祖德」的情懷,經由這些傳統習俗所延續的是中國人最為重要的美德─孝思與感恩。 按我國節慶記載,清明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大約在春分後的第十五日,正是陽曆四月四日或四月五日,在民國二十四年開始,政府明訂清明節為民族掃墓節,在這個日子裏,最主要的活動就是掃墓、祭祖。 我國的每個傳統民俗節日,都有很長的歷史緣由,也都會有許許多多的傳說,經由這些代代相傳的傳說,讓傳統習俗變得更精彩、有趣,也更豐富了傳統習俗的內涵。如說到清明節,不論是春秋時代晉國百姓紀念賢臣介之推而「寒食禁火、清明插柳」,抑或是漢高祖劉邦得天下後,拋紙尋父母墳,這些傳說都在傳衍著教忠、說孝、講仁、求義的美德,及揚善去惡、趨吉避凶的傳統。 此外,清明節又有踏青節之稱,主要是清明節在暮春三月時節,正是大地一片生機蓬勃、萬木萌動、欣欣向榮的景象。而此時,戶外風光明媚,極適合踏青賞景;由傳統的踏青、盪鞦韆活動,也予人有著無比的活力與希望。 當然,隨著歷史的演進、時代的變遷,對於傳統習俗的看法及過節的方式,也或多或少有所轉變。但縱使歷經千年,對於傳統習俗的「主流」思想,相信也是不會改變,那就是孝思與感恩的心。 雖然說,孝道是中國人千百年來最根深柢固的優良傳統,社會上能盡孝的人還是佔大多數,也是維繫家庭親情的最大力量。但不可諱言的,這樣的思想及觀念,也隨著社會結構的改變、功利盛行,而逐漸式微。時至今日,社會上每日所發生忤逆雙親、不尊親敬長的事情,時有所聞;如為爭家產,不惜和老父母對簿公堂,或甚有毆打凌虐、拋棄父母的不孝行為,讓老父母無語問蒼天,甚至抱憾而終,也讓人間悲劇一再上演。試想,不能以孝事親、不能常懷感恩,即便在祭祀時是有最豐盛的祭品,又有什麼意義? 現代人談孝,或許不必一定要拘泥於古代的方式,也或許不一定在於最高的物質生活享受,而是要發自於內心的感恩;能夠常懷感恩心,就不至於對長上忤逆不敬,反而能盡一己之力,盡心盡力事親敬長。在現實社會中,我們也不難發現有許多在貧困環境中的子女,依然能夠克盡為人子的孝行,更讓我們感動與欽佩。試想,如果人人都能傚其行,善盡孝道,社會將擁有更多的幸福與安樂。
-
遏止大陸漁民非法越界捕魚
大陸漁民非法越界捕魚情事日益嚴重,上月底金門縣聯合取締非法捕魚巡護小組,又在復國墩、峰上海域查獲越界捕魚之大陸漁船五艘,該船漁民亦坦承無誤。據新聞報導指出,金門海巡隊已依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將五艘大陸漁船上漁網全部查扣,十三位大陸漁民均接受偵訊調查。 大陸漁船非法越界捕魚已非鮮事,常年以來,都是成群結隊越界金門濫捕濫炸,金門海域海洋生態已遭到致命的破壞,現在金門漁民幾乎已無魚可捕,然而,大陸漁船仍不斷侵入濫捕,大陸有關單位不顧我方抗議,卻一再我行我素,亟盼大陸方面負起最大責任約束漁民不法行為。 非法越界捕魚是「法所不容」,大陸漁民應該是了解的,依照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非法越界是違法的,如果再從事炸魚行為,更是法令所不許,漁業法就有明文規定,捕採水產動植物,不可使用毒物、不可使用炸藥、不可使用電氣或麻醉物,違反者可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當然這些處罰對我漁民有效,對大陸漁民卻沒有約束力。 針對大陸漁船非法越界捕魚事件,我們除了加強海巡查緝外,可否以更積極的手段與作法照會中共當局約束大陸漁民勿從事非法行為,這將是我中央或地方應認真思考的問題,期保護地區漁民生計,恢復漁市場商機。我們認為對於大陸漁船越界捕魚,必須迅速處理加強禁制,特提出以下數點或可作為參考: ─海巡單位勤加巡邏海域,嚴密我漁業海域,勿讓大陸漁民闖入。 ─對已闖入大陸漁船,應依法處理,並仔細搜查漁船違禁、違法漁具予以查扣。 ─對大陸漁民非法越界捕魚,亦依規定帶回詳加偵辦及製作筆錄,嚴重可依法究辦。 ─海巡隊應定時或不定時在海上巡邏,遇可疑大陸漁船應即積極處理。 ─海巡隊除查緝大陸漁民濫捕外,對大陸漁民走私行為,亦應嚴密監視,使大陸漁民無法從事走私活動。 金門海域魚群已日漸枯竭,生態資源也將蕩然無存,在金門本地漁民已無魚可捕的當口,大陸漁船仍大肆進擊,金門海域實在經不起大陸漁民的摧殘了,因此,如沒有效防制大陸漁民越界在金門海域非法捕魚,有關單位確應拿出有效作法為之。 保護漁業資源已刻不容緩,「竭澤而漁,後果不堪」。政府嚴加正視「護魚措施」使非法捕魚減緩,則是平衡海洋生態的最佳良方,而得以永續不竭!
-
落實做好防疫措施為國人健康把關
行政院日前宣布:將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列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同時也將大陸、越南、香港等地列為疫區,金門因與列為疫區的大陸一水之隔,兩岸小三通來往頻繁,是否會成為防疫的缺口,格外引人重視。如果中央主管機關沒有同時考慮到離島地區也有事實迫切的需要,針對金門機場及水頭碼頭旅客進出的狀況加強監控掌握與瞭解,極有可能因為小小的缺口沒有防堵,而引發嚴重的後果。 防疫如同作戰。由於疫情不斷蔓延擴大,社會大眾都應具有「萬事莫如防疫急」的警覺。目前全球已有十五個國家發現一八○四個可能病例,並已造成六十二人死亡,全台也有五個縣市有SARS個案,有六個縣市有疑似個案,病例且有不斷增加趨勢,儘管目前金廈兩地迄無任何病例傳出,防患未然,全面戒備,讓疫情不會波及金門地區,即是中央及地方衛生及醫療主管機關當務之急。誠如李縣長於日前縣政府記者會中表示:金門地區相關醫療人員已經合力投入此項防疫工作任務,但是耽心地區醫療專業水準與設備,目前尚且無法達到先進的要求,對於新生病例,不是現有人力可以克服,因此祈盼中央鼎力援助,這不只事關金門人的健康,也關係到進出旅客及國人健康。 連日以來,國內平面及電子媒體,每日報導全球疫情,且有醫院醫師疑似感染SARS病毒,救人也要救己,防疫工作應是全面性的,與其消極宣導暫停前往疫區,公務員、學生或勞工因SARS可以停止上班上課,或暫時關閉小三通等等,不如全面動員參與防疫活動,政府與民間更應同心齊力積極採取疫情管制,多做比不及好,絕對不能粗心大意懈怠,方為正途。 SARS的病毒傳染,由大陸廣東而香港,如今擴散全世界,由於兩岸三地往來頻密,疫情難免相互影響,僅廣東一地就有八百餘人感染,其中並有死亡者,倘若經由人員進出,疫情感染機會自然很大,尤其防疫工作貴在爭取時間,分分秒秒,不能錯失,卒免功虧一簣。而又最怕由境外感染而形成本土疫情,一旦噩夢成真,衛生醫療機關都有義務誠實告知民眾所有可能與真象,萬萬不能因為惟恐引起驚慌,隱而不宣,任由民眾傳說紛紜,反而容易導致人心惶惶。 為加強SARS防治,以下淺見數端,還望中央及地方衛生醫療主管機關劍及履及,馬上展開行動: 一、為防疫情持續擴大,具體防疫措施應再檢討加強,並應發動政府機關、事業機構、社團、工廠、校園展開大規模宣導,要求各地區醫療院所提報防疫應變計畫,呼籲國人不前往疫區、避免不必要探病、不去密閉的公共場所,要勤洗手、要戴口罩,注意環境衛生、飲食均衡與運動,提昇免疫力,避免暴露,正確就醫等防疫措施。 二、為能發揮預期防疫效果,有關海、陸、空防疫動員作戰,應有逐級督考稽核機制,要求落實執行,且應顧及全面,金馬地區,尤其不應遺漏,如對公共工具及場站、公共電話的清潔與消毒,以臻綿密。 三、建議衛生署或疫情管制局應提供離島地區的防疫藥劑、口罩,並就疫情通報網完成分工,以地區為單位,集中航空人員、航警、港警、海巡人員實施防疫任務講習,指導如何辨識疑似感染患者,以便機先攔截感染源,藉以減少疫情傳染機會,確保國人身體健康。
-
婦幼節談親子教育
日前金城鎮公所舉辦「慶祝婦幼節愛心園遊會活動」,我們欣見父母親高興地與子女一同參與活動,場面感人,這種透過父母與子女的親子教育活動,不但可促進父母與子女的良好溝通,更可培養子女正常健全發展。 父母愛子女,就要以正道教導子女,不要讓他走入歧途。子女走入歧途大都由於驕傲、奢侈、任性、放蕩造成。而他們之所以會驕奢淫佚,又是父母太寵的結果。所以愛護子女,絕不可以縱容,因為縱容會使他們成為「小霸王」,那麼以後輕者凡事自我中心,與人格格不入,將無法適應群體生活;嚴重者將缺乏是非觀念,而漠視道德規範,破壞法律秩序,到他闖禍之後,就悔之晚矣。這種「愛之適足以害之」的例子俯拾即是,屢見不鮮。父母為子女一生的幸福著想,適度的管教是絕對必要的。 對於中國文化來說,家庭教育更具有特別的意義。家庭是文化的主要傳遞者 ,家庭教育是民族文化命脈之所繫,與青少年生活關係密切。為了使青少年生活適應良好,父母親應積極參與親職教育,閱讀書報、聆聽專家的演說、觀看專門性的電視節目、與教師學者討論溝通、向他人請教等方式,學習管教子女之道,與子女溝通之道。當親子間溝通管道暢通時,子女對父母必坦率,無須虛偽應付,父母亦能了解子女的思想作為,而即時加以鼓勵增強,或誘導改正,真正發揮了父母教養的功能。否則一旦發現子女行為嚴重偏差時要補救,通常都為時已晚了。 職是之故,親職教育的重要日漸受重視,尤其在工商社會中,家庭的教養功能有被取代的趨勢,家庭逐漸喪失保護青少年,避免其與社會過早接觸的功用,因而諸多青少年,一方面必須面對和直接承受社會所給予的種種刺激、誘惑或挫折,另一方面要面對社會種種不良的風氣習染。這便是為什麼社會越進步越需要積極加強青少年的輔導與親職教育的重要原因。在蘇愛秋所著親職教育一書,對親職教育有三點值得我們學習: 一、親職教育是終身不輟的教育:父母關心子女一生的安危、幸福;教師希望學生都能品學兼優,成為好國民。但是身為父母與教師都應懂得調整自己,與子女學生共同成長。 二、親職教育是自然施教的教育:教育子女是一種自然的教育,父母與子女間應彼此坦誠關懷,保持愉快和諧的氣氛,使家庭成為充滿快樂歡喜的天地,使子女性格得以健全發展。 三、親職教育是統整學習的教育:親職教育涉及的範圍很廣,唯有良好的生活教育環境,父母師長循循善誘,孜孜不倦的教育他、引導他、啟發他、激勵他,子女始能成器、成材。 總之,有良好的親子關係,和愛心的家教,可使子女減少犯罪,進而可成為國家社會有用之人才。
-
推動安全、互利的兩岸小三通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的疫情傳開之後,除了引起全民的高度重視及關切外,也因金馬和大陸一水之隔,連帶的使疫情和小三通的議題聯結在一起。在談防疫工作的同時,也因SARS而突顯出兩岸小三通實施以來,許多亟需商討並形成具體運作方案、機制的不足。 隨著SARS病例的持續出現,也讓許多人恐慌的心情如影隨形的揮之不去。在這波的防疫大戰中,實施小三通的金馬地區因為和大陸來往頻繁,擔心因小三通管道而讓疫情跟著「通」過來的人不在少數,希望暫時關閉小三通,以防杜疫情的聲音不斷。當然,在這個談「疫」色變的節骨眼中,如何對疫情做有效的控制、防止疫情的蔓延,進而能有效的治療,成為當務之急,因此而採取的相關措施,其實都是可以理解的,畢竟生命無價、健康第一,相對是每個人所最關心的。但在這波的SARS的疫情中,同時也更加突顯小三通在實務操作面有許多要重視及努力的地方。 小三通雖然是以金馬地區為試辦地區,但因而引發的事務卻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往往都是兩岸必須共同面對。如防檢疫工作的重要性,在小三通開辦之初,相關單位都有專業的瞭解與認知,不論對人或對物,都應該有一套具體可行的方案、措施。可是一有疫情出現,防檢疫能力不足的問題統統浮上了檯面。另外,讓大家一直關切的是醫療問題,此時除了要關心金門有多少隔離病床,更重要的是醫護人力、能力,甚至整個體系的強化,單單有硬體的建設固然是必須的,但相對的是要專業人力的增加及水準的不斷提昇。 小三通所涉及的事務本來就相當的廣泛,舉凡經濟活動、防檢疫、醫療、治安、緊急救護,甚至政治層面,再到每個單項事務都必須有周全的規劃,這些周全的規劃,往往不能單方面說說就算了,尤其要建立在雙方順暢的協商管道及健全的機制。 我們也瞭解,不論是金馬有關防檢疫、醫療、緊急救護等等方面體系的健全與強化,或是各項與對岸的協商、合作及機制的建立,都是極大的工程,也需要時間、人力、財力、物力的投入,甚且是政治議題的牽扯。 可是不能讓這些已經顯現的問題持續存在,反而更應體認這些問題的迫切性,要從法令、制度、經費、技術等層面全面加以檢討,以彌補不足的地方。但更重要的是,所有的改善、強化工作及機制的建立,不是只在解決目前的困難,而是要成為小三通過程中必備的條件,我們也確信,經由這些條件不斷的改善、充實、健全,才能讓小三通在安全、互利的情況下持續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