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金門啟示錄
眾所周知,以色列是一個各種天然資源欠缺之小國,卻能不斷在逆境中創新,讓自己成為世界不可或缺的解方。其方法不是口號,而是務實的教育,就是透過教育,培訓下一代立大志、做大事,他們把高科技造福人類的功能,發揮到淋漓盡致:把果菜種在半空中,所以沒有土地問題;用滴灌法,直接把水和肥料送到植物根部,避免了太陽的蒸發,更節省肥料。傳統的太陽能發電是用高溫把水煮沸,用蒸氣推動渦輪發電,他們缺水,便改用熱氣推動渦輪,一年只用十二立方公尺的水,等於一棵棗樹兩星期的用水量,晚上則用動物排洩物的沼氣發電。他們又用智慧插座,先把電器插上智慧插座,再插上一般的插座,智慧插座就上網去查不同時段的電價,在尖峰時段自動減少兩成的用電。 除了將海水淡化之外,他們還把污水變成可飲用的乾淨水循環使用;他們用智慧水網監控水管的漏水,不浪費任何一滴。想到我們台灣常因地下水管破裂,每天漏掉的水,豈是可惜而已。其實這些科技基本上台灣都有,也會用。為什麼我們的農民還在看天吃飯?以色列在世界財富和科技的排名上都數一數二,面積僅台灣的五分之三,人口才八百萬,但1901到2010年,卻有181位猶太諾貝爾獎得主,為什麼?答案是教育及人才! 也因此,名教育家洪蘭,曾在一篇「為什我們還在看天吃飯」的文章中,力主要效法以色列,如何有效運用科技,不但克服困境,進而創造各種新價值,成為世界著名之一小國。披露以來,對台灣各界造成不小震盪。但我們認為,對於同樣各項天然資源欠缺之金門來說,其實更具有其新世代啟示錄之功用;而其答案一樣是人才;教育成功後的人才運用。 我們曾在一篇論述中提到:「太山不讓寸壤,故能成其大!」春秋時秦穆公各方禮聘人才:西取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召公孫支於晉,才能稱霸西戎;十五世紀時翡冷翠國王羅倫佐,禮遇達文西、米基蘭基羅,才得以在羅馬大軍圍伺下保全國祚。因此立國之本在於人才,而教育正是人才之搖籃;且後再述,先論人才,何謂人才?就此而言,姑不談德國社會學家韋伯理論,鴻儒碩彥根本不足以稱人才。且以清代名臣林則徐為例,與林同時之科舉人士何其多,但能獨具慧眼,洞見鴉片之貽禍;直道而行,焚煙抗敵於虎門;善用地理,豐登新疆農耕者有幾人?是以所謂人才,不但要具有君子不器的長才,解決問題的能力,最重要者在於其獨立而正確的思想,如此方能不隨流風而左右,才能沉蓄遠見的思想,益以心懷蒼生的悲念,這才是興邦定國的人才。 也因此,我們堅決認為,為振奮金門;為解決金門先天之窘境,唯有從教育著手;從教育立基,厚植人才,所謂百年大計,即在於此,願以此為贊,供為金門願景之啟示錄。
-
社區發展結合環保 生活環境更美好
為鼓勵本縣社區推動環境改造,運用在地資源營造清潔舒適的生活環境,並培養社區居民建立正確環保知識及態度,共同喚起居民對社區土地之認同感,進而參與環境保護行動,環保局特別辦理「社區環境調查及改造計畫」及「環保小學堂」提案申請說明會,歡迎有興趣的社區夥伴踴躍報名參加。 環保局表示「社區環境調查及改造計畫」,主要為協助社區透過環境調查,找出解決環境問題的方法,希望藉由環境調查與改造的方式,進行社區環境教育扎根工作。「環保小學堂」則透過在地人力及資源運用,以「深化環境教育意涵」及「培育在地產業發展力」的運作模式,藉由民眾互相參訪、經驗交流,提供優質的環境教育學習場所,培養民眾對環境負責任的態度及行為,促使環境及資源得以永續利用。 本次說明會環保局特別邀請中區環境教育區域中心林明瑞主任分享社區永續發展及推動環境教育相關計畫成效,以及彰化縣大有社區發展協會吳素秋理事長,分享大有社區如何自社區改造、環保小學堂計畫,一步步營造至通過環境教育設施認證的社區,更有新營社區大學陳柏志講師前來分享,社區該如何做好資源調查及改造,並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 促成環保模範社區的幾個要素,包括:優秀的領導者、民眾的共同參與、熱心人士的積極奔走等等,而社區環保工作成果以自主性的推行社區環境清潔、社區綠美化、環境教育宣導、廚餘回收堆肥等社區環保工作項目,除為社區創造了美好的生活環境,也將會成為其他社區發展的良好典範。 社區是家的組合,也經常是人們主要的活動中心,同時是推動環保的最佳場所,和居民的生活有密切相關。而社區發展得好,居民有向心力,環保工作相對的容易推動,居民的成就感及社區認同感就會更高,社區發展就會更好。因此成立一個團隊組織是很重要的工作,集合幾個有理念、有意願的人士,大家共同為社區環保工作來付出與努力,分工合作、互相鼓勵,社區環保工作才能順利推行。 萬事起頭難!或許一開始僅有少部分的社區熱心人士開始號召其他社區民眾,成立社區組織或發展協會來推動。進而成立義工隊,先對社區環境問題進行規劃處理,並擬定社區組織規劃社區環保工作計畫,向政府單位申請經費補助。同時藉由社區環境改善,民眾逐漸認同,願意參與社區活動,成立各種社團組織,聯繫社區民眾情感;也可往外尋求專家學者、政府單位的協助,訂定社區環境發展改善計畫,並尋求相關經費補助。再來便是尋找社區發展利基,發展社區特色,提升社區形象。 集結以上各點,一個社區有優秀的領導者、有妥善的計畫、有民眾的參與、尋求經費來源和補助、能善用社區資源、展現出社區環保工作成果,進而獲得政府的肯定與輔導,最後定能成為環保模範社區,營造良好的住家生活環境,讓大家的生活更環保、更美好。
-
立足小三通 訴諸務實兩岸發展
金門觀光正夯,旅遊人次明顯成長。據統計,今年到9月外地來金旅遊人數約54.5萬人,較105年同期增加18.5萬人,成長率達51%。其中,台客較去年同期增加9萬6325人,陸客增加7萬7622人,外籍客增加1萬1280人,反是陸客中轉赴台旅遊的旅客數則是較去年同期減少10萬8270人次。依此,單就陸客觀光而言,顯然金門尚大有可為,反是失去過半陸客市場的台灣旅遊業令人憂心。 之所以有如此的落差,除了金門自身致力於發展國民旅遊的成績獲得一定的肯定外,陸客甚或是大陸對台系統對金門與台灣本島的差別對待,恐怕才是此次調查數字背後所欲呈現的真相及主因。事實上,在金門的兩岸事務始終揭櫫於「試行」的理念;從金門協議、小三通、晉江引水、夏張會、兩岸企業家峰會、兩岸信息產業和技術標準論壇如此,未來,對所有攸關兩岸民生合作發展的議題亦會如此。如何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台灣必須思考的關鍵問題,更是蔡英文總統主張兩岸關係「維持現狀」的核心價值所在,而金門或真也擁有這樣的條件及機遇。 然而,擁有對陸事務的優勢卻也不是必然便能取得相應的商機與利益。若論一水之隔的廈門旅遊環境,並不較金門遜色,甚至整體周邊產業的服務機能及效益,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對金門而言,能訴求的也僅是「差異化」而已;如何「差異化」得不落俗套且兼具有持續性魅力,或許才是我們應該考慮及關注的重點,以下僅提供幾個面向供各界卓參。 其一,產業的架構。訴諸小三通的試辦精神,幾乎是只有人流,而無金流、物流,更遑論是資訊流。但生命總該為自己找到出口;小三通開放的肇因之一,在於小額貿易的除罪化,但早期「陸貨一條街」的榮景已不復存,小三通物流也隨著政策變異而趨於平淡,在廈的對台小額貿易市場也有了根本性、結構性的遞嬗,反是在福建刻意的扶持下,鄰近福州的平潭更像是竄升的「明日之星」,不迭的向台商招手,急欲分食小三通的大餅。鑑於這般事實轉變,我們更有理由相信,金門小三通應該要有清晰而明朗的產業策略主軸及策略,更應藉此而樹立可長可久的產業基鏈,訴諸更具前瞻性的產業願景。 其二,環境的友善。不論是投資、旅遊、行政,俱皆要講究環境的友善度;也唯有友善才能減少扞格、少走冤枉路,讓所有的投入都成為產出有效的動力及養分。就此,金門宜有本質上的探討及改善。如若金門發展的未來市場是彼岸,那便要思考如何在生活、消費界面上與陸方同軌,但如果我們是以偏鄉離島的身分與思維看待金門,或許務實守成便已及足;「眼光決定格局,格局決定命運」,未來的金門不會是今日的廈門,更無庸只是沉淫於過去的金門。具積極性、建設性的友善環境架構或正是一切問題的答案。 誠如蔡英文總統所言:「沒有小三通,就沒有兩岸交流。」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小三通既是近代兩岸交流的起點,便更該是其輝煌、榮耀的所在。從小三通經驗也可以印證:只要兩岸前瞻未來發展展現善意互動,就可以擱置爭議、求同存異;「放下歷史包袱,展開良性對話,造福兩岸人民」絕對是現階段兩岸政府、人民共同的心願!
-
珍惜民主成果 從容面對未來
11月7日是「金馬解嚴二十五週年」紀念日,金門縣鄉土文化建設促進會從7日起,在金城鎮同安古渡頭碉堡坑道舉辦「『戰地三十六』金馬解嚴二十五週年展」,同時也會在當晚於莒光樓前廣場,舉辦一場「金馬戒嚴禁歌演唱會」,除了紀念那段過往歲月,並喚起民眾對那段長達三十六年,金馬戰地政務戒嚴的時代記憶。 戰地政務對金門而言是一段與眾不同的身世,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金門戰地政務時期的許多舉措,甚至是不合民主人權、匪夷所思的,但不可諱言的,也就在那段同島一命、同舟共濟的日子裡,金門開創了許多奇蹟,甚至完成了許多時至今日仍難以企及與民生基礎建設,但這一切仍不足以被做為美化為箝制民主、人權的原因,所以,我們相信:「歷史可以被包容,但不容被遺忘」,忘記歷史,意謂著背叛,我們仍要肩負著一代代金門人的夢想及努力,無畏、堅強的走下去。 眾所周知,金門從1956年至1992年,有長達36年之久的「金馬戰地政務實驗」,也就是大家習知的「戒嚴軍管時期」,在這段時間裡,金門有著與台灣迥異的歷史及身世,更有著日後影響深遠的「金馬民主運動」,所以歷來我們都把11月7日金馬解嚴日當作是金門草根民主運動的紀念日。但這個紀念日,卻和台灣的解嚴紀念日有著本質上的差異。在2007年第一次政黨輪替時,時任行政院長張俊雄直指「戒嚴」是一項歷史錯誤,並宣告以1987年7月15日為國定台灣解嚴紀念日,但金門卻是在5年後的1992年11月7日,方告解嚴。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對待,當然是斯時執政當局判斷、決策的結果,但這樣的「一國兩制」對金馬是不公平的,因而產生了之後風起雲湧的民主運動,更為5年後的解嚴埋下了榮耀的契機。 對於這段歷史,我們可以歸諸於時空環境的遞嬗,卻不宜簡約的認為是必然的結果,因為這也是一次「同島一心」的光榮「戰役」。猶如奧運游泳名將費爾普斯所說的,「你將遇到障礙、遇到懷疑你的人,你也會犯錯,但透過努力,你不會有極限。」,經過許多人的奉獻及努力,金門的草根民主得以開花結果,今天再面對這段歷史,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感激、感動,更該是知福、惜福;珍惜與對待所有得來不易的民主成果,並矢志為最美好的金門,不懈努力。 翻閱過往資料,金門縣文化局曾在2012年金門解嚴二十週年時成立「金門戰地三十六文獻委員會」,並在同年的10月5日起在國立台灣文學館、成功大學開議的「2012年金門學國際學學術研討會」納入〈草根媒體衝刺軍管戒嚴網〉等四篇戰地社會相關研究論文;民間社團則有金門縣鄉土文化建設促進會推出《漫漫民主路-金馬解嚴二十周年回顧展》,涵攝一系列的靜態影像、文獻展及動態活動。觀諸目前成效,或許仍是民間的力量「方興未艾」,但這也提醒了我們,草根民主本就應該是發乎民間聲音、取乎民間力量的一個歷程,更期待能藉此引導官民以更寬宏的視野,重新審視、看待這一段史實。 歷史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響,是將來對過去的反省。戰地三十六,讓我們感恩惜福所有的努力與成果,並讓我們更從容、無畏的面對金門的未來!
-
說到做到 最得人心
賴揆日前自台抵金訪視,輕車簡從,來去匆匆,在縣長陳福海、立法委員楊鎮浯陪同下,深入民間探求民瘼民隱,並聽取金門地區電力發展情形簡報,對於縣長陳福海當面提出民需民求之建議事項,逐一作出回應,不便破例者詳加說明,強調會以具體行動,協助金門建設與發展,又對立法委員楊鎮浯邇在立法院之質詢與建議,包括急重症患者後送專機、醫療再升級、健保配點不公、改善台金交通等問題,也都明確表示允予儘速妥作解決,百里侯出身,苦民之所苦,務實服務態度,予人印象深刻,相信官無戲言,有許諾必有結果,兌現支票,指日可待。 又監察院監察委員林雅鋒、仉桂美、劉德勳等一行,此前抵金巡察及接受人民陳情,並在既定行程聽取金門縣政府施政服務成效報告,對於縣政府彙整請求監察委員協助加強基礎建設、還地於民等五項建議,俯允會全力去做。縣長陳福海把握機會,爭取助力與拉力疏解民難。誠如他自己所說:每次監委來金接受人民陳情,他都會全程在旁傾聽民意,作為施政服務方針,縣長及立委聯手下情上達,負責盡職,能量倍增,民怨消弭於無形。 茲舉一例,縣長陳福海為能廣徵民意,以為施政改進參考,在與台金兩地縣政顧問座談會時公開宣佈,決就縣政大樓有限空間闢設「縣政顧問辦公室」,言行合一,即說即做,將士用命,落實做好,快速將顧問辦公室與接待室予以完成,亦且設置320251聯絡專線,進而將辦公室位置及電話號碼付印成卡,送至縣政顧問手中,俾便週知記憶與收藏查閱,說到做到,頗獲好評。雖然事情微不足道,人人能為,不足為奇,惟若上下不予付諸行動與實踐,則是徒托空言,流於口號,言而無信,落人口實。緣此,以具體行動回應民意,事半功倍,最得人心。 施政無假期,貴在無縫接軌,相互肯定,繼續加強。縣政團隊傾其全力,挹注鉅額預算經費,用來改善校舍與道路,綜其最終目的,作育英才,蔚為國用,為民造福。而修橋造路,予民方便,維護交通安全,年來發生幾次交通事故,益見道路改善與交通安全乃施政之要項,縣政團隊以積極敬事之態度,列入年度施政計畫,落實推動,期盼金門也能率先加強倡導「車讓人」運動,促使交通事故歸零,凡事起頭難,最怕有心人,只要政府有具體行動,即有民意支持,必能竟其事功。 無可否認,金門之現況,莫一不是大家同心協力付諸行動有以致之,凡三年來,縣政團隊施政服務成果,點點滴滴,盡在社會大眾心中,有貢獻不埋沒,畢竟庶政龐雜,沒完沒了,勞怨不辭,甜苦備嘗,榮辱與共是公僕應有之服務態度。 時下仍有少數政客,好高騖遠,信口開河,表裡不一,操捷取現,工於名利,自欺欺人,外強內荏,不得人心,面對天理昭昭,因果循環,多行不義必自斃,一旦敗陣,悔之莫及。金門未來道路依然多坎坷,愛護金門,唯有忠誠不二,實事求是。政風處柯偉宏處長說得好:「溝通要誠懇,工作要踏實,服務要主動,宣導要全面」,寥寥數語,正中時弊,值得公僕同仁省思相勉力行,提高服務政績,化阻力為助力,公私咸宜。
-
傳承校史拼圖 活絡教育文化
校園是最有故事的地方,串聯起來就是校史的核心。金門各級學校的校史,敘寫著金門教育傳承的生命故事,動人心扉!然而審視各級學校校史,除了晚近創設的國立金門大學,校齡不久,呈現較豐富以外,其餘皆偏重於「做自己」的現代式,著力於創造繽紛多彩的特色,反而荒蕪了「繼往聖」的鋪陳,各級學校 校園裡能流傳的故事越來越少,難免形成學校文化的斷層。其根本原因有三:一者敗在檔案只知庫存與管理,不懂整理活化與運用;二者每個時期的當事人,疏懶記錄、保管與敘寫,總是告老還鄉才片段回憶,難以竟全;三者學校找不到熱心而肯持續匯整的有心人。因之日積月累,物換星移,人事已非,導致校史拼圖越來越難。 打開各校之網頁,只能找到近年部份,超過10年以上者出現斷層,難以一窺校史完整面貌。擁有校史館之學校,尚能留住部份往昔風貌,多數學校或片段殘缺,或付之闕如。校長或教職員工只有名錄,未見辦學事蹟。當前各中小學校園日漸年輕化,充滿活力的做自己,因而「唯我獨尊」,對建校之古往今來印象模糊,對特有之校園文化無從體認與傳承,時日一久,自然缺乏信仰,校務運作或偏或倚失其重心與方向感,同事間不易凝聚向心力,稍事差池,留下芥蒂,容易流於倦怠而失去使命感。 今日學校的情境,並非突然蹦出來,或是某個時期的產物,它是有一貫的脈絡,起承轉合的生命故事。倘若今日校園中諸人,再不積極回溯與探索,敘寫與保存,傳承與創新,則下一個世代,又將重蹈覆轍,更難完整拼圖。 為了活絡金門教育文化,各級學校可以加快腳步,建置校史紀錄。茲建議如下: 一、檔案活化與運用:縣府建置過期檔案公開法規,例如以每10年或20年為期,仿效維基解密予以公告,允許各界借用或參閱;建縣百年教育檔案數位化,疏減檔案室庫存與保管壓力;各校每隔四年隨校長更迭,將任期內檔案與事蹟敘寫留存於《教育雲》。 二、鼓勵各校師生敘寫校園故事:包括校園環境變遷、校長或教職員工對學校奉獻之感人故事、學校創意活動紀錄、在校生與畢業生之優良事蹟、親師生互動情景等,由各校自行辦理並擇優建檔;教育處與文化局聯手,贊助校史撰寫。 三、建置《校史資料》欄:在學校網頁或facebook上,建置《校史資料》欄,每年更新資料。諸如將刊登於本報或其他平面、立體校聞報導、啟事、師生作品、同事之間對話的智慧語錄、親師生互動的感人情節,先行置入建檔。 今日走過的教育點滴,就是明日學校運作的軌跡;各校日積月累的校史紀錄,既能鑑往知來,更是活絡教育文化的催化劑!此際不寫,更待何時?
-
落實推動綠能發電 實現金門低碳島願景
行政院長賴清德於10月23日首度抵金訪視指出,我國應積極發展再生能源,以金門而言,風力及太陽能發電最有優勢,希望台電公司將金門作為示範區域,參考外國作法,落實金門成為「低碳示範島」。這使金門低碳島又再見曙光。 民國103年行政院為了打造6個低碳城市,交付環保署規劃「低碳城市推動方案」,將於109年完成北、中、南、東4個低碳生活圈,並優先選擇澎湖縣和金門縣建設為低碳島,並核列新台幣43億元經費,指定金門為發展低碳島示範區。因此,金門自民國103年起即開始推動「低碳家園」新願景,打造低碳島,金門也提出六大旗艦計畫與「320減碳」願景,將金門縣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從目標年98年的3.79公噸,至103年降為3公噸;109年再降至2公噸,而119年可達到碳中和(零碳)總目標,促進金門地區永續發展及建構低碳樂活家園的推動。 但到目前為止,在推動工作上仍有許多需要突破的瓶頸,而且在經費上並未完全到位,賴院長此次蒞金巡訪,又帶給金門低碳島無限的信心與希望。陳縣長除了感謝賴揆對金門地方發展的關心外,並肯定台電的努力和中央的完全承擔,讓金門未來十年的電力供給無虞。楊鎮浯立委也對行政院先前核定金門為低碳示範島表示意見,並建議中央與地方共同努力,配合賴院長所提出的構想:風力發電可參考國外的小型風力發電;太陽能部分,可採家戶綠能發電,積極具體的進行,落實推動,以達成低碳島目標。台電主任范振理也對「金門智慧電網規劃」做簡報,若能及早設置智慧電網,金門再生能源與市電並聯使用,將解決用電的穩定度問題,似乎更給金門低碳島打了一劑強心針。目前由於兩岸交流頻繁和外來人口不斷增加,可以預見的,金門未來綠能發電的後續發展,將更迫切需要,尤其政府所作所為影響地方非常的大,中央政府之政策施行,更需妥善考量提供可行策略,確實解決問題,累積經驗、建立模式,再創多元綠能發電的優勢。 金門在永續發展規劃中,推動精緻農業及有機農業也是一大選項,若能將農業廢料、廚餘及豬、牛、雞的排泄物轉為綠色電能,那將對金門的環境改造會有很大的影響與助益。除此之外,潮汐發電也是未來發展電力之另一種選項,未來若能興建一座現代化的焚化爐,如同近日媒體所報導的丹麥焚化爐設施,使能完全燃燒,不但不會造成污染,而且可以將燃燒的熱能轉為電能,可作為多用途的觀光能源,如此,將可解決金門長久以來的垃圾問題,若再配合目前行政院正研擬補助綠能屋頂設施經費,從金門低碳島示範區開始實施,落實行政院所核定的低碳島經費,鼓勵民眾設置,充分利用家戶屋頂設置太陽能發電,更能立即有效的推動金門低碳島成為全國示範低碳城市。
-
發揮邊境區位優勢 建構金門免稅購物觀光島
對金門言,免稅購物觀光島是一個既新鮮又熟悉的課題。一般而言,免稅島是指以法律手段,為企業及實際控制人,提供良好隱蔽環境的島嶼,或島國。不需要報表,也不需要年檢,沒有外匯管制,貨幣自由兌換;稅賦極為輕微,政策極為寬鬆,一般不徵收所得稅,甚至完全免稅,進而吸引各地採購及觀光人潮,促進經濟發展,富裕民生且安全。世界上著名的免稅島,如加勒比海的英屬維京群島;南太平洋的西薩摩亞群島等。其實際狀況,且舉瑞士機場為例: 在這裡購買香水和高級時裝,可以節省20%,紅酒和酒類的最高折扣可達七折,煙草類商品可享受半價的優惠。所有的促銷產品都是原產地品牌。酒精飲料通常以七公升瓶裝出售,但是在免稅商店則通常以一升容量出售。除了各種免稅商店,在過境區還有很多其他的零售店提供多樣的選擇,包括各種精美紀念品、服飾、珠寶等,產品範圍廣泛。這些商店的貨品在世界其他地方不會以相同的外形、質量和包裝出現,而且都是免稅的,這做法可以降低10%到15%的成本。 試想,以金門地利之便、面積之至當、對中央稅收不致影響之功能及便利,若能規劃全島為免稅島、購物觀光之天堂島,則其功能又豈是一句世紀工程可以形容。較之於目前諸多發展金門之議,非但無其後遺症,在觀光、購物及發展金門前景言,更是諸項提議所不及。也因此,多年來有志者一再倡言:規劃金門成為一個免稅購物觀光島。 事實上,多年前,前行政院經建會主委尹啟銘即有此議,曾在金門服役的尹啟銘表示,金門的角色類似香港,但位置比香港好,可以扮演兩岸平台的角色,端視政府如何定位、發展。他表示,若金門能打造成為免稅島,當然要結合會議、展覽功能。 「購物免稅觀光島」,向是金門縣主要政策願景之一,雖說縣政府已依「離島建設條例」相關規定,設置離島免稅購物商店,諸如水頭碼頭依「關稅法」設置的免稅店等,以101年度言,共創造約新台幣18.5億的營業額。但我們以為,所謂免稅購物觀光島,並非僅限於若干商家、若干地點之免稅商店,而是一個全島之免稅商城(域)! 因此,此議題不是一個單純的觀光產業議題,或是財政收支議題,而是國家層級的經濟振興方案,也是國際層級的亮點計畫。因此,中央應以特別考量,賦予財稅、簽證、交通、兩岸交流、金融等事務特殊待遇,協助金門轉型為國際級之免稅購物觀光島,諸如瑞士機場一樣;諸如加勒比海的英屬維京群島、開曼群島一樣。 我們願再呼籲,基於金門離島受限於地理條件,觀諸世界各國,多將離島視為國土發展的特殊地區,制訂因地制宜法令,給予適當的政策優惠。因此,中央應以國家整體發展的觀點,做出對金門及台灣整體長期發展最有利的政策。讓金門發揮邊境區位優勢,透過金門與廈門的便利交通,以全島免稅的國際級亮點,招攬大陸旅客來金門旅遊及購物,並成為台灣精品的展售櫥窗及交易平台,創造金門與台灣雙贏。
-
學習兩性尊重 落實性別平等
縣府於日前主辦「106年度婦女權益性別平等培力研習」活動,計有縣府各局處與鄉鎮公所主管與承辦人員,約五十人參加,同時邀請講師黃瑞汝、林錦山開講,學習兩性尊重與溝通技巧,以加強預防與消除性別刻板印象,營造性別平等對待的環境,增進不同性別者參與社會及公共事務的機會。 縣府社會處表示,辦理此項性平研習旨在讓學員了解性別政策制定內涵,並思考與不同性別者處境之反省,也讓學員了解應友善對待不同性別者,以及了解性別平等之文化內容,並將此文化在其工作場域中,有意識的加以落實,增進參與學員兩性平等權益,使職場與家庭更平等,提升兩性正向和諧關係。 隨著時代與思想文化的變革,男女平權運動也愈受重視,傳統的制度、固有的行為更不斷引起現代人的質疑。然而,即使不斷地有民眾宣導遊行,大聲疾呼「兩性平等」;但有不少落伍的思考與行為模式,卻仍根深蒂固於部分家庭。往昔的傳統社會中,男女角色的刻版印象、扮演、價值觀念,男性剛強、唯我獨尊的自我認知,女性柔弱、服從、無才便是德的古板印象,非但妨害了基本人權的發展,也造成相當嚴重的性別歧視。 也只有當民眾拋棄兩性刻板印象,一視同仁,才能逐步落實性別平權。像是在生活上,不以男性的權威或女性的柔弱為由,要求不平等的待遇;於工作上,也不得以女性懷孕、結婚之理由,剝奪女性的權利。此外,對異性不得有戲謔或玩弄的態度、侵犯異性的身體或以不雅、帶顏色的言語侮辱異性,不但不是幽默風趣,反而傷了兩性平等的原則。 唯有兩性都能以尊重、寬容的態度相處,彼此有相同的共識,願意為兩性平等貢獻心力,不違逆自然,輕鬆、光明、磊落的男女相處基本道理,男女平等權便能真正落實於社會,達到平等平衡的新願景。性別平等是接納、尊重、友善,也是一種思維、視野,更是一種態度!而且,性別主流化是一種策略,讓女性關注的事項和經驗如同男性一樣的受到重視,並據以納入政治、經濟、社會等所有領域的政策與方案設計、落實、監測和評估,以使女性與男性均能平等受益,終止不平等的現象,最終達到性別平等。 《性別平等教育法》的頒布,實乃我國性別平等教育的一個里程碑;惟「徒法不足以自行」相關法令的頒布後,更重要的是如何落實。男女平權在現今社會早已成為一種時代不可避免的趨勢,不但在英國歷史上出了一位女首相,台灣更打破了紀錄,產生了第一位女性總統,在在都顯示了兩性平等的重要性與必然性、男性不能專橫。 兩性平等教育及早開始,便有助於兩性平等觀念的養成,我們也應該摒除以往時代的性別迷思,移去這樣的蔽障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對異性應持尊重、鼓勵、肯定的態度,消除基於性別而分的尊卑觀念,或基於男女任務定型所產生的偏見、習俗和一切其他做法,讓落實性別平等,就從你我自身做起!
-
訴諸更有彈性的綠能策略
行政院長賴清德上任首度造訪金門,明顯是為「電」而來;賴院長此行計視察了金門金沙太陽光電系統、風力發電站及塔山發電廠。賴院長指出,我國應積極發展再生能源,以金門而言,風力及太陽能發電最有優勢,希望台電公司將金門作為示範區域,參考外國作法,落實金門成為「低碳示範島」。 賴院長的期許和稍早視察澎湖的結論差不了太多,他也是期許建設澎湖為「國際智慧綠能觀光島」,並設定在2025年前投入450億元,讓澎湖成為世界首座人口最多的全綠能島。雖然金門少了經費方面的承諾,但就整體而言,行政院希望兩個離島縣的電力建設從綠色能源方面著手的方向是明確的。事實上,為落實金門低碳島願景,行政院於105年5月20日核定「建置金門低碳島計畫」,短期將推動全民節能減碳行動,帶動綠色低碳社區發展;中期聚焦於加強地表水蓄儲、補注地下水,建置全島共構管道資源,確保多元永續建設;長期目標為全面推動生態觀光服務,帶動周邊產業發展,並落實大陸引水、引電計畫,推動全島光纖基礎網路環境,一步步打造金門成為幸福宜居的低碳島嶼。低碳島的計畫正循序推動,箇中除了電力建設當然還有許多工作及內容,我們相信政策是有延續性的,只要中央、地方有意願來推動,不論是那個政府、那個閣揆都會給予最大的關心與支持。 據了解,在綠能源方面,目前至少有兩項重要指標,一是2025年的非核家園,二是2030年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碳中和(零碳)。金門電力係以柴油發電,且為獨立電網,所以核電與金門的關係並不大,唯有的交集是烏坵設置核廢料最終處置場的議題,但這終究不該由金門來替烏坵決定,因此,唯能在綠能運用及綠產業上多所著墨,諸如:「金門縣縣管公有建物設置太陽光電發電設備標租計畫」,於公有建物設置太陽光電系統;「太陽能熱水器推廣獎勵補助計畫」,目前金門地區安裝普及率高居全國第一;「風光互補應用設施佈建示範計畫」,佈建電池交換站、充電站、風光互補路燈結合電動機車充電柱、風光互補路燈等等,此外,電動巴士的成軍、電動汽機車的獎勵、老舊遊覽車的汰除都是重點工作,但似乎這些努力最終都會面臨「透明天花板」;意即再生能源對原電力系統衝擊的「鴨子曲線」問題,如若無法提出正確且有效的策略,恐怕連澎湖縣目前的2成風力發電及再生能源比例都難望項背,遑論其他更有效的運作。 當然,就此賴院長也提出了,包括智慧電網、智慧電表及加強儲能設施等等的構想,但與其如此大費周章,還不如在自給電力達到一定程度後,就近引接大陸電網來得更為簡便;此舉不但能有效提高金門供電品質及可靠性,使金門脫離獨立電網的現況,更能一併解決台電在金門每年約17億元的發電虧損,推進減碳進程,應為目前金門電力建設較好的方案之一。 無論如何,我們還是要為政府推動綠色家園的魄力及決心表示肯定,但我們也知道,單靠政府、財團來推動是遠遠不夠的,或許我們更該試行更彈性的能源政策模式,並鼓勵更多創新商業模式的有效運作,用來減輕人民及政府的負擔,並確實的實踐到社區、家戶,與人人攸關、讓人人動起來,或才更有實現的可能!
-
顯揚戰地觀光的特色及價值
為了推動觀光,金門縣政府發揮創意,推出戰地觀光和生存遊戲兩大軍事活動,除了想要吸引年輕人來旅遊,縣府也特別邀請曾經在金門服役的老兵們,回來營區敘敘舊,不但可以獲得限量禮品,還有旅遊獎助金可以拿,希望增加戰地風光的吸引力,推動當地旅遊。 戰地是金門不可或缺的觀光元素,更是推廣旅遊的一大賣點,但到底什麼樣的戰地特色具有深厚的吸引力及永續發展的價值,不無討論的空間。就現有戰地特色活動而言,不外是尋找回憶或訴求新鮮感的歷程,但我們也知道,回憶早晚會隨著時間褪去,新鮮感也不可能有太久的熱度,唯可恃可久的,恐怕還是源自於根底的東西;或信念、象徵、符號、氛圍、文化等等,這也或許就是我們用心計較、著力甚深,卻總不能激起太多熱情,造成太大延續效果的主因。 當然,抽象的文化一樣需要實務的淬煉才能產生績效及價值。就戰地而言,金門觸目所及皆有足以道長說短的元素,但若就文化以觀,就不可能是行銷或獎助措施便可指望的標的,而是需要涓滴累積、形塑與建立。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利便的速食文化養成了速效的營造觀點;武器、營區不必然就是戰地,迷彩、標語也不必然便能與文化聯意,當我們很快的為戰地文化架構身世的同時,便注定了許多「戰地化」的投資可能都是曇花一現,甚至沒有花開的一日。這絕對不是某某人事物的過錯,而是時勢所趨的結果;向來堅持就不容易,特別是在眾目睽睽下堅持一些看不到、摸不著的東西。但或許還有以下面向可以補救稍嫌褪色的「戰地」。 其一,有系統的戰地。戰地風情應該具有肅殺、人文、溫情、反省的多元面貌;金門國家公園可以將小艇運補坑道改頭換面成為展演音樂的場域,本身就是一個多元樣貌的嘗試與呈現,但時至今日也唯有一個節慶式的坑道音樂節。若然這樣的概念是合理、有效益的,何以針對其他戰地特質及元素便不能有類同的創意發想與營造思維?戰地觀光化若僅執著於軍事面向的發揮,更多時候會是「畫虎類犬」般的記憶毀滅。我們建議採系統性的建構,以全盤的觀點、前瞻性的思維,人與環境的互動,進而發展出一系列目的性、計畫性的有效方案。 其二,有情感的戰地。觀光最美的風景是人,講的是富饒人情味及情感溫度;金門有優質的地理景觀、豐厚的戰地史蹟,但行銷還得靠人的情感及溫度來支撐。號召老兵回金門固然是很好的引子,但回來卻不應只是走馬看花式的遊程導覽或尋找記憶痕跡的過程;若然相應的接待人員具有豐富的金門過往軍史、政務資訊的紮實功底,並對金門的前世今生有個如數家珍的淵博,相信就更容易藉由共通話題的聯結,更好、更快速的開拓到更多的潛力市場及附加價值,而這還僅是面對面的接待環結而已。 其三,有未來的戰地。戰地是金門的身世,多樣的未來才是我們的標的;拚觀光迥異於「吃老本」,要始終有躍動的元素投入才能確保生生不息。小三通2.0、兩岸的金門、多彩的金門,不僅是口號,更都要具體落實在社會、政治、經濟、生活層面裡。 總之,金門能否由「殺戮戰場」、「和平廣場」進階至「繁榮商場」;扎根的戰地觀光化建設及努力,絕對是最重要的一塊基石!
-
激濁揚清 廉潔可貴
縣政府日昨召開106年度第29次主管會報,會中首先由副縣長吳成典代表縣長陳福海頒獎表揚金門縣106年度廉潔楷模,獲獎人員分別為工務處技正楊沁杭,建設處技正李程遠,消防局隊員李彪龍,地政局科員黃應祥,地政局技正王又禾等五位公僕袍澤,各獲廉潔楷模獎牌一面,獎金伍仟元,藉此激勵各級公僕同仁責任心與榮譽感,鼓舞工作士氣。 持平而論,茲此政治風氣不盡理想,然而不乏行端走正之公僕,縣政團隊實施選拔廉潔同仁予以擴大表揚,業已蔚成制度,由來已久,有其淵源,別具意義。 廉潔者也,意涵廣泛,僅就政府用人體制改革歷程以觀,有法可依,有規可循,法考法用之外,復有約聘僱之規定,除應具備基本條件,概以用人唯才,才德優異者列為優先,有才有德是人才,面對廣大社會人群,德不孤必有鄰,兩者兼備之公僕,公忠體國,體察民意, 做人作事,不偏不倚,面面俱到,政績加分。有才無德,謂之庸才,庸即庸俗,所作所為,自私自利,表裡不一,人見人厭,非是公僕,而是官吏,作威作福,官腔官調,徒增民怨,只有減分。此次獲得薦報通過評審脫穎而出之廉潔楷模同仁,就事論事,實至名歸,對個人、對團隊乃至家庭,帶來喜氣共享,但願將一日楷模發揚光大,使之成為終身楷模,擴大影響,大家見賢思齊,回饋社會,更具核心價值。 在縣長陳福海「正心正念」施政理念下,地區各級學校刻正全面推動公民生活倫理與道德教育,而政風處則是鳴槍起跑,展開連串廉政宣導,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理論不如實際,公部門走出室外,宣導政府法令政策,學校將之結合相關課程施教,週而復始,必能發揮潛移默化功效。 再者,政風處隨著體制之改變與創新,將選拔表揚廉潔之公僕併入施政年度計劃舉辦,顯示澄清吏治,匡正政風乃是政府一貫政策,防弊與肅貪決心不變,身在公門好修行,凡吾公僕務必潔身自愛,行正走穩,克盡職責,用心為民服務,政府公僕廉潔敬事,立威置信,民怨消弭於無形。 眾所週知,政府各級機關、社會民間,乃至各行各業,上自中央,下至地方,長期致力於導正社會不良風氣,鼓勵人人向善,敦親睦族,共同營造安定祥和團結守序之生活環境,亦且極盡巧思,設計出屬於全國性、區域性,對象類別名稱不同、目的則一之獎優揚善活動,諸如選拔全國模範公務員、模範兒童、模範青年、模範老人、模範婦女、模範婆媳、模範父親、模範母親、模範勞工、優良廠商、愛民楷模、敬軍模範、好人好事、模範警察、績優幹部、模範幹部、廉潔員工、林林總總,不一而足。儘管隨著人事更迭,時空背景或獎勵表揚方式思考作法互有差異,然而終其理想目標,換湯不換藥,莫一不與教育宣導,鼓勵大家與人為善息息相關,爰特藉此建議主管部門,來年擴大選拔範圍,名額宜再增加,並將選拔層級提高至縣政府局處正副主管、鄉鎮村里幹部,促使大家互相期勉,朝著「見人好即思齊,見人惡即內省」方向努力。 功利抬頭,人心丕變,與其感嘆世風日下,不如大家齊力激濁揚清,特別是金門這塊樂土,更需大家珍惜與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