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總統大選後的省思
國民黨正副總統參選人馬英九、蕭萬長先生以二二一萬票的懸殊差距當選了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消息傳來,我們同感振奮。我國第二次的政黨輪替終於實現了,有幸參與此一歷史時刻,意義自然非比尋常。 馬蕭為什麼會當選?民進黨為什麼會丟掉政權?不是我們觀察的重點,我們更願關注此次大選對台灣民主進程的重大貢獻。 其一,民主政治的深化:二次政黨輪替,象徵著台灣的民主政治日趨成熟,也日益鞏固。美籍政治學大師杭廷頓教授於一九九一年出版的名著「第三波」中,將我國的民主轉型歸類為「transformation」,也就是轉化的意思。杭氏從各國民主化的經驗中發現,一個國家倘若經歷過兩次的政黨輪替,就可將其定位為「民主鞏固」的國家;意即,即使原統治集團復辟,也不會倒退回威權統治。依此理論,我國的民主制度,確實已穩固下來。人民,始終是最大的贏家。 其二,品德素養的要求:此次大選,「扒糞」、「粗口」等負面文宣不斷,結果證明,品德教育已深入民心。據民進黨的內部民調顯示,從選戰一開打,謝長廷的民調就處於低檔,立委選後甚至只有百分之十八的支持度;國民黨的「四個蠢蛋踢館事件」,曾讓謝營一度將民調差距拉到百分之十二,但「莊國榮事件」後,民調又掉了百分之六。可見,選民對負面攻訐已深感厭煩;反之,品德、素養的要求,卻可能成了政黨、候選人勝選的關鍵。 其三,瑰麗願景的形塑:此次的總統大選可謂是「恐懼」與「希望」之戰。民進黨主打「恐懼牌」;「綠卡風波」、「一中市場」、「西藏事件」無不訴諸人民的恐懼,企盼因此選民會選擇「愛台灣」的民進黨。反之,國民黨訴求的是「經濟牌」;「愛台灣十二建設」、「兩岸共同市場」、「六三三政策」(即經濟成長率百分之六、人民所得每人每年三萬美元及失業率降至百分之三以下),均在訴求解決民生問題、打拚經濟、形塑瑰麗願景,從結果看,「口舌之爭」贏不了「政策牛肉」,選民的眼睛終究是雪亮的。 其四,執政績效的重視:選後,諸多選情專家們認為,「馬英九贏代表台灣民主政治的成功;謝長廷輸意謂著陳水扁執政的失敗。」民進黨或許可以「憑嘴得天下」,卻不可能「靠嘴治天下」。事實證明,擁有深厚技術官僚群的國民黨,在痛定思痛、力圖改革後,依然可以獲得絕大多數人民的信賴,較之民進黨的虛浮,國民黨就像一株根基穩固的老樹;畢竟,人民要的是「顧民生」的總統,而不是「打嘴泡」的政府。 當然,我們更關心的是馬總統對金門的承諾,包括:擴大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小三通全面鬆綁、國人小三通進出兩岸身分不受限制、希望與中國廈門興建跨海大橋、兩岸和平共同繁榮。 報載,當票差逼近二百廿一萬,馬英九嚴肅地對幕僚表示,「高興一個晚上就好,因為二千三百萬人民的期待,從今以後要一肩挑起。」他說,這是人民苦了八年的決定,贏了這麼多的票數,表示民眾願意讓馬蕭來拚經濟,未來的責任更重大。我們期待說到做到的馬總統,更期待一個富麗、發展的金門!
-
勝利總是站在公平正義的一方
─期待新總統未來更加關注離島建設─ 總統大選已於日前落幕,人民所期盼的領導人終於產生,這是一個公道正義的展現,也是延續生命意義、繼起未來人類道德責任的序曲。近年來,雖然民主政治的努力有少許進步的跡象,但人民受到一種生存在未確定的惶恐中,以及下一代的學習環境一直在惡化的情況下,無所遵循的道德準則和社會秩序,誠信的喪失,倫理之混淆,使得一些家長父母有所迷失,造成部分學生的行為偏差,連學校的教師都不知如何教導學子,這些都顯示出整體社會病徵的現象。 如今風雨已過,人民都已覺醒,這幾年的痛苦經驗已經受夠了,新當選總統的馬英九先生也說:「這不是他的勝利,也不是一黨的勝利,這是全體人民的勝利。」當然,這也是公平正義的重現。我們全體國民除了恭喜馬英九先生及蕭萬長先生當選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副總統,更慶幸我們有一位睿智的未來領導人,帶領我們的國家邁向更美好的未來。 在此勝利興奮的時刻,我們也期待新任的國家領導人能以公平正義的眼光來善待偏遠離島的弱勢人民。以我們金門來看,在每次的大選中,我們都扮演公道正義的一邊,然而我們常被一些候選人所矇騙,常以背書不確定支票的方式來騙取選票的政見,到了選後就無法兌現,甚至忽視了我們的存在,到了下次選舉又發現金門的重要性,又開始炒作不實的選舉語言。的確,金門是當前促進兩岸和平極重要的一個角色,如果政府能用心經營,全力建設,金門不但可成為兩岸和平的橋樑,也可成為世界自由民主的焦點島嶼,因此期待未來新的領導人能正視金門離島的歷史地位與責任,全力規劃,加強建設: 一、擴大小三通、中三通、大三通甚至直航時,應在考慮離島有利的情況下進行,如將離島成為中繼站、轉運站或緩衝區,讓老百姓對所謂的一中市場、恐共心理、統獨疑惑有所釋懷。 二、大力投注離島建設經費,尤其是金門、馬祖可說是未來台灣與大陸之間的重要門戶,我們若能以開放進步、安全、繁榮的指標來建設金馬,未來對國家定位的談判、台灣的安全、國際矚目的焦點都非常有幫助。 三、目前金門在金酒盈利狀況良好情況下,中央應以其上繳稅額,利用建設機制回饋地方,如果能將金門當成如同印尼政府看重峇里島,建設成為國際觀光島之投資,對整個國家之財稅、人民的安全、國家的形象也都有正面的加分效果。 四、金門在以往,不管是哪一黨執政,都會受到遺忘與忽視,我們期盼未來的國家新領導人應以新的視野及宏觀的理念來看待金門,讓金門也跟台灣一起向前行。 五、將以往領導人對金門之承諾而未能實現的議題,當作未來施政之重要工作。諸如三通政策之改善開放、設立免稅特區、特別行政區及興建金烈跨海大橋等問題之解決。 六、新領導人在選前宣示要讓台灣成為東方的瑞士,推動十二項愛台建設,我們也期待至少會有幾項愛金建設,將金門建設成為東方的夏威夷,讓金門的人才能回流,讓國際人士來投資,讓金門有一個遠景與目標,且具體落實。 總之,我們期待的還有很多,但也不能超乎現實狀況,我們期盼有個好的開始及永久的政策,持續不斷的推行,逐步的實現,不能當作選舉語言來處理。以新領導人的誠信態度,國民的道德規準,及整個國家未來的發展,兩岸和平的進展,關注金門、建設金門是新領導人不可輕忽的!期待我們的理想能實現,百分之九十五之得票率是我們金門人的投注與信心,相信新領導人的未來施政理念,在公平正義的引導下,必能使國家繁榮、安全進步!
-
公僕堅持「找對人、做對事」,就是用心施政與服務
祇要談起人與事的問題,一般人都有『做人難、做事更難』的感慨。感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功利抬頭、社會現實」,恆久維繫人與人間情感道義傳統價值,已然日趨式微,此在各行各業中,普遍印象深刻。 人為萬物之靈,主宰一切。萬事萬物的盛衰成敗,馬首是瞻,關鍵在人。找對人,人轉事圓,做對事,大功告成。其中道理,不言可喻。 平心而論,人與事本屬一體兩面,息息相關,密不可分,因果互繫,難分難捨。因而,人與人間,應該坦誠相見,實事求是,誠信為先,無私無我,自重互重,凡人都應如此,人生才有意義。祇因政客玩花招、耍嘴皮,私心自用,別有所圖,為反對而反對,常讓公僕動輒得咎,有志難伸。 且看眼前景象,經濟蕭條,一蹶不振。治安不佳,詐騙猖獗。國步維艱,民生凋敝。通膨日甚,失業嚴重。青少年人力大量閒置,高學歷搶攻勞動市場,僧多粥少,供需失調。頓時公僕依法行政,「找對人、做對事」也成攻訐箭靶。一言以蔽之,無一不是人在操弄作惡,敗類除不盡,安分守法平民百姓幾無寧日。 庶政事務,廣泛龐什,任何措施,無一可以脫離「計劃、執行、考核」行政三聯制規範節制。公僕所作所為,既要接受民意監督質詢,社會大眾檢視,也要負起成敗的責任,對鄉親作出交代。祇要秉持「誠以待人、忠以敬事」原則精神,大公無私,坦坦蕩蕩,勇往直前,倘有「抹黑擦白」、「蜚短流長」、艱難困阻情事發生,公道自在人心,光明磊落,終必有成。何況,少數雜音出現,並不代表施政不週、政策失誤,反而多數人的心聲,代表著認同、支持與肯定,毋庸辯護,社會自有公斷。 值此社會多元、民意高張、言論自由,公僕同仁置身在十目所視、十指所指之下遂行政策,推動政令,不以金門第一,民生為先,兢兢業業,作出貢獻,如何面對鄉親託付。說句公道話,公僕沒有尸位素餐之自由,也無自甘墮落的本錢,反而用心為金門做事,為鄉邦未來延攬專業科技人才,創造社會大眾福祉,則是公僕應盡責任義務。 同樣道理,民意機關代表民意,有志出而服務鄉邦者,莫不一本初衷,念茲在茲,力求表現,高標自許,惟恐不及,除於大會或臨時會期間行使職權,平日深入基層民間家戶,探求民隱民瘼,藉與機關員工及鄉親加強互動,廣徵「金門向前行」興革意見,以為監督縣政之參考,達到異中求同,同中化異,讓金門更有贏面,凡此正是負責之表現,有何不妥?與此偏頗之看法與解讀,自曝其短,不須勞神。 茲值政府研議推動『中三通』政策,金酒併購遠航股權一事浮上檯面,各方矚目,鄉親關切,不同意見紛紛出籠之際,對於金門未來發展而言,既是喜訊,亦是契機,是公僕者,要有「找對人、做對事」的堅持,俟將成果分享大眾,到時掌聲響起,價值連城,長長久久。 總之,歲月不居,時光稍縱即逝,真愛金門,愛我鄉親,少些政治、多些經濟,把握現在,同心協力,讓金門向前行,才是重點。
-
傾聽對方的聲音,仰看世界的變局
歷經數月的激烈選戰,全台灣的公民得以平安圓滿完成第四次總統選舉的投票,產生新一任的總統。不論如何,全民都是贏家。重獲執政權的中國國民黨必須認識,如何為台灣創造新的機會,迎接艱鉅的挑戰。 弭平因選舉而產生的社會裂縫,重拾彼此信任感,凝聚共同體意識,是新任總統首要任務,雖然這件事很不容易。十餘年來,從李登輝時代的主流、非主流之爭,到藍綠陣營的經年惡鬥,台灣步伐蹣跚的民主過程,不但讓社會產生集體性的焦慮,影響經濟投資的信心,也拖垮了社會進步的動力。 再者,在人心思變的趨勢下,新執政者必須拿出魄力,以專業治理的方法,堅持社會公平正義及永續發展的理念,建立新的政治氣象。但是,我們也要嚴肅地指出,選舉政見不等於良好可行政策,任何譁眾取寵的選舉語言需要回歸專業判斷,切莫誤判躁進。 另外,儘管國民黨宣稱「完全執政、完全負責」,並作出若干的保證。但我們仍高度期待在民主法治的基礎上,未來能制度性地避免「一黨獨大」所帶來的疑慮。固然「一黨獨大」是民主投票的結果,但絕對的權力會帶來絕對的腐化,失去制衡的民主事實上距離民粹不遠(一如法國的拿破崙或德國的希特勒,都是壓倒性的多數取得民意的支持)。且因選制之故,國會中的在野黨已經剩下微弱的力量,不易發揮制衡的功能。以第四權自居的媒體,應該採用同一標準,監督新政府,別再成為特定政黨的傳聲筒。 在沉醉於勝利喜悅的此時,我們誠摯呼籲國民黨「傾聽對方的聲音,仰看世界的變局」。大家都了解,民主的遊戲規則是「服從多數,尊重少數」,但掌權者常常忘記第二句話。選舉結束後,期待國民黨能區分「政敵」與「外敵」,國民黨與民進黨的距離不該、也不能遠於中國共產黨。同時,至少超過四成的人民對於「一中市場」或經濟過度傾斜於中國大陸是有所顧忌的,這些政策應該經過充份辯論與檢視後,謹慎行之。「幸福經濟」中的好構想,也可以虛心接受。傾聽對方的聲音,是民主制度不能忽略的過程。 世界的變局也不容台灣繼續內耗、民主內戰。無疑地,全球化是經濟發展的機會,但也是「M型社會」的主因。客觀來說,過去八年台灣貧富差距的擴大,不能完全歸咎於內政問題,世界經濟版圖的變動所驅使的台商出走是其中重要的關鍵。如何在中國崛起的情勢下「趨吉避凶」,吸引出走台資與外資的回流,創造就業機會,強化經濟體質,並顧及環境保護與生活品質的提升,將是台灣經濟再發展的重要課題。 2008年的北京奧運及2009年的上海世界博覽會,將會是中國國力鼎盛之際。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在的僵固思維,中華民國的國際處境只會更險峻,全民必須有所體認。西藏(Tibet,圖博)的殷鑑不遠,對於包裹著專制政權權力宰制的和平糖衣,仍需保持清醒的心面對之;同時,我們也要持續關注、聲援藏人的人權自由問題,讓身為自由民主燈塔的台灣儘可能照亮世界的「香格里拉」。 恭喜中國國民黨,人民賦予您權力,正是希望可以改變,但務必謙卑了解民意如流水,「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期勉民主進步黨,不必氣餒,重拾黨外理想,扮演忠誠反對黨角色,若能傾聽民意、審時度勢,下一次的熱帶氣旋並不遙遠。
-
兩岸政策與新政
今天是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日,拜民主法治之賜,不管選戰如何激烈,口水如何厭煩噴人,族群如何撕裂,今天之後,全民張張選票所選出來之總統就是我們國家新領導人;中華民國的新領導人。所謂新人新政,基於兩岸之弔詭關係,我們願就此面向提出我們的看法。 從一九七九年中國大陸開始進行經濟改革,然後到一九八○年代中期前蘇聯的跟進,然後擴散到其他採行計畫經濟的國家,不到二十年,目前除了北韓、古巴等極少數國家,世界上所有國家運作的都是市場經濟。換言之,在此之前,地球上因制度歧異,而造成之經濟交流的人為阻礙,正在迅速消失之中。 尤其是電腦結合通訊科技的飛躍發展,網際網路的出現與運用,使得訊息的傳遞與取得,不但變得迅速到幾乎沒有時間的滯後,便宜到可以大量普及化的程度,而且還可以穿透以往人們基於政治或意識形態所設置的各種藩籬。換言之,與經濟體制歧異逐漸消除所產生的效果,同樣使得原本存在於國與國、區域與區域之間的障礙迅速地消失。再加上運輸科技的快速進步,持續地縮短了地球村每個點與點之間的空間距離,同樣地,也使得資源與人的流動變得更為靈活。 換言之,全球的生產力將被大量的釋放出來。在這樣的情勢下,國家生產力釋放的速度就決定了國家競爭力的消長;台灣自不例外。而在此潮流中,影響力最大的莫過於與台灣同文同種的中國大陸。若能掌握這股脈動,台灣或許可以轉化成功,錯此時機,後果難想。當像大陸這樣一個規模如此龐大,地區差異如此懸殊,而基礎科學根基不弱,勞動力平均素質頗高的經濟實體,開始重新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勢必帶動整個東亞、乃至於全球經濟版圖的重組。 中國大陸不僅已經成為全球勞力密集產品的最大生產基地,也勢必成為國際市場上各種不同位階的資本,與技術密集產品的強勢競爭者。所以不僅東南亞國家早已感受到中國大陸的壓力,連韓國與日本也感受到大陸產品的威脅。中國大陸將替代日本成為東亞經濟發展上最大的牽引與制約因素,東亞國家的唯一選擇就是正面迎接中國經濟崛起的挑戰,設法將這個挑戰轉化為機會。摸索如何利用大陸的廉價而豐沛的生產要素,來強化本國企業的競爭體質,如何掌握大陸市場開放所提供的巨大貿易與投資機會,如何與大陸集團企業進行策略性聯盟。無法有效因應這個挑戰,就可能陷入長期經濟停滯的困境。 因此兩岸的領導人、全體的中國人,此時此境,為了中國之未來,尤應深思 國父遺言:和平、奮鬥、救中國之遺願。以和平之仁懷,奮鬥之毅力,理性之情懷來救中國;再造「九天閶瞌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盛景!這其中尤以和平之仁懷最為關鍵,因為只要有和平之心,事必可圓,再輔以奮鬥之毅力,中國自有前途可言;和平若為兵刃取代,則兄弟見血,九天之仇,何來民族情?願以此與新任總統共勉!
-
用選票決定國家未來的領航者
明天是總統選舉投票日,選民們將以手中神聖的一票,選出新的國家領導人。在人民當家做主的這一天,每位選民手中這一票,將決定兩位候選人之勝敗與藍綠政治勢力之消長;其結果,關係著國家未來命運與全民的福祉,是以,台灣能否完成「第二次政黨輪替」,是民主政治深化與否的觀察指標,而其關鍵則在於選民的明智抉擇。 這次總統選舉是馬、謝兩組人馬對決的賽局。選戰開打之初,馬蕭陣營挾國民黨立委大勝之餘威,順風前行,聲勢節節看漲。另一邊,謝蘇陣營則在立委重大挫敗、低迷的氣氛下展開逆風行腳。但是,選戰開打到了後期,選舉格調隨著藍綠雙方陣營激情演出,品味盡失,雙方殺紅了眼,粗鄙不堪的髒話及負面選舉言語,令人嘆為觀止,這些選舉舞台上政治演員的演出荒腔走板,只聞攻防口水戰,讓選民如同「土地公看傀儡戲││愈看愈花」。 總統選舉要有符合社會價值標準的基本格調,競逐者應該以政見取勝,行君子之爭;所以,候選人應談自己的政治理想與國家願景,以及如何帶給人民幸福的生活。但是,這次選戰進入白熱化以後的口水爭鬧不休,選情緊繃,於是,藍綠又回到基本盤,雙方各自動員自己的支持群眾搖旗吶喊,當顛倒是非、信口開河或者粗鄙下流的叫罵都能得到掌聲時,這種激情氛圍使群眾盲目、盲從,因此,挑動民眾情緒以維支持群眾的高亢熱情,成為選戰的主軸,選風因此每況愈下。 投票前夕,藍綠陣營掃街、造勢拚場的選舉活動,將在今天的「選前之夜」後結束。此際,正是選民們靜下心來,仔細思考明天這票將要投給誰的時候。我們認為,惟有冷靜地重新檢視兩組人馬的政見、人格特質等基本條件,才能理性地為自己以及國家的未來選擇一位領航者。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以「拚經濟,救民生」為政見主軸,以推動「十二項愛台建設」、「打造繁榮和平的兩岸關係」為主要訴求,要創造台灣活路經濟,建立「兩岸共同市場」為目標;強調「完全執政、完全責任」。至於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謝長廷,則以「總統制衡國會」為主要訴求,希望打造「幸福經濟」,並將馬陣營「兩岸共同市場」的政見,認定為「一中市場」,據以攻擊對手。所以,從政見取向來看,孰優孰劣,選民早就心裡有數。 同時,回顧台灣八年來,國家認同分歧、社會仇怨對立、政風貪腐、經濟衰退;這樣內耗空轉,主要是執政者的無能荒政所致,更說明「朝小野大」的政府,主政者沒有能力克服這種政治困境,讓人民感到失望。這樣的事實,提供選民另一個思考方向,因此,謝長廷主張以「總統制衡國會」的說法,以及「和解共生」的訴求,行得通嗎? 選戰打到最後階段,不談治國理念、不談政見,並以歪曲對手政見,持續環繞綠卡、愛台、賣台的議題,猛打「恐共」、「恐中」、抹黑、抹紅的口水戰,這種「白賊七仔講古││騙戇人」的烏賊戰術,還能得逞嗎? 我們認為,台灣現在需要的是一位有政治高度、具有領袖特質,能夠獲得民眾信賴,並且有能力團結全民、振興經濟,帶領台灣突破困境的總統。基於這樣的共識,籲請選民們以您神聖的一票,投給您心目中理想人選,使之成為國家未來的領航者。
-
總統選舉藍綠對決,金門人這一票怎麼投?
──回溯檢驗對照兩位總統候選人謝長廷與馬英九的金門情感金門主張 藍綠對決,關鍵時刻!距離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大選日不到四十八小時了。在粗暴、粗話、粗俗,兩黨候選陣營都有人激情、脫線演出,政治口水模糊政見主張的干戈擾攘混沌氣氛下,遠離首都台北政治烽火煙硝外的金門,總統候選人如何看待這一座島嶼,提出了那些具體發展政策,而金門人又是如何看待這一場大選,要如何投下神聖的一票。 相對於過去幾次總統選舉,這一次比較於一號的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謝長廷、二號的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所發表的政見中,雖未直接涉及金門的前途思考、發展主張,但在前往金門或旅台鄉親聚集的造勢場合,都提出了不少發展金門的看法、作法,諸如謝長廷的「金門宣言」,主張台灣要成為非戰地區,金門要成為和平特區,承諾當選後要將金門設為和平特區、醫療中心及土地再利用;馬英九強調金門過去因戰爭的因素被當作是政府的「負債」,現在不是了,他在當選後將立即擴大金馬與大陸小三通範圍,考量興建金嶝大橋,透過三百億元觀光產業發展基金的運轉帶動金門觀光。 跳脫這次總統大選的金門主張,讓我們再追溯檢驗謝長廷、馬英九過去在不同政治時空所留下對金門的情感、態度與觀點。首先聚焦一號的謝長廷,一九九二年七月十六日,時任立法委員的謝長廷、陳水扁在立法院︽金門馬祖東沙南沙地區安全及輔導條例︾三讀審查時,都全力反對這個軍事特別法的制定,對該條例的通過表示遺憾、不能接受,就土地限制、補償議題,謝長廷質詢時強調「真正要照顧金馬人民,土地損失應予補償」,又說「台灣地區因長年的抗爭才稍有解除,慢慢地減縮,但這種痛苦的經驗怎麼還交給金門馬祖的人呢?」金馬解嚴以後,一九九六年三月台灣首次舉行總統大選,謝長廷以民進黨副總統候選人身分偕邱義仁、張俊宏、姚嘉文、林濁水等人前往浯江飯店發表︽金馬經濟政策白皮書︾,厚五十三頁、六萬餘字的白皮書,有幾個重點:一、以「綠色科技島,海洋貿易國」作為調整金馬定位的指導原則;二、發展金門觀光、馬祖漁業及海洋科學研究,充份發揮金馬地區的比較利益;三、建立台澎之間空運及海洋交通網路,利用台澎金馬四角形成「台灣內海」;四、因應九七,金馬地區應積極引進國際資金,規劃成「經貿自由特區」;五、由政府或民間投資興建機場與港口,以發揮「經貿自由特區」的功能;六、制定金馬地區經濟發展條例、獎勵租稅。 民進黨的謝長廷,過去因立法委員、副總統候選人的身分,有機會、也極用心地提出遠見、具體的金馬發展方向,只可惜,民進黨執政後,八年來,包括︽金馬經濟政策白皮書︾內的六大計畫,並未見推動,一切幻化作泡影,陳水扁允諾興建的「金烈大橋」也成了歷史笑話的「政治浮橋」。 國民黨的馬英九,過去擔任過行政院陸委會副主委、法務部長、行政院政務委員及台北市長,也有許多機會與金門接觸。陸委會副主委期間,仍處在戒嚴狀態的金門,馬英九於一九九二年四月十日接受金門民間媒體︽金門報導︾獨家專訪,回應大陸提出的「兩門對開、兩馬先行」小三通,他當時是反對「小三通」的,他的看法是「要開放的話就通通開,不要開那麼一點,那一點有甚麼意義呢?」、「把金門與廈門通了,你就沒有理由說,金門與廈門都通了,為甚麼台北與福州不通呢?」但馬英九看好「金門如果不再是一個『戰地』,未來兩岸真能夠和平相處,金門的發展潛力很大。」一九九五年十月十九日,馬英九以法務部長兼陸委會諮詢委員身分,作出他三赴金門考察的建言,主張基於歷史、土地、血緣與人道層面的考量,現階段應予「專案許可」方式,讓金門、馬祖,直接與大陸福建三通,兼可催促金廈水域盛行如洗錢等地下交易、經濟活動走向地上,方便管理。 馬英九的「專案許可小三通」,五年後終於實現。總統大選期間,馬英九與金門互動綿密,三月八日又發出一封給金門鄉親長輩的公開信,「感謝全台灣十二個金門同鄉會的理事長在台北為我及蕭萬長先生成立後援會」、「英九深刻的了解到,國軍精實之後金門戰地轉型發展觀光的急切需要」、「也不會忘記對於金門發展經濟所許下的承諾」。 謝長廷、馬英九,都曾經用感情、用心愛金門,也為金門許下一個美好的未來。三月二十二日總統大選、藍綠大對決關鍵時刻,金門人,您的這一票怎麼投?是感情、也是智慧的選擇了!
-
不來金門的理由
二○○五年一月,由國際藝術家蔡國強先生策展的「金門碉堡藝術館──十八個個展」揭幕。在此之前,我們很容易看到寫著「為什麼來金門?」大字的迷彩「文化藝術公車」穿梭金門。為什麼來金門?因為有「碉堡藝術館」啊!當下再問,恐怕答案就不是那麼一致而肯定了。相較於「為什麼來金門?」我們更想知道的是,「為什麼不來金門?」 一九九三年起,金門開放觀光;從歷年的旅遊人次看,排除非抗力因素,幾乎看不到各時期曾有過突出的成長或變化。金門發展觀光十多年,我們是否走對路、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向?從績效及成果來看,難有確切的回答。 為什麼重提「金門碉堡藝術館──十八個個展」?因為那是一次自我肯定的光榮時刻;第一次我們感受到了金門的觀光潛力。此案,文建會挹注了一千萬元的預算,加上金門縣政府、史博館,數不清的民間協會、基金會、廠商、名人的贊助加持,以及傾全縣之力的「共襄盛舉」,金門碉堡藝術館的「闊綽」,「有心人」看了都該流口水。當年的「碉堡藝術館」是火紅的觀光行銷事件,我們感受到藝術與人文的對話,傾聽到老兵衷心的呢喃,體會到史蹟活化的觸動,那是一次戰地文化形而上的具體展現。因為用心,死寂的景點有了生命;因為魄力,成功顯得觸手可及,可惜的只是──曇花一現。 我們要說,戰地文化才是金門拚觀光最有力(利)的資產與本錢。金門,從南明的敗退到國軍的退守;由反清的基地到反共的跳板,這樣的履歷註定了金門身為戰地的宿命。遍佈島上的軍營、碉堡、砲陣地、坑道,乃至於明鄭時期屯兵練武、反攻台灣的遺址,都是不可多得的歷史瑰寶,關鍵只在於我們能否開啟它們涵蘊的潛能。 我們必須坦承,金門形塑戰地文化的用心遠遠不足、努力更是微薄。低劣、同質化的旅遊商品;靜態、樣板的導遊行程;「以不變應萬變」的旅遊服務,都是最好的例證,試問在這樣的旅遊情境裡,觀光客為什麼要來金門? 文化就是生活。文化是無法以統計數字控管或評鑑,文化可以創造出經濟效益,亦包括無形的附加價值。二○○二年起,文建會推動文化創意產業,並以「人才培育」、「環境整備」,以及「文化創意產業扶植」三者為核心概念主軸,試問在戰地文化的主體上,金門成就了什麼? 近年來,地區的建設如火如荼,金門時刻都彷如蒸騰的大工地,我們欣見戰地命運的改變,卻不希望金門除了建築外,什麼都沒有。或許,對於戰地這個主題,我們還有許多事情可做;諸如:戰地文化藝品、戰爭情境體驗、設施據點保留、廢棄營區活化等等。金門的過去我們無法掌握,金門的未來卻始終操之在我;關鍵時刻,走對的路、做對的事,我們責無旁貸、無由推拖。 又想起蔡國強先生的話。「我希望將藝術設置成定點的『館』,而不是流於走馬看花的煙花秀,所以在十八個個展之外特闢『碉堡兒童藝術展』,將真正為當地的社區和居民留下一點點永久的本土資產。」或許,走馬看花的煙花秀、浮萍般的戰地文化才是「為什麼不來金門」的真正理由!
-
談植樹在金門的時代意義──迎接植樹年的到來
近年來,每年的植樹節都由縣政府及林務所擴大舉辦植樹活動,先後在田埔水庫、金門技術學院、新塘垃圾場及「下湖」的人工湖進行植樹。今年的植樹活動,計有上千軍民及學生參加,李縣長也在致詞中,許下將雷區變樹海的願景,並要將明年訂為植樹年,使金門真正蛻變成為綠意盎然的海上公園。金門在1992年解除戰地政務後,為配合觀光事業之發展,政府與民間大力進行各項建設,土地也逐漸開發利用,致使大量林木遭受破壞。由於觀光發展需建立在良好的環境基礎上,因此如何綠美化現有環境,乃是金門永續發展之重要課題。金門係屬小型島嶼,面積為150.456平方公里,人口約5萬餘人,生態環境亦較為特殊,在人文與海島特殊地景之間所建構的社會關係,形成了同島一命之生活共同體。因此在整體建設之規劃,應合理的保育原有之林木資源及更新較有經濟價值的林木,以作為觀光發展資源優先之考量。依據金門地方永續發展策略規劃中之議題二之(一):保護海岸防風林與環境綠美化、及議題四之(二):落實推展環境綠美化,使金門成為國際化的花園城市。可瞭解到金門縣政府的用心,相信在縣長的正確領導下,此項願景與目標應很快就能達成! 最近,在中央政府方面,也非常重視植樹的議題,且由行政院農委會發起「一生一樹」運動,鼓勵大家將自己當成一棵樹,把對土地的關懷向下延伸深入土壤,把力量向上茁壯仰望碧空,串聯成綠帶,用「一顆真心一棵樹,十萬顆真心一片林!」期許每個人都能守護自己生長的土地,讓綠色生命充滿在每一個人的心中。可見植樹不但代表時代的意義,也象徵人類生命的希望!也因如此,國人為了感念 國父生前指示:「造林是民生建設的重要項目。」特別將三月十二日 國父逝世紀念日訂為植樹節!以目前環保意識高漲,溫室效應日趨嚴重,減碳節能的觀念強烈,發起植樹運動已是全球化的活動。近年來,由於人類對森林濫用及砍伐嚴重,使水土保持問題日趨惡化,造成諸多土石流現象,使得人們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所以,建立大眾保護大自然環境與樹木生長之意識,也更顯得非常重要,如此才能保留美麗的家園!為了減緩地球暖化,世界各國無不設法多種樹,除了為地球盡一份心力,更可以發揮減碳效益。所以,我們應該響應中央政府提出的「一生一樹,綠海家園」計畫,更要配合縣政府所規劃的植樹月及植樹年的活動。從政府機關、企業、學校及家庭開始種樹,並將此希望工程的訊息傳達到每一個角落,讓全體國民了解一生中至少種下一棵樹的時代意義,打造自己生長的土地成為美麗的綠海家園,也為這個地球盡一份心力! 我們常將教育形容成「百年樹人」的志業,教育學生具有純淨善良的心,且成為國家社會之棟樑,也如同巨樹般的偉大。教育在推動資源保育及環境綠美化的重要性是無庸置疑的,雖然在我們的現實社會體系之經濟壓力和誘因之下,似乎是無可奈何,如果要改變這種狀況,或者要先改變大眾的認知與支持,必須從教育著手,讓學生及民眾形成一種自發性的行動,以落實大眾植樹的心願;政府也應以鼓勵的方式辦理各種植樹的獎勵措施,並提供贈送樹苗的活動,訂定管理維護的辦法及進行教育宣導,使植樹活動成為全民運動,甚至讓民眾體會到植樹也是積功德的作為! 金門由於地理位置特殊,地質結構獨特,土壤貧瘠,少雨乾燥,因此,種樹也比其他地方困難。早年之童山濯濯、風沙滾滾的景象,讓人記憶猶新!五十年來,在全體軍民的努力下,才有今天海上公園的美譽。期望今後,全體縣民都能愛護珍惜,一起響應植樹年的活動,讓縣政府良好的構思與政策能順利推展,齊心建構金門成為適宜居住、且遊客絡繹不絕的花園城市!
-
要讓金酒第一品牌持續發光發亮
──兼談金門鄉親對於雷倩董事長寄以厚望 金酒實業有限公司原任董事長李榮文提前交棒,曾經見證金酒興衰長達三十餘年,以其擁有釀酒專業,且有豐富行政經驗,因而同時獲得新任雷倩董事長,敦聘擔任金酒高級顧問,今後仍將隨時接受諮詢,提供獻替意見良策,退而不休,立下典範。 由政轉商的前立法委員雷倩,新人新氣象,履新伊始,曾經公開許下美好理想遠景,願與金酒團隊共同勉勵奮進,繼續提高產能與產值,全力進軍中國大陸,確保「第一品牌」高粱酒地位,擴大白酒市場佔有率。 雷董事長擁有美國博士學位,財經背景良好,且與大型企業淵源深厚,離開立法院之後,情願放棄高薪,接受李炷烽縣長邀聘,答應來金帶領金酒團隊,活化利用金酒累積豐厚資產,創造投資與就業機會,繼續支持公益與文化活動,讓金酒成為金門各項重大建設的後盾。是人才,有專業,也有愛我金門之熱忱,鄉親普遍咸表歡迎。 眾所皆知,金酒公司前身,謂之金門酒廠,創設迄今五十餘載,歷經滄桑,慘淡經營,其間經過人事更迭,長期經驗傳承,從無到有,由有到好。目前一千餘名員工,養活一千餘個家庭,提供就業,安定社會人心。對於推動社會福利事業,地區重大建設,也都是「金酒人」與縣政團隊共同努力打拚出來之成果,金酒對於金門的貢獻,可謂厥功甚偉。 雷董事長,膺任金酒公司有史以來首任女性董事長。月來媒體時有報導,頻頻出現在電視畫面,談到理想抱負,提到今後經營策略目標,信心滿滿,雖非釀酒本行,然其具有企業經營專業知能,不僅社會都有共同期待,金門鄉親更是寄以厚望。 商場如戰場,一個企業之成敗,領航者任重道遠。雷倩董事長能以高標自許,面對去年金酒稅前淨額盈餘高達新台幣111億元之亮麗業績,表示上任之日,即是責任之開始,有此認知,相信金酒公司之未來,必能持盈保泰,不致光芒暫晦。 不夠,任何公營事業,不同行政機關,特別是金酒公司,面對白酒市場,同業劇烈競爭,如何將人人稱羨「金雞母」養得既健康又肥大,生生不息,大發利市,達到預期理想目標,乃是當前主要課題,以下幾點淺見,還望參考: 一、初來乍到,熟悉環境為先,務必深入基層,了解全般,俾能掌握發展重心,作出正確判斷,走穩看準,向前邁進。 二、在既有良好基礎上,貫徹法令制度,讓制度更健全,法規更完整,運作更順利,充分發揮組織功能。 三、工安第一,開源節流,興利防弊,嚴整紀綱,賞罰分明,加強在職訓練教育,培養團隊責任心、榮譽感,提振員工士氣,宏大營運業績。 總之,金酒是金門人共有資產,要永續經營,要有發展,有朝一日,市場全開,讓鄉親看到「金、茅、義」三種白酒,金酒永遠是「第一品牌」,暢銷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