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讓教育會考發揮正向功能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將於103學年度實施,教育部正積極進行各項宣導工作及配套措施。根據教育部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實施要點,主要是以「免試」和「不採計在校成績」為原則,以減輕國中生的學習壓力。就教育學理來說,原來的國中基本學力測驗是用來作為了解學生學習的基本能力,而不是作為升學依據;但卻被用來作為學生申請入學或登記分發之用,因此造成今天以此為競爭的工具,也使學生的壓力越來越大。國中基測已將在103學年完成階段性任務,我們應該重新思考評量學生學習的替代方案,使理論與實際能夠相互吻合,同時也符合國際教育趨勢,並提升學生未來的國際競爭力。由以上考量,未來以「會考」作為學生學習效能綜合評量之依據。 教育會考目前的規劃就是要作為國中基測之替代方案,因此在作法上除了要化解各項疑慮,還要爭取社會大眾支持。其實教育會考在先進國家早已實施很多年了,考試科目各國也都不一樣,大致上語文和數學是必考科目;而科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社會(公民、歷史、地理)則視各國實際需要而定。 由於目前國內中學生考試相當頻繁,考試壓力相當大,大家都以考試成績當做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成就之唯一評量方式。當談及教育會考時,家長及社會難免會產生惶恐與疑慮,會否與之前所實行之種種考試無異。 就教育會考設置的用意,是定位在一種學習評量,且與升學脫鉤,如此才可以真正了解學生學習效果。雖然評量或考試都是教育過程的一部份,但卻非全部。以教育會考之精神,至少有三個面向:第一、了解學生在整個學習階段的表現情形,引導學生下一階段的學習參考。第二、檢視學校教師教學效果,並用來作為進行補救教學之依據。第三、提供家長及學校了解孩子的學習程度,利用適性輔導的功能,協助孩子找到適合其性向升讀的學校。如果從事教育工作者都能遵循十二年國教因材施教及有教無類之精神,讓家長能信任教師的專業輔導與評量,以多元學習、多元進路、優質學習的理念讓家長接受。而家長也應配合老師,依據孩子的興趣及性向,共同輔導孩子走向自己喜歡的學習進路,只要是自己所喜歡的,必定能在人生旅途上闖出一片天。何況「行行出狀元,條條道路通羅馬」,當前社會各行各業都需要不同的人才,只要是依自己的興趣而努力向前行,必有出頭天的機會。尤其在社會職場上,很少是以學校考試成績的好壞來取才的。雖然有少數是因讀書好、成績好而在行政或學術領域有較好的進展,但也要符合他的興趣與性向,適性地長期發展其能力,佐以其正確的學習態度,進入社會後,能發揮所學,才是真正的學習。 總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精神,是將教育會考當做是評量之一種方式,我們不應該把教育會考當做升學考試,讓教育會考發揮其正向功能。何況還有許多比序項目,除非在免試申請階段後,某些學校或科別有超額現象須要比序外,其他已接受免試入學者並無太多疑慮,因此我們要以正面的思考方式來看待教育會考,共同來推動十二年國教政策,這才是教育改革根本之道。
-
老屋新生美化金門
多年來,在工業化思維下,不少人對於過去的老舊事物,總是抱持著「除舊布新」的想法。於是不少老建築、老東西,在這種思維下,常常淪為城市進步過程中,被革新、被清除的對象;取而代之的是,一棟棟缺乏人文特色與歷史記憶的水泥建築,不但沒有美學意象,更沒有人文內涵。城市因此逐漸失去其自我的特色,成為一座座庸俗化的城市。幸而近半世紀來,終於有不少有志者,開始思考以人文品味的意象,積極投入老屋再利用的行列。 老屋再利用,就是老屋新生的過程;一種人文意象的過程。就因拜這些人文思想者的努力及呼籲,如今「老屋新生」已被視為城市進化的文化指標:當社區居民懂得珍惜老建築、舊空間,並且有創意地加以重新利用時,代表著這座城市的文化品味,已經進化到另一個境界。諸如台北市的中山創意基地,大稻埕的宅邸食旅、民藝埕、老宅中的東情西韻,北投的日新國小紅樓復舊整修等。且以中山創意基地來說,經營團隊對於如何活化這座廢墟倉庫,就花了很多心思及美學來推衍。讓這塊城市中朽爛被放棄的空間,如今幻化成都市居民休閒活動、接觸藝文訊息的理想天地,甚至逐漸帶動周邊社區氛圍的轉變,是極為成功的都市再生案例,這就是老屋新生的具體作為。 再以成功案例如宅邸食旅與民藝埕來說,民藝埕將迪化街老宅的傳統文化詮釋得十分精準,二樓的品茗空間散發著濃郁的文化氣息;宅邸食旅則導入現代風格家飾及使用方式,為老屋空間帶來不同的可能性。再看看眾所周知的「老宅中的東情西韻」,從外表猶如一座破敗的廢墟,進入房內後卻有如進入一間有著紐約LOFT風格的公寓裡,紅磚老牆搭配自己設計的燈飾,充滿著時髦前衛的氛圍。更重要的是,這些成功案例的整修工程,竟然是年輕主人自己親手設計施工,證明老屋新生不是有錢人的玩意兒;更不是耆老的專利。一般人只要有品味與力量,一樣可以打造出富有特色的新空間。 對於充斥著閩南建築卻大都老化、荒廢之金門村落而言,多年來雖在相關單位協助下,進行整修、再利用;但不可否認,除少數作為民宿外,又有多少再利用成功之例呢?因此,如何取法他人,應是必要條件。就此而言,且不談台北這些成功案例,讓我們抬頭看看巴黎,看看東京等例子,當可發現,這些成功的元素,大部分並非印象中的資深市民之參與,反倒是一些富理想性的年輕市民;及隨之而來的人潮。這意味著老屋新生之工程,不是一種懷舊與保守的勢力,而是一種前衛與品味的開創力量。因此,如何吸引年輕人;有人文深度且富理想之年輕人進駐金門,長住金門,進而為金門之未來規劃,才是金門老屋新生成功之必要條件,且讓我們期待著這股力量,帶領金門駛向驚豔的未來!
-
從馬拉松賽事看見地方活力
一年一度的金門馬拉松賽事將再度登場!金門的鄉親將此國際競賽視為年度大事,每年此時,總是攜家帶眷前往會場參與,或在各聚落道路旁扶老攜幼敲鑼打鼓、搖旗吶喊,為來自各國的選手們加油打氣,展現金門民眾可愛又活潑的一面,而選手們則在鄉親熱烈的加油聲中奮力前進,藉由耐力、毅力邁向終點。如此活動,讓金門持續在兩岸與國際體壇上揚名,藉由賽事與選手的熱烈參與,成功地行銷金門的美好、福利與特色,也讓我們的發展現狀透過媒體對外發聲,金門,不再是偏遠離島印象,而是幸福的生活環境。 金門馬拉松已邁入第六年,今年全程馬拉松報名656人、半程馬拉松報名945人、11.2公里路跑組報名452人,競賽組在報名當日即全數額滿,顯見年度盛事受到各界青睞。其中,包括了國際大賽常勝軍肯亞男女選手各2人,及國內、大陸的許多路跑好手共同參與競賽。此外,延續去年的兩岸大學路跑競賽觀摩,今年有兩岸十所大學的師生前來金門參與,擴大了校際間的合作與交流。 回顧金門近年的發展與活動,馬拉松賽事全島參與、揚名國際,坑道音樂節登記參與秒殺,訴說金門近代歷史的「落番」讓人感動,連番的電影、偶像劇讓金門不再讓人陌生,泳渡金廈、搶灘料羅灣、金廈帆船賽使金門躍升為兩岸交流代名詞,而高粱酒香四溢,加上戰地風情、閩南聚落、豐富生態,純樸與社會和諧氛圍,過去嚴肅的戰地離島已轉化為人文薈萃、美景連連的幸福島嶼。這些立基於一千六百餘年的閩南文化,及匯聚了近代複雜的歷史發展,在偶然的條件下留下的是豐富的機會,我們看到金門可給予期待的身影。 綜觀世界各國如金門小型島嶼環境的發展,其相對於大型島嶼及大陸型地區的社會,資源的合理利用乃地區生存發展必須思考的首要議題。近年來金門努力推動「國際觀光休閒島嶼」,欲引進更多的觀光客源,藉由改善交通、擴大兩岸交流爭取來金參觀人數,並由基礎建設著手,包括碼頭、航站擴建,招商投資觀光飯店,一年後,台開及昇恆昌集團所興建的飯店、免稅店、賣場等即將開幕,長久以來缺乏良好住宿條件、休憩設施,將因此改善。未來結合金門的環境特色、地理條件,會議、度假、養身的休閒觀光發展乃金門利用既有資源的可行之路。 近期縣府努力推展的各種觀光行銷活動,利用金門特有的生態環境、文化特色,讓外界得以在不同時節、主題項目中認識金門、瞭解金門。不論是石蚵小麥文化節、迎城隍、中秋博餅等,或「英雄好漢重返金門憶當年」,以及透過兩岸三地著名導演來金發掘金門之特色等,在在說明金門已逐漸擴大觀光的資源發展,掌握了契機。 從金門馬拉松的盛事,鄉親歡樂參與的情景,可看見金門的活力。未來持續辦理各項有意義的活動,將屬於金門生態的、文化的、休閒的、軍事的內涵帶入,提振特色的金門體驗。金門發展觀光行銷,有賴大家的支持!
-
拍片基地打造金門影視城
──規劃落實兩岸三地導演的金門影視產業發展願景 〈影視產業與地方能量〉、〈金馬獎回歸金馬 打造金門影視基地〉、〈打造影視環境 蓄積文創能量〉、〈紀錄島嶼 影片發聲〉,二○一○年至二○一二年,金門日報刊了四篇社論,倡議打造金門「影視產業」、「影視基地」、「影視環境」,經過多年時間的孕育,隨著兩岸三地電影導演研討會在金門召開,一個「影視城」與「拍片基地」可望在金門成型,我們期待能再加把勁大力促成此一構想,透過影視創造產業新亮點,行銷金門觀光。國際導演、金馬獎執委會主席侯孝賢,二○一○年五月五日率團造訪金門,為電影金馬獎在金門舉辦進行考察,初步評估結果,金門尚缺辦金馬獎的硬體條件,但他可促成「金馬奇幻影展」、推動「雙門發展」及兩岸導演會議在金門登場,侯導也強調金門有發展影視產業的潛力條件,他並應允拍一部在金門取材、取景的電影。時隔兩載後,侯孝賢以具體行動逐步實踐當年的期待,二○一三年元月十一日,他率領兩岸三地一百多位導演,赴金門召開第十二屆兩岸暨香港電影導演研討會,會中也提議在金門設立「電影學院」、「拍片基地」及「取景資料庫」,針對此提案,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理事長李少紅提出呼聲,希望號召兩岸三地聯合起來建蓋電影拍攝基地,「把金門建設成最適合拍攝電影的地方」,拍片基地外,中華民國電影導演協會理事長侯孝賢也提議能在金門設立電影學院及取景資料庫,藉以培養電影人才、推廣電影產業。 二○○八年,魏德聖導演的《海角七號》締造五億三千萬元的國片賣座紀錄並帶動拍片地墾丁的觀光熱潮後,活絡了長期低迷不振的國片市場。《海角七號》熱之後的第二年,兩部登上院線的金門故事電影,唐振瑜導演的《星月無盡》、黃朝亮導演的《夏天協奏曲》,先後刺激、帶動了金門電影熱,兩部名導演執導的短片,張作驥《黑暗中的火花》,魏德聖、連奕琦《十八歲的勇氣》,以及鈕承澤計劃中的《軍中樂園》,無論是情節或風景從不同的視角切入,一棒接一棒的接力演出,金門隱然有了「拍片基地」的雛型。 此次海峽兩岸暨香港電影導演研討會中,與會者集思廣益,就金門發展影業環境提出諸多寶貴意見,其中可歸結出以娛樂消費為主的「影視城」及作為片場的「拍片基地」兩大主軸;由於目前規劃中的影視城並非以影視拍攝為主,因此,侯孝賢、鈕承澤、連奕琦等導演多傾向先打下影視基地,再帶動影視城等相關產業。多次到金門勘景的侯孝賢,感於金門的地理與文化景觀十分特殊,且保留了兩岸對立時期的戰地風貌與傳統的聚落,很適合拍電影,他認為金門影視城的概念,應朝影視產業發展,除了作為拍片基地,也能設立電影學院等影視相關產業。 影視城的規劃,影視產業的走向,將關係著金門影視環境的定調發展,必須再做整體評估,才能落實一座島嶼的影視產業夢工場。
-
建構金門影視產業之發展利基
甫迎來2013的金門,星光熠熠。兩岸三地130位知名電影導演齊聚金門,舉辦電影研討會。這是金門首見的大型影視活動,也是第一次金門高密度的在華人影視圈裡曝光,後續將產生何種效應,除有賴時間醞釀外,切確金門影視產業之利基,亦為關鍵所在。 期間,兩岸三地電影導演協會會長及李縣長,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共同發表研討會及參訪金門的心得感想,提議金門設立電影學院、拍片基地及取景資料庫。縣長李沃士允諾,縣府將大力促成,期透過影視行銷金門觀光。李縣長並陪同兩岸三地的導演們走訪古寧頭戰史館等地,引領踏勘舊營區、海岸線等處,推介金門特色景點,並在北山播音站趣味喊話及接受媒體訪問,現場播放歌星鄧麗君成名曲,引起熱烈迴響與共鳴。 平情而論,此回兩岸三地電影導演研討會能在金門舉辦,可說是金門一次漂亮的城市行銷,更可解讀為一次新興產業崛起的契機。許多導演認為,金門非常適合做為一個電影的拍攝基地,但適不適合建一座影視城就見仁見智了。如侯孝賢導演所言:「金門是拍片最佳場所,期待金門別改變太多,不要把它破壞了。」多數導演也對金門沒有電影院一事耿耿於懷,感到掃興;雖然在六個月後,因為BOT案的陸續完工,金門就會有一水準的電影院了,但是否能吸引夠的觀影人口,仍有待進一步驗證。但到底金門正往著正確的路上走,那就是「行銷金門,讓世人看見金門」。 對於金門擁有的魅力,我們無需贅言,更多的時候反要自省金門正失去些什麼。兩岸三地的電影工作者齊聚金門研討影業發展,對金門而言,與其說是一次行銷自己的機會,不如視之為檢視產業環境良窳的最佳契機。當前的影視產業,國界或政治的藩籬從來就不是問題。美國好萊塢、印度寶萊塢可以憑藉其優越的影視工藝、傲人的投資行銷全球;韓國的偶像劇、中國的宮廷劇同樣也可以因為文化及區域特色,在全球擁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因而,訴諸影視工業最要不得的,便是把自己做小了,我們不因為幾部偶像劇的開拍便沾沾自喜,更不可能憑藉幾齣微電影的取景便揚威國際。我們該理解的是,用什麼態度來面對金門影視產業的未來發展? 侯孝賢導演提議在金門設立電影學院,推廣電影產業,將所有可供拍片景點找人做資料庫,提供給想拍電影的業者快速檢索,讓導演在拍片獵景時有整體性。對此,李縣長表達樂觀其成立場,縣府也將大力推動建構。此或便是面對影視產業的正確態度。奠基縱無速效,卻是必備的打底工程,與其自鳴得意的眼高手低,不若坦誠的面對自己,探索什麼才是金門可恃可久的產業利基。 五天四夜不足以令眾導演們深入的認識金門,卻已令金門擁有足夠的條件打開機會之門。城市行銷是金門的重要施政目標,縣府贊助此次的導演研討會,最主要的目的便是歡迎兩岸導演到金門拍片取景,透過影視媒介行銷金門觀光,而電影無國界的特性,正希冀藉由所有可能交流的手段及合作的機會,將電影工業做到最好,而金門或也能因為自我的覺醒與惕厲,迎合上影視產業的榮景!
-
政策作多金門起飛
去年十一月中旬剛剛來到金門巡視水頭商港等工程的總統馬英九,幾天前又再度造訪,此次還大陣仗帶來各部會首長,對金門建設的重視程度由此可見一斑。從馬總統這兩次的「金門行」可以發現,商港、機場的擴建,也就是金門對外聯繫的交通建設,最受層峰矚目。其中所蘊含的深意不言可喻。 近年來,金門不斷成為媒體矚目焦點,除了財政穩健、縣政績效卓著,縣民幸福感領先升格後的五都,而小三通在兩岸全面大三通之後,旅客人次依然迭創新高。不久前雖然首度出現小三通啟動十一年來首度的旅客人次減少,但兩岸對金門的特殊旅遊與往來政策,仍朝開放方向持續邁進。當兩岸均有政策的持續支持,金門的基礎建設,包含機場、碼頭,以及水電基礎供應等,自然是當務之急,莫怪馬總統會在兩個月內連續兩度造訪,殷殷盼望之情由此可見。 此外,協調多時始終難以突破的兩岸「通水」議題,也在此次馬總統造訪之際出現了新的變數。馬總統終於鬆口表示「兩岸通水很快定案」。未來可能將以「購水」方式取代固接管線的「通水」,做為金門的備用水源。向來關注兩岸的臺灣媒體「旺報」,也在日昨發表短評,強調「通水」議題如能順利解決,其象徵意義甚至更大於兩岸的全面大三通,甚至認為在兩岸通水的基礎上,可望有效推進兩岸簽署和平協議。 此次馬總統來金的另一項議題,對金門未來發展的影響更大,也就是經建會主委尹啟銘的重要宣示,將在半年內完成有關「金門免稅島」的規劃。這項表面看似租稅優惠的政策,實質上可能是馬政府積極推進的「自由經濟示範區」。而尹啟銘特別強調,金門具有絕佳的經貿地理優勢,發展潛力堪比香港。 有關兩岸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構想,已多次出現在金門政壇的議題中,去年二月份由新北市金門同鄉會舉辦的「關心金門座談會」,即曾討論到成立「兩岸自由貿易特區」的構想。其著眼點就在於,ECFA實施後,對岸推出平潭島對台經濟特區,又在廈門設置「兩岸金融中心」,其策略性與針對性極強,呼籲馬政府應善用金門的地理區位及各項優勢,在金門率先推動試驗性的開放政策。 馬政府對金門的高度重視,除了呼應李縣長揭櫫「中央地方一條心、金門一定興」,也是對金門各項優勢的肯定。我們樂見中央持續在金門推動各項試驗,尤其是攸關經貿與產業發展的免稅島政策,能在中央的挺力支持下,於短期內獲得落實。接下來,縣府團隊除了積極推展各項基礎建設,必須如期、如質順利完工之外,還必須進一步在招商引資方面持續加碼,配合中央的政策作多,順勢而為,帶動金門產業全面起飛!而地區產業界也應掌握時勢與脈動,抓住政策變化的動向,積極奮進!正如俗語所說:「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在政策的強力扶持下,機會就在眼前,如何掌握,就待各界發揮智慧!
-
地區社會治安希望好要更好
日前內政部警政署核定縣警局高階警官人事調動,包括局長以下、分局長以上高階警官六人,奉調返臺履新,同時遴派優秀縣籍警官蔡廷生與洪俊義分別接任縣警局副局長與刑事大隊長,證諸中央正視金門地區整體治安工作,予人耳目一新。 新任局長蔡耀坤,原任新北市新莊分局長,學能俱優,精明幹練,為人誠懇,治事嚴謹,榮晉高階,適才適所,凡此事屬常態,兼具鼓舞士氣,別具一番意義。僅就地區而言,一次六位高階警官更迭,則是首見。 施政工作,無縫接軌,治安工作,接軌無縫。地區長期以來,警政團隊矢勤矢勇,敬業樂群,根據每季地區治安會報檢討報告顯示,犯防工作與破案效率均有長足進步,尤以兩岸三地聯手打擊犯罪之表現,交出良好之成績單,將士用命,甚得口碑。 惟因社會多元龐雜,治安任務日趨繁重,先「治」而後「安」,兩者相輔相成。身為人民保母者,既要打擊壞人,更要保障好人,終極目標,服務百姓,造福社會,爰特提出幾點淺見俾供參考: 一、政府推動兩岸三通政策,兩岸三地交流活動熱烈,帶來人潮,創造錢潮,原本乾淨純樸之生態環境,已然有了變化,如今出入金門人潮,日益增多,良莠不齊,在所難免,因而警政團隊,應與金門鄉親攜手並肩,結合地區各方力量,共同朝向維護金門整體安全、安定、安寧與安康理想目標邁進與努力。 二、儘管兩岸局勢緩和,際此尚非太平盛世,諸多不豫危安狀況,都有可能瞬間發生,緣此,反滲透與反破壞工作,乃是治安工作之重點,亟須加強機關與民間保防工作,全面展開宣導,呼籲社會大眾貫徹「時時警覺,處處小心,事事謹慎」三大要求,俗云「小心不蝕本」,大家養成防患未然、弭患機先之工作態度,極為重要。 三、有鑒此期間常有違法亂紀之徒,利用三通管道,遁逃境外地區,逍遙法外,更有毒梟以跑單幫之方式,挾帶毒品闖關等情事,犯罪手法,不斷翻新,所謂「賠本生意無人問,殺頭生意有人做」,大眾為期安定安寧生活,有託人民保母者,要求相對增加,還望警政團隊及早策劃因應,強化未雨綢繆大計。 四、詐騙集團,遍及各地,地區百姓受害者,時有所聞,多者被騙失金數百萬元,對此為民保母者,屢在防患機先工作上下功夫,失而復得,慶獲保全,喜出望外,為數不少,鑒於人性弱點猶待導正,詐騙成員一時難以清除,有關防騙工作任務,仍須人民保母賡續宣導,除惡務盡。 五、金酒乃是金門經濟命脈,也是社會福利之泉源,因而「防偽打假」工作,維護金酒光亮招牌,儼然成為金門鄉親共同責任,也是警政團隊「根絕不法」之任務,此前調查機關捷足先登,查獲地區盤商涉嫌以「假陳高」作價,牟取不法厚利,天網恢恢,人贓俱獲,刻正循線擴大偵辦中,為期正本清源,茲此亟需借助綿密警網投入滌塵行列,由內而外深入發掘線索,嚴控市場不法炒作,防偽打假,讓金酒營運與發展長長久久。 六、警力有限,民力無窮。各鄉鎮村里自動自發而成立之「守望相助服務隊」,或許表現優劣互見,優者鼓勵,劣者導正,倘可繼續輔導運用與訓練,交付任務,不惟有助彌補警力之不足,留優汰劣,更能促使全民負起保鄉保家之責任。 新人新政,鄉親寄予厚望,一致期盼地區治安,與日俱進,好要更好。
-
自大陸引水才是根本之道
看好金門前景,日前,和旺建設、集美集團、泰偉電子等大企業負責人,曾抵金勘察投資環境,對金門未來充滿信心,但也道出金門未來發展,水電需求是項隱憂。 的確,金門水源不足,自來水水質不佳,長期來一直困擾地區民眾,而自大陸引水,地區也已倡議好幾十年,甚至連供水方案兩岸也已先期完成規劃,可說萬事俱備,但因受限於中央法令等政治因素,導致此樁美事遲遲無法實現。 金門要發展,水電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但是金門因水源有限,東半島僅能依靠湖庫供水,而湖庫有優養化及每每遇到旱季缺水的困擾,導致水質不佳一直備受民眾所詬病,雖然目前自來水水質已大幅改善,但很多東半島民眾,依然不敢使用自來水用來煮食,而西部地區則因長期使用地下水,目前每天超抽地下水8000噸,加上金酒公司釀酒所增加需水量,以及來金觀光客和兩岸人員往來日愈頻繁,更凸顯金門缺水已相當嚴重,決不能等閒視之,為此,縣府與議會曾聯手極力向中央爭取,可惜尚未得到中央點頭,因此最近,地區研擬試辦用船運向大陸買水,雖然船運買水絕非長遠之計,但總比自台運水或海水淡化來得實際,也希望能因此引起中央正視,莫在蹉跎。 金門自開放觀光及小三通,目前一年進出旅客將近一百五十萬人次,而由尚義機場進出的人次一年約二百五十萬人到三百萬人,金門先天缺水,缺水問題已日益嚴重,如今更是雪上加霜,如強要台水金運,或取海水淡化絕對不符經濟效益,而用船運向大陸買水,正可以凸顯地區缺水困境,也可以為未來自大陸引水鋪路。 馬總統曾在抵金視察時,特別對於金門水源不足,鄉親反映自大陸引水問題,認為行政院應站在金門角度去研擬,讓金門發展往前走,為此,我們希望行政院儘速拿出辦法,廢除不合時宜法規,排除虛無的政治因素,協助金門解決水資源缺乏問題,以因應地區未來水源需求,尤其要讓金門東半島民眾也能有好水喝喝好水,向大陸接水是最為簡便可行又可一勞永逸的好辦法,值得中央審慎思考儘速執行。 兩岸關係近幾年來已越來越和諧,從開放探親、小三通到大三通,如今台灣已有班機直航大陸,大陸也已開放30多個城市居民可以來台自由行,兩岸人民早已你來我往,很多國人也早在大陸置產,廈門甚至已被譽為金門的後花園,足證兩岸關係已越來越密不可分,如今,台灣很多產品已都是大陸製造,兩岸貨幣清算機制也即將上路,這說明兩岸關係又邁向嶄新的一頁,未來兩岸的合作勢必會更加擴大,因此,自大陸引水,只要中央點頭,即可水到渠成,也才能一勞永逸解決地區缺水問題。
-
影視城開發要創造故事留住味道
昨日是金門有史以來,「星光」最燦爛的一天。一場堪稱華人導演圈的「高峰會」,昨天在金門隆重開幕。來自兩岸三地一百多位名導演同時來到金門,召開「第十二屆海峽兩岸暨香港電影導演研討會」。臺灣方面有中華民國電影導演協會理事長侯孝賢,大陸方面有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理事長李少紅,香港方面也有電影導演協會理事長爾冬陞等人代表與會。會中,縣府特別提出建構「影視城」的構想與規劃,讓諸多名導激盪出新的火花。 其中,與會的一位新銳導演連奕琦指出,其實金門整座島嶼就是一個大片場,且肯定金門當前的環境與氛圍,就是最理想的拍片場景,同時建議可將興建「影視城」的預算用來獎助新銳導演來金拍片,透過影像來推廣城市形象。 事實上,影視文創產業與觀光產業非常相似,都「無煙囪」、「無污染」,其中欲以影視娛樂帶動觀光風潮,往往有一定的風險,無法預期前來取景的影片,都能片片叫好叫座。可是這類投資,只要十片有一,能成功引起話題與討論,獲得的投資報酬率難以計數。以韓國為例,隨著幾部知名韓劇行銷全球,連帶打響了名號,當地旅遊業者甚至將影片取景地點串連成線,趁勢推動影視觀光旅遊,一時間為韓國創造了不少經濟效益。臺灣方面,先前有名導魏德聖的「海角七號」,不僅在國內票房取得佳績,連帶也讓恆春、墾丁、枋寮成為熱門觀光景點。最近則有導演李安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不但橫掃華人圈,也在全球引起熱潮。連同李安團隊在台中打造的片場也跟著聲名大噪。而金門其實也有「夏天協奏曲」以及「落番」等佳片,在臺灣甚至國際上揚眉吐氣,連帶為金門創造出許多無形的資產。 事實上,正因為幾個成功案例,人們已注意到影視娛樂產業對某一地區觀光產業的帶動與拉抬效應。各縣市紛紛祭出各式各樣的優惠與獎勵,期待導演們能將場景拉到該縣市拍攝。如前所述,這就像是一種投資,只要投資的十部片裡有一部獲得迴響,一切都值回票價! 金門地區的開發歷史悠久,又親身經歷冷戰期間的兩岸對峙,以及戰地政務的獨特經驗,不僅為金門保存了難得的生態環境,透過歷來先輩所積攢留存下來的各式閩南建築,讓金門被譽為「閩南文化基因庫」。這些條件,都是金門推動影視拍攝以及觀光旅遊的重要資源。 我們知道,縣府當前正朝此方向努力,不僅在文化局已有既定的影片拍攝獎補助機制,近來交旅局也特別將婚慶攝影導入觀光,最終都是希望透過影像為金門做宣傳。 然而,誠如幾位名導昨日在研討會中的發言,影片取景,追求的往往是當地的原始風貌,而非刻意打造的人工環境。李安導演在台中打造的特效片場,恐怕是比較獨特的個案。欲將影視與觀光結合,一座城市的「故事」與「味道」,恐怕才是最關鍵的元素。 對於影視城的規劃,我們認為,應以拍片後留存,並進一步開發為遊樂園區,才能創造價值、發揮效益。幾位名導的建言也非常中肯,打造影視城的同時,還必須設法留住原有的「故事」與「味道」,才能在原有基礎上創造出新「故事」,留住舊「味道」。唯有如此,方能帶動觀光旅遊,城市行銷亦得以奏功。
-
改造金門地貌之至道
自上世紀中,舉世各國在經濟成長之後;人類享有未有之經濟成果後,反思自身周遭生活空間,突然發現,不管人類科技如何發達,工業成果如何顯著;但最終仍需回到自身的社區來,回到居家的生活空間來。因此,如何建構一個舒適、賞心、怡然的生活空間,才是人類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程,這就是所謂地貌改造運動。今日都市規劃中列為必備之綠地、公共設施、基礎建設等,乃至建築容積管制等規定,均是拜此運動下之產物。 台灣欲立於全球,自不能例外於此人性空間之潮流。多年來對各地城鄉地貌之改造,均不遺餘力,且成效在冊,諸如淡水漁人碼頭、宜蘭河整治、日月潭拉魯島重建、中正機場航站改建,及高雄五福觀光大道等都算是。若深入探討之,均可發現這些地貌的改造運動,不外是全面落實永續、生態、人文、社區的價值觀,扭轉過去對自然資源竭澤而魚的態度;尤其是全力整頓舊有景觀,全面改善社區層級的地貌與質感。綜而觀之,頗似複雜性,允宜從中探討方便且有效之至道,才是有效之方法。就此而言,我們認為要有效改造金門地貌,宜從兩方面著手入門:以美學規劃建物天際線,及全方位地表公園化!也唯有從此兩方面著手,才是改造金門地貌之至道,允為相關單位參考。 首先是以美學規劃建物天際線。對常旅遊者言,對歐美先進國家之最初印象,應該就是他們社區整體的天際線不但美觀且整齊,也就是社區之屋頂是有規劃的:一種美學之下的規劃,使人觀之賞心悅目,印象深刻。更不可能有雜亂無章的鐵皮屋出現,或臨時搭建的醜陋建物。我們認為,就金門現況而言,加上環保綠建築之功能,應規定所有金門新建案,均應兼具美觀且整齊,列為改造金門地貌之入門工程。 再來是全方位地表公園化。也就是說,全體居民應有一個現代社區共識,那就是說,除了建物外,所有住家、社區之空間,乃至公有地、荒蕪農田,均應鼓勵、乃至規定全面公園化:全面種植草坪、花卉、喬木。使整個地表看起來舒坦、悅目,且綠意盎然。就此而言,本報之前有關「植栽到家」之具體作法,正是此項政策之作為。更不諱言地講,此項政策之成敗,正是金門地貌改建成敗之要素,實足令關心者焦注之。 新加坡在城市白皮書中有言:地貌美觀與否,猶如人體衣服之得體否!我們且以此句與有志者共勉,共同來改造金門地貌:期待美麗新金門,在你我共同努力共識下,早日完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