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請善用電子信箱留言網站
科技發達,日新月異,電腦普遍,手機盛行,幾乎家家有電腦,已到人手一機,因拜科技之賜,人與人間,距離拉近,平日聯絡溝通,不必胥賴書信,無遠弗屆,快速便捷。 政府為落實推行親民、便民、利民政策,貫徹紓解民瘼民困,長期以來,在廉能、簡政、效率工作上,由上而下,力行不懈。更為順應民意民需,不惜寬列鉅額經費預算,研發充實各級機關科技資訊器材,推動櫥台化服務,并要求平日與民眾接觸頻繁之稅務、地政、戶政、警察、監理、工商、建管、役政、水電:::等機關部門,普遍設置單一窗口,上班時間派員輪值,負責一處收件,全程管制服務,俾能迅速上情下達,下情上達,發揮為民服務最大功效,不容再有官腔官調,敷衍怠惰情事發生。 設置電子服務信箱或留言網站,也是政府便民利民服務主軸,以往政府機關處理公務文書表報,歷經演進簡化,不再借助複印紙、刻鋼版、打字機,取而代之電腦款式,更是一再更新。友好聯絡見面,不必再藉「魚雁往返」互報平安了。如今寄身世界任何地方,既有電話可通,出門遠行旅遊,只要帶上信用卡,隨時可在指定金融機構提款,付費透過電子媒體打廣告,消息即能傳送全球,天涯若比鄰,早已不是神話。 不過時代再進步,不能完全脫俗;悖離正常與自然,終有一天遭到淘汰。諸如每個人天生都有兩隻腳,它是用來走路,走向理想進步終站。如果有腳而不走路,久而久之,便會影響身體健康。總不能因為時代進步,出門非得坐車不可。居住在大都會之人,莫不利用晨昏時間散步、爬山、打球、游泳等等室外運動,其中淺顯道理,就是擁抱自然,保持肢體功能正常。如同科技之發明,在於提供大眾方便,如何善用科技器材,倒是需要人腦深思熟慮,應使科技器材發揮實際效用才是正途,萬萬不可偏廢。 但在政府設置之電子信箱及網站留言板上,卻常出現此為便民而設之科技器材,遭到不當使用,若能針對政府施政坦誠提出建言,檢舉社會弊害,或作民隱民瘼真情反映,俾使政府得以瞭解民意歸向,迅速協助解決疑難,促使政令順利推行,一切合乎民眾需要,那是政府各機關部門最所期待,然而事實大相逕庭,竟有藉此揭人隱私,無中生有,以偏概全,顛倒是非,肆意攻訐,宣洩私忿者,反正不留真實姓名,言論自由,有恃而無恐,是不智也不該,一旦誤觸刑章,將會悔之晚矣。 政府竭誠歡迎社會大眾群策群力,踴躍提出具有建設性興革意見,凡屬言之有物,內容具體,都應交由主管部門妥作研析處理回復,反之倘經判斷洵屬無稽,也應寧捨不取。
-
社會和諧與政治衝突 兼論北市里長延選案
台北市政府以里鄰規劃為由,依地方制度法第八十三條第一項之「特殊事故」規定,延後辦理里長選舉,此舉遭內政部駁回,並要求台北市政府必須依規定期限辦理,以避免「國內有國」之嫌,並撤銷台北市政府的延選案,台北市政府則以聲請大法官解釋以為因應。按此本係一單純的地方自治事項,然因一些有心人士的不當介入,結果由一單純事件竟演變成「挺馬」與「打馬」、中央與地方的政治戰,甚或牽連到兩年後的大選,朝野各政黨的重量級人士,紛紛表態支持或反對,儼然總統選戰已開始,實令人不勝迷惑。 按一個國家或社會是否能轉變成一個成熟的社群,端看其政治制度與社會勢力之間,是否能達成平衡定之。在現代化的過程當中,基於不同的種族、宗教、地區、經濟、教育或社會條件等因素,常促使許多新的社會勢力與團體出現,而政治制度則又因政治組織與程序之不同,而出現多個社群,並在彼此之間建立能共同接受之設計安排。換言之,當社會愈趨複雜性與異質性時,政治制度之設計與安排,便愈趨重要,也只有如此,才能維持國家與社會的安定繁榮與發展,其間所產生不同的認知與對立,皆有賴制度與安排予以解決。 在此次北市里長延選案,對於「特殊事故」之意義與內涵究係如何,地方制度法並無明確之規定或釋示,也正因如此,台北市政府在辦理自治事項時,對有無「特殊事故」之認定,乃依同法第八十三條第三項之規定,認其核准權限在地方政府,因此,台北市政府依地方制度法之相關規定,決定延緩辦理,於法理上並無不妥;而內政部之所以與台北市政府持相反意見,究其認定之「特殊事故」理由觀之,應屬雙方對法律之見解有異所致,此本屬事之常理,但因整體大環境之因素使然,常使一些事情過度泛政治化,導致不堪結局,此非但在政治上製造對立衝突,且破壞社會之和諧,雖然在一個完全無衝突之社會,政治制度便成多餘,但過多的政治化與衝突,只會破壞社會基本倫理與扼殺建立成熟社群之機會。 當社會勢力轉強,政治制度變弱時,政黨與政府如不能及時步上軌道,則必將荏弱不堪一擊,質言之,當政體之發展遠遠落後於社會變遷時,則巨變與解體將隨時發生,居上位者,又豈可不慎乎!
-
由迎「湄洲媽」談兩岸發展
壬午年湄洲媽祖來金巡安活動將在今日展開,迎接隊伍今日出發至湄洲島,明日上午迎回媽祖金身,隨即展開在金巡安的相關活動,這項全民極為重視的宗教活動,將再為兩岸交流寫下新頁。 這次「湄洲媽」來金巡安,和日前甫結束的金門訪問團訪廈門、下南洋之旅,可稱為今年以來兩件大規模的兩岸交流活動;我們認為,透過兩岸不斷的交流,相信對於兩岸人民的未來都有正面而積極的意義及實質的幫助。 嚴格說來,兩岸之間的往來或許可以追溯到更遠的兩岸在國際的交流,以及開放老兵探親,尤其兩岸經貿往來,不論是所謂間接或直接,都是開兩岸交流的「前輩」;也就是因為這些交流的歷史及經驗,才能逐步走到今天的小三通,小三通之所以重要、受重視,是因為它代表了承續以往交流的新里程,同時也是開啟未來發展的一個關鍵點。 由兩岸之間的實質交流歷史來看,如果沒有過去的交流,如何能讓身穿四十多年「軍服」的金門,有著承先啟後的機會?相同的,今天如果沒有小三通先行,如何能預期未來的「三通」怎麼走下去?因此,今天的小三通已是不能再走回頭路,因為就如同行政院副院長林信義在日昨才說的:兩岸三通是必走的路。 此外,在一項問卷調查中也顯示,在受訪的千逾家上市上櫃公司中,有四成八放眼大陸,並期待政府開放三通和改善兩岸關係。另一項資訊也透露,去年台灣對大陸的出口額達二百七十多億美元,大陸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台灣第二大出口市場。由這些相關的資訊也正說明了兩岸的交流是必要、必然的。 金門開啟兩岸小三通,除了是開啟兩岸三通的轉捩點,也提供了金門一個為自己開創新局的機會;我們不難想像,如果跨過小三通直接進入三通,金門會是什麼局面,金門的機會又在那裏?因此,對於小三通,金門當然要把握這個機會,不但要跨足兩岸,更要和國際接軌。 不可諱言的,到目前為止的小三通,依然是有受人批評的地方,也有需要檢討的地方,這些問題可能涉及台灣、金門、大陸,這也是在兩岸交流之中必然的現象。我們認為,在這個關鍵時刻,政府及民間、中央與地方,必須有明確的共識,消弭內耗,團結合作,共謀解決之道,才能營造有利於金門的發展契機。
-
節約用水共度難關
全國性的缺水狀況愈演愈烈,各地供水吃緊,缺水危機已經影響了全民的生活。政府的各項限水、節約用水的措施陸續推出,馬祖並已展開向大陸買水的「試驗」,本縣自來水廠也表示如果老天再不下雨,本月十五日也將實施夜間減壓供水措施,同時也派員前往大陸洽談買水的的相關細節;為了度過這場用水危機,全民已然投入一場抗旱大戰。 由於老天長期以來不下雨,造成全國各地湖庫水位持續下降,用水只出不進,不少水庫紛紛「探底」,讓人對後續發展沒有樂觀的理由。缺水嚴重的情形之下,受影響的除了人民平常的民生用水外,更波及到農業、工業、高科技等等用水量大的相關產業,不論是限水、分區供水、減壓供水,都已經對這些產業造成不小的衝擊。政府除了一方面不斷呼籲全民由日常生活中省水、節水,也陸續的實施各項措施,以期延長供水的時限,當然也期盼老天能如預期的下梅雨、颱風雨,讓旱象早日解除。 在全台缺水的危機中,由於對處理措施的理念或是政黨立場的不同,還是出現了「不同調」的爭議,或許是認知與論點的差異,難免各有各的堅持,但相信人民不希望政治人物「讓雨水變口水」,反而於事無補,徒浪費口舌與精神而已。 在平常用水不缺的日子裏,大家只會嫌梅雨、颱風雨造成生活的不方便,甚至對颱風雨也「防之惟恐不及」,深怕它帶來災害,而如今卻又成為全民所期望的救命萬靈丹,豈非諷刺之極?莫非這也是「老天」在點醒大家要平日就養成珍惜資源的習慣。 對於這一次的缺水危機,我們也期望能很快的度過,也希望這次的「乾著急」能帶來一些警惕作用。台省在這次缺水危機來臨之前,政府有關部門就已經提出警告,但一般大眾並沒有強烈感受到,因為供水一切還是正常,因此,等到真正的出現水荒,才來節約用水,就顯得「為時已晚」。我們認為珍惜水資源必須由每個人平常生活習慣養成,與其在缺水時才來「惜水如命」,不如就在平日多珍惜,不浪費就等於延長了水資源的保存,也才讓水資源能使用得長長久久。 除了平日生活習慣的養成,政府部門對於整體水資源的開發、保存、應用、調節等等軟硬體設施的更新、建設及相關因應措施,都必須加以有效的調整、改善,以期有效的運用水資源。 缺雨、缺水的狀況不只是在台灣而已,全球其他區域也有雨量偏少的現象,如果說旱象是因為氣候變化所致,如聖嬰現象、全球暖化現象,那麼造成這些現象的不也是人類嗎?因此如何和大自然和善相處恐怕也是人類永遠要學習的重要課題。
-
加強藥品管理確保民眾健康
日前金門縣警察局查獲四台籍人士,涉嫌未經衛生署核准,在金私自製造中藥龜鹿二仙丸及其他半成品販售,地區初估已有百餘民眾購買,金額達數百萬元之譜,面對此種以衛生或健康食品為名,販售非法藥品,致損害人民之身體健康者,雖迭有所聞,行為人亦多被繩之以法,唯市面上現所販賣之贗品或部分大陸食品物品等,皆因來源管道之故,甚少接受檢驗,致人民身體健康雖有受其侵害之虞,然短期之內尚無明顯症狀,惟長期而言,殊非妥適,為確保民眾之身體健康,期相關單位能依法加強執行與管理外,下述建言,對執法單位冀有所益乎: (一)依衛生食品管理法及健康食品管理法之規定:對於相關之食品,衛生主管機關自應隨時抽檢,抽檢範圍不僅限於食品部分,暨食品之上下游,包括製造、加工、包裝、調配、運輸、販賣等,尤其是上游運輸、製造與加工部分,更為重點,且應善用法令所賦與之職權,對未經檢驗合格之物品,依法封存、沒收或銷毀。 (二)依消費者保護法及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之規定:按有少部分食品或日常生活用品,或因基於販售所需,或基於消費者要求,乃違法闖關或誑稱其效用,此基於兩岸貨物交流或商人行銷所需,本屬行政犯罪之範疇,倒也無可厚非,然情輕法重,不得不爾,故消費者保護官暨委員會及主管機關宜多所勸導,一方面讓民眾明其利害關係,知所遵循,避免以身試法,另一方面,亦可保障民眾之生活及消費安全。 (三)依刑法、著作權法及商標法之規定:處此知識經濟時代,智慧與知識無價,並為經濟之表徵,且係受保護之客體,此世界皆然;晚近各先進國家,對智慧財產權之保護,皆採創作主義及國際平等與互惠原則,此為國際條約或慣例所引用,我國身為國際社會成員之一,當不例外,非但在刑法中有規定,在著作權法與商標法裡亦有專文詳細規範,且處罰甚重,但因國情民俗不同,且受中國傳統觀念之影響,一般民眾或公務員對此認知不深,故在執行上難免有落差,致成效不彰。 多年前之米糠油中毒事件以及最近之鎘稻米流入市面等,部分受害人至今依然不能擺脫其夢魘,非但自己生命飽受威脅,整個家庭及社會亦間接成為被害人,其影響不可謂不大;如能明乎此,並有所自覺,則當可事半功倍矣!
-
調整心態正視大陸貨傾銷的隱憂─從大陸蚵低價入侵金門市場說起
根據報導,大陸海蚵大舉入侵,巿售海蚵五成以上來自對岸,本地海蚵雖鮮美味佳,仍不敵「俗擱大碗」的大陸貨,價格走軟滯銷。甚至,大量大陸蚵冒充金門海蚵「中轉」銷往台灣! 這樣的新聞,對消費者而言,或許是一項好消息,但對蚵民來說,無異眼巴巴地看著捧在手中的飯碗,突然被人搶走,辛苦養殖的蚵將賣不出去,血本無歸之外,生計面臨挑戰,情何以堪? 的確,金門島的西海岸,北起官澳、西園,經洋山、浦邊、瓊林等,南迄古寧頭、湖下,整個沿海帶狀的村落,幾百年來皆以養蚵為主、副業,村夫村婦在退潮的海灘插石,他們無畏寒風,辛勤採蚵、剝蚵,代代相傳;軍管時期,為供給數萬駐軍需求,除了石條蚵,水試所更推廣養殖篊竹蚵和塑膠蚵。如今,駐軍驟減市場萎縮,鮮蚵滯銷且價格節節衰退,加諸走私上岸的大陸蚵低價傾銷,辛苦的蚵民無利可圖,形同做白工,蚵田勢必荒廢,往後的日子怎麼辦? 或許,隨著兩岸關係逐漸和緩,又先後加入世貿組織,大陸農、漁貨低價傾銷,已是無法擋的時代潮流,何況,所謂「殺頭生意有人做」,利之所趨,海上小額貿易,違法走私,也不是有限的海巡、岸巡人力所能防杜,況且,貨物像水一樣往低價流,更是無可抗拒的自然法則,到目前為止,還是咱們鄉親追求利益從事貨通有無,並非大陸客上岸作買賣。換言之,自由經濟市場,優生劣敗,適者生存,產品缺乏競爭力,只有被淘汰,怨不得誰? 事實上,大陸貨低價傾銷,嚴重壓縮地區產業生存空間,並不限於蚵民,其它行業,似無一能倖免。君不見,大陸米充斥坊間,其價格只有台灣米的二分之一;有人透過管道到對岸訂做西褲,只花本地裁縫店五分之一的銀子,其它蔬果、衣鞋之價差就更甭提了,畢竟,如王永慶所言,他們的工資低廉,是台灣的十分之一,怪不得連金酒的陶瓷瓶,被人以不到底價的一半得標,令陶瓷廠營運陷入困境,許多把一輩子青春歲月奉獻給陶瓷廠的員工,也眼巴巴看著捧在手中的飯碗被人搶走,中年面臨失業,何去何從? 平情而論,兩岸隔絕五十年後,如今逐步走向「三通」,已是擋不住的歷史潮流,可以預見的將來,地區的許多產業,在對岸低價傾銷下缺乏競爭力,勢必一一豎起白旗,因此,逢此轉型期,唯有面對現實調整心態,不要再奢望增加駐軍刺激消費,也不要有關起門來做生意的想法,宜及早未雨綢繆,切莫等到飯碗被搶走才覺醒,那就太遲了!
-
省水是全國大事人人應為
今年立春以來,雨水稀少,耽心缺水,果然發生了。台灣地區已採限水措施,再不下雨,金門、馬祖、澎湖地區,恐怕也要跟進。 日光、空氣、水,謂之「三寶」,俗云:「水比油貴」。日常賴以生活養命,缺一不可。萬物依靠陽光而滋長,生活則需足夠空氣與水份,否則,難以渡日,渡日如年。 地區現有太湖、田浦、陽明湖、榮湖、蘭湖、蓮湖、西湖及擎天、瓊林、金沙、山西水庫。目前除田浦、菱湖已到呆水位,其他湖庫也都水位遽降,靠天吃飯之日子,不免也會「乾著急」。 根據金門縣自來水廠指出:地區目前可用水量,總共為一百一十萬四千九百九十二噸,正常供水,每日需水量為一萬二千噸;倘不下雨,平均尚可供應九十日左右。至於大小金門西半島深水井十八口,最大供水量每日一萬二千六百噸,現在每日出水量約為七千八百零三噸;加上民間開鑿自用井,在最短期間內,飲用水應該不致發生問題! 然而,地區位處海島,年降雨量不豐,且因天候炎熱乾燥,揮發消耗極大,倘無豐沛雨水,篤定會有缺水現象,目前飲用水雖可支撐一些時日,當下面臨「人與天爭」時刻,人人應有節省用水行動,一旦到了採取限水措施,接踵而至可能無水可喝,更別想要喝到好水。 缺水危機何時解除,但看老天意思;與其望天興嘆,不如由自己省水做起。最近政府及民間社團,一再提醒民眾如何節約用水,究竟能夠省下之水量又有多少?也許難以立即得知。欲期藉以宣導教育方式去擴大影響大眾之行為,是需要時間與耐心。因此當務之急,政府應有明確政策,則先透過全國機關、學校、社團、公司、行號帶頭倡導,再予推及全民共同遵守,畢竟省水是全國大事,唯有統一規定要求,才能見到成效。 因應乾旱時期緊急應變,除由政府採取必要規定措施,全民主動配合踐履更為重要,再多節省用水訣竅,無心去做,亦復枉然,儘管缺水不是年年發生,未雨綢繆才是根本,全面檢討開源節流之外,以價制量,真實反映水價,讓民眾立即感受到水之珍貴。 缺水之後果,可能帶來危機,飲用缺水,灌溉也然,如此惡性循環,問題著實嚴重,在此呼籲全民共體時艱,配合政府履行省水,共渡缺水期,解除缺水苦,換取有水喝、喝好水之日子。
-
慶祝勞動節發揚先民勤儉奮鬥精神
今天是九十一年「五一」勞動節,首先向勞苦功高的勞動界朋友致賀:佳節快樂、萬事如意、工作順利! 日前金門縣慶祝「五一」勞動節大會,金門縣長李炷烽親往主持模範勞工表揚,並致詞表示:「風調雨順靠天公,經濟繁榮靠勞工」,他鼓勵勞工朋友繼續秉持積極、負責的工作態度,維持社會、家庭的安定,也讓地區在穩定中求發展,以創造新局面。 李縣長進一步指出:金門長期仰賴駐軍的經濟模式,但在八十一年戰地政務解除,造成地區經濟型態的改變,因此發展觀光事業,希望為勞工朋友帶來「利多」的機會。 時機不斷地改變,金門地區的社會,已由農業轉向工商業社會,人們的心態已逐漸由為國家、社會的成全大我的可貴表現,趨向小我自私自利的作為,甚至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犧牲他人的利益。當前人們的生活豐衣足食,卻不知惜福感恩,更不懂勤儉奮發,反而好高騖遠,奢侈浪費,縱情追求物質聲色犬馬之樂,欠缺刻苦耐勞、勤儉樸實、積極奮鬥的精神。 回憶民國卅八年到五六十年期間,地區一般生活水準和生活環境,還是十分困難和落伍,但是「生活不怕苦、工作不怕難」的精神,大家同心協力、勤儉樸實、自立自強,毫不畏懼面對現實,完全靠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難,才能把荒蕪蕭條的金門海島,建設成為美麗的海上公園。一般民眾的生活也逐漸由貧窮而步上小康的境地。這一切寶貴的成就,就是因為我們共同努力耕耘、犧牲奉獻的結果,也是金門傳統勤勞儉樸、奮發向上的金門精神。 因此,我們深深感受到,如果我們經濟繁榮發展,民眾生活富足了,而導致奢靡,流於懈怠,減低工作意願,而一味貪圖不勞而獲的享受與僥倖,則已形成一種病態,甚至完全喪失勤儉奮發向上創業的金門精神,那是非常不務實危險的事情。何況現在景氣不佳,失業率高,如果也學習人家奢靡、懈怠,不努力奮發向上,不認真工作,妄想一夜致富,我們很可能更快喪失自己既有的一切成果,到時候後悔已來不及了。 金門自從開放觀光以後,社會明顯展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但到處都在熱衷開設觀光客玩樂設施、諸如MTV、卡拉OK、泡沫紅茶、酒店、舞廳、網咖、保齡球館等設施。倒是觀光客的錢還沒賺到,一般民眾卻已開始及時行樂了。當然這也是地區休閒的方式,我們並不反對,然而我們如不知節制,也像台灣玩到三更半夜,那不是我們所倡導的。
-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由縣長李炷烽所率領的金門訪問團,昨日參加在廈門舉行的台博會開幕典禮後,搭機轉往汶萊、新加坡,將進行另一階段的宣慰金僑鄉親及商展活動;循著金門先民南進的腳步,把「金門」由大陸再往國際舞台推進。 金門訪問團自二十六日由金門直航廈門之後,即馬不停蹄地拜會廈門、漳州、泉州等地政府官員、台辦,以及台商和各地的金胞,十八家參加展覽的廠商也忙著佈置展覽攤位;透過各項拜會、座談、展示等方式,把金門推銷出去,同時也聽取各方的意見,就如同李縣長在展場接受大陸媒體訪問時也表示,金門此次參展並不是著眼於短期的經濟效益,而是希望透過商展進一步擴大金廈的交流,同時踏著先民的足跡,更加強與海外鄉親的鄉誼,並打開金門產業的知名度,為金門的產業發展帶來商機及活力。 金門訪問團在廈門、漳州、泉州等地,也曾經就金門接水、接電等問題和相關單位交換意見;在和當地台商座談時,所討論的課題包括了金門觀光、經濟、台商子弟學校等等。 在這些建議中,如台商指出金門必須儘速設法改善有關機場、碼頭的基礎建設,以因應未來的發展需求;台商也認為小三通如果不能人、貨暢通,台商到金門投資的意願恐怕不高,因此他們建議如果金門能成為特區或加工出口區,讓大陸物資經由金門合理加工後轉銷台灣,甚至行銷國際,如此才能打造成為台商生產基地,金門的發展也才是指日可待;對於設置台商子弟學校,台商們也認為要加強硬體建設及宣傳工作;在觀光事業發展上,台商也表示,金門不能單以戰地的資源來吸引觀光客,必須在軟體和服務等建立全面的配套措施。台商也指出,金門與台商的命運相同,若能緊密結合、相互合作,應可以發揮水幫魚、魚幫水的加乘效果。 對於台商的建議,可以發現有些事項是我們已經在積極推動中,有些則是切中時需,尚有待我們再加把勁努力以赴,當然,這些需要再加油的部分,可能涉及地方性的議題,有些則是涉及國家政策及中央權責,我們認為應該將這些意見化為具體的行動,積極的爭取、協調,才有益於金門的整體發展。 金門訪問團此行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在為金門找出路,並為振興金門之策取經,也就是在於學習、借助別人的經驗與長處,以補本身之短,探索機會,也要把握機會,讓這些機會為金門帶來加分,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正符合訪問團出發前所定調的主軸之一。
-
政治經濟與民生福利
隨著全球溫室效應之擴散,各地區普遍高溫且缺少雨水,金門地區當不例外,根據金門自來水廠表示,大金門湖庫儲水用量只夠三個月之用,而小金門更是只有三十天左右之用水量,如不緊急調水處理,則後果不堪設想;面對如此重大事件,縣府相關單位也多管齊下,從向大陸買水,以至於大金門調水、運水、節約用水等,皆希望能儘速解決此一問題。 金門地處福建東南一隅,本為一蕞爾小島,先天自然條件欠佳,既無湖泊水庫之利,又乏穩定之降雨量,致給水問題始終存在,今縣政府有意向大陸購水,以澈底解決民生用水問題,自是著眼於根本問題之改善,卻又因中央政策掣肘,使問題更加複雜難決,面對如此困境,或許下述建言,能讓中央相關部會,重新考量金門地區缺水之嚴重性: ︿一﹀民生福利先於經濟福利:只有對人民福祉予以深切關注,所有的經濟與計畫才是理解可行的,同時這也是所有經濟與計畫之基礎,因此,人民福祉不能純粹以經濟工具來衡量,亦不能將經濟置於民生福祉之上,且人民之生活價值應高於市場價值,故在考量金門地區用水問題時,民眾之福利應優先於一切。 ︿二﹀最小干預與最大原則: 政治民主化之國家,對政府之要求即為最小干預限度,賦與各機關最大彈性,俾能隨機應變,處理日益複雜之社會事務,最近行政院為因應政府改造方案,所擬之國家機關總員額法與基準法,其意即在此,因此,對於金馬小三通有關之地方性事務,中央機關如能本於最小干預與最大原則之態度,讓地方政府全力發揮,則必能事半功倍,將事情圓滿解決。 ︿三﹀民為邦本為普世價值:當日本首相前往參拜供奉日本軍閥之靖國神社時,政府不顧亞洲各國之抗議及國家之處境,而以「寬恕」為由,大方的「寬恕」了日本軍閥,但何以當同為國人之金馬人民嚴重缺水,欲向大陸購買時,卻又以國家安全及不急迫為由予以拒絕?試問:此時政府「寬恕」精神何在?難道金馬地區人民的基本生活福利與生命,其重要性遠不如日本軍閥之靖國神社?抑或「寬恕」有著不同標準? 春秋名相管仲答齊桓公云:夫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遵民心。桓公禮以為相,齊因而稱霸諸侯,為春秋五霸之首;面對斯景,今執政當局,能不三思乎!
-
跨足兩岸邁向國際
以「為金門尋找新出路、新定位、新方向」為主軸的金門訪問團,在縣長李炷烽率領下順利由金門直航抵達廈門,並展開一連串的拜會、座談等行程;這是自去年元月二日首航之後的另一次大規模的「突破之旅」,足跡也將跨越大陸、汶萊、新加坡,為金門「跨足兩岸、邁向國際」新理想邁出成功的一大步。 當然,這次出訪的成效或許有待觀察,我們也不能認為經由這趟跨海之旅就能完全的成就金門的未來。由縣府在行前的精心安排,可以看出這次的訪問團的出訪也絕非是一般的參觀、旅遊,而是有其突破性、積極性的重大意義──為金門找出路、為金門振興之策取經、為兩岸交流注入新活力、宣慰僑胞聯絡鄉誼、增進金門的國際能見度。 金門自結束軍管歲月之後,以其有限的資源不斷努力為自己找生路、求發展,為的是希望這塊土地和人民都能有更好的生活及將來。戰地政務甫結束,發展觀光成為金門必然要走的一條路,但受到大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觀光事業一路走來有榮有枯。在金門觀光事業、傳統產業等發展都走到瓶頸的時候,就必須再為金門的出路「做打算」,再找出新出路,而兩岸關係的改變,正影響且牽動著金門的未來。 金門自去年元月二日開啟兩岸小三通的大門之後,金廈海域顯得非常忙碌,兩岸之間的各項交流日漸熱絡,這樣的交流對於兩岸的未來發展是有其正面且實質的幫助。雖然目前兩岸的交流還是存著許多「待解」問題及困難,但兩岸關係的改變本來就不是一蹴可及的,兩岸之間的往來不能因為存著問題及困難就走回頭路,反而更應積極的往前走,透由不斷的交流,增進了解,進而化解歧見,才有益於未來的發展。 金門的發展也如同兩岸關係一樣,不能因為有瓶頸就裹足不前,因此除了不斷思考出路,更要付諸行動,「跨向兩岸進而與國際接軌」正是金門要努力以赴的大方向;尤其在面對加入WTO及全球化的衝擊,不僅單一區域,甚至每個國家都要掌握機先,預為因應,而金門位處兩岸之間,更要在未來發展中為自己搶得優勢與機會,才能在未來的舞台中佔有一席之地,也才能有使金門立於不敗之地!縣府團隊與民間企業今天所做的一切作為與努力,就是在為未來舖路,如果今天不跨出艱辛的一步,又如何能期待有明天的豐碩成果?這樣的用心,值得肯定與支持!
-
改變經營策略讓地區農業轉型
期盼借重台省推展精緻農業的經驗,指導地區農業轉型,朝向觀光休閑農業發展,使地區農業結合觀光策略能夠奏效。 其實,地區由於時空環境轉變的關係,年輕人務農意願低,紛紛往外發展,以致造成地區農業人口老化的益趨嚴重。況且,地區農業始終以傳統的人力方式經營,大規模的機械耕作一直停滯在推廣的階段,乏人問津。因此,農業產量逐年遞減,已無法引發地區民眾務農興趣。 地區農業人口仍居大宗,佔人口總數百分之九十以上,而地區土地先天貧瘠,砂礫地居多,年雨量又奇低,每年只有幾百公釐,無法滿足農業灌溉需求,只要遇上乾旱,農作物必枯萎而死或歉收,這是經常發生的事。在此惡性循環之下,農民隨著時日逐漸棄農另謀他就,導致拋荒土地不斷擴增,幾乎蔓延全島,這是目前地區農產業發展面臨瓶頸關口。 另一項使地區農產品遭遇重大衝擊,影響農民生計至鉅問題,乃是開放金馬兩岸小三通以來,一些大陸的農產品不斷經由海上走私與偷渡登陸地區牟利,這些大陸農產品,都是地區走私客向大陸漁民以低廉價格購得,再以好幾倍價錢在市場販售圖利,雖然惠及一般消費者,但這些未經檢驗的農產品,或多或少會對身體產生不利效益。而大量走私貨的充斥市場,更造成地區農產品的滯銷,影響農民生計至鉅。 從整個大環境來考量,當下地區適逢開放觀光階段,地區農業更應改弦更張,輔導農民轉業或朝向觀光休閑農業路線發展,如此的大幅轉型,地區的農業發展才能起死回生,也才有前景可言。 因此,針對朝向觀光休閑農業型態發展,目前最迫切的莫如輔導與贊助民間開發「觀光果園」與「觀光園藝」之類新玩意,讓來金渡假的旅客與地區的民眾有個世外桃源的休憩處;兼而能配合觀光發展和提升地區農業價值,這才是地區未來農業發展趨勢。 如要開闢「觀光果園」之類新行業,在現階段裡,應採取重點式作法,並考慮交通較為便利地方,先由點而面逐年打開市場。不過,在開發「觀光果園」或「觀光園藝」時,務須先規劃好充分地下水源,以提供園區植物的需求。正如李炷烽縣長所關注問題,地區是否具有足以配合條件,以及市場競爭力和產銷管道,將是先決必須評估的重點。 也有人建議,環島北路至小徑一帶,可規劃成「綠廊」,形成特殊景觀,可作活動地點或供作民眾婚紗攝影背景,以帶動戶外活動魅力。說歸說,做歸做,再好的計畫與願景,都需要付出實際行動,才能見效。希望縣府這項佳構,能為地區觀光與農業發展帶來一線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