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吾妻
吾妻之一 長髮蛋臉俏佳人,清新脫俗不染塵。 芳齡二六嫁吾家,育有兩女已二八。 秋冬織布作棉襖,長女出外不單薄。 春夏農忙勤播種,掙錢幼女學古箏。 晝夜辛勞不畏苦,心為兒女偉大母。 吾妻之二 慰問母親盡孝心,噓寒問暖真性情。 相夫教子守婦道,逆來順受好家教。 擣衣烹食理家務,擦地抹壁賢內助。 輕聲細語最討喜,爹娘爺婆皆疼惜。 家有良妻思慮周,丈夫打拚後無憂。 吾妻之三 夕陽西沉長相伴,漫步細雨攜手牽。 暖風徐徐拂面吹,步履輕盈返途歸。 春風秋月不等閒,轉眼歲月二十年。 風霜摧殘生華髮,雙手厚繭總為家。 鴛鴦戲水偕白頭,不羨神仙無憂愁。 導讀: 吾妻之一 本段描寫我的妻子是一位長髮蛋臉的美人,氣質清新高雅,不染庸俗。她二十六歲出嫁,二十八歲已育有兩女,四季忙碌,晝夜辛勞,一心一意,只為兒女的偉大母親。 吾妻之二 本段描寫我的妻子非常孝順母親,平日噓寒問暖,關懷倍至。養兒教子,拖地洗衣,整理家務。說話輕聲細語,非常討人喜歡。事事周密,丈夫在外打拚,無後顧之憂。 吾妻之三 本段描寫我與妻子夕陽西下長相伴,匆匆二十年,時光不虛度。但歲月無情,頭髮已花白,雙手都長出厚厚的繭了。我們不羡慕神仙的生活,只願像鴛鴦一樣白頭到老。
-
【小說連載】烏番叔
「我們中國人講的是門當戶對,指腹為婚有時只是開開玩笑、隨便說說而已。除非真是門當戶對,以及男女長大後各方面都相當,才有可能實踐當年的諾言讓他們配成雙。要不,不管是至親或好友,明明記得也會假裝糊塗,條件差的一方更是不敢提,所以到最後也就不了了之。」明嬌說。 「明嬌說得對,當年我姨父在新加坡的事業如日中天,而我們家在印尼則是苦哈哈,門已不當;再來曼麗長得漂亮又是大學生,而我是草包一個,戶已不對。即使兩個親姊妹為她們未出世的子女指腹為婚,但當孩子們長大在門不當、戶不對的情境下,早已忘得一乾二淨,這是很自然的事。所以說這種事沒有什麼好遺憾的啦!」忠志說。 「坦白說,我很羨慕你們,這家雜貨店不僅為你們夫婦倆賺取不少錢財,也為你們建立一個幸福的家庭,每天恩恩愛愛地過生活。雖然我娶了一個富家女,很多人都說我運氣好,除了住高樓、吃美食,出外有車代步,亦可躋身在新加坡的上流社會。可是他們家龐大的事業並不是我打造的,因此在享受他們家的榮華富貴以及看人家的眼色行事之餘,卻也讓我有點難過和心虛。 所以當他們決定在印尼投資漁業而沒人願意到這裡負責時,我岳父大人則指定要我來,而且賦予我一個總經理頭銜,他的作法我心裡有數。在不得已的情境下,我只好夥同一位從金門來的年輕人來到這裡。即使住的是一間低矮、黑暗又潮濕的平房,蹲的是惡臭的露天茅廁,出門走路或跟著當地人擠公車,過的是一般漁工的生活。(六十四)
-
班超部隊的前身─粵軍與國民革命軍之關係
4、「華南虎」余漢謀與粵軍: 講粵軍,另一要角余漢謀不能忽略。抗戰爆發後,余漢謀粵軍編成6個軍(62-66軍、83軍),出兵抗日。第66軍、83軍在南京保衛戰中損失慘重,番號被撤消。抗戰結束後,粵軍全部北調打內戰,第63軍(班超部隊前身,詳見拙作《班超老兵話滄桑》)、64軍編入黃伯韜兵團,在淮海戰役中大部被殲;第62軍調華北,在平津戰役中於天津被消滅;第65軍調西北,編入李振的18兵團,後來投共。 余漢謀早年入讀黃埔陸軍小學,之後到武昌升讀陸軍預備學校。1916年參加孫中山領導的革命,加入中華革命黨。隨後入讀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六期步科畢業。之後於北洋軍內任排長、連長。1920年入粵軍,任營長。1925年粵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余任第11師31團團長,師長為陳濟棠,同年參加粵桂戰爭。北伐時隨第11師與李濟深留守廣州。1931年5月,陳濟棠等反蔣,在廣州另立國民政府,余漢謀任廣州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兼第一集團軍軍長。廣州政府於九一八事變後取消。1934年至1935年余率部參加圍剿江西紅軍。 1936年陳濟棠與李宗仁、白崇禧以抗日名義,再度反蔣(兩廣事變)。余漢謀通電各廣東將領支持蔣介石中央,陳手下之空軍司令黃光銳亦帶飛機飛南昌投靠蔣,以及陳事敗出走香港等已如前述,斯時余漢謀接任廣東綏靖主任,取代陳濟棠成為廣東軍政首領。 1937年抗戰爆發後,任第十二集團軍總司令,第四戰區副司令。所部的廣東軍隊主力被調離廣東,參加淞滬、南京、武漢等戰役。1938年10月,日軍以空軍、海軍優勢火力支援下,在廣東大亞灣登陸,兩星期後攻陷廣州。余漢謀被革職留任,倉皇撤退中,連余漢謀自己的夫人上官賢德也被滯留在香港,直到1942年才被共黨東江縱隊救出,更被譏諷為「余漢無謀」。1939年,日軍從廣州向粵北韶關進攻,企圖打開交通線,被余漢謀所擊退,始克復職,並兼任第七戰區總司令,防區奄有廣東粵北及潮梅一帶。1948年國共內戰期間,余漢謀被任為陸軍總司令。1949年1月,蔣總統為了挽救危局,決定調余漢謀回廣東出任廣州綏靖公署主任,守住事關大局的南粵大地。同年8月下旬,葉劍英率領解放軍南下部隊,兵分三路向廣東進軍。余漢謀也以三層防線與葉劍英對應,企圖背水一戰。葉、余兩人均為廣東人,這兩隻「華南虎」終於在歷史關頭拉開了決戰的架勢。10月上旬,解放軍突破了余漢謀的三層防線,攻克了廣州。至12月21日止,廣東全境除海南島外全部淪陷。余漢謀只好率殘部轉進海南,降職為海南特區行政公署副長官。之後,解放軍又一鼓作氣攻克海南島,余漢謀隨軍撤離來到台灣,任總統府戰略顧問。1965年晉升一級上將。1981年病逝台北。 結語: 俺此番寫作方式,讓粵軍的歷史隨著幾位重要人物之登場順勢娓娓道來,有關粵軍轉戰海南與夫撤退抵台整編、衛戍台澎金馬情形,業於拙作《班超老兵話滄桑》報導過,茲不贅。雖說凡百庶務皆為政治服務,但俺始終以為「橋歸橋、路歸路」,歷史固不容扭曲,亦不必為政治擦脂抹粉,力求真實呈現,畢竟讀者有知的權利。(下)
-
世事無常一瞬間
早上聽了這個消息,很令人震驚,人生真的就這麼無常?還以為是愚人節開的玩笑,記得楊老師昨天早上還為了停車問題,跑來跟阿雪說,學校停位難求,偏偏停在第一格的車,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技術不好的關係,多移了半個位子,以致於後面的車子難停。 才聽完楊老師說這些話, 想不到下午校園裏即傳來嗚嗚的救護車聲音,大夥兒紛紛打聽,是怎麼回事?原來是楊老師在打桌球,誰知就那麼一霎那,輪到他發球時,人就軟下去了,再也沒站起來,急救後仍回天乏術,就這樣走了,人真的這麼脆弱?說走就走? 還看到他生龍活虎的身影,哼著輕快的歌與同好一起打球,打球之前碰到同事說人要活就要動,不然五十歲以後就不能動,來鼓勵同事也要多多運動,想不到一語成懺,他還差幾個月就滿五十。 我們想不到,生死簿上怎麼樣也輪不到他啊!還這麼年輕,身形精瘦有神,生活簡單,樂於運動,一付健康寶寶的模樣,只能感慨人生真的是無常,就那麼一口氣沒了,他離開了所有的人,留給大家無限的哀思。 雖然對於楊老師的遽逝傷痛,值得安慰的是他在人世間短短的歲月,稱職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管是為人師、人子、人父、人夫都恰如其分,與人為善,與同事相處和睦,留給大家的都是美好的印象,如果說真的有什麼遺憾的話,大概就是來不及跟大家告別吧!現在有些來不及跟你說的話,我想透過這篇文章跟你說個夠。 今天終於有時間坐下來,好好跟您告別一番,你知道高三嘛!註冊組的事情總是特別多,你走後第二天就是段考,隔了一個禮拜又是模擬考,我在數你帶的班級交來的考卷時,有學生寫著「謝謝你」,有學生寫著「失去才知道要珍惜」,我邊數邊眼淚在喉嚨裏哽著,每天上班經過你慣放老爺車的第二格停車位時,已換人停時,才相信你永遠不會再出現了。 與你同事的情緣總共十五年零六天,還和你在設備組同個辦公室兩年,準備實驗器材,對於我這個完全是個趕鴨子上架的門外漢來說,是個嚴竣的考驗,你總是說「沒關係、沒關係」,採取包容的態度,在設備組兩年是愉快的,不過有時你看到不平的事,也會理直氣壯表示意見,這時候我會看到一張充滿著正氣凜然的臉,然後脖子有點變粗的你,在大夥兒眼前開砲。 三月三十一日早上還看到你精神奕奕的在教務處出現,我的腦海裏總是映著這幅畫面,你穿著短褲、涼鞋,笑嘻嘻叫著我的名字來交考卷和成績,那樣的印象是這麼鮮明,我和幫你急救的心怡都好捨不得你,平常如果有透露出一點點,關於你身體狀況的風聲,身為護士的心怡,一定會雞婆的提醒你注意自己的身體。 不過當你的同事是幸福的,至少你在世上的最後一段時間,是跟我們一起渡過的,我們還可以看到你的最後一面,可你的家人卻沒有,我有經歷過,那種感覺很痛呢!永遠都會記得,所以楊老師,你可要在夢裏給你的家人安慰喔! 楊老師,學校的事請你放心,你帶的那幾個班級,蔡、陳、謝、黃等老師會幫你把他們帶到順利畢業,有需要我幫忙的絕義不容辭,因為你跟我一樣都非常愛這些孩子啊!尤其是比較懶散的謝老師,我會督促他按時繳交你班的成績,那天我跟他說為了誠心誠意的弔慰楊老師,成績要自己輸入,別偷懶喔!(雖然他叫高老師唸,他輸入,不過最後他還是準時的親自輸入喔!) 我總說你太客氣了,你的孩子要聯考,剛好我也帶到高三,只不過是順手幫你把剩餘的模擬考考卷給你而已,反正多出來的也要回收嘛!你還送我三粒好漂亮的蘋果及一個紅色的隨身碟,偏偏我又不會像一般大嬸一樣,跟你推來推去的,所以就開心的收下囉!只是假裝生氣的跟你說,下次不要這樣了,不然我不要理你喔!蘋果我拿來跟我所愛的同事們一起分享,隨身碟則留著當紀念物,好讓我可以睹物思人。 每個人都想為你做點什麼事,好減輕心裏的難過,那天如薇老師來,我只拍拍她肩膀,什麼話也沒說,她說:「我懂,我懂」,我想安慰她,卻不知道要說什麼才好,走過她上課的班級,聽到她的聲音透過麥克風傳出來,鼻音很重,失去你這位三十幾年的同學朋友同事,我可以體會那種心裏的痛。 他們把對你的懷念變成追思紀念會,辦得莊嚴感人,楊師,你好上相喔!影片裏的你精神不錯,好看的很!比本人帥(不像本人,有一點黑乾瘦),害我邊看邊偷偷擦眼淚,好像你就站在我眼前跟我說話呢!你有自然科的這些好友,人生也不妄走這一遭,心裏真是千言萬語說不盡,一定要和你道聲告別,希望你在天堂裏愉快,也祝你的家人早日走出傷痛。 也因為楊老師的事給我很大的感觸,不管人生在世幾年,都要珍惜目前所擁有的情緣,因為不知道那一天,這些統統都會在瞬間消失,同時扮演好自己所擔任的角色,即使是有一天忽然離開了,也能心安理得。
-
想起了小時候……
在小時候,父母親間的爭吵有幾次是印象深刻的。 父母親在客廳裡你一句,我一句,聲響越來越大,父親的髒話開始飆出,接著碗盤砸地,我拉妹妹躲進房間裡,那時兩人年紀皆小,而妹妹和我差了數歲,即使房門關起,一頭嚷嚷的叱喝聲,另一方低鳴的抽噎聲,在空心磚牆面的阻隔下仍清楚迴盪,隨後一個甩門的聲音響起。當時我們害怕,也擔心媽媽,我們沒有手機可以聯絡,除了爸爸叫我們去客廳聽他酒醉後的長篇大論外,兩人都不敢出去,10點、11點、12點了,我和妹妹在房間裡誰也睡不著,那時沒想到要擔心妹妹受驚受怕,只知道兩人在一起比較心安,房間的燈都不敢關,想像我的房間是一座燈塔,可以告訴媽媽我們在等她。後來,玻璃窗響起扣、扣聲,我匆忙跑去開窗,低聲告訴媽媽爸爸已經睡著了,然後輕巧巧的跑去開後門讓媽媽進來。 某次廚房又破了餐碗,媽媽跑去打電話給阿姨傾訴,爸爸叫我把地板上的陶瓷碎片掃乾淨,不久後,阿姨同姨丈一起來看我們,看到他們我忍不住留下兩行眼淚,媽媽向阿姨哭訴,我默默跟著姨丈的身後來到沒開燈的廚房,地板上沒看到摔破碗筷的痕跡,我也沒有多解釋,姨丈充當和事佬排解爸爸不愉快的心情,坐了一下,然後離開了。 又有一次,媽媽是拉著我們走的,那時爸爸在氣頭上,也是摔東西,易碎物的碎片四溢,就算無心砸人,也害怕受波及,那時媽媽和我還有妹妹三人躲在牛寮裡,牛賣掉了,鐵皮屋裡剩一些牧草及擺放的農具,天色很暗,晨星很亮,四周很靜,又似乎聽到一陣陣間歇的蟬聲和蛙鳴,客廳的燈光從窗廉縫間流洩出來,替我們點亮了一盞燈。 從來就知道大人間為什麼而吵,但是不知大人們後來如何合好,或許這就是夫妻吵床尾和吧! 在台灣讀大學,我獨自躲過了一切紛擾,就算常和媽媽通電話,但我知道她也只會報喜不報憂,再後來爸爸過世了,對於父親角色的形象暫時劃下句點,但是記憶如同已出版的文物,可以有讀本可溫習,如同今天裡的夜深人靜,而我想起。 我也從沒和妹妹討論爸媽之間的事,不清楚當時年齡尚幼的她對於長輩間的吵架能夠認知多少,不過,我由衷希望無意間烙下的記憶,能不影響她未來的擇偶和及配偶的相處模式。而我呢?對於感情的價值觀這似乎也無過於偏執,看到新聞爆料哪個明星離婚了,會覺得感慨和失落,但看到老夫老妻年過七、八十,兩人相伴逛市場或鬥嘴,又會覺得溫馨和甜蜜。任何事情不會船過水無痕,而是自己是否願意想起,而今日憶起了這段回憶,竟然也不帶任何情緒,不過,心疼了媽媽,也謝謝一直以來很照顧我們的阿姨家。 黎明升起。
-
夾縫中求生存
縱使生落在瘠仄窄縫的旱隙處, 定然也要使出渾身力道, 扎掙出一番有所精神的生機來! 鮮綠是我昂揚挺拔的生命本色, 盡使心力的活過困阨障瘼, 破釜沉舟般決志的衝撞突圍, 陽光耀照著、風雨潤澤澆沃著, 老天爺要的是, 生命的行動力! 一枝草,一點露; 天,無絕人之路!
-
【小說連載】 烏番叔
「原來你另有盤算啊!真是看不出來,也低估了你的智慧。」明嬌笑著說。 「妳以為我是傻瓜啊!我是一直忍、一直忍、一直忍!」天嘯激動地說。 「這就是娶富豪女兒做老婆的下場,男子漢大丈夫,不忍也得忍啊!別忘了,老婆萬歲!」忠志笑著說。 「你別神氣,當年如果你姨媽和姨丈都信守承諾的話,現在一直忍、一直忍,一直忍的人絕對是你!」天嘯說後哈哈大笑,一旁的明嬌也跟著笑出聲來。 「這叫老天有眼!」忠志開玩笑說。(六十三)
-
班超部隊的前身─粵軍與國民革命軍之關係
前言: 長期駐守金西守備區的班超部隊(2004年4月因應「精粹案」與金東守備隊併編「金門守備大隊」,原部隊番號與代號從此走入歷史),因根源於大陸時期的粵軍系統,有其悠久不可抹滅的歷史傳承,拙作《班超老兵話滄桑》曾於去年7月4、5、6日連載發表於金門日報副刊,引起我部當年諸多袍澤熱烈迴響,咸認既與粵軍一脈相傳,宜探本溯源整理編撰粵軍之演進與夫在民國史之地位影響等,再作一系統之報導以求連貫,當具意義焉。爰於圖書館博覽相關群籍勤作筆記,並蒙粵軍元老故一級上將陳濟棠後裔惠賜史料,涓滴血脈匯聚長流,方克有成,併此申謝。 1、粵軍之崛起: 國父孫文當年以廣東一省割據一方,倚之進窺中原,十年之內而統一寰宇,定鼎金陵,故粵軍在中國近代史上發揮了旋乾轉坤之關鍵力量,洵非虛言,亦成為我近代史上之奇譚。 揆之近代史上之粵軍,其實相當落後而雜亂。翻諸粵軍之歷史,是成立在八國聯軍之後,當年清廷以袁世凱統籌新軍,算是中國陸軍正式邁入現代化之始。袁中堂練成近畿六鎮之後,清廷更授以各省分別負責編練新軍,欲成卅六鎮新式國防軍之初步規模。其時各省分練之新軍在編制、操法與夫幹部之選用上均向袁中堂之北洋六鎮看齊,部隊編制要完全採泰西編組方式,部隊操練一律用洋操,部隊幹部則多用新式軍事專門學堂學生,於是乎新軍之編練完全與各省原有之綠營舊軍不同,自不待言。不過各省在編組新軍上紛紛遇到一個難題:新軍的幹部要用新式學堂之學生,而這些新式學堂卻正是反清思想的大本營!所以清廷傾舉國之力,在十年之內編練出來的新軍竟都成為辛亥年間反清革命的主力。辛亥武昌起事,各省新軍紛紛起而反抗清廷。在袁大總統建政之後這些新軍首領為各省軍頭,袁大總統採遠交近攻策略,逐一削平這些方興未艾的割據勢力,不幸壯志未酬,齎志以沒。在袁大總統病逝之後,中國陷入長達十年的軍閥割據,這些軍閥多半以省為割據單位,並且多淵源於該省的新軍,合先敘明。 初,辛亥革命時期胡漢民、陳炯明所糾集之廣東民軍,在「二次革命」中被袁世凱、龍濟光摧毀殆盡。護國戰爭後,龍濟光被趕到海南島,桂系控制廣東地盤,在孫中山的支持下,由廣東省長朱慶瀾撥出其親軍20營交由陳炯明統率,移駐汕頭,成為近代粵軍之雛形。 2、粵軍與孫中山之離合關係: 陳炯明、許崇智等在閩粵邊境編練軍隊,在1920年的驅桂戰爭中驅逐桂系的廣東督軍莫榮新,孫中山得以返回廣州重建軍政府,繼續北伐。但是陳炯明這支傾注了孫中山全副心血的「子弟兵」,仍然脫不了軍閥的本性,在1922年北伐中叛變,炮轟總統府,之後粵軍迅速分化瓦解,分為陳炯明、許崇智、鄧鏗(梁鴻楷)、李福林等部。 許崇智當時被孫中山任命為北伐軍總指揮(總司令李烈鈞)兼粵軍第二軍軍長,陳炯明叛亂後,許崇智、李福林支持孫中山,回師靖難,與陳炯明展開激戰。當時蔣介石、顧祝同、錢大均、衛立煌等均屬許崇智的部下,而陳誠在保定八期剛畢業,任粵軍見習排長。 陳炯明部為粵軍第一軍,發動叛變後被許及桂滇聯軍驅逐到東江一帶。但是仍然保持一定實力,對廣州革命政府構成相當的威脅。 當時,鄧鏗是粵軍第一師師長,粵軍第一師訓練有素、裝備精良,是粵軍的精華所在,原來隸屬陳炯明第一軍的序列,但是鄧鏗堅決支持孫中山,與陳分道揚鑣,後來遇刺,梁鴻楷接任師長,與陳炯明和許崇智均保持一定距離,這是介於陳炯明和許崇智之間的一股獨立不容忽視的力量。 李福林部隊本來是綠林出身,沒有什麼戰鬥力,後來編成北伐軍第五軍,再後來被陳濟棠兼併。 1925年,以黃埔學生為主的國民革命軍發起東征,盤據惠州的陳炯明被消滅,少量殘餘部隊逃往江西投靠孫傳芳,陳炯明系澈底退出歷史舞台。 廖仲凱遇刺後,許崇智被蔣介石擠走,其部被蔣吞併,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的第3師、第14師、第20師,後來演變成為國民革命軍嫡系的部隊。 幾乎同時,梁鴻楷也被蔣逼走,李濟深接任師長,北伐時擴編為第四軍,戰功卓著,被譽為「鐵軍」,也稱為「粵軍之母」。李濟深的第四軍由陳銘樞的第10師、陳濟棠第11師、張發奎第12師、徐景唐第13師、葉挺獨立團編成。但是粵軍內部新的矛盾又形成了,首先是地域矛盾,從部隊來源來看,第10師屬於廣(州)肇(慶)系,來自廣州和珠三角;第11師來自粵西的欽(州)廉(江)高(州)雷(州)一帶;第12師是客家系,來自梅州和韶關。其中共產黨領導的獨立團與12師較為親近(葉挺、鄧演達是惠陽客家人),後來在南昌發生暴動;徐景堂部較弱,後來也被陳濟棠兼併。 3、「南天王」之成形與倒臺: 寧漢分裂以後,粵軍內部由暗裡的明爭暗鬥走向公開的決裂,張發奎是武漢政府的台柱力量。陳銘樞支持寧方,他手下的大將蔡廷楷當時駐在江西,被脅迫起義,後來還是叛變了,拉部隊到浙江投奔老上司陳銘樞。這時,留守廣州的陳濟棠是胡漢民粵方政府的中堅力量,李福林、徐景唐等其他粵軍都被他趁機吞併,勢力不斷膨脹,幾控制廣東全境,當上了所謂的「南天王」。 後來張發奎反蔣失敗,部隊交到薛岳手上,成為國民黨中央軍旁系,或稱「半陳誠系」,是勦匪時期追擊紅軍的主力部隊,抗戰時期繼承第四軍的傳統番號,其他的如94軍、99軍與其也有很多關聯。這一系的主要人物還有黃琪翔、吳奇偉、歐震、郭思演、鄒洪、王作華等。 蔣光鼐、蔡廷楷的部隊在史稱「中原大戰」時站在蔣介石一方,出兵長沙配合何鍵阻擋桂軍北進,出兵中原與馮軍作戰。後來移師上海,參加著名的淞滬抗戰,其後調福建,發動「閩變」成立「中華共和國」,失敗後部隊被中央改造或解散。 這一系的主要人物有陳銘樞、蔣光鼐、蔡廷楷、戴戟、區壽年、張炎等,後來大多數向共產黨陣營靠攏。 由於另外兩路粵軍離開廣東,從1930-36年期間,廣東成為陳濟棠的地盤,到抗戰前夕,陳濟棠在「兩廣政府委員會」的幌子下,對中央實行地方割據,對內精心經營,政績顯著。粵軍則擴編到3個軍合13個師,還有幾十架戰鬥機,空軍比蔣中央軍還要強大。 廣東的地形圖呈等腰三角形狀,韶關、湛江、汕頭構成戰略上的鐵三角,陳濟棠把余漢謀的第1軍部署在韶關,香翰屏第2軍駐粵西,李揚敬第3軍駐汕頭,廣州只留一個教導師,省城兵力十分空虛,陳濟棠的部署主要是應付蔣的中央軍乘虛接收。詎知1936年「兩廣事變」,余漢謀通電擁蔣,率第1軍沿鐵路線南下,兩三天就從韶關兵臨廣州城下,加上空軍司令黃光銳率機飛往南京投誠,陳濟棠政權倒台。 陳濟棠被迫出走香港,廣東多年經營成果拱手讓給蔣中正。陳濟棠到香港後,蔣派黃鎮球去安慰他,說將來借重他的地方還多。此後陳即出洋考察。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陳濟棠由歐洲回國,任國民政府委員及最高國防委員和戰略委員會委員。1940年春更任國民政府農林部長。 1949年,任海南行政長官兼海南警備司令。1950年到台灣,任總統府戰略顧問。1954年11月3日卒於台灣,獲厚葬於台北市新北投。陳濟棠舉殯時,台北及香港都有盛大的送葬儀仗。1993年,隨著兩岸關係的好轉,陳濟棠墓地從台北市遷回廣東省湛江市麻章區湖光岩風景區西側,並與其夫人莫秀英(1900-1947)合葬於此。1997年,陳濟棠夫婦合葬墓被湛江市人民政府立為市文物保護單位。陳濟棠將軍的後代將其骨骸揀拾搬遷後,墓園即因乏人照護而日漸荒蕪,連原本宏偉挺立的石牌坊,也都嚴重傾圮坍塌,亂成一團;涼亭裏的高大石碑,也斷成三截,看守墓園的一對石獅也不翼而飛;而于右任先生親筆墓誌銘也被人噴上白漆,加以破壞。(上)
-
千年之愛
海邊拾來的石頭 上面斑駁著海蠣殼 多少年的依附 才能如此你儂我儂 經歷歲月無情的洗禮 雖然千滄百孔 我們依然緊緊相依 直到海枯石爛 (稿酬捐贈金門縣生命線協會)
-
紅塵癡蓮
不悟的癡蓮怒放紅塵 反覆洗筆鴛鴦 畫池中 泊一尊石佛 跏趺今生的漩渦 水色蒼茫盡處 研磨孤獨與逍遙 與凡事絕緣 汙泥底栽出一朵千瓣蓮花 當微妙的音樂 在身體裡脈動 風流 不言中
-
【生活雜記】 缺角
最近,有時發現那個有耳的'湯碗邊緣出現小小的缺角,卻留用著並不捨棄。縮小那缺角的遺憾,包容那物命的缺憾,在薪水不漲物價卻猛漲的世代裡,能省就得節省。 在e世代裡,可以先消費後付帳的銀行制度,能有幾人的消費觀念是保守的傳統的?量入為出以及勤儉的美德似乎像鳳毛鱗爪一般稀有。 過去多由母親親自下廚,但最近十年都由我分擔家務,所有家中的杯盤似乎成為我生活記憶的一部分,有一陣子,常聽到廚房發出巨響,是母親手無力或不小心碰觸,造成杯盤的粉碎,急忙從客廳趕到廚房,已看到現場破裂的杯盤,只好第一時間作處理掃乾淨,並叮嚀母親穿拖鞋,不要打赤腳。 缺了角的杯盤,仍然繼續使用中,但使用機會減少了,甚至只能想著「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每個杯盤都有一段生命故事,是我花時間花金錢所採買的,雖然是在附近的早市裡尋尋覓覓所買到的賞心悅目的杯盤,有火紅的玫瑰、討喜的狗來富和招財貓等圖案。 歲月累積了知識的閱讀,有累積了生活的點點滴滴,一個不小心的粉碎,那一段記憶複製著消失,也複製著另一段新的生活記憶。
-
【小說連載】烏番叔
「不為什麼,只因為你能住,她不能住。雖然曼麗是你老婆,可是別忘了,人家是千金小姐啊!」忠志笑著說。 「笑話!千金小姐畢竟是我的老婆;我能住、她為什麼不能住?」天嘯神氣地說。 「好,你有種!我倒要看看是你鬧笑話,還是我說笑話。」 忠志的老婆明嬌見狀竟也幫腔說:「天嘯,我很欽佩你這個老闆能放下身段在港區生活那麼多年。坦白說,你住的那個地方較適合當地漁工住,因為他們不怕魚腥味,也不怕茅坑裡的蛆。上次和忠志一起去看你時,看到那種髒亂的環境簡直讓人想吐;尤其茅廁更是臭氣薰天,那一條條在糞坑裡蠕動的蛆更是嚇死人。曼麗生長在一個富裕的家庭,從小就有潔癖。或許她認為你這個漁業公司老闆,跟新加坡的公司行號一樣,有一間大辦公室,住的是有空調的寢室,而且有專人服侍。如果讓她知道你在那種環境中當老闆,不把你叫回新加坡才怪!」 「說真的,當初我並沒有想到這裡的環境會是這麼糟,公司租的這間房子簡直比新加坡的庫房還不如,既要做辦公室、寢室、漁工休息室,還要做廚房和飯廳。原以為他們是為了提拔我,讓我來負責管理這家漁業公司,所以也就不敢做其他的要求,以免讓他們誤以為我樣樣計較、吃不了苦。想不到我那有錢的岳父大人根本是瞧不起我,故意整我。 雖然我們公司的漁船是一艘新型的機動流刺網漁船,在經驗豐富的當地船長帶領下,可說經常都是滿載而歸,也為公司賺了不少錢。但實際上公司除了船長及漁工外,只有我和烏番兩個人,我負責內部管理和管錢,烏番則負責帶領漁工卸貨和賣魚,另外請了一個廚工煮飯兼打雜,在人事成本上,也為公司省下不少錢。每月盈餘折合美金亦有好幾萬,我都是按時匯回新加坡。儘管他們給我的待遇不薄,可是對這裡的事務則是不聞不問。此次曼麗想來印尼看看,正好可以讓她體會一下這裡的生活環境,不要讓她以為我這個比新加坡財副還不如的總經理是在這裡享受。」天嘯滿懷委屈地說。(六十二)