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打造一座友善的觀光島嶼
新加坡的「海峽時報」日前刊登專文表示,台灣的商店服務好,民眾有禮貌,搭捷運會排隊,公車會讓座,但車輛上了路便爭先恐後,絲毫不曉得禮讓行人,這方面的素質還有待加強。在金門,最近因為大陸發動萬人赴台旅遊的緣故,大陸團經由小三通往返台灣、廈門的比例高得驚人,金門尚義機場亂得像鍋沸騰的粥;此情此景,我們最直接的感受是,多數大陸旅客的嗓門高得嚇人,且不論是在何種公眾場合都視若無人,再有便是衛生習慣及飲食習性亦與吾等迥異,垃圾、廚餘多更不在話下。以上這兩則訊息看來無關,實則直指國民禮儀及社會生活的根本。 有人說:「體察一個城市的進步程度,可以看街頭自動販賣機的故障比率,或者是公用垃圾桶的妥善率,如果自動販賣機的故障比率高,或公用垃圾桶周遭有隨意棄置或遭破壞的現象,便代表這個城市的國民道德及生活教育有待加強。」 台灣社會(包括金門)當然有值得稱譽的特質,聰明、勤奮、守法、有禮、重秩序,但車子上了路橫衝直撞也是鐵一般的事實;要說環境的清潔,雖然比上不足,比下卻也綽綽有餘,但我們是否就能因此非議或容忍某些客人界限之外的行為表現?倒也未必盡然。 首先,我們必須理解,一個受歡迎的旅遊地點,絕對也是座友善的城市(島嶼)。金門的物產、山川條件或許不如許多名勝景點,但我們必先確保居民的熱情是足夠的,信念是堅定的。陸客大舉經金門中轉赴台旅遊,對金門而言,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有很多的人來貼近金門、體會金門,憂的是,我們拿什麼來款待遠道而來的貴賓?旅遊是服務業,賣的是服務,訴諸的是情感,我們很難想像,當我們心裡、嘴裡都存在著「那些沒水準的阿六仔」的意念時,對方將投射給我們何種期待?故不論兩岸是否同文同種,只要以同理心來探討我們是如何接待自己的客人時,答案便不辯自明。對於寶島的生活習性、居民特質,有否充分的資訊與認知?對於脫序的禮儀表現,我們是否一如陌生人般的搖頭別臉?一個友善的城市是不怕得罪人的,一味的放任客人失禮,益發代表著我們的心虛與膚淺。 人我之間的交流是項複雜的理解過程。我們可以說他人沒水準,但說這話的同時,必先確立自己有足夠讓人檢視的信心與條件。究底而言,面對如織的客旅,金門沒有絲毫的準備,如準備好了,就不會是像如今這般的任由旅客虛晃一下、蜻蜓點水。我們常說要保有金門特色,卻不想因薄利多銷下的蠶食鯨吞,金門正向著落伍的一邊傾斜。公部門無力開出強力的救命丹,只好任著旅遊業自我擱淺。試問,在開放觀光近二十年的今天,如果我們還無法自傲的說,金門已經開拓了規模性的目的型旅客,那我們憑什麼去嫌來客不夠水準? 一個友善城市裡的友善人民必須具備守法與安全、和諧與對等、自由與包容、快樂與分享的素質與情感,並盡可能的將自己的特長與感觀發揮到極限。或許,下回再見到「大聲公」的遊客時,我們可和顏悅色的告訴他:我們歡迎你,但這不符合我們島嶼的氣質,可有榮幸讓我為您訴說這美麗島嶼的點滴?
-
劍及履及再創新局
交通、醫療、教育一向是地區鄉親極力爭取改善的建設重點,也是金門地區能否發展的主要關鍵,令人欣慰的是,近半年來,爭取多年的金門機場升級有望;金烈大橋興建拍板定案;成大醫院計畫來金設立分院、台北榮總設立鄉親急診窗口;金門大學八月即將美夢成真,李縣長、陳立委、府會各界、縣府團隊傾聽民意,劍及履及的成效,值得肯定。 台金交通,端賴空中運輸,隨著兩岸交流密切,小三通中轉人數逐月攀升,民國九十七年客流量為一百七十二萬人次、九十八年增為一百九十八萬人次,今年一至四月已經有六十六萬人次,年運量可望達二百萬人次,今年二至四月尚義機場關場率超過去年同期三倍,而旅客運量也因開放措施,經小三通中轉的大陸觀光團、台商人數由過去平均一天四百至六百人,提高到最近平均一天有二千人,原有的丙等航站規模,已無法滿足現實需要。每遇到霧季,機場人潮爆滿、一票難求的亂象,年年上演。 讓人欣慰是,經過地區府會各界力爭,交通部民航局局長李龍文於日前帶來好消息,金門航空站最快明年就要升級為乙等航空站,規劃斥資新台幣四億多元興建的西側航廈工程,擴大場站人員的編制,以容納目標一年三百五十萬旅客進出。 另外,金門縣長李沃士建議拆除尚義機場跑道頭附近的長城堡等障礙物,將航機起降標準由目視能見度一千二百公尺降低為八百公尺以利疏運,也獲中央積極回應。李龍文表示,已經和國防部協調採分二階段實施,第一階段將動用近一千萬元,在年底前先使航機進場的能見度標準降為九百公尺,預計可減少百分之四十三關場率,對於改善金門對外交通,滿足兩岸旅客需求,促進整體經濟發展,將大有助益。 而金烈大橋興建在歷經多年的爭取,今年終於拍板定案,不僅可以縮短大小金門有形無形的距離,對於小金門鄉親交通、醫療、民生問題,更可有效改善。 金門技術學院升格為金門大學,是金門鄉親數十年來的美夢,馬政府對金門展現充份善意與照顧之情,八月即將美夢成真,對於金門未來整體教育、文化發展,具有劃時代意義,如何配合金門整體發展,擘劃百年大計,營造更好的學習環境,以充份發揮升格後的效益,需要鄉親從長計議。 為了改善金門醫療不足問題,縣府團隊積極爭取各方資源,希望藉由各方醫療資源的挹注,提昇金門醫療水平,力邀成大醫院來金設立分院,亦見成果。限於地區醫療設備、人力,金門鄉親後送台灣榮總,時有所聞,初到異地,人生地不熟,往往求助無門,縣府苦民所苦,於急診室設立縣民服務處,與陳立委聯手,提供後送急診各項服務,更是貼心之舉,讓鄉親出門在外求醫,從此不再求助無門。 施政無它,苦民所苦,人民至上。只要時刻惦記,民之所欲,長在我心,就是政府施政最好的方向與藍圖。近半年來的各項施政成果,值得所有鄉親為金門拍拍手。
-
唯有乾淨選舉才能造福社會
全國性「三合一」選舉剛剛落幕不久,「二合一」選舉又接踵而至。為此,金門地方法院檢察署特於日前召集地區檢調及警政機關主官主管,大家齊集一堂舉行「反賄選」會議,針對如何加強「反賄選」議題,進行廣泛意見交換,期以未雨綢繆,群策群力,共同為維護優良選風作出貢獻。 會中,也曾聽取調查、警察及政風單位提出執行查察賄選成效檢討報告。也即「三合一」選舉期間,地區「查賄」成果豐碩。其中經由檢方偵結起訴計有四十餘人,扣案賄款多達新台幣六十八萬元之鉅,查獲人數與金額創下地方新高紀錄,證諸「賄選」事實持續存在,並非空穴來風,亟應齊力予以根除。 然而,依法行事執法機關,並未用此「績效」居功自豪,反而以有「賄選」情事發生,咸表憂心忡忡。因為選舉為民主之基石,旨在選賢與能,賄選頹風不能根絕,不惟民主蒙羞,對國家、社會、人民而言,可謂貽害無窮,身為國家執法人員,面對不法挑戰,義無反顧,唯有依法查察究辦,提供善良百姓純淨生活空間。 在此試問,如果選舉可以財物進行賄選,豈不等同拿錢就能買到官位。此與物化何異?還要選舉法令、制度幹嘛?何況,金錢一旦掛帥,此輩有了官位,捨本務而不為,而去營私舞弊,如此惡性循環,社會焉能不大亂?到頭來多數人陪著吃虧受苦,又能得到什麼樣服務品質?冀望其爭取何等權益?如何為人民看緊荷包?祇是少數選民一再掉以輕心,任令選務與執法機關,週而復始反覆實施宣導,卻又充耳不聞,甚而因小失大,寧願如此送掉神聖一票,誠然令人遺憾惋惜! 無可諱言,長期以來,有選舉即有賄選,頹風助長,有增無減。社會病了,功利抬頭,面對「私情」與「利誘」,法治良藥,有時難竟其功。惟若將之歸咎於執法人員查察不力,並不公平合理。 畢竟執法人力有限,最需「民力」支持,法有專章,明定罰責,少數心存僥倖,鋌而走險者,同樣使出混身解數,犯罪手法,一再翻新,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就「賄選」而言,所見所聞,花招百出,不勝枚舉,筆墨難書,殷盼全民發揮道德勇氣,同心協力,齊向「賄選」宣戰。否則查賄工作「事倍功半」,很難發揮「事半功倍」預期效果。 保障好人,打擊壞人,除暴安良,除惡務盡,興利除弊,為民謀求最大福祉,厥為檢調警政首要任務,責無旁貸。同樣道理,檢舉不法乾淨選舉,揭發弊害造福社會,即是全民共同責任與義務。 固然「賄選島」三個字,失之主觀偏頗,令人難以苟同,只是每逢選舉到來,流言蜚語,此起彼落,賄聲賄影,不絕於耳。站在愛家愛鄉立場,孰能置若罔聞,無動於衷乎?為能維護地區樸實傳統與公平正義,則應全力協助執法機關,將「賄選」風氣掃出金門,真要洗刷有損「金字招牌」污名,更需大家反躬自省,既要選對人,也要做對事,做到人人以「賄選」為恥,並以「乾淨選舉」為榮。 再說:查察賄選,只是執法機關工作任務之一,以其影響深遠,政府倍加重視,金門地方法院檢察署陳宏達檢察長則曾公開指出:「賄選」與「貪污」猶如連體嬰一般,難分難捨。換言之,賄選不絕,貪污難除,因賄選而倖進者,必然以其既得之權力,竭盡「將本求利」之能事,羊毛出在羊身上,民脂民膏,最後受害者,即是全民百姓。 茲此「二合一」選舉,即將進入高潮之際,檢調警政也將嚴陣以待,全面展開治安維護及查賄行動。在此呼籲萬勿以身試法,以免後悔莫及,與其到時喊冤,不如奉公守法,留個好名聲,庇蔭子孫,做個好國民,不是公私兩宜嗎?
-
全方位發展的金門
縣府團隊,正積極努力打造金門新形象,全方位行銷金門,舉凡交通、建設、文化、藝術、傳媒行銷,包括重新檢討國家公園範圍,一座紀念館及古厝的整修等等,莫不皆是縣府團隊努力的方向。 而新科及連任的議員、鄉鎮長,也都朝向新世代世局發展、堅信新使命的確實執行,將帶出各式各樣的聲音,金門人必須落實、全力推動一切計畫,必須堅持破解迷思,彼此相互打氣,不管面臨何種難題,都得找到方法解決。 新近一座金門大橋的興建議題,帶出許多相關的話題,當一座大橋被誤會、曲解、質疑、扭曲時,金門人只有更堅定的團結在一起,目光看遠,了解眼前的障礙與挑戰,正突顯金門更重要的定位,未來更具開發價值。 當金門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大,扮演的角色愈形重要,縣府團隊的妥當運籌,完善的組織架構、一個完全制度的健全發展邁進也更形重要,金門的明天,正努力銜接過去的計畫,金酒的角色也朝向多元化方向經營,目標也朝向面迎越來越多的外在挑戰,包括兩岸的互動與競爭。以求創造更好的市場、開發更好的經濟績效。 如何以各種形式及管道傳播金門價值,面對金門大橋的興建一再點燃熱門話題,金門為兩岸樞紐的特殊價值更清楚的呈現時,縣府團隊也費心的藉由文化藝術來改變一般人對金門的戰地印象,將文化創意產業,結合各種行銷手法,形塑出金門不同的風貌,把它亮眼的推介向外。可以說,現今的每一項議題都是金門的生存發展機會,都需要兼顧發展。 在旅遊部分,充分發揮金門觀光的內涵與深度。如何良性的為金門行銷,軍事營區如何構築更好的觀光行銷及活化的利用價值,也是當前努力的方向。 包括年節時交通的彈性變動、應急時直昇機的支援、民間一尊風獅爺的出土、一座社區活動中心的啟用、一項單車壯遊活動、一個雷區變公園等等,都是進步發展的過程,每一項都與金門環環相扣,也都關係著金門未來的前景。 當金門大橋的興建,提昇了金門的國際能見度,金門人也清楚看見了全方位發展的重要性,看見更大的海洋外的世界,有更多的可能在招手,經濟是一個基礎,文化藝術是最具內涵的展現,坑道、碉堡是軍事基地,也是歷史的警示,政府團隊的舵手,則引導全民向前行;未來幾年金門的發展可以預期的將是全方位的,變化與進步發展是明顯的,前景也會越來越好。因此金門人也要學習對外發聲,在必要時能夠清楚說明、立即澄清自己的島嶼定位。讓正面的聲音與力量,能快速而精準傳播出去,如此才能落實吸引更多外來企業到金門投資,達到全方位發展的終極目標。
-
發展金門豈容綠建築缺席
綠建築係指在建築生命週期中;一般係指由建材生產到建築物規劃、設計、施工、使用、管理及拆除之一系列過程,消耗最少地球資源,使用最少能源及製造最少廢棄物的建築物。易言之,所謂綠建築就是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的建築。它不但是目前最當令的建築,更是必要的建築。因為綠建築不僅在於減少消耗地球資源、能源,讓使用者得到省電、省水、省錢、健康的實質好處,更可有效預防洪災、改善地球暖化,可謂顧健康、救地球、護荷包三效合一。因此要發展金門,當然不容綠建築缺席。 為什麼要發展金門需要綠建築?因為就目前國內建材來說,大多經過繁複加工,進而使建築成為高汙染、高耗能、高排碳的產物,不但影響人體健康,更助長地球暖化。日前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曾就學理估算出台灣住宅大樓的建材,每平方公尺約排放三百公斤CO2,以每戶卅五坪計算,一戶的排放量達三萬四千公斤,相當一棵喬木四十年的光合作用才能吸收完畢。因此,台灣人必須種五百萬棵喬木(全台約五百萬戶住宅),才能平衡住宅建造初期的排碳量。就此而言,要站在時代尖端;尤其站在環保尖兵上,若金門各項建築還停留在傳統建材上,豈是發展金門之至道? 尤其是,以金門現存之陳腐觀念:漠視林木、草坪之先進觀念,卻錯將水泥作為現代化之建築,以致在從事各種工程時,從蓋房子到大型工程,不僅連帶造成建築基地水泥化,也使週遭之土木、林野水泥化、人工化,更使金門之景觀醜陋不堪,更談不上所謂先進之綠化觀念。因此,若能借助綠建築之規範、獎勵、贊助,結合建築師的專業和創意,排除上述不當現象,例如選擇不西曬的建築座向、採用可回收再利用的建材、各項建築保留三分之一地面綠化、外殼做好遮陽、採光、通風設計,計算合理的空調需求,採用無毒、環保的綠建材作為室內裝潢和家具材料,同時營造室外的綠化空間,打造透水的地表和生物多樣性的環境。如此,金門才有可能站上國際水平上,這才是發展金門之至道,更是金門未來建築之唯一道路。 因此,若認真思考上述問題之所在,也認真認為這是金門建築之要道,則相關單位應立即著手規範相關法令:諸如先期宣導綠建築之各項意義、作法;免費為金門建商辦理綠建築講習、輔導;立法獎勵各項綠建築工程,進而嚴格要求各項公部門之建案必須符合綠建築之規模,以為各界之表率,使綠建築之風氣由上而下,以利帶動之,風行於金門,假以時日,相信綠建築之風水;保護自然環境、追求健康室內環境的「科學風水」,必能成為金門利己也利他之另項特色,這才是真愛金門,發展金門之至道。誠所謂發展金門豈容綠建築缺席!
-
幸福就是用愛陪身障者過一輩子
暑期將至,驪歌正當輕唱時,各校畢業生都躍躍欲試飛向人生另一旅程,此時,有些身心障礙的學子,相繼完成現階段課業,準備邁向國高中學程,我們期待在家長、學校與社會的共同努力下,大家齊心用愛陪著他們一起成長,讓他們時時感受到幸福島嶼的溫暖。 人類隨著科技進步,智慧提昇,貴族生活日漸隱沒,兩性平等意識抬頭,當下,不僅貧富貴賤皆享有天賦人權,弱勢族群更成為眾人關懷的焦點,社會力求有愛無礙,方才是民主政治的最大目標。人類由於先後天條件與主客觀因素影響,弱勢族群遍佈社會各角落,雖然公部門責無旁貸,若欠缺家庭配合與社會協助,難免會掛一漏萬,服務未能周全,故而政府、社會與家庭必須緊密相連,鼓勵並陪伴身心障礙者勇敢向前邁進。 對於身心障礙者而言,政府各部門有責任規劃相關法規,從幼童到成年,都能力求有所照顧,相關從業人員,也都遴選適當者參與其事,由中央到地方,處處展現著公部門對身心障礙者的關照無微不至。然而,由於公部門事務繁多,有時候分身乏術,難免會有顧此失彼之憾,故而,政府擬訂相關法規,當結合相關部門,妥善討論與謹慎規劃,並站在當事人角度,設身處地構想,完全呈現出政府對身心障礙者的愛心,既是圓圓滿滿,又不曾間斷。 至於普羅大眾,對於身心障礙者亦有份共同的社會責任,當下雖然仍有趨炎附勢者,總以權貴為尊,在我們亟待躋身國際舞台時,對於金門任一份子,若未能獻出共同的關懷,實在遑論與世界接軌。而一味強調金門是朱子過化之島,還不如從關懷身邊做起,人人守望相助,為身心障礙者付出關懷,亦為社會責任之一,從重視身心障礙者議題,關懷身心障礙者與其家庭,或是付出行動擔任志工…等,不論出錢出力,祇要有心,都可為身心障礙者獻上心力。 身心障礙者的家長是上帝派遣人間的天使,他們無私無悔的愛,最為殷勤與辛勞,更值得我們學習與效法。身心障礙者與眾人一樣,自呱呱墜地起,即是父母心中的寶貝,與眾人獲得同等的關愛,他們雖然在某方面有所不便,雙親卻不棄不捨的付出一切,展現為人父母的偉大,以及人間的溫暖。家長們在照顧身心障礙者之餘,同時也當提醒自己與鼓勵家中成員,共同陪著他們一起學習成長,吸取更多照護常識,尋求更多外力支持,全家人共同勇敢的走下去。 許多身心障礙者需要長年關懷與照護,政府當時時檢討,短期照護是否圓滿,長期關懷能否周全,唯有真實貫徹,方能「有愛無礙」,必須結合社會力量與家庭成員等共同努力,未來的金門,亟盼能從身心障礙者身上看出一個幸福城市的風貌。真正的幸福,不僅是要每個人用愛心陪伴家人過一輩子,同時,社會大眾與公僕們也都要用愛心陪伴身心障礙者過一輩子。
-
找出共同方向改變才有希望
──「2010年旅外金門工商發展策略諮商委員會議」之後 〈金門的蛻變 就在我們的前方〉,四月二十二日的《金門日報‧社論》,我們以此為題,期待「2010年旅外金門工商發展策略諮商委員會議」的召開;「要改變才有希望」、「凝聚鄉親共識,找出共同方向」,兩天後,金門縣長李沃士率縣府團隊親臨主持這場會議,以「改變才有希望」,回應了「金門的蛻變」。尋求改變、蛻變中的金門,一場六十多位旅外精英齊聚、獻策的會議,又透露了那些改變訊息及發展策略? 設定「打造國際級觀光休閒島嶼」主題,金門縣政府列為指導單位,由旅台金門同鄉會、金門旅台學人聯誼會、國立金門技術學院及金門縣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共同攜手主辦的「2010年旅外金門工商發展策略諮商委員會議」,四月二十四日下午在台北市議會舉行。這是李沃士就任金門縣長四個多月來,在外召開的最大規模縣政發展會議,因此,會議的內容、建言、動向,以及緊接的「決策、執行、監督」,也格外受到注目。 依據《金門日報》的報導作觀察,我們可發現這的確是一場極具「牛肉」與「策略」的工商發展會議,它至少可歸結出六大推動重點:一、以國際化、獨特化、休閒化營造「國際級觀光休閒島嶼」;二、以旅遊為主、醫療為輔,打造「優質養生醫療島」;三、以完整專業的電子化、行政管理系統,因應市場變化的經營策略帶動「高級免稅精品購物天堂」;四、以建設社區型電廠、搭配節能LED產業,智能與美學結合發展「綠能產業」;五、以白酒文化導入觀光、定位及提高金門高粱酒價值、行銷策略分出大陸金門台灣三大部份,打通「酒香四溢、詩酒並雅的白酒文化島嶼」;六、以都市計畫人口擴大為六十萬人,新建後浦新城,設立工業區及觀光休閒專區等作為「金門同鄉聯誼會對金門發展的建議」。 由科技管理博士、台北縣金門同鄉會理事長黃獻平擔任召集人的工商發展策略諮商會議,含餐敘在內,共進行了六小時,時間雖短,卻處處可見創意提案,諸如可開放一個國防營區(如馬山、太武山)以獨特性創造台灣與廈門沒有的國際旅店;可與廈門光電業結合發展綠能產業;定期舉辦世界級白酒博覽會、論壇及建立博物館來提昇酒文化產業;可填海造陸解決土地面積不足,並可創造一條五公里以上的景觀河來發展金門。 針對這場由旅台各領域精英規畫、參與的工商發展策略諮商會議,金門縣長李沃士率縣府團隊全程與會並作出回應,他認為現階段是金門發展最關鍵的時刻,如何在有共識的藍圖下,讓金門所有鄉親凝聚出未來工商發展的方向,選擇對金門更有利基的產業,需要所有鄉親共同投入;針對金門亟思打造的國際觀光休閒島嶼,李沃士也表示,已邀請包括新加坡都市計畫局前局長在內的國際級設計團隊協力擘劃。 扣合李沃士提出的「打造國際級觀光休閒島嶼」治縣主張,瞄準「國際級觀光休閒島嶼」、「優質養生醫療健康島」、「高級免稅精品購物天堂」、「綠能產業」及「酒香四溢、詩酒並雅的白酒文化島」等五項子題,再加入「金門同鄉聯誼會對金門發展的建議」,明確的主題共識與子題討論,使得「2010年旅外金門工商發展策略諮商委員會議」充滿了議題性,經由各方精英的獻策下,也極具金門朝國際級觀光休閒島嶼前進的策略性。 具金門工商發展指標性的策略諮商會議結束了,誠如打出「工程師治縣」的李沃士所言,這場會議是一個開始,希望凝聚更多鄉親、更大力量,為家鄉發展做更大的推進,縣府團隊也會接受大家的意見,研擬方案,並導入施政計畫;而會議召集人黃獻平所發表的行動宣言,亦發人深思,他表示這是一個團隊合作的時代,「做對的決策」、「確實執行」、「完善的管理監督」,是蛻變中的金門,必須面對的縣政三部曲。 我們肯定這場具有願景性、策略性、行動力的金門工商發展會議的召開,我們也期待從集思廣益中找出共同的方向,如此,金門的改變就有希望!
-
從霧鎖金門之後談起
連著幾天的霧鎖金門,讓金門接連的在全國傳媒上露臉。不管是在機場晾衣服、罷機,還是陸客掌摑導遊、罵員警,夜宿機場等等,在在都顯現金門交通的脫序。有人將其歸罪於陸客,更有人怨天公不作美,但我們以為,最大的肇因還是人為應變能力的不足。 這事要歸罪於縣府並不公平。民航站屬交通部業管,之前縣府要自資擴建機場,猶要看交通部臉色,更何況提升起降率此等「大事」。若要怨軍方似也不太合理;此前,我們只知道因為飛航管制區不能擴及大陸領空,加上尚義機場的地點,本屬先天不良,後天失調似也在情理之中;但曾幾何時,原來只要拆了長城堡,能見度的起降標準就能由一千二百米,降成和松山機場同等級的八百米,那這麼長的歲月裡,公務員都幹啥去了?不思對症下藥,卻只要滯留民眾耐心的等待老天爺賞臉,不忒欺民? 但相較於李縣長與陳立委的積極任事,我們應該不吝的給予掌聲及鼓勵。我們應當了解,領導者最大的功能,便是賦予人民希望與信心。如若我們只是一味的要求大家在遭遇挫折的時候逆來順受,那要這個領導人何用?反之,近期我們一直聽到關於金門的許多好消息,金門大橋拍板了,金門大學即將誕生,乃至達成軍方同意拆遷碉堡,提高10%的航機起降率等等,都不是憑空而來的。李縣長正朝向著「中央地方一條心,金門建設一定興」的施政主軸而行,陳立委也逐步實現他「金門蛻變,夢想實現」的承諾,而鄉親們則要做為他們最堅強的後盾,一起為金門的未來不懈的打拚。 然而,在大方向正確,短時間隱憂仍在的此時,各界卻應該有更積極的作為,預防脫序的負面事件一再重演。 首先,我們應先解決可能製造麻煩的亂源。近日,金門機場的壅塞固源於天候因素,但主要的肇因還是機場關場,但小三通旅客還是拚命的往機場塞。明知金門機場關場,為什麼還硬要旅客迢迢長路來夜宿機場?難道大陸碼頭、兩岸旅行業者就不能主動告知相關訊息,讓旅客自己判斷嗎?唯有的原因,便是利字當頭,道義棄守。試問陸客果真願意粗暴待人嗎?如果事先已經明確的告知訊息,又何以至此?金門的形象不能只靠公部門來守護,如若大眾都短視近利,那金門的未來,真的只能靠老天保佑。 其次,是應變計畫,以及標準作業流程的周全。有時候讓旅客在金門找不到旅館,不得不夜宿機場,還不如專船把他們載回廈門投宿,更來得貼心感人。金門的住宿能量不足是事實,短期內,在缺乏穩定消費量體的前提下,也無法解決;放任滯留旅客夜宿機場,本來就是極為脫序的行為,而我們卻容忍它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對此,航站理該總綰其責,協調相關單位釋出最大的能量,展現最大的待客風範,以周全的標準作業流程做到最好的滯留安置。只要我們可以提供滯留旅客在航站打地舖、傻等之外的多元選擇,盡力的做到以客為尊,便能挽回國家的尊嚴形象於萬一。 雨果說:「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種失敗,自己揭下面具卻是種勝利。」危機即是轉機,每一次的爭執與危機都是我們審視自己的不足與再度獲得成長的機會。唯有面對問題,才可能找到通往成功的階梯!
-
讓金門遊子不再牽掛
已故的國家體育教練楊媽輝,曾寫過一句令人心有戚戚焉的詩句:「故鄉的祖厝,草在住」,是的,故鄉的祖厝,放眼望去,真的盡是草在住,即使偶有人住,也大都是垂垂老矣的老人家。 地區島小地瘠,經濟發展受限,造成年輕人口外流嚴重,村野巷弄中的幢幢古厝,不見人潮,未聞人聲,有的只是倚門而望的年老父母,守護著世代的祖產。 雖然地區社會福利獨步全國,縣府也盡全力推動各項新措施,滿足各方的需求,希望達到濟弱扶傾的目的,以發揮社會正義,但隨著年歲增長,這些形單影隻的老人家,他們的照護問題已逐漸形成,這也是出外打拚的金門子弟,內心最放不下的牽掛。 根據金門縣人口資料統計,去年總人口數八萬八千多人,老年人口數一萬零九百餘人,占金門總人口數比百分之十二點四五,預估到2016年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將突破一萬五千九百九十八人,人口佔百分之十五點五七,需要長期照顧的需求人口,有急遽上升趨勢,值得各界未雨綢繆。 金門自然村散布全島,老人家又習慣於村野生活,統一集中安排於老人之家照顧,老人們既無意願,現有軟硬體設施也恐有不足,如何兼顧老人家的生活習慣,又能達到照護目的,是一大學問。 地區獨居老年人口眾多,老人家稍有不慎,極易造成意外,構建綿密的照顧網絡有其必要,目前地區社政單位、社福團體義工定時的訪視與照顧,確實為獨居的老人家提供不少貼心服務,但畢竟不可能面面俱到。 目前替代役眾多,各村又都設有老人活動中心,如果能充分將二者結合,為老人家提供定點定時的服務,相信可以補社政與社福團體的不足處,也更能發揮替代役、各村老人活動中心的真正功用。 各村可分配二至三名替代役,全天候進駐老人活動中心,將老人活動中心打造成各村獨居老人的求助所、守護站,老人家有任何需求,不論是看病、拿藥、購物,皆可委由進駐的替代役代勞,替代役再將需求轉達至社政單位,或派車、或派人前往協助,讓老人家不必凡事都得舟車勞頓自行外出辦理。 而針對行動不便者,未來老人活動中心更可以發展成為老人家的公共廚房,結合各社團義工,為獨居不便的老人家提供三餐。 平日,駐守在各村老人活動中心的替代役,則輪班巡視該村列案的獨居老人住家,人力不足時,上下午各一次,人力較充足時,則可增加巡視的頻率,以防老人家不測。此種由替代役實際進駐各村里,與村民生活一起,展開定時定點的訪視服務作法,當會比目前的訪查作為,更能達到照護的目的。 地區有形的社會福利措施相當多,遠勝過台灣其他縣市,未來需要再加強的,就是如何建構完善的照護系統,在老人家最需要時,提供必要的協助與照護,讓出門在外的金門遊子們,可以心無旁騖地,全力在異地奮鬥打拚,我們衷心期待,金門縣政府能成為金門子弟開枝散葉的堅強後盾,讓金門遊子們不必再為故鄉的老父母們牽掛。
-
找回醫德﹐落實督導管理制度最重要
沒有醫德,枉為醫師!沒有愛心,遑談人性! 行政院調漲健保費,政策甫經拍板定案,讓衛生暑長楊志良打消辭意,決定留在行政團隊繼續打拚,卻又爆發高醫前婦產科主任許世政等「假罹癌,真開刀」弊案。對此,楊志良暑長痛心疾首,頻以「可惡」與「恥辱」斥之。且也下定決心,將予停保與重罰,亡羊果可補牢,殺一真能儆百,從此割除醫界毒瘤,未嘗不是好事。 其實,要問許案是個案嗎?十之八九,無人肯信,因為,其來有自,傳說久矣。凡此可從檢調機關以往偵辦「用人頭詐領健保費」得到印證,祇是社會多數善意第三者,對於醫師個人醫德問題,願意予以「包容」與「曲護」,「隱惡」而「揚善」,既為多數人所認同,相沿成習,也就衍生醫界個人醫德問題。 放眼週遭,各行各業,良莠不齊,殊屬難免。諸如「紅包文化」,則曾在醫療體系極盛一時,患者為期獲得更週全醫療品質與服務,心甘情願,出自內心敬重與感激,給些「紅包」,饋贈一些物品,聊表心意,祇要不是強取豪奪,藉機勒索,即是人之常情,無傷大雅。於情於理,反而成為一般人「互動禮數」、「有來有往」,見怪不怪,無可厚非。 許案與此迥然不同,非僅有悖「習醫」初衷,未盡「懸壺濟世」之責任義務,竟而藉由不易得來之醫療專業機會,從事不法A錢圖利,既有前科,也是累犯,國內某大報曾以「衣冠禽獸」為題,在「黑白集」中加以論述,社會更是一片嘩然,詛罵之聲迄今不絕於耳。可謂千夫所指,何異草菅人命,未知還有什麼理由自我辯白?難道不該承受一切法律、行政、道德責任? 習醫之核心價值,在於救人傷病,讓人起死回生。因而,凡是從事醫療行為之醫療人員,格外受人尊崇,術德高超者,更被尊為「華陀再世」或是「活菩薩」,恩同再造,感念終身。拾此,則無任何意義可言。 許某自甘向下沈淪,其「動機」可惡、「心態」可鄙,家財萬貫,猶不知足,政論節目,指責歷歷。詎其大錯特錯將「人命」與其「專業」當兒戲,幸好保險公司見義勇為,予以揭發。否則,不知還有多少健康平民百姓,受害於唯利是圖醫界敗類及其配合演出者手裡。 再說,醫界一向以高知識、高倫理、高技術自我期許、要求與標榜。但是,長期以來,醫療水準與醫療倫理,未見齊頭並進。許世政、楊超然、賴德興、吳國精等人之行徑,居然與詐騙集團勾結,為「人頭病患」開刀,將癌組織摻混在無病檢體中,進行「假罹癌、真開刀」之騙術,所作所為,非但是醫界之恥,可謂殘賊人道,戕害文明。從見健保之財務健全與否?其與醫界倫理水準息息相關,滌濁揚清,非予加強督導與管理不可。 在此必須強調,知恥知病,猶有不足,痛定思痛,決心整頓才是重點。楊志良署長鐵腕行事作風,值得敬佩與肯定。至盼要求健保局與保險業聯手加強防杜措施。同時針對現行醫療督導管理制度,進行深入檢討改革,如果醫療重鎮之自省與自律呼籲可以發揮「振聾發瞶」之效,則全面追蹤考核,可以達成「正本清源」之功。 一粒老鼠屎,攪混了一鍋粥。多數良醫,同樣感到遺憾,而更期待楊署長拿出「獎優汰劣」法則,交出「立竿見影」成效,則全民幸甚、醫界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