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關注洋樓古厝搶救珍貴不動產
──全民拿出具體對策展現保留維護傳統建築行動決心 〈回應媒體拆光報導 文化局:金門古厝群密度全國最高〉、〈打造優質環境亮點 縣府盼找出良策 解決地方頹屋問題〉,〈陳清吉洋樓傳被售出 碧山村民措手不及〉,〈保存珍貴洋樓 縣府研商搶救對策〉……,關於古厝、洋樓的保存事件,近來成了地方、媒體關切議論的焦點,其中碧山村最具歷史、佔地最大的陳清吉洋樓更傳出由代書轉介售出,村民「擔心陳清吉洋樓會步上金城甲政第的後塵,面臨建築重建的問題」,也引發鄉親有意募集資金購回並盼政府部門能協助解決,縣府也立即召開「購買金門縣珍貴不動產│洋樓群」研商會議作出包括購買、劃為保存區等多項具體回應。 從城區經典歷史建築「甲政第」於二○○六年被轉賣、拆除迄今,保存歷史記憶,保護古厝、洋樓的聲浪已是全民運動,是必須拿出具體策略面對解決問題的時候了。 因著「守護浯江溪,搶救母親河」生態事件,二○一三年四月二十二日的台北《中國時報》以A8整版推出「新故鄉動員令」專題報導聚焦金門,其中有則「古厝老樓拆光光」的標題報導直指地價飆漲下,「許多古厝、洋樓被拆除,改建成新樓房,讓古樸聚落失去原有風貌」,「金門文化局也立即對該報導作出回應,以數字說明金門目前有二千六百多棟紅磚古厝,已指定古蹟四十五處、歷史建築一百四十五處,文化景觀一處、聚落一處、無形文化資產六處,且逐年增加,為台灣古厝群密度最高之島,且金門近十年用全球標準檢視修復近六百棟紅磚古厝,在文資保存上運用世遺觀念為準則,每年持續執行古蹟、歷史建築、文化景觀、民俗有關文物的保存維護及再利用與管理,且申請修復獎勵補助之案件逐年增加,足見民眾珍惜古厝之觀念及保存意識已有提升。 文化局提供的數字,「金門目前有二千六百多棟紅磚古厝」,密度居全國最高的古厝群,正好說明這是金門最豐富、珍貴的傳統建築文化資產。每一個聚落、每一棟老房子的存在,除了各具姿容的聚落文化、建築語彙,亦寓含了不可取代的庶民生活、家族生命故事,這些建築都是寶,一棟一棟的串連,才能形成全島繁複多樣的聚落文化、生活美學。惟紅磚古厝能列入古蹟、歷史建築受法令保護者,畢竟仍是少數,且因老屋的主人他移或乏人管理,多面臨產權繼承、移轉的難題,加上近年來金門土地、房價飆漲效應,建商有利可圖下,總能神通廣大取得、價購老屋的產權,再予拆除、改建、轉售,老屋存續的危機,隨時可能出現下一棟甲政第,或者引發關切的陳詩吟、許文言、陳清吉洋樓。 五月四日縣府召開的「購買金門縣珍貴不動產│洋樓群」,主持會議的副縣長吳友欽強調,保存金門珍貴古洋樓只是金門重要資產其中一環,各相關部門應爭取時間,期讓洋樓地主願意承擔自己整修,為縣府期待最上策,否則就要從長計議修改法令,將古洋樓、歷史建築透過都市計畫變更,劃設為保存區,以減少珍貴古洋樓或歷史建築被認為有利可圖的建商所扼殺。吳副縣長也指示文化局朝成立跨局處專案工作小組,召開定期會議籌謀討論,並以成立基金方式,先期對古洋樓所有權人調查意願,再編列預算依輕重緩急來推動。 搶救、保存珍貴洋樓、歷史建築的作法,我們肯定縣府跨出的行動決心及擬定的策略方案;接續面對全島性古厝群的保存維護,我們也殷切盼望官民之間都能當作重要、急迫課題,共商搶救對策,免於珍貴建築資產、歷史記憶的文化浩劫。
-
正視國土流失宜早綢繆因應
大陸廈門近幾年大興土木,在福建沿海狂抽海砂,造成一水之隔的金門沿岸沙灘嚴重流失,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教授李忠潘,以「有直接關係」形容金門國土流失與大陸抽砂問題,建議政府禁止島上民眾採砂,並加強取締大陸抽砂船。大陸抽砂行為是否與金門海岸線的消失有關,或許還有討論的空間,但海岸線的嚴重毀損及消失,卻是不爭的事實,若不能儘早防範、減緩傷害,其後果恐是金門及其居民無法承受之重。 對於金門沙灘的快速消失與國土的流失,當前所有的質疑都指向與對岸大陸抽砂船嚴重超抽有關。對此,我方不但祭出了重罰,更向兩岸兩會及陸方反映,建請陸方重視,並儘早解決這個問題,但顯然成效並不明顯。然而,當下金門海岸線及國土已然發生浩劫,我們勢必要有一些自力救濟的作為,避免狀況再繼續的惡化下去。針對目前可見的問題,或許還要從治標及治本兩方面來研商更多防治的可能。 治標方面,更大強度的查緝越界抽砂船固不待言,如何以更高的收置量、高額的罰款及法律手段,遏阻抽砂行為於未然,應是首要考慮的配套作法。尤其,強勢的裁罰作為不但得落到實處,還要經由官方及民間的管道更大程度的宣揚出去;嚴刑峻罰勢必會起到一定的嚇阻作用,但可能衍生的人員、船隻留置,兩岸法令競合等問題,亦需要有完整的前置配套作業,方能克竟全功。唯有堅定嚴格執法的決心,才能將犯罪的種苗阻殺於未然,也唯有堅定守護國土資源的正當性,才能贏得更多尊重與配合的空間。 再者,現行我方禁止於海域採砂,卻不妨礙建築用砂從大陸進口。事實上,大陸抽砂船越界採砂猖獗,緝獲者恐僅十之一二,依這般的邏輯推演,便是自己花錢助長了國土流失,或是以國土流失的代價助長了兩岸的建設發展。自然,全面禁絕大陸海砂進口,將立即造成營建成本的增加,更可能造成滯延建設及發展的結果。孰輕誰重,在歷史的天平上,我們有必要好好的衡量。 治本方面,再多的嚴刑峻罰,亦無法完全阻絕貪慾者的鋌而走險的決心。事實上,在廈門及多數沿海城市海域都有禁採海砂的政策,問題是陸方並不反對抽砂船在海域上「航行」,意即只要不被發現在其個別管轄海域作業,就算明知其滿載而歸也無妨。問題是,海域是連通的,這邊堵,那邊漏,終究是治標不治本。因而,如能說服臨大陸臨台海省份基本根絕抽砂船出海,應是正本清源的作法,然而放諸現行的市場供需,可行性卻相對的低。因而,此前我方有必要建立長期性的研究機制,以切確的研究成果,將國土流失的議題上升至中華民族共同利益的政治層次,或才可能經由兩會的協商機制,根本性的解決國土流失的問題。 當然,除了以上的設想,或許還有專業的技術手段可以阻止或減緩國土的流失,但再多的技術手段及防治措施,都比不上人們對土地誠心的尊重。金門沙灘經過幾萬年的海浪篩洗堆積而成,當沙灘逐漸流失,恢復幾無可能時,嘗試建立起「與土地共生」、「與環境對話」的思維及作法,恐是目前最理想的因應之道!
-
再論航空票價與金門觀光發展
有關台金機票漲價的議題,近來引起地方民眾的熱議。金門縣議會、金門縣政府以及縣籍立委楊應雄、地區各鄉鎮長、鄉鎮民代表會、旅台各同鄉會,日前特別組成龐大的代表團,前往交通部抗議,表達抗漲的心聲。一行人特別在交通部門前高喊「拒絕漲價、支持降價,離島機票降、降、降」!充分向外界傳達了離島鄉親的心聲。 金門雖然是離島,但長期以來產業與經濟發展都是自食其力,甚至因為有金酒公司的盈餘挹注,讓金門成為全國少數財政穩健的模範縣市,不僅自給自足,還能成為中央眼中的「繳稅大戶」,誠屬難得。然而,離島產業發展容或不需要中央的財政挹注,但政策上的支持絕對是最重要的關鍵。當前金門最重要的核心產業,除了金酒公司這隻金雞母之外,當屬觀光及隨之衍生的周邊產業為要,舉凡餐飲、旅館、旅行業、遊覽車、導覽解說、特產製造與銷售等,都仰賴兩岸與國外旅客的到訪,並藉由「加乘效果」帶動地區經濟發展。進一步探究離島觀光發展,可以發現真正扼住地區觀光產業發展的,其實是交通旅運業者,也就是飛航台金航線的各家航空公司。 李縣長在對交通部的陳情活動中曾發言指出,金門套裝遊程當中,機票成本就佔了二分之一,這是地區發展觀光最大的難題。而交通部受到航空業者的壓力,打算在短期內調漲機票票價,勢必對離島觀光產業造成衝擊。同樣的情形也適用在澎湖、馬祖等離島縣。倘若交通部屈從業者的壓力,大幅調漲台金這條「黃金航線」票價,不僅讓民眾有「劫貧濟富」的負面觀感,衝擊所有離島的觀光產業,最終還可能影響「小三通」政策。 我們必須強調,有關台金航線的管理與營運,權責當屬中央,包括航權的准駁、航空票價與各項規費的調整,中央主管機關責無旁貸。然而,金門縣政府由於貼近地區鄉親,雖然經常做的比中央還多,卻也因此背負了許多原本不屬地方政府的責任,甚至為了照顧鄉親「行的權利」,每年提供學生返鄉機票、弱勢團體機票、醫療後送機票等補助,希望藉此彌補中央政策之不足。 我們認為,中央不能因為地方政府的用心與付出,因而自動免除了主管機關應該肩負的責任。我們也認為,有關票價的釐定,民航局除了照顧航空業者,也應該聽聽離島居民的心聲,除了再次召開公聽會向離島鄉親說明票價計算基準與成本分析,還應該透過各種行政管理工具來降低離島航線票價,例如航權規劃與調降規費標準等,莫因照顧業者利益而喪失民心,或因「父子騎驢」政策搖擺不定,最終導致三輸,而應務求在可能的情況下,同時兼顧航空業者利益、離島鄉親行的權益,真正促進離島產業發展,創造航空業者、離島產業與離島鄉親三贏的局面。
-
登錄文化景觀──為保留重要軍事營區進言
因應國軍編制逐年精簡,以及當前精粹案的實施,金門軍事營區近年大批釋出,在「還地於民」的情勢下,許多營區面臨只有拆除、還售的命運。對民眾而言,過去由軍方徵收,因應軍事安全的需求而順勢配合,然在時下地價與民眾權益高漲時,這些史實則成為責難,而紛紛要求軍方拆除營舍、歸還土地。 我們知道,戰地與閩南文化無疑是金門最具特色的資源,也是金門發展觀光、拓展觀光客源,讓金門有別於其他地區的重要財產。國共對峙時期,金門作為防禦敵人的前哨站,以完整緻密的海島型防禦工事,讓金門成為固若金湯的堡壘,這種從海面、岸際而至陸地的層層防禦設施,及綿密的坑道構造,結合軍、民的場域空間,實為世界各國所少有。時至今日,由於兩岸走向和平,戰略思維改變,許多重要的工事、陣地因軍隊裁編及缺乏當代軍事價值而面臨廢棄、拆除。然而,若從「戰地文化」給予金門的歷史洗禮,認定它曾是金門不可抹滅的一頁,則軍事營區所代表的實體證物,即是未來僅有且代表金門從戰爭走向和平的重要例證。 這些殘留的構造、工事,雖可能不精美,或因時間因素其存在環境受到破壞,但它仍是後代憑弔歷史與感懷先輩為國家奉獻犧牲的重要「標本」與「證物」。這些營區的價值,不能單從其內的構造物現況及土地公私有問題而論,是應從金門戰役防禦的框架下檢視其意義,故全面性地檢討軍事營區在防禦與反擊思維下的陣地、據點關連性,及其構造工法的特殊性,進一步納入「人」與「環境」的故事,將軍隊、民眾共存的血淚史實與歷史記憶,透過文獻、口述史料呈現,則軍事營區的價值則可重新被定義,而非僅落入當今土地價值與權益論爭的境地。 當前金門推動世界遺產登錄,何為金門傑出普世價值而能站上國際舞台,至今仍難以論證,然不可否認的,其中的戰地文化、軍事遺產,是金門具有高度價值的重要部分。過去軍民胼手胝足、併肩作戰的歷史仍烙印在各聚落、營區的空間與環境上,這些軍事營區、構造,代表的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時代,然而,當我們忽視這段歷史與文化的意義時,則不會言語的工事、營區據點,就僅淪為阻礙發展的絆腳石而已。 當我們大張旗鼓地主張推動文化遺產保存,並視金門的軍事遺產、戰地文化為特殊意義時,更應積極地全面性檢視軍事營區對金門整體的價值,且須跳脫單一營區與土地權屬爭議的困境。若認定軍事營區對金門歷史文化的重大影響是必要的,也是金門推動世遺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則在當下,實可亟思可行的保護方式。其中,或可藉由將之登錄為「文化景觀」,將散落於各地的點狀營區、據點與構造工事,納入一體的保護中,實符合文資法登錄文化景觀基準「具紀念性、代表性或特殊之歷史、文化、藝術或科學價值」之定義。保護軍事營區,並非與民爭地、與民爭利,而是藉由法律的保障,將金門集體的記憶納入永續的發展項目中。再而,透過土地分割、重新劃分,除必要的營舍與構造定著地外,餘者均還地於民,讓重要的軍事遺產得以保存,又能避免民眾因土地權益受損過大而提出異議,俾使兩者均能獲得最大利益。 軍事遺產是金門重要的瑰寶!在更多營區即將遭到釋出、拆除前,各公部門應亟思最佳的解決之道。不論是已納入縣府下轄各單位管理,或未來即將釋放的營區,相關部門應主動保存規劃,以「文化景觀」登錄為手段,再由土地重新丈測減少民眾權益損失,讓這些具稀有性、特殊性的軍事營區能儘量保留下來,使無可取代的地景風貌與重要觀光資源被妥善運用,則可達到金門文化遺產保存及永續觀光發展之目標。
-
文化傳承貴在歸真
金門文化季,歡喜迎城隍。一年一度紀念「金門城隍」冥誕系列活動,頃已隨著踩街遶境提前展開序幕,此乃金門地區一大民俗盛事。文化深耕,發展觀光,對於金門未來發展,影響深遠,意義重大。 回顧過去,也看現在,比擬往昔與今朝,金門鄉親對於此項代代相傳酬神活動,既虔誠又用心,尤以官民合作無間,聯手協力推動,祈求國泰民安,堪稱眾生有感。 所謂文化,因地而異。則以金門為例,雖然文化源自閩南,惟仍有所不同。諸如民情與風俗習慣,迎神賽會,亦復如斯,供奉神明,各有所本,每年農曆四月十二日「迎城隍」乃金門所獨有,歷史淵源悠久,籌辦過程,隆重其事。迄今依循古禮進行,並為結合觀光事業發展,慶典藝陣浩大,更有台灣、福建地區善男信女,組團來金共襄盛舉,遊行遶境隊伍擴及鄉鎮村里,由於時間拉長一個月,帶入大量人潮,儼然已成全民運動。去年遶境「蜈蚣座」,創下世界金氏紀錄,今年將再締造新猷,盛況遠播,文化昇華,有助打響金門知名度。縣政府基於輔導有責,逐年編列挹注預算經費,支援辦理文化建設活動,將錢花在刀口上,利在金門,安定社會,值得肯定支持。 日前澳、義、波三國三位代表蒞金訪視,對於金門積極推動文化活動,一致稱讚金門好棒,咸表非是街頭遊行隊伍敲鑼打鼓熱鬧場景,而是他們看到金門古有文化精神與價值。證諸金門固有文化彌足珍貴,藉由舉辦文化活動,匯集人氣能量,帶動觀光事業發展,應為而為,也是正道。 縣籍現任金門榮民服務處處長鄭有諒,念茲在茲,情有獨鍾,就曾週而復始利用接待中外人士抵金參訪之機會,親自介紹家鄉固有文化。老外嚮往金門,愛上金門,乃至縣政推動招商引資俱見功效。凡此,即是縣政結合各方能量行銷金門策略奏效,成果大家共享。 再者,鄭有諒將軍直言不諱,金門固有文化與戰地遺跡,乃是金門未來發展最大資產,沒有文化,遑談發展。縣政團隊致力維護金門固有文化與活化戰地遺跡,全程一貫,有為有守。「震東砲」活化成功,軍民投入心血,創造恆久利基,如同金城退休公僕黃國泰一般,醉心蒐藏金門古有文物,鄭有諒專注於戰地遺跡之保存,二人都曾透過個展與參展,讓人思古懷舊。文化愈久愈好,歷久彌新,需要大家投入維護傳承,使之發揚光大。 此外,鄭有諒長期以來,分別於金馬兩地拍下無數有關兩岸對峙,歷經烽火洗禮,軍民胼手胝足、同仇敵愾、經營戰場、培養戰力、鼓舞士氣、克敵致勝之標語、碑文、銘誌,出錢出力,編印成冊,行銷金門,最近國防部後備指揮部忠愛藝廊「標語與書法的對話」輯入鄭有諒部分作品,書法亦是文化,合二為一,成為對話,進而保存傳承,激發愛國愛鄉情操,價值不菲。換言之,集思廣益,眾志成城,金門就有前途。 總之,文化立縣,發展觀光,將是施政團隊長期理想目標,公僕職責所在,毋怠毋忽。更需大家一本愛鄉更愛家之赤誠,共同做好金門文化「歸真」與「傳承」,留下歷史記憶,是根也是本。
-
堅決反對離島居民機票價格調漲
報載,交通部民用航空局擬調漲國內航空機票價格,很可能台金機票價格漲最兇,日前金門縣議會國民黨團為此特別召開記者會,強力反對離島機票調漲,甚至不排除發動民眾前往民航局抗議,包括金門縣長李沃士、立委楊應雄等地方各界,也都曾表達強烈反對立場,昨日並組成龐大的代表團赴台,在交通部大門前高喊「拒絕漲價、支持降價,離島機票降、降、降」!積極向中央爭取鄉親行的權益。李縣長並指出,台金空中交通「是離島居民行的權利,基本人權要保證在第一順位」!我們至盼中央妥善處理,千萬別讓金門鄉親失望。 讓金門民眾普遍不滿的是,台金交通主要以飛機為主,居民到台灣根本無其他可以替代的交通工具,不像在台灣本島沒有高鐵可搭台鐵,沒有客運可以自己開車,由於金門有很多鄉親旅居台灣,經常都得台金兩地奔波,尤其絕大部分學子高中畢業後,都得赴台升學,每年三節與國定假日及寒暑假,都得台金兩地來回好幾趟,而家有小孩在台就學就業的鄉親,也是主要仰賴班機往返台金探望,尤其地區醫療設備不足,鄉親重病轉診或赴台看病,也都非得搭飛機不可,因此機票調漲對鄉親影響相當鉅大,以一家四口為例,往返台金一次,光機票錢就是一筆龐大開銷,這還不包括其他交通費與食宿費用,難怪引發民眾強烈反彈。 讓地區鄉親深感不平的是,往返台金一趟,未來花費的機票錢將比出國還貴,民眾大罵漲得實在有夠離譜,完全漠視金門民眾行的權益。民眾認為如果機票價格真的要漲,中央政府應該考慮到離島居民行的權益,按理,每年三節外加清明節、父母親節以及國定假日和寒暑假,都應免費輸運金門鄉親往返台金,這才是大有為政府應該有的作為。 台金交通一直是金門鄉親心中的痛,以前每逢霧季或天候不佳,飛機就停擺無機可乘,鄉親盼望了很久,直到近幾年來才有改善,民眾不解的是,台金航線目前可說是最熱門的國內航線,載客率更是全國之冠,可說是航空公司的金雞母,從開航以來已為航空公司賺取大把金錢,加上金門近幾年來,觀光客日漸增加,航空公司機票熱賣,金門民眾還為此常訂不到機位,尤其逢年過節更是一票難求,如今說虧損要調漲機票價格,絕對讓人無法信服,更讓金門鄉親無法接受。 此外,誠如李縣長所言,空中旅運成本佔金門旅遊費用的將近二分之一,如此高的比例,讓業者營運困難,再加上短期內對機票大幅調漲,勢必將衝擊離島觀光產業,若情勢愈演愈烈,勢將拖垮整個中央政府對離島的支持。 質言之,政府應有義務保障離島鄉親基本的交通權利,而且責無旁貸,中央政府如果做不到每年三節免費疏運離島居民,提供民眾行的便利,至少機票不能調漲,而機票票價是離島旅行業者最大的負擔,亦不容航空業者漫天要價,若機票真要漲,也必須先有完善配套措施,例如對離島居民,每年三節半價優惠,尤其赴台學子、鄉親重病轉診或赴台看病,甚至應該由政府提供有限次數的免費輸運,否則對離島居民實在太不公平。我們期待縣府與議會此次組成的龐大陳情陣容,能給中央一定的壓力,不能讓中央枉顧離島居民行與發展的權利,否則將使離島「離心」,對政府喪失信心。
-
切論金門交通
交通部民用航空局日前舉行「國內航線調整案公聽會」,業者極力爭取調高票價,再度重申:國內航空票價已八年未調整,業者面臨沉重營運壓力,民航局一年多前委託交通大學,研究國內航空票價管制及訂價公式,擬將國內航空各航線票價上限提高6%至35%。民航局為聽取各方更多意見,曾召開公聽會,金門縣長李沃士、縣籍立委楊應雄,以及金門各界均表達強烈反對機票調漲立場。民航局表示將參考各方意見,向交通部提出航空業者、居民都能雙贏的票價調整方案。 晴霧不定擾交通!金門地區日昨又再度出現濃霧狀況,部份台金航班及小三通客運受到影響停航,許多旅客受困碼頭機場無法返家,中央氣象局金門氣象站呼籲旅客,地區近日因受冷熱鋒面對峙影響、氣候較為不穩,民眾出門前務必注意天氣狀況,以免旅程無法成行,許多急著返台的旅客只能靜待候補返台。 以上為近日攸關金門交通之重大訊息,相信有心者定會為此擔憂不已。不僅僅是事關金門對台唯一交通問題而已,而是「為何先開運河?因為城市發展首在交通!」之前有鄉彥針對此著文指出:有奧斯曼才有浪漫迷人的香榭大道,因此,重振金門應從交通做起!但且不談島內各項交通問題尚待解決,且以最重要之對台交通而言,我們願再論霧鎖金門、機票漲價及開闢台金藍色公路。 首言改善導航及飛越大陸飛航區。霧鎖金門之問題,根本之道,在改善導航設施,與飛越大陸飛航區兩方案。金門機場年來已有諸多改進,起降標準也因為導航設施及周邊地形地貌的整頓而獲得極大改善,然與大陸協商飛越其飛航區,或以廈門高崎或規劃今年起建的翔安機場納入備降機場等議題,應立即列入海基會最重要任務。 再來是台、金機票不應漲,甚至應降價之問題。金門居民,十有九戶因就業、就學等關係分散台、金兩地。因此,台、金空中航線,是「民生必需品」,而非觀光休閒品。因此,由政府提供安全、便捷、價廉之交通,本就是現代政府的義務,所以應嚴請中央,對離島票價以予補助!就此問題,我們以為:台、金屬短程空航,是否可以「空中巴士」、「廉價航空」理念經營看待之;另由中央按票補助,務使台金機票大幅降價,方有可能談及發展金門! 最後是開闢海上藍色交通網。以現今科技之發展,或有快速、安全之海上載具可資應用,由政府出面籌辦安全、便捷卻價廉之台、金交通船,或採公辦民營、民生收價,以高品質之服務,扮演紓解台、金空中交通的替代方案;尤其是霧鎖金門時,也只有如此開天闢地的思想、也只有如此逆向思考,方能有效且立即解決台金交通。
-
踏查古官道溯訪先民足跡
─官民必須持續推動「浯島絲路古官道尋訪再造計劃」 「從千戶所到官澳巡檢司」、「賢聚到古城歷史迴廊」,兩條古官道,承載了浯島多少歷史時空、人物、勝蹟,又如何帶動人文深度之旅 、聚落產業發展?金門縣社區規劃師協會的「浯島絲路古官道尋訪再造計劃」,為我們提供了重現古道風華的新思路。 二○一三年四月二十八日,金門縣社區規劃師協會邀請各社區發展協會代表、文史工作者、縣府景觀總顧問及聚落居民聚集賢庵國小,以「浯島絲路古官道尋訪再造計劃」為主題進行研討、座談,之後再走向現場進行「浯島絲路古官道尋跡探訪」,文史活動結合社區運動,為重現、再造、活化古官道成為「浯島絲路,文化迴廊」的願景邁出一大步。 金門現存的兩條古官道,一是從千戶所到官澳巡檢司,行經燕南山、官裡、庵前、下後垵、東洲、瓊林、中蘭、何厝、斗門、沙美、浯坑、塘頭、官澳,沿途有書院、墓道碑、墓道坊、封君坊、節孝坊、觀瀾橋、觀德橋、赤程村遺址、旗干石(下馬碑)等碑坊、石橋,甚至也有特殊的「嚴禁山崗採藥滋事碑記」、「禁太武山等處山石不許攻挖碑」等碑記,照見從金門城千戶所到官澳巡檢司的豐富官道文化遺留;另一條沿浯江溪南線支流圳仔溝發跡、賢聚到古城的古官道,沿途經賢聚、古區、官路邊再入金門城,官道及聚落留下的南明兵部尚書盧若騰墓、留庵故居、盧氏家廟、顏氏家廟鄉賢孝子匾、古區陳氏家廟進士陳昌文旗干石、燕南書院暨太文巖寺、官路邊百年老榕、金門城老街及城牆等遺跡、勝景,可一覽從南宋到南明的聚落生態、文化地景。 淹沒在溪流荒煙蔓草間的古官道,再一次受到島民的重視,一來自文史學者陳炳容於一九九七年完成《金門的古墓與牌坊》調查、出版,作者「根據墓道碑、牌坊及古橋樑為線索,串連出金門最主要的一條古官道來」; 另一來自賢聚社區居民盧根、顏炳洳等人的踏查、提案,金門縣文化局於二○○六年完成《溯訪先民的足跡:古官道與浯江溪南線文化手冊》的出版,提出「古官道及浯江溪南線有它風光清麗的歲月,即使滄海桑田、時移勢異,從官道淪為挑夫菜販謀生糊口的出入曲徑,但是,其富含先民開發足跡與人文色彩的內涵依然極為濃厚」。 文史結合社區情感的力量串連,促使縣府對官道文化再造的重視,二○○八年間,金門縣文化局曾委託專業公司設計古官道聚落形象標誌、古官道文化創意商品標誌、古官道聚落網站、古官道部分路段復原、古官道沿途景點指標設立及老地圖、鄉賢事略印製,金城鎮公所亦斥資進行「金山池暨周邊環境景觀改造」工程,除進行古官道舖面改善,路亭修繕,也推動閒置空間綠美化。 以浯江溪南線支流圳仔溝為先期再造計劃的古官道工程,目前已粗具成果,但受限於整體規劃的條件及經費不足,距離「浯島絲路,文化迴廊」的古官道文化再造仍有一段長路要走。如今,金門縣社區規劃師協會持續推動「浯島絲路古官道尋訪再造計劃」,並將賢聚到古城延伸到從千戶所到官澳巡檢司的兩條古官道路線交匯、連結,結合「歷史文化」、「生態保育」、「產業發展」、「親水旅遊」、「社區學習」、「閩南聚落」等多樣而異質的元素再現古官道文化姿容,值得官民合力支持推動參與。
-
釐定機票票價應考量離島居民權益
交通部民用航空局上個月十六日在台北舉辦「國內航線調整案公聽會」,各家航空業者在會中強力爭取調整票價,並強調前次調價是民國94年,而當前國際油價、維修成本等,營運與調漲票價的壓力更甚於當年。然而,包含金門縣籍立委,以及民進黨、國民黨地方黨部與民意代表,連日來也強力發聲,要求中央必須介入此事,重視離島居民對外交通的基本權益,不能讓營運狀況最佳的台金航線成為業者彌補虧損、賺取超額利潤的「黃金線」。 有關台金機票漲價一事,從上個月十六日這項「公聽會」召開後,隨即在離島引起軒然大波。幾位離島立委都在公聽會中表達反對立場,縣府亦由李縣長指示觀光處長楊鎮浯代表出席表達反對立場,因為金門台金船運付之闕如,空中交通不具替代性,是居民唯一對外交通管道,要求業者計算票價的公式必須透明化、合理化;立委楊應雄力陳,離島空中交通攸關當地觀光產業發展,航空業者不能在大三通的兩岸空中航運交通大賺其錢,又拿營運效益最佳的台金航線開刀,將票價大漲35%,用以補貼其他國內航線的虧損。而民進黨金門縣黨部主委陳滄江也在當天發聲,痛陳航空業者的行徑猶如強盜一般,劫貧濟富,完全違背了公平與正義。國民黨籍的金門縣議員則在昨日聯合召開記者會,除了強力表達反對立場,還將在五月份動員地方各界民意代表,結合縣府、立委力量前往立法院陳情,並向民航局表示抗議。 事實上,由於國內景氣不佳,國內各項公共運輸工具紛紛喊漲,交通部長葉匡時4月29日在立法院曾公開承諾,台鐵、客運年底前不漲,國內航線則是9月前不漲。民航局也公開說明,這波調漲將分兩階段實施,第一階段針對一般旅客,預定十月份起漲,第二波才針對離島居民,而現有的票價補貼措施仍將持續辦理。 從民航局與交通部的態度,可以得知,顯然航空票價「勢在必漲」,且箭在弦上。離島居民從明年起漲價,也只是緩兵之計。離島金門,由於船運費時,且舒適度較差,與其他離島相較之下,台金船運始終無法形成經營規模,換言之,空中旅運是市場機制下唯一的對外交通管道,不論縣府、中央推出何種刺激觀光消費的新政策,第一個受惠的永遠是航空業者,且由於「雙向」載客率高,台金空中航線被業者譽為「黃金航線」。在這樣的條件下,航空業者還要按照「距離」來計算票價與漲幅,莫怪諸多金門鄉親要發出不平之鳴。此外,交通部與民航局若對航空業者妥協,所推出的票價政策也將對離島金門的觀光產業造成莫大衝擊。 我們認為,離島對外聯繫與交通,是島上居民與旅居台灣的離島人應有基本權益,政府基於照顧百姓立場,釐定各項政策時,都不能以犧牲弱勢離島居民權益為代價。欣見地方上不分黨派已形成一致的反對立場。期待五月初聯袂向立院陳情、向中央抗議的行動,能喚醒中央主管官員的重視,針對金門離島拿出特殊政策,並適時引入「廉價航空」概念,嘉惠離島居民,同時也保障離島居民的生存、交通等基本權益。
-
防疫無假期正視金門在防疫工作上的努力﹗
大陸福建省一例H7N9禽流感確診,衛生署疾病管制局金門辦事處加強小三通入境旅客檢疫及宣導,防止被感染。衛生署疾管局金門辦事處加強監看小三通碼頭│水頭碼頭入境紅外線體溫監測儀,如入境旅客體溫超過正常體溫就警示,由檢疫人員以耳溫槍重測體溫,如超過攝氏38度,就隔離詢問旅遊史、身體狀況後,後送署立金門醫院進一步診斷。 面對中國福建省出現確定病例,金門、馬祖、澎湖等小三通地區,也籠罩在病毒入侵的陰影下。某平面媒體引述「感染專家」的意見表示,阻絕病毒的真正關鍵,是減少與中國之間人員與禽鳥的往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已研議將目前的「入境」管制提升到「出境」管制,讓有症狀的中國人,先不要來到台灣。 有道是:「防疫無假期。」金門居於兩岸往來樞紐,對於防疫的要求自然要來得更加用心與慎重。特別是在疫病傳播方興未艾之期,爭取離島免於淪陷,不僅是對國民健康負責的態度,更重要的是要展現金門防疫的堅定決心及積極作為,切勿讓有心人等將金門與大陸疫區劃上等號。 金門的防疫工作萬分嚴峻,自無需多言。十多年前,金門因為一起牛隻口蹄疫,便開啟了長達十年的活牛不准銷台政策,後來還是因為多方的政策爭取,以及自我的防疫努力,終於在農委會實地會勘及專家論證後,於九十九年十二月十五日公告取消金門活牛銷台禁令。此前,我們一直認為金門的防疫工作始終做得比台灣各縣市更加嚴謹而徹底,但通常只要一句「想當然爾」的質疑,便能令我們的所有防疫努力毀於一「言」。金門離大陸近誠然不假,但若要以雙重標準來要求及對待防疫工作,想必所有的鄉親都不會信服。 誠然,防疫工作是不容有絲毫鬆懈的。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要求,為杜絕H7N9流感病毒藉小三通入侵,加強離島小三通的防疫措施,勢不可免,除此之外,更要強化醫療設施的整備、加強查緝禽鳥走私、加強漁民的發燒篩檢,以及提升國人相關衛教宣導等等,特別是市場活禽禁止屠宰販售的政策,也應即時執行,切勿因一時的躊躇及疏漏,讓防疫金鐘罩毀於一旦。 當然,我們也不同意部分人士「杯弓蛇影」、「看到黑影就開槍」的不理智作為。「距離越近,風險越大」固有其立論基礎,但重點還在加強防疫的阻絕力量、積極篩檢和研發疫苗工作,而不是在於不做努力就驟下結論的「鎖國政策」。此或為金門的「原罪」,卻不應發酵為「想當然爾」的思維;金門一直在防疫工作上有長足的進步及努力,一概抹殺,既打擊基層防疫人員的士氣,更可能將防疫工作置於危境。 總之,台灣社會因民粹主義與狗仔文化衍生的「缺乏自信,私利自我」現況,遲早得被嚴肅檢討及導正;如若任何事實根據、科學論證,都比不上一次道聽塗說或危言聳聽,進而造成社會結構性的對立,以及漫無止境的抗爭與不安,絕非國家之福、人民之幸。我們要求的,只是無差別的同等對待,切莫一竿子打翻金門在防疫上的所有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