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政治人物不被信任什麼都是假的
近日,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因涉入浩鼎新藥解盲與疑似股票內線交易風波,從原來信誓旦旦自己絕無半張浩鼎股票,到被爆料以女兒人頭持有,再到滯留美國兩度以電郵請辭未被獲准,甚至被質疑可能「落跑」。 不管翁院長此刻是否真如他所言,是因健康因素,經醫師診斷不適宜長途飛行,或只是推託不敢面對國人的藉口,抑或還在苦思應該以何種說詞來面對立院及國人的質疑。翁院長位居政府最高研究機構的領頭人,聲望崇隆,卻因為浩鼎新藥事件而搞得灰頭土臉,甚且可能人格掃地。在爭議過程中,多數人不會在意其學術專業價值,是否攸關國內整體生技產業存續,只會把焦點放在其個人的誠信上。 人而無信,朝在天,夕在地。老祖宗造字原即富含哲理,人言為「信」。凡人立身處世,與個人說的話息息相關。所以,才會有「君子寡言而行,以成其信」的名言;此處「寡言」並非指少說話或不說話,而是指少許諾,按現在尋常政治用語,言即是「支票」,寡言即少應許、少承諾、少開支票。 說話太容易了,一興起即可江河滔滔。有些人甚至以「能說」自傲或驕人;俗話有「滿嘴跑火車」以揶揄那些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長篇大論儘說些不靠譜、不真實,甚至做不到的人。時日久了,習慣性的信口開河必將危及立身之本「信用」。所以故,古有名訓「不可乘喜而輕諾」,人一高興,心情大好,話就容易像脫韁野馬四處亂竄。 最近媒體報導,原本高人氣的媒體寵兒台北市長柯文哲,其施政滿意度狂跌,某平面周刊指出,其滿意度已經跌至42.4%,不滿意度則攀升至39.1%,即將面臨死亡交叉。面對低迷的民調,柯P直言,再跌下去就完蛋了。柯P的困境或是問題,還只是「失言」,未到「失信」的地步;但是,話講太快,思慮不周,以致反覆,漸漸的損及自己的率真與天真,最後離「失信」也就不遠了,正所謂「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無法「動人」、無法「感動人心」,政治人物的路也就到頭了。 所以「人之所助在信,信之所本在誠」、「不信不立,不誠不行」;要得到別人的信任,一定要儘量做到言行合一。承諾前,務須慎思明辨,承諾後,必得說到做到。不能因為有了新的利害衡測,或自以為今時非彼而自食其言,正所謂「君子信誓,不遷于時」、「輕諾者,必寡信」。 今年初,縣長陳福海在展望新年願景時,曾表明會轉換心境,多溝通、多傾聽,用更柔性的施政,圓自己的金門夢,並繼續為這塊土地燃燒熱情。他也以去年的重要施政,如55歲年金及解除自然村設置斜屋頂及酒瓶欄杆的規定等為例,並說,「政治人物重然諾,這是他選前的政見,感謝議會的支持和同仁的努力,讓他的政見沒有跳票,過去一年的執政,也讓他深深體悟,政治人物不被信任、不被支持,什麼都是假的。」 誠哉斯言,不論是中研院長翁啟惠,或是台北市長柯P,甚至,所有政治人物都應該有所警醒,所謂「無信患作,失援必斃」,亦即,一旦信譽掃地、得不到人民的信任,則必陷於孤立無援的境地。
-
加深金廈合作兩岸對接交流
廈門市政府副市長倪超日前率廈門市經貿參訪團蒞臨金門參訪,陳縣長、倪超副市長並就加深金廈觀光旅遊、經貿推動的合作議題,展開會談,會議中金廈雙方就小三通船班調節機制、水頭碼頭空間改善、共同營銷赴金旅遊、簡化離島落地簽手續及金門導遊在廈執業等旅遊議題充分討論,並研商推動金門海運快件專區及海外倉、爭取放寬赴金投資貿易限制、對接廈門自貿區等經貿議題進行交流與意見交換,期望共同提昇金廈小三通旅遊人潮及促進相關產業經濟發展。 廈門在歐洲殖民時期,是主要的通商口岸,現則為大陸經濟特區,而位處前線的金門,過去為防禦重鎮,島上各處遍佈著戰地建設。擁有特殊地理與歷史的金門,依據歷朝歷代定位的不同,亦分別扮演不同角色,因此和對岸建立時而密切、時而對立的關係。 西元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播遷台灣後,宣布停止對中國大陸一切形式的通商、通航和通郵。期間兩岸居民被禁止往來長達半世紀。直至西元1987年,中華民國放寬居民以探親名義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岸民間的交流自此開始漸漸繁忙,包含兩岸小三通通商與通航等。自兩岸結束對峙關係、金門解除戰地政務後,西元2001年開放與大陸往來的小三通,西元2008年更全面性的開放台灣居民經由金門與大陸互通,在人流、物流的成長與經濟、社會、文化的交流及發展上,廣度與深度均不斷的拓展。 儘管因政治立場與政治因素所致,兩岸的政治對話曾處於僵局狀況,兩岸間的互動和協商,也等於幾近停擺情況,彼此之間的關係更一度緊張。整體而言,台灣在官方互動上較為曲折紛擾,但民間的交流卻持續熱絡。尤其僅一水之隔的金門與廈門,秉持著兩岸一家親的精神,基於互相認識、互相瞭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合作原則,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兩岸交流頻繁不斷,以共同謀求兩岸人民最大的幸福而努力。 兩岸之間的交流,期能在對等互惠的精神下,就實質的問題來作面對面的討論,現今很多城市發展都面臨著產業、交通、環境、治安、社會福利問題,可互相取經、截長補短,透過參訪交流與觀摩,提升對基層聲音的正確理解,深入探討問題基本癥結之所在,兩岸同時也在互動中相互瞭解、在交流中彼此認識,除可建立良好友好關係,還可增進兩岸之間產業效益,進而帶動經濟成長。 兩岸關係的連結對金門整體發展相對重要,尤其總統當選人蔡英文5月20日就職與民進黨執政,兩岸關係或許將有些許變數。儘管對於兩岸議題的政治立場,社會大眾仍持有不同意見和分歧,但兩岸維持正常的互動與交流,持續深化與對接,並藉由旅遊合作與經貿合作等各層面運作,加強雙方理解、化解彼此歧見、建立互信關係,和平發展,兩岸的地方民間與政府交流已成一股不可逆轉的趨勢,也盼透過兩門持續對接、增進交流能量,使兩岸穩定繁榮的基礎更為鞏固,為雙方的發展創造更好與良性的契機。
-
鴻夏戀對金酒的啟示
鴻海併購日本夏普(Sharp)的戲碼,大概從2012年郭台銘董事長高調宣稱要入主夏普開始,至4月2日下午雙方正式簽約為止。整個過程可謂百轉千迴、十足吸睛。 夏普不同於傳統製造業,乃至一般科技業,夏普在日本人心中,曾經是有如神一般存在的企業。它創立於1912年,幾乎與中華民國的肇建同年。在夏普超過百年的歷史當中,總是像當今美國的蘋果(Apple)公司一樣,扮演著科技創新及引領時尚的角色。它曾經開發出鉛筆機、微波爐、電子計算機、水波爐及PDA等讓世人讚嘆的家電。它是日本人從戰後景氣復甦,到成為世界經濟強權的代表,擁有整個日本民族情感和尊嚴的投射。 但是,誰能想像曾經的「日本第一」,在短短的二十多年以後,竟然讓承載著全日本國民期待的代表性企業夏普,淪為被他們眼中視為落後象徵的其他亞洲地區二三流國家(尤其是中國與曾經是殖民地的台灣)購併的對象,這簡直情何以堪。 鴻海花了四年時間,才讓鴻夏戀修成正果。儘管日本大阪人捨不得夏普消失,儘管大阪市民,甚至日本國民都在內心抗拒過,但形勢比人強,最終還是只能無奈接受鴻海入主的事實。 鴻海併購夏普揭露幾點事實:其一,企業和人一樣,都有初生、成長、壯大與消亡之日。其二,企業在失去價值而消亡之前,都會嘗試改變,這其中包含了成為併購的主動方及被動方。其三,市場講究綜合實力,不能持續提高企業綜合實力者、不能呼應市場者,即便技術超群、創新能力卓越,也有覆滅之虞。 金酒公司當然不能與夏普及鴻海相提並論。但是,夏普的沉淪對於金酒公司而言,多少有他山之玉作用。和夏普一樣,金酒公司是全體金門人的榮耀及關注焦點;但是,兩者卻也有本質的區別。金酒屬於傳統的產業,沒有夏普的科技與創新研發實力,但作為企業而言,都難逃成興敗亡的宿命,差別只在,如何延長其成長與壯大的週期而已。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導,夏普的衰敗主要是企業文化過於「老化」與「低效」。過於沉湎在往日的榮光裡、過於迷信自己的技術及創新研發實力,進而輕忽了市場真正的聲音。這樣的檢討,似乎平淡無奇,聽來也不痛不癢;然而,再細究造成「老化」與「低效」的背後,卻是「制度」及「用人」的因素。 老化、低效、制度、用人等關鍵詞,交織成了夏普沉淪的劇碼;而這些關鍵詞,對現今所有身處公部門,以及金酒公司的人來說,應該多少也有似曾相似的熟悉感。百年夏普,曾經引領產業科技的天之驕子,因為企業文化老邁,終於不敵市場大浪淘沙而轟然倒下。 今日的金酒公司,雖然位居台灣白酒第一品牌,市佔率也超過八成,兼又有全體鄉親的呵護愛惜;近來,更是屢屢獲獎(如:亞洲卓越品牌獎及金爵獎),品牌深獲肯定。然而,白酒開放乃大勢所趨,面對強敵壓境,如果金酒公司在體制上不能有所突破,在效率上不能有所提升,在員工整體工作態度上,不能擯除本位自私的心態,那麼,最終難免要步上夏普的後塵。
-
清明節慎終追遠要弘揚孝道精神
時序更迭,今天又是一年一度清明節,慎終追遠,永懷孝思,凡此乃是中華五千年歷史文化精髓,代代相傳,蔚為美德。 提起節慶,其來有自,必有緣由,都有一段源遠流長典故,讓人深植腦海,牢記在心。諸如每年之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父親節、雙十節、重陽節、婦女節、兒童節等等,雖然各地風俗習慣不盡相同,慶祝活動方式有所差異,情景並不一致,然而自早迄今,未曾停歇間斷舉行紀念慶祝活動,從見國人崇尚孝悌忠信,倫常綱紀,年復一年,但見清明節前後十日,掃墓祭祖人潮如鯽,絡繹不絕於途,用心真切,自有餘蔭。 究竟清明節由來為何?根據有關史料敘及,農曆三月初旬,乃傳統所訂之清明節,清明泛指節氣,在傳統之曆法中,將一年分成二十四節氣,藉此反映氣候變化,指導農業生產,而清明即是節氣之一,適在「春秋」之前,「穀雨」之後,換算國曆,就是四月四日或五日,在「淮南子」一書中記載,清明是在冬至過後兩百零五天,也就是「春分」過後十五日,時值春光明媚,鳥語花香,草木蒼翠,到處一片欣欣向榮,因而謂之「清明」,深受大家喜愛。 作為節日之「清明」與作為「節氣」之清明,既有聯繫關係,也有區別,換言之,清明節是由清明節氣演變而來,在二十四個節氣中,只有「清明」與「冬至」兩個節氣,演化成為節日。節氣只是時序之標誌,而節日是包含某種風俗習慣與富有紀念之意義。 至於清明節是如何從節氣演變為節日呢?此在「荊楚歲時記」中有云:離冬至一百零五日,常有大風暴雨,稱此一天為「寒食」,要禁火三天,由於「寒食」與「清明」兩者日子相近,孰是古人舉辦寒食活動,每予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寒食」與「清明」並無區別,迨後「寒食節」就被「清明節」所取代。 持平而論,紀念慶祝節慶,務必知其緣由典故,記在心坎,念念不忘。倘若為紀念而紀念,應付了事,不求甚解,未予傳教,即將由生而疏,由淡而冷,甚而遺忘一了百了,非僅可能導致列祖列宗身世與香火難以完整由上而下代代相傳,也有可能發生忽略「先人祀辰」祭拜事務,爰此,任何紀念慶祝活動,應以教育傳承為出發點,秉持承先啟後,延綿不息之初衷,共同學習先聖先賢,先人先烈「立功、立德、立言」永垂不朽之精神,週而復始,透過不斷宣教,使之發揚光大,最具核心意義。 百善孝為先。儘管時代環境改變,改革創新,時勢所趨,惟古有歷史文化不可偏廢,且應持續維護弘揚,飲水要思源,吃菓子拜樹頭,人人不忘祖先,敬重尊長,孝順父母,知恩抱本。所謂「孝順為齊家之本」,貴在用心付出,專心投入,歡喜做,甘願受,侍親有孝,上行下效,因果循環,後福未來,家和事順運亨通。 再說:公民道德與生活倫理教育,乃當前培植人才重點之基石,原是中小學必教之課程,所憾因「教改」而減少施教比重,值此縣政首僕大力倡導「正心正念」施政、「孝道治縣」服務之際,亟需大家告訴大家,相勉實踐力行,並由家庭、社會密切配合支持,尤須教育主管機關暨各級學校帶頭示範,全面教育宣導推廣,教忠教孝,弘揚孝道,敦風勵俗,是根也是本。
-
營造現代化國際島嶼圖像
近日本縣連續獲得環保及環境教育之全國大獎,而且縣府團隊也訂定一些新的建設方案,讓金門成為現代化的國際島嶼之圖像漸漸露出曙光。舉凡世界出名之國際島嶼,不外乎具備有自然生態特色,良好的生活品質,健康安全的生活環境,優質的公共設施,暢通的物流供應系統,完整的土地規劃與利用。以往五、六十年的地方建設在戰地政務的體制下,大部分都是為因應戰爭需求而進行的建設,土地都為軍方所管屬,因此土地的規劃與利用無法充分契合居民的需求,且完全不敢有長期規劃的作為。早期雖然有民生需求的建設,但也都是聚落型與生活型的規劃,並無整體生活圈的規劃機制,因此也不太符合現代化的需求與趨勢。因此,要營造一個現代化的國際島嶼,除了要從環保及教育做起,更要迎合國際趨勢,運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以提昇人民的生活品質與水準。 最近,一些地方建設在陳縣長及縣府團隊的規劃以及努力下,已經呈現優異的成效,諸如:縣府新行政園區、親職館、科學館、親子閱讀館、停車場、體育館、游泳池、馬路拓寬、都市更新及再生能源……等之規劃;為提升網路收訊品質,建構金門無線島及智慧城市之構思;因執行資源回收成效卓著,榮獲全國金質獎;更因致力推動「清淨家園」,全民動起來成效卓著,連續三年榮獲「全國分組優等」的佳績;在學校教育方面,不僅補助中小學各種軟硬體建設,而且對國立大學及高中職的補助不遺餘力,充分展現縣長對教育全面的重視與關愛。尤其各校在全國各項競賽及地區表現都可圈可點,之前報導全台首創會唱歌「音樂道路」古寧頭馬路傳唱橄欖樹,是由國立金門大學土木與管理工程學系的研究設計,不僅展現學生將所學技能融合於生活中,無形中也提昇了金門的聲譽;國立金門高中在升學率的提升及金門農工在職業教育對地區建設之貢獻;國中小在音樂教育之優異成果,能源及環境教育之成果及其他各校之特色表現,都讓全國人士刮目相看。在社會建設方面,如縣民福利的爭取、醫療與長照設施的充實與制度的建立,都能讓縣民感到窩心。尤其在觀光建設更是用心良苦,除了鼓勵民間產業的發展,提昇旅遊業的整合,與國家公園及軍方合作,共同經營閩南文化、僑鄉文化、自然生態及戰爭遺址之特色觀光產業,期望讓金門成為一個富康安樂的大同社會。縣長也為了整體財源及地區經濟的發展需求,到處爭取對地區有益的產業,尤其是金酒的永續經營。 總之,只要將上述之規劃及作為一一實現,大家秉持愛鄉愛土的情懷,齊心合作,在縣長及縣府行政團隊的規劃與領導下,以現代化的思維,觀摩國內外成功的案例,遵循「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的原則,為金門發展而努力,必能讓金門明天更美好,並逐漸邁向現代化的國際島嶼。
-
建構美食價值鏈 讓產業走得穩健長遠
縣府日前召開金門縣食品業者衛生暨品質推動小組會議,針對如何加強提昇地區食品業者衛生暨品質進行討論、集思廣益,參議翁自保在主持會議時強調縣長陳福海非常重視食安問題,並勉勵大家分工合作做好提昇食品衛生與品質的輔導與稽查及宣導機制,以全面提昇餐飲與食品衛生安全,讓大家有感。 美食通常是旅遊過程中重要的組成與記憶。金門的美食不走精緻路線,然但凡對美食有些期待的,總能體會到它不加掩飾的質樸之美;雖不一定登得了大雅之堂,卻無礙回味再三。然而,食物終究是給人吃的,不論是否觀光化,衛生仍是最低的底線,如若今天我們矢志於行銷地方觀光,卻有食安攪局,再多的努力俱屬枉然。但,地區不時便會發生食安問題卻是不爭的事實,如何妥慎後續的管理,讓每位蒞臨金門的遊客都能食得安心,或才是我們當下應關注的重點。 誠然,食安是一項基礎工程,公部門立於督察地位,自應本諸法規要求餐飲從業一體遵行,然而,話雖如此,落實起來卻未必簡單、順意。首先,是執法強度的問題;裁罰只是手段,規範才是目的,但因循怠慢的結果,就是沒人當一回事。陽奉陰違者有之,更不乏視若無物者,反正產業規模、消費人口俱屬有限,尚不致出什麼大亂子,或也因一再的敷衍了事,就沒有人管了,或也因此造成金門餐食的底子薄弱,甚也不興去強調什麼在地特色與價值。「金門粥糜」沿用「廣東粥」一名經久,少有人覺得不妥,此又何嘗不是缺乏品牌自信與價值底蘊的展現。面對金門美食的未來,我們理應以更積極的態度來面對,因為不開挖自我潛力,永遠就沒有興替與被重視的價值,此對金門品牌與消費者俱皆不是合宜的做法,以下謹提供兩個面向供各界參酌。 其一、服務流程的界定。美食是一整個饗宴的過程,非獨餐食本身而已;特色美食素來就沒有齊一的規範及標準,而是自我特色的彰顯;就此,應該有更多人專注於美食氛圍及流程的重建。金門有特色的美食不少,但或許是「俗又大碗」的風格習性使然,但若無人去探討、關注服務流程的需求與營造,便很難脫離混戰的「紅海」,開創屬價值系的藍天。許多特色餐廳(坊)必須被鼓勵與看見;因為堅持,才看得到價值,因為有價值,才能無畏風雨、昂首向前。 其二、美食文化的營建。鐘鼎山林、各有天性;青菜蘿蔔、各有所好。美食自然有許多標準與定義,甚至會因人而異,為了調和彼此的認知差異,並將其認知訴諸久遠,因此有了文化性質的界定;意即藉由記錄、表達、評述等形式,達到分析、理解和包容的目的。嚴格來說,至今少有人對金門美食進行文化性的定義及推廣,此或與各自為政攸關,但更大的肇因在於產業部門始終無法訂出一條足夠縱深的產業軸線,進行階段性、系統性的營造,而是耗費所有的資源在解決眼下的問題,此或才是美食文化躊躇不前的關鍵。 總之,就食品業而言,衛生是品質的基礎,品質是價值的脊樑;只有在貫徹價值鏈的供需後,才能讓產業之路走得穩健而長遠。我們不能只執著於眼下的癥結,而對更多、更大的需求,視而不見!
-
善用金門角色與機能開啟兩岸和平新紀元
馬總統日前在3月28日接見「美南地區僑團首長回國訪問團」時表示,台灣已連續17年被美國「自由之家」列為自由國家,除此之外,台灣也希望外在環境和平,改善與大陸關係,過去台海是戰場,現在是和平大道。 隨著520新任總統就職日的接近,各界對未來的蔡總統究竟要如何在就職演說中表述她之於兩岸關係的「維持現狀」,充滿了好奇與期待。中國文字浩瀚精深,要想在眾多文字中選出令外界接受、國人不反感的字辭來代替國共兩黨行之有年的承平「共識」應非難事,但這樣的說法、措辭其內涵究是迎合各界期待下的權宜之計,或是藉此有更多的想像及發揮空間,才是我們要觀察的重點。想當然爾,在國民兩黨素來互信不足、你挺我反的氛圍下,蔡總統所謂的「維持現狀」,應已是極大誠意的表現,但如果我們期待的所謂劃時代的「轉型正義」,只落得實質維持性的內涵或「倒退嚕」,想來也不是多數人所能接受的結果。 說到底,兩岸關係始終是服務於中美關係的。蔡總統的就職演說自然會在事前透過可能的管道取得最大程度的「不滿意,但可以接受」的空間,縱使事前、事後沒人承認,但這就是國際外交實力的衡平與展現,阿扁總統的「四不一沒有」,便堪為經典。事實上,只要不是窮兵黷武、腦袋壞掉之流者,沒有領導人會願意去做那個自找麻煩的人,但國內的輿情、國人的情緒仍要顧及,縱是輕描淡寫,也要有所伏筆、有所彰顯,才不會毀掉了自己的基本盤。這或許也是國、民兩黨最大的殊異處;國民黨在兩岸論述上,或許只要專心對外,民進黨則是內外交攻,保守、激進都不是最好的方式,稍有不慎不免陷入全盤皆墨的局面。 就因為未來的蔡政府勢必要遭受到更嚴苛的兩岸政策檢驗,因此今日來談兩岸的政策走向及定調便格外的重要,因為,不論政治理念如何,國家只有一個,保全它、壯大它,始終是走在「狹義的建國」之前的最大共識,有道是:「堡壘更容易從內部攻破。」不管是那個政府總會強調「和解、共進」,縱是成效未必盡如人意,但有好的、必須的他黨主張也不妨換個名字重新「面市」;國共的「九二共識」或便是現階段觀察的重要指標。 總統馬英九自陳,自上任後,3個重要目標是打造自由繁榮與公義的台灣、打造和平的台灣海峽、打造友善的國際環境;3項大部分都做到,少數國內的沒做到的,也比過去做得好。他還特別提到,1958年金門落下47萬多發砲彈,但過去7年多來,從大陸到金門的不是砲彈而是觀光客,他們買的伴手禮是砲彈製成的菜刀。營造和平而友善的環境自然是兩岸交流的前提,但要讓和平的基礎保持牢靠,在有爭議的環境中,便不免要「先行先試」,一則釋放善意,二則進退有據,而金門一直在扮演這樣的角色,或也必然將「維持現狀」下去。 然而,我們對現狀猶有不滿,國民黨跨不足的步伐大可由民進黨來補全;就猶如昔日國民黨將小三通喊得震天價響,實務上,卻由民進黨啟迪一般。沒有人會想體驗習近平主席口中的「基礎不牢,地動天搖」;金門當可在危局中為兩岸交流添磚加基,開啟下一個兩岸和平的新紀元!
-
解決民眾需求城區停車場規劃刻不容緩
金門地區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觀光與商務人潮逐年增加,汽機車數量快速成長,若包括各種營業用、農用車輛在內,數量更加可觀。在全島政經中心所在的金城鎮,停車問題愈來愈大,衍生的交通流量與停車需求量日益迫切。 金城鎮民生路、民權路因政府機關、金融機關、診所、車站和學校林立,不僅車流多,車輛停車需求也大,致違停現象屢見不鮮,雖已開放體育館、金城鎮公所後方、省政府周邊區域供民眾停車,但仍不敷使用。目前育英幼稚園後方空地及鎮公所清潔隊垃圾車停車場皆已改劃或遷移而成為供民眾使用之停車場,亦希望能有效疏導車流,以維交通順暢。 供需失衡、秩序混亂、管理薄弱、停車觀念認識不足等等,幾者相互影響,造成惡性循環。此外,公共交通體系的稍嫌單薄、部分建設佈局的欠缺與不足等,是導致停車需求快速增加、停車位難求的重要因素。細看現有停車狀況,車輛亂停亂放、占道停放狀況普遍,大量樓前、空地、街巷停車現象,有相當多的民眾現代交通意識和法律觀念薄弱,圖自己便利、隨意亂停車,挪用或占用配建的停車設施等,不勝枚舉,影響城鎮交通秩序和景觀,同時車輛自身與用路人的安全也難以保障。 車輛交通與停車位不足是城市發展進程中,必須高度關注和妥善解決的問題之一。停車問題在其他國家及城市,有許多可資借鑑的經驗,可用來參考採取相關措施,以應對日益頻繁、包括停車在內的交通問題。比如利用各種條件增加停車場或停車位的供應,重點整治道路的違規停車,建立合理的收費體制,健全停車管理機制等等,採取適宜的方式,以因應現有的停車位不足狀況。 由於近年來金城鎮車輛成長過於迅速,造成停車位一位難求,引起民眾洽公、購物等層面的諸多不便,多有怨言。為改善城區停車問題,縣府、金城鎮公所已多次召開協調會議,邀集相關單位集思廣益共研可行改善方案,如臨時停車位規劃、停車場施建等等,亦曾研議通過民生路路邊停車收費機制,展現政府解決交通問題的決心。 縣府除戮力解決目前金門市區停車需求外,並進一步檢討交通環境,甚至結合重要景點與觀光街區,逐步評估整頓沿街停車空間,平衡停車供需,增進人行環境與綠地空間,促進交通順暢並提升生活品質。而縣府日前已召開金城鎮城區停車場第四次工作小組會議,為給城區民眾和鄉親更好停車環境,以及讓金門高中學子有嶄新更好運動的優質環境,城區停車場規劃目前希望以金門高中體育館及游泳池位置最理想,並以「代拆代建」方式,將高中體育館及游泳池蓋在金中棒球場位置。 期盼停車場順利如期如質完工,以紓解當下的停車問題。當然,在施工期間對學校教學影響與衝擊,必須降至最低程度,期盼縣府繼續苦民所苦,讓人民有感,承擔和面對一切問題,逐項檢視並一一解決,打造友善、安全、便利的金門新氣象。
-
落實小三通港安工作確保治安及社會安寧
本(三)月二十一日金廈小三通發生一起誇張偷渡事件,一名因案遭限制出境的金門籍張姓男子,潛入小三通管制區並且成功偷渡來回兩岸。 據了解,因違反毒品條例被限制出境的金門籍張姓男子,於二十一日從小三通水頭港區停車場翻牆潛入管制區,還成功跳船偷渡出境前往廈門五通,雖立即遭廈門邊防單位發現並遣返,但誇張的是,張男搭船返金後,竟又故技重施翻牆入境。所幸張姓嫌犯在二十二日傍晚已被警方逮捕,並依涉嫌違反國安法、入出國移民法函移地檢署偵辦。但小三通水頭管制區漏洞百出,已成為國安隱憂。 張姓男子成功搭船往廈門,雖為史上頭一遭,但張男如入無人之境的能躲過國境單位、岸巡人員、到港警及船公司,水頭港區百餘位工作人員的查察,由見水頭港的「國門」安管不僅只是「螺絲鬆了」而已,而是小三通啟航逾十五年至今,還存在找不到「螺絲」的問題,著實令人震驚。據了解,小三通港區內,中央駐金單位各司其政,長久以來權責劃分不清,已是老問題,去年底就有陸客因碼頭動線標示不清,自走出小三通水頭管制區入境金門,顯見管制上漏洞問題存在已久,且至今管制區到底歸港警、岸巡或其他單位權管,依然搞不清楚;岸巡以為,「依法」其只負責管制區的門禁查察,港警則認為管制區外屬港警負責殆無疑義,如此這般的推諉,怎不令人喟嘆! 張嫌潛入小三通管制區並且成功偷渡來回兩岸,看似個案,其實卻十足彰顯各單位漠視小三通的機能。今年三月九日,行政院張善政院長視察金門建設時,陳縣長特別向他建議,「金門將面對更多的兩岸交流事務,移民署等相關單位人力不足問題,應以正面的思維來面對;因為,政府只有一個,應該站在『國門』的角度,彰顯『國門』應有的規格和高度。」這個建議獲得張院長正面、即時的回應,特別指示水頭港區已是非常正式的「國門」,「未來」將以此概念從制度面逐一思考,比照基隆及高雄港作法與機制建設金門。張院長所表述的「未來」到底有多久,尚難論斷,但以當下金門港安單位這般推托拉扯、輕忽懈怠的表現,小三通門戶不啻是顆「未爆彈」,如何能讓民眾安心? 其實道理非常簡單,行政程序法第十三條規定,同一事件,數行政機關均有管轄權者,由各該機關協議定之,不能協議或有統一管轄之必要時,由其共同上級機關指定管轄。無共同上級機關時,由各該上級機關協議定之。就是因為行政機關及其共同上級機關始終不願「扮黑臉」、擔責任,於是便讓國家安全、形象都成了笑柄?此事若無任何的論斷或懲處,試問如何讓人民對政府行政存有任何信心與信任? 當然,本縣港務處所司的硬體建設也未必沒有改善的空間,此回的小三通誇張偷渡事件當是「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的結果。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沒有人做不成的事,只有做不成事的人。籲請水頭港安單位要儘速找回螺絲,旋即上緊才是!
-
善盡企業社會責任 聚焦體育贊助目的
日前本季SBL例行賽最後一戰由台銀碰上金酒,金酒以15連敗結束球季。本季僅繳出4勝26敗,是唯一沒有打進SBL季後賽的金酒男籃。3月21日宣布改組教練團隊,期望能帶領金酒突破,打出新氣象。 企業冠名贊助職業運動本屬常態,但如果贊助對象的成績太過不堪是否會影響企業的形象及消費觀感,則較少人聞問。而金酒公司又是用什麼樣的態度及標準來看待贊助體育賽事的,或許更值得我們探討。 首先,我們應當可以了解,企業贊助不僅是一項慈善事業,更是企業從事行銷溝通的一項好方式。許多人都會認同,企業從事贊助的最主要兩個原因即為提高品牌知名度與建立、強化或改變品牌形象;而許多學者也都認為企業可以藉由從事企業贊助來建立品牌權益。但這樣的贊助行為究竟能內化、外顯何種效益,能否產生對消費行為、購買意願的影響,甚至是達到何種公益目的、對企業品牌形象產生何種影響,或許更應該是企業在花大錢贊助之前首要評估的課題。 的確,國內職業運動環境未臻健全,許多賽事不是門可羅雀,便是乏善可陳。這樣的情形自然不能跟先進的歐美,甚至是鄰近的日韓職業運動環境相提併論,但每個國家總有其專擅或國民愛好的運動領域;支持職業運動的發展,某種程度也相當於支持國力的展現。因此,職業運動的推廣絕對有其必要性,或許我們不必寄望台灣職籃有朝一日可與世界強籃抗衡,但如果我們能打出自己的格調及品質,也自有其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基於以上的認知,金酒公司本於社會責任及企業需求冠名贊助SBL自然有立論基礎,且這樣的贊助行為基本上就是創造一種實質的歸屬感,或也能頻繁的跨域露出、賽事推進、球迷力挺,達到預期的贊助目的。 金酒公司或也深諳箇中門道,對體育活動的贊助向來是不遺餘力,屢次榮獲教育部的頒獎肯定。例如在2008年夏季北京奧運中一戰成名的蘇麗文,早在1995年便是金酒公司長期贊助的選手,代表金門南北征戰。2008年北京奧運,蘇麗文奮戰不懈,最終落敗後已無法自己行走出場。大陸媒體以「最長的七分鐘,台北跆拳道選手蘇麗文感動全場」、「跆拳道:頑強蘇麗文,輸掉比賽贏得尊敬」,來讚揚蘇麗文奮戰到底的精神。馬英九總統更特別致電蘇麗文,嘉勉她奮戰不懈的精神深深感動了台灣人,比得到金牌更令國人驕傲,更有立委建議應頒予蘇麗文「卿雲勳章」,並將蘇麗文英勇的典範,納入中小學教材,鼓舞學生效法。也因為蘇麗文的傑出表現,金酒贊助蘇麗文一事被反覆的提及,甚至還將她的表現和金酒的樸實卓越、金門的戰地精神聯意。是以,贊助活動要想成功,成績一定不能太差,或至少要充分展現拚搏與奮戰精神。 雖然,金酒並不實質負責籃球隊的訓練及經營,卻不宜對球隊的表現及成績不置一語或無絲毫管控、激勵、退場的配套措施;因為,唯有在確保「平等互惠」的前提下,才能為贊助與被贊助者創造雙贏的空間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