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維護公僕尊嚴整飭公僕紀綱
提起公僕的工作與生活紀律,如果以民意要求的標準角度衡量,少數人平日的我行我素工作態度、生活交遊表現,每與民意確有落差,並不滿意。 作為一個現代的公僕,除應謹守分際,依法行政,秉公辦事,必須具備本職上專業知能、清廉操守及犧牲奉獻、熱忱服務精神,而在貫徹政府政策政令責任上,更應熟稔職掌範圍內法令規章,及當下政策政令措施作為方向內容要項,期以順利運作,達成全方位服務要求,避免一知半解發生偏差錯誤,損及社會大眾的基本權益,個人工作威信受到質疑。 長期以來,少數公僕之所以受到民眾詬病,根據客觀考察,原因不外有以下諸端,茲特提供主管機關參考: 一、服務為先,民眾至上:既係施政要項,也是施政目標,工作繁雜,本來艱鉅。尤因組織編制並不健全,專業人力人才普遍缺乏,要想針對社會脈動,主動而有效深入瞭解掌握,運用每年度有限歲入預算經費,作大量之投資建設,全面進行改善,不作長期努力奮鬥、努力經營誠非所易。因而民怨緣此而起,此時亟須加強政民互動,每個公僕都有責任主動走出辦公室、深入基層、接近鄉親、傾聽心聲、瞭解多數社會大眾真正需要什麼?將縣長「用心為鄉親服務」之要求,貫徹至各村落及各家戶。而此項政策行銷、政令宣導工作任務,胥賴縣政團隊成員,合成心力,週而復始貫徹執行,讓眾多鄉親對於政府當前之施政要項及政府追求理想目標,都能了然清楚,期以異中求同成為金門快速向前統合力量。 二、民意純真、嚴苛現實:凡經提出申請或陳情事項,莫不希望立竿見影,馬上得到結果。稍嫌有怠慢,即有激情表現。站在民眾立場,原本無可厚非,實亦不便計較。此時倘有「辦公而不辦事」的公僕,終日行方飄忽,任由公文旅行,甚至石沈大海,這豈是政府行政革新所應有?民眾又將如何看待政府大力倡導「工作時效」及「提昇行政效率」的問題?其實,公僕與民眾本屬一體。所不同者,公僕多個職稱,任令風吹雨打太陽曬,每月照領公薪不誤,能有機會為鄉梓貢獻心力,凡事自應易地而處,多想多看多聽。如果每個公僕服務態度和藹、行動快速、績效良好、克盡職責、公私分明,自然就能獲得民眾的信任與愛戴,贏得敬重與尊嚴。 三、各機關依據中央法令規定,全面推動的公僕考核制度,目的即在透過行政指揮管理督導系統,促使所屬公僕都能知所惕厲,在各個職責崗位上,勤奮從公,專心一志,中規中矩,竭力為民服務,扭轉民眾長久以來的刻板觀感印象,從而得到民眾充分信賴與支持,然而,此項設計完整可行計劃制度並未在政府各機關中落實推動執行,每年年終考績之後,不平之鳴隨處可聞,此外對於個人平日工作違常,生活異常,乃至觸法亂紀情事,復多並未確依法令規定,秉於職責防處根絕,亟應全面檢討,由上而下清查,找出重點對象,列冊加強考核,促其力爭上游,卒免影響機關整體團結與進步,鑒於此項考核制度,立意甚佳,攸關政府機關聲譽、榮辱與興衰,不宜任其流於形式,造成惡性循環,劣幣驅逐良幣,期以發揮政府「興利防弊」、「汰劣留強」實際功效。
-
營造健康生活享受美好人生
行政院衛生署將今年訂為「家庭健康年」,期望透過各種強身活動,以促進家庭成員健康,保障家人幸福,讓每一位國民都能擁有美好、快樂的一生。 其實,健康比什麼還來得重要,有了健康強壯的身體,才能擁有一切。中華元極舞總會會長林榮昭先生一再強調說:「榮華富貴不稀奇,身體健康第一讚」,字裡行間,不正赤裸裸詮釋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嗎?林總會長也常以此與元極舞學員相互惕勵,主要在提醒大家不要輕忽自己的健康。 根據縣衛生局指出,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有鑒於國人近年來沉溺於不良的生活習性,嚴重的戕害國民健康,剝奪了幸福生活的權利,特別訂出了一套維護全體國人健康的計劃。這一套健康計劃不外乎是希望全民能夠共同創立無菸害的生活空間、每日多運動、婦女進行乳房保護篩檢措施、重視兒童事故傷害預防以及居家安全防護、力行長生保健招式等,這些都是容易做到的事,也是身體健康的保證。 在繁遽的目前社會,國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太忽視自己身體的健康,有多數的民眾往往吃得多,運動量反而銳減,無形中對個人健康造成鉅大影響,付出無法估計的損失。針對此一缺失,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用心良苦,特別推出家庭健康年計劃內容,只要全民能夠切實執行,實踐於日常生活當中,必可對國人健康的促進、家庭幸福的實現,以及健康觀念的建立具有莫大的意義與奉獻。 近年來,地區社會型態逐漸轉型,昔日大家庭模式日漸式微,取而代之是盛行小家庭制度,而且兒女成長後也逐漸往城市與台灣地區遷移,形成雙親獨居的孤零情景。此時此刻,這些獨居孤單的老年人若再不注重自己身體的狀況,好好珍重愛惜,經常做保健運動,必是對健康的一大傷害,因此,這更是為人子女者應該重視的問題。 此外,國人的飲食習慣應該有所改變與調整,平時飲食要力求清淡,儘量遠離菸、酒、檳榔以及藥品毒物之為害;更勿沉溺於色情與賭博。平常應適時適量運動,培養健康觀念,而健康並非僅止於生理層面,當然,心理健康更不可忽視,才能營造健康的生活,享受快樂的人生。 際此春暖花開時候,也是運動的旺季,地區民眾更應把握難得的機會,每天不忘早起運動,建立運動精神,只要有計劃、有恆心,每天騰出一小時運動時間就足夠了。不過,除了養成多運動的好習慣外,平時也要重視預防醫療工作,善用進步的醫學科技,把自己照顧好;另外地區民眾更要特別注重公共衛生。畢竟,公共衛生改善亦為促進健康及延年益壽的秘訣,不容輕忽。為了美好的人生,至盼縣民一起來努力!
-
防杜疫情中轉宜拿出具體措施!---以如臨大敵的精神防範「非典型肺炎」入侵
非典型肺炎全球肆虐,疫情不斷蔓延,金門雖尚未發現病例,但衛生局已啟動防疫通報系統,要求醫療院所提高警覺,籲請民眾暫時不要到香港和大陸地區旅遊,共同防範疫情由「小三通」中轉上岸! 的確,到昨天為止,台灣地區已發現四起疑似病例,均係過境香港或到大陸旅遊後出現感染症狀,經媒體廣泛報導,引起民眾的高度恐慌,口罩成為搶手貨,幾乎到了聞咳色變,人人自危的境地!甚至,連日來有部份電視媒體報導台商自金門中轉,在「見到草繩就是蛇」的情況下,竟大肆渲染金門是防疫的死角! 不容否認,金廈一水之隔,近在咫尺,每週二、五、日三天有定期航班對開,成為台商中轉的捷徑。或許,幾年前的口蹄疫事件餘悸猶存,稍有風吹草動,難怪部份媒體記者「看見黑影即開槍」,因而有誇大不實的報導。 事實上,大陸幅員遼闊,很多疫情無法有效控制,如狂犬病在很多國家早已絕跡,但大陸仍屬疫區。特別是大陸黑心廠商橫行,假酒、假藥充斥,甚至連牛仔褲含毒素、棉被夾有毒廢棉絮等等新聞都上了國際媒體。如今,金廈海上走私頻繁,有限的海巡、岸巡人員防不勝防,加諸兩岸「小三通」匆匆上路,防檢疫配套措施未盡完善,大陸貓犬、珍奇動物上岸時有所聞,疫情中轉問題確實堪憂。因此,有民眾耽心「非典型肺炎」疫情中轉,希望立即關閉「小三通」窗口,防杜疫情入侵。因為,「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自從有旅客過境香港傳疫情,很多國家即要求勿前往旅遊,讓港澳觀光產業造成嚴重損失! 當然,此番非典型肺炎疫情源自香港和珠江流域,隨著飛機旅客傳播至歐美各地,因而有立委呼籲陸委會擴大「小三通」模式,利用金廈航班替代港澳航線。換言之,到目前為止,對岸福建地區尚無疫情傳出,金廈「小三通」中轉仍安全無虞,民眾自是不宜過度恐慌,但也不得等閒視之,畢竟,人命關天,而且,金門的觀光產業禁不起打擊,同心協力防範疫情入侵,是刻不容緩的課題! 雖然,疾管局已緊急發送宣傳海報到金門,由衛生局人員在港口、機場等處進行張貼,地區醫療院所醫護人員、機場及碼頭的工作人員也加戴口罩,衛生局亦啟動防疫通報系統。但是,面對「肺炎怪病」,僅止於這些簡陋的措施,豈非視同兒戲。我們認為,由於非典型肺炎感染需二至七天後出現症狀,凡近期由金門中轉的同船、同班飛機旅客名單,應詳細記載,以便追蹤檢查;更重要的,衛署有必要調派專業團隊進駐碼頭協助把關,讓疫情不能輕越雷池一步。 總而言之,金門已成台商進出大陸的重要門戶,這是不容否認的事實,防檢疫把關工作,應拿出具體配套措施,治標與治本雙管齊下,有效防杜疫情中轉,才能確保生命財產安全!
-
春暖花開書法聯展閉幕省思
「春暖花開」書法聯展,十五位作者書寫的百餘幅作品,經過十五天的展出,日昨完滿閉幕。書法藝術活動雖屬靜態、冷澀,但展出期間,卻經常有三五成群的愛好者前往觀賞,站在作品前指指點點,評論一番,看來頗有心得,意想不到的還有臺灣的觀光團,也曾蒞臨參觀、簽名指教,可見書法藝術活動,值得提倡推展,它影響於無形。 參加「春暖花開」書法聯展的十五位作者,成員包括士(退休教職)、農、工、商,平均年齡六十歲,最高年齡蔡爾誠八十二歲,達八十歲者尚有李贊發、許加壯、林金能等長者,「春暖花開」書法作品不算是上乘創造,但他們終身學習,修身養性的典範,值得世人學習效法。 回想書法聯展開幕時,縣長李炷烽蒞臨主持致詞指出:「這次書法聯展在集地區書法家和退休教師提供書法作品展出,讓大家看到退休生涯規劃和懂得退休生活的重要。………寫書法、習書法是很好的自我消遣。」同時他希望大家學習書法,學習成長,為金門盡到每個人階段性的任務和角色扮演。我們認同縣長看法,寫書法、習書法不僅是很好的自我消遣,而且寫書法、習書法會心生歡喜、快樂,鍛鍊心志,有益健康。省主席顏忠誠也鼓勵大家:繼續辦理推動書法等各項藝文活動,以助金門藝文活動更蓬勃發展。我們慶幸在上位者的重視與推展,文化金門就是這樣點點滴滴才能建設起來的。 書法是中國的傳統藝術,它之所以被認定是藝術的表現,書法除了毛筆從點、線、面(佈白)於筆墨運行,或用墨之濃、淡、乾、濕、白的五墨表情,或逆、澀、迥、暢的停留技法外,更呈現作者心境寄寓的生命關注與思想人格,簡單說,精神修養常是書法表現的條件之一。所以有人說:「書法家一動筆,就可從筆勢造形的特徵與筆跡的動律關係中得知書者的心理人格。」只可惜現在國人寫書法、習書法、研究書道的風氣,大不如古代,甚至不如鄰國日本,日本不但愛好學習中國書法的人多,而且也敢花時間,投資經費出版中國古代的碑帖,現在在國內買不到中國古代的碑帖,到日本二玄社就能買到,可見中國書法要再靠中國人再重振雄風。 談起中國古代的碑帖由來,不得不引述一段歷史:當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聽信讖言,滅佛焚經的不智舉動,於是就有人發心發願石刻,以保存佛經,諸如傳給後人的有書法名家王羲之所書的︿遺教經﹀、張旭所寫的︿心經﹀、柳公權所寫的︿金剛經﹀和︿清淨經﹀、蘇東坡所寫的︿華嚴經﹀等碑帖流傳。好東西總有其亙古不變的價值,豈是幾位不學無術的不肖之徒,在黑暗中放謗言、借力打壓所能毀滅的。 據一九五六到一九五八年中國佛教協會,對房山石經調查、整理、拓印完整的石經計一萬五千張,碑、銘、題記等七十多張,共刻佛經數千卷。我們認為這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壯舉,也是世上罕有的文化遺產,更是學習書法、研究書法的人士所珍貴的文物。
-
金門-- 新富裕中的貧窮?
上月底全國各媒體報導:金門地區僅十三個樂透彩投注站,去年卻創下二億六千七百萬元超高營業額,平均每家投注站銷售二千萬元彩券,業績斐然。身為金門人,這該值得驕傲亦或深自警惕? 以常住人口只有四萬餘人的金門島,對於樂透彩如此著迷且「貢獻良多」,難道是鄉民的賭性堅強,還是熱心公益不落人後?亦或是民眾手中的閒錢苦無出處?過去,台灣人因好賭揚名國際,所以中華民國(R.O.C)被冠上「賭城共和國」(Republic of Casino,簡稱R.O.C.)之名。平心而論,「貪、瞋、癡」是人的劣根性,實難以戒除,尤其是受到樂透彩這種高額獎金誘惑時,想一夕致富的美夢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 衡諸過去長期軍管的時代,實施戒嚴,經濟成長受限,以致縣民所得偏低,生活苦悶,但解嚴後平均每人的縣民所得已增加至民國九十年的八千美元,平均每戶家庭年所得為九十二萬二千元,排名全國第十四位;每戶家庭年消費額為四十六萬多元,年儲蓄額近二十八萬元,儲蓄率高達百分之三十七點三,躍居全國第一名。不可諱言,地區欠缺投資誘因,家庭消費支出偏低,金融機構資金苦無出口,成了爛頭寸實為主因。 金門人較以往富裕了無庸置疑,但心靈是否仍然空虛呢?回憶軍管時代,地區娛樂場所甚少,於是戲院、撞球場、少數開放的風景區成了軍民假日的休閒場所。解嚴後,開放觀光,各種娛樂場所增加了,民眾旅遊的次數也日漸頻繁,而兩岸小三通,也促進了金廈兩地的經濟、交化交流。但最近的一項民意調查卻顯示:地區民眾認為小三通對金門地區經濟發展有幫助的只佔不到25%,但超過50%的民眾認為沒有幫助或根本沒有幫助。而且有近半數的民眾認為小三通根本未達成促進金門地區的建設與發展,至於開放小三通後,金門岸邊交易的情況有高達60%的民眾認為比以前更嚴重。誠然,則民眾對金門前景的狐疑可見一斑。 準此以觀,金門的未來該何去何從呢?是政治傾向台北,經濟依賴大陸呢?還是仍然擺脫不了邊陲及政治弱勢藩籬的宿命呢?亦或是走出金門自己的康莊大道呢?這種種的不確定,已使許多金門鄉親的心靈更加空虛,甚至對金門的未來不具信心。管見以為,首先應鼓勵民眾多參與地方公益活動,多做善事,勿存貪念或僥倖。再者是提供正當的投資管道,鼓勵民眾參與公共建設投資,如可藉由發行「縣建設公債」:::等,即可疏導資金正確流向,又能避免過多資金外流大陸。另外,金門一向以文化立縣著稱,所以更應鼓勵縣民多看書、多參與文化活動,以提昇精神生活,填補心靈空虛。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要讓鄉親對金門目前及未來的發展方向更加瞭解並深具信心。
-
撤軍廢棄營區總該妥善處置!──從施明德金門舊地重遊說起
前些日,曾於八年前發表「金馬撤軍論」,引發爭論的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前來金門舊地重遊,再次語出驚人提出「撤除金門、馬祖防衛司令部」的主張,希望金、馬徹底走向非軍事化,才能由過去反共的跳板,成為促進兩岸和平的橋樑,邁向世界級的觀光勝地。 綜觀施氏的說法,金防部每年預算比縣政府還多,應該結束歷史任務予以裁撤,將經費轉撥給金門地方建設,以回饋金門民眾在軍管下所受的壓抑和犧牲。換言之,施氏前後的兩次「撤軍論」,都是善意的關愛金門,認為站在長遠的觀點,金門擁有名揚中外的古戰場,可作為發展觀光的賣點,居民不能再靠軍人消費度日,金門愈開放,才能促進兩岸和平,也只有和平才能帶來繁榮。 或許,施氏不失是念舊的性情中人,四十年前曾在小金門服役,在東林附近的砲兵營擔任少尉觀測官,也因發表「不合時宜」的言論,被認定涉嫌叛亂入獄服刑廿五年。出獄重獲自由之後,對金門雖只是過客,卻擁有一份難以割捨的「故鄉情」,當他有機會到金門,還特別回到烈嶼服役的營區舊地重遊,只可惜昔日的駐地,早已成廢棄營區,為荒煙蔓草所淹沒! 事實上,兩岸關係和緩以來,金門大量撤軍,島上諸多營區的駐軍,每每一夕之間神不知、鬼不覺地撤離,留下空蕩蕩的營房、碉堡,頂多在營舍外懸掛一塊「軍事重地禁止進入」的告示。然而,長期任風吹雨打,房舍傾圯、門窗毀損逐漸成廢墟。在海邊的,成為私梟或偷渡客的樂園;在村郊的,亦易成為宵小藏身的淵藪,淪為犯罪的溫床,令人不得等閒視之! 不容諱言,今天的金門,放眼到處是廢棄的營區,乏人聞問,而這些營區內,是否還留有棄置彈藥?是否還埋有未爆彈?倘若孩童誤入把玩,後果堪慮!再說,金門人飽受戰爭的禍害,多少鄉親因而家破人亡;多少鄉親因而顛沛流離,長期的軍管束縛,不但限制居民生活與經濟發展,如今,撤軍之後留下的爛攤子,沒有妥善處理,將來金門鄉親勢必還得花倍蓰的人力和物力去收拾,豈非要再遭受二次傷害? 平情而論,兩岸關係逐步改善,當前武器發展日新月異,戰爭型態丕變,時移境遷,將來兩岸縱然再起爭端,金門也不可能是前線或戰地。因此,撤軍留下的舊營區,軍方有責任編列預算負起善後的責任。我們衷心地祈盼,廢棄營區土地產權,應有著落的處置,倘是「軍佔民地」,應依法辦理歸還;若是公有土地,亦應辦理產權移轉,地上或地下碉堡、坑道、營舍,統統要移交清楚,俾利規劃利用,或作為觀光旅遊景點,部份沒有利用價值者,也得剷除消弭髒亂,切莫棄置任其荒廢,成為治安的死角!
-
步行是既健康又簡便的運動
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財富,沒有健康就沒有一切,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有的人卻把健康交給別人,依賴醫生或健康食品,這是不負責任的觀念與作法,其實健康全靠自己,健康就在日常良好的運動中。 誠然,擁有健康的身體是人們的肯定想法,不過如果不善加保護及活動,健康的身體就會遠走而離去,造成身心的病痛不必說,更由於缺乏運動使得身心纏病不堪。醫學界一直以為,要健康就要多運動。 要運動要健康,當然是肯定的;日前金門衛生局鼓勵大家「能站就不坐,能走就走,走路的好處多多,一天走一萬步是健康的最利泉源。」的確,走路是一種既簡便又輕鬆的運動,老少咸宜。運動種類繁多,而走路也是一項非常不錯的選擇。 「人生都會走路,步行是人類終生能做,而又安全無虞的運動。」這是目前美國知名教練史威蓋爾所說的話,據美國紐約運動資料司統計,全美健行人口超過八千萬人,不要說美國,就是西歐國家、甚至鄰近的日韓等國,也都日趨熱愛步行運動,造成流行,因為他們發現,步行「簡單、安全,又可從容為之。」最重要的還是步行會散發出好的因子,對身心健康大有幫助。 國內健康雜誌也透露,步行是最有益身心健康的運動,無論是悠閒漫步或昂首闊步,都能強筋健骨,並能堅實腿、臀、腰、臂各部肌肉,強化心肺機能,甚至降低血壓、減輕焦慮、減肥的效果。 醫學專家曾指出,正常人每天步行四十五分鐘,平常能消除十八磅的脂肪,誠如金門衛生局局長陳天順也強調,走路也可以甩掉身上的肥肉,並可減少慢性病的罹患率,而常走路的好處更有降低膽固醇、抗憂鬱,使人更有耐性,並能增加肌肉量、消除惱人小腹、解除便秘、提高睡眠品質,更棒的是,幾乎沒有什麼副作用。 走路人人會,既然從醫學理論上發現,從醫生口述中了解,從數字會說話中得知,步行的確是不錯的既健身又健心的運動,而且步行運動又輕便又不必花錢,如果平日沒有時間運動,甚至討厭運動,步行倒是個絕佳的替代活動。 人們的理想生活應該不是大富大貴,錦衣玉食,而是健康、愉快、智慧和希望中度過,才是真正的幸福。金門衛生局鼓勵大家常步行,可以說是以專業立場,提醒我們,由於目前地區有運動習慣的人口仍十分有限,一般民眾每天運動量還不及三十分鐘,為了自身健康,趕快以最簡單的方法多步行來健身,人人身心健康,充滿活力。
-
有水當思無水之苦
因為久旱不雨,湖庫水位下降,如果情況持續下去,負責水資源管理機關,又要面臨民生用水供不應求問題,不得不採權宜措施,由點而線,由線而面要求節約用水,藉以減少虛耗浪費,共同渡過難關。 大家都有深刻的實際生活經驗,無水的日子,苦不堪言,那種渡日如年的苦楚,豈止難以忘懷。一時無電可以借助其他器材方法,達到解決照明等生活細節,一旦發生水荒,大眾的日常生活馬上出現亂象,三餐無水難為炊,影響層面既深且廣,一個人身體缺少水分,健康及生命也會受到嚴重威脅。 地區曾因遭受「丹恩颱風」侵襲重創,體認幾天斷水斷電的煎熬。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雖已事過境遷,仍應記取教訓。當大家享受水電充足無虞之便,更應體認水資源來之不易,一點一滴,猶若「甘露、油品」具有同等價值,要像用錢一般,該用才用,絕對不能浪費。 台灣地區已經發生枯旱缺水情形,反觀地區湖庫,亦因久未進賬,邇來水位明顯下降,短期內再無甘霖,篤定也要施行分區定時限水。因而有備無患,對於水資源之管理維護,更應未雨綢繆。俗云:無遠慮必有近憂。當務之急,除應呼籲社會大眾履行節約用水,職司水資源管理機關,要有萬全妥善因應方案,卒免緩不濟急,臨渴而掘井。 解決缺水問題,並無捷徑偏方。儘管大家都知道,唯一解決辦法,就是全民面對現實,有心一同,自動自發「開源節流」,方能見其事功。但以地區環境而言,島鄉孤懸,四面臨海,由於先天「開源」條件受限,則使湖庫水井滿佈,每年少得不能再少的總降雨量,亦因受到乾旱期炎熱氣候蒸發消耗,真正留在湖庫水量又有幾許?因而當下「節流」一途,亟應積極落實推動,全面展開宣導要求。 節約用水,尤其不能流為口號。除應不斷提醒用戶注意配合,不妨試試利用平日派員前往家戶抄錶或收費時間,面對面與家戶進行溝通,建立彼此良好互動關係,也可透過各種管道,運用其他方法,以期取得共識互信,久而久之,或能養成習慣,步入日常生活正軌。 乾旱之發生情形,多因季節氣候變幻無常之影響,司空見慣,並不奇怪;連年以來,未曾間斷,亦且愈來愈繁,究應如何因應處置方為上策,不待多費篇幅,主管機關自能深思熟慮,運籌帷幄,秉持一貫負責盡職精神,為民服務,為民解困,而更殷盼全民提高警覺,有水當思無水之苦,能省則省。縱然「人難勝天」,也能安然渡過「靠天吃水」的乾旱關卡。
-
未雨綢繆節約用水共渡難關──由大陸接水是紓解地區水荒一勞永逸之計
據自來水廠表示,地區由於冬雨雨量不豐,加上用水量逐月增多及蒸發快速,造成湖庫蓄水量「有出無入」窘境,只能冀盼春雨大量來臨,特別籲請大眾節約用水,才能免除缺水痛苦,共渡難關。 缺水問題幾乎是地區每年都在上演的老戲碼,不足為奇,但其影響效應卻是至深且大的。因為一般民眾日常生活急需用水,一些建設與發展更是離不開水,此時此刻,更足以彰顯水資源的重要性。況且,當下正值地區發展觀光事業,以及大力推展兩岸小三通之際,水的需求量更急更大,假如缺水的話,那一切就甭談了! 雖然地區目前太湖等湖庫蓄水量都在安全水位,以現有蓄水量估計,還可以支撐到今年夏天;但如果春雨下得不多,湖庫水位持續沒有太多進帳,又加上暖冬效應以及強勁東北季風蒸發,今年夏天民生供水可能會有「吃緊」的現象發生。 再說,地區由於先天條件不足,湖庫蓄水量仍須依靠老天幫忙。目前雖沒有立即性缺水危機,不過,軍民大眾更應該珍惜水資源,養成節約用水習慣,千萬別隨意浪費每一滴得來不易的水資源,避免掀起另一波水荒之苦。 當然,目前解決水荒問題最直接的方法不外乎兩點:一是節流;二是開源。節流辦法就是胥賴長駐地區的軍民,以及短暫抵金觀光的旅客能共同珍惜水資源,愛水節水,不浪費每一滴難得的水源,共體時艱,才能真正突破缺水的瓶頸。 而開源最好的辦法就是向對岸大陸買水接水,因為地區缺乏高山與湖泊,水資源有限。地區目前深水井的開挖已超量,若再無節制的開鑿,勢必引發地層下陷之慮。如採以「台水運金」或興建「海水淡化廠」,光是設備資金不談,較保守估計,其運費與生產成本就高過由大陸接水好幾倍。因此,目前向大陸買水接水是惟一可行,也是極具經濟價值的好辦法。 基於人道立場的考量,地區就近向對岸大陸買水接水措施,確實值得中央商榷的必要。層峰無須一直拘泥於政策束縛,應靈活運用,畢竟這是民生問題,而非政治議題,總不能眼睜睜看著地區軍民無水可吃、無水可用!同時「資源共享,互通有無」,更是推展金馬兩岸小三通的最終目的,也符合兩岸人民的「互惠互利」原則。 因此,為了兼顧地區長期發展之計;更為了數萬軍民永遠民生用水,籲請中央能順應民情,斟酌利弊得失,將權力下放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直接向對岸相關單位溝通、協商,讓買水接水廉價辦法能夠儘早實現,嘉惠島民,才能一勞永逸徹底紓解地區水荒之苦。
-
金門定位與發展要從和平觀光特區規劃
金門現在正處在歷史的關鍵時刻,如何為自己定位?如何謀求金門整體發展?刻不容緩,是下大決心,使大魄力的時候了。誠如迭更斯所說的:「這是光明的時代,也是黑暗的時代,我們的希望有著一切,我們的希望什麼沒有。」當然我們不一定會這樣兩極化的想法,但我們必需確信金門處在這樣錯綜複雜的大時代,一定要突破、突圍,走向自己的康莊大道,這是時代的趨勢,是整個大環境的需求,我們不得不作前瞻性、大格局的改制。如果大家不以金門整體前途看改制,金門無法改變,金門只有逐漸沉淪,不能有所作為。 日前由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會主辦的「金門定位與發展」座談會,在金門縣立文化中心舉行,名人雲集,計有前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長汪明生、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前立法委員朱高正,地區人士還有立法委員吳成典、縣長李炷烽、省府秘書長翁明志、代表民意的謝宜璋縣議員等人參加發表看法,並接受聽眾發問,大家共謀金門未來如何定位與發展,座談會由民政局長李增財主持。學者專家論述精闢,而具前瞻性,台上臺下交互研討熱烈,是場難得成功的座談會,專家學者都說清楚了,接下來就是我們的執行力了。 李縣長在座談會中致詞表示:「金門唯有把握住關鍵,勇敢、認真、理性的面對,找到定位,並為子孫未來著想,大家有共識,從整體出發,即使金門雖然小,但也能以小兵立大功,在全國擾攘不安的政治環境中,變成最後重要的那一根稻草,金門唯有有共識,團結起來,不要怕改變,才能走出去,才不致自我扼殺。」我們擔心的是,金門在民主、多元社會中,有一小撮自私自利,唯恐天下不亂的投機不良份子存在 ,要想建立共識,那有多難啊? 金門如果要突破,為下一代百年福祉著想,就要如汪明生所長所說的:聽專家學者決定,為政者拿出「吃奶的力量」,不計自己成敗的重大代價,該做的就做了,讓後代歷史去評價的大魄力,否則那一小撮自私自利的小人,一定以選舉做威脅,黑函、謠言中傷 ,如為政者一切以選舉考量,他們就得逞了!什麼也做不了,害苦了大多數善良的百姓。所以有人說美國的民主選舉制度,不適宜中國人。 歸納座談會中專家學者的建言:金門的定位與發展應朝「和平觀光特區」努力規劃。施明德認為金門站在歷史的關鍵,主張金馬非軍事化,建設成為和平觀光特區,中央政府把這批養軍的經費,用在金馬建設,他說九年前他提出金馬撤軍論,金門和廈門「兩門對開」,如今已實現了,金馬非軍事化,撤除當地司令部,利用世界級的戰爭遺跡,成為兩岸和平觀光特區。他強調金門愈開放,才能帶來兩岸和平、發展或繁榮。朱高正也認同施明德的看法,他說:金門靠軍人消費不是辦法,打仗對兩岸沒有好處,應設立更有自主權的和平特區。吳立委也表示:金門不能再定位為軍事戰地,與大陸廈門應發展為國際雙子城,兩岸和平特區,金門要做國家的資產,絕對不是負債,金門應朝和平觀光方向來努力,同時朝低密度、高品質開發。
-
節約用水確保水資源永續利用
距離用水最高峰期的夏季還有好幾個月,但是台省已經傳出乾旱及限水的警訊,而金門地區以現有湖庫的儲水量,到七月之前應該沒有缺水之虞。雖然金門目前比台省「幸運」,可是並不表示我們的水資源可以長保無缺,反而更要多加珍惜,讓有限的水資源做最有效的利用,也可以讓大家減少面臨缺水危機的可能。 水資源的利用是極為廣泛的,舉凡一般的民生用水、工業、農漁牧等,都離不開對水的需求,而且需求愈來愈多。在對水資源依賴度愈來愈高的今天,大家對於水的重要性,都有深刻的認知,可是也都會面臨共同的課題,那就是「開源不易、節約不足」的窘態。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造成了水資源的增加有困難,用水又過度浪費,使得水資源的開發永遠趕不上浪費的速度。再加上諸如水土涵養、土地開發、防洪水利等方面的缺失,也造成水資源的流失及利用不易。在諸多因素的交互影響之下,「水太多成水災、水太少成旱災」這句話,已經不能把它當成戲謔之詞了。 金門的情況或許還不會比台省的情況嚴重,但金門幅員有限、資源也有限,用水量也是不斷的增加,而且過去也曾經有過缺水的危機,雖然最後都安然度過難關,可是因為缺水而影響日常生活,甚至健康,農牧觀光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卻是難以估算的損失。 既然我們都能了解水資源的重要,那麼就要對於水資源多加珍惜。「開源」與「節流」可以說是維護水資源兩大重點,開源方面,如政府投資的各項水利建設、湖庫疏浚、截流系統、水土涵養等,以及在本縣提出的大陸接水、買水的建議都屬之,但這些方案都必須透過政策、協商、計畫、經費、施工等繁複的過程,也有不同程度的困難需要解決。而節流方面,政府也有許多的措施,如水權登記、省水設施的使用等,則需要民眾的配合。 不論開源的方案,或是節流的措施,基本上,民眾都應該站在支持的立場,配合政府的推動。而民眾最能直接為水資源盡一己之力的就是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根據水資源單位的統計,國人每人每日的用水量在三百公升至四百公升,遠超過已開發國家一般家庭的用水量,如果國人每人每日可以節省五十公升的水,一年可以省下三億六千五百多萬公噸的水,可見用水的節約,不亞於對水資源的開發。 或許人都會有一種通病,就是在不缺水的日子裏,不容易去感受到缺水的不便,即便是發生缺水之苦,但只要危機一過,嘩啦啦的用水習慣又跟著恢復了。 因此,我們認為,「節約用水」絕對不應該只是在面臨缺水危機才要喊喊的口號,而是長期要實踐的事,更要成為生活中的習慣,因為只有由平常的節約用水做起,才能延長水資源的使用,也才可以紓緩缺水危機的壓力。
-
改善街道景觀從總兵署週遭做起!--迎接二○○四年國際島嶼會議的建言
縣府為迎接明年在金門召開的世界國際島嶼會議,正緊鑼密鼓推動各鄉鎮街道景觀改善工作,冀望展現浯島特色迎嘉賓,藉以營造優質生活環境,提升觀光旅遊形象,打響金門國際知名度! 誠然,第八屆國際島嶼會議選在金門召開,機會非常難得。所以,縣府也訂明年為「金門國際年」,將規劃舉辦賞鳥博覽會、世界金門同鄉會、國際路跑、泳渡金廈海峽與金門高粱酒節等系列活動。因此,縣府結合金管處等單位,積極推動整頓市容景觀,消除髒亂,為迎接盛會跨出籌備的第一步! 不容諱言,當初來金門進行島嶼考察評鑑的國外學者,一行人以兩天的行程,走訪地區傳統聚落,發現金門具有豐富的人文史蹟和自然景觀,因而建議明年在金門召開會議。換言之,金門能獲國際島嶼組織青睞,結合各方力量做好史蹟景觀維護,以迎接來自世界各國的嘉賓,正是當前最重要的課題。 事實上,金門自唐陳淵開疆牧馬,歷經朱子教化,文風鼎盛,科甲聯登,以城區來說,自古即是島上政經文化中心,史蹟遺址特多,從模範街、總兵署、貞節牌坊、奎星樓、朱子祠、以及城隍廟,在在蘊藏豐富的歷史意涵,大都經認定為國家古蹟,形成帶狀旅遊景點,是許多遊客憑弔景仰的觀光聖地。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經國家認定為三級古蹟的清總兵署,原係明會元許獬的故居,清康熙年間總兵陳龍改為總鎮署,至民國四年才改為金門縣公署,三十八年後金防部、省政府、政委會、縣警局及自衛總隊部都曾當做辦公官署,歷史淵源流長,已成金門無價資產,主體雖由政府斥資整修,但週遭環境似乎疏於經營,處處可見自劃停車格收費營利,常有誤入停車格的駕駛人,被索費爭得面紅耳赤的糾紛畫面,抗議情事更屢屢出現在縣府留言板! 此外,據鄉紳耆宿表示,「衙門口」廣場是官府練兵操課的場地,如今場中央約兩個車位的土地,已被依「安輔條例土地歸還」辦理登記成私有土地,雖在國家古蹟門面,所有權人使用土地,誰能妄加置喙? 其實,根據「停車場法」明文規定,都市計劃區內之公、私有空地設置路外停車場,都應依法申請核准,違者可處三千至三萬元罰鍰。也就是說,雖是私有土地,也不能任意劃格收費,一如商店騎樓下是私產,亦不得隨便擺攤。再說,金錢交易屬商業行為,倘屬合法營利事業,亦應開立收據,才不會有逃漏稅之嫌! 總之,具有三百餘年歷史的總兵署,是國家三級古蹟,週遭空地滿佈收費停車格,不但有礙觀瞻,且易引起紛爭。我們衷心期盼,配合國際島嶼會議在金門召開,為提升金門形象,打開國際知名度,推動改善市容景觀,應從總兵署週遭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