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虛心檢討缺失用心落實民意
隨著建國百年春節年假結束,但見各行各業,回歸原來工作崗位,收假而也收心,打起精神,整裝出發,相信「揚眉吐氣,鴻兔大展」已然成為大家共同努力追求理想目標。 總統馬英九,曾於春節期間許下一、要經濟暢旺,商機無窮。二、盼風調雨順,人民安康。三、願人人做好事,處處有溫暖,弱勢有照顧「新春三願」,凡此不僅只是精神喊話,提振士氣,也是工作目標,需要舉國上下同心協力,勇往直前,共同實現。 又春節期間,縣政團隊秉持縣長李沃士之政策指示,為使鄉親歡歡樂樂,平平安安過新年,眾志成城,全體動員,不惟使得台金之間,兩岸三地海空運輸通暢無阻,往還遂心所願,而成千上萬登上太武山「海印寺」膜拜信眾,也在軍方充分配合支援下,挪出大量臨時停車空間,人人稱便,心存感激,更在既有建設基礎上,加強整理設計美化,許多開放參觀旅遊景點,予人耳目一新,人潮絡繹不絕。幾個擔任主角機關成員,為能滿足春節假期遊客需求,竭盡心思,各出新招,讓人遊憩、觀賞、散心、娛樂,渡過一個歡忻快樂新春年假。 有人以「換了位置,換了腦袋」,藉此批評人與事。其實,也可另作解讀,換了位置,何妨也換腦袋?祇要換了位置,仍能一本初衷,不改職志,且能改變想法與做法,將事做對,作得更好,適才適所,發揮所長,不啻也是好事。何況民意需求日益殷切,一成不變,墨守成規,早已不合時宜,改變創新,至關重要。 根據長期觀察,公僕換了位置也換腦袋者,都有不俗之表現,既知「用心」也知「創新」工作,成效贏得口碑。諸如「獅山軍事景點」開放,環保局備有環保車輛,供人就地搭乘環繞環保公園遊覽,農試所、林務所聯手造景,利用社會福利館背面農地,種植一片「花海」予人觀賞,水試所舉辦釣魚比賽及安排助興節目,吸引上萬遊客到場參與活動,畜試所尋寶積點兌換彩券及發放一元紅包活動,文化局「史博館」觀眾此起彼落,雖然假期短暫,兩岸三地出入總人數較諸去年略為減少,惟見到處喜氣洋洋,熱鬧情景不遜往年,讓人感到充滿生機。 此外,縣政團隊秉持縣長李沃士政策指示,即將設置「199」專線,加強為民服務深度與廣度。而在對外招商引資方面,多項具體措施相繼出爐,且將結合「產業有家,家有產業」計劃,克服一切困難,集中各方力量,積極落實執行,若謂民意即是施政動力,則民意也是施政之助力與後盾。 值此金門即將進入「脫胎換骨」關鍵時刻,分工合作極為重要,有幸躋身公門者,務必打起「搶時趕路」之精神,,打破「保守」觀念,「顧全大局,成就大事」、「榮辱與共,甘苦共嘗」。再者,日前讀者投書地方平面媒體,對於金酒公司配售建國百年紀念酒作業方式,重蹈憑證排隊覆轍。以致引起鄉親不耐與怨言,使得一番「福利鄉親」之美意,如今卻成「曲意」話題。欣見金酒公司能以「聞過則喜」之態度,虛心接受檢討,公開對外說明,促使大眾明白真象,舉措值得鼓勵肯定。 縣長李沃士一再勉勵團隊各級領導幹部,為民服務工作,不容推拖敷衍,而要實事求是,讓人知其究竟。畢竟縣政團隊旨在依法行政,解決民瘼民困與民怨,因而培養各級幹部「責任心、榮譽感」也是主要課題,俾期公僕同仁共策共勉,使之蔚成風尚,創造績效,宏大事功。
-
抓緊開放陸客自由行新契機
據行政院陸委會近日說明兩岸小兩會(台旅會、海旅會)協商自由行最新進度,預計今年上半年可望實施陸客自由行,更值得注意的是,我方政府正積極規劃讓金門、馬祖率先於四月開始實施陸客小三通自由行。這個陸客自由行政策開放訊息,應該是振奮人心的好事一樁,對振興金門觀光產業是一道強心劑,不僅對傳統金門觀光旅遊業,就連一般小吃店、小攤販、小民宿、小出租與修車業者等各行各業,將帶來難以估計的龐大商機,問題是我們是否能抓緊這次陸客自由行契機? 若依照中央規劃,剩不到兩個月陸客自由行就要來金門,我們準備好了嗎?開放陸客自由行,意味這未來陸客來金旅遊,除了團進團出的旅遊團之外,還包括沒有導遊與領隊的「高檔散客」,這些「高檔散客」喜歡依照自己的喜好與計畫,從事深度旅遊或焦點體驗,他們的可能是手拿相機的背包客,也可能是專業的賞鳥客,或是放下緊張沈重工作來享受慢活的都市客。自由行旅客相較團進團出的團客而言會「比較高檔」,通常指的是這些自由行客群教育水準較高、或是消費型態要求精緻服務、或是強調要進行一場有意義的自我發現與自主交易,不要導遊來仲介消費,也不要行程跟隨配合一堆人。 對這樣自由行特殊的消費客群,金門準備好了嗎?不必懷疑,以金門觀光資源較為靜態而言,絕對是比較適合自由行,譬如說,以金門特有的閩南文化建築而言,這些閩南古厝除外觀的典雅氣質外,更蘊含著儒家傳統價值,以及住民的智慧美學,這些具有文化厚度深度的傳統建築之美,若沒有足夠時間細細品味,比較難以感動人心,相對地走馬看花的團客,就很難體會出金門傳統建築的靜態含蓄之美,團體的人數較多,導遊甚至會在行程將其跳過。 此外,金門生態旅遊資源更是吸引自由行的賣點,例如,著名的金門候鳥鸕鶿飛行行列壯觀如黑色大軍,但試問蜻蜓點水的團客,很難想像有時間駐足等候,但專程的賞鳥愛好者則會耐心紀錄,就算捕捉一剎那的精彩鏡頭,都願意癡心等候。而金門小島好山好水共孕育著三百多種鳥,這會讓愛鳥賞鳥人捨不得離開。其他如歷史古蹟、戰地特色、僑鄉文化、與兩岸關係等等,無一不是吸引自由行旅人探索的好題材。更重要的事,金門純樸善良的人情味,更是吸引自由行客人無可取代的珍貴觀光資源。 再過兩個月金門就要開啟陸客自由行的新時代,對發展觀光旅遊業為主的金門而言,具有「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基本要求。比較令人擔心的,是目前金門自由行的網路資訊導覽服務、交通便捷程度,以及各相關旅遊產業異業結合服務網絡等等,基本上都沒有被好好建構起來,也沒有針對開放這波陸客自由行進行「迎客準備」的籌備;金門一般商家也都不太知曉,實施陸客自由行後,這些特殊客群身上有哪些特質與喜好?因此,我們要呼籲:至少政府與業者要為迎接這批自由行「貴客」率先叩關,要開發幾條屬於首波「陸客自由行」專屬新路線,並在對岸積極行銷金門自由行的相關資訊,同時要對內大聲疾呼金門鄉親要開始學習用「微笑」、「熱情」與「誠摯」態度來迎接高檔客人上門,將最好服務效能發揮出來,此時,應該是金門要動起來的時候,希望每一位鄉親都被教育或訓練成金門的義務導遊,攜手共創觀光立縣的新境界。
-
廣納各地人才才能重振金門
清大數名學生參加美國電腦程式競速比賽,打敗各國對手,榮獲冠軍,台灣人都感到與有榮焉。同一天的新聞報導也指出,微軟與英特爾等公司都對這數位學生表示公司會虛位以待,歡迎他們加入,延攬之意甚為明顯。我很好奇,美國的程式工程師協會或勞工部,為什麼沒有跳出來反對,堅持要「優先聘用美國工程師」、或是主張「三管五卡」,給這些可能赴美就業就學的台灣學生加上一些緊箍咒?要說保護本土勞工或學生,全世界各地多少都有這樣的情節,但台灣的政策是否搞過頭了?這是之前朱敬一先生的文章,深切地指出台灣多少年來因為深溺於所謂本土意識形態,以致近乎鎖國的失策。 其實之前即有鄉彥以「別把籬笆築太遠」為題指出,就因堅持開放政策,才使得位於歐洲中部,山水明媚的瑞士小國,非但沒有小國孤僻的困境,更開展出她獨到的特色屹立於世。在這篇文中更具體指出之前苗栗縣長劉政鴻大手筆請來全球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卡列拉斯(Jose Carreras),來苗栗舉辦唯一的一場戶外演唱會,讓山城不再與世隔絕,不僅可以沐浴在抒情美聲中,更可以同時跨入國際化的腳步;不僅舉縣轟動,更帶動大批外縣市人潮湧進山城觀賞,使小小山城登上國際媒體版面,這正是深諳「別把籬笆築太遠」的具體作為。在文中更深切問道:若劉政鴻不是邀請卡列拉斯,而是請縣內客家樂手主打,其促銷效果又將會如何?就好像當令一時的「大堡礁島主」徵選活動一樣,不但掀起全球熱潮,更為澳洲帶來無限廣告效益!但試問:若當初澳洲也陷入「本土」迷思,限徵「本地人」,則其結果又是如何呢? 我們不厭其煩地說明這些,無非在說明,對於處處講求鄉誼、輩份、宗親、資歷之金門來說,對於未來之影響得失將如何,其實答案早已知曉,更可怕的是,這種半封建式之鎖島心態,並未隨著全球化、知性化而改變或消失,反而日益嚴重,乃至連職司知性、前瞻之學府,竟也民粹地加重這種自我迷失的政策,長此下去,誠不知外面世界為何物了,怎不令有心人擔憂呢?君不見為了連接對於金門之自戀,竟而不顧史實之嚴謹性,乃至妄自連接當年軍方為了振奮人心的一些「政策史蹟」,按理在去除戒嚴之後,金門應可自此以理性之態度,恢復原有之面目,以便重新站立於世上,可惜的是,當年軍方政戰文風不但未除,反而更加嚴重,怎不令人憂心? 中興以人才為重,且看美國不但給獎學金給世界各地學生,不分國籍,在就業方面也相當開放,否則卅年前,李遠哲也就不可能在柏克萊畢業後任教芝加哥大學、而朱經武畢業後任教休斯頓大學。當年,老美也從未對李朱兩位「外國人」搶了他們的任教飯碗而抗議。就因美國此種開放政策,不僅能吸引到世界各地優秀人才,不僅為美國創造政、經奇蹟,創造更多就業人口,更使美國能成為世界強國。就此而言,金門,這個蕞爾小島,這個各項資源欠缺之小島,若要重振她,唯一之政策就是打破界限,以各種方法鼓勵各地優秀人才移民、任職,這才是重振金門之大道。
-
良兵到良民精進金門發展的重要力量
地區受主客觀因素影響,年輕人投考軍士官學校比率甚高,當一批批官兵告別軍旅後,依然不改愛國愛鄉情懷,繼續獻出個人熱誠與心力,投入社會服務行列,不論戒嚴時期或是當下,由良兵到良民,這些退伍袍澤同時兼負著社會棟樑與後備軍人雙重職責,並成為社會各階層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基於國家安全需要,落實全民國防,強化動員整備,投入災害防救仍是國家發展安定民生的重要課題,健全後備組織,厚植動員能量,同時也是強固國軍整體戰力的關鍵元素。金門卸下戰地面紗後,地區後備服務中心的設立,扮演著凝聚青溪袍澤情懷,聯結忠義團隊能量,延展後備動員能量的重要角色。 「完善動員,寓兵於民」為後備輔導組織精神所在,地區後備服務中心平時重要任務為新兵訓練、動員管理、後備服務與留守業務等四大工作,後兩項業務則對青溪家庭與安定社會產生重大影響,金門自古為「雄鎮海門」的戰略要地,地區後備服務中心則為「固守民心」的基本要塞,兼具共創祥和社會的重要能量。 地區青溪幹部皆為縣籍子弟兵,長年以來,地區青溪幹部不負忠義精神,延續著軍旅期間「以軍作家」的精神,繼續為故鄉發展獻上心力,透過角色的轉換,重新體現「在營為良兵,在鄉為良民」的生活哲學,藉由後備服務中心與青溪家庭的溫馨互動,各級幹部的熱誠付出與無私奉獻,同時為地區社會進步注入一股朝氣蓬勃的活力。 「青溪人,忠義情」刻正投入各行各業服務,默默為金門建設與社會發展獻上心力,他們軍旅期間,奉獻寶貴青春,保國衛民,告別軍旅後,仍不忘本份,為克盡服務家鄉,守護家園的重要目標,繼續以犧牲、團結、負責的工作態度,各自堅守工作崗位,同時藉由青溪協會組織經營,親愛精誠,相互勉勵,開拓未來,真正成為愛鄉愛民的青年俊傑。 金門自解嚴後,政府與百姓都把握這個自主的機會,相繼投入無限心力,各項建設發展致能突飛猛進,然而任何事務發展總有困境,每當遇到發展瓶頸時,常有人才缺乏之嘆,「人盡其才」當社會發展關鍵因素之一,也常是發展不順癥結所在之一。青溪幹部為民為鄉服務,正是家鄉發展的重要人才,正說明著在地仍有許多默默奉獻心力的鄉親,正可為吾人建設金門的重要典範。 熱愛家鄉,人人有責。部隊是個重視專業訓練與經營管理的單位,軍旅期間對於任何人而言,學習與體會到「經營與管理」的技巧與本領,常讓他們一生受益無窮。各級縣市政府都有負責兵役業務部門,除了役男管制相關事務外,對於動員業務也不容忽視,除了戰時後備動員外,如何借力使力,鼓勵退伍官兵發揮專長,為家鄉建設提供心力,也是值得吾人思考的方向。
-
走出內戰框架走向永久和平
「假如沒有六十年前的古寧頭大捷和五十九年前的韓戰,今天台灣地區的最高領導人將不是中華民國總統,而是中共黨中央所派的書記」,古寧頭戰役一甲子前夕,二○○九年十月二十一日,旅美專欄作家林博文在《中國時報》撰文〈改變歷史的古寧頭大捷〉,他亦回應了日本作家門田隆將撰寫中的《古寧頭戰役的無名英雄:根本博中將的生涯》最後定名《為義捐命》一書,「很可能把根本博和其他日本顧問的影響與功勞誇大了」。 距離林博文發表專文一年多時間後,二○一一年二月 十四日的《聯合報》在要聞版大篇幅報導〈古寧頭大捷,侵華日將來台助戰:根本博傳記,揭62年前秘密,報答『以德報怨』,偷渡來台任顧問,3天滅共軍,蔣介石贈花瓶,家屬要捐還我政府〉,消息一出,引發頗多議論,北大博士、《金門之熊》作者田立仁受訪時認為,「近年來日方很愛強調根本博在古寧頭的貢獻,宣稱根本博是打勝仗的頭號功臣,還有人說根本博『指揮作戰』,這些說法都嫌誇張,也缺乏事實根據」,政大歷史系教授劉維開也指出,「目前紀錄並未顯示湯恩伯作為是出自根本博意見,戰役的主要指揮者是湯恩伯或後來率援軍趕到的胡璉,幾十年來一直高度爭議,甚至一度使國防部為難,因為每逢勝利紀念,兩位老將的舊部,就要為『仗是誰打贏的』爭論不休」;軍事研究者丘智賢也在以〈功在古寧頭?根本博秘議中日義勇軍〉為題投書報端,持平寫道,「隨著廈門失守與湯恩伯被調回台,中日義勇軍計畫未能執行,無疾而終,根本博在金門戰役中的貢獻並不若日文傳記中那樣活靈活現,但是蔣中正總統的以德報怨政策,確實影響了一代日本人對於中華民國的觀感,在建國百年之際,仍是值得研究咀嚼的重要史實」。 二○○九年九月曾到訪金門的日本作家門田隆將撰述日將根本博參與古寧頭戰役掀起波瀾之際,台北《旺報》刻正連載從大陸解放後軍觀點著眼、劉亞洲撰寫的《金門之戰:從解放軍將領的視角切入》一文,強調一九四九年金門之戰〈古寧頭戰役〉對國、共局勢的重要性,「共軍打國軍,左右都是贏。國軍打共軍,橫豎都是輸。國民黨對共產黨的心理優勢崩潰於零。至一九四九年更是士氣土崩,精神瓦解。一敗如水,在這種情況下,金門戰役像一針強心劑,注入國民黨瀕死的肌體,這個黨又活過來了」。 一場扭轉國共戰局、台海情勢的古寧頭戰役,六十年來產生了各種不同觀點的論爭、解構,有共軍觀點,有國軍觀點,國軍觀點又分出以湯恩伯與胡璉兩將軍舊部為主力的互異論點;而身處在戰場的金門人,所能提出的主張,相對薄弱,古寧頭文史作家李福井所撰述《無法解放的島嶼:古寧頭戰役的背影》,是少數能從金門人民觀點呈現的,他也以〈戰爭的終點,和平的起點!│給胡錦濤先生的一封信〉作為自序,剴切提醒兩岸領導人記取戰爭教訓,使「金門從戰爭之島,蛻化為和平之島,使金門從兩岸戰爭的終點,變成和平的起點」。 古寧頭戰役與論戰,餘波蕩漾六十多年,如今又加入日本作家門田隆將為日軍中將根本博所撰寫傳記,正式定名《為義捐命》的中文版,三月間就要在台灣出版,預料將引起另一回合古寧頭戰役討論潮,此外,根本博子女並擬將當初蔣介石總統贈予的花瓶捐給中華民國政府,總統府可能由發言人羅智強表達感謝之意,認為「這也彰顯了台日人民之間深厚的情誼 」。 站在走過戰爭島嶼的人民角度,凡參與、護衛過古寧頭戰役的軍民,無論那一國人,也無論提出何種文獻、論點,我們何妨以包容的態度對待,而我們更深層的期待,正是林博文〈改變歷史的古寧頭大捷〉文末的歸結,「如今金廈風平浪靜,兩岸應走出內戰的框架,共同走向永久的和平」。
-
建國百年給金門人才一個機會
〈楊永斌掌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校長〉、〈薛承泰正式入閣〉,這是出現在二○○九年二月十七日《金門日報》頭版,格外引人矚目的兩則新聞,隨後又有社論評述這個「金門歷史的一天」。時間飛逝,今天正是金門人「治校」、「入閣」兩周年,也再次提供我們觀察金門人生態、金門菁英發展的時機點。 時間回溯到馬政府上路的二○○八年,適值金門「八二三戰役」五十周年,具有「戰爭」、「和平」的強大歷史年代氛圍裡,總統馬英九在總統府接見金門同鄉代表,並赴古戰場發表「讓殺戮戰場變成和平廣場」重要宣示,副總統蕭萬長到台北縣金門同鄉會頒贈「八二三戰後金門旅台菁英獎」,各種不同的場合裡,都可聽得見金門人發出「遠離戰爭,追求和平」的聲音,也看得見島鄉父老提出「給金門人才一個貢獻國家社會發展的機會」的殷切;其中,台北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王水衷更直接向馬總統建言,預告二○一一、中華民國一百年,馬英九將是唯一能身歷建國百年的總統,而福建省金門縣,是國境內唯一「不離不棄、堅定留守」,護衛、陪伴中華民國走過一百年的人民與土地,因此,王水衷也間接向總統傳達出「為金門打開另一扇窗,在變動中的兩岸尋找新出路。金門人要的不多;懇請中華民國建國百年的馬總統,給金門人才一個機會,給金門經濟一個機會」。 做為與台灣四百多年移民社會產生開發聯繫的中繼站,再化身半世紀來捍衛台海安定的守護者,卻又是以台灣為政經中心的「邊陲」、「邊緣」角色,致金門人長期有著被「遺棄」、「弱化」的心理。因而,金門人期待土地被建設,人才被重用的心向是可以理解的。這樣的聲音,經過不斷的詮釋、傳送,中央領導人也漸從忽視到接收。馬英九就任總統前後,攸關金門事務的談話中,有一段就道出「金門地區產生的人才,在比例上超過台灣;而光復前台灣與金門的聯繫不多,光復後金門又長處戰地被管制,我深刻感受到金門所受到的發展限制以及過去為台灣本島所作的犧牲,致金門人必須離鄉背井,出外打拚,留在家鄉不到十萬人,卻在台灣有二十萬人、海外有二十萬人」,從土地情感出發,再勾出「百萬金門族」的人口圖像,此一話意,多少揭露了中央的領導人已能用情感重新觀看金門這座島嶼的存在,以及對金門族群的正視。 各項統計資料、數據,中央研究院研究員許雪姬調查,澎湖姓氏中有百分之八十五自金門徙居而來;福建省政府概略統計,二○一○年設籍台灣的金門人有三十三萬四千四百人;位於福州的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普查閩廈等大陸境內,一九四九年前留居的金門同胞有四千三百零五戶、一萬二百八十一人;在南洋,含二、三代移民;號稱五十萬金僑。十萬現居母島的金門人,連同島外,「百萬金門人」的族群氣候已形成。 百萬金門人,可止於統計數字,亦可產生族群大力量。歷千年的開發、遷移,金門人飲水思源、回饋鄉里的宗族情感,始終綿密深厚,但又如何才能聯繫鄉親、凝聚鄉情,讓金門人被看到?「世界金門日」是一個舞台,成立全球性金門同鄉總會、基金會是一個通道,而更重要的是,讓金門菁英、人才有發揮表現的機會。 楊永斌治校、薛承泰入閣,兩年來,我們看見了金門學術菁英為國家、社會、地方的精湛、務實表現,我們更期待、更多的楊永斌、薛承泰被政府、家鄉發現、重用!
-
輔導民間社團發展永續施政願景﹗
金城鎮公所蒐羅了內政部和金門縣政府的社會福利補助申請,以及相關的實施辦法和要點,彙整編印為「金城鎮一百年度社區發展業務講義」,內容詳實,一目了然,且附加有範例,將分送全鎮各社區使用和參考,期使社區發展在金兔年更有活力、效率與充滿希望! 金門民間社團的種類繁多,但多數功能性及效益不佳,可能是不爭的事實。有些社團成立,往往只為了公部門每年例行的微薄補助,吃吃飯、唱唱歌也就耗光了。實則,每個民間社團都該有它的功能及使命,而權管單位更負有輔導成長、評鑑優劣,甚或明令獎勵或退場的職責。 以金城鎮的社區發展業務為例。金城鎮公所在輔導社區參加內政部辦理社區業務工作評鑑,分別有在九十年前水頭社區甲等獎、九十一年吳厝社區單項優良獎、九十二年金門城社區甲等獎、九十三年庵前社區單項優良獎、九十四年北門社區甲等獎、九十五年鳳翔新莊社區單項優良獎、九十九年南門社區甲等獎的多項獎項和榮譽。這些榮耀自然奠基於社區民眾的熱情參與,但更重要的是輔導單位願意把社區營造當成一件重要的事來辦。實務上,許多民間社團的運作,都只是理事長、總幹事等少數幹部的事,而要鼓舞更多會員、民眾的參與,除了切身相關的議題及內容外,更重要的是要賦予組織「驅動力」。「驅動力」多數時候並不等同於狹隘的收益或補助款,而是物質以外的成就與共榮感。我們鼓勵地方人參與地方事務,除了落實民主自治與民意治理外,更重要在於凝聚情感及眾志成城的內涵。就民間組織而言,「吾心信其可成,則無堅不摧;吾心信其不可成,則反掌折枝之易亦不成」,一個團體產生信心最重要,而信心的來源,除了領導者的熱情外,輔導單位的作為更至為關鍵。謹提供以下面向供參。 其一、人員的訓練。社團通常是有共同的理想、一致目標的人員聚合體,而要達致一定的目標,又通常不僅只於嘴上嚷嚷而已。行動力直接表顯了組織的活力,輔導單位的責任便是將這股活力納於體制規範下,達致促進公共利益的最終目的。而活動力的所有肇因都源於「人」,於是乎便有了「社區營造師」等等的人才養成課程;這類的課程標榜與實務配合,多數時候卻又未能具體符合各區域的發展特性。基此,我們有必要建立常駐講師或專家群制度,針對各異的需求提出契合地方發展特色的訓練課題,以符實需。 其二、流程的明確。很多計畫的推動,都是剃頭擔子一頭熱,民間縱有熱情,卻容易因繁瑣的作業流程而打退堂鼓;針對此節,範例、範本通常就能發揮實質的作用,再加上專人的輔導解說,更容易事半功倍。 其三、訊息的更新。許多公共網站一建經年,人如流水改朝換代,資訊卻未見更動。相關單位有進行相應的發文及通知,但在網訊無遠弗屆的年代裡,善用與整合訊息網路,往往至為關鍵;只要簡單的作為就網羅更多的年輕思維,實沒有不傾力以赴的道理。 總之,金城鎮公所彙編「社區發展業務講義」,對社區發展自然會有著實質的助益,更免不了務實的輔導。公務資源有限,民力卻是無窮,尤以社區營造包羅萬象,若能妥善掌握,對順遂施政自是裨益無限!
-
排除民怨是政府當前政策
-由金門地檢署召開地區「司法改革民意座談會」談起- 金門地方法院檢察署,年前依照法務部既定政策指示,召開「司法改革民意座談會」,廣邀地區黨政機關及各級民意代表、律師、地方士紳等二十餘人與會共同獻替,就「司法改革」而言,乃屬首創,別有一番意義。 會議係由張金塗檢察長親自主持,並由主任檢察官針對檢察工作重點內容,具體成效,分門別類,扼要逐項提出介紹說明,由於事前準備充分,執行認真,慎重其事,雖未設定座談子題,惟有「簡而有力」之「引言與簡報」喚起共鳴,發言極為踴躍,既有建設性意見,也有誠摯熱情鼓勵,過程水乳交融,通暢有序,尤以安排週到,從無冷場,堪稱圓滿成功。 政府倡導「清廉執政」,置重點於匡正政風,澄清吏治,並將「親民、便民、利民」三大工作,列為施政主軸方針,更將傾聽民意,消弭民怨,視為當務之急,要求各級公僕,務必紓解民瘼民困,其中「司法改革」,全民關切,除舊佈新,厥為政府既定施政總目標。 政客批評:政府對於「司法改革」祇是口惠,而無實際行動,凡此有欠公平,不惟總統馬英九一再宣示「決心」不變,亦且雷厲風行,整頓司法風紀,追訴貪瀆不法涉案司法人員。又如對於江國慶沉冤平反,許榮洲是否真兇乙案,劍及履及,即時責付權責機關重啟調查,要求務必還原事實真象,該有法定程序與該有反省作為,政府坦然面對,誠摯負起責任,真要檢討,前朝無愧良心職守嗎? 再說:「司法改革」只是政府施政主要環節,據悉其中諸多研討文牘作業,早已如火如荼積極進行,此次分區舉辦「民意座談」,旨在「異中求同、同中化異、傾聽民意、集思廣益」,期使法律制度益為健全完整,從而嚴整司法風紀,達到「汰蕪存菁」,贏得全民信賴與支持。此乃「司法改革」終極目的,唯有穩健向前固根本,急就之章,則非「改革」所宜。 平實而論,司法系統本來封閉,兼以一般人對於司法衙門深似海印象根深蒂固,並不盡然了解,司法機關肩負罪犯追訴之外,也在「為民服務,維護人權,伸張公平正義,確保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康」方面作出重大貢獻,因而「誤解」難免,偏執觀念油然而生。 此次座談,即是推動「法治教育」,也是雙向溝通最佳方式。倘能由「點」而「線」,由「線」而「面」,週而復始實施,不惟有助落實「司法改革」,更能藉此拉近與民眾距離,讓社會大眾了解司法真象容貌,導正一些「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偏執想法與看法。 此外,談到民怨,其來有自,古今中外,莫不皆有。要問究應如何排除民怨?此乃每個公僕都應主動負起之責任,也即用心行動,盡力而為,付出同理心與同情心,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無由置若罔聞,我行我素,所謂「得民者昌,失民者亡」,欲期減少民怨,及時紓解民瘼民困,政府領航,公僕率先是也。 金門地檢署檢察長張金塗就曾說過:人民對法律之感受是政府改革力量。一語道破社會大眾對於司法,懷有高度期待,儘管審檢關卡嚴謹,毋庸置疑,祇因民眾冀望司法系統純潔如玉,公正無欺,因而十目所視,十手所指,一般民眾長期以來對於偶有發生之不良司法風紀問題刻板印象,儼然成為「司法改革」之重點。 有云:事在人為,主宰在人,或許現行司法制度確有不周,人員素質,良莠難齊,然而別忘「奉公守法」是每個國民應盡之義務與責任。爰特在此呼籲大家相信司法,支持司法,畢竟司法才是「是非對錯」最後裁判者。捨此,誰來摘奸發伏,除暴安良,確保人權,維護社會秩序安定祥和? 排除民怨無撇步,用心服務則是最佳方法。
-
昔日戰友攜手鍍金
日前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首度釋出善意,表示願意積極配合金門縣政府拚觀光、拚經濟!研擬將珠山銅牆堡附近開發案面積九十一公頃、碧山楓香林區興建高爾夫球場、影視城…等開發案面積八十四公頃,以及金寧鄉慈湖段五地號規劃興建國宅案的一點三五公頃面積的土地中,屬於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所有的國有地劃出,交由金門縣政府妥善開發運用,為縣民謀求最大福利。 其緣由來自於去年(民國九十九年)年底,金門縣長李沃士拜會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主動向其提出因應金酒公司金城廠供貨量需求亟需擴廠案,與珠山銅牆堡、碧山楓香林區旅遊休憩項目投資開發案之規劃,請金管處能檢討劃出在開發案當中有關之國有地權限之因,在此也必須為金門縣政府的相關單位同仁鼓鼓掌,這畢竟是件為金門未來榮景邁進的美事,也是李縣長競選政見的落實舉措,縣府能有積極的作為,總是值得稱許的,金門縣民也不希望父母官是個猶如「老牛拖車」或者「尸位素餐」的團隊,終究不是縣民之福;永無止境地批評,又或者毫無道理地為反對而反對,這樣的態度對於大部分認真堅守崗位的縣府團隊成員也很難一直提起勁奮鬥下去。 身為地方百姓最高的服務機關首長,其所作所為理所當然要攤在陽光下,讓鄉親用放大鏡檢視,接受大眾的公評,要有極大的雅量去虛心接納各方各界的意見、建言,才能瞭解民意、體察疾苦,在廣大民眾的監督下確保執政者腦袋清醒,採取正確施政方針;然而,這一切的監督準則,都應當在有道理的基礎下說教,有瑕疵的該檢討、明確有錯的該依法懲處並改善,但是,像這種「做對的事」!我們是否就應該不吝嗇地適時給予掌聲,總沒有人喜歡永遠遭人如台語俗話說「做到流汗,煞乎人嫌到流涎」般對待。 我們都知道,目前金門最饒富觀光資源的土地,幾乎屬於中央政府單位(如:國防部、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等)的管轄,多年來沒有顯著發展,讓地方建設呈現牛步化,早已是不爭的事實。數十年前,金門軍民合力抵禦共軍,以無數的血淚守住了我們的國家,才有現在的中華民國一百年,這也是一段鄉親們已經講到爛、聽到煩的歷史(但我們仍應該繼續引以為傲),金門縣與台灣本島,一路風雨飄搖地走來,始終是併肩作戰。過去因為國家安全,犧牲了金門的建設,現在兩岸和平了,中央沒道理在這個時候拋棄金門這個老戰友!馬英九總統不僅在縣長選舉前到金門來親口感恩,並且承諾「許金門一個未來」!而選後迄今也積極在兌現這些「支票」,從已經動土的金門大橋、免稅商店的增設、遊艇碼頭開發的規劃…等等,一直到此次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不僅願意配合李縣長的建設而釋出國有土地,並且依據修訂放寬後的「離島建設條例」,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亦會挹注更多的資源,來協助豐富金門的地方發展,這都是不爭的事實! 當然,有好的開頭,也要能一本初衷地走完全程,鄉親們的「火眼金睛」還是會持續不懈怠地監督著每一項建設的進度,縣府團隊可要戰戰兢兢地努力讓掌聲延續,可別戛然而止,我們不會希望看到一個虎頭蛇尾的建設,讓鄉親帶著很高的期望,卻又面臨很大的失望。衷心期許中央與地方能不辱「中央地方一條心,金門建設一定興」的使命!讓我們早日共享「昔日戰友,攜手鍍金」的甜美果實!
-
對裸露地綠化應有的省思
裸露地不但是造成大氣中的懸浮微粒來源之一,也容易成為城市髒亂點,有損生活環境,有礙市容觀瞻。對此,先進國家莫不以獎勵之方法來改善美化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綠化;草皮綠化。台灣近幾年來也步此工程,且成績非凡,如高市環保局祭出補助綠美化植栽經費、申請地價稅減免、容積率獎勵等多項優惠措施,不僅有效改善市容,更有效淨化空氣品質。就現有資料顯示,環保局列管裸露地面積約二五六點六二公頃,主要是以綠化為主,為了有效管理,環保局均不時派員巡查掌握裸露地是否落實防制改善,以輔導改善代替懲罰。同樣地,台南縣環保局「裸露地整頓暨綠美化」計畫,二年來共完成45處裸露地綠化,還改善3百多個社區髒亂點,協助更多社區、村里打造綠色潔淨空間。對空荒地甚多之金門來說,我們是否可以從中取求一些省思呢? 不可諱言,咱金門對裸露地向無有效獎勵辦法,以致成為整治盲點,不僅造成農村荒蕪景象,更帶來空汙的問題,而有關單位向來之習性就是廣舖水泥,且美名為鄉村整建,豈僅貽笑大方而已。因此如可提供改善誘因,包括針對私有地進行美綠化,並無償提供民眾使用諸措施,提供給市民更多休閒遊憩綠地空間,為高市注入清新綠意,創造健康、幸福的優質生活環境。應是當務之急,而草皮應是最有效也是最佳之措施,允為有關單位借鏡參考。 草坪(皮)是世界上最佳的地被植物,具有穩定土壤、防塵、滅音的效用。更是一種可以讓人踩在上面做各種活動、遊戲等休閒生活的好地方;就如同美國白宮草坪一樣。但可惜的是,在台灣全省各地的公園綠地,及遊樂場所都設立一個告示牌:請勿踐踏草坪!是非常諷刺及無知的!就因為草坪具有散熱、靜音、吸塵的功能,因此在先進國家如歐洲各大城市,早已是先進與否的指標。不談這些功能,修剪整齊之草坪,與喬木、灌木、花卉組成之公園綠地,更能讓人有愉快、乾淨、涼爽的作用。因此,為改善金門空汙,為使金門進入現代化城市之林,應立法新建工程,必須有三分之一空地綠化:平坦地一律種草皮,嶇坡地一律種原生喬木,並且編列預算養護之,至於舊有建物,應鼓勵另闢綠地種草皮。 易言之,什麼時候金門遍地皆是碧草如茵的修剪草坪,居民皆視養護草坪為正當家庭支出與家事時;才是金門邁進先進城市之日!所以縣府應主動輔導、獎勵住家廣種草坪,業管單位更應「宅配到家」,義務為申請者整地、種植、及後續維護之輔導,所有經費由金酒負責,並效先進國家,成立草坪養護公司,進而增進就業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