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相約南風隙
致我們的青春 邁步前進 太陽如炙 揮汗如雨 不能澆熄我們的熱情 跳上《百二崁》 腳步如羽毛輕盈 Do Re Mi Fa Sol La Si 音符在風裡流動 歌聲在山裡穿越 尋找夢中的《仙桃印》 踩上奔騰的《馬蹄印》 拉著繩索越過一個個山頭 曾何幾時熱鬧的營區 如今成了無人看管的廢墟 四周的花草樹木開得豔麗 芬芳的味道充滿鼻息 心向著《羊角囊》 卻無緣 只見著《青蛙鼻》 還好這次萬事皆俱 沒有迷失在《山羊線》 拐杖掉在《大鋼堡》 今日帶著我心愛的國旗 與《沉睡的巨人》相遇 曾經犯過美麗的失誤 何妨 只為了一親巍巍的太武 留下青春的印記
-
【吃貨手札】金門油條無法褪去的流年
位在沙美商店街上的無名油條店,在返鄉連假期間生意特好,人潮經常絡繹不絕,一個人平均購買一、二十條以上,更可能才開賣兩三個鐘頭就提早售罄,或許是一種思鄉情緒,這款古早味特別深受喜愛!口味好,包裝特別,因為用「日曆紙」包裹油條是金門油條店獨特的場景,從我出生,或更早從我祖父母輩便開始這樣的傳統。也因為「日曆紙」的關係,拿在手心的油條,更顯現出歲月如梭的風霜感。 金門油條的口感比雙胞胎還Q軟,熱熱拿到手,只有麵香、沒油耗味,老麵發酵果然很棒,金門的油條用咬、用撕的都好吃。 除了配廣東粥,油條搭花生湯也相當絕配,新竹跟台北也看過類似這樣的組合。另外金門真的是花生控必定要制霸的地方!金門花生口感細緻軟綿,綿綿又鬆鬆,花生湯甜度適中又香醇,配上油條,這單純一餐很實惠。 沙美商店街因過去軍事要塞而曾有一段繁華光景,近年來隨著駐軍人口大幅減少,民生產業隨之沒落,因逐年凋零的人口,也多了幾分鄉愁。幸而還有沙美摩洛哥頹屋群留住部分觀光客。 我拿著手上的油條,暖呼呼的,回想著過去曾熱鬧的街道,想起了時間未央,歲月靜好這段話;想起了日曆紙一頁一頁地剝落,帶走了一些記憶、一些人們。 想起了這裡,偶爾有人路過,鮮少有人停留;老街還在,戲院還在,只是有些人不在了……。
-
青花瓷印記
「青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妳,炊煙裊裊昇起,隔江千萬里,在瓶底書漢隸仿前朝的飄逸,就當我為遇見妳伏筆」周杰倫的曲,方文山的詞,勾勒出秒齡女子的飄逸,也描繪出中華文化的底蘊,更擘畫出文人的氣息,展現五千年悠久歷史的工藝技能。 記不得那年在什麼樣心情,登上金門老家的閣樓,翻開滿覆塵埃的百年木箱,有幸還能親自目睹前朝的風采,徜徉於天青煙雨的青花初妝,感念先嚴、先慈的一心守候,讓百年精湛名師的不朽創作,能永留青史,綻放光芒……。
-
代價
深邃的童話 比不上人們的呢喃 你說長大 無非是一連串未知的碰撞 把菱角磨成自己痛恨的圓潤模樣 在炙熱的惆悵裡 煨出最靡爛的神話 燦白的日光燈下 冷氣嗡鳴運轉 令我不耐的 是你 想塗鴉 想奔放 想做回十年前肆意的模樣 難道你看不出來 我桌上一堆的文件 數杯的咖啡 明天會放晴嗎? 幼稚跟純真被劃上等號 成為無以名狀的罪愆 通緝在 成年後的王國 我將文件疊起 放下 疊起 成熟是 一種缺失 一種 弄丟單純的合理化藉口 我將文件放下 疊起 放下 在燦白的日光燈下 仍舊感到暈眩 原來我們終究還是掙脫不了陰影 活成童年畫紙上 打著領帶 威風且易碎的大人
-
《鋪太極拳之路》自序
以逃脫術聞名的魔術師詹姆斯.蘭迪(James Randi),同時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懷疑論者」之一,一生致力調查及揭穿假信仰治療師、讀心者、靈媒及其他聲稱擁有超能力的神棍,畢生奉獻於拆解騙局,戳破無數神棍的謊言,在1964年,詹姆斯.蘭迪教育基金會(James Randi Educational Foundation, JREF)提出將100萬美金給任何能夠證明一個超自然能力的人,此證明必須是以科學實驗為標準,期間雖然有許多自認為擁有「超能力」者報名挑戰,但時到今日,還沒有人挑戰成功。 撰寫《鋪太極拳之路》沒什麼目的,只是想把自己半世紀以來,對各派武學、氣功和易理深入研究之後,明心見性的心得體悟,將一生執著於正功、正法,杜絕玄虛、誇張的太極文化、武學,用科學、客觀的思維,將所聽、所看、所學和所悟,稍做整合彙集,無論自閱、收藏、分享皆宜,或能拋磚引玉,為有心弘揚、傳承正本清源的傳統武學及太極文化研究者,點一盞鋪太極拳之路的明燈。 導演袁振洋(1994)自編自導自演的香港電影《達摩祖師傳》,其中有一段劇情是這樣,飽讀佛理而自覺高明的空智大師向達摩祖師問道: 「心、佛、以及眾生三者都是空,現像的質性是空,無聖無凡、無施無受、無善無惡,一切皆空,對不對?」 此時達摩祖師掄起拳頭,向空智的頭敲了一下,空智頓時痛極說: 「你為什麼打人呀?」 達摩祖師回答說: 「你既然說一切是空,那何來痛苦?」 達摩祖師接著又說: 「看那看不到的東西、聽那聽不到的聲音、知那不知之事物,才是真理!」 說完隨即拂袖而去,此時全場譁然,空智的師弟們紛紛為空智大抱不平,沒想到此時空智立即跪下,眾人紛紛感到疑惑: 「大師兄被這天竺僧人敲昏了頭嗎?」 只見空智舉手示意說: 「師弟別再說了,言語無法說清,只有用心來感受。」 說完空智隨即五體投地向已逝去身影的達摩祖師叩首頂禮。 很多東西確實不在語言的思辯範圍,而需要用「感應」才能證得;太極武學或說舉凡與人有關的一切事、物都應該用心去感受才能體悟真理。 以太極武學而言,如果不經思索,不了解武術實戰架構,就不知道「攬雀尾」或其他招式動作的涵義是什麼,若一味在肢體擺動、調息、運氣和呼吸上琢磨,也不符合太極武藝的學術理論。 又如筆者過度執著於太極拳正功、正法的修練,似乎又缺少了閒情逸致的學拳樂趣,想來思去,看來也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個人吃飯個人飽,筆者尊重每個人的自我選擇,也沒有必要如此聲嘶力竭,嚴謹的抨擊太極拳的對錯,尺有所長,寸有所短,凡事都是相對,沒有絕對的,不是所有的選擇都是你所想要的,罷了,心有所思,意有所想,就隨心所意繼續寫吧! 中華民族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唯獨中國文明沒有中斷,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舉凡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會有陰陽、五行、八卦,無論生活日常、天文晷儀、為人處事以及民間盛傳的山、醫、命、相、卜等,上至達官顯爵,下至販夫走卒,無不遵循易經哲理的規範行事,如帝王將相、登基、封侯,民間婚喪、喜慶皆必須擇吉選日,農業社會的日出而耕、日落而息,農民也必須遵循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二十四節氣耕種,聞名國際的武術家李小龍也是哲學家,以前的傳統武術家或也涉獵醫療診治和跌打損傷,文化素質較高者甚至也能拆文解字,這些都是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薰陶。 再說「太極圖」,「太極圖」是由黑白的兩隻陰陽魚順時針纏繞著一個大圓所組合而成,坊間常看到有人會把兩隻魚畫成逆時針方向的纏繞,嚴格說起來那是錯誤的畫法,因為「太極圖」可以代表一年四季的年晷,也代表著每一天十二時辰的日晷;「太極圖」下方白魚的尾端正是宇宙間陰氣的結束陽氣的開始,上方黑魚的尾端則是陽氣的結束陰氣的開始,因此,太極圖上的垂直線或稱子午線為宇宙陰陽的交接點,一般修氣的仙家、方士或修行人認為此時的氣感最強,所以往往會選擇在子、午兩個時辰修氣練功,而東西的經線又稱卯酉線,代表一天中白天和黑夜的交接點,故子、午、卯、酉,都是修練氣功最佳的時間點。 「太極圖」上白色的魚頭有一個黑點,黑色的魚頭中也有一個白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運用在生活日常,就如同好事之中也會有不順或不完美的瑕疵,或人在不好的運程中,也可能有升官發財的時候,這就是中國人的哲理,意味著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凡事都是一體兩面,沒有絕對的好壞或是對錯,說出去的每一句話也可以有好幾種的解釋,因此,我們只要理解這個定律,對於人生任何的順境、逆境、是非、成敗,都只是過眼雲煙,當上帝關了你一扇門,勢必也會再幫你開另一扇窗,這是不變的定律,世上的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的重逢,故在順境中必須學會謹慎,在逆境中必須學會忍耐。 中國人凡事講求「圓滿」,如何在矛盾中尋求「圓滿」正是太極武學最難的修練課題,太極拳的「難」絕不是各類太極拳文章或名師、拳論上所寫的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氣歛入骨等等不切實際的理論敘述,或許連寫的人都不一定做得到或不知道自己在寫些什麼,只是自圓其說罷了。 太極拳的「難」在於動作與軀體產生的矛盾,如套路招式「上步七星」和「倒攆猴」的動作,其重心往前,肢體動作則往後,而發勁的力道卻是往前;就如同汽車在行進時,身體會隨著汽車往前行進,當腳踩剎車時,身體受到剎車的作用力會往後彈,卻又因為安全帶的拉扯或椅背的反作用力,再把身體往前彈回;像這樣的武術鍛鍊,不僅僅是要練習如何去掌控這些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改變,還有身、法、步的配合及手的擺放和動態時的運行位置。 此等武術攻防細微末節的眉眉角角,除了動作技能的鍛鍊,還要有清晰的頭腦和靈活的判斷能力,在實戰當中更是密不可分,諸如此類的動作技能,皆涵蓋在太極武學的招式、套路和實際應用之中,而這些矛盾的鍛鍊又豈是一個太極拳的套路和簡單的動作及調息而已。 《鋪太極拳之路》揭露前人不願說或不敢說的,今人不知道或不會教的,以至於前人視為秘不外傳的武術動作技能,被扭曲、誤導成玄虛、誇大不實的武林絕學,故內文不停的修修改改,深怕用詞不當,寫得不夠清楚或造成誤解,祈求語順圓滿,套路動作則於2017年即已編撰完成,隨後仍不停修改動作細節說明,希望用更容易理解的語詞,作最易於理解的敘述。
-
春訪三帖
可以踏臨湖畔 四周環繞著新意 處處桃花紅李花白; 滿開時像極了春天 左岸,另有青青楊柳 意圖伸向湖心 可以探訪山林 微雨洗滌塵囂 園區人潮絡繹不絕 滿林粉紅佳人 堅持以一種粉嫩性格 定義春日 可以寄語遠方 春風拂過七家灣溪 畫眉鳥躍然尾梢 是想傳遞什麼? 一段雋永的記憶 或是蜻蜓點水的往事
-
軍旅情緣
週六的午後,連上的憲兵弟兄都出外休假去了,曉慧卻留在辦公室忙著處理業務。 「叩!叩!叩!」外頭一陣叩門聲,她回了聲請進,進來的是翔雲排長。 「咦!妳今天不是休假嗎?怎麼還留在連上?」「趕上級交辦的業務啊!」她無奈的回話。 「那我等妳,待會請妳喝杯咖啡,營區外的那家咖啡店,好嗎?」說完就逕自坐在一旁的沙發椅上。 她偷瞄了一下他,心裡感覺甜甜的,更加快了手指在鍵盤上敲擊的速度。 幾年前,她剛從大學畢業,先到間頗具規模的房屋銷售公司擔任業務員,然而從沒心眼的她,在看盡了同業間的爾虞我詐,為搶業績扯人後腿的醜態後,最終失望地離了職。爾後雖陸續找了多份工作,但始終做得不順遂。 除了工作方面讓爸爸煩惱,她交友的問題也讓爸爸相當擔憂。她的個子高,骨架大,雖然長得不差,但個性大辣辣的,十足的傻大姊模樣。 那天,爸爸幫她下載了份國軍志願役軍士官招生簡章,還說軍隊裡工作單純,只要盡好自己的職責,認真替國家做事,就能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別勉強自己留在社會上,茫然的跟著隨波逐流,找不到目標。當然,另一個原因他沒說,是希望讓女兒能交上個好男人,他相信經過軍事磨練過的男人,一定特別忠誠可靠。 曉慧認同的點了點頭,聽從了父親的建議。之後通過了士官甄選,接受為期十週的養成教育,再根據所填志願進入現在的憲兵單位。 被分發到連上後,翔雲排長就對她特別關注。翔雲排長個性嚴謹,凡事以身作則,認真到有點吹毛求疵。曉慧的迷糊個性,被他公開唸過好幾回,初時心裡頻犯嘀咕,這男人的脾氣鐵板一塊,似乎不太通人情。 倒是經過了這兩年多的相處,她才漸漸發現翔雲排長私底下,其實是個靦腆的大男孩,連第一次跟她單獨說話都會害羞。 「喔!對了!妳志願役的服役年限也快到了,有沒有延役的打算?」 「有是有,但還得再複測體能,你看我現在身材腫得像蘋果,怎麼辦?」 「我來幫妳加強體能訓練,包妳蘋果變酪梨。」 「酪梨還是胖啊!」「沒關係,我最喜歡吃酪梨了。」 她嬌嗔了一聲,難得展現的女人味,讓他咯咯的笑個不停,當下,他也被她的純真給融化了。
-
饕客
幾個老饕夜半相約一起小酌,三杯黃湯下肚更是聊得不亦樂乎!美食當前,你一言我一語的談天說地:大哥,這牛肉麵條嚼起來香Q帶勁,湯頭也夠猛,滋味好啊!小老弟呀,你也來試試這盤滷味,滷汁香醇得沒話說啦。來!來!來!大家乾一杯,咱們好久沒能這麼高興的聚在一起品嚐美食了。是啊!是啊! 大夥兒興高采烈地吃香喝辣,哪邊有美食佳餚就往哪邊鑽本來就是饕客的天性。夜市越夜越美麗,越晚牠們精神也就越亢奮,完全無視於是否已引起周遭人的冷眼側目,吃宵夜嘛,熱鬧一下又何妨? 「啊!」收攤時間到了,小吃攤的老闆娘正準備要清洗碗盤時忽地驚聲尖叫,老闆見狀,趕緊回頭拿了瓶殺蟲劑就噴,只見洗碗槽中的飛蟲四散逃逸,立即不見蹤影。「哼!又是一群打不死的蟑螂,這回居然連啤酒罐也不放過,差點害我嚇得半死。」「好了啦,明天我一定去買剋蟑,回來殺牠個片甲不留。」「你噢……。」 夜晚,一切將歸於平靜。
-
蒐集戳章樂陶陶
蒐集戳章是一項男女老少咸宜的樂趣,每見集戳迷在郵展期間大排長龍等候蓋章的盛況,便可了然。除郵戳外,早年我不集其他章印,縱使有也未到「瘋」的地步,算是一項可有可無的樂趣,直到最近十幾年來才「染」上這項嗜好,而有「追」戳「跑」章的衝動,這又要歸功於郵戳的誘發使然。 民國五十幾年,金門社教館舉辦了郵展,見到彩色戳印頗為美觀,隨手收藏了一張,也是我人生的第一張首日封,自此便開始關注郵界盛事,應可如是說,早年只有集郵人士蓋戳集章,其他人士、其他處所幾乎無章可蓋。不知起於何時?「章」就如雨後春筍般地湧現,試看今日,風景區有「風景章」,展覽場有「展章」,美術館、博物館、紀念館……都有「館章」,連旅社也有紀念章,甚至一些觀光老街的商店,為了招徠遊客,投其所好,也有一堆的章,讓你跑得暈頭轉向、蓋得眼花撩亂,卻也樂在其中。 每見有人持著一本空白小冊當作集章冊,如此不易散失,也是可取。我則採用32K空白活頁卡,可以靈活整編、隨意增減,剛開始我只是集章,後覺有欠完整,乃在空白處或背面貼上簡介或搭配圖像並加註日期,如此圖、文、章相襯,相得益彰,也更加完美。更講究的戳章收藏者,為求印章清晰美觀,通常自備紅、藍、黑三基本色印台,蓋章時小心翼翼,連使用的紙張也精挑細選,這才是真正的用心人士。 談起集章,應從集郵說起,集郵人士都有一股傻勁與衝勁,我稱之為「集郵精神」--風雨無阻、耐心無比。民國67年,臺北國父紀念館舉辦「百年郵展」,為期十天,人山人海、盛況空前,週休一日的上班族更須掌握週日,為了蓋滿十個戳,十排看不到盡頭的人龍花了我近一整天,誤了午餐也忘了飢餓,但滿足的喜悅與成果遠遠超過付出之疲累。 後又歷經數次大型郵展,如建國逢十郵展、郵政逢十郵展、各項特展及郵博館每年的生肖展,都是集郵人士大團圓的時刻,拄杖手顫的老人家也是常客,為了蓋戳我常下班之後趕騎機車抓住最後卅分,還有次先搭計程車到捷運站,一下車再跑步至世貿中心,最後五分鐘趕上,此時懷疑自己是否已到「瘋」的地步? 民國七十五年,發行一套「郵政管理局轄區風景戳明信片」89張,正面是景點照片,背面是配合該地鐫刻的紅色風景戳,我以相簿收藏,後來各地風景區也依樣仿效。 民國八十五年起,幾次的出國旅遊,一方面當年尚未開始集章,一方面行程匆匆無暇顧及,除非印章就在眼前才順手一蓋,感覺歐美比較少見,而日本的旅社、景點每每可見,也順道收藏幾枚。 土城桐花節每年四、五月固定舉辦,就在南天母廣場搭設表演舞台,周邊攤位應有盡有,我的焦點首在郵局攤位,每年設計不同的「桐花節郵戳」,還有登山各站的站章,蓋在贈封上琳瑯滿目,頗為賞心悅目,一連辦了十幾年,我年年參與,惜已廢掉集章這項活動。 鶯歌陶博館三鶯藝術村每年的生肖陶藝展搭配生肖圖章,美不勝收;其他新北各館每年春節走春活動的生肖集章,我也「按圖索驥」,今皆已停辦多年,殊為可惜! 燈會燈節也有章,而且搭配每年的生肖圖像,即因如此,也是我追尋的項目,臺北燈節常可自索簡介導覽,內附集章空格,蓋章處分散展區各角落,可以一邊賞燈、一邊追章,其樂無窮。 雙北市的展館特別多,在幾個大型展館中,昔日以故宮的章最多,每一主題展室均有一枚圖章;其次是中正紀念堂,蔣公圖章為數不少,今日已略有改變。退休之後,閒暇較多,為了增廣見識,也為了多蓋幾枚章,尋訪許多少去的展館,如土地改革紀念館、臺灣公路博物館、自來水博物館、泰山娃娃產業文化館、臺北偶戲館、迪化207博物館以及許多名人紀念館,常有意外收穫。 故宮、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堂、歷史博物館、松山及華山文創園區常有不定期的大型特展,票價總在二、三百元上下,皆是難得一見的展覽,起初直接將章蓋在導覽書上,後來改用活頁卡集中收藏。新北藝文中心內的幾間展室,展覽接連不斷,是我常去的地方,搭配展覽而設計的展章也一併收集。 退休之後,參加本校退聯會週二登山日,每週的爬山以不重複為原則,山上有山上的章,但非使用印泥的章,而是不畏風雨的鋼印與拓印兩種章,我隨袋攜帶2B鉛筆、卡紙及較薄的紙張,又是一得。 民國九十九年十一月,臺北市舉辦「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轟動一時,為期171天,參觀近900萬人次,本班大學同學會藉此良機以白天看展、晚上在陳開昌家相聚的方式召開,我因在南門兼課可以購買校園票,大概參觀了六次,有帶學生去看、有陪家人看或獨自前往,幾乎蓋齊園區內所有的館章、商品小舖章及其他專題章,並影印一份讓學生欣賞傳閱,有學生讚賞也有學生說我太閒。 臺北捷運通車二十六年,起初只有捷運線章,我曾蒐集了十枚,最近幾年才有捷運站專屬的站章,隨著六條捷運主線的顏色而有不同顏色的印泥,兩線交會轉乘站則是黑色章,六條主線印章外緣圖形互異,淡信線與環狀線是圓形、文湖線長方形、板南線六邊形、中蘆線正方形、松新線橢圓形,交會站則是星狀多角形,花了一段時日才蓋完108站的章,後來環狀線通車,我又追加了14站的章,每一站的圖章都是根據該地區的景觀特色設計,無事翻閱,頗有看頭,是我喜愛的一項集章,只可惜淡水輕軌有站無章,桃機捷運也無。 民國107年返金探親,帶回一疊活頁卡,每到一處景點,我便四處張望印章之所在,其中以陳景蘭洋樓的章最多,服務台小姐見我興致盎然,直接送我一張蓋滿齊全的圖章集,令我感激不已!而前水頭洋樓群的章分散各處,務必鉅細靡遺,這些蓋章卡片也是我返金的另類收穫。 我最喜愛的集章是具有系列性與同質性的章,如持續數十年千姿百態的生肖章,又如每年雙十節千變萬化的國慶章以及建國逢十的郵展章,這都得感謝郵政單位長期的規劃與維繫,才讓集郵人士的追戳熱始終不減。其他單位則無此規劃,經常維持幾年便告中斷,常令追章迷「中途斷炊」、大失所望。 愛章人士都可感受到圖章之美,平心而論,一枚圖章即是一幅圖畫,它是經過藝術家精心設計出來的作品,頗具創意與藝術價值,絕非局外人心目中的「孩童把戲」,確實值得珍藏。 幾年前流行「到此一遊」,塗鴉式的刻字留名,不僅破壞景觀,也乏公德心,如今已是一個「無處不章」的年代,不妨以蓋章取代留名的陋習,以此證明「走過來過」。孔子「發憤忘食,樂以忘憂」,而平凡的我只能做到「追戳忘食,集章忘憂」,對於熱衷的集章迷,必能體悟此言。
-
又見桃源
幾年前,這一帶空地是市民農場。人人各有所好,各家圍籬出各家風景,形成一片避開煙塵的安靜桃源,但視覺上卻是繁華而熱鬧。 後來,外環道路闢建,綠意在一夜之間消失,速度快得像一眨眼間。 八堡圳溝與外環道路平行,最近經整治後,拱橋、座椅、欄杆和成排的綠樹組成一幅新的河岸風情。 疫情再起,學校關閉,只聞蟬聲唧唧,從黃昏到晚上習慣在操場上運動的人群銷聲匿跡,好像大家都不運動了。 漸漸,運動的人群轉移陣地來到河堤邊,把橢圓的跑道走成直線。向東走,八卦山脈濃青淡綠迎面,入夜時,山坡上萬家燈火,彷彿繁星落入紅塵;向西走,滿天紅霞伴夕陽,似乎送來海風的味道。滔滔的流水聲是從山裡來的清音,把塵囂推得遠遠的。偶爾南北向的火車經過,隆隆聲好像也把自己帶去旅行。 這幾日,我發現步道邊開始有各式各樣的蔬果探頭。原來有些市民早已另闢桃源,悄悄鋪展自己的微型農場,他們在野地拔草,撿去大小石頭,名副其實披荊斬棘,開墾荒地。種下的小苗,在不識貨的人眼中看去還是青青河畔草。現在開花結果了,才知道綠葉下藏著紅辣椒,那個小綠彎刀是秋葵,樹腳邊的竟是番薯葉、架上的是絲瓜……。 只要有陽光空氣與水,生命總有它活下去的理由,植物以不變應萬變,示範著生存是一種機會,總要珍惜、總要把握。人們像水,兜兜轉轉一定找得到出路,反正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帶著口罩,眼見處處生機,我彷彿因此吸進了更多的氧氣。 所以啊!人生不必自限,只要心心向榮,消失的桃源總會在轉角處再現。
-
相思釀
﹤一個人的咖啡﹥ 停靠在一杯小小港灣裡,有詩有遠方的 這裡,妳我光芒交會 黑濃的海濤上,升起一朵微甜的浮雲 是飄了些許想念的,苦 波心的最深處,應會送來 航向妳的地圖 ﹤相思釀酒﹥ 那晚,月光如水 星子墜落聲,連同 妳離去的背影,全釀在初夏江南的雨季裡 而今夜,月光殷勤探問 是誰的影子在笑我 杯底盡是醺醉的秋霜 ﹤女人香﹥ 小蒼蘭薄荷與薰衣草,忘了情 沿著妳遠去的小徑,長出了一朵朵小小的夢 夢裡都有,小軒窗裡妳正梳妝 鬢髮裡藏有昨日與花兒們一起 甜了的那一輪明月 而兩鬢醒來,皆成霜
-
陌生的城市
那一年,一個人去城市拚 灼熱的內心 在城裏孤獨熬煎 深夜 無助,將孤獨包裹得透不出氣 我已聽不見嘈雜看不見繽紛 靈魂就像抽幹的斜影 獨孤走在高樓的夾縫間 是否有一天 住海邊 海洋就在房屋前 怕又被風吹散,屋頂壓滿石片 是否有一天 住在山一面 屋脊上是青天 房屋腳下是梯田 一家人 看霧攏 聞鳥鳴澗 有時候去縣城 都高興說,進城 出了縣城 說是下鄉 羨慕 海邊海鮮 山上面,空氣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