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賀歲團圓話年俗
今天是大年初一,農曆過年是民間最重要的節日,大多以祭奠祖先、除舊迎新、慶禧納福、祈求豐年、祭祀神祇為主,活動豐富多彩且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二年多以來,生活受新冠疫情起伏影響,能安然渡過危險,真的該互道一聲:大家恭喜!全國各地在午夜十二點燃放鞭炮「迎新正」,許多著名廟宇開廟門,提供民眾「搶頭香」,好運氣將使神明「優先」完成信徒的心願,保佑來年一切順利平安。 除夕當天家家戶戶換貼新春聯,春聯是民間文學的代表,內容文辭均按照平仄、對仗的吉祥辭句,家中貼上祈福的吉祥文字,包含著人們對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願景。除夕中午要祭拜「地基主」,係指房屋、土地原來的主人,在後門由外往內拜。除夕傍晚要舉行年中最重要的一次祭祖儀式,除準播各種豐盛祭品之外,神桌上也供奉甜粿、發粿、糕仔、花生等甜點,在神明祖先神位旁各放置兩個發粿或兩碗米飯上插一支紙糊的春花,俗稱「飯春花」,象徵「米飯有剩」或「發財有剩」,意即「年年有餘」;或神桌上疊放一堆柑橘,代表美好吉利之事成堆而至。 祭祖之後便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一頓晚餐,稱為「年夜飯」或「團圓飯」,闔家歡聚,敘舊話新,互相祝賀鼓勵。早期民間除夕夜在餐桌上放火鍋爐,家人圍著火爐聚餐,火爐呈圓型代表團圓,爐中以火炭作燃料表示生生不息和愈燒愈旺。圍爐必吃的菜餚就是「長年菜」,象徵長命百歲,以芥菜或帶根的菠菜為主,吃長年菜時要整葉吞食不可切斷,才能長命百歲。壓歲錢原是將金錢放置在床腳或枕邊,以賄賂妖魔鬼怪免受侵害,至今已成為長輩贈予晚輩祝福之用。除夕夜「守歲」迎接新年可添壽,為消磨時光,多以賭錢為樂。 舊俗初一早上不可吃稀飯,否則出門將遭雨淋,要穿著新衣迎接新年,出門要選擇良辰吉時和吉祥方位,到廟宇祭拜祈求平安發財,謂之「行春」,有「愈行愈剩」之象徵。初二已出嫁的女兒紛紛回到娘家探視父母是否平安,中午便在娘家與父母聚餐,後來就成為「回娘家」的習俗。初三俗稱「赤狗日」,諸事不宜,因此可以「睏到飽」。到初四人們確認危機解除,將諸神迎回家中奉祀,形成「初四接神」的民俗。初五所有的慶祝活動都告一段落,公司行號都舉行「開市」,一般都擺設香案祭拜,並燃放鞭炮開工。初六民眾開始挑水肥灌溉,恢復正常農事作息,此即「初五隔開、初六挹肥」之由來。初七是預卜來年吉兇的日子;初八則是上天眾星聚齊之日,祈求保佑一年平安順遂。 初九是玉皇大帝(天公)的誕辰,準備豐厚的祭品,全家大小整肅儀容,行三跪九叩的大禮。初十有吃食,正是延續初九天公生日的歡樂,享用祭拜天公的食品。十一是老丈人宴請女婿的日子,表示重視並共同享受歡樂,同時有請他善待自己家女兒,愛屋及烏。十二祭床公床婆,希望睡覺時能安穩入眠,不致招致凶物驚擾好夢。十三是試燈及祭蝗神的日子,元宵要用的燈便必須在此日試點,點上以後便不熄滅,一直點到正月十七的燈節。十四是準備元宵節的日子,故在前一天晚上所有準備工作就緒,所有活動將在十五日當夜達到高潮。十五元宵節祈求新年能稻作豐收,展出各式各樣的花燈,街道上還有設燈謎會及踩高蹺、舞龍、舞獅、跑旱船等民俗技藝表演,元宵節過後,春節才算結束了。 春節是最盛大、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社會文化內涵,凝結了國人特有的倫理情感、時間生命意識、文化追求認同感,歸納年俗的意義在於人們對新年的祈福和預祝,一切事物有美好的開始,希望在新的一年裡出入平安,避免各種不幸的災難,而家中多多招財進寶,萬事如意;過年期間不可掃地、動利器,要讓終年勞苦的婦女、勞動者得以休息;過年期間不可打破碗盤、不可吃雞頭雞爪、不可煎粿、開刀吃藥等,意在祈求新的一年凡事皆能平安順利。雖然工商社會演變速度太快,年味卻越來越淡薄,很難重回到昔日過新年的熱絡景象,因此過去講究的年俗更令人懷念與珍惜,疫情當前讓生命更覺得可貴。
-
歡渡春節不忘防疫最平安
春回大地,大地春回,欣逢一年一度農曆春節,誠祝大家新春幸福快樂,闔府平安。 報載:新冠新變種病毒疫情燃燒,來勢洶洶,存活力與傳播力強,淪陷國家,單日染病人數成千上萬,顯示防疫無撇步,歡渡春節與落實防疫不可偏廢,期以確保健康平安,萬事如意。 有云:人定勝天。然而面對無情又殘酷,無聲也無影之新冠肺炎變異株病毒,醫學專家莫不感嘆,苦無妙方良計予以澈底根絕,讓芸芸眾生早日脫離恐慌苦楚。因而有人說,際此非常時刻,大家相勉相許許善願,存好心,講好話,做對事,才是正道。 且看政府防疫主管部會,亦步亦趨,審時度勢,透過全面宣導教育,要求落實履行防疫新生活,戴口罩,防感染,打疫苗,防重症,須知凡兩年來,新冠肺炎席捲全球,迄今已奪走數以億萬計寶貴生命,沒完沒了,猶還不知哪年哪月是盡頭。邇來坊間議論紛紛,咸表疫情如天災,難防難治,貴在大家保持高度警覺,不氣餒、不灰心,團結一致,做好防疫工作,齊向病毒宣戰到底。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代代相傳,人人深知其義,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能善用時間,肯下工夫,凡事慎之於始,有付出即有收穫,終能得到能量,保有勝算贏面,不致功敗垂成,防疫如此,凡事皆然。 謹以防疫而論,國內月來本土群聚個案連環爆發,從桃園機場邊境往社區、醫院蔓延,足跡不僅橫跨多個縣市,還包括銀行、捷運、港區、學校、幼兒園、多家餐廳、大賣場等等公共場所,對此防疫主管公部門備受質疑,不是說要嚴守邊境防線,何以卻見翻盤,又當全球早在討論防疫政策,卻是落在人後,益見防疫如實戰,落實超前部署重中之重。 再者,今年春節連續假期長達九天,每逢年節倍思親,藉此闔家團圓,樂敘天倫,其樂融融,誠然是樁盛事,也要誠摯籲請大家,追求幸福快樂主角在己不在人,萬勿忽視防疫相關法令規定,受罰事小,當心大意失荊州事大,畢竟有備則無患,多一份用心,多一份保障,利己也利人,皆大歡喜也。 自助、人助與天助,金門防疫績效創下零確診,論功行賞,眾志成城,貫上下,連左右,大家有功,特別值得一提者,縣政團隊致力防疫與拼建設,繁榮地方經濟,整體施政計畫不停歇,全心投入,全力以赴,其中地方基礎多項工程,刻正極積全面展開,置重點於便民利民基礎建設,諸如各鄉鎮村里活動中心及對外串聯巷道改善工程,最近發包施工或已完成使用者,讓人看得見,用得到,亦且朝著永續發展目標邁進,有績效則有威信,眾所樂見。 福虎年,振興起,歡渡春節不忘防疫,大家平安快樂。
-
落實防疫 完善春運 貴虎年
2022虎年農曆春節假期從昨天開始,明天除夕,後天就是農曆大年初一,由於2022年的農曆春節剛好在周間,加上前後2個周六、周日,使得今年春節假期長達9天,這幾天已陸續有旅台鄉親學子陸續返鄉,金門各鄉鎮、社區、村落都洋溢濃郁的年節氣息。 農曆春節可以說是世界各地華人最為重視的傳統節日,對旅居台灣各縣市的金門鄉親來說,更是一個返鄉團圓的日子,多少長輩殷殷盼望的就是兒孫可以一起在除夕圍爐。然而,對金馬澎各個離島來說,每年幾個特殊的節日,也都是考驗整體交通旅運的時刻,其中,如何確實做好農曆春節的空中運輸,更是重中之重。 以今年春運為例,2022年春節台金航線管制期間為1月28日到2月8日,各航空公司於12月1日起受理正班機及第1波加班機訂位,一如往年場景,由於短時間大量電話及訂位人潮湧入航空公司,仍不免造成網路及電話壅塞,最終也不可能讓所有鄉親都如願買到除夕或春節前後的熱門時段機票,這實屬非戰之罪,而是受限於離島空中運輸的結構性限制使然。也因為受限於這樣的離島因素,每年縣府團隊總是戰戰兢兢,絲毫不敢怠慢,希望透過強化服務能量、提升服務品質,讓每個渴望團圓的遊子都能順利返鄉過年。 在航空公司完成第一波加班機訂位的服務後,由於向隅者仍眾,經縣府團隊積極溝通協調,其後又於12月22日晚間6點開放第2波加班機訂位作業,縣府也持續協同各鄉鎮公所,同步在縣府1樓大廳及各鄉鎮公所開設服務櫃檯,協助鄉親上網訂票。 接著,縣府再與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及航空公司協調加班機,於1月5日上午9時再為春節疏運加開第3波加班機,統一受理民眾訂位,並自1月6日起一連5天,調查鄉親未訂妥機位需求,調查若達一定數量,將據以協調民航局及航空公司爭取加開加班機,希望能讓所有金門鄉親順利返鄉團圓。 經事先調查,台金航線春節第4波加班機又於1月13日上午9時受理訂位,預計加開台北金門尖峰時段來回班機各11架次及台中金門、高雄金門來回班機各1架次共13架次,提供4000座位。至此,還只是協助訂票階段,縣府團隊接下來還要展開台金各機場的春節旅運服務,所求無他,就是希望所有鄉親都能順利返鄉團圓。 除了完善春運,必須不厭其煩提醒的是,國內原本已漸趨平穩的新冠肺炎疫情,隨著近來Omicron變種病毒來勢洶洶,國人也都繃緊了神經,加上適值寒假與農曆春節期間,國內外往來旅客倍增,為落實防疫,縣府還忍痛延後辦理2022年金門馬拉松,為的就是確保金門這個三年來始終維持零確診淨土的縣市。 農曆春節期間,返金鄉親來自全台各地,都要經過幾番舟車勞頓才能順利回家過節,值此疫情緊張之際,攜家帶眷返鄉過節,尤其應該做好個人衛生管理,儘管疫苗覆蓋率持續提升,但有鑑於Omicron變種病毒確診者不斷增加,春節期間來往台金的旅客還是必須特別注意落實防疫措施。 新冠疫情已經肆虐全球三年,相較於各國,國內的疫情相對可控,更難能可貴的是金門始終維持零確診,這是全體縣民與縣府團隊齊心努力的結果,期待在大家一起努力下,鄉親都能平安返鄉、貴虎年。
-
春節防疫 人人有責
農曆春節的腳步近了,最近幾天每天都有三、四千名遊子返鄉,面對來勢洶洶的Omicron病毒肆虐,金門地區能否保住堅持兩年來的零確診,誰也不敢說,面對春運返鄉的上萬名遊子,只能提醒大家如實防疫,不要害己害人。 根據金門縣衛生局最新統計,以本縣常住人口66,418人來推估,目前疫苗第一劑的覆蓋率達83.23%,第二劑覆蓋率73.68%,第三劑追加劑覆蓋率22.4%,另外,居家隔離有3人,居家檢疫有12人,確診病例仍維持0確診,是目前國內唯一維持零確診的縣巿。 但是因為年關將近,為防堵疫情,防疫策略必須採取雙軌整備,一方面防止破口的發生;另一方面因應Omicron傳播性強的特性,確實掌握金門地區收治的醫療量能,做好分區分流的規劃,醫療院所及社區能有效的在第一時間防堵。 因此,楊鎮浯縣長在回應鄉親所關心的金門機場快篩站部分表示,由於金門一日最大快篩量能約400人次,面對接下來每天3、4千人流實在難以負荷,春節返鄉潮這樣大的人流,所以縣府也與澎湖、馬祖,三個離島縣達成共識,要求中央在臺灣端的機場協助執行快篩。另由於居家型快篩試劑目前都缺貨,縣府正持續與廠商接洽當中,一旦有足夠的貨源,會立即提供返鄉的鄉親使用。 國內近期發生實驗室感染、防疫旅館群聚,及桃園機場工作人員群聚事件,似乎疫情又開始方興未艾,雖然防疫指揮中心已宣布春節期間仍維持「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第二級疫情警戒標準」,但年後才是考驗的真正開始,春運幾百萬人潮的流動,對疫情會產生怎麼樣的推波助瀾,政府單位必須料敵從先。 縣府提到,在增加管制措施,包括重啟機場到站旅客紅外線體溫監測及快篩政策,甚至調控航班,未來都會全面考量;此外也會強化防疫措施,要求民眾外出全程佩戴口罩,除有飲食需求得免戴口罩外,均需佩戴口罩(其他免戴口罩情形,全部暫停)、社區供餐不共餐。 因應春節可能的返鄉鄉親潮,倘若疫情繼續升溫,縣府將會暫停開放縣內室內景點,另春節五所迎新春展全數改採靜態展覽、運動及展演場館人數容額管控。 針對返國鄉親部分,縣府也呼籲,若「在台已完成居家檢疫14天」,預備返金或已經返金正在進行「自主健康管理」7天者,返金後應避免出入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或容易近距離接觸不特定人士的場所,延後非急迫需求之醫療或檢查;並禁止前往醫院陪病,外出時應全程佩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每日早、晚各量體溫1次。有發燒或咳嗽、流鼻水等呼吸道症狀,與身體不適者,應確實佩戴醫用口罩,與衛生局聯繫或撥1922指示就醫,且不得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 至於是否重啟「機場快篩」,目前金門機場自己可以負荷的快篩量能,每天大約是500人次以內,因此若要重啟機場快篩的話,必須中央同步在台灣端機場分流,協助快篩,且往來台金的航班也必須大幅減少,才能夠負荷快篩人數;但以目前春節連假將至,有大量航班,也有許多鄉親訂好機票要回來過年的狀況下,要做航班減班、重啟快篩,確實如楊縣長所言「有一定的難度」,如果真的要重啟一定要中央、地方相互密切配合,否則必定會造成春運大塞機,引發不少民怨。 「防疫視同作戰」,對疫情必須以「料敵從寬、禦敵從嚴」的態度審慎以對,凡事以縣民的健康、安全做為第一考量,目前的疫情是傳染性強、重症率低,縣府對症下藥研擬的防疫重點在於,一方面預防不要有民眾確診,另一方面,整備金門地區的醫療量能,預防萬一有破口,可能帶來的大範圍傳染,因此事先整備好醫療量能就十分重要。 春節防疫,人人有責,要想渡過一個平平安安的農曆春節,鄉親們一定要配合縣府的防疫政策,大家犧牲一點點自由,全力護住金門成為全國最安全、最安心的「世外桃源」。
-
疫苗護照保安康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了2年多,多數人似乎都能認同,與其繼續苦追「嘉玲」(零確診),不如找出一個既能防疫,又能兼顧經濟發展的折衷方案。而無論是早先針對八大行業頒布的出入限制,或者如同台北市長柯文哲所描繪的:「未來可能就是完全接種疫苗者歡迎到餐廳內用,未完全接種或不曾接種疫苗的人,就算不能禁止進入,可能也只能坐到角落,然後給你一個隔板用餐。」應該也都是在這樣的考量下,成為一般人的共識;疫苗護照於焉形成。 故而,疫情指揮中心特於本月20日下午2時,在例行記者會中公布,21日起全國民眾進入歌廳、舞廳、夜總會、俱樂部、酒家、酒吧、酒店(廊)、理容院(觀光理髮、視聽理容)及特種咖啡茶室、夜店、舞場、三溫暖,即俗稱的「八大行業」,都須出示疫苗完全接種證明,包括紙本小黃卡,或健保快易通APP,抑或配合歐盟規範,建置的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否則一律不得進入。 為配合此政策,金門縣政府已於日前,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規定,由參議領軍,兵分二路同步就東西半島,高風險場所視聽歌唱業、電子遊戲場業等,進行全面性聯合稽查;稽查重點包括場所從業人員、顧客等疫苗接種檢查,及防疫指引宣導等。且針對部分未落實實名制、環境清消,及從業人員疫苗注射的高風險場域,由金門縣衛生局予以當場輔導,並列冊後續追蹤。 金門縣政府指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宣布國內疫苗護照於21日啟用!因而民眾前往「歌廳、舞廳、夜總會、俱樂部、酒家、酒吧、酒店(廊)、理容院及特種咖啡茶室、夜店、舞場、三溫暖」等休閒娛樂場所時,應配合出示完整接種COVID-19疫苗紀錄,始得入內活動消費。接種紀錄除出示「紙本疫苗接種卡」外,也可使用「健保快易通」,或「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提供檢視。 縣府表示,八大行業休閒娛樂場所,具有接觸不特定人士,以及無法保持社交距離的特性,疫情傳播風險較高,即日起民眾須完整接種2劑疫苗滿十四天,並出示疫苗接種證明,才可進入消費;中央主管單位近期將訂定指引,針對未依規定接種疫苗的店家或消費者開罰。另外也規範相關場域從業人員,必須遵守防疫規定,如未施打兩劑疫苗者,不得進入高風險場域工作執業。 因而,縣府進一步指出,疫苗護照,只是讓民眾多一種工具,紙本小黃卡、健保快易通APP等,同樣可作為疫苗接種證明,目前除了八大行業、醫院住院病人、陪病者、探病者以及住宿式長照機構陪伴者、訪客等,也須出示疫苗接種證明。為保障鄉親安康,特別希望能全力配合以赴,共啟安康的生活。 誠然,由於我們是一個民主法治的國家,政府在政策上,不僅要動機良善,手段上更要合情合理合法,乃至於程序正義也同樣重要。且這個大原則即使是在疫情期間仍應被重視,並被全體國人持續地捍衛。所幸自疫情以來,防疫政策均能保障人民權利;尤其是金門。因此,我們在自我防範上,不但要周全,更要守法,而全力配合縣府之疫苗護照,更是攸關全島安康之重要措施,理應全力支持!
-
提高警覺 慎防網路詐騙
網路詐騙犯罪日新月異,縣警局刑事警察大隊指出,刑事警察局為掌握最新犯罪動態及演變趨勢,持續精進科技偵查能量以及利用多元化管道進行分層、分眾宣導。其中,如何正確辨別詐騙話術以及培養正確的防詐觀念,成為現代人需要學習與認知的必修課程。刑事局165反詐騙專線透過大數據分析,第一時間提供民眾最新詐騙手法防範新知,期透過創意圖文,提升民眾防詐意識。同時,亦將宣導管道擴及其他公部門與民間企業,透過公私協力方式,以更吸睛的模式突破同溫層宣導。 新聞中經常報導詐騙事件,而透過網路的詐騙案例也不少;大部分的受害者都是因為不了解目前常見的詐騙手法,一不小心就造成自己金錢上的損失,或是個人資料被竊取,更嚴重的甚至還會危及身體與生命安全。為了保障自己在網路上的安全,我們應該認識可能發生的詐騙手法,才能隨時提高警覺,避免受騙上當。而詐騙的手法日新月異,不論是透過電子郵件或是電話的詐騙都是利用人性的弱點,謹慎小心不要將個人資料洩漏,遇事情時小心確認不要慌張,就可以免於被詐騙的風險。 近期,刑事局與重量級全球企業Meta攜手合作,在Facebook上共同推動「網路安全防詐」宣導活動,透過一系列影片與圖文的形式,提供民眾如何辨識詐騙手法,與正確了解防詐訣竅,提供民眾觀看與分享,讓更多的朋友能有效遠離詐騙侵害。面對層出不窮的詐騙手法,Meta整理出5種常見的網路詐騙類型,包含「假交友徵婚詐騙」、「貸款詐騙」、「樂透詐騙」、「徵才詐騙」、「網購詐騙」等,提醒大家隨時保持高度警覺,謹記「四不一要」口訣,包含絕對不要輕易匯款或提供個人資訊給陌生人、不要貿然接受陌生人的好友邀請、不要點擊不明連結、永遠不要告訴別人你的密碼、設置雙重驗證,協助民眾防範網路詐騙。 根據警政署統計,2021年1~6月共發生11,447件詐欺案件,其中以「投資詐欺」占 18.94%為最多的詐騙手法,較前年同期增加最多;「解除分期付款詐欺(ATM)」、「假愛情交友」也是較前年同期增加的詐騙犯罪方法。這兩年來因為疫情關係,我們花了更多時間透過網路來與親朋好友保持聯繫,詐騙者自然也察覺到這一點,網路詐騙的模式因此越來越多樣且越來越複雜。 網路詐騙樣態何其多,我們要謹記,「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若有任何疑似遭遇詐騙的狀況,請提高警覺、冷靜思考,讓我們一起在網路世界中保持安全、保持警覺,避免成為網路詐騙的受害者,切勿衝動匯款,平時除了養成再三查證的好習慣之外,也可立即撥打165反詐騙專線,以有效遠離網路騙徒與騙局。
-
落實防疫新生活 不怕疫病來敲門
新冠肺炎疫情在農曆年前急遽升溫,等同宣告民眾必須做好抗疫過新年的心理準備。縣府日前表示,將採滾動式檢討及預擬防疫措施及備案,目標是減低疫情對金門的衝擊;至於預擬贈送入境鄉親快篩劑,目前也正在籌備中。 至於許多鄉親關心的入境旅客是否重啟快篩問題,楊縣長表示,此波Omicron疫情,相對於去年五月,Omicron病毒傳染力高,但重症個案少;機場春節前的交通流量極高,若要在機場重啟快篩站,需要考量2個因素,第一是機場快篩的負荷量能,因為機場快篩負荷量一天約在400至500人次;第二還需要中央在台灣端機場協助篩檢分流,以及返鄉航班要大幅減少,才能順利推動,避免旅客擁擠及久候。的確,針對不同的時空,理應要有不同的防疫政策,若僅是單純的封城或減少人流,或許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為抗疫爭取時間或空間,但終非長久之計。前疾管局長蘇益仁便指出,全球對抗新冠疫情進入第三年,和過去兩年最大的不同,是許多人已接種兩劑疫苗,防疫思維應該因此有所調整。新冠病毒無法消失,「清零」已不可能,此時不宜再升級防疫措施,應觀察新冠病毒「流感化」的速度與趨勢,透過疫苗和抗病毒藥物,與病毒和平共處。 平情而論,大家都希望與病毒和平共處,但是這似乎並不取決於人們的單方面意願,而是要看病毒的致死率、危害度下降到一定比例,且呈穩定狀況後,才能考慮的問題,在此之前,我們仍舊只能積極部署、全力抗疫,朝向「清零」的目標前進。但專家的說法也有其道理和根據,畢竟在全民施打兩劑疫苗達到一定比例後,理應有不同的抗疫政策及手段,單純的依仗封城和鎖國並不是最好的方式,目前與疫情和平共存,似乎是未來一定要走的路,反而更應偏重在對抗病毒疫苗的儲備與施打,意即以提升群體免疫為主,圍堵防疫措施為輔,才是真正的超前部署。然而,道理人人都懂,疫病的發展會不會照我們預想的走,或者是現代的醫療技術能否實現真實意義上的群體免疫,猶然有待印證,現階段我們仍然應該是「能做多少算多少」,對待疫情仍需以「料敵從寬、禦敵從嚴」的態度審慎以對,凡事以民眾的健康、安全做為第一個考量;大眾也必須配合落實各項防疫措施,將防疫內化為日常生活習慣,才能共同持續維護健康生活與環境安全。 也誠如楊縣長所言,「防疫視同作戰」。對金門來講,目前最大的重點除了一邊防疫,一邊預防不要有確診個案外,另外就是整備金門地區醫療量能,因為萬一有破口的時候,可能帶來大範圍的傳染,所以確實執行金門醫院醫療量能整備與清空計畫、執行社區防治專案,成為主要的因應措施。就此縣府已明確將採4個面向加強防疫措施,包括加強安親班的防疫措施、公共運輸清消及體溫量測、八大行業聯合稽查、醫療及長照機構確實落實防疫措施、量販店停止試用試吃,並落實實聯制等等。 總之,防疫既是科學,更是生活。在疫病穩定呈現「流感化」,且不影響正常社會生活之前,我們仍應落實所有可用的防疫手段,積極抗疫,並提升自我對病毒的抵抗力;因此,該打或能打第三劑的鄉親仍應盡速完成施打,畢竟疫病不會等我們做好準備才來!
-
發展產學合作的社區產業
報載金寧鄉四埔社區發展協會與國立金門大學食品科學系、生物科技暨健康產業研究中心雙方簽署「烏豆蔭油研發」產學合作,金門大學挾地利之便就近輔導四埔社區產業發展,協助四埔社區創業與金門地方產業技術的提升,運用在地資源發展社區產業,透過居民參與、在地認同及集體經營的模式,共同創造新的社區共存共榮的模式,轉化延伸為具有社區公共性的利益。 金寧鄉長楊忠俊和金大校長陳建民都欣見金門大學能擔任領頭羊的角色,結合地區特色,全方位培養食品工業之技術人才。本次簽約將研究成果及產品導入在地社區,從烏豆的栽種,到豆類的發酵、釀造等工作,希望能打造成該社區的特色產品,以提高地區食品產業研發能量,落實深耕教育及產業發展,未來將擴大與金門各鄉鎮、社區進行更多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攜手創造金門農特產品的新藍海。 眾所周知,金門大學有很傑出的學術研究能力,此次將研發成果導入在地社區,楊忠俊鄉長期盼金門大學將金寧鄉的高粱、小麥、豆類、海鮮等農業資源為原料,共同開發新的農特產品,並與石蚵觀光文化季共同參與宣傳活動,以有效提昇地方經濟發展,在「一鄉一產業」的架構下,拓展出「一社區一產業」的願景,為社區帶來更多的就業、創業機會。 社區產業必須與社區居民的生活機能相結合,才能發展出自我特色,樂見以此產學合作模式,加入「人、文、地、產、景」文化元素與創意,而也不能只著眼生產面向的思考,發展地方經濟,創造社區福祉,建立「社區回饋機制」,配合公共造產和結合觀光文化活動,透過整合資源在市場經濟上找到一條生路,形塑在地文化創生,社區產業必須和居民的生活機能相結合,不能和居民的生活需求和節奏脫節,在社區參與和建立共識是社區營造發展中更相形重要,社區產品不止具有商品價值,還要有在地使用價值、文化、生活來支撐,讓社區產業和生活使用價值結合,幫助社區寫故事和講故事就變成很重要的行銷技巧,建立在地文化認同,才能爭取消費者的認同,兼顧社區生計與傳承社區文化,也樂觀其成四埔社區能踏出第一步,未來持續提升研究能量,並擴大整合金門在地產業、社區資源,期盼能對金門經濟發展有所幫助,培養更多優秀的食品科技人才和幫助企業生產技術升級。 社區要永續發展考慮自然生態、社會平等和經濟成長三面向,在不損害現有與未來自然資源,並符合社會正義與公平的原則下,運用各項技術及形式,有限度且充分善用現有的資源。社區產業的功能是要滿足生活所需,其次是充實社區居民的生活,相同的生產條件、生活形態、自然人文環境等因素,要讓民眾生活充實愉悅,也就不會去破壞居住環境,採以量少但生生不息永續經營的方式,經由居民的參與去塑造在地特色,所形成的社區產業,透過體驗的方式去了解社區獨特的文化,吸引民眾走入社區進行消費,遵守社區原有的條件來尋求適合發展的方向,掌握社區社會、經濟、文化體系的特質,運用地方自有資源,並採用適當設計的理念來呼應社區資源與技術條件。 社區結合鄰近生態及遊憩資源,多元發展與地區學校建立夥伴關係,推廣社區在地生態、成立產業及文化教育的場域、訂定社區公約,鼓勵居民共同遵守與管理維護,都是社區可以永續發展的文化目標,創造就業機會、發展休閒產業及保存當地文化,促進社區經濟成長,提升社區經濟水平;透過社區民眾的自主與參與,使生活空間獲得美化,生活品質獲得提昇,文化、產業、經濟再行復興,原有的地景、地貌煥然一新,進而促使社區活力的再現。藉由社區文化特殊性的軟實力,促成地方特有產業品牌的經營,具有帶動地方發展的功能,也可塑造出社區的獨特風貌,凝聚社區的向心力,並創造出豐富的地方文化。
-
守法最自由 惜福最快樂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110年已悄然遠去,隨著111年到來,除舊佈新,新年新希望,開創新局,找回價值是鄉親共同之願望。 回顧客歲,國難方殷,百廢待舉,內有疫情糾纏,政治混濁,紛紛擾擾,外有國際局勢瞬息萬變,外交拓展任務艱鉅,還有共機不斷越空騷擾、兩岸關係猶待改善之患,有政府能做事,殊難事事盡如人意,原因錯綜複雜,政府備極辛勞,公僕難為。 根據媒體報導,國內整體社會治安狀況,堪稱平穩,然而有關毒品、酒駕、聚眾鬥毆等違反社會安寧秩序與人民身心健康問題時有所聞,影響所及,至深且鉅,此時此刻,亟須大家相許相勉,共體時艱,團結一致,群策群力向前行,尤盼官民合作,聯手加強防範,先知先制,消弭問題於無形,促使社會安定,人民得能安寧。 眾所週知,維護道路交通安全,事關大眾生命財產安全,凡此固是政府責無旁貸,就事論事,為了保己也保人,人人有責,無由置身事外,所憾長期以來,政府言之諄諄,但見少數人聽之藐藐,謹就官方資料統計,去年就有多達三千人死傷在道路之上,十次車禍十次血肉模糊,不是肉包鐵,就是鐵包肉,只是這些慘痛教訓,一而再、再而三發生,顯示仍然有人陣痛之後忘了痛,真能牢記在心,進而痛改前非者幾稀,言及於此,令人深惡痛絕者,則是肇事者知法不守法,不惜福,只顧自己,罔顧別人,咎由自取,應負一切後果,罪有應得。卻未深思反省,倘若有家有眷,那些無辜受到拖累之老大幼小婦孺日常生活亂了套,情何以堪,乃至演變而成社會問題,惡性循環,誰來負責,爰特藉此奉勸大家告訴大家,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厲禁飲酒不開車,開車不飲酒,如果以身試法,除要受罰,還要法辦,害人也害己。畢竟守法最自由,惜福最快樂。 再者,中央主管部會此前作了一次道路安全感調查,金、馬、澎、宜等四縣市道路安全係數最高,有耕耘,即有收穫,得來不易,彌足珍惜。今年伊始,地區連續發生車輛肇禍事故多次,導致車毀十餘人受傷送醫,且有一位女兵頭部受到重創緊急後送台灣救治,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熱議者,即是一輛砂石車行經料羅柏村國小路口,撞上一輛小客車後再衝撞一輛公共汽車,計有十一人身受輕重傷,頓時交通打結,亂成一團,益見政府用心推動禮讓文化未見好轉,死傷不減反增。究其種因不守法之外,應加強交通法治的觀念及改善整體交通環境。 對此,修法嚴懲酒駕聲量又起,為期發揮懲前毖後預期功效,修法勢在必行,酒駕肇禍致人於死,科以重刑,但願假以時日,將道路還給用路人,讓用路人之安全,得到一定之保障。 又行政院日昨通過二十一項道路安全改善計畫,即將投入九部會5.8億元,預定年底前改善1322路口,每月公佈道路安全數據,期以降低道路安全事故。金門警政團隊劍及履及,亦於近日召開道安會報,通過加強維護道路交通安全提案六項,期求多管齊下落實推動,俾宏事功。 此外,凡三年來,縣政團隊接棒加強推動「路平專案」成效立竿見影,並已責成交通安全主管單位針對應行改善路段全面進行清點彙整,作成專案陳報中央爭取經費,只是道路交通安全之改善,難免要牽涉到私有土地、商業行為,尤其是宮埕、門口埕、市集周圍,或遇到人行道機車長期違停區域,一旦動工也會引來業主反對或轉託民代關說,曠日廢時有之。緣此,還望大家一本初衷,愛家更愛鄉,和衷共濟,鼎力支持配合政府推動道路交通安全建設。 總之,道安、毒品、酒駕是社會「零容忍」之共識,也是政府施政之要務,貴在大家實踐力行。否則,法令再修再嚴,徒法不足以自行,效果難如預期,大家加油。
-
酒駕零容忍 執法無假期
依據金門縣警察局的統計,民國108年至110年本縣發生酒後駕車肇事案件達167件,共造成5死、162傷。警察局除配合內政部警政署所規劃之「全國同步擴大取締酒後駕車專案勤務」外,並要求所屬各外勤單位規劃專案勤務,在酒駕易違規及易肇事路段持續加強取締,展現警方強力執法決心。 近年酒駕肇事死亡人數,以每年12月至次年3月為高峰期,因為這段期間正逢冬至、尾牙、元旦及農曆春節等民俗節日,加上近期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趨緩,餐廳業者逐漸復甦,民眾飲宴機會大增。為防制酒駕,金門警方每年12月至隔年3月,將取締酒駕列為執法重點工作。 近日金門警方將配合內政部警政署之政策執行「全國同步擴大取締酒後駕車專案勤務」,另警察局每月至少規劃2次擴大臨檢及取締酒後駕車勤務,各分局、保安警察隊及交通警察隊也各自規劃至少8次之取締酒後駕車勤務。統合警力強力執行,嚴打酒駕,展現維護社會秩序及道路交通安全的決心。 縣警局資料,108年共取締酒駕290件、109年271件;即便受疫情影響,110年取締182件,近3年酒駕案有逐年減少趨勢,顯見警方強力執法取締已展現成效。 另外,行政院日前指示嚴懲酒駕強力執法,法務部立即要求各地方地檢署執行檢察官從嚴審核,最近全台共計有67名酒駕犯,酒駕案件一律從速從重追訴,法院判決量刑過輕,公訴檢察官將上訴,具體求處重刑;酒駕判刑低於6月者,可易科罰金,但執行檢察官從嚴審查,評估個案是否有刑法第41條「但易科罰金難收矯正之效或難以維持法秩序者,不在此限。」不准易科罰金,直接發監執行。 矯正署各監所執行「酒駕收容人處遇實施計畫」,讓酒駕受刑人在監所接受完整矯治,未完成戒除酒癮處遇者,或成效不佳,嚴審而不予假釋。假釋中再犯酒駕罪,將依法審酌撤銷假釋,再度發監執行。 行政執行署全台13分署同步啟動「強力執行滯欠酒駕罰鍰專案」針對酒駕遭行政裁罰逾期未繳者,合計2059件,全部繳清、分期付款、已查扣財產等,有效執行金額已逾3500萬元,讓酒駕者付出代價,沒有僥倖。 事實上,對有錢人來說,罰金再重也沒有在怕的,雖然警方三申五令宣導「代客駕車」、「指定駕駛」等措施,並呼籲相關業者也應負起社會安全責任,但酒駕累犯仍不怕,視人命如草芥。 最近因為高雄一名男子黃子洋酒駕釀一死三傷慘劇,高雄市長陳其邁要求讓酒駕犯到市立殯儀館服社會勞動,打掃高市殯儀館往生室、到入殮室與火化場等地,擦拭保存遺體的冷凍櫃及運屍車,馬上成為社會話題。酒駕累犯到殯儀館清洗冰櫃、解剖台等生命教育,台北市及台東縣早已實施,台北市殯葬管理處從二○一六年底試行至今,已有八十五位酒駕犯被安排執行;台東地檢署從二○一七年起實施此一「震撼教育」課程。有酒駕犯說,「第一次距離屍體這麼近,內心震撼極大」、「再也不敢酒後開車了」,顯見罰錢不怕者,就應該讓其服社會勞動或不准易科罰金,直接發監執行才有震撼力。 農曆春節前是一年尾牙的時段,地區民眾在這段時間內的宴飲也較頻繁,所謂「無酒不成宴」,喝酒並不是壞事,但應適量,尤其是量力而為,但是地區鄉親有拼酒、勸酒惡習,近年因酒駕取締收斂不少,這是值得可喜的現象,「酒駕零容忍,執法無假期」,但願鄉親都可以平平安安渡過此一春安假期。
-
再論風土經濟與文資保存
風土,是一個漢字語境中關乎地理空間、風俗民情、生活樣貌、地域產業、飲食文化、工藝特色等之總和。這個詞的使用,歷史上在東亞漢字文化圈中也相當普及,日本列島、朝鮮半島(韓半島)、越南等地均有使用,詞意也相當接近,不外乎各地民俗、農漁業、歷史文化等意涵。 在歐美,風土文化(鄉土文化)指涉了一種鮮明的地域文化,再現了一種前現代、前資本主義的生產與生活方式,當然也描述現代化之前的空間類型及其文化形式。1964年奧地利的建築師伯納德.魯道夫斯基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策展,主題為「沒有建築師的建築」展覽與書籍出版。這本《沒有建築師的建築:非純種建築的簡介》(1964),呈現了風土╱鄉土建築,大大震撼了西方的學界與規劃設計者。在此之前,西方文明的建築史是以建築師及其作品為主線,建築作品又以宮殿、教堂或大型公共建築為經典,鮮少有人重視民間社會的物質文化。沒有建築師的建築展,開始讓專業界看到風土之美。此一反省刺激了世界各地的風土或鄉土運動之興起,也讓公眾開始反思二次大戰過後的現代性神話。 法文terroir也值得多討論,它指的是(葡萄酒)獨特地方風味、(釀造葡萄酒的)總體自然環境,廣義來說就是「風土」。洪震宇的《風土經濟學:地方創生的21堂風土設計課》也指出「terroir這個名詞過去主要應用在葡萄酒產業,尤其是法國十多個產區的葡萄酒。Terroir意思是在特定地理空間限制下,這個地方獨有的氣候、土壤、溫度、品種與種植方式。……法國政府透過組織的力量,規定了葡萄酒製造的五個重點,包括葡萄產區、品種、種植方式、單位土地面積的產量以及釀造方式,做出一系列的分級系統,也建立法國葡萄酒在國際間的地位。」風土的產品經過規範與設計,成為魅力的保證,更形塑了品牌的價值。 從這些角度來看,「風土」或「鄉土」這個看似落後、跟不上時代的詞語,其實是有極大的發展潛力。因此,什麼是金門的風土?我們怎麼讓人們對金門上癮?我們又如何讓「廣義的金門人」(本地人、海外鄉僑、新住民、在此服役的軍人、曾來金門旅遊的人等)對風土文化有所體驗,進而產生認同與光榮感?金門的風土資源一部分繫於文化資產,又如何轉化為風土經濟學? 不可諱言地,金門的文化資產在歷經大規模的數量成長之後,許多文資身分的古蹟或歷史建築等待排入修復的時程遙遙無期,同時相對於金門國家公園修復上以古厝民宿或賣店為導向的再利用,文化局負責的古蹟或歷史建築再利用成功的經驗不多,經濟產值更低。固然,文資身分的標的物需要經歷調研、設計及修復等程序,但主管機關似乎沒有研擬合理的修復優先順序(晚近調研或整修的案例有不少是最近幾年所指定的,而不是過去30年來已經具有文資身分者),亦無檢討這些程序是否有提升或加快的可能性,更缺乏積極性地活化利用的實踐,遑論風土經濟學的創造與發展。 再從花費近二億、歷時四年餘的再造歷史現場專案的瓊林來看,其費用的運用並未以聚落振興的風土經濟學角度出發,幾乎仍以報告書式或活動式的成果為主,真正投入修復工程的比例也不高,計畫中所標榜「民眾經營與行銷的組織培力」未見具體效果,整個計畫失去了一次風土經濟、文資保存、當代詮釋與文化翻轉之間連結對話的機會。 文資保存應盡可能從再利用反推,這樣或許會有不同的思維。法國諾曼第戰場的碉堡群,他們是以再利用的性質來界定修復程度,有些德軍所遺留的碉堡是以殘跡保存對待,因此遊客只能在幾公尺外凝視與眺望,修復上也不必花費巨資處理;有些要提供遊客進入者,則以鋼板、鋼網支撐保護,確保遊客的安全,也非以重修方式處理,重點反而是「說故事的能力」與其他遊程的配套。舉此案例是希望提醒主管機關,保存(或保育,conservation)不只是修復工程,更重要的是社群的文化認同與產業的轉譯再生。
-
人人防火慶吉年
轉眼華人最重視的農曆新年即將到來,在欣迎的同時,安全當然最為重要;尤其是防火;尤其是火災高發的隆冬季節。從新聞訊息來看,已有不少地區均有火災發生,確值我們當心防範。尤其入冬以來,咱們金門地區雨量稀少,天乾物燥,隨時都有火災之可能,怎能不密切關心防範? 為何冬季是火災發生最多的季節?原因不外幾個因素:首先是從氣候上來看,冬天時,空氣中的水分,多數都因為天氣寒冷而凝固,空氣濕度不夠,且從案例上來看,發現有很多易燃物,其火災的原因,竟然是因為空氣中,欠缺水分,乃至沒有水分而發生火災。 再來是,冬天是個節日比較多的季節:聖誕、元旦、春節、元宵等節日比較集中。尤其是華人習俗,逢年過節燃放煙花爆竹,此更是這些節日的重要慶祝活動。而春節農曆年,燃放煙花爆竹,更是我國的傳統,但也更易造成火災之重要原因。 尤其,由於科技的進步,家用電器,早已是家家戶戶必備的家庭用品。在冬天的時候,或因煮食;或因取暖;或因其他原因,均會使用大功率的電器,也因此,常因用電量過大,以致發生火災。另外在冬天時,一般人常忽視的靜電反應;因摩擦而產生的靜電火花,在乾燥的環境中,也極易造成火源。 有了上述的認知後,我們當如何防範火災?基本上應注意下列事項。首先是正確的使用電器。諸如使用電爐、電熱毯、電熨斗時,切記要避免因線路老化、經常搬運,導致電線受損所引發之火災。其次是切忌亂扔菸頭,以致引起火災。「一支香菸,能毀萬丈樓」,尤其像廚房這樣易燃物質多的地方,更不能亂扔菸頭,要格外注意。 再來是注意燃放煙花爆竹,致而引起的火災。燃放煙花、爆竹要掌握正確的燃放方法,燃放後對現場要進行檢查清理,消除火險隱患。而冬天取暖時,更忌用烤火方式取暖。尤其是烤火取暖時,嚴禁用汽油、煤油、酒精等易燃物引火。火爐周圍,更不要堆放可燃物品,而取暖器材,也不要用來烘烤衣物。 還有,切忌燃燒垃圾引起火災。因垃圾裡可能有可燃可爆物,如液化氣殘液、玻璃瓶、鞭炮、廢舊液體打火機等,一旦燃燒就有爆炸的可能。以及注意氣體泄漏,如煤氣泄漏,應立即關閉氣閥,並打開門窗。此時不要開關室內任何電器,或使用室內電話,發現鄰居家燃氣泄漏時,應立刻敲門通知,切勿使用門鈴。 凡此,均是每位鄉親應注意之事項。然而,若不幸發生火災時,我們當如何處置?諸如打火警電話時,應講清楚著火所在地的詳細地址;更要說明清楚,是什麼東西著火,火勢情況;也要講清楚是平房還是樓房,最好能講清楚起火部位,燃燒物質和燃燒情況;同時報警人要講清楚自己姓名、和電話號碼;報警後要派專人,在路口等候消防車的到來,指引消防車去火場的道路,以便迅速、準確到達起火地點。 發現火警應及時報警,這是每個公民的責任;而防範火災,更是每位鄉親的責任!也唯有均持此種理念,方能有效防範火災,人人防火慶吉年,共度一個平安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