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小說連載】 島鄉往事
「對、對、對,班長的名字就叫劉志林。」罔腰仔如獲至寶,急促地問:「劉班長可能也退伍了吧,他現在住在什麼地方你知道嗎?」 「老劉失蹤了。」老班長收起臉上的笑容,神情黯然地說。 「失蹤?」罔腰仔重複他的語氣,不解地問:「他身體強壯又識字,怎麼會失蹤呢?」 「一言難盡啊!」老班長感嘆地說:「那年我們從金門準備輪調回台灣,老劉就是在登陸艇上失蹤的,甲板上只留下他的裝備和一隻空酒瓶,人卻不知去向。儘管部隊在船上海軍官兵的協助下,做地毯式的搜索,則依然不見他的身影。事後保防官檢查他的背包,也沒有發現遺書之類的東西,但卻有人說在黑夜裡聽到噗通的一聲,但不知道是不是老劉失足墜海,還是另有他故想不開跳海自殺?雖然沒有發現他的屍體,不能斷定他已死亡,部隊也只能以失蹤向上級呈報,可是明眼人都知道,他絕對是想不開而跳海自殺。說不定屍首早已被沙魚吃掉了。說來可憐啊!」 「怎麼會這樣?真叫人想不透啊!」罔腰仔傷心地說。 「可能是感到反攻大陸遙遙無期,回老家已無望,藉酒澆愁而想不開吧!」老班長說後加強語氣強調著說:「他老家可是富甲一方的大地主,還有一個漂亮的童養媳在等他,而且又讀過書,可是在軍中則有志難伸,當一輩子伙伕,說來窩囊啊!難怪他會想不開。(一七一)
-
我們的十七歲
琬: 雖然一個月前遇到妳,直覺妳怎麼變得如此羸弱,卻萬萬沒想到會走這麼早。要和妳講話不知從何說起,鼻子心頭揪成一團的酸。 想我們最璀燦的年歲,何等有幸,有若姐妹般相濡以沫,數十載人生本來就像一列車,車上乘客有的早下車,有的晚下車,上上下下原本正常。 妳不一樣,我們一起哭過、一起笑過。雲煙是過了,影像揮之不去。眼眶泛紅淚水沿著臉頰滴落,旁邊哭點低的阿玉已經開始啜泣,我和惠雯、寶珠滿腹哀傷,只能先吸一口氣,回想我們共同的十七歲。 某個月亮高掛的晚上,我們倆個小女生擠在料羅灣沙灘的人群中,踏著清明月色隨著一群軍人、百姓上了開口笑的登陸艇,搖搖晃晃,甲舨上放眼所及一片汪洋,無邊無際。船艙空氣充滿汽油味,以為將要窒息,我倆面面相覷,內心些許恐懼些許新奇。此行離家幾百公里,尤其隔著臺灣海峽,不敢想像未來,渺渺茫茫,家這般遙遠,除了哭,不會有其他表達方式。 渾渾噩噩到了高雄十三號碼頭,跟著人群莫名奇妙的到了高雄火車站上了往台北的柴油慢車,我們已然忘了故鄉,起碼暫時被好奇取代:十七年來年第一次看到火車,且搭上了火車,心裡蹦蹦跳,傳說中的火車長這樣啊?一節一節車箱轟隆隆作響,彷彿看不到盡頭,車外一片漆黑,稀疏燈光急速後移,睡不著,琬,我們比肩而坐竟也無言。 到了臺北,當年如何覓居竟也記不清楚。 第一次看到紅綠燈、霓虹燈、百貨公司。臺北尤其多漂亮女生,裙子穿得短短,咱倆土包子,眼花撩亂。第一次當作業員、第一次賃屋而居……太多第一次,第一次到妳信義路伯母家,一杯冰開水,冷冷的一張臉,沒有溫度的那種,水與伯母的臉相配,我卻心跳加快,一顆心臟幾乎要停止,不敢正視伯母的臉,而後我們倆低頭看自己的穿著,再看妳伯母家晶亮的木質地板,非常慚愧的迅速告辭,從此我們誰的親戚家都不去,外島來的孩子,走過砲聲,歷經風險,骨氣是我們未來立足社會的不滅定律。 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新鮮感總有消失的一天,面對現實世界,在五光十色的臺北,兩位小女生經常晴雨不分穿錯鞋,也經常買個便當只配些花生米和酸菜將就著,日子比不上老家,妳是獨生女,我是么女,被寵慣了,但我們約定要咬著牙渡過每一個難關,事實上我覺得妳比我勇敢,很多緊要關頭是妳先鎮住,一付熟門熟路樣兒。 回首當年,難得成熟啊。 妳決定工作幫忙家計,所以直接進入職場,在一所私立高中當職員,由於妳清麗的外貌,冬日經常一件高領湖綠色毛衣,一襲海藍色風衣,飄逸長髮,似一抹藍色精靈,很快的成為學校一道美麗的風景,也是眾人追求的目標。看妳日子過得精彩,眾姐妹淘異常放心,咱們幾位也喜歡穿妳那海藍風衣,我愛妳那件湖綠高領毛,到妳那總要借來穿個二天。假日齊聚妳那二坪大的小小宿舍,更是人在異鄉最佳落腳所在。 青春正盛,做任何事情都理所當然,幾位女生順理成章躲在妳的宿舍用唯一的炊具,一只紅色電鍋,用外鍋煮火鍋,買了豆腐、魚丸、肉丸、大白菜、粉絲,今憶起,極簡。熱氣氤氳繚繞,加上嘻鬧聲,比起市場叫賣似乎毫不遜色,滿屋子青春飛揚,像一群麻雀吱喳不停,雀悅聲讓隔壁宿舍的人忍禁不住探頭;飽滿友誼溶解些許鄉愁。 大夥幾乎忘了離家數百里的辛酸。想想不容易,每一個都是家裡寶貝,孤單到異鄉求學奮鬥,不敢向浯島親人訴苦,也懂得掩飾窘境,如若沒有友誼的支撐,很難講如何渡過那段蒼白的青春。 後來,各個陷入愛情的漩渦,都談起戀愛來了。我們的感情不曾疏遠,只是每人身邊多了個他,顯得有些兒急促與不自在。 好長一段日子,互相交流甜蜜的他、互相抱怨不甚理想的他,青澀的經驗互相勸勉,卻也有一個不輕不重的結論:結婚像賭博,不知結局如何?可勇敢的女孩們相繼往婚姻長河裡跳。 之後婚姻生活牽絆些許情誼,可我賃居妳學校旁,在做月子期間妳幫我許多忙,和我一起分享寶兒成長的喜悅,兩個生澀女生手忙腳亂幫娃兒洗澡,連袂抱著寶兒到處炫,及至妳談戀愛孩子都是妳的小小電燈泡。 琬,想到妳熱心好義,是一條溫熱的友誼的溪,自己阮囊羞澀仍盡可能幫助向妳訴苦的人,且同事同學需要妳,妳從不知拒絕,他人有困難第一位跳出來必定是妳,照顧家裡不遺餘力,是有目共睹的孝女。 爾後,白手起家的我倆從南區到西區總是毗鄰而居,直到寶兒要到台大就讀,我搬到公館下一個站,這才結束鄰居關係。 此後,聯繫較少,妳也忙著先生生病,照顧母親等等,直到後來他們往生,那段日子妳肩負責任何等沉重?內心煎熬可想而知,卻不見妳訴苦過。 可我們這夥情同姐妹的同學有個默契: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因此太平時期聯繫變得不太頻繁,直到兒女們喜事才是我們重逢敘舊的最佳連結。或許生活壓力等造就台北人的冷漠,直接間接似一隻飛遠了的風箏。 一○五年十一月初某個上午十點左右阿玉來電,說妳昏迷被送往臺大醫院正裝上葉克膜,她邊說邊哭。一時之間無法回答,摸不著頭緒。十月某日下午我們不是才在公園路巧遇?當下妳也讓我嚇一大跳,怎麼整個人完全變了樣?我劈頭罵妳:怎麼把自己弄得又黑又瘦?不是我心中人群裡出色的琬,我的心又痛又氣,妳說剛從醫院回來,心臟和肝出了問題,我心頭一顫。琬,妳竟然不讓我們知道,就怕麻煩大家。原來妳遵守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太過分了。 我們幾位一起走過青春歲月,走過風雨陰晴,一起哭一起笑,無數晨昏:金城、山外、慈湖路、台北木柵、青年公園……一路散落多少歡樂跫音。 如今妳最放不下應是唐寶寶兒子,告別式那天,他認出我很是高興,高舉雙手招呼,顯然不太明白今後沒有媽媽庇護,日子將會不同,幸好他的弟弟懂事又貼心,照顧哥哥應會盡其所能。 阿玉、惠雯、寶珠涕淚縱橫,不忍妳這麼早離席。所有空氣凝結在我們的十七歲。我們幾個因為妳的離去,聚在一起哭了好幾回。 朋友常問,你們離島來的鄉為何可以如此熱情團結?他們那裡知道,各個十七歲即離鄉背井,背負父母的耽心與期望,在他鄉過著有這餐沒下餐,口袋永遠空虛貧乏,除了鄉情與友情,相互支援體貼,否則那有未來。 因此,琬,我們的十七歲,讓我們各自珍藏著。
-
古寧頭牌樓
這裡原本只是村庄的出入口。兩岸在敵對狀態時,為了加強管制,建設道路並在兩旁設置挖入地面的坑,在高出地面一點用水泥蓋成一個人可容身並有射擊口的小崗哨,隱藏在立柱的底下,遠望像是柱子的底座。在崗哨上立了兩根正方形柱子,柱頂有漸小的三階,最上頭有一個像桃子形狀尖頂,像正燃燒得旺的火焰。柱子上寫了對聯,「古蹟猶新立志殲匪,寧謐懷舊秣馬弘圖,」用鐵條編成拱形長條狀,連接兩根柱子,用圓形的鐵片寫了古寧頭三個字。衛兵平時就站在柱子的內側的道路上,有狀況就迅速躲入崗哨防禦。 待我有印象時,這裡已經改建成牌樓的樣子了。崗哨變大,牌樓有內縮的小門,小門裡地上用一塊大鋼片封住入口,衛兵就以站在鋼片上方。把鋼片往上拉沿著牆有階梯可以進入設在地底下崗哨的內部,裡頭沿著牆面用ㄇ字形的鐵條設了階梯可以爬上樓頂。牌樓頂端有城垛,有狀況時,士兵可以登上牌樓,像個制高點,從上而下進行射擊。牌樓外牆是用水洗的小石子舖面,城門口中間浮雕了三個紅色的古寧頭大字。牌樓頂中間立有旗桿,桿上有國旗,在起風的日子,揚起的旗子總給我一種驕傲的力量。早晨,阿兵哥會上到牌樓頂升上國旗,傍晚日落前降下國旗。阿爸常常抬頭看看國旗飄揚的方向,得知今天的風向。進城門右側蓋了間小房子,內設有小床,起先有官長駐守,晚上有更多的人以加強兵力。城門前方有一塊用白色、圓的鐵管立起的長方形框,中間編織鐵網,上面掛著用圓形、紅底白字的鐵片,寫了「建設金門,反攻大陸,」的口號。宣傳架子底下挖了一個射擊坑,土就堆在架子的底下,高高隆起。每次經過那裡時,就會有一種想跳下坑或攀爬上網的衝動。 不知多少回,我從牌樓底下穿過。 有年幼無知時,有血氣方剛時。 有懵懵懂懂時,有漸懂世故時。 有時走路,有時跑步,有時推車,有時騎車,有時坐車。 有時赤腳,有時拖鞋,有時雨鞋,有時球鞋,有時皮鞋。 有時快步,有時慢走,有時拖拖拉拉。 有時高興,有時黯淡,有時無知無覺。 有時獨自一人,有時三五成群,有時長長的隊伍。 有時田裡工作,有時學校學習,有時偷溜去玩耍。 有時去割給牛吃的草,有時去把牛牽回家。 有時回家。 再後來,離家去遠方找工作、討生活。 日升月落,只有一天廿四小時是堅持著不肯改變的,世事如棋局局新,恩怨如潮水,隨著人事漲退。原本用來管制和防禦的牌樓,如今已不再需要了。隨著時機改換樣貌,一如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時節,不同的氣候,不同的心情,看著牌樓會有不同的感受一樣。 村庄的環境被整理得有秩有序,綠化、種植花草顯得更美麗,但時間也摧枯拉朽,把隨著老去而人去樓空的厝漸次壓得頂禿且挺不起腰來。這路上立著的牌樓卻是個例外。「古寧頭」用三個比以前更大的字鐫刻在城門的大理石上,描上金色,陽光照耀時更加閃閃發光。古寧頭,因為某個時機的特殊戰役而聞名中外,牌樓也因為名氣,在結束了戰地政務後沒被拆掉,反而用大片的大理石裝修得更有氣派,還在樓頂立了端槍立姿的無名阿兵哥英武塑像。遊客慕名而來,興奮地在牌樓前找好角度,拍攝一張到此一遊的紀念,揚長而去。村庄裡的人口,早已像阿爸頭上日疏的白髮,漸漸稀少。有時,阿爸望著牌樓,用帶著嘲謔的口吻苦笑著說「古寧頭,苦憐頭。」(下)
-
母親
日夜打拚的太陽月亮 偶爾倦勤 雨,天生愛哭 風,總愛牢騷 河流喜歡大海寬闊的懷抱 用溫暖和愛,把夢點亮 母親導演孩子的一生 每個都是奧斯卡
-
晨露
透 光影間的視線 濕 指處間的溫存 清 現實間的潮湧 亮 灰暗間的確幸
-
【小說連載】 島鄉往事
雖然班長的身材魁梧,若依常理來說或許會長命百歲,但如果壽命該終,卻也由不得人不接受;因為「一樣生,百樣死」,人生在世、難免一死,可說各種死法都有。然而事有湊巧,某天,一位退伍老兵在他們村莊東張西望地閒逛,罔腰仔不禁好奇地問:「班長,你找人啊?」 「我十幾年前曾經在這裡當兵,就住在妳們村郊的營房,退伍後輔導會安排我在金門農場工作。今天正好沒事順便來這裡逛逛,看看這個村莊的老房子,也回味一下當年在這裡當兵的情景。」老班長說。 「當年你們部隊的廚房,不就在哪裡嗎?」罔腰仔指著村郊東邊一間廢棄的房子說。 「不錯,就是那棟。」老班長指著說:「裡面是廚房,我們就擺著桌子在外頭開飯。」 「有一次我和福生哥正好路過廚房,那個高個子伙伕班長,還各送我們兩個熱騰騰的饅頭,真好吃。」罔腰仔興奮地說。 「高個子伙伕班長?」老班長重複她的話,而後想了一下說:「那一定是劉志林,我們不但是同一個連,也是同鄉。以前你們村莊還有一個漂亮的小瘋婆,除了罵他惡魔,而且還拿柴刀要殺他,搞得他無所適從。」(一七○)
-
古寧頭牌樓
夜色像洗毛筆的水逐漸墨黑,馬路上古寧頭牌樓底下崗哨的左側衛兵剛交接了任務,再加上晚上增加的一人,負責崗哨的三位阿兵哥趕忙把兩側的拒馬拉到路中間的定位,迅速的又回到崗哨上站立,把全人的靈敏度調高,耳聽八方,眼觀四面,雷達般不停的掃瞄,努力捕捉在烏暗暝中的一切活動,過濾出一切可能的疑點。 此時,家裡的時鐘,噹噹噹地敲響了八次。厝的大門早已上閂,屋外籠罩在一片漆黑中,屋內,在昏暗的廿燭光日光燈照耀下,我們早已完成了今天老師安排的作業以及飯後該有的收拾工作。阿母在「灶腳」裡,把大灶小灶的灰燼清理乾淨,「鼎」裡的水清理掉,把鼎清洗好以備明天使用,蓋上大的鼎蓋。我把飯桌上的盤子、碗和筷,全清到大水缸旁的水盆裡,今晚由小妹負責清洗。最後把餐桌收拾妥當,把剩下沒吃掉的魚放到吊籃裡,吊到大廳右側的吊勾上。「小黑」還繼續在桌子底下啃著阿爸丟給牠的骨頭。濃郁的黑和一天的勞累,限制了夜晚的活動,讓人只想早早上床休息。只有大姊看著未整理完的軍服,就著昏燈繼續專心地努力著。 天再亮時,拒馬已經拉到路旁的兩側了。一位阿兵哥從牌樓裡的梯子爬到上面,升上了國旗,衛兵在崗哨裡有精神的站立著,盯著趕往田裡工作的人群。我們姊妹兄弟們,手裡拿著斗笠,打著赤腳,隨著阿爸和阿母的腳步通過牌樓。阿爸趕著牛,大姊推著車,車上堆放了鐮刀、麻袋和草繩,往田裡去收割高粱。旭日由左前方的炮兵連堡壘上探出頭來,用一束束的光芒向我們道早安,拉開這一天將要忙碌奔走的序幕。高粱穗收割後裝成袋,一車又一車的從田裡拉回來,舖平在牌樓前後的馬路上,像替馬路舖上一塊又一塊的毯子,太陽曬,車子輾過,把高粱從穗裡面擠壓出來。隨著高昇的太陽,牌樓前後的馬路舖上的高粱穗越來越多,路旁忙著舖平,翻動高粱穗的人也越來越多。一段又一段相接的高粱穗,接起來像條穿過牌樓底下的龍身,不時翻動著身子,高唱著豐收。 也是在另一個炎熱的暑假,大姊決定要結婚了。照著程序談妥所有的細節後,在婚禮的前五天,阿爸和村裡的人在厝前的小曬穀場搭起了棚子,搬來了幾個八仙桌。前四天,阿爸照著「管饌」所給的清單,進城到后浦的菜市場採辦了所需要的食材。前三天,管饌的和幫手進場了,一大早,火力強大的快爐,大的蒸籠,清洗用的大水盆,切洗用的桌子、砧板一一地從公用的儲藏室裡搬了出來。貨車運來了訂購的食材,一整隻毛拔乾淨的肥豬,一籮筐又一籮筐的魚,一袋袋的蝦,一筐筐的青菜蘿蔔,數不清的罐頭食品搬了進來。路過的村民不時停下來與阿爸和阿母交談,阿爸總會熱情的邀約,「一定要來乎阮請!」 棚子裡好戲開鑼,熱鬧了起來。阿母約了村裡的幾位婆婆媽媽來幫忙切洗的工作,水龍頭嘩啦嘩啦地流個不停,東家長西家短也不時搬弄上場。管饌在爐灶前忙碌了起來,快爐的大火呼呼呼地響,大鼎裡的油興奮地翻滾,魚、蝦、雞捲等炸物不斷地出爐,佔據棚子的的一個角落,香味瀰漫,家裡的「小黃」不斷地搖著尾巴跟著我進進出出,不明白發生了什麼事,我則伺機想嚐嚐那誘人的味道。前二天,蒸籠高高疊起,豬肉,雞肉、鴨肉,魚頭,芋頭,還有不知名的食材。蒸氣不停地流竄,喜悅漫向棚頂。在等待蒸熟的同時,管饌拿著一大桶的魚漿,在另一個盛滿水的大鼎前,左手不停地把魚漿捏擠成丸,右手用湯匙把它撥入鼎裡。婚禮前一天,準備「宴菜」的材料,筍子切絲、蒸熟的瘦肉切絲,香茹切絲,紅蘿蔔切絲,咚咚咚的菜刀與砧板的敲擊聲快速又規律地響著,五顏六色的喜事準備好了要與大家分享。所有的菜色材料準備妥當,午后,早先預備好的麵團出現在工作檯上,分成小塊,加上餡料,不斷地揉搓成圓圓的一團,最後再壓成扁平的圓餅。 大姊一直都是阿爸和阿母最重要、得力的幫手。村子的後面有步兵連,牌樓的左前方有炮兵連,兩個連隊加起來有百來人的阿兵哥。阿爸想到的是阿兵哥的娛樂活動,就把客廳擺進了一台撞球桌,大姊就照顧起了球桌的生意。累積了顧客的意見後,把球桌改成雜貨店,專賣阿兵哥需要的生活用品,大姊當然繼續當店長,同時,擴大營業,加上軍服的洗整燙。阿兵哥出操後,家裡就會有堆積如山的軍服,我們小孩全部動員,手工一件一件的搓揉刷洗,手腳並用擰乾脫水,用臉盆把洗好的衣服拿到屋頂披掛在拉好的繩子上晾曬,隨風飄揚的綠色衣褲,就是我們讀書和生活用度的來源。曬乾後的衣服,有破洞或裂縫的,要先縫補,再一件一件的燙平,折疊,收到房間裡的架上等待領回。 婚禮當天,迎娶的禮車照著吉時來到,大姊的手在姊夫的牽手裡走出家門,把對這個家的擔子移交給二姊。禮車開動後,大姊從車窗丟出一把繫緊紅紙帶的扇子,我照阿爸的吩咐去拾了回來,在禮車駛出牌樓時,阿爸把端在手中臉盆裡的水往外潑了出去,眼角裡的淚水也同時落了下來。 生活因著結婚,生子,買房,養家活口也會進入一段燠熱難當的時節。我正忙著趕一個專案而焦頭爛額,阿爸來電說阿嬤走了。阿嬤生于民國前,還活在裹著小腳的最後陰影裡,生活就固定在幾件事裡穿梭來回,小腳無法邁出裹住的傳統框框。 我帶著一家四口,趕了回來。穿過牌樓回到家裡,牌樓底下的衛兵崗哨撤走了,拒馬也消失了,家裡生意興隆的小雜貨店因為二姊出嫁,阿兵哥撤走也跟著收攤。家門前的曬穀場再度搭起棚子,管饌和幫手依然忙碌不停,只是因為下雨和不時的啼哭聲,天空顯得陰霾。 出殯的那天,一早先舉行家祭,時辰一到,隊伍就繞著村庄的主要幹道送行,在主要的廣場舉行公祭。最後起行穿過牌樓底下前往停在牌樓外的車子,走出牌樓約五十米,阿爸停了一下,回過身子,在馬路的中央跪下,我們也趕緊隨著硊下,磕了三個頭,再起身低頭走向等待出發的貨車。(上)
-
滿足在為母洗腳的親子情懷
母愛高天頂, 懷恩奉腳盆。 承歡揩趾掌, 滿足孝慈心。 (106.05.14) 人子為母親浴足,母親或害羞,或滿足! 母愛如天高地厚,何以為報?為媽媽搓洗擦拭腳丫子,倒也成子女得以略盡孝道的一種自我滿足! 這首打油詩是以五言絕句「仄起格」的形式寫成,押平聲「痕」韻:「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痕韻--盆/平聲--陽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痕韻--心/平聲--陰平)。」詩中第四句的「足」字在現今口語是第二聲,在古代詩韻則屬仄聲。 今年(二零一七年)的母親節是在五月十四日;金沙鎮忠孝社區自創建以來,當天第一次舉辦為媽媽洗腳的活動。社區準備的禮物包括康乃馨花、洗腳盆、擦腳巾、蛋糕、香皂;還提供溫水和熱水任人調配,另有熱茶可以奉母。 母親一生,為孩子們奔波勞碌,證據表現在一雙雙靜脈曲張、斑痕累累,甚或病腫的腿腳或足弓上。年輕的母親,帶著娃兒參加活動,是一幅美麗的親子遊戲圖,小朋友的小手不難與媽媽的玉趾玩在一起;不過,小朋友的手掌與阿嬤的腳掌擱在一起就難說了,有的像小天使般,表現得很襯職,有的要稍微克服一下心理障礙,然後才展露天真無邪的童顏,開開心心地服侍阿嬤。(如圖/左上角一圖翻攝自社區志工的相機螢幕) 年長的母親面對跟前的大孩子或老孩子,又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情景--有人施展全副精神,捏拿按摩,甚至是兄弟合力,一壓肩,一揉腳,真的讓母親有了片刻的享受。 溫馨的活動意外出現了對比畫面,沒有孩子陪伴的媽媽,剛開始只能欣賞別人家的幸福,所幸貼心的社區有人發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精神,替身「片刻孝子」。 為母親洗腳,這一微小孝行,相較於母恩,可以說是「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不過,卻也夠讓母親心滿意足了;因為,為人母者,總是不奢望回報。自古及今,世間總是母愛泛溢而孝行罕見。 母親就像是子女的佛菩薩,慈恩無量無邊,卻不貪著於所作福德!
-
詠后沙
狗嶼灣不聞狗吠聲 銀色之斧劈開了山影 不絕如縷的萬字磚碉寫著謎語 那份美麗是另一道謎題 昨夜我又回到 那有藍色之霧的地方 和妳展開又一次的辯證 我離開妳 因為我就是妳 如同風信子離開自已 才能播散他方 故鄉,竟是用來拔地而起的 忍住甜蜜的哀愁 忍住被撕開一份感情的痛
-
鹿仔草
爸媽先種玉米在田裡 怎知風雨是農人的節氣 我無所感知 鹿仔草卻全然理解 故鄉果真是進行式名詞 奮鬥必然是動詞 擔心孩子沉浸脫俗理想 殊不知卑微無人憐惜無減本質的珍貴 內心傷痕造就外表堅實炫麗 誰是志在筆耕的鹿仔草 孤獨鍛鍊他無懼在暗處 春雨稀稀落落無人理 毋須刻意就是發旺 超越涵養一心求學 哪堪不食人間煙火 顧不得滄桑啊 勤儉而故鄉買地 奉獻所得起厝(台語建屋) 辛勤數年盈餘 成全小農父母願望 置田建新厝 落得外在一無所有才悄然驚醒 啊!原來是這裡 鹿仔草的故鄉 是心靈永遠的居所 猶如被鞭春的牛 不顧稿紙上耕耘收成多與少 護庇他的不是高樓大廈 是夾縫中陽光和露珠的溫情 賜其心靈潔淨湧流甘泉啊
-
【小說連載】 島鄉往事
罔腰仔微微地點點頭,十分認同福生哥的說法。可不是,事情都已過去那麼久了,金花亦早已是白骨一堆,說不定音信杳然的班長也已經到了陰間,兩人正在接受閻羅王的審問和對質。一旦證據確鑿,無論班長在陽間如何地悔悟或作任何的補償,依然得接受閻羅王的懲罰。即使沒有把他打入十八層地獄,卻由不得他逍遙法外。 若依因果報應而言,人一旦在陽間為非作歹,當生命到了盡頭,閻羅王就會立即派屬下黑白無常或牛頭馬面,把他的魂魄押解到陰曹地府接受審判。閻王的判決取決於此人生前行事的善惡。倘若生前積德行善,會讓他升到天堂成為神仙,或者給他一個幸福的來世。而生前行兇作惡的人,會讓他下地獄接受各種懲罰,或給他安排一個惡劣的來世。於此,如果班長真到了陰間,以他在陽間所作所為,除了接受懲罰,勢必也會給他一個惡劣的來世,這就是俗稱的因果報應。終究,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只是時候未到,必然有它的道理。(一六九)
-
手作油飯記
女兒說:「大嫂為了要為您們生個金孫,吃了好多苦頭」,其實我們的觀念很能跟得上時代,始終認為只要健康平安順利生產,男生女生都很好,女生反而比較貼心、嘴巴比較甜、比較善體人意,當然啦,有男生、有女生湊成一個「好」字那是最理想的事了「心想事成、有夢最美、希望相隨」,媳婦的努力終於夙願得償,當夢想進一步變成事實的剎那,那是一份多麼難以言喻的喜悅呀!在大家引頸企盼中,終於我們的金孫「安安」平安誕生了。 以前當親友們送來熱騰騰的油飯時,我就會想著,等輪到我做奶奶的時候,我要以什麼樣的形式來慶祝金孫的誕生呢?好讓親友分享我們家的喜悅。金門在地的傳統的習俗是紅粿、紅蛋、糖果及油飯,油飯的份量蠻多的,通常得與好朋友分嚐才吃得完,也有親友送來是台式的,盒子裡有紅蛋、雞腿、油飯上面鋪著香菇絲、肉絲,賞心悅目很可口的子,收到後一下子就祭五臟廟,一餐就解決了。 現在市面上有關滿月的產品五花八門、種類繁多,這個也好、那個更棒,令人難以抉擇,在台北的兒子是選擇向老字號的油飯店訂購,本來媳婦是說:看我決定如何再告訴她,我問她:我收到時能熱騰騰的收到手中嗎?媳婦詢問店家的結果是「不行」,因為金門是離島必須先泠藏、要隔天才能收到,有了這樣的資訊與回覆,我就打退堂鼓,取消了向台灣訂購的意願,因為不符合我想熱呼呼很新鮮的送到親友手中理想。 思前想後的結果,心想我何不自己大顯身手豈不更具有意義,既然決定了,油飯的製作我是沒問題的,拿出我包棕子的看家本領就行了,至於雞腿和紅蛋得找人幫忙,否則忙不過來,突然靈機一動,想到了一位再理想不過的好朋友─阿枝(她是我好同事的夫人),因為以前她逢年過節的時候會滷一些滷味銷售,我也常常吃到她贈送熱騰騰、香噴噴、令人口齒留香的滷味。經過電話連絡的結果,阿枝很阿殺力的一口就答應了幫我的忙,真是謝謝。自己做油飯一事終於塵埃落定,真好。人家常說:朋友是無形的資產,說得真是一點也不錯,我覺得我真是個幸福的人,每次需要朋友協助的時候,總是能得到朋友的鼎力相助,不管什麼事都能迎刃而解、順利解決,感謝我的好友們,有您們真好! 女兒上網查詢專賣油飯的盒子,並問我要訂幾個,我說讓我想一想吧,那就訂120個吧!女兒很驚奇的問,沒錯吧!別人家訂是20個、30個,你要訂那麼多嗎?我心想才這些那有多,說不定還不夠呢?我們家老大爺馬上說:就是給她200份,她也是嫌不夠送的,就這個數字了。老爺子會這麼說是因為我們家小鍋子及一般的瓦斯爐,需要無數次的拌炒,怕我做不來這麼多,若是有大鍋子配上快速爐那可就OK了。事實上真的估計錯誤,果然不夠用,沒收到的朋友只好在這裡向您們說聲抱歉了。 早上起床後,趕緊將浸泡的糯米瀝乾,將肉絲、香菇絲、蝦米等材料拌炒,放置一旁備用,瀝乾的糯米放上蒸籠去蒸,蒸至米粒透明狀即可,再和炒過的材料拌炒均勻,此時好朋友阿枝也己將滷得香噴噴熱騰騰的雞腿和熱呼呼的紅蛋送達,可以開始分裝了,老公將分裝好的油飯禮盒先送到老家拜祭祖先、並分送鄰居分沾我們家的喜氣,接著等妹妹的車子來了之後就開始分送較遠的親友們,整個製作、包裝、分送的過程當天傍晚就結束了,雖然忙得很緊湊,但是一點也不覺得累,應該是太高興的關係吧! 有一天老公說:朋友問他我們那天送的油飯是向那家訂購的呢?怎麼找來找去就是沒看到盒子上印有商店名號,可是看起來又那麼精美,不像是自己做的吧?說自己做的他還不置可否、不太相信的樣子,看起來有成功、口碑不錯哦!其實包裝很重要,難怪不怎麼樣的東西,經過包裝處理後價值感就提昇不少。有的朋友也說不錯吃,增加我不少信心,其實誠心、心意最重要啦!感謝親朋好友的讚賞,看來我以後可以發展事業第二春─製作油飯禮盒呦!真的,金門目前好像還沒有像台灣這種油飯店舖,應該是一個有潛力、待開發的市場哩! 金孫滿月手作油飯之事圓滿完成,謝謝親朋好友對孫子的祝福,當然啦!作為爺爺奶奶的我們也希望我們的金孫平安、健康、快樂的成長,心想事成、無憂無慮、一生順遂。(稿費捐贈家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