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城鄉風貌與永續發展的省思
日前金門縣政府建設處在金城鎮公所舉辦一場「變更金門特定區(金城地區)細部計畫」說明會,主要目的是要改變城鄉風貌,以滿足居民適應未來新的生活需求,營造現代化的健康生活環境。在建設處的用心規劃下,此次提出的細部計畫已力臻盡善,不過根據土地倫理與土地經營的實質意義來說,仍要更貼近民眾實質的生活環境。 金城地區的幾個社區均成立於戰地政務時期,為符合居民住屋需求所規劃的新社區,當時因應戰爭關係,不但限制建築樓層,尚規定要附設地下防空設施,不僅建築基地小,巷道及外環道路也狹窄,更遑論公共設施之考量,雖然如此,在當時仍被視為進步住宅。現因環境變遷神速,時空背景完全不同,原有居住環境已不符合人民生活需求,因此營造社區永續發展之城鄉新風貌,建構生態社區之健康生活環境,突破土地資源之限制性,已成為新時代居住環境之指標。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資源及維護土地正義之原則下,結合民眾參與之社區意涵,產生共識,建構土地倫理,創造政府與民眾雙贏的局面,這才是新城鄉計畫根本之道。 綜觀國內外之城鄉更新計畫,皆因應時代變遷所產生的生態環境概念及人類未來永續發展之需求,發展出一套符合人們現代化的都市更新計畫,且均與三、四十年前所看到的面貌完全不同,如國內各縣市的眷村改建、台北市萬華地區之都市更新、高雄市政府周圍之都更重建、澎湖馬公之市區規劃…等,都有新的構思與發展。金門土地資源有限,更要根據新的都市理念,將土地作最大化的利用與發展,若我們仍持續傳統的規劃理念和價值觀,將使城鄉環境發展面臨最大瓶頸與障礙,如之前所產生的農舍興建政策,現在已經發現諸多問題,包括土地浪費、交通道路狹窄、公共設施不足、衛生系統規劃不良…等,因而產生諸多亂象,造成未來整體規劃及永續生態維護之窘境。 金城地區幾個社區都已成為老舊社區,最早興建者均達三、四十年以上,若再以舊思維實施變更計畫,可說已不合時宜,尤其在整體土地價格節節高漲之際,土地充分利用應與時俱進,做好生態永續之社區規劃,將都市更新計畫所剩餘之土地作為闢建停車場、道路拓寬、公園綠地、健康休閒場所等,以符合現代人民之生活需求。根據都市更新處理方式,分為下列三種:重建、整建、維護等,為建設金城都市新風貌,政府應運用這些已規劃完整之住屋土地,制定具有前瞻性都市計畫政策,同時也趁此機會,釐定土地分區使用,抑制多年來盛行之違建風氣,將之列入可改善管制範圍。同時,發展出良好的土地及都市計畫政策,減少房地面積,增加綠地及公共設施面積,加強精華地段之軟、硬體設施,強化生態與健康安全生活環境的營造,這才是未來金門前瞻性都市發展之目標。 總之,期盼政府能針對金門各鄉鎮在戰地政務時期規劃的老舊社區,符合都市更新條件之住屋,能分區、分段規劃與輔導居民重建或整建,並能放寬樓層限制,以增加公共設施用地,符合全民利益與政府施政績效。提出一套讓民眾接受和響應,與政府共同合作推動之前瞻且有長遠目標的好計畫,並參考國內外都市更新計畫案例,讓金門未來之都市發展符合現代化居民之生活需求,邁向國際都市永續發展新風貌之目標。
-
且以防疾之心來迎接春節
再過一週,即是海內外華人最重視的節日:春節;農曆新年!這不但是一年之歲首,更是傳統意義上的年節,以傳統曆法計算之華夏新年。更是海內外華人地區,及世界各地漢族社會過的傳統新年。因此,這個又稱新春、正旦、正月朔日;口頭上亦稱過新年、慶新春、慶新歲之節日,是漢族四大傳統節日之首。從明代開始,華夏新年節慶,一般要到正月十五元宵節之後,才正式結束活動,有些地方的新年慶祝活動,甚至到整個農曆正月過完,才正式結束活動。 辛亥革命後,官方紀年標準由夏曆改為西曆。定西曆1月1日為新年元旦,為了區別,稱傳統華夏新年為「農曆新年」、「舊曆新年」等。至於「春節」。原本是專指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及至民國三年一月,時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袁世凱,定夏曆元旦為春節,自此「春節」一名,就用來專指農曆新年,蔚為今日華人世界之核心重要節日。 然而,面對仍然嚴峻之新冠疫情,朝野莫不呼籲國人,面對此狀況,面臨此重大節日之來臨,政府的防疫當然不會鬆懈,指揮中心更是密切監控疫情變化,隨時檢討相關措施。而國人更要有自制之心,配合政府防疾措施,不可鬆懈,切遵勤洗手、戴口罩、落實防疫專案措施。團結一致、上下一心,共同做好防疫工作,守住疫情,如此才能守護自己和家人,才能共同歡度春節。 為期能歡度春節,因此,我們呼籲,除了切遵勤洗手、戴口罩、落實防疫專案諸措施外,因應春節而來之旅遊、餐飲及各種大型群聚之活動,鄉親們更須注意下列事項: 首先是切知新型冠狀病毒傳染力強,因此,應隨時注意疾病管制署更新的旅遊警示,若無必要避免前往疫區。其次,若有從外地回國後,應遵照入境規定,進行自主健康管理,若有症狀,請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就診時更應主動告知相關旅遊史及接觸史。再來是,若須前往疫區,應落實肥皂勤洗手、配戴外科口罩等個人衛生措施,並避免接觸野生動物、急性呼吸道感染症患者,也要避免出入傳統市場及醫療院所。並盡量避免出入人潮擁擠,或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最後是若有呼吸道症狀時,應配戴口罩並就醫,注意個人防疫措施,以減少病毒傳播機會。 闔家歡度慶春節!春節作為全球華人最大的首要盛會,在世界各地,都以不同的方式來慶祝,對重視傳統習俗之金門來說,更有其特別意義。而且,跟隨著世代之演進,春節不僅是闔家團聚的時刻,也是闔家歡觴的快樂時刻,更是一起去旅行的好時機:或訪古村去尋找傳統的中國年味,或拜訪親友以話昔日情緣,但是,這些均是基於必須有康健之身心為基礎,因此,且讓我們以防疾之心,來迎接歡慶的春節!
-
春節防疫不間斷 大家齊心過好年
縣政府日前召開縣務會議,有鑑於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嚴峻,縣長楊鎮浯強調,今年農曆春節,有必要框定為「平安防疫年」,藉著相關新聞稿的說明和置入,向鄉親說清楚「春節防疫」的特殊性,也希望透過防疫年的標籤化、定型化,讓鄉親理解縣府減少春節聚集活動、全面防疫的合理性,避免引發返鄉過節人潮對停辦大型活動過度的疑慮。 由於桃園醫院新冠肺炎群聚疫情延燒,讓國人不禁人心惶惶。以往春節過年過節走春是必備行程,不過年前疫情突然升溫,就怕人潮洶湧成了防疫破口,現在大家可都繃緊神經,全台不少景點都提出了防疫計畫,本縣自然也不例外,因應疫情狀況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專業指引,以「防疫優先、降低群聚」為原則。在春節疏運的部分,除須兼顧防疫工作,在載客亦應秉持滴水不漏、絕無妥協的原則,嚴格把關,均須佩戴口罩、配合量測體溫等措施,同時提高清潔消毒頻率,以杜絕傳染途徑。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自去年12月1日起實施秋冬專案,中央協同地方民政、警政體系執行。同時也再度提醒國人保持警覺,持續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戴口罩及自我健康管理,儘量避免不必要的陪病或探病,倘若仍有實地探視的需要,應配合實聯制登記及院方相關管理措施。因疫情仍然緊張,居家檢疫的人數也達到史上新高,不少人擔心,跨縣市移動會增加群聚感染的風險,而連假期間民眾返鄉,等同於跨縣市趴趴走,會不會增加染疫風險?因此,就有人提倡「過年不返鄉,減少群聚」的情況產生,也因近期新冠肺炎疫情趨緊,致使全國不少春節活動被迫喊停。 防疫需要大家的同理心,不只是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尤其春節期間人潮流動頻繁,國內疫情嚴峻,春節連假在即,鄉親返鄉團聚,加上春節包括各景點和公共場所是人潮流動最密集的時候,代表病毒可能傳染風險相對提高,為防堵疫情風險,各局處與各單位更應上緊發條,嚴陣以待。「洗手要勤、口罩要戴、距離要守、消毒要做、發燒就醫請撥1922」,也提醒春節期間前往廟宇參香祈福的朋友,能夠持續遵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指引,落實防疫措施,也期待大家繼續抱持信心、相信專業,團結一心,防疫需要你我的努力,配合防疫措施,加上基本的勤洗手戴口罩,大家共同度過這波疫情的挑戰。 2003年在SARS期間,全球總確診為8000多人,但這次新冠肺炎的死亡人數已超過217萬,確診人數破億,規模有明顯差距。且SARS早已經過去,新冠肺炎疫情還在持續肆虐,更有第二波、第三波再起,而且出現變種病毒,因此,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更讓我們膽顫心驚、戰戰兢兢。在過年期間,有兩件事要特別注意,因返鄉民眾多,再加上各景點和公共場所春節期間人口互動十分密集,防疫視同作戰!防疫不能有缺口,鄉親一定要記得,出入公共場所佩戴口罩,勤洗手,這是防堵疫情最有效的方法,若身體不適應儘速就醫!唯有防疫從嚴,大家才能平安過好年。
-
傳承特色文化 不斷與時俱進
近來有兩則新聞引起我們的關注。一是金門縣政府在沙美老街的頹屋修護案,針對快倒塌的牆壁所做的加固工程,因為塗上黃色的泥灰,看起來就像沙漠上的頹垣殘壁,所引發的「摩洛哥」現象;二是約有150年歷史的金門縣定古物│瓊林蔡氏家廟和十一世宗祠兩對門神,在美術學者陳淑華團隊歷經20個月努力下,以傳統古法復刻出「分身」,即日起進駐金門文化園區展出。 這兩則新聞看似都是古蹟或古物的保存及修護,呈現的效果及感受卻截然不同。當然,我們也無法逕為論斷孰優孰劣,畢竟就結果而言,兩者都引發了高度的關注與迴響,也在金門古蹟及文物的保存上開拓了新的思路與方向,但古蹟或古物的保存及修護到底是應該「整舊如舊」,還是遵循時代軌跡賦予其新生的樣態與價值,各界自然也是各有立場、各有擁護者,一時半會難有定論。當然,對於歷史文物及古蹟的維持及保護,一直有「專責專管」的機關單位,在此我們也勿庸「鹹吃蘿蔔淡操心」,反而可以開拓一下思維,單就其發展過程及效果進行探討。 首先,就「沙美摩洛哥」而言,比較像是「美麗的錯誤」。地方對沙美老街的修護、改建芻議由來已久,但也因為始終難以獲得足夠產權所有人的正式同意,因此延宕至今;然而房屋舍頹圮危及公共安全是無可迴避的事實,是以地方政府也不得不在現有的土建基礎上進行相應的拆除及加固作業,確保更大的公共利益,或許也是因為保存手法不同於傳統建築工法,意外的整復成了「摩洛哥」景象。有人會覺得這種做法掩蓋了原本當地傳統特色,實不足取,但也有居民認為,特別的景色,反而能吸引觀光客,帶動人潮。事實上,就效果而言,官方達到了保固建築及維護公共安全的目的,更有觀光效益上的收穫,但這宗保固修護案,也的確讓本地傳統特色建築「走鐘」,未來還能不能回到「正軌」,或需不需要回到「正軌」,都是值得探討的議題。 其次,就瓊林蔡氏家廟和十一世宗祠之門神修護案而言,便是一起嚴謹且考究的古物修護歷程。瓊林蔡氏家廟這四扇彩繪門神原件,無論在基底材或是彩繪層都已老化劣化嚴重,但在調查中發現兩對門神彩繪所使用的顏料推測為台灣目前唯一使用這種顏料的最早門神,因此具有相當高的修護及藝術價值;但由於這兩對門神的圖像佚失太多,即使經過彩繪調查與提供紅外線攝影圖像,仍然無法讓本案在確認圖像正確復原的工作上有完全把握,只能經由不斷的考證、推敲比較研究及實做,讓其有更好的保存及呈現效果。歷經近20個月,如今完成的門神圖像從線稿確認及色彩鋪設,可以看到很多細節的呈現近乎完美,這也是本案最大的價值及意義所在。 總之,這兩個案子看似有著「工程修護」及「文化保存」的本質差異,實質上都能歸類於地方特色的再生與重現;因此我們以為,與其爭論廣泛性的地方特色保存命題,或許更適宜以專區或專案的角度來評斷古蹟、古物的存世意義及價值,畢竟歷史無法從頭來過,既然我們可以欣賞滄桑與頹敗之美,不如讓「歷史的歸歷史」、「觀光的歸觀光」,彼此各有定位、各有使命,兩全其美。
-
未來社區營造的新願景
文化部曾以「NEXT明日社造」為題,在文化局舉行分區論壇金門場,揭櫫公共治理、世代前進、多元平權、社會共創等四大議題面向,傾聽在地的聲音也和許多關心金門社區營造發展的朋友共同討論,面對社會當前的處境,思考下一階段社區營造的願景。社造是當代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行動展現,體現在日常生活的問題、反省和理想的期待,都可以透過社區營造的行動,找到更多理念相同的人,共同創造生活的各種可能性,打造友善不同世代及多元族群的地方創生環境。 社造行動在民間自主意識抬頭以及社會運動崛起的脈絡下,從基層社區重塑民間社會公共領域,打造民主及公民社會的基礎工程;從社區參與開創了一股由下而上的公民參與力量,以社區共同體意識出發,發展出文化、景觀、產業、教育、照顧及生態永續等各個面向;近年來也從社區到社群,從行動到審議,不斷深化公民參與,社造彰顯了最珍貴的在地生命力。 當前社會面對全球化、人口結構老化、產業結構變化、數位轉型、氣候變遷及青年世代相對剝奪感等多元挑戰,社造催生有利於社區營造的公共治理新模式,從齊心參與討論,共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進而創造願景,從在地回應各式新興挑戰,經過許多第一線工作者、公部門代表及專家學者的不斷思辨及凝聚共識後,形成在未來可以務實推動的策略與構想,成為推動社會前進的永續動力。 台灣社造運動主要是民國76年台灣解除戒嚴,各地居民意識到自己居住的環境,歷史生態文化需要再找出來,凝聚社區共識。金門歷經民國81年解除戰地政務,讓金門回歸正常憲政體制的生活方式;民國90年開放小三通,也讓金門從戰地轉型成和平旅遊的地方。金門社造跟著台灣變遷不斷與時俱進,面臨到社會不一樣的新興議題,包含年輕世代崛起,所以社造不斷滾動前進,透過各式民間論壇,討論出下一步社造走向,透過共同參與,討論未來社造,由下而上創意傳承發展,從土地連結人民找回共有場域記憶,引領聚落產業復興,達到社會共創的願景,使金門成為更繽紛多元的社會,更吸引大家來落地生根。 社區營造的主體是公民,社造的本質是透過在地參與,以及多元社群的參與,促進社區的改變,並進而促進社會改造。社造政策必須能因應社會的快速變遷,與時俱進的面對當代公共議題,提供民眾參與社造的工具、方法和參與管道的暢通。社造的精神在於社區民眾的參與、討論,並共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創造未來願景。因此,如何促進不同世代的共同參與,並透過參與,增進世代間的對話與理解、尊重與包容彼此的差異,透過不同世代協力合作,也可增進社區回應不同世代多元需求的能力,強化社區對世代間的凝聚力,讓世代在社區或社群中透過差異互補、資源共享、互惠共利,攜手前行共創明日社會。 社造是社會文化的基礎工程,更是社會改造及發展的關鍵力。隨著社會變遷,產業及人口結構劇烈改變,具有不同生命經驗及價值觀的不同世代共存於社會,並且同時居住於社區中。社區面對世代差異、傳承、需求以及不同世代的參與,都帶來許多挑戰;但社區也可能隨著世代更迭,產生新興且多元的價值及趨勢,帶來新的可能與機會。在民主社會容忍差異到尊重差異,促進平等參與,為弱勢發聲是文明的指標;社區之間的問題,包括高齡化傳承危機,從政府到社區結合產業販賣故事與經驗,投入聚落歷史文化傳承與產業發展經營工作,建立有利於社區營造的公共治理支持體系,拓展年青世代返鄉發展機會,帶動在地自主傳承歷史文化的發展目標。
-
防疫如同作戰 確保萬全最重要
回顧去年,大陸地區傳出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一發不可收拾,傳播之快,席捲全球,迄今年餘,方興未艾,舉世談〈疫〉色變,不惟眾生日常生活走樣變調,陷入不便不利情景之中,整體經濟活動,百業蕭條,創下極度艱困罕見紀錄。 國內媒體報導,頃據路透統計,全球新冠病毒確診病例,累計業已超過九千萬例,因病醫治罔效死亡人數,直迫二百萬人大關,而在英國與南非發現之新型變種病毒,加速全球疫情蔓延,雖然部分國家已經開始施打疫苗,或則實施封城防疫措施,但仍難以遏止疫情發展,顯示疫情嚴峻,亟須大家倍加提高警覺,確實履行政府防疫規定,自保保人。 有人說:防疫如同作戰,短短一句醒世警語,道破病毒疫情侵襲既可怕又險惡,不幸感染上身,危在旦夕,隨時都有喪命之虞,為期防疫於未然,消弭疫情於機先,一切應由自己做起,大家告訴大家,同心協力防堵,做到滴水不漏很重要。 防疫最忌破口,倘有一人置身事外,我行我素,大家就有危險,諸如:曾有一位國外移工入境居家檢疫時期外出訪友,雖然及時發現追蹤歸案,並經檢驗及疫調,並無傳播病毒發生,但是大眾虛驚一場,在在可知防疫任務艱鉅,難堵難防,不容任何閃失。否則可能因〈點〉而失〈面〉,大家付出之心血,功虧一簣,全盤皆輸。 再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就有國內外專家學者預測,直言新冠疫情恐有去而復返,甚至持續昇溫之可能,呼籲大家要有長期抗疫心理準備,不幸而言中,印證當前狀況,有些先進國家病例攀升狀況驚人,歐洲占了死亡病例三成,美國超過兩仟兩佰萬例,日本再發緊急事態,大陸單日新增逾百,國內境外移入確診人數持續堆高,且有英國變種病毒入侵與醫護人員感染個案,面對此情此景,政府防疫中心上緊發條,如臨大敵,除了提升防疫措施,一再籲請社會大眾務必貫徹防疫措施。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一分努力,一分成果,台灣防疫做得好,譽為楷模,出自同心同德,共同努力,金門離島防疫肇功,保持零確診,凡此點點滴滴,有汗有淚,有苦有甜,沒有僥倖,值得相互鼓勵,持續向前,發揚光大。 防疫從嚴,健康優先,金門縣政府宣佈2021年金門馬拉松競賽取消,就事論事,決策正確,各方主張與看法雖有不同,大家用心無庸置疑,何況,防疫與拚經濟,貴在大家健康,健康才是本錢,唯有事到臨頭,方能真正體會輕重,誠如縣長楊鎮浯所言,他充分體會正反雙方之心情,縣府之決策兩難亦是如此,尤以難能完全排除出現疫情之可能,加上金門位處離島,醫療資源相對不足,縣府決策必須更加謹慎,產業與健康如果不能兼籌並顧,縣府唯有以維護人民健康為先,只能再次忍痛宣布停辦2021年金門馬拉松競賽,別無選擇,還請大家諒解,可謂:句句出自肺腑,失去健康,萬事枉然。 總之,疫情何時趨緩,歸於歇止,誠非常人所能臆測判斷,疫苗問世開打,病毒變異而至,此時此刻,大家棲身於疫戰之中,槍砲戰爭不可怕,無聲無息、無影無■之新冠病毒,傳播致人於死最可怕,萬萬不可掉以輕心,大家一同加油,向新冠疫情宣戰到底。
-
期盼兩岸攜手抗疫 恢復有序交流
近日一艘小三通貨輪到大陸平潭載貨物,船上的印尼籍船員進行新冠肺炎核酸檢測,呈弱陽性,不過後續檢驗都呈現陰性,陸方才解除監控允許離泊,船隻在抵達金門時,相關單位為慎重起見登船檢疫,待完成並排除傳染風險後,才讓船舶進行裝卸作業,這似乎也說明了在疫情肆虐時期,任何可能漏洞都需要被即時防堵的。為此,雖然金門迄今尚無境內確診案例,但仍必須做好防疫工作,加上春節連續假期即將到來,環保局及各鄉鎮公所已組織防疫消毒大隊,對相應的公共場所展開全面消毒作業。 據瞭解,各鄉鎮為防範任何「疫」外發生,即日起便以任務編組組成專案消毒人員,於春節前後將加強觀光熱點、人潮集處、交通場站、民眾經常洽公機關、學校等周遭外圍環境之防治消毒,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如前所述,因為本縣轄境目前仍維持零確診,故本次消毒僅針對春節前後可能出現人潮聚集之地點進行預防性措施,至於村裡、社區等其他於室外空間,依照防疫指揮中心指引,將不進行普遍性消毒,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浪費寶貴的防疫資源。各鄉鎮清潔隊也會依轄區各地特性,劃分為幾類場所,加強室外周遭空間的防疫消毒,至於各場所室內空間的各項防疫措施,仍需由各該場所的所有人、管理人或使用人負責督促進行。綜觀這些安排重點都在讓民眾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防疫工作,特別是國內尚無全面施打新冠肺炎疫苗計畫,最有效的防疫仍需仰賴全民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因此,呼籲大家年節訪友、踏青、走春,仍應落實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社交距離等防疫規定,如此既能歡渡春節,也能共抗疫情;然而,讓我們感到比較遺憾的是,兩岸目前在防疫上似乎仍處於「各唱各調」的局面,在資訊不明、互信不足的前提下,要交流成功經驗、擴大集體抗疫成果,益發顯得困難,此之負面影響,對金門鄉親而言,感受尤深。 蔡英文總統在今年元旦談話中表示,等疫情受到有效控制時,期待兩岸人民會逐步恢復正常有序的交流,增加理解、減少誤解;她重申處理兩岸事務的一貫原則,就是共同討論、找出方法、務實解決問題。實際上,去年11月底,廈門便舉辦過「海峽兩岸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交流會」,會議以「守望相助,同心抗疫」為主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通過視頻連線在臺北設立會場,旨在為海峽兩岸分享抗疫經驗、開展技術交流搭建平臺。毫無意外的,類似的活動及報導既得不到官方的支持,國內媒體也鮮有披露,自然談不上任何的具體績效,但我們困惑的是,既然連蔡總統都知道兩岸必須逐步恢復正常有序的交流,為何不在對彼此都有利的「抗疫戰爭」中,有更多的理解、互動及溝通呢?如果連攸關人民生命的防疫大事都無法攜手合作,又該如何在經貿等領域增加理解、減少誤解? 的確,隨著臺灣民主化進程的推演,臺灣民眾多數雖不認同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也更傾向於「維持現狀」;既然要維持現狀似乎也就表示,兩岸間並非不可談、不能談,而是該立基於何種前提、形式及內涵來談;新冠病毒是世界共同的敵人,兩岸「解凍」大可從「抗疫」這個「最大公約數」,並在金門重啟及恢復有序交流。
-
到宅沐浴車下鄉服務鄉親
「到宅沐浴」是一項社會福利服務,「到宅沐浴車」的推動,最先是由嘉義中華聖母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引進日本沐浴車,2008年推出全台第一部到宅沐浴車,結合日本40年服務經驗,車內乘載日本最新最完整之沐浴車內裝配備,車體設計上,除參考日本目前服務車體,更加入台灣本地使用經驗,設計更輕巧,並納入諸多的新式改良,最新設計之小型化車體,使沐浴車更輕巧靈活,更符合台灣當地服務使用。 本縣的「到宅沐浴服務」是以專用車輛,攜帶行動組合式浴槽,搭配專業護理師、照顧服務員及操作員三人一組的專業團隊,直接到家中提供全身式的沐浴服務,讓失能和長期臥病在床的長者及身心障礙者,也能每隔一段時日,就好好洗上一次澡,同時也讓照顧他們的家人獲得喘息和支持,進一步降低照顧者的壓力,另外更幫助失能者「澡」回平常「洗澎澎」卻久被遺忘的幸福。服務對象為設籍金門縣並實際居住,且無法定傳染病,縣府並贈送大浴巾及毛巾提供沐浴服務使用。收費及補助標準: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每月一次免費,一般戶每次新臺幣三百元。 目前我國有27個單位32台沐浴車進行「到宅沐浴」服務。本縣縣府於106年11月24日開始啟動服務,「沐浴」對照顧有失能者的家庭來說,是項艱鉅的工作,「洗澡」這件事對我們來說,是一件每天都要做的事,對一般人而言非常輕鬆又容易,但對於長期臥床的長輩和身心障礙者,他們卻只能由照顧者幫忙擦澡,長久下來,不但有衛生感染疑慮,臥床者的氣味,也往往成為個人與家庭沉重的心理負擔與遺憾。 對長期臥床的人來說,吃飯、穿衣、行走等日常活動都需要他人協助,而「洗澡」這件事更是困難。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失能五年以上的長輩,有二成已超過二年沒有洗過澡,且有七成的照顧者認為照顧工作最困難的就是「洗澡」,如此平凡的日常小事,對照顧者卻是艱困的挑戰,礙於人力、設備、經濟等因素,多數照顧者只能選擇擦澡方式來清潔長輩的身體。 失能患者長期臥床,若要躺在浴缸裡享受洗澡的舒暢感,是件很奢侈的事,也讓洗澡成為難以說出口的渴望與尊嚴。隨著失能人口比率逐年攀升,到宅沐浴服務更形重要,因為很多長輩在失能後的最大願望就是洗澡;另外在幫助失能者好好洗個舒服澡的同時,也為長期擔負照顧壓力的家屬帶來重要的支持力量。 到宅沐浴不但可以改善受服務者的生理與心理狀況,也能延伸到家屬、照顧者身上。不只是年長者,許多重度障礙、癱瘓、長期臥床者等,不分老幼,為有需求的鄉親服務,讓更多失能患者重拾沐浴的溫暖與快樂,也希望每個人都可以有尊嚴的被對待。
-
隆冬防火要小心
今年普遍少雨,加上時值冬季,致使山野郊區枯枝狼藉,乾草遍地,若不小心防範火苗,極易引發森林大火,導致重大的災難!也因此,針對火警發生,復又冬天乾燥季節的關係,咱金門各鄉鎮的消防單位,近來也不斷在各地演練種種突發消防狀況;也一方面告訴鄉親們,如何防範火警發生,以及當火災發生後,如何從容來滅火,以全面保障生命財產的安全,維護社區之安全。 談「火」色變,火之威力無比,即使是星星之火,亦可燎原。一時之疏忽,必然造成傾家蕩產,家破人亡,衍生無法挽回的遺憾。月來,我們經常可在電視上、傳媒上,看到世界各地火災頻傳,不是燒毀房屋,釀出人命,就是山林野火,燒掉整片荒野,自然生態遭到嚴重破壞,衍生種種不利現象。當然這些火警的原因甚多,但總而言之,不外是疏於防範所致,更多的是不小心而引發的因素。 何以說火警的原因雖然甚多,但總不外是人為疏於防範所致?且看有多少案例,或因燃燒堆積垃圾,風勢強勁,人又不在現場看守,以致不可收拾?或因使用電器不當,電線走火,以致引燃附近家具?這些種種的前車之鑒,我們又豈能不慎;又豈能大意視之? 一般而言,火災通常分為山林火災,以及住家火警兩種。一般山林火警,泰半是因為人為疏忽,諸如不慎亂丟煙蒂,引燃火苗;或是整地燃燒雜草,又乏人照顧,風勢助長火勢,造成一發不可收拾。而住居火災,通常又因為是家庭主婦煮食東西或燒開水時,一時大意外出,忘掉關火所引燃。當然,一部分是電線短路所導致的。因而,我們呼籲一些舊房屋的鄉親們,為了安全起見,應經常檢視線路,並作更新的計劃,才能確保房屋的安全。 就以咱金門地區言,可排除人為縱火的因素,主要原因在於治安較為良好,利害衝突也較少,因此金門大部分的火警,就歷年經驗來看,大多是人為的疏失所造成的。針對這項缺失的改進,地區各鄉鎮的消防單位,也經常下鄉舉辦防火安全講座,以及消防事項的演練,無非希望藉由這些防火常識的傳授、動作演練的逼真,提升鄉親們的防火知識,進而加深防火觀念,維護生命財產。 總而言之,所謂水火無情,防之再防!因此如能妥善的控制與防範,必能有效防止火災之發生;但假如漫不經心,等閒視之,漠不關心,必然釀成巨禍,導致重大傷害。因此,面臨隆冬乾燥季節,全民應加倍小心,提高防火意識,做好防火措施。諸如不隨便亂丟煙蒂、不亂燒雜草,即使因故,必須就地燃燒,也要全程看守,並做好防範措施,而出門時,也要注意關好瓦斯與瓦斯爐火苗,如此多管齊下,必能消弭火災於無形,確保生命財產安全。所以,注意消防安全,了解消防知識,是每一位鄉親父老們都應該具備的觀念!
-
落實防疫規定 安心過新年
新黨在1月2日舉行兩岸小三通20周年紀念記者會時,除了籲請政府恢復兩岸小三通復航外,並基於人道考量應與中國協商兩岸「防疫泡泡」,讓兩岸同胞可以藉由篩檢、甚至承認疫苗施打等過程,免去各14天隔離時間,盡速恢復兩岸交流與互動 。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當天立即回覆,目前還不是很適合。從目前部立桃園醫院引發本土感染,擴及5千餘人需居家隔離檢疫來看,確實有「料敵機先」的況味。 事實上,國際疫情延燒,在春節前夕更可能來到頂峰,去年也是這個時候爆發新冠肺炎疫情的。這一年來,新冠肺炎對全球造成的恐慌及損害,大家都有目共睹,要在此時啟動兩岸「防疫泡泡」,確實不是好時機。現下,入境臺灣者「14天隔離+7天自主管理」是原則,所謂縮短隔離與自主管理時間的「泡泡」只能以特例處理。這樣的特例通常發生在外交禮儀或關乎國家利益上,例如前美國衛生部長訪臺便是,訪問團雖然沒有進行實質上的隔離,但在管控疫情風險、確保國人安全方面,相關單位力求做到「滴水不漏」,畢竟真的發生什麼「意外」,誰也擔不起。就此,我們可以清楚的理解,現階段就臺人從大陸返鄉過年,似乎並不存在相應的條件及前提。當然,現在國際上包括大陸已經陸續大規模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因此也有台商提議建立「疫苗護照」,希望在大陸先打國際認證疫苗,並取得註記後回臺者,能縮短檢疫時間,例如從現行的14天砍半到一周內,避免台陸兩地檢疫,回家一趟就要隔離28天等等;這似乎是比較務實且合理的做法,但問題在於,疫苗才剛施打,臺灣甚至都還沒有施打計畫,因此也很難證明施打者已經確實有充足的抗體,不至於染疫或是沒有傳染的可能性,所以現階段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同意兩岸「防疫泡泡」,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況且啟動兩岸「防疫泡泡」前提還必須是兩岸防疫資訊的透明、共享與互信,目前這樣的前提也是不存在的,遑論其他。 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在去年12月16日的國台辦記者會上表示,「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對兩岸同胞都是一樣的」。的確,返鄉過年是人之常情,但為了確實堵住防疫破口,大陸的做法可要比臺灣「激進」許多;因為各地疫情的此起彼落,大陸各省目前已經積極的鼓吹「就地過年」,基本上離喊停「春運」也僅有一步之遙。許多黨政機關、國營企業更被要求「帶頭在當地過節」,民間企業更祭出發紅包、給補貼等等優惠政策,務求減少人潮移動;政策一下,目前大陸春節鐵路預售票已銳減六成,今年確定是看不到「地表最大規模人口遷移」的場面了,如果此時臺灣反而逆向的實施台商「春節泡泡」,不忒奇怪? 的確,在情在理,我們都希望早日復航「小三通」,並評估「疫苗泡泡」的可能性,但今年春節並不是最好的時機;因為防疫牽涉到的是所有國人的生命安全,在未確認彼此間具有足夠的防疫力之前,任何對防疫的「讓步」,都是不智之舉。台商呼籲政府幫忙,希望兩岸關係不要變成返鄉阻礙,自然在情理之中,但在疫情升溫、不確定因素增加的當下,似乎也只能「用時間換取安全」,確實遵守隔離及居家檢疫規定,確保所有人都能過一個安安全全、有驚無險的農曆新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