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期待金門擁有第一家上市上櫃企業 --金門或可嘗試更積極的財政手段
陳福海縣長於5日主持金門縣114年度概算總審查會議表示,經過近兩年「省吃儉用」,財政漸漸回到常軌;以前不足的地方,現在超前部署及修正,114年度總預算審定之後,不容許有做不好,讓鄉親對整體施政成果有感。 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從陳縣長就任伊始,就心心念念落實的「嚴守財政紀律」,依輕重緩急,調配各重大預算工程之外,也兼顧縣政實際需求,雖然喊停了一些縣府自籌款比例過高的工程項目,或許讓部分鄉親稍有失望,但相較於「大手大腳」財政超支,顯然,穩健的「省吃儉用」,更符合現階段縣民期待。 陳縣長勤儉治縣,也積極奔走協調、督促各部門對接中央各種政策施行方向,最大限度的爭取中央預算補助以滿足金門的建設需求;如:社會住宅需求、教育工程建設、附帶托嬰托育、養老等相對設施、擴大自給水源供給、金門大橋貫穿環島西路,以及1-1道路貫穿環島南路的道路工程;營造金門運動島及「體育中心」概念、鄉鎮五公墓與殯葬設施、觀光旅遊資訊網、行動旅服設施、建構綠永續綠化景觀工程等。 縣政建設,紛繁萬端,處處都需要財政支應,否則不免捉襟見肘或流於望梅止渴、畫餅充飢之窘況。根據金門主計處報告,114年度歲入總額143.61億元,扣除歲出總預算159.92億元,歲計短差為16.31億元,較113年法定預算短差19.49億元。意即,在縣府各局處上下協力撙節之下,明年度歲入歲出仍舊短差近二十億元。因此,從金門長期建設的角度來看,如果不能擴大歲入和稅基層面有結構性改變,將很難得到澈底性的扭轉;地方財政永遠處在修修補補,或更甚的寅吃卯糧的境地。 然積極財政手段或政策也不是朝夕之間可以達成,而是府會及全體縣民逐漸凝聚多數共識方能有成。例如:金門地方財政長期依賴金酒單一企業的現象,使財政或稅收風險的承壓能力不足。如果金門可以設定一個目標,爭取實現「金門第一家企業實現上市上櫃目標」,或可帶動整體縣民思路轉變及引入更加專業的企業治理理念。 台灣目前共有1,700多家上市上櫃公司,卻沒有一家屬於金門,委實有點讓人洩氣。如果可以實現「零的突破」,則所謂積極財政方有實現可能。當然,「金門第一家」是一種標竿也是一種榮耀,而這第一也未必一定得是金酒,雖然多年前有轉投資成立金酒行銷公司,再爭取上市之議論。但是這第一或許也少不了縣府或金酒轉投資協助。例如:整合所有小三通輪船運輸公司,成立金門海運及物流運輸企業,推動上市;或是整合金門的貢糖、一條根等公司,成立金門特產公司,推動上市;或將金門水試所、農試所、林務所、陶瓷廠等分拆,成立官民合辦企業,整合推動上市;或是整合金門旅遊業者,成立金門文旅公司,推動上市等。 總之,財政積極與財政自主緊密相關,當然,縣民也需要跳脫動不動就扯上所謂「圖利」的迷思。所有促進財政積極性的手段都應該鼓勵,無論發展地方特色企業、發行地方債券、加強區域合作、引入PPP模式、提升治理能力、培養人才創新、推動第一家上市企業等,都是金門再保持財政穩健的同時,促進金門多元經濟發展、提高金門綜合競爭力的關鍵措施。
-
做好準備 喜迎陸客上門
大陸文化及旅遊部於113年8月30日晚間發布「大陸將於近期恢復福建居民赴金門旅遊」與9月1日小三通航班增班的雙重利好消息,縣府為應陸客開放,於9月3日邀集地區旅遊業者與聯檢單位CIQS、碼頭等各單位協調各項準備工作、狀況因應等,同時針對旅遊層面之辦證問題、通關程序請益,協助相關旅遊業者,將可能之問題提早了解反應。 據了解,兩岸小三通自2023年1月7日正式復航,在2024年8月30日大陸文旅部發布將恢復福建居民赴金遊與9月1日小三通航班增班的雙重利好消息加持之下,小三通旅遊榮景再現,指日可待,金門縣政府觀光處表示,我們已經做好準備,地區接待能量尚且充足,旅行業者均摩拳擦掌,準備迎接睽違已久的陸客到訪。 事實上,為了超前部署,9月5日「台灣‧金門、馬祖、澎湖旅遊推介會」在大陸福州市熱鬧展開;其實,縣府早於7月份兩岸氛圍和緩時,便積極進行了推介會的對接及安排,由縣府觀光處組織本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觀光協會與旅行業者共襄盛舉,大家齊心協力,推廣金門獨特風光,盼昔日小三通旅遊榮景,能夠風華再現。如縣府觀光處表示,陳縣長對兩岸事務一直保持超前部署態度,在今年5月即請觀光處赴大陸廈門參加旅遊博覽會,並於當時與大陸方接洽後續旅遊對接各項活動,目的便在呈現海島的美麗風情,重新喚起大陸居民對金門的美好回憶,以便在政策開放之際,旋即可以來到金門走走看看。針對「早走一步」的馬祖,陸方在8月22日宣布,即日起開放福建省陸客赴馬祖旅遊,旅客可經由小三通出入境,最多停留15天一事,陸委會事後以書面回應表示,樂見陸方公布恢復福建居民申請赴馬祖進行團體及個人旅遊,並強調「歡迎陸客到馬祖、金門或台灣旅遊的立場不變」。 從馬祖開放經驗來看,似乎福建居民金門遊走的也是相同的模式;在推動「恢復小三通旅遊」的大方向不變下,短期福建各地組團赴金門旅遊踩線,並逐步爭取開放落地簽,加大觀光旅遊之力道,同時適時爭取增加小三通航班班數因應;中長期則持續爭取中轉赴台旅遊,進一步推動恢復常態化旅遊方式,帶動金門觀光產業與整體經濟的復甦。預判可能的時間點應該會落在大陸「十一長假」之前,等到福建居民旅遊順暢、兩岸局勢相對和緩後,才可能進一步考慮開放更多省份、身分及天數的「金馬遊」,甚是「台灣遊」,因為變數仍多,如今預判並無實益,關鍵仍在於「我們做好準備了嗎?」特別是此波開放的對象還是相對較為了解、熟稔金門的福建居民,甚至可以說,在疫情之前,舟楫往返的全盛時期,福建居民已然將金門當成了「後花園」,以及採購台灣精品的勝地,對金門商業的活絡與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自是不言可喻。坊間近期盛傳金門高粱酒家配、贈酒過多,致使酒價一蹶不振;其實更多的原因在於,陸客不來,市場胃納有限,酒商們為了資金周轉,賤收賤賣亦在情理之中,若陸客上門常態化,需求帶動供給,酒價自然不會是今日這般光景;其他觀光旅遊「慘業」亦復如是。「揮別疫情、喜迎新生!」多彩風情的「秘境金門」,理應對陸客展現更多、更強的「金」實力才是。
-
大陸福建恢復推動「金廈同城圈」的未來展望
福建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於上(8)月23日作出十四項重要決定,其中特別強調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政策,同時自214金廈海域撞船事件融冰後,大陸迅速展開一系列恢復兩岸交流的動作,其中包括增加金廈小三通航班,並宣布福建居民將恢復赴金門旅遊,並重新將「金廈同城圈」納入具體施政重點,相關決策有利促進金廈間經濟發展與社會人文合作,雙方可望在兩岸關係波動下尋找新的突破口。 廈門作為福建東南沿海的經貿重鎮,一直是兩岸經貿往來的重要窗口,金門則因其地理位置與戰略地位,在兩岸經濟交往中扮演著特殊角色,金門與廈門之間的經濟結構具有一定的互補性。廈門是一座高度商業化、現代化的城市,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和經濟體系,反觀金門作為一個小型島嶼經濟體,過往經濟主要依賴旅遊業和台灣本島的資源支援,金門若能透過兩岸的經濟資源整合,將大陸廣大市場作為發展腹地,可望提升自身的經濟發展潛力,並吸引更多企業來金投資,另一方面,廈門也可善用金門的地理優勢,作為聯結台灣市場的跳板。 金門作為旅遊熱點,長期以來依賴來自台灣和大陸的兩岸遊客。大陸文旅部近期宣布恢復福建居民赴金門旅遊,福建省海事局同時增加了金廈小三通的航班,這意味著未來大陸遊客來金門旅遊將逐步增溫,促進地區旅遊業的景氣復甦。民生經濟與商業利益驅動固然是兩岸關係的潤滑劑,然兩岸的社會文化交流一直是促進兩岸關係和諧發展非常重要的一環,尤其金門與廈門深具地緣和歷史淵源優勢,擁有大量同名同宗的村莊,兩地居民在血緣、語言和風俗習慣上有著極大的相似性,這為深化社會文化交流提供堅實基礎,若能加強閩台青年團體的常態化交流,促進中小學校校際聯誼,相關舉措將有助於拉近金廈兩地居民的心理距離,並為同城圈的建設奠定良性互動的社會基礎。 綜上所述,金廈同城圈的發展潛力巨大,尤其廈門的經濟實力與金門的特殊地位具互補性,為區域經濟合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特別是兩地居民在文化和社會生活上的高度相似性,則有助於減少兩地之間的社會壁壘,促進長期的穩定融合。福建省重新推動金廈同城圈的舉措,既是在兩岸關係背景下的務實選擇,也是促進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措施。舉凡經濟合作、旅遊業振興、社會文化融合,皆是有助金廈同城圈能夠實現長期發展的基礎條件,隨著兩岸交通往來的進一步便利化,兩地居民間的互動將更加頻繁,經濟活力也將獲得顯著提升。 總的來看,金廈同城圈的成功不僅取決於經濟和基礎設施的建設,更取決於兩岸關係的長期穩定性和各方利益的平衡,未來挑戰容或艱鉅,但這也意味著金廈同城圈將成為兩岸政策調整和經濟發展的新試驗場,此一發展不僅有助於提升區域經濟和生活水平,也可能成為推動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新契機和動力,雙方共同在經濟互補、文化相似的基礎上推進兩岸融合成功典範,並為區域經濟發展和兩岸和平穩定做出顯著貢獻,隨著時間推移,相關效應必將逐步顯現,進一步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開啟新的篇章。
-
重啟開放陸客來金門觀光的契機
日前中國大陸文化和旅遊部宣布福建居民將於近期恢復赴金門旅遊,這一消息無疑對金門縣的觀光產業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也為當地經濟的復甦帶來了希望。金門縣政府對此已展現出積極的態度,召開多次會議以做好各項準備,就即將開放陸客旅遊事宜,進行了全面的整備工作,包括觀光產業輔導、導覽解說升級等。考量到金門地區的觀光產業已有四年未接待陸客,縣府邀請了地區觀光產業的代表和協會理事長舉行請益交流座談,為迎接陸客來金共商對策,確保業者能夠適應變化並做好準備。 近年來,由於政治因素干擾與新冠疫情的影響,消費者行為轉變和競爭的加劇,金門的觀光業受到巨大的衝擊而陷入低迷,尤其是來自中國大陸的遊客數量大幅減少,使得金門許多依賴觀光產業的企業面臨嚴峻困境,導致部分業者對市場動態的敏感度降低。如今,隨著兩岸關係的回暖以及政策調整,恢復福建居民赴金門旅遊,將為金門帶來新的機遇,也為當地的經濟復甦帶來曙光,可促進當地酒店、民宿、餐飲、購物等產業的繁榮,同時,金門作為福建與臺灣之間的重要橋頭堡,擁有獨特的歷史文化、自然景觀、生態資源和美食,也為陸客提供了獨特的旅遊體驗機會。 金門縣政府對即將開放的陸客旅遊事宜,已進行了全面的整備工作,特別注重提升服務品質,鼓勵觀光產業公(工)協會及業者積極參與,透過經驗分享與交流,創新合作模式,攜手推動金門觀光產業的復甦和發展,包括整合資源、優化服務、提升導覽品質等措施,以確保業者能夠迅速適應新一波的旅遊需求;在這個特殊時刻,金門的觀光產業應將這些資源與新時代的旅遊需求相結合,秉持合作共贏的精神,透過創新合作模式來提升整體旅遊服務品質,創造產業共榮的局面,讓每一位來金的旅客都能夠感受到當地的熱情與專業。 金門縣政府與當地觀光業者進行溝通協調,並制定了2024年金門觀光推廣的重點和活動期程的準備工作,包括第四屆海洋藝術季、金門老兵召集令等特色活動,這些活動不僅展示了金門的文化底蘊,也增加了旅遊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除了已建置「金門行動旅服」系統,專為手機用戶設計,結合了食、宿、遊、購、行五大旅遊核心需求,並針對陸客推出了簡中版系統建置,新增陸客入金專區,介紹如陸客遊金指南、小三通及島內交通等資訊,並介接如百度地圖等,提供符合陸客使用習慣之服務,特別適合大陸遊客在金門旅行時使用,以優質的服務和完善的準備迎接每一位來金的旅客,顯示對迎接新一波旅遊熱潮的信心與決心,細緻考量讓遊客都有賓至如歸的體驗。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次開放陸客來金,將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每一位業者都應該以迎接喜事的心態,致力於提供高水準的服務,迎合陸客的需求,更是為了提升金門的整體旅遊形象;不應著眼於短期的經濟效益,更應該將這一契機轉化為長期發展的動力。金門縣政府和當地觀光業者將繼續合作,提升金門的旅遊品牌形象,透過深化兩岸之間的旅遊交流,金門將在兩岸和平發展的進程中發揮更為積極的作用,進一步提升其國際知名度。
-
觀光是金門經濟活水
報載:大陸文旅部官網宣告,即將恢復福建省至金門旅遊,雖未說要什麼時間開始,消息一出,業者雀躍,咸表愈快愈好,這是金門鄉親的心聲,有了活水注入,效益立竿見影,陸水輸金迄今六載,深植人心。謹以凌晨市場〈廣東粥〉生意為例,人流進來了,生意源源而至,就業市場立馬活躍起來,然則死水一潭。這段時間,坊間聚焦電子媒體報導,民眾黨主席如同當紅的諧星,觀眾聚焦,媒體報導形容他出入檢廉機關,像是出入廚房一樣頻繁,茲又裁定收押禁見,而他的親屬,上自垂垂老矣的父母,下至他的黃臉婆及子女,則是終日食不下嚥,夜不成眠。人生貴在奉公守法,實事求是,行政走穩,平安無事,最忌顯能逞強,目無法紀,我行我素,妄自尊大,司法不能摻雜政治,妄想藉由政治逃避司法,行醫者濟世救人是使命也,發揮仁心仁術大夫精神,即使棄醫從政亦應不忘初衷。 俗云: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前桃園市長鄭文燦收賄被起訴具體求刑十二年。這次前台北市長柯P則因相同狀況被訴,從所謂假帳到鄭文燦收賄案的曲折中,都暴露了兩人對〈豪宅〉與〈人頭〉之喜好,惟鄭文燦依法申報的住宅有桃園及台中市各一戶,但實際上他擁有住宅多達五戶。其中,他被搜出藏有六百多萬現金之大安區宅「大安傳家」,累積財富常人不及,盤整這幾年政壇之上栽下來都是大「咖」的,公僕們能不潔身自愛,相許相勉,好好做人,實實在在地做事否。看待柯P應持客觀態度,他是常人不是神,如今司法調查,勿枉勿縱,不要妄自論斷。 茲此應該關心,大陸文旅的發展,後續還有一段路,需要業者支援配合,一齊努力,機會來了,則應把握機會。 且看少子化之影響,各級學校學生年年遞減,在此各行各業競爭時代,對於教育之發展影響很大,為防止惡性循環,籲請教育主管部門務必密切關心,迅速未雨綢繆之計,既有經驗作法,隨著時代改變,原來作法不盡適合現在狀況需要,金門的教育辦得有聲有色,讓人印象深刻,特別是有股競爭力正在發酵,輸人不輸陣,大家都怕落於人後,競爭激烈,尤以縣長陳福海在教育工作上,投下很多心血,除了週而復始,巡迴各校視察鼓勵,且看金門日報每日頭版所載,盡是他對金門教育正視願景,教育乃百年之大計,國力泉源,一切施政服務主軸,核心價值無量。 縣長陳福海諄諄期許,要求團隊動起來,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亦即凡事要好好準備,老兵召集令觀光策略是金門戰地史蹟協會動腦筋發想出來的,深獲駐紮金門老兵們喜愛,伊始掀起一陣熱潮,由於主管部門不斷革新策進,計畫、執行、考核務必連貫,分工合作,貫徹始終,成效斐然,無愧施政團隊讚稱能量大,量能更大,而今日京華容積變調,有人身受重傷,問題在於容積獎勵問題,願吾公僕以此為戒,施政團隊同仁牢記心版,大家好好為金門命脈在發展觀光事業努力打拚,讓金門向上提昇。 ★未經判決確定,應推定為無罪。
-
大陸恢復福建居民來金門旅遊相關準備工作宜周詳
中國大陸文旅部宣布:「應金門縣民意代表參訪團請求,大陸將於近期恢復福建居民赴金門旅遊。」該內容沒有公布確切時間,但若時間點能選在大陸十一長假前,也許可以迎來一波陸客潮,對苦旱已久的地區經濟有所裨益。 大陸文旅部於4月28日宣布,將率先恢復福建居民到馬祖旅遊,並在平潭到台灣海上客運直航復航後,恢復福建居民赴台團體旅遊;另大陸移民管理局5月6日於20個城市試點實行換發補發出入境證件「全程網辦」,包括北京、天津、瀋陽、哈爾濱、上海、南京、杭州、寧波、合肥、廈門、濟南、青島、鄭州、廣州、深圳、珠海、重慶、成都、昆明和西安等地,此舉被視為兩岸旅遊春暖花開的前奏曲。 事實上,大陸雖於今年4月釋出陸客團可以赴馬祖旅遊,卻遲遲未見發放簽證,福建省一直到8月22日宣布即日起恢復受理大陸民眾申請馬祖旅遊簽注申請。其中,獲發赴馬祖旅遊簽注的旅客,可以搭乘小三通航線經黃岐、馬尾口岸出境,並從上述口岸入境返回,最長可停留15天。 根據大陸官方的統計,福建省的人口約為4千1百萬左右,台灣在陸客開放旅遊全盛時期一年入境約4百萬人次,近年來因為政治因素讓入境陸客一路下滑甚至停擺,如今在兩岸全面恢復交流之前,金門、馬祖小三通要先設法熱絡起來。 中國大陸方面開放陸客團赴馬祖,同日金門縣議會議長洪允典率領金門縣議員們、金門與台灣旅遊觀光業者及立委陳玉珍和大陸國台辦主任宋濤會見,宋濤也承諾「不會讓大家空手而歸」,之後才有大陸文旅部宣布近期將恢復福建居民可以赴金門旅遊。 為此,陳福海縣長責成觀光處隨即開始進行各項準備工作,力求在陸客開放後能迅速且有效地啟動各項服務。此外,縣府也將與中央駐金門的相關單位密切協作,提前進行各項出入境準備,確保金門的量能足以應對即將到來的陸客潮。 隨著陸客來金旅遊,金門旅遊業將有望重振經濟,而業者的準備工作也會直接影響到金門的整體形象與未來的旅遊發展潛力。陳縣長也請觀光處相關單位敦促地區旅遊業者,金門的旅遊相關業者也要動起來,應立即開始檢視自身的服務流程與管理體系,必要時進行調整,以提高服務品質與競爭力。 縣府觀光處目前已完成首創「金門行動旅服」系統,這是一款專為手機用戶設計的旅遊服務系統,結合了食、宿、遊、購、行五大旅遊核心需求,為遊客提供旅途中所需的全方位資訊。針對大陸旅客部分,2024年也完成簡中版行動旅服建置,新增陸客入金專區,介紹如陸客遊金指南、小三通及島內交通等資訊,並介接如百度地圖等API,提供符合陸客使用習慣之服務,特別適合大陸遊客在金門旅行時使用。 為發展金門旅遊產業,以最完善的服務迎接來自各地的旅客,縣府觀光處積極推動辦理產業輔導及解說人力培訓精進,縣府積極爭取並於2024年成立金門觀光圈,整合金門各觀光資源平臺,協助產業進行「風格形塑」及「數位轉形」升級,將以「跨域共享」、「品牌形塑」、「數位轉型」、「創新遊程」及「精準行銷」5大面向,提升服務品質,共同推動串連金門觀光圈食、宿、遊、購、行等相關產業資訊整合。 過去20多年來,金門和中國廈門受惠於小三通,已成了一日生活圈,但自從2020年2月,小三通因為疫情喊卡,陸客造訪人次歸零,導致金門的觀光產業遭受嚴重打擊。根據金門縣政府統計,2001年小三通開航初期,全年旅客量僅有2萬人次,到了2019年全盛時期,一年的入出境旅客攀升到200萬人次,其中陸客就占了4成,小三通可說是金門人的經濟命脈之一。 面對這次大陸文宣部宣布將於近期恢復福建居民赴金門旅遊,除了縣府單位積極整備因應,相關業者更是個個摩拳擦掌,準備迎接這一波陸客的來臨。我們寄望公部門單位能事先規畫,提供完善的服務,也寄望民間業者能以禮待客,製造良好的口碑,讓小三通能對等往來,兩岸交流達成雙嬴,雙方才都是嬴家。
-
珍愛海洋 共譜兩岸藍色樂章
近年來,本縣戶外教育及海洋教育中心不斷推展各項海洋教育活動,配合金門縣政府教育處、觀光處、建設處、環保局、文化局、水試所、農試所、畜試所、林務所、金門區漁會、金門大學、海洋保育站、金門國家公園、金門環境教育學會、金門農工及金門潮間帶學會等單位機關,共同商討與分享各單位在戶外教育與海洋教育的各項活動建議與資源整合,開啟海洋教育動能。尤其金門縣水產試驗所與廈門市海洋發展局辦理兩岸魚苗放流活動,教育處則辦理兩岸泳渡金廈海域及繞行金門水域「認識奇幻故鄉」,結合台金學校為海洋永續揚帆出海,觀光處倡導藍色公路及環保局的海洋廢棄物回收……等最受各界注目與重視。 此外,本縣環保局為提倡海洋保護及海洋資源永續利用,自西元2009年起,配合「世界海洋日(World Oceans Day)」辦理各項海洋廢棄物宣導活動,促使政府及社會各界對海洋的保護意識,共同重視海洋污染及資源過度消耗等議題,環保局也以「海洋生態我保育 浯島無塑愛永續」主題辦理各項海洋保育宣導活動。金門區漁會的「金門海島學校」將金門在地豐富的海洋資源文化與海洋教育素養,以靜態的展覽及動態的多元課程呈現,闡揚「金門在地漁業特色與文化」,讓大眾充分認識金門這塊美麗的島嶼,傳承海洋生命,共同守護我們賴以生存的海洋環境。 我們都知道,金門未來的發展與海洋是密不可分的,若從歷史的考古探究,金門先民就以淺海潮間帶之魚貝類為生,因此充滿冒險犯難的金門人,蘊涵著豐富的文化精髓。金門縣戶外及海洋教育中心也積極培育戶外教育與海洋教育種子教師,結合金門大學及海島學校辦理「金門海岸文史踏查暨海洋教育課程工作坊」,導入海洋生態與文化課程,讓更多人可以瞭解金門海洋教育資源,使成為海洋教育發展基地及跨領域的教育平台,進而讓兩岸人民認識海洋、親近海洋,並能夠愛護海洋,達到兩岸海洋永續發展的目標。 大陸也大力推動海洋教育、海洋文化與海洋經濟之發展,並以廈門為基地,設立廈門市海洋發展局,推展各項海洋產業,強化海洋生態保育,成為拓展大陸海西經濟的主要動能,並持續擴大國際海洋網絡平台,積極拓展海洋國際合作與交流,將廈門營造成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而且「以海立市」對外開放,發展海洋成為對外交流的窗口,並將廈門之東部海域、西部海域、同安灣海域、海滄海域及大小嶝海域環繞成為獨具魅力的「海上花園」,並以「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發展目標,保護海洋生態環境,促進海洋經濟發展。反之,金門由於長期被界定為軍事重地,造成發展上有所侷限,若能突破兩岸政治藩籬,透過兩岸交流與溝通協調,積極推進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打造兩岸共同市場,並提出未來在經貿、基建設施、能源資源與「新四通」的實現,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形成「金廈生活圈」的建設目標,共同營造藍色海洋經濟,未來將孕育金廈海洋的繁榮景象與願景。 最近兩岸也辦理例行性的金廈泳渡活動,並配合世界海洋日以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金門縣水產試驗所與廈門市海洋發展局舉辦「兩岸聯合魚苗放流」活動,為金廈海域添入高經濟價值魚苗放流,金門民意代表赴陸極力爭取陸客早日透過「小三通」來金門旅遊,以促進經濟發展……等,不管兩岸未來如何發展,都應透過海洋教育建立兩岸人民的共識,一起珍愛及共同維護海洋生態,保育漁業資源,讓兩岸海域能有更豐富永續的海洋環境,建立兩岸「人海和諧,共生共榮」,共譜兩岸藍色樂章。
-
論談社會參與廉政暨反詐運動
「廉政」是目前世界各國展現其國家競爭力中,最為重要的面向與指標。因而「反貪腐」也成為當前國家治理,及建設的首要任務。亟需公、私部門,及民間社會力量的全民參與,諸如廉政志工等民間「廉政守門員」等,共同建立反貪機制。是以法務部廉政署,亟力鼓勵民眾投入廉政志工,帶動廉潔風氣,以符世界潮流。 目前《聯合國反貪腐公約》(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against Corruption),共有170個締約國,我國雖非聯合國成員,但為落實《聯合國反貪腐公約》的反貪腐法制及政策,行政院會通過《聯合國反貪腐公約施行法》,早在104年12月9日即已正式施行。無非希望民眾瞭解我國健全預防,及打擊貪腐體系,加強反貪腐之國際合作之決心、技術援助、資訊交流,確保不法資產之追回,及促進政府機關透明與課責制度。 另外,由於當前詐欺犯罪手法層出不窮,手法不斷翻新,且因高齡人口退休後離開職場,無法得到最新資訊,更使詐欺犯得以橫行。有鑑於此,全國各縣市警政單位,莫不投入警力從事反詐騙工作。惟詐騙手法不斷翻新,且集團組織日趨國際化,增加查緝之難度,也因如此,不僅國際刑警組織,日漸重視跨國詐騙案件,在偵辦「兩岸多地」詐騙集團案件上,亦曾引起臺灣、大陸間之「搶嫌」大作戰,可見「打擊、防制」詐騙案件之重要性。 易言之,廉政與反詐騙,已成目前施政中,最急切及重要之項目。為此,金門縣政府政風處,偕同廉政志工於日前,結合「2024金門親子嘉年華」活動時機,在金湖綜合體育館,辦理「社會參與廉政暨反詐騙宣導活動」設立宣導攤位。 此次「社會參與廉政暨反詐騙宣導活動」,因鑑於民眾對於法務部廉政署,所推廣之政策認知度不高,以及目前詐騙案猖獗,因而本次宣導活動,以「誠信」及「反詐騙」為主題。現場設置「廉政彈珠檯」宣導教具,並輔以設計問答題,領取獎品增加民眾參與樂趣,另設置有「反詐騙胸章鑰匙圈DIY」壓製機,藉由民眾參與製作胸章鑰匙圈體驗,並結合趣味遊戲方式,吸引參與孩童與青少年學子興趣,達到廉政相關議題,及反詐騙意識等宣導之目的。 尤者,為強化民眾對廉政的認識與重視,縣政府政風處在此次活動中,不僅致力於提高反貪與反詐騙意識,更積極推動廉政宣導教育,力求將廉潔的價值觀,深入全民。政風處認為,廉政不僅是政府機構,應遵循之基本原則,更是全體民眾,應共同維護的社會價值。希望透過此次宣導活動,讓廉政理念走入社區,融入民眾的日常生活,共同促進廉潔文化的普及。 誠如縣府「勤政廉能、和諧共好」政策所示,廉能方能有效推行政策,造福全民;反詐才能安撫人心,榮造願景。是以,「社會參與廉政暨反詐騙宣導活動」,最重要的是:全民參與,共同參與,如此才能建立廉能有效;全民安心的金門,且讓我們共同努力,以振金門!
-
落實防疫管理 健全養牛產業發展
報載,金門地區一養牛場部分牛隻皮膚發現異常結節,8月30日經農業部證實為牛結節疹病例。農業部及金門縣動植物防疫所立即啟動相關防疫措施,針對該牛場半徑3公里內31處養牛場臨床檢查,未發現可疑案例,並持續展開3公里牛隻免疫及全縣牛隻的訪視,並自即日起,暫停金門牛肉輸往台灣及其他離島。金門縣動植物防疫所呼籲鄉親,防疫期間鄉親請避免進入養牛場。 據了解,牛結節疹為痘病毒所造成的病毒性疾病,主要靠病媒(蚊、蠅、壁蝨)傳播,為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表列疾病,也為我國法定甲類動物傳染病,但不是人畜共通傳染病,短期內,除了影響本地牛肉及製品輸入台灣及其他離島外,對一般民眾生活不會有太大影響。至於民眾如何避免食用到牛結節疹的牛肉?專家建議,只要透過60度以上高溫烹煮一小時去除痘病毒,及少吃不明來源的牛肉生食便可有效避免。 事實上,金門在2020年7月便曾發生國內首起「牛結節疹」,當年為考量整體產業安全,一樣公告禁止金門地區牛肉銷往台灣本島,直至2022年3月才重新開放。當年事後經基因定序,發現與中國大陸2019年發表之流行病毒株基因序列相似度高達99%,因本縣距中國大陸僅5公里,依初步流行病學調查結果,不排除是藉由風力將病媒傳送至金門而導致疫情發生。 依以往牛結節疹的防疫經驗顯示,看似只要杜絕病媒的傳播即可,但畢竟蚊、蠅、壁蝨等的存在有許多不可控因素,除了要完善相應的疫苗注射外,加強飼養環境各項生物安全措施更有其必要性,例如:保持環境清潔並吊掛捕蚊設備,每日檢查牛隻健康情形等等,防疫機關還要持續對牧場進行檢查及訪視,並落實屠宰場屠前屠後檢查等層層機制,全面防堵疫情傳播。再者,金門與廈門近在咫尺,還得加強邊境及船舶管制措施,協助船舶噴藥滅蟲作業,並輔以管制出港配套措施。另外,民眾在防疫期間也應避免進入養牛場參觀,以利管控相關防疫措施,共同維護產業安全。根據以往的經驗,這麼一大套流程走下來,約莫三個月便可了解牛結節疹是否已經獲得妥善的控制。 平情而論,養牛雖在金門曾被定調為主要產業,並訂有相應的發展策略,但零星的牛隻疫情便如不定時炸藥一般,侷限了產業規模及競爭力。理論上,金門地區養牛計畫主要規劃重點乃在於建立養牛市場發展利基,配合既有「高粱酒糟」利用,逐漸建立金門優質牛肉之安全與合理的產銷體系,既能促進地區整體利益,兼能藏富於民,應屬多贏之舉。然而,突發性的疫情極可能影響產業的有序發展,更讓許多小養殖戶大行其道、隨處圈養,反而造成環境污染及隱憂,對產業與地區永續發展更是不利的變數。然回歸本源而論,養殖產業要走得久遠,環境管理與物理防治永遠是第一要件,誠如牛場防疫的基本原則在於保持牛場環境乾燥,降低蚊蠅孳生機率,清除雜物降低環境濕度與蚊蠅躲藏機率,定期除草降低成蟲棲息場所,如若這些工作做得好,就算外部疫情肆虐,仍有獨善其身,甚或一枝獨秀的本錢,否則,便只能隨波逐流,產業縱是一夕傾覆,亦不無可能。 總之,我們都希望能創造在地循環的友善飼牛環境,就此,本地養牛事業仍應進行有效的集中與環境管理,如此既可降低成本,更可管控飼養風險,有效應對產業危機,讓金門牛有更好的品牌及價值。
-
法治觀念向下扎根 縣警局入校宣導
新的學期開始了!為避免也為防範年輕學子,因為不知、盲從而誤觸法律,或被成人利用、慘遭刑責懲罰,金門縣警局少年警察隊日前主動聯繫、協調各級學校學務單位,持續啟動入校、入班方式,就「聚眾鬥毆防制、反毒拒毒、不涉網路簽賭、兒少性剝削防制(網路交友、性影像)」等議題,深入校園宣導,強化學子的法治及自我保護觀念,以免被害或觸犯法律。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網路的發達,以及家庭結構的轉變,如今各級學子所接觸的犯罪問題與法律問題層面,可謂日新月異,已與過往的年代有著大大的不同,為讓法治觀念從小扎根,同時發揮預防重於治療的效果,深入校園宣導法治教育,培養學生知法守法的精神,進而培養出知法守法的小公民,甚至延伸入家庭與社區,已是一項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 法治觀念是一個國民的基本知識,而教育則是預防犯罪的第一步,縣警局仔細規劃與地區學子切身相關的議題,就金門地區近3年所發生的聚眾鬥毆事件、國內毒品犯罪類型、毒品查緝態樣、各種新興毒品、毒品對人體的危害、如何避免、如何拒絕毒品的危害及金門地區最新毒品查緝情形,另就網路簽賭、兒少性剝削案件等切身關係之議題,針對地區學子來提供最新法律修法重點、資訊,共同為學生身體健康、人身安全把關。 校園霸凌、藥物濫用、暴力犯罪、飆車鬧事及網路安全等問題層出不窮,教導學子遇到觸法情事如何自我保護與防範,的確有其必要,尤其學子往往因欠缺法律常識、社會經驗不足等原因誤觸法網,藉由縣警局入校、入班的宣導作為,讓學子吸收、深化正確的法律知識和法治觀念,讓法治觀念變成一種生活常識,也讓學子重新檢視自己的生活常規,更將法治教育落實在校園中。 法治教育向下扎根、深耕校園,從小建立正確的法治觀念與價值觀,提升自我保護及人身安全的觀念,減少被害或犯罪及交通事故發生的機率,這不只是為了預防犯罪或防範學子誤觸法網於未然,亦是在逐步累積維護校園安全和家庭安全的重要能量,更要讓學子們在學習、成長與發展的重要黃金時期,避免誤入歧途而導致終身遺憾,後悔莫及。 透過入校宣導來讓學子從小開始建立法治觀念,畢竟學子終將逐漸成長茁壯,日後可能會遇到各種樣態不一的引誘、誤導、磨難,如何去面對與克服這些挑戰,如何保護自己,避免成為犯罪受害人,以及了解何為正確的應對方式,便是要養成正確的法治觀念與理性的思考,充實自身的危機處理與應變能力,長成一個明辨是非的好公民,來拒絕與魔鬼打交道。
-
搶救老建築 中央地方一起來
金門開放觀光30多年,遍布全島的閩南建築和洋樓群以其綽約多姿和豐富多樣的建築元素,博得登島遊客此起彼落的讚嘆聲。這些紅磚古厝和中西合璧的建築,在建築與人文學者江柏煒等人眼中,有「閩南建築基因庫」之譽,蔚為島上最重要的人文要素和觀光資源。 但這些洋溢精彩空間美學,散發人文質感的建築,也在歲月的更迭下日漸圮壞,有些傾頹於自然的消磨,有些則摧殘於天災和人為破壞,隨著近年搶救老建築的聲浪高漲,中央和地方聯手選定若干指標性建物進行整修,在經費和人力雙雙短絀,難以應付龐雜的情況下,象徵性意義遠大於實際需求,這是不爭的事實。 除了維修經費杯水車薪,無以為繼的困窘之外,還有整修標的調查研究曠日廢時、維修工匠斷層的大難題,都讓人憂心排隊待修的老建築,等不到整建回復原樣的一天,就一幢幢傾圮化為土堆,相繼消失在歲月的塵埃裡。 地區傳統建築工匠名師輩出,在木作、泥水、彩繪、剪黏和雕刻、泥塑等領域各擅勝場,多人名列文化部國寶級大師。但隨著光陰的流逝相繼凋零,出現青黃不接,匠師人才難得的現象,帶給傳統建築在原始材料不易取得外,更有傳統工法難求的困擾。 金廈泉「小三通」開放兩岸往來,地方上曾有延攬對岸匠師跨海操作,協助古蹟修復和人才培訓之議。但因事涉兩岸人民往來相關法條的約束,連多年前縣文化局發包元宵節活動,得標廠商找來對岸糊紙師傅製作大型花燈,都遭到檢舉勒令出境,讓相關單位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考量下,未曾再有專案或通案聘用對岸人才的構想。 目前,金門傳統閩南建築及洋樓,包括古蹟及歷史建築約有7000餘處,保存及修復需求人力龐大。在文化部推動「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及文化資產保存修復的補助政策導引下,縣府於2020年由時任建設處長文水成主持規畫,委託金門高職開辦「金門傳統匠師推廣教育班」,目標是挹注年輕新血,緩和傳統建築修復人力老化的壓力,並提升金門地區傳統建築修復品質。迄今有學員多人陸續經文化部審查通過,公告進入傳統匠師的名單,成果可觀! 文化部另在事隔四年之後,今年再度委託金門大學辦理「113年度古蹟修復工程工地負責人培訓金門班」,預定9月29日開課,學員對象是具備古蹟修復、文化資產、古蹟藝術修復、土木、建築、營建等相關工程經驗的民眾。這是一項向社會招手,廣納人才的文化建設工程,未來成果讓人期待。 建築之美是金門重要的觀光資源,島上的閩南古厝和洋樓群烙印時代軌跡,中央和地方的聯手維護,有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期待在軟、硬體更加完備下,它們可以更穩固矗立於島上各個角落。
-
籲請鄉親支持地區民代,齊為通電、通氣與通橋發聲
俗云:路不走不通,事不做不成。這個簡單之道理,人人都懂,只是碰到問題之時,卻都選邊站,那不是個人事何必多勞心,因而很多公利公益之問題懸在一邊任其不了了之。想起鳩建金門大橋,足足因為選舉浪費了三十年之時間,以致被譏笑為選舉浮橋,選舉時浮上檯面,選舉過了又沉下去。從李登輝到馬英九,幾經波折,到了馬英九當選上任,終在〈三分交通、七分觀光〉構想目標指引下拍板定案,造價也由五十億漲到一百多億,浪費了多少時間及財力才告完成,這是一段用盡心力之歷程,希望大家告訴大家。還有「大陸水輸金」,心誠則靈,感動天地,應該說是一件功德,上了年紀長者,以往每到夏季莫不為水所苦,軍民搶水、芳鄰因為缺水而傷和氣,時有所聞。緣此,大家務必「飲水思源」,那位首先倡議「陸水供金」之仁人志士,實在應該給他立碑,精神永久誌念。 而開第一槍,鳴第一砲,倡議開拓金門未來之發展與福祉幅度,則為金門縣議會跨黨派問政聯盟,並已邀集地方基層民代聚首會商,一同呼籲兩岸政府支持興建「金廈大橋與將金門設立為非軍事區」,獲得百位基層民代連署共同發聲,連署也將遞交行政院、立法院院長韓國瑜,核心價值廣被全民,意義重大,殷望發揚光大,好要更好,再求最好。 由於金廈咫尺之隔,相互依存,同文同種,同為炎黃子孫,一脈相傳,子子孫孫。2001年1月2日兩岸「小三通」正式啟動,便捷渠道讓兩岸人民交流更為融洽,而今而後,開放馬祖個人及組團旅遊,也應同步開放金門,做法一致,不分先後。畢竟兩岸同飲一江水,站在金門官澳海口,天氣晴朗時分,互相看得見人車走動,相隔短短一公里,不能相互往來,你不感到抱憾嗎? 今年〈823砲戰勝利66周年紀念〉,生活在金門所謂戰地金門軍民同胞,對於那些血淋淋刻骨銘心之慘淡教訓,痛徹心版。過去有人動輒算老賬,說國民黨貪污腐敗,現在各黨接連出事,其中綠營自詡五星級市長,前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因涉嫌貪污弊案,近日被桃園地檢署起訴求刑十二年,裁定以二千八百萬元交保候傳。這種流言蜚語,不絕於耳,誠非有人惡意中傷捏造。一言以蔽之,大家心知肚明。俗語有誡:天理昭昭,有時日光,有時月光,民怨在心。所謂:得民者昌,失民者亡,不是不報,只是時機未到。爰特藉此籲請少數政客,話不要說得太滿,人生海海,轉眼即逝,人和闔府安康卡實在。 日光、空氣與日常用水為人生活命三大要素,缺一不可。記得開啟〈兩門對開,金馬先行〉當日,前張行政院院長在金門成功陳景蘭洋樓「覺民堂」召開記者會,公開宣布「兩門對開,金馬先行」政策,只許成功,不許失敗,迄今歷時已經二十餘載,這段歷史,彌足珍貴,中華民國在臺灣屹立不搖,故蔣總統中正在世時高瞻遠矚,在前參謀總長王叔銘簽呈作批,金馬務必死守,虎虎生風,有檔可稽。否則也就沒有今天之臺灣,那又何來之總統,這份恩情,國人應該牢記在心。再說總統與縣長一樣,是有任期,一任四年,轉瞬即到,好好為民服務,留些政績好名聲,為中華民國在臺灣寫歷史,不要做歷史罪人。 兩岸不和平,永無寧日,還有一段道路要走,猶須大家相許相勉,同心同德,齊心協力向前行。否則受害者是兩岸同胞,自己國家自己保,靠人打仗要失敗,我們不能再做夢,不能再發呆,時時警覺,事事謹慎,處處小心,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